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普及调查报告

2024-09-09

足球普及调查报告(共7篇)

1.足球普及调查报告 篇一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标题: 关于足球运动普及情况的调查报告

院(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完成日期: 2012年 02月 08 日

2012 年 02 月

关于足球运动普及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社会实践参加者: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摘要:中国足球运动在国际赛场上成绩向来不佳,对足球运动的提高方法有各家言论,我们都知道,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运动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但是在我们身边热爱足球运动的人却很少,据调查显示,中国现在仅有注册球员6000多人,18岁以下注册男子球员仅有不到两百人,而在欧洲一些国家,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是足球运动员。我国不仅注册球员少,足球运动在民间发展的也不是很顺利,因为足球运动入门较难,装备要求较高,所以很少有孩子从小把足球运动当成自己的爱好。本文就本地区足球运动的普及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为中国足球普及调查研究做尽有利的贡献。

关键词:运动 足球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男士对足球的热情较高

共发放男士问卷30份,女士问卷20份。调查发现,男士对足球喜欢的比例比较高有有18人表示喜欢足球,占男士的60%。女士有5人喜欢足球,占25%。

还发现其中学生中男生80%喜欢足球,女生有60%的喜好足球运动。就是说无论男生女生对足球运动的喜欢率较高。

2.喜欢足球运动的人趋于年轻化

调查发现30岁以上的人群喜欢足球的占20%。应该说对于中国这个人群能达到这个比例还是很好的,中国的国情就对他们的热爱项目产生很大的影响。年轻一代即30岁以下人群,对足球的喜爱比例比较高占80%。说明喜欢足球运动 的人趋于年轻化。

3.喜欢足球的人多看电视直播比赛

喜欢足球的人群经常看电视直播比赛,一般是国内联赛,主要原因是喜欢本城的顶级球队,在江苏主要是江苏舜天队,近几个赛季球队的优秀表现也引发了球迷的关注,大部分球迷爱去现场看球,部分球迷因为种种原因只能看电视转播。几乎全部的足球热爱者喜欢看像欧洲四大联赛,欧洲冠军联赛等国外高水平足球比赛的电视直播。特别是他们喜欢的米兰,曼联,拜仁慕尼黑,皇家马德里等喜欢的球队的比赛。

4.自发组织的比赛占多数

调查中发现,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较多,而单位组织的比赛很少。问卷显示,单位组织的主要集中在学校和事业单位。场所也比较多放的在学校。分析原因,空闲时间较多的单位和学校有条件组织比赛,且组织的较其它单位多。学校场地因为不收费或收费较少,而成为比赛的主要场所。

5.对中国足球队的评价不容乐观。

对中国国家足球队的评价态度有33%的人认为中国足球经过这么多年因该有所显著进步但是进步太小,表示不可理喻。有50%的人认为可以原谅,仅有27%的人认为值得鼓励。同时表明,他们对中国足球也是有愿望的。

(二)、结论:

1.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社区与社区、镇与镇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2.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

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三)、调查后感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国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无

2.足球普及调查报告 篇二

成都市教育局与市体育局近日出台《关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意见》, 提出将在全市中小学普及足球运动, 每所学校至少配一名足球专业教师, 并建立市、区 (县) 、校三级联赛体系。

据介绍, 成都将采取多渠道配齐足球教师, 除鼓励退役足球运动员从事校园足球工作外, 还将由成都市足球教练员委员会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争取在3年至5年逐步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持足球专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双证的足球专业教师。若满足每所中小学配齐一名专业足球教师, 成都至少需培养1000余人才能满足缺口。

3.足球普及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问题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从横向来看,我国现在已经有足球职业球员900多人,已经很接近阿根廷的足球職业球员1200多人和德国的足球职业球员1000多人。但是,阿根廷在243名足球运动员中产生一个足球职业球员,德国在5000多人中产生一个足球职业球员,我国在33名足球球员中产生一名足球职业球员。这说明,我国的足球职业化基础比较薄弱;从纵向来看,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人才数量才刚刚超过我国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在足球改革以后,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人才数量并未呈几何基数上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受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极大影响,我国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压力很大,业余时间比较少,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足球训练;

(2)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强力制约,我国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十分不足,可供青少年学生活动的场所十分有限;

(3)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一定的经济条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足球俱乐部蓬勃发展的大气候,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还需时日。

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足球运动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逐渐由原来的封闭型培养向现在的开放型培养转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结构转型是必然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结构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以社会转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培训学校和北京BTV三高足球俱乐部两个典型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单位的长期追踪调查,对影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获取研究资料,采用逻辑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当前处于一个结构转型的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模式由原来的单一性逐渐向现在的多元性发展,由原来的封闭型逐渐向现在的开放型发展,不同的培养形式之间地位和比重正在调整和转换,多种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将在一定时间内并存发展。

(2)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故意虚报参赛年龄、以大年龄打小年龄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单位的收费标准普遍偏高和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差距较大;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隶属关系相当复杂,这对于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为了寻求更高的培养发展而更换培养单位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3)目前,我国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的场地和专用设施都十分短缺;在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数量近几年来还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足球教练员的数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足球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人才培养单位缺乏自我经营能力。

(4)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投入较少;我国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关注度还十分不够;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竞赛体系还不很完善和稳定。

(5)当前,影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出路的主要原因是足球运动员在参加足球培训的同时不能得到正规学校的文化教育;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训教练员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根据体育运动规律,如果一项运动要经久不衰,没有一个人才辈出的培养体制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国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才很少,足球培养体制转轨后如果不在培养后备力量上有相应举措,必然将导致足球业余训练机制的萎缩。根据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些青少年足球运动俱乐部未能真正做到按章程规定建立自己的足球运动后备人才,而是采用常规的租借等方式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认识到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是足球运动客观规律的要求,各足球会员协会抓青少年培养在输送上迷失了方向,对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教练员缺少相应的策略,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因此,我国目前一些地区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状态。要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

(1)资金严重不足。从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来说,绝大多数企业,包括已承办足球职业队的企业,就自身的经济实力来说,还远远不如像国外很多大财团那样,同时拥有一、二线甚至三线队伍,很多企业参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建设,一直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球队所产生的广告效果来决定球队的生存和发展。具体来说,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好,就有实力,就有可能发展二、三线队伍,相反可能一线球队都保留不住。

(2)训练周期太长。职业化足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肯定是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对于企业自身的任何投入都必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要长期养活一两个球队,还远不如引进一两名优秀足球球员。

(3)企业体委为难。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足球球队属于各地体委主管,一线足球球队属于体委,体委组建二、三线球队是责无旁贷的。体制改革后,一线球队就归企业,体委也就失去了承办二、三线足球球队的积极性。各级足球协会在体制改革中逐渐转变为实体,逐渐由具体的职能单位转变为仅具有指导和监督作用的一个机构。如果把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后备力量的任务交给足球协会也很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4.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摘要]:世纪更替,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人类用特有的灵性去

思考以后,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

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法制制

度。这些法律制度来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

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

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特别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农村。

[关键词]:法律普及 当地群众 思想现状 解决办法

在社会实践中,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

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

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当地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

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

籍了解法律,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

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几年来,在农村群众借贷问题逐渐成为激化矛盾的焦点、热点问题。究其

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群众碍于面子在借还钱、借还物时不写欠条和收据。在这种

情况下,万一单方失信,无法诉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较为精通的农民就

会让对方写好欠条或收据,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经济的损失,也不至于伤了双方

和气。一些村的老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有的农家女在结婚时与

丈夫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这都表明当前农村法律的存在和运用。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8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

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如,前几天某村的村民张某2亩麦田连续三次被羊群“侵袭”,张某凭着自己懂点法律常识,认为用枪或棍打的方式违法,他瞑思苦想,最后决定用玉米拌上剧毒农药撒于麦地,并在地头写上了麦地有药的牌子。几天后,同村李某的羊群因看管不严,扎进了张某的麦地,致使5只山羊中毒而死。张某万万没想到自己触犯了法律。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众对法律一点都不知道,这种人占26%。这种类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有的村干部在村高音喇叭上胡喊乱叫,甚至大骂其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自己还欣欣然,却浑然不知自己已违了法。而且在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发生纠纷时,注重调解而非诉讼是当地人民的习惯。“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耆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 因此,“和息”成为当地解决纠纷的最高目标。

二、当地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农民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一)、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太关心,有的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敲竹杠。

(二)、履行义务意识淡化。部分农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出义务工,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增强当地群众法律意识对策

推行法律是必须的,但难度也很大,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不力,其次当地居民文化水平都较低,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法律在西部的推广、使用。针

对以上的问题,要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牧民破除自然经济和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使之逐步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县、乡司法机关开展深入农村宣传活动,深入农家农户,对他们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以解答,结合实际来说法,让群众从心理根本的接受,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二)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农村,条件比较落后,当地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村高音喇叭多方位、多触角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解法律知识,印发法律案例明白纸,送法律书籍,让法律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在农村中营造有一种法律氛围,开展培训,教育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举办法律培训班、模拟法庭,让老百姓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在农村里,由于风俗习惯的特殊,群众对宗教、家族更加依赖。鉴于这种情况,在当地对宗族、家族干预村民自治问题一要坚持正面教育、疏导,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头脑,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群众合法的民主政治权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牧)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坚决遏制利用宗族、家族势力非法干预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正常现象,三是在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实践工作中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从制度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四)、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村民自治是九亿农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基层民主活动,要使亿万农民共同进行协调有效的社会参与,必须有完善、规范、稳定的法律体系。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围绕四个民主,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和各项制

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行政指导规章、办法。尽快制定地方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详细规则,规范四个民主的具体运作程序。

地主性法规和规则的制定一要有突破性,二要当地实际。二是尝试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村委会“委托审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专业审计制度。三是建议对目前争议较大的“村民资格”的界定、罢免程序、违法现象纠错等问题可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适时修改村委会组织法或在地方立法时对有关问题予以明确。四是加强培干部训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政干部的理论和法律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行政指导办法。五是建议将村级民主权利纳入国家司法调节范围之内,确保村民自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的路十分艰难,需要十二分的勇气,更需要十五分的执着。只有加强法律的普及来弥补,才能使西部人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格道德完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

参考文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5.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调查报告 篇五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同时也为响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畅想,寻求依法治国的关键。现阶段我们国家近些年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村问题仍然是主要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所以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上认识的变化尤为重要。通过对周边村庄的实地考察,深入走访,以法律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次调研,最终掌握了相关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本文具体阐述了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并做出相应的未来预测,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切实改善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促进当地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 农村 法律知识 普及程度

一、调查概况

1.1 调查背景和目的:如今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在我们国家占据了将近70%的人口,农民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当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乃至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农民问题依旧关系着我们的民生国。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农村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已经解决的温饱问题,即将面对的便是如何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1.2 调查对象的选择: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广大农民群众,包括曾经接受过法律服务和没有接受过法律服务两大类。我们觉得这种分类十分有必要,一方面前者对基层法律服务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反映了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另一方面后者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更具代表性。这对我们了解农村法律服务的真实面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未接受法律服务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遇到法律纠纷,而是到底是何种原因是他们与法律服务擦肩而过?追寻其中的原因,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访谈对象是对村干部。主要是为了了解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以及在满足农村法律需求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农民访谈不同的是,这部分访谈大多不是以正式方式进行的,往往是闲聊时候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具有可信度。第三部分则是外出务工者,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农民工同样需要接受法律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近些年来时常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法行为的发生,这样的时间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此次调研的选择范围。总体而言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11.3 调研内容:此次我们调研内容大体上从两个方面两即权利和义务展开。这里所说的权利和义务与我们往常的理解不同。它是指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如何利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节相互之间的矛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相 信法律相信社会的公正,只有这样我们的法制建设才会更进一步。义务是指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权利的义务,处处忍让则会使得人们对维护自己权利的淡忘,这样同样会助长侵犯权力行为的泛滥,我们要利用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利来维护社会的法制,每个人维护自己的权力其实就是对我们社会法制建设的帮助。这两条主线贯穿了我们整个调研的始末。

1.4 调研方法的选取: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面访相结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问卷调查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没有因为调研群体的特殊性而影响它应有的作用。它是我们了解基层法律知识普及现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进行的基层调查之前,我们不应该受到某些传统思想的误导认为:必须正视被调查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社会调查常识的现实,从而认为应该少用书面调查的形式。但是事实上这些看法都是很不对的,是对基层群众的固有偏见。我们调研过程中接触过的农民已经与我们原来印象中的不太一样了,文化程度有比较大的提高,也接触了比较多的外部信息,他们普遍对外部信息比较关心,社会常识也有着比较好的了解。对我们此次的调研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相反很热情的配合我们的调研。为我们调研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5 调研优势及说明: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农村人口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低于城市,所以选择农村作为突破口借以寻找中国走建设法治社会道路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鉴于我们国家选择走法制建设的道路,应该先从农村着手,在农村普及法律知识这是我们法制建设的基石,也是施行“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的切入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为依法治国这一国策的施行奠定了基础。所以加强农村法律知识普及力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共十八道题目,都采取选择题的形式,问题本身没有正确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此次调研我们选取了60个调查对象。从回收的问卷中看,男性有34人,女性26人,分别占总体的56.7%和43.3%。按发放问卷的基本情况来看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因此调研的结果可以大体上反应农村法律知识普及情况。以下是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

1.您认为以下哪一部或哪几部法律与你的关系最为密切()A刑法 B民事诉讼法 C财产继承法 D土地法 E 婚姻法 F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数据分析:调查中发现,大家对于自己比较了解和关注的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和民事诉讼法都占了26.67%,再就是继承法和土地法各占16.67%和13.33%。关注比较少的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这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也可以在近些年来农民工讨薪难等问题中有所体现。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今农村对计划生育法的关注度虽然相比于之前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面访得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依旧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占上风有比较大的关系。2.法律是否在您脑海中形成了认识?

A 完全形成 B 形成了一点 C还没形成 D 没有概念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法律在人们的脑海里面已经形成意识的占到73.33%,这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很多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求助于法律而不仅仅只是沉默或者使用暴力。但是其中有60%的人觉得法律在他们的脑海里只形成了一点认识,这个我们要引起重视,可以对它们好好加以利用,将他们转化成更为乐观的。剩下26.67%的人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这个要在以后将之加以转化 3.您平时会主动关注法制节目吗? A 经常,而且很喜欢 B 偶尔,喜欢程度一般 C 没有,不喜欢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村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制类节目,差不多占据了总数的89%,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开始更加关注法律,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关注法制类节目的同时,自己对一些法律问题可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这种现象也对我们法治进程有很大的帮助。

4.您主要通过哪种或哪几种渠道了解法律信息()A 通过电视节目 B 通过相关报纸书籍 C 通过互联网 D 通过和别人的交流 E 现场宣传

数据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电视节目来了解法律信息的村民占了调查总人数的49%,另外通过相关报纸书籍和互联网了解法律信息的分别占了19%和11%,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合理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关注法律信息的比例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现场宣传的虽然仅仅占据了6%,但是通过访谈得知它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能让人较深的印象。村民对这种方式还是比较欢迎的,相信在以后通过这种了解法律信息的比例还会继续上升。

5.您觉得您对法律了解多吗? A 了解较多9% 4 B 了解一些84% C 一点都不了解 7%

6.生活中往往有“人情大于国法”的现象,您的看法是 A 赞同 B反对 C不完全对,看情况而定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有26.67%的人赞同人情大于国法这一观点,13,33%的人持反对意见,绝大部分人认为这个还需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个现象还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情味比较重。很多情况下确实存在法理不外乎人情的情况,所以大部分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合理的。这说明大家对法律的认识已经能做到比较客观 7.您知道有“法律援助”吗?

A知道 B 知道且了解 C 只是听说过 D 不清楚

数据分析:大部分人还是知道有法律援助的,但是知道且了解比较多的占20%,13.33%的人只是停留在听说过而已,剩下的16.67%则是不清楚有这么个东西,在访谈中我们提起的时候他们依旧觉得比较新鲜。这也间接的说明了这方面的宣传还是不到位,真正知道且了解的只占了20%,相信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8.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保护人民的权益

B 规定人们的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管理人民)C 维护社会次序(惩罚犯罪)D 统治阶级的工具(管理国家)F说不清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法律的作用还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规范人们的行为、惩罚犯罪以及管理国家的工具分别占13.33%、20%、16.67%,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均衡,有多种认识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也说明目前的法律还是不够完善,在以后的宣传中,更要彰显法律公正的地位,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9.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协商解决

D 惹不起,还是忍忍吧,自认倒霉 E根本不在意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当自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56.67%的人会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23.33%的人会选择通过关系协商解决,通过武力和自认倒霉的各占6.67%,这个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个过程也更加合法化了,已经不是原先单单的通过武力和保持沉默,说明大家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懂得如何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10.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有什么看法()A 很完善,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B 还不够完善,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C 不完善,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 D 没有想法

数据分析:通过调研可知,有73.33%的村民认为目前的法律依旧不完善,有待提高,没有很好的保障底层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依旧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弥补,认为目前法律制度很完善和没有想法的各占13.33%,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法律要想真正做到公正公平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广大人民切实感受到它的逐步完善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

11.您觉得通常所说的“民告官”获胜的机会大吗?()

A 根本不可能 B 机会很小, 但还是有可能的 C 只要有理就能获胜

数据分析:对于民告官大家普遍认识是获胜机会很小,但还是存在可能性的占总人数的56.67%,而认为根本不可能和只要有利就可以获胜的分别占26.67%、16.67%.这也说明了大家一个普遍的心理,民告官确实比一般的案件更有难度,自信心明显不足,民告官民明显处于弱势,虽然有时候更有理。只是因为这样的案例胜的例子比较少,大家找不到可以倚靠的 先例。但是还是对法律抱有信心觉得还是有可能的。另一部分人里面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便认为完全不可能,都是官官相护的,底层人民总是被欺压,这样就容易感染周围的人,虽然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认为只要有理就可以获胜只占了一小部分,他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对法律有着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法律的拥护者

12.您认为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对法律的有效施行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 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 C群众监督

D执行机关自我约束 E其他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法律的有效施行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以便让法律切实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有26.67%的人认为应该由党委政府等领导机关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另外有13.33%的人认为新闻舆论也应该起到监督作用,这个方式的监督还是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13.您认为法律对于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怎么样? A 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重要 D不清楚

数据分析:有96.67%的人认为法律对于自己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说明绝大部分人还是肯定了法律在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为非常重要的占到了53.33%,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预示,大部分人对法治发展的未来还是有着很大的期待的。14.必要时您会主动到法院起诉,主动寻求司法帮助吗?为什么?()A会,它很有效 B不会,成本高 C有时会,毕竟太麻烦 D不会,没用

数据分析:对于寻求司法帮助的主动性,有40%的人认为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因为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了,他们可能会负担不起,其次是33.33%的人觉得太麻烦了有时会选择主动求助,只有16.67%的人认为它很有效,会主动寻求帮助,10%的人觉得他们不会去主动寻求,因为没有什么用。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寻求司法帮助的成本对于农民群众来说也许还是有些高昂,而且程序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这让73.33%的群众选择不会主动寻求司法帮助,虽然他们心底里想这么做,他们有法律意识,但是最后迫于压力选择被动。倘若可以把费用和程序这些问题解决,我相信主动寻求司法帮助的比例会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也对法治进程顺利实现有很大帮助

15.如果您的工资被老板恶意拖欠,您可能会采取以下哪种或哪几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不断纠缠 B找人教训报复他一下 C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D算了,自认倒霉

16.您最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法律知识? A 关于治安管理方面的规定 B 关于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 C 关于权利与义务方面的法规 D 关于各种常用法律法规的基本介绍

数据分析:这道题的问卷调查现实的还是比较均衡的,因为随着村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的欲望还是表较强的,希望能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17.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

A 在公共场合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图板展览及张贴普法宣传画 B 定期开办有关法律知识讲座 C 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录像,电影)D 开通法律咨询热线电话

E 定期举办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趣味竞赛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人们还是倾向于遇到问题时通过电话咨询,这样比较方便,占了调查总人数的40%,另外各有20%的人支持顶起进行法制宣传展览和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来普及法律知识,选择举办知识讲座的人只有6.67%,他们觉得这个比较死板枯燥乏味,效果不显著。有13.33%的人选择新兴的法律知识趣味竞赛来普及法律知识,寓教于学,在欢声笑语中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

18.您认为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下列哪些因素最为重要(可多选)A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B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C 加强立法 D 加强农村执法和司法

E深入普法 F 健全、落实村民自治 G 其他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有24.14%的人认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法律意识的前提,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石。有20.69%的人认为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深入普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17.24%的村民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法律意识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谈这些才有实际的意义。另外有13.79%的村民认为加强立法和健全落实村民自治也对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有所帮助。

三、调研总结

总体来说按回收问卷的基本情况来看此次调研结果基本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具有比较高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因此调研的结果可以大体上反应目前农村法律知识普及情况。纵观调研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村民的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近些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对法律的认识已经能做到比较客观,不再单纯片面的看待问题。近些年来在农村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制类节目,差不多占据了调查总人数的89%,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开始更加关注法律,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村民在关注法制类节目的同时,自己对一些法律问题可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关注法律信息的比例正在呈现上升趋势。这些现象都对我们加快法治进程有很大的帮助,以上这些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通过问卷和访谈,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应亟待解决。比如说当村民遇到侵害到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时很多人会想到司法求助,但是由于司法求助的成本比较高而且程序比较复杂,会让许多村民忘而却步。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家还是比较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也可以在近些年来农民工讨薪难等问题中有所体现。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法律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性,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如何利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节村民相互之间的矛盾。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今农村对计划生育法的关注度虽然相比于之前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面访交谈得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依旧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占上风有比较大的关系。

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73.33%的村民认为目前的法律依旧不完善,有待提高,没有很好的保障底层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依旧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弥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法律的有效施行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希望在以后的法制宣传中,更要彰显法律公正的地位,重新给我国的司法塑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形象,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以便让法律切实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四、调查建议

1、创新普法新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鼓励满足农民的学法愿望。极大的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学法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要把普法教育与遵纪守法光荣户、文明户、先进个人评比结合,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增强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2、可以建立一个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体系。通过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定期面向农村开展一些大学生暑期下乡活动,对村民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学校和农村之间建立一个良性互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法律人员短缺的局面,弥补相关方面的空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这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3、探索普法工作新方法。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农村所在地区开通电话咨询热线,配备有较高法律素养的人员对村民日常遇到的问题给与解答,给条件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另外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图片展、组织群众业余时间观看法律宣传片。定期开展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有各方面的法律专家,大家自由提问,可以与法律方面的专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提高针对性。

注释:[1] 鹏 飞.《当前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2009-9-10 10-51-13

[2] 李 智.《中国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读本》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日)

------2012

6.我国性教育普及程度调查报告 篇六

我国性教育现状研究及展望

幻灯片第一张

从刚才的短片也可以看出,翠平对性的认识来自于农村里动物交配,配牛配马,评价是下流恶心,而余则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性的解释也很让人失望 模糊的解释为摇床腿,可见性教育的匮乏。

可能这个时候有同学会想,匮乏就匮乏呗,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实践过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有什么危害呢我用得着去了解它吗,真的是这样吗 幻灯片研究背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15岁到19岁的孩子,还仅仅是在初中至高中读书阶段,平均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已经有了性经历。这个年龄段婚前性行为日益增多,而对性和生殖避孕知识却了解很少,缺乏对安全性行为的控制能力,这种反差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着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威胁,甚至个别人感染了性病,威胁生命。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认可婚前性行为,初次性行为在低龄化。也就是说一部分青少年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轻易做出尝试,也由此导致了1 所以说国家社会大众也都认识到普及性教育刻不容缓,对如何开展性教育的话题也是层出不穷,包括前一段微博话题 3

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幻灯片研究目的 幻灯片研究方法 幻灯片问卷设计

问卷一共发放了270份,涉及19个问题,包括12345等 幻灯片数据展示 幻灯片数据展示 调查样本包括各个年龄层00后到60后,涉及全国22个省份及个别其他国家,受教育程度从小学以下到本科以上,并采用了分类统计、交叉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

幻灯片数据展示 对比分析

我们来看第一组数据 整体来看,没有接受过性教育还是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接受过性教育绝大多数是在初中时期 幻灯片存在问题

(一)性教育滞后于性成熟

据有关研究表明,现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就开始进入青春期,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性生理发育促进性意识的迅猛发展,他们对自己生理的变化会感到困惑、迷茫,迫切需要成人的指导,而现实是,目前为这种早熟保驾护航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要到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学生们的年龄段在13-14岁时,方才正式从课堂上接触到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并且,性健康教育从教材到授课方式都不完善、不系统,没有 解决初中生的需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调查显示,21.3%的学校没有有关性教育教材,有也大多是“青春期的生理卫生”或“生物”。

深圳市教育学科“十五”重点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先后用两年多时间,以问卷方式就性教育问题对近3000名学生、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小学生基本上未开展性健康教育;65.5%的初中生与52.1%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42.5%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

与我们的调查结论基本相符 幻灯片数据展示

第二组数据

就像图表资料所显示,他们性知识的来源和途径:来自“影视作品、电脑网络”的占74%以上,“书报杂志”近50%、来自“同学朋友交流”占57%以上,从老师处获取的和听父母讲的比例都比较低。

(二)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规范

性教育的主渠道一般有3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作为,只能导致他们把教育机会拱手相让。

由于受传统观念禁锢,青少年对性知识的追求是胆怯而隐秘的,他们很难 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系统、科学的性知识,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获取,也就是通俗杂志、影视作品、网络、同学间交流以及其他非正规方式。长期的性禁忌导致性神秘、性愚昧,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幼稚无知误入歧途。很多青少年的性知识 “来路不正”。上海市计生部门指出,从非正常渠道得来的有关性知识,许多都是错误的。

幻灯片数据展示 第三组数据 那么,我们认为谁应该承担性教育的责任呢

(三)学校性教育还在说“悄悄话”。与青少年性知识匮乏紧密相关的是,为数不多的青少年性教育宣讲渠道仍停留在说“悄悄话”的初级阶段,尤其农村地区学校,性心理教育几乎是一个禁区。许多学校是抱着“不讲比讲好”、“出了问题再讲”的观点,即便是唯一能讲到“性”的《生理卫生》课,也是“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看”,甚至把男女学生分开来讲。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建指出,目前我国10至2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人数超过3亿,但针对他们的性教育仍处在“半地下”状态。媒体开办的性健康节目纷纷冠以“悄悄话”的名称,这反映出社会对性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五)家庭性教育“空白”

在这里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就是家长说起过或者沟通过这方面问题的呢?

家庭性教育目前大多数的家长都采取回避的态度,谈“性”色变,而孩子谈到时也总是难为情。

——以欺骗的方式回答孩子的提问。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时,经常对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上的产生疑问。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是山里拣来的;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是从大海里捞出来的;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说:是爸爸把一粒种子种在妈妈的肚子里,你就在那里发芽了,长大之后从妈妈的肚子里取出来,等等。有些孩子信以为真,一直到了成熟年龄也不知人是如何孕育、诞生的,到了结婚的年龄,还不知何谓夫妻生活。——回避孩子提出的问题。当孩子提出有关性的疑问或知识时,有些家长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例如,有些孩子在杂志或书中看到“避孕套”一词时,问到父母,“避孕套”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还有些孩子在电视节目或杂志上看到动物性交行为时,问到父母动物为什么会这样做?等等。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问题回答得支支唔唔,采取搪塞的态度;有的家长说,小孩子不要打听这些事情,长大了就知道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如临大敌,采取遮掩的态度,生怕孩子知道有关性的信息。

其结果是愈怕孩子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就愈强,也就愈想知道。孩子不能从正确的渠道了解性知识,就会从其他的渠道(如黄色书刊、黄色网站等)追求满足,还有些孩子采取了窥视异性身体的方法满足自己对性的好奇。

幻灯片数据展示 第四组数据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对艾滋的了解比对自己生理构造及功能的比例还高,社会对艾滋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包括有关电影、志愿者视频、媒体宣传,反观有关性教育的教材就非常少了。媒体作用

幻灯片存在问题

(四)性教材匮乏。

用一句戏言来说,中国人的性教育都是一个老师 苍老师

专家们认为,完整的性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但是市面上的性健康教育读物主要是针对成人的,多数粗制滥造,其数据和典型事例不能拿来教育学生。

中学课堂现有的性教育课本基本上只有《生理卫生》教科书,课本内容陈旧,主要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次上,对怀孕、性生活等知识遮遮掩掩。有学生戏称:“我们知道的老师教,我们想知道的老师却不教”。

幻灯片数据展示

第五组数据

性教育匮乏的因素 主要表现为42351 这些因素也导致了

(五)性道德教育薄弱

性偏离行为和性违法犯罪行为日渐增多,呈上升趋势。据对上海市少年犯管教所,上海市第一收容所及部分工读学校564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抽样调查显示,属于性犯罪的多达266人,竟占48.7%。

(六)半数中小学生不知道儿童性侵害

据《知心姐姐》杂志社最新发布的一项名为“关注中小学生性侵害”的网上调查显示,一半多(52%)的被访中小学生网友表示,没有人和自己提到过这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被访中小学生认为“性侵害只会来源于异性”,有27%的被访中小学生认为“只有女生才会遭受性侵害”,还有 26%的被访中小学生认为“性侵害只会来自陌生人”。这种错误观念使得青少年在受到性侵还是不知所措甚至茫然不知。

所以普及性教育不仅是保护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兄弟姐妹甚至下一代。

幻灯片解决方法

找同学念12345 我们来看一个总结性的小视频 幻灯片解决方法

最后,我们小组实际总结出了几点改善握过性教育的可行性建议12345 幻灯片人员分工

我们小组所要陈述的就这么多,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7.普及实验教学自查报告 篇七

几年来,正阳小学在上级党政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把“着眼素质,培养能力,办出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加快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正阳小学始建于1986年,是区属一所全日制小学,是长春市一类一级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2 名学生,112名教职工。学校设有标准的语音室,微机室,多功能电教室。校园电机台、校园网站、多媒体教学交互系统,以及实验室、卫生室和图书室,师生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及设备,而且各室有专人负责,新老三室多年投入使用。

二、如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学校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因此,我校加大投资为度,投资58万元在原有的新三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媒体教学交互系统和校园电视台,达到了班与班的互通和资源共享,为教师教育教学提拱有利保障,同时推出适合校园生活的电视栏目及校园新闻,建立校园网站,全面实施与落实“校校通”工程,形成正阳小学“校园主页”,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为推名师、创建名校打下良好基础。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存的光碟、录像带、录音带合计为1392件,为教师教学查阅信息提供方便,同时增添常规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老三室”建设,完善仪器设备配备。上学期我校以晋升一类一级为契机,加大对“老三室”投入,进一步完善了“老三室”设备设施。图书室图书配备已达市一类一级标准,藏书总量26000余册,人均达20册,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照明设施。卫生室器械,药品设施配备齐全。实验室仪器配备率达96%,水电到位,有防火防盗设施,如今“老三室”都已达市一类一级标准,且专室专用,有专人管理。

四、加强实验教学及仪器管理

1、领导重视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工作有领导分管,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学校领导十分关注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教学工作予以及时的检查、督促与指导。

2、加强帐目档案管理

学校帐目管理有专人负责,做到档案、帐目管理规范,有固定资产帐、台帐、做到帐账相符,账物相符。

3、制度落实

学校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于仪器设备入库验收,领用、外借赔偿、整理盘点等都有记载,维护保养、维修制度健全并落到实处。

4、仪器保管存放合理

仪器摆放遵照分科、分类、定室、定板、定位的原则,设柜总编号,标明仪器名称和型号存放科学整齐,仪器药品管理不混放。同时对仪器进行检查维修,定期进行卫生打扫,从而使仪器完好率达95%以上,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5、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学校有实验教学布置和要求、教师有实验教学计划,有实验备课记录,有实验教室,有实验教学进度,分组演示开出率达100%,学生有实验报告,并要求教师实验报告批阅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另外,学校期末定期考查学生完成实验情况,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几年来,我们正阳小学一直把教学高质量,人才高素质做为教学工作出发点和归宿,今后我们还要在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开拓进取,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普及实验教学自检报告

上一篇:2019房产经纪人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法律造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