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学的复习资料

2024-08-11

教师能力学的复习资料(精选5篇)

1.教师能力学的复习资料 篇一

1、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B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萱 D、张择端

2、用三原色调配紫灰色,比例最少的原色是 B A、红 B、黄 C、蓝 D、黑色

3、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 D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4、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的标准是

A.刀味与纸感 B.有丰富的层次感 C.强调色彩对比 D.内圆外方

5、下列不属于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是 A.滴墨法 B.泼墨法 C.破墨法 D.积墨法

6、《湖南地方戏脸谱艺术》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

A.了解地方戏曲,学习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脸谱形象的知识和方法

B.突击学习花鼓戏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

C.比较并研究湖南地方戏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其他戏剧艺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D.精通各种脸谱的描绘和制作方法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彩色水笔是儿童学习绘画不可缺少的绘画工具,较适合于彩

色水笔涂色的方法有 A、平涂 B、穿插涂 C、叠加涂 D、点绘

2.适于分组合作练习的学习活动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A.练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努力很难在特定时间内完成B.课堂作业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解决

C.需要交流与讨论,相互激励与启发的学习活动

D.学生整体水平较低,学习工具未带齐的情况下可以适用

3、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

A、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B、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C、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4、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你认为合适的有哪些

A、“不错,你的作品很有特色!” B、“这幅作品的毛病太多了,赶紧改!”

C、“画得很不错,如果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将会更加出色!” D、“你的这件作品太缺乏想象力了!”

5、某教师在执教《给同桌画张像》一课中提出作业要求为,“试着给同桌画张肖像画,可以用写生方法或凭印象去画,绘画工具不限”,这样的作业要求设置

A、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自主性

B、给学生创造性、探索性学习留有很大空间

C、注重了个人特质和潜能的培养

D、为学生尝试不同材料的表现提供了平台

6、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价值有

A、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B、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C、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D、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8分,记“√”为对,记“╳”为错)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色彩三要素是明度、纯度、色相。

2、《三毛流浪记》为画家张乐平最著名的代表作。

3、美术教师应该具有:营造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面对全体学生、树立课程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等教育观念。

4、对于教材,教师可根据个人喜好任意组织所教内容,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5、在我国福建及广东、广西,长期以来客家聚族而居,因而形成了四合院。

6、泥塑的基本技法有揉、搓、捏、盘、刻、粘、切、挖等。

7、对于人体身高比例概括的口诀是立七坐五盘三半。

8、“设计&8226;应用”学习领域中的“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

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9、造型元素组合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平衡、节奏、和谐、对比等。

五、分析题(每题4分,共12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以下是与学习方式有关的三个案例,请根据所提供的分析结果进行单项选择。

案例一:部分同学请美术课代表代为完成美术作业,因为他们想得高分却又怕画不好,还怕耽误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案例二:在临摹图案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创造性地临摹”——临摹书上的纹样再自己配色,或者自创纹样,并借鉴书上的色彩,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案例三:在涂颜色,有的同学用笔蘸别人调好的色来画画,因为他们觉得某某同学的颜色漂亮,自己调不出,又怕画不好,只好用别人现成的颜色,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A、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部分同学能从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向被动与主动相结合、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B、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逃避美术学习的懒惰思想,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方式造成的结果。

C、这种做法是依赖学习心理和不想动脑筋主动学习的习惯所造成的,学生也已经习惯“给

一口吃一口,不给不吃,少给少吃,多给多吃”不动脑筋、不主动、不创造的学习方式。

六、作图(36分)

用草图形式创作《我的学生》

一套小学生美术考试题~~~~做做看把` 小学生美术考试题~~~~做做看把`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添在括号内,此题为单选题。)

1.色彩的冷暖对比能使色彩明快,活泼。红颜色的对比色是()

A 绿色 B 黄色 C 紫色 D 橙色

2.水彩画属于下列哪个画种()

A 西洋画 B 中国画 C 版画 D漫画

3.下列京剧脸谱中能表现关羽特征的是()

A 黑色脸谱 B 白色脸谱 C 红色脸谱 D 绿色脸谱

4.中国花鸟画从表现技法上,分为()两大类.A 写实和写意 B 工笔和写意 C 写实和工笔

5.下面这幅国画作品的作者是(),作品的全名是(),属于中国画()画法。

A.齐白石 B.徐悲鸿

C.《群马》 D.《马》

E.写 意 F.工 笔

二.判断正误(对的划“√” 错误的划“╳”)

1.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2.各种色彩常常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所以冷暖的感觉是相对的而并不是绝对的。…………………………………………………()

3.黄颜色的柔和对比色是紫色。……………………………()

4.马蒂斯是法国的画家。……………………………………()

5.墨色的浓淡深浅变化和水有关系,在具体表现时如老的树干可以用淡墨来表现,嫩的叶子、远处的山可以用浓墨来体现。……()

三.连线题(请把你认为正确的连在一起)

1、韩熙载夜宴图 罗 丹 油 画

开国大典 叶浅予 五代

大教堂 董希文 雕 塑

延边扇舞 顾闳中 线 描

2、维纳斯像 唐三彩 希 腊

掷铁饼者 亚历山德罗斯 商 朝

加莱义民 亨利&8226;摩尔 意大利

骆驼载舞乐俑 米开朗基罗 现 代

虎食人卤 米隆 法 国

国王和王后 罗丹 唐 代

大卫 青铜器 美 国

四.填空题

1、人物速写时 部分不必刻画得太详细。

2、在邮票设计中主要内容包括有、、和

几个方面,设计纪念邮票要有一个明确的。

3、中国画的“四绝”是指、、、;在中国画中墨色变化的关键是,墨的“五色”是指焦、、、、清。

4、版面设计的内容包括、、、、,报头图案应 统一,简洁明了。

5、浮雕是雕塑的一种,按表现凸出的厚度不同,有 浮雕和 浮雕之分。

五、绘画题

邮票虽小,却代表了各个时期和国家的文化风貌,反映了广阔的世界和漫长的历史,他所包括的知识和美感是浩瀚无边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一枚08北京奥运会纪念邮票。(要求:切合主题,有图案和文字,符合邮票特征,设计新颖,颜色搭配合理。)

2006年小学美术学科初级教师业务操作模拟题2007-07-02 23:432006年小学美术学科初级教师业务操作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30分)

1.美术课程评价是 ,改进教师教学,促进 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2.”综合,搜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搜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 ② ③。

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 的作品,整幅作品可分为三段内容,第一段为,第二段为 ,第三段为.其中 为整幅作品的中心和高潮。作品采用的是 透视。

4.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四个山水画家分别是、、、。

5.我国的四大石窟是指、、、。

6.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册页扇面等多种,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分别指、、、、。

7.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画家是、、,他们的代表性分别是、、。

8.中国的古典园林的苏州四大园林是指、、狮子林、网师网。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轩、舫、桥等。

9.《加菜义民》是 国雕塑家 的作品,他另外的代表作有。

10.色彩的三大要素、、。在色相环中成150度---180度的色彩为 对比,位于60度以内的为 对比。

1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师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也重视。要确立,倡导师生间的。

12.巴黎圣母院位于 国,是典型的 建筑。悉尼歌剧院则是 国家的建筑,它的造型如。

13.雕塑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 雕与 雕。的作品《大卫》是一件 雕作品。

二、连线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西斯廷圣母》 卢梭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拉斐尔

《冬猎》 东山魁夷

《热带飓风与虎》 勃鲁盖尔

《旱春之路》 列宾

《簪花仕女图》 韩干

《照夜日图》 周昉

《芙蓉锦鸡图》 赵佶

《黄河逆流》 叶浅予

《浅塘渡牛图》 马远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谈谈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认识

2.分析东汉《击鼓说唱俑》的艺术特色。

3.以《故宫》为代表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4.说说中国龙的造型各个部分具有哪些动物的特点,并说说龙在历史演变中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四、教学设计(每题10分。共计20分)

1.请你写出人美版七册《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的教学重、难点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2.说说在浙美版七册《想象中的机器人》一课中你打算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技能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题目:画一幢校园或街头的建筑:

要求:结构合理、透视准确。

2.题目:请你设计一套桌子、椅子

要求:美观、实用、富有创意。

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对()具有重要作用。

2、美术课程具有()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

3、新课程标准按照美术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4、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和()两类。

5、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6、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的机会。

7、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也重视(),要确立学生()的地位。

8、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的联系,与()的联系。

9、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等学习方法进行()和合作交流。

10、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

二、辩析题:(20分,每题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美术课要特别注重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美术课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4、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好主体作用。()

5、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简述题:(30分,每题15分)

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美术学习如何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

学习层面?

四、论述题(30分)

1、谈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2.教师能力学的复习资料 篇二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要重视对学生内因的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 自然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成为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要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巧设不同的情境, 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变到学生, 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要给小学生留好预习作业, 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学习的起点就是问题, 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存在疑问, 学习活动对他们而言就具有意义。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分享与解决问题, 能够让其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避免小学数学课堂过于枯燥, 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使教师被定位在帮助者的角色上。

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才能让他们有所求, 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要想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就需要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 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丰富的教学环节, 给小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机会, 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在讲解有关于倍数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小学生2、3、4 这样的三个数字, 让小学生去写出至少10 个各自的倍数。这类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 能够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但也需要小学生通过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借助这样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要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找到成就感。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 就会努力战胜知识难点, 并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因此, 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教学内容, 使小学生在习得一个知识点后, 获得成就感, 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建立积极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需要教师的努力, 更需要学生的配合。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利用教学评价给学生动力, 同时利用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首先, 教师要成为积极评价的给予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着手, 为学生提供融入课堂活动的机会,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学生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明确自己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身份。自愿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利用微笑与语言给予学生肯定。

在讲解“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点的时候, 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虽然对数学知识点了然于心, 但画出的统计图并不美观。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优势进行评价———从你的统计图, 老师可以看出你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 还要努力的就是美化自己的统计图, 让它变得更漂亮。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优点, 也指出了不足, 便于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去评价。将课堂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评价中反省, 有利于课堂评价的真实化。教师鼓励学生与同桌相互评价, 这种评价可以发生在课堂提问后, 也可以发生在课堂练习后。学生在同伴那里得到评价, 更能够深入反思自己, 找到提高的切入点。让学生去评价, 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民主学习氛围的构建, 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四、优化数学练习题目,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一部分。单一的练习题目缺乏吸引力, 要转变传统的数学练习形式, 给小学生更多的快乐体验, 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做好知识点讲解与课堂练习的平衡工作, 讲究精讲与多练, 让小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习题形式是否多样, 质量的高低, 都会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能力学的复习资料 篇三

教育技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

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预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三是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可采用态度量表、观察、会谈等方式进行。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广义的媒体是实现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一切手段,包括书本、图片、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等。

媒体成为教学媒体的两个基本要素: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用于支持教与学的活动。

多媒体:指的是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所谓多媒体信息是指集数据、文字、图形与图像为一体的综合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则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集成型、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对象。

4、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媒体选择方法:

1、问题表。

2、矩阵式。

3、算法型。

4、流程图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

授导型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形式。

授导型课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媒体(至少四种):.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实物展示台、录像机、影碟机

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探究型学习的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探究型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MiniQuest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情境、任务、成果三部分。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后到1.5岁、2岁)、前运算阶段(2--

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

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

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具有对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是一种特定的系统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做出决策等步骤。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计方案(成果)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的修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使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必要内容,通过评价还可以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类工具。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根据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把学习目标因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包括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据核心地位,通常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综合地考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理清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阴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一定,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行为主义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认知主义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人本主义

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建构主义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能力: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什么是教育技术,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从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来回答,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内容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开发主要包括:文印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综合技术等;利用主要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等;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评价主要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有哪些,它对教学有哪些影响?

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可以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内容来看其对教学的影响,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关注观察个体行为永久性的变化,研究什么是学习的基本条件,并研究学习系统所含因素存在的理由(如动机、练习、反应等);教学理论侧重于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它更加关注如何用特殊的方法控制个体行为的改变,研究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研究教学系统所含因素的功能(如目标、学生、教材、评价等)。教育传播理论主要是研究教育信息传递活动的规律,关注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等方面。

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它们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答: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其主要环节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和评价修改。

常见的教学媒体配置模式 提示:

(1)简易型多媒体组合教室配置模式

录音—幻灯组合教学环境

录像—电视—投影组合的教室环境

(2)集成型多媒体教室配置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环境:包括计算机、大屏幕投影屏幕、电子投影机、超亮度多媒体电子投影仪、视音频媒体、多媒体教材创作系统等。

语言实验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将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或普通计算机教学环境中的计算机与与局域网或internet互联

(3)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

教室网教学环境:典型的局域网,在其中学生可进行集中、个别化、小组等教学活动,教师可随时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

校园网教学环境:采用intranet结构,把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共享起来

因特网教学环境:信息资源丰富,但也比较分散和混乱,还不适合作为标准的教育信息系统支撑平台和环境

外联网教学环境:Intranet利用internet通讯设施,将多个本来互相独立的intranet进一步连接起来

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 提示:

(1)利用图书信息检索工具获取图书资料

(2)期刊信息检索

(3)利用目录型检索工具搜索网络资源

(4)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 提示:

(1)电子书籍。是以数字格式传播的正式书籍类出版物;

(2)电子期刊。包括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NIS)。

(3)数据库。是指大量信息对象的集合,允许用户根据某些属性进行检索。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例如专题数据库、图书目录和地址簿等。

(4)虚拟图书馆。指由比较严肃的学术和科研机构建立的网上信息库,这些库往往集中于一个或几个专题,广泛收集网上的学术作品和相关网站地址,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编目,有的用超文本建立索引,有的用关键词检索。

(5)电子百科。即电子百科全书(包括电子辞书)。

(6)教育网站。包括:教学类、教育类、研究类、资源类、综合类等。

(7)电子论坛。指由Usenet、BBS之类的技术支持的网上讨论。

(8)虚拟软件库。虚拟软件库专门收集免费及试用的软件,可以自由下载使用,但试用对使用期限有一定限制。

关于Shareware、Freeware及FreeSoftware软件

提示:

Shareware即为共享软件,它允许用户可重新发布该软件,但是任何人想继续使用它需要支付一笔许可费用,通常是由个人开发的,一般没有支持且没有公开的源码,它希望得到使用者的资助。Freeware即为免费软件它通常使用于那些允许重新发布,但不允许修改的软件包(他们不提供源代码)。FreeSoftware即为自由软件是指允许任何人使用、拷贝、修改、分发(免费或者少许费用)的软件。特别是这种软件的源代码必须公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公布源代码,就不能称之为自由软件。“自由”实际上指的是使用上的自由、获得源程序的自由、修改的自由、复制和推广的自由。

关于Internet教育资源“合理使用(Fairuse)原则” 提示:

“合理使用原则”通常是指为了学习、引用、评论、注释、新闻报道、教学、科学研究、执行公务、陈列、保存版本、免费表演等目的,可以不向版权人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这是为了在保护版权人利益,加强对版权限制的同时,又不至于减慢慢信息传播速度和增加社会成本。美国在1976年修订的版权法对“合理使用”有如下定义:使用任何方法复制各种材料,将这些材料用于批评、评论、消息报道、教学(包括用于在教室内使用的多本复印件)、学术及科学研究不违背版权法。它允许教师、学生、学者及艺术家们使用持有版权法的各种资料,不必取得作者和出版商的许可,也不必付任何使用费,这对促进知识的进步和提高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育界,对“合理使用”信息资料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1)教育界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护,即教育工作人员有权利通过可靠途径获得各种用于教学、学习、学术研究、个人学习的信息资料。

(2)在创作和学习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自由的使用信息资料,(3)教育界在网络世界利用“合理使用原则”不应该受到诸如以“授权”或者“执行”为名义的各种理由的干扰。

(4)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料时,教育界也有尊重版权和版权人的义务,即教育界应该教育它的下属机构和工作人员了解知识产权和使用受版权保护作品的法律依据。什么是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结合自己的设计过程,说明探究型学习如何选择主题?

(1)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

(2)符合探究型学习的特点

(3)实现探究型学习的目标

资源的查找中应注意什么?

(1)与主题相关程度

(2)资源引用规范

(3)作资源引用记录

什么是量规?如何设计量规?

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将它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而我国的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祝智庭教授则将它定义为“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

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的绩效(Performance),并且获得可靠的分数,设计量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

教学目标不同,量规的结构分量也应不同。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电子作品时,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而在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时,又会从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考虑。另外学生的水平也是决定量规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符合学生水平的结构分量在评价时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2)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

对量规中各结构分量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的设置不但可以帮助有效的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好努力的方向,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结构分量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真接的关系。还是以电子作品的评价为例,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结构分量的权重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结构分量的权重则应高些。

(3)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

在对量规的各结构分量进行解释时,应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如果标准是“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则此标准形同虚设;而如果标准是“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了出处。”,则标准就明确得多。后者所具有的可操作性,正是量规最可宝贵的特质之一。

如何使用量规?

使用量规进行评价时,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进行前提供量规。

在学习提出预期要求是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发挥量规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作用。

(2)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

正如强调探究型学习不等于否定接受式学习一样,强调量规的优势,也不等于否定其他评价工具(特别是传统评价工具)的作用。每种评价工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配合使用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比如,在要求学生以电子作品递交作业时,采用量规与范例(学生作品范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就会非常有效。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

关注过程的评价特别强调要求评价要随时并频繁地进行。这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以便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量规来衡量和自己的绩效。

(4)为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应该积极地鼓励这类评价,如要求学生互相浏览作品,根据量规提出修改意见等。但切忌为学生的互评施加压力,否则势必会影响互评的质量,如要求以学生互评的分数作为期末考试分数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定义: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列举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三种以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问题:教学目标漂移,缺乏有效的教学目标来引导整合活动

解决策略: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而服务。

问题:当让学生使用技术工具进行探究时,发生信息迷航或目标偏移。

解决策略:教师进行有效和必要的引导,提供参考网址或支架,使学生关注于解决教学问题。

问题:教学时间过于紧张,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整合。

解决策略:在更弹性或宽泛的设计时空(例如从课时层面发展到单元层面)来综合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问题:整合过程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仍然是教师控制着教学过程。

解决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投入性和活动参与积极性。

Webquest:是由美国著名专家作伯尼·道奇和汤姆·马奇首创的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探究型学习模式。

完整的webquest包括:导言、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部分。Miniquest只包括情境、任务、成果三个部分,也可以选择地增加过程、资源、评估等要素。

4.教师能力学的复习资料 篇四

数学系王晓晶

E-mail:(联系电话:***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有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教师的政治态度、品格言行、道德行为不仅反映其自身师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教育观念上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师德高尚?就是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正己,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敬业,就是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高度负责;爱生,就是关心每一个学生;奉献,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加强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厌弃和排斥后进的学生。现在个别学校罚款成风,什么都罚款,迟到、旷课、违纪、不参加扫除、考分低等都罚款。要坚决纠正这种做法,要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教师要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遵纪守法,公正廉洁,时刻注意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2、文化科学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按照新的科学观点去阐明本门学科的知识。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理智、有情感的学生。教师必须更多地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的教育理论去有效地教育学生,更好地按教育规律办事。3、教育教学素质

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主要指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1)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主要是善于分析、钻研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加工处理教材,从而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和关键,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只知照本宣科,就不能发挥知识的教育

价值和智力价值,是不能教会学生学习的。(2)言语表达能力。言语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工具,教师言语是否规范化、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逻辑性强、通顺流畅、语调富于变化并以姿势助说话等,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练好钢笔、粉笔、毛笔字,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3)了解和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的能力。善于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必然影响师生间的心理认同和思想情感的交融,教育过程必然缺乏针对性和活力。(4)教育组织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善于安排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并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包括教师善于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善于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善于处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5)自我调控能力。就是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并善于接收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提高教师职业修养,提高以身作则的影响效果。4、教育科学研究素质

教师要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敢于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勇于研究探索,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获得最新科研信息,并利用科研的新成果,扩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科学的选择教育科研课题;能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从而明确自己的研究起点、主攻方向,具体研究任务,以及本项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意义。能正确的选择研究方法。一项研究采取什么方法,是由研究题目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应设计出最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研究现象本质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这种设计应包括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能对研究材料进行认真的记录、科学的分类、整理、分析和研究,写出论文或书面报告。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能力释义:

西方研究者诺尔、希勒及其同事所罗门等研究指出:教师在达到必要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后,专业教育能力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与教育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学生素质的发展水平、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前苏联学者库留特金等人从教师的职业要求出发,把教师的能力概括为:理解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前苏联学者夫.恩.果诺波夫认为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具有9种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通俗易懂讲授教材的能力、劝说他人的能力、组织能力、把握教学分寸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迅速反映教育的情境并在其中保持举止灵活的能力、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引起学生兴趣的能力或在某一局部区域考查教师的能力。

我国近年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教师的能力。良好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效果,加速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适应新的变化与需要。教师能力作为履行教师职责的适应程度

和承受水平,是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我国学者郑其恭将教师能力划分为:教学工作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张承芬将教师能力划分为:了解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自我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罗树华等主编的《教师能力学》将教师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及自我提高过程中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并反映出教师能力的构成梯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不同角度论述的教师能力结构虽互不相同却又大同小异,不外乎涉及教师组织教学、施行教育的活动及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需要。不难看出,教师能力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同、不可分割的复杂体系,又由于教师的能力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影响,教师能力结构必然会发生改变!课程改革后,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如综合课的设立、研究课的出现、评价手段的改变、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当务之急。

适应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能力的对策:

(一)重视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实施多种课改培训模式, 努力提高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全面推广阶段。在上述三个阶段的摸索实验中,总结了各种不同课改内容的培训,包括有:

1集中式通识培训。即培训对象的全员性��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校长和实验教师。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聘请课程专家做讲座主要侧重于课改指导思想及新的教育理念的培训。培训目的定位于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产生思想、观念、情感上的认同感。

2有计划的学科专业培训。即培训对象均为各学科专业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目的定位于通过培训吃透课标,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3专题研讨式培训。随着课改实施的深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性评价等问题作为专题研讨培训,聘请课改专家与实验教师共同研讨解决。

4课堂点评式培训。培训对象针对具体授课教师,依据因事因人的点拨式培训指导。培训目的是实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的落实和内化为教师的信念与行为。

1.重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发校本培训,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机制。

首先,要转变培训观念。我们过去一直将教师培训看做是师训部门的专有任务,但是从提高教师实际培训效果来看远远不够,由专门的师训机构来完成教师的集中在职培训,既工学矛盾严重,又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需求。这种集中式培训的效果,难以迅速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效益,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必须注意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形成和发展。

其次,建立和完善适合教师多种需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机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要开展这样几种类型的培训:技能型培训,如基本功、说课、微格教学;实践型培训,如听课评课、主题班会观摩、课堂教学评优;研究型培训,如在学校真实环境中开展教育科研,学会选题、设计方案、开展调查研究等。

2.重视教师自我发展,增强教育研究意识,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新世纪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基本的研究能力。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教师而言,它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过程。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会经常地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针对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环节程序,教师可以依据下列三个阶段来开展反思活动:

1课前反思。包括讲授内容要求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2课中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

3课后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等。

上述三个阶段,构成教育教学反思的“三阶段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帮助教师形成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推动其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教师的教学反思伴随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突破传统狭隘的教师“授业”的职业界定,丰富教师角色内涵,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研究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是新世纪教育向教师提出的发展方向。

面对新课改,教师应该怎么办?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

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一年来笔者在研究和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的角色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

一、认真研读《课标》,增强课改意识

《课程标准》是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大胆解放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改新知识,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而且必须尽快适应教育新潮流,在思想上与上级行政部门保持一致,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理论并付之实践,以崭新的风貌充分展现具有新世纪教师特色的风采。



二、改变教学观念,转变师生角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必须积极参加课改理论培训,使自身的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解放、提高,去陈出新,改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变化,面对新一轮的考验,必须进一步努力新的教学变革。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特别是在实践中的教与学,教师应由原来的一桶水逐渐转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需要每位教师在教与学中,两者并重,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研讨,在研讨中学会创新,在求实中不断开拓,而且必须拼弃旧的教学观念,努力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学习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和谐的、平等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去承担新的教育改革,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切底实施。



三、积极参加教研,挖掘课程资源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已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在创设的环境下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深层次的提高。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可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

四、构建互动过程,促进双边提高

5.教师能力学的复习资料 篇五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12)(1)智能结构 在他的理论中,“八个半智能”类型是核心内容,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博物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智能。(2)智能的形成

加德纳认为“八个半智能”源于人的遗传禀赋,但即便禀赋很好,也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成为实际生活中的现实的智能。人的智能发展有着自然的阶段性特征:婴幼儿阶段——模仿智力;幼儿早期阶段——初级符号的掌握;学龄阶段——系统符号的掌握;成熟阶段——职业技能的掌握。“觉醒体验期智能”分为:进入学龄期后——对系统符号的掌握智能;青春期后——智能发展与职业技能联系起来。

第二章

4、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23)(1)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对各教学要素。主要表现为: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方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4)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能力、对教师自我心理因素的反思能力。(5)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

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预见的能力、合作性教学的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综合评价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针对新课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提出的。

5、三维目标及其表达方式。(25)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教学设计能力。(29)

是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能力。主要包括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8、教学反思能力。(41)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存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主要内容为:自我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9、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42)

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教师能知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的一种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新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的能力、合作教学能力。

第三章

10、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50)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共产主义者。

11、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60)(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自我教育法

第四章

12、课堂组织管理能力。(76)课堂组织能力主要包括:(1)组织上课;(2)维持课堂纪律;(3)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4)组织课堂分组活动;(5)组织课堂表演、演讲和实验。

13、一课三操两活动。(82)“一课”是体育课,“三操”是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

14、中学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83)

中学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5、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88)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四、勤劳简俭朴,孝敬父母。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16、班级管理能力的内容。(92)班级管理能力主要包括:(1)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2)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解决学生个别问题;(4)协调校内关系、学生家庭及所在社区的关系;(5)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第五章

17、教师从事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102)必要性: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和威望。特殊性:(1)教师以科学工作者的态度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用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以改进工作效果为目的,将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为一体。(4)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究合作。(5)强调教师科研是教师成才之路。

18、课题选择的标准。(107)

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要看问题及其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

教师科研选题的根本标准则是看选择的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对推动教师自己的工作有用处。

19、文献查阅的原则。(111)(1)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2)要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3)要注意资料的质量。(4)安排足够的时间。(5)要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20、设计一份研究计划。(113)

21、行动研究。(124)

行动研究是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时间中并为了实践所做的研究工作。

第六章

22、教师获取信息的来源。(130)

教师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关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信息。包括:学生个人情况信息、班级整体状况方面的信息。二是学科专业信息。三是教育专业方面的信息。

23、信息检索的方式。(136)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24、信息传递能力。(145)

一、利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书面语言传播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能力。第七章

25、教师语言的特征。(153)

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启发性、激励性、审美性。

26、运用书面语言的要求。(158)(1)注意遣词、造句和修辞。(2)注意字迹正确、规范(3)注意板书设计(4)注意评语设计。

27、运用口头语言的要求。(164)

(1)注意准确规范(2)注意通俗易懂(3)注意清晰简明(4)注意逻辑性和针对性(5)注意语调、语速与节奏

28、身体语言的种类。(165)手势语言、体态语言、表情语言。第八章

29、提高教师与学生交往能力的原则。(182)关注、尊重、信任。

30、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能力。(191)(1)、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2)、与家长及时、经常沟通。(3)、与家长协商教育学生的方法。第九章

31、教育机智的特征。(203)

1、教师所处理的事件具有偶发性。

2、教师表现的行为具有果断性。3教师使用的方法具有得当性。

32、教育机智的形成条件。(205)

1、有强烈的责任感。

2、要了解学生。

3、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4、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33、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206)

1、处理教学疑难问题。

2、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3、处理非主体突发事件。

4、处理自身失误。

34、运用教育机智的建议。(214)

1、尊重学生。

2、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3、情绪要稳定。

4、态度要诚恳。

5、语言要含蓄。

6、行动要沉着。

7、方法要恰当。

8、要避免刻意。

9、要避免说教。

10、要适可而止。

第十章

35、教师角色多重性的认知。(222)

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2、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3、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4、专业人员和教育专家。

5、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

6、课程的开发者。

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8、学生学业的评价者。

36、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认知能力的影响。(230)

随着社会发展,教师角色的内涵不断扩大。从原始社会的“长者即教师”,到努力和封建社会的“有文化者即教师”和“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再到以信息革命为背景的“教师即促进者”都是由于社会的变革对教师角色产生的深刻影响。

37、教学理论更新对教师角色认知的影响。(232)随着各种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对教师角色影响大的几个主要教学理论有:行为教学理论、信息加工教学理论和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第十一章

38、提高教师心理调适能力的方法。(249)

1、森田疗法。

2、情绪宣泄法。

3、认知疗法。

4、淡化与转移法。

39、人格障碍及其常见类型。(260)

1、自恋型人格。

2、回避型人格。

3、依赖型人格。

4、偏执型人格 第十二章

40、教师自我提高能力的内容。(271)

1、教师的学习能力。(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2、教师的研究能力。(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育实验研究的能力。)

3、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确定文章主题的能力、组织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论证的能力。)

4、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更新教材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上一篇: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参考大纲下一篇:珠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