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2024-09-11

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10篇)

1.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一

**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省检查组:

**区地处秦岭深山,丹江上游,为商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定贫困县。全区54.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62万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有耕地34.67万亩,人均0.64亩,有效灌溉面积10.22万亩,人均不足2分。多年平均降水量725.5米,水资源总量5.6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041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土层薄、质地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畜饮水困难的贫困山区。

根据**市水务局于3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急会议部署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区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并于3月23日至4月5日,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现将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经调查,截止2004年底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26.10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7%,自来水受益人数为12.76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8%。集中供水工程中供水到户人口12.76万人,有集中供水点供水人口1.81万人。这些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分,日供水量达到20吨以上的124处,供水人口9.66万人,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工程72处,地下水源供水工程52处,自流工程82处,提水工程42处,有净化设施的43处,无净化设施的81处。全区12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43处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良好,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前有供水管理人员10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92人,兼职管理人员10人。全区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18.71万人,其中水井10.85万人,引泉水7.49万人,集雨人饮水窖0.36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12.34万人。

全区还有19.51万群众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其中有11.71万人由于水量不足或水源保证率不够,饮水十分困难;有7.80万人长期喝着高氟、苦咸和污染水,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饮用高氟水1.65万人,主要分布在夜村、闫村、上官坊、蒲峪、杨斜、麻池河、杨峪河等7个乡镇的20个村,饮用苦咸水人口0.30万人,主要分布在麻街和沙河子2个镇的2个村;污染水分布于全区26个乡镇办事处,约5.85万人。造成农村饮用水水质超标的因素主要是: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垃圾、粪便以及农业生产上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周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导致饮用水水质严重超标。另外,大部分山区群众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山间地表水,伴随着大量的腐殖质、微生物严重污染,使得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经水质化验肉眼可见有丝状、颗粒状悬浮物,细菌总数超标达2400CFU/ml—4000CFU/ml。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

总之,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调查工作在省市水利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为后期项目实施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量大,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指正,更希望各级领导多关心、多支持、多指导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第一任务,以此次检查验收为契机,明确工作思路,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对检查组提出的意见认真整改,扎扎实实抓好后期水利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达到“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目标、构建和谐**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2.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二

一、基本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威宁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自2005年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共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93个,设计解决77万老百姓的安全饮水问题。2009年以前,资金来源以中央、省、市配套资金为主,县财政仅投入5%;2010年以后,资金来源主要是由中央和省配套建设资金。

近年来,威宁县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方面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建设项目、资金均逐年增长,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安全饮水工程勘测设计不合理。一是一些水池容积设计不合理,取水池容积小,仅为5立方米,不能满足群众正常的用水需求;二是管道设计比较细,水流量不够,取水困难;三是在勘测设计之初,由于实地走访不到位,与村民的沟通协调不够,导致部分水源点在选址上存在问题。如盐仓镇盐仓村2010年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工程投资100余万元,设计初衷是为解决盐仓村四个组的用水问题,但是在水源点选取上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水源点上游的农户院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工程修建不久,其上游又建造了一座垃圾填埋厂,导致水根本无法饮用。又如中水镇烽火村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水源点选在公路旁边,水源存在被污染的隐患。

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一是由于水利部门对施工监理督促不到位,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巡视监理,没有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二是水利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很难面面俱到地对全县各个乡镇的安全饮水工程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管。三是乡镇现有专职水利工作人员少,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工程建设中管道安装不达标,水池库容不够,工程项目效益发挥不好等问题突出。

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周期长、效益差。按照合同约定,安全饮水工期建设周期为三个月。但绝大多数工程均不能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完工,少则延误几个月,多则延误两三年。如观风海镇白沙村2007年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时至今日,工程仍未投入使用。此外,一些工程即使完工,工程仍尚未正常供水,没有真正惠及人民群众。调查中,草海、小海等10余个乡镇普遍存在此问题,仅有草海镇和黑石头镇的使用情况稍好,被调查的其他乡镇的安全饮水工程根本没有发挥效益,一些已验收工程因无法投入使用,甚至成了“烂尾工程”。

工程建设、管理、使用责权不清。一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部门与乡镇沟通联系不够。乡镇政府认为,安全饮水工程是由县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在验收交付前的建设、管理应由水利部门负责,工程验收后才能移交乡镇,因此乡镇疏于对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理,造成一些工程成了“摆设”。二是部分已经验收的工程,管理主体各有差异。有的乡镇成立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有的是由乡镇移交给村自行管理,但是对管理主体、管理方式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工程后期运行管理依旧存在问题。

工程实施存有违规转包、挂靠现象。经县水利部门招投标,2009年至2011年安全饮水工程由毕节新禹水利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禹公司实施,但调查发现,毕节新禹水利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存在转包项目的情况。如金额为194万余元的中水镇花桥片区安全饮水项目,该公司中标后转包给承禹公司威宁项目部负责人王某,王某又将该项目交给其他人具体实施。此外,工程实施还存有挂靠情况,如孟某某等三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工程施工,但三人均无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格,只是挂靠在淇铃公司实施工程,向淇铃公司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调查中还发现,淇铃公司注册地址为毕节市,主项资质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并没有水利行业专项施工资质,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淇铃公司没有水利行业专项施工资质,县水利部门仍在局长办公会议上研究决定让其承担部分工程施工。

部分安全饮水工程被严重破坏。由于埋藏管道深度不够,影响老百姓农耕,同时村民农耕也对埋藏较浅的管道造成一定破坏,裸露管道支撑不牢固,短时间被损坏现象严重。另外,一些工程管道还存在被盗取的现象,如中水镇烽火村埋藏的1.2万余米管道,由于工程完工后一直无法正常供水,目前已有4500米管道被盗。

水源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一是水源点周围均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容易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二是一些工程没有安装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容易导致部分工程供水水质达不到相关标准,给老百姓的饮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由于工程迟迟无法竣工或者即使竣工也无法正常供水,给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群众并未从国家惠民工程中真正受益,有的工程成了实实在在的“面子工程”,因此,群众反响尤其强烈,有些群众甚至认为工程久久不能完工,是由于村两委和乡镇的相关人员从中渔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干群关系。如小海镇新光村由于工程没有发挥效益,老百姓准备到县水利部门集体上访,在村委会劝告下,上访事件才得以平息。

二、对策建议

农村饮水工程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也是一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为扎实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健康有序运行,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全面梳理存在问题。水利部门应联合乡镇,整合资源力量,对2005年以来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总结工程在实施、监督、管理、运行、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工未竣工工程,已验收工程要及时投入使用,确保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nlc202309051828

强化与乡镇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水利部门应当在项目立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后续管理等方面,加强与乡镇、各村的协调联系,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明确乡镇和村的权、责、利,充分发挥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的作用,及时督促、协调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协调机制,切实搞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做好前期工程的科学规划。水利部门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做好前期水源勘测调查工作,避免水源供水不足或者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性。二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受益面,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户数。三要在设计时将管道安装入户纳入到设计方案中来,方便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四要一个点一个点地把工程做好、做实,不要撒“胡椒面”式地广泛铺开。

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督。一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程序组织实施招投标,防止串标、围标等情况的出现。二要坚决制止工程中标后的违法转包、违法分包情况,对出现违法转包、分包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强化工程监督管理。一要切实加强对水利系统上级拨付资金财务管理的监督,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避免出现贪污、挪用等违法犯罪行为。二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业主单位和施工监理部门要组织力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督促,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发生。三要加强对工期的监督,业主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如期完工,确保工程及时投入使用。四要指导各个乡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工程的管理主体,细化管理办法,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全面监管,确保群众长期受益。

切实抓好水源点的保护和水质水源的监测力度。一要针对各个水源点周围均未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际,设置围墙等安全防护措施将水源点完全封闭起来,防止投毒等不法行为的发生。二要指定专兼职人员开展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三要在各个安全饮水工程安装饮用水净化处理设备,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

三、相关思考

当前,包括威宁县在内的毕节试验区正在大力打造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检察机关要想在服务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更加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以惩防职务犯罪工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为“放心工程”、“惠民工程”。

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在每一批安全饮水工程批复后,分阶段、有侧重地在工程相关人员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前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一是在项目审批后,及时召集工程管理、招标、监理、技术、资金发放、验收等人员,通过法制教育,使他们提高警惕,在自己负责的环节上尽职尽责,保持职务廉洁性。二是在招标工作完成后,对工程所在乡镇、村的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剖析身边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使他们提高法制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三是在项目建设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提高工程相关责任人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为实现工程优质打下基础。

强化重点环节的法律监督。围绕招投标、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三个重点环节,强化监督力度,使整个工程建设透明干净。一是对招投标进行监督,用严密的程序堵塞“暗箱操作”空间。健全行贿档案查询制度,严格禁止有劣迹的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实现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对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协助相关部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使用程序,强化资金监管;定期不定期地与相关部门联合进行财务检查和专项审计,防止发生贪污、挪用工程建设资金等现象。三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察、水利人员联合开展现场监督,加强监督抽查、技术检验、监工验收;借助新闻媒体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宣传,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让农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

加大对安全饮水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加大查处和惩治该领域职务犯罪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突出查办工程资金使用、工程招标、材料采购和工程质量等环节,利用职务便利发生的犯罪,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充分发挥刑法的震慑作用,通过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处,用治标带治本,遏制和减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民检察院。)

3.农村饮水调查报告 篇三

一、农村居民饮水的现状

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共辖7个乡镇,111个村,乡村户数49700户,乡村人口157100人。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西部以中山(海拔800米以上)为主,东部以低山(海拔500米以上)为主,中部为河谷丘陵,境内有沮、西、漳3条大河和43条支流。因而,农村居民饮水形成了集镇吃自来水、沿河吃井(竹杆井)水、丘陵吃堰水、山区吃山泉水、困难地区吃工程水的格局。

(一)饮用自来水。全县共有12个自来水厂,解决了全县29个村,7744户,25339人的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普及率为16.13%。分乡镇看,荷花镇:2家自来水厂,年供水量10万吨,有4个村的665户,2155人饮用自来水;旧县镇:2家自来水厂,年供水量17万吨,解决了4个村的1506户、4460人的饮水问题;花林寺镇:2家自来水厂,年供水量11万吨,5个村的764户、2414人饮用自来水;茅坪场镇:2个自来水厂,年供水量3万吨,为2个村的419户、1460人供给自来水;河口乡:1家自来水厂,年供水量2万吨,3个村的310户、1050人饮用自来水;洋坪镇:1家自来水厂,年供水量11万吨,为3个村的1800户、6000人解决了饮用自来水问题;鸣凤镇:2家自来水厂,年供水量300万吨,8个村的2280户、7800人饮用自来水。农村自来水价格最高为2.00元/吨,最低为0.95元/吨。

(二)饮用天河水窖和饮水工程水。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抢抓国家实施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加大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快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步伐。自至年,全县共修建天河水窖和饮水工程1514处,解决了6047户、22770人的饮水问题,占乡村总人口的14.49%。其中,修建天河水窖1279处,初步扭转了农村过去吃水贵如油的局面。

(三)饮用其它水。在县农村,除了部分居民饮用自来水、天河水窖和饮水工程水以外,还有69.38%的农村居民仍以饮用井水(包括竹杆井、河边简易井)、堰水、渠水、山泉水等为主。沮河沿岸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都是饮用竹杆井抽取的地下水;低山区丘陵地的农民,往往都是饮用堰水、渠水;而交通不便的中山村庄,则靠山泉水。

二、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中央、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政策,县亦在农村饮水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解决饮水问题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而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饮水安全堪忧。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据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是饮用河水、渠水的水质,从未经卫生部门检测,据卫生检测部门抽检,实际上其水质大多未达标。二是吃堰水的农户,往往是吃用一体、人蓄共用,不仅水质不卫生,而且相互传染疾病。如原花林寺镇安宁村一人患肝炎,全片得肝病。三是吃井水(竹杆井)的不仅卫生成问题,而且还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卫生方面,由于水井周围10米以内,大多有厕所或粪坑、牲畜圈、污水沟等,而且不少水井只是几米深的浅水井,地表的污水及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渗入地下水中,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在资源方面,由于开挖竹杆井是农户自我行为,并未经主管部门审批,无序取水,破坏地下水资源已成事实,对此不少用户早有体会。四是自来水的水质安全难以保证。乡镇自来水厂大多已改制成私营,由于利益的驱动,该投入的少投入。不少用户反映,乡镇自来水厂未严格消毒,检测时就按标,不检时则减料(药)。

(二)无序开采矿物资源。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年,全县采矿业共有121家,无疑这些企业为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企业无序的开采矿产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据调查,旧县镇自来水厂的水源水位下降,致使该镇居民饮用自来水陷入困境,老百姓反映正是因为周边开采铜矿所造成的。

(三)水资源浪费严重。一是使用自来水的农户,由于乡镇自来水厂对农户大多实行的是定额包干式水费,并不是按实际用量抄表计算,导致不少的农户吃用自来水、洗用自来水、灌田用自来水,甚至有的日夜开着流,成了长流水。二是使用饮水工程水的农户,由于是国家投资修建,联户共用,未按商品化运作,不仅在卫生保洁、清泥上相互推诿、无人负责,而且在用水上从无节约意识。三是自来水厂改制后,企业经营者往往无资金投入,而农村供水管网长,且所铺设的管网大多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管网老化,加之有的因主管道口径小,超负荷运转,造成突发性爆破,致使漏损严重。

(四)供水价格偏低。全县12个自来水厂,其价格除个别外均为物价部门核定,基本水价均在0.95元/吨至2.00元/吨之间。物价部门在制定这些水价时,虽然进行了成本监审,但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受历史习惯和周边价格的影响;二是受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左右;三是要召开听证会,水价方案要获得多数听证代表的认可。因而,出台的水价偏低,不能有效地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同时,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不少农村居民的水是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错误观点仍根深蒂固。

三、对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安全饮水的意识。加强对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安全饮水的宣传力度,树立水资源是宝贵的理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破除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传统错误观念,使农村居民不仅知道要有水吃,而且还要明白吃好水、吃安全水的道理。

(二)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支持力度。一是对自来水厂,各级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自来水厂大多都改制卖给私营,维修管理应由企业主负责,这当然不错。问题是自来水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自来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它具有共用性、公益性。加之,不少的私营老板根本无资金投入,尤其是对陈旧老化的成套管网改造无能为力,有时已影响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乡镇政府不能一卖了之,否则出了问题老百姓找的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二是天河水窖、饮水工程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扶持不够。一方面,现阶段在资金扶持上具有局限性,符合饮水困难四个条件的国家才可按人每人补助100元,扶持面过窄。另一方面,扶持标准过低。据调查测算,修建一口天河水窖仅现金投入高的达2700余元,少则也要1500元左右,按照家庭人口4人计算,国家补助也仅有400元,农民至少还需投入千元以上,这对一个山区农民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笔者建议,应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由过去的100元/人调整为200元/人,以解决更多农民能吃上工程水。三是水利技术主管部门要从技术上加强支持指导力度,切实解决蓄水池不达标的问题。四是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水源的检测密度,不仅要检测自来水厂的水质卫生,还要加强对各种饮水渠道点的水质检测。按照现行标准,仅检测源水需缴费850元/次,这对农民来说又是一个负担,农民宁愿不检测。卫生监督部门应减免相关费用,本着亦减则减、亦免则免的原则,来帮助农村居民吃上安全水,使安全饮水工程落到实处。

(三)提倡集中供水,实施协会式运作。

(四)有计划地取谛竹杆井和关闭无序开采的矿井。利用竹杆井抽取地下水破坏地下水资源,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应因地制宜,逐步地、有计划地取谛竹杆井,对于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域的竹杆井,应采取果断措施。而矿井的无序开采又使水位下沉、水质污染,应关闭无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矿井。

(五)合理定价,使居民用水与节水双赢。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供水价格,是价格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制定水价,必须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一是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二是必须适应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需要;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四是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五是符合法定定价程序。建议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关于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指导性意见,切实扭转定价不合理,价位偏低的局面。

4.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四

随着我市旱情的持续发展,导致我市部分村庄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根据省市水利部门的安排和部署,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饮水困难以及抗旱自救情况,水利水产局组织精干力量、组成专门调查小组,集中力量对全市农村饮水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了解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旱情

从汛期9月10日以来,我市未降雨(雪),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气候干燥,地面水蒸发量加大,水库蓄水量及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农田失墒面积不断扩大,旱情将进一步发展;给农作物特别是冬小麦的生长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对山区农村饮水造成困难。截止目前,全市农田作物面积112.5万亩,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52.2万亩,其中轻旱面积48.2万亩,重旱面积4万亩,旱地缺墒面积5.4万亩,农村群众饮水困难村庄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和东北部贫水地区。目前,因旱农村群众饮水困难6.12万人,因旱大牲畜饮水困难2.5万头。

二、调查结果

经调查,我市现有90个村,6.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饮水困难5.574万人,供水水库塘坝枯竭造成饮水困难0.352万人,泉水断流0.156万人,因其它原因造成饮水困难0.04万人;如旱情持续到2月底,可能造成104个村,6.95万人饮水困难;旱情持续到5月份可能造成194个村,12.23万人饮水困难。

三、采取措施

1、我市市政府对因旱饮水困难非常重视,加大抗旱资金投入,以保证人畜饮水安全为首要目标,确定了先生活后生产,先用地表水再用地下水的用水原则。部分镇街村庄为节约用水,防止因水资源浪费加剧旱情发展,采取固定时间供水措施保证人畜正常饮水。

2、政府相关部门未雨绸缪,建立防旱预案,做好旱灾持续下去的各种准备工作,形成抗旱救灾的常规机制。一旦出现饮水困难,采取直接送水的办法,来解决个别地方人畜最低用水需求。

3、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有力可行的措施,积极向上级反映我市因旱饮水困难情况,争取省市更多资金和抗旱物资援助,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开辟新的水源点,投入劳动力,进行抗旱自救。

4、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节水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广播电视等宣传平台搞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

5、要从长远上保护好水资源,做好供水设施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和长远规划。

诸城市水利水产局

5.市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篇五

市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需要,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市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研究和探索廉政文化进农村的经验和做法,笔者最近对市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作了专题的调查。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市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和谐的构建。

一、市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市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经过半年来试点和实践,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廉政文化在农村开始落地生根。市先后建立了新圩镇颖川文化园、西埌镇木棉村图书馆、真贵瓷业有限公司、民乐镇罗政村、山围镇石根自然村等五个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每个基地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廉政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二是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教育中发挥了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市许多党员干部通过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增强了抵制腐败文化侵蚀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同时,许多农民群众已经逐渐认识到,只有弘扬廉政文化才能预防和制止人情债歪风。

三是廉政文化教育了基层干部,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市许多基层干部通过接受廉政文化的洗礼,在思想深处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自觉遵守廉政法律法规制度,严以律己,依

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行为进一步形成;四是廉政文化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廉政文化弘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教育人们崇廉尊廉、学廉敬廉,促进了党风政风的好转,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在区内外享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了中纪委、自治区纪委和玉林市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称赞,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在今年4月25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就我市农村群众利用传统节日传唱廉政山歌的报道专门作了重要批示,新华社、《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等媒体在重要版面报道了市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情况,区内外一些机关单位专门也纷纷组团到我市参观,到目前止,共接纳区内外学习参观团300多个,人数万人。

二、市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做法和体会

廉政文化是负起教育人、示范人、熏陶人、导向人作用的先进文化、大众文化。市在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的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反腐倡廉的固本强基、抓源治本的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工程来抓紧抓好。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明确思路,加强领导,把廉政文化进农村作为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了认真抓好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工作,市委、市纪委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方案和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纪委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选择开展廉政文化进村入户的示范点。市纪委及时召开了常委会,认真修改制订出台了《市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两位市委常委为副组长的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一名纪委副书记负责,方案还明确落实责任,其中新圩

镇等四个示范镇分别由镇纪委书记具体抓落实,做到落实重点,落实资金,落实工作责任人。

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工作中,为了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定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选择的试点单位都分布在以民乐镇、西埌镇、新圩镇的主要公路干线上,形成点、线、面的格局,以利于在全市推广。同时市以十个一为载体,扎实做好廉政文化进村入户,这十个一具体是:①完善一套保障镇村干部廉洁自律的管理制度;②设置一批廉政告示牌;③设立一批廉政文化宣传中心户;④听取一堂党风廉政专题党课;⑤学习一套廉政知识读本;⑥开展一次党风廉政电化教育活动;⑦参加一场廉政知识测试;⑧组建一支廉政文化宣传的山歌队;⑨举办一次乡村廉政文化论坛;⑩建立一本廉政文化活动台账。

思路确定后,市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有关镇和有关村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大举措来

抓,各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当前全市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与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发展镇村经济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创建基地,示范引路,为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展示平台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必须要有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农村的活动中,市牢牢把握住基地建设这个载体,为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展示的平台。首先是把市新圩镇颖川文化园、西埌镇木棉村图书馆、真贵瓷业有限公司、民乐镇罗政村和山围镇石根自然村这五个点定为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为中心,通过建立廉政文化广场、廉政宣传专栏、廉政书画长廊、廉政文化宣传中心户等大

力宣传廉政文化,营造廉政文化的氛围,并由基地辐射到广大农村。

如新圩镇70多岁的农村妇女黄恒荣,致富不忘报答党的恩情,倾尽150多万元积蓄建起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颖川山庄文化园,庄园里亭台楼阁,鸟语花香,让人赞叹不已。在市纪委的指导下,庄园里突出了廉政文化为主题,在山庄内建立了一亭:即清风亭。二室:即廉政文化阅览室和廉政警示教育室。阅览室内有科普读物、廉政文化书籍近千册;廉政警示教育室悬挂警示名言、警示教育故事一批。三廊:即廉政书法长廊、廉政漫画长廊、廉政故事长廊。共展出漫画、书法近50多幅,廉政故事20多个。四厅:即革命导师展画像、事迹一批。把爱国主义和廉政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与庄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勤廉是立德之本,勤俭是立家之本一首首满含深情的廉政警言让人警醒;周总理三次付饭钱、毛泽东一件旧棉衣,一个个廉政故事让人感动;高处不胜寒、双人拦网,一幅幅幽默风趣的廉政漫画让人深思。这个庄园以其鲜明的廉政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党员干部参观学习,今年到梧村颖川山庄文化园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达2万多人次。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后都说这个山庄建得好,寓廉于景,寓教于乐,让干部群众在游览中思廉,在游览中受到教育,很多群众表示回去后还带着家属、朋友前来参观,同时清风亭前还设立了留言簿,游客有什么启发、感想和心得都可以写在留言簿,勉励游人崇廉敬廉。对黄恒荣老人的先进事迹,《广西日报》今年10月2日在头版头条作了专题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创建基地,只有创建好基地,示范引路,才能稳步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创新载体,注重特色,增强农村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党员干部

进行廉政教育的手段重在灌输,这对强化党员干部学习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市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活动中,一方面强化廉政灌输教育的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大胆创新,注重运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手段,来加强廉政教育的效果。

如市罗政村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大胆创新,积极寻找有效方式。罗政村自然环境优美,花草树木繁多,聪明的罗政村人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创建廉政文化景观,他们把廉政文化寓于自然生态景观之中,建立具有罗政特色的廉政文化生态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止,罗政村开辟廉政文化生态景观半年多以来,接待区内外游客万多人,许多机关单位把这里作为先进性教育园地。又如新圩镇沙塘村、南胜村、山围镇石根自然村的农民群众,平时都有利用传统的民间节日如三月三、五月初五等节气来唱山歌的习惯,市充分利用这一传统习惯,组织一批民

间歌手或作词作曲家,自编自导,将廉政的警句、廉政故事改编成脍炙人口的廉政山歌或戏剧,在农民休闲娱乐的活动中传唱。这些山歌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不但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而且潜移默化传播了廉洁的意识,种下了廉洁的种子,用歌曲来倡导廉政,用歌声来营造家庭廉洁,用歌声来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健全机构,整体推进,把廉政文化进村入户的工作引向深入

为了使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工作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市加强了对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工作的协调领导,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总揽全局,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各单位大力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工作新格局,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反腐倡廉和文化兴市工作格局中,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同奖惩,建立起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三项机制。一是责任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一把

手要亲自抓,亲自管,责任要到人,任务要落实,每一级纪委、宣传、文化部门每年要组织二次廉政文化专题活动,并把其作为年终一把手责任制检查的重要内容。二是督查机制。市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建立了廉政文化每月一督查,每季一汇报制度,成立了督查组,定期通报督查情况,表扬先进,鞭挞后进,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三是激励机制。市纪委拿出一定的宣传文化基金,对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被专家或群众评议确是优秀作品的,对其出版费或制作费给予补贴等,从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6月15日,市纪委及时召开了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市和镇共有100多名纪检干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廉政文化建设的示范点,一些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市委领导在会上作出了在全市开展廉政文化进村入户活动的部署,各镇各单位会后都纷纷行动,推动了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在全市的整

体铺开。

三、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几点启示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是廉政文化进农村取得实效的前提

廉政文化进农村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工作,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6.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六

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人(种植业能手人,养殖业能手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村经纪人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能工巧匠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商业者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高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中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年龄结构上看,岁以下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以上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人,其中中级职称的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多公顷;××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万公顷,养鹅达到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⒈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个行政村中有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人,平均每个乡镇人,每个村只有人。

7.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七

最近,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外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企业倒闭,生产企业也大量裁员,为了了解金融危机对鹤壁市农民收入的影响,我们在浚、淇两县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返乡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由县农调队人员在农村住户调查网点上,进行现场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调查了6个农村住户调查点的60个调查户(浚县、淇县各3个调查点),共调查常住人口257人,劳动力166 人,出外打工人员43人,其中在省外打工16人。截止到今年10月31日,有5户共6名农村外出劳动力返乡(其中男5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14.0%。

从返乡时间分:6月及以前返回的2人,7月--9月返乡的1人,10月返乡的3人。从返乡原因分:由于企业裁员返乡的1人,由于企业放假返乡的4人,由于家有急事返回的1人。从返乡地点分:从省外返乡的4人,从省内返乡的2人。从从事工种分:返乡前从事工业的2人,从事建筑业的3人,从事其它行业的.1人。由于劳动力返乡,使调查的有返乡人员的农户当年收入减少。调查的5个有返乡人员的农户当年减少外出打工收入18500元,户均减少收入3700元,人均减少902元左右(不计在本市重新就业后的收入)。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1、外出返乡劳动力对个别户的农民收入影响较大,但对于调查全县乃止鹤壁市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影响较小。如:淇县桥盟乡后张进村的赵玉保家这次从省外返回2名劳动力,使该户今年减少收入1元,对该户的收入影响很大。但仅使淇县(以今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减少37元,使鹤壁市(以今年第三季度常住人口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减少9元,不足鹤壁市人均外出打工收入的1.5%,不足20鹤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0.2%。从返乡人员所占比重看,对鹤壁市农民收入增幅的影响也不大。,在调查的外出打工的43人中,仅有6人返乡,仅占外出打工人员的14.0%。

2、从事体力劳动的外出打工人员返乡较多,由于其他原因返乡的较少。据调查,这次返回的劳动力中,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等体力劳动的人员占83.3%,而从事技术工种或从事第三产业返乡的人员较少,仅占16.7%。从这一方面也证明了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3、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大。从调查结果看,这次返乡的劳动力中,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企业被迫裁员和放假等被动原因返乡的有5人,占总返乡人数的83.3%,占外出人员的11.6%,这部分外出打工人员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返乡的;还有占返乡人员16.7%(占外出打工人员总数2.3%)的返乡人员是由于家有急事等原因,自己不愿意或不能在外打工而返乡的。也就是说,这部分劳动力返乡,与这次金融危机没有任何关系。

4、返乡后重新就业的较多。据淇县农调队在现场调查时得到的信息,外出人员返乡后多数又在本地就业。如淇县桥盟乡后张进村的赵玉保家的2名在外打工人员,今年1月份从沿海地区返回后,于3月份又在当地电厂和棉麻厂重新就业,两人的月工资达到1800元左右,已从业7个月,从业收入达到12600元,该户今年的实际收入水平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外出打工还增加了600多元。

5、据调查结果反映,这次从外地返回的劳动力,全部表示了年内要继续外出就业,但就业地点则显示了由远到近的趋势,有2人表示在本省就业,而其它4人则表示不外出而在本地就业。

8.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八

一、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及心态

(一)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从理论和实践上体现了两者的本质要求。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城乡一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新农村之“新”,正是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上、体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上。总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完全符合农村实际,非常鼓舞人心。他们坚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目标必将实现。

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上,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这次与五十年代提出的“新农村”概念主要有三个不一样:一是提出的背景不一样。目前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人均GDp过1000美元,总体上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就***市而言,2005年,全市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04万,全市生产总值达153.0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5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7亿元,完全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二是内涵不一样。这次的新农村建设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全面。五句话,20个字,紧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命题,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内容。三是目标和要求不一样,这次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体现“五新”上,即: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二)当前的心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基层干部群众是“既喜且忧”。基层干部喜的是新农村建设使“三农”工作有了新抓手;忧的是县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担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同时担心政绩考核难以过关。基层群众喜的是农民有了新盼头,政府会有新举措,农村会有新变化。沙嘴办事处杜柳村村民王顺军喜笑颜开地对调研组人员说: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出力,群众受益”。忧的是公益事业要自己掏腰包,农民负担可能借机反弹。怕的是盲目铺摊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债务。还有少数农民群众则存在“急、怨、冷”的心态:一是“急”。期望值过高,恨不得马上建成新农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二是“怨”。有的地方群众看到电视上和周边村庄发展建设得比自己村好,埋怨本村干部争取不到政策资金扶持,没有找到致富门路;三是“冷”。有的村基础条件较差,没有致富门路,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漠不关心,冷眼相看。

二、***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

购,产品供不应求。全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在生产发展、村民生活富裕的基础上,支部开始谋划村庄改造、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目前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并在逐步实施。完成了2.5公里的通户公路建设,有楼房户达80%。村容整洁,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

四是沙嘴办事处杜柳村模式(项目+业主+农户(农家乐)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农家乐项目为载体,吸引外来业主投资创业,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杜柳村位于沙嘴办事处西部,***城区宜黄高速公路出入口处,是***城区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住房规划有序,村级道路四通八达,且全是水泥路面,给排水设施齐全,有“***脸面”之称。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借鉴成都、长沙城郊“农家乐”的基础上,决定在杜柳村发展该项目。杜柳农家乐园依托“两近”(离城区近,离高速公路出入口近)的区位优势,利用庭院、堰塘、苗圃、菜地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吸引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改造后的民居参与农家乐园的经营活动,采取自营和租赁经营相结合的办法,农民既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也可依托宅基地的区位优势,将房屋租赁经营。据预测,杜柳农家乐首期工程完工后,年接待能力可达150万人次,解决富余劳动力1000多人就业,户平可增收1万元。二期工程完工后,年接待能力可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可达6000多万元,户平增收5万元。“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己在全国各地逐步兴起,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更呈兴旺繁荣之势。“农家乐”的兴起,既为城里人找到了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又可为村民增加收入,使农民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既可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又可提高农民文明程度。

3、思路清晰,措施可行。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年。***市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四个一起抓”,即坚持完善基础设施与发展特色农业一起抓、整体规划与试点先行一起抓、村庄改造与提高农民素质一起抓,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与调动群众积极性一起抓,力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重点是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壮大板块经济。具体来讲就是抓好“六个一”:一条鱼、一头猪、一只鸡、一棚鸭、一只鹅、一棵树,即以张沟为核心区,建设网箱养鳝特色园区;以郑场、毛嘴为中心,建设科技型养猪示范核心区;以郭河、陈场、等地为重点,建设家禽养殖产业带;以三伏潭、杨林尾、沙原为重点发展养鹅专业户;以沙嘴办事处等城郊区为重点发展“农家乐”和花木板块建设。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全力支持金威麦芽、外婆家水产、万荷堂莲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的突破口来抓。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向农村延伸,重点抓好张沟先锋村、沙嘴杜柳村、三伏潭雷家垸、陈场园艺场等4个核心区改造试点。四是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五是继续落实“一免”“三补”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三、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总的看,***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物质基础、实践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

(一)认识上的制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我们这里经济困难,群众温饱勉强解决,没有能力建设新农村,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资金上的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将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一是村级债务严重,化解难。***653个村中,负债的村就有573个,到2005年底止,累计负债3.6亿元,其中负债200万元以上的村34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77个。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据测算,***市村平“一事一议”筹资仅为2.3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对资金的需要。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市计划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200公里,按每公里25万元左右概算,需投资5500万元左右,国家政策性补助、地方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只能解决2500万元,资金缺口3000万元。三是地方配套的压力大。2006年***市落实中央、省相关扶持政策,配套资金总额比2005年增加近6700万元,远远超过了市财政每年增长的可用财力。由于财力有限,部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为拿不出配套建设资金而无法实施,进而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度。

(三)体制上的制约。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致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处于空白,这些都将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村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的缺位,直接影响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是前提,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农民是主体,领导是关键。现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

9.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九

谭同学

农业保险是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业保险虽然个别地方在推行,但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广东省F市若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畜牧业中心、做大做强农特产品,就必须重视农业保险。同时,其他农村保险也需要加强。否则由于生产、生活的风险存在,土地流转就将受限制,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就将要受到限制。F市凭借现有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保险,为农业农村发展建立一个风险抗衡机制。

(一)现状

在发展农业农村保险方面,根据SWTO法,F市的成绩、困难和机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绩

(1)在发展农业农村保险方面,F市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实行的农房、生猪保险制度创新已经发挥了一定的实效,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目前,F市逐步推开的农村居民住房统保和罗定市的生猪保险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全市农村居民住房统保自去年7月全面推开以来已初显保障成效。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金融办、广东保监局等负责人也普遍认为,F市推行的农村居民住房统保和罗定市的生猪保险为全省农业农村保险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其中,2007年7月开始推行农村住房保险统保工作,由市县财政为每户农民出资3元购买房屋保险,农民房屋因灾毁损可得到最高3600元的保险赔偿。

这种商业化救灾模式凸显两大优势:第一,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投标确定

承保公司和保险额,最大限度运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提高保障水平;第二,市县财政共同投入,不花农民一分钱,最大限度扩大赔偿范围。以农房保险为例,F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房受毁损严重,部分农民因灾返贫问题突出。2003年至2007年,F市平均每年倒损房屋1532户,市县政府每年需投入430多万元帮助农民重建家园。实行农房保险之后,这方面的负担有所减轻。

(2)F市在省内率先建立“双档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绩斐然。

2001年,F市率先在全省推出农民商业医疗保险。2003年后,实行合作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大病险的双轨并行制,设置A、B两档。2007年,全市共有74943人次获得补助,金额达9954.56万元,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6%。该制度2006年荣获“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

2、困难

由于农业农村保险都还是在起步阶段,从总体上来说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F市在发展农业农村保险的弱势也十分明显。以项目组的调研来看,目前的弱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不清,缺乏总体规划,立法工作滞后,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小。

(2)供求结构失衡,农民的购买力较低,赔付率居高不下,缺乏有效的保险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等。以罗定市推行的生猪保险为例,从保费的收取(通过罗定市食品公司收取)到理赔的整个过程,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赔付率居高不下

(3)管理上还是出现一些漏洞。

以罗定市推行的生猪保险为例,保额偏低(每斤赔2元,封顶400元/头),造成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只有30%-40%。而且,在一些边远地方病死生猪的处理缺乏科学性(要运到镇兽医站量重),远距离运输容易造成疫病的扩散

等。

(4)理赔程序还需进一步简化。

以农房保险为例,目前,农户农房因灾受损若需启动理赔程序,前前后后要经过8个步骤才能真正落实到位,中间甚至需要花去半年时间。尤其是因灾集中受损农户较多的时候,在现有制度下基层理赔人力根本不够用。以罗定市为例,共有保险工作人员2-3可用于调查农户受损情况,21个镇难以及时核实。按照程序有8步:①罗定市保险人员核实损失并签字;②罗定市民政局确认并盖章;③F市保险公司确认盖章;④F市民政局确认盖章;⑤F市保险公司将理赔款划给F市民政局;⑥F市民政局将理赔款划给罗定市民政局;⑦罗定市民政局将理赔款划给受损农户所在镇的社会事务办公室;⑧受损农户所在镇的社会事务办公室通知农户到镇政府领取理赔款。课题组前往罗定市调研时,刚落实的一批理赔是在6月26日发生损失,从受损到理赔款到位花去6个多月。

(5)保险公司的压力较大。

农业农村保险是一项较为特殊的工作,其风险主要是保险公司存在亏损的风险。据人保F分公司介绍,保险公司参与农房保险主要是保本经营,参与社会民生工程,第一年已经亏损。但随着农村住房的逐步改善,毁损的房屋会逐年减少,灾害也并非每年都很严重,从长远来看还比较有前景,三年是最低期限。

3、机会

(1)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农村保险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这方面有发展的空间。

(2)广东省政协2008年第136号提案提出了广东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农业保险工作从根本上要走市场化的路子,保险机构从根本上也要走现代企业的路子。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始着手推进试点工作,力争取得突破和进展,为广东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强心针”,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3)2009年中央的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此外,还提出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二)对策

针对F市在农业农村保险工作方面的成绩、困难和机会等方面现状,课题组认为,F市委、市政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推动农业农村保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政府补贴是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保障。目前,财政财力有限,财政补贴还应坚持基本保障的原则,保险标的应选择直接关系民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主要实行保费补贴,可考虑先对生猪、鸡、鸭和水稻四类提供保费补贴。农业保险的保障金额应以立足维持农民基本再生产能力为出发点,保险金额以直接物化成本为依据,保费费率的确定以平均损失率为基础。在保费补贴试点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到经营管理费补贴。就F市而言,除了自身财政安排之外,应向广东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

2、建立再保险机制。

由于农业保险的风险大,区域性强,一旦发生灾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几个县(市、区)的保险对象同时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十分重要。日本等国在开展农业保险时都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者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这也是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还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商业再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问题非常谨慎。涉农再保险比较困难,购买商业再保险

成本非常高,这也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在国家还没有建立巨灾基金,各保险机构实力又不足以独自承担风险的条件下,再保险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建议:

一、由财政投资成立农业再保险公司,承担农业再保险的职能,分散农业保险。

二、通过政策鼓励再保险集团公司为各家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分散风险。

三、各保险主体也要探寻与国际再保险企业的合作,将农业风险向更大范围内分散。

3、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农业生产中洪水、干旱等巨灾风险属于不可保风险,需要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F市可考虑设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主要由财政支持,积累巨灾风险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并设立专门的巨灾风险基金管理机构。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渠道可以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无大灾年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的结余滚存;用来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而储备的风险基金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补贴巨灾风险基金;将农业保险各种税赋优惠的一部分充实到基金。

4、适度坚持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

农业保险的效率与参与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参与率越高,农户需支付的保费就可能比较低,政府的出资也可保持在合理水平。政府给予保费补贴的办法对于提高参保率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农业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会非常严重,参与率难以提高,会出现低参与率与高保费之间的恶性循环,农业保险市场萎缩和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恶果将难以避免。

所以,建议适度实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这指的不是要农民掏现金缴纳保险金,而是可考虑将农业保险和其它救灾政策和优惠金融政策捆绑在一起,不买农作物大灾保险就不能获得其它优惠政策,将自愿农作物保险变成了有条件的强制保险。

10.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篇十

[摘要]现行农村宅基地房屋在流转、城市化进程被征用占用及补偿情况等面临法律保障缺失。本文对我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我市农村宅基地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我市农村宅基地现状

我市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共有5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下辖3126个村居,人口284.5万,农村总户数828177户,农业人口238.6万人。全市面积53lOkm。全市现有农用耕地总面积1700km:,其中常用耕地1660km。人均耕地712m。,全市农村宅基地829240处,15507万m。户均187m:,人均宅基地面积62m。,空闲宅基地占农村宅基地总面积的20%一30%左有,按25%计算.我市农村空闲宅基地3876.7万m。,农村宅基地房屋出租只有靠近市区、县城驻地、乡镇驻地及靠近省道、国道沿线农村集贸市场所在地的农村有房屋出租.约占农村宅基地房屋的3%左右。用于居住的农村宅基地房屋租金一般是每处房屋年租金2500—3000元不等,而用于经营的每处农村房屋年租金按所在的位置年租金一般是l一3万元左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宅基地房屋的买卖有以下三种

1情况:一是处于城中村改造的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因面临着旧城改造,一旦改造一处住宅就可兑换两处楼房和5-10万元的现金补偿,所以,这种情况下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几乎为零。二是城郊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主要由城镇居民和远离城区的外村村民购买,由于有城镇居民的参与购买致使房价较高,一处15m x 15m的住宅其价格在20万元到30万元。三是远离城区的偏远农村的宅基地房屋买卖.由于是远离城区的偏远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主要是在本村村民之间进行.根据房屋新旧程度和位置的好坏房屋价格在3~5万元左右。

我市农村宅基地的征用和占用主要是市区城中村改造和乡镇驻地的道路拓宽征用或占用沿路农民住宅。占用后的补偿标准有所不同,城中村改造占用农民宅基地住宅的兑换标准是一处住宅(一般是15m x 15m)兑换lOO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安置楼房各一处,同时.在占用农民宅基地住宅到安置楼建好之前还给予农民搬迁费、回迁费、临时房屋租赁费等补贴2—5万元不等。乡镇驻地的道路拓宽征用占用沿路农民住宅的补偿一般是再给农民划出同等面积的宅摹地一处及相应的经济补偿,一般是每平方米1000元左有,使农民在旧房被征用后能建得起新房并不因此而致贫。

二、我市农村宅基地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规定滞后,加大了农村宅基

地管理难度

关于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数量少,宅基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凋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民事法律。我市在2008年颁布了《日照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日政发

[2008]62号)的宅基地管理办法,但由于各区县宅基地管理政策内容上的不统一,且不够规范,加上管理力度上的差异。宅基地管理效果差异很大。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m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但是以部门意见的形式出律效力低。与立法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滞后,内容比较粗浅。宅基地管理中的新情况、新『口J题较多,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审批管理漏洞也多。个别村干部暗箱操作导致的宅基地分配上的不公平。土地管理部门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等严重。

2.宅基地规划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失控缺乏村镇建设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滞后,规划的j;I导作用与控制力度不够,未能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及居民小区、中心村的建设,导致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

3.空置住宅大量存在,超标准占地现象较为普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目前相关配套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农村住宅空置现象将较为普遍,并且宅基地超标准占地比例较大。人均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受利益的驱动,出现了集体和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以地生财”的隐形交易,形成了地下宅基地市场。宅基地隐形交易也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交易纠纷不断,更易导致矛盾激化,往往会酿成重大案件,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富裕起来的市郊农民纷纷进城购房,成为城市居民,他们留在农村的宅基地受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不能进行公开合法的转让,但这些宅基地是通过合法途径得到的,村集体组织也无权收回进行处置,导致市郊农村出现大量闲置的宅基地。

三、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

1.加强立法制度建设,规范宅基地便用权的流转 一是要明确宅基地使用权条件。只有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才有权利申请宅基地,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人不得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只有以生活上的需要为理由才可以申请宅基地,并且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二是作为被转让的农村宅基地必须是经过集体组织同意,已办理相关法定手续而实际取得的,这是转让的前提条件,并非将农村一切土地不加限制地均列入可转化的宅基地而予以流转。三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要放开对象和范围,而不是局限于现有的本集体经济组织

内部符合申请宅基地的人员。现行法律规定只允许农村宅基地在集体组织内部转让,这种规定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在集体组织内部,农民申请宅基地时,都是基于自己的特定需要,在实际分得宅基地的人之间并没有转让的必要。而对于没有宅基地的村民,在目目前农村宅基地无偿取得的情况之下。又完全可以通过申请而取得宅基地。所以宅基地的转让范同应不加限制。向社会各类购买对象放开。

2.建立农村宅基地期限使用制度

物权的存在都是有期限的,无期限将造成只要房屋尚在则宅基地使用权就一直存在,一个农民可能以继承、受赠等方式取得几处房产,一直延续下去,这不利于节约土地,而建立起宅基地有期限使用制度就完全可以对期满不再需要的宅基地使用权予以收回,避免浪费土地。参照城市国有土地上的住房土地使用权期限为70年的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期眼也应规定为70年,到期自动续期。

3.完善宅基地规划与审批制度

完善现有农村宅基地规划.制定详细的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把关,控制村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率。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市、县加强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和计划审查,对符合规划,符合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分一次性批准农用地转用,报省级人民政府

备案。对存量宅基地的原址翻建改建,只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人民政府实行备案制。

总之,立足我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的完善,对宅基地流转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引导,促进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健康发展。

上一篇:教育文献综述下一篇:2016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