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第一书记学习材料

2024-07-07

社区第一书记学习材料(精选9篇)

1.社区第一书记学习材料 篇一

2020年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走进群众,贴近群众。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装在心里,才能了解百姓所思所盼,才能体会人民群众的冷暖诉求”。这是团结北社区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X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进驻社区近两年来,她始终聚焦总目标,抓班子、带队伍,想方设法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

建强班子夯基石

XX书记从建强基层组织做起。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切实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璇书记深知这一点,她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落实五个方面,全力协助社区抓好党建工作的基层建设,结合实际优化配备,尤其是辖区第一、第二网格党支部的建设,更是方便了党组织发挥作用,便于党员开展活动,便于为群众办实事,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今年76岁的老党员郭仕强感慨到“找到了当年刚入党的激动,党和人民走的越来越近了”!

她坚持以制度管人,细化岗位分工、明确权职责任。每日晨会派发工作任务清单,研判会汇报工作进展,提高驻社区各支力量的联动力、执行力、落实力。针对社区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王璇采取工作队与社区干部“一帮一”帮教措施,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王书记来了之后,在工作中大家一起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我觉得我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同事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社区工作者阿迪力说。

理清思路抓落实

王璇书记不断学习党的政治思想、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在驻社区联系服务群众、与基层干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与居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认识、宗旨意识得到提升,更加坚定了立足基层、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工作中,她统筹驻社区各支力量,坚持开好早派工、晚研判这两个工作例会,落实工作任务,围绕“1+2+5”工作任务、建立“三会一课”制度以及日常远程教育课程学习,驻社区各支力量和社区“两委”班子形成合力、凝聚力越来越强。

在入户走访中,王璇书记带领工作队员和社区干部,通过开展“关爱老人健康、爱心义诊”活动、举办“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活动、落实““强党性、铭党恩、庆党生”主题党日活动、“庆六一”活动和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观影”融情活动,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群众工作,用点滴小事凝聚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王书记的工作队给我们重新修建了辖区土路,现在是旧貌变新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有这些便民座椅,更是让我们这些老年人有了栖息纳凉之地,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王书记,感谢工作队”。78岁居民尤努斯·依布拉依木激动地说道。

心贴群众办实事。

在王璇书记大走访、大检查时发现辖区天筑苑小区围墙太矮,有容易翻越的情况,不利于小区良好治安环境的维护,存在影响居民人身财产安全隐患。王璇书记第一时间与社区“两委”班子协商决定,由工作队牵头在天筑苑小区的外围矮墙上安装铁丝网,以提高该小区防控能力。

“装铁丝网是为了配合公安部门防盗,为了防止盗窃事件在本小区内发生,至少从目前情况看,装了铁丝网是有效果的。我们很感谢访惠聚工作队为我们居民办的实事好事。”天筑苑小区居民郭建军说道。

王璇书记通过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真情服务社区”的工作理念,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让社区居民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使团结北社区成为了幸福指数高、群众满意的社区。

2.社区第一书记学习材料 篇二

宜阳县董王庄乡前村就有这样一位“马向阳”, 他就是谷志飞。他是宜阳县科技局后备干部, 2016年5月, 被派往董王庄前村任“第一书记”。

微信服务有专家 学技术有“口袋书”

“谷书记, 这两天大棚里的黄瓜生病了, 可愁死人了, 你看打点啥药?”一天, 董王庄乡前村贫困户老章从微信上给谷志飞发了一张黄瓜的照片, “第一书记”会给农作物“治病”吗?且看谷志飞收到求助微信, 马上把问题转到他的微信专家群里, 很快, 河南科技大学刘圣明博士微信回答:“黄瓜得了霜霉病, 用烯酰吗啉, 同时采取高温闷棚措施, 中午密闭2小时, 黄瓜上部温度控制在44~46℃, 每隔7天施用1次, 2~3次后可基本控制病情发展。”谷志飞拿着专家开的“药方”, 马上来到老章家的大棚, 和他一起忙活了大半个月, 终于把黄瓜的“病情”控制住了, 老章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我不是学农学专业的, 但就算是农业专家, 农村的问题多而杂, 专家也不可能样样都懂啊。我之所以能给农作物‘治病’, 还真得感谢在县科技局的工作经历和现代通信工具。”谷志飞对记者说, “科技局的工作是‘万金油’, 涉及工业、农业等领域, 跟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有接触, 咱也得用好这种工作优势啊。”说着, 谷志飞拿出手机, 给记者看了他建立的专家微信群, 里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动物防疫、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甚至涉及经济学等学科, 这些来自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洛阳农科院、河南农大、河科大等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专家, 成了前村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智囊团”。

老章家的“危机”刚解决, 老梅急匆匆跑来了, 他家大棚里豆角只开花不结果, 花还会脓, 咋办?还有人打电话问自家大棚里西蓝花菜苗黄瘦咋办……前村的农户在劳动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 都会想到用电话或者微信求助“第一书记”, 有人把自己的疑问通过文字或者图片发过来, 谷志飞第一时间将难题发到专家群里, 自然有对口专家进行详细解答, 再由他实地指导贫困户具体操作。努力将贫困户的风险降到最低, 农户们往往皱着眉头来, 带着笑容去。

“俺们不出门, 就能享受专家服务!”老梅刚拿到专家对症开出的药方, 买好了硼肥, 喜滋滋去给自家豆角“治病”去了。

“利用微信为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这还不够, 还有呢, 咱再添把火!”谷志飞说着, 搬出一摞书, 一个非农专业的“第一书记”, 还能出农业科普图书?没错!这不是正规图书, 而是可以让农民随身携带、随身阅读的“口袋书”。谷志飞针对不同贫困户选择的种植业、养殖业等脱贫产业, 编写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汇编》《玉米秸秆储存技术》等包含秸秆青贮、果树种植、大棚蔬菜栽培、家畜病害防治等方面实用技术“口袋书”, 成为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智库”。为保证“口袋书”里技术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谷志飞联系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为“口袋书”把好技术关。同时, 他还选购了农业科普实用技术书刊500套, 以及其他种植、畜牧等方面实用技术书刊200余本, 购置书柜, 放在村委大院里, 为群众“充电”。谷志飞对记者说:“扶贫是个长期性工作, 不能只靠一任或几任“第一书记”带来项目, 也不能仅靠专家指导, 而是要‘授之以渔’, 真正让农民学习和掌握适用技术等, 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谷书记, 俺的4棚芹菜苗长势可好, 多亏了这本书。”在老章的蔬菜大棚里, 他手里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汇编》已经被翻得卷边, 每一页上都有用笔划出来的重点。如今, 谷志飞的“口袋书”已成了农民爱不释手的身边读物。对接技术, 传递知识, 是谷志飞扶贫第一经。

搞活经济是目的 狠抓实干发展忙

扶贫工作是要扎实干的。为此, 谷志飞结合前村实际情况, 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服装加工、蔬菜种植、养殖等渠道致富增收。集思广益、拓宽门路、搞活经济, 这是谷志飞扶贫第二经。

在发展服装加工方面, 谷志飞同村民共同建立了“公司+基地+妇女”的产业发展路径, 推行多种模式的来料加工, 让前村一大批贫困妇女依靠来料加工业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截至目前, 前村已有来料加工点6个, 32名贫困妇女就业, 月收入增加1 000元左右。

在发展蔬菜种植方面, 谷志飞通过多方调研, 确定了发展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的路子。通过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 大力提高贫困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增加蔬菜产量产值。目前前村已建成大棚21个, 共建大棚33个, 主要种植芹菜、花菜、西兰花、菠菜和蒜苗等。

在发展养殖业方面, 谷志飞结合自己在科技部门工作的经验, 通过龙头培育、产业推广和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措施, 引领帮扶前村走上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有机统一的脱贫路。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联村帮扶行动, 利用省科技厅、省扶贫办的“三区”人才项目, 引进专家20名, 联系帮扶村促进养殖业发展, 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 切实为农户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如今, 猪、牛、羊、土鸡等特色养殖产业已在全村遍地开花, 全村共养殖96头牛、600只羊、1 500只鸡, 已建成21座蔬菜大棚, 开建3个牛场、2个羊圈、4个鸡舍。全村15户贫困户已在发展畜牧养殖产业, 有12户在家零星养殖。

此外, 为解决前村土地少、收益低的现状, 谷志飞还积极奔走, 同洛阳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联系, 为农户提供农作物套种技术, 例如, 玉米地套种辣椒、麦棉套种、麦烟套作, 柿子、艾草、金果梨、食用菌等作物也有发展。每亩地发挥出多倍效益, 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让农民直接受益。

几套“组合拳”下来, 前村的发展形势大好, 每个人都憋足了劲要大干一场。

群众关系是基础 党员争做模范郎

“提供技术服务只是手段, 搞好经济是目的, 群众关系是基础。扶贫工作一定要深入农村第一线, 和农民打成一片, 只有听民意、察民情, 才能真正做到解民忧。”为此, 谷志飞深入实地走访, 进村入户排查, 在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交流, 详细掌握了前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641人的实际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

某贫困户有2个孙女分别在前村小学和幼儿园上学, 孙女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 母亲走失, 70多岁的爷爷奶奶交不起小孙女的幼儿园学费、午餐费、校车费, 每天小孙女需要来回走5km的路回家吃午饭, 谷志飞了解到这一情况, 马上为她交纳了700元费用, 并通过爱心人士为该村捐赠了200多件衣服及生活物品。“这绝不是做样子。”谷志飞说, “只有真正心里想着贫困户, 并把扶贫工作付诸行动, 村民才会信任你, 才会把你当‘自己人’, 才会齐心协力, 再向他们推介扶贫项目和经验, 就容易多了。”

此外, 为增强村民的凝聚力、体现党员的带头作用, 谷志飞通过多方努力, 为该村修建自来水和厕所, 改善了村两委会正常办公条件;又联合村内党员同志为前村开展了送大戏、送法律、送卫生、送科技下乡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当天, 村两委邀请宜阳县医院、检察院、科技局到前村为群众看病、讲法律、讲科技知识, 并与开封曲剧团联系, 为群众送上了4台大戏, 当天还组织村所有党员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这些举措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 提高党员及村民凝聚力, 为扶贫攻坚工作夯实了基础。

交友先交心, 要让全村人都认可扶贫工作, 支持扶贫工作, 共同推动扶贫工作, 必能“村民协力, 其力断金”。

谷志飞在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 发现前村不仅交通便利、历史悠久、风景秀美、民风淳朴, 还有种种典故传说。于是, 谷志飞又冒出个想法:要在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 用乡村旅游拓宽村民的致富途径, 拉动伊川、宜阳、嵩县的区域经济, 把前村打造成洛阳市乡村微旅游示范村, 使村民的致富路良性可持续发展, 使前村名更美、景更美、人更美。

3.“第一书记”来了 篇三

7月5日晚,什邡召开全市干部大会,来自上一级的四川德阳市委组织部官员宣布最新的人事任命:“经中共四川省委同意,中共德阳市委决定:中共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左正同志兼任中共什邡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同志协助左正同志工作。”

此项立即生效的任命意味着,什邡市委大院出现市委第一书记、市委书记共存的人事格局。阔别中共地方组织权力谱系近30年的第一书记设置,在四川什邡重新出现。

空降

在13位德阳市委常委中,49岁的左正排名第6,在7位德阳副市长中位居第二。

由上级党委常委兼任下一级党委一把手的做法,多出现于经济或政治地位突出的市区县。比如,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兼任;地市级机关所在地的区委书记,一般会由地(市)委常委兼任。

在四川德阳下属6个区县中,仅绵竹市委书记由一位德阳市委常委兼任,因为多家重量级企业设在绵竹。

不过,市委常委空降至区县兼任党委一把手,是近年来公共事件爆发后,执政者防止事态升级、进行危机处理的常用手法。例如,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后,上一级贵州黔南州委派一位常委赴瓮安兼任县委书记;2010年江西宜黄拆迁事发后,一位抚州市委常委赴宜黄兼任县委书记。

左正青年时代在德阳一家重点企业工作,后调至共青团德阳市委,当过县长、县委书记。2012年2月,左正任德阳市副市长,分管工业。

和企业打交道是左正的强项,他常到治下检查重点项目。官方报道显示,2012年3月,什邡市在五星级的宏达金桥酒店举行今年第一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和竣工仪式,左正则是仪式上德阳市最高领导。

引发群体事件的宏达钼铜项目,是这位德阳副市长主抓的重点项目。6月29日,左正随同德阳党政主要同僚出席宏达钼铜项目开工典礼。地方官员借开工庆典“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献礼”,未料引发群体事件。

群体事件促成左正的“空降”。履新什邡市委第一书记的第三天,什邡工业和信息化局召集什邡市企业家座谈。左正以履新的身份参加,什邡一位分管工会的市委常委、一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陪同出席。

有过5年德阳市委政法委书记履历的左正告诉企业家们,“目前事件表面虽已平息,但部分网络谣言和不负责任的舆论给什邡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其背后的推手妄图给什邡造成更坏的后果。”

特例

与前述贵州瓮安事件、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处理不同的是,左正以常委之规格履新什邡市委第一书记,但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并未去职,他继续留任,协助左正的工作。和左正同龄、具有博士学位的李成金长期从事经济工作,还做过区域经济学博士后研究。

左正到任第一书记后,是否属于中共什邡市委常委会的成员,他和市委书记李成金之间如何分工,德阳官方并没给出明确解释。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的解读是,什邡市委增设第一书记的做法,应属紧急事态下的特例。

按照2007年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组织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省、市、县为地方组织,乡镇、街道、村属于基层组织。

当下,第一书记的提法广泛出现在村级党组织,全国许多地区都热衷于抽调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实职党员干部,向农村、社区派驻第一书记,推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和发展农村事业。2012年年初,中央组织部对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动员部署,提出要着力抓好后进支部整顿,对矛盾突出、工作薄弱的村,下派得力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改变落后面貌。

在不计其数的支部第一书记里,最知名者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原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这位安徽财政厅干部2004年响应安徽省委号召到小岗村任职,2009年因病辞世后成为党的宣传典型。

此外,第一书记还存在于团中央书记处、全国妇联书记处、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等机构,军区、军分区以及警备区的党委也设立第一书记,由所在地的地方党委一把手担任。

不过,遍查当前中共地方组织权力谱系,什邡市委第一书记的设置仅为孤例。德阳官方的任命是否从近期各地向基层派遣第一书记的流行做法中获得灵感,不得而知。

白智立表示,什邡市委第一书记被任命后,而原来的市委书记职务并没有发生变化,这种情形前所未见。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白智立认为,按照规定,市委书记应该是中共什邡市委最高负责人,此次增设第一书记,二者之间的职务权限如何协调,这种任命以后将成为常态,还是属于临时特例,需要有关部门回应。

溯源

搜寻中共91年历史,主席或总书记是党的最高职位。中央纪委曾设置过第一书记,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确定书记、副书记的建制。

虽无明文规定,但在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第一书记的职务曾长期存在。据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的研究,第一书记等职务的设置,源于国共内战后期。

1948年5月华北局成立时,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时逢淮海战役前夕,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中原局第一书记,下设第二书记、第三书记。

中共取得全国政权后,第一书记开始用来称呼地方党委一把手。在省委第一书记之下,分设第二书记、第三书记、常务书记、书记、副书记,有的省份还设候补书记。

任仲夷生前曾回忆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县委都设有‘第一书记。”

“文革”结束后,第一书记的头衔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被继续保留。1980年,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南下广东,接替调任中央的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及“第一书记”,比如“在分工负责中,书记或第一书记担负着组织党委的活动和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责任。”

第一书记退出政治舞台,肇始于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倡干部年轻化后。老一辈的第一书记卸任,就不再任命,书记成为地方党委一把手。

四川省是第一书记退出舞台的最早几个省份之一。1982年12月,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卸任,常务书记杨汝岱越过第二书记升任书记,四川率先开启省委书记主事的时代。

随后三年间,各个省份的第一书记逐步卸任。1985年7月,任仲夷卸任第一书记,书记林若任书记,而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则改任省委书记。同年10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卸任,自此,“第一书记”淡出中共地方组织权力谱系。

第一书记的建制源自中国的老大哥苏联。早在斯大林时期,从边陲的加盟共和国,遥远的边疆区,到红色首都莫斯科,地方党委皆由第一书记负责。

就在任仲夷任职哈尔滨市委第二书记的1953年,斯大林辞世,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留给斯大林,第一书记成为苏共头号人物。1964年,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两年后又改为总书记。

苏式第一书记建制深刻影响东欧以及古巴、越南甚至朝鲜的社会主义政党。东欧剧变前,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执政党的一把手是第一书记。1953年斯大林的辞世甚至直接改变东德、阿尔巴尼亚等国社会主义政党最高职务的名称,它们都效仿赫鲁晓夫时期的做法,把总书记改为第一书记。

越南共产党的前身越南劳动党的一把手也曾是第一书记。古巴共产党执政后,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直为第一书记。仅有的例外是南斯拉夫,奉行独立自主的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把党内最高职务定为主席。

在国外,最新设立的第一书记出自朝鲜。2012年4月,金正恩任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总书记”的称号由其父金正日永远享有,1994年去世的金日成被尊奉为“永远的主席”。

不过,金正恩的最新纪录,被什邡市委第一书记打破。

4.新型农村社区第一书记工作汇报 篇四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6月份,我被市**局选派到**镇***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工作大局,按照市委“提升思想认识、围绕又快又好、务求基点突破、发挥引领作用”的总要求,坚持 “政策先行、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干部下基层、工作在一线、为民解难题”活动,摸清底子,走访群众。现将入村一个月来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初期工作开展情况;

*月初在市委组织部参加过动员会后,我首先主动和**镇党委进行了对接,并按时到李河口村报到。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十几年的乡镇基层单位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从了解村情实际出发,从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

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镇***新型农村社区是由***村、***村、***村、**村、**村等九个行政村组成,涵盖了整个**镇北部的大社区。截至目前,***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已经****设计院设计完毕,并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建设。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为了做好新型农村社区的工作,圆满完成市委领导交给的任务,下一步我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强化规划意识,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发挥引领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社区规划编制;要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土地和安置补偿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群众利益优先,结合实际,因村制宜,科学合理的选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五种模式,大胆探索其他建设模式;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其次,是坚持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两个优先”,落实“五化十有”,建立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让新型农村社区群众享受和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公共服务。根据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即将发生根本变化的实际,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村民向市民、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的转变,积极探索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和模式,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一些制度和机制,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要求。

然后,是注重科学布局产业,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就业岗位,以产业的布局带动创业就业;要坚持以产促区(新型农村社区)、产区融合、互促共进,把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放在首位,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把腾出的建设土地用于发展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让更多社区居民能够在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领域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

5.社区第一书记任职工作调查报告 篇五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市、县、乡镇各级领导莅临东旺家庄社区检查指导工作。按照有关要求,我把工作组到社区任职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工作组驻点情况

4月28日上午县委欢迎会后,下午我们立即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工作组进驻社区受到红安县委、县府、红安镇党委、政府、正王办事处和东旺家庄社区各级领导以及红安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关照和关心。工作上,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在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工作开展情况

4月28日下午,进驻社区后,工作组二人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有关人员采取座谈、交流、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为期三至四天的调研活动,期间,拜访、走访了社区老领导、老党员、老同志及部分社区居民,请教、咨询了市发改委、市规划局有关领导,了解有关规划编制的相关情况。为尽快摸清社区基本情况,抓紧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东旺家庄社区位于红安县城北郊城乡结合部,地理和交通位置十分优越,行政隶属红安镇。社区总面积约900亩,其中,住房占用约300亩,工业用地约500亩,耕地约100亩;社区居住人口约3000人,其中,原居住人口350户,1025人,外来人口约2000人;社区党员33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3名,村民代表18名。社区居民约50%在周边企业打工、务工,30%在东旺农贸市场及村居自主经营,2009年 1

社区居民人均收入9200元。2008年,社区投资1500万元,建成文诚农贸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70亩,容纳商户800户,年营业额约5亿元,社区年收入约120万元,其中约60万元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及居民福利性支出。2009年,计划投资约300万元,建设集幼儿教育、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学习教育和社会治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三、初步工作思路

通过近几天的调查了解,经与社区两委班子商议,初步形成如下工作思路:

(一)拟2010年5月底前,完成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居住条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层次水平,拟着手办理居民关心的几件重要事情:

1、助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2、配合县政府、乡镇政府,协调水利、环保等部门整治社区污水河;

3、提升改造文诚农贸市场,规范市场管理;

4、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彻底解决社区居民用水问题;

5、为方便社区居民生活,积极协调引进超市和银行网点。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6.第一书记考核材料 篇六

同 志 考 核 报 告

XXX同志,女,1975年2月出生,山东省新泰人,1995年7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年7月通过统一考聘成为XX街道前XX社区”第一书记”,至今已满一年,根据潍城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相关村(居)书记为成员的”第一书记”考核组,对XXX志任职以来的工作进行考核,采取本人述职、民主测评、村(居)干部谈话等形式,对该同志入职一年以来的现实表现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情况综合如下:

一、勤于学习,增长才干。该同志入职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要求,一是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认真领悟党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和党的自觉性,不断坚定个人的政治信仰。二是学习业务知识。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坚持每天都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认真学习农村工作知识,在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学习农村工作方法。该同志积极向领导、同事学习,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成功的工作经验;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农村工作的实绩赢得了群众和同事的认可。

二、认真刻苦,工作扎实。该同志在街道劳保所工作期间,认认真真、扎实工作,从一户一表登记到劳动就业信息逐个录入,从就业人员的逐个核实到就业政策的同步宣传,从就业培训到公益性岗位安臵困难人员,从为农民工讨薪到企业年检,事无巨细,踏实做好。在新农保工作中,从政策宣传到流程培训、从参保登记表填写到逐村逐人采集信息、从保费收缴到单据打印、从数据上传到确认单据,都能认真好每一环节,确保个人信息与录入信息一致、缴费通知单与登记信息一致、缴费明细表与银行收款数一致、缴费单据与劳动局网络信息一致、单机版与网络版信息一致,确保各个环节准确无误,不留死角。

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该同志在工作中,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能团结村两委人员及周边同志,能和群众交流并融为一体。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带着遵守”第一书记”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街道党工委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谦虚为人,作风严谨,待人谦和,有很强的廉洁自律意识,处事即灵活沉稳。

总之,该同志一年来的”第一书记”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在考核中没有听到任何不良反映,经民主测评,考核结果评定为合格。

XX街道党工委

7.社区第一书记学习材料 篇七

他是“行政级别高”的第一书记

杨登平, 男, 1964 年1 月生, 中共党员, 本科学历, 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驻上饶分行高级经理、经济师职称、副处级干部。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 主动请缨到横峰县新篁办事处崇山村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 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几个月以来, 杨登平同志带队克服生活条件上的各种不便因素, 认真贯彻上级部署, 落实驻点扶贫各项制度, 扎根崇山, 迅速工作, 得到了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他是“驻村时间长”的第一书记

每周一的早晨, 他都雷打不动地早早出发, 驱车几小时如期抵达崇山村;每个月, 他驻村的时间都在20 天以上, 与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是他自己带来, 包括一个水杯、一个暖瓶、一把雨伞、一个衣架;老乡家吃什么, 他就跟着吃什么, 住的、吃的、用的, 只要是老乡的, 他都付费, 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不给群众添一丝麻烦。

驻村不驻足, 在村里, 他从来都不闲着。为确保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年过半百的他, 在泥泞的山路间穿行, 一走就是一天。崇山村人居分散, 杨登平第一次在半山源自然村上户走访时, 认识了一名失孤老人, 生活十分艰苦, 之后便不止一次徒步1 个多小时, 携带物资回访。又如, 在白果园走访时, 了解到一位年近八十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卧病在床, 无人照料, 他便前去慰问, 当得知其三个小孩在赡养问题上相互推诿时, 他便连夜驱车挨个面对面劝导, 老人被接走时, 紧握他的双手, 泪流满面。

去年冬天, 崇山村经受了近年来最大的冰冻雨雪天气考验, 杨登平带领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多次深入农户, 排查房屋隐患, 组织就近安置23 户41 人、转移安置15 户38 人、村委会安置7 户20 人;为了不让村民挨饿受冻, 他自己花钱买来大米、油、被子、手电筒、蜡烛等生活物资, 与老百姓一起渡难关, 把温暖挺进了大山;大雪封了路, 他和工作组的同志都被“困在了”村里, 每天都只是吃方便面, 但始终与群众在一起;雪停了, 为了及时恢复交通, 方便群众出行, 他又号召大家一起动手, 融冰铲雪……大雪无情人有情, 在他的有力组织下, 最高村落崇山村的灾情损失降到了最低。

以时间换空间, 以党心换民心, 在他的身上, 像这样的“琐事”还有很多。村里的干部都自叹不如, 群众更把他当成了一名“新崇山人”。

他是“扶贫工作实”的第一书记

扶真贫, 必先识真贫。为精准识别每一个贫困户, 他带领村组干部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召开群众民主评议大会, 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 挤出“水分”, 防止真正的贫困户被“屏蔽”。同时, 按照市委的要求,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建设, 逐户调查摸底, 完善录入信息, 精准到户、到人, 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真实的资料,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制定好“精准扶贫”规划, 他认真研究上级政策, 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交流;组织党员召开支部大会, 利用晚上分片、分村落、分小组召开群众大会, 集思广议;频繁进村入户, 听取群众的心声, 了解群众的意愿。如是种种,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扶贫规划“识天气、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 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 让精准扶贫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心坎里”。目前, 在他的办公室, 真正做到了“挂图作战”, 将精准扶贫的每一项工作进行了量化, 倒排时间, 落实责任, 全力推进。

如何让群众尽快脱贫, 是杨登平反复思考的重大课题。刚驻村不久, 他便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党员赴贵溪市白田乡姚家村考察, 学习竹荪种植技术;并带队到横峰县岑阳镇王家新农村参观, 学习产村融合发展经验。在“走出去”的同时, 坚持“请进来”相结合, 专门联系市农业专家到崇山村调研指导, 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资源等条件, 寻求产业发展方向。工作中, 他鼓励崇山村有条件的村民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自主创业, 在种养、加工、旅游等方面大胆探索, 并在资金上给予积极支持。目前, 在他的带领下, 崇山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发展香菇种植产业, 将7 个贫困户25 人都纳入其中, 如今已经备足了杂木等原料、订购了菌种、流转了土地, 预计今年10 月份可以产菇;同时, 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 争取省工行的项目资金扶持, 崇山村两委班子正在积极筹建原生态油茶作坊, 将村里闲散的油茶资源聚集起来, 进行有序地开发和销售, 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同时, 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引来了今后村级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心挂着发展, 一心念着民生。他的扶贫工作就从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当得知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清洁家园”行动时, 他更是积极参与、亲力亲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他又牵头召开村民大会, 成立了理事会, 结合全县殡葬改革的要求, 大力实施公益性墓地建设, 清明节前已经竣工, 加快了乡风文明的进程;当得知崇山村改造村级活动场所, 他便向省市工行争取资金援助。驻村以来, 他还帮助解决了一名9 岁适龄儿童的户口和入学难题, 展养羊户郑兴旺1 户, 养猪户郑泉林1 户。

8.“第一书记”曾正皓 篇八

当一名人民警察是曾正皓梦寐以求的职业,2008年6月,他从湖北警官学院毕业。在当年举行的湖北省公务员考试中,他以笔试第3名、总分第5名的优异成绩被湖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录取,此时却又得知湖北省委组织部选聘首批大学生村官的消息,一时之间,曾正皓还真有些犯难。

一个是公务员“铁饭碗”;一个意味着好容易考上高校“跳出农门”,靠助学贷款读完大学的他要回到“原点”。看似简单的选择却让曾正皓十分矛盾,但在内心深处,他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这时候,父亲的话坚定了他的选择。

曾正皓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父亲常对他说,从他手中走出过很多大学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少,可农村改变却很小。在父亲的鼓励下,曾正皓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笔试、面试、政审、体检等几轮筛选考察之后,曾正皓如愿以偿,成为湖北省首批826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被组织安排分配到湖北省孝昌县卫店镇邹湖村担任支书助理。

2008年8月11日,大学生村官曾正皓走马上任了。自以为对农村很了解的他,真正面对邹湖村时,却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他的老家就在孝昌县卫店镇沿港村,离邹湖村并不远,仅有五、六里之隔;说陌生,是因为,对于一直在外求学的曾正皓来说,邹湖村村情村务具体啥样,一时之间还真说不清道不明。刚来到邹湖村时,满怀激情的他还是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陷入了迷茫。

好在曾正皓会讲当地方言,人又勤快,很快,他就走遍了3个自然湾,考察了当地的田间道路、水沟、堤坝,走访了村里不少老党员、老干部,认识了不少当地村民,很快和村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2008年11月22日,邹湖村召开村“两委”换届选举,曾正皓以绝对优势票数当选为邹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其时,全省826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15人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成为村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其中,只有曾正皓一人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那年他才23岁。这时,距离他上任时间,才三个多月。

曾正皓究竟靠什么法宝被选举为年轻的“大当家”?光靠一口熟练的本地方言是不够的,曾正皓靠的是脚和心。上任第二天,他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每家每户情况;遇到特别艰难的贫困户,他含泪掏出200元钱塞过去……

“其实,我还是感到压力蛮大,总害怕村民对我由期望变成失望。”曾正皓扶了扶眼镜,在许多人眼中還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的他,说起话来斯斯文文,衣服袖口、裤脚处的泥渍方才显露出农民的模样。

当家才知油盐贵。曾正皓面对的邹湖村很艰难——湖北省孝昌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邹湖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窝子。曾正皓接手时,村集体经济为零。1300人的村子,人均耕地不足1亩。

尽管此前已有心理准备,但上任第一天,曾正皓还是感到了巨大的落差一老支书带他到村里转,他见水坝已经破得无法蓄水,便问怎么不修。“哪有钱!村里还欠着几千块钱的外债!”老支书无奈地回答。

曾正皓深深感觉到,虽然被选上了“当家人”,真正要服众、当好1300号人的家,还得拿出真本事,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大当家”的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京九铁路穿村而过,但长期没有地下涵洞,村民出行非常不便。曾正皓多次与铁路部门协商,今年1月,两个涵洞终于竣工了。随后,700米长的村组公路也铺上水泥,现在村民开着拖拉机拉着新鲜的农副产品进城,高兴得直夸曾正皓能干。

去年12月,邹湖村“乡村清洁工程”道路硬化工程启动,曾正皓多次召集村两委干部集体研究、并充分听取村民代表意见,5次召开村民代表扩大会议,一周内顺利拿出了村民们接受的施工方案。曾正皓放不下这个辛苦争取来的项目,不分日夜监督工程质量,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到镇上的宿合。一天夜里,寒风刺骨,曾正皓还在为修路的事忙活,78岁的老党员邹如保硬拉着曾书记去家里吃饭:“孩子,真难为你了,工作再忙也不能饿肚子啊!”

村里经费紧张,曾正皓到处“化缘”。邹湖村田间道路维修遇到资金缺口,曾正皓主动捐出一个月的工资1250元,在他的影响下,全村群众自愿集资修路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在今年邹湖村的新春茶话会上,全村自愿为修路捐款19080元,出义务工38个,邹湖村田间道路出行难成为历史。

年前的金融危机影响了村民外出打工,春节还没过完,曾正皓就带领54名村民前往孝感“赶集”招聘会。今年3月,村两委重点讨论了如何壮大集体经济,最后决定将40亩邹湖对外承包,发动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搞水产养殖,目前正在与相关农户洽谈。

“村里的远景规划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村民返乡创业,搞多种经营致富。”曾正皓话语中充满自信,“我们村短时期确实很难发展成现代化的新农村,但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多优惠政策,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村民一定能发家致富。”

田里、村里、镇里、县里、省里,每天,各方面的诸多事务千头万绪,忙得曾正皓陀螺般转个不停,但心里却很乐呵,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发展养殖业,一个个蓝图已经在他心中绘出,“下一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完善邹湖村新农村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肉鸭养殖业,来带动邹湖村农民发家致富。”

曾经,在有些村民眼里,这个戴眼镜的小伢比他们的孩子也大不了几岁,只不过是被省里安排下来走走过场的。但现在,村民们不再怀疑他,反而个个对曾正皓竖起大拇指:“这个小伢不简单呢!”该村村民还在网上发帖赞誉曾正皓说:“勤劳的邹湖人不会仅满足于现状,他们要借改革开放的大潮,把自己的明天推向又一个历史的顶点。我相信在曾正皓书记的领导下,梦想不会太遥远!”

曾正皓成为湖北大学生村官的一面旗。湖北团省委书记丁小强赞誉说:“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活力,他们在去年两委组织换届选举中,有115人当选为两委班子成员,这些数字说明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可。很多人抱怨工作不好找,或是找不到好工作,从曾正皓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干事业不应该拘泥于大城市,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照样也可以大有作为!”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书记

2009年5月5日晚,通过QQ在线会议的方式,在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团湖北省委关心指导下,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第一次网络团代会成功召开,正式成立了湖北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经过个人自荐、支部推荐和公推直选,现场投票选举产生了9名常委和1名书记,曾正皓当选为首任湖北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书记。湖北省是团中央确定的互联网团建试点省份之一,在大学生村官中成立网络团委,在全国尚属首创,曾正皓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书记”。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悄然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存的每一个角落,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正日益增强。胡锦涛总书记‘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为团组织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去年以来,湖北省委组织部,团省委联合武汉凯迪公司共同开展了大学生村官扬帆计划创业项目,积极引导、帮扶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与此同时,结合年轻大学生村官的个性特点,精心创办了湖北大学生村官方网站——扬帆网,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潘立刚同志亲自点击开通,充分表明了省委领导对大学生村官网络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就是依托扬帆网积极开展基层团组织设置创新,着力打造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网络团组织。这是一个突破,是团的组织设置由垂直化向网络化转变,是我们对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工作的探索。”

“湖北省826名大学生村官年龄大多在28岁以下,分布地域分散、交流沟通困难,湖北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为湖北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展示自我的宽广舞台,通过网络团委,大学生村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工作和交流需要,在网络上开展活动、发出倡议,形成虚拟与现实的良性互动。这个平台的搭建,将更加坚定我省大学生村官奉献青春干事業、扎根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网络团委以网站及期刊杂志作为工作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标志性刊物电子刊物《扬帆》杂志已定稿,以后将逐步由电子杂志向纸质版本过渡。”谈起网络团委的未来,曾正皓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将在强化网络团委的组织职能、引导职能、服务职能上下功夫,充分利于网络优势,把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工作向网络空间延伸,利用网络加强各团组织之间的联系,密切团员团干关系,增强各级团组织的凝聚力。通过组织青年开展网络征文、网络教育、网上论坛等活动,将网上网下结合起来,使青年更有参与感并有所收获。依托网络平台,及时提供各类信息,打造信息化高效团组织,使广大青年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各项政策,以无形网络打造有形化工作平台,切实增强网络团组织的战斗力,让团旗飘扬在电子空间,为有志青少年指引方向。”

9.优秀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篇九

X年X月,按照X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X同志在X岗位上被选派到X市X镇X村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住村X个月以来,该同志x、忠实履职、克难奋进,立足X村实际,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切入点,与X村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大力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村特色产业,有效推进了X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截至X年底,X村贫困发生率已由精准识别之初的X%降至X%,X年计划脱贫X户X人,届时贫困发生率将进一步降至X%。

一、加强学习,提升农村工作能力

住村之初,为了尽快熟悉农村工作,进入角色,X同志注重加强自身学习,边干边学,把学习贯穿驻村工作始终。

一是坚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驻村工作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虚心向村干部群众请教,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三是结合自身职责任务,广泛地学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救助、农村低保、新农合、产业奖补等政策知识,不断提高农村工作业务能力;四是认真学习党的x大及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省市县精准扶贫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服务基层的意识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得到增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为做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学习政策理论的同时,为准确掌握村情民意,X同志积极与村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广泛开展入户走访,对村组织建设、政策落实、现实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详细掌握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和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了解群众疾苦,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分析,制定了符合村情实际的脱贫规划、工作计划和措施,理清了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二、因地制宜,发展传统特色产业

因X村受地形条件限制,山高坡陡,可耕种土地极缺,人均不足X亩,产业结构单一,目前较为稳定且成规模的仅有杉树、八角、甜茶叶等产业,生长周期较长,经济效益较低。根据X村山地产业特点,X同志联系林业专家多次入村,对农户组织八角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并进行农药喷洒现场指导,大力推进八角病虫害防治工作,推广防病技术和农药喷洒技术,引进专业防虫防病设备,确保八角增产增效。在此基础上,向科技部门寻求帮助,引进改良抗病矮化高产品种,以解决八角炭疽病传染和高树采收难题。

在X镇党委书记关心下,在X碧旭中药材公司指导帮助下,X年X月,X同志带领村干部和住村工作队员先行先试,利用陡坡山地X亩,除草翻地播种施肥,实施莪术种植示范项目,并带动X户贫困户共同种植莪术共X亩,逐步产生辐射效应。为利用好X村地形及水资源优势,立足X村现有条件,X年X月,X同志向上级部门和爱心企业筹集经费X万元修建鱼塘,实施周期短、见效快的冷水鱼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进一步丰富X村产业种类,摆脱单一模式和地形劣势,力争以良好的发展成果带动村民共同参与,扩大规模,实现X村脱贫摘帽。

三、着眼需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以路、水、电、房为重点,X同志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申请,并与村干部深入动员村民筹工筹劳,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在X村实施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求重点破解制约X村发展的硬件瓶颈。X年X月,通X村村委的宽X米、长X公里硬化道路全线贯通,彻底结束了X村无硬化路的历史;X年X月,通X村杨梅屯、六腊屯的宽X米、长X公里的道路路面硬化已完成。上述两条硬化道路的完工,解决了绝大多数X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村民前往X镇和X市的通行时间。

X年X月至X月,在X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杨梅冲屯人饮工程改造,修建容积X立方米蓄水池X座,铺设水管X余米,实现了杨梅冲屯户户通自来水,解决了杨梅屯村民安全饮用水的问题。X年X月,会同X市电力部门赴禾包冲屯开展现场勘察,制定通禾包冲高压电线路架设方案,力争在X年给禾包冲村民通上稳定的生活用电。X村村民住房普遍为土坯房,建筑时间集中在上世纪X-X年代,经多年风雨侵蚀,房屋结构不再稳固,逐步变为危房。

为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X同志多次入户讲解危房改造政策,动员鼓励贫困户在享受危房改造补助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实施危房改造或修缮,并帮助他们完成申报材料,落实相应补助政策。截至X年X月,X村已有X户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或修缮,确保贫困户住房稳固安全。

在贫困户有困难时,X同志组织村干和住村工作队员一道,帮助危改贫困户搬运建筑材料、安装电路、搬家,让贫困户早日入住,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发展生产。X年X月,X村综合服务楼、篮球场、戏台、卫生室先后竣工投入使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的完成,使得X村村民的卫生文化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享受到了脱贫攻坚工作实效。

四、惠及民生,落实公共服务保障

X年X月,根据上级统一部署,X同志带领住村工作队员一道,集中开展低保入户核查工作,确保低保政策真正惠及困难群众,目前全村有X户X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有X户贫困户X名贫困人口享受低保,贫困户低保覆盖率达到X%。同时积极动员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X年X村贫困户参合率达到X%,实现贫困对象就医保障全覆盖。

为患有长期慢性病的贫困户提供医疗鉴定和申报帮助,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截至X年X月,X村共有X人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如期开展地力补贴核查、产业以奖代补申报等工作,切实将奖补政策落到实处,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发展动力,X年,X村共有X户贫困户享受产业奖补,奖补金额达到X万元。关心贫困户子女教育,帮助就读学生申请相关助学政策,X年X村共有X名学生享受学费减免、住宿补贴,有X名学生享受雨露计划。

上一篇:父母50岁生日宴会答谢词下一篇:乡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