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风格(通用9篇)
1.徽派建筑风格 篇一
一、徽派建筑的简要介绍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徽派建筑的美学趋向,是古徽州独特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徽派建筑 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一)、徽派建筑的产生及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于中国商界。徽州是“文化之邦”,致富还乡后,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架桥梁,盖路亭,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2、形成及发展徽州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随着徽商的兴起和发展,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徽派建筑也逐渐慢慢发展成为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粉墙黛瓦,门窄槛高,窗少且小,采光通风的天井和防火的马头墙,还有细致的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徽派建筑外形的一致性,是追求贫富间和谐的体现。然而,富人终归是有他们所享受的权利。于是在保持外形的基础上,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并且使三雕发挥得淋漓尽致,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
1、徽派建筑特色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它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以砖雕、木雕、石雕这三种民间雕刻工艺为装饰特色,简称“徽州三雕”,而婺源古建筑群在此三方面也表现得很典型。徽州“三雕”源于宁,明清时达到极盛,主要用于民居、祠堂、牌坊等类建筑的装饰和家具、屏联、笔筒等工艺品的制作。
徽州“三雕”在风格上一般可分两个阶段。明代的雕制朴拙古雅,多平雕和浅浮雕,主要借助线条美感获得近于平面的装饰美,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入清以后,雕镂渐呈细腻,多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层次繁复,错落有致,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精美感。
婺源“三雕”艺术广泛用于古民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于1597年进入始兴期。“三雕”各司其职,砖雕、石雕多用于门楼,木雕用于堂内。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婺源“三雕”是徽派建筑的主要内容,集美学、力学、数学、历史学、生态学于一炉,极具艺术价值。
2、徽派建筑的深刻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天人合一”,徽派建筑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既是指徽州
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的自然风貌;也是指“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天人合一”是指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生活在其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于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在民居多借助山水格局,依山傍水而建,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白墙青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建筑完全融为一体。
徽派建筑具有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这无不体现出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反映出徽州人民的生活习性和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徽州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生活在这种艰苦环境中的徽州人深知养家创业之艰辛,养成了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且写进族规家训,作为家风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传。因此即便经营成功,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也不以豪侈自喜,倡行节俭。建造宅第时往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寻求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的美感。缘于此,徽州少有富丽堂皇的豪宅华堂是不难理解的。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青石、水杉为主要材料建筑的徽派民居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结实美观。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罩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
徽派民居还体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如宗祠和牌坊,就是标志着徽文化忠孝节义儒家思想的典型建筑。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作为徽州文化的一种表现,婺源的徽派建筑保存的比较完好,特别是“天人合一”的原生态村落晓起,历史文化名村思溪延村。近几年,在开展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同时,旅游公司和相关部门对现有的古建筑做了大量的修理和
维护工作,使各个村落的建筑得到了修缮和开发,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古建筑的保存现状及评定
晓起,亦称晓川,含上、下晓起两个自然村。晓起村内粉墙黛瓦的村落宅居至今还完好保存着明清建筑近百幢。其中有清道光丙戊(1826年)进士、江苏直隶州知州、光禄大夫江之纪的“进士第”;清花翎头品顶戴、金紫光禄大夫、山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江人镜的“荣禄第”;清光绪年间光禄大夫、江都巡检江人铎的“大夫第”等。还有商宅若干座,有清光绪年间 “礼耕堂”, “继序堂”;清末茶叶成品获国家农工部金奖和巴拿马博览会二等奖的茶商汪晋和的“日新堂”。此外还有“志勤堂”、“振德堂”、“日省堂”、“慎德堂”等众多富商的住宅。建筑体多为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山墙上部呈阶梯形,高出青瓦坡顶的屋面,俗称“马头墙”。平面布置多为三进三开间和二进三开间。当然保存完好的住宅将继续保存和发展,但还要充分利用原来遗留的传统民居, 将原传统民居经过改造后可继续利用,为现代人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思溪延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俞姓古宅,堂构严谨,陈设儒雅,斗拱藻井,雕刻精美,是为婺源徽派建筑极品。思溪延村发展至今已有800年,现存80多幢古宅。古民居大多粉墙黛瓦。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朴素淡雅的美感。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一 片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里外墙着重采用了马头墙、山墙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马头墙屋檐角飞翘,在蔚 蓝的天际勾画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韵律美。在古建筑物的保存过程中,宅内的装饰物品的保存比较好,民居所用的石材、青砖、木材,都保持纯天然材料质感,保留自然纹理与色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破坏了某些雕刻的完整性和美观,比如:木雕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头像被破坏了,石雕也被毁弃等。自乡村旅游开发以来,旅游公司或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和保护古建筑物,并组织了专门人员研究,使许多徽文化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村民建房与古民居保护的矛盾日显突,很多居民的新建筑用地也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2)、村落整体古建筑环境评定
村落整体环境就像人的外表一样,需要包装和打扮。中国最美的乡村在婺源,有着优良的环境,森林覆盖率达82%;空气质量好,尤其是农村,全县达二级标准,部分如SO2、氮氧化物达一级标准;水系源头达二级标准;固体废弃物也要综合利用并妥善处理。生态是自然的馈赠,是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发展的基础,呵护当地生态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必然的。在晓起村,清澈见底的溪流穿村而过,粉墙黛瓦的村落宅居,掩映在群山环抱的茂林深处,村周山峦叠翠,绿树阴翳,远望古道,宛如一根飘带,村子前后左右,浓荫蔽日的古树,蔚为奇观;在思溪延村,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筑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村庄与秀水青山的,优雅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现在一些已开发成旅游地的景点的周边环境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和开发。古建筑的环境的保护是村落环境建设的一个主题,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和保护来实现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首先是通过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生态,比如关闭森林周围的污染性企业,对坟墓进行搬迁,植树造林等。然后宣传教育村民,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实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原因调查
一)、自然原因:
1、在两个调查地点,古建筑物的保存是因为建筑的建造工艺较好,能够经受自然的破坏,这些房子的主人以前大都是为官的和经商的。
2、两个村落中,有一些不能保存的古建筑群是因为风吹雨淋,一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比如打雷、火灾等。
二)、历史原因:
从所调查的两个村子可以知道
1、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战争对古建筑进行了极大的摧毁,使好多古建筑受到破坏。
2、土改期间,所有房子都再分配了,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古建筑物的保存和维护的重要性,所以导致一些房屋因为没有好好维护而不能很好的保存。
3、文革时候,古建筑被破坏的最多,主要破坏的是建筑物上的雕刻(木雕、砖雕、石雕)。
4、文革之后,进行平反运动,又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古建筑,使古建筑进一步受到破坏。
三)、现代冲击影响:
1、在两个调查地点,古建筑物的保存一方面是因为建筑的建造工艺较好,这些房子的主人以前大都是为官的和经商的,有足够的钱财加以装修和维护。在现代,由于旅游开发,旅游公司能够及时的维修和做出相应的保护。
2、现在两个村落中没有被列为景点的房子,一些房主就开始自己改建房子,把原来的古建筑给推倒,再平地起高楼,所以有些古建筑就这样地消失了。还有一些古建筑被主人开发,成为旅馆或饭店,改变了原来的古建筑风貌。
3、近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建筑的完整性,或通过某一方面影响古建筑的保护,对古建筑起破坏作用。比如:修建高速公路所产生的扬尘和噪音。
一、古建筑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首先,开发不完全。我们可以把古建筑按历史文化价值分为三类。1.具有较重要历史文化价值;2.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3.具有一般历史文化价值。而现今,只有部分有较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被开发利用了。例如,我们在延村发现了一座门楹砖雕精美的古屋未被开发成景点。户主因与旅游公司达不成协议,便用黄泥把砖雕封涂了起来,不让游人参观。其次,开发不合理。
1.商业化发展问题。我们通过对晓起、思溪-延村两村的对比,发现在晓起许多景点,已被改造成了商业化气息浓重的酒店、茶室,仅保留了其外部的形态;在思溪-延村则保留了古朴的风格。
2.旅游基础设施问题。在思溪-延村,旅游公司修筑的游步道,未普及全村,只是维修了旅客集中的路段。
二、现状环境的改变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其中牵涉了村民、旅游公司、政府三方面。
从理论上讲,现状环境对古村落保护的影响分为:
1.村庄建设的扩展对古建筑及古建筑的外部环境的破坏;
2.新建建筑对古建筑及古建筑的外部环境的不协调;
3.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建筑的功能要求的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古建筑及古建筑环境的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实际情况来看,新建房屋与古村落的保护的问题日益激烈。一方面,是人口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另一方面,要尽量维持古村落原貌。在思溪-延村,村委会强制要求村民不准建新居。在延村,我们走访了一家村民,他一家四口,挤在不足十平方米的一间房间,且老房屋已严重倾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但他们想修房,费用很高,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想盖新房,政府又不允许,就依然住在那间危房里。还有,在村民的物质生活方式的改变的同时,如何维持古村落原貌,是一个问题。例如:在晓起,村民家大量私自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严重破坏了古村落古朴的环境氛围。
2.徽派建筑风格 篇二
要了解古代帝王生活,来北京;要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就去徽州。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以武力慑服徽州地区之后,中原文化开始浸润,在晋末、唐末、南宋三次重大的人口南徙的潮流中,大批中原士族迁入这片土地。由于这里群山环绕,北有黄山之扼、南有江滩之险,在漫长而连绵的征战岁月里,这里少有侵扰,使得这里的建筑得以较完好的留存下来。而那些最精湛的“三雕”便出自最为富豪的徽商家宅和宗族祠堂。
2 形成原由
祠堂建筑作为徽派民居中的大型建筑,它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宗族的文化,其精美雕刻装饰更体现了徽派建筑传统技艺的精华所在。“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宗”与“亲”的观念让祠堂建筑成为载体,祠堂建筑也因此成为了这种观念依托和传承的象征。祠堂的兴建是“宗亲”观念发展与祭祀活动民间化而诞生的,因此,祠堂建筑无处不体现着它作为宗族和族权的象征所在。宋朝徽州人朱熹的《朱子家礼》使祠堂得以正名,至此之后民间的祭祀建筑才被称为“祠堂”。
徽州地区宗族大多聚族而居,逐渐形成的村落建筑不仅地理位置依山傍水,风水上更讲究天人合一、贴近自然。而对祠堂建筑的选址和建造更是精益求精,祠堂不仅占据了村落中最好的地段,还以它宏伟的气势、精美的装饰成为了村落中最大的亮点。其中祠堂建筑结构与样式上体现了宗祖精神和宗族伦理,高超精湛的三雕技艺更是使祠堂建筑成为雕刻艺术的殿堂,历经数百年仍令人叹服不已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艺和创造力。
3 祠堂建筑特点
徽派建筑号称“古建三绝”主要是祠堂、牌坊和民宅。其中祠堂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以砖、木、石为原料。祠堂建筑中立柱和梁架一般用料颇大,且注重装饰。其中横梁中部略微拱起,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涂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梁托、爪柱、叉手、雀替、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祠堂建筑精美的装饰和三雕艺术体现了它所传承的封建伦理比如儒家的忠孝节义、科举功名等理念。
徽派古祠堂建筑一般为三进,以徽派民居式和徽派天井廊院式为主,第一、二、三进分别称为仪门、享堂、寝楼。仪门门楼多为气势恢宏的“五凤门楼”重檐歇山式建筑。门楼后是一个较大的天井,中间铺设石板,两边空地则种植楠柏或桂花树,天井两侧建造成回廊。享堂是宗族祭祖举行祭祀礼仪活动的重要场所。寝楼主要供奉先主牌位。由于徽州地区多山少地,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不可能营建宏大的殿府式建筑群。于是徽州商人将大量金钱和心血投入到建筑内部的装修和雕刻上,使得这些外观素净的高墙深院内繁复精巧的三雕建筑构件装饰作品也日益登峰造极。
4“三雕”技艺解析
中国的民间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主要有石雕、木雕、砖雕、竹雕等等。而徽派建筑中的三雕艺术在中国诸多民间雕刻发展史中可谓独树一帜。徽派建筑中的三雕艺术起源于宋代,要判断三雕的年代,其“繁复”的程度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准。明处时三雕雕风略显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中叶以后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主流;到了清代后期,透雕、凹雕、线雕、多层雕刻得到充分发展,在一件小小的作品中,镂空层次可多达十余层,亭台楼阁、花鸟虫鱼、人物生活集于同一画面,凝聚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建筑技艺。
4.1 砖雕
徽州砖雕使用当地所产的质地坚细的青灰砖,经过精致雕镂而成,其制作极为考究,除了要用特制的水磨青砖之外,还需经历构图“打坯”、精雕“出细”等工序。其刀工、技艺被誉为“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砖雕广泛地应用于门楼、门罩、八字墙、镂窗、民檐、屋顶、屋翎、神位龛座等,使建筑典雅、庄重、富有立体效果。民间色彩是砖雕图案传递出来的视觉盛宴,主要记载的是花草动物和民间生活故事,诸如“梅、兰、竹、菊”“打金枝”等。它的艺术魅力和美感,使“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
4.2 木雕
木雕取材以柏、梓、椿、银杏、杉木为主,一般在徽派建筑中通过梁架、斗拱、雀替、栏板、窗楹等表现出来。宗教人物、民间故事、花鸟虫鱼、江南民间吉祥图案等是木雕的主要装饰图案。徽派民居建筑前庭喜建“商字门”,以栋梁和雕塑巧妙组合,形成一个类似“商”字的造型。此外,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内,有雕工精美的木雕屏门隔扇,更以前门楼两根门柱气势磅礴的雕工堪称现存明代木雕的代表作,分别满雕着“九狮滚球遍地锦”和“九龙戏珠满天星”,细腻而精致。
4.3 石雕
石雕取料青黑色的黟县青和褐色的茶园石,徽州出产的石料特别适合雕刻,主要表现为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浮雕、透雕、圆雕是主要的雕刻手法。祠堂、民居、寺庙、塔、牌坊等的门额、栏杆、花台、漏窗、柱础、照壁、水池、抱古石等为石雕的主要表现部位。石雕漏窗最能凸显这一雕刻艺术的雅致。初春时节,院墙上的漏窗与满院芳菲相互印衬,如诗如画。同时,徽州牌坊也是石雕艺术的活化石。
5 结语
徽州地区万山环绕、林木资源丰富;丰富的水系带来大量精土,成为烧制青砖的必要材料;徽州地质构造复杂,盛产优质石材。与此对应,徽派祠堂建筑多为砖木石结构,为三雕艺术提供了登台献艺的大舞台。在中国漫长的重农抑商的历史岁月里,徽商在明清富足之余要在社会和宗族中立足,就必须捐输于族,至此,徽派祠堂建筑得以一掷千金,大兴土木,成为光宗耀祖,彰显奢华的当代徽派建筑博物馆。也因此,大批优秀的徽州工匠已经被培训出来,随着徽派建筑的崛起,雕刻造诣更是日益深厚,传承人手中的刻刀,正在雕刻着一个属于三雕的新的盛世。
摘要:结合徽州发展历史及当地祠堂建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徽派建筑中的“三雕”技艺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特色及雕刻手法等,为促进传统建筑的文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键词:徽派建筑,祠堂建筑,砖雕,木雕,石雕
参考文献
[1]方春生.徽州古祠堂的文化解读[J].黄山学院学报,2010(2):10-13.
[2]丁会.浅谈祠堂建筑的人文精神[J].山西建筑,2009,35(6):36-37.
3.论徽派建筑元素 篇三
关键词:徽派建筑 马头墙 实用 美学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58-03
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文化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历来为建筑大师所推崇使用,其建筑造型广泛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徽派建筑源流来自浙江东阳的传统营造技艺,明清时期,建筑工匠按东阳民居建筑的基本模式建造了大量的徽州民居,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造型,也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文化之一,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马头墙造型建筑因其别致和特有的文化底蕴被视为徽派建筑中的经典。
一、徽派建筑的综述
徽派建筑的设计有着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别具一格。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汉族风俗之精华,风格独特。徽派建筑的古村、宗教祠堂、古庙和古牌坊等建筑构造是最能体现徽派建筑独特的民间工艺和造型格调的。徽派建筑不仅是当地人民居住的地方,也是徽州人民生活中一件不可缺的 “艺术品”,其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徽州本土文化的影响。徽派建筑整体格调及色彩的选择上蕴含了徽州当地人民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徽州环境在时间上的稳定和空间上的地域影响了徽派建筑,本土特色形式也反映了徽州环境,具有独特风格,它以砖、木、石为原料结构,又以木构架为主,注意内采光,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最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徽州风水文化设计,这体现了徽派建筑风水理论是徽派建筑鲜明特色形成的依据,使生活居住的环境符合他们逢凶化吉的心理需求,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集中表现,体现出徽派建筑在设计上达到建造实体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二、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这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出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它类似马头的抽象外形设计给人无限遐想,马头墙以层楼叠院,楼台亭榭等元素交相呼应,各尽所能,为人们描绘着一副美不胜收的写意风景画,而且这些元素中又以马头墙最具代表性,因此被视为徽派建筑造型中的经典。马头墙,又名封火墙、防火墙,是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正是体现了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灵魂所在,因此马头墙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深究一番的。
三、马头墙的实用功能
1.防火功能
马头墙这种建筑样式建造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仅仅美观,而是为了防护,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出于政府治安的需求。徽州地形是山地多而平地少,地势起伏较大,民居建筑用地资源匮乏。在村落中往往户连户,墙靠墙,民居建筑的密度大,加之最初的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一旦失火往往出现“城墙失火,殃及池鱼”,从而导致成排甚至整个村落房屋在劫难逃。但是,砌筑了高高的马头墙,就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形下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体现了防火的实用功能,并因此还得了“封火墙”的别称。
2.保护建筑功能
徽州地处东南山区,多风多雨易潮湿,暴风重者吹毁房屋,轻者吹翻屋瓦,因此,盖砖墙瓦顶较为实用;徽州多山多树,建筑材料大量利用砖木结构,在屋顶边的处理上往往较难,若直接用瓦收边,风极易吹掉瓦片,漏渗水问题也难以解决。故而马头墙具有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的保护实用功能。
3.分割空间功能
马头墙将房屋建筑的居室相对分开,分割空间,保证了相邻居户的私密与安全空间。
4.调节气候的功能
马头墙由于体积高大,遮盖面广,立面陡峭,对于排泄雨水,吸热采光,冬日御寒,夏日降暑,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对居住有协调气候的实用功能。
四、马头墙的美学价值
马头墙外形美观气势威严,使建筑具有沉稳感,具有高超的艺术创造力与非凡的美学价值。
1.马头墙的形态美
马头墙独特的美学价值从它的形式来揭示。马头墙轮廓呈阶梯形状,脊檐长短因房屋进深而异,其构造随屋坡度上下起伏,错落有致。从而突显出动态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居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上带来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马头墙造型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和四叠式较为常见,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五叠,俗称“五岳朝天”。马头墙的座头十分活泼有趣,从种类上分,有“坐吻式”“鹊尾式”“印斗式”等几种造型。“坐吻式”是以独特的窑烧构件,它层次多,构造复杂,工艺精细,垛头与博风均采用砖雕,古代官方与公共建筑物上多采用此式。“鹊尾式”的博风顶端以人工雕凿的类似喜鹊尾的砖作构件为主,相比“坐吻式”,其规模较小,构造稍简单,式样素雅,显得简洁大方。它主要用在小型官方、园林与富豪门第的建筑屋顶之上。“印斗式”以墙顶部为古文篆字中的“万”印斗为主,印斗下的博风板多采用砖雕或绘画的“如意”图案,上下结合起来,喻为万事如意,从形式上分为“坐斗式”和“挑斗式”两种。
2.马头墙的色彩美
徽派建筑的色彩很有特色,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而且马头墙与徽派建筑的整体色彩倾向是一致的,它的色彩基调以粉墙黛瓦为主。徽州受到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戴震两位大师的美学思想影响,他们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共存,相通与和谐,这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思想观念对马头墙的美学价值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影响。马头墙的色彩朴素简约而含蕴丰富,它的墙体是由白粉刷成色泽鲜亮的白色,墙头则因瓦片的材料而呈黛青色。静水、碧树、蔓草、修竹,威风徐来,光影移动,树影和花影尽染白墙之上,与白墙、虚实交织构成了一幕动人的画景。马头墙的色彩蕴含的是纯真的田园气息,体现了返璞归真的美学观念。
nlc202309082319
3.马头墙的寓意美
马头墙的造型毫无疑问与人们对马的喜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种“寓意于形”的美学思想。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寓意了主人对“读书做官”理想的追求。在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便成为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马头墙错落有致,黑白辉映,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享受,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效契合与互动,突出了寓意美的价值。
五、马头墙实用与美学的辩证关系
徽派建筑马头墙在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安全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映射出徽州当时社会文化认知,审美特征与精神诉求,彰显了一种设计美学思想。它既有形态又有价值,前者体现审美性,后者体现实用性,两者有着相辅的和谐关系。这就是马头墙所具备的两个兼顾,平衡发展的特点。它通过由实用功能的彰显,给人一种特有的场所感和独特的时空记忆,把徽州文化的深邃与广博直观化、视觉化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记录徽州人们生活与生存方式的表征和审美的心理的对应物,是人们自我表现和一种美学展示。另外,设计的审美创造总是围绕着实用功能目的性进行的,马头墙的设计在展示徽州地区文化的美学价值的同时,诠释了马头墙的形式是其实用功能与人的需求层次及发展水准的体现。在马头墙的设计上,它注重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个对于正确的认知实用与美学的辩证关系,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六、马头墙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精神文化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对于设计而言,它需要承担的实用功能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需要,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在这种发展的影响下,马头墙元素可以被重新运用,它能体现中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也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把马头墙造型和色彩元素、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内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同时要把握它的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的和谐统一关系,更要遵行适形、适度、合情的原则。在进行设计中如果对马头墙元素盲目追捧,只考虑它的大众地位,缺少地方特色的设计创新,或在形式上照搬传统式样,不顾环境与功能要求,缺乏对马头墙元素意义的运用,生搬硬套,拼凑局部和变化形式,使建筑显得生硬和特定环境不协调。以至建筑方案换汤不换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养才能够为现代设计的形式注入新的语言,做出好的设计作品来。
七、结语
马头墙作为徽派建筑的典型标志,也是一曲余音袅袅的水墨乐章,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具有丰富的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千百年来徽派建筑之所以令无数人流连忘返,过目难忘,正是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灵魂,也是徽派建筑文化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明居,王木林.徽派建筑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曹永沛.徽州古建筑“马头墙”的种类构造与做法[J].古建园林技术,1990,(04).
[3]王子琳.浅析徽派建筑的色彩与人文精神的关联[J].科技信息,2010,(15).
[4]方根宝.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的作用与演变[J].黄山学院学报,2008,(05).
[5]鲍雯婷.马头墙元素在现代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2,(22).
[6]胡静.徽派建筑符号――马头墙之美[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4,(01.
[7]席景霞.徽派建筑马头墙元素解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06).
[8]左铁峰.徽派建筑的设计美学表征与内涵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6,(02).
4.黄山县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篇四
现在人越来越认识装饰墙在居室中的作用,人们不仅仅喜欢具有实用性和现代性的设计风格,更是对既美观而又不繁琐,既多材而又环保的居室情有独终。墙面是居室的重点。在居室中人们的眼光往往首先集中在墙面上,其实色彩就是墙壁最“物美价廉”的装饰品,有时候,一面“好色”的墙最能体现主人的个性与风格。从目前来看,很多家庭已开始利用彩色涂料、立体涂料、艺术涂料、质感涂料、墙艺漆、液体壁纸涂料等,把多彩的风景搬上墙,把墙涂上自己喜欢的风格,让家在艺术色彩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每一种家装流行趋势的出现,都有现实社会的发展作为背景。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黄山县进行实地的考察,目的在认知了解徽派建筑的迷人之处。
印象最深最令人震撼的是民居。在大山绿色背景下,一片片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房子仿佛天空落下的一朵朵游弋的白云,象一幅幅清朗明亮的水墨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呈现出和谐安宁氛围,体现了建筑与山、水、自然环境整体美、协调统一美。
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就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而我有幸有机会来到黄山县这个神奇迷人的地方欣赏皖南民居的优雅与精美感受徽州文化的儒雅与深邃带给了我视听上与心灵上的触动对建筑与文化的崇敬陡然增加。建筑的魅力在于它不单是三维空间的实体还有精神、历史、文化等一系列第四维元素在里面这就使得我们在欣赏建筑时会有一种遐想的冲动想它的过去、未来、外表、内心。现仅借黄山县之行所见所闻来谈谈我对徽州建筑的初步认知。
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徽州地区是指皖南山区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住宅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
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
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
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 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
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5.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篇五
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墙,能阻断火灾蔓延。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
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6.建筑风格简介 篇六
建筑是文化的符号,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还是一种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底蕴,不同国家的建筑文化和风格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如何根据地势。地理位置有机的运用和结合建筑风格,是需要规划大师和开发商共同致力打造——精品楼盘
地中海建筑:
地中海风格建筑,特指欧美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出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经典建筑风格、今天这种建筑风格融入世界各地,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休闲、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建筑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外墙的涂料经工匠们一层层、一遍遍的粉刷,颜色就渐渐地沉淀下来;岁月愈久、颜色愈白,味道愈浓,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
中国今年来在深圳招华〃曦城、天津卡梅尔、深圳香蜜湖一号、深圳中海怡美山庄、武汉南国明珠、上海西郊庄园别墅、杭州戈雅公寓、山海城市经典、广州富力城、东莞中信森林湖、大连万科溪之谷等诸如之类建筑名宅比比皆是
地中海以拥有蔚蓝的海景、拥有淳朴自然的民风而著称。红瓦白墙、高低错落的天际线,干打垒的厚墙、连廊、过厅、铸铁的栏杆,厚重的门窗,简朴的陶土花池,眼里的彩色瓷砖装饰。。。饶有趣味
西班牙建筑:
在地中海上有一个美丽浪漫的民族,他就是西班牙。
西班牙这个让人们以熟悉他:西班牙女郎,斗牛,弗拉门戈的世界瞩目、为之向往的地方。以他举世无双的阿尔罕拉宫、迷人的村庄〃〃〃〃〃〃让我们熟悉他亲近他。以他那阳光、沙滩、圆弧檐口、粗狂的外立面、红瓦,白、米、黄墙带给人们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生活氛围,建筑空间的尺度沉积着平和、悠闲、富裕、美丽、浪漫的生活惬〃〃〃〃〃〃
意大利建筑
意大利建筑风格真正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以巴洛克和哥特式建
筑风格为主。建筑在细节上的处理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远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大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铸铁花饰,即保持了罗马建筑特点,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例:广州托斯卡纳、苏州中海半岛华府、深圳茵悦之生、上海新浦江城等
法式建筑风格
北京东方普罗旺斯、北京美林香槟小镇、广州天湖峰境、北京万象新天、深圳城市山谷、广州翡翠绿洲森林半岛、广州塞纳森晴、深圳幸福海岸、东莞中信凯旋城、上海锦绣华城、合肥大溪地
英式建筑风格
北京中海〃安德鲁斯庄园、深圳英郡年华、北京北一街8号
德式建筑风格
深圳金地〃梅陇镇、北京阳光上东、北京万达广场、上海金地〃格林郡、北京卡尔生活馆、成都康郡、上海金地〃格林、天津万科假日风景、上海复地〃北桥城等
北美建筑风格
北京主语城、北京西山美庐、北京提香草堂、北京半山枫林、北京中海〃瓦尔登湖别墅、北京碧海方舟别墅、天津红磡领世郡。广州保利林语山庄、广州帝景山庄等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北京西钓鱼台嘉园、深圳熙园、上海虹桥中国、广州美林湖畔花园、佛山奥林匹克花园、杭州发展绿城〃翡翠城、深圳西岸官邸、杭州丁香公寓、广州保利林海山庄、青岛盛世景园、南昌康城、武汉巢NEST别墅、成都东麓驿境等
新中式建筑风格
北京观唐别墅、上海九间堂。北京湾、广州云山诗意〃人家、北京乐府〃江南。苏州庭园、苏州天一墅、武汉宝安江南村、北京金碧湖畔、武汉万科〃润园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7.儒家思想对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 篇七
1 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或儒教。从儒学传统的历史来看,确认、强化个体道德意志选择的自主、自由,是贯穿其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在儒家人伦秩序的笼罩中,义务是第一次序的概念,人的权利意识则始终被压缩、消解在义务观念之下。随着人的权利意识的压缩与消解,自由的范围也就无从确认,儒家思想是为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2 徽派民居建筑文化的成因
2.1 历史背景
徽州古称新安,范围在以黄山为中心的安徽南部地区,区内是“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7000多幢。徽派民居建筑,形式多样,总计约15种之多。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人们生活困难。因此,生活逼得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外边去发展。致富后的徽州商人,为光宗耀祖,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修堂建宅,造园架桥,建造了大量这一时期无论是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与无伦比的徽派民居建筑。
2.2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很大,徽派民居建筑就体现着极为严格的儒家等级理念,尊卑有异、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道德观念体现的十分明显。徽派民居建筑,由于地跨江淮的特殊地理位置,又处于南北方两大建筑风格的交融地带,受楚文化、吴越文化、两淮文化、建安文化、桐城文化等多种优秀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徽派民居建筑中,儒家思想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徽州商人自幼受教于儒,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把儒家思想引入商道,利用儒学中“治人”、“治事”以至“治国”的道理或知识,来经营他们的商业。“以儒意以通积著之理”[1]“不数年赀大起”。[2]他们的这种文化修养不仅体现在其商业行为中而且也融于徽派民居建筑之中,徽派民居建筑之所以能独成一体,独具特色是与徽州人尊儒重道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严格按照规定的等级建楼扩院。这是徽派民居建筑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和依据。
3 徽派民居建筑的儒家文化特色
3.1 徽派民居建筑文化的启示
徽派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意味,主要体现在对古代美学的运用上,建筑依山傍水、顺应自然、浑朴简约、富于变化、精雕细刻、造型独特等特点,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图1)。徽派民居建筑多为两层高的合院式建筑,住宅空间狭窄,天井的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井设计旨在让宅内的人能与天有所接触,“长幼有序、天人合一”是中国大部分民居的建筑观,特别是在布局、结构及规模等方面都体现了儒家的伦理观和宇宙观。徽派民居建筑文化启示我们要将地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来进行现代建筑设计,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现代建筑设计内涵,并能够充分展现徽州地域文化特征。
3.2 对称布局的徽派民居建筑文化
徽派民居建筑的对称美反映出徽州人中庸的人生观,而居室的结构对称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礼制。徽派民居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西递和棠樾为最具代表性的既蕴含中庸文化特色又富有礼教道德文化内涵的徽派民居,其建筑外观的整体大块白色和精制典雅的黑色大门与灰色门罩多层门楼上的砖雕、窗雕的结合,形成了黑白灰的强调对比。同时室内装饰,也饱含诗情画意,自然大方而又不失古朴典雅,呈现着民间建筑少有的厚重和大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徽州人笃守古制、推崇儒学的思想。徽派民居建筑深受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这种思想反映在村落选址中就是选择群山环抱的地方,反映在建筑物中就是徽派民居建筑“四水归堂”式的私家庭院(图2)。
3.3 徽派民居建筑的雕饰文化
徽派民居建筑的雕饰体现着儒家伦理观念,雕饰作为徽州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木雕、石雕、砖雕最为出名(图3)。这些雕刻虽然封建伦理观念较为浓重,却极具文化研究价值。徽商是儒家思想坚定的传播者,他们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传统,他们用雕饰的手法来传播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也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必然。西递和宏村的明清徽派民居建筑雕饰,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载入史册。
4 结束语
徽派民居建筑在徽州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提起徽州,人们就很自然地联想到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等徽派民居的建筑符号。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建筑形式层出不穷,现代建筑与古建筑之间由于时代的不同存在差异,但是,不论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时代如何向前发展,我们永远也割裂不了与历史传统的关系,始终处于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始终是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统一体。[3]通过研究儒家思想对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找到儒家思想是徽派民居建筑的思想源头;探索徽派建筑文化的精髓,以便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徽派建筑文化,为设计出更符合徽州地域文化特征的现代建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余英时.寄园寄所寄卷十二,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海朋,王廷元.潭渡黄氏族谱卷九,明清徽商资料选编[G].合肥:黄山书社,1985.
8.成龙欲捐徽派古建筑引发关注 篇八
该工作人员表示,二十年前,古建筑档案并不十分齐全,对于成龙手上的房子特征也不清楚,所以文物部门没办法对号入座。而这些房子当年有没有被认定为文物,目前还不知道。另外,房子到底属不属于文物,这需要有专家鉴定。
二十多年前,文物保护法不是现行的保护法,安徽省也没制定《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那时候遍地都是老房子,不能要求当时老百姓都有保护意识。很多当地老百姓连温饱都没办法解决,有人愿意出大价钱买他们手里的房子,当然会卖。
对于记者提出的“有一种声音说‘成龙宁捐国外也不捐国内’,这反衬了国内文物保护的尴尬”这一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不能否认,现在确实存在文物被破坏的现象,这个不光是中国的问题,世界范围都有,比如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炸掉了,意大利古城墙倒塌。这种情况不是文物部门不保护的问题。说“成龙捐给国外扇了国内人的耳光”,这是愤青的看法,没必要对成龙的行为口诛笔伐。
成龙欲捐徽派古建筑引发了高度关注,根据报道黄山方面则愿出场地让古建回家。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张宏明表示,“如果这些古建筑是文物,按照现行法规是不允许流出国门的”。至于这些古建筑最后归于何处,目前也无准确的消息。
消息链接
安徽规定严禁将徽派古建筑迁往省外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徽派建筑特色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意见》,将把徽派建筑特色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省政府对核心区市政府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的内容。安徽到2015年将完成各类相关保护规划编制;黄山、宣城等地的徽派古建筑在今年年底前将拥有特制“身份证”。
9.建筑模型风格说明 篇九
在整套房子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带有清新感的现代美式风格,把偏小的公寓空间给放大化处理,设计中我们放弃了复杂的形体表现,更多的是怎么样把原有的家具融入到新空间中去,想利用配饰的设计把风格呈现而不是装饰造型上下很大的功夫,这样也不利于小空间制作。在本套公寓设计中,对整体格局的改变也比较大,在了解到客户的生活习惯需求后,我们把书房划入主卧室,其中一部分划入公共卫生间,这样一来也扩大了公卫的使用面积,就可以满足在一个卫生间里面可以融入淋浴和浴缸。另外为了在视觉上和使用上尽量的把空间做大,我们把厨房也采取开放式设计,进门玄关空间就不那么急促了,视觉也具有很强的进深感。
本套公寓的设计,是在结合原有家具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餐桌、客厅沙发、包含卧室的床都是原有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样把它们同现在的房子更好的结合,从现在的整体效果看来我们的设计是成功了的。
【徽派建筑风格】推荐阅读: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论文06-23
迪拜建筑建筑学分析07-26
商铺网点建筑建筑设计总结10-31
对建筑学与建筑的认识10-02
小论文: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相关分析08-30
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材料特性对比分析10-19
城固县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调研报告09-09
建筑项目调研06-17
建筑学院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