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院感管理制度(精选10篇)
1.门急诊院感管理制度 篇一
2017年急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医院发展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我科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增我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训原则
1、坚持按需施教,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分类培训。
2、坚持讲究实效,认真组织,确保培训质量。
3、坚持理论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三、培训内容
1、对新上岗人员进行院感管理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3个学时。内容:系统地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使其能初步掌握院内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2、医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定期资质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学术讲座,即使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的进展,如细菌菌株的分型技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灭菌技术的进展。
3、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提高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
4、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培训,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污水的处理等。
5、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主要是专业技术的培训,如:各种环境卫生学检测标本的采取、学习微生物学采样、细菌培养等,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等。对各类兼职或专职人员进行培训。急诊科 2017年1月1日
2.门急诊院感管理制度 篇二
为规范集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诊疗服务,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医疗管理中心于2011年11月3日至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集团第一届院感专项培训班, 来自集团37家医院近60名护理部主任、手术室护士长或院感专项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围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展开, 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眼科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经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进行了培训和深入的探讨, 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3.诊所院感管理制度 篇三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二、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统一回收。
三、非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应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五、加强各类急救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六、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七、治疗室、处置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八、治疗室、处置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至少照射一次。
4.院感管理 篇四
1、何谓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何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流行时的报告制度?
答:(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各病区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和细菌室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立即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并于24h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2)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及时抽调相关人员参与调查和控制,提供充足的物资和资金供应。
(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于24h内上报省卫生厅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4、、何谓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仅限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诊断: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5、、何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6、何谓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7、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
清洁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使用: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d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建议?
对于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以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手术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
9、、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用药持续多长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议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总的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延长至48h。手术时间较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h,必要时延长至48h。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10、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11、血培养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阳性率最高。
12、何谓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
对3种或3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简写MDR 对除多粘菌素外临床上科获得抗生素均耐药的非发酵菌简写XDR
13、MRSA是哪一种细菌的简写?治疗首选药物: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糖肽类(万古霉素等)
14、如何判断M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耐药即可判断
15、特殊级别抗菌素包括哪些:
5.检验科院感管理制度 篇五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6、报告单位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传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传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6.院感各种制度(本站推荐) 篇六
一、产房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二、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换产房的工作衣、帽、口罩、鞋;手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职业防护。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三、产房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三次,地面湿式清扫三次;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记。
四、产妇进入分娩室必须更衣、帽、鞋,作到橡胶垫、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刷洗晾干后再到供应室灭菌后再用。无菌产包一经打开超过1小时未用者必须重新更换。
五、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六、器械清洗室应具有洗涤池。
七、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以及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后,送消毒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八、各类物品如体温表、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液按规定时间进行更换。
九、接生后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2、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3、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识。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格消毒。
4、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5、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使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7、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8、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9、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10、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11、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
12、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每日更换,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定期检查,定期灭菌,过期物品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应重新灭菌。
13、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要求在不同的洁净条件下进行,两台手术之间要进行清洁地面和净化空气,手术结束后的污物应放置在污物存放处,以免随意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14、接送病人的推车应定期消毒,车上的物品保持清洁。
15、应由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16、手术中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表和地面,应及时用醇类或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液的浓度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清洁的顺序应遵循从相对清洁到污染的原则,避免污染扩散。
特殊感染手术控制措施
1、当为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手术时,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尽可能安排在正负转换形式的洁净手术室。
2、为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手术时应严密隔离,谢绝参观。
3、凡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外出,所需物品应由外供护士提供传递。
4、手术者必须穿隔离衣,换拖鞋,需要室外用物时由室外人员传递,尽可能减少室内用物,缩小污染范围。
5、手术后,手术者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方可离开,拖鞋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6、传染性或感染性病人用的物品,器械应单独处理,用后进行消毒,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理。
7、传染病人的体液,洗涤液必须消毒处理后排弃,并做好记录。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受,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制人员。
2、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器具等,按照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干燥、监测、打包、消毒或灭菌后备用。
3、凡被污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特殊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单独包装,并有明显的标记,先 ——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消毒灭菌处理。
4、预真空压力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符合质量要求(有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每日消毒前进行B_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
5、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类无菌包要包装完整。注明名称,灭菌有效日期,责任人,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
无菌室管理制度
1、无菌室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框内清洁,无灰尘、拖把、抹布专用,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1—2次,物体表面每季度细菌培养一次。
2、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季度无菌室人员做手培养一次。
3、无菌物品一经发出,若要在放回无菌室内,必须再次做灭菌处理。
4、每日检查无菌物品不得有过期物品,一般有效期7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重新消毒灭菌,灭菌包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5、无菌室定时空气消毒,并有记录,每季度一次空气细菌培养。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室,并在有效期内。
病房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做好各种治疗,换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程。
2、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3、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一次放入专柜,柜内只允许放置与换药,治疗有关的物品,其他物品不得放入,使用的无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疑有污染或过期须重新灭菌。
4、取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不得接触病人伤口或其他有菌物品,取出的无菌持物钳或长镊子尖端应始终保持向下,不得倒转取放时不可接触容器口,用毕立即放回。
5、无菌持物钳及浸泡持物钳的容器,应每周清洗消毒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6、打开的无菌容器,用后立即盖好,不可用手触及无菌容器内面或边缘。由瓶内倒出无菌溶液时,应先缓慢倒入少许溶液,弃掉不用,再倒出溶液。
7、病人换药应按顺序进行,即先无菌伤口,后污染或感染伤口;先简单伤口,后复杂伤口;先一般感染伤口,后特殊感染伤口。每换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8、医生当日有手术时,术前不应为感染性伤口换药。
9、缝合伤口的第一次换药,应由手术者亲自参加,主管医师应定时观察伤口,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10、操作者动作要轻巧,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
11、每张治疗床配备一个带盖的医疗废物桶,套单层医疗废物袋,污染的敷料及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入带盖的医疗废物桶内,不得随意抛弃,遇特殊污染的污染敷料,应放入套双层医疗垃圾袋的医疗废物桶内,并标记。
12、一般情况下,应在换药室给病人换药,如遇重病人或病人行走困难,需要在病房换药时,必须推换药车到病室换药,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13、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放置无菌物品,下层为污染区,放置用过的物品,污染的敷料及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入车上的污物桶内。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1、母婴同室的环境应舒适清洁,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每一单元面积占地不少于6平方米;每个婴儿有独立的床位。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洗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灭菌。
3、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尿布(最好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
4、新生儿用的眼药水、扑粉、油膏、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5、室内用品、母婴床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位、温箱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6、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较强的疾病,如脓包病、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应及时隔离。
7、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母婴的接触。
7.院感管理工作总结 篇七
2016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目标,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和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保证了医疗安全。全年医院感染发生率3%,漏报率1.5%,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13%,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全年无院感暴发事件发生。
一、健全织织 完善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院感科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定期召开院感委员会会议和科室控感员会议,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在上级机关检查和监测中全面达标。
二、加强院感控制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质量控制:每季度根据量化指标进行一次大检查、每月抽项检查,每周随机检查,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每月进行质量考评,并与医院医疗质量考评挂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全年共进行了四次季度质量检查,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变化。
(二)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使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2、加强病区终末消毒管理,针对病区终末消毒不规范现象,制定并下发病区终末消毒措施。
3、每月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使院感工作逐步规范化。
4、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递给病人,造成病人—医务人员—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全院编印张贴卫生洗手图100余张,医生在查体和执行各项操作前后自觉进行手消毒,护士在接触病人和执行各项操作前后自觉进行手消毒,科主任、护士长定期监督检查。
4、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检验科配合,每日监测耐药菌株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三、进行医院感染的全面监测,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坚持每月下科室监测住院病人,发现感染病例或有漏报现象,及时反馈回科室。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构成比,分析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查找感染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2、进行目标性监测:对ICU、各临床科室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卫生,通过采集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种监测报告、X线检测结果等,向医生、护士了解病人情况、床头查看病人等方式选定目标,重点关注有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操作的病人,以及长期或多联使用抗生素的病人,然后前瞻性的提出问题,并给予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意见,不断循环监测,及时调整监控策略,以达到减少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的主要对象以重点部门为主,检验科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等进行轮转监测。全年对重点部门共监测取样321份,其中物体表面监测49份,合格40份,合格率81.6%;工作人员手监测31份,合格28份,合格率90.3%;使用中消毒液204份,合格204份,合格率100%;室内空气25份,合格22份,合格率88%;无菌物品6份,合格6份,合格率100%;
4、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对新购进紫外线灯管每批次进行抽检,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131根,合格127根,合格率97%。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
1、对36名新上岗职工进行了医院感染概论、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率为100%;对新入院实习医生、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概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对医生进行《医院感染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培训;
3、对全院医生进行了卫生洗手考核,无菌技术操作等知识培训及考核。共考核临床医务人员105人,合格率为98%;
五、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已经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培训,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2017年医院感染工作设想:
1、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流程。
2、编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小册子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和监测的准确性,提高规范化程度。
3、制订“重点部位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如手术部位感染的SOP、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手卫生SO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SOP、ICU环境清洁、消毒的SOP,并监督实施。
4、加强部门合作。加强与护理部、质控科、医务科、总务科、设备科及临床医技科室的协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完全融入医院质量管理之中。签订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书,建立循责制度。
5、继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大力推广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重要地位的宣教与考核,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6、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7、制定ICU三种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流程。
8、继续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9、配合大型中医院巡查相关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科
8.消毒供应室院感管理制度 篇八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并履行职责。
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建立培训记录。
3、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类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职业卫生防护等相关知识,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 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
4、环境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辅助区分开;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明确,有实际的屏障,标识明显;三区间的人流、空气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5、灭菌、清洁、污染物品严格区分,定点放臵。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分区存放,每日清洗消毒,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6、凡需要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应单独包装,明显标识,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
7、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的器械、物品,必须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器械功能检查,符合要求后再包装灭菌。
8、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性质等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灭菌物品的包装、装载、卸载、存放与发放应严格遵守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对各类无菌包应严格执行检查制度,确保供应物品的质量。
9、建立质量管理与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10、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并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中心。
1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柜。
12、保持环境整洁、物品表面清洁无尘,清洗器械的用品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13、根据不同工作岗位需要配备相应的职业防护用品(护目镜、口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衣及防护鞋等),按规定使用。
14、严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规定要求对各种灭菌器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监测资料存档备查。对使用中消毒剂按规范要求进行浓度、生物监测;每季度对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生物监测。
9.耳鼻喉院感制度 篇九
(1)严格探视、陪护制度,控制人员流动是防止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医院有专门的探视、陪护制度,耳鼻喉科病房要严格遵守,以控制人员流动。(2)加强病房通风换气,合理使用空调,尤其是中央空调,减少病房的漂浮性微粒和微生物的含量,为病员创造一个舒适清洁的环境。(3)加强病区清洁工作的管理,对清洁工人实施严格的岗前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院感和隔离、预防知识,并固定工作时间,搞好病房的清洁卫生。病区各区的清洁用具不能混用,浸泡拖把和抹布,消毒液配制准确,地面湿式打扫,保证病区环境的干净整洁。(4)加强病床的清洁卫生,保持病床的整洁、干净、舒适,每日扫床时做到一床一刷一套,病员出院后认真做好终末消毒处理,病室用空气净化机消毒2 h。严格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处置室的管理
2.1 加强治疗室的消毒管理 治疗室是医护人员每日为患者做治疗、大输液的工作室,其消毒灭菌管理直接关系着病员的身体健康。因此,治疗室应每日定时紫外线照射消毒1h,治疗室桌面每日用500~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室内空气菌落数。
2.2 加强换药室的消毒管理 换药室的环境一定要保持清洁,室内按时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h。在为病员换药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洗手,做到一人一换药包,一用一消毒灭菌,对于切口换药遵循的原则,是先处理清洁切口,再处理污染切口,最后处理特殊感染的切口,处理特殊感染的物品一定要单独消毒、清洗,灭菌。
2.3 加强检查室的消毒管理 在检查室里,为病员作鼻内镜检查、电子纤维镜检查、咽扁桃体检查、间接喉镜检查等,都是医护人员与病员的近距离接触,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戴口罩、帽子、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严格操作规程,时刻为病员负责。室内每日用空气净化机消毒2 h,检查台的血迹、污物及时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一次。
2.4 加强处置室的消毒管理 处置室的化学消毒剂要求按规定比例配制,浓度精确,不可估计,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对挥发性溶液应定期测量浓度。输液网套、压脉带、湿化瓶、雾化管道用后完全浸泡于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里面,30 min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加强消毒隔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1 护理用具的消毒 体温计做到每个病人一个,每次用后用75%酒精浸泡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不能每个病人一用一消毒,只能用75%酒精擦拭,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分类回收、毁形、焚烧。
3.2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医疗废物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供应室统一发放,使用时要先检查有无破损或过期,并做到一次性使用,用后初步毁形,消毒后交供应室彻底毁形,针头及其他锐器应盛放在耐刺伤防渗漏有明显标志的容器内。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开放置,做到无害化处理。
3.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无菌手套。静脉使用的无菌液体开启后不能超过2 h,抗生素应现配现用。操作中应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长期输液的患者24 h内应更换输液器1次。注意避免被锐器刺伤或刺伤他人。4 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
4.1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感染知识培训 重视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耳鼻喉科病房管理人员的感染知识培训。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对医护人员分批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每年年底进行科室感染知识闭卷考试,使科室职工牢固树立感染意识,严格无菌操作,把控制感染的具体措施变为自觉行动,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2 医护密切配合 医生和护士是医疗实践中的重要角色,二者在加强病房消毒管理中也需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还应起督促检查的作用。例如:治疗班护士对检查室、换药室的管理要严格,必须提前为医生准备好所有的检查、换药物品,同时将医生当日用过的检查、换药物品浸泡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中30 min取出,清洗、晾干、擦净,再高压灭菌。
4.3 增强消毒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 医务人员手部带菌率高,在引起医院的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医务人员应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有足够重视,增强消毒观念,加强个人防护。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耳鼻喉科医护人员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自觉洗手。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黏膜等必须按标准预防进行消毒隔离,被污染物污染后要对手进行消毒,如被锐利器械不慎刺伤时,除要对伤口处理外,还要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10.8 院感管理的持续改进制度 篇十
坚持院感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采取院感科日常监控督查、医院感染质控检查小组对重点科室的专项检查、科室定期自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发现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时查因整改,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一、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成员有责任监督科内日常的院感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管理小组提出并经小组讨论后制定改进措施。
二、科内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院感管理小组。
三、院感管理小组度定期(重点科室每月、其他科室每季)对科内院感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自我纠正,并填写“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记录”交院感科。
四、院感科对院感管理质检发现问题,或以“院感质检督查意见书”形式向具体科室反馈。每季度汇总一次,以院感通讯/通报形式挂内部网公布。
【门急诊院感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门急诊院感管理工作计划10-03
急诊物品管理制度11-11
门诊、急诊管理目录07-27
2017年急诊科管理目标11-04
急诊科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规定08-15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观察07-09
2.3.3.2急诊留观超过24.48.72小时管理制度07-23
急诊病历书写制度09-09
急诊留观制度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