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

2024-10-07

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精选8篇)

1.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 篇一

企业文化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角色分析

【摘 要】:中国企业多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但中国大多数企业文化的贯彻

往往只停留在表层,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本文探讨了企业文化的定义、影响力和整合营销

传播的定义以及企业文化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作用,探索一条塑造企业文化的有效路径以 及。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整合营销;传播

一、企业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既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如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二、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溶于企业管理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然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的产物。所以说,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它代表着公司存在的意识。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第二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第三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当然,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见,“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大到无所不包,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回答的是“这是什么?”而运用主义者却认为,这还不够,必须回答“它做什么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我完全支持这一立场。因为任何理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指导意义,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三、整合营销传播概述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由外而内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

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一观点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IMC 从广告心理学入手,强调与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这种接触点小至产品的包装色彩大至公司的新闻发布会,每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如果所有的接触点都能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就能最大化公司的传播影响力。同时消费者心理学又假定: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对一切事物都会形成一定的概念,假使能 够令传播的品牌概念与消费者已有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关联,必然可以加深消费者对(。。)

麦斯威尔是一个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成功者,麦斯威尔咖啡自1982 年在台湾市场发售以来,一直以“分享”的广告策略塑造品牌,1986 年到1988 年,麦斯威尔通过随身包咖啡的上市,延伸“分享”的概念,并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等手段,由形象代言人孙越发起“爱、分享、行动”的街头义卖活动,同年麦斯威尔随身包咖啡销量同上年相比增长50 %。麦斯威尔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传达“分享”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的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但仍应指出的是,虽然整合营销传播近年来已成为广告界的时髦词汇,可是整合营销传播所倡导的宣传策略并非那么深不可测,整合营销传播也并非就是一种万能的营销策略,即便是完全推翻了传统的营销理论所倡导的4P’s 营销组合思想,提出了更为合理的4C’s 理论,便并不是说整合营销传播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定就能成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受到企业文化、传播历史、传播阶段的影响,因此也不能盲目随大流赶时髦,不分青红皂白就上马立项开始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整合营销传播不仅仅只是如许多人所说的“传达同一个声音,树立鲜明的形象”这样简单,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管理科学、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进行分析和决策,所以整合营销传播的具体执行过程是一门科学而绝非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以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整合营销传播是现代商业的一种制胜之道,常有企业家感叹为什么自己投入了大量的广 告费 ,可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仍是模糊的。为什么中国的品牌“成名也速,败名也忽。” 一个品牌往往各领风骚没几年不能长久地维持自己的品牌优势。整合营销传播所要树立的正 是品牌的“长治久安”。

四、整合营销传播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大陆已进入品牌的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日常用品的品牌已逾五千多个,如何使自己的 品牌异军突起是一个必须科学对待的问题。一个美国人一天中所要接触的广告多达270个, 而中国消费者也日益受到大量广告的包围。整合营销传播要借助各种传播和营销手段,传播 同一种品牌形象,使品牌突出脱颖而出。

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消费者,企业树品牌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消费者进行 ,企业必须借助信息社会的一切手段知晓什么样的消费者在使用自己的产品,建立完整的消费者 资料库(用户档案),从而建立和消费者之间的牢固关系,使品牌忠诚成为可能:运用各种传 播手段时,必须传播一致的品牌形象。

如果你是汽车生产厂家,你所追求的是,不管顾客什么时候买车在哪里买车,都要买你的牌子的汽车:如果你是一位汽车销售商,你的目的是,无论顾客买什么牌子的汽车,都要到你 这里来买。这便是事例营销传播所要达到的境界。

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把一切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一致信 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对信息资源实行统一配置、统一使用,提高资源利 用率。这使得一切营销活动和传播活动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运用的传播方式大大增加 了。这一新理论对中国企业十分有借鉴意义。

企业文化自导入我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企业和理论界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企业的文化只停留在VI层面上,即企业文化口号式、公式化。许多企业为了彰显本企业对文化的高度重视, 在公司门口、老总办公室及媒体等公共场合大打标语横幅, 不惜重金大作宣传诸如“求实创新, 开拓进取”之类的口号, 其中也不乏“以品质创市场, 靠信誉求发展”等至理名言等等。企业文化绝非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几条标语, 也不是肤浅的几句名言警句, 而是一种需要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能真正落到实处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其是否能激起员工对企业的共鸣, 能否唤起全体员工的认同和觉醒, 并能自觉指导员工行动,成为企业上下共同的哲学信仰和企业精神。所以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塑造员工核心价值观、影响员工理念的过程,是漫长、艰苦的,正是因为这样提到企业文化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企业文化是一个抽象的东西,难以驾驭”,许多企业开始打退堂鼓。但我们研究一些成功的企业发现了一个企业文化塑造的有效方法——整合营销。

(一)贯彻企业理念的重要性

3M的员工在工作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创新:海尔的员工在生产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质量。没错,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它潜移默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在思考问题时,在做决策时自然而然会用到它,就像我们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样自然。就像我们第一次看到外国人的见面礼节是亲吻时,我们都会感到不可思议,但外国人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什么稀奇的。对同样一个事情的态度,人们会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人们的意念地图不同,我们中国人受儒教的影响认为男女授受不亲,但西方人就不这样认为,所以他们的观点与行为就和我们不同。企业文化也是一样,成功的企业文化是转化为员工头脑中意念地图的文化,它被员工接受并自觉执行。

根据身心语言程式学我们知道个体采取具体的行为方式并不是以外界的真实环境为基础,而是以个体所看到的或所相信的环境为基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常常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我们大脑的意念地图为现实赋予了颜色的同时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通过信息输入通道感知这个世界,这个信息输入通道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外部事件通过信息输入通道进入认知程序后,再经过内心过滤器——我们的意念地图加工处理,进行删减、曲解和概括,然后形成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认知并作出相应行为。

当我们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体验的某方面时,我们往往会删除、忽略或遗漏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果保留所有的信息的话,我们就会因为“信息超载”而不堪重负。另外对于任何事物,大脑总是会试图从纷乱中找到一些相互联系,以便迅速敏锐地洞察该事物,这就需要人们从自己的经验、知识中提炼一些模式来运用。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意念地图,并用它来加工外来的信息、认识世界。如果我们企业的理念与员工的意念地图不一致,那么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就会被员工扭曲、抵触甚至破坏。相反如果我们能把企业的理念成为员工意念地图的组成部分,让员工对事物的态度、认知与我们所期望的一致的话,我们将看到一个有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的团队,其能量可想而知。

(二)整合营销在影响员工意念地图中的作用

我想以塑造质量文化为例。假如一个企业想降低产品的缺陷率,它可以购买先进的设备,或可以通过申请获得ISO标准来提高质量。但如果员工没有质量意识,他们认为只要生产出来能用就行,没有必要那么精细等等,那么,企业会发现它耗费很高成本采取的措施是无效的。所以,要降低产品的缺陷率,关键在于改变员工的意念地图,塑造质量文化。

整合营销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手段和方式。与广告和其他传播活动相比,整合营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创造强大的影响力,像蒙牛等企业用实际成功的例子一次次印证了它的威力。事件营销对外营销的能力可以说有目共睹,它对内营销(即影响员工理念方面)的能力也同样不可小视。

帕罗阿托学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点——改变定律。根据他们的理论,改变分为两种。第一种与实体改变相关,即改变现实,它产生与系统内部。第二种改变是真正有价值的改变,即感知改变,即我们所说的意念地图的改变。对于这种改变,至少需要系统中的一个规则——一种假设、一个判断或一个固定思维——已经被打破。第二种类型的改变是瞬间的,有时是不可预知的。我们一直以相同的思维方式观察某事物,直到有一天,突然产生一种割裂,于是我们发现事物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总认为自己还年轻,但有一天你 突然发现你并不再是年轻人了,而已经步入中年了。

如果我们想真正的改变,就必须改变两次。你不仅需要改变现状,还需要改变对现状的认知,即改变人的意念地图。改变感知是跳跃式的,一瞬间完成的,有时是不可预知的,它的推动力来自质疑、惊奇、诧异,以及并不完美的想法。某个事物如果令我们感到诧异或对我们的思想有某种冲击,它就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引起我们的思考,这将推动我们对感知的改变。

整合营销的最大作用是能产生轰动效应,吸引人的注意,引起人的警觉、反省,对第二种改变即我们感知的改变会产生的影响力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海尔在转产电冰箱时,面临的市场形式是严峻的:自己在规模、品牌都是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只能靠质量。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

当员工们含泪眼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但是,张瑞敏并没有就此而止,也没有把管理停留在“对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这一传统手段上,他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再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却非常集中:我这个岗位有质量隐患吗?我的工作会对质量造成什么影响?我的工作会影响谁?谁的工作会影响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应该如何提高质量? 海尔又成立了质量保证体系:SST体系:索赔、索酬、跳闸。这样将质量理念牢牢地扎根于员工头脑中。

无独有偶,首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文利在开展“质量、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的主题教育时,经常挤时间跑工地、转现场,用数码相机将质量优劣点记录下来,组织专题点评。去年,他听到汇报,本企业在内蒙古施工的一座公路水泥桥存在质量问题,便立即赶去调查。建桥的出资方对王文利说:“问题不算太大,又是你们自己发现的,修补一下就行了。”但王文利说:“我要是今天放过这座不合格的桥,明天还会出现第二座。那时你们还会原谅我们吗?”领导班子决定炸桥,重新建。桥一炸,炸醒了职工,炸出了新理念——不制造合格产品就不是合格职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等,从教训中认识的理念一下子就植入职工的心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可以对某些能符合自己期望理念的事件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并采用多渠道重点宣传,从而引起轰动性的效果。这个事件会引起员工的关注,成为员工日常的话题,那么在改变员工原来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并让他们领会到企业所提倡的理念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三)如何运用整合营销塑造企业文化

1.企业首先要有明确的、易被人接受的核心理念

把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对此企业家首先要有清晰的理念。像惠普的核心理念:“我们对人充分信任与尊重,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如一的情操与我们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通过鼓励灵活与创新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致力于科技的发展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摩托罗拉的核心理念: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的尊重。这些理念都容易被人接受,能激发人最深处的东西。这就需要企业家在工作中、生活中感悟,提炼出真正符合自己企业的理念,而不能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特点。拥有核心理念,也就知道了把员工的理念塑造成什么样的。2.选择典型的、恰当的事件进行对内营销

进行整合营销的事件不一定需要是大事件。张瑞敏比较擅长从日常中找到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小事来宣传,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如在他上任之初颁布了一个禁令:禁止随地大小便,这有效的增强了员工的纪律性。这样的小事情每个员工都可能遇到,能使员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触动更大。

选择的事件要恰当,符合塑造企业核心理念的要求。诺世全公司的核心理念为:杰出的顾客服务,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它选择宣传的事件:有一个诺家帮的人,替一位当天下午要开会的顾客熨烫新买的衬衫:一位诺家帮的人高兴地帮助一个顾客,把在梅西百货买的东西做好礼品包装等等。迪斯尼的核心理念为让大家快乐,它要求员工文明礼貌,“要是偶尔不小心在沃尔特或众人面前说了一句脏话,结果总是立刻被开除。”我们可以看到所选择的事件有一个特征:它可以冲击人们的思维,它往往让人们产生不可理喻、要求太苛刻等这样的感受。我们就需要这样的事件来纠正员工原有的理念,需知矫枉必须过正。3.多渠道、长时间持续宣传

当年蒙牛借“神五”一飞冲天,除了找准了关联性之外,其到位的整合营销传播也是成功的关键。早在“神五”成功发射前,蒙牛便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策划这次活动,调动了上千人参与,确立了“蒙牛强壮中国人”的传播主题,并与广告公司、电视台签订了“军令状”。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五”安全着陆,就在举国同庆之时,蒙牛关于此次飞行事件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网络广告在第一时间在各大城市实现“成功对接”,“蒙牛:中国航天员的专用牛奶”在极短时间内传遍全国,同时,蒙牛的销售渠道也积极跟进,一系列整合营 销传播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同样对内的整合营销也应如此,要利用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取到轰动的效果。通过各种会议、标语、企业刊物、等多种渠道,运用文章、歌曲、表彰仪式、小组讨论、比赛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宣传无所不在。

然而一个整合营销产生的轰动效应毕竟是短暂的,想要保持事件的期影响,还需在事件后将事件及的相关信息不断灌输给员工。韦尔奇在实施组织扁平化、数一数二等战略时,他会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不断重复地说他的理念,查问实施的情况。正如韦尔奇所言,当明确了理念,接下来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有不断重复才会加深员工对理念的记忆和认知。4.建立相应的制度加以巩固

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跟进,员工就会怀疑企业的宣传只不过是在作秀,对以后企业的活动也不再相信。企业必须设立相应的制度加以巩固,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像上面提到的海尔一样。可以说有着出色企业文化的企业都有着与之相应的制度。如“宝洁的CEO认定,对于更加努力工作这件事表现得漠不关心的员工,应取消他们原本可以享有的红利,这些人的红利应该转发给关心这件事的员工。所以,他根据经理们定的员工合作程度,制定了四个分红的级别,这样做大有帮助,可以确保形成正确的态度。”沃尔玛对于有助于节省成本,提出加强服务构想可供其他商店仿效的同仁,实行现金奖励和公开褒扬的制度,还定期举行“量产项目竞赛”等活动。正如我们所看到,只有把企业文化制度化,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延续下来,才真正落到了实处。结束语

科特勒认为营销实践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创业营销、规范化营销和企业内营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在公司内部重建那种创业之初使它们成功的创业精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营销就是树立企业理念,整合营销可以说是企业内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塑造企业文化中会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甘华鸣,市场营销[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2]赖丹声,营销模式100[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 [3]徐盛华,新编市场营销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忠民,营销经理 MBA强化教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李岚:孟韬,毕克贵.营销策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 篇二

而国内的学者普遍认为, 企业文化是由员工打造, 是所累积而成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是内部机构与管理制度的综合体形态。简单而言, 可以从四个层面对企业文化进行阐释:精神层面, 制度层面, 行为层面, 物质层面。本文就根据企业文化在这四个层面上的意义, 对企业文化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形象代言

在现代营销中,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 形象对于营销来说十分重要。据相关资料显示, 现代营销中80%的成功都源于良好的形象。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 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是全体员工实践的经验总结, 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实体。而每一个经济实体都需要面向市场, 在市场中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形象息息相关, 产品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给予公众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在无形中被赋予附加值, 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

海尔在广场上砸冰箱, 砸的不只是不好的产品而砸出的是自己的信誉, 砸出的是海尔企业对待产品的一种责任心。这次事件让公众明白了海尔企业文化的本质与宗旨, 也让海尔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企业文化也企业形象的一些外在表现, 例如: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企业内部设计、企业对外的名片、甚至企业对外的文件字体、文件造型等等。企业形象就如同一个营销人员, 良好的形象能够让客户感到亲近、自然, 以达到吸引新客户, 照顾好老客户的目的。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现代营销中的指南针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一件外衣, 则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内涵。这种内涵既指引企业形象的打造也对企业的前进方向给予指导。有时候, 一句对外的广告语就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 真诚、感恩之类的言语不乏无数。但是, 这就是这样简单的言语能够给企业的前进指明方向。

“全心全意小天鹅”, “科技无限, 创造无限”, “海尔真诚到永远”, “格力, 掌握核心科技”等等形象性宣传语都是企业对公众的承诺, 也是现代营销中的一种劝说性营销。此外, 之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现代营销中的指南针, 是因为企业文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决策阶层的领导者的思想文化观念。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前进方向的决策者, 自然也会将自我的文化观念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来, 使得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前进方向, 明确自我的奋斗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是成王败寇的典型, 只有不断完善自我的企业文化, 摒弃陈旧的观念, 完善企业的人才机制, 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才能够使得企业在前进过程中少走弯路,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文化在现代营销中的核心作战作用与超越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合理分工、高效运作的根本所在。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 企业员工能够得到合理分工, 相互协调使得企业集中核心力量集体高效作战, 使得每一个员工的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时, 企业文化也是联系企业员工的内在情感系统, 是一种超血缘关系的文化观念, 能够使得员工在各种人际关系网的旗帜下, 为企业的目标而不断奋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代营销成为了一个集体性行为, 单枪匹马的英雄已经不复存在, 团体作战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在现代营销中, 必须有相应的营销计划进行系统作战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换句话说, 企业文化就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凝聚器。

另外, 企业文化在现代营销中拥有不断超越的作用。这个层面的作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 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自然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使得现代营销中的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员工能力的不断增强, 随之而来的就是所占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 继而引起市场营销的变革与发展, 这被称作是企业前进与发展的助推器。超越的另一个层面在于, 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 企业员工会不断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 不断推陈出新并且使得企业文化不断与市场相适应, 与现代营销相适应, 促使企业不断进步, 促使企业不断创新。

四、结语

在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社会中, 市场营销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在现代营销中, 企业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营销的质量。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 要使得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之后不断提升自我的竞争力与世界同步就只有不断充实自我, 发展自我的企业文化, 增强自我的实力, 力求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

参考文献

[1]怀劲梅.浅析企业的包装营销策略[J].价格月刊, 2009 (2)

3.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 篇三

关键词:中国文化 企业文化 市场营销 文化产业

文化从定义上看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余秋雨先生则把文化概括为:集体的人格。

▲▲1、中国近现代文化及思维

世界近代史中多次重大的经济、科学改革活动都是由文化活动而兴起的。如16世纪意大利以达芬奇、伽利略等艺术科学家为首带动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17世纪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样是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20世纪初,我国发起了一场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支持白话文为宗旨的文化革新运动,孙中山先生称其为“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意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使中国人觉醒,并成为了后来“五四运动”的倡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应看到,只是一味的批判传统文化以及对西方文化大力推崇是不可取的,可以说也起到了相当大的负面作用。

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是因为西方国家或民族对客观对象能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不断的更新认识事物的手段。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只注重直观判断和综合,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第一认识。所以在对具体对象的细究与深层次分析方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具有西方思维方式的优势,因此就限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经济理念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说到底,中国现代经济、科学依然不及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传统思维尚未完全得到解放,保守思想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历史时期应当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其时中国仍处在浓厚的封建意识之下,人们的思想需要得到解放,那么当时情况下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确有积极作用。然而现如今,我国传统文化已然有渐渐退出大众文化领域的趋势,已渐渐被网络的虚拟、媒体的愚众、影视的低俗所代替。如今的文化大多是复制再复制,模仿再模仿,机械取代了文化传播者的想象。

文化可以说是决定市场营销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营销活动都离不开文化因素,尤其是企业必须以企业文化而立足。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及思维严重制约了市场营销的发展,没有创新的文化和思维是没有办法推动市场营销发展的。一味的接触低级文化和坚持保守思想根本无法与当今高速前进的经济社会相接轨,从而导致个人或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能以坚实的文化和开阔的思维进行一系列活动,反而只能依靠在市场中积累的经验慢慢摸索前进,如此就影响了企业乃至整个中国市场营销的水平和绩效。因此如果忽略了这一因素,将必然失败。

▲▲2、中国高等教育程度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 教育的自身规律就是面向未来,说直白些教育就是为了未来需要而服务的培养、准备过程。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程度仍未达到国际水平,这是限制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所,高职院校118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高等学校479个。与此同时,大洋的彼岸,美国全国有约3600所大学,其中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四年制大学共有2600所,超过80%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美国前六大名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之一学习或工作。

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同时引进西方技术。但因日本重视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发扬,为此在1872年就颁布了“学制令”(教育法),对学龄人口一律平等地实行教育。到1904年,全国学龄人口中98%已上了初等学校,这为后来日本战败后的经济复苏,打下了坚实的人员素质基础。而我国直至20世纪90年代,在适龄人口教育上,也未达到98%的入学比例。2010年新民晚报发表了2010年亚洲最好大学前十名,其中日本的大学最多,5所大学分列第五名(东京大学)及第七(大阪大学)、八(京都大学)、九(东北大学)、十名(名古屋大学)。中国的北大、清华分列第12位和第16位。(2)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无不与教育有关。在市场营销中,教育程度首先影响劳动者收入水平,如今影响劳动者收入高低的因素是个人能力,而个人能力又取决于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其次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鉴赏力,包括消费者心理、购买的理性程度和消费结构,这些无不与教育程度挂钩;更重要的是教育因素影响着企业家和市场营销活动中管理者的思维及处理方式,从而影响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我国教育发展程度及教育方式都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一段差距,从而很大程度的制约了我国市场营销在国际中的发展。据权威调查,国内70%以上的家长对教育现状不满意。因此要想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处理好教育因素是关键。

3、解▲▲决办法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则是市场经济中的组成部分,而市场营销又是企业的核心,因此市场营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企业的生存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那么解决影响市场营销发展的两点因素应该各阶层齐抓共管,从多方面入手:第一,吸收我国儒学、理学中为人道德、处事客观的有利文化并摒弃其中传统封建的思维,结合西方先进文化开阔我们的视野并解放我们的保守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立体现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体系;并严厉处罚对他人文化作品复制、抄袭的不文明现象。第二,在原有的教育体系上与时俱进,根据中国国情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整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提高适龄人口的教育程度,在教育中应注重锻炼学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尽量减少书本理论的灌输。重视并改革这两点制约因素,将会大大推动我国市场营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

[2][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3][中]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2003年7月

[4][德]M.霍克海默,T.W.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5][美]杰罗姆·麦卡锡. 《基础营销学》

[6][美]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

[7][美]保罗·A·郝比格.《跨文化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 篇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再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再次,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四、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托举和支撑名牌,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器物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名牌文化的培育,确保名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主动追求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它是名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具体讲,名牌意识又包括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品牌形象意识、大市场的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等。一旦将这些意识植入

5.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 篇五

Xxx

(xxx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3班吉林xxx136000)

指导教师:xxx(讲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组织文化内涵的阐述以及在组织发展中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以分析。笔者就其关系作了浅显的研究,探讨了组织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组织文化来为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组织长足、健康的发展。希望可以给我们的组织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品牌文化

Analysis and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tissue culture in the organiz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lass3,Grade2009, Jilin Siping 136000)

Directive Teacher:LiShengli(Lecturer)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as well a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role played by the possible impact to analysis the immature.The author makes a simple research on their relationship, discusses the status,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how to use corporate culture to create a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the enterprise, and promote enterprise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Hope can bring some reference to our enterprises.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s;corporate strategy;

大约在40年前,许多组织被简单地解释为协调和控制一群人的理性工具。他们具有垂直层次结构、有水平的部门分化等“硬性”特征。但组织不仅仅表现与此,他们还像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我们讲到的组织文化就是这种组织个性的“软性”载体。在90年代后,组织逐渐拓宽了控制跨度,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引入工作团队等,这些都要求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提供共同的价值体系,保证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这就是组织文化的影响,于是组织文化成为组织现代管理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什么是组织文化呢?

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蕴含着组织的形象和经营理念等信息,通过组织文化将组织推崇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惩罚什么等信息传递给员工,并在潜移默化中约束和塑造员工的行为。

一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战略

组织文化作为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提出来,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 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组织文化 1

包括一整套的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组织员工。这些给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斯坦雷·M·戴维斯提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员工共同拥有的信念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这些信念和价值观赋予组织成员一种协约意义,并构成组织内部的行为规范。”国内学者管维立认为:“组织文化就是在一个组织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 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我们认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从事商品(或服务)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外在的表现是组织的文化 设施、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以及厂房设施、产品等,内在的表现是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依托的各种文化标准,包括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 活观念,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如今组织文化不仅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组织生产活动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对组织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 影响。组织文化取向:

(一)组织文化的特点

1、强调个人价值

如果组织鼓励员工寻找和实现的自我价值并努力为员工创造发展和取得成就的机会,在这样的组织文化氛围下,员工的个人价值就能够得到更高的体现,员工也会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提高对组织的满意度。相反,如果组织中流行“枪打出头鸟”这样的文化,人们做起事来必然会束手束脚,组织就不能取得成功。

2、强调协作

协作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良好的协作就没有组织的持续发展,在团队管理模式中,团队建设规划十分完美,实施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有的因为部门领导反对而不能参加团队,有的因为不愿意失去在本部门的地位和利益而拒绝,有的觉得团队太辛苦、太麻烦。因此要实施团队模式,就得培养“牺牲小我成就打我”的团结协作精神。

3、鼓励员工承担更大的工作职责

组织是否认同对员工的授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的成败,如果愿意给予员工相当程度的工作自由度,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工作,而不过多干涉,那么,员工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相反则越弱。

4、鼓励沟通

人和人交往之所以产生矛盾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关于组织的沟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现代管理就是意见沟通的世界,意见沟通一旦终止,就意味这组织的终结。顺畅的沟通是高效组织的特色,如果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各种形式强化组织内的下行、上行及横向沟通,让员工真实感到组织重视他们的意见,这本身就是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组织的内部动力。

5、鼓励员创新和适当冒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组织面临的任务大多是没有成规、没有先例可循、包含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创造性任务。如果组织文化单纯求稳而余胆不足员工很可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就难以满足组织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实施发展和创新战略,必须在组织文化中加入一些冒险因素,帮助员工提高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前大胆创新、勇于尝试,锻炼一批真正勇敢的员工。

6、重视信任和分享

组织文化应当鼓励员工的团结协作,一致面对外界竞争引导员工之间互相信任,共同合作,从而迅速、果敢的完成任务。鼓励信任和分享的组织文化将有助于绩效的提升,事实上,组织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很多组织所忽略。不过新近研究表明人们对组织文化相当

重视,并呈现逐步上扬的趋势,“欲实施政策,请文化先行”这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新思维。就个人而言,组织如果想走的更远,就应该将组织文化的位置放到战略规划这么一个高度,只有拥有灵魂的组织才能走的长远。

(二)什么是组织战略

1、在现代组织管理中,战略被引申为“为了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确定组织自身的发 展方向和经营范围,通过有效地整合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从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行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组织战略包括组织总体战略、组织竞争战略、组织发展战略和组织经营战略等。虽然组织战略的种类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是对组织根本性、长久性和整体性问题的筹划。

2、然而不同的学者对于组织战略本质这个问题有着自己不同角度的观点。波士顿顾问公司的奠基人亨德森认为:“任何想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 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努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组织战略发展的精髓所在。”波特认为:“战略是建立在独特的经营活动上的,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战略的本质在于选择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活动,或者从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安索夫指出:“组织战略是贯穿于组织经营与产品以及市场之间 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它包括4个要素,即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二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之间的关系

(一)组织文化决定了组织战略的实施,反过来组织战略有不断影响组织文化的不断成熟

组织文化决定了组织战略方向,而组织战略反作用于组织文化。组织战略产生于战略思想,而战略思想产生于组织文化思想。组织文化体现了组织决策者对经营管理风格的偏好,一个稳健文化导向的组织,它的战略风险倾向势必是稳健的;一个创新文化导向的组织,它的战略风险倾向势必是富有挑战色彩的。同时,稳健的战略决策则伴随的趋步保守的组织文化。相反,富有挑战的战略决策则是组织文化日趋开放。

(二)组织文化是战略目标实现的最基础保障,能够凝聚战斗力,推动组织战略的实施和实现。

组织文化通过对于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重大问题的明确,凝聚人心和人力,形成匹配组织战略的执行力。如果组织试图强制实行战略转移,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自己业已形成的文化风格因素,致使战略背离自己的组织文化,最后组织战略目标不能够实现或者成效甚微。

(三)组织文化的塑造、整合和提升是为了满足组织不同生存阶段的不同需求,并始终围绕其最终力争达成的组织战略目标。

1、在起步阶段,组织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或者是老总文化。任何一个组织都经历过从小到大,从创业到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经历这种过程的组织,老板大多数头脑清醒、勤奋好学、认真工作,是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这时,公司管理基本上是靠人管理,是人治。组织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并逐步发展,是因为老板能被团队成员认可、崇拜而且愿意死心塌地跟老板干。所以老板的一举一动就是公司的旗帜、方向标,组织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2、在快速发展阶段,制度文化主导组织文化。组织的制度文化逐渐成为公司的主导文化,因为制度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积极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安抚在组织快速发展阶段过程中员工的浮躁心态。

3、在成熟阶段,精神文化的吸引力建设。这一阶段的组织一般都是规模大、人员多的现代化大型组织,其组织文化和各方面的制度都已经很完善,员工工作有章可循,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基本上能够实现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短期的自我价值。但是,如果从组织的长远的发展和吸引力来说,还需要建设组织的精神文化,让员工有精神上的享受,不仅是工作的时候感到快乐,还要让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享受生活。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文化,所以在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文化也应该不断的深入变化。组织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各自的矛盾和特点,相应的管理重心就有所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随之变化:组织管理者需根据组织发展状况,制定出与组织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针对性的组织战略,培育与发展阶段协同的组织文化,不断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实现组织的顺利升级。海尔在1985年之前会有很多质量不过关的冰箱生产,通过内部分配处理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盈利,但是从长远、从顾客角度讲确实一个症结,那1985海尔“砸冰箱”事件看似产品质量的问题,其实质确实诚信从无到有的一个文化改革,其组织的战略目标也从国内转移到世界,现在海尔是国家的一个名族品牌,这是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品牌,基于这个战略思维,那么海尔的组织文化也就提到了另一个高度:创新。这个实践就充分证明了组织文化在如何影响组织战略的变化,也说明了组织战略如何不断完善组织文化,使其更加壮大。

4、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是组织发展的两头,一头从组织的主观上抓好组织文化的建设与提升,促使组织整体文化素质、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另一头从组织的客观上抓好组织战略的规划和实施,以主观的机动带动客观的能动,使其有机的协调和配合。

三、企业文化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一个企业能否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就得看其是否具有代表组织文化的软性载体,即组织文化。组织是典型的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广泛。组织文化对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关系重大。要使组织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组织文化在战略导向中的作用。

(一)提升组织竞争力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孕育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组织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到技术、资源、管理模式等硬件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组织文化这一软件因素密切相关。优秀的组织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组织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来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组织的竞争优势。当前,从我国成功组织的成长经验来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优秀的、独特的组织文化,而缺乏优秀的组织文化,纵使掌握了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也无法塑造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的发展也由于缺少文化的支撑而陷于困境。组织文化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力是明显强大的,对组织战略具有指导力。即组织文化对组织经营的指导功能,组织文化为组织经营活动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方向。推动组织战略发展。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推动组织的发展。组织文化对组织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这个作用不是促进,而是直接提高。

(二)组织战略创新的作用。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核心和实质的作用。因此,组织核心能力的建造和提升,其主要途径就是要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形成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精神

文化。只有创建富有个性的创新的组织文化,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组织才会拥有自身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现今属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知识能直接给组织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非要靠人才完成不可。因此,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谁最善于整合人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谁就能拥有未来,赢得领先地位。在21世纪,离开技术创新,任何组织都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如海尔、华为等优秀组织,都拥有自己的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培养和形成一种适应组织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就成为现代组织技术力量高效运转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动力。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组织,在信息时代,就能不断开拓视野,制定符合时代步伐的发展战略,长期获得竞争优势。

(三)通过塑造组织文化使得组织和谐顺畅运转,保障组织战略目标实现。

政府在提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对于组织就是构建和谐组织。组织文化是塑造组织的和谐发展的思想之源。组织管理要经历三个阶段:人治、法治和文治,文治就是“无为而治”。组织管理的最高阶段就是文化管理,组织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组织要靠文化、观念和气氛来管理,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士为知己者死”。

组织能以各种途径肯定个人尊严是和谐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这是经典组织管理理论的结论,也是当下员工管理的要求。组织必须给员工一个机会和平台,充分肯定个人尊严。摩托罗拉公司实施了一套名叫“肯定个人尊严”的方案,更令人称道的是,摩托罗拉摆满奖杯奖状的“荣誉厅”有一块“先进党组织”的铜匾,这令很多人感到诧异。有人问:不是外资组织吗?怎么还允许党组织存在?党员活动受不受限制?外国老板怎样看中共党员?事实上,在摩托罗拉“党员公开、组织公开,活动公开”,这里的老板对党员活动给予方便,给予支持,给予经费,真正做到肯定个人的尊严。他们自己这样解释:“有这么多的党员,如果不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是资源的浪费!”

与之相反,2010年的富士康,出现过一个极为不和谐的状况,当时“N连跳”已经成为富士康新生代工人心中的阴霾,社会大众人人关注、媒体报道条条针对时,对富士康的指责已经铺天盖地。“N连跳”发生在富士康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组织,富士康的内部管理体系中,没有萌生出和谐的组织文化,即便有,它也是“一种男性文化、刚性文化,比较没有那种体贴细腻温柔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军队文化。”正是得益于这样管理文化,富士康所有的员工遵守规则、注重效率,才有了富士康今天的声名显赫,但是富士康的员工却又另外一面的恐惧:生活枯燥单

一、更加看重功利、缺乏组织归属、承受巨大压力,这样的员工在庞大的组织体系中没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根本看不到努力工作后所获得的收益能带来的美好生活。于是,当一颗失望的种子落地后,“跳楼自杀”就像病毒一样开始传染。

所以说组织要保障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就要精心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发挥文化的力量,促进组织和谐运转,构建和谐组织。组织文化是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在对组织管理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文化使组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更富有思想性和人情味,具有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

(四)百年优秀组织的组织文化事例应证组织文化对组织战略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组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组织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组织文化同普通公司的组织文化有着显

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组织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上海信谊药厂也是国内优秀的一个百年老组织,她是民国时期1916年创立的中国早期化学制药组织,她又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组织战略的呢?

那就是:品牌文化!

上海信谊从创立之初,信谊的第一代领导人就知道如何把品牌做大做强,我们注意到,上海信谊的LOGO是从创立之初都一致沿用至今。信谊品牌在开创之初,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之时,尤其在抗战期间,上海被沦为日寇蹄下的一个孤岛,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中华民族工业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在组织领导人的带领下,精心努力经营下,让“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的组织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历经社会的变革和数代信谊人的努力,信谊人始终都以先进的组织文化为基准,发挥组织文化优势,以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目标,以维护生命健康,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准则。正是靠着这样的组织文化,恪守这样的组织文化经营理念,在危难中信谊药厂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和广大爱国的民族工商组织一起,撑起了中华民族工商业的脊梁。

我们可以来剖析一下,信谊提出的“好药”其实就是组织的产品,是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而“信誉和友谊”却是实实在在的产品的灵魂和价值取向,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注定是单薄、短命和缺乏竞争力的,更重要的是,以第一代信谊领导人为代表的信谊前贤们的爱国主义和当代信谊的改革创新精神,是信谊实现百年传承组织战略发展的组织文化之根脉。

因此品牌形象既是组织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组织的品牌之中。品牌就是组织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组织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组织优秀的品牌,使组织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所以我们总结出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繁荣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军,陈宏辉,组织文化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7期

【2】鲍军:组织文化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讨2005年

【3】杨荣:《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约翰.科特:《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与经营业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杨克明:《组织文化落地高效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田泽,马海良:《国际组织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7】崔顺贤: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的实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

【8】丁元斌:试论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的关系,南方论刊2006年

【9】刘媛丽:红组织文化对战略管理的双向作用组织科技与进展2 009年

6.企业的营销文化—文化和营销 篇六

商品命名的文化内涵

取名在商业竞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商号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名称。好名字是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好名要具有易记、易懂、上口、国际通行、引起联想和与众不同等特点。

把企业名称和商标名称合二为一,是降低企业成本的简便方法,从而在广告宣传上也可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商号、店号也是一种丰富、有趣的民俗文化现象。商号的雷同也应该引起注意和尽量避免。商号是企业间相互区别的特定标志,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名称雷同的越来越多。一些企业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而是千方百计套用别人已经出了名的企业商号,使消费者产生误解,他们误认为这样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产品的销路。

企业的商号不仅仅是企业的标记和符号,还是企业信誉、实力的载体,企业应看重企业商号的意义。一些沿海城市的企业扔掉了旧商号纷纷启用新商号。一个知名度高的企业,名称本来就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过去习惯的那种地点加名称加产品类别的企业取名方法,正在逐步给更新。

商品的文化包装

商标是重要的工业产权。它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给国家和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世界十大驰名商标:可口可乐、索尼、奔驰、柯达、雀巢、丰田、麦当劳、迪斯尼、IBM、百事客乐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少数几个国家所有,上述商标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利润。

以上这些公司的成功奥秘之一就是着力于商标的文化包装。以麦当劳为例,他们在创业初期,就标榜麦当劳食品文化代表了富裕中产阶级的饮食模式,使中产阶级以吃汉堡包为荣。到60年代,麦当劳商标的广泛有效的宣传,也使吃汉堡包成为美国中产阶级子女的时尚,逐渐形成“汉堡包文化”。麦当劳王国就建立在这样的文化风潮之上,并靠自己塑造出来的商标文化力和独具特色的食品文化获取超额利润,维护其在美国中上层社会的广阔市场。当麦当劳商标向国际市场进军时,这种颇具影响力汉堡包文化由于受到美国中产阶级的支持,代表了一种优势的美国文化,因而也就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中产阶级所接受。他们都认为吃汉堡包能表明他们是现代人,属现代中产阶级。汉堡包在中国、日本、新加坡一经上市就立即占领市场,主要原因是它对麦当劳商标的文化包装产生出一种追随美国消费文化为时尚的风潮。麦当劳风靡全球的浪潮也向中国市场挺进。北京王府井麦当劳餐厅开业当天,就以交易次数达1.3万次而打破了麦当劳餐厅开业的世界纪录。

可口可乐的成功离不开戈兹达的文化包装策略。当50岁的戈兹达继任董事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继续完成前任董事长的宏伟大业,把可口可乐打进由12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并收购了享有盛誉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如此收购大动作让新闻界人士不解,纷纷追问此举的目的和在?戈兹达最终一语道破:哥伦比亚是世界最大的电影公司,它是传播文化的理想场所,我们要让每一位观众,在哥伦比亚看电影的同时,也喝着可口可乐。原来哥兹达是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作为文化包装的媒介进行可口可乐的促销活动。

商标内外都积淀和铺垫着文化和包装,以商标为代表的名牌,要靠科技、管理、营销的技巧和艺术,要靠更广泛的吸收各种文化素养,实现民族的、地方的与国际文化的结合,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走向全世界。它是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国际文化交汇的产物。

商标、商号和法律文化

企业的文化营销不仅包括对本企业产品商标的文化包装,增加商号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

值的多方努力,而且要通过法律文化,加强对商标商号的法律保护。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出口自己的名牌产品时因商标被他人强注而无奈。实际上,这是一种通过抢在原商标所有者之前在某国注册该商标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它是市场竞争中常见的现象,使经济赛局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抢注商标是一种不分国界的国际现象,有外国抢中国的,也有国内企业相互抢注的,也有中国企业抢注外国企业的。

中国许多企业对有关商标保护的法规不了解。按国际惯例,商标要注册后才能生效并受法律保护,即所谓注册在先原则,谁先注册,谁就获得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如果商标所有者不及时进行商标注册或未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抢注者就会乘虚而入。一些企业只注重商标的国内注册而不重视国际商标注册,这就等于放弃了国际保护。有的企业因为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只看到出口创汇等指标,不愿意既花钱又费力的去搞商标设计、注册和宣传,也有一些企业缺乏市场经济眼光,或抱侥幸心理,因小失大,结果是省了注册钱,却丢了国际大市场。

企业作为商标所有者,从其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就要时刻注意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依据我国现行《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所有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保护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1)注意《商标公告》内容,及时提出商标异议或商标争议。

7.酒文化的营销作用分析 篇七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主要的服务方式, 电力营销工序、以及对象等方面的复杂性使得电力营销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 供电企业会通过营销稽查降低电力营销风险, 从电力营销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促进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1 营销稽查

1.1 营销稽查的概念

营销稽查是指供电企业出于预防经营损失、处理管理漏洞等原因, 对内部自我约束机制进行合理完善, 使得电力营销活动变得更加标准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并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监督的一种行为[1]。

1.2 营销稽查的内容

营销稽查的内容主要包含计量管理稽查、业扩报装稽查、客户服务稽查、抄核收稽查以及用电检查管理稽查。在这五个以及工作指标中, 分别包含着用电检查管理、用电业务、欠费管理等多项二级指标。就用电检查管理稽查和抄核收稽查而言, 营销稽查的内容如表1所示。

1.3 营销稽查的形式

营销稽查的形式主要包含常态稽查、专项稽查以及专题稽查三种。常态稽查是指一种结合电力营销活动特点进行的非定期专业稽查和定期专业稽查工作。专项稽查是指根据日常稽查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的专门的稽查工作。专题稽查是指电力营销管理者对工作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及客户举报现象等制定合理的稽查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并促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 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较为常见[2]。

2 电力营销风险

电力营销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对电力营销风险的控制水平。在实际运营中, 供电企业更加注重电力营销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对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体系不够重视, 因此其电力营销风险控制水平相对较低。

2.2 供电企业电能产品销售能力相对较低

就供电企业而言, 电能产品销售主要包含电费管理、电价监管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供电企业所获的经济效益。在电费管理中, 风险事项主要包含是都对电费进行合理管理、是否具有完善的电费发票管理制度等。在电价监管中, 风险主要表现为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对电费进行合理计收, 是否对电价执行过程进行合理考核等。

2.3 供电企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是决定其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之一。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化水平会对供电企业的声誉产生一定的影响。供电企业服务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是否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服务措施, 以及对供电环节具体安全责任范围的规定等。就我国目前的供电行业整体情况而言, 供电企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其安全风险控制能力较差。服务的规范化风险则表现为是否存在违规收费行为、服务是否规范等方面, 就供电企业而言, 其服务规范性较差, 这种现象降低了客户满意度[3]。

3 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

营销稽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营销稽查具有电力营销风险识别作用

电力营销活动的范围相对较广、且服务对象较为复杂, 因此存在的一定的风险性。为了将电力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识别出来, 需要对营销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得出有效的风险预警。就营销稽查而言, 可以按照专项稽查的方式和常态稽查的方式, 结合计量管理、业扩报装等工作内容进行检查, 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检查将管理漏洞和问题找出来, 进而实现对电力营销风险的有效识别。就计量管理、业扩报装、客户服务而言, 营销稽查主要的工作内容如表2所示。

3.2 营销稽查可以对识别出的电力营销风险进行准确估测

当电力营销风险被识别出来之后, 需要对电力营销风险的实际损害程度和具体发生概率进行估测。运用营销稽查将电力营销活动中存在风险事项的发生概率、频率以及风险事项对客户服务的损害程度等分析出来, 结合分析结果对电力营销风险的级别进行判定, 进而实现电力营销风险的准确估测。在电力营销活动中, 当上述风险事项发生时, 供电企业可以结合风险事项级别, 对风险的处理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在营销稽查工作中, 检查出的风险事项都会体现在稽查结果中, 供电企业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合理的周期对稽查结果中的风险事项进行整理和分析, 并根据具体的风险事项将引发原因分析出来, 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在实际的风险评估过程中, 可以对一个周期中客户反映次数最多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当问题处理完成之后, 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为之后的处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4]。

3.3 营销稽查可以对估测出的电力营销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和控制

营销稽查具有处理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在实际处理过程中, 需要通过营销稽查为供电企业人员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工作人员实际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并使得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抵御风险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 供电企业可以从电力营销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供电企业还可以从营销稽查工作中得出合理的整改措施, 并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加以重视。通过电力营销风险事项的闭环管理, 对电力营销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除此之外, 营销稽查还可以促进供电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 结合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估提升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保证电力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使得供电企业才电力营销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5]。

3.4 运用营销稽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 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降低电力营销风险, 使得电力营销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对此, 供电企业应该结合应营销稽查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电力营销互动中, 通过有效风险管理标准以及目标的制定, 对电力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 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措施。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进而促进自身声誉的提升。营销稽查通过风险识别作用的有效发挥, 促进电力营销业务管理评价模型的建立, 使得电力营销活动变得更加规范。除此之外, 供电企业还可以通过营销稽查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 进而实现电力营销风险事项的合理控制。营销稽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电力营销风险, 促进电力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6]。

4结论

电力营销中的风险对供电企业的盈利环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营销稽查可以通过对电力营销风险的有效识别、估测, 对电力营销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 并促进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因此供电企业应该重视营销稽查作用的发挥。

摘要:对于供电企业而言, 电力营销活动是它们获得经济利润的主要途径。在人们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中, 电力营销活动的风险性特点决定供电企业所获经济利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从营销稽查的内容入手, 对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营销稽查,降低,电力营销风险,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婉雪.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3:82~83.

[2]李丹.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14:62~63.

[3]刘飞轮.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对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33:155~156.

[4]刘丙红.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24:141.

[5]毛海彪.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7:100.

8.信息化对电力营销的管理作用分析 篇八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

1.信息化对电力营销的影响作用

信息化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对于供电公司而言,信息化会通过营销政策、营销行为以及营销环境等途径发挥作用。下面分析几点信息化对电力营销方面的几点影响作用。

信息化对供电公司营销行为的影响。首先,信息化丰富了营销手段,在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可以利用网络、实体店面等多种渠道进行营销,这就整合了营销渠道。其次,信息化简化了营销行为,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供电公司可以便捷的掌握电力消费者的欠费等情况。

信息化对供电公司营销制度的影响。信息化影响供电公司营销政策的修改,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营销模式,信息化使得电力营销任务、目标和途径发生重大变化,如营销的目标更多的是催缴未征收电费、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等,这就要求供电公司对原有的政策进行修订,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实现对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制度化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交流沟通的速度较慢,容易出现工作内容与职责混乱的情况;而在实行信息化管理后,能够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配与区分,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标准化操作,员工能够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获得明确的信息,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作混乱的问题,从而提高营销工作的效率。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开展营销活动,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在实现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后,客户可以通过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平台获得各种电力服务,反映客户的需求,客户不必再往来于电力营业点,使客户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得到电力营销服务;同时电力营销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同客户进行即时沟通交流,既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可以适当减少营业网点的数量,有利于降低电力企业的营销成本。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能够实现对客户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营销对客户资料的全面性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客户资料进行完善的存储和管理。但是传统的客户档案资料管理方式很难对客户资料进行有效整理,而在实行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后,通过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对客户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同时还能将客户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高客户资料管理的科学性。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可以实现各部门信息的有效共享。电力营销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各个部门及时对营销信息進行共享,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效率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行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电力营销信息化提升措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电力营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我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建立功能齐全的电力营销网络信息平台。电力营销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前提,通过建立起以行政区域为基本网络单位,以公司市场营销部为网络中心的现代化电力营销信息网络平台,从而提升电力营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客户的需求,对系统平台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信息平台满足企业与客户双方的使用需求;同时在平台建成后,要注重后期的维护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信息安全;另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快捷的使用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功能。

对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建立起与信息化管理相对应的管理体系。部分企业在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后,没有及时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使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影响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起一个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责任,实现企业信息的有效沟通共享,保证营销业务的顺利开展。

通过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狠抓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提高电力营销的有效性。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高速有效的运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建成后,需要对电力营销的服务形式进行调整,让客户获得更好、更快捷的服务,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客户群体,使电力营销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在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系统平台的作用,及时对客户进行跟进交流,并开展市场调查活动,挖掘潜在市场;同时通过信息平台,拓展客户报装服务的渠道(电话报装、网上报装等),减少报装环节所花费的时间,让客户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另外为了便于客户缴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多种缴费方式,如银行代收、网上支付、充值卡支付等,甚至可以在一些分布较为密集的小型超市中刷卡充值,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对电气营销数据的管理,提升电气营销现代化管理水平。电气营销数据能够有效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制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但是电气营销数据繁杂,记录和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通过信息平台对电气营销数据严格管理与监督,有利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对信息平台所提供的准确电气营销数据,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营销的现代化管理。

3.结语

电力体制的改革推动网络的电力营销的发展,新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新系统的开发应该遵循简明、实用、商务的原则。在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加强对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平台系统提升电力营销的服务质量,并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制定与电力营销相协调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电力营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傅景伟.电力营销业务支持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胡江艳,姜新凡.建设技术支持系统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营销[J].电力信息化,2005.

[3]简桂林.电力系统营销模式与自动化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上一篇:个人陈述英国下一篇:诚信在我身边六百字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