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21

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

1.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2012年海南省初中历史课标和教材暑期培训总结

保亭新星中学陈雪梅

2012.08.23

本人有幸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初中历史学科的培训,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8月19日上午本人认真听了人民出版社张振海老师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解读—把握课标精神、提高历史素养,从他的解读中获知,2011年版的课标总共分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张振海老师在解读过程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新课标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标设计思路上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还把新旧课标做了对比,从旧课标的“制订”和新课标的“制定”的解释突出新课程注重的是结果,湖北宜昌十四中张英姿老师的《精讲“点”把握“线”》讲座,她服装师的设计和建筑师的设计的共同点都具有创作性,从而启发我们教学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满足学生的学,她的报告以理论联系实际从教材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南北战争》例举,使我们明白了新课标中如何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关注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课堂是非常有味道的,学生才喜欢学,其外,还听口市一中初中历史教研组组长吴建红老师关于教学有效提问的专题讲座,吴老师从导致问题的无效或低效的出现原因及如何改进的详细讲解,使我们明白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问(设问)是教师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在听海口市教研培训院林子齐老师关于《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案例探讨整合课程资源、教学设问》中知道了如何使用教材中的图片及各种资源来辅助教学。最后听了省教研员李海英老师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剖析及共享她的一篇体会,使我明白,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创新,经历过才能成长。

这次新课标的培训学习,令我们眼界和思路大为开阔,专家们的解读为我们我们解决学习中的许多困惑,本人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尝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

2.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历史需要记忆年份, 记得多了, 难免混淆, 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有的。 比如,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日期处理:1839 (谐音, 一把香蕉)

联想记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候, 一边销烟一边让士兵把吃完的香蕉皮扔进去烧了。

1840年 —1842年鸦片战争

日期处理:18 (十八罗汉) , 40 (司令) , 42 (烧鹅)

联想记忆:清朝的罗汉让英国的司令把鸦片放进烧鹅里, 引起不满, 引发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日期处理:18 (十八罗汉) 、41 (石椅) 、5 (钩子)

联想记忆:十八罗汉把英国侵略者 (英国军人) 按在石椅上, 用钩子从他的衣服里钩出三元 (三元里)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日期处理:18 (罗汉) 、44 (石狮)

联想记忆:罗汉骑石狮去美发 (美法) , 他要望下黄色床铺 (望厦黄埔) , 才签美发协议。

一下子抛出这么多串联的思路, 你是否有灵感了? 记住历史时间, 其实也不难吧?

如果你能够举一反三, 就可以尝试在“数字+关键词”的条件下, 增加多个关键词试试, 就可以应用到记忆历史的事件, 或者政治概念知识上。

二、以图激趣, 以情激趣

图文并茂是初中历史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量众多,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美图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很受学生青睐。 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 它具体形象, 不但给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提供丰富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 而且插图中包含许多文字所不能包容的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插图, 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探究色彩的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我在执教七年级历史第1课《中华大地远古人类》时让学生观看了图一《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像》、图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图三《山顶洞人的骨针》、图四《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察, 你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认真观察, 发表观点:北京人的眉骨高耸, 嘴巴外凸, 还保留猿的一些特征。山顶洞人的长相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我打趣地说:“瞧, 你的同桌多像山顶洞人。 ”学生会心一笑。 山顶洞人有了害羞之心, 爱美之心……

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求教师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化理为情, 融情入理, 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才能触其灵魂, 震撼其心, 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

在讲授“19世纪的文学艺术成就”时, 播放《命运》交响乐作为背景音乐, 用饱含激情的教学语言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抗衡, 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 进行音乐创作的故事。 许多学生被他的顽强毅力感染, 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问:“作为中学生, 我们从他身上学习哪些可贵的品质? ”学生们纷纷表示:学习他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向困难、命运低头的精神。 接着教师拓展:你能再举出古今中外通过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克服困难, 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吗? 教师这么一问, 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 列举了众多人物。 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讲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时, 我饱含热情地说:“在对德和约的签字仪式上, 空缺着两位中国外交官的席位。 他们用无声的语言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无奈、失望、愤怒、抗议。 可以这样说, 在国内人民的斗争支持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说‘不’, 但没有同学们说的那样铿锵有力, 为什么? 因为今天的中国富裕了、强大了。 而昔日的中国积贫积弱、政治腐败。虽然说了‘不’, 但那么苍白无力, 对德和约明文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辱国啊! ”引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共鸣, 爱国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

三、将史实故事化, 变枯燥为生动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 教师切忌照本宣科。 值得尝试的是, 将历史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之中, 把史实故事化, 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 学生有兴致, 易接受, 对教材的理解能加深。

例如讲《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课时, 为了突出拿破仑的一生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我整个课堂都以拿破仑一生的野史或正史里的传奇故事贯穿, 这样学生不但对课堂饶有兴趣, 而且对拿破仑的一生与其人有了更鲜活的认识。 接下来的是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更全面更真实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 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 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 补充必要的情节, 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 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四、巧妙构思导入方式, 激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是好奇心极强的群体, 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 有极强的求知欲。 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引入新课, 打动学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笔者在讲《伟大的转折》一课时, 这样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气般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设计如下问题: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喻指什么? 老人指谁?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指什么? 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声音, 寻找答案。

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 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 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 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总之, 上课一开始, 就让学生感到新奇, 有悬念, 有学头, 愿意学, 喜欢听。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了, 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 将学生带入知识海洋。

综上所述, 历史教学需要创新, 并且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学习历史, 引导学生汲取先人经验, 扬长避短, 服务于人民, 奉献个人力量, 升华人生价值。

摘要:历史是人类记忆中的一首回旋诗, 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本文首先论述了记忆时间的技巧, 其次解读了图画对学习历史的作用, 再次分析了历史的故事性特点, 最后分析了学生的好奇心对学习历史的作用。

3.暑期培训心得 篇三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因此,在英语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具体感悟有下面几条:

1.听了肖老师的讲座,我明确了教学重点在于备课与讲课的技巧。上课前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学生自主观察、实践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2.听了庄力老师幽默的讲座,我认为,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

3.张真老师的讲座使我懂得了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学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4.杨萌老师的讲座使我一下子感到自己有了演讲的能力,有了自信,懂得了上课讲话的技巧;孙二军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了说服学生的有效方法;张广友老师的讲座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同军咸老师解开了我对教学能手的迷茫。

二、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

英语课强调从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我通过认真学习《西外培训资料汇编》《对构建教学模式的思考》等文章之后,明确了英语课最终的落脚点是知识,但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以此为最终目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1)养成单词发音准确的习惯

听了杨萌老师的语音课,我才知道自己许多英语发音还是错的。通过学习知道了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音节的划分及连读与爆破。促使学生养成按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习惯。

(2)养成上课积极参与、大胆提问的习惯

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因害羞发言逐渐减少,这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学好外语就要脸皮厚一点,不怕出错,积极参与。

(3)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习惯

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

(4)养成每天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

要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必须强化听、读、说的习惯。每天至少半小时读背英语,班级每星期确立一天为英语日,使学生养成自觉说英语的习惯。

通过培训,我明确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产生巨大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教师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

2.观摩、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在教学总体目标上应注意兴趣;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

本次骨干教师培训在学校和教科所领导及其参训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活动丰富多彩,培训内容充实,效果较好。培训期间,我们分别听取了许多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他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是用现代教育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素养的高度来认真分析教材,从确定教学目标入手,重点研讨如何使用材料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难点放在选择适应探索活动的教学方法上。整个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研究、学会了讨论,特别是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好多好的点子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应运而生,无论是上课的老师还是听课的老师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提高。听课秩序非常良好,与我最初想象的差乱截然不同,真是一次有效的培训,更是教育教学上的一次盛会。因此,这次培训活动对我们今后的英语教学大有帮助,影响非常深远!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其中,深造自己。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4.初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我国的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不断深入,新形势与新的历史阶段对我们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素质要求,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我们首先应该学习提升的,因为它是我们教师素质的核心,并且它将直接影响我们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和质量。

教师职业道德,我觉得它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的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建设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激发更多的工作热情,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并且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有了对教育的责任感还不够,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道德,也是其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偏见、片面地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更多地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能够给他们一个适合他们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展现自己的年轻魅力,张扬青春的才华,找回丢失的自信。刘老师的专题讲座对我的影响是意义非常深刻地,及时地给刚踏入教师生涯的我指点了迷津。通过讲座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仔细琢磨,认真思考,通过反复摸索,不断实践,研究出更多的有效的可以共享的自主教育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刘老师所讲的“以人为本,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也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这两点,“充分给学生位置,有位才能有为;充分给学生放权,有权才能做事”,刘老师的这一观点和做法让我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有了很深的启发。

5.暑期初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结束了为期10天的暑假培训,迎来了初一的中学生活。这次的培训用三个词来形容就是:见识,坚持和收获。

见识:

这是我们到第一天到实验中学上课,很好奇,也有些紧张。但是,通过半节课下来,我的负面情绪完全没有了——这里和小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能够在欢声笑语中快乐的学习。当然,越往后,难度就越大:图、数论、树……有些大学时才能学到的课程,已经被老师拿过来讲了。小学时,为了达到参加比赛的水平,老师们硬是把知识死记硬背,拔高了一层。所以经常会出现基础不足,空中楼阁的局面。面对刚上初一的新生,贾老师对我们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打好基础,做好自己!后来,贾老师又给我们请了高校的老师上数学建模。虽然很多知识我们不会,但也让我们接触了解了高等数学的知识,又和那些高手们一起讨论题目,真是感受颇多。

收获: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这几天收获还是挺大的。第一点,我学会了灵活的运用并查集,并知道了这一类的算法。第二点,了解了指针,并且掌握了指针的用法。第三点,看到了一些高等数学:母函数、最短路径算法、多项式展开系数。并学会了数学建模:审题、假设、运算、验证。虽然收获的没有其他几位高手多,但也比“昨天”多了一些进步——打好基础,做好自己!

坚持:

因为是高等数学的知识,所以难免会听不懂一些知识。最难得一节课下来,几乎就是屁股潮潮的、眼睛涩涩的、手臂麻麻的:还一个字也没听懂。有些知识,连初二的一些同学都不耐烦听了,而我们还炯炯有神的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虽然听不懂一些知识,但我们还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有想法,有追问,这不是最可贵的精神吗?

最后给实验中学一点建议:建议多讲一些基础的算法,然后再讲几道难一点的题目,这样易难混合,既能照顾到新的同学,又可以让高手们研究题目,一举两得。

6.暑期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六

在过去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时我也会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又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

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第一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单元主题,找准阅读的重点、难点以及写作特点。所以第二点就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不要以为略读课文就可以粗略的备,粗教却要精备,只有教师找准了切入点,找准了需要精的“点”,才能引导学生粗中有细,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第三,由于略读课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内容有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课下精心搜集整理与文本有关的书籍、文章、资料,为学生搭起一座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而略读课文又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找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其实,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7.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2015年7月13-14日在随州市曾都宾馆,我聆听了王玉起和曹凤梅两位专家关于初中数学新教材解析的专题讲座,这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学数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教程的理解,掌握新教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初中数学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利用新教材,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初中三个年级上册的课本。两位专家都从新教材的内容安排,编写时主要考虑的问题以及对教学的几个建议三方面给我们解析新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变化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1.修订各章引言,注重思想方法的引导;2.增减内容,保证内容份量适当;3.加强探究,展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4.加强思想性,提高对内容的认识;5.提高例、习题的质量,注重能力培养;6.修订选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7.落实“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积累数学活动经验;8.修订各章小结,体现思想方法。在讲解教材内容时,专家指出八年级上册中因式分解这一节的知识中删除了“十字相乘法”。他们认为此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学习程度好,不会因增加这一方法而略感压力,其次是在追求运算的简洁的,尤其是在解有整数解的方程的情况下。但学生学会此方法并不占什么优势,且此方法也没有运用价值。故新教材中将这一方法放在了增加的“阅读与思考”,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编者编写时所考虑的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思想已充分的渗透在新教材中了,只要我们多钻研教材,多揣摩教材,一定能够领会编者的心意。下面我想重点说说这次培训对我的影响。

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才一年的我来说,新教材涉及面广,深度变浅了,觉得无从下手。但或许这样,教师发挥的空间更大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发现新的方法和结论。

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明确教师不能再像原来一节课从头讲到尾,或是老师作为主讲,学生只是负责听,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是把学生组织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数学活动中,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数学活动。数学活动的模式,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或一个数学故事,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想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感到将要学习的必要性。在活动中,通过探究,以及联想,猜想,从特殊猜想到一般,得出结论,允许结论的千差万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被动转化为主动的状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一册课本的各章,教某一章时,上这一章以前,这一章以后的是什么。学生现在已有什么知识,再来分析这一段教材深浅的问题,这一段教材学完后要达到什么要求,深浅的把握非常关键。结合我这一年带八年级数学的教学经验和两位专家的建议,我对这册的教材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开始教学生规范的书写推理过程,这就让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之前的“说点儿理”到之后的“说理”,再是现在开始的“简单推理”,向到后面更高要求的“用符号表示”的跨越。现在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数学教学,更应该推广到数学教育,也就是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各个角度切入,追求数学上的更大突破。

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将着重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熟悉教材。熟悉教材,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和数学教学目的的联系和发展,哪些内容是面对全体学生,理解教材中数学思想的形成,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这是教学前重要的一环,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新教材的教学大纲对初中阶段学习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大纲的理解要力求具体透彻,大纲对新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逻辑思维的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注意领会其实质,基本知识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与其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在其他只是点中的作用,把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转化为能力,这是新课改教材的重要目的。我在组织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中去体会学生的创造力。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尽可能做到细腻,新教材图文并茂,文字简洁语言流畅,起点低,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用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中穿插有许多图表,数形结合,直观,形象,便于抽象概括,丰富了学生的表象,降低了思维难度。对于方法,技巧,思路方面作了大量的提示,便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细致体会,把握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学生是否把握,且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4)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必须做到严和实,教材强调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将来服务于社会。这种素质不仅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考方法,还应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只有严格要求,务实,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选择能力型题,实践型题与生活密切相关型题严格训练,才能使学生数学思想素质得以提高,为使教育对象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做好奠基。

8.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了解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9.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 篇九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阅读,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中只有让初中生主动对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取得成绩。新课标中给予我们新的视野去帮助学生消除消极的情感,以免它们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更应该借鉴苏格拉底“助产术”的教育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不断地提问,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使得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

新课标中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做到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

10.初中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了历史教学内容的增减与知识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即,专家们提醒把握给学生讲解时的尺度。要在新课改下备好课上好课,首先必须要不停地为自己充电。要不断更新知识,对考纲上的增减,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建立各个章节的联系,吃透教材,选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我认为在聆听专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最好是能组织教师将本学科新旧课标与教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列出,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多种地图、图表、历史年表、文物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社会、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1.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组织的教师培训。这一个月来,我认真收看视频,积极参加论坛的讨论,撰写新帖,发表文章,积极完成当天的作业。通过学习收获颇丰。同时也为下学期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做了一定铺垫。我通过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要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二、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这里“更多的时间”指的是读书,因为我们教学的内容是语文。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记得有位教育家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真正含义。

三、我认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也是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又一个重要而且关键的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以前也曾当过学生,回想当年的我们,是否因为喜欢某个老师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教学的课程。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让师生之间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

12.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语文多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总结。的确如此,学习“语文”就要以“读书”为先,在读好书上下苦功。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素养的优劣,与其腹中诗书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会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为什么马克思、毛泽东、鲁迅、爱因斯坦„„的学识那么渊博?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因为,就是他们都十分重视“语文”学习,读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甚至于上百倍的书。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语文。学习语文不能只从“语文课本”,或是只从“课堂上”去学;而应当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把“书本”上学的、“课堂”上学的和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校园里的通知、墙报,商场里的商品介绍、牌价,街上的路边牌、招牌、广告牌,课外读物《科学画报》《十万个为什么》等上的语言文字,旅游景点里的楹联、题词、诗词、摹刻,庙宇里的碑文,报刊上的文章,电影上的人物语言„„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电视上、报纸上、汽车上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简洁而又精彩,既生动鲜活又新人耳目,无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策划者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难以收到“一语惊人”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的。所以说,只有联系实际学习语文,才能使学习语文“与时俱进”。三.充分调动现代化是手段来学习语文。我曾经听过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是啊,我想,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所应该致力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的能力而非一点点课本上的知识.我将一直为此努力下去.说到这里,可见,这次远程培训我获益匪浅.

上一篇:痴迷运动作文500字下一篇:新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