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2024-07-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共12篇)

1.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一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4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8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0 浅析阿里巴巴的创新盈利模式 11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13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14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 15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6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8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 19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 22 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23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Ethic V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 25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26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2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说《罗杰疑案》叙事独特性探究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35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36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39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 40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43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44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 46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47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49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5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5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53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5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 5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56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 60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61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 62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63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64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65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69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7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7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8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81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85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9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91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 9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94 中国菜单的英译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97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100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101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102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04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5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106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07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 109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 111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113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14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1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18 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119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21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 122 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 12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24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127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28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 131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用迁移现象的分析 134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35 侦探小说的发展 136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137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39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40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41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43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44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45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 147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48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51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152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53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54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55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56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5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 158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15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60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161

16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

163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164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65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166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167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68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69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70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72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173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174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5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176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7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78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179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180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181(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82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

183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85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86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187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188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89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9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91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

192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193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

194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9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96 《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分析

197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 198 寻找真正的自我199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20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2.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二

关键词:功能对等,海边的卡夫卡,翻译

一、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来的, 他指出翻译时, 不应只追求于文字表面, 而是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他的这一翻译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并且, 直到现今被许多翻译学家运用。这一理论, 也是国内译学界评论较多的理论。奈达指明, 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词汇意义上的对等, 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而且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只是表层的信息, 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强调的是译入语读者所接收到的信息, 与原读者接收到的信息基本一致。

二、林少华的翻译目的

林少华的翻译目的, 是文学翻译不是一字一句的交换, 而是境界与整体相对应, 应使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没有读翻译作品的感觉。这种翻译作品才是最忠实于审美境界和作品风格的优秀作品。在翻译过程中, 不只是使读者了解译文, 而是更应该让他们感觉到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语言的活力和简洁度。因此译者运用功能对等这一理论, 对原文进行再现。并在“适度的调整, 和灵活的对等”下, 妥善地达到意义和风格上的对等。他的这一翻译方法, 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美, 而且使中国读者更好地接收、了解了原作的信息。

三、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海边的卡夫卡》的汉译

例1:

いくぶんのっそりとした、いつものしゃべりかただ。深い居眠りから目覚めたばかりで、口の筋肉が重くてまだうまく動かないときのような。でもそれはそぶりみたいなもので、じっさいには隅から隅まで目覚めている。

林译:语调仍像平日那样多少有些迟缓, 仿佛刚刚从酣睡中醒来, 嘴肌笨笨的, 还无法活动自如。但那终究属于表象, 实际上他已彻头彻尾醒来, 一如往常。

林少华的这一翻译达成了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 原作者使用了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的表达方法, 林少华进行翻译时, 也忠实了原文, 也运用了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的表达方式。运用这一方法使开篇的语句的信息很好地被译文读者接收。

例2:

何の前触れもなく、おおよそ2000匹に及ぶ数の魚が、雲のあいだからどっと落ちてきたのだ。多くの魚は地面にぶつかるときに潰れてしまったが、中にはまだ生きているものもいて、商店街の路面をぴちぴちとはねまわっていた。魚は見るからに新鮮で、まだ潮の匂いをはなっていた。魚は人や建物の屋根に音を立ててあたったが、それほど高いところから落下してきたものではないらしく、幸いなことに大きな怪我をした人はいなかった。

林译:大约两千条之多的鱼突如其来地从云缝间哗啦啦掉下来。多数一接触地面就摔死了, 但也有活着的, 在商业街路面上活蹦乱跳。鱼一看就很新鲜, 还带着海潮味儿。鱼噼里啪啦掉在人脑袋上车上屋顶上, 幸好不想来自很高的地方, 没人受重伤。

例句中, “どっと落ちてきた”翻译成“哗啦啦掉下来”, “ぴちぴちとはねまわっていた”翻译成“活蹦乱跳”, “魚は人や建物の屋根に音を立ててあたった”翻译成“噼里啪啦掉在人脑袋上车上屋顶上”。使读者很容易接受鱼从天而降这一画面, 并且, 鱼“哗啦啦”从天而降, 然后又“噼里啪啦”掉在人脑袋上车上屋顶上, 使这一神秘的天空降鱼的事件, 增添了一种美感。可以看出林译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或语法上的忠实, 而是一种再现原作的“文学之美”, 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与原作的对等。

四、结语

林少华翻译的《海边的卡夫卡》受到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 使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和其本人, 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林少华翻译时所运用的形式、语义和风格的对等, 是对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很好的体现。并且其追求的“文学之美”也是更高层次的功能对等。综上所述, 林译本的《海边的卡夫卡》是符合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成功之作。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海辺のカフカ[M].株式会社新潮社, 2002.

[2]村上春树 (著) , 林少华 (译) .海边的卡夫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3]黑古一夫 (著) , 秦刚, 王海蓝 (译) .村上春树转换中的迷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3.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三

【关键词】功能对等 直译 音译 意译 香水品牌

香水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追求香水品牌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香水代表一种品位,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一个好的香水品牌译名既能体现产品特点、传达信息,又能吸引广大消费者争相购买。因此,在香水品牌的翻译方面要注重中国消费者对文化的依赖性,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一、功能对等和对等效果理论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对翻译界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将读者反应纳入到翻译标准中,从而提出了核心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对等理论实际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形式对等,顾名思义就是注重翻译的形式,即目的语文本和源语文本要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并不强调实在的内容和读者的理解,而功能对等则比形式对等更准确、更完善、更科学。

1.“功能对等”的概念。“功能对等”这一概念是奈达基于《圣经》翻译研究提出来的,最初奈达是用了“动态对等”这一术语,但是他逐渐意识到“动态对等”并不能完全表达他的翻译观,甚至会让人误解,于是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将翻译置于交际中,着重强调翻译的交际意义。“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不同,“形式对等”基于源语,“而“功能对等”是基于目的语的,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即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

“功能对等” 有三个关键要素:贴切,自然和对等。贴切,指意义最大程度上接近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 自然,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通顺明白,不带“翻译腔”; 对等,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简明优雅。这种“对等”不是仅限于语言形式上的“同一”或“完全一致” 的表层词汇信息,更应包括深层文化信息。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功能对等”要求译文表达自然、贴切、流畅且符合文化语用习惯,使读者在不借助原文作者文化背景知识而是仅借助自身的文化背景知识下,就能轻松无误地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

2.“功能对等” 的标准。对于译文效果的衡量,奈达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即“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最高层次的对等”是最高水平的对等,要求译文的读者或听众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作出的反应与原文的读者或听众欣赏理解原文时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而“最低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读者或听众能够想象出原文读者或听众是怎么样欣赏和理解原文的。“最高层次的对等”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特别是当两种文化差异甚大,所以“功能对等”不是指翻译过程中词义的绝对相等, 而是要求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香水品牌名的翻译策略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香水品牌名的翻译既要考虑译文与原文信息之间的对等程度,也要考虑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所以,在翻译香水品牌名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在译语中寻找恰当的“对等语”,从而做到等效的文化传达,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了尽可能实现译语香水品牌名与原语香水品牌名的效果等值,应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准确再现原语内涵。

1.直译法。直译法是香水品牌最常见的翻译方法,并且直译法对香水品牌名字的翻译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若直译能实现指称意义及联想意义上的功能对等,就无需在形式上做出任何调整”。但是直译法只适用于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直译才能使消费者将产品名称与特定文化及价值观联系起来,产生美好的联想。当然,这里的联想并不一定和原语消费者的联想一模一样。

“Joy”是法国服装设计师Jean Patou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设计的一款香水,译为“喜悦”,号称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水,之所以取名“Joy”就是希望这款香水可以成为晦暗日子里的一抹亮色。瓶身高贵典雅,瓶盖上密封的结都是用金线全手工精心打造,其芬芳、鲜艳和绚丽更使一代又一代女性为之倾倒。而对于不知道这么多创作背景的中国人来说,“喜悦”一词足以唤起内心的热情和兴奋,使她们积极阳光,对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

法国LANVIN公司在2011年5月推出一款完美演绎清新、幸福及激情的香水 —“Marry Me”,这款产品被直译成“嫁给我”。“嫁给我”是世界上最浪漫性感的三个字,融合了最初的激情、宣誓的温柔和爱情的承诺,为迷醉在恋爱中的人们带来了幸福感。没有人见到这样的礼物不会为之倾倒。

可见有的香水品牌采用直译就可以达到形式与内涵的对等,使译语消费者能够产生和原语消费者一样的反应,获得相似的信息。

2.音译法。纵观香水品牌的翻译,很多情况下都是采用音译法,分为直接音译和谐音双关法。直接音译法就是只注重发音,不注重意义,采用译语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而不考虑实际意义,这种翻译方法主要用于由专有名词和臆造词汇构成的品牌名上,虽然是音译,不考虑意义,但是仍然保留了异域风情,对于一些国外品牌的消费者来说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用音译法更多的情况是采用谐音双关法,谐音双关用意美的谐音词语不仅能达到发音的相似,还能表达一定的特殊意义,与直接音译法相比更生动传神。

“Samsara”是一款充满东方调调的香水,本意为生命的无限轮回,之所以没有直译,是因为“沦回”一词在汉语中并不具备积极向上的美好寓意,而是佛教道义中的生死流转。“圣”是神圣崇高的意思,而“莎拉”是女性常用名,“莎”在汉语中有漂亮温婉之意。“圣莎拉”是和谐美丽的象征,是香氛与女人的相互渗透,能带给人心灵的宁静和冥想。“圣莎拉”一词既引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充满西方“洋气”的色彩,怎能不吸引中国无数爱美的女性呢?

由此可见,音译法对香水品牌的翻译功不可没,与直接音译法相比,谐音双关法更传神、更有意义,但是并不是说直接音译不可取,但是只适用于专有名词和臆造词的翻译,更多的情况下还是要达到音和义的统一,不仅要朗朗上口,还要唤起译语读者对产品名字的反应与原语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达到功能对等。

3.意译法。“若切近的、形式对应的翻译可能会引起读者对指称意义的误解时,就必须对译文作出改动”,若直接可能导致语义空白或意义误解,翻译时无法保留字面意义和风格形式,译者可适当增减替换词汇或改变原文形式,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目标语读者熟悉的形象,传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和隐藏含义,创造出尊重译者文化习俗和消费者审美价值的翻译。

Anna Sui公司推出的的“Flight of fancy”译为“逐梦翎雀”,字面意思是“幻想的飞翔”,瓶盖上有一只“翎雀”,晶莹剔透的孔雀雕刻栖息于香水上方。打开瓶盖,香水中荔枝柚子和柠檬的清新瞬间迸发,就像放飞一个纯真甜美的梦想,较之字面意思,“逐梦翎雀”更生动传神,赋予了香水本身一定的象征意义,让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一样获得身体上的舒展和精神上的自由,这就实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这样的翻译既能表达产品的理念,又能促进消费。

三、结语

由于香水品牌名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且更注重社会色彩和文化交流,所以,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翻译才是最恰当的,直译、音译和意译都是不错的翻译方法,使品牌名的翻译日臻完美地做到音、形、义的统一,为扩大商品的影响力,提升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作出不可小觑的贡献。

参考文献:

[1]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1993.

[2]柴桢桢.奈达翻译理论在汉语成语翻译中的应用[J].外语翻译,2015.

[3]刘源甫.英汉语隐括信息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4]奈达&泰伯.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从功能翻译途径看法律翻译 篇四

国内外传统上对法律翻译的研究,是从语言学的角度,也就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对等”.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为基础,对法律翻译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应用在法律翻译中是合理的,适用的.

作 者:战海 李洪燕 作者单位:战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55)

李洪燕(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4)

5.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五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极力主张的异化翻译策略对中国的.翻译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鲁迅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晰和深刻地理解鲁迅坚持主张直译的历史、文化背景.

作 者:韩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H3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 鲁迅 翻译策略

6.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六

张家界景点介绍的英译对展示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海外游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对张家界景区景点介绍的英译进行探讨,发现现有的翻译中存在一些语言问题和文化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作 者:申艺芳 SHEN Yi-fang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3) 分类号:H159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张家界景点介绍   翻译  

★ 诠释近义词

★ 24EN成语英译

★ 诠释爱情诗歌

★ 诠释感恩议论文

★ 椎天抢地成语诠释

7.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七

“幽默”一词源自西方, 一般认为是国学大师林语堂于1942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被翻译成“幽默”一词而引入汉语。中国古汉语中, “幽默”一词最早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煦兮杳杳, 孔静幽默。”现代汉语中, “幽默”指的却是一种“运用滑稽, 双关, 反语, 谐音, 夸张等表现手法, 把缺点和优点, 缺陷和完善, 荒唐和合理, 愚笨和机敏等两相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的一种艺术手段。在生活中, 幽默不仅是一种语言或非语言的艺术, 使用简洁, 风趣, 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表达观点或看法, 更是一种人生的艺术, 在融洽人际关系方面常常可以起到奇效。幽默紧紧依附于其存在的文化之中, 有及其强烈的文化因素。应对幽默翻译时, 功能翻译理论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代表人物为莱思 (Katharina Reiss) 、弗米尔 (Hans. Vermeer) 、诺德 (Christiane Nord) 。

在其1984年与弗米尔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中, 莱思提出在一篇文本的多个功能之中, 占主导地位的是原文本的所谓“skopos” (目的, 功能) 。不同的“skopos”所对应的翻译过程中的对等程度也是完全不同。而这种对等程度的最终确立却是必须借助原文的文本类型的分析。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 把翻译从原语文本的镣铐下解放了出来, 从译者的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 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译者在翻译过程的能动作用也因此提升, 译者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三、欧美喜剧演员作品翻译分析

1.欧美喜剧演员简介。Stand-up comedy一般国内翻译为“脱口秀表演”, 类似于中国的“相声”中的“单口相声”, 是美国喜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脱口秀演员 (Standup comedian) 是职业创作段子并表演的演员, 他们活跃在全美各地的脱口秀俱乐部及电视, 电影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美式“脱口秀”也逐渐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年纪观众喜闻乐见的Ellen Show, the Daily Show上都有典型的脱口秀表演。其中有的翻译趣味横生, 有的也乏善可陈。

2.译本分析。Comedy Central电视台主持人Jon Stewart的一段访谈显示了功能翻译理论在幽默翻译中的优势。以下是其于2008年9月18日采访英国前首相Tony Blair时的一段对话:

原文:J: Could you have done that as the Prime Minister, or would that be...Do you think that would have been scandalous.

T: It would have been complicated, for sure. Because in many ways it was a private decision. My wife is a Catholic. My kids were brought up as Catholics.

J:My wife is a Catholic, I am Jewish.

T:How does that work?

J:Very interesting.We are raising the children to be SAD!!!

译文:

乔:在首相任内的时候你会这样做么?还是说你觉得这样会成为丑闻?

布:这样肯定会让事情面的复杂, 肯定的。因为从很多方面来说, 这毕竟是个个人的决定。我的妻子是天主教徒, 我们也以天主教徒的方式抚养我们的孩子。

乔:我的妻子是天主教徒, 我是犹太教徒。

布:那你们怎么教育...

乔:很有趣, 我们的方式是我们抚养孩子让他们悲伤。

在这段对话之前, Jon Stewart正在和Tony Blair谈论其不久之前的转为天主教徒之事。面对这样的问题, 作为首相的布莱尔的回答有板有眼, 措辞小心。Jon想要的放松, 调节的气氛的效果远没有达到, 于是他开起了自己的玩笑。众所周知, 在英美国家, 宗教信仰是大部分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这里, 布莱尔所说的“My wife is a Catholic. My kids were brought up as Catholics”暗示为了给孩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 他转为了天主教徒。此时, Jon Stewart说道自己的妻子是天主教徒, 而自己却是个犹太教徒。当布莱尔问他这怎么行得通的时候, Jon Stewart抛出了他的妙语 (punchline) :我们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悲伤。

这段文本的翻译的精华在于最后的妙语。若论意义的对等, 译本中的翻译尚可接受。然而从功能翻译理论来看, 该翻译未达到幽默效果。应该在这句翻译的后面, 使用括号的方法加上对于文化背景的介绍, 让中国观众明白Jon Stewart是在讽刺“父母的宗教信仰决定孩子的世界观”的这种看似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实际上没有逻辑的观点。

四、结语

幽默翻译的目的是要在目的语中制造幽默效果, 由于不同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幽默的, 什么不是幽默的, 怎样说才够幽默都有不同的规定, 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太遵守翻译的对等原则。在这种背景之下,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于幽默的翻译提供更好的指导。为传递幽默效果, 让译入语读者理解欣赏, 在译入语中寻找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而不是意义上对等的翻译方法不失为一条可取的路径。

摘要:制造与欣赏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技能, 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随处可见。然而对于幽默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让译者头疼的话题。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以美国脱口秀演员为例, 试图探究幽默翻译策略。

关键词:幽默,功能翻译理论,喜剧表演

参考文献

8.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八

关键词:体育语言 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体育成为不同国家间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如世界奥林匹克体育会。因此,研究中国体育语言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我们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体育时,必须讲究翻译技巧。否则就会出现理解偏颇进而导致文化交流的不顺畅。出色的翻译技巧不仅能够实现信息交流的充分性,同时能够同译入语与译语读者相适应。

一、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简要回顾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是功能对等理论的创始人。鉴于翻译是什么的问题,奈达提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马会娟,2003)。奈达的翻译模式如下图所示:

注意:A和B分别代表源语和译入语,X 和Y分别代表源语和译入语的核心层级。

二、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体育语言翻译研究

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有三点值得译者特别注意:语义对等,社会文化对等,以及对于翻译交流功能的强调。因此,在体育语言翻译的过程中,社会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社会文化对等这一原则要求译者掌握源语和译入语社会文化状况,历史背景,对两国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实现我们上文所提到的体育语言文化在译语国家重建的过程。

这里,考虑到体育语言的交际功能,语义对等以及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不同,体育语言翻译研究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适于通常情况下的策略,另一种是特殊场合下必须考虑的、必要的翻译技巧。

(一)对应翻译

对应翻译策略是指在译入语中采用与源语表达方式相似的表达方式,不仅要实现语义相似,同时实现情感上呼应效果的相似(林建冰,2003)。这种翻译策略广泛存在于中国体育语言文化翻译中,因为它克服了文化上的障碍。同时,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的“社会文化对等”原则,对应翻译策略实在不失为体育语言文化翻译中的优秀的翻译技巧。

例如,当人们谈到一场足球比赛的时候,有人可能会提到:“要是我去踢前锋,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另一个人随后就会笑到:“你是事后诸葛亮啊”(张海琳,2009)。这里,“事后诸葛亮”可以被翻译为“Monday-morning quarterback”,这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公民在谈到上周的美式足球比赛时通常会使用这一用法来表达这一效果。四分卫是一支美国足球队的核心。因此,“Monday-morning quarterback”与中国的“事后诸葛亮”表达如出一辙,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能实现相似的结果。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中国体育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为了实现功能对等,应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例如,“大圣驾临洛城”使用的就是双关技巧(简丽华,2006)。因此,可以将其译为“Sun, rise in Los Angeles”。这里,孙不仅指孙悦的姓,同时表明他的前途像阳光一样光明。这句话着实翻译得很出色,恰恰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

(三)特定场合下的灵活翻译处理技巧

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我们对中国体育语言翻译作出灵活处理,从而在译语环境中实现与源语环境下同样的效果。

例如,人们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会喊道:“球进了,进了,进了,进了……”(柯发春,2009),他们想要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可以将其译为“goooooooooal!”而不是“goal!”尽管此处语言的翻译并不足够正式,但却足够符合场景。

尽管在翻译领域有很多翻译技巧,但要真正寻找到适合中国体育文化翻译的翻译技巧并不容易。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对体育语言影响很大,出色的中国体育文化翻译需要译者广博的知识以及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

基于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寻找到合适的中国体育文化翻译策略变得相对简单起来,同时,翻译批评者和读者也可以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则对译者的翻译作出批评。

然而,尽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握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时,译者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当下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只有将他们结合起来,译者才能翻译好体育语言,促进中外体育文化交流更加顺畅,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简丽华,徐华玲.双关翻译中的功能等值[J].怀化学院学报,2006(7).

[3]柯发春.从北京奥运会体育术语的翻译看中色英语的发展[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

李秀(1992— ),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9.从功能对等理论探析广告翻译 篇九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 (Eugene Nida) 提出。奈达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 发展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 并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奈达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功能对等, 即在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意思, 而是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这同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颇为相似。依据功能对等理论,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 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

1. 翻译的文字既要遵循原文语义, 又要体现原文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文化, 这种差异又集中在语言上, 因此, 完整地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几乎不大现实, 译者要最大限度地展现原文的文化特色。

2. 当语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时, 译者要舍弃形式对等达到体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如英语成语“spring up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 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 而不是“雨后蘑菇”。这是因为在我国, 我们更为熟悉的成语是“雨后春笋”。

3. 当形式的改变不能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时可采用自创的方式解决文化差异, 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这里的自创是指将源语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cold”, 可翻译为“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 就像人家得了伤风, 他就染上感冒”。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 其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 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

二、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广告翻译应用

一段成功的广告语, 在本国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但如果在进行广告翻译时, 只是单纯地将广告语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忽略广告语的预期和功能, 就不可能真正地体现原广告语的内涵和价值。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是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成长的, 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依据功能对等理论, 在进行广告翻译时, 要实现广告的功能和目的[2], 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1. 自然性。

这种自然是建立在了解该国的消费者的习惯和倾向, 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基础上的。奈达曾说:最好的翻译似乎并不是一个翻译。在广告翻译中, 实现功能对等第一原则是自然。例如, 中国广告“即购即食”、“食用方便”通常翻译成“eating immediately”。这种翻译容易误导外国消费者, 使他们错误地认为买完后的食物必须要立刻吃掉, 否则它会坏掉。按照外国人的理解, 应该翻译成“ready to serve”。

例如:“杜康酒”的一句广告语, 杜康酒为中国历史名酒, 由杜康最先酿制而得名。如果直译则为:“Dukang wine is Chinese historical famous wine.It was named so because Dukang first brewed it.”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应翻译成:“Dukang, a famous Chinese spirits with a long history, was named after its first distiller, Dukang.”

又如:Everything is extraordinary.Everything tempts.

———Cartier

根据原句字面意思可翻译为:

一切都很出名。一切都很诱人。

———卡地亚饰品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和自然原则, 可修正为:

件件超凡脱俗, 样样新颖诱人。

———卡地亚饰品

2. 准确性。

要根据原文表达的实质性内容, 发挥目的语的语言优势, 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如果将原文的本意扭曲, 就很难实现功能等同, 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首先, 它将是不可能实现的功能和效果的广告;其次, 它会误导消费者, 使他们了解错误信息;第三, 被误读的广告会破坏信誉的商品、厂家甚至国家。因此, 准确性是广告翻译的灵魂[3]。

例如:南方“黑豆奶”的广告:

南方黑豆奶是我公司引进90年代国际先进的瑞士BLIHLER公司工艺设备, 采用超微干法 (SMM方法) 精制而成, 与湿法生产工艺相比, 它不仅能很好地保持大豆纯正浓厚的香味, 使大豆蛋白不变性, 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冲调性, 而且能完整地保留大豆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人体吸收率可达97%, 是传统湿法生产的两倍。

目前, 社会上一些广告翻译为:

A dry process of super micro mill prepares this product, which use the advanced equivalent from Blihler Company of Switzerland.Compare with the wet process, all the nutrition and flavor of the soybean are kept well, and the absorption rate of protein reaches to 97%, twice as much as the traditional wet process.

这则翻译之后的广告未能表达原文的本意, 同时还存在一些语法和语言上的错误, 更不用说功能对等了。根据功能对等和准确性原则, 可修正为:

A dry process of Super Micro Mill prepares this product by using the advanced equipment from Blihler Company of Switzerland.Compared with the wet process, the dry process keeps well all the nutrition and flavor of the soybean, with the absorption rate reached 97%, twice as much as the absorption rate of the traditional wet process.

又如IBM的一则广告:We're not in the computer business;we're in the results business.

———IBM

根据原文, 一些译者翻译为:

我们不是在经营电脑;我们是在经营成效。

———IBM

这种逐字逐句的翻译, 很难让读者明白IBM是做什么和卖什么的。没有体现原文的本意。根据IBM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理念, 我们可以翻译为:

唯我电脑, 成效更高。

3. 简洁性。

广告的翻译要求译文简洁明了。首先, 因为广告设计面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其具有不同教育背景;使用生僻字、词和复合句会妨碍观众快速了解广告内容, 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 由于受众接触广告的偶然性和即时性, 要求翻译简洁, 更快地传递信息。此外, 简短的翻译还可帮助广告客户节约费用。

例如, 天津埃姆西格纽扣公司的一则广告:

我厂能生产大衣、西装、时装、衬衣、毛衣等不同类型服装用的上千个花色品种纽扣, 产品规格齐全、品种繁多、造型新颖。

一些译者翻译为:

Our factory can produce various types of buttons for coats, suits, fashions, shirts and sweaters with a complete range of specifications, a wide selection of colors and designs, and attractive appearance.

从译文看, 翻译后的广告语冗长且难以阅读, 因此破坏了广告的宣传功能。

根据功能对等和简洁性原则, 可翻译为:

Our factory can produce various new types of buttons in thousands of different designs for coats, suits, fashions, shirts and sweaters.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的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为广告翻译开辟了一个新视角。通过上述几个例子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能够更深入地体现广告翻译的意图和功能。应用功能翻译论增加了广告翻译的灵活性。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吸引顾客, 利用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实现广告翻译的基本功能。在进行广告翻译的过程时, 译者应以目标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作为参数, 进行学习和了解, 将自己置于译文读者的位置, 使得译文符合目的语的广告规范、符合面向对象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或目的。因此, 功能对等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标准的局限性, 为译者灵活地进行广告翻译提供了依据。同时, 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使得译文效果等价甚至优于原文的效果[4]。

四、结束语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区域、跨语言的活动, 成功的广告翻译使译文尽可能取得与原广告语相似或一致的效果, 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文化标准和语言形式, 能够说服和诱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广告翻译过程中灵活地应用功能对等理论, 能够以“信达雅”的形式将原文本意表达出来, 对实现广告的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广告翻译时也要考虑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 结合各种有效方法才能以最好形式再现原文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秦毅.翻译等值理论探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3) :73-75.

[2]陈谊.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广告翻译原则[J].商场现代文化, 2009, (6) :54-56.

[3]李丽平.功能翻译理论在广翻译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1) :81-83.

10.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十

众所周知, 品牌就是商品和企业的外在形象, 它传递给消费者商品的信息。可以说每一个品牌的命名, 都是商品生产者智慧的结晶, 在简单的形式中, 其实蕴含了大量的背景信息, 例如商品性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 也能折射出消费文化, 因此品牌的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上的简单转化, 而是结合各方面的因素, 既要反映源语言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也要充分考虑目标语的相关信息。当前的全球化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是文化上的, 汽车作为人的精神的一种物化, 具体而形象地反映出社会的形态、审美倾向、人的竞争意识及思想文化的潜意识, 既具有物质财富的性质, 又具有精神财富的性质, 构成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特殊的文化———汽车文化, 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和商品的全球化而渗透到世界各地[1]。在其融入中国的过程中, 翻译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由源语向目的语翻译的过程中, 由于品牌名称翻译不符合目的语国家语言的文化背景, 就可能给品牌带来损失。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1. 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则。

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 (Nida and Taber, 1969:12) 这一定义指出了翻译的本质和任务 (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 以及翻译的方法 (“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 。需要补充的是, 奈达翻译定义中的“信息”一词应该包括源语传达的各种信息:语义的、文体的、文学形象上的、情景的和心理效果方面的等, 也包括作品本身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信息[2]。

2. 动态对等。

译者在上下文等同与词汇等同之间需要优先考虑上下文等同, 是基于两个重要的语言事实:1) 各种语言的语言符号都能表达人们的全部生活经验;2) 各种语言使用语言符号表达生活经验的方式各不相同。在不同语言中, 相应词汇的语义域不完全相同, 在译语中选用正确的词汇来翻译原文时, 则主要考虑上下文等同, 而不应拘泥于词汇之间的等同, 不应总是要求译文与原文字当句对。

在动态对等与形式对应之间, 奈达强调动态对等, 也就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而不是从译文形式的角度来看待翻译。所谓动态对等, 就是指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读者所接受的信息应尽可能符合译文接受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 旨在达成完全自然的表达。事实上, 奈达所强调的动态等同的目标就是寻求最接近源语言的译文。这就要求以下四个翻译基本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1) 译语通顺, 自然。

2) 传达原文的语言及内涵信息, 即做到忠实原文。

3) 表达形式恰当, 易懂。

4) 使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基本同样的反应[3]。

三、从不同角度分析汽车品牌的特点

在分析汽车品牌的翻译之前, 我们应该先了解这类品牌特点, 以利于译者更好地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1. 语言学的角度。

汽车商标词一般都简洁明了, 读起来朗朗上口, 给受众带来听觉上的冲击, 使受众在听到商标时即刻产生关于该款车型的联想。这些商标在语音上有明显的特征, 一般会选择响音阶, 此外就是读起来有韵律感。如:Volvo (沃尔沃) , 该商标词重复第一个元音音节vo, 读后让人联想起汽车的动感;Rolls-Royce (劳斯莱斯) 以头韵形式增强了商标词的音响效果[4];Cadillac (凯迪拉克) , Escalande (凯雷德) 等商标词读起来富有韵律感, 优美动听。

2. 美学的角度。

好的汽车品牌会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大部分汽车品牌词是根据商品性能特点, 用各种构词法和理据, 结合语言、文化、美学、市场、消费心理等因素人为创造出来的新词, 即通常所说的“臆造词汇”。从英语词汇学角度分析, 主要是采用词缀 (affixation) 、缩拼 (acronym) 、联合 (blending) 等手段来创造商标词[4]。这类新创造的商标词, 就其文化来源或词汇来源而言, 均可使人产生美学上的联想。汽车的造型、性能及自身特点也可由此传达。例如:Lexus (克萨斯) 从luxury一词演变而来, 让消费者产生豪华的联想, 商标词上即体现出车辆卓越的通过性能。Grandis (格兰迪) , 商标由grand一词转变而来, 让消费者在看到商标时即刻联想到豪华舒适的乘车感受。Cruze (科鲁兹) , 在这个汽车商标中, cruz是一个西班牙词汇, 意为穿越、跨越, 这也正符合这款车的定义, 旨在给予消费者动感潮流感, 消费者在本车型的广告中便可体会这一用意。上海通用君越———Lacrosse, 就是由cross延伸而来, 穿越的含义在英文及中文商标名中都有了体现。

而中国自主品牌吉利 (Geely) , 同样是赢合了国内消费者大吉大利的心理。长安悦翔, 对于该车的命名, 据长安相关负责人解释:“悦”指快乐、愉悦, 体现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翔”, 指自由飞翔, 代表畅快的驾驭乐趣, 寓意在人生道路上展翅高翔、一路顺畅的愿景。Carnival (嘉年华) , 强调其都市感, 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这种狂欢派对的品牌气质由此体现。

3. 文化的角度。

汽车品牌往往与文化联系甚密。从这些品牌当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相关的知识。比方说, 有很多汽车品牌明来自传说或神话。美国通用公司的Titan (泰坦) , Apollo (阿波罗) ;克莱斯勒公司的Nemesis (复仇女神) ;法国雷诺公司的Clio (克里奥) 等车名来自古希腊神话。Mazda (马自达) 则是源自西亚神话中创造铁器、车辆的文明之神阿弗拉·马自达。

也有许多品牌以公司创始人命名, Benz (奔驰) 以该汽车公司创始人卡尔·本茨命名;Ford (福特) 之名来自该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而Rolls&Royce (劳斯莱斯) 又名“罗尔斯·罗斯依”, 同样源自其公司的创始人罗尔斯与罗斯依。类似的车名还有Renault (雷诺) , Peugeot (标致) , Ferrari (法拉利) , Chrysler (克莱斯勒) , Porsche (保时捷) , Honda (本田) 等。

又如以历史名人命名, Lincoln (林肯) 车名源自美国总统林肯;Mercedes-Benz (梅塞德斯) 则是以戴姆勒公司驻法国总进口商埃米尔·耶内克的女儿梅塞德斯命名;Audi (奥迪) 是发明工程师奥古斯特·霍希尔的拉丁文AU-DI转译的车名。

或地名、部落命名, 德国大众公司的Santana (桑塔纳) , 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常刮旋风的山谷 (桑塔纳) 而命名的;克莱斯勒公司的Cherokee (切诺基) , 原本是印第安人一个部落之名;还有日本的Toyota (丰田) 车名、美国的Pontiac (庞蒂亚克) 车名均是两国的城市之名。

以爵位、职位或其他身份命名。如日本日产公司有President (总统) ;克莱斯勒公司有Monarch (君主) 之车名[5];德国欧宝公司的Senator (议员) ;美国福特公司有Marquis (侯爵) 的车名。

四、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和实现

1. 语音上的对等, 即音译。

译语通顺、自然, 传达原文的语言及内涵信息, 即做到忠实原文, 表达形式恰当, 易懂, 使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基本同样的反应, 这四个原则在翻译中得到了体现, 译语的通顺自然基本上都得到了实现。表达形式恰当, 也并非难事, 毕竟汽车品牌力求简单明了, 朗朗上口。但要真正做到传达原文语言及内涵信息, 使读者产生与源语言读者基本相同的反应, 就任务艰巨。事实上, 在当前市场上所有的车型英文汉译当中, 寻求语音上的对等, 也就是单纯的音译占绝大多数, 在目前笔者统计的现有数据中, 总数近470 (包括2009年计划上市的新车) , 其中约62%为音译, 其中大多数译文名保留了浓郁的洋味。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品牌为生造词, 就其本身并无特定的含义, 只是用作商标名语感好, 语音效果极富冲击力, 所以就可直接音译。Alto译为奥拓;Camry译为凯美瑞;Buick译为别克等。

近年也出现了一些汽车品牌纷纷更改译名的实例, 丰田公司将所有中国市场的车名都该成了音译名, 例如:LEXUS (凌志) 改为雷克萨斯, Land Cruiser (陆地巡洋舰) 改为兰德酷路泽, LandCruiserPrado (霸道) 改为普拉多, Corolla (花冠) 改为卡罗拉, Highlander (高原人) 改为汉兰达等。其它品牌也有类似情况, 如“万胜”改成“麦克赛尔”等。

另外知名度颇高的BYD (比亚迪) , 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 但是取了英语缩写品牌名 (build your dream) 。中文译名同样也是音译, 这也说明,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商家在经营策略上也考虑到各种因素, 包括产品自身的国际化形象, 包括中国市场消费者心理等, 国内市场崇尚“洋货”的现象必然对品牌形象树立策略产生影响。

虽说大多数的品牌属于音译范畴, 但是并不是所有译名都是纯粹地根据读音, 在转化成中文时, 也体现了文化顺应, 对发音进行了重塑。马自达 (Mazda) , Sportage (狮跑) , Superb (速派) , Optima (欧迪马) , Veyron (威龙) , Tucson (途胜) , Tiguan (途安) , Citroen (雪铁龙) , Hummer (悍马) , Benz (奔驰) , Impreza (翼豹) , 等等, 这些译名在汉字的选择上就进行了重塑, 主要选择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字词, 比如选择“马, 虎, 狮, 龙”等来展示速度与激情, 选用“安”来展现安全的性能等。

但是无论怎样重塑, 在翻译过程当中必定损失了原文的某些意义和文化内涵。翻译本身就很可能成为一个信息丢失的过程, 译者应尽力来保存源语言中的信息完整, 及达成受体的反应相似。

2. 语义上的对等, 即直译。

这类译名直接从英语原文译为中文, 因为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译文。在已有数据中, 用这一翻译策略的译名所占比例约为12%。由于国外公司在为其产品命名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品牌特性、消费者心理、市场元素、文化等, 所以在与目标语文化不冲突的情况下, 直译也是经常采用的策略, 其中有不少佳译, 例如:Crown (皇冠) 体现尊贵, 舒适;Mustang (野马) 体现奔放动感。

3. 语用上的对等, 即创造性翻译。

与文化结合, 巧妙地结合文化、语言特点、市场营销等因素, 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反应上接近相同, 这一翻译策略可称之为创造性翻译。使用这一方法的比例达到了7.2%。商标译名与原名之间的联系并不如音译和直译那么紧密, 这给翻译者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这方面的例子有最经典的BMW (宝马) , Lacrosse (君越) , Excelle (凯越) , 在这几个译名中, 我们可以看出译者成功地选择了目标语言受众文化的核心, 使受众联想到尊贵, 凯旋而归, 气势磅礴跨越平原山川的豪迈, 也恰恰体现了该款车型的产品形象特征。Thesis译为强音, Signature译为城市, 也是顺应了中国的文化特点, 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与期盼。

4. 混译方法。

音译和意译混合使用, 占30%, 该方法应用下的品牌译名, 一种情况是一部分是根据音译, 找到相同或相似的汉字;另一部分则是根据源语的本身含义进行的意译。如Civic (思域) , Land Rover (路虎) , New Santafe (新圣达菲) 。

另一种是既在读音上找到与中文相似的汉字, 汉字词语又具有实际的好的含义。如Jaguar (捷豹) , 实际上英文含义是美洲虎, 但就发音来讲接近捷豹, 并且豹更能体现敏捷与速度, 正好贴合该款车型的特点。

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 因为它融合了两种不同方法的长处。不仅仅实现了翻译所要求的信息功能、情感功能, 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传递的目的。

5. 零翻译现象。

此类译名所占比例约为17%。这一比例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国外汽车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绝大多数的产品有相应的中文品名, 但零翻译或不译现象也是存在的。这多是出于商家的市场营销策略等各方面考虑。例如CRV, MINI Cooper, BE-GO等。

五、结论

在翻译当中要想实现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 就必然会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而优秀的商品译名, 也必然是反映了语音、语义, 特别是考虑到产品特性、受体反应、文化的差异、市场营销策略和美学等因素。翻译是不断螺旋前进的学科, 这就说明译者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 中间充满了变数。丰田汽车及其他汽车品牌更名的实例证明了, 汽车品牌翻译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动态对等理论的重要性及其所具备的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 译者应充分揉合各种方法, 综合各方面的考虑, 为汽车品牌创造更多的精品。

参考文献

[1]刘洪泉.汽车品牌的翻译及其本土化[J].硅谷, 2008, (14) .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11.

[3]JeremyMunday.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M].New York:Routledge, 2001.

[4]张弛.谈谈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J].科技英语学习, 2008, (5) .

[5]汽车命名之趣.[N]http://www.nameworkshop.cn/bra-nd/article/2008-2/11661.Html.

[6]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Clevedon, England;Buffalo, N.Y.: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1.1.

[7]李爽.汽车品牌名称英汉翻译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6.

[8]冯欣.品牌命名问题的综合研究[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7.

11.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十一

功能对等与交际翻译之交汇点-交际对等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是指译作读者对译作的理解应当等同于原作读者对原作的理解(Nida,Eugene A,:87).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源语文本和译作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确定翻译正确度的标准,是对传统的将源语文本和译作之间的关系作为确定翻译正确度标准的极大挑战.

作 者:陆娟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 MONTHLY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

12.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篇十二

近年来, 不少学者对主语省略都做了相应的研究。朱永生在2001年的《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中也指出:汉语中的主语往往可以蕴涵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特别是在汉语语篇中, 当主语出现后, 就可以再以后的句子中省略掉;而英语由于注意结构的完整性, 通常不会省略主语成分。例如:

【英译汉原文】That night①she had a headache, a pain in herchest and sore throat, and found differently in breathing. ②A doctor washastily summoned to feel her pulse and prescribe medicine, so that③everyone was kept busy half the night. Luckily, ④the cold was staved off, and⑤the viscera proved to have been unaffected.

【英译汉译文】到了晚上, (0-1) 就感觉头痛, 胸闷, 喉咙难受, 呼吸声也发生了变化。 (0-2) 连忙请医生来给她看病, 开药方, (0-3) 足足忙了半个晚上。 (0-4) 幸亏散热散的快, (0-5) 身体没有大碍。

在这段英译汉的译文中, 一共有5次主语省略, 全文只在开头提到了“老妇人”, 整个句群都是围绕老妇人由生病到渐渐康复的一个过程。

二、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阐释英译汉主语省略现象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遵循“效果对等的原则”, 不以译语和源语信息的完全等同为目标, 而要求译语和源语在信息上的实质性相同, 用一种符合译语习惯的方式表达源语信息。动态对等是一种“和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下面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下面这段本人英译汉的原文和译文。

【英译汉原文】A little over forty years old, Dr.Hu looks muchyounger than his age. His face①is shaven cleanly. And neatly dressed, he②is filled with neatness. His hair③is all jet black, with no touch ofgray, with large and frank eyes, a mobile pair of lips, and a goodcomplexion. Dr.Hu’s face④suggests that he is neither a scholar’s“simple living, high thinking”, nor a laity’s“good food and fastliving”. He⑤is of medium height, right in size, sharp-witted and free inhis movement.

【英译汉译文】四十出头的胡博士, 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0-1) 刮得干干净净的一张脸, 整洁入时的衣着, (02) 称得上衣冠楚楚。 (0-3) 头发乌黑, 不见一丝灰白;一双坦率的大眼睛, 两片灵活的嘴唇, 面色红润。 (0-4) 面孔看起来既不会使你想到学者的“大脑发达、生活简朴”, 也不会使你想到俗人的“饮食丰美、生活放荡”。 (0-5) 有着中等身材, 肢体匀称, 反应灵敏, 举止自如。

在译文中, 一共出现六次主语省略现象, 但原文中有“①hisface”、“②he”、“③his hair”、“④Dr.Hu’s face”、“⑤he”、“⑥Dr.Hu”六个主语, 这主要是为了使英语表达更顺畅。在译文中, “胡博士”只在句首出现了一次, 其余几处均省略。

这样看来, 译文似乎并未很好与原文保持对等关系, 其实不然, 奈达的功能对等强调的是和源语信息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对于源语, 也就是英文原文要求对等, 而对于译语而言则需讲求自然的, 反应到这段译文, 也就是说汉语讲究的是意义, 主张意合, 并且译语需要迎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与阅读习惯, 所以必须尽可能地做到“自然的”, 所以在英译汉时, 译文就会根据中文的思维习惯, 即通过上下文语境, 以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省略相应的主语, 以达到“自然的”目的;但过于“自然”又往往会达不到“最接近”效果, 因此英译汉在运用主语省略时, 与源语的思维逻辑保持相对一致也十分重要。

三、英译汉处理主语省略的方法

基于上文功能对等理论对英译汉主语省略现象分析, 可用以下方法将功能对等理念运用到英译汉主语省略的翻译实践中。

1、省略泛指性代词或名词

例:原文:The significance of a man is not in what he attained butin what he longs to attain.

译文: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已经获取的, 而在于渴望得到什么样的东西。

2、省略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例:原文:Like his friend he had many wonderful ideas, but heonly put a few into practice.

译文:他像他朋友一样, 虽头脑里有很多美妙的想法, (他) 却只有少数付之实践。

3、省略逻辑推导的主语

例:原文:Service facilities have been improved. Tourists can findstandard hotel rooms, local Chinese food and air-conditioned tour buses.

译文:那里的服务设施已有改善。可以找到标准的旅店, 吃到风味食品, 坐上空调旅游车了。

根据中国人固有的文化思维与语言习惯, 合理运用以上主语省略方法, 使英文原文与汉语译文之间尽可能达到意思和逻辑上的对等。

四、结语

奈达曾说要把源语信息用译语的独特结构表达, 通过中西文体对比, 可发现中国传统主体思维在汉语表达中的主语省略现象很多, 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解释英译汉时的主语省略现象, 同时也能为译者在英译汉时提供具体的翻译实践指导。

摘要:汉语中主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 正确运用汉语主语省略句对于翻译英文文本及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英汉文化差异、语篇衔接都十分重要。本文先叙述英译汉时的主语省略现象, 再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继而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理解和阐释英译汉时的主语省略现象, 旨在为译者在英译汉更好地处理主语省略现象提供一些翻译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主语省略,功能对等,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上一篇:久违的拥抱初中作文下一篇:化学教育工作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