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2024-07-13

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共8篇)

1.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篇一

公司未来三年发展目标

一、公司未来三年发展目标 MBR 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可以同时解决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在水环境日益恶化和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双重压力下,我国府加大了“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为MBR 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普及应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是:抓住国家深化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策的良好机遇,发挥公司在核心技术和市场地位的领先优势,并充分利用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将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膜技术高科技环保企业,全面参与全球水处理技术市场的竞争。

二、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采取的措施(一)公司发展规划 通过实施和完成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分三个阶段实现整体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成为国内一流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生产、提供核心设备-膜组器系统;第二阶段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提供案商及大规模膜产品生产商;第三阶段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膜产品规模生产商及再生水托管运营商。(二)实现发展规划的假设条件

1、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顺利。

3、无其他不可抗力及不可预见因素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三)实施发展规划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1、与国外同行业著名企业相比,公司的资本实力和业务规模偏小,特别是目前膜产品的生产规模偏小,产能调整的幅度有限,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难以提高,制约了业务的进一步拓展。而募集资金的到位及后续的再融资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发展规划的某个环节中断或进程延迟,将会影响整个规划的实施。

2、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公司必须尽快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的计划和目标。

3、随着国外公司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首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不仅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国外公司灵活的人才战略将可能使公司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四)确保实现规划的措施

1、市场开拓措施 公司将利用自身品牌优势,立足北京,建立覆盖国内重点地区的运营和服务中心, 保持公司在行业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

2、产品发展措施 未来三年,公司将努力实现膜材料、膜组器及其系统的全面自主及规模化生产,同时增加研发投入,实现公司的产品深化,大幅提高公司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膜材料方面,产能将由目前的年产PVDF 膜30 万m?扩大到年产200 万m?,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性价比进入行业前列,并生产单壁自支撑型,带衬增强型和热法增强型三类型膜产品,覆盖污水处理,给水等领域,成为世界上少数可以自主生产以上三种类型产品的厂家之一。在膜组器及其系统方面,膜组器产能将由目前每年500 套增加到每年5,000 套,同时进一步提高膜组器的使用性能,加快膜组器的升级换代,并在产品性能(通量、成本、耗能、抗污染)指标上均处于行业前列。通过实现膜材料、膜组器及其系统的全面自主及规模化生产,在技术研发,运营与服务中心建设及分运营中心建设上的软硬件投入,将使公司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力由目前的20 万吨/日水处理能力提高到85 万吨/日水处理能力。使公司产品在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有效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

3、技术创新措施 “技术创新产生附加值”是公司的重要经营理念。为保持和提高公司主要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公司将通过完善创新体系和机制,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在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及独立自主研发基础上,加强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1)调整机构与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将公司的研发机构重组为以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MBR 系统技术优化和工程技术优化等为核心的技术研究院;在子公司膜科技建立以产品、设备研发与生产为核心业务的膜材料研发部与设备研发部。设计研究院主要为MBR 项目提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而膜科技的研发机构主要为公司提供膜产品及设备的创新研发和生产技术服务,从而大大提高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效率。另外,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在保证研发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创新能力和积极性,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除此以外,公司将在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争取升级为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以增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2)加大研发投入,改善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软、硬件条件,使公司研发中心的设施与仪器设备配备、人员配置等方面达到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的水平,为技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3)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课题,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大平台。未来三年,公司将陆续承担膜材料、污水与污水资源化领域内的国家863 项目和国家水专项等国家级重大课题,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更大平台。同时,公司还将承担部分省、市课题,进一步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发展。(4)加强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与国内外实力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公司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与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合作形成研发中心,以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如根据公司及清华大学各自的优势,双方成立了“清华-碧水源环境膜技术中心”,将前沿、预研新工艺的开发由该中心承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加大该中心及类似联合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有效补充。

4、加强管理和技术团队建设措施 未来三年,公司将在现有团队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工作:一是通过从国内外聘请顶尖技术专业人才、职业经理,进一步充实公司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保持国际视野和技术领先能力,并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加强各方面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人才聘用、培养与激励制度,让人才队伍先于公司发展,以技术创新引领公司的发展。三是联合培养人才。通过与清华大学等外部机构联合培养高级人才,加快人才成长速度。(五)发行人关于持续公告规划实施和目标实现情况的声明 公司上市后,将通过定期报告持续公告规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情况,接受广大投资者监督,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募集资金运用对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作用 若本次公司股票发行成功,对于实现本公司未来发展目标具有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如果募集资金能顺利到位,公司资金实力将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较快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使公司发展目标与规划加速实现。同时,本次公开发行成功后,为公司建立了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通道,并有利于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 的更快拓展。具体表现在:(一)提升公司的整体业务能力与盈利能力,增强公司成长性(二)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技术水平(三)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地位

四、发展目标、规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上述业务发展目标、规划,是在公司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按照规模化发展的战略要求而提出的再发展策略,发展规划增强了公司的业务深度,提升了公司业务能力,扩大了业务规模,完善了公司的产品服务方式,从总体上提高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公司现有业务是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展规划是对现有业务的充实和提高,是对公司现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

2.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篇二

一、首钢实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

2013年是首钢实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第三年, 首钢实业评估了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 审视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感到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也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对服务业的发展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促使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的主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下一步政府将在重点领域加快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步伐, 首钢集团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北京地区重点发展的行业, 首钢实业应抓住这一个利好的政策环境, 坚持深化改革, 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

二是首钢总公司提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实施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商业模式和市场创新, 促进非钢新产业发展, 坚持由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受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 积极推进集团管控体系改革, 探索企业集团不同板块、不同类型实体的管理模式, 大踏步跟上时代潮流, 更好的促进首钢集团的转型发展。

三是2012年首钢实业实施了深化改革, 创新了体制机制, 形成工业服务、物产管理和餐饮经营“三强”事业部以及幼教、旅游、养老“三优”产业格局, 优化了集团组织结构和企业资产配置, 明确管理层级, 强化资产管理力度。按照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首钢实业将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 调整发展战略、完善机关总部管理、探索法人管控体系, 为首钢实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四是首钢实业各产业面临着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 受行业政策、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逐年上涨等因素影响, 发展水平也出现不均衡的局面。原战略规划中的发展定位、指标设计等已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实际, 需要调整产业定位、创新服务模式, 探索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 企业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二、首钢实业改革发展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

考虑到之前机构、资产、业务的改革变化, 同时坚持各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 继续围绕“三强做专业、三优做特色、三新做集成”的战略, 在发展定位、机关总部管理、产业模式创新、法人管控体系等方面提出新的标准和目标。

(二) 坚持产业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

在做好整体发展定位和产业创新发展转型的同时, 将专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从首钢实业机关总部管理出发, 实现集权有度, 分权有道的管理体系;从法人公司管控出发, 探索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多元化等做法, 加快完善首钢实业管理体系的建设, 统筹产业的发展。

(三) 坚持市场调研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广泛市场调研, 分析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产业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 对企业发展定位做出正确的评估。同时, 借鉴行业先进企业改革的经验, 确定各产业对标企业, 找准差距, 明确方向, 调整战略, 推进改革。

(四) 坚持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兼顾的原则

按照首钢总公司对在京新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既要着眼于现在, 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又要提出未来5年乃至“十三五”发展方向和思路, 在保证“十二五”规划顺利实现的前提下, 确定未来五年、八年目标。

三、推进深化改革, 调整发展战略, 加快首钢实业全面转型发展

在上述背景和原则下, 为了全面落实北京市和首钢总公司的改革要求, 首钢实业坚持深化改革, 通过发展定位转型、机关职能转型、产业发展创新转型、法人企业管控转型等四方面转型调整,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竞争实力, 保证企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 发展定位的转型

在政府鼓励服务业成为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的背景下, 结合首钢总公司对新产业发展的要求, 根据首钢实业深化改革的总体原则, 首钢实业全面分析整体和各产业面临的环境, 研究涉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标企业特点, 进一步明确了首钢实业整体和各产业发展定位。

1. 首钢实业整体发展定位

按照“三强做专业、三优做特色、三新做集成”的发展战略, 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起适应多元化、跨区域、跨行业发展的集团化管控模式和内在激励机制, 加快培育引领首钢实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实力的骨干企业, 着力将下属各单位打造成合格的市场主体, 并围绕价值链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集群, 全面提升首钢实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逐渐由服务资源的提供向服务资源整合、集成服务转型, 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将首钢实业发展成为一流的、多元化、跨区域的大型综合服务产业集团。

2. 六大产业发展定位

工业产业建立起集技术研发、非金属材料生产、金属材料加工和冷轧精品包装为一体的包装主产业链, 形成以材料生产与贸易、客货运输、工业保洁、焦化检修为辅, 多元化、跨区域的工业服务产业集团。

物业产业定位于以物业管理为主业, 动力能源、工程机电、房产运营、社区服务等业务协同发展的综合物业服务集团, 力争2015年规模1200万平方米, 其中高档住宅、非住宅高端物业占60%以上, 综合实力跻身北京市物业企业前5名, 全国物业企业前50名。

餐饮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加工中心和绿色食品研究所资源, 创新首钢餐饮服务模式把首钢餐饮发展成为包含团餐、快餐、食品加工、宾馆酒店、连锁便利店等五大业务板块的北京市一流大型餐饮集团, 力争2015年实现100家经营门店的目标, 综合竞争实力跻身北京市餐饮企业10强;

幼教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0-6岁早期教育、教育科研、卫生保健、教育信息咨询以及幼儿培训为一体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多角度办园、多领域开发、多方位支持、多区域经营的幼教集团, 力争成为北京市西部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特色幼教品牌。

旅游产业通过导入复合经营模式, 有效地利用内外部资源, 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打造成北京最具特色的旅游机构, 逐步通过资本层面的运作, 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企业成功上市的目标。

养老产业通过对现有项目的升级改造和合资合作, 利用首钢实业社区资源拓展居家养老服务, 打造成为提供生活照料及康复训练的三星护理型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二) 机关总部职能的转型

按照首钢总公司关于“推进集团管控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 探索企业集团不同板块、不同类型实体的管理模式, 大踏步跟上时代潮流”的改革要求, 首钢实业组成深化改革调研组, 分别走访了下属六大产业单位, 并组织召开了多次产业单位和专业部门研讨会, 围绕将机关总部打造成为投资型机关总部的目标, 将首钢实业机关总部定位为战略管理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资本运营中心、服务调控中心, 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机构优化调整。

1. 以下属单位法人化运作为基础, 进一步下放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权限

改革调整进一步梳理了财务核算、人事管理等业务流程, 下放了资金管理、薪酬管理、经营管理、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权限, 在权限范围内由法人单位自行管理, 打造精干高效的机关总部架构。首钢实业机关总部则加强了战略管理、投融资管理、重大项目开发与管理、合资合作管理、股权管理、审计管理等工作, 增强机关总部的系统调控、价值创造、变革整合、风险防控能力。

2. 完善了首钢实业制度建设, 加强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首钢实业组织对公司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完善, 修订完成制度性文件共20类89件, 其中:保留18件, 修订49件, 新建21件, 同时, 废止52件。完善后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管理标准、管理流程、责任单位、考核办法等内容, 规避经营风险、明确权责利, 保证下属各法人单位经营管理规范有序地运行。

3. 按照投资型集团管控模式, 建立法人公司财务核算和指标考核体系

健全了以法人为单位的母子公司指标预算体系、财务核算和统计分析体系, 增加专业考核指标和行业评价指标, 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作用, 完善法人公司的考核挂钩分配体系。

4. 加强首钢实业及各法人公司的法律管理

机关总部统一协调聘请法律顾问或委托律师事务所咨询、办理法律事务;统一组织定期法律培训工作, 以提高各大法人公司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能力。

通过新一轮的机关总部改革调整, 机关总部各部门加强了引导、服务、协调、监控等职能, 逐步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 由专业管理部门向综合管理部门的转型。

(三) 产业发展的创新转型

作为服务企业, 首钢实业一直注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打造, 在加快六大产业板块发展的同时, 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 大力探索和打造机构外包、园区运营服务和都市社区“三新”服务商业模式。

1. 提升集成服务管理水平, 打造集成服务模式, 努力向机构外包服务商业模式转型

首钢实业利用本身具有多元化的产业基础和资质, 致力于机构外包服务模式的打造, 通过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 组织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向业主提供集成服务解决方案, 探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集成服务模式。加快了从服务的提供者向社会服务资源的搜集者、统筹者和组织者转变:

一是对已承揽的海淀展示中心、国家检察官学院等集成服务项目的运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从服务标准、服务管理流程、项目管理和利益分配办法等环节入手, 研究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修订了集成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使首钢实业集成服务项目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强化首钢实业各产业的战略协同功能。

二是积极拓展集成服务项目市场开发渠道, 先后与石景山游乐园、中国后勤保障产业集团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搭建市场开发信息共享平台, 并完善了集成服务项目开发、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招投标管理、内部资源集成等工作流程。

三是将项目管理模式和项目开发模式进行融合贯通, 形成首钢实业特色的集成服务商业模式, 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探索将非主营业务进行外包, 培育非主营业务供应商的机构外包服务模式, 正在研究建立供应商动态管理机制, 优化首钢实业集成服务项目的供应商结构, 塑造机构外包集成服务运营商品牌。

2. 利用首钢园区服务市场和资源, 积极探索园区运营服务商业模式

一是抓住首钢二通动漫城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文化品牌的高端产业综合区、为首钢园区开发建设先行先试的机遇, 首钢实业积极承揽了二通动漫城园区的动力能源管理、物业管理和餐饮配送等服务, 结合园区的开发进程, 统筹谋划了二通园区物业和餐饮服务的综合运营, 为进驻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以下简称“新首钢园区”) 做准备。

二是随着新首钢园区开发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 围绕新首钢园区将建设成为首都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 成为首都创新驱动的发展平台, 成为首都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的目标, 借鉴社会文化产业公司的运营做法, 坚持以我为主、先入为主的原则, 首钢实业积极承揽了“市民游首钢”、“电子音乐节”、“三高音乐会”、“赏花会”等各项园区活动的运营服务工作, 为活动的圆满开展提供保障, 彰显首钢实业的实力, 为园区运营服务商业模式的打造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是在开展实践操作的同时, 首钢实业调研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张江科技园区等知名园区, 学习借鉴各类园区的运营服务经验, 并与国内外如戴德梁行、索迪斯等知名服务企业合作, 通过理念和资源的整合、资本运营等方式, 吸纳园区服务业的优秀人才, 打造高端管理平台, 促进首钢实业现有服务业务升级, 积极探索一种可复制的产业园区服务商业模式, 为未来全面承接新首钢园区运营服务奠定基础。

3. 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 启动首钢社区电子商务项目, 形成都市社区服务商业模式的雏形

首钢实业拥有着丰富的社区资源, 承担着首钢10个住宅区 (38个社区) 、3个单身职工宿舍, 总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的物业管理, 直接为十几万职工家属和6000多名单身住宿职工服务。除首钢内部332万平方米外, 社会市场物业管理面积700多万平方米, 包括别墅公寓、中高档商品住宅、办公楼等项目, 遍布北京市石景山、西城、朝阳、海淀、丰台、顺义、房山、昌平、怀柔、大兴等10个区。

为了发挥首钢实业在社区资源上其它企业不可比拟的控制力优势和“首钢实业”品牌的影响力, 首钢实业实施体制创新成立信息部后, 加快了都市社区服务模式的打造, 先后调研了陆家嘴物业公司、中商联动公司、易盟家政公司、槐柏树便民服务商圈等单位, 最终选择与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了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上线项目, 逐步研究搭建以物业产业的“社区服务”作为业务切入点, 以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网站为平台, 以首钢家属区、石景山区为基点, 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 提供物业、餐饮、家政、养老、幼教、旅游等一体化服务的首钢社区电子商务项目。

顺应首都城市快速发展, 首钢实业将以首钢社区电子商务项目为依托, 扩大社区服务的经营项目和区域, 拓展传统服务业和信息化融合的思路, 探索都市社区服务商业模式, 逐步将首钢实业打造成为北京都市社区服务运营商。

(四) 法人企业管控的转型

1. 调整法人公司股权结构, 规范法人公司之间的管理

按照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打造强势产业板块的原则, 首钢实业通过对事业部下属的二级法人公司进行增资扩股的股份制改革, 实施对事业部下属首钢实业投资法人公司的股份置换改革, 分别实现了北京首融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控股迁安首实包装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首欣物业管理责任有限公司控股北京首钢富通电梯有限公司等股份置换工作。一方面集团总部下放了经营管理权, 精简管理业务;另一方面规范了法人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 为核心产业的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

2. 实施股权“有进有退”改革, 精简投资业务管理

为了加快首钢实业机关总部向投资型集团总部的转型, 首钢实业对直接投资管理的参股公司实施股权“有进有退”改革工作:一是与首钢实业各产业经营业务和发展定位关联度低的参股公司, 提出股权清退和转让方案, 回笼投资资金, 便于支持各产业板块的发展;二是对于与各产业现有经营业务重复或相似的参股公司, 提出进行清撤或合并处理方案, 并按照产业关联性进行股份置换, 管理关系由首钢实业直接投资管理变为由主体法人公司直接投资管理, 进一步精简首钢实业机关总部的管理业务, 今后机关总部不参与具体业务经营管理, 逐步向投资型集团总部过渡。

3. 坚持产业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 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 完善下属法人公司的股权结构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 首钢实业一直倡导产业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在工业、物业、餐饮等“三强”产业的发展上, 首钢实业广泛寻找合资合作机会, 鼓励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 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 打造核心业务板块, 拓展产业链, 打造成为首钢实业的支柱产业。在幼教、旅游、养老等产业发展方面, 积极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国有企业尝试混合所有制经营的改革方针, 结合政府相关改革政策和总公司转型发展的要求, 选取1-2个法人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的经营管理模式。

2013年以来, 首钢实业先后对北京金安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北京首实新业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 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 大胆尝试经营团队持股的改革做法, 利用股权激励和分红机制、鼓励经营团队对企业持股, 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结合, 发挥经营班子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为六大产业股份制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取得的成效

(一) 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继续大幅度提升

2013年首钢实业通过改革调整后, 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3.92亿元, 同比增长19.28%;完成利润同比增长21.58%。形成四大收入过亿元的产业 (工业、物业、餐饮和旅游产业) 。2013年公司全员劳产率为21.43万元/人.年, 比2012年增长27.78%, 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 社会市场收入大幅提高, 集成服务项目稳定增长

2013年首钢实业实现社会市场收入56643万元, 同比增加17910万元, 增长46.23%, 比2012年提高了7.51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 首钢实业社会市场跟踪项目已达到124个, 完成社会市场运行项目66个。2013年新增社会市场项目21个, 同比增长46%。

按照“一体化集成、专业化配置、标准化管理”的集成服务管控模式, 首钢实业在集成服务项目开发管理工作中, 依据新修订的集成服务管理办法, 从项目信息、跟踪、洽谈、签约、管理等方面, 发挥集成服务模式优势, 实施了全过程、协调职能管理, 2013年成功开发了八大处高检机关、福田欧辉客车大厦、石景山人民检察院等3处集成服务项目, 年签约及销售收入640万元, 确保了集成服务项目的稳定增长。

(三) 法人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通过深化改革的推进, 将首钢实业优势资源集中到了法人公司, 各产业法人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明显提高。工业产业北京首融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新型环保防锈纸缓蚀剂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 填补了首钢在非金属材料领域的研发空白, 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顺利通过首钢总公司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验收评估, 实现了首钢实业科技创新重大突破;物业产业北京首欣物业管理责任有限公司荣登全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百强行列, 排名63强, 北京市物业企业排名第7位, 并成功入围石景山区区级行政单位2013-2014年度物业服务及北京市市级行政单位2014-2015年度物业服务定点单位;餐饮产业北京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朝阳区、石景山区中小学营养餐供应的定点企业, 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发展的空间;北京首钢国际旅游公司通过收购华悦航服公司, 完善了资质平台, 拓宽了业务上升通道, 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公司多条自营产品线路入选了《环球时报》“年度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旅游产品”榜单, 企业品牌知名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产品战略初见成效。

3.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篇三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始建于1957年,现发展成拥有474亿元总资产、38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以钢铁为主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五年进入全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百强行列。

多年来,杭钢人按照“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尽早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奋斗目标,正在把杭钢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强、创新应变力强、企业凝聚力强、社会影响力强、持续发展力强”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在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征途中,杭钢科协在杭钢党委和浙江省科协的领导与指导下,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大局。为杭钢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员工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广泛开展“讲、比”活动,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面对宏观调控和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杭钢深入开展了创新型企业建设,把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并制订科技创新计划,出台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晋升政策。

杭钢科协审时度势,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讲、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适时调整,特别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合理化建议和立项评比活动。

两年来,在各分会和专业学组的共同努力下,这项群众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2010~2011年科协会员共计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1535条,较上期同比增长51%;“讲、比”立项项目共计405项,较上期同比增长8%,立项实施率超过80%。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技术难度均较上期明显提升。

通過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较好地发挥了科学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讲、比”活动在具体操作上更加务实和注重实效;在活动的内涵上更加注重与企业创新文化的接轨,重视创新人才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组织和计划上能够更好地结合公司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加强组织和宣传力度,

扩大“讲、比”活动的影响力

自2010年度起,公司科协对“讲、比”项目中获得一、二等奖的都在《杭钢报》上进行公告,获得“讲、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在《杭钢报》上进行宣传,使“讲、比”活动在企业内部的影响得以扩大。

公司科协为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对项目的奖励力度。从今年始,每年杭钢科协都组织评选“讲、比”先进集体5个和先进个人10名,公司专门拨款给予奖励,促进了“讲、比”活动的广泛开展。

2011年与2010年相比,立项项目增长了15%。“讲、比”项目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也大幅提高。

科技人员对企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和产品结构调整等提出了一些列有效的建议,公司科协内各分会对其建议非常重视,并予以采纳。由于参加公司科协评比的获奖受限,部分分会还专门实行内部奖励,对科技人员以鼓励。

如储运公司分会,针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实施后取得成效的小项目专门进行奖励,很好地鼓励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许多“讲、比”项目具有前瞻性和推广价值,通过申报公司科学技术项目,进一步扩大了“讲、比”项目的科技贡献和经济效益。

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

增加“讲、比”项目的社会效益

杭钢科协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进行科技资源整合,并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比较显著的是对“金桥工程”的深入实施,以及大力进行的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力求科技与经济的接轨、科技人才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让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取得更佳的科技成果,并能够更快速地使这些科技成果转变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同时,公司科协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也达到了对科技人员队伍的锻炼,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并快速提升了科技人员自身的素质。

4.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篇四

东风汽车公司确定未来5年发展目标 00-6-13 东风汽车公司昨天在此间宣布了未来5年的战略发展计划:到2005年,该公 司年汽车产量和销售额在现在的基础上分别翻一番,拥有国内市场份额的18%。

昨天是第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的最后一天。东风汽车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东 风汽车公司不回避加入WTO带来的挑战问题。该公司向新闻界公布的未来发展构想 中说,到2010年,东风公司年汽车产量将突破100万辆,年销售额达到120 0亿元,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

据称,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东风公司将在保持自主经营地位和“东风;品 牌的前提下融入国际汽车工业,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参与 国际分工合作,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通过产品结构和区域分工的调整,巩 固和扩展东风公司的老基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产品战略上,该公司将在稳固载 重车的同时,以轿车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经济实用的普及型轿车,迎接轿车进入家 庭时代的到来。

5.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篇五

2014年工作任务、目标及措施

为贯彻落实集团“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方针,继续全面开展节能增效和节能降耗活动,树立“管理是超级生产力”的思想,向管理要效益,2014年公司计划完成以下工作任务目标,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生产指标

继续加大设备治理力度,加强运行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确保集团供电、供汽任务,完成如下各项生产计划指标:年总发电量:14000万kwh

回收汽量:60万吨

发电标准煤耗:385 g/kwh

供电标准煤耗:420 g/kwh

供热标准煤耗:41.5 kg/GJ

厂用电率:16.5%(继续加大节电力度)

二、安全生产目标及措施

1、杜绝人身伤亡、设备损坏、重大火灾、全厂停电、大面积停热和人员责任造成的重大事故。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公司各部门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使每个员工肩上有重任。在安全管理上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检查考核、隐患整改及两票三制

执行工作力度,完善细化设备巡检制度。每月不定期进行安全专项或综合检查,及时将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并结合奖罚制度进行考核,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保卫管理,制定防汛、防火预案,成立抢险突击队,定期维护保养消防、防汛设备及工器具,以便及时应对排除险情,确保公司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事故分析与责任认定,涉及生产的不论大小事故都由各专业专工组织运行或检修人员开会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分析处理结果与考核挂钩张贴通报,处理完毕后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2013年底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证书到期,为迎接专家组复审换证,依照发电企业安全标准化要求,各部门做好换证前的基础资料完善及现场准备工作。

3、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时间,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杜绝因设备隐患造成事故。

三、基础管理目标及措施

1、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严抓制度落实,成立检查、督促小组,定期检查督促现场管理、劳动纪律及检修改造工艺、主辅设备操作工艺等各项工作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

3、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对生产岗位年轻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带动广大青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4、加强现场管理,提高设备运行质量。运行值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按照安全标准化要求进一步细化主要系统及主辅设备的操作票内容及程序;检修车间严格检修工艺操作,设备大小修制定检修计划及方案,实施检修工艺标准化,检修质量实施公司、车间、班组(运行)三级验收制度。对检修质量不良,设备消缺不规范,工作票、操作票执行不彻底,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设备巡检不认真,违反现场管理规定等基础性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

5、继续加大节能降耗力度,积极推广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能动作用,群策群力,为企业的长期持续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及维修技改项目目标

1、为达到供暖季节扭亏为盈,实施家属区循环水供暖改造项目,目前已联系有资质的改造厂家现场勘查做了改造方案,计划明年供暖结束后改造。

2、安排电气设备春季预防性试验,主变清扫维护等工作。3、4、5月份对汽轮发电机组进行计划性维护小修。为提高换热效率,增加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对凝汽器、冷油器、空冷器等换热设备彻底清洗,考虑到4#机凝汽器铜管结垢情况,拟进行化学及高压水联合清洗。

4、根据1#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升级改造后调试运行情况,陆续改造2#、3#发电机组的励磁系统,提高运行的稳定性能。

5、根据3#除氧器改造后运行情况,拟陆续改造1#、2#、4#除氧器,改造后能保证任何工况下给水除氧完全达标,确保锅炉长期稳定运行。利用除氧器改造机会,将除氧层管路优化布置,完善管路设备保温,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6、依照合同要求,陆续对2#、3#、4#锅炉部分水冷壁、预热器、点火器等大修改造。增设4台炉省煤器及低温过热器吹灰设备,计划锅炉相关设备改造时一同进行,以增强换热效果,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7、依照上级环保部门对烟气中NOX达标排放要求,进行锅炉烟气

脱硝工程改造,安排好技术人员对施工工艺及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8、采购更换阴阳床树脂,提高产水质量,降低酸碱耗量,保证锅炉给水供应。

9、改造4台锅炉风机油挡,消除现场漏油严重现象,确保锅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10、继续探索寻求1、2号炉不能满负荷运转的问题,试验通过改造返料风、送风管路降低氧量、床温、返料温度等参数,达到提升锅炉带负荷能力的目的。

11、完善校核改造各系统测量仪表,能够客观反映各设备实际运行参数,为设备高效率运行及考核提供依据。

12、依照35KV接入系统设计要求及批复情况,进行新接入系统工程的改造工作。

13、回收阴床再生置换时排出的 NaOH废液,计划用于烟气脱硫或环保部门要求的烟气尾部增湿项目中。

14、针对4#汽轮机调速汽室门盖漏汽造成的汽耗大的现状,再加上经过运行应力已释放充分,恰逢一个大修周期,计划对4#机进行大修,返厂处理上汽缸调速汽室变形问题。

15、探索解决汽拖给水泵排汽受负荷影响问题,争取达到全年运行降低厂用电的效果。

五、环保方面

增强环保意识,坚决完成我公司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指标,加强锅炉运行调整及除尘脱硫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烟气中各监测指标正常,达到新上脱硫喷钙及脱销项目的调试运行及合格验收,争取列入“十二五”减排项目。

积极协调好生产和环保的关系,及时完成各种环保报表,做好各级环保部门的迎检工作。

六、技能培训工作

为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及技术技能,继续把职工培训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转变以往固有的培训思路,培训考试不仅仅拘泥于形式,更注重实效。2014年公司的培训重点是安全技能培训。公司各车间、班组根据各岗位实际定期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考问、技术问答、现场操作训练、事故分析、培训讲课等。

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归属感,提高企业竞争力,按照集团要求,继续做好员工视频讲座的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员工的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

为克服企业员工常年来固步自封,技术力量薄弱的弊端,走出去到同行业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相关设备的操作技能,以此来拓宽思路,为企业积储后备力量,保持企业良性持续性发展。

七、考核方面

为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近几年的负荷、指标和考核办一起继续完善符合公司实际的考核办法。公司内部继续加强运行小指标、检修费用等考核方面的管理力度,实现各部门岗位绩效工资核算,把节能挖潜和提升公司效益作为公司考核的主要目标落实到位。

茌平齐鲁供热有限公司

6.公司总裁办××年工作总结及目标 篇六

总裁办××年工作总结及目标

××年已经过去,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总裁办的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年工作总结

一、公司内部管理管理方面

⒈梳理了公司的有关工作流程,修正了诸如:工作联系、资产采购、公务用车等方面的规定;

⒉办公室人员进行了调整,并进行了较细致的分工,同时制定了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标准,为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⒈编写了公司员工职位说明书,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⒉重新调整了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由原来每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调整为每季一次的考核,全年的综合素质考核作为下年岗位调整及工资调整的依据),为每个员工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档案;

⒊组织全体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及上岗聘用合同;

⒋为了配合公司新项目的开展及

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及时引进新员工,到目前为止,已有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充实了员工队伍;

⒌健全了公司员工档案,整理了公司员工信息登记表;

⒍为全体员工办理医疗保险,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三、办公室综合性工作。

⒈及时进行营业执照变更和年检,所有公司××的年检工作顺利完成,××年的年检工作目前也在进行中。

⒉为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我们恢复了每月出一期《建江通讯》。在今年月,我们将收集到的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法规编印成册,发至各部门,方便了大家的学习。

⒊完成了公司档案管理的交接工作,档案管理逐步规范化,建立公司档案电子目录,便于查找,方便了各部门查找有关资料,并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完成公司日常事务性。

⒌完成了车辆的过户,与物业公司进行了苏车的交接,并与物业公司签定了公务用车的有关协议。

⒍安排专人负责公司的房产管理,建立了公司房产台帐,并定期对公司房产状况进行检。

二、存在的不足

⒈总裁办作为公司的综合管理部门,在对各公司、各部门的管理、协调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对其工作完成情

况的检查、督促不力;

⒉对公司内部违观行为的监督、管理(包括对劳动纪律、环境卫生的检查)不力;

⒊部门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还需不断加强,工作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三、××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成绩属于过去,挑战不容自满。面对我们部门的工作,我们深感重担压肩,仔细分析和梳理工作得失,我们认为××年总裁办必须着力抓以下几项工作:

⒈建章立制,规范企业的运行,创造和谐的团队协作环境。

运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制定一套既符合企业自身,又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年,要基本实现集团事事“有

法可依”,依据企业的法度而不是领导的个人意志来判断事物孰是孰非,让领导从繁杂的琐事从解脱出来,能全身心的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公司的经营和宏观战略决策上。

在建制方面,企业建立的行文规章,着力于实用,不冗长,力求简洁、实用,一目了然,而且还要得到全体员工的响应和支持,能代表广大“民意”。必须灌输这么一个理念,建立制度和完善制度不是要约束员工,而且要让大家养成好的工作习惯,让制度服务于各部门、各位员工,这样建立的制度执行起来才有力度。

⒉当好助手,开展基础性工作,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基本信息和数据,从而使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总裁办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行政枢纽,是桥梁纽带,是参

谋助手。如果总裁办工作做好了,将会对整个工作有一个很大的推动;相反如果做得不够好,就会影响整体工作的进程。

××年,总裁办要努力提高办文、办会、办事质量和效率。并着重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要重视调查研究。要深入各部门了解部门的困难,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同时又要坚持执行公司制度,确保制度的严肃性,不卑不亢,这是总裁办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当好参谋助手的必要条件。)要重视协调工作。协调是总裁办很重要的工作。协调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有些问题协调难度很大,部门出面协调难度更大。对于复杂问题、重大问题,总裁办要主动协助领导担当起协调的任务和责任,要教育我们部门的员工,协

调本身也是一个了解情况、学习实践的过程,通过协调可以提高总裁办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当然,协调要分层次,而不能包办代替。)要重视信息工作。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针对公司的项目和业务,公司领导需要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总裁办要组织力量,进行有关信息的搜集、筛选、加工、分类,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工具,及时掌握政策及行业信息,为领导提供信息服务,帮助领导正确决策。)要重视督办工作督办工作是总裁办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目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切实加强督促检查,以保障工作部署、领导指示的贯彻落实以及工作任务要求的按时完成。协助领导把问题解决在部门,并做好跟踪记录,不能协调解决的,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要时刻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督察建议,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明确责任,由专人负责,保障总裁办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⒊以文化取胜,以精神取胜,让员工对企业有良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企业文化不但能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还能凝集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年,总裁办将提炼公司创业年的以来的闪光点,把感人的事迹提炼出来,把公司人性化的管理灌输到每位员工,员工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才会有团队的协作力;通过内部刊物和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活动,使每位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加深部门之间的了解,增加

彼此的友谊,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

⒊以外宣来包装企业,让我们的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房地产行业作为与政府宏观政策关联度大的行业,我们将充分利用企业大厦等平台,活学活用政府的政策,让政府、社会、商业活动全方位的了解我们,为我们服务。花最小的投入,办一些外界影响大、振奋员工精神的大事:制造、策划一些新闻由头(比如充分利用我们大楼业主资源和位置资源),邀请当地一些主流新闻传媒对企业精神、企业产品、企业动态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认同,员工的支持。

⒋以外联来推广企业,协助公司提高外事的效率

总裁办作为对内的服务机构和对

外的联络机构,必须经常性对外开展工作,熟悉了政府的办事流程和办事人员,工作效率将会成倍提高,因此,总裁办必须走出去,经常到关联行业的管理机关,了解行业信息。

⒌以提高内部员工素质为基础,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通过内部员工的培训、提高岗位负荷,来锻炼员工岗位技能,把“德、勤、绩、能、廉”作为评价每个人工作的主要指标,使每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大幅度提高,为各公司、部门员工做好表率。同时,总裁办员工要起到表率作用,强化服务意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主动上门,寻求为各部门提供服务。

⒍以加强行政后勤管理来规范部门工作。没有后勤的保障,就保证不了公司稳定正常的运行。首先要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餐厅、办公用品、零星修

缮、部分固定资产、卫生、环境的管理,抓好文书、档案等管理工作。加强对人员进出、公务访客、车辆物品出入、职业安全防护等的管理,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创造一个安宁祥和的工作、生活环境,保证公司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7.浅谈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发展 篇七

1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因此,在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引导幼儿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其兴趣与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开朗、乐观、勇敢等心理品质。

3.帮助幼儿获得基本健康常识,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2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卫生教育:幼儿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的日常生活,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卫生常识。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关键部分,良好的习惯将受用一辈子。

2、安全教育:幼儿是非常具有依赖性的群体,从爬到走,直至跑跳都需要大人的帮助与指导。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需要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和生活技能。安全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障,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身体锻炼: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进行身体锻炼,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培养幼儿勇敢、协作、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不会独立进行,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很难从理论上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通过体育游戏、生活劳动、故事情节等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

3幼儿健康教育现状

1、幼儿园活动场地有限。一般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与在园人数不能达到平衡,往往人多场地小。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招生时过多考虑经济利益,忽略了幼儿本身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需求。当全园幼儿一起进行早操活动时,不可避免让有些班级在走廊上活动,在场地内的班级也比较拥挤。

2.园内设施不足。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园有一个综合娱乐设施,放置在唯一的活动场地角落。一般可供滑滑梯、秋千等小游戏,其它体育设施基本没有。

3.游戏课代替了体育课。尽管游戏合理运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并且也能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品质培养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游戏毕竟是一种方式,它可以是体育课的一种内容形式,却不能代替体育课。游戏有它的趣味性,也有它的自由性。可以吸引幼儿参与,却也在纪律要求、技能培养方面具有局限性。

4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

1.根据幼儿教育总目标,选择和组织对幼儿最有价值、最贴近幼儿生活的部分构成教育内容。只有明确幼儿教育目标才能制定合理的幼儿教学内容,使幼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2.幼儿师资的培养要有长效性。当下幼儿教师多是师范毕业,以年轻人居多。虽然有活力、有热情但往往耐心不足、经验欠缺。特别是面对低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往往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好像小孩在幼儿园安全度过每一天就是完成任务。其实,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肯定。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除了基本幼儿教学知识外,还应懂得幼儿心理、幼儿营养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健康教育的需求。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幼儿园多依附在小区内,占地面积有限。在有限的场地里进行幼儿健康教育,一则要控制在园人数规模,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和运动时间;二则要善加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如利用废弃矿泉水瓶装沙做成小哑铃,废弃服装装沙做成小沙袋等。充分运用这些物品制作出体育器械,既符合幼儿身体特点,又节约开支。在教育过程中还要因材施教,注意鼓励帮助幼儿。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爱得安全环境下成长。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未来。因此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任何时候的健康教育都不能违背幼儿的意愿,否则幼儿健康只能成为幻想。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统计内地14岁以下人口已经达到两亿多,由此可以想象3—6岁的幼儿数量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幼儿的健康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石,幼儿健康水平能体现人类社会的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力推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使幼儿教育越来越“国际化”、“先进化”。到底幼儿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何?如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和发展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版.

[2]唐莉,幼儿健康教育:一个实践框架,[J]新课程,2011.(11),107.

8.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篇八

摘要: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由产业、事业混合经营向分类经营变化。公益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效能为主体功能。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目标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 现状 目标 作用

0 引言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2 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2.1 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2 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息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2.3 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2.4 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2.5 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6 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2.7 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3.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高分三大实用方法--以俗语开头下一篇:王维《鸟鸣涧》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