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2024-08-15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精选9篇)

1.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一

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大途径

--讲 座 感 悟

龙玉兰

三月底四月初,学校举行了两次教师培训讲座。一次是李炳煌教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次是双峰教研室粱燎原主任的《优秀只需改变一点点》。李教授的讲座让我思考教师的专业成长、自己的教育之路该怎么走;粱主任别开生面的讲座让我思考如何变得优秀。我作为一名新老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必须让自己在专业技能上迅速成长。那么新教师怎样才能迅速成长呢?

一、教研

1、课题研究。目前,低年级语文组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一年级的趣味绘本写话;二年级的识字闯关,二年级的课题研究反馈效果还不错,也切切实实减轻了老师的识字教学负担.。我们一年级的识字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曾经想过把当日生字做成卡片贴在教室里,但是想想撕下来时会弄坏墙壁也就没有实施了。又或者分学习小组,把任务分下去,每个学习小组整理一个单元的识字卡片,或许可以试试。课题研究的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

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称象》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已经在运用此种方法,效果很好,我们可以借鉴。

3、座谈会。座谈会 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

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我们每周二的教研活动时,常把自己教学和管理上不懂的拿出来相互请教,一般能在当时得到解决。

二、读书学习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比如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从中学习如何高效教学如何管理课堂、班级。其次,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我看过几本不错的家庭教育书,里面讲述了很多孩子的通病及处理方法,比如杨杰的《我身边的家庭故事》和《让孩子心悦诚服》、尹建丽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些书真的很棒,尤其是我们老师也该多阅读此类书籍,一来家长求助时知道解决孩子问题的策略,树立自己的可信度,二来帮助孩子成长,知道孩子心中所想更利于教学。

多读书才能提升自己,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

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这个是我喜欢并且坚持的。

曾国藩说过,一个人的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可变化气质。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人容颜不老,吾愿伴随着皱纹增长的是知识和气质而不是满腹牢骚。

2、多参加培训、讲座、学习。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组织的两次培训对我的启发和思考还是比较大的。县城里也常有公益讲座,可以去学习学习。网络上也有大量的公开课、优质课视频,尤其是王崧舟老师的课堂非常有范非常精彩。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我走上教师这条道路之前就曾想着去换个专业继续深造,可惜09年那次的事故让我的计划搁浅,直至去年才重新拾起,开始我的本科汉语言文学的修炼。吾不觉得读书是为了什么,只是喜欢而已,我喜欢汉语言文学,喜欢诗词歌赋。总觉得青春流逝得太快,到头来,你根本想不起这一年收获了什么,我愿意用时间金钱汗水去换取知识和技能。

三、上公开课

学科带头人和我说,公开课是你快速成长的捷径。我是一名刚走

上学校教育道路的新教师,来学校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上一堂公开课。第一个学期上的是第一课时,整体评价都不错。这个学习上的是第二课时,阅读课文。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此次公开课不太成功。所以,一定要多去观摩别人的课堂,借鉴别人的经验。我计划2、3、4、5年级的语文课我都要去听一听,一篇完整的课,她的识字写字是怎么教的重点在哪里,阅读分析是怎么教的重点在哪,作文是怎么教的,课堂管理是如何管理的。总而言之,要学习的太多,成长的空间还很大。

“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了一份专业引领。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

四、教育博客

我时常在网上看看教育名家的博客,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我想,开博客将自己的知识与见解与人共享是一种快乐,就算别人指出你的不足和缺点也是一种收获。

五、教学反思

教师上完一课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反思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学反思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学反思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学反思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每次考试,要就考试做一次反思,包括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考试题型、试卷完成情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同时要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及培优补差计划以便及时调整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同时还要时刻记住:

1、激情。激情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感染力,一种让学生

感到老师在拼命的精神。激情是通过老师的行为、语言、语调和发自内心对教学的热爱体现出来的。只有让自己感动的课,才能去感动你的学生。

2、赏识。走情感教育路线,做一位学生爱戴的老师。记住奖励表扬比惩罚批评有用;记住太阳和风比赛的结果,温暖比寒冷更有效。

3、亲近。课堂上,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课堂外,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

4、习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习惯决定命运。

人的一生最大的两个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时间少了,而才华却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光阴。谨以此文鞭策自己,警醒自己。

2.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二

一、夯实专业基础充实自身素养

真正高水平的教师, 注重的是自身文化底蕴的修炼。学校老师缺乏什么?干部们经过诊断发现, 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 对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归根结底是教师学养不够丰厚。现在的任课教师, 毕业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后, 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逐步遗忘, 平日里忙于教育教学工作, 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提高。

针对教师队伍现状, 学校提出“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无止境心丰厚”, 要求教师把缺乏的知识必须补上。为此, 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基础知识”“篇欣赏”“古诗词鉴赏”“文学欣赏与阅读教学”“汉字学与语文教学”“汉字书写津梁”“修辞”“如何撰写论文”等培训。从拼音开始, 到字、词、段、篇以及修辞, 让教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并加以运用。通过学习培训, 教师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教学、品味文章, 不再觉得没得讲、不会讲。教师们还运用象形、指示、形声、会意四种造字法, 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音、形、意的方法, 使学生在认识字的同时, 了解中华文化。

书籍是精神食粮, 是最好的老师。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等专业期刊, 购买了《论语心得》《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 校长送书《学习性评价丛书》……。阅读, 使教师的学养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全面提高, 让教师在汲取丰厚的文化营养中, 不断提高人文底蕴。

学校还充分利用本区智力资源优势, 请有经验的教育教学专家开办讲座, 参与教师的备课、听课、评课等, 使广大教师在积淀中成长。仅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就邀请到20多位 (人次) 专家走进校园, 举办专家讲座6次, 专家送课3次6节, 听评课40多节, 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写字、音乐、科学7个学科, 惠及各科教师80多人。

二、写字培训入手实施专项达标

国家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教师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需要写好字, 这既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素质, 更好地指导学生“识规律, 写好字”, 学校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写字专项达标校本培训。

学校聘请专家邹方程老师进行课堂指导和专题讲座, 培训教师掌握写字规律和写字指导方法;教师们有计划地进行书写练习, 语文教师课堂指导学生书写, 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纳入考核;教师自愿报名参加1—6年级上册的《识规律, 写好字》的汉字体例编写, 签署协议书, 履行协议职责完成编写工作;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每周完成一个单元的《识规律, 写好字》的临摹练习, 例字编写教师每周额外上交例字作业, 数量不限;组织开展“如何指导学生识规律, 写好字”的经验交流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项培训与指导学生写字相关的案例或论文。

学校还建立了培训考勤制度, 制定了具体考核和奖惩办法, 建立了教师个人写字档案, 给予教师等级证书, 并按照考核等级给予数百元的奖励。参与教材编写及例字编写的教师按照学校论文等级颁发证书,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补助相应的劳务费, 教师例字被编辑字帖, 每人奖励相应奖金。教师考核待达标者, 扣除相应奖金, 给予一个学期的再学习时间, 同时取消本学期各种评优评先和考核优秀资格, 仍不达标者则安排转岗或待岗。

三、组建教研团队开展课例研究

问问自己:痛苦在哪里, 是否在自己?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为教师们的共同话题, 学校教研小团队以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来开展教研活动。每个组在第一次教研活动时, 教学干部和组长都要组织教师们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讨论定出本组的研究主题, 每学期都要围绕这一主题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

学校教研小团队建设, 严格按照主题明确、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步骤清晰的原则。各教研组、课题组制定出扎实有效的“八步”校本教研活动程序, 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 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自己的责任, 知道应做什么, 该怎样做;目标是什么, 如何达到;个人在组内的角色, 需要发挥什么作用。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 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每次教研活动, 校长和教学干部都全程参加, 一方面了解教学研究的效果, 同时与教师一起研究学习。他们每次都与教师一起备课, 一份教案经常几异其稿, 干部、教师自由发表意见, 开诚布公, 营造了一个集体研究的氛围。

如果说学校作为一个大团队, 那么学校的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和项目组就是一个个教研小团队。小团队的建设是以教育教学内容为核心, 通过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 形成在参与中研究, 在研究中合作, 在合作中交流, 在交流中享受快乐成长。

四、明确研究主题依托专家引领

学校的一些课题组、项目组, 以教师兴趣爱好为核心自愿组合, 打破学科、年级、身份的界限。每个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 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达到共同的团队目标而努力。

例如, 多年来拼音教学的教法没有变化, 三位二年级的教师深切希望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面对教师的困惑, 学校引进了拼音实验项目。项目组成员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 在专家引领下开展实验。项目组成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拜访专家, 进行学习、备课。他们改变了拼音教学原有的教学顺序, 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在教学中运用动作、情景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将拼音的读音、扩展、阅读、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和专家一起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共同反思, 不仅研究了如何教拼音的方法, 更从专家的身上学习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三位教师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 一起备课, 共同研讨, 读同一篇文章, 写同一篇教案, 同上一节课, 同研一个问题, 同写一篇反思, 共享成功的喜悦。她们相互鼓励, 克服畏难情绪, 彼此增进了友谊, 形成同甘共苦的研究小团队。通过这项实验, 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真意识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增强。

学校聘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康静涵老师, 指导教师在全校开展“习作教学”研究活动。在康老师的指导下, 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习作教学模式, 总结出“学生预作为先, 师生共赏”的新模式。这种以了解为基础, 以欣赏、自悟为核心, 以兴趣为目的的模式,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更使其学会欣赏、尊重、关心帮助别人, 同时唤起了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生活的热情。这种习作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

通过问卷和访谈、教研活动记录、教师个体发展的信息、各种教研活动的照片及影像材料、专家参与教研活动的感受等, 评估教研工作的效果, 并形成了学校教研资源和专家培训资料库。

五、加强总结反思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针对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教研活动制度不够完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以及缺少专家的引领等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通过完善教研相关制度, 做到有规可依。每个学期举办一次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比活动, 加强教研组长的责任意识, 指导各教研组建立自己有特色的教研文化。落实研究主题, 明确教研目的, 加强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经验。学校每个学期都定期召开优秀教研组交流会, 通过这种形式, 给教研组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教研组彼此间信息的交换, 达到经验分享, 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的同时, 丰富自己的思想, 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校还开展了“我的教育故事”评选活动, 改变过去的一两句教学反思, 变为写生动的教学故事。在记录故事的同时, 记录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故事的同时学习教育理论, 对自己的做法再进行深入认识。通过整理、交流、评选, 形成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处理一些问题的理性做法, 从而使很多教师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解决了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做的问题。

每个学期期末总结时, 教师将一学期的经验、感受、遗憾、希望都倾吐出来。这是一个交流的机会, 也是一个提升教师品位的机会, 更是凝聚人心、汇聚思想的机会。校长抓住这个时机对全校每一名教师进行点评, 在点评中提出希望和要求。

学校还建立了校长定期谈心制度, 以面对面或心语信箱的形式与教师交流, 也可用短信、笔会的方式进行沟通。同时, 为每位教师配备个人发展“档案袋”。教师们定期将个人的教学设计、读书感悟、发表文章、获奖证书等整理归档。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变异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爱生学校”等区级群体课题和若干校级课题研究, 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民主、开放的组织文化,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团队约定, 都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创造力, 成为团队的重要支柱。

3.浅谈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 篇三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前提

1.向教辅资料学习

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这对于只读过师范的教师来说,有些问题太专业,确实难弄懂,比如:为什么有的食物遇到碘酒变成蓝色,而有的却变成紫色?当时学生问我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后来通过看教参后面的补充资料,才弄懂了其中的奥秘。所以,教师如果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科学目标,那是无法有所提高的,只是永远跟着教材走的教书匠。“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想让自己的知识全面、丰富,看教参后面的相关资料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知识和专业素养。

2.向专业教师学习

备课前,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对还有疑惑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专业教师请教学习,最好能请教高中相关专业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月相的变化”这节课时,由于存在不少疑惑,我就专门去请教资深的高中地理教师。通过该教师悉心地指导,我对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等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仅使我上课时更有信心,还让我对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有了更好的方法。

3.向网络学习

互联网为有效地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完全可以在网上查到。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时,学生问我银杏开不开花?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我很谦虚地对学生说:“老师确切不知道,我们一起查资料来解决,好吗?”下课后,我马上上网一查,很容易就知道了:银杏有花,只是很小,不容易看到;无花果也有花,也是不容易看到。经常上网,看看相关的教育网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的科学知识,更可以改变自己的老观念,这对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专业发展的关键

首先,科学教师应对科学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以及这些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基本事实达到精通的程度。小学科学学科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常见的科学事物和现象,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理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要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科学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因为科学探究方法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了探究方法的精髓,才能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教学能力,教师只有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这种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再次,科学教师还应是故事大王。这是我进行多年科学教育总结出来的经验。一个教师能用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太有必要,也太有效果了。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在平时,我总是书不离手。所以,我总是能根据所讲的内容,用相关的故事进行补充教学,如:在讲“减缓食物的变质速度”时,讲完后我就给学生讲了电冰箱是怎样发明的、罐头是怎样发明的这两个故事;在教学“浮力”时,我给学生讲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故事和撬地球的故事。这些故事使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进一步巩固了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多了。

三、善于学习

1.积极参加本区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

我们红花岗区的科学协会组织了许多的活动,如:学习课程标准、教材分析、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课、示范课、参观水厂、参观垃圾站、参观动物园等一系列有益而有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但更新了教育观念,也可以学到专业的科学知识,而且提高了科学教学的兴趣,更掌握了科学教学的好方法。

2.认真组织并参加好本校的科学教研活动

科学教学在各级领导的督促下,受到了学校和科学教师的重视,学校也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这也是让自己成长起来的好方法。要想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上公开课是一条最好的途径。在刚参加工作时,我就遇到了上自然的赛课。我积极地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做好课件,在校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到参加区级比赛的机会,由于我的努力,我最终获得了区级一等奖。后来我连续参加了四届区级优质课竞赛,均获区级一等奖,参加两届市级科学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使自己迅速成长为科学教学的优秀教师。

3.有机会走出去,参加更高一级的培训

要想在科学教学上有更深的造诣,那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发达的省份是怎样进行科学教学、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怎样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我承蒙学校领导的重视,先后到过贵阳、重庆、深圳、南宁等城市听过全省、全国的优质课的赛课及专家的示范课,有了专家的示范和指导,我迅速更新了陈旧的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琢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让自己在同行中有了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四、做一个教学规律的探索者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规律、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使自己迅速成长。

4.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篇四

一、扎根课堂教学,科学施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课程在课程理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就要求高中课程教学中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文化知识素养、心理品质素养、教育能力素养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教育教学长远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创设游戏规则,分层有致,打造有效性课堂。

基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产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简单地归结为封闭、单一的强制灌输与接受过程,出现了价值错位、目标虚设、主体缺失、教学分离等现象。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偏重讲述行为、过多依赖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流于形式、课堂对话形式匮乏等现实问题严重扼杀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真正体验。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有序的要求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规范教学内容。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和学生的知识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传授要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这不仅要求教师选取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现实案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规范学生的基本行为,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不仅要努力做到教学时间合理、逻辑顺序清晰、教学过渡自然、教学节奏强烈,不断实现动与静、张与驰、放与收、疏与密的有机结合,而且要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三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高效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智力水平层次、教师自身优势和教材内容选择和确定教学方法,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实现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第二、突出梦想展示,张扬个性,打造理想化课堂。

菁菁校园是生长梦想的地方,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就必须始终关注学生思想活动及道德形成具有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等特点,注重结合学生的当前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学生个人经验、学生生命实践的有效沟通,使课程教学成为学生实现个性张扬、个性成长的理想场所,从而实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教育价值目标。教师的教育理想是教育行为的精神追求,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一要重视阅读,提升知识素养。新课程改革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既要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又要使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和新观念深入人心。教师要多读学科理论书籍,明晰学科基本结构;多读教材相关书 1 籍,细化教材知识体系;多读专业期刊报纸,做到理论实践结合;多读课程教学通论,丰富课程教学指导。二要重视实践,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教师不仅要注重把先进的教学思想、策略、方法、案例等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要以自身教学案例和典型课例为载体加强课堂教学行动研究,通过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案例、课题研究等教学研究形式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要坚定理想,加强正向激励。教师不仅要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典型事迹来把握正能量的本质和内涵,还要善于发现、宣传、传递和坚持正能量,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育人环境创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和理想教育有机结合。

第三、注重技术整合,多元互动,打造信息化课堂。

当今世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也顺应了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综合性的要求。新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诸多特性创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等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一是打破课改瓶颈,获取海量资源。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课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日益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瓶颈。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在网络的多媒体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的基础上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就能获得海量教育教学资源。二是借力信息技术,实现专业成长。教师不仅可以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高效便捷的交流讨论、协作研究、合作学习等形式加强网络教研,从而真正实现跨时空、高效率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技能,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实现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在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第四、注重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打造生活化课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定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具有感性因素丰富、内部蕴涵主题、可以反复感知等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因而教师要注重收集相关课程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支持条件。在新课程改革中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未来发展需求,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中,做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做到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学科知识传承的需要,又要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生活实际出发,要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防止空洞的理论说教。课程内容生活化就是要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课堂学习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二是要做到学习过程生活化。新课程特别强调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教师用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案例来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要用教材内容来解释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实例来丰富和说明教材内容,避免从教材到教材、2 从知识到知识的空洞说教。三是要做到认知工具生活化。教师要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要用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辨别是非和学生中普通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有关理论来分析认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二、潜心教育科研,提升自我。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学论文能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成就自己、体验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结合目前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教学研究经历对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论文的选题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课程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也提出了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实施建议,从宏观角度审视了高中政治课的地位、作用和内容问题,这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开展学科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同时,高中政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目标,恰当处理教学的基本内容,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围绕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来全面分析教材,从教学内容结构的安排、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重点的突出、教材难点的突破、教材主题的升华等角度确定论文主题,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突破。

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建设“信息化资源”,我们2003年9月开始建立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试题、高考研究、素材资源、教育科研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者园地”(http://www.sxzyd.net)网站。我从资源呈现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育科研发展平台、教师幸福成长平台等方面研究当前政治教学网站现状和政治学科教育博客的作用,撰写的论文《中学政治教学网站建设现状探析》、《对当前中学政治教育博客建设现状的思考》分别发表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教育信息化》等刊物。我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国际理解、公民教育、质量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素材,撰写的《立足民族认同 增强国际理解》等论文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等专业期刊。

第二、教学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

高中政治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交往互动过程,这需要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各种教学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系统研究协调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制定出最优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教学媒体的筛选与运用、教学主体行为活动设计、教学结构的确定、教学环节的安排,尤其是新课导入、情境创设、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目标达成、问题设计、素材运用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撰写论文提供了丰厚土壤。此外,高中政治教师要提高试卷设计、试题编制与试卷分析技能,要突出时事背景材料运用、基础知识有机融入、主流价值有机渗透,在课程考试评价实践方面寻找论文选题。

例如,高中政治新课程特别强调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认知观念与客观环境、学生内心世界与所学知识、学生单一运用与综合运用的认知冲突,实现基于学生生活基础、认知基础、情感基础的认知平衡,撰写的论文《创设认知冲突 重塑政治课堂》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 3 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还比如,我把情境教学法的有关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积极创设导入情境、实践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成功情境等,让学生主动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撰写的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四种方法》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年第8期。

第三、专业书刊资料中获得选题

中学政治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中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在现行课程框架内,它是一门涵盖着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等教学内容在内的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和更新政治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当代科学和人文的综合知识,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集中进修与培训等各种渠道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阅读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还可以阅读《教学月刊·政治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学科专业期刊和《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等综合性教育期刊,夯实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例如,高中政治教师除了可以要阅读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专业理论书籍外,还可以阅读管理学、心理学、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媒介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努力把这些专业理论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应用“刺猬法则”、“二八法则”、“木桶原理”和“鲶鱼效应”等管理学和心理学法则来研究课堂教学和集体备课,撰写的论文《善用管理学法则 打造个性化课堂》、《善用心理法则 提高集备实效》分别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8期、《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8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来把握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站在学科研究前沿开展特定教学专题的研究。

第四、学科课题研究中获得选题

中学政治学科课题研究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利解决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对外积极申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设置的规划课题、争取协作性质的委托课题等,也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文献资料、经验教训等发现和提出课题。这些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中学政治学科课程问题、教材问题、教学问题、教师发展问题等展开,借助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规范研究,从而能够有效研究和揭示教育教学规律。中学政治教师对于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资料的处理、研究成果的整理等课题研究环节能够让我们自己反思教育行为、重建教育教学的认知。

例如,《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学生道德成长与价值观形成的研究、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研究等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研究方向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教学论文提供了重要参考。我据此申报的研究课题《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致力于打造收获知识、体验快乐、分享快乐的课堂,在智慧对话、合作探究、互动生成中实现师生幸福感的提升,撰写的论 4 文《彰显生命价值 构建幸福思想政治课堂》发表于《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6期。

第五、教育改革热点中获得选题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要随时体现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特色和社会要求。高中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人文综合性学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时事政治教育、中国梦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重要部署。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德育的核心课程,教师可以从当前教育改革热点中获取论文选题。

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论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以文本研读中熏陶、问题探讨中参悟、习题演练中渗透、活动体验中感悟等角度尝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唤醒学生的生态良知和道德自觉,撰写的论文《生态伦理道德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第22期,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我还从激活教材文本资源、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激活实践养成作用、激活教师育人能力等方面来探索学生道德发展的学科路径,撰写的论文《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2期。

第六、业务培训进修中获得选题

中学政治教师的知识构建具有综合性、更新快,对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求不断变化,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事业追求这个关键性的内在因素,也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和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实践和持续的教育反思来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以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问题的校本培训、以解决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提高骨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的远程培训、以攻读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学位等为主的学历进修等培训进修的方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这将极大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例如,我于2013年6月参加了由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举办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主讲教师培训班,在借鉴了项目式学习和问题式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从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意识培养、教育技术运用、个性思维培养等方面思考未来教育,撰写的论文《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理念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发表于《中小学电教》2013年第9期。此外,围绕学生的21 世纪技能的培养,我撰写的论文《转变教学策略 提高探究实效》、《发散,让教学更开放》分别发表于《新课程研究》2015年第3期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第6期。

三、重视教育管理,精细育人。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教育与班级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向注重以生为本,在班级控制 5 方式上向注重内在控制发展,在班级管理策略上向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变革走向。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文化的力量、家长的力量、规范的力量,在关注教育细节和教育策略的基础上充分彰显教育智慧。

第一、文化的力量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班级氛围、班级精神、班级理念,并体现在班级所有的学生身上的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班级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是班级硬件设施、桌椅物品摆放和墙面橱窗布置等班级环境,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班级主体的特点、习惯和风格等;制度文化包括班级规章、班级规范以及师生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是指班级哲学、班级舆论、组织认同,以及全体学生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情感意志等班级精神,把班集体打造成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场所。

我们在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行为状况和思想动态进行系统摸底的基础上,明确了班级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构建共同的班级发展愿景。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一是整体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用整洁的地面、整齐的桌椅、精美的墙报、新鲜的花草和精美的图书等创造和谐愉悦的生活氛围。二是整体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我们制定了班级学习制度、生活作息制度、卫生达标制度和奖惩考评制度等,在岗位责任制下使班级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三是整体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建班伊始,我们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周记、个别座谈等形式,整体构建了以“真”为核心的班级文化体系,引导学生说真话、做真事、求真理、践真知,并确定了“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通过主题周记、主题班会等形式聚焦身边的好同学、好老师、好家长、好舍友,聚焦班级正能量、正规范、正文化,让学生思考一份完美的作业、一本完美的纠错、一次完美的默写、一间完美的教室、一间完美的宿舍、一次完美的活动等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物化形态和文化内涵。通过“三个追求”的深层解读和日常呈现,让学生实现集体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充分关照,进而对班级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家长的力量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学业的全面进步。良好的家校沟通能有效协调班级与家庭彼此之间的教育影响,把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期望、家长素质、家族作用等物质和精神因素有机融入班级教育活动中,形成幸福班集体建设的教育合力。具体来讲,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家访活动、家长参观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现代信息手段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达到认同学校教育方式、规避不良影响、协调教育目标的重要作用。

家校协同对于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着重要作用。一是沟通技巧指导。我们在常规家校沟通手段的基础上建立了班级QQ家长群和微信家长群,在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学习指导、家庭教育职责、高考政策分析等方面不定期推送优秀文章,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周末监督指导。根据年级学习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们根据文理交差排列、劳逸有机结合、作业复习并重、个体学科差异、时间总量控制等原则制订周末学习计划表作为学生周末作业的要求和家长有效监督的依据。我们还制订了《高二(2)班 6 周末学习家长监督指南(试行版)》,指导家长正确对待计划安排、正确检查各类作业、正确对待各种诱惑、科学安排作业反馈,科学安排休闲时间、科学安排社会交往、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建立了相应的作业检查制度和作业反馈制度。三是家长参与管理。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们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人生感悟都是丰富的,是班级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引导家长自愿报名参与班级晚自修民主管理,一学期中全班48位同学中有39位同学家长报名参与,参与率高达81.25%,家庭到班率为100%,在家长参与率和持续时间上保持在学校前列,家长记载本上的“晚自修情况记载”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晚自修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家长管理感悟”中的激励性话语也能成为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孩子看到家长的重视,也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规范的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定是积极向上、人际协调、团结一致、行为有规范的,它是班级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和法规,是集体成员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有力保证。我们要实现国家规范、学校规范和班级规范有机整合,建立起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学习规范制度、卫生值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体活动制度等,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周记、学生宣读、家长监督等多种方式让班级规范做到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并通过组织监督、相互监督、自我监督等方式增强班级规范的执行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5.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篇五

人生的探索何止千万,但每一次都珍贵无比, 因为他给了我们教训,给了我们希望。每一次尝试都是那么有价值,那么充满活力,他带给我们的是进取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也是教师渴望成长的内在需要。然而教师的成长却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熏陶教师的心灵,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途径,大量阅读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更是教师不可缺的精神伴侣和人生导师。大量阅读不仅能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教师首先应通过专业书籍、报刊、网站等途径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随着教龄的增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能力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我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可这源头的活水从哪里来呢?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读书向书籍报刊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其次,教科书就是我们最好的读物,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的、必不可缺的工具;它能提供教师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科书掌握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美好的情感,陶冶学生美丽的情

操。再次,教师一定要阅读好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还要自主阅读好教材,教师还可以通过听专家报告、与同行交流研讨、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等方式学习。

二、探索途径,自我反思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经常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回顾、思考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反思、经常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本班学生;反思自己设计的提问能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娴熟;反思课堂行为表现是否

得体;反思自己的付出是否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果实。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如我教学《小画眉》这篇课文后反思到: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掌握词语,以前我总觉得突出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把字词拿出来让孩子们一读再读。通过研讨《小画眉》这一课,我明白了:字词教学可以从举例、找近义词、字词对比等多种方法进行理解,把生硬的“读”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渐长。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假若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定能想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我们再结合教学实例、抓住教学细节、把反思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自己的思想理论与实际内容结合起来铸就高效课堂。

三、探索途径,合作交流。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项活动,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更新。教师平时工作比较紧张,工作压力大,合作交流少,但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大家坐下来一起谈谈教学方法,相互交流思想,容易形成和谐的教研氛围。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不断促进教学效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问题越议越明,方案越论越好,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另外,“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有人对这个问题研究得深,有人对另一个问题研究得透,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统一了教学进度和作业安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素质历练,业务钻研、合作探究、教法改进、自我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校本教研离不开大家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也离不开集体的合作。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探索途径,及时总结

教师要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及时捕捉你所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中,成功必有其原,失败必有其由。我们要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进行集体研讨,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五、探索途径,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真理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洗礼才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是提高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学会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不断地总结经验,探求教学规律,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6.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六

(——黄东弟)

终于有幸拜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书中描述的是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其中朱雅芳老师的案例,给我的感触很深。

“暗号”的设定和运用。我今年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教学,任教数学。班里的46名学生,有的是从学前班上来的,有的是没有进过幼儿园就上来的,年龄参差不齐。课堂上最令我头疼的就是课堂上 46张小嘴发出的各种声音,总会把说的话淹没其中。更不要说是讲课了。看到朱雅芳老师在她的课堂上设定和运用暗号,觉得很有趣,很是吸引学生。于是我如法炮制,也制定了“静下来”、“坐端正”等一些暗号,效果真的很不错,学生觉得有趣的同时,也遵守了课堂纪律。当然教学活动也就进行的顺利多了。

朱雅芳老师在文中说:“······一年级老师要明察秋毫,不仅察出哪些孩子好走神,好动,好私语,还要察出孩子想上厕所和装上厕所的区别。······”确实,我们教师课堂上要有“分配注意”的基本功——眼睛看着学生表情,嘴里讲着教学内容,穿插着防微杜渐的育人幽默,谋划精彩的教学环节,多“管”齐下。

运用故事的吸引力。朱雅芳老师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于是我也在我的教学中,把一节课要教的内容,尽可能的融入一个故事之中,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愉快的学习,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有趣。1

采用角色扮演和角色转化的方式。朱雅芳老师在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的角色扮演中,然后再进行角色转换,学生学得真切,体会深刻,更能在教学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获实在不小。

朱雅芳老师在《春游》和《踩水》中,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假如我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是的,我们老师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忘记我们曾经是孩子,孩子的愿望,孩子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会和我们完全一样。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会孩子走得更近,心也会贴得更近。

7.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七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理论是实际的依据。观念的转变起始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与新理论之间的矛盾, 而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观念转变与认识提高的过程。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意综合性, 生活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形成整体的幼儿教育观, 并通过努力去实现这些观念。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 我们把《纲要》精神以及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为切入点, 促使教师新旧观念产生碰撞, 激励教师对不用理念进行对比和反思, 从而提出困惑不解的问题。如:现在提倡的整合教学, 这里面包含了目标的整合和内容的整合。《纲要》中把教育目标分成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及艺术五个方面。而教育目标是教育所要表达的最终结果。那我们怎样去划分会更加适合当前的教育理念, 这对教师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 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教育意识和理念形成了冲击, 他们提出了疑问“分科教学和整合教学的差别在哪里?”“现在的这种教学形式孩子能不能学到东西?”“我们怎样上课才是最适合当前的教育理念?”等等。基于这些认识, 我们又组织了教师外出参与市区组织的专家讲座学习, 不断的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自己的不断反思。从而实现了教师观念和到行为的转变。

二、以点带面,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与骨干教师互动, 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学习令人成长, 思考使人进步。向骨干教师学习, 与骨干教师互动, 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因为幼儿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中介。怎样把幼儿园课程精神贯彻到幼儿的日常学习中, 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有些难度, 在去年参加一次珠海市的骨干教师培训, 有机会和市区的骨干教师们面对面的互动。参加这个活动使我们看到了每一位骨干教师身上耀眼的人格魅力, 她们并不以高人自居, 但她们信心十足;她们不会说绕梁三日的精美诗句, 但她们句句都是有理有据的经验之谈。在与骨干教师的互动交流后,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 我们逐渐在反思中成长。如:在开展主题教学时, 老师们开始思路不是很清晰, 但是通过学习《主题活动的创设与开展》的研讨后, 老师们开始尝试了从方面考虑慎重选题, 开展适合自己班级的特定主题活动。并对每次的活动进行反思, 生成下一个主题活动。

2) 主动实践, 共同参与, 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认识与反思上的提高会使老师们更加主动自觉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一些爱学习, 肯钻研, 悟性好的老师会随着教研活动的开展脱颖而出, 她们尝试打破分科教学, 大胆开展主题探研活动;她们改变单一的集体教学, 初步学习运用以小组、个别为主的教育形式, 将预成教育与生成教育有机结合, 将“等一等, 看看孩子是怎样学习的”与教师适时的引导与帮助相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反思与主动实践, 教师从孩子们那从未有过的大胆而充满创意的表现, 深深的感悟到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 只管按计划教学而无视孩子需要的方法, 真是太限制幼儿的发展了。

3) 贯彻《纲要》提高教师主动反思能力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过程, 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漫长的, 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分析问题, 扎扎实实抓好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每一个环节。

4) 分析案例, 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 成长

伴随《纲要》的深入研究, 每个学期每位老师都要写自己的案例, 包括教育笔记, 备课等案例。为了帮助教师学习, 反思, 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通过让教师整理自己案例, 学习、比较、反思同伴的案例, 在集体的交流共同反思案例中, 真正的使教师强化了自己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行为。并拓展了每一位教师的认识角度, 提高了认识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季湄主编《回到基本元素—走进新《纲要》上册》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季湄主编《回到基本元素—走进新《纲要》上册》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季湄主编《回到基本元素—走进新《纲要》下册》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季湄主编《回到基本元素—走进新《纲要》下册》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师教育丛书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3) 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师教育丛书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

8.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种途径 篇八

1专业化水平提高重在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对象的一种师训模式。校本化培训是教师职后教育的国际新理念和新模式。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每个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既可解决教学之急需,又可兼顾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使教师之间的合作时空得到拓展。校本培训可以是以课题为模式的培训方式,也可以是以网络为模式的培训方式;校本培训还可以采用个性培训、自选式培训、问题研讨型培训和实践性培训等方式。

2专业化水平提高需要专家引领。专家引领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特别的作用。专家在专业上的高度素养,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教师扩大自身的教学视野,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如学校可以建立专家“智囊团”,定期邀请一些教育专家,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专家引领的运作载体具体有:一是让教师总结和提炼专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中提高专业化水平;二是让教师仿效和借鉴专家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借以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现教学方法的举一反三;三是让教师参与专家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升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四是让教师协助专家整理其课堂实录、讲座文稿,在整理过程中,深入领会和琢磨其中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学艺术魅力;五是让教师跟随专家一起参与各种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活动,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走势。

3专业化水平提高需要激励机制。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成长热情,必须借助一些激励方式或者制度,常见的有情感激励、奖惩激励、成就激励、竞赛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发展激励、沟通激励、满意激励等。激励机制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是以校为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教师成长;可以是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机会、物质、精神等因素构成的机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也可以是建立以精神鼓励为主,采用评选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等方式激励教师成长。当然,每个教师的需求是不同的,建立因人而异的激励机制,可以让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有成效。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因素

教师专业化成长毕竟是个人的行为,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渴求成长,才有可能生发出教师自觉的行为。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平淡和厌倦。如果教学工作长期重复,没有创新,享受不到教育带来的快乐、幸福,难免使教师产生职业怠倦,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1在“读”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读书、育人是一个教师的生命轨迹、成长轨迹。只有把读书作为人的精神之旅,并以此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我们的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育人理念真正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品质、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好读书应当成为教师职业素养和习惯。但需指出的是,那些只喜欢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成长为优秀教师。教师要读书,更要读名著、读名师的教育随笔。在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生发感悟、得到成长。还需指出的是,一个教师的境界高低,并不在于他读了多少本书和教了多少本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本书、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2在“写”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写学习体会。教育教学毕竟是教师的核心工作所在,教师只有经常研读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论文,在研读中才有感悟,并把自己的感悟付诸于笔端,才有利于专业成长。写可以促进思考,有思考才有进步、才会成长。教师要养成写学习体会的习惯。教师开始写学习体会的时候,不必提过高的要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写到一定阶段时,既提出量的要求,又提出质的要求。因为只有写一定量的学习笔记,写一定量的心得体会,才能在量变中达到质变,在质变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跨跃。

写教学反思。“反思”一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各国教育。“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对其展开了探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环节。波斯纳就曾提出:成功=反思+实践。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促成长。

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兴起,应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种进步。教育叙事之所以备受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不需要建立富有逻辑的概念体系,更是因为教育作为人文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生活体验”所内具的价值。教育叙事写作可以使教师摆脱烦琐、窘迫的教育生活状态,去捕捉教育生活中灵动的场景甚至片段。因此,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叙事式研究,讲述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展现教学活动的原生状态,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通过叙事研究可以整理和提升个人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教育理论的内容和形式,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3在“研”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全可以说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长。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师重要的职业所在,一个不研究教学的教师谈成长,这是不可思议的。教师做教学研究,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集体合作。如有目的地组织教师集中研讨一个教学内容,先共同设计教学,在设计的基础上,指定一位教师开课,课后共同评课,修改教学设计,并再次开课。这种“磨课”方式,可以使全体参与的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评课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教研组作为学校联系教师的专业群体,可以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越来越成为教育有识之士的共识。教研组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即学校的他控策略和教研组的自控策略。学校着重研究的是自控策略,这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需要为支撑的,这是人性化管理策略,而且是高层次的人性化管理。

加强学科小课题研究。课题从教育实践中来,课题从阅读中来,课题从思考中来。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工作,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周围的教育现象,要经常进行反思、分析。教师在一个时期里,选定一个课题,然后对此加以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选题时,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选题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须与自己的业务特长密切相关,在选题时,要多考虑本专业领域中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领域。

4在“说”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说教育教学问题。说教育教学问题是指学校根据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与困惑,请本校有较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一一作出解答与交流。这样,不仅青年教师解决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参与教育教学讨论的骨干教师也在与青年教师交流中获取了更多的新知识,与青年教师共同得到了进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研讨活动,研讨内容以交流读名著、名师随笔的体会和学习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论文的体会、感悟为主,以教学反思、教育叙事为辅,在研讨中加深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同时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名师成长故事。说名师成长故事是指让一些骨干教师讲述自己从教经历和成长故事,还可以让教师述说名师成长的故事。说名师成长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教师成长的方式。为教师呈现一些名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思想从模糊到混沌到清晰到凸现的发展轨迹;诠释这些教师学习、科研、实践、笔耕,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行走方式;使教师领略到名师的热爱事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的人格魅力。特别是解读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等的成长历程,对教师有着特别的意义,教师往往会因为有着相同的困惑、成功和经历而感动。在感动中生发出成长的欲望。

9.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篇九

汉川市刘家隔中学

马家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质量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一张晴雨表,是学校良性发展的需要。改变农村教育滞后于城区教育的现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以最大的热情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理想信念的缺失,是阻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内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一些农村教师面对艰苦的工作境遇,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做优秀教师的人生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在工作中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没有研究意识,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工作、生活重压下,放弃了对新思想、新教法的学习和研究。既使有也是浅尝辄止,一年四季忙于常规的事务,久之惰性滋生,最终教育教学便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2、团队互助工作环境缺失,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合理,是阻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外因。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青年教师较少,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档。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出现了众多的“麻雀学校”,形成了有限教师办无限教育的局面,教师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专业成长。而另一方面,教师群体则因为不对称流动造成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差异明显,大量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一些农村中小学师资甚至不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当然更谈不上同伴互助、互学、互相提高了。

3、人文关怀的缺失、评价制度的缺陷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教学行为。比起量化成绩影响加薪、晋级、获得荣誉称号来,其它的事情当然是小事了,谁还去顾及从事教学科研,做学问呢?量化管理,分数评比更多地是让教师谨小慎为,逃避风险,最终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抹杀了教师的创造个性。

4、农村教师培训不切合实际,流于形式。平时教学实践中缺少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引领,没有获得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督”得多,“导”得少,“不能怎样”听得多,“应该怎样”听得少,教师无所适从,穷于敷衍,最终难成教育教学的明白人。

5、农村学校没有给广大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创造力的平台。既没有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集学习、教学、教研功能于一体的类似于教研组的共同体,又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专业空间。教师基本上是单兵作战,教师的视野变窄,信息途径受阻,校本研修无法开展。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长袁仁贵指出:“教师教育支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引领教育改革的发展。”可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长则是学校的核心,校长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校长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

(一)校长要当好教师专业成长的设计师。

1、立足学校情况和教师情况作好决策。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地处农村,在农村教育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教师有71人,年青教师少,多数教师有主动提升意识,但学科搭配欠科学,且师资流动变化大。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作为校长,就应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确立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等。这样决策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行之有效。

2、决策要有“宏观”和“微观”特点。在宏观方面,首先是要能合理调整学校发展规划,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竞争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如在教师培训上给予经费保障,解决了教师学习的后顾之忧,对专业提升快、教学绩效显著的教师给予评先表模等政策倾斜。在微观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教师自我成长的个性。给教师个性成长一个宽广的空间,鼓励教师对自己各个时期的目标做出合理的预想。

(二)校长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跑人。

1、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一要引导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新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学中心已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边缘人、守望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要引导教师树立活动探究的教学观。长期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去掌握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这种认识上偏差导致教师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价值。

2、引导教师转变学习和工作方式。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要广泛涉猎学科内外的东西。在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营造教师学习氛围,并及时发现学习上的典型,以典型做引导。在工作上,引导教师面临困难时,能创造性地处理与解决。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上要有创新能力,不能盲从权威,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3、引导教师走反思型教学之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4、引导教师走科研专业发展之路。校长在引导教师专业的成长上,同时要注重用科研带动,让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参加“校本和课题”研究,形成从“门槛型”到“合格型”转变,从“合格型”到“专业型”的转变。

(三)校长要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伙伴。

作为校长,虽说不是课堂教学的能手,不是教育科研的专家,但校长如果能给予政策的支持,并在行动上参与,和教师形成亲善的合作伙伴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1、用心交流,真诚合作。在合作中,校长要真诚谦和,要能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合作交流,才能让教师在心理上不设防,才能以心换心。同时,要谦虚地向教师学习,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深入课堂,深入一线。校长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课堂,既能掌握教师成长的“第一手资料”,又能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能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加油助威”。

3、表彰奖励,认可工作。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上一篇:黄鹤楼的作文下一篇:网络的高二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