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护理安全培训

2024-10-23

心血管科护理安全培训(共8篇)

1.心血管科护理安全培训 篇一

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安全护理

大理学院 2019级护理专业专升本班 汪青松

摘要: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容易发生致人死亡和导致其他后遗症的严重后果。因为心血管疾病在医院医疗风险是相对较高的,经常出现因为护理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不仅对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有极大的意义,在客观上减少降低事故率、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安全护理 对策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以临床工作经验为主,结合理论,对多年来在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的思考和心理做简单的论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最先想到的一个词便是“安全。”这不仅仅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该论文的核心思想。这个核心思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两大部分。通过对心血管疾病多年来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的总结和分析,从而达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以此减少其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打好坚实的基础,减少医疗纠纷。

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因此容易发生致人死亡和导致其他后遗症的严重后果。同时心血管疾病在医院医疗风险相对高的部门,经常出现因为护理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因此,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寻求改进措施是降低护理工作中风险的最佳方法,也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一)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特点

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有着复杂的治疗过程,同时,需要多学科的介入治疗。如胸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科室的协同治疗。护理的内容不仅包括药物,还包括休息、饮食、运动、病情的观察等方方面面,在这些内容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及心血管疾病诊断进行了解。在内科心血管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及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由于是多学科的介入治疗,从而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计划性与执行性,以及护理诊断能力,从而顺利完成护理工作任务。

(二)护理安全的定义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

安全是护理的核心问题和基本工作准则,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使病人尽快好转或康复,是护理的基本目的。然而由于护理工作具有工作任务重、事情繁杂的特点,在工作中每一个细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问题,这些潜在的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或导致法律纠纷等。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增强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及医疗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通常认为护理安全是指对患者的安全而言,虽然在临床实践中护理安全具有护理人员和患者两个方面的定义。

(三)护理不安全的因素

1.质量监控管理因素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

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确立护理质量标准,有了标准,管理才有依据,才能协调各项护理工作,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以最佳的技术、最低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最优良的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健全,对护理人员的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到位,对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以及护理人员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诸多因素,都将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2.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技术复杂程度高、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还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护士护理缺乏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从而发生事故。

3.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4.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

5.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6.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7.工作责任心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倦,产生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有的甚至希望脱离护理岗位。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因素。

8.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组织的管理,这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是对患者安全最大的威胁。

(四)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制度因素

医院虽然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制度和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或者矛盾因此可能会导致管理组织无法进行监督,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使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随意、懒散工作不仔细,存在好多的安全隐患。

2.护士自身的因素

(1)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护士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假如为了有旁证,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致抱怨,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2)职业道德素养不足,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有的护士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在技术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也是造成隐患的根源。如患者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不按时巡视病房,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原因造成的,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3)专业技能素养不足。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护理工作是一项患者及家属的相互配合及支持,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病人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缺乏了解,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稳定因素,因疾病而导致经济、心理等变化会导致患者或家属过度维权和对医疗护理的不信任。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预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家属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从而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3.临床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用药及配伍因素心血管内科用药品种较多,品名、药名复杂,同名药物也会因产地不同而剂量有所不同。如护士在配药过程没有严格进行药物配伍核对,没有严格按处方剂量配药,或配药过程粗心大意没看清剂量,只是按常规习惯操作,就容易给患者带来危险。此外,护士在为患者做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滴注的速度或静推速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大、血压升高等危险,严重者还会导致心力衰竭。

(2)护理记录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是护理过程的观测记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资料和重要的工作见证,但是由于管理存在问题和护理人员自身存在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护理记录写的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护理记录的真实性问题。由于护理工作监督不到位,部分患者擅自外出或离开病房时恰好是护士定时巡查的时间,不能及时获得监测记录,往往是护士主观臆测后随意填写应付上去的。因此护理记录反映的体温单及其他生命体征并不真实。

②护理记录的完整性问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内容繁多,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每30分钟就观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一次,护理工作中往往待患者症状稍有缓解就不能持续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造成护理记录的漏记或记录不全。因此,提供的护理记录往往并不完整。

③护理记录的及时性问题心血管内科患者多是危重患者,发病通常很急,多需进行抢救,此时的护理记录多是事后通过回顾补写的,因此,记录的书写并不及时。还有就是记录偏差的问题。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开出的医嘱执行时间存在偏差,医生与护士的观察记录常不一致,对病情轻重描述不一致患者对抢救实时间及死亡时间记录往往存在偏差,容易因此发生延误抢救和治疗不及时的医疗纠纷。

4.来自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患者饱受病痛的折磨,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承担巨大的痛苦,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病患康复的愿望迫切,因此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病患客体给治疗和护理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以下几种行为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患者不遵医嘱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一部分患者因治疗后自我感觉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再进行治疗,花冤枉钱了。不遵医嘱,不按时吃药或者进行治疗,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或者请假不按时回病房,在外出过程中突然发病,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变化快,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会因为疲惫、劳累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因此,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患者对治疗期望之过高以及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常把责任完全归咎给医护人员,加之患者对医院治疗过程和治疗环境不适应,患者本身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情绪变化较大,不同的医护人员对病情变化预测不一致,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二、对策

以上这些所述的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基本上都与临床实践中的有关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该强调这些因素的中主次,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思考,以在管理制度中或者是在护理过程中建立起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护理制度和护理思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方面在技术上提高护理水平。为彻底杜绝心血管内科的不安全因素,最关键应改进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应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如是入手,制订各种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章和制度,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处置前、中、后均对医嘱和所配药物以及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查。在静脉滴注或静推过程中,严格监控滴注或静推速度,防止因过快引起不必要的危险。

另一方面在心理素质上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仅要熟记于心,还要切实贯彻到护理工作之中,能够用法律知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医护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还应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避免漏记、误记、涂改、主观臆造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偏差降至最低程度。

最后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医患沟通 主动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严格按照《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感受;讲究语言的文明、操作的规范和贴心的关爱;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德,操作中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或出现的状况,以积极的态度耐心解答;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教育;对因病情变化而改变的诊疗方法和用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避免漏收、错收费用等现象,坚持发放一日清单制,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各种治疗和护理费用;坚持对患者或家属告知制度,及时通过用药卡告知监护、吸氧费用及费用较高的检查费用等,使患者家属知情;消除和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对某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予以安慰和体谅;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同时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和风险管理制度 :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小组定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发现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要组织人员及时讨论应对方法并提醒有关护士注意防范。在制定预案时,首先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例如在预防跌倒的管理预案中,将有可能造成病人跌倒、跌伤的因素、环节,逐一列出。因此在陪护管理及安全防范措施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指导护士知晓哪类病人易摔伤、易坠床,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其次是完善相关措施,如设立安全“防滑”提示牌、防滑垫,开水炉房设有“小心烫伤”等提示语,并制定了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等等。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在节假日前安全检查,注意人员搭配,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建立护士告知签字制度。危重病人检查,医护人员要陪护,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以利于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范制定的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深入病房勤观察,认真收集资料,使护理文书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病人入院时的首次记录一定要注重客观资料的书写,入院评估准确,护理措施及相关因素均应记录准确、完整、及时、全面,客观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并与其他记录相一致;护士长每天对新入院、危重病人的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所有记录均应妥善保存。

加强护患沟通,化解护理风险

(1)患者住院时应主动向其介有关规章制度、检查的安排和初步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治疗。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不配合行为,应向其讲明不配合治疗的危险性。

(2)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生、护士要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病情应恰当地向患者或其监护人真实告知,对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突然变化或恶化,应告知患者家属,并请其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认可。

(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注意做好健康教育,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想要了解的内容,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三、讨论与小结

由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客观复杂,这就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之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圆满完成护理任务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首先在思想上,护理人员要有自我防护意识,除了做好职业安全防护之外,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适时地运用以保护自己。面对患者的无理要求,要本着细心的工作方略去耐心引导,沉着冷静。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与妥善保管。

其次是在业务上要不断要求自己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如上所述,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普外等科别护理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的时候临床经验的积累与运用显得十分的重要。这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不断学习的思想和实践能力。

最后是在护理过程中,要胆大心细,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使业务过程、护理文书、护理诊断以及护理措施得当,使之成为维护自身安全的防火墙。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应该加自己的强业务技能,严格按照规范化护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在护理过程中尽职尽责,防患于未然,防止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强法律意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预防各种并发症,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不仅在生理上对其进行安全护理同时在心理上给予患者以心灵的安抚。

参考文献

[1]张国力.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96-97

[2]富川华,雷静,袁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4):20-21

[3] 管玉梅,陶艳玲,杨毅华.全面分析防范护理差错重复发生[J].国际护理杂志,2007, 26(5): 32

[4]王文彩.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用药护理[J].中外医疗,2009,35(16):62-63

[5] 富川华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J ].临床护理,2007,24(4):470

[6]王丽萍.病历在人生保险理赔中的作用[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6(3):51-52

[7] 刘燕秋.加强护理风险的做法与体会[ J ].天津护理,2006,14(2):104

2.心血管科护理安全培训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病患护理病历, 其中男性患者共29例 (58%) , 女性21例 (42%) , 在这50例病患中年龄最大的为82岁, 年龄最小的为47岁, 平均年龄为 (63.5±4.5) 岁。其中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9例 (38%) , 高血压性冠心病患者有23例 (46%) , 风湿性心脏病有8例 (16%) 。

1.2 研究方法

对这50例病患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研究, 同时随机抽取了参与这50例心血管病患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人员1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结合我院实情进行自主设计, 问卷分成护理工作人员与病患两种, 60份问卷都成功回收, 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护理工作者的问卷包含用药与护理操作手法、病患自身不安全因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否、护理工作者相关知识是否充分、管理护理工作者的相关制度是否健全;第二, 病患的调查问卷内容有:医院环境因素、护理工作者有没有责任心、护理工作者是否具有充足的相关护理知识、病患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

2 结果

2.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比例

在随机抽取的50例病患中出现了32例不安全操作或违规操作, 其中由医院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共有3例 (9.38%) , 由护理工作人员的违规护理操作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共有19例 (59.38%) , 由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共有10例 (31.35%) 。具体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知道,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小到大的分别是:医院方的不安全因素→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2.2 护理工作人员问卷调查

通过对10名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 发现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往往是用药与护理操作手法不符合规范、没有正确书写合格的护理文书等原因造成, 具体见表2。

从表1我们可以知道, 在护理工作人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中, 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知识的缺乏占到了70%, 是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 存在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具有丰富相关护理知识的要求。从我院情况来看, 有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缺乏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经验, 远远达不到要求, 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用药与护理操作不符合规范共有4例, 占了40%。这个不安全因素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内科药物的品种众多, 即使某些药物的名称一样, 但因为生产商、批号等方面不相同也就会出现偏差。假如护理工作人员没有认真看, 让患者吃错药, 就会造成病患陷入危险。

护理文书书写不合乎标准占到了30%, 这个因素主要是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忽略文书的重要性, 为了可以加快工作进度, 往往漏记或者是记录不全面, 又或者是文书抒写模糊, 让其他医务人员根本摸不清楚写的是什么, 这就给误诊或者是护理失误留下了空子。

管理护理工作者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这个不安全因素占了20%, 这个不安全因素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 护理流程缺乏合理性, 对护理工作者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在对病患的实际护理中, 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护理工作人员直接完成的, 这就导致了每个护理工作者承担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如果对他们的监管不当, 护理工作的质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占了60%, 内科中心血管患者较多, 且以老年人为多, 治疗这类患者时间相对较长, 症状好转较慢, 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临床上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因症状消失不明显, 导致情绪波动大, 不愿意遵医嘱服药, 不愿意再配合治疗, 擅自离院, 导致病情恶化, 并把责任推给医院。

2.3 病患问卷调查

通过对50名病患的问卷调查, 发现在病患看来最大的不安全因素来自于与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其次是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然后才是护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及医院环境因素。具体见表3。

在心血管内科中, 大部分病患都是老年的病患, 从我们随机抽取的者50名病患就可以看出, 平均年龄都有 (63.5±4.5) 岁。老年病患由于在理解能力方面于认知能力方面往往都会比较低, 因此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假如护理工作人员回答病患的问题太简洁, 很容易引起病患的反感, 因此达不到于病患进行顺畅的沟通, 对病患的实际病情与护理操作方面没有尽到告知的责任, 也就谈不上指导病患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了, 这是引起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

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 现今有很多护理工作人员在繁重的护理工作压力之下, 仅是机械性地完成医生的嘱托, 对病患的疾病情况不进行仔细观察, 对病情的记录也是有一天没一天, 当医生问起的时候也不能准确汇报病患的实际病情, 这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医院环境因素方面, 因为医院的医疗设备、硬件设备、病房环境等也是病患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意外的因素之一。例如地面太滑、病床缺少护栏等。

3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对策

3.1 病情观察要细致

(1) 对护士的要求:要求护士掌握较全面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扎实的专科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护理技术, 应具备高度责任感和慎独精神, 工作中勤于观察,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 对患者疾病症状的观察:观察呼吸困难的表现, 胸痛、心悸、发绀、晕厥等, 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24 h尿量, 观察时要了解他们的主诉、自觉症状的好转或恶化, 有无新的不适, 与药物治疗有无联系, 注意患者的表情、情绪等。分析患者症状结合检查作出判断。观察患者的脉率、脉律、心率、心律、血压发绀情况, 及时发现有无心律异常, 休克、心力衰竭等病症。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急症重症患者, 使用心电、血压、呼吸监护仪。

3.2 执行医嘱要准确

(1) 长期大量应用利尿剂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及体重, 防止电解质紊乱;应用时间宜在早上或上午, 以免夜间用药后尿量过多而影响患者休息。 (2)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要观察扩张剂的不良反应, 如颜面潮红、搏动性头痛、反射性心率增快, 头痛等, 颅内压高与青光眼者忌用。硝普钠静脉滴注时注意避光, 并观察血压变化, 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3.3 加强护患沟通, 消除纠纷隐患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语言交流技巧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文明语言, 与患者交谈中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态度诚恳, 仪表大方, 对某些素质差的患者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 绝不能语言生硬, 敷衍了事。

3.4 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强化药物治疗安全管理

内科治疗中主要是药物治疗, 在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杜绝因查对不严而致的任何护理差错。加强药物和急救物品的管理, 保证物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

3.5 急救处置要快速

及时准确做出判断并迅速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判断要点:心音消失, 脉搏摸不到, 血压不能测出, 意识丧失, 可伴短暂抽搐, 呼吸断续至停止, 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护士往往是患者猝死的第一现场人, 应及时抓住心脏停跳后4min内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当机立断, 立即复苏抢救。切忌因反复听诊、测血压、做心电图而延误抢救时机。

4 结束语

综上, 心血管内科护理具有多项不安全因素, 需要加大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隋建娥, 于清欣.浅谈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 2011, 30 (12) :55.

3.心血管科护理安全培训 篇三

关键词 不安全因素 防范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的概念是,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法规之外的机体功能和结构以及心理的上障碍、损害[1]。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会存在法律风险。随着近年来不断上升的护理纠纷,如何增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意识,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心血管内科如何做好不安全因素防范,已经成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在防范措施上,已经初见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现做如下探讨,以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一些医院没有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护士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极易发生疲劳综合征,导致工作效率低,认知行为缓慢、注意力分散,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些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不注意细节,说话随随便便,或者没有执行规范的操作,在书写临床护理资料时,往往不及时不正规,引发患者或家属不满意或不信任,严重的会出现护疗纠纷[2]。

护理人员缺乏必备的敬业精神: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时马马虎虎,处理问题容易情绪化,不能理智对待突发事件,这些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

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依据规范的操作流程或者没有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稍有纰漏,就会发生工作差错,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事故,引发护患纠纷[3]。

其他因素: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医疗机构存在一些偏见,没有进行公正的评价,医院的医疗设施和生存环境尚待完善[4]。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还包括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食品污染、环境污染、静滴渗液、患者跌倒、烫伤及院内感染等等一系列因素。

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

药疗护理:对各种药物的疗效、方法、剂量及副作用熟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合理指导用药。

生活护理:对于患有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并照顾其生活起居[5]。

心理护理:体贴、关心患者,和患者加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饮食护理:对患有心功能不全及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限制服用钠盐食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多进食易消化及高维生素食物。

排泄护理: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运动,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对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多食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品,科学地指导患者运动锻炼盆底肌肉及腹肌,促进排便。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做好对患者的评估工作:护士应对患者病情熟悉和掌握,根据病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安排在监护室,视患者情况进行陪护[6]。在患者入院伊始,要进行准确的识别,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确保护理过程准确无误。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护理安全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专业的知识水平。除了对心血管内科进行专业的护理操作培训外,还应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及护理水平,定期进行操作考试和理论考核,规避护理差错和事故,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发生护患纠纷[7]。

做好心理指导: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是久病不愈,需要进行反复、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8]。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引导,解决患者心理层面的负担,对疾病能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缓解心理压力,一旦发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不良干扰。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科学分担风险,规避索赔和纠纷的发生,严格把关,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职能作用,維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直接体现了护理质量的高低,它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基础,为促进社会治安,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321-322.

2 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87-388.

3 王继君,田秀峰.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2:119-121.

4 王露.600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J].当代医学,2012,12:132-133.

5 李敏,王俊,陈谨献.运用综合性模拟演练提升疗养院护理应急能力[J].中国疗养医学,2012,4:320-321.

6 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152-153.

7 谢绍菊.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J].中外医疗,2012,10:182-183.

4.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培训.ppt 篇四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您在工作中的任何一点对安全的疏忽都有可能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乃至生命!护理安全教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护理安全与法律医疗护理安全现状(WH0)2007年关于患者安全的报道:在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中即有1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受到伤害,而发展中国家患者住院感染的发生率比发达国家要高出20倍。美国每年死于医疗事故患者有44000人。英国10%的住院患者出现医疗差错,每天有100名患者死亡,有1000人留下了长期或严重的损害。护理安全与法律严峻:02年以来医疗纠纷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调查:326家医院都发生过医疗纠纷(98%)医疗护理安全现状卫生部信访办2006年受理投诉排前五位的医疗方面占4项,其中一半是投诉医疗纠纷的(49.47%)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护理安全直接关系护理效果

(二)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护理安全直接关系

护理效果护理工作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而护理不安全因素则使患者的疾病向坏的方向转化,如疾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功能障碍或死亡。由此可见,护理安全与护理效果存在因果关系,护理安全产生高质量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体现护理安全水平。

(二)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护理不安全带来的后果,如护理差错或事故,不仅损坏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給医院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及物资消耗,使医疗成本上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医院额外开支。

(三)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安全可以综合地反映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以及护理管理水平。因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护理不安全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所以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什么是护理安全?什么是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护理不良事件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四个基本要素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技术水平低护理安全与法律护理安全隐患人员素质隐患

(1)劳动纪律松散(2)服务意识欠缺(3)违章违规操作(4)工作责任心差(5)工作计划欠缺(6)慎独精神缺乏(7)情感身体影响离岗脱班玩忽职守不负责任护理安全与法律护理安全隐患

(1)劳动纪律松散(2)服务意识欠缺(3)违章违规操作(4)工作责任心差(5)工作计划欠缺(6)慎独精神缺乏(7)情感身体影响缺乏同情心,不重视病人的主诉,服务态度差,言语冲撞.人员素质隐患护理安全与法律护理安全隐患

5.心血管科护理安全培训 篇五

一、结识了一些ICU的同行,促进了学术交流。

二、在以前的工作经历中,缺少危重症监护能力与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听课、作笔记、课间休息时间积极讨论学习内容、把我们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困惑问题向老师请教,通过本次培训,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专科业务水平。

三、李雪梅老师讲授了自己10多年ICU工作的经历,分享了她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通过她工作的心路历程,我清晰的看到自己在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科室在护理质量与安全方面迫切需要建立、改进或完善的制度与流程。

我完成了本次培训,回科后将逐步完成以下工作:

一、计划5月中旬在科内传达学习内容,并授课1次。

二、从5月起,完善ICU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每周一次对科室的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控温毯等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务必保证科内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待用状态,由副护士长甲负责。

三、近年来,护士数量增速较以前快,低年资护士多、护理人员结构偏年轻化的现象在全国医院都较为普遍,唯一的改进措施就是培训、再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执业水平,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培训结束后,立即着手科室的专科护理培训计划,计划从5月5日-6月20日,科室进行专科理论和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以检验培训的效果,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并加强单独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培训工作由副护士长乙负责。

6.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篇六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一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3个心血管病区中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21~86血管疾病入院治疗,或在院期间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经过临床治疗,符合出院指征;(3)自愿参加本调查;(4)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10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21例,初中30例,小学17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7例,干部30例,军人12例,教师4例,公司职员11例,其他职业1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53例,高血压31例,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其他疾病20例;其中患有一种心血管疾病者62例,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者9例;手术及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心脏换瓣手术5例,介入治疗5例。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史及吸烟饮酒史等20项;(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含9个条目)、治疗相关知识(含13个条目)、康复相关知识(含27个条目)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含13个条目)等4个一级维度共6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问卷经2位护理教育专家和3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审阅后修订而成,内容效度为0.84,Cronbacha系数为0.96。各病区指定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前,由研究者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问卷的设计原则、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调查人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因视力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工作人员逐条阅读并向其解释后,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形式表示。

2结果

2.1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知情况。101例患者62个条目得分集中在3分左右,提示患者对连续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总体处于基本熟悉和了解的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知道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得分为(2.48±1.70)分;最高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得分为(3.57±1.12)分,两者均属于“康复相关知识”维度。

2.2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各维度的得分。疾病相关知识的9个条目,患者掌握较好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前的准备工作和复诊时间等,但对复诊指征、检测恢复状况、心功能评估等较为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2.2.2患者对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治疗相关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服药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伤口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2.2.3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康复相关知识的27个条目中,患者对心理、饮食及睡眠等方面的掌握较好,对康复锻炼、起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2.2.4患者对社会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社会生活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临终关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保险与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3讨论

3.1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治疗后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己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总体处于基本熟悉的程度,得分为2.48~3.57分,平均(2.70±0.81)分,其中有12个条目得分低于3.00分,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连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全具备回归社会后实施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连续性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畅通的患者交接和信息传输渠道,患者没有形成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意识,没有主动获取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习惯。此外,我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防治和护理,从护理管理者到临床护士都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始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3.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的各维度分析

3.2.1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理想由表1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9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3.00分,达到了熟悉的程度,但是离非常熟悉的程度仍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慢性病,且一些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准备和时间等重要知识掌握较好,提示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取知识的意愿有关。

3.2.2心血管患者掌握的用药知识优于伤口护理

前3位均属于用药方面的知识,而后3位均是伤口护理知识。可能是因为服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该类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才能使得相关检测指标达到要求;与介入治疗、手术等有创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能够被接受,并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被坚持,并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同时,用药指导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教育模式,而造口、伤口等专业化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方式,且手术等一些会给患者体表形成伤口的治疗方法在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接受一次,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长期接受该方法治疗的心理准备,因此,获取该类知识的意愿不强,进而导致其认知水平较低。

3.2.3心血管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表3显示,62个条目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都属于康复知识维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充满了信心,且对饮食、睡眠等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但是没有针对性掌握所患疾病的康复知识,不能恰当把握各种活动的节点,难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尤其是对安装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必须远离磁场,不能进行核磁检查等特殊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了解较少。可能是因为上述内容大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住院治疗期间未涉及到。因此,护士没有针对上述内容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而是将宣教的重点放在疾病本身和患者住院阶段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一现象说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尚未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仅是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的连续性往往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强调以患者自我管理为前提的疾病管理,即全民医疗干预和沟通活动开展仍不理想。

3.2.4心血管患者的社会生活知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临终时医疗机构的选择权等临终关怀知识较为了解但对保险知识、种类、如何维权等保险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况和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众对临终关怀不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直面的态度并逐渐认同;而保险种类繁多、保障医疗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面窄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保险种类和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得茫然,这仍是医院健康教育与社区连续护理有效衔接的薄弱点。

3.3管理对策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基本措施,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161,只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7。因此,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护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选择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直接深入社区,或与社区合作,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法律、保险常识普及工作,在随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患者的连续性的评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护士口头教育的枯燥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等经验共享的方式19,为患者传递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价,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定位在能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真正受益。

7.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临床诊疗分析是,选取的资料是该院从2009年3月—2009年6月这个时间段所收集到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患者,总计病例102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而女性患者则为44例,在这些患者中,年纪最大的患者约为80岁,而年纪最小的患者的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约为64岁。其中,具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48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则有56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102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患者的护理情况,从而总结归纳出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2 结果

在所收集到的这102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患者中,医院内部自己发现的违规行为或是不安全的操作以及出现的医疗事故共约有32项,其中有28项都是发生在了临床的患者身上,具体的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比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对心血管内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的比例最高的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的因素,然后是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比例最低的则才是医院方面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3 讨论

3.1 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所选取资料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影响程度最高的3个因素分别为患者自身、护理人员方面以及医院方面,而具体的不安全因素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3.1 患者自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通常情况下,患者自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大内容:(1)就是患者并没有严格的遵守医嘱,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很多患者都会因素自身的症状不明显或是症状逐渐消失而不再遵从医生的医嘱了,他们有的自行断药,有的甚至离开病房。当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发现此类情况时,就会立即对患者进行劝阻,而一些没有被发现的患者则就可能会出现护理意外,在本组所研究的16例因患者自身而导致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中,就有3例是在未经院方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出院了,在院外发病时2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而1例死亡。(2)还有一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在治病的过程中本就没有听从医护人员的详细告知,同时对诊疗效果的期望程度又过高。所以一旦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恶化,患者就会将所有的责任推诿给医院,认为是医院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和抢救的时间,在该组就有2例心血管的疾病患者,未能及时治疗,而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的情况。

3.2 护理人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并且责任也很重,所以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医疗风险,通过对该组患者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未有护理人员方面所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问题、医院实习生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用药及药量配比问题3大类内容:(1)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问题。主要包括4大内容:(1)护理记录的不真实,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是监督力度的不足够,导致护理人员在巡查病人的过程中,即使并没有在位置上,护理人员也会随意填写护理记录,而这样填写的记录是根本无法真实的反映出患者的生命体征了;(2)护理文书登记的不及时,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大都为危重患者,发病很急,抢救必须要迅速,所以事后忘记登记或是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间隔较长的问题就时有出现,护理人员只能凭借记忆去登记,难免会影响登记信息的准确性;(3)护理文书的不完整,由于心血管内科的工作量较大,举例来说,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每隔30 min就要进行1次心电图,并且要进行观测和记录,对于如此高频率的监测和记录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推迟记录的情况,也就很容易导致信息记录的不完整;(4)登记时的字迹混乱,在如此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中,记录人员也会养成快节奏的登记习惯,所以有时字迹就会混乱潦草,从而导致误诊或是护理意外的现象发生。(2)医院实习生的不安全因素。通常情况下,医院都要为一些实习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而对于很多心血管内科的危重患者,由于实习生医疗知识不全面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有时就不能及时的发现患者的体征变化,也就导致了护理的不当以及抢救的延误等情况的出现。(3)用药及药量配比的问题。这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同样也包括了以下4个内容:(1)用药的品种过多,并且出厂商以及药品的名称都很复杂,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大,所以拿错药的情况也就时有发生;(2)处方的字迹不够清晰,在面对医生所开的诊断处方时,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准确的与医生沟通,所以就会用错药和错误理解处方的问题;(3)即使是名称完全一样的药品可能也会出自不同的厂商,所以其用药的剂量肯定也是有所差异的,护理人员如果仅凭个人的经验就对药量配比,那么就会导致药量配比的错误;(4)护理人员对于推注时的速度以及静点是的速度掌握的不准确,而有的患者也会擅自加快点滴的速度,那么患者可能就会由于心脏负担过重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3.3 医院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医院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费用的纠纷问题,由于心血管类疾病的医疗费用是很高的,而患者本身的医疗条件也是有限的,有的患者甚至没有医疗保险,而只是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患者家属讲清楚医疗费用的明确,又或是护理人员催促患者缴纳医疗费用的方式不妥,患者家属很容易就会认为所缴纳的费用不透明,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即影响了医院的声誉,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的资料与方法、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的结果以及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的讨论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通常情况下,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患者自身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医院方面的不安全因素3大类,所以要想提高护理的质量也要从以上3大类入手: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同时也要懂得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医疗责任感;最后,就是要理解患者,多与患者沟通治疗的情况,只有医患的配合更加默契,才能取得最好的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善芬.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体会[J].医学信息,2011(5):21.

[2]周柳嫦.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3):54.

[3]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32):69.

[4]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现代医药,2010(5):97.

8.心血管科护理安全培训 篇八

【关键词】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26-01

心血管内科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危重患者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理工作的压力大,护患纠纷易发生,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护理安全主要反映护理质量,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基础,对维护医院工作秩序正常进行和社会治安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护士专业知识的缺乏[1]

护士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抢救经验不足,不能够应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变幻莫测的病情,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2 护理安全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基层医院因护士严重缺编,使其工作超负荷,不到位,病房巡视不及时的发生,容易耽误患者最佳的抢救时机,使医疗纠纷发生。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到位等均对护理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 缺乏沟通技能[2]

基层医院,护士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相关指导,又因护理工作量大,病情的变化没有及时了解。而心血管内科疾病善变,治疗所需时间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并需要作相关性指导,如果护士缺乏耐心的解答易引发纠纷。

1.4 其他相关因素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期望值高,不信任医院和社会。对护理安全措施的实施有直接影响,其主要因素还括院内感染、跌倒与坠床、坏死、环境和水污染、食品污染等。还有因基层医院的医疗设施不够先进,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比较繁琐的流程容易是患者产生烦躁的心态,影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存性,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2 措施

2.1 加强技能的学习

科室制定有規律的学习计划[3],培养护理人员洞察力和预见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给予恰当的处理并及时报告医生,防止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2 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体质

制定分级安全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安全分析,针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纠纷,防微杜渐。规范处理护理纠纷合理索赔。护士长还要注重病房设施管理,因心血管内科抢救患者多,一定要确保设施的完好备用状态。管理机制要做好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使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2.4 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预防医院内感染,加强重点感染环节的监控。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4],危重患者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理工作的压力大,护患纠纷易发生,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是基层医院的首要任务,由调查分析和安全措施的实施,可以发现有效的护理安全措施的实施和管理[5],在临床预防医疗事故中是非常重要的。本科室通过培养护士的护理技能和综合能力、对重点环节加强监控,积极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等措施,有效的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洪蝶玟.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10(7):761.

[2]胡秀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28-329.

[3]车红英,陈幻.浅谈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S2):55.

[4]何杏兰,郑东英,谢俊玲.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2):83-85.

上一篇:书香伴我行——之旅下一篇:一个我最敬佩的人作文4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