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深责之切(精选4篇)
1.爱之深责之切 篇一
爱之深
责之重
摘要:2007年,我曾担任北京钢院附中高一七班班主任,这一工作对我来说极具挑战性,因为该班学生来自不同区县,录取分数差异极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们采取了区别对待,个别关照的办法,也就是激励优等生,鼓励差生,关爱性格内向生,对问题生也从不放弃。
关键词:班主任,心得体会,教育与爱。
杜文娱
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2007年我曾担任高一七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朝阳、海淀和西城区,班中在录取分数线之上的学生只有三个人,班里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近100分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谈何容易。然而,天生不畏难的我,敢于迎接挑战。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
第一.鼓舞士气,用真心唤醒学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
开学没多久,学生们就知道自己所在班级的类型。看到他们脸上那失落的表情,我没动声色,而是利用几个午自习让他们欣赏了Forrest Gump阿甘正传,并在周四班会课上讨论了从阿甘的一生看智商与情商的关系,让他们知道智商表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情商表明他能否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个人的智商是与生俱来的,而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提高的。告诉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因为自己入学成绩低,分到了“后进班”,就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世界上随时都充满了机遇与潜能, 勇往直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否则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领。世界上的事情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任何事,认真做与不认真做效果绝对不同。坚持理想,努力进取,实现抱负,生命的价值才能得以显现!你们能行!然后,我将片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写在黑板上: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让他们细细品味。
第二.激励后进,用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自从看过卡通片Happy Feet快乐的大脚之后,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学生,对那些想学习但存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定不能急躁。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平日里可能受到冷淡甚至歧视,其内心深处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或许满不在乎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而你一旦关注了解了这颗心,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
例如我班上的张磊同学,入学成绩只有300多分。对他来说学习高中课程相当有挑战性。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了解其家中情况,拉近彼此间距离,并真诚地对他说:“张磊,你是个单纯的学生,对老师有礼貌,身为卫生部成员又很关心班级体,老师很欣赏你的人品。但我希望你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出色的表现。既然上了高中,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虽然咱们基础薄弱,但老师们会帮助的。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付出终有回报,加油吧!从那以后,他就相当认真地学起外语来。听写单词,一次不过,准备好了又来找我听写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单词读不准,就一遍一遍地跟我学;周末的自主学习摘抄Studio Classroom
做的也很投入;背诵课文,一次背不下来,第二天接着背。尤其是在期末检查背书时已相当流利了。我知道他至少练习了10多遍。
关爱后进生,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后进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就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就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鼓舞他们努力奋进,使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充分发挥 第三.播撒阳光,用爱心沐浴关爱性格内向的学生。
一次家长会后,我和几位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杜老师,您感觉肖瀚章这一段时间怎么样?尽管他妈妈问的问题很普通,但我当时却没有快速给他一个较详尽的答复。因为在我的脑海里肖瀚章同学的形象并不饱满,换言之,我平时对他并没有足够的关注。
他几乎没有什么不良习惯,也没有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行为,性格内向,很少主动与老师交流,在各种班级活动中不显山不露水。在与他母亲沟通后,了解到他初中阶段时学校形象还是比较饱满的:喜欢轮滑,并参加了全国比赛;善于长跑,并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动手能力强,曾参加了学校航模队;文化课方面,数学成绩较为突出。这样一个立体的肖瀚章,怎么上了高中在我眼中只是一个平面,甚至差点成了我的视觉盲点? 仔细分析过后,我发现班上还有几个类似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的特点是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心理年龄偏小,适应新环境能力弱,不善与人交往。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这学期我采取了如下补救措施:首先给予增强自信和激励。我们知道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于是,我主动与他们接近,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注。课前两分钟在班中巡视时,有意识地与他们聊上几句话,问问他们最近学习上的情况,或是小小的表扬一下他们的某个细节,比如擦黑板认真啦,发型理得很精神之类的话。抓住他们身上微小的进步去赏识他们。其次,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有位心理学家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赞许和鼓励的环境中,他就会学会自信进取与探索,并善于自我激励。”于是在英语课上,设计一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引导他们如何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作用。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慢慢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另外,发挥特长体验交往的乐趣。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学科,我就特意安排他们在自习课上组成专题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渐渐地,他们已较为从容地全班面前讲话了。
第四.不言放弃,对有过错的学生给予信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相信他们,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魏书生曾说过:“学生不管多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例如我班李思捷同学,上学期出现了一些违规违纪现象。我多次和他坐下来一起分析他的情况。告诉他一个学生没有问题不正常,但也不能经常出问题,关键是看怎样处理问题,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当我让他依然担任卫生部成员,并希望他做得比以前更认真时,他诚恳地点点头。接下来,则重点和他探讨他的学习现状:入学时461分,很接近于录取分数线,而期末排名却是300名以后,说明心思完全没放在学习上。主要是交友不慎,影响了自己的行为,还给他讲述了某学生因交友不慎而误入”太子堂“组织的真实案例。之后,我发现他每天中午能保证在学校吃饭,基本上疏远了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自习课上也能安静地伏案书写或是与周边学生小声讨论,难能可贵的是还能预习英语课文。每周五都会主动将卖瓶子的钱兴奋地递给我,骄傲地说:”给您,咱们班的班费。“由于态度比以前认真了许多,这次考试有7科通过,而上学期只有4科通过。
让我们用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鼓舞着自己一步一步地走,漫漫长路有尽头,培养孩子永远不言放弃,用教育的信念与智慧,激励着自己读懂学生这本书,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功地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2.爱之深责之切 篇二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凡读过《出师表》的人, 无不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君报国的坚毅精神和耿耿忠心所感动。诸葛亮忠心耿耿,所以《出师表》一文对后主刘禅明谏之切,然而透过其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读到一代贤相的深深隐痛。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敖在谈到 《出师表》时即指出“诸葛亮写《出师表》,我们只看到他明谏之切,却没有看到他的隐痛之深。”诸葛亮的隐痛在哪里呢?在李敖看来是“他所支持的,竟是不能成大格局的、不成材的阿斗。他在这样的情况下鞠躬尽瘁,当然是很痛苦的”。李敖之言确为的论,结合特定历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的隐痛在于益州疲敝和刘禅闇弱。
《出师表》是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临出征时给后主刘禅的上疏。“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其篇即犀利地向后主刘禅指明了蜀汉政权所面临的险恶形势。刘备去世后,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形势已然形成,而蜀国在三国中最为弱小。益州疲敝是诸葛亮的隐忧,同时也是他执意出师北伐的原因所在。两者看起来矛盾,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路线是“跨有荆、 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三国志 · 诸葛亮传》),这是其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时就已明确提出的。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进军路线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后来形势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猇亭之战,荆州被吴国夺取,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乘机发动叛乱;这时候魏国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中心地区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吴国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蜀国偏安于西南一隅,面临着内忧外困的险恶形势,所以诸葛亮直陈“益州疲弊”,就是指这种局面。这种局面之下,再想通过原定的战略计划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就十分困难。为此,诸葛亮用了五年的时间为伐魏做准备。与吴国修好,内政平稳,“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伐魏的时机相对成熟。其实,即便如此,蜀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希望也十分渺茫。因为就魏蜀吴的综合实力而言,蜀国最为弱小,是最不可能吞并他国,统一天下的。作为一代贤相,诸葛亮对此当然十分明了,然而他为什么偏偏知其不可而为之呢?这正在于诸葛亮抱定有“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是其“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忠君报国的坚毅精神使然。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当然是有隐痛的,他的隐痛就是益州疲弊——蜀国弱小, 国家前途命运险恶。
《出师表》一文之所以能明谏之切,其原因正在于诸葛亮对对后主刘禅有着深深的隐痛——“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朱紫难别”(《三国志 · 董允传》)。刘禅为人闇弱,十七岁继承大统,诸葛亮上《出师表》时他不过二十岁,闇弱加上年幼,不善治国是自然的事。对外发动战争需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做支持。诸葛亮出师北伐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才可无后顾之忧而专力伐魏。刘禅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诸葛亮率军出师而国内政局不稳, 必然会影响前方战事。因此,国内政局是诸葛亮出师后最放心不下的问题。出师北伐是既定的战略国策,也是诸葛亮效忠先主后主的职分,如今时机相对成熟,可以说势在必行, 既出师又不放心国内之政局,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的上疏中不厌其烦地劝勉闇弱的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又向他举荐贤才,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刘禅是闇弱的, 这是诸葛亮的隐痛,他心知肚明,但只能默默承受。虽然刘备托孤时有如刘禅不可辅佐诸葛亮可自立为成都之主的话, 但作为忠心耿耿的臣子,诸葛亮断不会那样做,而只能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去辅佐刘禅。隐痛所在,痛而不可言。 诸葛亮只有通过表达自己的忠诚之心,来再三劝勉刘禅的暗弱不察,这正是诸葛亮上《出师表》的核心思想所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上《出师表》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其中的涕零想必有隐痛的成分。我们读《出师表》不能仅仅看到诸葛亮对蜀汉的拳拳报国之忠,还应当深刻地体察到他的隐痛。
3.爱之深,责之切 篇三
“Did you bring your phone?” asked the mother, as the girl drove up the 1)ramp onto the freeway.
“Yeah,” said the girl.
“Wallet?”
“Yeah.”
“Make sure that you take your wallet everywhere. Even into the bathroom when you take a shower.”
“Mom!”
“You don’t believe m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I’m not going to be there to pick up you anymore. Don’t let others take advantage of you.”
“Mom, I’m not stupid.”
Several cars behind them changed lanes and 2)zoomed past.
“Why are you driving so slow?” The mother leaned forward slightly.
“What?”
“You’re driving too slow.”
“You always say I go too fast! Now, you’re saying I’m too slow?”
“This is a freeway!”
“The speed limit is 65. I’m at 65. What’s wrong with that?”
“You have to go as fast as everyone around you, or else, you’ll get into an accident. Do you want to get into an accident?”
“I—” the girl started.
“Driving a car is not a joke! It’s
your life 3)on the line! You hav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everything. How many times have I told you?”
The girl sighed. The mother crossed her arms over her chest. For ten miles, they sat in silence.
“I hope your roommate is a nice girl.”
The girl answered with an imperceptible nod.
“I said, I hope your roommate is a nice girl.”
“Uh huh.”
“I mean, I’m sure she’s a good person. She’s probably nice. Most kids are.”
“Yeah.” The girl brushed a 4)stray hair out of her eyes.
“I told you to clip up your hair. How can you drive with it hanging like that in your face? It’s dangerous. You can’t see a thing.”
“I can see fine.”
“Why don’t you ever listen to me? I tell you something a hundred times, and you never listen.”
“I listen to you all the time!”
“You’re still arguing? You always talk back when I tell you that you’ve made a mistake. When you get into the real world and talk back to your boss, do you know what will happen? You’ll get fired.”
“Thanks for the encouragement.”
“What? What did you say? Speak Chinese! This whole time I’ve been talking to you in Chinese and you’ve only spoken to me in English. If you don’t speak Chinese, I’m not going to answer you, understand?”
The girl silently agreed.
“You think that knowing English is enough. It doesn’t matter where you go. Your face is still Chinese. People are going to laugh at you, if you don’t know your own language.”
The girl gripped the steering wheel tighter and didn’t answer.
“Don’t hold the steering wheel like that! Really, how did you ever get your license? Move your hands down more—there, that’s right.”
The girl drove the next 12 miles with her hands in the correct position on the steering wheel. She did not open her mouth.
“Do you know where to exit?” The mother tapped her left foot.
The girl uttered a sound that meant yes. Another five miles passed.
“Are you angry?” The mother 5)shifted her weight.
“No.” The girl looked over her shoulder and changed lanes.
The mother watched the green signs rush past. “You’re going to be okay, right?”
“Yeah, I’ll be fine, Mom.” The girl exited the freeway and soon pulled into the school parking lot.
“Keep your room clean, okay? Do your homework. Don’t stay up too late. Call home sometimes. And don’t forget to eat! Eat a lot, okay? Don’t worry about being fat. You’re not fat. You’re perfect.”
The girl pulled into a parking space and turned off the engine. She 6)sat back and looked at her mother.
“Really?” she said.
“Yes,” said her mother. “Eat as much as you want.
这段路程有30英里(约48.3公里)长,但无论如何,母亲决定让女儿开车。
“你带手机了吗?”母亲问道,女儿正把车开上斜坡,进入高速公路。
“嗯。”女孩说道。
“钱包呢?”
“嗯。”
“你到哪都一定要把钱包带在身上,即使是在浴室里洗澡的时候。”
“妈!”
“你不相信我?你必须小心一点!我以后不再去学校接你了。不要让别人占你便宜。”
“妈妈,我不傻。”
后面有几辆车换了道,加速越过了她们。
“你为什么开得那么慢?”母亲稍微前倾身子。
“什么?”
“你开得太慢了。”
“你总是说我开得太快!现在你又说我开得太慢?”
“这是高速公路呀!”
“这条路的时速最高限是65英里(约104.6公里)。我现在的时速就是65英里。有问题吗?”
“你必须和你周围的车辆保持同样的速度,不然你会出车祸的。你想出车祸吗?”
“我——”女孩正要说。
“开车可不是开玩笑!随时有生命危险!你必须密切关注所有情况。我告诉你多少次了?”
女孩叹了一口气。母亲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接下来的10英里(约16.1公里)路程中,她们都沉默地坐着。
“我希望你的舍友是个友善的女孩。”
女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我说,我希望你的舍友是个友善的女孩。”
“哼。”
“我的意思是,我肯定她人会不错。她应该会很友善。多数孩子都是这样。”
“嗯。”女孩撩开眼前的一丝乱发。
“我叫你去剪头发来着。你开车的时候怎么能让头发垂到脸前面?很危险的。你什么都看不到。”
“我看得很清楚。”
“你为什么从来都不听我的话?有些事情我告诉过你一百遍了,你从来不听。”
“我一直都很听你的话!”
“你还嘴硬?我指出你犯的错误时,你总是顶撞我。等你走上社会,如果你顶撞老板,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你会被炒鱿鱼的。”
“谢谢你的鼓励。”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说中文!我一直在和你讲中文,你却只和我说英文。如果你不说中文,我不会回答你了。明白吗?”
女孩默默地同意了。
“你认为懂英文就足够了。不管你去到哪里,你长的还是中国人的脸。如果你不懂母语,大家会嘲笑你的。”
女孩不作答,握方向盘的手抓得更紧了。
“不要那样抓方向盘!说真的,你是怎么拿到驾照的?把手移下一点——那里,对了。”
接下来12英里(约19.3公里)的路程,女孩把手放在方向盘上正确的位置。她没有再开口说话。
“你知道出口在哪吗?”母亲轻轻碰了一下她的左脚。
女孩嘀咕一声,表示知道。5英里路程(约8公里)又过去了。
“你是不是在生气?”母亲换了一个坐姿。
“没有。”女孩回头望了望,然后换道。
母亲看到绿色的标志一闪而过。“你还好吧?”
“是的,我很好,妈妈。”女孩把车驶出了高速公路,很快就开进了学校的停车场。
“要保持你的房间整洁,好吗?记得做作业。不要太晚睡觉。常打电话回家。不要忘记吃东西!多吃点,好吗?别怕长胖。你不胖。你身材很好。”
女孩把车开进停车场的一个空位里,关掉引擎。她在坐椅上放松下来,看着她母亲。
“真的?”她问。
4.夺子,爱之深伤之切 篇四
12年前,博士毕业的陈锋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样刚刚博士毕业的吴晓洁。吴晓洁时年27岁,比他小3岁,出身于高知家庭,文静高雅,秀外慧中,陈锋一见倾心。2001年春节,两人踏上红地毯。次年4月,吴晓洁生下儿子陈程。
为了让儿子出类拔萃,陈锋和吴晓洁专门请教教育专家,为儿子制订了培养计划。每天,他们都要让儿子听交响乐,吴晓洁负责给儿子读唐诗宋词,陈锋则用外语给儿子讲故事。陈程两岁时,他们买了一架钢琴,每周请老师来家里教学。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好身体,一到周末,他们就带着儿子去游泳、打球。
在他们的精心培养下,陈程比同龄孩子显得都聪明。3岁时,就能用流利的英语与父母对话,能背几十首唐诗,钢琴课上也多次被老师夸奖“有音乐天赋”。上小学后,陈程更成为“风云人物”,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各种奖状、证书多得装了半个抽屉。班主任老师对陈锋和吴晓洁说:“我干了几十年教育工作,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聪明的孩子。”
儿子如此优秀,令陈锋和吴晓洁倍感自豪。然而,因性格差异,他们的夫妻感情却逐渐出现了问题。
吴晓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蜜罐里,养成了任性、颐指气使的性格。结婚后,在家里她总习惯把陈锋使唤来使唤去。陈锋爱吃大蒜和大葱,吴晓洁看不惯,总是指责他说:“你别把农村那套习惯带到家里来,东西要放整齐,袜子要天天换,别吃那些味重的东西。”
陳锋最听不得妻子说自己是农村人,总是生气地回应:“我在自己家里吃,难道我连这个自由都没有吗?”
吴晓洁不断地挑陈锋的毛病,而陈锋也对吴晓洁的有些行为看不下去。吴晓洁不太会家务,偶尔做次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更让他丢面子的是,父母或者亲戚到家里来,吴晓洁总是拉着脸,非常冷淡。
因为越来越看不惯对方,他们的争吵也越来越频繁,感情陷入了僵局。
父母暗中较劲,儿子从中钻空
2010年8月,吴晓洁向陈锋提出离婚。两人很快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一致,可在儿子的抚养权上却各不相让。吴晓洁说:“儿子是我生的,抚养权应该归我,你不愿意给抚养费都行。”陈锋却说:“儿子姓陈,当然应该跟着我。”吴晓洁说:“我家条件好。”陈锋说:“条件好不一定能教育好儿子。”两人争执不下,陈锋说:“干脆让儿子自己决定吧。”
于是,陈锋和吴晓洁把儿子叫到跟前。吴晓洁拉着儿子的手对他说:“爸爸妈妈要分开过了,你愿意跟谁?”儿子瞪着吃惊的眼睛望了望吴晓洁,又望了望陈锋。陈锋说:“小程,你是男孩,跟爸爸吧。”吴晓洁打断陈锋的话:“儿子,妈妈将来会送你出国留学,你跟妈妈吧。”
陈程茫然地望着他们,半天没说话。突然,他猛地甩掉陈锋和吴晓洁的手,大声吼道:“我不让你们离婚。如果你们离婚,我谁也不跟,自己出去流浪。”说完,陈程冲进自己房间,把房门“砰”地一声用力关上了。
儿子的反应,让陈锋和吴晓洁心里很难过。但他们离婚的决心已下,于是开始暗中较劲,发誓要把儿子拉到自己身边。
10月的一天,陈程学校要开运动会。吴晓洁立即将一双耐克鞋放到了儿子面前:“小程,这是妈妈花一千多块特意给你买的,穿着它去参加运动会吧。”陈程正抱着心仪已久的新鞋高兴着,陈锋又将一套阿迪达斯的运动服拿了出来:“来,小程,爸爸买的这套运动服将近2000块呢,快来试试。”陈程立即放下鞋,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照着:“太酷了,老爸,你还挺有眼光的。”看到丈夫占了上风,吴晓洁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赢得儿子的心,陈锋和吴晓洁除了在物质上争着满足他,在生活上更是极力表现自己的爱。在父母不正常的讨好中,陈程开始利用这点。每当他想要什么东西时,都会先到妈妈那里去说,然后再去爸爸那里,说妈妈已经答应给他买什么样的了。于是,爸爸就会给他买来更贵、更高级的东西。
之后,陈程在学习上也耍起了手腕。放学后,他希望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或者打会儿游戏机,但吴晓洁对他练琴要求很严。于是,他跑去找爸爸:“我不想练琴了,可我妈老逼着我练,真烦死了。”陈锋想了想说:“跟妈妈不好吧?如果你愿意跟我,你以后就可以自由了。”
有了爸爸撑腰,陈程开始和妈妈讲条件了。一天,吴晓洁再次督促陈程练琴时,陈程说:“我不想练了。”吴晓洁说:“那怎么行!”陈程一扭身子:“我爸说,如果跟了他,我就可以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吴晓洁愣了:“你爸真是这样说的?”陈程说:“当然,不信你去问他。”吴晓洁沉默了片刻:“算了,不练就不练吧。”陈程一蹦老高,立即跑回房间打开电脑,昏天黑地地玩起了游戏。
陈锋和吴晓洁在争夺儿子的过程中,对对方的怨恨堆积得越来越多,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再看到对方。为此,两人都觉得备受折腾。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离婚。
2011年8月,他们再次找儿子谈话,准备让他做出选择。陈锋觉得,自己在这场争夺战中占了上风,儿子一定会选择自己。没想到,陈程却仍然说:“我不同意你们离婚,我谁也不跟。”
无奈之下,陈锋和吴晓洁只得暗自发誓继续努力,改变策略,一定要把儿子的抚养权夺过来。
坠入深渊,“爱”的战争悲剧收场
2012年春节后,陈锋发现吴晓洁及其父母每天都轮流去学校接陈程,带他出去吃饭。每次回来后,儿子都很高兴。陈锋觉得再这么下去,儿子肯定会被抢走了。于是,他决定开始行动。
之后,陈锋每天下午请假提前赶到学校。接到儿子后,他问儿子想干什么。儿子说想看电影,他就陪着去看;儿子说想吃比萨,他就带着去吃;儿子提出不写作业先玩游戏,他也不阻拦。总之,只要儿子高兴,他都全部应承下来。
吴晓洁和父母几次扑空后,都觉得不能这么听之任之。于是,吴晓洁和父母每天更早地赶到学校。在学校门口,他们和陈锋总能遇上。一次,吴晓洁的母亲和陈锋又为谁接走陈程而在学校门口吵了起来,有不少同学都在围观。情急之下,陈锋对吴母说:“儿子是我的,离婚后,他的抚养权绝不会落到你们吴家,你们死了这份心吧。”
第二天,陈程父母要离婚的消息立即在学校传开了。有同学故意问陈程:“你爸妈真要离婚了吗?那你跟谁过啊?”“你就要有后爸后妈了,好可怜啊。”陈程紧紧咬着嘴唇,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让儿子选择自己,陈锋故意在儿子面前说:“如果你跟了你妈妈,她将来找个后爸,后爸会把你打死的。”而吴晓洁吓唬儿子:“你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吧?后妈没有一个好东西。别说出国留学了,也许学都不让你上了。”
听父母这么一说,陈程很害怕,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在这种压抑、恐惧的精神状态下,陈程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
那天晚上,陈锋和吴晓洁睡下后,陈程打开日记本:“爸爸妈妈,我恨你们。如果不是你们闹离婚,我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你们太自私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了。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再打架了。”
陈程将日记本放到桌子上,拿出裁纸刀,向自己的手腕划去。顿时,一股鲜血涌了出来。夜里,吴晓洁看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便走了进去……因抢救及时,儿子脱离了危险。
陈程醒后,两眼茫然无神地望着天花板,不肯和任何人说话。陈锋和吴晓洁在家里发现了他的日记本,看到日记内容,不禁愣了。儿子出院后,陈锋和吴晓洁找到心理医生,医生判断,陈程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看到曾经那么优秀的儿子被自己“爱”的斗争所毁,陈锋和吴晓洁心如刀绞,后悔不已。(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网摘等。)
编后:克洛德·佛里伦·雷尔在《觉醒之路》中说,“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并丝毫不期待等值的交换。
爱是无私的,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文中这对父母竞相取悦孩子,所给予的却是一种畸形的、放任的爱,反而让孩子感到无力和压抑。当“为孩子好”的初衷,被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掩盖住真面目,父母的“以爱之名”便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希望本文能够提醒天下父母在选择自己人生的同时,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表达父母之爱一味放纵孩子。
(编辑 李婉莉 njlwl@163.com)
【爱之深责之切】推荐阅读:
爱之随笔06-26
《爱之链》续作文11-14
《爱之链》续写小学作文07-01
爱之痕优秀作文06-30
光明爱之花作文800字07-05
扬师爱之帆铸师德之魂09-01
爱之累了我想放手了爱情诗歌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