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精选8篇)
1.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 篇一
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区规划布局和城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需求,为满足快速增长的义务教育需求,全面实现城关教育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目标,确保成功地区居民子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城关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我通过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以供参考。调查的情况:
根据我的最近调查,“大班额”最严重的是天水市城关区,该区小学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级有183个,占小学班级总数的14.6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学校呈现出布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生师比例失衡等现象。全天水市农村小学生在校生67408人,现有486所学校平均每校只有在校生139人,每年级仅有学生20余人。不仅是天水市,白银市、武威市、定西市等大部分市州的城区和县城学校的“大班额”问题都比较突出。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天水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学生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择校就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使城区学龄人口逐年增长,校舍资源显得十分紧张,目前城区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平均班额均超过标准,特别是两所小学大班额问题尤为突出。如城关小学建设规模24个教学班,可容纳1200名学生,实际开设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81人(含300余名学前班学生),80人以上班级6个,70—80人的班级22个,70人以下班级4个,平均班额74人(标准45人),超额容纳学生1181人,超出容纳标准接近一倍。城关二小建设规模是18个教学班,800名学生,现有学生1146人(含108名学前班学生),最大班额85人,平均班额64人,超额容纳346名学生。同时,部分镇中心小学也存在大班额问题。“大班额”问题既增加了学校管理压力,又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问题的原因:
形成城关区“大班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城关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城关区发展同步。近年来城关区建设和发展加快,学校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紧张,特别是校舍面积的紧缺,形成了“大班额”格局。
二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良教育需求的增加,优良学校不仅成为城镇家长的首选,农村学生的家长也要把子女送到城关区学校读书,导致“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三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流动人员急剧增多,农民工子女也成倍增长。随父母入城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的涌入,使城镇学龄人口迅速增加,直接导致了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四是近几年随着学校布局的不断调整,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部分办学效益差、办学规模相对较小的学校随之撤并,学生并入相邻的学校,这也是导致“大班额”的重要原因。例如从今年起,平凉二中改办为高级中学,原平凉二中服务区的初中学生并入平凉七中,加之原由平凉四中招生的东大街小学划归平凉七中招生,致使平凉七中的服务区由原来的7所小学,一下子增加到13所,七中原有的教学设施未能相应增加,导致平凉七中七年级教学班达到20个,每班学生均在70-75人左右。
五是住宅小区不断出现、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商住小区周围的学校学龄人口急剧增加,这也是导致“大班额”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解决问题的建议:
1、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希望政府能够根据城关区楼房增多、楼层增高、入住人口增多的实际,并结合流动人口的增长趋势,适度拓宽学校用地或新建学校,使教育资源能适应学生增长的需要。
2、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择校”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小学,让农村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的划拨上,实现城乡一样,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根据部分农村学校班额小的实际,打破师生比的限制,实事求是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三是形成联动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互派教师、统一管理、整体考核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捆绑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尽快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孩子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上学,减小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3、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学籍管理,动态调整教师编制,通过增加教师,减小班额。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应严格遵守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不扩大择校生人数。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生转学的有关规定,严把转学关口,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颁标准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应不再接收转学学生。尽量通过采取扩大现有学校办学场地、增添办学设施等措施解决优质学校班额超标问题。
2.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 篇二
一高校大班额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 由于课时的限制,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讲授式, 即“我讲你听”,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可以使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完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成为了一台“知识接收器”。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而很少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消化理解, 是否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 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天长日久教师讲课程式化严重, 教师和学生都产生厌倦情绪, 教师教得越来越烦躁, 学生学得越来越疲惫, 知识与技能是否能够顺利传授已然受到影响, 更不可能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等更高的教学目标。
2师生关系冷漠
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 而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 一堂好课更是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思想上的撞击, 但大班额教学往往限制了师生间的这种交流与沟通。大班额课堂, 由于空间上的局限, 教师往往只能看到前几排学生的面部表情, 其对课堂的监控能力被大大的削弱, 教师丧失了对整个课堂的掌控。师生间缺乏交流与互动, 整个学期结束, 往往教师也只是记住了几张总坐在前排的“熟面孔”, 甚至叫不上学生的名字。由于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冷漠, 学生没有受到关注的感觉, 渐渐对教师丧失敬畏感, 也不会将其讲授的知识视为财富;另一方面, 学生对于教师来说称为了有师生关系的“陌生人”, 这也必然削弱教师的使命感。
3课堂纪律涣散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师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课堂唯一的教学管理者, 大班额课堂, 教师无法监控教室每个角落学生的状态, 必然会出现教师管理的“盲区”, 其管理力度无疑会被虚弱。因此, 在大班额的课堂经常会发生下面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热情高涨, 在教师顾及不到地方, 尤其坐在后几排的学生经常自娱自乐, 发短信、看杂志, 不亦乐乎, 甚至交头接耳, 嬉笑吵闹, 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出现偏差
大班额课堂 (有的班额甚至达到了200人以上) , 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 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最直观地接触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 由于教师对多媒体的理解上的偏差, 把多媒体变成了课本照搬, 意图在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的教学内容, 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同时, 由于多媒体都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就是教师的讲解也是程序化的, 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进行意外学习的机会, 而意外学习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另外, 在缺乏遥控装置的条件下使用多媒体, 往往局限了教师的活动范围,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坐在电脑前, 点击键盘鼠标, 甚至有时电脑挡住了教师, 整个课堂“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学生更是变得无所适从。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造成偏差反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5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 高校对某一门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普遍采用结果性评价即期中或期末考试, 甚至就进行一次期末考试, 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一些课程的印象就是“与很多同学一起在大教室上课, 然后期末一起应付考试”。有调查显示:大约1/3的学生学习只靠课堂。课下没有学习习惯, 44.7%的学生只在考前才临时抱佛脚。一次性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得惰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进而成为一种惯性, 在课堂中进行被动学习, 很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针对目前大班额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的几点解决措施
第一, 提高教学能力, 丰富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其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 对学科知识、结构、背景掌握程度等多方面内容。一名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 往往是课堂的焦点, 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同时, 拥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 其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握往往成为一门艺术。因此不必在课堂管理上注入过多的经历, 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例如, 国内的某著名英语培训机构, 它的课堂基本都是大班额授课, 有些班额甚至超过三百人, 并且由于课时比较紧凑, 经常是连堂连续授课。但是, 在如此高密度, 高强度的课堂讲授, 学生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聚精会神。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较高, 能够做到对课堂有力的掌控。当发现学生出现疲劳状态时, 教师甚至会停下来讲段笑话或者与同学进行学习方法上的交流, 做到张弛有度。
另外, 丰富的教学方法也是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 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活动过程, 可以深深地打上教师的个性烙印, 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前, 教师要做好详尽的教学设计工作,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转变角色, 由掌控者向指导者转变,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加强互动。
第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博得学生尊重, 其次要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关注。例如, 高校大班授课, 经常会出现一种看似尴尬的情况:一学期课程结束, 教师只记住了班级几名班干部的名字, 或者几名在课堂上比较表现活跃的学生的姓名, 而大多数同学, 教师甚至叫不上名字, 那么这些学生自然不会感觉受到教师的关注。而许多教育专家也指出在课堂对某位学生进行提问, 直呼其名要比称其为“这位同学”或者“那位同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 加强课堂管理力度。有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和自控能力差的问题, 这也导致目前许多课堂上, 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已经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了保证课堂纪律, 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起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只有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 在每门课程的前言部分, 特别是专业课, 教师应该详细讲解该开设这门课的意义、目的, 课程历史以及该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这门课, 才能谈及对该门课的兴趣。其次, 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 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的监控力度, 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及时的加以纠正。
第四,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不能将多媒体当成是全能媒体, 传统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 不能将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 多媒体也无法替代师生间的交流, 不能将多媒体当成大量知识内容灌输的工具。同时也要是认识到, 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到多媒体并不应该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多媒体运用得好, 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了的作用,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运用得不好, 就会出现教学节奏过快, 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情况。相比之下, 传统的板书反而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特点, 以及具体的教学需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并且在多媒体制作的过程中, 以及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过程中, 掌握节奏, 把握进度, 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进行更好的结合。
第五,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多采取一次性的结果性评价, 即期末考试, 此种评价方式不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只是关注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平时不学习, 考前猛突击”, 这种学习习惯也自然影响到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态度, 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首先应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引入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作业、作品、实验、学习实践活动等进行系统的评价, 建立指标体系, 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紧密结合, 将工程思想引入到建立学生评价系统中来。其次, 转变学生在评价中的被动地位, 引导学生由评价客体向评价主体转变, 提倡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强化自我认知, 并把评价信息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作为考量。建立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 另学生可以随时掌握自己学习不足以及获得的学习成果, 改进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德才.高校大班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4) .
[2]邹辉强, 李博.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9) .
[3]丛惠.美专家分析影响教师质量的主要因素[J].教育情报探索, 2003 (5) .
3.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 篇三
在许多学校,大班额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大班额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逐渐领悟和总结出一些应对策略。
问题一: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
【案例1】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这是一篇不易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课文,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你们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景点学习。把课文弄懂以后,再在小组成员中选出导游,带着全组的同学去浏览整个景点。小组完成以后,我再请各小组导游上台带着全班的同学去浏览本组成员参观的景点。”于是很多同学积极投入了“导游”工作中,学得非常热烈。当一个个小导游上台时,他们的精彩讲解让人无法相信是出自于小学生之口。
反思:小组讨论可以化大为小,无疑是解决大班额问题一个好方法。为了使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不至于流于形式,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我尝试了一些让全体同学都动起来的办法。首先,分小组时就把好中差搭配均匀;其次,规定各小组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和汇报;第三,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乐此不疲。
问题二:如何转变混乱的课堂纪律
【案例2】我曾经中途接手过一个全校纪律最混乱的班级,为了迅速把课堂纪律搞好,我精心挑选了一批肯动脑子、自制力强、吃苦耐劳的班干部,并在要求班干管好纪律的同时,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对个别特别调皮的同学要用智慧,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犯小错误时给予宽容,稍有一些进步时就要及时鼓励。与此同时,我还特别注重通过激发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同学们开始反省自己以前的一言一行,有的自责,有的下决心要改正缺点。于是,在这批以身作则、勤于动脑的班干部的带领下,不到一个月,这个班成为全年级纪律最好、课堂气氛最活跃的班级。
反思: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如何转变混乱的课堂纪律,对这个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案例中教师注重培养班干部来带动全班共同进步,并用激发集体主义荣誉感的方法提升凝聚力,这无疑是一个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好方法。
问题三:如何解决照顾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矛盾
【案例3】面对一个有80多个学生的班级,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是很难的。如何尽我们所能照顾全体同学呢?在每一堂语文课中,我都要精心设计问题,做到难度较小、难度适中、难度较大的问题都有,以适应各个层面的学生,避免课堂仅仅成为那些好学生唱独角戏的舞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另外,对于一些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课后我留下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对这部分学习特困生难以关注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发挥班干部的帮扶作用。比如,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每篇课文所有的生字词,对没有过关的同学,让班干部帮助他们,直到过关为止。这种做法,使极端学困生日益减小,形成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反思:照顾全体与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一对永恒的矛盾,在现今我国普遍存在的大班额条件下,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案例中教师利用课内精心设计分层次问题以照顾全体、课后进行个别督促辅导以因材施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做到了分课内与课外、照顾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另外,充分发挥班干部对学困生良好的辐射作用,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双重作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小学)
4.关于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及对策 篇四
大班额现象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发展极不正常、矛盾十分突出、危害十分巨大的社会现象。解决好大班额问题,是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目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为了弄清我市大班额现状,切实找准问题症结所在,促进大班额的消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对我市“大班额”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区**小学进行实地调研,与市教育局、**区教育局、新区教育局和5所小学负责人交流座谈。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学校已经达到怵目惊心的程度,学生的课桌已经紧靠讲台放置,前后座位之间距离很小,坐在教室左右两侧最前排根本就看不清黑板上写的东西。可以说,大班额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更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大班额”还加重了教师负担,批改不完的作业、大量的家访,使一些优秀教师的体力、精力严重透支。此举不利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一办〔2016〕41号)及**市教育局《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前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
额,2020年前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2018年大班额占比控制在10.6%以内(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中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市区(县)教育局和学校尽管为进一步加快消除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超大班额做了大量工作,但问题依然突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之得到有效解决和改善。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118所,其中小学81所(另有教学点38个),初级中学19所,九年一贯制中小学15所,完全中学1所,12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55698人,其中,小学37614人,初中1808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1人。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12748人,入学率100%。全市有幼儿园102所,在园幼儿19049人。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共有班级1424个,大班额(56-65人)152个,占比10.7%。新区共有大班额80个,占全市大班额总数的52.63%(其中阳光中学29个、金谟小学14个、文家明德小学20个、裕丰园小学5个、朝阳实验小学12个)。全市超大班额(66人及以上)44个,占比3.1%,新区共有超大班额39个班,占全市超大班额的88.6%(其中阳光中学11个,金谟小学5个,文家明德小学8个,裕丰园小学15个)。其余超大班额为**区塔坡小学4个班、王益区七一路小学1个班,全市超大班额和大班额学校主要集中在新区。
二、大班额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是主城区公办小学(幼儿园)数量不足,就学难日益突出。随着新区不断开发建设,新区学龄人口也逐年剧增,其中
2014年新增469名,2015年新增1430名,2016年新增1504名,2017年新增1706名,新增学生来源主要原因是: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入区人口在新区落户入住率大幅提高;新区以外区县(宜君县、印台区、王益区等)学生也不断流入新区就学;加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望和需求愈来愈迫切,致使主城区现有的公办小学普遍出现“大班额”现象,给新区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是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政策落实不到位。根据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关于印发〈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发〔2011〕32号)要求,城区(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幼儿园实行“交钥匙”工程,促进学校、幼儿园与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居住区户数在4000户及以上的,应建一所小学。目前,新区城市居住区共75个,配建小学的居住区3个,已交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的仅2个。多数新建居住区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小学和幼儿园,致使
主城区学校学位不能满足需求,但又不得不接受入住学生就近入学,形成了大班额。
三是学校布局不够均衡、合理。目前,从新区学校的整体布局来看,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处于新区边缘地带,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生源流失严重。而主城区公办小学、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只有3所公办初中、5所公办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主城区东北方向,其他区域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入区家庭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严重制约着新区教育的发展。
四是主城区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大班额问题突出。主城区学校相比于城乡结合区学校,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好、师资力量相对较强,这些学校成为入区学生的首选。但因学校占地面积太小,发展空间受限,造成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如:裕丰园小学、金谟小学、文家明德小学应编学生3240名,现有学生5247名,超编学生2007名;朝阳实验小学应编学生1080人,现有学生1322,超编242人。裕丰园幼儿园、实验幼儿园、铁诺幼儿园、文家幼儿园、新城幼儿园、华阳幼儿园、坡头幼儿园应编学生1260名,现有幼儿2921名,超编幼儿1661名。而学校周边楼盘不断增加,学位严重不足。
五是择校热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务工人员子女进城上学。加之经济条件的改善,城镇周边农民子女,也都到城市学校上学,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农村教师队伍人才流失,教学管理和水平逐渐下滑,城乡差别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缺失,引发了城市学校生源爆满,形成了超大班额和大班额,造成上学难和“择校”问题。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择校热”蔓延,为了敲开名校的大门,家长们不得不从小学、初中升学就开始备战,“不输在起跑线”意味着考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从而获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为孩子们赢得一个看似光明的前程。同时一些学校在利益的驱动下的违规招生,通过变相收取择校费、赞助费等费用,从中获益,而有关部门和学校不作为、默许,助长了大班额的风气。
三、消除大班额的主要对策
一是加快实施新区教育发展规划。市教育局要会同市新区管委会及市发改、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就新区教育工作、人口分布现状、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及新区教育未来发展规划等开展调研、论证和讨论,科学调整完善城镇中小学布局和建设规划。要按照2017-2021年新区中小学五年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新区梅乐园中学、第一小学、第三小学,朝阳实验小学二期、齐家坡小学改扩建工程和正阳路中心幼儿园、坡头中心幼儿园等教育重大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景丰中学、文家中学的自来水、天然气、暖气、污水排放、周边环境治理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改造提升阿堡寨中小学、鱼池中小学、景丰小学、高家中心小学、华原中心小学、牛村光明希望小学、平新明德小学等7个区域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二是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舍、仪器装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使所有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等七项指标达到评估标准要求。县域小学、初中七项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均达到规定要求。
三是全面加强政府保障程度。调整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达到标准要求,小规模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待遇达到标准要求。建立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所有学校规模、班额符合标准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教师编制、持证上岗比例、交流轮岗比例、培训达到规定要求。关爱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标准要求。
四是扎实有效作为,确保如期完成消除大班额任务。按照市级制定的2016年—2020年大班额化解具体工作方案及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分段、分年化解大班额。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一校一策消减大班额。对于已存在的大班额,要按计划通过校内分班、新建学校、控制转学、毕业分流等办法予以消化。逐步剥离城市小学附设学前班,提供更多的学位,解决好班额过大问题。确保完成2018年消除超大班额,2020年消除大班额的目标。
五是进一步严格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细化新建、录入、调取和转学等环节管理,通过学籍系统控制学校招生计划、遏制学生无序流动。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应严格控制班额,有大班额的班级严格控制学生转学,避免出现因转学、插班等形式增大学校班额的现象。
六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造成择校和大班额问题的实质是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要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一校多区管理模式,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整体提升。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开齐开足课程,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使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全市要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狠抓薄弱学校管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质量,控制生源外流。深入推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等举措,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化解城区大班额、择校热,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要积极实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务本求实抓教学,创新机制提质量为核心,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教师交流比例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薄弱学科教师走教制度,将省级标准化高中统招计划的50%分配到24所乡镇农村初中学校等措施,着力缩小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市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使学生在家门口能够接受优质教育。
七是坚持阳光招生。各设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政策、学区划分、入学程序等信息提前向社会公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制定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新区要针对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前做好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数量和学校承载能力预测,根据学校布局、建设、承载能力和学龄人口数量,重新合理调整和划分学区,巩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成果,控制起始年级大班额。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重点班、实验班,规范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使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5%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要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充分、深入、细致解读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营造良好招生环境和舆论氛围。
八是严格考核。各区县、各学校要按照消除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时间表和工作措施,按期做好消除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之中,加强检查和督导,要将学校的规模和班额变化情况纳入学校督导的责任范围,对超过教育部限定班额的学校进行限期整改,建立学校招生范围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坚决遏制由违规择校带来的大班额现象。全市各区(县)、新区管委会要强化义务教育主体责任,统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明确任务要求,在学校建设、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综合改革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形成合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机
5.大班额教学中 篇五
大班额情况下分层分组教学的探讨
黄建明
摘 要: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大班额普遍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给课程改革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当积极探讨研究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以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获得必须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大班额 分层 分组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师资长期不足,办学条件有限,因而导致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这直接限制了师生的交流,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更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然而,作为教师,无法改变大班额现状。若再不研究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方法,改进策略,那么就只能每天埋头于“备、教、辅、改、考”中,成为“改作业的机器人”,根据再无力顾及其它,更不需说提高教学质量了。然而,如何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
1.做好学生的分组分层工作
对于学生的分层分组工作,我们可以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分层办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代着初三(8)、(9)两班数学课程,上学期以成绩进行分层。具体办法是: 150 分 ~100 分为 A 组,100 分 ~70 分为 B 组,70 分以下为 C 组。初三(9)班全班 72 人共分为三大组,第一组 24 人,第二组为 32 人,第三组 16 人。经过一个学期试验发现,第三组的人数不断在减少,因为有许多学生经过努力进入了第二组,甚至第一组。但也有些学生因自己落入 C 组,而更加不上进,这样造成了问题学生出现。当然,也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为三组或四组,然后让每组学生分别讨论各自的数学学习目标,共同督查学习任务。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过一个月全班评选出本月的优秀组。这样也可以避免因成绩分组不同出现的心理问题。本学期,我代初三(9)班开始尝试这个办法。目前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2 做好课堂纪律工作———这是上好课的保证
一线教师都清楚,没有好的课堂纪律做保证,很难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大班额纪律影响更大,人多不好管理,六七十人的大班一人小声说一句,也是哄声一片。这样老师声音就会淹没在学生的吵闹声中。那么如何做好纪律工作呢? 首先,教师要有感召力、亲和力,让学生产生敬畏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修炼自身内功,其次要做好: ①座位安排。大班额座位安排不是小事,它直接影响课堂纪律。在本组内座位除按高矮排序外,还要注意把遵守纪律与不遵守纪律的搭配座位。进而考虚同桌学习基础的差异,尽量能把学生好的与学习稍差的放在同桌,以便开展合作探讨与互助学习。我代的初三(9)班 72 人,以讲台为正前方,A 组 在教室内的左边,占 4 个纵行;C 组在中间,占 2 个纵行;D 组在右边,占 4 个纵行。②要求学生要听从老师指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质疑问难时要养成举手的习惯,大班额人多势众,容易产生混乱。③激发学生兴趣。好多老师只怨班额 大,学生难管理,纪律差、乱,其实教师的课不吸引学生,是造成课堂纪律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若老师课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把精力投放到学习上,那么乱讲话、开小差的学生就自然减少了。因而,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准备好每组的学习目标、任务,提前一天印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准备。这样那些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枯燥的数学也就会慢慢地变得有兴趣,以便保证课堂纪律。本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由于本组内学习水平相差不大,所以提出的难点,大致处在同一水平。因而互相讨论都有相同的基础,教师进行点拨时都能认识听讲。具体做法是: 前一天每个学生先去预习准备,尽量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第二天先在本组内共同讨论确定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此外,每组在周五的班会上分别讨论每个人本周的所学知识,那些需要教师来讲解,那些大家已全部掌握。这样本组内的每个学生,既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又互相督促。教师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这是提高质量、激发兴趣的关键
首先在课前要求教师分别写好每组学生的学习任务(其中每组都包含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己预习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并附上二至三道练习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各组的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印发给每个学生。第二天,每组组长汇总,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写在小黑板上。教师上课时,前 10 分钟内,各组长在小黑板上分别写各自内容。各组分别继续讨论,看看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进行占拔。若 10 分钟内,问题还不能解决,则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先讲解 C 组学生的问题,然后讲解 B 组、A 组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个别 C 组学生,当听懂了 C 组的问题后,B 组的问题他也能解决了。这时教师应当鼓励这些学生去讲解,这往往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力。下课后,教师应当即时给各组长安排课后作业,以便各组长分别印发给各组的每个学生。其次,每周五,不上新课,专门解决本周所学知识的疑难点。仍然是先讨论确定问题,然后教师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各自潜能的激发,又能不断地因材施教。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生机会,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办数学手抄报(宣传本周所学知识点,疑难点,巧解习题等)、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月进行一次小测验———以便教师不断反省改进,以便学生证实自己的进步
6.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显端倪,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它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大班额已是城区学校每个年级的普遍现象,每班人数高达八十以上,在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城区学校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道,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即使教师们普遍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先进的,但是在大班额的环境下,似乎新课程理念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提出“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二、课题界定
所谓大班额一是指班级规模超过法定人数;二是指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衡量,大班额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
学校46—56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而近几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特大班额”现象,根据我校教学班的数据显示: 一年级七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2人左右;二年级六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0人左右;三年级五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2人左右;四年级五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4人左右;
五年级五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8人左右;六年级六个班:每班平均人数是85人左右。
根据以上数据,我校各年级均属于“特大班额”,这种“特大班额”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题的大班额其实都是超大班和特大班,是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班额”存在的现状、困难及研究的必要性(一现状
1、教学管理设计、实施仍以原“小班”方式。(我校各年级各班人数均在80人以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只重视班上中、优学生,而对其它的待进生都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2、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在“特大班额”中无法全面实施。
3、教师负担加重。学生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作业批改量大,个别教育相对减弱(例如:我校的特大班语、数学生课代表每班都得安排两名,因为学生人数多,作业数量多,相对的重量就大,一个课代表无法把全班的作业送到教师的办公室。
4、通过对本校的师生问卷调查,发现影响目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 ①“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②教育教学信息难以全面反馈。
③学生不适应“大班额”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了学习效率低的现象。④教师批改作业负担过重,无时间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更无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二困难
“大班额”教学老师都感到:课前准备有信心,上课实施力不从心,课后回想不安心,其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
1、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
2、组织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复杂,如参差不齐,增 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困难。
3、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难以定位,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难以实现。
4、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大班额”的组织教学相当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浪费相当数量的时间进行组织教学,从而影响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负担加重。(三研究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县都是一直保持前茅,教学设备先进,师资一流,原来城区是分片入学,就近入学,由于学校的发展,难以跟上当今改革的步伐,农村租房陪读的学生日益增多,一年级由原来的五个班扩到现在的七个班,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这种情况,老师们就只能在“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
因为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出现种种问题与困难,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探索“大班额”条件下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实施问题,充分挖掘每节课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很有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每堂探究活动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生活化、真实化的情境中交
流,通过主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大班额”的环境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生存,学会做人,作为现实中的教师,是应该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做新时代的“新园丁”,新型“大班额”研究成果向兄弟学校进行推广。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互动式理论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能在教学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达到不同的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发展学生才能的平台”的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被我校教师采用,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后,被欧美等发达国家于70年代将该理论用于课堂,发现了合作
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全球进行推广,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为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构建主义理论
现实的构建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活动,以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实际的教学,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与学生原有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探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主义还强调教学目标的多维度,多层次性,重视学生的能力构建和情感体验,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在此同时,教师就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均衡搭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和受教育机会。
4、质的研究理论
质的研究理论,重视口头描述,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的探究,相对于量的研究,质的研究比较关注过程,其研究过程本身就决定了研究结果,因此需要对过程进行细致的反
思,从研究思路来看,质的研究可以采用许多种方法,例如: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也就是自下而上收集资料,从收集资料中提出理论假设,在通过相关的检验和不断的比较中逐步得到充实和系统化。质的研究还有案例法、调查法、观察法等,质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认同的方式加以推广,教师在大班额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亲身体验,通过信息反馈,从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获取较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以书面的形式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让所有教师一起讨论探究。
五、研究的主要目标
建构一套适合大班额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内容
我校共有38个教学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均在80人以上,属于“特大班额”,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纪律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别说教学质量,就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难完成。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无法学好,何况每班都有部分不守纪律的学生,八九十人的“特大班额”,一人小声说一句,也就是哄声一片,教师怎能上好课?通过实践,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首先探索建立
一个“特大班额”的好班纪,建立好的班纪,教师更有魄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这三方面是相关联的。概括地说,就是老师能让学生敬畏,这种“敬、畏”要学生从心底感悟,不是靠“打”、“骂”、“罚”而产生的后果,参加实验的教师,经常一起商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好以下几个安排,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
1、巧安座位:
“特大班额”的座位安排是一件难事,讲台周围都摆满了座位,编排时遵循高后矮前的原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差,把守纪与不守纪的学生要有机的搭配,同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进行搭配,这样以便让学生开展合作探讨与互助学习活动。
2、统一指挥: 小学生表现欲望强,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回答或者不会回答的问题都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八九十人的“特大班额”,如果教师平时训练没有章法,人多势众容易生乱,参加实验的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在平时训练时,训练有素,做到“特大班额”的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分组合作讨论时,选定一个有能力的学生做组长,组织该组的学生有序讨论,教师或言或语或手势
总控全局,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改掉以往拍桌喊话的习惯。
3、把握兴趣的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老师授的课不感兴趣,学生就太厌烦,不做小动作也会打瞌睡,这样的教学,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字“累”,教师上课累,学生听课累。
通过研究实施,再一次验证,只要教师课上得有趣,课堂纪律就好管理,以往,教师却怨“特大班额”课堂纪律差、乱。通过实践,只要教师备课备了学生,课堂上吸引了学生,课堂纪律的难题就容易化解,因为老师课堂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就不会乱讲话,开小差或者做小动作,我们课题实验老师多花精力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备课,并巧妙设计好每堂课的每个环节,让本来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枯燥的教学也变得有趣味了。这样,课堂纪律就得到了保证。
4、关注每一位学生:
“特大班额”的学生差异尤其明显,这是不变的现实。我们实验的教师经过研究实践认为:要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突破以往按统一模式教育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
学,分类辅导,设计层次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①关注差异体现在教学设计上。
《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实验的教师在备课中不仅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寻找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平等地享受参与的乐趣及成功后的喜悦。
②考虑学生差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进行教学。教师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据,同时还要拓展延伸,跳出教的范围,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发性,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大班额的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和发展。
③考虑学生差异体现在练习设计上。
“特大班额”作业练习设计时,实验的教师充分考虑学生 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这样,也让学生得到差异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④考虑学生差异体现在教学评价上。
“特大班额”的授课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的考查学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参加实验的教师都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式,这样,有效促进学生差异的发展。
七、创新之处
本课题突出大班额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发展性、创新性,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创新之处有:
1、本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大班额教学策略研究;
2、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本课题拟建构新课程大班额教学的策略框架;
3、本课题研究人员为一线教师,研究重心放在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总结教学策略,完善和发展大班额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的理论成果构筑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能更多地关注大班额教学的实际以及可行性和操
作性,因而既能构建一定的理论框架,又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丰富案例,使理论更具有实践性。
八、课题研究法的运用
1、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以具体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为个案,在实施的方案中,分析每个个案中的环节设计、时间分配、组织实施、关键点、拓展点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逻辑关系。通过筛选活动项目,从资料和经验中提取较为准确的信息,撰写活动设计方案,在实际教学、实施和调整课堂活动方案,根据教学情况,不断修改活动方案,并在试点的班级使用活动方案,通过参与探究的教师集体讨论,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活动方案,这样层层推进,把研究活动案例的过程和解决教学问题结合起来,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强调归纳与提升,最后形成课堂探究活动的系列案例集和相关问题的研讨论文,让参与的教师人人都成为教改真正的能手。
2、观察法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了解班上的各种情况,观察就是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保证,而课堂教学的观察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活动设计方案经过教师个人实践检验和修改后,所有成
员之间相互进行了课堂观察,对课题研究目标、研究重点和案例的文本表述、审视实践的过程的吻合程度,通过讨论,针对性提出修改意见。
②“结对子”活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结对子”活动。在该课题的探究活动中,让每位课题成员和一位或几位非课题组老师结成对子,让其它老师对课题中的案例文本进行实际考证,从而,使该课题更真实、有价值,课题成员进课堂观察,并对其实施过程和原设计思想的吻合程度进行比较,探讨偏差的原因和修改的建议。
③试点班级观察活动实施过程和效果。
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不同,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如何探讨适应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设计思路及在文本中表达,也是本课题探究的关键。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大额班级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班级,得出相对准确的数据资料,通过讨论总结,推动我们全面的思考,故而,每一个案例都要不断证实,几易其稿。
3、调查法的运用
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为了吸取更多教师好的创意和做法,在案例文本准备过程中,分两批交到学校教研活动办公室,组织教师审读、讨论、交流,并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对案例的科学性、操作性、表达、创意、借鉴的价值以及本课题的目标吻合程度等方面的看法,对每个案例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课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的运用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对以上方法获得资料外,还收集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日志、教学反思、研讨纪要、活动视频、学生学习成果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立体、更全面地反映活动案例的设计效果,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集整理和
分析获得的资料,并及时反思、总结、提炼和修正,在探究例会纪要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及时”激发了课题成员研究的激情和主动性,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5、认同推广法的运用
在课题探究的同时,注重质的研究,因为质与量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不采用一定概率的抽样方法,往往具有个案的特殊性,故而其成果不能由样本向总体推广,只能采用认同推广、积累推广和理论推广的方式加以推论,在实际探究过程中,注
重结合相关的理论,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获得的资料,从筛选活动、收集整合已有的经验,在实践中体验预设的方案,同伴之间“结对子”研究,试点班级试验,学校教研等环节,都是遵循认同推广,积累推广的原理。
九、课题探究所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民主性原则:承认创造力是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的发展潜力,而不是少数天才拥有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针对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在发展创造力的目标下,人人处于民主而平等的地位。
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班额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是教师调控纪律的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备课时要多动脑筋,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设计成符合儿童特点,结合儿童实际生活的趣味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过程,存在着反馈机制。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要以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对教学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
探究效能。
十、实施步骤 本实验周期为二年(2008 年 6 月—2010 年 6 月)分为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8 年 6 月—2008 年 12 月,主要任务是成立 课题实验工作小组,完善修改实验方案,加强课题组成员教育 理论的学习,吃透本课题实验设计。第二阶段: 2009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主要任务是建 立规模课题
研究的运行机制,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将实验 内容切分若干个小块,分别研究,每期召开专题汇报会。第三阶段:2010 年 1 月—2010 年 6 月,主要任务是完成 课题研究目标,收集整理前段课题研究材料全面总结三年研究 成果,请课题管理机构和专家验收鉴定,完成结题报告。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 1 日。
2、马永霞,《教育评价》,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年 5 月。
3、黄超文、杨昌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研工作的创新》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十一、实验机构设置
1、领导小组:罗源、向洁
7.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 篇七
一、使用“分身术”, 培养小干部, 优生帮扶后进生
教师要充分利用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 适当放手, 明确分工, 采用群组学习法。将大班化为多个小组进行教学, 按4~6人一组竞选出多位小组长, 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签字并汇总入表。然后每班选出英语科代表两人, 每人分管几个小组 (每人负责几位小组长) , 职责有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 (书、文具、静息) ;组织晨读;检查小组长;督促未完成作业者等。另外, 每班选出英语小助手两人, 除了检查两位科代表之外, 还负责收、发作业, 统计没完成作业者的名单以便老师清查。这样, 每班就有了多个“小老师”, 既节省了教师时间和精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力。但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小老师”工作的方法, 帮助他们树立威信, 并在“小老师”中开展评优、评先进活动。
二、使用“外交术”, 做学生的良师、家长的益友、班主任的助手
1. 做学生的良师
小学生是率真的, 老师的一声亲切问候,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关心的动作……皆可打开孩子的心灵。教师应主动走到孩子中间, 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更加关心和帮助后进生, 激励他们赶超;以宽容之心善待调皮的孩子, 注重教育技巧, 引导其发展。
2. 做家长的益友
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交流 (包括电话交流, 家访校访, 家长会等) , 与家长分享好的教育经验, 同时, 也让家长明确小学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提倡英语老师主动走进家长会, 与家长交流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 如何签字, 如何评价孩子的进步,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其中, 建议家长在检查作业时通过留言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3. 做班主任的助手
英语老师应多与班主任沟通, 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 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学习其管理经验, 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 而不能认为班级管理仅仅是班主任分内的工作。
三、使用“战略战术”, “活化”教材, 优化课堂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像军事家那样善用“战略战术”, 尽可能把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化的东西, 使之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 使学生在教师“活化”的 (模拟) 情景中、在“动”中、在“交流”中学习、体验、掌握和运用英语, 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具体做法如下:
1. 宏观计划、微观落实
教师应明确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并制订宏观和微观的教学计划, 包括: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例如:若小学一年级开始字母教学, 学期安排如下:一年级上、下学期分别落实字母的认读和书写;二年级上、下学期分别落实字母的默写、总结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教学生自然拼读法;三年级灵活运用自然拼读法, 能看词读音 (上学期) , 能根据读音拼写出单词 (下学期) ;四年级则可以根据字母及其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学习音标 (上学期) , 能借助自然拼读法和音标认读新词 (下学期) 。
2. 方法教学, 培优辅困
“教是为了不教”, 时机成熟时要学会放手, 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何预习、复习;如何听录音、记单词、背对话……当学生掌握了有效的方法, 成功的体验便会内化为“我要学”的动力, 学生会越学越轻松, 老师也会越教越愉快。“大班额”教学中, 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使每个学生满意, 所以老师要培优辅困, 充分发挥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作用。因为同龄人在身心发展和认知方面具有共性, 释疑解难较容易接受, 同时, 学优生在帮他人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能力。
3. 全体互动, 分工合作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多向互动的组织与调控技能, 要能够灵活选择学生的互动方式。为了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 宜采用多种互动方式, 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小组互动。互动时明确分工, 有效合作。课前几分钟, 师生问候、TPR活动、值日学生脱口秀等热身合作, 为课堂创造活跃的氛围;课中, 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师生通过分角色扮演、合作、互动、操练来接受和巩固新知;课后, 生生合作, 小组合作, 共同操练、相互检测评价, 使课堂合作在课后得以延续。
四、使用“管家术”, 促进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效益最大化
1. 强化课堂规则
在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 要做到“动而不乱, 活而不杂, 学而有序”的有效理想目标, 就必须强化课堂规则。当然, 这离不开平时的课堂操练, 包括:课堂上如何听、说、读、写, 如何规范地展示动作教学指令……当指令多而小学生记不住时, 教师可把这些指令、常规编成顺口溜, 如:学会倾听, 会张口;读英语, 看英语, 眼、手、口到, 心也到;说英语, 要大声, 莫怕犯错莫害羞;写英语, 要看对, 四线三格要到位;eyes, eyes, teacher, Fingers, fingers, book……这些常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并强化成了习惯时, 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有效。同时,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也真实有效地学到新知。
2. 切实落实督查
教师若不督查作业, 大班内就会滋生一些“小懒猫”。因而, 课前课后, 教师要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确保每期每生至少要被检查一次。另外, 教师要及时清查作业, 定期检查英语学习过程性记录表, 公布优秀者, 激励学生你追我赶。每学完一课, 要及时考核, 期中和期末考试要评比、展示, 但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3. 主动反思教学
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 如:要求每人准备一本家庭作业记录本, 便于家长查阅、督促、与老师沟通;学生每天、每堂都要整理书包和用品;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尽量使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课前、课中、课后, 教师都要反思:哪个环节需要忽略、哪个问题需要强化深入, 哪个动作做得不规范, 哪些同学表现积极进步了……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反思课堂上的每个教学环节……若条件允许, 可以先用录音笔录下自己的课堂, 课后慢慢地反思, 或者是常请其他老师, 甚至是不同学科的老师随堂听自己的课, 听听同行的评价。最重要的是, 老师也不能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非常有必要去听听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的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评价是最真实的评价, 老师如果能考虑学生的想法, 帮学生解决问题, 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教学也会更轻松, 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地学习。这样, 大班英语教学也不再会那么沉闷、低效、难教。
8.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 篇八
“大班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专项监测结果发现,班额的大小与教育质量高低直接相关。班额大的班级,学生的学科成绩普遍较差。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数目的大班额,不仅直接损害学生的受教育权和教育品质,也让一线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多重压力之下。因为班额大,教室内通道窄,教师无法走到学生中去,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十分困难。很多家长抱怨,当初千方百计为孩子择名校,孩子进了“大班”以后,实际上老师只能把目光放到一小部分“好学生”身上,根本顾不了自己的孩子。
因为班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直在努力降低班额,小班制教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主流。比如早在1991年,美国13岁儿童的平均班额为23人,日本为33人,加拿大为25人,法国为25人,西班牙为29人,新西兰为25人。我国教育部也曾对中小学“班额”作出明确界定:“36至45人”为正常班额。但现实是,我们常常无法做到“正常”。
只有化解“大班额”问题,让班额回归正常,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正常轨道,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要化解这一问题,必须从实现教育均衡入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结合点,抓住了均衡,也就抓住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和义务教育的质量。
教育公平既包括教育权利的公平,也包括教育环境、教育条件、教育过程的公平。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这就要求各地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同一区域不同学校间软硬件配置基本无差异。其次,教师资源的均衡是关键。各地要不断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建立健全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加强教师的研修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再次,生源的均衡是突破。实现随机配置生源,避免以优择校加剧不均衡。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我区的百色市靖西县提供了一个范例。该县在实现城区分片区招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机制,把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学校直接升格为县级学校,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在师资上实行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初步实现了城区学校基本均衡,逐步化解了“大班额”难题。
【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推荐阅读:
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07-28
大班额课题教学设计10-13
解决深圳大班额的对策及建议07-22
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10-19
潼南县宝龙镇小学大班额自查报告06-30
大班英语展示课教案07-12
幼儿园大班英语课教学纲要07-31
大班英语优质课教案《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07-17
幼儿大班的教学反思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