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精选12篇)
1.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一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新时代、新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分析并找出了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结合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的实施效果,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高职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社会背景及社会形势,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内部因素包括学校自身硬件及软件因素,如教学设施及资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等。
1.2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都发挥了相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教学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查问卷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发现课程、学生和教师这三个因素最为关键,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这三个关键因素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是“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队伍为保障的”的互动关系。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成败;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2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2.1.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是教学质量的“尺子”和标准。很多高职院校将教学质量问题归咎于高职院校单招扩大后生源质量的下降,认为新时代学生存在“不爱学”“不愿学”“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就学生而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自主吸收,学校不应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裁剪”学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将传统教学思想中“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有教无类”与现代教学思想“立德树人”相结合,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值得信任的卓越“品牌”。
2.1.2制定学生发展标准
要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迫切需要立足国情、结合校情,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细化为高职院校学生需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构建学生发展标准,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大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从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自我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析自身状况,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最终实现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2.2深化专业与课程建设
2.2.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性教学文件,是学校进行教学组织、运行、管理、监控和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师生完成教学工作各环节的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正确与否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据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了金融院校复合技能型人才“P+M”培养模式。“P+M”人才培养模式中,“P”指的是Platform,包含通识教育平台、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3个平台。“M”指的是Module,包含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专业融合课程模块、人文素质网络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六大模块。学校明确了“具有金融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通识人文素质和专业融合,全程融入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的培养路径,以学生获得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为衡量标准,形成与培养目标相比对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诊改反馈螺旋。同时,根据“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综合反馈,形成外部反馈螺旋,构建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证岗赛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加大人才培养的灵活性,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2.2.2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素质养成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厘清课程目标定位、教学进程、学时及资源需求等,编制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课程标准开发与修订机制。在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和完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进行课程标准优化,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举办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地方财经高校教学竞赛、“国泰安赛名师杯”教师创课大赛等教学比赛,将“课证岗赛”一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设置与岗位职责、教学内容与
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与对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授课方法的改进,通过“微课”“慕课”推动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步伐。
2.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一系列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所需的优秀人才。第一,通过学校办学条件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第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实行分层分类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可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提供享受出国培训、进修、项目开发补贴、提高课时津贴标准、职称评聘优先等优惠待遇,让双师型教师享有充分的教学改革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第三,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多渠道筹集师资培训经费,创新培训方式,遵循教师意愿,按需培训,突出培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院级培育-校级助推-省级终审”的三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学校培育省级“双师型”教师116名、校级“双师型”教师21名,建设了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4构建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院校目前正从外部评估向内部诊断与改进转变,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逐渐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向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转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指全面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它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把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网络化、全覆盖的有机整体。它能调动全校各部门、教学单位及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建立目标体系、标准体系与制度体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五纵五横五链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由“五纵”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的诊改支撑立柱和“五横”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诊改分层横梁交叉构成。在“一平台”即智能校园管理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五链”即“目标链、标准链、执行链、保障链和信息链”的全链覆盖,源头采集、即时采集、开放共享,及时发现问题、偏差,发出预警,实施调控改进。通过“目标-标准-诊断-改进”八字螺旋运行机制,做到“决策有目标、质量有标准、建设有设计、服务有组织、实施有监督”。
2.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二
(一) 选题以方法而非问题导向, 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选题的原则普遍不是以问题导向的, 而是以方法或数据为导向, 结果导致用方法和数据去套选题, 导致所选研究命题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 一方面与所学专业几乎不相关, 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缺乏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内容与视角千篇一律, 不够新颖;缺少思想性和内涵性。此外, 本科生对毕业论文选题尺度的把握尚存在较大难度, 或是选题过大难以驾驭, 或是太小, 研究内容过于简单, 达不到毕业论文所要求的水平。
(二) 缺乏写作技巧, 写作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论文的逻辑性与理论性欠缺。一是对毕业论文总体框架的设计与安排上, 章节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系;二是问题分析能力表现较弱, 不能自圆其说, 存在诸多漏洞, 相互关系阐述不清, 逻辑混乱。另一方面, 语言能力不过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语句不够通顺, 思路不清晰, 词汇比较贫乏。总体来看, 论文写作水平不高。
(三)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不够端正, 纯粹为了应付毕业。当前, 大部分本科生对待论文与科研的态度非常不认真, 大多为了应付毕业, 甚至包括部分准备读研究生的学生, 尽管毕业求职等事情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 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毕业论文做不好的理由, 事实上是目前学生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 或是认为毕业论文做好做坏一个样, 或是认为科研是读研以后的任务。
二、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当前,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主要与如下几个因素相关。
(一) 求职压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准备就业的学生而言, 求职的确耗时耗力, 分散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尽管该因素不是毕业论文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但也绝不容忽视和小觑, 同时, 对于异质性的学生个体,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 指导教师责任缺失。在不考虑学生个人态度和努力程度情况下,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对论文质量高低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本科生而言, 从选题、构思到方法选取和规范写作, 实际上都需要教师给予细致和全面的指导, 因为毕竟于本科生而言, 毕业论文写作是他们对科研实践的一次初步尝试, 科研能力和经验都十分缺乏。然而, 遗憾的是, 目前高校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极其不重视;也没有让本科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 在选题方面主要靠学生自由随意选择;而且对论文的修改指导也主要进行宏观框架和结构的调整。诚然, 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非单纯的教师自身问题, 而是多方面的, 譬如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都在科研方面, 而指导学生论文和教学等工作并没有额外的奖励, 缺乏激励机制。这实际上又与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考评机制密切相关。
(三)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体制弊病。从根本上说,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的缺陷和弊病所致。学校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的规定并不严格, 相对较为宽容, 重点关注毕业论文格式是否规范等问题, 因此是形式导向, 而非质量导向。格式规范固然很重要, 但这只是高质量论文的最起码要求, 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审查阶段;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 对于质量完成较差的毕业论文也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 比如毕业论文非零淘汰率, 无论是指导教师, 还是毕业生都很清楚, 无论毕业论文质量高低, 最终都能全部通过, 所谓的论文答辩也不过是形式罢了。这种默认的全通过共识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 所以, 导致从教师到学生都不重视毕业论文质量的结果。
三、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要切实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应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并激发和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 应让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活动中来, 得到较好的科研训练。另一方面, 学校应建立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惩罚机制, 比如甩掉长期以来的零淘汰率制度, 从而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二是给予教学方面更多奖励, 激励教师教学及论文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立新, 田广增.开放式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2:54~55
[2]傅金鹏.提高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 2009, 2:113~115
[3]李艳.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8:153~155
3.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三
【关键词】提升 高中化学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很多的教育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常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开始回归学生。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由原来的被动者转变化主动者,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革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做到及时反思,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一、与时俱进,巧用信息技术授课
化学课程中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和陌生。如果我们仍然完全依靠传统的板书教学,对于一些抽象、生僻的理论,学生掌握起来难免会觉得较为困难,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而多媒体的运用则可以有效的攻克这一难题。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多数学校也已具备了使用多媒体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所需的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声音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直观的教学课件,并根据课堂教学过程适时的调整内容,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度。对于这一点,市场上的许多软件也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如CAI课件,Authorware、Flash、 Powerpoint及“课件大师”等软件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约时间,将这些软件进行整合优化,再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给学生,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效果也就得以实现了。当然,利用多媒体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而言,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依赖它,而应该恰当、适时的使用。总的来说在高中化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无论是在提高教学效率还是提高学生的认知宽度,甚至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都是有益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为学生呈现一个精彩的课堂,让学生萌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向心力,这样自然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任何学科的学习,前后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每一单元、每一框题之间都有着前后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学生固有的知识出发,慢慢的导入到新授课的内容,这样课堂即连贯又顺畅,让学生在具有熟知感的基础上,产生探究意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中,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固有的知识,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有效的复习了往日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流畅的导入新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做到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这种方法又称为复习导入法,在课堂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能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衔接性就非常的顺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渡到了新授课。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功能,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入新授课的学习。首先教师问学生:在化学中,可逆反应的概念是什么?这样的化学反应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并且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情况?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以往学习的有关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给出对应的答案。教师就可以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来导入新课:“在化学可逆反应中不能完全进行,则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是共存的。试想下,可逆反应在进行一定时间的作用后可以停止吗?那么生成物与反应物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关联性呢?如果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一定的环境条件,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那么就认真的来跟老师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化学平衡。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层层相扣,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这样的导入不但复习了旧知识,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化学探究实验关键是要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要循序渐进,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所以在讲授新课的时候,采用问题设疑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化学课来说,很多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19世纪中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三世,珍藏着一套铝制的餐具,平时舍不得用,直到国宴时才拿出来炫耀一翻,而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在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表彰时,得到的却是一只铝杯,为什么拿破仑没有珍藏金制的餐具,而门捷列夫没有给奖励一只金杯呢?其实在当时铝的冶炼相当的困难,从而导致了铝的价格相当的昂贵,甚至都超过了黄金,直到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的发明,才使得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得以迅速普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在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设置对于普及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的高中生对化学课并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总感觉到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变得有些抽象,在学习上非常的吃力,难度系数较高,所以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就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是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研究学情和利用学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资源的优势,让课堂教学呈现互动教学,教学相长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玲.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学习导刊,2014(04)
[2]张家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4.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四
一、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提升课堂提问方法的策略及意义
1.通过巧妙地设置导入语创设问题场景,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提问中给学生制造想象回忆的空间如,讲《我的四季》这篇课文时,可以创设引导语“人的一生如同四季一样,必然要经历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不同的是,属于我们人生的四季只有一次,自然界四季却循环不息、轮回往复。我们该如何去度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四季呢?”在讲导入语的过程中可以配合相应的图片背景或适应场景的音乐文字等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进而加深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
2.根据提问的作用和目的提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以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或为新课程学习做铺垫为目的可以提认知型的问题,如“文章的作者叫什么?他的作品有哪些?我们之前学过他的哪篇文章?……”以既要求记忆又要求理解变通的可以提理解性问题,如“如何理解《骆驼赋》这篇课文中的范介民‘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并且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骆驼的行动?”等类型的问题;以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点、认知、思想对各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照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提评价型问题,如“是什么让《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在非常态下仍然活了下来?”等;还有一类是探讨性问题,它是以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知、共同合作探讨,让学生从书本和书外去思考为目的的问题,如“《安妮日记》中的安妮在特殊环境下为什么会有超越年龄般渴望自由的苦闷心理?”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对各类知识方法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并能高效地评价它们、运用它们。对学生长久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动力,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从初中语文学生的立场去提升课堂提问方法的策略及意义
1.在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提问
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知识,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运用在不同的课堂情境和学生个体身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跟踪等方式将提问方式有效地落实下去,如认知类的问题相对简单,可以对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有待加强的学生进行提问,理解性、评价性的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可以让认知、学习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去回答。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所设问题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也不会出现题目太难,学生对问题敬而远之的消极课堂状态。
2.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提问
5.中职篮球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论文 篇五
如果想要提升中职篮球教学质量,需要从认识上有所提升,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首先,中职院校需要重视篮球教育工作,帮助教师认识到篮球教学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不单单能够使得学生保持愉悦感,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其次,中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篮球比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使得学生能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通过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篮球的相关知识,从而喜欢上这项竞技运动。所以,想要提升篮球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需要确立正确教学理念,有效提升篮球教学的质量。
2.2优化教学资源
确立正确篮球教学理念对于中职院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单纯转变观念还远远不够,想要真正提升篮球教学质量,要有丰富篮球教学的相关资源,优化当前已经存在的篮球教学资源。首先,从中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增加体育设施资金投入,完善篮球教学相关配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增添篮球设备以及修建篮球场地等,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在不断完善篮球基础设施的`同时,学生也能够从态度上转变对篮球运动的看法,并有效提升篮球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篮球学习的热情。所以,学校要注重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篮球教师,从而提升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
2.3完善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因为其本身具有强烈的特殊性,学生组成的结构相对复杂,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性,如果使用统一化的教学方法,将无法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也就在系统掌握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按照学生学习习惯、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不同,对学生开展分层次与分组教学,每个小组以及层级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实行动态化的管理形式,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提升教学实效性。比如,在篮球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然后按照教学难度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将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分成A组,将心理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分成B组,将那些身体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归为C组。对于A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拓展性的训练,帮助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有效提升其篮球能力。对于B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训练他们的篮球基础技能。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则主要以鼓励作为主要内容,培养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对于情况相对特殊的学生则要使用单独辅导的形式,开展动态化差异管理,按照学生学习表现,对教学层级进行灵活性的调整,提升教学的质量。
2.4组织竞技活动
篮球作为一项强调对抗性的运动,同时也是体育比赛的重要项目。所以,针对中职学生所开展的篮球教学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篮球技巧以外,还需要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篮球竞技方面的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更多体育活动的平台以及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摆脱单一化的枯燥训练,在形式多样的比赛项目当中,表现、展示以及超越自我的运动激情,同时有助于学生竞技意识的培养。
3结语
总而言之,篮球运动作为重要的体育专项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华你用,其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中职体育教师,需要加强篮球教学意义的认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摸索最为有效的篮球教学方法以及形式,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掌握更加系统化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竞技意识,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探究在中职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传接球技术的有效策略[J].体育科技,,36(6):165-166.
[2]石卫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篮球教学案例的解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6):101-102.
[3]黄国辉.小学篮球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方法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29(5):57-59.
[4]胡浩成.中职学校篮球体育课堂教学新方法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7(2):165-167.
[5]杨毅聪.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5.
[6]马峰.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4(4):55-56.
6.工科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论文 篇六
摘要: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科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在工科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等提升工科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并进一步指出在工科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均有利于提高工科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科数学;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经历了传统技术(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和实物)、媒体技术(幻灯、投影仪、录音及语言实验室等),现已进入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益加强。它不仅改变教育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而且也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提高教学的活力。在教育教学上若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则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因此,如何将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使得数学教学在研究方式和应用范畴等方面得到全新的拓展,从而使得工科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思维训练的实施、实用知识的获取、文化素养的提升。工科数学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学工科教学,既有“学”的问题,如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问题与中学的衔接、学生能力、学习态度等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较大,也有“教”的问题,即教学模式始终是黑板+粉笔,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课下被动地听,通过课堂练习,标准化作业和考试等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理论推导和运算技能,忽视创新力的培养和实际背景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如今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为目的,引入问题实际背景和数学史介绍,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地能动性的发挥。例如教师在讲授“高等数学”中微积分基本公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动画案例: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突然在前方约70米处出现一个行人,司机紧急刹车,问是否会发生事故?该案例可以归结为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走过的路程问题,从而引入微积分基本公式的学习,同时在该教学过程中可以链接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生平简介,这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教学
在现在的信息社会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无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还是获取知识的总量,都比过去快了许多。教师可对部分选修内容研究引入网络教学方式,通过反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通过有计划地观看课程视频、参与课程讨论、习题测试等环节来完成学习。特别是在MOOCs(MassiveOnlineOpen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s)不断渗透高等教育的情况下,MOOCs不仅具有开放共享性,可扩容性、互动性强的优点,而且具有学习进程的可控度和自由度更高,学习者的上课地点不受限制等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现代技术信息和工科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自学模式为主,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这种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和教师意见的及时反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持久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进行“线性代数(二)(少学时)”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一些教学内容如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只能作为选修内容,但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后继专业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为主,精选教学内容和教学例题,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在线学习与考试测试进行讨论式、参与式和探究式的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与动力,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目前,工科数学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概念、定理、结论、论证推理和例题演算的“满堂灌”讲授现象。由于重复性的、机械性的活动多,时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失去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环节,将传统的黑板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以黑板教学为主,辅助进行多媒体教学。在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或任务驱动式教学,循序渐进,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声文并茂等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学习中,利用复球面表示复数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就非常直观。又如教师在讲授“高等数学”的二重积分的概念时,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求曲顶柱体的体积引入二重积分的定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体积进行分割,近似替代,求和,取极限,整个过程更直观,这种通过学生多感官的感受去学习和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完善考核方式,构建在线考试模式
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而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平时成绩,以作业和出勤为主。而一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带着应付教师的目的。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平时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目的。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使用软件技术加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独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工科数学基础课程在线考试系统,教师可以实现在线掌握学生平时作业完成及在线测试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发现学生学习的共性问题。通过在线考试和智能评分系统,学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独立、自主地学习,快速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线考试和智能评分系统一方面为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又节省了他们搜寻查找的时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可能、更加高效快捷。目前,哈尔滨理工大学已利用Maple在线考试系统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在线测验,这种测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加强了学生动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虽然在教学中有很多可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不能说信息技术手段就能一定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合理吸收传统教学的优势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性、直观性、信息量大等特点,但是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因为过大的信息量使学生抓不住教学内容的主次,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此外,PPT教学翻页快,学生稍不留神教学内容就过去了。而传统教学主次分明,教学内容在黑板上的停留时间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对象的层次,合理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协同发挥。
(二)注重师生间的沟通
对学生课后进行网络化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难以控制,无法像传统教学一样和学生在课上沟通,传统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堂的反应适当调整上课速度,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及时适当加以解释、答疑。因此,即使采用信息化教学,仍然需要教师设置网上答疑时间,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及时反馈,增强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交流,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总之,在工科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自主作用,正确合理地对待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兼顾学生的基础、层次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教学和信息教学的结合以及师生的沟通,贴近学生的距离,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工科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世界教育信息,,(10).
[2]石磊.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6).
[3]郑家茂,刘志鹏.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与教材研究,,(6).
[4]由金玲,刘君.基于4A网络平台的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通讯世界,,(4).
[5]赵更新.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
[6]孟桂芝,赵辉,李兴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5,(2).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篇七
一、完善阅读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认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基本字词音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贯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一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细目表的方式表达预期教学效果,然后根据学生教学反应作出评估。比如,对3~4年级的默读表述是: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细目表的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熟悉”“体会”等模糊的词语,而应用“识别”“分类”“合并”“修改”等明确性行为动词。
(二)教学方法要参考教学情境
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文本,其教学方法也不同。比如儿童诗歌类教学内容常用朗读法,诗歌的篇幅较短,但蕴含的情感丰富,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更容易体会深沉的情感。而说明文以媒体演示法为主,通过主题图片和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阅读的信息内容。
此外,相同的文本,其内容不同的话,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记事是记叙文采用小组合作法较多,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自编自演,深入了解文章信息。而同一篇目下,教学目的不同,其教学方法也会进行相应调整。在《秋天的怀念》中,如果以讲解新内容为目标,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进行阅读比较好;如果以巩固和复习为主,则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比较合适。
(三)教学评价有针对性
小学阅读教学评价需要兼具针对性和鼓励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表达技巧来实现这种兼容性。孩子的想象力丰富,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脱离教学内容的一些想法,此时,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先肯定孩子的这个想法,再来进行纠正,以此委婉表达学生阅读思考的不足之处。
在评价方法上,单方向的教师反馈已经不再适合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评价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附属内驱力较强,因此,有效的学生评价表现为学生乐于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乐于参与阅读活动。语文阅读评价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二、分阶段引导学生学习
(一)低段(1~2年级)要读懂
这一阶段中主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首先,在阅读教学前要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学生学情,对学生可能不认识的字、标点符号和阅读方法进行标识,掌握学生学习需求;其次,对知识讲解要细,重点讲解生字、读音,直到学生能够熟悉基本的写字顺序和发音原则;再次,巩固知识要及时,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在下一节课时中进行补充讲解。
(二)中段(3~4年级)要读好
经历低学段的学习后,中学段的孩子对阅读教学已经基本熟悉,并掌握一定的阅读知识。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集中阅读训练:
第一,以读文本为基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负责从旁指导,及时发现阅读中的学习薄弱点并进行指导;
第二,以课外阅读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中学习阅读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检验和巩固学习;
第三,通过阅读讨论和阅读成功展示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三)高段(5~6年级)要乐读
高学段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进入阅读情境中,无法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要让高学段学生积极投入阅读学习中,就必须设置合理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阅读氛围。
首先,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示范性,通过自身有感染力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达文中信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其中的情境,并跟随教师步伐,进入情境之中。
其次,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因此情境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文本信息,并全面了解学生学情,掌握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氛围。
最后,情境创设的方法需要多种多样,一般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多方位了解情境,教师的语言、动作、多媒体的资源展示,甚至课堂外的风声、鸟叫声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语文阅读教学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学过程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又使其十分生动。如何在悠闲的课堂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并将这种效果延伸至课外,是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倩.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4(6).
8.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八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为了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树立科学明确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挥教学目标的价值。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明确一个短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这样的目标。这样学生能够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而长期目标的存在则是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有坚定的信念。这样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觉得学习没有作用。这个时候明确的目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的时刻督促能够让学生保持更好的学习状态。此外,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还能够让教师对于教学进度有一个明确的掌握。通过将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安排下一步的学习活动。这些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二、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比较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在教材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此外,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也能够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理论教学需要依托教材进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新的内容,以此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
教师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要有意识地提升教师的能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其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地位,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就需要提升考核要求,选择高质量的人进入到教师的队伍中。
四、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会有明显提升。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兴趣的时候,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也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如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其会因为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而感到兴奋。而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遇到问题的第一选择是苦恼和抱怨,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就是一个好办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多使用一些动态的视频、图像,这样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也更加能够调动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在现有数学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需要以现代教学理念作为引导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9.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九
一、制约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
1.教师教学素质偏低,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学校,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都比较差,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来此地区进行工作,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很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所以在教学素质方面,如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都处于偏低水平。而且,由于农村教师要一人担任几门课的教学职责,没有时间去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在教学理念上,也表现得十分传统、落后。
2.留守儿童居多,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地区,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都选择到城市去打工,而他们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祖辈照顾,而祖辈对孩子的关怀通常只停留在孩子是否吃饱、是否穿暖的层面上,对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事情从不过问,尽不到他们的教育责任。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关怀,在性格上,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孤僻自卑,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总之,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逐渐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这是导致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育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
众所周知,农村相比城市,经济条件落后,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区,贫困面更是比较大,很多学校由于教育资金短缺,在教学设备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甚至连正规的办公室都没有,更别提先进远程教育设施的配备了。教育资金的短缺,教学设备的落后,也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1.关注农村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由于农村偏僻地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条件等都比较差,很多教师都愿意到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先进的城市学校任教,因此导致农村偏僻小学学校的教师数量不够,所以,这时当地的教育部门就应多关注农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确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如将教师的办公环境、居住环境建设的好一点,在工资待遇上,更加合法、合理化,不要延期拖发工资,同时要不断安抚教师,让他们对农村的教育有盼头、有信心。另外,农村偏僻地区小学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极其有限,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当地教育部分多采取一些可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措施,如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或者,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即邀请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本校进行教学演讲活动,把本校一些有潜质的教师送到城市学校中进行教学研修,这样,我们就能使本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它是提高农村偏僻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前提。
2.强化对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留守生,在性格、心理上,存在着种种缺陷,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这就需要身为农村学校教育者的我们,强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如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与进行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业上,进行时刻监督、督促,对于学习较差的“学困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业辅导。另外,我们要对留守生体现出人文关怀,如不定期的家访,及时了解留守生家中的情况,并且每月和留守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并且要求学生家长多跟自己孩子联系,鼓励他们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这样,留守生自然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业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3.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偏僻学校的教育条件
10.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十
摘 要: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课堂灌输式为主,主要灌输学生基础科学知识,并辅以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能力上没有很大提升。本文就基于高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认知策略提升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以往以灌输知识和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理念,重点赋予学生如何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广大教师设计教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元认知;认知策略;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19-03
一、传统班组的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目标和课时限制,一般教师基本采用在规定的课时灌输规定的知识为主,以考试检验学生获取的知识多少。这种培养方式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受课程大纲要求限制,课堂以灌输知识为主,教师重点讲解关键的知识点,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2)通过考试检验学生获取的知识,导致学生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完毕后,学习的行为也就随之结束。
(3)由于课堂知识枯燥,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厌学情绪高,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到10%,逃课、课堂睡觉、开小差的学生多。
(4)从就业面试反映的数据看,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知识面窄,能力不高。
二、基于元认知能力与认知策略提升的教学设计
(一)元认知理论与认知策略理论
1.元认知概念的提出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首次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所谓元认知,简言之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实际上,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再认知,再思考及进行积极的监控,就属于元认知的范围,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的自我监控。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学最有影响力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2001年著名心理学家Mayer,R.E等人修订出版的《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将知识维度分成四大类别:事实性知识(factual)、概念性知识(conceptual)、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和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形成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表。
3.加涅的学习类型
在《学习的条件》1985年的修订版中,他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动作技能(motor skill)、态度(attitudes)。大大简化了教学计划的制订,每一种类别代表了一种不同的人类表现类型,而每一种类型的有效学习还要求一套不同的教学条件。在教育领域,加涅的分类不如布卢姆等人的分类有名,但加涅的分类对教学设计有诸多优点。
4.元认知与认知策略的区别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内部控制过程,是学生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的内部过程。元认知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策略,是“认知的认知”或对认知过程的自我监控,如反思和自我调节就是元认知过程。
弗拉维尔认为,认知策略的主要功能是在学生从事的认知活动中,帮助他们达到认知目标;而元认知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提供有关认知活动或活动进展的信息。使用认知策略是为了取得进步,使用元认知是为了监控这种进步。
简单来说,认知策略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方法,元认知就是对学习方法的监控,以及做出调整。因此,元认知能力与认知策略都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的基础或前提,是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学生热爱学习的核心成分。
(二)基于元认知与认知策略提升的教学设计意义
高职学校学生已完成基础的知识积累,部分学生自己具有元认知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元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陈述元认知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技。
学生能通过学习元认知知识,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意义,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增强学习能力。
元认知还是“潜在课程”,元认知知识明显有助教师在教学中将权威转变成学习的自主决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三、基于元认知能力与认知策略提升的教学设计策略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规定学时内赋予学生规定的课程大纲内容,同时要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
(一)教学目标调整
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的教学大纲)仅仅规定了相关的知识点。根据加涅的教育目标理论,目前高职的教育目标也就仅仅满足了智慧技能目标,对认知策略及元认知能力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确立对认知策略及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数学教学上,要求学生用2种方法进行运算,或在有机化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计时,以让学生知道记忆比其他解题方法更有效,并能够检查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等等。
(二)课堂教学活动调整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对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讲授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元认知及认知策略的学习和训练,而不是仅仅对知识进行传授。为此,笔者通过实践介绍以下几种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的授课方式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认知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已完成的作业进行以下提问“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个问题属于某个类型?”“既然知道属于某个类型,我们又如何知道该运用那条定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认知策略学习
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控制其他学习过程的内部指向的控制过程,加涅描述了多种认知策略,包括控制注意、编码、提取和问题解决策略。例如,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给出足够的时间,大部分人可以记忆一组复杂的分子式,但实践显示有部分人能更快地记住并能保持更长时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具有了更有效的编码策略。因此,让学生分享不同的编码策略供其他同学学习,能帮助其他同学更有效地进行记忆。
3.加入反思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反思型教师能积极地研究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不断追求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施教与管理课堂,给学生带来较大益处。在提升元认知过程中,反思性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认知策略,理解元认知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关注学习任务的成分。如在检查认知策略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种认知方法对我有效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吗?”在理解元认知时教师可以提问:“演绎程序如何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分子式?如何做?”在帮助学生关注学习任务成分时,教师可以问:“这次作业的目标你清楚吗?你能向其他人描述一下你学过的一章内容的要点吗?”等等。
4.认知工具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认知工具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如《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教学案例就讲到:在十位数加减法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凑十”、“疯狂数学”、“衣袋事实”、“大加法壁表”、“事实家庭”等认知工具掌握十位数的加减法,并对不同的认知工具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认知策略。
5.通过自我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格、问卷等供学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可以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表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提问表单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研究表明,相互提问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竞争,发展元认知。
(三)测评调整
目前,高职教育测评主要有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形成性测评主要是监控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必要的调整,终结性测评是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评定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
由于元认知以及认知策略是隐性知识,难以用书面试卷的形式测评学生的掌握水平,而对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只能由教师在日常的形成性测试中体现。这一特性也使基于元认知能力提升的教学难以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中小学教育中推广,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推广元认知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益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
四、结束语
元认知及认知策略提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通常要用超过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形成,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本文以各类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在教学设计中以反思学习为主,教师的角色变更为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潜而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赋予学生终生受用的技能。
参考文献:
11.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情境教学 引导学生
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与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经常采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
一、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是在数学课堂中把问题放到相应情境中。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与自身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科目。情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故事创设情境。初中生年纪尚小,容易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对枯燥乏味的题目普遍难以提高兴趣。这时,我们将故事与题目相结合,创设出让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思考的情境,以此摆脱沉闷的课堂气氛。例如,可以将时下流行的“求小明的心理阴影面积”与几何题目结合起来,以情境为先导,出其不意地嵌入题目,给学生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初中数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跳脱于书本上的情境,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课本题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出更加真实可感的情境。例如,我们可以将“人狗追逐”等问题迁移到体育测试实际情况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创设情境要结合重点。初中数学教学要分清主次,权衡轻重,创设情境更要如此,更应避免盲目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章节教学。创设情境与否,都要以能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作为判断标准。例如,对于重中之重的解方程问题,我们要多施以情境教学,强化学生对方程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此外,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需要广大教师共同探索实践,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中的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正如数学大师塔尔所讲的:“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又因为数学具有逻辑性、严谨性及学术性等特征,必须加以反复研讨学习才能有所精进,反思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那么,数学课堂中反思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一)教师要身体力行。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每节课都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回顾反思。并且在反思中进行引导,提示学生着重考虑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疑惑在哪里,这节课的学习状态如何,你认为教师的教学中还有什么欠缺。通过这样引导,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查缺补漏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具体来说,做作业前,先要求学生自主复习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总结升华;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作业一个评价,可以提出学习态度、完成程度等指标以便于学生自我考量;每天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好学习日记,日记中可以加入学习兴趣是否高涨甚至今天心情好坏等内容,尽量培养学生反思总结习惯。
(三)每周写一次小结。建议学生在小结中总结自己的优点,通过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从中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因材施教,让教学工作充满针对性。例如,当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出现偏差,对题目的理解和认知产生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指导,避免产生遗留问题,影响日后学习进程。总之,反思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习惯,深层次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更是让学生主导课堂的有效方法。初中正处于学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成功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不仅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而且对未来学习生活更具有难能可贵的优势。
三、数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工作中。信息教育发展对数学教育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起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更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呢?
(一)将多媒体与情境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展示方式,使创设的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具体的思维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从而深层次影响学生的认知状态,并为以后深入探究打好坚实基础,为学生灵活应对多种情况创造可能。
(二)运用多媒体打造趣味课堂。数学教学中通过光影声色的全面感官刺激,变换自然多媒体形式,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轻松可感的学习中。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学生变得乐于学习,积极自信,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思维,逐渐爱上数学、迷恋数学。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突破重点知识。利用多媒体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的先天优势,攻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几何教学为例,传统方法难以直观阐述几何间的位置关系,而我们通过几何画板等软件的展示,使其具象化。学生看在眼里,理解得自然更加深刻。当然,多媒体教学越是优点众多,教师们越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可越俎代庖,而应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每一位学生置于课堂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多媒体是教师的教学利器,更是学生亲近课堂、连接知识的桥梁。
数学教学始终是初中教学的重中之重。一线教师传承经典教学方式,开拓现代教学之路是其必须且乐于承担的责任。情境教学、反思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正日益成为主流课堂教学方式,深刻又迅速地催生教育领域不断进步。希望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将三者相结合,激荡出更精彩、高效、亲近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江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探析[J].数理化学习,2011(12).
12.提升芭蕾舞教学质量的优化策略 篇十二
芭蕾舞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艺术性, 被人们称为“高尚的艺术”, 是融合音乐、舞蹈、体态、服饰、气质为一体的人体艺术, 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芭蕾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只是为统治者在奢华的宴会上提供享乐的表演。随后, 芭蕾舞被移植到法国, 并在逐渐统一了芭蕾动作术语和形成了规范的芭蕾基础艺术表达体系的基础上沿袭至今。
由于芭蕾舞起源于国外, 因此对于国内教学而言, 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芭蕾舞教学中, 舞蹈教学理论的理性化思维就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用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二、芭蕾舞艺术的基本特征
1.“开”
指芭蕾基础训练中强调学习者双肩和髋关节的外开。具体而言, 肩关节外开可以舒展人体的线条, 肩关节的外开不仅能使学生增添昂扬的精神及高雅的气质, 而且有利于后背的直挺及收紧, 使舞姿更加挺拔、舒展;髋关节向两侧打开, 不仅能够舒展人体的线条, 而且还能够增加人体下肢的表现能力。在芭蕾基础训练的实际过程中, 中腿的外“开”要求学生必须从髋关节打开, 从而带动膝关节、脚腕关节以及脚趾尖全部打开, 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2.“绷”
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绷脚是教师在基础训练课中经常提醒学生的话语之一。例如, 学习者的动力腿只要一动, 尤其是出现了离地的状态, 就必须绷脚。绷脚也有两个重要作用:使踝关节得到强有力的锻炼, 增强了趾关节的能力和灵敏性;延长腿的长度, 从而强化了腿的流线型的优美。
3.“直”
在芭蕾舞基础训练课中, “直”有两个目的, 一是从技术技能训练的角度。重心的垂直是人体在直立状态下的必须, 惟有这样才能使舞蹈从容不迫, 才能保证动作的稳定性, 一气呵成。在任何情况下, 上身因舞姿造型的需要而出现前倾后仰左摇右晃时, 人体的重心必须严格保持垂直, 人在舞蹈中身体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形态, 为了能使身体的重心始终保持垂直, 从而顺利完成一些旋转和高难度的技巧, 就需要在动作中不断地调整重心。二是从精神气质角度。要求身体挺拔直立, 不能挺胸叠肚, 不能塌腰凸臀, 同时也包括腿在需要直的时候, 必须绷直脚背, 收紧膝盖, 从而使人有一种精神倍增、赏心悦目的高雅、潇洒、帅气的气质, 给人带来朝气蓬勃的青春美感。
4.“立”
是芭蕾舞训练中强调得最多的元素之一。“立”和“直”不同, 有自己的含义, 芭蕾中的“立”是从形体上的美到舞蹈中的美的整体概念, 是在直的基础上的升华, 从技术层面上而言, 是指腰椎到颈椎部位的立, 由于从腰椎到颈椎这一部位是人的躯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 因此, 只有把这一部位控制住, 才能够真正立起来, 这同时也正是“立”的真髓。芭蕾的美就是建立在直立基础上, 只有先找到直立, 才能完成更美更高的技巧和艺术表现, 并由此给人带来一种提升的感觉, 这是一种轻盈、敏捷和精神气质的美。
三、芭蕾舞教学的主要提升策略
1.深入把握芭蕾基础训练的重要作用
芭蕾舞练习对学习者肌肉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肌肉走向、肌肉承受力、关节得到解放, 使体态达到舒展, 其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将人体运动生理和艺术表现有机地结合, 为练习者提供丰富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意识, 而且还表现在严谨的动作结构和严密的训练程序上。
2.教师要全方位提高教学能力
(1) 芭蕾舞教师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是芭蕾舞教师教学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因素。具体而言, 芭蕾舞教师至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了解学生的自身状况、身体条件、运动基础、文化素质以及个性特点:二是要准确把握每一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三是掌握先进的、有效地教学理论, 并从中找到规律, 形成自己的教学原则。
(2) 合理开展芭蕾舞动作创编研究和实践工作
芭蕾舞套路创编就是按一定的时间、场地、范围、方向路线和音乐特点的要求, 将单个动作合理地连接起来, 组成一套完整和流畅的成套动作。成套动作的创编要遵循运动人体科学原理、美学法则和芭蕾舞项目的运动规律, 把单个动作进行有机联系, 是指和谐而完美形成一个整体, 而不是简单地将单个动作单纯地罗列在一起, 可见, 成套动作的创编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做好该工作, 需要芭蕾舞教室不断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3.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音乐感
音乐在芭蕾舞教学中的运用, 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 符合感官教学的一般规律。从心理学法则的角度而言, 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和知觉来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 并作为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而视觉和听觉又是感觉和知觉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在芭蕾舞教学实践过程中, 整个芭蕾舞课堂训练都是伴随着音乐与动作的密切配合而进行的, 这就意味着整个芭蕾舞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对音乐感进行深入培养的过程。如果能够把学习者的各个感觉器官进行综合协调运用, 就能够在芭蕾舞的感觉以及节奏感的培养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合适的音乐伴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内在的舞蹈激情, 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舞蹈技术技巧。可见, 音乐在芭蕾教学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相结合, 符合芭蕾舞训练的科学性。
4.注重与其他艺术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
芭蕾舞蹈的教学和其他艺术的教学都具有相同的教学目的。具体而言, 芭蕾舞蹈与文学、美术以及前文提及的音乐艺术之间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传达或某种复杂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时, 人们往往会借助自身的姿态语言和动作语言, 并简单明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共鸣。
5.善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和量体裁衣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芭蕾舞教室要想通过时间有限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 就应该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充分了解。一般来说, 爱提问、爱插嘴的学生一般具有较高的智力, 他们一旦把自己的疑惑解决好了, 就能在后续的训练中获得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承明.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张玉萍.独具魅力的丹麦芭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9, (1) .
[3]郝林晓.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及其成长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7) .
【提升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推荐阅读:
基于教学竞赛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策略08-08
依托教研提升教学质量10-09
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教学策略研究06-27
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09-08
2017年提升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方案06-24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10-16
提升窗口服务质量06-25
学校质量提升方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