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水平自查报告

2024-06-25

义务教育水平自查报告(共8篇)

1.义务教育水平自查报告 篇一

初中课程实施水平与教学工作

自查报告

我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位于朝阳开发区内,东依泇河古道,西临朝阳广场,交通便利,环境幽雅。2011年6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教体局的决策部署,我校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现有教职工158人,在校生1975人。

我校初中部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生745人。级部秉承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以“诚信、成人、成才”为主导的级部核心文化和以“抓管理、促习惯、重细节、讲方法、明礼仪”为重点的级部管理思路,以“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理念,创设了充满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课程实施方面:

根据《山东省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有关细则,制定了我校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方案。在自查中,学校对照《评价指标》,严格掌握评估标准,对自评自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有些没有完善的档案材料,我们将抓紧按评估标准准备。现将学校课程实施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程理念

1.理念学习

我校一惯重视教育理念的学习,每学期有理论学习计划,有学习主题,每次有具体安排。将先后学习《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教师的学习笔记内容比较丰富。

为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新学期初,聘请教研室专家来学校对教师培训,多次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课程培训。学校还建立了以教研组单位的新课程教学交流制度,每周进行一次组内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理念体现

(1)宣传理念

学校通过家长会、随笔、集体备课、网络、手抄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师生和家长积极宣传新课程理念。

(2)校园文化

学校多次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先进学习的经验,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校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初具规模。教师能自觉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自然和人文的校园环境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

(3)办学思想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临沂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和《苍山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已经制定并公布,学校也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精神,正在讨论制定《苍山三中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一年规范、三年创优,五年特色”的目标,既一年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三年目标: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特色办学”的办学思想、“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成为苍山县品牌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 1

发展的、现代化教育初具规模的市级一流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流学校。

二、课程开设

1.国家课程

科目开设严格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尤其是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和新课程改革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音体美等课程,课时数均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要求开设,没有随意增减任何一门课程课时数的现象。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学校与每位教师签定了《规范办学行为教师责任书》。

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由专业教师任教,每周一课时。学校要求教师严格课程要求开课,认真搞好实验、考查、操作等环节的教学,使综合实践课程确实发挥相应的作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学校计划5月份安排学生到代村生态园进行为期2天的校外综合实践训练,每天10课时,共20课时。

2.地方课程

深挖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努力开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符合《山东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要求的课时数开设地方课程,3.学校课程

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教学方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教材《养成教育读本》,目前正在调查学生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阶段。

三、课程资源

1.教师队伍

(1)教师合理配备

全校专任教师71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教师平均年龄38.6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2%;获县优质课奖的教师36人次,获市级优质课奖的教师6人次,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2)教师有效管理

我校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邀请名师来校做讲座、每年寒暑假,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培训。学校还开办青年教师沙龙,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在教师的任用方面,能根据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学校制定《苍山三中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评方案(修订稿)》,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综合评价。学校每学期组织一家长评教活动、学生评教活动,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师德表现、敬业精神、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一一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了极好的监督作用,又符合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校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并要求教师们在学校总体设想下规划出自我个人成长计划,让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师的个人规划有机地结合。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起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档案,明确每个教师每个学期的自我发展目标;以其工作的目标来引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

2.办学条件

(1)教学设施的配置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装备精良,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教室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6个理化生实验室、2个微机室、计算机教室微机配备达到上机学生人手一机和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

(2)教学设备的利用

我校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设备功能的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措施并建立相关使用记录。今年高规格配置新微机室。

所有教师都能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学校建立大课间管理制度,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个班除了每周3节体育课以外,还另外安排了2次体育活动,组织健身体育活动比赛,体育器械和场所得到充分的利用,健身体育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3、其他资源

(1)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家访、电话、网络等各种灵活多样方式搞好家校沟通,家长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学校、级部坚持给家长写信,旨在通过信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让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分享学生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学校倡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走进学生的家庭,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况,和家长做促膝探讨,不仅共同解决了学生的思想情况,同时对于学生的教育也达成了共识。

(2)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让学生体验社会大课堂,力争“开门办学”。

四、课程实施

1.教学研究

我校教研机构健全,教研制度完善,教研计划具有针对性。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记录详实的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的教案或教学设计适合学生需求。

2.教学活动

学校老师由高中教学向初中教学的转变是本学的关键。学校要求所有的老师要认真研究临沂市“三—五—X”教学策略,力争尽快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校课堂,教学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评比教师,重点不是看教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而是调查班级学生,喜不喜欢老师上课,是否盼望着老师给他上课。其次要求教师授课以“学案”为载体,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结合市教研室提出的“三—五—X”教学策略,构建一种“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当探究”的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地位。本着“一学习二模仿三创新”的原则,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3.教育活动

(1)常规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报刊等宣传手段,宣传规范办学的内容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使规范办学思想深入到师生心中。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两周一次的团干部例会制度,明确各级团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实施团委会、班级团支部逐级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团组织的战斗力。每年“

五、四”和“一二、九”学校团委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

规范升国旗仪式,学校专门成立国旗班,从出旗到升旗,做到严规范。国旗下讲话是我校强化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文体办每周都要精心准备讲话稿,以“安全、卫生、守纪”为重点,从思想到品质、从安全到卫生、从守纪到常规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切实做到话题的针对性、及时性、教育性。

开展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禁毒教育、崇尚科学系列教育等。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2)主题教育

学校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都会向学生宣传相关的习俗,并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促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重大节日放假时间,学校总是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每次在十一、寒假、暑假等假前,都会进行学生安全教育,并同时下发家长一封信,以此引起家长的重视。

学校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并重视对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使有思想忧虑的学生有人倾诉,并使问题及时解决。

(3)其他教育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定期开展学生艺术节和体育节比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校还将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美术兴趣学习小组、书法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4、课业情况

我校一直坚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不加班加点,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

走读学生到校时间7:30。在校时间上午8:00-11:40,下午1:50—5:10,共7小时零40分钟,不超过8小时。上午第一节课8:10。

住校生每天早晨7:00起床,晚自习3节,每节40分钟,20:00下课,晚上20:20熄灯。睡眠时间10个多小时。每晚有教师值班,负责学生疏散安全,不进行辅导。学校同时要求走读生的家长遵守省规定。

作业布置体现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控制知识巩固型练习题目,确保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实践性题目。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除语数外理化外,其它学科不得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各科作业量:7年级每科不超过30分钟,8年级每科不超过20分钟,9年级每科不超过15分钟,教务处审查,实行总量控制。教辅资料的选用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大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安排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学校根据阳光体育的总体活动计划,将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了学校统一按排课间活动内容和活动场地,为保障活动的落实和学生的安全,学校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和指导,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设一个大课间,各30分钟。

积极开展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按上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里程数,有文体办具体负责本项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每月开展月主题体育活动,将锻炼与比赛有机的结合,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五、课程评价

1.学科课程

学校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期中、期末两次,从不组织月考。平时单元测试由各任课教师负责,期中考试由年级组组织,期末考试由教导处组织。平日质量检测主要用于反馈教与学的信息。各类测验题体现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实际,以考察能力为主,重视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控制机械记忆性题目的比例。

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实行等级制,其中,日常评价所占比例不少于30%;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成绩齐全。学校每年结合学生的体质检查情况,将学生的体质做汇总表,并定期在全校开展视力、血压等各方面的健康普查。

期中、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由教导处组织,平时单元测试由教师自己组织。学校从来不公布学生成绩,从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

2.综合实践活动

为全面评价学生,学校指导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的成长记录,档案中有获奖的荣誉称号、成长过程积累的材料等。个人综合素质评价评估包括个人自评、同位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让学生在成长档案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3、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评价

学校制定每一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评价方案,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考评档案纪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采取日常观察即时评价和成果展示的方式。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定期举办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举办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六)学校特色

学校在注重各项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个性化的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诚信做人,立志成才。养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

教学工作方面: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强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临沂市初级中学教学工作评估标准》,落实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加强过程管理,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以常规督查端正教学态度和行为,以课堂研究解决教学方法,以丰富的培训方式转变教学观念。现就我校本学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报告:

一.目标引领,计划务实,常规增效,督导从严。

1.明确的目标是工作努力的方向。为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校开学初对各办公室的教学目标作具体要求。

2.实施课程计划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实施课程计划则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学校实行“教学计划督查制”,不定期组织“教学常规评定小组”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工作考核,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3.对教学常规评比实行每月“通报制”。教务处采取定期的普查与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定期的总结与不定期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普查时,查阅教师教案与书案是否结合有实效,查阅教师作业布置是否有针对性,批改讲评是否及时有层次,访问教师的有效辅导方式,访问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抽查时,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新课程实施状况,根据课堂情况指导教学方法,再查常规,一查到底。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及时总结,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4.坚持过程管理经常化,全面化,落实“天天查课制度”,保证过程管理的落实。切实有效地端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态度。

二.教研具体,强调方法,重心下移,突出校本。

1.人人有展示:首先是强化教研组工作,与推门听课和常规检查相结合,不定时、不定人、不定次数、不定学科、不定课型,实行临时抽签,重点放在常规上、对教材的分析、对考点的把握。其次就是学校组织大型教研活动。如: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的选拔活动,教师课堂教学公开展示,教学教研活动保证了每人每期至少1次。

2.年年有课题:抓好课题实验工作,以研促教,以研兴校。

3.认真落实好“推门听课制”和“领导包级制”。学校的干部分别承担级部为自己的指导级部,随时“推门”听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督查教师的上课情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能力进行指导。

4.月月有反思: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及时总结,有的放矢,及时调整教学。

5.周周有观摩:继续实行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推门听课活动,保证周周有观摩,利用班班通把现有条件进行有机整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6.天天有交流:教师之间加强合作,特别是同年级同学科之间的教师,能互相听课、评课、议课和共同备课,同年段同班级的老师相互交流班级管理,为方便老师的交流,学校决定本学第一期按学科分办公室,落实办公室总体目标和班级学科目标,学校实行目标奖

励。

7.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上级各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为学校的教育科研上档升级,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学习的平台。

三.建设队伍,提升素质,更新观念,内外结合。

1.以教师论坛为主要阵地,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专题培训,举办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交流。先后有5位教师通过评选组织了专题讲座,参加培训的教师与主讲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经验交流。

2.组织教师周二周四下午对远程资源进行观摩和研究。至今为止,教师的课堂实录观摩达100节次,本校课堂教学观摩达800节次左右。

3.加强校际间的学习。我校先后三合中学、兴明中学、卞庄二中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校际交流,承办两次分片联研活动,片区兄弟学校合作交流。

4.组织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习观摩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到目前为止,本学年教师参加片区级的培训学习达45人次。

5.为教师订购业务杂志和教学专著达2000多元,提供给教师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学科兼顾,培养能力。

1.加强体育卫生教育,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上好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组织好学生体育活动和单项技能竞赛活动,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一小时锻炼时间,打造学生精气神,组建体育课外兴趣小组,训练学生竞技能力。

2.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艺术品质。设置专职的音乐岗位和兼职的美术岗位,为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设立艺术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3.加强图书实验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辅助手段。图书室每天定时向学生开放,本学年至今学生借阅图书1500册,每借阅一次在班级流动阅读一周时间,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实验演示和操作的机会,为教师上课提供较必要的教学用具,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

4.充分利用好远程资源,让所有设备动起来。随时下载远程教学资源,对资源分类选择,向教师提供资源目录,对价值较高,与课程相符的资源进行刻录保存,供教师筛选,参考使用。

2.义务教育水平自查报告 篇二

1 公布《科室临床风险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

2012年2月15日在全院公布了《科室临床风险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具体如下:(1)每月第5个工作日之前,各临床科室从医务处公共邮箱下载打印《临床科室风险月度自查报表》,将填好信息的自查报表送交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2)由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将各科上报的科室风险类型、风险来源及风险防范意见等内容进行汇总,并根据风险防范意见分类,向各相关职能科室发放《科室风险反馈通知》;(3)职能科室接到通知后1周之内将《科室风险自查反馈回执》交回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并与相关临床科室协调沟通,落实防范措施;(4)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整合回执信息后,迅速反馈相关临床科室,并汇总落实情况,定期在院刊《医事快讯》进行公示。

(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00192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4号

2 职能科室《临床风险反馈意见》在自查中作用突出

接到《临床科室风险反馈通知书》的职能科室,应立即与报告风险的临床科室协调沟通,限期在1周内回复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发出“职能科室临床风险自查意见反馈”回执(见表1)。职能科室落实的速度和力度,直接影响预防和减少临床风险的效率和效果。

3 在院刊进行“科室临床风险自查落实情况”公示

为将临床风险管理制度透明化,更好地监督相关职能科室对提出临床风险苗头的落实情况,避免临床科室不必要风险因素的发生。2012年3月1日起,我院开始在院刊《医事快讯》每月进行“科室临床风险自查落实情况”公示(见表2)。

4 进行“临床风险自查时段”的调整

经过2011年9月—2012年4月底近8个月的临床风险自查,发现1个月的周期不符合临床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客观规律,为此我们及时对临床风险自查的时段进行调整。

2012年5月1日由原先的粗放型管理转换成精细化管理,我们将原来每月“科室月度风险管理自查”内容,采取临床科室日报、周报的形式,发送到“风险管理日报箱”。改善后的临床科室风险三时段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临床科室“临床风险监督员”每日下午五点之前,将临床风险管理自查情况上报到“风险管理日报箱”,确保临床风险第一时间上报;

(2)主管院领导及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每日监察和抽查“风险管理日报箱”的临床风险发布信息;

(3)相关职能科室看到风险信息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办法,并及时将落实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

(4)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设专人每日监控临床科室发布的信息,如遇重大临床风险信息,临床科室第一时间反馈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迅速反馈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职能科室接到临床科室上报的临床风险,即刻查找原因,限其1周内予以答复,如暂时不能解决也应注明原因;

(5)临床科室每周五定为“安全日”,周五下午5点将1周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发到“风险管理日报箱”,建立“临床风险三时段自查报告”长效机制,为日后“临床风险月报”收集数据;

(6)“临床风险月报”以月作为时间节点进行归纳总结,定期在院刊《医事快讯》进行公示;

(7)为防止重大医疗纠纷隐患的拒报、瞒报,凡在我院信息随访中心反馈意见中有重大医疗纠纷隐患的科室,经确认没有及时在院内“临床风险三时段自查”制度中报告的,医务处将在绩效考核中根据科室责任程度扣除一定分值。

至此,我院将建立一道“日报、周报、月报”日日防范,周周汇总,月月公示,层层递进,处处防范的临床风险管理“防护墙”。实现我院临床风险监督管理效果最大化,有效遏制医疗风险的持续发生,为临床医疗安全和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驾护航。

5 举办“临床风险监督员”岗位培训

2012年12月5日,我院首次对“临床风险监督员”进行岗位知识培训。培训的目的:(1)把临床风险管理工作前移到临床,与临床医务人员共同管理,扩充管理队伍;(2)迅速监测、掌握临床风险信息,与“临床风险监督员”形成良性互动;(3)创新临床风险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临床风险的发展,达到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培训涉及“临床风险监督员”的工作职责、临床风险的概念、容易发生临床风险的情景、临床风险引发的后果、临床风险促发因素、临床风险事项报告等内容。

参加培训的“临床风险监督员”针对目前临床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工作中的困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主要焦点集中在:(1)医疗指标对临床医务人员造成很大工作压力,医务人员为完成医疗指标铤而走险,违反操作规范,导致工作与制度冲突,产生临床风险;(2)住院患者增加,引发床位供需矛盾,科室不得不超标加床,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临床风险;(3)医患沟通出现障碍,患者家属不理解及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埋下临床风险和纠纷隐患;(4)各种小型移动式医疗器械配备不合理,耽误患者治疗和抢救时间。培训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学员收获颇多,为今后临床风险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临床科室风险三时段自查报告制度”成效分析

6.1 从理论的角度厘清了临床医疗风险预警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

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医疗风险是环环相扣的,提高医疗质量是手段,规避医疗风险是桥梁,追求医疗安全是目标。监测是预测和预警的基础,预警不仅包含着预测,同时更注重对预警信息的处理,是更高层次的预测。

6.2 明确临床医疗风险预警基本特征、基本功能以及构建临床医疗风险预警系统的原则

本研究中的临床医疗风险报告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临床科室自查、临床科室报告、职能科室意见反馈以及临床风险落实情况公示。该系统主要对临床医疗风险发生频度和临床医疗风险危害后果两大维度进行预警,不同维度的预警等级以及其所代表的预警程度也不同。

6.3 为确保临床医疗风险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制定了“自查报告工作运行流程”

3.义务教育水平自查报告 篇三

报告表明,德国教育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突出表现在未获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少年比例大幅下降,从2006年的8%减少到2010年的6.5%。与此同时,中学毕业生获高校入学资格者上升到49%,大学新生占同龄人总人口的比例则上升到50%,远远超过政府确立的40%的目标。

报告同时强调,随着德国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职业教育结构不断变化,终身学习也日益重要,德国的教育政策需要整体规划教育各领域和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形成合力。专家们呼吁,政府在补贴家庭教育方面要慎重,避免补贴成为鼓励家庭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去接受公共教育服务的一种措施,导致学前儿童因家境不同而接受不同的教育,由此产生新的教育不平等。

为综合描述和评价德国教育整体发展现状,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自2006年起每两年公布一次国家教育报告。为此,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德国青少年研究所、哥廷根大学社会研究所、高等教育信息中心和联邦统计局等机构受委托成立了专家小组,负责报告撰写工作。

4.管理水平提升年自查报告 篇四

自查自纠报告

自县教育局开展“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以来,蓝关镇中心学校(本部)在镇中心校的统筹安排下,依据县教育局“管理水平提升年”动员大会精神和活动方案的要求,全面、客观的分析学校管理的现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蓝关镇中心学校(本部)“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方案》,确保我校“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能有效、有序地开展。

根据县教育局“管理水平提升年”动员大会精神和活动方案的要求和我校实际,制定了《蓝关镇中心学校(本部)“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方案》。《方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制度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安全文明和谐学校为主要目标,从领导班子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几个方面探索学校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使我校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对照《方案》,提升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水平。

1、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管理水平,把“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学校要求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深入一线,进行学校管理研究与探索,提高服务意识与工作效率。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教导处从开学初就开始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导处还对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做了较具体的要求,确保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教导处还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阅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力争使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2)政教处对学校的安全制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制定了《蓝关镇中心学校(本部)安全责任追究办法》,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责任。政教处还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督导,指导班主任制定班级公约及开展班会活动,并对其进行检查。政教处还对各班清洁区进行了细化和调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加大了对校园卫生的检查力度。

(3)后勤处对学校的后勤相关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了各后勤人员的职责,建立后勤人员的评价机制,使后勤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2、重视班主任的培养,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

(1)挑选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本学期加强了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并通过开展班主任班务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班主任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细化了班级的规范、公约。

3、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师课堂管理水平。

(1)本学期学校进行了多次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本学期学校为了鼓励教师进行自学,为教师提供了大量教育教学书籍。

(3)召开教师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有:

1、个别班主任班级管理不够精细,导致班级整体成绩进步缓慢。

2、个别备课组开研讨会时有流于形式的行为。

3、个别教师不太注重专业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较慢。

4、还存在个别安全管理死角。

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如下整改措施:

1、狠抓班级管理,净化班风,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1)召开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推广他们的成功做法。

(2)要求班主任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召开一次小型班会,对班级出 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要求。

(3)利用座谈会、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2、加强备课组建设,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1)要求每一备课组在集体备课后必须上交备课记录、教案、及主备教师名单。

(2)要求各备课组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

(3)要求每一备课组在研讨时必须讨论一个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把研讨后的解决方案上报学校。

(4)要求每一备课组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打造精品课程

(1)教导处天天巡查教师上课情况,对于巡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教师交流,限期整改。

(2)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一位教师的教案、作业及练习册,并及时通报。

(3)积极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

4、强化月考制度

(1)学校及备课组积极搜集各类考试信息,加以整理归纳。(2)每一次大型考试之后,备课组都要进行考试分析会。(3)让每一位学生准备各科错题积累本,随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法规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写出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6、要求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申报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以研究课题来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7、每一位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并对其中优秀的内容加以整理打印成册。

8、实施“大政教”制度,充分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队伍,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特别是校园安全管理中去,不给学生留下任何违纪的时间和空间。

9、学校加强每一个安全防范岗位的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通报。

10、对于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加以特别防范,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1、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过自查,我校在管理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以及管理措施,特别强化安全管理。力争使我校成为规范管理优秀学校!

5.关于办学水平评估自查报告 篇五

2017 年 9 月 6 日

第一部分

日喀则市一高概况

一、基本情况 及主要职能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是自治区级重点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后藏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市。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在格萨拉康小学(建于195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建立的第二所现代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60年,日喀则中学(完全中学)与格萨拉康小学独立办学,1984年中学部(日喀则地区中学)与小学部(日喀则地区小学)分离,1995初中部与高中部分离,更名为日喀则地区高级中学,2000年更名为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2003年6月,学校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重点高级中学。

60多年的沧桑巨变,如今的一高正以崭新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配套完善的图书科技楼、标准规范的田径运动场……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60多年的薪火相传,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援藏省市的无私援助下,一高已经成为后藏基础教育排头兵与龙头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办好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成绩不断提高,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近几年,学校高考成绩突出,本科率和重本率稳步上升,每年均有优秀毕业生被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学府录取。优异的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全体一高人将在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强化学科均衡发展,加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内一流,区外知名的全区示范高级中学”,继续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一)、内设机构

学校内设机构:

1、校长办

2、办公室

3、财务室

4、总务处

5、政教处

6、教务处

7、校团委办

8、教研室

(二)、编制情况

全额事业单位。

第二部分

日喀则市一高2016部门决算明细表

第三部

日喀则市一高2016

决算情况说明

一、2016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体决算情况说明

2016一般公共预算总决算收入为70516683.22元,当年财政拨款48564971.3元。2016年当年欠拨21951711.92元。

二、2016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决算规模变化情况

2016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决算总额为48564971.30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决算具体使用情况

2016年工资福利支出34596756.81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317288.17

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4900546.16元。

三、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决算支出情况说明

(一)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16总收入为(单位指标)70516683.22元、当年财政拨款数48564971.30

元、当年欠拨数21951711.92元、2016年总支出数为56891198.14元、当年结余为13625485.08元,年终累计结余为即年末结转结余23157612.56元.2016年累计欠拨数23175295.50元。当年欠拨21951711.92元.2016年事业支出56891198.14元、基本支出54848894.06元、(人员经费为49497302.97元、日常公用经费为5351591.09元。

2016年工资福利支出34596756.81元

2016年商品和服务支出5351591.09元(包括办公费2922788.29元、水电费1071550.02元、邮电费105079.91元、差旅费67659.00元,印刷费90576.00,手续费71.00,培训费4832.00,劳务费760.00,工会费196397.00元、其他商品服务支出896709.87元);

2016年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4900546.16元(包括:助学金7410580.00元、住房公积金3232402.00元,其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4255644.16元)。

四、2015“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情况说明 元,对个2016年“三公”经费支出为279407.46元,同比上年减少68792.54元,其中公务接待费31334.00元,同比上年增加14652.00元,其原因:我校16年组团援藏慰问及接待费增加。公务车辆运行费为248073.46元,同比减少83419.98元,其原因我校车况良好减少维修费。今后我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力争做到逐年减少。

市一高

6.办学水平评估自查报告 2 篇六

自查报告

建立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制度是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根据各级政府关于实施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文件要求,我校对照评估指标,逐项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和完善工作,力求达到上级要求。近年来,我校坚持“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最高目标,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依据凤阳县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材料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自查如下: 一 学校概况

大溪河中学紧靠307省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理想的育人场所。新教学楼于201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15亩,校舍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2人,现有专任教师4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学光盘126件,图书总数为25000本,教学参考书及工具书若干,基本能满足学生及教师的需要。

二、主要成绩、经验、特色和做法:(1)科学建立管理机制,确保学校长久发展

我校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争创先进”的理念,逐步建立、完善了现代管理机制,有效的保证和促进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把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始终遵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认真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务纪律,把有限的资金尽量用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上;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力争让每一学科、每一堂课都落到实处;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积极贯彻体育卫生条例,学校能充分关注师生安全,保证校内设施及活动

组织的安全。历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因学校管理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2)健全落实各项制度。

学校每学期都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地安排各类人员的工作任务,科学地确立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学校领导带头遵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表率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大溪河中学教职工考勤制度》、《大溪河中学教育教学常规量化制度》、《大溪河中学后勤管理制度》、《大溪河中学教师请假制度》等。从德、能、勤、绩四方面量化评估全体教师注重过程,讲求实效,量化、细化,实行精细化管理,教师每得的1分都有详细记录,做到加分有理,扣分有据,全体教师一视同仁。由于这样,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标可竞,工作的有序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几年来,我校的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工作均顺利实施。(3)着力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具体做法:一是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学校通过健全落实学习制度,实施措施得力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让教师学习,能把文件精神化作自觉行动,努力塑造社会满意、家长称赞、学生敬佩的良好教师形象。学校为教师创设发展的平台,积极鼓励和倡导广大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现已取得本科学历34人,专科学历6人,学校经常性派出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观摩和各种业务培训活动,使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并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作用。二是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应用,我校配有多媒体教室一套,班班通12套,理、化、生实验室各1套。

(4)积极创建和谐校园。

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为优化育人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做了大量细致而有益的工作。就学校硬环境而言,从2011年起,学校从长计议,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下大力气,花十几万元对学校建校时遗留的建筑废墟进行平整、重修,修建了小花园一个,部分解决了校园广场硬化、亮化、美化的难题,使全校师生能静下心来搞教育,潜下心来谋发展,加快了学校发展,社会反映非常好。

在软环境的建设上,学校也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首先,学校坚持利用班会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德育等知识宣传,并通过班队会、墙报、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守法、安全、卫生、勤学、感恩等教育。其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安装了校训、名人字画、警示牌、宣传画等等,校园文化气息浓郁,环境育人效果明显。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社会、家庭都来关心每个学生的安全,共同教育和督促学生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定期召开家长会,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学校几年来无火灾事故、无交通安全事故、无食物中毒及其它意外伤亡事故。同时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二)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着力提高育人质量。

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领导。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管理思想。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德育领导小组职能,使德育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严格考核班主任工作,包括卫生、班级常规管理、纪律、学习、师德师风、各种上交资料等,定期向全校公布,并计入班主任业绩档案中。

以德育为先,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具体做法是:

1、规范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早上举行全校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主题讲话,要求全体师生必须参加。

2、唱好课前一支歌。

3、认真落实新守则、新规范。开学后,各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学习、记忆、背诵《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学生对新《守则》《规范》入脑、入心,做到耳熟能详,了然于胸,人人理解,人人遵守。养成教育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净化了学生心灵。我校学生已能自觉遇到老师敬礼、问好,见到长辈打招呼,学校讲文明懂礼貌蔚然成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深化育才观,把培养“基础扎实,具有效率观念,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作为课堂教改的目标。几年来,我校学科成绩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得到各级领导及家长的认可。我校连续在2010、2011和2012三年中考中取得突破性成绩,其中2010年录取凤阳中学9人、临淮中学22人;2011年录取凤阳中学15人、临淮中学24人;2012年录取凤阳中学28人、临淮中学34人,700分以上5人,全县排名稳步攀升,被示范中学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把建设学习型的领导班子,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放在首位,从学校领导做起,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教师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学校教师树立 “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新理念,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教学中较好地解决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之间的关系,把课堂当成学生生命发展的一个片段。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也有一群好学生。素质教育路上洒下的汗水,换来的是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大溪河中学办学条件和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学科教师不能配套,缺少音、体、美、英语、理化等学科专任教师,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是校园面积狭小,学校体育场地面积、广场硬化面积达不到要求,制约着学校发展,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成绩与问题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今后学校要继续站在以发展学生为本的高度,认真规划学校的发展未来,充分发挥学校的特有优势,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不断巩固办学成果,稳步提升办学水平。同时,我们也坚信,大溪河中学的全体教职工只要众志成城,与时俱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工作,就一定会铸就新的辉煌,就一定会打造新的品牌,就一定会创建名副其实的“低门槛高素质的农村一流学校”!

大 溪 河 中 学

7.内蒙古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篇七

一、2010-2013年内蒙古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通过对人口结构、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五个领域32个指标的统计、测算表明,我区社会发展总指数呈提升态势,以2010年为基期100计算,2013年全区社会发展总指数达到112.67,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06%。从社会发展五大领域看,以各领域2010年为100计算,2013年生活质量指数达到121.19,在5个领域中指数水平最高,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指数分别为119.22和116.73,增长速度同样高于社会发展总指数的增速;社会和谐指数和人口发展指数分别为103.16和103.05,指数水平和增长速度均低于社会发展总指数及其增长速度,并且社会和谐指数2013年与2012年相比有所下降。

二、全区社会发展特点评价

(一)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但人口负担加重

从人口结构看,201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3.76‰下降为3.36‰,2013年远低于全国4.92‰的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率由55.5%提高到58.71%,2013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5个百分点。

从人口负担情况看,2010—2013年人口总抚养比由27.6%上升为28.67%。并且从2010年起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即超过了7%,2013年进一步达到8.55%,反映出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负担增加。

从人口素质看,我区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由2010年的8.93年上升为2013年的9.18年,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我区人口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对今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居民收入低于全国水平,消费层次亟待升级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成效显现,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城乡居民收入看,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7698元提高到2013年的25497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0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5530元提高到8596元,在全国的位次为第15位。与全国相比,仍然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58元和300元。并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由1411元扩大到1458元。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带动社会消费,仍然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看,农村牧区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9.5%上升为12.95%。而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则从11.7%逐年下降为10.6%,反映出我区居民的消费升级相对较慢,今后应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同时促进消费结构多元化,切实提高居民的生存质量。

(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教育方面,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高素质人才比例相对较低。2013年每10万人口大学生数为2137人,低于全国2418人的平均水平,在全国仅排第22位。医疗卫生方面,各项卫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8.1张,比2010年增加了7.7张,在全国排第10位;每万人口医生数达到24.8人,比2010年增加了2.8人,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4.3人。文化事业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由2010年的0.49个增加到2013年的0.59个。社会服务方面,福利事业蓬勃发展,每万人口社会服务床位数由2010年的19张增加到2013年的32.9张,但低于全国35.8张的平均水平。其中每千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为22.47张,低于同期全国24.39张的平均水平,在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背景下,养老机构床位紧缺是公共服务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由2010年的19.8%下降为2013年的15.8%,远低于同期全国36.9%的平均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用将愈来愈重要,今后应加速社区建设,使社区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虽然我区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部分领域与全国相比仍然相对落后。今后一段时间应进一步加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做大做强社会事业,为和谐内蒙古建设助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各地区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0年的12.4平方米提高到2013年的16.8平方米,在全国排第5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82.8%提高到93.56%。

(五)社会管理体系趋于完善,但社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社会治理工作逐步加强,团结稳定得到基本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的较低水平,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由于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3.2:1降为2013年的2.97:1,低于全国3.03:1的水平。但是城镇居民内部贫富差距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收入户差异倍数由7.55倍上升为11.1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在取得成就的同时,社会领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障碍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为核心,完善民生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低收入阶层能直接受益的民生支出比重,稳定或适当降低间接受益的支出比重。重视贫困地区和农村牧区的民生投入,适当提高其民生支出标准。防止以“民生财政”的名义将资金用在“形象工程”上。

二是建立民生投入多方分担机制。通过加强和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政策导向和政策落实、体制改革等制度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和提供公共服务,逐步缓解目前主要依靠政府保障的问题。

三是建立民生资金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形成“科学预算—高效执行—问责监督—结果反馈—影响预算”的循环监督互动模式,保证财政资金按预算计划划拨到既定项目,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二)以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为基础,改善社会领域薄弱环节

要针对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问题,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文化等社会服务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落实各项优惠支持政策,逐步实现由政府直接办服务向政府购买服务转变。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内容,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促进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医疗、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险等服务。简化对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执业资格、医保定点等审批手续。

(三)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目标,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落实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和信用消费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落实稳控物价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要紧紧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着力打造培育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体育教育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努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消费需求,主要靠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四)以扶贫攻坚工程为依托,提升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以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切实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科学实施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十个全覆盖”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摸清底数,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加强协调统筹,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8.义务教育水平自查报告 篇八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上一篇:员工培训自我鉴定下一篇:豁然开朗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