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2024-08-13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共12篇)

1.《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一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戴新良

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分别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现将一学期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另外,课上完后即对该节课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的次数很少。这样,就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4、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正当的角色。从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和对学生的口头问询中了解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还是喜欢以教师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或者说,课堂的民主气氛还不够浓,教师教学观念仍然保守陈旧。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加注意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并努力使“合作式学习方式”成为我的教学课堂上的一个法宝,让“合作”成为我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种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二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课堂,合作任务

“合作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小组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能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高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良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在目前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在我们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乏自觉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时可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 并非学生的自身意愿。而实际上,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间的自发性行为, 是自己想和小组成员一起探究某个知识 (点) 的学习过程, 可见有时孩子的合作意识比较缺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对于小组合作要做些什么还不清楚的情况下, 教师就直接让学生去合作, 学生无所是事, 不知所措, 结果就出现了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 漫无目的地合作”这么一种结果。

3.忽视学生个体的培养。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 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 关注他们的小组学习成果, 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成员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师都应该去关注的。

4.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这是由于学生不同的个人生活经验、不同的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表达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处理好小组中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关系,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 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理应生动活泼,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知识的场所。但切记,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该用的时候、在适宜的时候运用, 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探究问题时应用。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 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 集思广益, 挖掘集体潜能。

例如, 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 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多边形及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 能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 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集思广益:学生以4人为一组, 在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并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在图上画一画。有人想到分割成两个熟悉的图形, 也有人想到补上一块变成自己熟悉的图形。但想到了方法, 却并不表示就能得到答案, 还需要自己经过计算去验证能否得到结果。在计算时我们仍然可以小组内分工合作, 每人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节约时间、有些方法看似合理, 但在计算时根据已有条件却并不能求出结果, 那这种方法就不可取, 就在小组讨论中被否决掉。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既达到了学生个体在与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 又培养了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 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重大作用。

2.突破重难点时应用。在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时, 教师一遍一遍地讲, 反反复复地强调, 学生依旧会记不住, 究其原因, 还是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如果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再加上老师适当点拨, 学生的思路就会茅塞顿开。

例如, “认识图形 (二)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首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告诉学生这四个平面图形都是桌面上的这几个物体留下的“脚印”, 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寻找这几个平面图形都是谁留下的,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组内有的学生只能找到某一两个脚印是谁留下的, 但是其他成员可以给予补充,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在提问时, 教师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个“脚印”是在物体的哪个面上找到的, 从而切身体会到“面在体上”这一知识点。这样在后面的“画一画”中, 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应该在哪个面上把几何图形描下来。另外, 在“找一找”中, 还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说一说还能不能通过别的物体的面也可以画出这样的图形, 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体会。

3.学生思维受阻时应用。单个学生的知识面有限, 经历不够丰富, 思维的开阔性也有限。学习中如果让学生相互启发, 问题的解决或许会变得相对容易, 尤其是解决一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问题,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会更有效。

如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出示一个长为6 厘米、宽为4 厘米的长方形篱笆,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学习, 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篱笆的周长。学生各自在小组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对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意见, 用相应的方法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最后小组总结得出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 6+4+6+4=20 (厘米) 。

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2) 6×2+4×2=20 (厘米) 。

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3) (6+4) ×2=20 (厘米) 。

即: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求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 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使他们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学生意见产生分歧时应用。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 生活经验不同, 性格不同, 所以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往往不同。在遇到某些问题时难免产生分歧, 如果教师硬生生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 学生有可能仍然一头雾水, 这时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 补充修正, 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 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相遇的条件是“两地、同时、相向、相遇”, 那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还只能处于字面的了解, 并不能真正理解透彻。在这里教师可借助游戏来创设情境:请同桌两名学生从各自桌子的一边各拿一块橡皮 (模拟小车) 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 直至相遇交换橡皮的全过程, 来模拟“两车相遇”, 使相遇的条件从字面理解转变为学生的动手操作, 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 为后面“相遇问题”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障碍。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探究新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用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都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其在课堂教学当中都开始下意识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促使整个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而在农村小学教学课堂当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农村小学生们提供良好的表现平台,这对农村小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都具有明显的自卑心理,在以往的课堂当中,这些学生大都习惯了背诵和抄写教师所给的答案,因此直接导致他们在课堂当中死气沉沉,并且对所有学习都是以教师所给的答案来作为学习标准。

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需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就比如以往教师们普遍认为一堂课讲得好,那么这堂课就非常的精彩。这种观念明显已经过时,如今对于教育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讲得好,同时要求学生们要学好。而怎样促使学生真正学好,就是当下新课改所推行的教学改革理念。所以,可以说课程进行的良好与否,不是要求教师将知识讲述得多么透彻,主要体现在学生们是否在整个课堂当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表现出质疑求学的态度的过程。在比如,以往的教学观念认为好学生就是在课堂学习当中,做得端正,静气凝神,整节课堂就只有教师的声音,学生受到老师许可才站起来小学翼翼回答的声音等。这种教学的状态直接促使教师成为课堂的掌控者,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师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们踊跃发言,只要不偏离课堂主题都不算乱相,都属于课堂气氛活跃的表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很多,必须一一打破,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创设情景教学,营造学生小组合作氛围

情景创设教学,主要是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们能够在此环境当中体验到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由以往那种被动学习的状态逐渐的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且是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当中。例如,在教习《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里面所描述的场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非常熟悉,可能在一些细节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教师正可以利用此类细节来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将这部分差异和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对照,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触,谈谈农村都有哪些东西,课文的那些东西是他们所熟知的。

三、强调合作意识培养,重视实践学习

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展开小组实践类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们的智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作用及重要性,从而由此培养出学生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在很多农村小学当中,由于农村小学生们交际活动少、生活视野也较为狭窄,因此很多学生都普遍表现得比较害羞和内向。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真诚的爱心来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以此来充分的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并据此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宝库。例如,在教习《记金华双龙洞》的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文章,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当中的游记路线及过程来为学生们设计一个“我当小导游”的活动。因为农村的小学生们没有见识过此类事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好活动的全过程,比如可以在黑板上绘画出生动形象化的旅游路线图,结合课文的内容来将里面的路线一一标明,然后由各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讨论,最后推出一名代表来担当小导游。通过这种活动的形式,必然将极大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潜能,并拓展了其自身的眼界,萌生出更广阔的理想。

四、强化学生思维创新,配合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共同解决相应的问题,而这些所需解决的问题,都必须是由教师们精心设计的问题,对于学生们的讨论而言,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保障课堂当中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会偏向形式化发展。例如,在教习《落花生》的课文时,文中通过将花生、石榴、桃子及苹果等多种水平的对比描述,形象化的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而为了能够促使学生们能够充分的理解课文当中的内容,教师就可以由此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主动的思考、去理解课文中那些水果类型具体是比喻哪一类人。比如,可以问学生们长大准备做哪一类人呢?是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准备做石榴和苹果及桃子那样的人呢?为什么要选择做这样的人?

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也将随之转换,从而迅速锁定其中一种水果来进行回答。有的学生会回答说:我一定要做花生那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人,不求名利,品德高尚。这时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反的意见,比如:难道苹果、桃子那样的人不好么?这样学生们就会进入深思,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意见上的分歧。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开展一个辩论会,让双方各持己见,分别说出自己选择的水果性格,这样就极大的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创新及合作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当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农村小学生们的帮助非常大,能够极大的提升其智力水平,锻炼其思维方式,有效的拓展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并且学生们经过合作,其合作意识突出,在往后的学习当中,必然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周本香.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25.

[2]付洪涛.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23.

[3]李宗颜. 合作学习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6,02:46.

作者简介:马媛媛(1987-),女,汉,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改方面。

4.《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四

一、课题的界定

1、小班化:指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的班级授课模式。授课机制较为灵活,学生的个性得以真正展示。

2、农村初中:指地处乡镇办学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7——9年级授课学校。其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素质发展层面较为落后。

3、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4、小组:小范围的学习小组。

5、合作学习:指一种以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为方式的学习模式。

小班化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标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围绕每节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小班化的特殊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在农村小班化中学中开展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班化教育理论: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指课堂学生人数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受教育机会的增加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普遍提高。

2、新课标理论:《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

4、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5、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1.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时代在呼唤“合作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大的工程建设,都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未来急剧竞争的社会中,离开了合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更是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把合作观念引入教育,更是现代社会,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活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

精神,探索及实践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素质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2、现实背景:农村教育的高峰期已渡过。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大大减少。我校作为南京市30所小班化学校之一,已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的特质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同时,又能大大促进学生的优化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校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从目前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如何更好地分析原因并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自觉地进行认识和意义建构。

2.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小班化学校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研究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文献研究法)2009年8-9月

(1)通过网上查阅、图书馆查看、相关专著选读,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资料积累。(2)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个人课题交流活动,听专家讲座等。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研究策略(调查研究法)2009年9-10月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分析目前我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合作学习小组结构不合理(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度不高。(4)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在此基础上拟定具体研究策略,建立实验班级,本人正好带了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所以确立了

(四)班为实验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三)班为正常的模式教学。

3、具体实施(行动研究法)2009年12月-2010年7月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小班化教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提供了可能。

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摸清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全班35名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搭配成6个学习小组(其中一组5人),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主要由班干部担任;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由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一名记录员,大多由一名细心的女生担任,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平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2)培训组长。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序进行组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定期召开各组组长会议。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作为组长如何想方设法让本组成员以小组的荣誉为重。

(3)训练合作技能。由于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较低,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训练合作技能。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训练: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他讲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且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2)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在独立思考后,由组长安排汇报独立思考的内容,一人汇报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说、会说,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4)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需要选择恰当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课前分组准备好材料,课上分组探究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变换过程,最后分组演示汇报各种全等变换过程,掌握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这样做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在八年级数学活动《测量物体高度》中让学生探索测量建筑物高度时,这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求出建筑物的高度,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5.《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五

摘要:合作学习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老师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本文通过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字: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新一轮课程的改革,使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变应试教育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它强调的是合作共赢,认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除了竞争还有合作关系的存在.不管是否真正关心集体的利益,群体总会产生互赖的关系.就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与他人一起进行建构的过程,只有与同伴一起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快的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言,他们也需要被关注、被认同,能够自我实现[1].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2]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二、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1.指导学生提高对合作的认识

要让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个人的需求必然要与他人发生联系,很多事情都需要团队来完成,从而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借此来提升学生对现行数学合作小组的认识.2.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情学习,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尽量让关系融洽和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能够畅所欲言.另外,分组时要考虑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以数学成绩为主,结合其他各科成绩,将学生分层,每一组不同层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讨论.3.明确分工

为了保证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每一个小组中由大家集体推选出一名该学科的负责人和一位纪律组长.这两位同学分别负责指导小组内部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小组纪律.他们的存在能够有效的保证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参与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负责人在一段时间之后,都要实行分工轮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组中每个成员体验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一定程度激励差生的学习,使其逐步转化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小组全体的力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4.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只有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教学的高效性,做到课堂气氛的宽松化,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课堂中放下师教尊严,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勇于思考,敢于提问.三、现阶段小组学习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很大的益处,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小组合作开展时机不恰当;成员的分配不合理;成员的分工不明确;重形式,轻实质;这就导致小组学习呈现出很热闹,很低效,成员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小组中扮演了首席发言员的角色,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被动当听众.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自卑,没有起到以“先好带动后好”的作用.有的教师缺乏合作学习必须的教育技能,也没有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缺乏合作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解决.参考文献:

6.《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六

关键词 大班额 农村小学自主合作 有效课堂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全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50名左右的大班额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的现代社会意识。随着实践的不断延续,研究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课堂不是单纯的合作课堂,教学中要多方面的为合作课堂做好铺垫,不然合作课堂会出现诸多问题。

问题一:分组不合理。因为学生人数多,所组的成员,人员结构配给考虑不全面,让一些学生一言堂,一些学生不知道干什么。

问题二:合作交流的时间把握不准,时间长了,学生有时间玩其他的,时间短了,合作探究不够充分,造成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果却不佳。

问题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年段,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如此让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无谓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还有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问题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演得不到位,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不到位。有的教师以为合作课堂教学重在于合作,忽略教师的讲解指导评价作用,而把教师当成了一个旁观者,无所事事;有的教师又忙于巡视,参与小组的交流,这样又容易剥夺了学生的讨论。针对以上各个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合作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几点开山铺路。

一、合理分组,科学管理

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活动方式,合作学习的小组对组员个性化差异要求较高,要求性别,技能水平,兴趣倾向和性格特征呈现合理的分布形态,确保组内优势互补和技能均衡。一般新接一个班,我就要在一两周之内摸清学生的特点,先把班里的学生归归类,如优势股的,潜力股的,走低股的;性格内向的,外向的;纪律方面谁能管理人,谁的自控能力强,谁需别人管理等,然后着手分组,一般每组4到6人,组里都配有能理事的组长,有优势股的,有潜力股的,走低股等。同时要给组里的成员进行分工,组长的任务是给组员分工,召集组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谁记录,谁发言,谁控制噪音,谁来展示汇报(组内人员要轮流)等。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文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合作的任务,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其实是为了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接着由各组派员向全班汇报展示,通过充分的交流,教师要指导总结,达成共识。当然,这样的课教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

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上进行一年级“5的组成”的教学,我从一根枝条引出5片叶子,一根枝条有5个苹果,然后让学生先观察2分钟,接着小组合作讨论“5”的组成,通过合作讨论,找出本组的共同点,再在全班生生,师生的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加深印象。

三、合理的利用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既关注个体的评价,又关注整体的评价。大班合作学习的评价以小组整体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我在每堂课或某一学习内容结束后,对学习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及时做出评定,定期(一般每周一次)对学习小组评定汇总,做出综合性评价,区分为三星组(★★★)、二星组(★★)、一星组(★)不同等次,并给予三星组一定的精神奖励,如小奖状、上合作学习表扬栏等。让更多的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与支持,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将小组、个人成绩紧密联接起来,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却又会忽略学生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是建立在个人努力之上的,是有共同愿景下的一种合作。在评价整体的同时也要考虑个体的发展,如三星级的组每一组员均可获得相同奖励,对表现好的个人可以经常性地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发放合作星,满十颗星可以得到一个合作果。一般组的每一组员均不能获得奖励,其目的在于促使“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氛围形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碰撞、对接、融洽、升华的较高境界。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听,学生在课堂上闹哄哄,是因为学生兴奋而无节制的说话,因此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发言做到有序,不要“比高音”不乱插嘴。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同时我还作几项尝试:如“刚才这位同学说了什么”、“你能帮他补充吗”、“听讲课找错误”等有益的“听”的学习活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会看,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如教学一年级“5”的组成“的,我摆了5根小木棒,让学生观察并讨论“5”的组成。

会想,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教师就要给创设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给足够的时间去想,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会说,才能促进“听、看、想”,才能实现课堂的合作。教学中,要给学生说的机会:如解说题目意思,看情境图说,给题目加条件说,说说生活中的数学等。对于少说和不想的学生要创作机会逼他们说,如开火车说,小组汇报轮流说,每天轮流说新闻等。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在这一门艺术中我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生生,师生合作快乐和谐,使得所教班级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学习不在艰难,不再枯燥乏味,走进班级,每一面墙都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生会围着老师问问题,讨论问题,差生也基本消除了。这是自主合作课堂所带来的。

参考文献

1、刘棠师,孙建锋,吉春亚;合作学习及其实施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0期

2、陈一璐;小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探究 ;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4期

7.《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七

一、小组划分

小组划分合理、科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小组划分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合理性, 二是科学性. 所谓合理, 指的是小组划分应注意兼顾学生的自身情况, 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巧妙结合起来, 做到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例如我们班有48 名学生, 将学生按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及知识掌握情况依次分为三个档次, 如果打算6 人一组进行围坐, 那么这6 人中三个档次各占2 人, 这样分的8 个组学习方面势均力敌, 有利于小组公平竞争, 也为小组评比提供公平的尺度.

在小组划分的时候, 我不单单考虑到学习成绩, 还注意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性格等如调皮、自律性差的学生和稳重、自制能力强的学生合理搭配, 起到优带差的作用, 善于言谈、外向型的学生和性格内向、不苟言笑的学生可以成为黄金搭档, 起到互补的作用, 从而为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 精心设计课堂导学案, 让学生明确学什么

学讲计划的核心精髓是:学生自主先学, 那么学什么, 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为学生自学、合作预习提供依据.

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确角长什么样, 然后根据导学案去自主学习, 我把导学案分为了三大块:

① 摸一摸: 感受一下三角尺上的角. 小提示: 你可以用手心触摸尖尖的地方, 再用手指从尖尖的地方顺着往两边摸一摸. 思考: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② 画一画:你能画一个角吗? 小提示: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 最后怎么对角进行标记.

③ 玩一玩: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 做成一个活动角. 试着变大变小. 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通过自主学习再把所遇到的疑问、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这样不仅避免了小学生对学什么犯难, 也为上课的讨论交流奠定基础.

(2)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为学生明确怎么学

学生的课前预习, 为学生上课的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提供了基础, 上课交流的过程是将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习的体会和心得说出来.

如上文提到的导学案上的任务, 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弄明白了, 摸到角尖尖的地方, 感觉疼疼的, 摸到两边滑滑的直直的, 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直直的地方叫角的边,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通过小组合作会画角, 并能说出画角的过程. 通过比较活动角明白了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开口有关, 和两边的长没有关系.

在老师讲新课前, 如果通过交流、讨论, 能对导学案内容熟悉到这种地步, 那么自主学习的任务就算有效地完成了, 同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基础、

(3) 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明确讲什么、怎么讲

认识角, 明确角的组成是本节课重点, 而比较角的大小是难点, 通过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 引导学生说说顶点和边在哪? 然而,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让他靠自己现有水平说一说, 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PPT中, 设计了“你可以这样回答” 在画角的时候, 先画 ( ) 个 ( ) , 再从这个点出发, 画 ( ) 条直直的 ( ) , 然后在两条边之间画条 ( ) 来对角进行标记. 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让学困生有所选择, 同时也鼓励不同的说法. 通过展示自己的角, 边画边说, 对角的认识更进一步加深. 有的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和探究, 一个个方法脱颖而出: 在比较角大小的时候, 有的学生把两个角顶点相对比较, 有的学生把两个角的开口相对, 产生意见不统一的矛盾, 激发了学生“我要学”的兴趣, 这个时候通过老师引导:在比较高矮, 长短的时候, 我们是怎么比较呢? 生会想到一端对齐, 把内部矛盾成功的转化为了合作学习的动力.在组内动手去将角的顶点和一边对齐, 观察另外一条边, 哪条在外, 哪个角就大. 并自己总结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没关. 这体现了学讲计划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 也正在让学生体验了“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通过合作、交流而构建知识, 凸显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交流, 学生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所学讲解出来, 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 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 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8.《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策略;有效性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此一来,一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能够使教师的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为主,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给教学课堂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数学课程作为视角有效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服务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使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知识的时候,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走到户外,分小组观察实际生活当中的事物,且进行记录。这样,学生能够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而教师提取跟轴对称有关的事物。像是有的学习小组观察到天空中飞过的一架风机,留下了一条漂亮的弧线;有的学习小组观察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有的学习小组观察到各式各样的风筝摇曳在天空中;还有的学习小组观察到随着风的吹拂,纷纷地掉落下来的落叶。这样,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再引申出轴对称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说学生观察到的这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学生非常开心,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也明确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并且使单调、枯燥的教学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

二、应用小组合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有着较强的互动性,可以给师生、生生提供交互的平台。事实表明,小组合作跟小学数学的有效统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知角的时候,先是让学生准备五角星、钟面、红领巾、三角尺等一些实物,再划分学生为若干学习小组,然后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找一找这一系列的图形上是不是存在角,并且指出角在哪儿。一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过角,因此可以迅速地找到。教师紧接着启发学生:“我们可以在这一系列的图形上找到角,你可以画下这些角吗?”由于角的图形较为抽象,因此,教师能够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首先画出角,再要求其带动本小组的其他同学画出角,让学生更加形象和直观地理解角。这样教学跟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相适应,更加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地把握数学概念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三、应用小组合作有效地化解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的任务与教学目标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此,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和问题,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化解教学的难点知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时候,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师首先让各个小组画出两个三角形,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掌握的平行四边形或者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三角形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旋转和平移两个三角形之后,发现构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是长方形,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学生之间接下来的想象与探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不难推导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与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联系了各个学生,从而创设了一种生成知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探究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能够轻松地化解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知识。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也日益注重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冲破了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束缚,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探究,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军伟.新课程数学教学要凸现人文精神[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9.《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九

学校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等内容。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明确分工职责是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要让学困生能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尊严,有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在于小组构建要合理。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在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动手能力强„„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分组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按照班级人数、座位安排按4或6人一组,每组一或两个学优生、两或三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的比例搭配,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在活动中有利于生生之间的配合,起到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活动中注重培养学困生的合作意识。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在小组里不善于动脑、动口、动耳、动手,缺乏参与热情,就让小组长多给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让其进行表达、参与争论;小组汇报时给他更多的机会,哪怕是支言片语,只要合理、正确,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坚持下来,很多学困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参与度日渐提高,既能接纳别人的观点,又能主动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

2、设计分层问题和练习,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

学困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知识上有缺陷,无法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使这些学困生能够有自信参与到学习中来,就要让这些学困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因此问题、练习设计要分层,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尤其是学困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就使学困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科学运用评价,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

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给予评价时多把发言的机会、肯定的目光以及赞许的言语给学困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还有利于强化小组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学会放大学困生的进步表现,包容他们的错误,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引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和自信。

教师的积极评价还应倾向于促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提供的帮助,由对学生个人评价转变为整个小组的合作性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间更好的合作学习,还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积极开展专题研讨,促进学习交流提升。

为教师搭建平台,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借助区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学校英语课题研究小组就对“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困生转化问题”进行研讨。从学困生的产生、年级差异到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学校教科室组织各学科教师参与听评研讨活动,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学校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课题研讨。在研究中,将课题分解,依次以“合理构建学习小组,培养合作意识”、“ 设计分层练习,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 科学运用评价,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从教学设计、说课研讨到上课实践、课后反思,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及方式方法,促进了学习交流。

二、阶段性成果:

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学习方式,我们会进一步明确目标,把课题研究做实做细,切实提高整体学生素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教师的思想意识和科研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教师自身感悟很深,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困生的情绪,创设利于学困生参与的学习氛围,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困生的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学困生也有进步的意愿,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多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引导学困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使他们有信心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群实验教师能够认真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教育,并有针对性的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总结,每个感悟都能写成书面材料,保证了研究的效果,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科研理论水平。

2、学生的素质也有所提高。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使得学困生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能够得到任课教师的格外关注,使得学困生较以前有了参与学习的意识,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3、主要成绩:

天津基础教育2012年“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中《“圆”于生活,探究数学的应用价值》、《《开一扇表达之窗》等多篇论文获得市级三等奖,《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谈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等十多篇论文获得区级二等奖;多节小组合作学习课例获得市区级奖项:郑娜老师的品德与社会课《规则在哪里》获得区双优课一等奖;郑娜老师的品德与社会课《不一样的你我他》获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评比一等奖,并代表塘沽参加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精品课评选活动;数学殷莹军老师的《数字编码》一课在塘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获得区二等奖等等。

三、主要创新点:

1、在小组学习中,解决了学困生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应,发现各个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特点。

2、实现了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促使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坚强意志品质。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还要规范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要健全课题网络,落实课题研究。

2、提高理论素养是当务之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自己的理论水平很难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工作更深入。

3、课题研究还需要更深入。需要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搜集整理好相关资料,做好分析总结。

五、重要变更

由于人员调出入,课题组主要参加者有变更,由原来的课题组主要参加者:王秀玲、叶振江、刘振敏、邬丽萍、高凤梅、赵淑娜、李家坤、姚淑梅、赵文荣、宋文玲调整为谭长英、刘振敏、张忠晟、邬丽萍、高凤梅、赵淑娜、李家坤、姚淑梅、赵文荣、宋文玲。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加强教科研管理,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

按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思路完善科研管理,层层落实。“点”是指骨干教师层面,“面”是指一般的教师层面。具体体现为“抓骨干、骨干抓,抓大组、带小组”。对于骨干教师,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成立课题中心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并且给他们任务,压担子,必须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在不断锻炼中得到迅速的提高,并有效地带动和指导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教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让广大教师在典型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验班(对象)和承担课题研究老师的观摩、介绍、研讨,学会了课题研究中如何选题,如何制定方案,如何制定阶段目标,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如何积累资料等,这样边干边学,边干边总结提高。

2、加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开展课堂教学观察的学习和培训,采用行之有效的科研手段,落实课题研究。立足本校课堂观察和评估,为教师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大量的信息,以便于总结提升,提高课题研究效果。

3、按时按步骤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总结出各个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特点及指导侧率,建立学困生生特殊评价体系,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并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课外合作学习。

七、可预期成果

1、教师的思想意识和科研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能够认真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教育,并有针对性的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总结,保证了研究的效果,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科研理论水平。

2、学生的素质也有所提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使得学困生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能够得到任课教师的格外关注,使得学困生较以前有了参与学习的意识,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10.《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十

一、案例

《圆柱体侧面积》 教学观察:

场景观察

一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小学教室,正前方是三尺讲台,讲台上放着一个圆柱 体模型;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自制的圆柱体,剪刀,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

(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那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

师:怎么办?

生:剪曲面

师:怎么剪?

生:剪高;垂直剪……

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

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 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

生:是曲面的面积

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

生:剪开是长方形。

场景观察

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

教学行为

(第二次四人小组讨论)师拿着刚剪好的圆柱体侧面和与之相同未剪的圆柱体,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然后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了一下四个问题:

1、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

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什么?

3、展开后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什么面积? 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话

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 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

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师再次演示)

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是高呢?

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师: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面积,那公式可以怎么写呢?

生:圆柱侧面积=底面面积×高(师板书)

师:是不是每次都要把侧面积展开?

生:不要,只要知道底面面积和高就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圆柱体的侧面积(板书)

教学行为

(第三次小组合作)教学了圆柱侧面积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同桌说说怎样求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交流后请一女生说。

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一些认识和提高: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处理好教学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4、加强教师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5、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1.《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高效;方法

小组合作就是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根据老师的分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走向高效呢?下面介绍了一些对策,供与参考。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解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个性心理甚至家庭背景,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既有利于组员发挥优势,相互合作、彼此分享,也有利于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其次,确定小组成员为4~6人,人数太多会出现少数人独霸交流的情况。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学生听课、记笔记较为方便,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除前后合作外,围成一圈、围成半弧形的编排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角色可以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也可以轮换。

二、合理地选择合作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选择内容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教材的重難点处选择。部分教师在重难点处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反而记忆不牢,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引导点拨中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2、具有探究性的内容。探究性的问题需要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方能解决,小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挖掘组员的智慧,让他们通过角色分工、任务切割,形成结论。如在《平年和闰年》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万年历探索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有负责分析2月份天数的,有负责数据统计的,有负责归纳判断方法的,归纳出“每4年就有1个闰年”的结论,教师适时点拨,看整百年份的是不是闰年,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在整百年份中,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3、具有开放性的内容。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学生往往会思考不全面。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兴趣各不相同,教师开展合作学习,能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有36名学生去剧场看表演,每人票价8元,但如果满40人可以享受团体8折优惠,请选用合适的方法付款,该付多少元?”

三、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来组织他们合作学习,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与包容,懂得相互分享、相互帮助;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表述,能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学会倾听,能听出重点,听出问题;学会欣赏,学会总结。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提高对农村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乾坤.对农村小学开展合作学习的认识与思考[J].云南教育,2016,(3):11.

[2] 李晓玲.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5,(7):36.

12.《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篇十二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 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 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 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 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在教材里就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 《数学 》第五册 “两步应用题 ”时 ,出示 :花店里有各种花 ,郁金香每支6元,康乃馨每支4元,大花惠兰每支5元……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陈老师想买40元左右的一束花,你能为陈老师设计一下该买哪几种花,各买几支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发探究思维和合作的实际情境.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出本组的配花方案,“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 ”这样极大地激发起同学们的小组合作的兴趣,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连平常不爱表现的孩子也一样积极地设计出各种方案,最后,推出本组的最佳方案参加全班交流.

又如我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 播放录像:1分钟内经过校门口公路的各种车辆. 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 全班学生都没有统计好,就问为什么来不及完成? 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 我就重新播放这段录像. 再提问:谁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 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 那怎么办呢? 能不能想想办法? 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 我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 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3辆,公共汽车是6辆,三轮车是9辆,卡车是14辆. 为什么前面两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么快能记下来? 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 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卡车的辆数 .

在这里, 我并没有花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但在记录过程中,学生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小组合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在小组合作中,满足心灵需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 归属感是一种强大的动因. 当一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所处的生活圈里是有意义的一员时,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也有这类归属感的要求,要求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 也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 那么,传统的课堂是否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呢? 回答是否定的.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遵照传统的教室布局、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连课桌椅也一律按照“秧田式”进行摆放.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这种课堂教学, 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于是,厌学就成了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 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 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为学生创造了与教师、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温情与友爱、 互助与竞争. 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 同时又通过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真正体验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我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一课时,从满足学生的“需要” 入手,导入新课时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昨天调查了绿色市场卖菜的叔叔阿姨们是怎样算账的,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发现秘密了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求其中奥秘的强烈欲望被点燃了,开始窃窃私语. 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全班小组讨论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 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 也就满足了每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要求.

上一篇:爱情伤感的散文作品下一篇:小学片区督导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