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1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实验班教育教学成果※

培训超常实验班初中物理竞赛的心得

天津市耀华中学 赵津

初中物理教材经过这几年的修改,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且思维灵活的学生,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但是新教材中的许多新内容却给了头脑灵活的学生以更多、更广的思考、动手和探索的空间。当然这些思维灵活的学生都非常有能力去参加物理知识竞赛,并且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如何能够使得这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增强学生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能够培养这些学生在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初中物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实验班学制短、学生年龄小、智力优异,因此超常实验班的物理教学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根据超常实验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物理竞赛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成果。通过这一年的摸索,我也有了一些心得,积累了少许经验,现在和大家共同探索一下。

一、提高学习水平需要浓厚的兴趣相支持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对于刚刚从事教育工作不久的我来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我摸索出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知识和对讲授这门知识的教师的喜爱程度的不同有两种:一是由于喜爱这门知识而喜欢这个教师;另一种是由于喜欢这个教师而喜爱这门学科的知识。但不管是那一类的学生都是由于有很高的学习兴趣才能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所以我就决定采取先让学生们喜欢我,然后使他们在和我的接触中逐渐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并且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在使得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利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来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在教和学的活动中这两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学生在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时考虑问题更全面,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更为透彻和准确。这无疑能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也更加节省学生的宝贵的学习时间。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

※实验班教育教学成果※

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在竞赛培训中,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又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以及拿出两个鸡蛋让学生们思考办法来分辨哪一个鸡蛋是生的,哪一个是熟的?这些具有引导性的实验和问题提出以后,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并且在大家的争论中巧妙的方法有出现了很多,大大地拓展了所有同学的眼界和思维方法;而且还引申出了很多与此相关的问题,大大开拓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把课外知识融入课内知识当中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所以我特别重视课内的教学,强调打好扎实基础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内教学也不能照本宣科,有些内容要少讲、略讲,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有而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相关内容,而且要适当增加一些初高中相

※实验班教育教学成果※

衔接的知识,这些内容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而且是他们在平时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没看过的新鲜内容。每当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是最专心听、最努力学的。而且讨论也是最激烈的。例如:竞赛培训中,讲到了光学的相应知识: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以及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然后提问大家: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它当然能够用照相机照下来,那么对于虚像照相机可以拍得到吗?问题提出以后大家反映强烈,有的说不能,有的又说能。在大家争论后引导大家再深层次的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只要有实际光线照射到底片上,底片就能感光就能成像,不然我们怎么能够拍摄到镜子当中的虚像。又如:在讲到“伏安法”测电阻时,引导大家了解了电流表、电压表内部结构和内阻的内容,并且结合课内讲到的串并联电路的特征及电路的一些定律引导学生们一起分析“伏安法”测电阻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的区别和产生实验误差的具体原因,而且思维活跃的同学能够很快的得出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各自会产生什么样子的误差;并且我组织了学生讨论分析到底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子的电路。通过学习这一“额外”的知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一定要并联在电路中的道理,使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增加了初中学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量,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为接下来的高中学习减少了一定的难度,节约了一定的时间。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而且还很大程度上的增强的初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例于学生们在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从哲学的角度说,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训实验班竞赛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例如:我在讲到给家里的鱼缸换水的时候,为什么用一根塑料管放到鱼缸中,只要吸一口,鱼缸中的水就会不断的流出来,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上升到理论的层次,提问同学,然后大家讨论归纳出“虹吸现象”产生的

※实验班教育教学成果※

原因和条件。在讲完“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分析杆秤的制作原理。而且引导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二力作用在杠杆上的平衡条件的知识,推广出三力及三力以上作用在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并且在此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顺时针转动效果”和“逆时针转动效果”两种说法,这样的效果是我之前预想不到的,这样的说法非常好,既使得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物体的转动平衡而且还不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利用这个推广得到的知识引导大家分析杆秤的确定定盘星(零刻度)、确定刻度等制作原理,并让一些同学利用这些知识解释市场的不法商人利用改变秤砣的重量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一般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而是在多数情况下只告诉学生实验研究目的,至于实验原理的探究、过程的设计、器材的选择、结果的分析、减少误差的措施等都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完成。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而且还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知识辅导需要多方法解题相辅助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所以对于同一个知识内容能够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深层次知识特点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测量电阻的方法的时候就以提问的形式让大家提供各自的解决方案,效果不错。有些同学在提前自学以后提出了“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并且对其实验原理和实验误差进行的详细的叙述。还有部分同学学习了其它教学参考书上的相应知识,提出了“串联电路分压法”、“并联电路分流法”、“电路变换法”、“替代法”等方法,更有的知识广泛的同学提出了用“惠斯通电桥”来测电阻,取到了不可预料的效果。通过大家的踊跃发言和积极的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还使得所有的同学掌握了许多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激励了大家去更加的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有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将会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实验班教育教学成果※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将来在该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要树立必胜的信心

以上介绍的措施都是在平时的教学当中的,最后我认为在竞赛考试前还应该是所有的参赛同学都具有很强的必胜的信心。不管做什么事情,信心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心,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最好,考竞赛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我在平时和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就不断的提醒大家,“我们是最强的”。并且在考试的前一天送给每一位参赛同学一个“强”字,以提高大家应试的信心。在这次的全国第十三界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共11人参加决赛,最后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

总之,物理竞赛选手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群体的团结和长期的努力,需要各学科之间的配合,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对这些学生的培养不是拔苗助长,它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学习成绩优秀而又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使学生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超常儿童的物理教学策略》 作者:赵大恒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作者:周伟荣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 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得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的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 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 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 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 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 坚持这一观念, 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 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实验, 师生共同参与, 让学生观察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 或得出难以置信的结论, 这些新信息的刺激会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增强。初二物理第一节课可以设计“低压沸腾”、“纸盒烧水”、“瓶吃鸡蛋”、“摩擦起电”、“水果电池”、“人体带电”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精彩异常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是告诉学生水井的位置, 教会学生如何打水, 现在的教学应是培养学生如何找到水源丰富的地方然后自己打井取水, 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 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主动积极地学, 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 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予以指导, 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 教师也要予以指导。2.重视探究的过程。就初中阶段的学生研究的题目来说, 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 去发现, 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 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 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分工合作, 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 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 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 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四、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

课改后的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 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上都有所改变, 旨在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个别章节的知识欠缺导致学生在课后习题的处理上有困难, 例如在“什么是力”的教学中, 课本中没有讲解有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知识, 可在大量的习题中出现相关的内容, 并在讲解二力平衡和重力一节都需要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知识, 所以在新课标的教学中也要结合老教材的内容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适应应试的制度。

五、教与学之间关系的建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 而是一个“协助者”,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构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为此, 要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

这种“对话”, 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 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交流。教师不再仅仅去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在被教, 而学生在被教中, 也同时在教。在“对话”中,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及其精神世界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必须去从事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 诸如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及鼓励。教师在课堂上, 还需要与学生真正地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双向互动,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六、教学手段的运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全球化的时代, 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 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白的社会, 这些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 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 也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不可否认, 现代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作为物理教师更要多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并进行充分运用。可以将物理知识的引入、讲授、学习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工、变化呈现给学生, 使之生动有趣、美妙形象。

3.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篇三

一、提前准备,丰富素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实验前期准备,一是知识准备,即准备完成当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二是素材准备,包括当次实验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实验素材等。

首先,就知识准备而言,在实验前教师要以课前预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天平和量筒的用法、密度的概念都是学生实验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又如,“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前需对重力、密度等概念进行复习。其次,在实验前教师还要根据实验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实验素材。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对小石块的选择,因石块的质地不同,其密度自然有所区别,在课前教师就可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的石块进行初步了解。当然,实验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具,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大胆猜想,合理设计实验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再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预设,还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在猜想阶段,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论作出想象,而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其猜想也就不够全面,故而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教师以“纸锅烧水”的实验来引入,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学生自然会提出更多的猜想。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作出猜想。如“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根据“洗澡过程中潜入水中越深感觉越难受”的经验而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没有猜想到的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鼓励合作交流,丰富体验

“合作才能共赢。”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单打独斗的“英雄”。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增强体验,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来观察、分析实验,从而获得更好的知识建构。同时,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分工实验,角色明确,任务清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实验中应多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总能处于平衡状态吗”来引导学生交流。当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确了“不能平衡”时,教师再追问:“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平衡呢?”此时引导学生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作出猜想,那么,如果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呢?如此,学生又进入到实验方案的交流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感受。如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此时学生就说“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在讨论中明确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结论。

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实验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实验步骤,更需要创新。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指令来让学生完成规定动作、规定步骤,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教师预设的既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创新,而提倡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打破规矩而自由行动,而是要在遵循科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构思,大胆实验,大胆创新。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革新观念,从“我做你看”的模式过渡到“我引你做”的模式,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积极交流、讨论,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有效。

4.初中物理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201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远程培训,能够参加这次培训,首先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了我这次很难得的机会,还要感谢给我们上课的专家及辅导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这次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我只关心对知识的设计,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关注,只会照搬教材的设计过程,不会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案,只会注重课堂活动,淡化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往的课堂机械、沉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让我知道更要注重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多次聆听视频讲座,培训收获如下:

一、评课的框架给出备课、上课的思路。

抓总体结构,做好两件事,一是知识结构,二是教学活动设计。知识结构可以直接用教材结构,因为教材是诸多的专家投入精力,几经论证做出的,应该是最优化的结构,在没有充分的论证的实践的基础,尊重教材内容结构。三维目标的要求下来建构,设计适合于自己的学生实情教学活动。“方向和路线比速度和时间更重要”,“偏离了方向,教师用力越大,学生越倒霉”,《课标》就是方向路线。二、一堂生动的科学探究模拟课堂,以独特的方式解读科学探究,加深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领悟。

在科学探究模拟课堂上,从管子发声的音调与长度关系探究中,解读科学探究的要义,示范科学探究的教学。继而,从“管子”发生音调的探究,现场制作,不断改进变成“葫芦丝”;从“瓶子”发声音调与孔的大小、高低的关系的探究,改进变成类似“埙”的乐器。“杯子”、“板子”、“架子”、“棒子”都可以变成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浓缩的创造发明过程,解读学习的要义联系实际、创作发明。

课堂要实现三维目标,模拟课堂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教学提到一个认识的高度。“知识与技能与时俱进”是要过时的,“知识”在网上一百度便可知晓,“技能”随着时代发展也会逐渐退隐,如银行职员点钞的技能被点钞机代替,物理课上的天平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使用,电子称遍及,实验室天平将会被电子天平代替。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联系生活实践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优化物理教学的策略。

优化教学需要顶层设计思路,顶层设计是三维目标的总体思考。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这几个月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在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很必要,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不但使我提高了认识,而且使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现将我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新课标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对像我这些一线的教师学习后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物理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对我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如何创设情境等有了很大的帮助。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如:探究式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我通过培训,完成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只注重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综合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转变,对教师和学生重新进行了角色定位,形成了自觉地用新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习惯,受益匪浅。

二、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我们初中物理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以新的目光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在课堂上教师应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三、创设探究情景,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首先问题要以情景为基础,设计的问题或情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悟到情景中的问题,并且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次问题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才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再者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新课改的理念,教师提供的背景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又如在讲微小形变时,我用玻璃瓶盛上红墨水,用体温计的竖直玻管和胶塞制成一个微小形变演示仪,当用力压玻璃瓶时,红墨水明显沿玻璃管上升,松开手后,又下降。学生对压力作用下固体发生微小形变不仅认可,且印象也更加深刻了,对解决弹力的存在和方向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

5.初中物理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经过远程物理课改视频培训,听了专家的建议和一线教师们课堂展示,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初中物理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教师,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受很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1、教师—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使教学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2、教师教学方法的变更

以前,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课堂是教师的课堂,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3、学生学习方法的变更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不再是单单学习课本知识,学生必须学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

4、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6.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一、对新课标的认识

1、物理课程就是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育人价值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十四个要素。课标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部分,旨在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强调了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与会合作、学会生活。

2、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物理课程内容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这些主题不仅包含物理概念与规律,而且包含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题,凸显了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以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的跨学科联系,体现了综合性。

3、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新课标增加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为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与20xx版课标相比,有13项完全相同,8项不同,在这不同的8项中有4项实验跟20xx版课标在表述上略有区别,有3项在实验内容方面作了调整,有1项实验是新增加的即“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新课标中不仅含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而且通过样例、活动建议等进一步引导和说明,同时还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些皆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4、引入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新课标增加了“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提炼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动手实践及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同时给出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二、在今后教学中我要转变观念,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1、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方式多样化,深入开展“做中学”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的四要素,即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平时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探究教学,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尽量利用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注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今后我要更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做中学”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创设情境教学,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同化新知识。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还能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核心素养。

7.谈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体会 篇七

一、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匀, 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 教师在教堂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引起探究的动机,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剌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 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 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一节中, 我要求每位学生带一个凸透镜, 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 撒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如在“沸腾”这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湿的纸盒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不会燃烧的实验;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把硬纸片放在装滴水的杯子的杯口上, 用手按住倒置, 纸片不下落的实验, 使学生感到好奇,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注重合作交流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 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 要想有所发明创造, 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 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 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 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 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 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 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 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 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 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 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 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 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 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 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 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 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 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 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 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 提高认识, 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三、重视引导探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 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 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把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 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 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 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 (对比、控制变量、实验等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事先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器材, 阅读相关说明书, 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 按照实验方案, 正确使用器材进行实验) , 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 而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现象及数据, 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 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 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 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

四、注重生活实际, 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 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 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 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 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我通过不断尝试, 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 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 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 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 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 激发探究欲望, 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 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 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 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8.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心得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起始阶段;教学研究

在初中起始阶段的物理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打好物理基础与激发兴趣非常重要,会对整个中学物理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做好初中物理起始阶段教学非常关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醒我们,做好初中物理第一学期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一般会有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想通过物理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就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以下就对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初中物理起始阶段教学的具体措施有:

一、依托课本,吸引注意力

兴趣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非常重要,在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时,能否保持浓厚的兴趣是教师考虑的重要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具体措施主要有编排新颖的课件,通过课堂课件的设问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物理知识,又不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匮乏。

初中生还处于非常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多加入一些富有现代气息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而对物理知识进行积累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一些内容的渲染,加强学生的重视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教材上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实践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这些实验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好动、好奇的阶段,进行演示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观看实验的同时就会对知识进行学习。在一些分组实验中,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实验中,这一阶段学生更容易对动手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物理教学的前半学期,教师一定要认真准备,争取吸引每个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例如,演示实验——惯性实验,趣味性很强。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演示时,为了确保实验效果,应将杯子固定于桌面上,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用手做接的姿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这种新奇、意外的实验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这对于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强烈的兴趣会将学生引导到物理学习上去,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身边随处是物理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书本上的知识,更能在亲身经历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这也有利于学生物理自信心的培养。

三、充分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了解,给学生以指导与帮助,这样对于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非常重要。要想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作业情况等,在进行初中物理初始阶段教学时,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疑难解答,以保持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的口头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高,对说理题的回答总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做出示范性的答题。开始几周不做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做示范,并逐步引导,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如人意,也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有一位学生在回答“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时说:“把教室里的空气抽了,噪声就没有了。”还有一位学生在回答“如何辨别金牌是不是纯金做的”时说:“用火烧,因为真金不怕火炼。”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首先应表扬肯定他们动脑筋的一面,同时给予纠正和解释,学生不但不害怕物理,反而会更加喜欢物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只有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容易。学生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是广大教职人员的责任,只有认真做好学生教育的研讨,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祖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胡波,陈海涛.八年级物理“引言”学法指导攻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1(10):16.

9.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九

2012年9月4日,我在三高的龙门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初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在老师的认真组织下开展的有声有色。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些体会:

一,培训内容系统全面,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

2、《课标标准》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

3、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简介。由薛世龙老师讲解,主要内容是:

1、教学设计为什么;

2、教学设计怎么做;

3、教学设计实例。接着分组互动交流:

1、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主要变化及在教学中的基本对策;

2、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二,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知道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经过了11年头,经过十余年的课改实践,国家层面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征求业界,政界,知名人士,高等院校及基础教育各方人士的意见。针对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修订。对相应教材进行

了修订调整。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已于2011年11月底正式发布,今年秋季起全面付诸实施。三,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材进行了修订调整,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的了新的问题,即是如何按课改的要求搞好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涉及理念、内容、学生、教师、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有既定目标的、讲求效率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目标、效率、发展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上课或评课的基本依据.在新课改的要求,搞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如何 落实“三维”目标,我们要变化回顾教学目标,认识到知识的地位,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过程提高教学的开放度。

(二)学生主体地位与学习方式多元化

1现代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多元化教育,学习方式多元化十分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探究学习方式十分重要。学习方式不是万能,也不是唯必须用好:七阶段;六要素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素养,做到话怎么讲?字怎么写?课怎么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启发(1)明确启发目标(针对什么?),(2)注重启发策略,(3)遵循思维规律,(4)营

造和谐氛围。

3组织作用:依托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1)科学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性

1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初中物理实验培训心得

靖江市季南初中陈健

通过视频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多地收获了好的实验教学经验,现将培训体会总结如下:物理学解释自然的理念。我深刻体会到课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实验教学资源与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诱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情感,是做好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此次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是,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物理学的教学,重视基础,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应用得得心应手,为学生有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结合观看物理实验教学录像资料,深刻领会他们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灵活教法,深厚的知识功底,能将学生引入到胜景,把物理实验教学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此次学习观摩,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再到中学观摩学习,我由初始的迷茫渐渐开朗,不仅要学习课程内容还要不断进取,改进当前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教与学中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此次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11.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的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物理 实验演示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二)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 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2.“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 篇十二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1. 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 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 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又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5. 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动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做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高效教学。

1. 课前充分准备。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2. 师生角色科学分配。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就要有根本的改变。

3. 提高教学艺术性。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性。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一节好课会使人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4. 妙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但切忌过分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言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像看了场电影,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5. 激励机制面向全体学生。

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补差,首先是“治懒”,学困生的成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等。针对以上情况,要施以有效的措施,一是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促进学生成绩进步,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就要及时地鼓励。适当地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高效做准备。

13.物理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本学期里,老师又教了很多实验,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菲浅,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就本学期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小结,总结这一学期来的收获与不足。取长补短,能够让今后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通过高中以及大学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我们应用物理班的同学,更加要重视实验课,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最重要,掌握好了理论课,以后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应用。

在每次实验之前,我们都要做好预习,通过实验手册,得知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只有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到了实验室后就会很有目的的去做实验,而不是坐在那里不知道是该预习还是该怎么做实验了,预习了才能在实验课上更快、更好地完成试验,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知识。

我这学期所做的实验有五个分别是:1:《弦振动的研究及波传播速度的测量》;2:《电表的改装与校准》;3:《RLC串联电路谐振特的研究》;4:《RLC串联电路稳态特性的研究》;5:《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同时老师还教我们万用表的使用以及其他小仪器的使用,使我学到了课外的知识。下面是每个实验所收获的知识。

一、《弦振动的研究及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实验中,了解了驻波形成的条件、怎样测量弦振动的共振频率、计算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实验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调节好驱动频率,认真观察弦的振动情况,做完实验后,处理好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二、《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学会用中值法和半偏法测量表头内阻及满度电流;用电流计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及欧姆表,这个实验让我更深刻的明白了万用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使得在万用表的使用上更加的熟练。

三、下面三个实验都是关于RLC电路的一些特性的研究,老师都经常说RLC电路在电子研究方面的重要性,都说一些集成电路基本都是这三个原件基本组成,而且在无线电方面更占有重要作用,可见研究RLC电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这三个实验都要借助示波器来观察,做实验的同时也增加我们对示波器面板调节旋钮的熟练,增强我们对示波器使用的能力。

在做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的研究时,学会了观察电路谐振的想象的观察,用双踪法、李萨如图形法和绘测I—F曲线等方法来求谐振频率;学会了描绘谐振曲线来求“通频带宽度”,会用了用电压谐振法和频带宽带法来求Q值,了解了Q值的意义,即1,谐振时电容的电压或是电感的电压总是总电压的Q倍;2是标志着频率的选择性,这是和谐振曲线联系的,当Q值越大,宽带频度越狭窄,曲线越尖锐,说明电路的频率选择性越好,这在无线电方面占有重要的应用。

接着做的是稳态特性的研究,在这个实验里我知道了什么是相频特性、幅频特性,即保持总电压不变,电路中电阻、和电容两端地电压值将随信号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的规律称为幅频特性;而总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也会随频率的变化而改变,其变化规律称为相频特性。在实验里学会了观察交流信号在RLC电路中的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同时掌握了用示波器测量相位差和复习矢量图解法。

③最后一个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明白了什么暂态过程。即RC、RL、RLC电路在接通或是断开电源的短暂时间内,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要经过一个非稳定变化过程,才能趋于稳定状态,由于时间较短,故称为暂态过程。本实验加深了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电感电流暂态特性的了解,提高对交流电路的分析能力。

实验完成之后自然是数据处理和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在系统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处理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偶然误差的大小。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在分析数据时要认真仔细,作图时要认真描点画曲线,认真计算,并算出数据误差,误差超过10%的数据组要重新做。

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然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以前的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说,这些事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当实验得出一大堆复杂数据的时侯我的处理方式和能力还不足,有时候会算错结果,有时候会无从下手,有时候会绕远路用复杂的方式去处理数据。经过这一年,我学会了许多处理数据的方法,相信这同样也能对我其它的课程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14.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划心得体会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2015年9月19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国培计划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培训。与来自全省各市县的八十多名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一起学习和交流,聆听来自教科所和各大高校的专家的精彩讲座。

通过教授们几天来的精彩讲解和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对我的启迪很大,依托这个培训的舞台,我力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物理教师。

通过这次培训,结合自己在以往教

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得失,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各位知名专家从自己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有独到的视野和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以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技术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每一次讲座,每一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感悟,和专家教授的每一次互动交流成为我们每位培训者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我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在进入新一轮课改之际,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会使我们教育者兴趣更为广泛,内心永保鲜活,能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义的信息,让我们教师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幸福。现代教育思想内容能让我们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内容,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灵和精神形成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

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

二、不断进取,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学习期间,我了解到其他学校在使用着不同版本的教材。作为义务教育的物理教科书,无论是什么版本,它们都有各自的特色。即使它们的编排顺序或编排结构有所不同,但只要我们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认真对照课程标准,合理整合教材资源,我们一定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终身学习,力争成为学生喜欢的物理教师

15.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十五

关键词:物理,课堂,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认真思考后总结出来的。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 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物理教学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 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纵观近年来的中考, 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 加强实验教学, 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显得迫在眉睫。笔者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激起兴趣, 必然产生探究反响, 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 它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初中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于物理实验课, 特别感兴趣。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怀有兴趣, 便会抱积极的态度, 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而体验到学习中无穷的乐趣。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而这种由兴趣转化的积极性具有动力、导向、强化三大功能, 完全符合学生心理。

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情感的激发。例如在讲“电磁波”这一节课时, 我先通过多媒体放映一段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录像, 并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 我并不急于给出正确解答, 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知识, 学生为了满足其对问题的好奇心, 都很认真地听讲并思考。待这节课结束时, 在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就解答了。虽然答案不是很完美, 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锻炼。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 对于上课前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结束时一定要予以解答。如果确实不能完美解答, 应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通过其他途径自己尝试解决, 否则学生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

二重视演示实验, 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演示实验, 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 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 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 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总结, 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得出正确结论。

“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做。”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物理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再现物理情景,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 鸡蛋、盐、水、玻璃杯等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可以用来做惯性、压强、浮力、浮沉条件等实验。惯性实验中, 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 把鸡蛋放在塑料片上, 用塑料尺猛弹塑料片, 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力飞走, 而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 因为有惯性而静止, 又在重力作用下而落入杯中。在此实验中, 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并不是不受力, 而是所受的力相对很小, 可忽略不计。在做压强实验时, 把鸡蛋握在手中, 使劲捏也难以破碎, 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 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 受力面积大, 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 受力面积小, 压强大。可见,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 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做浮沉实验时,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 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 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 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之增大, 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 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做好演示实验, 既贴近学生生活, 又能解决缺乏实验器材的难题, 更能活跃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要想做好演示实验, 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境。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 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 进行实验演示, 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 强化实验的探索性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 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 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 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 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科学家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 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 再用实验去验证, 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做, 没有半点创新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去探索。因此, 在新的物理课改实验教学中, 要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 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因此,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如在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 有学生大胆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 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吗?这个像与未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 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主体。只有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才有强化实验探索性。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作为教师, 我们平时应要求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它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 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多想想, 多问问为什么。或者在班上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课本上的小实验, 小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 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 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 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重力等知识后, 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小孔照相机、制作不倒翁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大有帮助, 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 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 印象会更加深刻, 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时, 我设计成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采用启发式教学。首先设置情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 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究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以及各种电器间的关系, 不断地设置问题情境。结束学生实验后,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 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总之, 在课堂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五广泛开展课外实验,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物理课外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 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 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 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 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 自己动手完成, 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如学生自制电铃, 先要制作电磁铁、衔铁、铃锤、开关、电池夹等, 设计好电路, 然后合理安装, 正确操作, 才能正常发声。

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不能研究所有的物理现象, 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仪器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就能得到有效的补充, 从而丰富了课余生活。例如, 观察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 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上一篇:让红领巾更加鲜艳感想小学作文下一篇:孝亲敬长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