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忆里的事件散文(共11篇)
1.那些记忆里的事件散文 篇一
那些记忆里的青春网络散文
那年秋冬,把我们青涩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洁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段充满幻想的时代,只是很多回忆即便是岁月也无法磨灭掉它的印记。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在食堂吃饭,坐成一排叫服务员来一百块钱饭,结果引来服务员蔑视的眼神;那些年我们一起打游戏,可以打到午夜十二点、也可以是凌晨两点、甚至还可以是一个通宵,什么都不图,只为能够刷出一件好的装备;那些年我们每人一杯奶茶,可以在足球场上呆上一个半夜,一圈又一圈的绕着;那些年我们笑着讨论身边的人来人往,看他们行色匆匆的模样;那些年我们可以素面朝天,没有烦恼般的呐喊,让自己的人生要多纯洁就有多纯洁;那些年我们一起拼歌,你唱《认错》 、她唱《你太诚实》、她唱《我要的飞翔》、他唱《青花》、他唱《独家记忆》、他唱《玫瑰花的葬礼》、他唱《水手》、最后我唱了一首《风起时想你》,可是最难忘的还是那首我们一起唱着的《单身情歌》。就这样走过了三年的青春,要多放纵有多放纵!
然而人生是注定要经历一些阴晴圆缺,就像人们所问的:叶的离开是风的无情还是树的不挽留?如今想起我们的别离,我也想问:这是生活的催促还是青春的不留?
曾经那霓虹灯下闪烁着的是谁的青春呢?你?我?我们?我已不想去知道,因为那些岁月里我们都哭过,也都笑过,而有些东西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那些岁月里我们跌跌撞撞的走着,走着走着……就累了!只是谁也还没意识到有一天就走到了尽头,连伤感都没准备好,后一秒我们的距离就成了遥不可及!也终于知道了那种被唤作“永远”的.情节,也是会褪色的,就算在照片的背后刻印上彼此的姓名,可白底黑字也会经不起沧桑而消散了去!
风从身边吹过,心有些伤感,与落寞无关,只因一直保持着的感性的思维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只能背对着阳光,在自己的世界里行走,慢慢的体会到了相对于浩瀚的世界而言,我们所有的一切却是显得那么渺小,就算是某些事物的突然消失,到最后也只不过像是少了些许尘埃罢了,惊不起任何波澜。
如今我们都已带着沧桑,曾经的一切早也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也许就是用来形容这些时候的我们吧,只能怀念了……
那一年下了好大的雪,我记得 !我想你也记得吧?洁白的就像天堂,我们欣喜的留下了很多的照片,说是作为美好的记忆,现在回首看去,那洁白分明是一种苍白;那一年我陪你们走了好远好远,送着你们一个个离开,知道吗?其实每次目送你们走后我的心都是痛的,因为我知道有些走了可能就是一生!我记得你们问我何时离去,而我只说“快了”,因为我不愿我的离去有人相送,我怕我的背后有个人在为我落魄,所以只能让自己成为那个相送的人,成为那个最后离去的人。“再见”是个伤感的词,它埋葬了太多思念、太多泪水,甚至太多的一生一世;那一年我们就这样笑着照完了毕业照,捧着这张生命中意义非凡的照片,那时我们笑的多甜啊,只是看着看着眼前就感觉模糊了,连同记忆也一并的模糊了,那些熟悉的面孔渐渐的开始远离,曾经一起走过的路上也少了结伴而行的身影,只剩那声珍重成为了如今最清晰印记!
一个人默默的走了这么些年,假若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午后,有个脸庞能像剧情里一样在某个转角处邂逅,我希望那不再是擦肩而过,即使就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也是一种慰藉。
想,一种极致的美!吟,一段无词的曲!聚,一时天涯海角的存在!别,一次风花雪月的离开!一生谁等待过谁?谁又在被谁寄托?在这个被沙漠埋葬的青春里,也只有思念才能将这一切过往的美好酿成你我熟知的篇章!
2.那些刻在我们记忆里的父亲 篇二
桀骜鲁上校(出处《燃情岁月》)
鲁上校曾经战功赫赫,参与过对印弟安人整村整村的大屠杀,为自己手上的血腥震惊,,也让他彻骨地认识到政府的残暴和不义,于是,他建了牧场发誓与政府与战争老死不相往来,可是铆子们正热切地渴望战争的荣光,1914年,三个儿子意气风发地去保卫他们从未见过的英格兰,这场战争让上校失掉了他的小儿子山莫。战后,他的二儿子因情场失意,离家去大城市闯荡前程并且成功地当上了国会议员,鲁上校从此就不认这个“光宗耀祖”的儿子里,斥责他是投靠政府的寄生虫。只有大儿子崔斯汀是他的骄傲,崔斯汀是男儿血性、野性、灵性的代表,他无视神和人的规则,只听凭内心的声音,抛下年轻的妻子去全世界流浪,一去就是十几年。然后回家,娶妻生子安居乐业。议员哥哥主张禁酒,气得已中风不能讲话的鲁上校咕哩咕噜地在喉际大骂二儿子不成器,崔斯汀说这是不鼓励咱们贩私酒吗?,鲁上校立刻高兴得像个孩子。于是崔斯汀干起了贩私酒的活,这个行当相当挣钱,本可重振家业,可是很多人都想靠他发财,所以这一行当竞争相当激烈而且残酷,一次意外,崔斯汀的妻子被枪杀。鲁上校更是恨上了二儿子代表的那个政府,认为是政府夺去了他儿媳妇的命。
鲁上校最后为保护崔斯汀的命大开杀戒,当时,一伙敌对者要带走崔斯汀将他干掉,鲁上校说等一等。然后一拐一拐地走下台阶,迅捷而又从容地从大衣里掏出机关枪,几十年未开枪的鲁上校,这一次杀得痛快淋漓。一个警察举枪对准老头的胸口,崔斯汀大叫一声“不”跳起来挡在老爸身前。枪响,崔斯汀安然无恙,警察直挺挺地向后弹去,是老二开枪打死了警察。老头子这一回真诚地拥抱了二儿子,多么久违的拥抱,两人眼里都有泪光闪烁。
硬汉托扬(出处《小偷》)
托扬不是桑亚的爸爸,继父也算不上,他们只对外宣称是父子。
桑亚还未出生,父亲就战死了,妈妈带着桑亚在俄罗斯的大地上漂泊无依。直到火车上邂逅了休假的军人托扬。她以为这一回母子有靠了,可托扬是个小偷,但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偷。这个“三口之家”每到一个城市就找一间公寓租住,托扬会施展他的所有魅力让全楼的人喜欢上他,然后,他会慷慨地请所有人去看马戏,那些人兴冲冲去看戏,他就把每个家庭席卷一空,逃之夭夭。然后到下一个城市继续做案,桑亚和妈妈过惯了到处迁徙的生活。他以为生活就是短暂的停留和无尽的火车。而且,他慢慢爱上了这个“爸爸”,这个“爸爸”给桑亚看自己结实的肌肉和让桑亚害怕的纹身,教桑亚和人打架一定要狠狠地揍对方,哪怕对方很壮,你心里很害怕,但你一定要拼命地打,你得让他们明白你可以为一支烟拼命,这样他们就怕你了。托扬的硬汉哲学让桑亚很受鼓舞,他逐渐成为伙伴中最厉害的一个,他真的拿他当爸爸看了。所以,当这个爸爸背叛他们母子,他才会痛彻心肺,手仞这个爸爸,了结他带给他的所有幸与不幸,希望与失望。
痴心吴孟达(出处《武状元苏乞儿》、另可参考《百变星君》)
苏乞儿的成和败都因为他有一个痴心的父亲。儿子长到25岁才会抹一团墨疙瘩,还趾高气扬地说这是我的名字苏察哈儿灿,吴孟达如捧圣旨一样小心意意把它供在宗祠里,感谢列祖列宗让他生了个神童。这样的父亲,儿子不给惯坏也没个天理了。有老父撑腰,周星驰在广州简直就是个高衙内,嚣张拔扈、挥金如土、不学无术。好在这小子天性仁厚,且有正义心肠,才不至于成为广州一大害。
爱上妓女,被老父视为有品位有个性;要为妓女进京考状元,老父大赞有出息,举家卖房卖地全部进京陪子赶考。买通考官替儿子过了笔试。当儿子因为欺君之罪被钦点为终生乞丐后,这个曾经的广州首富兢兢业业地干起了讨饭的工作,只为了儿子不用受当街乞讨的羞侮。无怨无悔始终坚信儿子天下最好、最强。有这样的父亲,儿子焉能不感动,不奋起,所以,周星驰后来的雄风大振,与其说是爱情的力量,不如说是老父的苦心所至。
山姆:无法言喻的父爱(出处《我是山姆》)
山姆比阿甘的智商还低,在咖啡店里做工,有一群同样憨憨的好朋友,他们常聚在一起看《克莱默夫妇》。他本来会这样默默终老。但是,有一天,家里来了个无家可归的女人,他在山姆这里隐居了一段时间,恢复了元气和斗志以后,就重新回到她的世界,但给山姆留下了一个聪明的女婴,山姆叫她露西。从此,这个女孩就是山姆的整个世界,他细心地照顾她,陪她散步,荡秋千,给她讲永远也讲不完的《克莱默夫妇》,慢慢地,露西发现自己的爸爸和别人不一样,爸爸数数超不过20,字母表上的字母还没有露西认得多。但露西巧妙地不让爸爸意识到这一点,山姆不会的,她也会说不会。
可是社会工作者认为山姆已经越来越不能胜任露西的责任了。山姆说我是不行但是露西会自己教自己,孩子不可以离开爸爸。但是这个理由显然没有法律说服力。孩子被带走了,交由另一个家庭抚养,山姆于是搬到那个家庭的附近,只为每天可以看见孩子。露西在晚上悄悄溜出新家,跑来敲爸爸的房门,山姆紧紧抱住光着脚的露西,温柔地哄她睡着,然后把她抱回养母家。
在律师的帮助下,山姆最终夺回了孩子的抚养权,这场争夺战胜利的不是法律,是爱心,是山姆的爱心感动了所有人,社会工作者,养父母,也帮助那个精明能干的女律师,重新拾回亲情,拾回儿子的爱和信任。也证明,比起任何意义上道德教育,爱所能给一个人的永远要多得多。
故事狂爱德华(出处《大鱼》)
有爱德华这样想象力丰富的父亲,威尔度过了非常美好的童年,每天晚上,父亲在床边绘声绘色地给威尔讲他亲历的故事,他曾冒死敲开女巫的门,女巫交没有象传说中的会吃小孩子,她很和气,还给他看了她的玻璃眼珠子,在她的眼珠里他看见了自己的死法;他还是镇上的体育明星。他还很勇敢,当山洞里的巨人危协到小镇的安全时,他主动请缨去和巨人谈叛,告诉巨人他是村里人送来的贡品请笑纳,巨人说我不吃人,他就鼓励巨人吃一口吧我很好吃的,尤其是大腿上的肉简直棒极了我自己都想吃。巨人又说我不吃人,我吃镇上的家禽是因为我在这里太饿了。爱德华就请巨人和他一起上路子去大城市发展,然后他们就一起开始了漫游。爱德华还讲了自己是如何历尽千辛万苦赢得母亲的爱。最离奇的是他如何用一枚金戒指钓到了那条不可能抓到的鱼。这些故事深深地迷住了小威尔,让他儿时的每个夜晚都那么迷人。可是长大后,威尔就再也不肯跟他的撒谎精父亲讲话。
威尔在父亲临终前的一段日子时,终于明白了父亲,父亲的故事多是心灵狂想,但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生活和梦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他真诚地活在生活里和想象中,父亲不是大话王,他的严谨的一生需要这些故事变得状丽。
用心良苦迈克尔(出处《毁来之路》)
身处黑帮高层的迈克尔,小心地保护着他的家庭不染黑色,儿子小迈克尔一直以为自己有工作体面的绅士爸爸。有一天,他出于好奇跟踪了爸爸,看见了爸爸干净利落地执行任务,也就是杀人,才恍然大悟,阳光白雪是假象,他的家是黑色的。迈克尔接到命令,要杀掉小迈克尔以防走露风声。他当然不肯,而是带着儿子逃亡,他教会儿子开车,父子俩合作去各个帮会网点拿钱。帮会当然也不会放过他,派杀手一路追杀。最后,他们来到湖边的姨妈家,本以为从此可以平静生活的迈克尔,却被当胸一枪,击倒在地,小迈克尔听见枪声冲进来,用枪对准来犯者,这个裘德洛饰演的超帅杀手,裘德洛企图用他迷人的眼睛陷落小迈克尔,他轻轻地用催眠似的声音说:“把枪给我,小伙子。”并一步步向小迈克尔走近,在小迈克尔手指扣向扳机的时候,老迈克尔拼尽最后的力气开枪打死了裘德洛,保护了儿子的清白,他不要儿子手上沾上血腥,因为一旦沾上,就再也洗不掉。
3.校园里的那些记忆作文700字 篇三
记忆,如梦似幻,如薄雾般虚幻,又似一潭湖水一样清晰,它给予我前进的动力,而不迷失方向,似黑暗中的一丝光明,给予我温暖和希望。而校园里的那些记忆,更令我回味无穷。
早读是我们学校里必不可少的部分,天天如是。随着悠扬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个个像弹簧般站了起来,手里捧着英语书,似军人一般挺直了背,站直了腿,精神抖擞,听着科代表一声令下都张开嘴齐声高喊water,waterfish,fish,可好景不长,没读两下就变了腔调,声音慢慢的低下去,越来越低,最后完全淹没在胸腔里。一个个像打了霜的茄子,有的歪歪扭扭,斜倚在书桌上;有的干脆闭了嘴,眼睛直勾勾盯着书发呆;还有的直接把书放下,和周围的.人讲起悄悄话来了场面失控,简直如大型翻车现场。
王老师走到门口看到了这不堪入目的一幕,厉声呵斥了一声:这都成了什么样,这还叫读书?全班一惊,立马停止了一切,仿佛时光被静止,所有人都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了。
很快,王老师平息了怒气,心平气和的说:你们这样读是没用的,心不在焉,毫无所获,只有把肚子喊饿了,早饭才能吃得多,你们不就赚了吗?对不对?继续读!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老师便大踏步走了。同学们似乎若有所思,大声读起来了,声音越来越大,气势也增强,宛若一群雄狮在嘶吼。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些无语,同学们,你们到底是为了吃饭还是为了学习啊?
校园里的记忆不只有这种奇葩的经历,还有暖心的一幕。
体育节进行同甘共苦的比赛,我班男生信心满满,气势逼人,随着一声哨响,男生们如豹子捕食般冲了出去,刚绕了半圈,王子涵就被摔了出去,跌在草坪上一声脆响。而魏书雷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技高一筹,第二圈时,由于没抓稳,被甩到了更远的跑到上,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他一个鲤鱼打挺,翻将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追上了大部队,继续比赛。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为了班集体,同学们真拼啊!
4.那些泛黄的记忆散文 篇四
【一】致远去的煤油灯时代
对于大多数三十而立之后的人而言,小时候对于夜晚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了,也或许现在许多人都已经开始淡忘或疏远了吧。趁着大家还没有完全忘记的时候,我觉得是有必要重新拾起这份记忆,铭刻这个时代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关于特别年代的记忆,这是一个关于浓浓亲情的记忆,这是一个关于美丽童年的记忆。那份温馨,那份童趣,那份温暖,那份亲切,我想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不太可能感受到的,如今兴许也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找到煤油灯的影子了吧。
当夕阳西下,老牛暮归,山村渐渐被夜幕笼罩,在茫茫夜色中,就会渐渐出现零散而微弱的小星星,那就是村里人家点亮的煤油灯了。随着煤油灯的亮起,偶尔还会伴随有狗吠的声音,给山村的夜晚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诗意,那时候没有电灯照明,煤油灯就是祖传的照明工具了。晚饭后,在昏暗的.不断跳动的煤油灯光下,孩子们在做作业,大人们坐在旁边唠着家常,男人抽着旱烟,女人纳着布鞋底,还不时用针去刮刮头皮,这样针尖更光滑容易穿刺鞋底;烧着烧着灯芯就短了,女人就会用针将灯芯拨长一点,光线就会更明亮一些。小猫也会来凑凑热闹,在小桌旁守着,偶尔陪小孩子们到床边玩耍一番。
我印象中的煤油灯是有灯罩的,应该算是比较高级的了吧,灯罩可以防止灯被风吹灭。每天快到傍晚时分,我的任务就是负责给灯上煤油,每盏灯都上满,然后等着天黑就点上。上完煤油总要洗洗手的,有时候怎么洗就是一股煤油的味道,所以晚饭时,我常会埋怨菜里有股煤油的味道,就不足为奇了。其实很多人家里都是自制的煤油灯,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或者玻璃瓶,里面倒上煤油,将一根较粗的铁钉放灶膛烧红,就可以在盖子中穿一个洞,然后用一片薄铁片卷成筒状。再用棉絮捻成一根灯芯,穿过盖子和薄铁片盖中间的洞,就做成了一盏简易的煤油灯,点燃就可以用来照明了。
后来自己读书了,后来上寄宿学校了,也告别了煤油灯时代,取而代之的是蜡烛,电灯。再后来读高中时就搬到城里,家里再也找不到煤油灯的影子。现在想来真是怀念,那时候没有电灯电话,更别提电视了,除了写作业就是睡觉。 学习好睡眠也好,没有其他杂念,只有单纯的心思淳朴的情,所以也才会在家里那盏煤油灯下走出去几个硕士博士,也算圆了父母惟愿子女有出息,光宗耀祖的愿望了。现在的夜晚,灯火通明,面前却不是电脑就是手机,哪还有专心看书的时间和空间呢?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过去经历过的那种苦,现在想来却是那么地甜蜜,甜得那么纯粹,那么淳朴,那么温馨,就连煤油的味道现在想起来也是那么的香甜,总带着那么一股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温暖。我想,如果可以,今夜,拒绝电灯;今夜,拒绝手机;今夜,拒绝网络;且让我一直沉醉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那个已经逝去的煤油灯时代!
【二】 本中的唯美
掸去经年的尘埃,翻开记忆的书卷,虽然书页早已斑驳残缺,尽管记忆已经泛黄,展现在我面前的却是带着一股陈年馨香的美丽,只因时间久远,从来未敢轻易触碰,生怕一不小心,就抖落了我的心事,碎了美丽的记忆。终于,在我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翻开自己人生新的一页的时刻,我能够坐下来,静静翻阅一下这些心灵中的温暖,重温一下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以激励我开始人生新的旅程。
翻开孩子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我脑海里都会马上涌现自己所学过的两篇小学课文:《春天来了》和《春耕》,还有书上配的彩色清新插图,并都安排在第一课。隐约还记得一些句子:《春天来了》——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地里的泥土化冻了,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绵的,像踩着厚厚的地毯……;《春耕》——春耕开始了,我和志华去看新机器种地……他好神气啊,我长大了也要驾驶拖拉机,开垦祖国肥沃的土地。特别是关于这两篇课文的插图记忆,将陪伴着我的一生,因此我也曾在空间涂鸦了两首关于《春耕》的小诗。由此,我喜欢上了春天,也喜欢上了语文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语文老师姓郑,也是小学的校长,喜欢他每次饱含深情地学着古人吟哦的模样,带着我们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古诗词。喜欢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的《背影》、还有《日出》、《海燕》、《济南的冬天》、《卖火柴的小女孩》,《曹冲称象》、《落花生》、《孔乙己》、《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司马光砸缸》、《小萝卜头》、《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炸碉堡》、《王二小放牛》、《鸡毛信》……这些都是我今生美丽的记忆。
怀念90年代之前的那些小学课本,纯净而唯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因为那些课文大部分都是描写大自然和田园风光的,插图清新而充满生机,课文也是以最简单最淳朴的方式对世界和生活进行展示和诠释。从小钟情于大自然和田园风光,迷恋于自然界生命的美丽,因此而怀念儿时的春天,怀念故土的春天。那些熟悉的老课本,那些熟悉的课文,那些熟悉的画面,足以让我灵魂颤栗。
5.散文那些年的记忆 篇五
那些年,没有计划生育之说,没有孤独的独生子女。孩子们从小就不缺少玩伴,一家有四五个小孩是很平常的事,即使谁家有七八个小孩,也不足为奇。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谁会奢侈的赋闲在家。白天,大人们早出晚归,忙着去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在收获季节换来全家人赖以糊口的粮食。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就成了大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姐虽然只长我两岁,但从小就像半个妈妈,父母每天下地时都会叮嘱她,看好家,看好弟妹们。被父母委以重任的大姐,自此身上就少了同龄人的玩性,多了几分成年人的担当。记得那年大姐九岁,我七岁,两个妹妹大的四岁,小的刚刚学会走路。父母下地干活还没回来,家里找不到可吃的东西,两个妹妹饿得哇哇直叫,大姐就尝试着给她们烙玉米面饼子。先是和面就费了很多周折,水放多了就加点干面,干面放多了就加点水,反反复复好几次才把面揉成团,擀出一个个小饼子。腾出手来再用麦秸秆烧大铁锅,大姐不知铁锅是否热了,想用手试试,结果手掌嫩皮肤被烫得粘在锅底。大姐疼得大哭,妹妹们吓得大哭,我们姊妹们哭作一团。哭过后肚子还是饿呀,烙饼子的活只好由我来干。记得个头矮小的我,是踩着小凳子爬上去蹲在灶台,在姐姐的指挥下烙好饼子。妹妹们囫囵吞枣,填饱了肚子就不再哭闹了。母亲回来说我们的饼子半生不熟,万幸,我没有掉进大铁锅里。
关于烙饼的其他细节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些和着童年血泪的饼子很香很香,那种香味穿透了岁月,历久弥新,回味无穷。我们姊妹每每忆及童年,都不觉得那时的苦有多痛,痛有多苦,记忆深处只有一家人在一起互相扶持、互相照顾的脉脉温情......
弟弟的出生,结束了父母只生女孩、没有男丁的尴尬处境,从此他们便可抬头走路,挺胸做人,我们姊妹们也是扬眉吐气。照看小弟弟,成了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即使再忙,也有人手把手看护。不像小妹刚刚学会走路,在人手不够、农活忙、家务多的时候,就用四五尺长的绳子系在腰部,另一头拴在炕角的大铁钉上,既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又不至从炕上掉下去摔着。做姐姐的都非常偏袒爱护小弟,在外面得了好吃的东西,首先想到的是小弟,绝对不会个人私吞。父母对待我们姊妹五个却是一视同仁,教育我们不偏大的,不袒小的。
记忆中那时最最幸福的场景,寒冬腊月里,北风呼啸,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外面的世界滴水成冰,寒气逼人,而我们简陋寒酸的窑洞里,母亲早已用玉米杆把大土炕烧得热热乎乎,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爆玉米花的香味,飘荡在窑洞角角落落里。母亲又像变戏法似的从大板柜里取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那时,苹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果,算是奢侈品,一般人家不会有。母亲心灵手巧,经常给人帮忙剪窗花、缝补衣裳,偶尔就有意外的收获,比如人家送她一个苹果作答谢。从母亲拿出苹果的那一刻起,五六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母亲异常的谨慎,把洗得干干净净、光光亮亮的苹果小心翼翼地切成均等的五块,仔细地摆放在盘子里端送给我们。我不舍得一口吃掉,咬了半块在嘴里反复咀嚼体味,生怕那种幸福美妙的感觉从舌尖上溜走。小弟小妹没有经验,狼吞虎咽,消灭掉了自己的那一份,砸吧着小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们。做姐姐的仗义相让,把剩下的半块苹果给了可爱的弟妹们。父母看着我们欢欢喜喜,幸福得跟过大年似地,他们不喜欢吃苹果的美丽谎言,让我们吃得心安理得。那些年父母年轻,姊妹们年少,虽然贫穷,但一家人在一起暖融融、乐融融的生活。
小孩子们经常盼望家里来客人,有客人在的时候,家里的伙食肯定多多少少有所改善,孩子们开心了,大人往往会犯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另外,如果是城里来的客人,还可以在小伙伴们面前炫一炫,特别荣耀。
舅舅和舅妈,是唯一有国家正式工作、在城里生活的体面亲戚。有一年,他们要来我家,早就得了信的家人内心无比激动喜悦。全家大人小孩齐上阵,扫了窑洞顶部的灰尘絮,土炕周围用白纸糊得平平整整,几件简陋的旧家具擦洗得一尘不染,土炕上铺好了只有过年时才舍得拿出来、印着富贵牡丹图案的新床单。终于,等来了舅舅和舅妈。
母亲拿出她的看家本领,擀好手工臊子面,还炒了一盘黄灿灿的鸡蛋。大姐很懂事,负责端茶送水,客人的饭菜也是她端送。我们几个小的是不能进窑洞的,就在院子里玩,其实内心无比煎熬,揪心那盘诱人的炒鸡蛋,眼睛不停地朝里偷瞄,心里念叨着口下留情,时不时派小妹在门口观望。客人吃过后,才能轮到我们,那盘鸡蛋又被端回来了,舅舅和舅妈几乎没有动鸡蛋,想到了院子里那群孩子们巴巴的眼神,谁能忍心吃呢?其实家里养着两三只老母鸡下蛋,母亲平时舍不得,把鸡蛋一个两个地攒起来,拿到小卖部换回食盐、火柴,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吃鸡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现在姊妹五个分吃一盘炒鸡蛋,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
6.童年记忆的那些趣事抒情散文 篇六
快奔七十的人了,一些童年的记忆还是难忘。比如野生菱角,比如好吃的鸡头菱条儿,老是在脑海里转悠。
菱角是生长在河塘里的一年生水生植物。长长的藤蔓从水底长出,还不断开叉分支,形成蔓网。近水面的藤蔓,都有粗粗的菱角蒂浮在水面,而且菱蒂蔓在水面上像浮萍一样,不断生长扩散新的菱角蒂。这菱角蒂上大约有二十片近似菱形的叶子与不断生长的多个菱角。叶子都有长长的中段有气泡的叶柄(气泡有漂浮作用,以便使菱蒂的生长点始终在水面)。这野生菱可是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最佳食物,而且一直是伴随着我成长。那时,只要有池塘,就有菱角,而且是满满的盖住水面,有些小河湾,也长成片的菱荷(我们叫菱蔓与叶为菱荷),可以说菱荷在我们鄱湖是举目可见。
菱有四角菱,枕头菱,扁花菱,猪婆菱几种。
四角菱,顾名思义有四个角刺,两两相对岔开的像大水牛头上的尖角。四角菱样子可怕,但菱仁饱满,是好菱。枕头菱与四角菱相似,只是少了菱蒂处的两个角刺,有点像枕头,菱仁更加饱满,这也是人们喜欢的菱角。扁(都昌方言叫be读轻声)花菱也只有两个角刺,但是菱身扁扁的,菱仁当然也是扁扁的,与之前两种,仁实少些,且不容易咬出果肉,所以人们也不大光顾这种菱。猪婆菱虽然也只有两个角刺,但浑身长着许多大疙瘩,壳厚坚硬,仁实少得可怜,人们更不愿动它,由它自生自灭去了。每一种菱都有它们生长的地方,不会混杂一起,而且很奇妙,水质好的塘,就长好菱,或四角菱或枕头菱;一些尽是些青苔绿丝和杂草的小荒塘,只长猪婆菱或扁花菱。
我村的门口塘很大,有几个洗衣麻石方框和一长溜的依次降低的桥板,很有规则地躺卧着,像是在和秀气的塘水作热吻似的。早晨,妇女们三三两两在桥板上洗衣服。清澈的塘水似明镜,映着活力四射的少妇,有韵味地舞棒槌衣揉洗的倩影,给美丽的鄱湖小村更添了不少秀色。水质好,自然长好菱。门口塘全是四角菱。菱是有灵性的。靠近门口洗衣桥边,很少有菱菏,好像有个分水界,洗衣这边,干干净净,另一边菱荷满满的——似乎总是这样。
夏季,有人用长竹柄钩子拉菱荷做菜。去掉蔓茎上的缨须,洗清切成小段。炒、煮、烹、调,都可以,是上好的下饭菜,老少喜欢。我那嘴里少牙的奶奶也偏偏喜欢吃。她是夹一小段菱茎,放进有点变形的嘴巴里,慢慢对准少得可怜的上下几颗牙磨嚼。我有时调皮地看着奶奶磨嚼,奶奶一边继续磨嚼着,一边还开心地对着我微笑,最后妈妈佯装斥责我:“吃饭!”。现在回味起来,好温馨,好有意思啊。
六月,小小的白菱花像情人的眼睛,在偷偷的向人们卖俏。有句像成语的谚语——七菱八落(七零八落),是说七月开始生长菱角,到八月底就结束。不再长菱了,老菱开始掉落。其实菱的生长期最长,从七月吃到八月,有哪种水果从上市到罢市有这么长时间?
估计只有几个月的我,可能就吃了妈妈嚼过的菱仁(也叫茭白),而且可以肯定,我品到了好味道,一定是咯咯地笑,两小手连动;妈妈也一定是小口小口地再喂我(我常看到妈妈就是这样喂婴儿的)。
摘菱,一般都是忙里偷闲。门口塘嘛,又不深,只要澡盆菜篮。摘满澡盆,就上岸倒在篮里,很方便。田里活少了,也有摘半天的时候,那一般都是下午。比如,吃过午饭,妈妈说,‘我摘菱啊’。我一听几乎高兴得要跳起来。妈妈去摘菱,我就抢着拿菜篮。黄昏时,妈妈摘了两篮菱,在塘里漂洗。漂洗时,主要是要把嫩菱拣出来,嫩菱煮熟了反而不好吃,里面是糊浆,还带苦味,所以必须拣出来。嫩菱轻,是漂浮在水面上。摇波一次菜篮,上面就漂浮一层嫩菱。老菱重,是沉的。古怪,嫩菱适宜生吃,脆脆的,很甜;菱壳也容易剥开,只要把菱的角轻轻一掰,就露出白白的菱仁,或者用指甲轻轻一掐,也能剥开菱壳。小孩也都是鬼精鬼精的,只要大人在漂洗生菱,无论谁家的孩子,就都围过去抢着吃嫩菱。好玩极了!
谁家摘了菱,只要招呼一声,晚上煮菱,左邻右舍都来吃。要是会唠嗑会讲故事的.在里面,气氛更好。我最喜欢听故事(我们这里叫讲零话)边吃边讲边听,讲的有劲,听得有味,当然醇香的菱仁更有味。我是咬不动老菱的,妈妈把咬掉两角的敞口壳菱给我,我只要把菱的敞口对准口腔,一咬,菱仁就滚落口中。呵,好香!
大伙热热闹闹的吃了半晚,剩下的小半篮菱,就是我的零食。清早,一块砧板,一把菜刀,就在厅堂剁菱吃(大人没时间帮助咬,小孩必须学会用刀)。剁菱有两种方法:一是从菱蒂对开,把菱分为两半;一是从菱蒂开始,沿菱两楞轻削两刀,再轻轻剁开菱蒂,然后掰开壳,就有完整的菱仁。后者麻烦,但是有趣的玩赏过程,小孩很愿这种吃法!奶奶总是叮嘱我:不要乱扔菱壳,菱壳会扎脚板。尽管大家都注意处理菱壳,但是,还是经常有人被菱刺扎脚板。大家也都会挑刺,我也学会了挑刺。菱刺是有倒刺的,不懂方法,很难把刺挑出来;我后来还是小能手,再深的刺也能挑出来,还不会很痛的哟,这叫熟能生巧嘛。挑了个大口子,或点些煤油甚或在头上抓些污垢填上。哈,都是那样,好着呢。
现在我又想起了小时常吃的菱角,心里怪怪的,不是滋味。为什么生命力极强的菱,这些年说没就没了呢?朋友,你们那里有么?有十来年,我是没看见菱。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啊,菱可治多种疾病,还是最好的治癌药。四角菱最好,两角的次之;菱壳、菱蒂最好,菱仁次之。难怪以前的人很少得癌症的,因为无形中吃了许多很好的野生的东西,把癌细胞给灭了!
记得九十年代末,我这里有个叫朱垄近河的一口小塘,长满了菱。当时,有一张姓的农户,一头烈性大水牛断绳了,夫妻俩就跟着水牛赛跑。你走牛也走,你跑牛也跑。跑了三四里路,牛往这水塘里钻。这下不得了,菱的蔓几下就把大水牛的腿缠住了,牛游不动了,直往下沉,所幸的是水塘不深,牛的鼻子露在水面喘粗气。女的跑到我家借镰刀,她要割藤蔓救水牛。哈,真是怪事多多。可是,十来年的功夫,这满塘的菱荷就没了踪影。嘿!怪事?!
也是十几年前的事。我们土目湖坝内,老是长满了菱,菱叶几乎占据水域的三分之二。七八两月,几乎天天有许多的菱盆,漂移在湖面上摘菱角。冬季,坝内的水放干取鱼,湖底尽是掉落的老菱角。于是,山里人成群结队的来捡菱角。来的人都是满载而归。捡去的菱,晒上几天,用沙炒,又好咬又特别香。正月里,有的还用菱角来招待客人呢!
说到菱,我又记起了鸡头菱(中药叫芡实)。那时的鸡头菱很多。大人割来鸡头菱刺茎,叫小孩子剥茎皮儿。那个茎条儿真是盘中好菜,味道鲜美。水里长的东西就是好啊,是个养生菜。现在也绝迹了(我是说野生的)。
是养鱼的关系么?养鱼是为钱,有了钱,人的生活就好。但是没了身体,有钱还是享受不好哇!所以,不破坏生态平衡,科学地发展经济,那才是可取的啊。
7.那些随风而去的记忆散文 篇七
几时的执拗,几多的任性,时隔几日,我这昏沉的头颅,我这是怎么了,为何要提起一个誓言,他不过更好死一个更滑稽的玩笑。可是,你随从的那句话一直徘徊在脑海中,无从停止这一段爱情游戏。
每天过着平淡的生活,那天骑着单车,匆忙地经过那条再熟悉不过的大道,木然瞥见那坛园中的凤凰花,隐约已经开了。我停了下来,看着那些稀疏零落的红,呆呆地站了很久。记得当时,心里似有种无以名状的滋味,百转千回。
每一夜,在折转的反侧中总会想起很多人,那些熟悉的,陌生的,擦肩而过的……莫名其妙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面孔和身影,像一组组画,如同似的组成的一连串的跳跃画面,然后在画面即将结束时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每一次,在踽踽独行时总会感伤人生的聚散无常,认识的远在天涯和海角,合安天命;陌生的,或许近在眼前,只是无法相识……。
是不是每个天空染蓝的天气,都能看到你浮现脑海中的笑容,是不是每个有风的季节都会想起你,是夏天的微风吧,要不它怎能让人沉醉?是不是每个微风吹起的时节,总有些画面会像发黄的胶片。那些缓慢的,在夏日里弥漫着书香和久坐微汗的时光,曾经真实的流淌着,只是我们不曾留意。
明光在入口映亮了所有人的眼,从外而至的光斑,越过眼波,暖洋洋着我们的脊背,在地上投射出一道道光芒……,你伴着春花,捧着秋月,沐着夏雨,踏着秋冬雪,喧释了整个四季的凄美,你把思绪从冰川里融释,化成如水的情怀流淌在我心间。
风起的`夜晚,浩瀚的碧空似乎没有太多的繁杂,忧伤略带冷气,舞乱平静的步伐,漫漫长夜,谁能知晓未来的事情,风尘落尽眼前,是我的悲怜,还是命运的安排?打开布满尘土的日记册时,一夜一夜细细的翻着,慢慢地走进昨天的烟雨红尘,不经意间和心做了一次心的交流,燎草的字迹里记录了有你的美好,和失去你后的悲伤,字迹横间无不透露出曾经爱情的气息和无知的狂张;也有一些敏感和脆弱……
日历越翻越薄,时光纷纷飘落,一些人试图用他们的篮子去盛装,去挽救不可复返的光阴,可那些缝悸终究还是泄露了他们最初的秘密,泄露了帐惘,泄露了哀怨。于是有一首歌唱到:“那些照片早已烧成了灰烬,可那些回忆怎么点也点不着”。
我会永远属望着你,无论你是迎面走向我,还是离我而去。也许,因为我只能常常看见你的背影,所以,我才永远追求你。所有虚掩的门后面,都有一个真实的人生。躲避,是一张蜘蛛网,无论它编织的多么完美,却总是选择依赖……
孤独的徘徊在这荒漠的世界上,人生注定是空虚的……心痛了,碎了不会有人看见。其实我们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只希望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多一些爱。想你,却不能告诉你,我知道也明白;我知道,我不能告诉你,我想你。夜是那样的静,静得能让我听到心碎的声音。
8.青春里的那些事儿散文阅读 篇八
辉姐是个美女,整天都有男生围着她转,而她总是巧妙的和他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小培是个标准的假小子,留着一头的短发,走起路来忽忽生风,特别能和男孩子打成一片。因为她们的原因
我和男同事们的关系开始变得自然起来。我们四个也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起上班,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逛街.....下了夜班,我们不想睡觉,就一起溜出去逛公园,爬山,轧马路。灵子的男朋友当我们的摄影师,给我们照了很多漂亮的照片。
我们和舍友换了挨着的床位,四个人挤在一起睡觉。总是躲在被窝里聊到瞌睡的不行了,才肯睡觉。21岁,是个很容易“疯”的年龄,我们被别人叫做“四人帮”,我不讨厌这个外号,我们就是好,好到不分彼此。我也渐渐地学得开朗起来,学得会和男孩子聊天,开玩笑,把他们当成是“姐们儿“一样的对待。
灵子喜欢上了我们厂里的一个科长,和相恋一年多的男朋友闹起了分手。她男朋友叫她出去,她不理。他就跑到我们宿舍后面,隔着墙往宿舍扔石头,差点砸到我,我一躲,石头砸在了窗户上,玻璃碎了.....我吓坏了,吓着我的不只是石头,还有他心里的恨---原来爱与恨离得这么近!我想,或许灵子和他分手是对的。我想,恋爱应该是宁缺勿滥吧。
灵子的科长男友不屑于和我们这些“社会低层”混在一起。于是,再出去玩时,我们的摄影师换成了小培的铁哥们儿--小程。小程算得上一帅哥,听说某部门一美女在疯狂的追他。我们常拿这个开他的玩笑。小程整天不厌其烦的和我们混在一起,回来还请我们几个吃饭。我一直认为我是我们四个当中最暗淡的角色,全靠她们姐仨的“”光”照着。直到有一天上班时,我感觉到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我回过头时看到的是小程那双熟悉的眼睛,但是在他的目光中分明多了一种以前所没有的情愫。果然,几天后他对我说他喜欢我,要我做他的女朋友。我拒绝了他。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不是那种随便的女孩子,既然不可能就不要开始。他说我就是喜欢你的与众不同。我与众不同吗?我苦笑着问自己。其实我不过是比别人更脆弱,只能把自己关在心门的后面,把自己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罢了。
一天下班,我看到辉姐哭红了眼睛,她手上拿的是她男朋友的分手信。原来辉姐是有男朋友的,只是在外地当兵,两人一直靠书信联系着。分手的原因是他的妈妈嫌辉姐个子不够高。“就因为这个?早点干嘛去了? ”。我看了信后非常气愤。我想辉姐的身高没有变,变了的是他的心。可恨的是他连负心的罪名都不肯背,却把那么曲辱的担子扔给了曾经和自己海誓山盟的弱女子。辉姐请了一个月的假回去退了婚,又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和别人介绍的一个男孩儿订了亲。辉姐变得沉默了,总是时不时的一个人发呆。只有我们知道辉姐经历了什么....可是,辉姐的教训还血淋淋的摆在面前,不知死活的小培就被我们部门一帅哥的一朵枚槐花所感动,开始了他们约定好的“只想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感情”为前提的“感情游戏”。她说她不想自己的感情一片空白,不想自己的青春留下太多的遗憾,于是,义无反顾的一头扎在了所谓的爱情漩涡之中。
小程也送来了花,我没有收,我不能给他任何承诺,就不能给他虚望。他又一次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感觉自己还小,四年之内不会结婚。其实是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相信所谓的爱情。他说:“我可以等你。”我笑着摇摇头:“四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我们会变成什么样,连自己都不知道,又拿什么来承诺?”小程无言以对,却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他约我,我不理,他就每天在宿舍楼下等我,挨个的贿赂我们的舍友。就连辉姐都开始替他说起了好话:“遇到一个真正对你好的人不容易,你不抓住你以后肯定会后悔的。”我也有一点动了心,于是告诉了家人,但是家人强烈反对。当时在我们老家,女孩子嫁到外面去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事。所以就算我清楚或许我再也遇不到一个像他这么对我好的男孩子,但是在我的心里同样清楚的明白,我无法做到为了不确定的未来去和自己的亲人决裂。
于是,我选择了离开。听说我要走,小程像发了疯一样,我不肯见他,他用厂里的广播叫我,我不敢见他,因为我害怕自己不得伪装出的冷酷会被看穿。临走的前一个晚上,辉姐为我买了我看上很久却不舍得买的裙子。我们姐妹四个抱着哭成了一团,每个人都哭的很伤心,为我的离开,也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开心和不开心,更为我们再也回不到那整天疯得无忧无虑的从前。我走了,甚至没有留太多的联系方式,我们不愿相信我们再也不会相见。我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的友谊会一直在,就像我们正在继续的青春一样。
我们一直电话或书信联系着,信中的灵子整天在为她科长男友的忽冷忽热而幻得幻失。而小培的帅哥男友辞去了工作,天天不上班,在外面当起了“小混混”,小培一气之下提出了分手。而在这场感情游戏中,小培并没有做到全身而退,我看得出她非常伤心。辉姐说要回老家来结婚了......再不久,听说灵子被男朋友甩了.....时光恍然流逝,再见到小培时,已是三年后的事情,她到我所在城市来找我,我去火车站接她,她一下子从验票口跳出来,吓了我一跳,她过肩的长发被电成了当时最时髦的“爆炸头”,身上穿着一条大红色的裙子。这还是以前那个“假小子 “吗?现在简直成了一个小魔女。小培事先没有告诉我她来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和网友见面。
9.散文:有感于春天里的那些事 篇九
春天是大地苏醒,万物萌动,鸟语花香的季节。人们开始脱去臃肿的冬衣,换上飘逸的轻薄衣衫,露出笑颜,将双手从衣袋中伸出,舒展四肢,为了实现中国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和煦的春光里,让梦想扬帆起航了!啊!这就是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因此,我要歌唱春天!尤其是在春天里发生的人和事,更让我感慨万千!
我刚从南方过春节回京不久,因南北方温差悬殊受了凉,在家休息了几天。这天周末,几日没看书的我觉得不适应,感觉好些了,便乘车去国家图书馆浏览书报。我居住的北京亚运村,楼下就有一个公园。我有意从公园中串行,饱览下春天的气息。见园内的桃树已开始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了。那一个个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娇媚,竞相绽放!也有的花骨朵像含羞的小姑娘,还迟迟不肯露出笑脸呢!更显优美的一面!花儿讲奉献!花儿通人性!随风摇摆着,好似迎接刚刚康复的我。嗅着那一缕缕的花香,我不由得脱口而出:“好可爱呀!太美了!”
到达国家图书馆时已临近中午,我准备用餐后就投入书海了。车站不远处巷内新开了两家餐馆,分别挂着“手工水饺”、“刀削面”的牌子。两家餐馆挨的很近,仅半墙之隔,且经营的都是面食,价格也不相上下。我在心中惊叹:“这两家餐馆经营内容相同,价格也相近,是否是一家餐馆坐满了才去另一家呢?”我这样犹思着,只见左边的餐厅走出一位高挑身材、大眼睛,穿着干净利落的三十几岁女性,笑容满面的出来打招呼:“欢迎光临!请进来吧,我们店这边暖和些。”我听了准备进去看看,出于职业习惯,我也以礼相还,笑道,“就冲你这笑脸,对待客人的热情劲儿,今天我就在你家吃饭了。哪怕你家菜价比别家贵,我也愿意。有谁乐意花钱看人脸色,听生硬的话呢?”她咯咯的笑起来,说:“大姐,看您是个有文化的人,看人真有眼光!来我这边吃饭的人,都说冲我这张笑脸来的。可我这张笑脸是天生的,我老家在安徽,认识我的人,都说我不笑不说话。除非您打我一顿我才暂时不笑了。”说着,她又咯咯的笑起来。在我们说话间,不断有顾客走进来,不大一会儿,这中等面馆已座无虚席了。这时邻座一对小青年不慎,说笑时把刚上桌的一碗水饺给打翻了。这位女老板见了走过来,让人把打碎的碗收拾了,不一会儿又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这一对青年感动的站起来:“谢谢老板,我们赔偿你的.碗钱,我们不要水饺了。”她笑道:“碗不用赔了,这水饺也是免费送的,再说你们也不是故意的……”两青年听了十分感动,表示会常带人来这里吃饭的。我也感慨颇多,一碗水饺虽不值多少钱,但她如此为顾客着想,得到的可能就是成倍的回报呢。这种不怕吃亏,善待顾客的经营方式,值得称赞,同时也体现了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是社会的进步啊!
我吃着她笑呵呵端来的鸡蛋面,心中无比温暖。这时,我才注意到隔壁那家竟没有顾客(因两家餐馆中间只用透明半壁玻璃墙隔开,坐这边也能看见另一家的情况)。我正诧异,无意间往外看一眼,见这家餐馆外面竟排起了队,而那家餐厅竟无人光顾,觉得奇怪。但想起刚才店内发生的一幕,就不足为怪了。我吃完饭结账出来时,冷不丁的看见了那家老板,也是三十几岁的女性,所不同的是,她脸板着,拉着个苦瓜脸,眼神充满愤怒。可谓是脸难看,门难进。店内静悄悄的,空无一人。由此,让人深思,令人感慨: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位置,经营相同内容的餐馆,因这服务人员的脸色不同,生意也是千差万别啊!进而让我想到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简政放权,整顿各行各业服务规范,提升服务质量。解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摆老爷架子,脸难看门难进,老百姓办点事跑断腿等恶劣作风。提倡和谐社会,微笑服务,一米之内见微笑,三米之内见欢迎光临!老百姓拍手称快!这处处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团结、友爱、温馨的情怀!
10.记忆里的炮声散文 篇十
军马场厚重的历史,如果你细心的翻阅,就会发现,记载的只有女放牧班和铁姑娘水利连。马是姑娘们放的,水利是姑娘们修的。马场的男人们除了当官,就是追求女人,当然,还要喝酒。
于是,我为我的马场悲哀起来。
我写了《远去的马群》,纪念那些倔强的姑娘们。
我再写的就是《记忆里的炮声》,给修水利的姑娘们留下些东西。
草原有多长,姑娘们修的渠道就有多长。她们挖的土方叠成立方米可以绕地球一圈。
但是,还有很多无法计量的:
汗水,眼泪,感情,屈辱,爱,
我想寻找这些女人的下落,结果,十分容易。
凡是在马场呆久了的中年人,他们的妻子几乎都在水利连干过。她们把青春埋在土坝里,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做马场男人的妻子,为马场繁衍后代。
后来,被有知识的男人概括为一锹土精神。马场的.精神是女人们用生命铸造的。
连我自己在寻找伴侣的时候,都十分清楚,她一定是铁姑娘。
从肩扛锹挖,到放炮搬土块,再到开推土机,铁姑娘们经历了痛苦的历史。
两位战士在炮声里牺牲了。他们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一直延续着。
11.记忆中的那些事散文 篇十一
我是81年生人,打我记事起,妈妈每个月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粮店排队领粮。那时候我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家里抽屉里总是存放着各类的粮票,还有一个粮食本。其实,在那些年,家里并不缺粮,因为爸爸总是能在外面淘弄些大米、白面回来。妈妈只是不舍得那些粮票被浪费,才不惜时间和精力每月按时去排队。家里人口少,每月发放的口粮自然也就不多。每次也就半袋米的样子。
一个镇上大约有四、五个粮店,都是按片划分领取地,而且每月只放两天,所以到号总会在门口排上好多人。放粮的那些人都是很牛气的,态度也不好,拿着个大撮子,呼喝着。碰上熟悉的人就先给放,其余人统统的在后面排着。若是运气不好,赶上人家中午下班,即便排到你,也要关门大吉。那时候我也总是要在屋里屋外跑上好几趟,虽然不耐烦,却也只能默默的忍受着。每次看到妈妈在窗口交完钱拿着票挤出来的时候,我都是兴冲冲的跑上去。接下来,就是在一旁帮着妈妈称着袋子,等待着白花花的大米顺势流下。然后,看着他们把别在耳朵上的彩色铅笔取下,在粮食本上划一道,就算大功告成了。
夏天,妈妈就用自行车推着,家离粮店虽不远,但是要走两个长长的陡坡,我那时候都是跟在车的后面,用手扶着袋子。冬天的时候家里的爬犁便能派上用场,在铁金上搪两块木板,就可以放袋米,赶上领的多,就摞起来。我和妈妈在前面用手捞着,这要比推车省力得多。
妈妈总是和我讲起她小时候排队买东西的事情。那时候一个林场只有一个商店。布匹,糖点,肉类,日用品都要凭票购买,而且商品供应也不充足,所以每当有新鲜货卖的时候,大伙都是蜂拥的去抢。在柜台外面拿着钱,伸着胳膊,远远的叫嚷着。店员总是先接着熟悉人家的钱。其他人看着东西一样一样的被买光,发出一阵唏嘘的声音,随之遗憾的散去。像这样的场面,我那个年代便很少见到了。
我虽然是个女孩,但是家里人总是很希望我变得“闯实”一些,四岁的时候,就打发我去商店买家用,在人堆里总是有意的叫我表现自己。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很开朗、大方、活泼的女孩。见到街坊邻居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家里条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供我买些自己想要的书和本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那些年,我一直抵触着一件事,就是每年开学的那天去商店买本子。
报到那天上午,先要打扫教室卫生,接着发新书,最后便是老师布置新学期将要准备的用品,包括本子,圆规,钢笔。种类多,我都是一一的记在纸上。其余一下午的.时间就是买这些东西,还要包书皮。那是一件让我觉得即期待又兴奋的事情。
那年,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商店。商店两层楼,文教在二楼,一上楼梯便看见那里黑压压的挤了好多人。我和同学随在后面。我们俩个子比较矮,所以在人堆里并不显眼。前面那些人都是用高高的嗓门喊着营业员。也有个别主动和她们搭讪的,装作一副很熟悉的样子,其实,为的就是能让她们早些接自己手里的钱,碰上那些人,她们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似笑非笑的表情。
我事先把钱攥在手里,等待着前面的人一个个的从我身边挤出去。终于,我的身体可以紧贴到柜台了。我鼓起了力气喊了声,阿姨,要十个田字格。她瞥了我一眼,却顺手接了我旁边那个男人的钱。待那个男人走掉,我又喊了她。她很不耐烦的朝我走来,用似听非听的模样打探着我,然后扔给我十个本子,扭头便回。我接着又说,还要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还有……她一听这话,便气急败坏的冲我喊着,“为什么不一气说完?这么多人光答对你吗?不卖。”我羞红着脸说,“刚才没来得急……”
就这样,她没再搭理我,我在那里愣愣的站着,脸一阵阵的热着,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涩。同学见事不妙便小声的和我嘀咕着。旁边的店员很好心的询问着原由。之后,只见那个店员很气愤的在那里说着,还不时用眼睛白着我。那天,是我同学帮我买了其它几样东西。
从那以后我没再去商店里买过学习用品,每年开学都是叫爸爸去买,那个女人鄙夷的神情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年少时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以至于好多年,我都能清晰的忆起她的样子,那是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脸。
【那些记忆里的事件散文】推荐阅读:
难忘那些记忆周记08-07
随笔《那些青春的记忆》10-19
医院里的那些好朋友作文07-11
学校里的那些招新面试技巧09-11
记忆里的年味的作文07-08
那记忆里的村庄作文07-27
我的那些风流韵事散文06-30
怀念记忆里的那个故事作文07-04
抒情散文:那些男孩教我的事09-11
中考优秀作文:记忆里的时光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