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

2024-06-18

感恩的心(共14篇)

1.感恩的心 篇一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读后感

“活着是一种愉悦的生命体验。在我们的生命里,有着更美好、更宝贵的馈赠,那就是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对工作心怀感激,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一书中的领悟。

在现实中会发现很多人都不能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这是一种现象。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我们总听见不绝于耳的抱怨声,抱怨工作的艰辛,抱怨仕途的曲折……但在看完《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后我的感觉又截然相反了,书中写到感恩不只是一种感情,更

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如果失去感恩的心,那么他的存在也就不怎么真实了。感恩也是一种回报,是对别人帮助的报答,但感恩更是一种存在的勇气,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心态,可以体现个人的价值与意义。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告诉我们:感恩是美德也是一种智慧,能成就生命的幸福和事业的辉煌,感恩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带给我们温暖。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我们是社会哪一阶层的人,不管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我们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只要长存一颗感恩之心,你就不会产生抱怨;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就是幸福,反之,带着抱怨的情绪走入工作,你就会发现,出路越来越窄,生活也会充满不如意。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会觉得工作是为自己;用感恩的心去工

作,你在受到批评时就不会感到委屈;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才能真正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如果你的一天乃至一生,都在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你还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2.感恩的心 篇二

一个寂静的深夜, 在外出差且己熄灯睡觉的我, 突然有些想家, 想念起千里之外年迈的父母, 就拨通了那串熟记在心中的号码。接电话的是母亲, 母亲声音很轻, 问半夜三更打啥电话。我说想家了, 想你们呢。母亲听了, 似乎有点兴奋, 言语中就有掩饰不住的惊喜。母亲说:你父亲打着鼾正熟睡呢, 想说什么, 三句就当两句说。我说, 其实也没什么说的, 就心里挂念嘛。打过电话后, 我心里暧暧的, 不一会就睡熟了。

从小到大, 我们都会在不由自主地抱怨自己的父母, 好象觉得这并没什么, 谁叫他们是自己的父母呢。如果有一天, 生你养你的两个最亲的人都走了, 这世间与你有着最亲密血缘关系的人都不在了, 他们再也不会说话了, 再也不会睁开眼睛, 再也不会喊你的小名了, 那种难过和伤心, 孤独和空寂是有父母的人永远不会体会的。因此, 多留点笑容与安慰给父母, 多给父母一点开心, 就算是对父母生你养你的一点感恩吧。

我有这样一个朋友, 某天他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家里做客, 朋友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此时只见朋友的妻子, 没有言语地轻轻把家里的窗户都打开了。有一个客人悄悄问朋友的妻子, 你怎么不阻止他抽烟呢, 抽烟不是有害身体, 这不是比关窗户更好吗。朋友的妻子笑了笑说, 只要老公抽烟是快乐的, 如果他能活七十岁, 抽烟会少活二十年, 我宁愿他快乐地生活五十年, 而不愿意他不快乐地多活二十年。这话让我朋友知道了, 他便从此戒了烟。我问我这朋友, 为何这么容易就把烟戒掉了, 朋友说, 我有那么好的老婆, 我为什么要选择少活二十年呢。

我记得美国有个感恩节, 还不折不扣是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 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 会为他们一年来得到的恩典表示感谢, 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给予赐福。

其实, 万物苍生都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赐予, 都应该值得我们去感恩。我们感谢大地, 是它给了我们五谷丰登, 给了我们温饱;我们感谢祖国, 是她让我们幸福地生活;我们感谢父母, 是他们给我们鲜活生命;我们感谢世间的一切美好, 甚至我们也应感谢疾病痛苦卑劣猥琐, 因为这些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有了对抗病魔战胜苦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除了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别的真的无以为报。

3.感恩的心 篇三

【关键词】感恩教育;重要性

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其中,让我感觉最受用的便是“感恩”二字了。如今的学生已和以往大不相同,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父母的娇宠,让他们养成了各种娇惯性格,期望仅仅依靠“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样的理论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已经很难很难了。要想真正改变他们,得让他们从心底里服从、从思想上转变才行。那么,请务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学会“感恩”,并且常怀“感恩”之心去做人、做事。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知恩

首先得让学生真正懂得何为“恩”?从词义上理解,所谓的“恩”即爱心的承启和转推,累世传承的慈爱。而从广义上来解释,“恩”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国家之恩,师长之恩……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无不从各个方面获得各种帮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以壮丽秀美的山川来陶冶我们的情操;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社会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人交往,也教会了我们如何改变自己;国家不仅培养了我们,还给了我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师长不仅传授了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种种的获得,我们如何不感恩?

犹记得去年的教师节,我本来满心期待地等着到学校聆听那一声声“老师节日快乐”的问候,然而直到到达学校后,我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只是自己在“一厢情愿”。待我问过其他任课老师,得知竟无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节日的祝福后,我才明白,原来不只是针对我,原来学生并没有把这个日子太当一回事。我的内心无限的失落。记得那天的课堂上,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他们齐刷刷地回答道:“知道,是教师节。”我接着追问:“那么你们以前在这一天有沒有给过老师节日的问候?”他们都摇了摇头说:“没有。”我又问:“那父亲节、母亲节呢?”他们还是摇头……我的内心无比沉重。是的,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没有教他们学会感恩,这是我的失职。那一节课,我对他们进行了“感恩启蒙教育”,并且将这种教育一直延续下来,贯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二、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成为我感恩的对象。如让学生帮我一起找材料,或者课堂上“故意犯错”,让学生帮我“纠错” ……每一次得到学生的“帮助”后,我都不忘跟学生说声“感谢”,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帮助对我有多重要。潜移默化的,学生也慢慢地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对别人的帮助说声“感谢”。同时,我还经常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顿饭、或者为父母洗次脚,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艰辛,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问题学生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也最怕遇上的,然而,你若能改变他们,那么你的满足感也将是最强烈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问题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之所以会做出各种奇怪的事情,往往便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还记得有这么个学生,他上课时从来不认真听讲,要么做小动作,要么找人讲话,要么对你提出的问题随意曲解回答,引发其他学生的爆笑,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沾沾自喜……我用了很多方法却无一奏效。后来,我对他使用了“感恩教育”,发现效果颇佳。对他每一次的进步,我都不忘加以肯定,并且表示“感谢”:感谢他上课少给老师制造了麻烦,感谢他上课做得端正,感谢他用心听完老师的问题并积极参与,感谢他没有浪费老师的劳动成果,成绩上有了进步……我发现这个学生在慢慢转变着,并且主动关心起成绩来,每次考完试都是第一个冲过来问成绩的,也逐步关心起自己在老师、同学心中的形象。

感恩教育,始于足下。

三、报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到这一点,这才是我们该教给学生的根本。

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首先应该是做人,然后才是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做人比学习重要得多。我相信,一个学生如果懂得如何做人,如果懂得对世界万物报以“感恩之心”,那么他的学习绝对不会差到哪去。因为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不会也不忍辜负父母的那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就不会辜负老师的一番谆谆教诲,就不会辜负社会、国家对他的栽培与期望。

这样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4.感恩征文感恩的心 篇四

李宇杭,他现在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四年级时,是个不认真的混学生,整天心不在焉,游手好闲。这个时候,他走了出来,细心地教我做作业,帮我补习,不久,我的成绩就提了上来。我知道这关系以后人生的帮助不是一两件小回报可以草草了事的,所以我将为他做的一切积攒起来,借此回报他。

赵老师也是一个对我帮助重大的人,她从四年级时开始担任我的班主任,她日夜操劳,辛辛苦苦的教导我,我成绩的提高也离不开她的汗水。

不仅是人,许多事物也在帮助我们,露水是个勤劳的孩子,长得晶莹透亮,圆滚滚的。在清晨和黄昏都能看见它哩。它滋润着植物,是植物不会干死;滋润着空气,使空气不会干燥。不然,我们的皮肤早干裂了。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让植物死亡,来报答它,否则,它怎么“生存”呢?

还有臭氧层呢,它是地球忠心的卫士,时刻保护着我们不被辐射侵入体内造成疾病,如果没有它的鼎力相助,人类早就不复存在了呢!可是,就是有许多人不顾它们的安危,破坏坏境,使臭氧层受损,造成南极上方辐射肆虐,民不聊生的。知恩不报,真是可恶,越是这样,我们就更要积极行动起来,报答臭氧层。

说完了这些路人皆知的朋友后,在介绍一位我们基本没报过恩的伙伴---蚂蚁。它是被称为“清道夫”的小生物,它们无处不在,为大自然做贡献。人们扔的垃圾,死去的动物尸体,腐烂的东西旁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它们和其他“清道夫”们把病菌一一消灭。让人们免收疾病之苦。我们以后可千万别伤害它们了,这就是对它们最好的报答。

5.经典感恩故事:感恩的心 篇五

他,21岁是双腿瘫痪,30岁时患上了生病,他的一生与病魔纠缠,但因有母亲相伴,他才成为了史铁生。

残疾,多么沉重的字眼,这曾让史铁生消沉。看着燕子轻盈地飞,看着孩子欢快地跑,他的心多么渴望又多么疼。然而,疼的不止他,还有一直相伴的他的母亲。年少的史铁生被命运击昏了头脑,心中只剩下对命运的痛恨,他无法释放,只有对着自己的母亲发泄对命运不公的怨愤。她的母亲默默忍受着,用心呵护儿子那颗受伤的心。史铁生常去地坛,在绿树杂草间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他的母亲从不曾陪他去过地坛,是她不关心儿子吗?不是,因为他的母亲想要留给儿子一片独立思考的空间。殊不知,这地坛不仅留下了史铁生的车辙,每一块有车辙滚过的地方也都有他母亲的脚印。遗憾的是,当时的史铁生并没有发现这伟大的母爱,而是在他的母亲去世后才感悟。而此时,纵有再多谢意,他也无法说出了。

我们是否和史铁生一样,不曾发现身边人给予我们的爱?

早晨醒来,是谁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夜晚归来,又是谁在路口等待?我们写作业时,是谁将电视的音量调得那么低?我们难过时,又是谁在开导我们?细细回想生活的细节,不论定格在哪个画面,都总有父母的身影。我们说过谢谢吗?没有,我们把父母的爱习以为常,不再察觉。

感恩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美德。在时间的磨练中,史铁生学会的感恩。他明白了母亲为他付出的一切,他看着合欢树,仿佛那是对母亲思念的寄托。他用文字去感谢他的母亲,文字之间流动的那种情愫长久地记忆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他用心去感恩,因为他的母亲从没有走远,一直在他心中。

我们要学会感恩,用心去珍惜父母给予的爱,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在父母为我们付出时道一声谢谢,让他们知道,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

史铁生在感恩中获得真谛,感悟爱与生命。因而他珍惜生命,用写作来实现生命的意义。我们也应用心感悟,感恩教会我们珍惜,教会我们满足,教会我们回报。我们在感恩在成长,不再迷惘。

6.经典感恩故事:感恩的心 篇六

那天,期中考试的成绩要发布了,我满怀信心的等着老师宣布成绩。当我听到老师说:“胡灿桦,74分。”这句话后,心一里下子慌凉到底了。回到家,我垂头丧气的拿着试卷给妈妈看,我以为妈妈会安慰我,没想到妈妈不但没有安慰我,还说我考得这么差是因为我平时对学习的态度差……”没等妈妈说完,我就把试卷斯碎了。跑出客厅,冲出家门,来到小巷里偷哭。天越来越暗,不时刮起一阵阵寒风,牙齿不停的打颤。肚子也开始说悄悄话了。

这时,传来一声声音:“小妹妹,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呀?你一定肚子饿了吧,来,吃吧”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在小巷里卖馄炖的老奶奶,手里拿着一碗热乎乎的馄炖,脸上露出慈详的笑容,立刻给人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这小巷里,人人都知道她是一位好心肠的老奶奶,常常帮助别人。我接过馄炖,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这人啊要是饿了,吃什么东西都是香的。很快,一碗馄炖就被我消灭了。当我吃完馄炖后,老奶奶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听完后一个劲儿哭,一肚子委屈向老奶奶倾诉:“老奶奶,我妈妈不爱我了,我愿意帮您一起卖馄炖…….。”老奶奶听完我的话后说:“傻孩子,你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呢。如果你妈妈不爱你,那干吗把你养得怎么大呢,还让你读书。你妈妈现在一定在到处找你……”听完老奶奶的一番话,我想起妈妈平时对我点点滴滴的关爱。这时从我背后传来一声声呼叫“灿桦,灿桦,你在哪里啊!灿桦,灿……”我听到了妈妈在呼喊我,马上扑向妈妈那温暖的怀抱……

亲爱的妈妈:

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给了我灵魂,

是您给了我一切,教我做人的道理;

不能常欢膝下是我的遗憾,

但我会让您以我为荣。

7.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篇七

下社区之前, 我向孩子们简单说明了敬老院的情况, 对他们进行了礼貌教育, 准备好了节目及孩子们亲手做的贺卡, 孩子们也对此次活动充满了期待。

到了敬老院, 看到里面的爷爷奶奶们, 孩子们雀跃的心似乎停了下来, 在我的鼓励和家长的配合下, 圆满的结束了此次活动。第二天一早, 有几个家长都对我说:“张老师, 这次到敬老院去对孩子的震撼挺大的, 回来后变得懂事多了。以前上幼儿园有时还要撒娇, 要我背, 昨天一回来就对我说, ‘奶奶, 以后我自己走, 不要你背’”“宝贝昨天早上向我说节日快乐, 没给他外公说, 晚上回去就补起来了。看来这种活动还开展得好, 孩子们都受到了教育, 以后可以多开展点, 我们家长绝对支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如果童年蹉跎, 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 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重要作用。让幼儿尊敬长辈、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只知受惠, 不知感恩;只知索取, 不知奉献;只知攀比, 不知回报;只知被爱, 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 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 不容人、不讲道理, 缺乏或者没有爱心, 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生活中,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不相符的画面: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 试吃了一口, 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下雨天, 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 而孩子却心安理得, 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 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 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 没有任何表示……我们的孩子很多都缺乏感恩意识。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 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 心理不健康的人。

在幼儿园阶段, 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 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 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家庭教育入手,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 并将家庭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因此,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 我们就积极地指导家长, 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1. 礼貌用语教育。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 要让他们学习感恩, 首先要让他们学习尊重家人。因此, 我们指导家长首先要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 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 知道长幼之分, 礼貌的招呼。

2. 谢谢教育。

接受别人的帮助就要记在心里, 发自内心的说声谢谢。因此, 我们指导家长在家里或其他地方, 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 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3. 谦让教育。

在孩子逐渐的有了一定的意识后, 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想法, 我们指导家长这时应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 可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让孩子学会谦让并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4. 互助教育。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 也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我们指导家长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你帮我穿衣服, 我帮你拿拖鞋, 你帮我盛饭, 我帮你拿筷子, 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 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 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 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 开展感恩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只是在成长过程中, 生活的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不同, 人的品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 洗脚。”可以看出, 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 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 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 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 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 也学会感激和回报别人。

三、利用节日活动, 开展感恩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 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元宵节等等, 因此, 我们可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 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

8.《感恩的心》教学实录 篇八

1.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预习的成果,哪位同学来导入?

生: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它使人感到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恩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今天的课堂《感恩的心》。

师:对,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感恩,这节课的问题已经写在了侧板上,下面请各组准备到板前讲解,其他组的同学也要补充质疑,答得好多加分,展示开始。第一组:感恩节的来历;第二组:感恩父母;第三组:感谢施恩;第四组:感谢他人。

(生讲解略)

师:生活中有很多要感谢的人,你的生活中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

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

师:世界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就是父母。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和父母有很多故事,哪些同学来说说呢?(第一环节:感恩父母)

(生答略)

师:说起父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恩情难忘。有一首真挚感人的古诗,诠释了母子之爱,是孟郊的哪首诗?

生:《游子吟》。

(请全体同学一起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师:父母之情、父母之爱,人人都要铭记。母爱是温婉、细腻的,父爱是博大、深沉的,生活中的我们像花一样幸福。那现在请大家睁开双眼,屏气凝神,一起感受父母伟大而平凡的爱。(播放幻灯片)

师:你从这些片子中是否看见了自己父母的影子?让我们来说说如何爱我们的父母吧!

(生答略)

师:如果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还有一个人滋养了我们的生命,丰富了我们的生命,那这个人是谁呢?(第二环节《感恩老师》)

生:老师。

師:是的,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社会各界纷纷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谢意,那么请同学们用你们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吧!让我们一起看一些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照片,看到这些生活中的场景,你会想到什么呢?(播放幻灯片)

生:想到老师也和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着我们。

生:想到我们的语文老师丛淑玲,带病为我们上课,有一次发着高烧,打点滴也没有耽误一节课。平时她看到我的情绪有波动,就找我谈心,鼓励我。一想到她对我的付出,我就非常感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真的很不错。如果没有父母,我们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除了父母、老师,我们还有要感谢的人吗?

生:同学、朋友。

师:如果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就少了很多乐趣。那没有同学呢?

生:没有同学生活也会暗淡无光,没有色彩。

师:请用一句最真诚的话表达一下对同学的感激吧!

生:感谢邹新宇在学习上对我的帮助。

生:我很感谢汪洋同学在我值日时帮我提水。

师:其实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的还有很多很多,如万物、阳光、自然、社会,可以这样说,面对生活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关于感恩,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很有力量,请同学一起起立大声朗诵。

生: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真爱宝贵的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勤奋努力学习,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珍惜纯真的友谊,感谢朋友的相伴相助。从现在开始,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我们决不辜负你们的一片苦心。

师:你们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老师会很欣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众人的感谢。是的,我们要感激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感谢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应该身心两健成长,感谢朋友和同学让我们懂得了尊重与包容,感谢山川万物让我们领略了世间的美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成为幸福的人。正如歌曲中所唱到的那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歌曲《感恩的心》来结束本课。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责任编辑 赵永玲)

9.感恩节作文:感恩的心 篇九

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天,我正准备去上学,爸爸执意要送我,上学的路很短,而且以前都是妈妈送我,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爸爸非要送我。上学路上,我被一个卖早餐的小车吸引,便和爸爸过去吃了早餐,临走的时候爸爸又买了一份,我特别好奇,便问爸爸:我们已经吃过饭了呀,你怎么又买了一份呢?可是爸爸只是笑笑并不说话。

来到一个路口,爸爸并没有带我走以前去学校的路,而且向相反的方向来到了一个破旧的小房子前,爸爸轻轻的敲了一下门。一个身穿环卫工衣服、两鬓斑白,面容有些憔悴的老人出现在我的视线。爸爸热情的跟老人打了招呼,并让我喊她奶奶,我很小声地叫了声奶奶,老人热情的把我们领进去,走进去跌入眼帘的是一个里屋门,抬头一看还能看见摇摇欲坠的几片瓦片,一个破旧的三轮车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只留下了一条窄窄的小路,而正屋里只有一张桌子,一个破旧的沙发,桌子上还摆了一个人的照片。

爸爸把早餐递给了老人,帮他倒上热水,和老人愉快地聊着天,我终于被自己的好奇心打败,便开口问老人那张照片是谁的,老人说这是她的老伴,去世好几年了。我顿时觉得不好意思,提起了老人的伤心事,便坐在一边没有说话。爸爸看着老人吃完了饭,便帮她修了修屋上的瓦片,然后把缸里打满了水,便带着我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我问爸爸那个老人是谁,非亲非故的为什么要对她那么好,爸爸说她是我们的恩人,去年我拿着你姥爷的住院费在老人坐的地方歇了一会,可是回去的时候把钱包忘在了那里,等我回来的时候,老人不仅没有把钱拿走,还一直坐在那里等着把钱还给我。后来我知道老人家的情况并不好,所以我经常来给人家帮帮忙。说完,爸爸擦了擦眼角的泪花,他说,孩子,我们得学会感恩知道吗,你还小,不理解这个社会,不理解感恩的含义,所以我才带你来看看,我们还得永远感激她,对她好。那天天很冷,可是我记得听完爸爸的话,我的心里暖暖的。

10.感恩作文500字 感恩的心 篇十

一颗感恩的心,应维持一生一世;一个感恩的人,必会心存坦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多半是由感恩而来的。一生必有坎坷之道,当你面临困难之时,总有人会热情地帮助你。此时,你定会有一种复杂的心理,那便是感动。

感恩和感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一对双胞胎,怎么分也分不开。在这个社会上,好人和坏人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在别人危难时刻给予他/她/它点滴恩惠;另一个便是在他人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还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当然,这两种行为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一个是因为他/她的为人被受难者所感动,从而获得涌泉般的回报;另一个则被人贬低、排斥,甚至是瞧不起。由此可见得感恩、感动是紧密相连的。

感恩、感动不一定是人类独有的,也可以是其他事物之间的情感。花草感恩土壤,因为是土壤为它们带来了植物所需的营养;蜜蜂感恩花朵,因为是花朵为它们献上了宝贵又清甜的花粉;鱼群感恩水源,因为是水源包容了这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几乎所有事物都有它们感恩的对象,只不过它们无法像我们人类一样表达。

11.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篇十一

活动源起:学校“德育年会”即将举行,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在感恩中成长”,针对我班的实际(由许多贫困生组成),我班确定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拉开这次活动的帷幕。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仔细体味亲人、老师、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从亲情到师生情,进而延伸到对社会的感恩。学生能从心底体验感恩、学会感恩、表达感恩,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活动准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教师指导班委会布置“感恩作业”(每个学生的作业由自己的实际而定,但要有具体的对象、具体的形式等);收集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感恩故事,通过镇海中学论坛汇集学生有关感恩的语录;制作一张红心卡片,将自己的感恩语录写在红心上。班会开始前派出礼仪学生欢迎参加班会的广大师生,设计心形会场,布置宣传栏等。

活动形式:以小品、独唱、亲情电话、故事讲述、学生交流体验、合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走进感恩的心。

具体实施

(一)走进“感恩的心”

1.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生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有意无意中在淡漠父母亲情。在小品故事中,反思家庭生活中感恩之心的缺失。

小品内容:飘雪的季节,小梅过生日,要求妈妈给她和朋友一个独立的空间,于是小梅与朋友们享受着妈妈做的生日美餐,而妈妈只能离开家,踟躇在街头,而这天也是妈妈的生日……

2.小品快结束时,学生独唱《烛光里的妈妈》。

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感恩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感恩并学会感恩。

3.由家庭推及到学校,镇海中学是一个充满感恩的学校(power point展示,以下简称ppt)。

pptA:校友小展(“红领巾”大学生,13岁进入中科大)与他的恩师在一起;

pptB:运动会上,学生感谢默默帮助他们的校工和辛苦的裁判们;

pptC:2001届受奖助大学生向傅在源先生(宁波籍旅日实业家,在镇海中学设100万美元奖助学金)

写致敬信。

(二)交流“感恩作业”

班委会特地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把“感恩”大胆地表现出来。

生1来自侨乡青田,性格内向,从小父母在国外打拼,由爷爷奶奶抚养大,感恩的心难以表述,他拨动了亲情电话,用浓浓方音,表眷眷之情。

生2把感恩的心献给音乐教师。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优势。王老师发现她唱歌的天赋,悉心培养,使她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航向——争取成为清华大学的艺术特长生。她把一幅表达感恩之心的对联献给王老师,也献给所有的老师。

生3来自贵州省普安县,我校全额捐助的贫困生。她讲述爱心大使——丛飞的故事,在诗化的语言中,她感受到了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三)由“感恩的心”说开去

生1:(谈谈感恩与感谢。)

感恩的“恩”字是心字底的,感恩是出自内心的。感谢的“谢”字是言字旁的,感谢是用语言表达的。我认为感恩是一种更加深沉的情感。

生2:(由父母对祖父母的故事,谈感恩要来自真情。)

每次跟父母回老家,当看到爸爸不断地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告诉我们的行程的时候,我很不理解。后来爸爸告诉我,只要儿女在路途上,父母总是担心的,向老人报平安,才能让他们放心。正是因为爸爸有一颗随时感恩的心,他才会这样做。我想我会延续这种体贴的感恩方式。

生3:(关于物质感恩与精神感恩。)

有人认为物质感恩是庸俗的,我却不这样认为。如果对方帮助过你,你为什么不能用更加实在的方式表示感谢呢?拿丛飞的故事来说,受他捐助的一些人已经自食其力了,为什么不能在恩人需要的时候拿出一些钱呢?让感恩的心袒露,让感恩的物质形式存在,也未尝不可。

(四)小合唱《感恩的心》

1.小合唱《感恩的心》,前面有3名学生用手语表演歌曲。

2.每位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小红心(上面写着自己对感恩的理解),挂在台前的小树上,一起唱《感恩的心》。

话外音:希望大家和这棵树一样,随时带着感恩的心,将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从感恩开始,多一份温暖,多一份感动。从感恩开始,少一份忧愁,少一份感伤。希望感恩能在我们的生活里延续,感恩的心能伴随我们一生。

活动反思

1.学生真实的情感能生成活动资源。班会活动的情感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次活动中,突破了班会活动预设一些矫情的情感独白的做法,许多学生都从其他同学的情感认知中寻找到自己情感认知的生发点,生成独特的情感资源,引发自己的情感感受。

2.深厚地方文化资源以及学校文化资源应该化为学生情感资源。宁波人“爱乡”的传统已经深深地根植在许多学生的心中,我校的各种助学基金就是海外游子对故乡感恩的一种方式。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弥散在校园,要唤醒学生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和体验。

3.学生身体力行,在行动中体验。如布置感恩作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感恩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接受者的欣喜、感动,在情感的互动中体会到感恩的力量。

12.感恩的心 篇十二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流露和表现方式,因而从人物刻画的角度看,特定心理支配下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都间接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我”和老王的人物形象时,细读、深读作品,紧密联系时代背景,深入揣摩人物心理,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在发现和思考中去逐步领悟和感受蕴涵其中的那份感恩、沉重、辛酸和无奈。

一、老王错了吗?

我们先从老王的角度来分析,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谢意,那到底又是什么使老王对作者一家的恩情铭记在心、至死不忘呢?首先,作者夫妇的帮助满足了老王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的情况下,老王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作者夫妇却并不嫌弃,依然雇他,照顾他的生意,使他继续得以体现自我的价值。同时,在受惯白眼和欺凌的老王看来,他能够载先生,并与他们一路说说闲话,能给他家送冰,这无疑就是对他个人价值与人品的极大肯定。其次,在交往中,老王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使他孤寂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和寄托。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但作者一家却平易近人,对老王很是照顾:照顾他的生意,送大瓶的鱼肝油给他治眼疾。在老王心里,已经将他们视为朋友甚至是亲人了。最后,老王是一个以劳力为生计的卑微之人,本真而淳朴的天性使他对有文化的人,总怀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敬仰之情,更何况是像作者夫妇这样的平易近人的大家、善人呢!

老王之所以如此,因为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无私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援助和鼓励。老王此次来,应该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之所以拖着“直僵僵”的身躯,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最后一次来到作者家,很显然有他内心的考虑:老王认准他们是好人,帮了他许多,而认为自己做得很少,还是自己欠人家的人情,所以至死也要亲自表达谢意,以了心愿。

下层市民社会是传统文化最肥沃的土壤和最坚固的栖息堡垒。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结草衔环,以德报恩。这是中国绵延千年墨守的做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积淀在意识深处,成为老王性格心理的原始构成。他的思想很简单,认准他们是好人是恩人,人要知恩图报,这在他看来天经地义。

而作者却简单地把送礼与之前的帮助等同起来,忽视了老王这次上门送礼的特殊含义。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但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作者一家的感谢之意。因而,作者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的来自心灵的最真实的馈赠,这也让作者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由此可见,作者一家在老王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再者,如果作者是清高的人,那么与作者一家有过这么多接触的老王,应该早就能认识到这一点了,那么也就不会有这次送礼了。

老王硬撑着病躯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当作者谢了他的鸡蛋和香油转身进屋时,他赶忙止住:“我不是要钱。”“赶忙”一词耐人寻味,说明他马上就猜到了作者“转身进屋”的动作将意味着什么,于是马上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足可见他对此的敏感,而这也正是老王最不愿意看到的,以言钱为耻,突出表现了他的忠厚善良。经过作者解释后,老王只能“站着等”,我想此刻更准确地说,老王应该是愣在那里了,一脸木然而不知所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她到底有没有领了我的心意呢?如果领了,那为什么还要给我钱呢?如果现在不拿,她又托人捎来,那不是更添麻烦?

不知所措地接过钱后,老王“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这句话,他的“滞笨”,一方面是由于生病行动不灵活,一方面是面对这难堪的场景不知所措的表现,此刻老实巴交的他不知如何说、更不知如何做。再看,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而不是一手拿着布和钱,不是马上把钱收起,而且还用了一个“攥”字,紧紧地把钱抓在手里,足以说明他内心的紧张焦虑,也足可见他的忠厚老实。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将其内心迟疑、羞愧、痛苦、失望和无奈之情表露无遗。我们不难想象,此刻的他心里一定在埋怨自己并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唉,我怎么这么笨!我该怎么办?本是来送礼表示谢意的,现在非但没有如愿,竟然还拿了人家的钱,现在反而又欠了人家的人情,自己病重如此,如何报答啊?以上描写,作者虽着墨不多,却细微传神,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神情就非常准确地把一个老实善良人的复杂心态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杨绛散文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品愈醇的特征。

然而,他的苦心最终却遗憾地被作者所忽视,没有完全领会,从而很有可能被误解成为了一种简单的钱与物的交换。“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而那“脚步声”踏响的又是老王内心深处的茫然、失望和无助。而这可能在老王或者许多读者看来,不仅是侮辱,更是一种对其一片真情的亵渎,以致他内心羞赧之情无以言表,最终只能郁郁而归。但这绝非作者的本意,也不是她所愿意看到的,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误会。

二、作者错了吗?

我们再从作者的角度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拿钱给老王呢?

首先,为表达自己的谢意。“文化大革命”中,作者夫妇受批判打击,为人所不齿,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他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所谓患难见真情,对此作者是由衷感激的,甚至还总觉得自己对老王关心不够。所以,除了给钱,作者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用来表达谢意。

其次,为老王的生活考虑。老王生活艰难,既残疾又生病,急需钱看病,而且又是这么重的礼。因为在那个食品匮乏的年代,这鸡蛋和香油可能就是老王不顾自己生病急需营养、平时省吃俭用才积攒下来的。在作者看来,老王已经够可怜的了,礼可以收下,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给予他一定的帮助。从这个角度讲,除了表示谢意,给钱也就成了帮助老王的最好方式。

最后,人道主义精神的驱使。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人间的苦难和弱者总是充满着同情与悲悯。作者对待穷苦人,素来怜老惜贫。钱碧湘就曾在《祸至不惧福至不喜———杨绛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写道:“杨先生出身大家,从来把钱财看得很轻。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乐于帮助。她凡给人经济上资助,心思细腻,只怕伤及别人的自尊心。”再者,当时的老王和作者一家都属弱势群体,饱受冷眼,可谓是同病相怜,类似的境遇更容易使彼此产生怜悯之心。而作者收下这份礼,我想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作者对老王的帮助亦是如此,出于无私,不求回报。于是,她对老王的帮助和付出,也总是物化为金钱给予回报:老王给她家送冰,尽管老王说“车费减半”,可她坚持不减;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坚决不肯拿钱”,可她“一定要给钱”。而当时作者虽是“害怕得糊涂了”,但老王抱病给她送去鸡蛋和香油,她还是不忘拿钱给他,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坚守着一种原则,那就是决不欠别人的情、让别人吃亏。而收下这份礼,对作者来说可能已经是破例了,也是出于维护老王自尊的考虑。因此,即使是在没有“害怕得糊涂了”的情况下,作者也会这样做的。

三、感恩的心无奈的情

综上所述,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帮助,绝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一种源于善良本心的同情和真诚的帮助。作者的行为,是无可非议、情有可原的。而误会是客观存在的,但绝非有心,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作者没有能领悟老王的心思,但只能说是“害怕得糊涂了”之下的一种无心疏忽。因为那个时候,她既无心也无暇去领悟。作者那时看到的老王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看到老王的身体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深感吃惊和意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与慌乱,这从“忙去接”“记不清”“记不起”“赶忙解释”“忙去给他开了门”等细节可见一斑。此刻作者的心理感受变化是:先是吃惊意外,接着便是担心,然后更多的是害怕,甚至“害怕得糊涂了”。但这完全出于一种本能,表现出的那种笨拙也令人同情,生怕老王误会而伤其自尊,生怕令对方有一丁点儿觉得被施舍,生怕他不肯收钱,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当老王拒绝时,作者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但由于“害怕得糊涂了”而说得含糊其辞,没有把意思讲清楚,如果我们把它补充完整,应该是:“我知道你不是要钱,知道你的心意。”这未说完整的话,一方面可能让人产生多样的理解。知道什么呢?知道“我不是要钱”,还是知道他拿鸡蛋和香油来换钱的苦衷,还是知道他上门来是寻求帮助的苦衷?另一方面,让人感觉好像这只是一时的随口应付和搪塞。于是,误会可能就由此产生了。对此,“我”是否知道,作者虽没直说,但我们仔细分析下文,就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因为“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样的“不安”,不停地拷问着她的灵魂,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而且还可能让他误会了。以此传达她对人生的别样体悟,表现了她反思生活的一种精神的自省。因此,任何人对作者在这样一个特定时候的举止,都没有理由非议。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一点,那误会本身也就可以自然解开了,而“清高施舍”论也就站不住脚,不攻自破了。

当然,从这一个细节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作者与老王之间内心深处的一种隔阂。作者没有仔细询问原因,而是以自己的意思去揣测老王的来意,从而也就不能深切地体会老王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了解老王此行的目的。作者以为给钱,自己受礼就心安理得,但这不仅没有给予老王精神上的安慰,而且还在无意间伤害了老王,这也并不符合老王所认为的朋友间的相待之道。

但这种隔阂的产生与他俩的文化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和所属阶层是分不开的。作者夫妇是接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留学牛津大学),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而老王只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并无多少文化的三轮车夫,属于社会的贫民阶层。中西文化比较而言,中国文化更重感性、讲究情感,西方文化更重理性、讲究理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尤其是从像老王这样普通的老百姓的角度看,老王抱病上门送礼的举动,无疑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哪有害怕之理呢?主人恐怕连感动和招待都还来不及呢?而作者的做法,一则太不近人情了,只有道谢,没有安慰,连请老王坐坐喝口茶都没有;二则太伤人自尊,直接用钱来侮辱老王,好像他就是拿鸡蛋和香油来换钱的。但如果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作者的表现不仅合情合理,反是老王重病上门去得不合时宜,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他的到来反而使作者“害怕得糊涂了”。因为一则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作者,对疾病非常敏感,所以才会如此地担心和害怕,以至于糊涂了,只是作者在文中没有直说罢了;二则西方文化不像中国文化讲究群体观念,而是更讲究个人空间,更不希望别人有过多的打扰。

偶然的相遇,使得老王有机会“近距离”地与作者交流,可这样的交流只能停留于说说闲话的表层,距离心的交流极远。而心的距离,是他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缩短的,从中我们明显地可以感觉到两人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所以说,作者和老王两人都没错。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西方现代思想和中国传统观念的一场冲突。而老王的抱病送礼,作者担心害怕以致不知所措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更深入更准确地去认识和理解作者,而不是不明就里、妄加揣测,随意批评作者是清高和居高临下的施舍。果真如此,也就不会有后文作者的愧怍了。这是一种源于善良本心的同情和真诚的帮助。否则,老王也不会把他们当作朋友甚至亲人了,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文作者的自我反省和愧疚了。

作者的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帮助,得到的却是老王倾尽全力的感激和报答。老王的死,使这座天平彻底倾斜了,也让作者深深愧怍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的生活虽然不幸,但相对于老王来说还算是幸运的。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很愧怍。作者为自己没有热情招待老王而愧怍,为自己无意中伤害了老王而愧怍,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帮助老王而愧怍,为自己没有付出同等情感而愧怍,为没有读懂老王最后的送礼而愧怍,为自己没有把老王当作朋友乃至亲人而愧怍。

作者与老王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在内心里都铭记着对方的恩情,他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虽都同样不幸,但他们互相照料、互相关爱,因为他们都有一份悯人的情怀和同情心,善于体会别人的苦处而淡化了自己的愁苦,在那个无情而荒诞的年代里营造了一个美好而和善的世界。

13.感恩的心感恩成长作文 篇十三

还记得3月19日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老师到我校来演讲“不要让爱你的失望”。他的演讲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他的一番思想教育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全场哭的声音排山倒海。所有人在那一刻都有了良知,都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都得到了一次改变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如今我读着《感恩的心(学生读本)》,并结合彭成老师的教诲感受着人世间的爱,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悟世界,去回报整个社会。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14.感恩的心 篇十四

《感恩》一些不爱父母的学生(北风吹,雪花飘,柱父上台,裹紧大衣)父:这郑州的天可真冷啊!

孩子读书在信大,半年没有回过家。今儿带着孩他娘,专门进城来看他。(回身,母上)他娘,你都不会快点 母:他爹,你都不会等等俺 父:哎!快点快点

母:他爹,咱孩子学校再哪啊,咋还不到咧 父:咦,慌啥,慌啥,快到了,快到了(停下,四处张望,指着某处念)

信息工程大学,诶!就这儿,就这儿,可算到了 母:(惊奇地)就这儿,咦,俺看着还不赖哩 父:那是,这可是部队中的小清华嘞

母:他爹,咱孩子学校在那儿啊,俺咋看不见哪!父:咦,这儿恁多孩儿,我咋知道哪个是咱孩儿啊 母:那你帮俺瞅瞅,帮俺瞅瞅 父:中,中

(正说着,柱边走边打电话上台)

柱:喂,小丽啊,中午一块儿吃火锅吧。恩,老地方,不见不散(柱父听见有人说话,回头,问柱母)父:他娘,那是咱柱不?(母回头,和柱四目相对,欢喜地跑上前)母:柱~(柱迎上前,握住母亲的手)柱:爹,娘,恁俩咋来了?

母:孩儿啊,咋穿恁薄,冷不冷啊? 柱:(有些冷漠地)不冷

父:柱儿,恁娘这两天老梦见你,想你了,非得过来看看你(母偷偷地抹眼泪)

(柱四面张望,怕同学看见身着土气的父母)

柱:爹,娘,这边人多,咱去那边吧(推父母到角落处)父:中,中,这边说,这不就过来了

上一篇:中华经典主题征文下一篇:转让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