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

2024-08-23

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共7篇)

1.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 篇一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项培训方案

公司所属各部室、队组: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本矿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有关规定对各部室、队组进行安全分级管控专项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使参与辨识评估的人员掌握科学评价安全风险的方法,提高日常安全风险意识,为做好安全基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每位岗位工熟记、理解所在岗位存在的风险,力争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实用管用的培训效果,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培训对象

公司各部室、队组人员。

三、培训主要内容

(一)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知识;

(二)双控机制对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特点;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条文解读;

(五)20XX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及落实情况。

四、时间安排

20XX年4月2日开始培训,每周二至周四利用下午培训两个队组或部室,先从队组开始培训。具体培训时间如下:

通风队、瓦斯队:20XX年4月2日;

机电队:20XX年4月3日;

运输队:20XX年4月4日;

综采队:20XX年4月9日;

综掘队:20XX年4月11日

探水队:20XX年4月12日;

调度室:20XX年4月16日;

技术部:20XX年4月17日;

信息部:20XX年4月18日;

通风区:20XX年4月23日;

地测部:20XX年4月24日;

机电部:20XX年4月25日。

五、培训人员

由安监**分别对各部室、队组进行培训。

六、培训地点

各部室、队组办公室。

七、培训要求

(一)各部室、区队负责人统筹安排,在不影响生产实际的情况下,要求职工全部参加培训。

(二)所有培训人员积极按时学习,认真听讲做好记录,对于不遵守培训纪律的行为,按照公司培训考核相关制度执行。

**煤业公司

2.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 篇二

国网冀北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宣布成立,主要负责冀北电力公司信息、通信系统的调度、运行、检修和客服工作,实现信息通信业务的集约化管理;负责主干通信网、信息网的建设、日常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指导等工作。“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继续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全面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本文以冀北电力公司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为例,重点深入讨论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标准化告警分级管理机制的设计[1,2,3,4]、Petri网建模和验证[5],确保企业级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信息通信系统运行工作由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向以业务支撑为核心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信息化价值,全力保障信息化工作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告警分级管理背景

1.1 分级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化作为实现冀北电力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体系,作用日益突出。信息化与冀北电力公司主营业务的融合度将进一步大幅提升,信息系统运行工作面临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在这种大形势下,建立健全一套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标准化告警分级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1.2 分级管理的迫切性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成功上线运行以及在冀北电力公司的大力推广,高度集中的信息业务迫切需要完备的运行手段支撑。信息通信系统支撑作用日显突出、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需求大幅提高,迫切需要完善标准化告警等级管理机制、提升信息通信风险管控能力、规范告警分级的管理,支撑未来信息通信工作的快速发展。SG-ERP的建成,使得系统集成关系更复杂、业务联系更紧密,需要对信息通信系统运行进行标准化管控,保障信息通信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冀北电力公司业务精益管理和高效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3 分级管理的目的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运用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标准化告警分级管理机制,做到统一指挥协调信息通信运行工作,强化信息通信调度在冀北电力公司信息通信运行工作中的核心与枢纽作用,确保企业级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信息通信系统运行工作由以技术服务为核心向以业务支撑为核心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信息化价值,全力保障信息化工作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 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告警分级管理基本内涵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对在运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系统风险管控与告警分级化调度管理机制。通过从应急人员调配、响应方式、响应人员、信息通报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级优化,通过信息通信调度统一指挥,应急岗位的全方位、多角度配合,有效提升信息通信调度应急指挥工作效率,确保了信息通信系统告警的及时发现、快速响应、迅速恢复。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多次分析在不同异常状态下的应急指挥处置工作,充分暴露每次存在的不足,想方法、上手段,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以往信息不畅通或者信息滞后的问题,从信息共享、信息通报方面,优化信息通信调度与各应急人员、管理人员间信息共享效率。针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系统在不同时段发生的不同等级的告警情况加强应急信息管理,通过信息通信调度主动判断与应急团队技术判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高信息通报覆盖率,从而提升信息通信调度应急全局指挥能力[6,7,8]。

3 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告警分级管理流程设计

3.1 Petri网模型与理论简介

Petri网是一种可以用网状图形表示的系统模型,是一种适合于描述异步并发现象的系统模型,既有严格的数学定义,又有直观的图形表示,既有丰富的系统描述手段和系统行为分析技术,又为计算机科学提供坚实的概念基础。Petri网的模拟能力与图灵机等价,利用Petri网模型与理论可以对电网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告警分级管理模型与流程进行精确分析与优化[9]。

经典的Petri网是简单的过程模型,有2种节点:库所和变迁,由向弧以及令牌等元素组成。Petri网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库所(Place)为图中圆形节点P1~P4;变迁(Transition)为方形节点T1~T3;有向弧(Connection)是库所和变迁之间的有向弧(如P1到T1的有向弧);令牌(Token)是库所中的动态对象,可以从一个库所移动到另一个库所(P1中的黑点)。

3.2 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流程优化

2012年,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对光缆网络结构、系统承载数量和业务的重要性进行深度分析、全面梳理,明确指出了现有通信网络系统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共梳理了14套通信网络系统,制作了通信网络系统图,同时在梳理系统时,针对各系统的重要程度制定了系统分级化调度管理的流程。

通信网络系统分为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3个模块,传输网作为通信网络系统的基础,是业务传送的纽带;业务网作为通信网络系统的核心,是业务开通的前提;而支撑网则是传输网和业务网的外部保障。3个模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对3个模块的进一步分级细化,从应急人员调配、响应方式、响应人员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级优化,提升了应急效率,提高了信息通信系统在安全稳定性最高、资源利用最优、运行成本最低的方式下运行的能力[10]。

3.3 基于Petri网提升调度应急指挥效率

3.3.1 健全信息通信系统分级化调度管理体系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对在运信息通信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从系统类别、运行时段、应急措施情况等方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分级化调度管理体系。通过明确信息通信系统的业务应用重要程度、告警时段、告警等级3方面信息,执行相应的应急调度流程。

1)从信息通信系统业务应用重要程度方面,划分为一类业务应用、二类业务应用、三类业务应用。一类业务应用主要包括冀北电力公司主营重要业务系统,一旦发生异常将直接影响整个冀北电力公司日常业务开展,如营销应用、生产管理、企业门户、内网邮箱等;二类业务应用主要包括冀北电力公司常规业务系统,一旦发生异常将影响部分冀北电力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如远程培训、基建管控等;三类业务应用主要包括冀北电力公司其他业务系统及自建系统,发生异常后对冀北电力公司日常业务产生较小影响,如纪检监察、国际合作、档案馆系统等。

2)从信息通信系统告警时段方面,划分为工作日、非工作日、特殊时段。其中特殊时段包含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十一等法定节假日,以及国家两会、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特殊时段。

3)从信息通信系统告警等级方面,划分为紧急等级、严重等级、重大等级、一般等级。紧急等级指系统已经发生告警并直接影响了安全运行,造成系统停运,需要立即应急恢复;严重等级指系统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的问题,如不立即处理,随时可能造成事故并致使系统停运,需在24 h内处置完毕;重大等级指对系统运行安全有严重威胁,但尚能坚持运行,需在7天内处置完毕;一般等级指短时间内不会劣化成危急或严重的缺陷,需在1个月内处置完毕。

通过全方面、多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分级管理,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在运信息通信系统的实时掌控,确保信息通信系统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的状态。此外,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对日常调度业务、日常监控作业、检修计划审核、系统异常应急调度等方面的细致梳理,从常规化工作中寻找规律,通过对检修情况、系统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挖掘突发性、阶段性的信息通信系统运行薄弱环节,对不同隐患的系统进行分类、分级调度管理,提升了信息通信调度分析预测的能力,强化了对信息通信系统运行态势的风险管控,真正做到了信息通信系统分级化调度管理。

3.3.2 有效提升信息通信调度应急指挥工作效率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在分级化调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从应急人员调配、响应方式、响应人员、信息通报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级优化。为确保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通信系统在不同时段发生的不同等级的告警得到有效的处置,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组织整理出应急处置分级文档,并设置了信息通信系统应急第一联系人、应急第二联系人、系统数据库负责人、厂商技术支持人员等应急岗位,供信息通信调度在监控发现告警后的应急指挥工作。此外,针对不同系统的业务情况,设置了技术监控岗位,主要负责系统后台服务技术层面的深层次专业监控及巡检作业。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在设置不同应急岗位的同时,还对相应岗位人员的相应方式进行了规范。信息通信调度根据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通信系统在不同时段发生的不同等级的告警信息,调度联络相应的应急团队,并通过统一短信平台将告警情况向归口应急团队、相关技术团队、主要领导及负责人进行发布。归口应急团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现场操作、远程操作、指导操作等方式开展主要应急工作,相关技术团队从不同角度给予支持,主要领导及负责人根据告警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给予方向性决策。

通过信息通信调度统一指挥,全体应急岗位的全方位、多角度配合,全方位有效提升信息通信调度应急指挥工作效率,确保了信息通信系统告警的及时发现、快速响应、迅速恢复。

3.4 基于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信息通信调度全局指挥能力

3.4.1 基于应急团队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信息互通效率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通过多次分析在不同异常状态下的应急指挥处置工作,充分暴露每次存在的不足,想方法、上手段,改变以往信息不畅通或者信息滞后的问题,运用短信平台,强化信息通信调度与应急团队、主要领导及负责人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通信系统发生异常时,信息通信调度通过调度联络应急团队实时掌握信息系统异常处置进展,并通过统一短信平台随时向应急团队、相关技术团队、主要领导及负责人提供最新的应急处置进展,有利于在应急团队抢修时,相关技术团队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技术支持,更有利于主要领导及负责人把控整体事态的进展,及时下达相关决策。最大限度规避了由于无法及时了解最新情况,而造成技术支持跟不上、决策滞后的诟病。切实从信息共享、信息通报方面,优化了信息通信调度与各方应急人员、管理人员间信息共享效率和质量。

3.4.2 强化应急信息管理,提高信息通报覆盖率

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针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通信系统在不同时段发生的不同等级的告警情况,强化应急信息管理机制。信息通信系统发生异常时,信息通信调度通过告警信息对异常进行初步判定后,调度联络归口应急团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归口应急团队通过信息通信调度了解情况后,主动确定并汇报初步问题原因、影响范围以及需要配合的技术资源等内容,由信息通信调度对所有应急信息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并作为唯一的出口向相关技术团队以及领导汇报的途径。通过信息通信调度主动判断与应急团队技术判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高信息通报覆盖率,从而提升信息通信调度应急全局指挥能力。

3.5 信息通信系统告警分级管理流程Petri网建模

基于上文所述,对信息系统告警分级管理流程做Petri网建模。通过Petri网建模进一步完善信息通信系统告警分级管理流程,确保该流程的逻辑自洽性和完备性,具备逻辑自洽性和完备性的流程可以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中自由推演和回溯,为后续信息通信系统告警分级管理的自动化管理提供基本设计蓝图[11]。

冀北信息通信系统告警分级管理流程Petri网模型如图2所示,P0~P10代表10个系统状态,T0~T1为15个动作。对象释义见表1所列。

P0的初始Token数目为1,T1和T0有一个发生就可以触发T2(告警等级初步分析)事件,T2事件发生后,根据告警级别来确定走4个分支中的1个,完成后进入到T11(完成抢修)事件。T11完成后同时触发T12与T13,只有当T12和T13都完成后才能触发T14事件。该Petri网模型在PIPE4.3中设计并通过逻辑自洽性和完备性测试,具备实际实施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4 结语

本文基于冀北信息通信调度监控中心工作实践和系统需求,提出了信息通信系统风险管控与告警分级管理办法和一个Petri网模型,在提升冀北电力公司信息通信系统规范化管理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该办法为冀北电力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业务精益管理和高效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冀北电力公司采用该方法后,信息与通信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大幅提高,告警分级管理得到进一步,有效地支撑了冀北电力公司信息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贺松.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及系统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2.

[2]朱月凯.风险管控在电力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10):20-21.

[3]陈蕾.供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平台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4]刘莹,刘俊勇,张建明,等.电网调度中的智能告警分类[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12):48-54.LIU Ying,LIU Jun-yong,ZHANG Jian-ming,et al.Class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warning for power system dispatch[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9,29(12):48-54.

[5]叶剑虹.Petri网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6]陶鸿飞,魏伟明,姚建生.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华东电力,2014,42(8):1773-1775.TAO Hong-fei,WEI Wei-ming,YAO Jian-sheng.Risk control for substation integrated operation[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4,42(8):1773-1775.

[7]张鹏飞,王耀宗,赵灿.安全风险管控系统的建设及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8):112-114.ZHANG Peng-fei,WANG Yao-zong,ZHAO Can.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8):112-114.

[8]姚浩,李鹏,郭晓斌,等.基于大数据的告警信息处理和故障设备定位技术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30(12):72-77.YAO Hao,LI Peng,GUO Xiao-bin,et al.Research on alarm information disposal and fault device location based on mass data[J].Power System and Clean Energy,2014,30(12):72-77.

[9]杨健维.基于模糊Petri网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10]高强,孙瑜,林烨,等.电网风险管控体系的运作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2015,17(2):1-4.

3.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 篇三

关键词:房地产开;项目;节点计划;分级

一、术语和定义

(一)项目关键节点:公司层面重点管控的节点。

(二)集团关注节点:集团公司层面关注的节点。

(三)项目一级节点:包括关键节点、集团关注节点在内的公司层面管控、计划部重点管控的节点。

(四)项目二级节点:项目公司、计划部管控的节点。

(五)项目三级节点:项目公司管控的节点,包括各专业线的作业计划节点。

二、分级管控方法

地产公司的计划管理部门(以下称为“计划部”)是公司项目节点计划管理的统筹部门,负责相关规章细则制定、组织实施;各项目公司和专业部门是节点计划的执行主体,按照本细则进行节点计划的编制、实施和反馈。

(一)计划编制。项目一级节点计划:按照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公司领导对关键节点的要求,计划部草拟形成关键节点计划,经公司会议审议通过后定稿;计划部参照计划节点表(后附),在项目获取意向总平图或总经理下达编制指令后,根据《项目关键节点计划》,草拟《项目一级节点计划》,并与各部门沟通确认定稿,报计划副总审核、总经理审批;项目二级节点计划:各项目公司根据已发布的《项目一级节点计划》,草拟《项目二级节点计划》,要求涵盖并符合《项目一级节点计划》,非项目公司主责节点要写明主责部门,而后与各部门沟通确认定稿,报计划部审核、计划副总审批;项目三级节点计划: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负责人根据计划编制基础资料的获取情况分阶段安排编制,要求必须涵盖并符合《项目二级节点计划》,定稿后报计划部备案。

(二)计划反馈和考核。1、各项目公司按期反馈一、二级节点执行情况至计划部,计划部结合现场核实等方式,汇总形成《各部门月度计划执行评价意见》报公司计划会,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2、绩效考核环节按公司绩效考核制度执行。

三、项目一、二级计划节点示例

节点的选取为一般性参考意见,编制计划时需根据项目性质、相关经验成熟程度和项目具体情况决定。

(一)级别一、土地整理阶段。1、项目论证通过—项目列入城改/棚改计划。2、完成地形图、红线图。3、控规确定——改造实施方案批复—拆迁三方协议签订—拆迁许可证。4、选址意见书。5、农转用指标申请提交。6、农转用指标市局预审—农转用组件报批—农转用指标省厅复审—农转用指标报省政府通过—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7、落实耕占平衡—省厅下发土地批件。8、发布征地公告(一次、二次)—编制补偿清册、缴纳税费—土地批件转发市区。

(二)级别二、拆迁安置阶段。1、动迁—整体拆迁。2、拟征用土地移交征地单位—区上的关于土地无遗留问题的证明—关于征收国有用地的审批件—土地评估(安置地块)—土地评估公示(安置地块)。3、土地划拨决定书(安置地块)—办理土地证(安置地块)。4、交评、环评(安置地块)—征地测量成果、勘界(安置地块)。5、办理用地规划证(安置地块)。6、总平规划初审(安置地块)—总平消防审批(安置地块)—总平会园林、防雷等审查(安置地块)—建筑施工图报建(安置地块)—定、验线(安置地块)—制作公示牌(安置地块)—缴纳市政配套费(安置地块)。7、办理工程规划证(安置地块)—施工图设计(安置地块)。8、确定监理单位(安置地块)。9、确定施工总包单位(安置地块)。10、签订总包合同(安置地块)—总包合同备案(安置地块)—施工图审查(安置地块)。11、办理施工许可证(安置地块)—土方开挖(安置地块)—桩基工程(安置地块)—施工至±0(安置地块)—主体封顶(安置地块)—落外架(安置地块)—工程竣工验收(安置地块)—安置楼交付、回迁。

(三)级别三、土地获取阶段。1、取得开发权(集团内部招标)。2、土地评估—土地评估公示—供地方案报送—下发供地文件/划拨决定书。3、土地挂牌。4、签订土地出让合同。5、办理国有土地证。6、交评、环评—征地测量成果、勘界。7、办理用地规划证。

(四)级别四、设计及报建阶段。1、项目策划定位完成。项目概念设计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内部确定—总平规划初审—总平消防审批—人防批复、审图意见。2、方案阶段会其他专业审查。建筑施工图报建—定、验线—制作公示牌—缴纳市政配套费。3、办理工程规划证。

(五)级别五、施工阶段。1、地质详堪报告—土方开挖图—桩基施工图—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审图公司)—目标成本确定(施工图版)—税务筹划完成—景观施工图设计—确定监理单位—确定施工总包单位。2、确定施工总包单位—总包合同备案—施工图审查。3、施工单位进场—办理施工许可证—项目融资放贷—土方开挖—桩基工程—施工至±0—主体结构达到预售条件。

(六)级别六、销售阶段。1、示范区选址、定位及开放计划—装修房定位及装修标准—售楼部开放—样板间开放—示范区全面开放。2、预售形象进度鉴证—面积预测报告—预售价格审查(经房办)—预售价格审查(房地局)—预售价格审查(物价局)—开通网上销售终端—前期物业服务协议签订。3、办理预售许可证—首次集中开盘。

(七)级别七、验收及交付阶段。1、主体封顶—落外架—装修房开工—工地开放日—室外管网施工—室外道路、铺装—室外绿化、景观。2、室内环境监测。3、正式电接通—供暖管线接通—天然气管线接通。4、节能验收—防雷验收。5、消防验收。6、人防验收—环保三同时—档案验收—竣工验线—面积实测。7、规划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表—竣工结算—土地增值税清算—财务决算—项目后评估。8、召开交房专项会议。9、交房方案确定—发出首批交房通知—首次集中交房—销售达到95%—商业开业。

四、节点分级管控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切实分权,权责对等。分级管控方式实质上来源于“管理宽度”思想,即每个层级的人员能较好管理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实践中切忌上级管理人员过多插手下级人员的具体管理过程,只可在管理方式上予以引导。一旦上级深入下级具体工作,若不是来源于上级人员认为下级人员能力不足而被迫进行的“向下补位”,则往往是上级人员不擅管理,甚至是“好大喜功”的表现,相应的,下级人员必将逐渐失去对本职工作的主体意识和担当,下级对上级的汇报也会从“提思路、拿方案”逐渐演化为“提问题、摆困难”,此种现象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式反应,企业伦理也随之演变,“等待上级指示”将成为工作中的常态,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二)根据企业和项目实际灵活分级管理。节点级别的划分在空间上是相对的概念,需根据项目属地、成熟程度、开发形式等针对性设置;节点分级也是在时间上动态的概念,随之上述各种因素的变化随之变化。文中的示例也只是笔者所在企业的当前的管理需要的反映。各企业在进行节点分级管理时应打破常规思维,即“因时、因地制宜”。具体可参考下表:

外部因素节点划分的特点

项目性质住宅开发项目一级管控集中于开盘和交付,商业项目可更关注招商和开业后运营,工业项目主要以履行合同条款为一级管控重点,等等

开发形式自开发项目应加强一级管控,代建等项目一级管控只集中于合同主要条款履行,合作项目一级管控集中于履约条款实现

项目地域本地项目可按常规操作,而异地项目应选派得力人员给与充分权限,即减少一级节点数量

经验成熟程度类似项目经验越丰富,越可减少一级节点数量

五、结束语

节点分级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分权,其设置其实无严格规则,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和主要岗位人员能力,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结合企业当前管控需要和长远的战略需要,综合设定的管理形式,且在设定后也应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优化。当前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管理权责条框不清、甚至发生互相扯皮和不作为等负面情况,主要在于分级管理上做的不足。可见,对于分级管理:其管理谋划颇费心思,但其成效不可小觑。

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共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的意见》,为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零事故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两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成立疾控中心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检查、管控各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成立本单位各科室的安全生产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指导、检查、管控本各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管控实施

1、两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认真开展管控工作,按要求召开安全会议,将安全工作任务层层落实,有专人负责;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方案;定期开展安全演习;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篇五

第十六条、当高危作业确定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管副总经理是防范高危作业人身安全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各专业部门认真分析高危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评估安全风险,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第十七条、对于输变电专业I、II类高危作业,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应分别上报市公司生产技术部、基建部、安全监察部。

第十八条、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要认真组织编制高危作业《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批准后,组织检修、施工安全交底。

第十九条、安全监察部要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查,检查督促“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执行到位,防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行为。

第二十条、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要针对高危作业的特点,按照《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选派工作负责人及工作成员,配备施工作业器具,做好安全措施,组织开展施工。

第二十一条、检修、施工班组,要组织班组人员认真学习《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和掌握施工特点及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积极配合工作负责人完成指定的检修(施工)任务。

第二十二条、工作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好开工会、收工会,确保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停电范围、邻近带电部位、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工作中,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当工作地点分散、工作环境比较危险、多班组、多工种作业时,工作负责人应增设专责监护人和确定被监护人员。

第二十三条、登杆塔前,作业人员认真核对应停电检修线路的识别标记和双重名称无误后,方可攀登。登杆塔至横担处时,应再次核对停电线路的识别标记与双重称号,确实无误后方可进入停电线路侧横担。

第二十四条、在带电设备区域内使用汽车吊、斗臂车时,车身应使用不小于16mm2的软铜线可靠接地。在道路上施工应设围栏,并设置适当的警示标志。

第二十五条、工作地段如有邻近、平行、交叉跨越及同杆塔架设线路(平行或邻近带电设备),为防止感应电压伤人,应加装接地线或使用个人保安线,加装的接地线应登录在工作票上,个人保安线由工作人员自装自拆。

第二十六条、扩建、技改设备与运行设备应做到界面清楚,应用高为170cm的固定式临时围栏将作业地点与运行设备进行有效隔开,不得将尚处在施工中的设备提前接入运行系统中。

第二十七条、带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直接操作。监护的范围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点。复杂或杆塔作业必要时应增设(塔上)监护人。

第二十八条、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设备的措施。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第二十九条、配电带电作业时,作业区域带电导线、绝缘子等应采取相间、相对地的绝缘隔离措施。绝缘隔离措施的范围应大于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实施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装、拆绝缘隔离措施时应逐相进行。

第三十条、双电源和有自备电源的用户,应采取机械或电气联锁等防返送电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在双电源和有自备电源的用户线路的高压系统接入点,应有明显断开点,以防止停电作业时用户设备返送电。

第三十一条、各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管理人员,要按照到场要求和到位标准,深入作业现场,深入基层班组,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到位,不断降低和努力化解人身安全风险。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篇六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1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重特大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管理,组织开展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推动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沧建安【xx】8号文件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管理的通知,沧建安【xx】9号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控制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施工现场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领导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

组员:xxx xxx xxx xx

三、风险分级

根据生产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施工现场的风险分为两大类,即施工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和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排查结果,预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根据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四、风险预警

1、风险预警、预防

项目部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可能引发的事故的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做安全技术交底时,针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把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进行交底。作业前,班组长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工人进行重点讲解,做到让工人清楚作业任务、危险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及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化危险源检测。

2、具体风险预防措施

(1)坍塌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批。

②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③安全技术逐级交底,告知操作人员危险程度。

④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

⑤项目部加强检查,督促落实施工方案实施。

(2)机械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②租赁设备进入现场前,应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③作业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④垂直运输机械安装必须经市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设备安装和拆卸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⑦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⑧按岗位职责履行职责,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

(3)高处坠落风险预防措施

①项目部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②基坑、沟槽临边、2米以上高处作业防护必须符合要求并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⑤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4)触电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用电方案并经审批。

②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按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

⑤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⑥重要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⑦配电箱经许可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5)物体打击风险预防措施

①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②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个人安全。

③施工过程中作业周围环境防护必须符合要求。

④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⑤作业过程加强安全巡视。

(6)起重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作业方案并经审批。

②设备应经检测、登记、备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作业及指挥人员持证上岗。

④作业要遵守操作规程。

(7)火灾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

②加强消防教育,人员做到“四懂四会”。

③成立义务消防队,组织演练。

④按操作规程作业。

五、风险控制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1)方案编制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施工前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按照方案进行实施。

(2)安全技术交底

①在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之前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②交底必须按制度进行,做到逐级交底,并应覆盖全体作业人员

③交底必须履行签字流程

④被交底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监督、检查、指导,交底人须检查交底后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2、管理措施

(1)完善制度、评估风险

规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各项目部开工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本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分级,编制《项目风险汇总表》

(2)安全检查

项目部定期、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和作业班组进行检查

①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②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状况是否安全可靠

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④施工人员教育落实情况

⑤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及现场佩戴情况

⑥重点部位消防设施配置及技术状况

⑦职工宿舍环境卫生、用电等情况

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否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情况

3、教育措施

(1)安全教育培训

①新入场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方可进行施工

②工人变换工种,必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③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及业务水平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特种作业人员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

③特种作业人员每年由项目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④特种作业人员应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安全知识,熟知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4、防护措施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施工现场的四口、五临边等洞口防护按规范要求做好,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及特殊作业时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作业过程中的伤害和减少职业伤害。在相应分级安全风险部位做好警示标牌、标语。

六、安全风险检查与改进

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制定好的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检查,对于A级B级风险要进行跟踪检查管理,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发现与方案不符的现象,立即停工整改,同时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带班进行检查。其中A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两次,公司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每月至少检查两次;B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公司每两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进行不定期抽查;C级风险由项目部自行组织检查,公司不定期抽查;D级风险由项目部不定期抽查。检查过程中发现与方案不符以及其他危险源时,立即进行整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2

为全面辨识、管控我矿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制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各专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统一领导、协调:

组长:郑秦峰(矿长)

副组长:巩仲斌(安全矿长)郑成梁(总工程师)

刘永清(机电矿长)张锁明(通风矿长)

陈海堂(生产矿长)王文龙(工会主席)

成员:姚国海(副总工程师)王军军(副总工程师)

汤志伟(副总工程师)李凯(副总工程师)

张鹏(副总工程师)贺战平(副总工程师)

贺丽峰(技术科科长)张仙蒲(标准化主任)

赵家威(通风科科长)马洋(办公室主任)

乔卫民(安全科科长)赵志强(地测科科长)

郭峰(机电科科长)张峰亮(监控室主任)

张大伟(调度室主任)李彬彬(职业卫生科长)

席亚辉(劳动用工科)洪家德(通风队队长)

秦随胜(综采队队长)张胜利(掘一队队长)王国林(掘二队队长)李凤学(运输队队长)

郭荣和(机电队队长)李蛇科(机运队队长)

魏传高(探水队队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科长由乔卫民兼任,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开展,并指导协调各职能科室和区队完成分管范围内的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完成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科室、队组负责人参加,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人员,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程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各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我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三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科室要加强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科室及队组,罚相关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负责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相关责任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相关责任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相关责任人500元,罚主要负责人200元。

5、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主要负责人500元。

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篇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公司内部为保障安全生产自主组织开展的,对生产、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

第三条 本制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各厂矿)。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公司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安全监察部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

第五条各厂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各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区队(车间)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

第六条各厂矿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第七条各厂矿在生产系统、装备的投运、移交、运行、停运或重启时,应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一)停运或重启是指下列几种情况: 1.煤矿的工作面、巷道封闭或启封;

2.车间、生产线、重要生产设备、装置的停运或重启; 3.地面生产单位的事故停车、停产、停工和重新开车。(二)系统、装备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系统、新装备投运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安全设施、安全防护、检测检验、规程措施、技术和人员条件、应急设施和预案等;

2.系统、装备移交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使用环境、运转情况、安全设施、安全措施、接收单位技术能力等;

3.系统、装备正常运行的评估内容应包括运行状况、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设施等;

4.系统、装备停运或重启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运行系统的影响、安全隔离措施,技术、措施以及人员准备,启(停)用后安全管理等。

第八条区队(车间)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生产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区队(车间)跟班或值班领导、安监员(安全员)、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

第九条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生产、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条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第十一条 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第十二条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

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

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 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 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

第十三条异常状况评估。正常生产(运行)的系统(装置)在生产工序、工作流程、技术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时,应由专业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安全可靠性重新评估。第十四条工程项目评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各厂矿应分别在项目立项、现场开工、建设施工、试车试产等各阶段组织安全风险评估。

1.项目立项时,应对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工艺成熟程度、工艺危险因素和控制难度、现有控制防范措施、管理主体的技术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2.项目开工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作业人员资质、施工所需工器具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等开工安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3.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是否按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安全评估。4.项目试车试产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按照建设项目“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查未完工项目;定流程、定方案措施、定操作人员、定时间。)、“三查、三确认、一许可”(查设计漏项、工程质量、现场隐患,对安全设施装置、试生产人员资格、试生产方案检查确认,确认符合试生产条件后发放试生产安全许可证)要求,对系统、设备、设施施工质量,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试车试产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外部环境等情况是否具备试车试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试车试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工艺、参数、控制等需要变更时,必须重新评估。第十五条“四新”试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否具备安全试验或推广应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第十六条其他评估。

1.设备、物资购置及出入库。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物资购置前,要对设备、物资是否适应本单位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安全、技术选型论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设备、物资入库前,应对其完好情况、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进行评估验收,符合要求方可入库。材料、配件、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出库投入运行前,使用单位(人员)应对其完好情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运行。

2.作业人员。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等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各厂矿应利用班前会、入井检身等环节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精神状态、是否饮酒、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器具配备等状况进行动态评估。

3.重大灾害。各厂矿应定期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及已采取安全管控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第四章 方法及要求

第十七条各厂矿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常用评估方式方法》见附件2)。简单系统、车间、班组、工序、检维修和岗位作业可采用安全评估表法,非煤生产系统、工艺装置可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煤矿复杂生产系统、“四新”试验、工程项目等可选择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法,车间、班组应选择“三位一体”评估法,岗位应选择“五步”评估法。第十八条安全评估表制作要结合安全管理经验和生产实际,尽可能完整列举危险危害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类型,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重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

第十九条采用评估表评估时,要逐项检查确认,评估人员签署评估结论和姓名,并牌板公示或告知作业人员评估情况。第二十条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方式评估时,必须编写评估报告书,明确评估内容、范围、条件、环境、结论、建议等内容,参与评估人员签名。评估报告书必须报上一级业务管理机构审查,不得直接按照评估报告结论进行生产作业。

第二十一条岗位评估采用评估表方法时,可以采用评估卡片或评估活页表,必须将涉及到的班组、工序和本岗位的评估结论和要求记入记录中,被通知岗位整改作业的必须经班组长签名复查确认。

第二十二条各厂矿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第二十三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第二十四条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第二十五条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第二十六条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第二十七条各厂矿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二十八条 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期限,存档备查。第二十九条各厂矿应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第五章 检查考核

第三十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奖惩机制,对各级安全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定期检查考核。第三十一条公司每季度对各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标准见附件1)。平均得分低于90 分的定为不合格单位,对各单位按照公司《安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兑现。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年 月 日起实施。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公司。附件 1:

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附件 2:

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二、专家评估法。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2.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3.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差。

4.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5.制定对策。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评估。

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是在危险物质和装置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主要步骤: 1.危害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本方法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估。

五、故障假设分析法(WI)。是由熟悉工艺的人员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评估法。本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评估。

六、“五步”评估法。是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进行安全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业,实施评估;“想”即辨识、排查危险危害因素;“评”即评估危险程度,及时汇报;“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险;“做”即按照规程、措施和“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本方法适用于各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安全评估。

七、“三位一体”评估法。是区队(车间)的跟班人员(值班人员)、班组长、安监员(安全员)三人进行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评估的方法。

上一篇:四年级关联词语的用法下一篇:疲劳驾驶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