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

2024-07-15

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共11篇)

1.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 篇一

1.移民扶贫。针对居住在土窑洞的贫困群众,如土窑洞整体结构安全,对土窑洞进行砖砌加固改造。对居住在滑坡险段、河道控制区、煤矿沉陷区和偏远贫困村的贫困户,继续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在搬迁安置上,严格按照房屋主体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后续管理机制配套的“一体六配套”模式进行规划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执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贫困户搬迁优先向县城、建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布点安置。20____年在巨家、亭口、相公三镇各安排20户指标,每户补助3万元,进行贫困户进镇安置试验。使柴厂绿色生态型、冯家矿区服务型、宇家山休闲旅游型、二厂商贸服务型、浅水塬丝路民俗生态旅游型五种新型移民社区初具规模。到203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2.教育扶贫。针对缺知识缺技术的贫困户,用足用活中、省、市教育扶贫政策,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使贫困户子女都能掌握基础文化知识,打好脱贫底子。抓好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工作,使每个适龄青少年都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配置和幼儿园建设,降低收费标准,使贫困家庭适龄幼儿都能接受学前教育,不让贫困户子女“输在起跑线上”。积极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整合各部门培训资金,支持开办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我县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每户培养一名“明白人”。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雨露计划”培训扶持力度,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加大贫困大学生扶持力度,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到20____年末,确保我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到,全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实现较大提升。

3.产业扶贫。针对部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情况,利用中、省切块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各贫困村的贫困户规模,每村安排一定数量的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直接扶持到户项目。今年全县安排精准到户资金477.2万元,统筹往年未实施完的到户资金858.4万元,总计可用于精准到户扶持资金1335.6万元。各驻村工作队要会同镇村干部、贫困群众,量身定制扶贫措施。直接扶持到户资金以“一卡通”直接补助到户为主,也可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购置发放良种、苗木、化肥、果袋、农药等关键性生产资料。发放产业到户资金、物资时,必须按产业到户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做到程序公开、对象公开、数额公开。采购扶持物资时,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达到“优质优价”。果业、林业等部门要结合苹果、核桃基地建设,为贫困户免费足量供应苹果、核桃苗木,扶持贫困户挖掘土地潜力,发展致富产业。

4.开发就业岗位。针对因城镇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等失地贫困户,各有关部门和包扶责任人要多方联系,争取用地单位多设立公益性岗位和“爱心岗位”,通过就地打工增加收入。对于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贫困户,有关企业可让出一部分初级产品加工业务或粮食、蔬菜等消费品供应业务,通过初级产品加工或消费品生产供应,帮助支持贫困户增加收入。

5.经济组织带动。对村内或邻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贫困户,要积极开展思想发动工作,动员贫困户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搭帮扶贫。具体运作实行项目管理,每年确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筛选5—10户贫困户进行“传帮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确定实行申报制,贫困户确定实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双向选择。年底对扶贫效果显著、技物结合投入大、通过县上考核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扶农办从扶贫资金中给予一定补助,充分调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6.土地流转。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于靠近现代农业园区或现代农庄、经营大户的贫困户,可以考虑适当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利用流转出的土地取得租赁收入,另一方面把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园区从事生产作务,增加劳务收入。

7.倡导节俭办理婚丧嫁娶。针对农村部分贫困户因婚丧事致贫、返贫的实际情况,镇村党政组织及包扶部门要及时制止“高价彩礼”行为,配合县妇联做好婚龄女青年的思想工作,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买卖婚姻”行为。各贫困村都要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帮助贫困户节俭办理红白事,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文明节俭新风尚,革除陋习,减轻贫困户在办理红白事及“随礼”中产生的负担。

8.大病救助。对于无第三方责任的外伤或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户,镇村党政组织及包扶责任人要及时帮助办理“新农合”报销及民政大病救助手续,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要引导支持其增强生活信心,正确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

9.政府兜底。结合全县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成果,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老弱病残特困人口做出兜底性制度安排,通过落实低保、五保、新农保、高龄补贴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低保群众,民政部门要做到应保尽保,并确保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县新农保办公室要及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因天灾人祸致贫或返贫的,由民政部门负责,采取自然灾害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 篇二

“两帮扶”。即:

一是怎么帮、帮什么。结合章贡区“321”结对帮扶模式,为全区结对帮扶贫困对象2496户6939人制定帮扶村如何科学脱贫规划,如何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要求,帮助结对帮扶贫困对象筹集扶贫资金2496万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在规定时限内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致富。同时,各结对帮扶单位根据贫困对象的需求,不等、不靠自己掏出腰包帮助结对贫困对象购买鸡、鸭苗、牛、羊等家禽牲畜帮助致富。如,省级贫困村沙石镇东风村地处山峰生态区,为加快推动全村精准产业扶贫工作,市民政局精扶工作队针对上级扶贫专项资金暂难及时到位的情况,4月底东风村工作队不等、不靠,以时不我待的敬业精神,在调研分析后与村干部一同采取个人出资担风险的做法,征租该村秧田塅组附近8户农户(其中5户为困难户)的11亩田地(含少部分撂荒地),采取聘请技术能人指导加困难户务工的做法种植高山反季蔬菜瓜果。帮助落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对18个贫困村,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帮助做好扶贫贷款担保试点工作,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区还将产业扶贫资金有计划地分配400万元用于扶持全区具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及小额贷款贴息等。帮助实施科技、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扶持贫困户“两后生”就读职业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就读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费用困难问题。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生产技能达到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怎么扶、扶什么。在准确找出扶贫对象的基础上,开展“六轮驱动”精准扶贫村到户。认真分析其致贫原因,以村为单位制定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全面开展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六个帮扶到村到户”。对因病因灾等返贫的农村居民及时认定为扶贫对象。对识别出来的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落实帮扶责任人并按规定享受扶贫政策;属于民政救济范围的,及时给予救助。对结对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思想观念等全方面进行帮扶,使其达到增收致富目的。扶产业。通过产业资金到村到户、信息扶贫到村到户、旅游业扶贫到村到户的同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产业带动确保扶贫户、扶贫低保户“换穷业”。帮扶对象有一定产业项目基础的,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其入社股金,参与利益分配;扶就业。积极向省里争取更多“雨露计划”培训外指标。同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智力培训,采取科技下乡、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现场示范、参观见学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科技培训、智能培训等确保就业扶贫“拔穷根”。帮扶对象劳动力到企业务工的,企业在保障其基本工资和稳定就业的前提下,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其就业补贴;扶其它。实施保障扶贫。通过完善最低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等对低保户、五保户进行兜底式应保尽保救助。确保兜底对象通过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扶贫“得救助”。通过地方公益性岗位安排帮扶对象劳动力就业的,将结对帮扶资金作为其工作补助。同时,还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的作用进行扶持。

“三推进”。即:

一是推进精准扶贫,实行精准扶持。在突出重点上,认真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在统筹扶贫规划上,着力解决和处理好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与政府的关系,注重农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收益度,把贫困户的发展与农民合作社、企业(基地)的发展关联起来,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同时,还着重解决处理好产业帮扶与精准帮扶的关系,以此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和环境。

二是推进精准扶贫,全面深化实施。紧紧围绕中心城区的特点和优势打造“章贡”样板,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严格按照“七步法”及严肃纪律认真做好扶贫对象再精准、再识别工作要求,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采取地毯式摸底、拉网式筛选,通过对贫困对象的再识别、再复核,精确识别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96户6939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意愿的扶贫户、扶贫低保户1333户4521人,纯低保户、五保户1079户2051人,与复核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528户6939人核减了32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信息化扶贫,通过开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推进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打造旅游产业化扶贫,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的开发模式,探索“政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通过落实帮扶措施。依靠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就业扶贫、兜底保障、金融担保、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决策部署,把产业搞“特”、搞“亮”。

3.太康:精准扶贫帮扶机制促民富 篇三

总人口138万、地处豫东平原的太康县,777个行政村中有167个是贫困村,贫困人口超过17万。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制订了《太康县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方案》,并逐步推进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太康县建立了三大保障机制。一是组织运行机制。县里建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组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二是监督管理机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精准扶贫帮扶专项督查组,对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及时通报。三是考核机制。对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帮扶责任人或工作队给予表彰奖励。

为使帮扶工作不遗漏一人一户,太康县重点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依据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按照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预计在2014年10月底,太康县将建立完整的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实现与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衔接。

二是建立机制落实责任。贫困村、贫困户确认识别后,通过实施“5431帮扶工程”达到帮扶全覆盖:即县处级干部每人帮扶5户贫困户、乡科级干部每人帮扶4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教师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每个企业帮扶10户贫困户。县直单位对贫困村定点帮扶全覆盖,每个县直单位帮扶1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派驻1个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明确1名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计划,协调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帮扶责任人及责任单位负责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并给予必要的培训、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

三是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全县各乡镇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采取资金整合、政府适当补助等办法,集中力量建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努力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通过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带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基础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以“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组织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劳动力再就业培训”项目,加强基础文化素质培养、生产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并为贫困户创业提供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贷款利息、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

4.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 篇四

XX县XX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对XX乡XX村的精准扶贫,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早日脱贫,现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原则,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建设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总体目标

自2015年起至2017年底,力争用三年时间,着力解决扶贫XX乡XX村王景兰、王秀英、刘明友、宋志云、李庆发、毛庆龙、王昌、周树武等8户12人脱贫致富。使XX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增收产业进一步提升,贫困对象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贫困户基本情况

确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97人,兜底户 53户82人。低保户24户,30人,五保户1户1人,精准绝对贫困户56户77人。确定本人包扶贫困8户12人。致贫原因为:因病1户2人,无劳动能力5户6人,缺土地2户4人。

四、具体脱贫计划

(一)2016年脱贫4户6人。

1、毛庆龙1户2人

2、王昌1户2人

3、杨景兰1户1人

4、刘明友1户1人

包扶责任人:王彦军,脱贫时限:2016年底

(二)2017年脱贫4户6人。

1、王秀英1户1人

2、宋志云1户1人

3、李庆发1户2人

4、周树武1户2人

包扶责任人:王彦军,脱贫时限:2017年底。

五、精准脱贫措施

按照县委扶贫工作会议安排,结合XX微波站行业特点,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扶贫。依托XX村特色种植优良品种小麦为龙头,招引客商独家垄断,鼓励农民大力采集山产品,着重发展我村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带动XX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助毛庆龙、王昌两户有一定新农意识的农户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方面发展生产,扩大特色优良农产品种植面积,鼓励其山产品采集,多渠道增加其收入。

(二)宣教扶贫。根据扶贫村贫困现状,着力加强广大村民和贫困农户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分析贫困根源,制订致富计划。大力宣讲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及时把中央、省市县级各类农业政策传达到贫困农户,并帮助他们以国家新的惠民政策为导向,发展农业经济,早日脱贫王秀英、刘明友、周树武三户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帮扶等方式,帮助其借助国家惠民政策,发生农业生产、进行土地留转增加其家庭收入,引导其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使农户掌握各种技术特长,发展第三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5.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篇五

(一)产业帮扶。

各村应根据洛口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另文下发。

(二)就业创业帮扶。

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电商培训”和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用好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支持贫困对象创业,吸引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

(三)完善保障帮扶。

1、教育帮扶。加大教育扶助力度,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规划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帮扶干部要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录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2、医疗帮扶。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精准扶贫,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加重负担。

3、社会救助帮扶。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改善基础设施帮扶。

通过房、路、电、水、环、搬六个方面来改变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房: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条件,争取继续开展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确保住上“安全房”。路:加快贫困村公路建设,实现所有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电: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入,提高电力供应质量。水:开展农村居民饮水工程,确保喝上“放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搬:进行移民搬迁。

(五)提升后劲帮扶。

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三培两带两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城乡社会自治和功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重复访、非正常访问题。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和督促各级各部门有效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到村到户。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结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及驻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帮扶干部为具体责任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镇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能,按原有渠道筹措安排资金,确保“五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各村要充分利用上级的帮扶资金,专项支持有产业发展意愿和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不享受资金补助。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三)抓好工作落实。成立驻村工作队,队长由上级帮扶单位领导或驻村领导担任。驻村工作队和队员日常工作应做到“五有”:

一有工作计划,有单位结对帮扶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有帮扶记录,干部结对帮扶的《帮扶日记》与“三送”工作《民情日记》合用一本;

三有帮扶台账表册,根据统一印发的表格,建立完善的帮扶情况台账表册;

四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学习和生活制度;

五有帮扶联系牌,干部结对帮扶的对象,在原“三送”联系牌中增加“结对帮扶对象”的内容。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评。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终验收考核机制。工作不力的要责成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连续二次受到通报批评的予以黄牌警告,对工作突出、帮扶成效好、群众公认度高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县政府优先录用为事业编。

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范文(三)

按照《楠杆乡精准扶贫帮扶计划》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中坝村位于楠杆乡政府16公里,平均海拨735米。中坝村与丰乐河与务川县丰乐镇隔河相望,国土面积7.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52.46亩,其中稻田295.2亩,森林面积为8647亩。辖刘家组,石门组,下坝组,中坝组,上坝组,水潮头6个村民小组,有268户1006人,其中,享受低保89户293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1 0 0%;精准扶贫户75户280人,贫困发生率为37.8%;劳动力人数752人,其中外出务工420人;有正式党员12人;60岁以上老人123人,其中80岁以上16人;有学生95人,其中大学生5人、高中生15人、初中25人,小学生50人。人均收入3850元。是楠杆乡辖区内唯一三类贫困村。近年来,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按照县委“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和楠杆乡加快建设“二园三广场八通道”的发展构想,结合中坝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生产。,争取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四个组通组公路、串户路硬化85户改厨改厕和环境整治1处。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外出务工和烤烟种植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发展烤烟500多亩。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三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三、帮扶计划

中坝村“两委”、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制定以下帮扶计划。一是烤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计划在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组轮作种植烤烟烤烟种植500多亩,切实帮助9座烟农落实烤房、供电设施维修、烟区道路建设整等资金紧缺的问题,概算共需资金35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植种植户种植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烤烟种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0万元,培训30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管护不便的难题,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同时可解决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4个组310户620人出行问题。四是县直部门帮扶慰问。县总工会帮扶解决村自来水管护4000元、电脑4000元,计8000元;5张办公桌2200元;慰问留守儿童10人×200元=元,慰问老党员3人×300元=900元,慰问民选干部11人×500元=5500元;慰问计生户6户共6000元;共计18600元。

四、工作要求

(一)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6.精准扶贫帮扶典型材料 篇六

——XXX扶贫帮扶典型材料

精准扶贫帮扶行动以来,XX县XX镇XX村由XX同志联系包抓。他心系群众,真帮实扶,先后多次来到大咀子村,走村串户摸底调研,与镇村干部一起,明确发展目标,研究帮扶重点,为大咀子村与全县、全市、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前算后定计划。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XX帮扶的贫困户是XX村孙得翔和李有国。两户贫困户均因学致贫,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农作物种植,2016年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如何实现脱贫致富,带着这个目标,XX先后多次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子女上学、耕地面积、种植结构、养殖规模等方面的情况,切合实际的制定了“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积极开展钙果种植、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帮扶计划。

翻来覆去讲政策。贫困户孙得翔残疾在身、文化水平低,对一些惠农政策的了解掌握较正常人落后,为了从“智”、“志”上解决贫困问题,XX利用周末和下乡帮扶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在精准扶贫贷款、全膜覆盖、养殖优惠政策、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上进行反复讲解,逐渐打开了孙得翔的脱贫致富思路。针对贫困户李国有传统种植方面经验多,新种植品种专业技术掌握少的现状,XX专门从网上学习钙果种植技术,多次去市农技中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咨询,目的就是为了让李国有种植钙果少花钱、不赔钱、多赚钱。

7.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 篇七

1 精准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1.1 银企协作扶贫

县相关银行与泗县强英食品有限公司对接,采取“公司+农户”贷款方式,在农户与强英公司之间形成明确的合作关系并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以农户为贷款主体,由需要资金扶持的农户提出申请,以逐户审查为基础,强英公司担保并统筹管理资金使用。“公司+农户”贷款单户农户贷款额度最高标准执行40万元;2015年农商行为强英公司授信4 000万元的贷款额度。农户贷款主要用于鸭棚建设和肉鸭养殖保证金等。

1.2 政银企联动扶贫

县政府启动政银企联动扶贫机制,即县扶贫办、县农商银行和泗县强英食品有限公司三家联动扶贫。县政府每年从对上争取的涉农资金中整合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存入泗县农商银行并设立专户,农商行根据金额同比放大4倍对泗县强英食品有限公司贷款2 000万元(政府贴息),用于标准化肉鸭产业扶贫小区建设,三年后返还贷款本金。肉鸭养殖扶贫小区建设由强英食品有限公司负责牵头建设,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小区的规划、土地流转、贫困养殖户的安排确认。标准化肉鸭产业扶贫小区建设和经营模式:一是由强英食品有限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风格进行建设(每个小区6个鸭棚以上),有计划安排租赁给贫困户进入小区养殖,每个农户饲养1~2个鸭棚,租赁期三年;泗县强英食品有限公司与养殖户组成“肉鸭产业联合体”,按照“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并按照饲养数量每批每只肉鸭保底2元左右的利润与农户签订“肉鸭养殖合同”,让养殖户有稳定的养鸭收入,带动贫困户实施肉鸭产业脱贫致富。为了提高贫困户的养殖积极性和鸭棚的利用率,推动扶贫资金保值、增值滚动发展,首先,贫困养殖户分3年回购其所租赁的肉鸭棚舍,按鸭棚建设投资总额3∶3∶4的比例分年度回收。三年后鸭棚归贫困养殖户所有,回购鸭棚资金由强英食品有限公司回收肉鸭时从养殖户养殖利润中扣除。收回的鸭棚款用来建新的肉鸭养殖小区进行再租赁,实现滚动发展。其次,养殖户在租赁期内每只肉鸭上交强英食品有限公司0.15元租赁费。该费用由强英公司回收肉鸭时扣除。二是鼓励、支持能人、大户建设肉鸭产业扶贫小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风格进行建设,强英公司按每个鸭棚借款3万~5万元用于鸭棚建设,所借款额由强英食品有限公司回收肉鸭时从养殖户养殖利润中分期扣除。

1.3 龙头企业带动扶贫

2015年,由强英公司出资在草沟镇桥东村新建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鸭棚26栋,租赁给贫困户进行养殖。

1.4 村级集体组织牵头扶贫

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应积极兴建肉鸭养殖小区(每个小区建6~10个鸭棚),根据村级集体资金积累情况,小区数量不限。村民委员会将肉鸭养殖小区租赁给贫困户养殖肉鸭,也可以集体经营,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实现脱贫,壮大集体经济。

1.5 社会资本联营扶贫

一是通过广泛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动员和组织工商业企业家、外地养殖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社会资本兴建肉鸭养殖小区,投身到肉鸭产业上来,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要带头兴建肉鸭养殖小区,发展肉鸭生产。采取租赁、股份制、自主经营等形式进行经营,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鼓励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兴建。2015年,建设肉鸭养殖小区不少于10个,每个小区建5~10个鸭棚,可租赁给农民养殖肉鸭,也可让农民参股合伙经营,还可由龙头企业自主经营,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实现脱贫。

2 取得成效

2015年,泗县强英食品有限公司和泗县强英饲料有限公司直接安置1 300名贫困人口就业。全县建成种鸭养殖小区3个,肉鸭养殖小区18个,肉鸭养殖大棚1 100个,出栏肉鸭260万只。

2.1 经济效益

根据调查分析,一个鸭棚占地3亩,建棚投资约8万元。一个鸭棚一个生产周期(38~40天)可养肉鸭6 500只。一只肉鸭保底回收纯利润按2元左右计算,一个周期一个鸭棚即可获利润1.3万元,一年按饲养7批计算,一个鸭棚一年可获利润9.1万元。即第一年除了收回鸭棚建设成本外,还可获利润1万余元,以后每年都可增加养鸭收入9万余元。进入肉鸭养殖小区的贫困户,除去租赁费2万~2.3万元,一个鸭棚一年可获利润近6万元。2015年,按新建鸭棚1 002个计算,肉鸭产业扶贫可实现增收9 018万元,可带动1 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2.2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消化吸收了大量玉米,大豆等农副产品,解决了农业大县粮食靠外销的困境,带动运输业和餐饮业的发展。通过肉鸭产业扶贫,可带动2 500人就业,实现脱贫人口近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5 000元以上。肉鸭产生大量粪便,经加工制成有机肥用于种植业,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养殖业(肉鸭)-有机肥-种植业”的良性农业循环经济之路。

3 主要措施

3.1 组织保障

一是由县强英鸭业全产业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实施,有关乡镇应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亲自抓,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效益。二是明确责任。制定统一的建棚风格和标准,建棚风格要突出泗县特色,形成闪光点。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肉鸭养殖小区土地的性质确认、测绘和备案;乡镇政府负责肉鸭养殖小区的规划、土地流转;县农委负责组织发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兴建肉鸭养殖小区;县供电公司负责肉鸭养殖小区以外的电力设施安装,纳入农网改造项目,并按照农业用电收取电费;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负责扶贫等涉农资金的调配;县相关银行负责肉鸭养殖贷款的筹集和发放。标准化肉鸭养殖小区建成运营后,经县扶贫办、财政局、农委、畜牧兽医水产局、项目区政府和强英食品有限公司组织验收合格后,由政府统一颁发“肉鸭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牌,可享受政府给予的奖励和补助。

3.2 风险保障

为减少养殖户经济压力,强英公司为农户提供的鸭苗、饲料、药品、生物制品等一律赊欠记账,待肉鸭回收时统一结算扣除。为降低养殖户风险,强英公司建立两项风险保障机制。一是风险基金,即每只鸭养殖户与公司各拿出5分钱作为风险基金,用于赔偿因不可抗拒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养殖户。二是保底价回收,无论市场价格如何低,每只肉鸭均有2元左右的养殖纯收益。

3.3 资金保障

县农商行、担保机构应为农户建鸭棚提供贷款支持;强英公司采取农户贷款、公司担保、政府贴息政策等办法,解决农户发展养殖资金难的问题;各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确保肉鸭产业扶贫项目落到实处,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4 结论

只要找准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依托产业优势,就能够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泗县在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突出产业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瞄准肉鸭养殖,探索精准扶贫模式,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肉鸭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成效、做大做强,使泗县畜牧业为加快精准脱贫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同步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8.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 篇八

今天我们工作队一行人前往贫困户李世清家走访,李世清原来在大西沟自然村居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利、通信网络条件相对较差,在村居住的村民只有7户人家了。通过整村搬迁到易地搬迁移民楼,李世清就是其中之一。20的时候我们驻村干部挨门挨户宣传了精准扶贫异地搬迁政策,李世清一开始不愿意接受异地搬迁政策,觉的在村里住了半辈子了不愿意离开,去了别的地方会不适应,怕生活有困难,我们驻村干部耐心细致的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把利弊关系分析了好久,最终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也帮他们排除了后顾之忧。

今天来到李世清家,他们从进门就说“当时我们想不通来住楼房,现在感到城里住楼房是对的,在村里受了大半辈子苦了,现在儿女们也自立了,是该享享福了”、“我们经过简单的室内装修已可以入住”、“现在我也有了安身的地方,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的大力帮助,让我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楼房”李世清夫妇感慨的和我说到。

听到他们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自己下乡两年来只是尽自己的能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为老百姓做了一点事情,而且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广兴城村摘掉贫困的帽子,但是现在不但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而且各级领导又给予了我们高度评价,我从内心感觉到无比温暖,但也觉得特别惭愧。我们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听着他们还不停的畅想着未来生活的想法,不由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9.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 篇九

甲方:

乙方:

村精准扶贫户

为更好的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切实加快秦州区**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促进贫困村中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并根据《秦州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实施方案》秦政办﹝2015﹞81号文件精神,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将对乙方给予扶贫帮扶,现签订如下协议,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甲方扶持方式:

1、吸收乙方劳动力务工:甲方作为乙方的帮扶人,在乙方自愿的原则下,甲方优先安排乙方务工,增加乙方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2、技术培训:乙方在甲方进行务工,在帮扶期间享受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培训。

3、教育帮扶:

⑴、甲方掌握乙方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保证适龄子女不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适龄子女有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争取都能顺利完成学业。⑵、乙方户适龄子女中有优秀的大学生因贫困原因无法上学,经甲方核实后,在学费方面给予一定的资助;

⑶、乙方适龄子女有应届毕业生或未考上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的适龄子女,并符合公司用工条件的,经本人同意,甲方可优先提供在本公司就业。

4、扶持资金:甲乙双方达成协议,由甲方每年支付乙方 元(大写: 叁仟元)的帮扶资金,期限为三年,按年支付。

第二条:甲方具有如下权利:

1、本协议签订后,乙方的精准扶贫贷款伍万元,由甲方提供担保,经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农村合作银行调查,审批后,贷款作为甲方发展资金,由甲方使用。

2、甲方按放贷银行要求结息,三年到期还本,逾期本息均由甲方承担。

3、若存在如下原因之一,可酌情取消第一条所列计划: ⑴乙方不配合,精准扶贫项目无法实施;

⑵国家政策变更项目取消或外部条件变化实施困难; ⑶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甲方无法实施计划。第四条:乙方承担如下义务:

1、配合甲方实施计划。

2、主动与上级政府、部门及甲方沟通实施计划过程中的相关事项。第五条:本协议一式叁份,叁方各执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六条: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代表(签字):

见证方(签字):

乙方(签字):住址:(盖章)年 日

10.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 篇十

(一)产业开发。继续做好两个省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支持业主做--村猕猴桃种植产业,积极争取业主开展农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建立农家乐,逐步把--村打造成市郊生态养身旅游度假区。加强--村产业发展步伐,确定一至两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开辟一条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门路。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微园区,依托--羊场建立肉羊养殖小区;依托--等生猪养殖大户建立生猪养殖小区;依托场镇市场建立两至三个蔬菜种植小微园区。

(二)基础改善。

1、公路建设。积极争取立项--村--村道(约-公里),打通制约困难群众发展的瓶颈。

2、水利设施。在癌症病多发的重点村社,--村、--村开展一次人蓄饮水普查。争取立项解决--村等部分村社饮水难的问题。组织整治一批山坪塘,围绕--村猕猴桃种植产业、--羊养殖产业配套一批蓄水池。争取立项对--村--水库升级改造、--水库维修整治。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设场镇污水处理站一座,解决场镇近-人的饮水排污处理问题。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健全乡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队伍,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乡村保洁队伍,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推进民主协商议事会制度。按照村民协商议事会规程,将村、社公共事务全部纳入村民协商议事会,严格按照“五道程序”选举产生协商议事会成员,确保议事会成员结构合理。认真执行“八步工作法”,确保协商议事会健康、规范、有序运行。

11.精准扶贫单位帮扶措施 篇十一

维德村三年规划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总体部署和安排,本单位对帮扶对象维德村开展了认真的调研摸底,针对帮扶村自身情况,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情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四个发展核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围绕“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全面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

多祝镇维德村位于多祝镇西北面,离镇中心9公里处,总面积3.9151平方公,下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20户,共1130人,(一村112户、650人;二村108户、480人)其中外出约875人。核实贫困户42户,134人,其中扶贫户10户,45人,有劳动力的扶贫低保户10户、30人,无劳动力低保户12户,49人,五保户10户、10人,村全体党员人数34人,建党对象1人,参加养老保险304人,参合1040人,本村耕地面积905亩,其中水田面积760亩,本村村

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维德村村两委干部有4名,有着较为过硬的领导班子。

二、帮扶思路

2016—2017年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维德村在农业果树等各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大力挖掘维德村发展潜力,依托大的政策导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发展适合该村的且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产业;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鼓励农民处出致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帮助推进维德村的多项工程实施;开展精准扶贫,帮助年老体弱、因病致贫(返贫)等弱势苦难群体稳定脱贫,激发村民自身发展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打造集体致富的基础。2018年巩固提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确保到2017年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任务明确如下:

(一)成立精准扶贫领导小组: 组长:罗金星(党组书记、主席)

副组长:夏华奖(副主席)、黄宗太(副主席)成员:王芳(党组成员)、周惠玲、陈建学

驻村工作组:夏华奖(副主席)、莫桂林(第一书记)、王芳(联络员)

(二)对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的年人均收入4000元(含4000)以下的贫困家庭,实现达到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

(三)维德村集体经济收入至2018年实现稳定年收入XX万元以上,实现“六有”即:有较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帮扶范围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组织村“两委”班子外出学习发展致富典型经验,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发展能力。改善公共场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制度。针对所有未转移农户,重点帮扶常住户和特殊困难群体,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和惠农政策支持,整合各类资源,优先发展适合村集体经济项目。

四、帮扶目标

通过三年帮扶,实维德村至少有一个支柱型产业,每户农民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全村壮年劳动力且有外出就业意向者全部稳定就业,10户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村内矛盾纠纷明显减少,村民各方面素养显著提高,全村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党员队伍素质和村支部党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五、帮扶计划

(一)2016年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强思想发动,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形成合力谋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维德村人在外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回乡投资;三是与当地的“四季鲜”合作社联系,争取他们将维德村贫困户每年种植的荔枝、龙眼按当地的价格(同等品质的

情况下)优先收购。四是完成计划内贫困户的各项工作。2017年主要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管理机构成员,推动“村人治村”机制运行;二是督促维德村已定项目的落实,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2018年主要工作:一是完成所有贫困家庭泥砖房改造;二是全面落实扶贫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

(二)开展技能培训和政策宣讲。一是针对农民中普遍存在的谋生技能不多的现状,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重点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厨艺、花艺、企业内机动车驾驶(叉车、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电工作业、起重作业、机械作业几类型的职业培训,具体培训科目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每年开展3-6期,连续3年,达到村内青壮劳力全部接受培训,全部拥有一技之长的目标。二是针对农民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基本法律法规和我市惠民政策不熟悉、不了解的现状,开展政策宣讲活动,主要通过入户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手册、集中宣讲等方式进行。通过三年时间,达到全村农民普遍受教育,能够通过政策导向寻求发展机会的目标。

(三)完善基础设施。探讨农村工程开发实施的可能性,帮助推进可实施项目,完善该村基础设施。一是帮助新建道路。安排部分资金,帮助村委会新修建一条1.7公里的机耕道路,方便农民的通行,计划于2017年底前完成。二是维修村内道路。安排部分资金,帮助村委会对破损严重的通村道路和村社道路进行维修,计划每年雨季之后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维修,保障农民出行。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蹲点人员就农民的实际难题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对一些农民生产生活最低要求的基础设施如高危养殖场、危房帮助新建或修缮,拿出一定的资金,给农民按照比例予以补贴。计划于2016年上半年完成对全村常住户的走访排查,实地查看,对生产生活存在困难的农民及其需求登记在册。2016年下半年就相关事项进行协调,如协调通过,2016年开始实施。四是建设标准化卫生站。提供土地和房屋供村集体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方便村民临近求医问药,计划于2017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四)加强劳务输出。积极有序组织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近到县内就业,努力为在外创业有成人员返乡创办企业创造条件。为有意向的适龄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联系衔接工作,争取较多就业岗位,实现劳务转移。

(五)开展精准扶贫。针对村内贫困户,开展定向精准扶贫,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给予生产资料方面的帮助,计划每年春耕季节给每户贫困户发放一定的农资产品如籽种、化肥等生产资料,对购买仔猪等从事畜类养殖的,每只给予一定的补贴。每年秋收完成后,对农产品销售存在困难的,帮助联系销售,解决农民的实际难题。二是对因病致贫的农牧民,帮助申请各级救助资金,并通过发动社会捐款、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等方式,予以直接经济上和物质上的救助。三是对有就业意向且有就业能力的农民,通过对接企业或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帮助其实现就业,计划三年内,帮助所有贫困且有就业意向的农民实现稳定就业。四是开展日常和节日慰问、送关爱等活动。

(六)开展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一是完善村内文化活动阵地功能,计划于2016年底前帮助配齐活动阵地乐器等娱乐器械。定期开展干部职工捐赠图书活动,并拨付一定图书购买专项资金,帮助该村农村书屋充实农村实用类、文艺类、教育类等类目的图书存量,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高村民实用技能水平,计划三年内,捐赠、购买各类图书五千册。二是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村两委配合,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优化农民生活环境。

(七)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一是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联建。配合村支部书记,加强对村两委工作人员的引导培训,争取每年对村两委工作人员外出培训一轮,增强村两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上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普通干部职工与农民结成帮扶对子,按照职级、岗位,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帮扶方式,形成整村全覆盖的定点帮扶方式。二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按照结对帮扶安排,结对人员定期排查矛盾隐患,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于2016上半年完成全村矛盾纠纷预警机制的建设,确保农民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全村不发生大的矛盾纠纷。三是探索乡村治理模式。配合村委会规范村民自治管理,至2016年底,帮助完善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实际的村民自治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杜绝形式主义。

(二)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三)落实督查检查考核制度。

(四)加大宣传力度,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篇:爱心文化下一篇:高校新生军训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