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精选8篇)
1.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 篇一
2018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一个学期的学习就结束了,又迎来一个寒假。寒假期间,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下学期的规划。下文为您准备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C C B D B D C B A A D 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题号 15 16 17 18
答案 A、C、D B、C B、C、D B、C
三、填空 题:(每题2分,共12分)形变 20 小 21 20 22 0.7 0.8 24 36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5分)
25.(2分)1 1.5
26.(2分)向上 增大
27.(2分)5 0.6
28.(2分)3.4
29.(4分)(1)相同;同一高度(2)长;匀速直线
30.(3分)(1)相平;(2)深度;(3)C
31.(2分)A
32.(2分)吹气;增大瓶内气体压强 33.(2分)等效
34.(2分)或: 或:
35.(4分)(1)①;
(2)动滑轮重;
(3)②;④。
36.(3分)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分别向两个饮料瓶中倒入不同质量的水(1分),使两瓶中水的深度相同(1分),拔开塞子可以观察到水从两瓶的小孔中向外喷出的急缓程度相同,从而说明水产生的压强与水的质量无关。(1分)
37.(5分)(1)实验步骤:(3分)
①在斜面上确定一点A,用刻度尺测量A点到水平木板面的高度h,并记录。(1分)
②让小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放在B点的小盒子。用刻度尺测量小盒子在水平木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并记录。(1分)
③依次改变点A的高度h。仿照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并分别将每次的h、s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1分)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分)
五、简答与计算题:(共13分,38题3分,39题5分,38.答题要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分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分
(3)人和巨石各自向后退。1分
39.解:
p水= 水gh=1.0103kg/m210N/kg0.5m=5103Pa 1分
F水=p水S=5103Pa510-2m2=250N1分)
F桶=F水+△F=250N+40N=290N 1分
G水=F桶-G桶=F桶-m桶g=290N-1kg10N/k g=280N1分
m水=G水/g=280N/10N/kg=28kg1分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推荐的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2.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 篇二
【例题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且BC=AH, 求∠BAC的度数?
【分析】:由七年级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可知,三角形的高有三种可能,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所以例题的作图显然排除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作图时应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BAC为锐角时(如图1)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C=45°;当∠BAC为钝角时(如图2)同样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E=45°, ∴∠BAC=135°。同学们,从这个例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解下面练习时就得注意这个问题。
【相关练习】:(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4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2)△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13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例题2】:(八年级上册P27第11题)已知:△ABC中﹙如图3﹚,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试说明S△AB-D∶S△ACD=AB∶AC
【分析】:求S△ABD∶S△ACD有多种途径,但我们观察到可能以AB、AC为边,所以过D作DE⊥AC, DF⊥AB, 垂足为E、F﹙见图3﹚,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知DE=DF, ∴S△ABD∶S△ACD=﹙DF×AB×?﹚∶﹙DE×AC×?﹚=AB∶AC.
在这个例题中,必须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想到常用的辅助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角的两边上的垂线段;同时比较面积关系时,常用等底或等高的思想。下面解决相关练习时同学们着重体会辅助线的思想。类比角平分线,中线常用的辅助线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即倍长中线,在练习6中,同学们要体会一下哦!
【相关练习】: (3) △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6, AC=4,求BD∶CD
(4) △ABC中, AD是△ABC的中线, 试说明S△ABD=S△ACD
【例题3】:(八年级上册P42探究活动)如图4,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类问题利用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具体要求就是将题目中涉及到的线段利用对称变换“接”成一条线段。例题中先假设在L上有一点P,连接PA, PB, 发现PA+PB的和是一条折线,不是线段,所以下一步将点A轴对称变换到L的下侧点A′,此时连接A′PB, 就“接”成一条线段,泵站P找到了。
【相关练习】:(5)∠AOB=30°, P是∠AOB内的任意一点,OP=8, 在OA与OB上分别找到点M和N, 使得△PMN的周长最小,并且求出△PMN的周长。
【例题4】: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分析】: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画出线性规划图,按照书中的例题设A城运往C乡的吨数为x吨,则运往D乡的吨数为 (200-x) 吨,B城运往C乡为 (240-x) 吨,B城运往D乡为[260- (200-x) ]吨,写出总运费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25 (200-x) +15 (240-x) +24 (60+x) 。关键是向同学们介绍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得到的: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知道,运往各乡的肥料不能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
解得。后面的解题略。在解决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时,必须全面分析变量与函数的实际意义,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解集。
【相关练习】: (6) 从A, B两水库向甲,乙两地调水,其中甲地需水15万吨,乙地需水13万吨,A, B两水库各可调出水14万吨,从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从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设计一个调运方案使水的调运量 (单位:万吨×千米) 最小。
3.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 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联系生活生产中串、并联电路的实例,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
2.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用具]
电路示教版、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上课,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城市夜景图,(多媒体播放天安门、鸟巢、东方明珠夜景图).
师: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在奇妙的灯光下五彩斑澜;上海的东方明珠在霓虹灯照耀下,妖娆灿烂,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同学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这些灯是怎样连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共同学习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板书课题:串联和并联,)
[评析:通过欣赏天安门等美丽的夜景,提出问题,为学习串联和并联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导出串联和并联电路
(出示示教板:一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若干导线、一只开关.)
师:请一个同学连接电路,让灯泡发光.
师:要使两只灯泡都发光,有哪几种连接方法?请同学们设计出电路图,并画在纸片上.(学生设计并画电路图.)
(搜集8位学生设计的电路图纸片,视屏展示.)
师:是不是说有8种或者有更多种连接方法?
师生:只有两种连接方法.分别叫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评析:在连接一只灯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连接两只灯泡,通过分析全班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归纳得出,只有两种连接方式,逻辑严密.]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师:请大家分析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
师生;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首尾顺次相连,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并列连接,电流的路径有多条.
3.训练
师:(多媒体展示6幅电路图)请大家识别这些电路属于什么连接方式.
[评析: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紧接着进行电路识别练习,巩固训练及时.]
4.实验探究A:两种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
师:请大家用实验验证,两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坏了,会不会影响另一个用电器?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5.实验探究B: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师:在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是否相同?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相同,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评析:通过实验,研究两种电路中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无关系等,探究细致,全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电路基本特征的认识.]
6.分析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师:讨论、分析、比较两种电路的特点,填写下列表格.(学生讨论,填表)(多媒体展示表格)
[评析:比较鉴别,有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认识和区别两种电路.]
(三)知识应用
1.分析路灯的连接方式
师:街道上的路灯是怎样连接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并联,一盏路灯坏了,其余的灯照常发光,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
师:那为什么所有的路灯晚上会同时发光,早上又同时熄灭呢?
生:因为开关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
2.分析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师:(示教版展示一串小彩灯,接通电源,闭合开关,让它们发光,)这些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怎样检验?依据是什么?
生:取下一只小彩灯,如果其余的灯亮,是并联;如果其余的灯不亮,则是串联,看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
[评析:应用举例典型,分析判断中,引导学生紧扣翠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突出重点,落买教学目标.]
3.分析天安门前电灯连接方式
师: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我们再来问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灯,总体来说,是并联,因为一只灯坏了,其余的灯仍然会发光,但有些局部的灯可能是串联,如,勾画天安门城楼轮廓的小彩灯.
[评析:用所学知识回答课首提问,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串联和并联,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后,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附:板书设计(见多媒体展示表格).
4.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 篇四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
m,1m=
dm=
cm=
mm=
um=
nm。光年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
”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多次测量取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2)1h=
min =
s;1min=
s;30min=
h(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4、误差是
与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的物体叫。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2)公式:。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1m/s=
km/h(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这种运动叫做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比。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程度。变形公式有:路程s= ,时间t=
第4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2、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的,一切、、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作介质传播的;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同、不同)。声在 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使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
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用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
HZ。人们把高于
HZ的声叫做
波;把低于
HZ的声叫做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第3节 声的利用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产生声音---空气等
传播声音---鼓膜的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2)阻断噪声的 3)防止噪声进入。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 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3)在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5、右图是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4.70C”读作
或读作。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和
;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 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每10格是
,分度值为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决定。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3、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保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不断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叫做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叫做
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6、熔化
热,凝固
热。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
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2、(1)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但要持续的热。水沸腾时的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
(同否?)(3)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蒸发:(1)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
,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作用。
5、液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
。所有的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
液化;而有的气体
单靠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
热。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2、判断物态变化:(1)碘变为碘蒸气是
,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
;冰冻的衣服干了是
;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
。早上打霜是
;白炽灯灯丝变细是
;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
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雾。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吸热,空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遇暖气流
成雨水。(2)雾、露的形成是
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 水蒸气 遇冷
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
;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
;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
。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后
。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
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
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
吸热;吃冰棒凉快是因为
吸热。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
后
;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
(是、不是)光源。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和,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是
m/s。在水、玻璃中逐渐
(变大、变小)。
3、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
比
快。光年是
单位。
第2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夹角。反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两类反射都遵循
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度,入射角为
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两种方法作图。平面镜的应用:一是可以
,二是可以。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相同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所成的是
虚
像。像和物关于
镜面
对称。
第4节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初步规律:(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
线两侧。(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但增大的度数不等。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
些。(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等于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3、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向 上 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4、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 像,是经光的 形成的。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
(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
,是光的 形成的;小孔成像是
像,是光
形成 的。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的。
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而成的。这是英国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
色上衣,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
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
。(2)、红外线的作用:(1)
(2)
(3)
(4)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2)杀死
灭菌。(3)能使
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
表示。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图一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图二
3)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图三
3、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
镜。照相机成的是
、的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镜。投影仪成的是
、、的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
镜。放大镜成的是
、、的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镜、镜,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形成的 像。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过程:①、、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的中心大致在;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应
用
u>2f
f u=2f v=2f------ f v>2f u=f 不成像 u 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一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分 ;物近像 像变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 把信息传入,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 、的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镜和 镜组成,都是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的镜头,成。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成。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 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镜,目镜成 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1、质量:(1)定义: 叫做质量。用字母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 kg,1kg= g= m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2)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的桌面上,之后把 放在标尺左端的处,调节,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砝码加在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后加质量的,最后加,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质量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它不随物体、、、的改变而改变。 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 (变、不变)。 第2节 密度 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 2、密度:(1)定义、叫做密度,用字母 表示密度。密度的公式是 ;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为 ,密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换算1g/cm3= kg/m3 2.7×103 kg/m3= g/cm3 3、水的密度为 kg/m3,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思 ;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4、密度的大小由 决定,还与物质的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一般相同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铝的密度 铁的密度 铜的密度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冰的密度 木块的密度。(填大于活或小于) 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 (同否),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6、图象:右图所示:ρ甲 ρ乙 7、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密度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体积 、密度。 8、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 ,体积,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定物质密度,首先要用 测出物质的质量,用 测出物质的体积,用公式ρ= 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用途:用量筒测,(量筒上的标度单位是 毫升(ml) 使用方法:首先要观察量筒的 和 值,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m3 = dm3(升)= cm3(毫升)= mm3。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ρ,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ρv求出质量。 3、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ρ求得 4、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 变小 5、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6、水在℃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 层,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999年甘肃)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2000年山西)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2000年湖北黄冈)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1999年北京)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2000年辽宁)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2001年河南)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1999年江苏南京)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2000年云南)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30° B.35° C.45°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D.55° 甲 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8.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真空 2.光的直线传播 3.仍然是 是可逆的 4.漫反射 5.120 0 6.折射 反射 7.硬币的像 光的折射 (提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位置的,即顺着折射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方位的) 8.玻璃 ∠6 ∠3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D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的 缘故. 22.篝火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光在冷热空气间发生折射)因为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使得物体像的位置也在变,所以看上去好像物体在晃动. 23.24. 25.26.0.0239 s 27.6.27 m 28.(1) (2)65° 海口团队代写作业 你写了一个月,而老师只写一个‘阅’,甚至交上去看都不看一眼,这样的作业交上去还有意思吗? 没有意思。 你还在为繁重的作业头疼不已吗?你还在担心因为完不成作业,开学的时候被老师责骂么?假期积累的那么多作业,那么多的辅导班,忙的过来么?那么请联系我们……我们的团队代写小学、初中、高中英、数、理、化作业。同时代写语文、英语作文,我们保证原创。保证85%以上的正确率。 小学每科 一页0.5元 初中每科 一页 1元 高中每科 一页1.5元 英语作文每篇 5元,语文作文每篇 15元。小学试卷每张 5元,初中试卷每张15元,高中试卷每张20元。(试卷中涉及作文,价格增加10元) 如果觉得以上价格偏高,可以根据具体题目难易、数量面议。 以上作业先预付30%,完成后支付另外70%。全科9折优惠,三人以上八折优惠。(海口市我们负责领取及归还作业,海口以外,顾客垫付邮资) 我们有海南省最专业的团队,我们的宗旨是保证作业的原创和正确率。我们将是你完成暑假作业的权威保证。 联系电话:吴老师 *** 胡老师 *** QQ : 1121677695 一、单选题 1.根据你对常见物理量的了解,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km/h C.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0.18dm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在调节托盘天平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 D.以上三种都可以 3.学校常见的几种物体,质量约为0.5kg的可能是() A.一个篮球 B.一个羽毛球 C.一根粉笔 D.一个粉笔擦 4.在我国党中央的领导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4月中旬以后,全国迎来了开学季。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餐具的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5.已经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用镊子向右盘内反复加减砝码,都不能使横梁恢复平衡,此时应该() A.调节横梁右端平衡螺母 B.把两个托盘对调 C.调节游码的位置 D.将游码和平衡螺母同时配合进行调节 6.小华做“用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度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向右移动游码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把横粱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7.有八个外形、大小和颜色均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其中七个是质量相同的正品,另外一个是次品,其质量比正品小一些。现给你一台调好的天平,最少测量几次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将次品分辨出来()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七次 8.某同学要称量10.2g食盐,10g以上用砝码,1g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g砝码放在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g处。其合理顺序是()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9.天平用久了,砝码会粘上油污,用这种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10.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的数量增多 C.水的数量增多 D.冰和水的原有的数量不变 11.下列情况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把菜刀表面磨光 B.从月球带回地球的岩石标本 C.将铁丝拉长 D.冰熔化成水 12.以下器材,不是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A.沙漏 B.日晷 C.天平 D..原子钟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在使用天平称量质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他应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他应________或________. 14.在宇宙飞船中生活着一位质量为70kg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下他的质量为________。 15.在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子上,过了一会瓶子的外璧上挂满了小水珠,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当瓶内冰块在熔化的过程中,瓶中水的温度________;冰块全都熔化成水以后,水的质量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一个宇航员,连同装备一共90kg,到达月球之后的,总质量将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将一块铁熔化成铁水,它的质量将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三、解答题 17.“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于2012年4月22日至27日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举行.假设在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2km时,发射一枚鱼雷,鱼雷在水中以60m/s的速度前进,经过t1=50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发出的火光,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又经过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 求: (1)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υ1是多大? (2)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υ2是多大? 18.蜂鸟是人们已知质量最小的鸟,它的卵也是人们已知最小的卵,有一种蜂鸟,产下了一只卵后自己的质量仅为2g,若这枚卵的重仅2×10﹣3N,那么这只蜂鸟产卵前的质量为多少克? 四、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游码已调零)。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向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至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C 6.A 7.B 8.A 9.B 10.D 11.A 12.C 13.左;减少砝码;向左移动游码 14.70kg 15.液化;不变;不变 16.不变;不变 17.解:(1)设鱼雷的速度为v0、鱼雷快艇速度为v,则: v0t1=L+v1t1,即:60m/s×50s=2000m+v1×50s,解得: v1=20m/s; (2)鱼雷第一次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到敌舰的距离: L′=L+v1t1﹣v t1=2000m+20m/s×50s﹣30m/s×50s=1500m,从发射第二枚鱼雷到击中敌舰: v0 t2=L′+v2t2,即:60m/s×30s=1500m+v2×30s,解得: v2=10m/s. 答:(1)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是20m/s; (2)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是10m/s. 18.解:蜂鸟卵所受的重力G=2×10﹣3N,根据公式G=mg得:蜂鸟卵的质量m=Gg=2×10-3N10N/kg=0.2×10﹣3kg=0.2g;蜂鸟产卵前的质量:m′=2g+0.2g=2.2g.答:蜂鸟产卵前的质量为2.2g。 四、实验探究题 19.(1)右 (2)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手直接拿砝码 一、科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 (1) 注重可接受性。 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得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学习目标, 进入学习状态。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点:①让学生感知鸦片及其危害;②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③认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些学习目标无论是从感观还是理性分析的角度, 都利于学生接受。 (2) 重视层次性。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本课学习目标中, 从对鸦片及其危害的认知, 到对虎门销烟的认识, 再到对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的分析, 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构建新知的层次性。 (3) 强调引导性。 每一项学习目标都是学生构建新知的原动力, 设计时应考虑其激趣性、启发性、引导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完成学习构建。 二、优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 (1) 生活化。 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组具有生活经验的问题, 首先出示“大烟花”标本, 然后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能说一说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对人体有什么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激活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先前经验, 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 (2) 挑战性。 学生构建新知需要他们认真调动和组织原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有的学生说因为虎门销烟, 有的学生说英国想侵略中国……教师马上追问:“如果没有虎门销烟, 英国还会发动侵华战争吗?”学生回答:“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于是教师接着问:“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学生答:“牟取暴利”。教师又问:“还有更深刻的理由吗?”学生答:“打开中国市场”。教师接着补充说明:“19世纪上半期, 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 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 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接着教师又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还会发动鸦片战争吗?请说明理由。”于是一个关于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理性认识在极富挑战性的追问中, 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生成。 (3) 开放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在本课教学中, 对于虎门销烟, 教师提出:“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 会不会破坏环境?”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因人而异的, 因为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不同。所以就出现了海水会污染;在那个时候, 连国家都保不住了, 还谈什么环保;当时人们还没有环保的概念, 林则徐是销烟而不是烧烟, 方法很科学等说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 没有任何包办代替, 让学生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的自主构建。 三、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 当学生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后, 教师提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一出, 从学生的表情我观察到多数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教师给予及时关注, 调整教学策略, 组织学生联系《南京条约》每一点内容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通过小组合作, 互相启发, 拓展了思路。最后通过全班交流, 进一步归纳出领土、经济主权等的丧失是导致中国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南京条约》危害的理解、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基本知识的构建、基本能力的形成, 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完成的。 四、引导学生快乐感受学习活动成果 单元解读 本单元学习叙事性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大家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外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理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用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并受其熏陶。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它出自一个盲聋哑人之手则尤为难能可贵。面对这样的奇人美文,我们不能不感动。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大家的情感,引发大家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对照。同学们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尽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字词。②理解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③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④了解随笔、传记等叙事类文体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 ①在朗读中揣摩、品味作品独特的风格、人物塑造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②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③推进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聆听名家讲述人生历程,了解课文深厚而丰富的人文内涵。②感悟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培养健康的伦理亲情。③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单元导读示例 《藤野先生》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导师,他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给了鲁迅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作者因此很尊重他、怀念他。题目交代了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二)作家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先生一生留下很多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摩罗诗力说》等。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和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 (三)识记基础知识 1.生字字音 绯红(fēi)宛如(wǎn) 驿站(yì)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杳无消息(yǎo) 诘责(jié)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2.词语详解 【绯红】鲜红。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诘责】质问并责备。 【匿名】不具名或隐匿真名。匿,隐藏。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照。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或停顿转折。多形容诗文的音调优美,吟咏起来,和谐悦耳。 3.词语辨析 [熟悉熟识] 课文例句:①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辨析: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主要区别是:“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例①,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如例②),很少用于事物,即运用范围比“熟悉”小。 [斥责诘责] 课文例句:①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辨析: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责备”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斥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诘责”是“用盘问(或追问、反问)的口气来责备对方”的意思。在强硬的程度上,“斥责”深于“诘责”。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作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断的回忆,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作者还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文章结构:本文共有38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的情景和“我”离开东京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受到藤野先生的关照和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的惜别情景。 这部分又可分为四层:第1层(第4—5段):写“我”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2层(第6—10段):记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第3层(第11—23段):写“我”弃医从文的原因。第4层(第24—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行动。 (五)写作技法归纳 1.巧妙运用烘托手法。 文章以“藤野先生”为题,但在开头,鲁迅先生却并不急于让这位在仙台医专遇到的良师出场,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场面和细节。然后,又写了“我”从东京到仙台途中,经过日暮里和水户时的观感,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等。即便是文章中写到藤野先生的时候,也仍然穿插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的事件,以及看电影时的情形。那么,这些内容对突出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鲁迅先生写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弱国子民的辛酸,写日本“爱国青年”的狭隘冷酷,写课堂上所看电影中中国围观者的麻木……都是为了更有力地烘托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正像池内莲花,唯其身处泥中,更显高洁。这些相关情况的交待,为藤野先生的活动铺设了一个色调灰暗的背景。这一背景,与藤野先生光明的人格互相映衬,取得了出色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烘托的写法,也一定会取得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2.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本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待人的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对科学的求实问理的态度。作者正是借助这些典型的事例,让我们对藤野先生有了全面、立体的了解的。 作者写人物善于抓特征,用白描手法,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缓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很能反映他们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 在“写人”的文章中“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品质”,这一写作方法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同学们千万要记得哟! (六)难点解析 1.《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生活? 要解答这一疑问,可以按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表现出他们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是什么态度?他们与藤野对比有什么不同? 首先,作者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特征描写“清国留学生”,勾勒他们的形象。辫子是清朝统治的标志,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年,到日本后就剪掉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未变,以便升官发财。可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作者接着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满房烟尘斗乱”。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无情地进行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尚且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见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生”,是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致的。 2.《藤野先生》一文描述作者初到仙台,受到许多“优待”,可作者为什么说这“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从生活上表现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可作者把这些推断为“物以稀为贵”之故。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于是,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推断自己所受到的“优待”仅仅由于在仙台他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受到“优待”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 这种“优待”与关心,和后文藤野先生对于作者真诚的关怀、教诲是截然不同的。藤野先生丝毫没有民族偏见,他对作者的关怀完全是真心的,希望中国进步。作者对藤野先生也是十分崇敬、感激的。因此,写这些“优待”不过是出于礼貌,从正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关怀是无私的、高尚的。 3.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怀敬意地概述了藤野先生对自己深厚情谊的意义:“有时我常常想: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里前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和后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希望”,如果能在中国实现的话,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作者所说的“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觉得,“大”与“小”的区别关键在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为中国”有新的医学,这在新的医学传播范围上就比较“小”,但其意义却不小;“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希望鲁迅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在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上就比较“大”。藤野先生教鲁迅医学时,既有“为中国”有新医术的思想,也有“为学术”能广为传播的思想,前者表示他没有民族偏见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后者表示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因此作者用“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这两个方面很好地概括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类文欣赏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地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数学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数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为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出神地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那学校,到别的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些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从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阅读赏析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父母,给予我们最大影响的恐怕就是老师了。冰心笔下的T女士,美丽善良、和蔼可亲,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工作一丝不苟。她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做人的态度,同时她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爱戴。文章对老师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多角度的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温暖”“温和”“温柔”等词语的使用,更把对老师的爱与“我”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训练 1.本文写的是“我的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二段中交代自己各科学习的情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母亲买的礼物——贵重衣料被T女士退了回来,而“我”送的礼物——红萝卜,她却欣然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习过程中,当老师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并冲“我”一笑时,“我”为什么会心里又喜欢,又难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疑,我的老师——T女士是美丽的。结合全文请你总结她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暑假作业答案07-26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11-03 201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杆杠》教案10-09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08-2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08-2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07-1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10-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06-26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08-265.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 篇五
6.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 篇六
7.八年级物理答案人教版 篇七
8.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导读 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