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

2024-07-18

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精选8篇)

1.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作为一名团干部,在团的工作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善于利于新媒体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充分体现团的群众性、先进性,以“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为抓手,将基础做实。提升青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最广泛的团结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无论身处学校教学、科研还是管理岗位,我们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作为一名兼职团干部,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和我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到自己的岗位实践中,在工作岗位上主动为师生服务。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突破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适应信息化、个性化、法制化、自媒体的新形势,紧跟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创新的思维开辟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平台。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这个平台让我接触到很多优秀学生,他们的优秀促使我首先要完善自身,要让自己也共同成长。同时,我更要对他们有着思想上的引领,学生会、学生社团并不仅仅是搞活动,活动只是载体,育人才是目的。通过活动,用更直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作为一名负责科创工作的专职团干部,从创新创业的角度,认为高校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拥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在双创教育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不片面追求直接反馈与结果,而是在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播下创新的种子,用理论、用实践、用服务去浇灌和滋养,待时机成熟自然发芽,开花结果。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课堂创新教育与实践创新培养相结合,形成全链条创新创业完整体系。

2.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 篇二

教师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当今世界环境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和深入,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元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师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创建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塑造成学习型党组织是摆在高校党建面前的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

一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理论教育日益形式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弱化。高校是国内外各种思想交流的桥梁,也是各种思潮交锋的前沿阵地,这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改革过程中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使得广大师生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这都需要我们加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力度。然而,高校教师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使得思想理论教育停留在念念文件之类的形式上,广大师生包括一部分党员对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漠不关心,知之甚少,对我们党不断创新的思想理论成果缺乏系统的了解,造成部分高校教师党员党性不强、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社会热点认识模糊等,面临国内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和国外各种反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思想意志很容易产生动摇,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从而出现信仰危机。

二是党组织凝聚力下降,号召力不强,组织活动难以开展。一个支部在党员和群众中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决于支部作用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支部作用发挥得好,自然就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教师党支部存在软弱涣散的现象。党的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方法陈旧,内容单调,缺乏创新,收效不大。有的党支部在开展活动上完成上级任务、应付检查的多,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少;党支部民主生活常常流于形式而难见到真正效果。种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党支部教育管理松懈,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党支部组织学习讨论变成了聊天、发牢骚和怨天尤人,有的教师党员、甚至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了只交党费的特殊党员。

三是发展教师党员力度不够,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教师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尤其是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工作缺乏主动性,导致很多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造成不好影响也是一些优秀教师不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主要原因。随着民主化建设的推进,民主党派在各条战线作用凸现出来,加入民主党派相对简化的程序,以及有的人认为加入共产党组织生活单一乏味,而民主党派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纷纷加入民主党派。从实际情况看,有的民主党派发展速度超过中共党员发展势头。据调查,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高校中很多高层次人才加入民主党派的人数比加入共产党要多,这一方面是民主党派积极吸纳党员的结果,同时也与我们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不得力有很大关系。

四是教师党员个人的发展缺乏相应机制保障。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主张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党员的个人发展问题重视得还不够,而民主党派规模小得多,同时随着民主化建设的推进,民主党派在各条战线的作用凸现出来,民主党派党员个人的发展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高校很多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选择加入民主党派的又一深层原因。而很多民主党派往往又是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高校中青年教师身上,这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教师党支部如何探索一条实现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共同发展的模式,对于增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是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开始凸显出来,高校师生对当前的社会现象产生种种的困惑。这些都对高校教师和党组织的行为信念带来很大的冲击和考验。市场经济体制讲效率、重权利,充分肯定和承认个人权益,这在增强人们主体意识的同时,也容易诱发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使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从而增加高校教师党建的难度。

二是党员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党建的复杂性。第一,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走在学科知识领域的前沿,他们大都具有宽广的眼光,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高校教师的高层次性,其思想的活跃性和独立性,是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并传播文明、推动进步的关键,但同时也存在被错误思潮误导或对形势分析偏差等风险。第二,作为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校教师,普遍注重事业上的成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为什么很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纷纷加入民主党派,其中认为民主党派能够尽快实现其个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第三,教师具有时间相对自由、工作独立的特点。这种情形既为教师自由发挥才干、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条件,也往往会养成教师我行我素的习惯,组织纪律感不强,这也是很多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高校教师党建未得到应有重视,措施不够得力。很多高校的政策是重学生党建轻教师党建,直接导致教师党建工作易受到其他种种因素的干扰和冲击;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师党组织活动日益形式化而缺乏创造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日趋下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来越弱化,导致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处于疲软状态。

三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新思维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当今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和个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基本修炼构成的。该理论在各类组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被证明是组织保持竞争力优势的主要源泉。

针对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把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入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从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找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构建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良性循环之路。

第一,营造共同愿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铸就组织灵魂。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必须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就能够鼓舞、凝聚人心,促使大家努力学习,追求卓越。在党组织中建立共同愿景,就是要形成党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高校的知识分子独立意向较强,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系统内能消耗,影响合力的形成。

高校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难免受到国际国内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直接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如不及时加以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后果将是非常危险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高校思想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所以,在构建高校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时首先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大教师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面前不致迷失方向,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营造党组织共同愿景时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第二,开展团队学习,建立高效团队,重建党组织归属感。彼得·圣吉认为团体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内耗,团体学习就是通过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学习,从而使整个组织的学习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之和。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活动,是发展组织中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通过鼓励组织成员进行团队学习,帮助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达成共同的目标。

要树立教师党支部首先是学习团队的理念。团队学习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党员在团队内交流知识、共享信息,互相取长补短,形成知识交互的网络。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研讨活动等团体活动来交流党员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使团队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工作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新本领。

注重提升团队学习力,建设高效团队。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学习力的竞争,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激发员工的学习力。在构建学习型高校教师党支部时要激励每个党员的工作热情,激活每个党员的潜能,积极铸造团队精神,凝聚团队成员开展团队学习,提升团队的学习力、创造力,建设高效团队。

增强党组织归属感。党组织更要用党的理论和路线引导团队、建设团队,把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到团队中凝聚人、团结人,通过团队学习锻炼,使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景真正汇集成组织的共同愿景,帮助支部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达成共同的目标,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重建组织归属感。

第三,提倡终身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力求党员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就高校广大党员而言,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要想不成为“现代文盲”,不学习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坚持持续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对传统社会关于人的一生只需进行一些阶段性学习、终结性教育或只需接受学历教育、正规化培训等学习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在创建学习型党支部过程中,向每一位党员导入先进的学习理念,使支部成员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自我超越的理念,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使学习成为全体党员自身的内在需求。

坚持长效管理,建立学习保障机制。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使之持久,并不断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落实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活动组织程序,安排学习活动时间表,利用校园网和学院网页,实现资源网上共享。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机制,把对学习的考核与岗位责任制考核、评优创先、晋升提拔等挂钩。

通过不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高校教师党员个人的自我超越是整个学习型教师党支部的基础,它为学习型教师党支部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党支部的学习愿景与学习能力,建立在每个成员自我超越的学习意愿与能力的基础之上。党支部要充分认识个人成长对组织的作用,创造鼓励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比如建立共同愿景、进行团队学习等,在不断自我超越的历程中提升个人,只有每个党员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党支部才会有不断进步、发展和超越的可能。

第四,改善心智模式,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党支部建设的新模式。心智模式是指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想法、假设或范式。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和看法,但同时又有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清高等特点,不乐于、不善于接纳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改善心智模式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高校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关键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打破原有思维和心理定势,积极敞开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改善心智模式,变革创新尤为重要。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创建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所有的个体学习、团体学习、组织学习都要注重把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往往是读文件、念报纸,也不能与教师党员成长结合起来,缺少互动性,而且对党员教育针对性、层次性不强,对培养党员素质的培养成效不高等,因而阻碍了高校教师党支部长远发展。面对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面对高校教育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要积极改善心智模式,大胆创新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新模式。

3.学习型高校与教师创新能力 篇三

【关键词】优化教学 创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01-02

1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培养,教师中首先必须解决好教育思想观念问题。

1.1 更新教与学观念

创新能力培养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树立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与现成的答案,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因而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与学观念,从“为考而教”转变到“为创造而教”,从“以教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上来。

1.2 更新能力观念

创新教育,无疑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创新教育能力,就很难教育出有良好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别具匠心地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追求新知识,不懈地进行教育科研,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和同行的成功经验,并升华为理论,构建新的教学,顺应教育宏观发展的潮流。

1.3 更新教学方法观念

创新教育,必须给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课堂教育方法。在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同时,广泛开展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法,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和开拓精神。(2)要教会学生学习。创造性的教师应帮助学生迅速地学会自学,这是因为在学习上“要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3)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4)教学要向外延伸。重视课外作业和第二课堂,以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1.4 更新考核评估观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课堂考核应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即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课外作业成绩、期末成绩等综合评定。而考试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半开卷等方式,把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可采用课外作业、专题论文答辩等方式进行。

2 优化教学过程创促进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新的思想观念,我们做了大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2.1 抓好备课工作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

要搞好课堂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首先要求教师接受任务后,就开始筹划如何按新的学科体系开展课堂教学,编写教学实施方案。要全面地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方案应包括:课堂名称、能力培养要求、整体构想(重点是内容组合、时间分配等)、主要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法和手段保证、考核评价预案等。方案制定后,着手编写落实方案的教案。教案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完善教师教学思想的重要过程。教案应包括: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实施方法步骤等。

2.2 开展参与式教学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创新教育要求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式教学法可以在这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包括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对于原理论类内容可采用启发式,如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等内容,通过启发诱导学员思考,搞清理论、学会应用;对于分析方法和应用类内容可采用讨论式,如戴维南定理应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等内容,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有些则可采用研究式教学法,如一些综合性作业和系统设计等内容,教师只介绍基本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方案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这样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如布置查阅电子器件参数、引脚、应用范围作业,以培养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布置1~2道小型电子系统课外设计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能力。

2.3 搞好教学手段改革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如投影、录相、多媒体技术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其间,我们主要是采用录相插播教学,进入90年代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微机辅助教学上,制作了《电工学多媒体软件》、《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软件》,《电路多媒体软件》教学软件。这些软件的制作和投入使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4 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环节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

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近几年来,我们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独立的情况下,如何在理论教学中加强应用环节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主要做法是:(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环节的教学内容。如电子电路的一些实用知识。(2)利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与设计,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3)在一些班次开设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连续三年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或山东省电子设计竞赛,通过竞赛学生学习了许多电子技术应用知识,对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

2.5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

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俗话说,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近几年来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作了较大改革,废除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做法,基本做法有:一是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占5%)、期中测验(占20%)、课外作业(占5%)、期终考试(占70%)。二是改革考试方式;除必要的闭卷考试外,实行开卷、半开卷、做课外作业并书写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形式。平时测验以考基本知识为主,故多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期末考试则加强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可采用开卷或半开卷考试,半开卷只允许学生将课程内容总结材料带入考场。后两类考试在试题内容上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如《摸拟电子》课,重点考核学生电路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若考核顺向分析能力,只给定电路分析原理、估算指标等,;若考核逆向分析能力,只给定电子电路进行故障分析等。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院校教育重要的主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仅在提高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人才作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Study university and teacher innovation ability

【Abstract】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was the 21st century educates the subject, this article to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optimization teaching process has made some explorations.

4.教师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篇四

2017年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聆听习近平同志的报告,很受教育,深感振奋。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求真务实,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习总书记的报告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十九大精神之一。我们作为基层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按照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同时我还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错误思想,不仅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来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我当然更加关注教育。总书记的报告对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重要论述。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教育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为保障这一理念的实现,报告中同时提出,要“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几项改革是切实把教育理念从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应对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根本。

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努力争创新业绩。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发挥先进模范作用。提升师德自觉性,培养专业的自信心。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变革自己的教育观念,变革自己的教育手段,变革自己的教学思想,变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知识型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5.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 篇五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在于凝聚人心,团结人民,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而共同奋斗,在当前阶段具体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有内外因之分。缺乏亲人的管束使青年学生思想自我放任,目标的缺失使青年学生迷茫,人际关系的紧张造成青年学生思想混乱等是青年学生自身影响因素;外在影响有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给青年学生思想和道德产生的不良影响,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造成青年学生思想不稳定等。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持之以恒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青年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掌握,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能够使青年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创造出新颖、优秀的作品。广泛开展党的方针政策知识竞赛、讲座、宣传活动,不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心,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

高校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党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统一共识,才能推动高校在国家发展中所承担的重大任务。同时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高校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中国梦的如期实现提供不竭动力。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一、爱事业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是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的。热爱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钱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教师只有职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这份对工作的职业心深化为事业心,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二、爱学生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为此我们更应通过爱去尊重我们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们认为的“坏孩子”身上也有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同样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每一个学生。

三、爱自己

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懂得去爱别人,还要懂得去爱自己。教师的存在就是榜样,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即所谓的“身教重于言传。”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是这样的人。”教师在业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 篇六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尽管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受到多元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学生在政治和生活上出现了懈怠,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还出现了大学生诚信问题。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案例,有一个大学生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但因为有极端的均等思想,认为别人能被评为经济困难学生,能拿到助学金,自己也要申请。于是当学校辅导员上门走访时,这个大学生将辅导员领到了自己的姑姑家,还说这是自己的家,把姑姑说成“妈妈”,也不让辅导员与所谓的“妈妈”多交流,当辅导员走后,大学生还特地打电话确认其是否真的离开了村子。由于辅导员心里有疑惑,在走访完其他贫困生的家之后又折回来,想跟这个大学生的父母多交流一下。但事实让辅导员大吃一惊,周围邻居也说其实这个大学生自己家庭条件还不错,当辅导员与大学生当面对质后,他惭愧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觉得自己只是想多拿一点助学金,没有想后果。这就涉及到诚信的问题,虚报信息,占用学校贫困生名额,这样的做法不是一个有思想觉悟的人应该做的,可见,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育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所以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教育、理想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我党的历史,了解先辈们的峥嵘岁月,了解艰难的建党历程,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但也有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例如曾在一次思想政治课上听过这样一则案例。一个大学生在入党前表现特别好,还担任了班里的生活委员一职,平时同学们有什么需要,他一定尽心尽力服务,与老师交流也频繁,大家都挺喜欢他的,毫无疑问,他慢慢成为了党员,原本以为他会更尽心尽力为班级办实事。但是却事与愿违,这个大学生当起了“甩手掌柜”,班里的事情不再参与,有时也不去上课,对同学再也没有当初的热情,追其原因,他说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入党,毕竟以后毕业找工作很多时候需要符合是党员这个条件,现在已经是党员了就不需要为大家服务了。从这个大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入党动机不纯,有功利心,没有领略到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校不仅要在入党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考核,当其入党后,也要定期对党员同志进行考察,使其行为符合党员身份,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立德树人,必先教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教师要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做好引路人、当好学生思想道路上的风向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实际行动,成为学生严谨治学、品德高尚的学习榜样。我想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北大原先的校长季羡林先生,在炎炎烈日下,为一个莫不相识的大学新生看了一下午的行李箱。这样崇高的师德让学生们肃然起敬,不仅仅因为他是校长,还因为他的守信,真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

在学习上,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课,更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小时候我们都上过思想品德课,那个时候,觉得老师讲的革命先烈等英雄故事,特别激励人心,于是就在心里想着要以他们为榜样,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我觉得自己所学得的知识还不够。如今高校都有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其虽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其考核的严肃程度却远不及其他的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较为随意,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成为学生的“自习课”、“睡觉课”,甚至有人“逃课”。前人留下的宝贵思想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变成了课堂上的“催眠曲”和考试时繁琐的“小抄”,这样的现状怎能不令人痛心?所以我们大学生要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坚持正确的方向,认真学习党史,重视思想政治课,关注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在工作上,我们要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身边的同志看齐,以优秀同学、同事为榜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做一个讲诚信守约定的人。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主,以集体利益为主,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各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铺张浪费,不盲目从众和攀比。与人交友和善、大度,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要多看新闻、报纸,关注国际国内动态,留心国家大事,可以与同学讨论时事热点,各抒己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当然,实践出真知,我们要经常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帮忙,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7.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 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教育兴则人才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天, 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 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重要会议, 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走好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 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 就是为了更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这些年, 广大师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同时也要看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战更加严峻、承担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只能前进不能停滞, 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是由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的,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大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是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了、抓好了, 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放松了, 丢弃了, 就会迷失方向。

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是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高校、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8.高校教师会议学习心得 篇八

摘 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持续自我更新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与对话学习中生成的,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与课程文本、与他人、与自己对话,才能真正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对话学习;高校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改进和拓展自己的思想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素质的行为过程。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从高校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出发,以对话编织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与课程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以及与自己对话,提升其专业化素养和职业伦理,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对话学习的意涵

对话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基于认知价值,在学习中与客观世界、他人及其自己展开对话,在对话中重建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探究对象意义”的过程。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话学习是“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其目的是通过对话获取知识,批判和重建知识,实现经验交换、意义生成。

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上,学习主体不仅要深入地与学习文本、他人对话,还要与自己对话,以实现有效的学习。

第三,对话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多样的思想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在学习的组织上,既要展示学习者个性,又要重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

第四,在学习的成果上,通过与学习客体的对话,反思自我,“超越既有的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

对话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平等交互性

对话不是自说自话。对话学习本身蕴涵“平等”的价值观预设。“没有平等,就成了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就好像水遇到了油,谈不上对话和交流,也撞不出美丽的火花。”学习主体必须尊重对方的主体意义并平等相待,不得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给人,要带着自己的心灵,带着惶惑、探寻,带着自尊和敬畏,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习主体、学习文本、客观世界等各方构成自由、和谐、开放、互动的体系,在合作与互动中相互启发,“一起共享知识”,弥补“独白”学习的不足,实现学习的最优化。

(二)自主建构性

“作为目的的对话追求的是不断挑战高于自身水平的人,即学习就是要追求能与高于自身水平的人(专家、学者、师长)对话。学习本是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学习的实践就是对话的实践,学习便是为能与高于自己水平的他人进行对话、展开对话、深入对话,不断提升自己的对话力。”知识是建构的,不是灌输的;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不仅要重构自己与外部世界、他人的關系,而且要“通过自我内的对话,改造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

(三)开放性

没有开放宽松的氛围,就没有对话。学习是对话的过程,也是主体之间相互开放的过程。在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学习主体不再固守自己的观点,而是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以任务为指向,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与学习文本、与客观世界、与自我、与他人的对话,在交往对话中形成共鸣和默契,实现智慧的生成,知识的共享。

(四)生成性

对话的伟力在于发现科学的真理。对话学习关注的不是形式上的交流和沟通,也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传递给他人并获得他人的认同,它是思想的流动、思想的共享与创新。对话学习是学习主体之间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交融,是思想的共生共荣。对话促使学习主体不断解放观念,主动反思社会、世界、他人和自我,“上下求索”自身智慧,探寻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重构自己与世界、社会、他人、自我的图景,提升自己的价值,收获学习的动力。

二、在对话学习中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与对话学习中生成的,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高校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与课程文本、与他人、与自己对话,才能真正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一)在理解中与课程文本对话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没有经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本功训练,踏进高校大门就被安排上讲台,教学“跟着感觉走”,漠视所授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教学抓不住重点、难点, 教学缺乏组织性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之一在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乏力,课程意识淡薄,将“理解课程”简化为课程设计者意图的“文化复制”,忽视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生成者。

“理解课程”的能力集中体现了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反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存在状态。“理解课程”意味着课程变成了一种“文本”,对这种“文本”的不同解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当今的课程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课程开发的程序的论争,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教师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把个体的感悟和经验纳入课程文本之中,进行解构的过程。因此,教师理解课程文本,不是单向度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意义文本的重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行为,而是一种意义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与课程开发者一起去沟通、交流、合作、分享,这种沟通、交流、对话就成为了课程本身。但是,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的“前理解”与现实教育场景的干预。这是因为在实施课程中教师可能因为暗含着教师的“前见”和自身的领悟而不能忠实地传播课程内容。加上情境、视域的差异,必然要求教师重新诠释课程文本。教师在理解、实施课程文本时,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再现课程开发者的文本原意,但是可以通过与课程文本对话——理解课程达到彼此“视域融合”。这一“视域融合”过程要经历“积极健全的课程主体自觉”“日常课程教学批判创造”和“‘实践理论构建”3个阶段。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唤醒自己的课程主体意识,理解课程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然后以课程主体身份对课程文本加以批判,摆脱预定课程文本忠实实施者的束缚,实现意义的创造和生成。

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高校青年教师而言,能否履行好教师角色,根本在于其专业化素养;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履行好专业职责,第一要务是明确课程意识与专业化成长关系,确立课程意识,从学生发展需要和自身专业化成长出发,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参与课程决策,理解并内化课程,实现“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的飞跃。

(二)在反思实践中与自己对话

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科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但是由于教龄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中经常会遭遇这样一些冲突:教学方法单一;误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无法自如调控教学环境等等。這些矛盾冲突往往在不经意间引发教师职业焦虑感乃至倦怠感。古希腊先哲人苏格拉底曾说过:“生命如不诉诸于批评的省察,这种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反思的人。

反思是指对教育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评价这些决策的后果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效能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化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工具。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途径,其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取外在的技术性知识,而在于通过“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依赖于说教式教学,而反思性教学实践更多依赖辩证式的学习,包括对话、讨论以及不同想法的批判性和开放式的分析。在提出问题、挑战思想过程中,学习者理清思路并加深理解,特别是当存在智力冲突的时候,对话与反思就更有价值了。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带入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分享来自同行和学生的认识与观察所得,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反思性训练、行动研究法、分析性思维实践法、个案研究法、辅导法、反思日记、课堂活动与讨论等等。高校青年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开展反思实践,提高反思能力。

首先,要促进学生的参与。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师生的角色实现了互换。学生确立学习进程,主导解决问题方案的搜寻过程。教师的角色从专家变为协助者,其任务是提出问题,主动地参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支持与相应的所需资源。教师既要扮演好戏剧演员角色,又要扮演好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和分析整出戏的评论家的角色。

其次,要检视个人教育理念、知识和经验。从根本上说,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以个人、学校和社会的价值观和目的作为参照,对个人和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作出批判性的评估。它需要关注看得见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清楚地了解自己做了什么、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

第三,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积极学习、内化由教育专家生产的教育理论。思想是从原典中反思、反省所提出的问题。囿于知识结构、教学科研任务、生活环境等因素,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很难像教育专家一样提炼问题,形成具有普适性、科学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因此,在反思实践中,青年教师既要尊重教育专家的看法和意见,又不能盲从,要在对教育专家及其教育理论的批判性学习中,改进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主动建构教育理念。

第四,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需要一个支持环境,需要创设一个组织环境来鼓励开放性交流、批判性对话和合作,增强教学效能感。

(三)在合作学习中与“他者”对话

当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时间被课堂教学占着,教师上完课各自走人回家,加之一些教师在知识、经验、方法等方面交流上存在的自我封闭心态,课堂上的教师“独白”,教学上的“单兵作战”几乎成了不少青年教师的工作常态。而忽视对教师的团结协作、学术道德等因素,注重对个人教学、科研业绩的考评,过分强调区分功能的教师评价机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单兵作战”模式。

扭转这一局面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共进中学会与“他者”对话。这种教师合作学习在学校内部涵盖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在学校外部涵盖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政府部门的教育管理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者之间、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人士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个体之间、个体与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互动互促,加深了解和对话,弥补“独白”式教学之不足。

近年的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便他自己的课程意识再怎么完美,教学行为再怎么得体,他自己都不能脱离“他者”而单独存在。强化合作学习,聆听“他者”的声音,吸取“他者”的智慧,以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是教师实现课程理解向教学行为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教师而言,教育专家、同行教师和学生是其专业生活中“他者”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见证着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共同的生命成长,见证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和智慧启迪的风雨历程。课堂教学是鲜活而又发展的,也是在与“它者”对话之中不断完善的。假如一个青年教师缺乏谦卑和倾听的心态,缺乏悦纳“他者”的情怀,缺乏与“他者”对话的诚意和能力,教学创新就无从谈起,同时也就丧失课堂教学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那样的教学当然很难有所作为。

三、结语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高等教育新常态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青年教师要适应变幻多彩的教学情境,教书育人,必须不断地与课程、客观世界、他人以及自己对话,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教师专业内涵,提高教师专业水准和教育智慧,达到教师专业成熟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曾国华 于莉莉.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J].中小学管理,2013(1).

[2]论对话的内涵、特征及原则——基于几种经典对话理论的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2).

[3]彭杜宏.浅论对话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4]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何菊玲.论交往理性教师教育范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2).

[6]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7).

[7][9]程良宏.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其向教学行为的转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3(1).

上一篇:关于写亲情作文带评语下一篇:格林童话小红帽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