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精选10篇)
1.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 篇一
参观黄桥战役纪念馆
黄桥初级中学初一(2)班 何姚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初一的同学参观了黄桥战役纪念馆,对于这次参观,我感触颇深。
刚到目的地,便看见“新四军纪念馆”这几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再走近一看,便有几门大炮映入眼帘,黑漆漆的炮口,虽然明知不会有危险,但我仍然有些害怕,当年,就是它们在战场上为我军作战,为人民杀敌,保卫我们的祖国的,如今,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新四军们大多已经逝世了,只有它们还在这里,它们是我们可以触摸的历史,是黄桥战役的见证者!再往前走便是一号展厅了,这里的玻璃柜里列着一些黄桥战役时用过的物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便是一把手枪了,这把枪的外壳被魔得十分光滑,一看就知道是经常使用的,我相信,在那场战役中,这把手枪一定打跑了不少国民党反动派。再往前走便又来到了一个展厅,这里面陈列着一个发报机,它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其它保存完好的文物不同,这个发报机非常破旧,一看就知道是惨遭战火的摧残。在新四军纪念馆里又转了好久,不过给我留下来印像最深的还是周总理的雕塑和杨根思烈士的事迹,先说说雕塑吧,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啊,这雕像的做工实在精致了,一看,我还以为是真人呢!只见周总理眉头紧皱,手指正指着某个方向,似乎与将士们商量着什么重要的事情,再看看周围的场景布置,哦,原来当时夜已经深了,周恩来总理却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这种精神着实令人佩服。而杨根思烈士呢,他在前线奋勇杀敌,直至身旁没有一个战友,此刻,他完全可以逃跑,他已经尽力了,没有人会责怪他,但他却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用了一个英勇的方式结束了自已的生命,想想他,再对照自已,我很愧疚,在困难面前,我常常退缩,记得有一次解一道数学题,我想了好久,最终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了。面对坚持到底的杨根思烈士,我羞愧难当,以后,我要向杨根思烈士学习,在困难面前,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出了纪念馆,我感慨良多,要是没有这群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我们怎么会有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呢?愿宇宙课处有一处天堂,让这群英雄在那里得到安息。
2.参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有感 篇二
当我们在馆内观看了《血战台儿庄》的纪实影片以及战役实物展后,被那当时战役的惨烈所震撼,又为我们的抗日将士那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表现所折服,让我们肃然起敬。
从幼时起就已经听老一辈人讲起过台儿庄之战的片段故事,但这次来到战役实地参观,更让我们了解到了抗日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舍得一切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国之将亡,要钱何用”,多么朴实,多么悲壮。
《台儿庄战役》是我们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敢于为国担当的真实谢占,在当时也是起到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全国军民坚决抗战的信心,鼓舞全中华民族的士气的作用。毙敌三万余,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抗日战争的以此重大胜利。虽然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仍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为后来的抗战起到一个光辉的典范。
鲜花祭英雄,青山埋忠骨。让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挺起我们的脊梁,发扬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在习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幸福的明天向我们招手”,四化美景等着我们去创造,去建设。让我们集成先烈遗志,发愤图强,使我们伟大的中或民族和强大的祖国高高的矗立于世界之林。
烈士安息!
3.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篇三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今年清明节,医大校志协组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和大家一起参观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并亲自为革命先烈鲜花。在接受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后,我感受颇深。
缅怀先辈——集体默哀献花悼念
清晨,当一行人乘着凉爽的晨风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胜利广场。广场的纪念碑巍然屹立,那是一柄高耸入云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庞大的建筑透出庄重,摄人心魄,右侧的一组雕像,无论是炮手强壮的手臂,还是骑兵果敢的眼神,亦或是前赴后继的士兵手中的钢枪,它把你带回那个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年代。于是大家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开始了当天第一项活动——默哀献花。
再瞻遗物——追忆英烈坚定信念
进入馆内,一眼看到的是我们伟大革命领袖们高大的铜像,他们踏着坚毅的脚步,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为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国而前赴后继地洒下自己的热血,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让人深深地觉得我们的今天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走出影院,导游带我们参观了展览室,那里陈列着革命先烈使用过的物品,有枪支、文件、锄头等等。它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让我听到了振臂怒吼,听到了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看着展览的“支前”部分,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本着解放劳苦大众而奋斗的,他们真的是来自于劳苦大众,代表着劳苦大众,是劳苦大众的儿女。胸前的白花代表着我们的心,似动非动,似摇未摇,他代表着什么?也许不只是我们的心,还有那继承先烈遗志,不忘革命历史,以史铸魂,以史砺德的誓言!将这誓词献给先烈,告诉他们我们永远是中华儿女,永远是中华儿女!是不畏艰险,敢于奋斗的中华儿女。平津战役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正是在这场伟大的攻坚战中无数的英烈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这段历史应该为每一个团员所牢记。我们无法忘记是谁给了我们今天,是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托向了繁荣昌盛!
听着讲解员对平津战役的悉心讲解,我平静的外表下激荡着沸腾的热血。平津战役——一场为解放天津而打响的战役,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解放了京津地区。当我透过橱窗,看到毛主席亲笔手书的绝密文件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让我领悟到战事的至要;当我看到英烈们曾使用过的武器军械安静的躺在我面前,我想到它的主人曾在多少个夜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紧握着它熟睡;当我看到不知姓氏的牺牲烈士的遗物——一个怀表,一支钢笔,一个望远镜,我想到它们的主人多少次用它们在战壕里与敌人争分夺秒,在膝上提笔家书,在炮声中思念故乡和亲人……当我看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印时,我不平静的心情渐渐舒缓,看着那几个字,我感觉从头到脚都被一种安全感包围着。是什么让我们今天依旧能够感受到清晨的阳光?是老一代革命人前仆后继的流血牺牲的精神,这就是不屈服的民族魂,这就是坚定的信仰。他们用仅有一次的生命向我们传达着:有信仰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有信仰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挽手”先贤——铭记历史启程未来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参观,我对这场的战役又多了一份感情。临行前,大家再次汇聚在大厅的铜像前留影。我看到那三米多高的毛主席铜像,左手已被摩擦的铮亮,放着耀眼的光芒。我想,这一定是被数以万计的参观者“握”过的原因。于是,我也情不自禁的抬起右手,“挽起”毛主席的左手,仰望着他的眼睛,找寻那坚定不移、凝神前方的眼光。我面朝他目视的方向抬起头,留下了这张与巨人的合影。心中默默念着:坚持自己的信仰,勇敢的走向前方的生活!
4.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篇四
数理学院数学系
09级3班
高杰
09020110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为响应开展“发挥先锋作用,为党旗添光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在4月18号参观了辽沈纪念馆。下午两点,当我们驱车来到纪念馆,就深深地被她那种历史感吸引。那里沉睡着我们国家的英雄,没有他们的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进入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展馆大门,在南低北高的中轴线上有104级台阶,寓意辽沈战役经过了52个昼夜。拾阶而上,辽沈战役纪念塔巍峨耸立。塔前是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廊,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面对着这曾经代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名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辽沈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主体由花岗岩方石砌成,碑面镶贴黑色磨光花岗岩板,烈士碑廊高为2.5米,长为258.99米。分首碑、主体碑、尾碑三部分。主体碑铭刻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烈的名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参观了纪念馆外,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讲解员在那生情的讲述着当时的那段历史: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历时52天,先后攻克锦州,解放长春,决战辽西,占领沈阳,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辽沈大决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也付出了牺牲。
支前馆在陈列艺术形式上创造了一种亲切热烈的氛围,以厚重倾斜版面,形成支撑力度,显示人民战争的巨大支援。在效果上突出朴素热烈。内容上分组织领导,支援解放战争;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保家保田,参军参战和执行战勤,拥军优属四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东北人民在东北局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领导下,为了战争的胜利所做出巨大奉献和他们向往革命的火热情怀和热情。
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塔身上镶有朱德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在战史馆,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支前馆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在英烈馆,大家抚今追昔,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时,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依据史料恢复了原貌,通过多种演示手段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瞬间,体现了小村庄与大决战内的涵与震撼,拓展和延伸了战史陈列,历史犹然,活灵活现。
最盼望的就是看里面的《攻克锦州》全景画,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站在全景画馆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在巨大的场景中军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交替演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灵,教育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这种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做到了什么?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虽然过去不等于未来,但是过去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
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教师队伍的后续力量,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5.参观一江山岛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五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陆海空直蹈金汤,首战奏凯震八荒。
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张爱萍词(句选)
一江山岛登陆战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役。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在张爱萍将军的指挥下发起登陆战,一举攻克了一江山岛,使盘踞在大陈各岛屿的国民党军失去了外围屏障,被迫逃往台湾。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是解放战争史上陆、海、空三军首次对近海岛屿之敌的联合作战,打响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胜利的第一炮,标志着我军现代化作战样式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升,是我军战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院党员于2012年7月前往台州市椒江区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参观学习开展了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新党员,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馆和陵园,重温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
7月8日下午,全体党员到达红色之旅的第一站——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和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全体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的历史挂图、照片和船舰飞机模型,观看了我海陆空三军首次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多媒体演示,认真聆听一江山岛战役的背景、战斗经过及大陈列岛解放革命历史,深情缅怀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一江山精神”。随后,全体党员来到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瞻仰一江山岛烈士纪念碑、纪念塔、烈士墓群、纪念牌坊、“众志成城”、“光照千秋”、“三军丰碑”、“和平昌盛”群雕和52名将军题词碑廊,并向死难烈士敬献了花圈。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立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烈们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次日,全体党员乘船前往红色之旅第二站——大陈岛参观学习。一江山岛战役后,驻守大陈岛的国民党部队胁迫岛上居民全部迁居台湾,并将岛上所有物资设施全部焚毁,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陈浩劫”。1956年1月,在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号召下,大批青年垦荒队员从温州、台州等地来到大陈岛,披荆斩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发建设大陈岛,使大陈岛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海明珠”。岛上,我们参观了甲午岩、浪通门、大陈垦荒纪念区、青少年宫等,深刻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和“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6.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六
5月20日我们戏文2班团日活动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震撼,使我更加崇敬无数的先烈,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愿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奋斗。
坐落在子牙河畔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在微风中显得那么宁静安详,纪念馆总体环境艺术设计以胜利为主旋律。广场入口处,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屹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开阔的胜利广场中央:矗立着高60多米的平津战役胜利纪念碑,不锈钢三棱刺刀直插云霄,象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纪念馆主体建筑,即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面积12800平方米。前区是用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雄伟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领导指挥下,由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二对华北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战略性决战。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共抨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胜利;是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东北、华北两区人民全力支援,中共平津地下组织积极配合,以及其它战场人民解放军密切协同的结果。
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缓远方式”,对尔后解决国民党残存军队,加速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纪念馆序厅中央的铸铜雕像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粥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壁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手迹熠熠生辉:环壁的巨幅彩画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的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荣获的27面锦旗:展出了大批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庄严肃穆的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6639名烈士和391名侠名烈士的姓名镑刻在上。雕塑《前仆后继》在现了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寄托了我们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参观过平津战役纪念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硝烟已散,炮声已远,战争的辉煌总是与悲壮相伴。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有七千多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三万两千余人光荣负伤,胜利的背后总是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今日的安逸生活付出的代价又何止一场平津战役呢?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才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联想到过去的汶川、玉树地震,当灾难袭来时,不也正是因为有着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组织作为坚强的后盾支持,并由其在第一时间指导做出了一系列的正确统筹安排,才能使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尽显大国风范,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东方古国的崛起。
短暂而深刻的团日参观实践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自己的人生航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团干的团结带头作用,带领所属团支部坚持党的方针路线,追随党的正确领导;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热爱所学专业,做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才是作为一名积极入党的学生所应努力奋斗的正确目标与方向,更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将满腔热情报效给党报效给祖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7.初冬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篇七
今天是我们凌河国税的团员活动日,组长韩东晖带着我们到辽沈战役馆感受先烈们英勇献身的精神。初冬的早晨,我们踏着皑皑的白雪走入纪念馆的大门,等上数十级台阶,就看见路两旁树立着几十个大理石墓碑,碑上刻着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的名字,沿着这条路,我们十几个人默默的走着、看着,这些战士也许比我们的年龄还要小,可他们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无私的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我心里这样问着自己。
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部队经52天激战,在关内各战场人民解放军有力配合下,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和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共 47.2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6.9万余人。辽沈战役,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
8.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 篇八
系别:经济管理系 班级:2010级5班 姓名:蔡存杰 学号:201087094046
社会实践论文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
第一站:扶眉战役纪念馆
2011年5月7日星期天,怀着激动与憧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新兴的党派,崭新的中国,渐渐向世人展示了她雄伟的一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往事历历在目,为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无数英雄埋骨他乡,不少战士流血洒汗。多少英雄我们应该铭记?多少战役我们应该了解?今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一场对大西北解放至关重要的战役——扶眉战役。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纪念馆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革命纪念馆,是陕西省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 彭德怀总司令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完全解放了关中。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王震率第一兵团,沿户县、周至西进,在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击溃敌90军后,14日攻占宝鸡益门镇;许光达率第二兵团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的罗局镇,又夺取了
眉县车站,连续击退敌军十余次突围。后又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65军一部及38军、119军大部压缩于午井以南、眉县城北至葫芦口之渭河滩,与第一兵团围歼;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指挥下由西凤公路、陇海铁路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杏林、绛帐,击溃敌247师,歼灭187师主力,收复武功,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率解放军第19兵团在乾县、礼泉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此役一举歼灭国民党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万余人,再次解放了宝鸡,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
我们于10:00多到达扶眉战役纪念馆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凭吊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首先由两位老师向扶眉战役烈士敬献花篮,而后我们向烈士三鞠躬,接下来,全体师生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向烈士纪念馆捐款,然后参观整个纪念馆,整个馆场内静谧、庄严、肃穆,松柏林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一座战役群雕,雕座是大理石砌成的,群雕展现的是战役中6位战士手抱炸药包、举手榴弹冲锋陷阵的情景。群雕的身后是纪念碑,碑高19.49米,象征着1949年。上书:“扶眉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的前方两侧各立一块烈士英名录,纪念碑的身后两侧是烈士墓区,墓区内有70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一个个小方形的墓碑记载着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他们为宝鸡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脑海里。站在烈士碑前,心中感慨万千。并
不是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因为他们不愧为炎黄的后代,有谁不惜自己的生命、青春?有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但是又有什么爱能和祖国之爱相提并论?烈士们之所以不惜牺牲生命,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祖国之爱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生命虽然消逝了,可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在此我也不禁想到“长江前浪推后浪”,烈士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振兴中华地重任终究会落到我们青年一代的身上。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而且必须我们去建设。此时站在烈士碑前,我心中涌起的已不仅仅是激动,而是——责任。往后行去是一尊彭德怀元帅的塑像,他正在向部队发出战役的命令,他尖锐眼神、矫健的身姿,预示着战争的胜利,他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军人。
绵延起伏的巍巍秦岭,埋葬着不尽革命先烈的忠骨;日夜奔腾的涛涛渭水,掩慰着无数忠诚烈士的英魂。
随着声声踏步,我们拾阶而上,进入第一展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扶眉战役的战前形势、战前准备部署、战前准备、战前练兵、支前准备、作战命令等情况,展厅内还展出了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任时等中央领导的照片以及这次战役的部分照片。第二个展厅展出了许多烈士生前的遗物和这次战役部队所获奖旗。展厅内有一
首毛泽东称赞彭大元帅的诗:山高跳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豪言映眼,遗物入目。战役的画面一幕幕重现于脑海,扶眉战役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十六个春秋,尽管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烈士 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扶眉战役烈士必将永垂不朽!
第二站:参观张载祠
随着参观完扶风战役纪念馆,我们迈进了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张载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学说更是其中的代表。张载先生创建的关中文化就是儒家思想之一。
张载祠又称张子祠,位于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南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东与道教圣地楼观台相连,西与西府名胜诸葛亮庙、钓鱼台、周公庙、金台观毗邻。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之地,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历史上张载祠曾修复14次。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后祠前书院”格局。1990年,陕西省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修复张载祠,现已完成大殿、讲学堂(两座)、山门等建筑的修复及彩绘
工程。整体建筑以宋式仿古形式为主,兼有清代建筑特色。祠内现存清康熙帝御匾一块及横渠书院笔筒、院印、砚台等;另存有北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幢,讲学堂内办起了张载及关学思想文化展,大殿内雕有塑像并绘制了长达60米的巨幅壁画。
怀着对中华文化憧憬,我们开始了参观历程,首先由横渠先生张载28世孙、现张载祠馆长张世敏先生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张载先生的生前生后,以及张载先生的成就。让我们对张载先生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接着我们参观了整个祠堂,不管是展厅中的文物还是伫立的一个个石碑,它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折服了我,不禁让我了解了很多,还让我感悟了很多。张载先生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足见张载先生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以及张载先生的内心真实写照。
接着满怀敬仰的心情我们驱车来到了张载先生的墓前,看着背靠青山的墓地,感受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对张载先生的崇敬之情不仅油然而增。
聆听文化的声音,感悟文化的精神,探讨文化的底蕴,学习文化的内容。张载祠一游,提升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内涵。
9.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感 篇九
1949年3月28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合肥瑶岗村,麾师百万,在瑶岗村运筹帷幄,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第二、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下,发起伟大的渡江战役。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同年6月2日结束。
为了纪念这段光辉的历史,合肥市决定在瑶岗村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上建设渡江战役纪念馆。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最终将纪念馆选址定于当年渡江战役前的训练地——巢湖之滨。4月20日,这一天也正是渡江战役打响的日子,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选择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试开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前往参观。纪念馆占地22万平方米,成半岛状。纪念馆主体犹如两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屹立在巢湖之滨。整个纪念馆就建筑结构来说,犹如一首叙事诗。春风吹拂,湖水波光粼粼,仿佛在向观众讲述着渡江战役的故事。馆外是从领导人——五前委群雕为起点,胜利之师雕塑、解放广场、铁石铺成的金沙滩、胜利广场、90米高的五角星胜利塔依次展开。五位总指挥塑像用硅胶制成,逼真地展示五前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人物栩栩如生、英姿飒爽;胜利塔巍峨高耸,与开阔的巢湖水景交相辉映,气势恢宏。更好地体现纪念馆的主题,增强感染力。纪念馆前,是两个巨大的水池,让这“两艘战舰”,完全置入水中。
进入纪念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渡江战役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胜利之师》浮雕。该浮雕整体高8米、局部高12米、宽4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浮雕。浮雕的内容有占领总统府、渡江战役、毛主席诗词等,大气磅礴,蔚为壮观。给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
纪念馆内收藏着有上千件征集来的与渡江战役相关的文物。其中不仅包括史料图片,还包括大量的战时物件,如像陈毅用过的办公桌椅、开国少将用过的两支手枪、有关渡江战役战略决策、作战准备、战役过程、战役胜利等各方面的文电、图片、武器装备等,如电报、信函、领导人手稿、照片、勋章、旗帜、战斗歌曲、作战地图、枪弹、望远镜、船只、电话机、发报机等等;还有一些与战役有关的物品,如小车、船只、担架、奖状、证书、公文包、小木箱、渡江证、船工证、扁担、皮带等等,大量展品翔实地重现渡江战役的史实。让每一位观众亲身感受渡江战役的全过程、领略英雄们的赫赫功勋。
纪念馆充分利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让展示更加生动。如长近50米的半景画,声光电效果展现横渡长江惊心动魄的场面;设立在渡江战役馆西北角位置的4D体验厅带给观众一道别样的观光风观—— 利用声、光、电以及投影技术,营造出了战时气氛,一次可让100多位观众同时站在木船上,在4D效果下,仿佛漂行于江中,四周枪林弹雨......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到渡江时的艰难险阻。
合肥的渡江纪念馆开馆不到一个月,参观者络绎不绝。这里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学习了解我党我军光荣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10.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十
本人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到红色教育基地—孟良崮纪念馆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短短一上午的时间先后参观了孟良崮战役厅、群众支前拥军厅,瞻仰了英烈纪念碑,重温了入党誓词,观看了《孟良崮战役》纪录片。在这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本人有几次都掉下了眼泪,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心得体会如下:
一、进一步增强了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日子里,作为沂蒙儿女,我们在烈士墓前,再一次聆听烈士陈诺克和她女儿英勇就义的故事,不能仅仅是掉下眼泪。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沂蒙儿女、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要将治病医人、救死扶伤的理念贯穿到平时工作中。
二、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孟良崮战役,沂蒙儿女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不惜破家支前,支援革命。“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通过这次好活动,本人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沂蒙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永远牢记心怀,永远发扬下去!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推荐阅读: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08-29
李志刚--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感受06-21
四平电视台介绍09-08
秋瑾纪念馆参观有感06-28
参观烈士纪念馆的体会06-29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感想09-04
参观长征纪念馆观后感11-29
参观东纵纪念馆心得09-16
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感悟07-21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简报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