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2024-07-17

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通用11篇)

1.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篇一

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本学期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范》的精神,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深化“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以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为主题,以校外教育为补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切实开展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在此对本学期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重视德育工作,注重基础建设。进一步拓展育人空间,努力营造育人校园环境。召开全校家长会,多方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定期参加社区德育基地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使学校教育取得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细化常规训练要求,举办特色教育活动。从开学第一天起,以“抓学生行为习惯训练”为工作重心。不断 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成低、中、高年级段细化为每周训练要求落实到班级。

结合大队部以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为重点,开展各种体验活动,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进一步规范“评比”及“卫生”检查条例,操作更具科学性,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形成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从儿童年龄特征和德育自

身的规律所赋予我们的责任与要求,都有必要加强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对学生的读写姿势和眼保健操的质量抽查,使学校校风、班风、学风有所好转。

继续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为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成为必然。本学期我利用交警中队干部来校作交通安全法规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同时,安全工作也常抓不懈。因为少年儿童的安全牵动千家万户,事关少年儿童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的幸福和社会稳定。

总之,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我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里。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是新的起跑线,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出类拔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胡 莹

2.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篇二

一、互动反馈迅速便捷, 准确无误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 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备课和批改作业都是手动操作, 费时费力。但现代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将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手持一个电子终端进行授课, 学生也不用背着厚厚的书包来上学了, 直接打开电子书包就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电子书包的其中一个重要技术特性是人机交互, 学生完成的任务,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全班的结果, 速度之快, 让人惊讶, 而且准确无误, 这是传统课堂不能匹敌的。

(一) 调查问卷自动统计, 省时省心

在传统的课堂上, 如果要统计一项调查, 教师要让学生举手, 然后逐一数数, 要是有学生反应慢, 教师要重复点数。而且这样的数数, 只能做单一的任务, 如果有复杂的调查, 数的次数就更多了。例如《生活中的垃圾》这一课,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调查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哪些, 在传统的课堂上, 只能用研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勾选, 还要提前统计好。但有了电子书包, 只要在网络学案中设计一个论坛, 在论坛上发布教师要统计的任务, 学生根据调查勾选多个选项, 教师和学生马上就可以轻轻松松地看到全班的调查结果。而且在后台, 哪位同学未完成, 一目了然, 既省时, 又省心。

(二) 课后评价及时反馈, 优劣得所

评价反馈是课堂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只有通过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才能了解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便调控、修改和完善教学方案, 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在传统课堂活动中, 学生到底学到多少, 教师根本无法立即了解到, 这就凸显了传统课堂教学反馈的滞后性。在《生活中的垃圾》的传统活动课后, 教师要求学生在研学案上给自己一个中肯的评价, 学生积极配合, 但在统计时, 由于时间有限, 只安排组长统计组内成员的总评有多少个“优秀”, 多少个“良好”, 但是, 哪位学生优秀, 哪位学生良好, 教师却无从知晓, 只能把研学案回收再统计。

电子书包却能解决这样的滞后性。同样是上《生活中的垃圾》的课, 但在电子书包的网络学案中设计了“课后评价”模块, 让学生活动后自评, 一分钟不到, 统计结果就出来了, 可以轻易知道哪位学生在哪方面表现不够好, 并且马上请他来说说造成表现不好的原因, 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催促他加以改正, 达到“堂堂清”的效果。

通过互动反馈系统, 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的水平, 并针对自己的具体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学生的预习、自测等情况进行跟进, 根据反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堂教学, 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资源共享丰富多彩, 拓宽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里, 学生有的只有课本, 就算老师能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学生的视野就只能局限于此。如果要在堂上分享更多信息, 就只能让学生预先在家上网搜集资料, 但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是比较低, 他们会一下子找了好几页的资料, 但重点的信息却很难找准。单凭教师在PPT展示资料的话, 学生得到的就非常有限了。但电子书包却能承载丰富的资源, 无论文字还是图片, 无论音频还是视频, 电子书包就像叮当的百宝袋一样, 想放什么就放什么, 学生便可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一) “填表环节”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在《生活中的垃圾》一课中, “垃圾危害知多少”环节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表格, 学生通过分工, 组长打开表格负责输入答案, 另外三个同学各打开电子书包里资源包提供的不同资源, 把看到的资料概括地告诉组长。这样一来, 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更能通过这个活动, 了解到更多垃圾的危害, 为接下来的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 “变废为宝”启发学生对垃圾再利用

在“变废为宝”环节里, 电子书包里有6 条资源, 单单是“小制作”资源就有二十多幅精美的小制作图片和制作方法供学生浏览, 学生通过浏览, 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启发, 把家里的废旧垃圾变成方便生活的小智慧。而且“垃圾循环有好处”更是列举了许多诸如“1 吨废纸可造好纸800 公斤, 可以少砍17 棵大树”的信息, 学生更加重视废品的可循环性。而这么多资源, 学生可以有选择地看, 也可以全部浏览, 既拓宽了知识面, 也达到了活动目的。

(三) “放眼世界”引领学生了解更多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 教师也设计了让学生“放眼看世界”的活动, 目的是为稍后的“献计策作准备”。在这里, 学生可以看到七个国家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详细介绍, 其中日本的做法最成熟、最完善。日本人在每一个包装盒或包装袋上印有提示, 提醒市民把该物品丢到哪一种垃圾箱内。日本人还会制作一本挂历派发给市民, 日历上每天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每一种颜色代表那一天可以丢什么类型的垃圾。看到这些信息, 学生了解了更多后会发现, 其实我国进行垃圾分类在全世界是比较迟了, 从而萌发出要为国家垃圾分类出一分力的愿望, 并参照外国的经验, 为我国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献计策。

通过电子书包的网络平台, 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共享给学生,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点深入学习, 拓宽学习知识面, 培养学生优势潜能。但在传统的活动课上, 这些资源只能有选择性地在PPT上展示, 学生得到的却非常有限。

三、游戏活动自主选择, 量力而为

在传统的品德活动课里, 虽说可以让学生活动, 但活动的单一性, 并不能让学生得到个性的发展, 就算可以分派不同的任务, 但这些任务也是老师指定的, 学生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久而久之, 学生呆板, 没个性, 不会创新, 教学变成了机械式的流水生产任务。而电子书包却能打破此僵局。

(一) 游戏活动, 兴趣盎然

在《生活中的垃圾》一课中, 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 里面包括形式为Flash的热身游戏和分级游戏。在传统的品德活动课里, 只能让学生玩其中一个Flash小游戏, 而且也只能让一个学生上讲台, 在平板电视上玩, 其他同学虽然也很兴奋地为该同学出谋划策, 但他们更愿意成为出去玩游戏的那个人。而在电子书包的课堂上, 可以把所有游戏同时呈现, 让学生既可以玩Flash热身游戏, 又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分级游戏。

在Flash热身游戏里, 教师让学生模拟丢垃圾的情景, 把桌面上的垃圾投进正确的垃圾箱里, 如果丢错了, 垃圾自动回到原位, 只有把所有垃圾丢进正确的垃圾箱里, 才能获得奖励。如果玩分级游戏, 电子书包系统会即时自动判断对错, 并且能统计每一个学生做题的用时和总成绩, 还可以统计每一选项的答题率, 这样, 就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动作迅速, 玩完初级难度的游戏, 迫不及待又玩中、高级难度游戏, 兴趣盎然, 乐在其中[2]。

(二) 拓展延伸, 张扬个性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 当学生看到外国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后, 与自己国家相比, 方知自己国家的落后, 于是, 老师设计了一个拓展任务, 而这个任务又根据难易程度分成了三个有梯度的小任务, 学生可以在小组里经过商量, 确定完成一个任务, 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完成。从个体差异角度来看, 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不同, 个人兴趣点也有差异。

这样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也可以张扬学生个性, 让有能力者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其他同学也可以看到每一项任务来自每一组的不同计策[2]。即使没有能力完成该任务, 学生也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 还可以在别人的计策下方留言回复和献花。电子书包的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优势互补, 起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

最理想的学习是充分自由的个性化学习, 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张扬自己的个性,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 电子书包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途径。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智能学习伙伴, 为学习者创设了新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电子书包的出现不是替代教学, 而是促进教与学形式的改变。但总的来说, 由于有了电子书包的应用, 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使得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了。而且原来课堂参与较少的同学使用了电子书包以后, 上课专心多了, 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老师能即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进行及时调整,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比传统课堂占据更大的优势,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新技术相结合, 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通过这次学习, 课堂上学生投入学习, 视野更宽广了, 课后他们更是以主人翁的姿态践行垃圾分类, 并以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 带动了全校师生一起行动, 每周定期进行垃圾分类。相信电子书包为学生创设的新型信息化学习环境, 必将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凝心聚力谋智慧发展, 扬鞭奋进开教育新局.2013, (3) .

3.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篇三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4.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计划 篇四

秀山小学刘正书

目标

在还地桥镇小学目标检测中单科进入前四名

措施与方法

第一轮:夯实基础知识阶段

1、根据事先整理的知识点,上课时,先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根据笔记和归纳的知识框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强化记忆,后检查提问,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效率。

2、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精选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轮:综合提升阶段、综合题进行模拟测试,从中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五

男生和女生

“男生女生”这个话题一直是学生较敏感的话题,因此,对于缺乏正确引导的小学生来说,在这一时期对于“男生女生”这一问题往往一知半解,以致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此问题。在教学中,我毫不避讳的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在其身边有哪些男生女生的交往方式是正确的,哪些交往方式是错误的,并要求学生讨论“男女生应如何交往”。与此同时,学生也可将其对此问题的困 惑提出,我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本课之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1.男生女生各有所长,不可敌视对方,不可蔑视对方;

6.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篇六

王明韬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C218班和C220班《品德与社会》,班级人数C218--60人,C220--63人,学生主要来源是农民工子女,素质相对较差,行为习惯相对欠佳,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艰苦,社会环境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知识面不宽,老师教学负担相应较重。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书,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告诉我们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学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思考。

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

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

5、做好作业与练习,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

齐心真好 2对手也是朋友 2让我们荡起双浆 2新时代,新生活 2春天的故事 2从“东方红”到“神舟” 2光辉的瞬间 2我为祖国绘蓝图 2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 2战争,人类的灾难 2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2 地球,生命的摇篮 2大自然的诉说 2地球累了 2守望碧水蓝天 2小小少年 2我有一个梦 2明天不遥远 2复习2测试2

7.七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七

然而事实证明, 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 他们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他们一会犹如刚出生的孩子, 一会又如久经沙场的将士, 让人难以琢磨, 变化多端, 这就为我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怎样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怎样让他们把口头的豪言壮语落实到行为上, 怎样使他们的思想觉悟提高……, 这些都是我从事教育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老师, 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课堂上, 一次次的讲授着如何做品德高尚的人, 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如何在生活中为人处事, 待人接物。每个例子都能给学生讲得十分透彻, 而学生也能轻易分辨出事情的是非好坏, 他们好象什么都懂, 什么都明白, 可是, 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 不文明的事情就来了, 骂人打架, 横穿马路, 乱扔果皮纸屑, 而且屡禁不止, 为什么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 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却不见了踪影。“警钟常敲, 可曾敲醒你迷失的方向。”

人之初, 性本善。这是三字经中的名句, 一个人从哇哇落地到成为一个懂得思维的学生时, 他们所学的、所想的都在发生着变化。此时, 一个正面的引导尤其重要。思品课做为一门教育课程,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 不论是社会上、学校里, 不良的行为却在不断地蔓延滋生,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担任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看到这种行为的确叫人叹气, 特别是让担任思品课教学的我尤为悲哀。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我就谈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 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 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 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教育是对人学, 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与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 公平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椐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 在学生眼中“公正客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厚此薄彼, 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平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最后,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 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与学互为关联, 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名好教师会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 信任他们, 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当然教师思想上也要看得起自己所教的功课, 既然自己已经是一位老师, 既然自己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 那就要把目前的事情做好吧。我从来没有把思想品德课被看做是“副课”, 把自己看做是副课的老师, 认为在学校的地位比主科的老师低一级, 因为如果带着这样的认识去上课, 那么你的观点也就会成为学生的观点, 学生也自然的把思想品德课当成了副课, 思想品德课也自然很难上好。

总之, 思品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怎样上好思品课, 这就要讲究思品课的艺术性和实践性,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丰富教育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把学生熔入到集体的大熔炉, 让他们学有榜样, 行有楷模。还可以把思品课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中, 体现在生活中一些实践活动。如果说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那么思想品德课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和塑造的主战场, 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七年级学生有非凡的辨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远比我想象的复杂,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会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从要了解他们、公平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等三个方面浅谈思想品德教学。

8.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阳光课堂 三段六环节 思想品德 解读 注意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99-02

我校探索阳光课堂改革已有数年。我们对“阳光课堂”的理解是充满关爱,和谐氛围,强调自主,关注全面,注重发展的课堂状态。在这种课堂状态中,师生、生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自主、积极、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思维自由,参与全面,教师既关注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的全过程。“阳光课堂”以和谐、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关爱学生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平等对话、合作探究为手段。在阳光课堂改革中我们采用“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它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在主体性教育理论、阳光课堂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学案导学,自学生疑,互动探究,交流点拨,检测评估,拓展延伸六个环节为载体,强调关爱学生,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人格完善等各方面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本文将着重谈谈三段六环节在思想品德阳光课改中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学案导学”

解读:基于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导学案”的“学习责任赋予”,引导学生开始预习。我们的导学案的结构一般都是:“学习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自主学习”(将教材的重点知识以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完成)、“合作探究”(根据教学难点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检测”(巩固教学内容)。结构本身非常好,但是作为学生,他们未必会仔细去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也不会去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是否掌握了我应该掌握的知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编导学案时,一定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编写导学案,这点很重要,因为导学案起着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如果导学案本身不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那么我们怎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那就会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所以,从这点来看,仔细研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编写导学案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自学生疑”

解读: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自主学习。在“学案导学”和“自学生疑”中,学生独立、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全面性。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这种主体作用应在教师的主导下有序发挥,但是有老师却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在这个环节只是勾画,或者默读,或者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把教材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翻来随意看看(哪怕不是本节课的内容)。所以在“自学生疑”这个环节老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教会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生疑)。这两点下文将具体阐述。

在“自学生疑”这个环节,我认为老师要发挥的主导作用之一是要教会学生自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理出教材线索,勾画出重难点

要求学生根据学案来阅读教材,理出教材的线索,予以相应的批注,勾画出重难点,完成学案中自学部分的填空题。

(二)感想

阅读了教材有何感想,有没有恰当的例子来补充它、印证它。

(三)有没有疑问

是否完全赞同教材的观点?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四)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时,有没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如果有请批注在旁边。

此外,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之二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生疑)。我们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会解决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而事实上提出问题非常重要。试问:诺贝尔科学奖里的项目哪个不是先提出新课题,然后才去攻克的,哪一类不是揭示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学生甚至学者大多数只会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地在原有的问题上去研究、探索,真正有创新的东西有多少?因此,要想在某个领域上有所建树,就要学会问问题。

(五)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提问

1. 教师要为学生如何提问做示范并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如对教材中的某些观点、概念、结论、原理等进行质疑。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创新精神。

2. 从比较中寻找问题。比较的过程既是事物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法律和道德”、“自信、自卑、自负”、“情绪与情感”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轻松地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3. 在教材中的某些关键字、词、句中设疑。比如:我们讲到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之一“合理宣泄”时,我故意将“合理”二字念的很重并问学生,在此处有何疑问,某个学生反应很快,马上就问:“怎样宣泄才是合理的?”

4. 对教材的课题、框题、标题进行提问。教材的课题、框題、标题往往是对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对这类问题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提问。如“什么是自强?为什么人当自强?”“人怎么去自强?”“党的基本路线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如何坚持?”等等。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负起责任来。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火热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深刻的问题走出课堂,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思辨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探究互动”

解读: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交流,相互质疑,教师点拨引导,最后释疑。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在这个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们探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我们设置的探究题不应该是变相的课堂练习。我们设置的探究题应该既要兼顾价值又要兼顾兴趣。一般所创设的探究问题要难度适中,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能够完成。太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分数的品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实的重要性。我们设置了一个探究题“诚实的人会吃亏吗?”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但说的层次、深度又有所不同。

四、“交流展示”

解读:学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知识、规律、方法等方面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展示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帮助梳理总结,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学习过程、训练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感受成功和学习的快乐。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我们教师成了“旁听者”,对于学生的讨论不置可否,也不加以引导。如:在某节课上,有个同学起来发言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我们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我们要让子子孙孙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个仇恨。老师不置可否,并没有加以引导,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历史不能被忘记,但仇恨不应该被延续。中日之间和平共处是两国人民的福祉……或者对学生的引导不力,比如当学生的答案不对时,老师直接和盘托出参考答案,而没有引导学生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我记得在教学中,探究“诚实的人会吃亏吗?”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由于预习过教材,几乎都是照本宣科的说诚实的人一时会吃亏,但从长远来看,并不会吃亏……我又对学生进行引导:“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吗?”学生们沉默片刻,一个学生说:“在战场上诚实的人是会吃亏的!”瞬间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哇,我一时语塞,这似乎是我自设陷阱了。接着我请学生们思考:“在战场上我们需要诚实吗?”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在战场上面对的是敌人,而对于敌人我们不必讲诚实。兵不厌诈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对于社会上的坏人是可以欺骗的。(我很高兴给学生们灌输了这个观点,如果学生们不加区别的对所有人诚实,那也是很危险的。)

五、“检测评估”

解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完成后,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评价和检测。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注意题量,不能搞题海战术,不然本堂课的任务完成不了,又要延到下一节课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变成了王大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对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来说,选择题6道左右为宜,问答题2道左右为宜。其次,由于我们的思想品德学科初一、初二主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主,能力培养为辅。所以,在初一、初二的检测评估中,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情景材料,通过对情景材料的处理,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状态,再有的放矢的进行品质教育。真正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要求。初三的试题可以兼顾基础和中考题,基础题照顾学困生,中考题照顾学优生,但题量仍然不宜太多。

六、“拓展延伸”

解读:根据对学生检测评估反馈情况,实时拓展延伸、转换迁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学习智慧。由于我们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思想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以,我们的“拓展延伸”不妨把它设置为一些行为作业。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十课《假如我是你》的一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情景材料,萧伯纳和一个小女孩玩耍,并让小女孩回去告诉她妈妈,她和世界上鼎鼎大名的萧伯纳一起玩耍,而小姑娘却说让他回去告诉他妈妈,和他一起玩耍的是苏联小姑娘卡嘉。问:“如果你是萧伯纳,你会说什么?”四班有个成绩很差的同学回答说:“不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人与人是平等的。”我非常高兴地说:“恭喜你,看来你有当萧伯纳的潜质!”这时全班没有响起掌声而是一阵嗤之以鼻的冷笑。我的心拔凉拔凉的,我说:“我们这个同学只是暂时落后而已,目前落后并不代表他永远落后,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说完,看着这个同学说:“生气不如争气,证明给他们看,你是好样的!”我看到了这个学生眼中闪烁的泪花。同样一节课,在二班上课时,我请一个同学起来给同学们念一段文字,一个女生说:“老师,我来。他是大舌头。”我非常生气的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我们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课堂上都有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权利,我希望你向这个同学道歉。”……于是,上完这课后,我在很多班布置的延伸作业都是:“反思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平等待人,宽以待人,关心、帮助别人?如果没有,以后該怎么改进?”每个人写一份总结,字数不限。既然写了,就要说到做到,我会在平时我留心观察的。这样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了应该平等待人,宽以待人,关心帮助别人,还要把它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才是我们思想品德课该有的延伸。

9.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篇九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 年级六(2)班有学生38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材分析

该 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 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近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1、“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 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 高创造力。

2、“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认识日用 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

3、“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 往。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 的益处。

4、“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5、“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积极得心态去面对创造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并尝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通过创造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2、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服务工农业将更造福人类的道理。

3、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4、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5、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 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 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 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 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另外,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 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 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 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 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10.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十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五(3)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7人。是一个活泼诚实、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对自我、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比较主观片面。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意图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是按照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圈(场域)来建构的,它们分别是:我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区(家乡)我是中国人以及走进世界。教材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反映了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困惑。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编写是在1~4年级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祖国与世界的场景中去,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我”“我们”的意识的形成,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祖国、民族的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材特色

本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1、教育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直观性

教学目标

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能力、知识方面的目标主要体现为: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第一、二单元)

2、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第二单元)

3、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4、使学生了解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第三、四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

第二单元

1、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2、在行动上依法、用法,能够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尽自己的义务。

3、知道权利和义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一致的。

第三单元

1、了解革命先辈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向上的理想。

3、激发学生追求先进、摈弃落后、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四单元

1、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

2、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懂得国家兴亡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3、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进度表

11.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篇十一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

新课改要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教好政治,不能一味死教苦背,因为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枯燥乏味,这样很难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习政治可以让人变得聪慧”“学习政治可以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学习政治可以修身、齐家、治国”等话语鼓励学生,在平时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说说重大时事以及自己对一些事件、现象的看法思考,在课堂中适时地进行一些辩论、模拟表演等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吃透课标 以课标引领教学 夯实基础

教学中注意精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这里的重点即贴近课标要求的内容)。因为历年的中考经验告诉我们:绝大部分考题不超出课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并将教材与课标相对照,找到切合点。遇此问题教学中要讲透讲明白,适当引用一些辅助教材如新闻媒体、历史知识、哲学典故等加以阐明,也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知识网络图等加深印象。

三、注重時事,联系实际,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方法,也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基本原则。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都注重了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并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如:案例解析、漫画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进行创新思维谈亲身体会、感受和启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围绕重点知识,收集国际国内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并通过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科技发展成就、关注环保、关注人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很认真,对基础知识点把握也很好,但考试成绩却不怎么理想。经过我的调查发现:一是学生掌握知识过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太差;二是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欠缺,答题时往往未审好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急于答题,其结果是张冠李戴,答得很多,却得不到高分。针对学生中的这些弱点,我对出现的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是什么”类型题包括概念类、说明类、表现类、反映类等题型的变化。“为什么”类型题包括原因类、意义类、地位类、作用类等;“怎样做”类型题包括方法、做法、渠道、措施等。在平时上课时我尽量把每个知识点归属哪类题型讲清,再将这类题型的具体解题方法要领细讲,让学生明白只有审好题型,用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解题才能得分、得高分、得满分。经过一学年的反复强化训练,很多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训练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平时训练,要做到训练有素,在教学中要注意选取一些开放性试题进行细致研读,感悟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和要求,摸索解决开放性试题的思路和步骤,让学生学会“分析、拆装”整合各种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审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这类典型试题,此思路一般是“定性(什么性质的行为)找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什么影响 亮观点。可见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要切实抓好总复习这一重要环节

中考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是初三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全面复习就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系统的复习教材的各个知识点。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始终遵循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决定思想品德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脱离基础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2.重点复习,挖掘考点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挖掘考点。在复习过程中,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中考指导,通过对照比较,找出三者的切合点,这些切合点就是当年要重点复习的考点,并对这些考点设计典型体例,进行强化训练。

3.要正确处理社会热点问题

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鲜明的特征。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不难发现,它们都注重了教材内容与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以热点材料为背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因此,在总复习时,一定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社会热点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总复习时,我通过多方面收集材料、信息,然后让学生找出教材中与热点问题的结合点,最后,我进行归纳总结,并设计典型题例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熟悉了教材,把握了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了对时事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果。

4.以历年套卷进行整体训练

进行考前整体训练至关重要,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又有利于了解试题的发展趋势,在中考前我让学生做了一定数量的模拟试题,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开放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但还很不成熟,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上一篇:两大类考生备考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下一篇: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