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4-07-0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共16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一

快乐花开满球中,教育业欣欣向荣

球溪高级中学黄金梅

球中的初中生孩子学习压力非常大。在学校,他们必须遵守严格的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他们要自理生活,还要应付各科老师高要求的学习任务,没有双休日,生活学习节奏快,很少享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几乎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尽兴地玩,快乐对他们来说是可忘而不可及的。所以很多学生恐惧球中生活,心里压力大,厌倦学习。

学习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让每个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带着快乐的情感基调去从事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情感,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球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和策略,营造一种快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学习。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点培养策略。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感人心者莫过于爱”,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知爱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对学生施与一种什么样的爱呢?如何让这些孩子自觉地服从班级的管理呢?用爱心,因为爱是一种温暖,它可以温暖冰冷的心灵。我们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亲 师、信其道,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相互依赖的情感上的协调关系。平常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在学生的心田上都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我们应该把这种爱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班主任的爱是无私的、是博大的,课堂上一个肯定的眼神,作业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聊天时一个会心的笑,都会给学生无限的-1-

温暖。

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

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然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民主组织,实施“班干部竞选”,选拔一部分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这样,即减轻了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又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在抓好班级管理的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集体自豪感得以增强。民主化的管理和家庭化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自豪和家庭的温暖,这使我们的班集体拥有了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正气。

三、掌握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意味着班主任应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不能总是批评指责,要善于激发其积极向上,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达到转化的目的。在教学中可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效果显著。

1、“悄悄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把一些捣蛋、调皮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他们,让他们打消逆反心理。在这方面采用“说悄悄话”的方法挺管用的,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是在关心自己,尊重自己,从而变得收敛起来。如果当时老师马上点名批评或大声训斥他们,他们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会走

到事情的反面。

2、“激励语”

创设班级特色激励用语。我常用这几句话鼓励学生:“我们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别灰心,再来!”另外,作为班主任,教师应常常以欣赏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学生,赞美学生。让他们发扬优点,从而改正不被老师欣赏的赞美的缺点。我除了自己在日常这样做,还教育学生要学会欣赏别人,会欣赏别人也就懂得欣赏自己。

四、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获取快乐之情怀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在于教师。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快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快乐恰恰就是老师的一举一动、一瞥一笑、每一个期待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要学习的知识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在老师的鼓励的话语中拥有成就感,在学习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从而得到收获。

五、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成就感成为学生快乐的原动力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体验,那么他随之而来产生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

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老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六、改变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教师要构建民主和谐课堂,给学生自主的探索、主体的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与感想去表述着、表现着对知识的理解与阐述。而教师在其中应扮演一位引导者,让教师恰当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学习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理念等等都需要每一位教师主体的重新体验和理解,并且需要教师用心的展现与传授。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有生命的一个个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体会、接受与理解。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的快乐重在引导,关键在主动体会与探索的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快乐学习着,学习着快乐着并且进步着。

教学不仅仅是素养的培养,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教师必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做学生“老师化”的朋友。课堂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样,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了,学生真正喜爱老师了,自然就喜欢上学习了,这种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效果是我们不可估量的。因此,为学生插上快乐的翅膀,让他们愉快主动地

学习,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为我们球中争光,使球中的教育事业更加欣欣向荣向前发展吧!

2014-01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二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 把问题蕴含在情境之中,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我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 正当学生疑惑之时, 我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 由你们出题考老师, 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我说:“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我都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些数能不能被2和5整除。”于是学生纷纷报数, 我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 都说:“老师, 你快告诉我们吧, 你是怎样知道的?”我说:“其实呀, 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 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1. 预习要边读边想。

小学生预习数学, 只懂得背诵公式、法则、概念, 不注重理解。我指导学生预习时, 先巩固前一节的旧知识, 预习新知识时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地读, 边读边想, 使学生在思维中初步形成概念, 有初步印象。

2. 预习要边读边写。

预习边读边写, 可以加深印象。“写”可以加深教材内容与思维的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说明和解释, 学生写要逐句、逐字, 抓住要点摘抄理解。写的作用是对教材加深理解, 帮助学生记忆。

3. 预习要动手操作。

观察图形和实物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大特点。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变形性”时, 让学生亲自做一个长方形, 然后让学生推压一个顶点, 使长方形变形, 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长方形的变形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能加深理解, 提高预习效果,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预习要做习题。预习后, 要鼓励学生尝试做课后习题, 这样可以检查预习的效果, 提高预习的效果。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1. 让学生想。

教师不应将现成的结论过早地告诉学生, 而应给学生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结构性学习材料, 让学生借助这些材料, 通过分析思考、探究实验, 去发现“新知识”, 从而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2. 让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尽可能地提供探究的机会, 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教师要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变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验证、想象、创新的过程, 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 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解决的, 教师决不暗示。

3. 让学生交流。

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学生的奇思妙想往往会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迸发出来。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可优势互补、激发兴趣, 也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时, 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4. 让学生小结。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让学生参与教学小结, 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而且学生能体验到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 强化记忆。

四、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 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教师要合理组织、调控, 让学生不断进入兴奋状态, 使课堂教学产生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的高潮, 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报数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小棒表示出来。我问:“看看这个数用了几根小棒, 能不能被3整除?”通过摆小棒动手操作的实践, 学生初步发现, 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时, 摆出来的数就能被3整除。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创造性的发现”, 我报数, 再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每个数, 学生脑中建立的表象逐渐内化, 当我报13时, 学生不摆小棒就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 让学生不动手摆而是闭眼来想, 我报753, 学生想出15根小棒, 15是3的倍数, 所以753能被3整除。大量的表象融合, 思维产生了飞跃, 学生们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 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 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引导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 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 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课堂上, 让学生先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 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变形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 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随后, 我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 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从而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 学生自己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观察、比较、讨论、总结, 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以旧引新, 学生发现了规律, 获取了新知识。

六、巧设灵活多样的练习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三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特别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人做好每件事的原动力。只有对所做的事有兴趣,才能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去做,并力图做得完美。而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课文,需要学生记忆、理解、写作,显得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不愿主动学,因此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诱发其学习欲望。如识字教学可采用“猜字谜”“讲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把“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归纳成一段顺口溜“司马光心不慌,举起石头砸水缸,八岁救人世无双。”琅琅上口的一段顺口溜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妙趣横生、清新活泼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有了兴趣,还必须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开始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诱导学生大胆质疑、由疑而思、由思而疑,追根寻底,释疑求真。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眼“借箭”一词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3)怎样借?(4)结果如何?等问题。首先对提出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以示表扬,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样在阅读课文时,就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其次可以围绕文章的中心词语和文章的重点句段质疑。总之质疑在探究性阅读中既是一种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因此我们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好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去采访、去发言、去辩论、去谈心得体会,让学生亲身去参与。活动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去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身感悟。这样,不断提高了学生听话、说话,口头表达能力,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的自主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改革教学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4.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篇四

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方法,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本人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5.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五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调查表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在现阶段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 者:汪钦钦  作者单位:浙江瑞安龙翔高级中学,浙江,瑞安,32520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主体意识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六

自主学习能力界定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阅读教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对数学的深厚感情,形成数学思维方式,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智商和情商,获取学习数学乐趣,培养对数学学科专注力。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概念透彻理解,对公式熟练运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方法改善生活质量。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独立开展学习研究独立工作者,这种能力就要从小开始,逐步培养,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一个实质上转变,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从学习奴隶变成学习主任,这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革命,解放学生个性,让他们科学领域自由飞翔,这是时代要求。

7.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七

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主讲, 学生专听, 教师定调, 学生跟唱。这样的教法有碍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学生思维受到很大的束缚, 造成学习无路、思维无向, 依赖性很大, 所以要转变这种教法, 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 如学习课文前, 可根据课文的类型, 告诉学生学什么, 在学的过程中分别用什么方法。如我在上新课时,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 然后, 学生自读生字;最后, 师生讨论。这样, 使学生心有学路, 才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求精神。

二、从学习中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 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尝试, 从方法使用中摸索学习规律, 这样, 才能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如学习中, 碰到不会读的字, 我就让学生查字典, 这样, 学生通过查字典便能掌握其汉字的音、形、义了。经常这样做, 学生遇到不懂读的字就查字典, 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学生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是培养会学习的人。知识是无穷的, 是学不完的, 必须学会怎样去自主学习。经过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 再与同学交流, 讨论, 解决问题, 这样, 学生之间自主合作学习, 才能相互取长补短, 共享学习资源。如在教《荷叶圆圆》时, 我先让学生轻声读第二、三、四、五段, 再观察图, 想想: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分别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带来了什么快乐。接着, 我出示练习:l.荷叶是小水珠的;2.荷叶是小蜻蜓的;3.荷叶是小青蛙的;4.荷叶是小鱼儿的。学生说,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我再问:为什么说是摇篮?有的说, 因为荷叶是圆圆的, 绿绿的, 就像摇篮;还有的说荷叶很大又很柔软, 风一吹, 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就像在摇篮那样舒服。学生们纷纷发言, 课堂气氛很活跃。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对合作和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组织学生看书、阅读、提高自主能力

8.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八

我突然醒悟过来,与其这样满堂灌,不如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去学,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初见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后,老师教起来很顺,学生学起来也很轻松。但是自学能力它不是一两次自学活动就能获得的,它是一种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它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而且我也发现,没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年级越高学习越吃力,进而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相反,会自学的孩子,年级越高,学习就变得越容易。对那些没有自学能力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如果老师和家长适当引领他们,把他们带入自主学习的境界,他们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现仅就我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法。

开始几个月,每节课前,我给学生5~10分钟的自学时间,让他们浏览这节课的大致内容,让学生找出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找不出来教师补充。这一部分是概念的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主要知识点学生弄清楚明白了,然后就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书上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内容,就不讲,看不懂的,我来重点讲解、剖析,同时也让学生多动脑、多讨论、多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解法。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在积极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适当拓展一点内容,但前提是学生能跟得上,消化得了。

下面我以高二数学必修五《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为例,简单说一下让学生阅读自学的流程。

第一,学生阅读阶段。让学生阅读教材5~10分钟。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时间长点,慢慢缩短时间。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本节需要阅读的重点内容:

(1)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3)方法和性质在证明不等式中如何应用?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把握好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又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尤其是文字多的章节,更适合学生自己阅读。

第二,教师提问阶段。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适当补充和拓展。如,问题(1):学生通过教材阅读知道作差比较法,教师适当补充作商比较法。举一个例子即可说明问题。问题(2):书上介绍8种性质,适当补充同号的两个实数的大小,取倒数后不等号变号,可以让学生思考证明这个结论。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效果也好。

第三,应用阶段。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对于例题的讲解,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去探究不同的解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对知识印象深刻,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多钟能力。

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了,就可以把学生们预习的时间提到课前,那么课堂还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如果我们的学生都会独立自主学习了,那我们的课堂还能满堂灌吗?我们的学生还能被动地听吗?课堂气氛还能死气沉沉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课题我会继续研究下去,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寻找一把教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总之,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自学能力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又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要尽快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去培养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

9.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九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

李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有效策略

摘 要 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个策略.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指导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活动是他们个性品质发生、发展的基础.在深入备课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拟订富于启发性的阅读提纲或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领会掌握阅读方法和思维步骤,在此基础上点拨究疑.使学生的看书由不会抓重点到会抓重点,由没有问题到会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力求实现由按步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 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这一课的预习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某公园要建造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花圃,施工人员至少需要哪些数据,才能保证所建花圃符合要求?

这个问题的设计理念是:(1)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最终是用来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都是真实的问题,而在学科课程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多是根据学科逻辑体系而不是围绕问题组织起来的.这不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适应、发展和创新.(2)学生用已有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为新的知识点的展开作铺垫.

2、若使所建的两直角三角形花圃的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则是否符合条件?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抓住看书的重点,并激发他们探求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热情.

3、用你所获得的知识解决书本中的练习.

以上三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尤为热烈,有学生通过勾股定理将条件转化为"边角边公理"来说明;有的通过尺规作图的唯一确定性来说明;有的通过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等腰三角形,用图形的轴対称性来说明.

学生的课前预习组织得好,能充分调动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二:变换课堂角色,激发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指导、点拨、激励,促使学生主动求知.从而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使认知过程的价值追求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去顺利实现.要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品质,适时变换课堂角色,顺应他们的志趣、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多给学生“跳摘果实”的尝试,多照顾学生的特长.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展示对知识不同程度的理解.随着问题的提出和探讨,解决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把握时机,适当引申,在学生眼前打开一扇数学的窗户,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在学习实数这章内容时,师生共同回顾了数的发展,我不失时机地点拨:在人类的各项活动中,实数够用了吗?还有非实数的数吗?有没有虚数的呢?(第二天,生物老师找到我,给我一本有关数学发展史的课外读物,是我班的学生在生物课上研读有关虚数的内容.)在学习七年级数学4.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下图是学生亲手制作的立体图形的实例,有的还给图形加上了装饰图案.)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鼓励学生争做小老师,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当有精彩的方法时,其他学生往往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在掌声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策略三:革新课外作业观念,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课外数学作业是学生暂时脱离老师的直接指导,进行相对独立状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自我监控系统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利用课外数学作业积极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是一条可操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调控,作业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对能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作业由老师统一布置,并花大量的时间批改.然后学生订正,再批改.这过程较易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效果不明显,同时花费了老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实践,我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革新.

1、作业的进度应人而异,自主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当部分同学的自学意识增强了,自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作业的进度不统一,可根据学生自学的进度选择作业的进度.我在批改后常与学生交流探讨,特别是进度较快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肯定和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学习数学的热情.每周布置八道自选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课外题,特别鼓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原创”.

2、学生参与作业评价.根据作业性质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有一定深度的作业,我先批改程度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并与他们探讨他们作业中的问题,然后由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再请他们帮助程度较低的同学.对于基础的作业,我先批改学习较困难的同学的作业,再完成相同的程序.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每一评价主体都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实现了作业批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拓宽了作业评价的交流、学习、竞争的功能.对每周的自选题,我认真解读,打等第评价,对其中精彩的问题精心选摘. 策略四: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班级文化环境是以班级外在表现的物质文化环境和内在群体规范、舆论与心理环境的组合.它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它起着导向、凝聚和约束的三大功能,对置身其中的人发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从而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隐性教育的作用.重视班级数学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构建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接受教育的机制和氛围,是“自主学习,多元发展”的一个基础.班级的墙、校园网、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知识源,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1、建立数学园地

在班级的墙上创建一个数学园地,展示学生每周精彩的自选题和原创题.课间休息时,常有一群学生拥在园地前探讨研究.当有同学遇到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张贴在数学园地,其他同学则争相解答.由此,在班级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氛围.

2、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数学杂志的活动

校园图书馆有不少的优秀数学杂志,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杂志进行自主学习.有的杂志上征集学生的学习心得或学习论文,有的征集问题解答.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这类活动.当学生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3、培养网络数学学习能力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网上资源极为丰富,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使他们终生授益.所以,在介绍数学知识时,可以给出有关的网站信息,指导中学生限时上网,利用网络去搜寻有用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外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鼓励学生开展网上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也是给学生指明了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10.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十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当前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会创新,那么在日后的发展中是无法立足于国际社会的。所以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教育人士的高度关注。主要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以及方式入手,提出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

1.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索、质疑、创新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很早就有人提出,中国的教育模式过于僵化,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知机械地接受知识,而不懂得自己思考。实际上,独立思考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胡适曾说:“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独立是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中国学术界总是倡导要学术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却也带来了诸如学术抄袭、跟风研究等乱象。作为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思想,但是却不知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或主见,那么他仍然是教育或成见的奴隶,仅仅去掉了外部的枷锁,而不知自省与慎思。对于小学生来讲,独立思考能力要从小培养、尽早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的根基。

2.培养创新的思维

近些年,创新能力在中国备受关注,而创新往往和人才是分不开的。国家在21世纪初期也提出了一些培养人才的战略,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想以此来培养创新人才。我国具备创新的传统,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创新在中国的教育中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真正去实践、去思考。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具备创新的能力,也才可以在实践中找出更好的方法或创造更好的工具去改造社会,这才是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归宿。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1.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第一,要有独处的忍耐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更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适当独处,学会独立创新,这样会有更高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习惯独处后,就不会害怕孤独,这是自主精神的第一点要求。第二,学习的时候,要集中精神,静心思考。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不论上课、听课还是课后写作业,都要做到心静,不受外界干扰。有自己的主见,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要坚持,不因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跟随从众。第三,不抄袭,不受他人思想干扰。要有不剽窃他人成果的基本道德素养,对于他人的观点、看法,只做参考,而不是照搬其思想。要有独创的精神,要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人云亦云。

2.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工具,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要学会自我提醒。学生要时常提醒自己,对于问题先要自己分析、研究,解答不出来时再参考答案或与同学们讨论,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想走捷径。(2)要注重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时常做一些高于平时水平的题目,每天坚持做一点,每次做都用不同的思维去考虑,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思维上的进步。也可以参加一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每一次全神贯注的考试都是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3)要有创新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新概念的习题,也可以反复做教材上的习题,每做一次都使用不同的方法,时常进行总结等。

3.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既要相互区分,又要结合起来

如今很多学校教学都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而且不仅将学生分成小组,也将桌子摆放成面对面的形式,通常4~6个人为一组。这种学习方式很有新意,而且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但是也存在弊端,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有强有弱,时间长了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即,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依赖其他成员。而且小组内的和谐程度对于其合作学习影响较大。所以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的同时,也要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给每个人自行消化知识的时间。对于错误的观点不要急于指正,教师首先要鼓励其勤于思考的态度。

4.建立自我评价与鼓励体系

(1)进行自我评价要客观。最好是每天结束学习后进行自我评估,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科学评估,找出学习上的盲点,看是否在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学生可以制订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评估,这样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切不可盲目无头绪地学习,要时不时进行总结。(2)要时常鼓励自己。对于挫折或失误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可以努力学习一星期,在周末时犒劳一下自己,吃一顿大餐,然后适当休息,新的一星期继续努力学习。学生有了期盼的东西,也更倾向于忍受辛苦的学习,在获得奖励时也会更加开心。(3)要适当地放松。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可以在累了的时候午睡、听歌,去操场上散步,也可以选择运动等方式,不推荐通过打游戏来放松,选择休息的方式要适当。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小培养、尽早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有效地开发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自主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要有自主学习的精神、方法,还要学会自我评估、自我鼓励,锻炼强大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活跃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尤其是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学习。学生拿出长方形的纸,教师引导学生先从“边”去考虑长方形“边”的特征,再从“角”去考虑长方形“角”的特征。学生拿着学具,分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动脑思考,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得出了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长方形有4个角,都是直角。认识了长方形后,让学生从"边"、"角"两方面去探索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学习长方形特征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得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只是创设了情境,给学生自学、讨论、研究、发现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从而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参与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精神

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考、探索的欲望。采用出示自学提纲或思考题、讨论题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从而理解教材,掌握新知。

如在教学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教师两次让学生自学。教学例1时,让学生观察书中插图及算式:①35+25=60(本)②60-25=35(本)③60-25=35(本)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你能说出每幅图的图意吗?(2)②③式中的数分别是①式中的什么数?②③式与①式有什么关系?教学例2时,学生继续看书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在X+15=40中X表示什么?(2)怎样求未知数X?根据是什么?(3)书写格式注意什么?学生根据步骤清晰、条理性很强的自学提纲进行看书思考,自学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培养了自学精神,在自学过程中,加强信息反馈,广泛交流看法,集思广益,深化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会学。

三、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创造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1.引导探索提高学习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意识和精神,有了一些自学的经验,教师就放手让学生根据题目尝试着自拟学习提纲。常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运用知识的迁移和联想,提出问题,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2.指导阅读提高学习能力

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始时,教师领着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内容和例题,领读时,教师象语文老师那样,逐句阅读与解释,逐段概括与分析。在领读时,边读、边讲、边提问,使学生对概念或定义更深入地理解。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阅读时,要求学生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与同学、老师共同进行交流探讨。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加深学生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善学。

1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十二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 而是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发展者, 是课程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教师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 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 激活起来。同时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知识, 在课堂上, 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已不再为学生们所接受, 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探讨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

通过自主学习,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合作探究的环节有利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碰撞, 从而产生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呢?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

21世纪的现代教育应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发展服务, 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 以培养学生成为能实现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五个固定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教师怎样讲, 学生就怎样听, 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虽然重视了知识的传递, 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种模式使教师教学缺乏生机,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育观念的转变, 是最根本的转变, 教师观念转变了,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才能转变。在教学中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坚持学生主体学习, 自觉参与的教学观, 坚持教师主导教学,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这样才能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才能把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 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好,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主发展的成效才越显著。

二、要尊重学生, 从情感入手, 让学生找到自信, 能够积极悦纳自我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来源于对自我的接纳和悦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会收获更多的自信。“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自尊和自信来源于我们对自我优点的认同和肯定, 对于中学生来说, 养成接纳自我的好习惯非常重要。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目标, 懂得悦纳自己, 才更懂得积极发展自己。

三、要吸引学生,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方式要灵活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只是理念变化的第一步。直接的变化就是课堂活起来了, 学生动起来了。除了话语权, 学校还要让学生深度参与, 在课堂上说、评、议、演、写, 进而提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的要求, 使学生知能并进、身心健康、勇敢有为, 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及终身发展。

四、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到“我的地盘我负责”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就应处理好学生的评价问题。高中学生日趋成熟, 希望自己能给周围同学好印象, 然而他们还不能应付情绪的波折, 易产生挫折感, 因此,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延迟评价。对问题情景,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暂时不做评论, 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结果的过早评价会掐断学生的思维脉络, 引发学生的心理不适和烦躁, 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发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时机, 最终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教学生去认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自己。培养学生理性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世界, 看待自己的意识, 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理性判断, 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合理的奋斗目标, 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是最重要的。

五、让学生学会主动地积极发展自我

自主发展,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选择其实是一种生活的能力。不会选择, 而甘心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和社会, 其实是一种人性的退化。可是, 在现实生活中, 不懂得选择的人却不在少数, 让学生懂得去选择也应该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主发展,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所必须的学习能力。我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创见, 因为思维火花闪光的瞬间, 就有创新的光芒。

自主发展, 更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只有有强烈责任感的人, 才不会在困境中退缩、放弃, 并因此得到完善的发展;缺少责任意识, 再懂得选择、再会创新的人都不算有健全人格的人, 也很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亲其师, 信其道, 只有老师深深的感染了学生, 激发起他们内心的动力, 学生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总之, 课堂上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去探求, 自然的研究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学习起来精神愉快, 才不知疲倦。

摘要:教学过程虽说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 但学生的“学”更重要。学生是学习认识过程的主体, 学生真正掌握预设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若只注重教师教法的改进, 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教法的改进, 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育观,自信,主动权,评价,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

[2]国春花, 赵克俭.培养自我意识促进自主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3.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十三

自主学习是指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质疑、解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但90后青少年,受电视、网络、社会风气等方面影响,出现了一种主体精神性迷失的情形,这使得许多中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往往不知所措,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主学习能力也无从谈起。

教育学家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这种形式下,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多媒体的一些特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以下就浅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区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整合自己教学所需的音频、图片、文字等信息,从而吸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讲《新航路开辟》时,我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交互性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哥伦布》的插曲《远航》作为导入,课件不断展示的画面和动听的歌曲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学生学习热情大增。新航路的路线图是高考的一个要点,针对此,我在课件上自制了一个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共有四种不同的航海路线,我设计了四种不同的颜色和四种不同的声音,专门让学生操作、演示。当第一个学生上台演示迪亚士航海路线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想演示后面三条航海路线。

这种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产生好奇,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非线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普通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上课时,如果老师只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满足不了优等生的求知欲,但如果讲较难的问题,学困生又如同听天书。怎样才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层次教学呢?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这一特点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链接方法,把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层次,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育论文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的练习题,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缩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距。讲《五四运动》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连接,给学生展示如下问题: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够获得初步胜利?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针对此,学困生只需回答第一问;程度好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回答第二问;优等生则回答第三问。这样,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使用的方便性,培养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课改后,历史课本中都插有活动课,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好素材,但由于时间紧、资料匮乏等局限,这些课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取消。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活动课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浩瀚的网络环境中,查找、收集、提取有效信息。这既有利于活动课的开展,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基于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使用的方便性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索活动课的信息。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角度,通过浩瀚的信息资源――网络,获取适合自己的图、文、声等信息。然后老师把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展示在历史活动课上。这既节省了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时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在课堂之外最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也为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过程,这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收集有效信息能力,而这一能力又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

1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总结 篇十四

小亨是不但学习基础特别差,而且学习习惯也不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不监督他一般不完成,书写也很糟糕,一叫他写作业就眼泪汪汪,一副很无辜、委屈的样子,家长也拿他没办法。老师、学生都叫我不管他,他一直都那样,别费力气。怎么办呢?是放手不管还是不让他掉队?如果选择前者,轻而举易;如果选择后者,困难重重。出于一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我毅然选择了后者。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我的教育宗旨。为了树立小亨的学习信心。我特别“厚爱”他,他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用的词语也“牛头不对马嘴”,但是每次我还是一边示意学生们不要笑一边装出耐心倾听的样子,讲完之后我和“聪明”的学生们会给他以热烈的掌声。渐渐地,学生们明白我的良心用苦,也和我一样呵护着她,生怕他因为我们的忽视有所伤害。他仿佛也没有觉察什么,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并在不断的进步。记得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拓展五的日积月累的时候,那个内容有16个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精神的词语。头一天我布置孩子们预习,说好要检查的。说话算数也是我的一个特点,当我抽几个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们背诵时效果不理想,我微笑着问:“小亨,你会吗?”小亨腼腆地回答:“会。”“那就向大家展示一下吧。”始料未及的事,一向不愿意背诵的小亨竟然一气呵成背完16个词语。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同学们的鼓掌声是发自内心的。此时,再看小亨,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原来他开始自觉学习了,为能在课堂好好表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此,他在课堂上表现得更活跃,有些问题优秀生都没法回答,他也能有独特的见解。他更开朗了,每次见到我,大老远就满脸笑容大声喊:“梁老师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了让小亨逐步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我还专门设计适合他的问题,在课堂上问他,当他回答后,我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使他在同学中产生一种成就感。日积月累,他逐步树立起自信,学习积极提高了。科任老师也反映他学习态度转变大,学习成绩也明显进步。同学们还反映他乐于助人、分担集体的事情,一改他贪玩、爱打打闹闹的坏习惯。

1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十五

一、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首先面对教材, 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 信任学生, 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方法传给学生, 把感悟留给学生, 一句话, 把发展的主动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将学习的责任从老师移向学生。倘若你老是觉得不讲不放心, 则实验很难取得成功。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 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 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 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就会获得充分释放。例如, 老师讲“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节, 同学们课下制作了很多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等, 通过亲自动手裁剪, 了解他们的结构、平面展开图, 尤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同学们剪出很多种一一展示, 并且通过观察总结出展开图的形式有141型、132型、222型、33型, 这样任意一个平面展开图学生就能正确无误的判出它能否折叠成正方体。“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节, 它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似, 所以教学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 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 教师不必花时间再去讲解。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留“空白”, 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尝试新知,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 让他们去自行探究, 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⑴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⑵提问后留“空白”;⑶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⑷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⑸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⑹出现难解时留“空白”。例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节, 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按要求动手裁一三角形, 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 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时应适时留“空白”) ,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 设计出了六种方案: (1) 两边相等; (2) 两角相等; (3) 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 (4) 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 (5) 中线和高线重合; (6) 两边上的高相等。如何证明设想的合理性? (这时留“空白”) 通过进一步交流研讨, 学生找出了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这时留“空白”) 在总结过程中有一位同学总结为: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再留“空白”) 。学生们发现:还没判定出来它是等腰三角形之前, 不能用“底角”这一专用名词。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们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 克服了以往学生只求“师”不求“思”, 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 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 主动探求知识, 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所以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 教师决不暗示, 包办代替, 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 多一点活动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欢乐,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二、变“学为教服务”为“教为学服务”, 培养自主发展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大纲、教参、教材进行备课, 依据教案上课。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为老师顺利完成教案内容服务的。新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结果, 依据课程标准, 进行教材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使备课备学生落到实处, 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从学生需要出发, 为学生发展考虑, 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前备课、研究的是教材, 考虑的是教法, 真正想到学生的很少。新的教学方式, 要求我们从备课到讲课, 考虑得最多的是学生, 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讲他们最需要听的问题。不再拘泥于教材, 而是运用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 使我们的教学成为由学生带着走进教材, 真正做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生与教材互动。例如, 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实习作业一节, 很多学生对“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因势利导: (1) 指导学生自己选题:有的选学校旗杆、电线杆的高度、通讯信息接收塔, 还有的测量六层居民住房的高度, 学生交上来的实习作业上的测量对象真可谓丰富多彩。 (2) 组织学生自制测倾器, 我自己先把教学用的量角器用螺丝钉、螺母和一根长1.4米的木杆连在一起, 改制一个简易的测倾器, 讲清制作方法后, 要求学生回家自制。学生有的用半圆形木板、有的用半圆形厚包装盒, 并标上刻度, 完成测倾器的制作。 (3) 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 进行测量活动, 并如实填好实习报告。 (4) 最后进行成果展示, 让学生的优秀实习报告在班级数学园地进行张贴, 供学生课后讨论思考, 这样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付出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知识也将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发挥作用。所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 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 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三、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 师生之间是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那些学习跟不上,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 时常会出现与老师对立的言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研究科学, 并与学生一起去做科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发表独立见解, 敢于与老师争论, 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看到了学生的潜能, 开始重新认识学生, 由衷的欣赏学生, 更多的激励学生。教师有了“分身术”, 使更多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 取得了进步, 获得了自信。新的教学方式让教师避免了机械的、重复的、不太有效的劳动, 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灵活的、变化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民主和谐的气愤让学生无顾虑无压力, 思维也活跃了, 态度表现积极了。有一次, 我班喜欢插嘴的学生 (嘉伟) , 他头脑灵活, 心理想什么嘴上就讲什么, 一次板演 (关于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全班同学安静地演算, 他突然大叫“难道我错了吗?”发现他的答案与黑板不一致, 当时我有点“火”, 至少可以批评他“大声喧哗, 破坏课堂纪律”。而我没有这样做, 先去看他的结果也对, 只是表达形式不同。为什么要大叫呢?我想, 他很不容易把问题解决, 结果与黑板答案不一致有点失望, 所以他不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而是“情不自禁”, 这是他当时的心理状态。老师要理解学生, 宣扬民主才能使学生乐学。

1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十六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教学中,只要学生已懂的,要指导学生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的,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通过阅读课本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教师要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交流,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帮助学生阅读。①用什么数除?②除到什么时候为止?③怎样才算最大公约数?④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可以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找答案,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尝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让学生学会操作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过程。小学数学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形成说学的概念和法则。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的更深刻。

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弄清长方形的本质属性,达到理性认识。①观察:长方形有几条边?②折一折:长方形的一组对边是否相等?③量一量:另一组对边是否一样长?④看一看:长方形有几个角?⑤比一比: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四个角,说说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找到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表达能力,激活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课堂不是枯燥的,而是生动有趣的。这也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获得自我成就感。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基础。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语言而不能,从而激起学生提问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

1.创设质疑情境。如教学工程应用问题的例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当学生列式解答后,教师改变题中的第一个条件,将“长30千米改为60千米,再改为90千米”,让学生练习。这时,学生必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工程总量不论是多少,其结果还是一样的呢?叩开疑问的心扉,让学生有话好问。”

2.留下质疑空间。新课结束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如有学生确实没有疑问,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逐步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四、让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交流是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师生交流等多种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与提问的机会,有可互相切磋。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上课伊始,教师给出一系列整数,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数中取出两个整数,把它们组成商是3而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2、3、4、6、8、9、12、24、36、72

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3÷1=3;9÷3=3;18÷6=3;36÷12=3

6÷2=3;12÷4=3;24÷8=3;72÷24=3

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各组上报算式,最后总结成上面的算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数学教学全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多变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公式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上一篇:九年级秋期班务计划下一篇:基层党员勇于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