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调查报告(共8篇)
1.小学科学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校本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0.09-2011.06 调查地点:闽侯县
调查对象: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我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校本教学现状”这一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特点
1、教师配备。
科学专职教师缺口很大。闽侯县就科学专职教师的招聘始于2009年,到2011年6月为止,闽侯县科学专职教师人数达20名。分配于各中心校,但很多学校专职教师数量不够,有的偏远小学没有配备专职教师,科学课程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
2、学历层次。
09年至今招聘的科学专职教师基本上是各师范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但就大多数学校而言,科学课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其所学专业文科多于理科,大部分的科学教师没有科学知识背景。
3、年龄、职称结构。
在20名科学专职教师中,青年新教师占55%,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0%。但就全县科学教师而言,大部分是其他学科的高级职称,属于科学高级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科。
二、对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
1、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熟悉科学课程标准,有兼任科学的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只做了一般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
2、教师的教学方式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专职的科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性学习,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及时指导,但是,一部分教师感到学生的探究活动无从指导,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还存在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大部分兼任科学教学的教师对教学持畏惧、茫然态度;有的教师换汤不换药,以前怎么教现在还怎么教;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低无法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一部分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部分兼职教师把其他学科教学移植到科学教学中,忽略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本次调查中,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教学教具不够,实验器材缺乏,有的实验室配备的实验材料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在的科学教学。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对校内资源或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加之校内教具及相关教学设施的不足,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还很大。
4、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仅有少数资深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效果很好;一部分教师认为可以做到,但受条件限制,实施起来很难,暂时不能做到。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到升学考试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常采用试卷考试的评价方式。
三、接受科学课程培训情况
科学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情况还是比较频繁,每年新教师都会参加岗前培训,每个学期都会组织2次的科学专职教师教研活动,通过开展科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和课堂比武大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研交流,但是,能与福州市区的科学专职教师交流的机会较少,参加省级科学骨干教师组织的培训机会较少。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教师的访谈和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闽侯小学科学现状特点可以归纳如下: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学生和家长未能够引起一定的重视;科学教师相当大的部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大多数学校不上科学课;科学课程实施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具的配置及教具的使用还是多数老师正在探索的问题。
五、建议
1、增强教师师资,提升专业知识 壮大闽侯科学教师的队伍,增强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目前教师中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科学课教师主要由原有的自然课教师和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组成。原有的自然课教师中,感到能够或者勉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的较少,而兼职教师大多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经过学科训练,知识水平上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
2、理解新课标
由于接受培训少,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限,大多数的教师要求专家带领他们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但新课标的学习不能空谈大道理,需结合教学实际。
3、吃透教材
从自然转到科学,教材变化很大,教师们急需掌握如何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落实课标。
4、提供教学示范
调查中100%的教师都提出要提供教学示范,少讲理论,而且要求通过教学示范来提升教育理论、更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5、如何开发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但教学资源不足是困扰农村科学教学的最大问题,90%以上的教师迫切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当地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校内资源。
6、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式
继续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多与福州市区的科学教师交流,多和他们开展科学教研。在培训方式上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内容对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性强,少讲空洞理论。
2.小学科学调查报告 篇二
国家自2002年开始推广科学教育,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设科学课。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作为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体会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1]科学实验有助于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的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普遍在黑板上讲实验现象、实验材料不好找、学生实验课堂上纪律难以控制等,影响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功效的发挥。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两所小学进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科学实验课堂中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结合自己在小学科学课教学和科技馆实习的体会及与学生谈话,尝试对科学实验课堂提出有用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调查问卷
本文认为:提高科学实验的实施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观点,本文针对郑州市两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课实施效果的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77.6%)针对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态度、科学实验课的组织形式及科学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展开。问卷涉及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等多种形式。运用概率统计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自己在小学科学课示范教学中及与学生交谈的体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合与其他教师交流,对今后科学课的教学提出建议。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针对问卷中的问题,本文将其分为三大类进行分析,分别是“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态度”,“学生喜欢的实验方式”,“课外实验”。
通过对图1分析可知学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很喜欢科学课。
通过对图2、图3分析发现学生能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会做有趣的科学实验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涉及地理、生物、物理知识的现象更为关注。例如在《地球变脸》这一章涉及的实验和实物标本多,并且与学生生活的环境密切相连,新奇好看的实验(如火山爆发、模拟雅丹地貌形成)和岩石标本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完之后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去解释自己所知道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和一些矿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雅丹地貌形成的实验中,教师事先在土中埋好用粉笔刻好的“小雕塑”和石块,课堂上用吹风机模拟风吹实验盘中的沙土,虽然尘土飞扬,但学生兴致很高。由于直观地观看了实验,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千奇百怪的地貌是由于地面中的不同材质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身边游乐场”同样也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并教大家做简单的小玩具(如走马灯),使学生很有成就感。其他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内容也是因为又好看又好玩的实验,能让学生动手,直观地获得知识。
从表1中问题4可以看出有小部分同学认为科学实验有难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一些实验都过于专业和枯燥,各种实验仪器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大班教学会造成有些同学看不清课堂上老师的演示;有些实验材料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无法在课下做。很多教师在准备实验时也会为实验材料和器材发愁,有些东西在实验室也很难找到,而且不易操作,效果难以控制,更何况让学生去做。
由问题5分析得:学生希望能由自己动手实验寻找答案,但仍有学生倾向于记现成结论。尽管对观看实验和做实验感兴趣,但由于习惯了粉笔加语言的教学模式和年龄限制,学生对于自己动手实验探究获得答案的学习方式仍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在实际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因为各种原因(如器材用品的缺乏或实验稍微复杂要几个人同时合作)需要将几个学生分在一个实验小组,这种情况下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胜过个人的努力。其次,合作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并且,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2]这些优点通过问题6、7中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往往急于做实验,而不注意听实验目的和要求;有些女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快速地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在男女混合的实验小组中基本上是男生动手操作,女生只是观察者;另外有些要强的学生往往“各自为政”不允许别人插手,造成合作的不愉快。所以问题8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组合在一块,使自己也有参与的机会,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问题9中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课下会继续观察实验,所做实验多是老师课上演示过或反复介绍,并要求学生课下必须去做的。
四、结论与建议
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科学课尽管作为一门“副科”,但仍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能够看到或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做出科技小制作、在家长及朋友面前有成就感,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科学课的魅力所在。同时,调查也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教材上的实验找材料困难;男女生在实验中存在差异;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待提高等。通过分析调查所得的数据,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特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硬件设施灵活地设计实验。让科学实验形式更丰富灵活,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造,增添其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实验要像魔术一样有趣好看,教会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和趣味小实验。老师可以做一些有趣但结果往往意想不到,与一般常识相违背的科学小实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为了科学课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课堂实验教学要多涉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使他们掌握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要鼓励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思考问题,并懂得采取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3)在学生身边找到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这样既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寻找,又让学生感到亲切。由于课堂实验的时间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学生课下在生活中进行实验探究。在生活中易于找到的材料﹙比如用橘子皮变烟花、白醋做火显字等﹚,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家人朋友面前露一手。
(4)选取实验内容时,注意男女感兴趣事物上的差异,如男生喜欢机械和军事,而女生则对养花草及小动物更感兴趣。对女生要多鼓励,多给她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运用角色典范作用,有意识地宣传女科学家的事迹,有利于改变男女生可能存在的性别角色和性别特征刻板。[3]
(5)合作活动前强调纪律,培养团队意识,教育学生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活动中不断巡视各小组的进展,学生如对实验不理解,需要多加指导,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做好组内分工,优势互补,如女生相对男生更勤奋细心有耐性,对于细致的长期性观察记录往往比男生做得更好。活动结束后,督促学生做好总结和清理实验台工作,对圆满完成任务的学生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
(6)对学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首先让学生理解新方法的意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对学生多鼓励,对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习惯要及时指正,使之养成科学的方法。
(7)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科学实验的途径,如设置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组织学生课余勤动手动脑。定期组织学生到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基地参观。引导学生尝试更多寻找答案的方法。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以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科学,使学生在亲身探究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如此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4]
参考文献
[1]陈华.浅谈科学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7).
3.小学科学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本质;本质观;现状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50-01
小学科学学科是初中物理、化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对于学校来说,要重视这个阶段的教学,对于科学教师而言,要做好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本质观,提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在科学教育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本质观的重要性,而我国在最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对这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过,若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首先教师自己必须要对科学本质观具有深刻的理解。鉴于这点,本文调查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现状调查
科学本质的定义有很多,最常见的定义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内在价值观与假定。本研究以科学本质观量表为主要理论依据,编制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了七个项目共29道题。以城市分级为分类标准,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共对100名小学科学教师发放了问卷,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然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最后,抽取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与课堂观察。
1、总体发展水平
调查中发现,小学科学教师的整体科学本质观平均評分为103.71分。总体来说,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本质观方面比较弱的几个得分项分别是:科学方法的多样性、理论与定律的联系与区别、科学的负载理论本质;而最高的得分项则是:科学包含观察与推理。这表明,小学科学教师对传统科学本质观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对现代科学本质观的理解较为不足。
2、各维度的平均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本质观各个项目中的主要得分分布情况,笔者根据其平均总分和标准差而将其划分为五个水平等级:水平一(81分以下,很差)、水平二(81-97分,差)、水平三(98-112分,中等偏下)、水平四(113-128分,中等)、水平五(128分以上,良好)。调查发现,在100名小学科学教师中,处于水平一的共有5名、水平二的共有16名、水平三的共有68名、水平四的共有11名、水平五的共有0名,各占总数的5%、16%、68%、11%、0%。由此可见,处于水平三的小学科学教师的人数最多,而没有教师达到水平五。
3、在各维度上的具体分析
分析发现:①在“科学知识的相对性”这方面,多数小学科学教师都认同这一观点,不过仍有36%的教师保持传统观点,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绝对的真理。其次,传统科学观与现代科学观的并存不仅表现在小学科学教师群体的两级分化认识上面,同时也表现在教师个体内隐的观念中。抽取个别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发现,虽然有的教师也认同科学知识具有相对性,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向学生强调课本知识的唯一准确性。②在“科学是基于实证的”这方面,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都认同这一观点,然而具体到对观察、实验及测量的理解上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抽取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与课堂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观察、实验及测量的个人化理解比较模糊,对其目的与使用要求认识不足。③在“科学的负载理论”这方面,小学科学教师的总体得分较低,仅有50%的教师认识到了“观察是受观察者心中的理论所指引”,54%的教师赞成“在科学研究的每个阶段都需运用想象力”。④在“科学包含观察与推理”这方面,小学科学教师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仍有部分教师对科学推理的方法理解不足。⑤在“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方面,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都理解较好,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和标准的”,也能够认可“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都必须进行反复验证”。⑥在“理论与定律的联系与区别”方面,多数小学科学教师的理解都比较缺失,尽管能够认识到定律和理论是分属不同类型的科学知识体系,但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⑦在“社会和文化对科学的影响与渗透”这方面,多数小学科学教学都比较缺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对其的研究也相对不足。
二、对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思考
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小学科学教师仍旧持有传统科学本质观。教师把科学知识当做是客观真理,即以知识为科学的本质,而对一些重要的科学术语掌握得不够清晰和全面,同时对科学方法多样性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虽然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到测量和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但更多的却认为观察是绝对客观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这反映出了其对科学本质深层次理解的缺乏。因此,当前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正确的、稳定的现代科学本质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科学教育来说,帮助学生发展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其主要教育目标,也是广大教育学家和相关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更是当前科学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由于当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数都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本质观,所以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程愚;;试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08期
4.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 :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支撑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可进行个性化修改和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辅助系统。它不但要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更要能够便捷地为师生提供有结构的教与学的材料、辅助教师备课、支持教学实施、实现资源共享。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应该直接面向课堂教学。它既可以用来上课,实施课堂教学;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的、便利的教学资源系统。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的课堂。那么,怎样让科学课堂成为进行科学教育的沃土良田,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教研员全力探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课堂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力促进“课堂教研”新成果的推广与共享。
小学科学课在课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科学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自然界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活动来熟悉世界、发现世界。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不依赖于教材,广泛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很强的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获得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资源。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但我们缺少这种观念与实践,对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研究也不得力。科学课堂教学一方面在校内教学资源的普遍紧张所困,另一方面又造成各种校外资源的闲置浪费,课堂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堂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堂资源和校外资源”。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过于强调对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习惯于采用“读科学、讲科学”的方式,简单地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这样的科学教育对孩子的科学学习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孩子往往感到科学课的内容过于抽象,课堂上的知识离自己的生活过于遥远,就是学到了一星半点的知识又发现自己没有将它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学生间的距离,时间一长,学生便对冷冰冰的书本失去了兴趣,对科学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科学教育中关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方面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而孩子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老师能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实际,科学教育能结合孩子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事物能慧眼识金,充分利用身边具体、生动的课堂资源对孩子开展科学教育,那么科学对孩子而言就不再是冰冷和僵硬的东西。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教师以兼职为主,当今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虽从三年级就开始与科学课程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不够重视,缺乏运用科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大多数教师虽知道一些生活化策略,在教学中也有所运用,但是到底怎样运用,在什么时候运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最大还不得而知。
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这个例子虽然是一个形象化的笑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却能折射出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其中,如果从课堂教学资源的角度而论,后一种做法的资源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和那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没有条件发给学生苹果。但如果用课堂教学的眼光来看,我们的确没有条件发苹果,可我们有大地,有小草,哪怕是青山、绿水、小平房,它们的教育价值,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和功能却是同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运用它们。当然,这种说法绝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改善课程实施条件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的动力。
二、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 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是目前新课程实施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十分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但是他们着眼于大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我镇“科学课中农村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而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科学课资源的专题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农村小学可利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师生的观念认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协作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探讨和研究。
三、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
1)《课标》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必须利用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它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它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多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学习,将学生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帮助他们不断的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2、系统论: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于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优化,才能达到最优效果。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教育系统中的主要要素。同时,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又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又是其子系统,只有将科学教育系统中各要素整体优化,才能高效实现课程目标。3.创新学习理论:
创新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四、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发展目标是:
A、积极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初步探索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资源生活化,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B、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开发资源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工作目标是:
A、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课题研究的案例探讨,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B、通过研究,开发出一批优秀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C、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学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1、通过研究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概况,为《科学》课的教学和科技实践活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争取拿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
2、探寻一条适合山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特点的实施途径,充分挖掘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有价值的科学教育资源,拓宽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渠道。
3、全面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校内外环境,充分利用本地区科学课程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4、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极致地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课题研究内容
立足生活——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努力在学生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只要教者有心,科学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生活化,把科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走近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
问题提出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可以是独立探究、师生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其中,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从而改进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形式不仅充分调动的不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相互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返回生活——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要把这个新知再应用到实现生活当中,老师还必须安排一个“知识回归”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真正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六、课题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践反思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其特点是注重实践者的参与、研究过程的民主化、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做出贡献。为“科技兴校”树立榜样,改变把《科学》当作副科的旧观念。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用最简单的材料,以最直观的方式,开发一些“演泽”深奥科学原理的教具、学具,培养能动手会动脑的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的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七、课题的实施的策略:
一、灵感,在“意外”中迸发
许多科学发现、发明是从意外情况中获得灵感的,我们在观察、实验中,要像科学家那样,高度敏感地留意意外情况。教师研究意外情况,适时更改或增加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发好奇心、引起问题、引发思考的生动有效的途径。典型的课堂意外,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这样事情的发生,但我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捕捉到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及时进行课堂调控,掀起了课堂教学高潮
二、认知,在“意外”中深化
课堂意外的发生总是具有偶然性。教师提醒学生留意意外情况,在意外情况上作文章,发现其中的奥秘,挖掘探究的深度,往往能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悟。
课堂意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理解或者操作上的错误。那么,怎样对待学生出错呢?法国“动手做”科学方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这是一个老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问题,要正确对待。法国的有关文件中也有过明确的表述,指出“错误在此时变得重要了”“错误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他们还把这个理念列入项目十项原则的解释中,认为孩子们在科学探究中的错误是必须的,也是很宝贵的。
三、人文,在“意外”中体现
其实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伴之而来了学生的某种隐性的心理需要。关注、体察和创意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尽管单纯,但它却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宽容的心来善待孩子的失误和过错,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真正关怀和尊重!
四、挖掘生活中的情景资源,让教学气氛活起来
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学生在讨论中巩固和加深了对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的认识,而且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并且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科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本质,将学生平时的生活情景巧妙“链接”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挖掘生活中的材料资源,让探究过程活起来
在课堂上用于学生探究的材料能用第一手的就别用第二手的。因为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亲和性,使学生感兴趣,较熟悉,容易被学生接受并积极思考。教材系统以外更广泛的生活中的材料在设计制作中涉及知识领域广、种类繁多、工艺讲究等,这是教材中不能够包含的教材系统外的知识,如儿童玩具激光笔,用于光学实验效果特别理想。所以教师应关注身边的材料资源,看看哪些能代替我们教材中的材料。许多生活中的材料,从课程实验条件的角度来看可以存在天壤之别,而从课程要素的角度来看,它们在教育价值上,则是同质的,所以科学教师对身边的材料要有敏感性。
六、挖掘学生自身携带的资源,让学习内容活起来
科学教学资源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时机,加以开发和利用,就不难发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许多科学资源,这可是任何教具、学具都替代不了的。既然我们自身有这样的资源优势,作为教师,当然有责任引导学生来开发这随身携带、随时可用的资源了。
此外,生活资源的范畴还可以是广义的:在教学中用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切素材。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来活化我们的科学课堂。
八、课题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姓
名 杜建柱 梁子林 资
历 分
工
安
排 中学高级 全面负责、主持研究 中学高级 四年级课堂教学的实施
肖军
中学高级 负责五年级学教学活动的实施 武新亮 中学高级 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存档
肖云龙
中学一级
负责六年级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施 肖云峰
中学一级
负责三年级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开展该课题已具备以下有利条件::
1、组织保证
成立以杜建柱主任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以梁子林同志为组长的课题组工作小组,聘请市教研室孔令强同志为课题研究顾问并得到他的热情指导。
2、时间保证
为保真课题组研究的实效,特安排课题组每周后动一次,每周进行一次专题研究。
3、人员保证
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积极、主动,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与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课题成员在以往的研究中取得了市级以上的研究成果,都是我镇有研究经验的教研员、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十一五”课题研究,都能胜任和承担课题研究工作。
4、该课题贴近实际,易于操作,适合常识教师去身体力行,使有些已走向这个方向的教师在科研中把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
九、课题成果的预测: 课题中期成果
第一阶段:2011年4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申报。第二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
实施阶段,课题研究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探索,深入课堂,去挖掘、发现那些影响教学的资源。
第三阶段2012年6月总结阶段,搜集分析资料形成结论。第四阶段2012年7月 评估结题阶段,实验总结,填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最终研究成果
5.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篇五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2010年
张连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6.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文模版) 篇六
2009—2010学年下半学期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无论是小学或初中的学生,对于科学课上的小实验是非常热情的。学校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积极的向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活动。本学期实验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的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从中也让教师认识到了许多,其中更有许多值得今后的教学工作借鉴的地方。
首先,小学四年级实验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近来的实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实验基础及技能,仪器选取,材料的选取,操作程序都较正确合理,操作较规范熟练,实验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推理能力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养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实验能正确规范地操作,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并能将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能够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及生活现象。
其次,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主动发展。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他们相互作用,获得了成功,感到无比快乐。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能死记硬背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新的课改要求学生有主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简单电路、给花传粉淀、粉的辨别方法等课。我设计了几个问题,①关于本课你想了解什么?②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③怎样保证你能完此工作?④老师可以和你们一起去。有后两项保障措施使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使研究成果更具体生动。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中文雅虎”、“搜狐”、“新浪”等网站。他们获得了许多图片、音频、视频资
料,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很多学生从家中搜集到了很多关于实验的器材。
再次,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增进了学生的知识。用好自然室,发挥设备作用,我们要求上课教师有效地发挥仪器作用以及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益,课后为科技兴趣小组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组实验的材料有四个来源:(1)仪器室内分组实验盒(2)向学生下发的实验器材(3)自制分组实验材料(4)发动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积极安排好实验所需用品,提前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努力开足开全。在科学实验教学,教学科学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都有很好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能力,同时在科学教师的共同的努力下,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享受了实验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
总之,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了规范化,每次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都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情况、过程等整体效果记录。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整理收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我们科学组在以后的工作中,重视学生学法的培养、指导,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未来的社会,一个人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我要合作”、“我想合作”的氛围。我们在探究活动中,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为主,这样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
7.小学科学调查报告 篇七
该项目于2013年10月在浙江省顺利实施, 对全省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学和中学八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共五门学科抽样测试, 参测学校正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要填答“校长问卷”;四年级所有语文、数学教师要填答“小学教师问卷”, 所有中学九年级语文、数学、科学教师要填答“中学教师问卷”。嘉兴市共有64所小学, 37所中学参加了本次测试, 分别占学生数的4.27%和6.32%。本文拟以嘉兴市的报告为例评述对综合评价工作的具体认识和指导实践路径, 求教方家。
一、指标指数设置及价值取向
本次监测设置了学生学习状况、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成长环境3个方面12个监测指标16个评价指数。符合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精神和浙江省实施方案要求。
(一) 关于学生学习状况。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业, 包括学业水平、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与动机及学习负担展开, 共设置 9 个评价指数, 占了三分之一强。
学业质量均衡指数通过各学校之间学业差异的大小来反映, 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结果。本次监测将学校分别按地区性质分为城市、县镇与农村和按办学性质分为教育部门、集体办与民办二个维度。这个分法基本合理, 但忽略了一个对于浙江包括嘉兴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因素:民办学校有生源非常好的学校, 如大部分民办初中 (包括国有民办) , 也有生源主要是外来新居民子弟基础较差的学校, 如大部分民办小学。宜将民办学校分为民办新居民学校和普通民办 (含国有民办) 学校, 利于使用监测结果分类指导工作。
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指数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的合格水平的程度。本次监测小学生分为A、B、C三级, A、B为合格及以上, 中学为A、B、C、D四级, A、B、C为合格及以上。与此同时, 本次监测还设置了高层次认知能力指数。从典型题型分析看出, 高层次认知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 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 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设置这一指标体现监测者的教育远见。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达标的同时, 也一定要关注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状况, 这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 引领民族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
学生自信心主要通过调查学生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评价, 尝试解决问题的意愿, 以及对取得优异学习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的预期等问题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得出结果。设置这一指数有利于我们据此找寻学业成绩背后的心理原因,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提供了数据实证。
内部学习动机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得到结果。本次监测通过问卷设置了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两组问题, 通过对比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出学生的学习动因是来自内部多还是外部多, 从而为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外部奖惩, 增强内部动机激发的心理辅导咨询提供了可贵的数据。
学习压力通过采集学生对于学习压力感大小以及学习疲惫程度等得到结果。学生学习负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当说, 适当的学习压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但过重的学习压力则会转化为负担, 不仅有害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指数与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补课负担及睡眠时间等指数映照着看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可以诊断当前这一热点的突出问题。
用睡眠、作业、校外补课3个指数反映学生学习负担应该说是符合浙江和嘉兴实际的。根据相关政策文件, 本次监测以小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 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 小学生每天作业控制在1小时, 中学生控制在2小时为标准来评价。将学习负担纳入学业评价体现了评价者的学习成本意识, 是评价理念更新, 绿色评价的标志。本次监测问卷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睡眠时间问卷中小学都设置了8~9小时的问项, 统计时就很难将小学生不少于9小时和中学生不少于8小时区分开。再有将中小学校内作业时间作为学习负担指标是不妥的, 嘉兴的实际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绝大多数不住宿, 这些作业时间大多在课堂上, 这就不能作为学生负担指标。
(二)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克服片面强调学业成绩的重要方面, 本次监测将品德行为、心理健康、体质健康、艺术素养作为指标设置了品德行为、学校归属感、亲子关系和艺术体育兴趣4个评价指数, 应该说体现了“综合”的核心要求。
品德行为指数通过学生问卷得到结果, 包括关爱、正义、尊重、责任和诚信五个维度。它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大难点, 不少试点地区也是对此讳莫如深。本次监测勇于赫然在目, 很好体现了设计者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归属感和亲子关系指数体现学生心理归依状况。学校归属感指数包括学校认同、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三个维度, 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结果。亲子关系主要考查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满意度、与父母相处的愉悦程度等等。从提供的问卷情况看, 学校归属感的提问仅7个, 过于简单粗略。亲子关系仅以分析学生家庭常住成员及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及藏书量等来评价难免主观片面。
艺术体育兴趣指数从“所用时间”和“意义价值”两方面来了解其发展水平, 本次测试侧重了解学生对艺术和体育两方面的兴趣。本次监测从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及调查音乐和美术课开设情况及对开设能否满足兴趣情况来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笔者以为还过于简单, 还需细化改进, 特别是要视时间和条件用表现性评价来进一步佐证。
(三) 关于学生成长环境。这是考察学生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背景元素, 是体现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次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
师生关系主要包含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否信任学生等, 分别有5道题让学生回答, 较好地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从结果来看较为客观简洁。
教师教学方式指数问卷包括教师是否因材施教、采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引导学生探究三个维度。这与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较好保持了一致。可贵的是, 监测还对教师就这三个维度提出同样的问题, 因而可以相互印证, 能更准确地诊断问题。
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问卷包含校长是否实行民主决策、是否鼓励教师创新、是否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本次监测还通过13个问题就校长日常工作及办学自主权、课程开设情况、对教师专业支持等方面对校长问卷, 因此可以比较着诊断问题。
总的来看, 本次监测指标指数设置科学合理, 能较完整地反映区域教育质量全貌, 测试结果的可用度较大, 较好地遵循了基于课程标准、符合测量学要求、突出能力导向的命题原则, 价值取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能对区域教育发挥健康体检、诊断改进的预期效果。也有上述指出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指标指数及其技术问题。
二、依据监测结果引导实践改进之路径
(一) 学业达标、均衡与高层次认知
学业成绩的达标依据课程标准, 是反映区域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嘉兴市达标指数三年级为97.5, 八年级为95.0, 成绩较为理想。学业均衡指数三年级为40.9, 八年级为53.7。嘉兴是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 各县 (市、区)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等, 普遍较好, 城乡差距较小, 理应在这个指标上领跑全省。数据分析显示, 在农村, 特别是新居民学校的教育质量急需提高。在强调质量达标、均衡的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 嘉兴市三年级指数为65.9, 八年级为60.1, 优势不算明显。这三个指数实际是反映一个区域教学质量, 体现教育公平和效益的核心指标。我们据此应加大工作力度, 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 着力抓好农村地区、新居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注意抓好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 适度培育优质教育资源。
(二) 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与自信心、学习压力
学习动机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后劲。值得注意的是, 嘉兴市学生还较多依赖外部学习动机, 如问题“任何一门课, 无论喜欢与否, 我都要争名次”, 回答同意的学生三年级达62%, 八年级也有44%, 可见学业成绩排名在现今学校中对学生的影响之深。数据还显示, 内部学习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呈衰退趋势, 而厌学则呈上升趋势, 暴露出嘉兴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据此必须有效加强对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禀赋、心之所向, 并且认识学科专业、社会需求与发展大势, 进而指向人类文明中崇高、伟大的价值。这是一种与个人兴趣相辅相成的立志和定向———志趣”。[1]不断激发学生对当前学习和未来成长的自信心, 将学习压力转化为成才动力。
(三) 健康成长与学业质量
作业时间过长, 睡眠不足是造成学业负担重,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嘉兴市2013年监测结果显示, 小学生的睡眠9小时以上不到50%, 中学生睡眠8小时以上不足30%, 小学生作业2小时以上达到近30%, 中学生作业3小时以上达到35%, 学业成绩建立在损害学生健康成长代价之上。由此启示我们, 全市上下应迅速建立学习成本意识, 认真执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严控作业时间, 保证睡眠充足。大力加强作业有效性研究和实践, 革除机械性重复性作业, 尽快“改革‘有作业无学习’的弊端”[2]。
(四) 负担过重与负担过轻
监测显示, 嘉兴市的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文化课学习上的负担是过重了, 而在艺术课 (美术与音乐) 和体育课学习及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则相反。按《浙江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要求, 小学三年级每周为美术、音乐各2节, 学生问卷未达标72%。中学八年级每周美术、音乐各1节, 学生问卷未达标42%。中小学体育课每周为3节, 小学生问卷未达标40%, 中学生问卷未达标30%。按教育部规定, 中小学每天用于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及以上, 问卷显示小学只占52%, 中学更只有27%。学生问卷未必全部准确, 但问题显然是严重存在的。在基础教育阶段, 有相当一部分课程不在升学考之列, 不光是艺术课体育课, 另还有思品课、劳技课、综合实践课等, 因为不列入升学考, 便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走向了边缘, 出现了“空无课程”[3]而使学生负担“过轻”, 这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毫无疑问, 本次监测结果要求我们, 一定要狠抓音、体、美等课程开设是否真正落实的问题了。
(五) 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业
关于师生关系本次监测分别从教师是否公平、平等对待学生, 是否尊重学生, 是否信任学生三方面分别设置5个问题, 关于教师教学方式也设置了因材施教、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探究发展三个方面分别为5、5、6个问题。可贵的是, 在教师问卷中也就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设置了相应问题。这样可相互映照使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比如通过比较发现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些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问卷教师认为普遍良好和普遍运用的, 但学生的回答明显弱于教师, 说明工作还需加强, 让学生更有认同感。二是有几个明显的弱项:能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组织进行小组活动;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等, 学生回答是“常常”“总是”的未过半或勉强过半, 这说明还需下较大的功夫。三是中学情况总体好于小学, 说明中学的教学改革推进力度相对较大。数据还显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还会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水平呈强正相关。因此, 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和专业建设, 有效融洽师生关系, 特别注重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增强教学民主来增进师生友谊, 以此有效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六) 关注学业还是关注成长
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就是要解决关注学业还是关注成长的问题。现实突出的情况是, 为了追求学业成绩往往就不顾学生的健康, 甚至是以无视、损害学生的健康来获取学业成绩。因此综合评价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为纠正片面强调学生学业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倾向出力,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4]。
通过对2013年嘉兴市综合评估报告的全面解读, 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第一, 要讲学习成本。对学生的作业时间、课外补课现象、睡眠时间提出管控措施。学校、家庭、社会应配合抓。第二, 加强薄弱学科。音、体、美、劳等课的开齐开足工作要组织经常督查, 并寻求问责, 切实解决课表上有而实际上常被挤占挪用的现象。第三, 强化内部学习动机。要引导学生追求热爱科学文化, 提升学习志趣, 发现特长爱好, 积极有效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持久力, 尽快改变较多依赖外部激励的现状。第四, 关注培养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会创新。第五, 加大教学方式改进力度。大力加强能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组织进行小组活动,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等教学方式运用, 使之普及我市城乡。第六,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品德教育既要注重细节, 从具体事项抓起, 切实做到位, 也要从高处着眼,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人生目标, 这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内部动机, 保持对学习的持久动力, 用成长目标助力学业目标。我们应依据报告数据分析在上述六个方面切实抓出成效, 这就是评价导向的科学分析给予我们实践的不犯错启示。
参考文献
[1]陆一, 史静寰.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J].教育研究, 2014, (3) :51.
[2]张丰.改革“有作业无学习”的弊端[N].中国教育报, 2014-7-26 (3) .
[3]李祖祥.论教科书空无内容的内涵与类型[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 (4) :15.
8.小学科学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培训需求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送教下乡”培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在此思想指导下,在完成第一阶段集中培训后,为了加强小学科学“送教下乡”研发的主题课程的可行性、实效性,有针对性地确保“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地球与宇宙”领域送教下乡培训质量,结合“送教下乡”工作开展了培训需求调研。
一、调研目标
“地球与宇宙”领域包括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以及天空中的星体等[1]。对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宏观的空间想象能力,造成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同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送教下乡”培训的调研目标为:
1.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内容设置需求。包括了解受培者对“地球与宇宙”领域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实验教学等内容的需求,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调研,提高此学期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2.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培训方法与形式的需求。
二、数据呈现
(一)调研情况
1.调研区域与对象
本次调研的区域主要为麒麟区、罗平、昭通等地,调研对象为上述各县区相关学校教学一线科学课程教师。
2.调研方式
为方便操作,本次调查方式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
在问卷调查编制时,内容设计依据《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和《科学》(3 -6年级)新教材,同时结合云南省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参考了以往专家学者的有关调查问卷设计,编制了《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地球与宇宙”领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问卷调查》。
3.问卷发放情况
2015年12月,分别在麒麟区、罗平、丽江、昭通向一线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发放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问卷共发放了106份,收回106份,其中有6份因填写不符合要求而作废,实际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达96.1%。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虽然在数据中体现出地区差异性,但整体上反映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基本状况,以及小学科学教师对培训的共同诉求。
4.数据呈现
(1)培训内容需求
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您最需要培训内容是?
选项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新课标解读教学理论教学知识
比例48.76%%10.24%10%31%
问题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实验教学中,您希望培训内容更侧重于?
选项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实验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比例10%20.88%60.12%9%
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在新课标中的具体编排体系您需要培训吗?
选项非常需要需要可有可无不需要
比例60%25%10%5%
问题你们学校所拥有的实验设备,能保障完成“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吗?
选项完全能绝大部分能仅有很少一部分能彻底不能
比例5%10%60%25%
(2)培训方法与形式需求
问题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中,您最需要何种形式的培训?
选项兄弟学校
参观考察参加集中培训通过阅读学习
理论和经验教研活动
比例45%%30%12%8%
问题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中,您最需要承担主讲培训的教师是( )
选项高校教师一线教师教研员以上教师均有无所谓
比例10%20%15%50%5%
三、调研数据分析
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培训需求调研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资源需求等方面做了调查,获得小学科学教师对下一阶段培训的需求。
(1)“地球与宇宙”领域培训内容的需求
①在回答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您最需要培训内容选项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成为首选(48.76%),在其他选项中,31%的老师需要教学知识,10.24%的老师需要新课标解读,只有10%老师需要教学理论。调查说明,一线小学科学教师迫切需要的教学经验借鉴与积累,带有实用性、借鉴性的“典型示范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占有很大需求比例。同时,由于兼职教师所占比例高,对教学知识的培训需求呼声同样强烈。
②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实验教学中,希望培训内容更侧重于哪方面的选项中,实验教学能力成为首选(60.12%),有20.88%的老师需要教学实施能力,有10%的老师需要教学设计能力,有9%的老师教学评价能力。调查说明,一线小学科学教师迫切需要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兼职教师所占比例高,对实验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的需求。
③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在新课标中的具体编排体系的培训需求60%老师表示非常需要,25%老师表示需要,10%老师表示可有可无,5%老师表示不需要。
④所需要的培训教学资源调查中,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中,最需要的教学资源调查中,45%老师表示需要典型示范课例,25%老师表示需要教学设计案例,10%老师表示需要最新教育理论,8%老师表示需要教学课件,7%老师表示需要微课。
⑤在对教师对建构主义理论熟悉情况的调查中,65%老师表示从没有听说,23%老师表示听说过,10%老师表示熟悉,2%老师表示非常熟悉。
⑥你们学校所拥有的实验设备,能保障完成“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情况调查中,有5%老师表示完全能,10%老师表示绝大部分能,60%老师表示仅有很少一部分能,25%的老师表示彻底不能。
(2)培训方法与形式的需求为了客观了解教师们的培训需求,掌握教师们的相关教学理论掌握情况、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校所具备的实验条件非常有必要,为此,做了相应的调查。
①小学科学教学中,“地球与宇宙”领域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选项中,有60.06%的老师采用讲解法,20.94%的老师采用模拟实验法,10%的老师采用信息搜集法,9%的老师采用其他方法。
②日常教学中,关于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情况的调查中,20%老师表示能比较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等工具,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件用于教学;42%老师表示不能熟练运用,仅在公开教学时请人帮忙;38%老师表示从未用过。可见,教师们对相关的一些教学理论掌握不够,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中仍然采用讲授法,没有根据本领域的知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
③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中,最需要的培训形式调查中,45%老师表示需要兄弟学校参观考察,35%老师表示需要参加集中培训,12%老师表示需要通过阅读学习理论和经验,8%老师表示需要教研活动。
四、结论
通过调查,就目前云南小学科学对“地球与宇宙”培训需求来看,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师资等方面应该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与设计。
(一)应加强培训内容与小学科学贴合性
1.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从调查结果看,现行小学科学教师教师知识储备与科学知识关联度不高,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对科学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掌握尺度不够准确,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设计“地球与宇宙”相应专题,帮助教师系统地梳理科学领域内的知识、概念,加强科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2.加强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
调查数据显示,现有小学科学教师从事科学教学实践普遍较短,在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经验不够丰富,急需在培训过程中获得方法上的指导、借鉴与积累,因此,在专题设计中,应该结合培训内容,通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案例,加强“地球与宇宙”科学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培训。
3.强化科学教学专业技能的培训
在科学教师培训需求反映出,小学科学教师亟须提高科学专业技能。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为教师提供丰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地球与宇宙”教学课例,指导教师按照科学教学内容性质,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指导等方面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科学专业组织与指导能力。
4.提升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调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的应用有着较高的热忱,对多媒体制作、软件工具使用、网络应用、微课制作表现出较浓的兴趣,因此,在培训中应结合“地球与宇宙”培训内容设计相关课题,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成效。
(二)培训方式上进一步突出参与性和实践性
在调查中,“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需求较为突出,体现了参加培训的教师渴望参与到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中,以获得切身的实践经验。因此,在集中培训过程中,应该增加观摩一线教师的“地球与宇宙”课堂示范教学,较强培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要设计一些能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参与的专题项目,使参培教师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通过项目的开发设计、任务驱动等方式,促进教师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科学教学观念的转化、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参与培训授课
小学科学优秀的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指导实践探究能力和实验教具制作能力,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参与培训,既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示范,也弥补科学专业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实践性的不足,更好地满足科学教师培训在“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18
【小学科学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0-05
小学科学教学08-03
小学科学知识08-10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一课的教学07-17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07-06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9-01
小学科学教案模板09-09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06-30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计划07-04
小学科学优秀课堂实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