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

2024-10-11

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共8篇)

1.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 篇一

(一)镇种植烤烟的优势因素

一、镇的地理条件。镇位于贵州盘县县委、县政府驻地(红果新城)南面,素有六盘水市南大门之称。镇国土面积为114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4.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于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4.8mm,年平均气温14.5℃,积温5315.1℃,无霜区269天。日照、雨量充足,无霜

期长,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良好。耕地总面积为1191公顷(其中:水田241公顷,旱地950公顷),荒山荒坡400公顷。由于烤烟是占地面积大、长日照喜光植物。而镇的自然地理优势为种植烤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镇的劳动力相对丰富,全镇辖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90个村民小组,37个自然村寨,全镇总面积114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2万亩,其中水田6480余亩,旱地5.97万亩。全镇总人口21953人,总户数4700余户,其中,农业人口20863人,非农业人口1090余人。这为大量种植烤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烤烟生产经验系统丰富,镇烤烟生产历史悠久。1958种植烤烟,到1996年,镇种植烤烟达约12500亩,这是镇种植烤烟的鼎盛时期,绝大多数人家都有种植。至今镇的烤烟种植面积还没有打破那年的记录(种植面积11650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镇人民总结出了一整套烤烟种植生产技术。选种方面,根据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土壤性质,镇选用云烟85和云烟87作为基本品种,并统一由厂家消毒包衣加工和供种。育苗方面,根据不同的区域气候采用不同的育苗时间;育苗方法上由一般播撒发展到营养盘育苗、工厂化育苗和漂浮育苗。移栽方面,总结出了不同村民组移栽的具体时间、完成时限,移栽的深浅、定根水浇灌要求及地膜覆盖等。施肥方面,总结出烟苗生长过程中施肥的原则、要求和方法。田间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学可行的管理要求、方法和标准留叶数,规范了常见病防治方法。采收和烘烤方面,提出最佳成熟度和采摘时期、标准化烤房建造和“三段式”烘烤技术。

三、烤烟作为镇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镇以实施“烟水配套工程、育苗工场建设工程、集中烘烤工场工程、烟田机耕路工程”等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烟草农业,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现代烟叶生产发展格局。截至目前,镇烟水配套工程已覆盖上保田村、下保田村、鹅毛寨村等五个村1500余亩土地。占地36亩,全部为标准化钢架大棚的育苗工场全面完工。该镇烤烟基地单元组建的综合型服务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已开展了专业化机耕、植保、分级、烘烤等服务工作。投资210万元的集中烘烤工场,5.7千米的烟田机耕路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中。这些工程建成和运用将极大地改善镇烤烟生产育苗、烘烤的条件,为镇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下是镇近6年烤烟的种植情况:

附表1:

年份

种植面积***0800011650

上表面积单位为(亩)

近年来,盘县镇利用有利的气候、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促进该镇烤烟提质增效。烤烟种植是一项富民兴镇的大产业,在镇党委、政府引导甘河村、下保田村、鹅毛寨三个较适宜种植烤烟的村全面发展烤烟种植,共计9312亩,创税150万元,烟农创收1002万元;共计10900亩,创税260万元,烟农创收1500万元;共计8500亩、20350担;,镇种植烤烟9660亩,计划产烟叶2.35万担,实际产烟叶2.660万担,超额完成任务;共种植烤烟8000多亩。共种植烤烟11650亩,是全县种植面积最多的镇,烟叶产量在2.74万担以上。同时,在镇镇府与美国环球烟叶进出口公司签订亩种植合同,从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烘烤等环节严格按照该公司要求操作,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烟叶品质提高,得到了该公司一致好评。同时,自以来,由于在镇府与烟草公司的协商下,农民与烟草公司签订了“计划种植、合同收购”的模式,销售无后顾之忧。而且县委、县政府积极帮助种植户协调烤烟用煤,给予种植户一定的地膜、肥料、农药等补助,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除此之外,国家对烤烟出台了价格支持政策,使得烟叶的卖价自来逐年上涨,这使广大烟农十分高兴。以下是近6年来烤烟价格收购表。

附表2:

年份上等烟价位中等烟价位下等烟价位低等烟价位

890635180100

1030760270130

1070800370200

1070800370200

***90

***200

上表中单位为(元/50千克)

四、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无论从现实利益还是长远发展来看,发展烤烟生产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当前解决乡财政困难,现财政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

1、镇烤烟种

植面积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在当前烟叶生产仍属国家专控、严格计划种植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大环境下,只要生产的烟叶达到标准等级,不存在销路问题。

2、收益较稳定。一直以来,烟叶生产是国家控制实行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唯一农产品,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不用考虑因市场及物价因素的波动而变化,收益较为稳定。

3、效益较可观。与种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烤烟效益较为明显。据调查,当前种粮亩均纯收入只有460元,而种植烤烟亩均纯收入至少在元以上(这个数值限于的基础上)。同时,烤烟生产还是税率高、有保障的财源建设项目。烟叶是当前唯一一个保留农业特产税的农产品,正常生产标准下每亩可为财政创造税收总额400元左右。

4、有不可错失的发展契机。通过对烤烟行情和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当前,镇的烤烟生产正处在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期,孕育着极大的发展希望。首先,表现为镇烤烟种植布局的调整加快。对烟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烤烟种植布局逐步向南部集中,形成了“北烟南移”的局面。其次,表现为镇对优质烤烟重视力度加强,优质烟补助提高。再次表现为烤烟部门的扶持力度加大。烤烟部门制订了具体的优惠、补贴政策措施,对烤烟生产给予大力扶持。如统一育苗供苗,对种烟户实行包括地膜、肥料、农药赊销,加快了烤窑建设。这些客观现实,无疑给镇烤烟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镇在种植烤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展烤烟种植业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有利途径。但在具体的发展中我们遇见了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1、经济效益高回报率低的始终缺位,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肥料和烤烟煤价格的持续攀升,使得老百姓在种植烤烟时的对比效益严重下滑,效益的杠杆无影中调节的产业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发展烤烟产业过程中的步履维艰。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烤烟的亩产值是对比产业中收益仅高于生姜、薏仁米、玉米、魔芋等作物。然而绝大多数老百姓认为烤烟生产的劳动高强度和实际低收益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生姜、薏仁米、玉米、魔芋等作物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相对烤烟少得很多。因此烤烟种植的对比效益低廉是烤烟产业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2、干部所行和群众所需无法对位。干部奔着强民,富民的思想去发展产业,然而由于功利性的完成考核任务,让本来的惠民产业扭曲和变味,烟农需要的长期的支持和指导无法及时到位,然而干部在落实和完成烤烟种植分摊面积后就不管不问,没能持之以恒的做好后援工作,把烤烟面积的发展片面的作为烤烟工作的关键环节,使得烟农真正需要的生产指导无形中被弱化和忽视。近年来,镇发展烤烟生产时遇到了较大阻力,虽然最终都被化解,但为今后烤烟发展、前进的巨大困难埋下了伏笔。

3、技术指导深入基层的长期走位。镇的土壤、降雨、日照、气温等自然条件,适宜烤烟种植,具有培育烤烟的自然资源优势。烤烟是一个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短、平、快产业。依托自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烤烟种植是解决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好项目。然而再好的种植环境也依托于长期的技术指导,反观镇技术指导人员在往年的工作中,没有真真正正的沉到基层去,我群众最需要和最实用的的技术仅仅停留于会议室、办公室。这也间接的导致了镇在烤烟发展中资源环境好、干的活多、劳累的人多、群众的压力大、烤烟的产量却无所增长。

4、烤烟种植成本增加。大家都知道,自国家限制煤炭的开采和对小煤窑禁止的政策以来,煤炭的价格一路飙升,这使得烟农们深受其苦。经调查得知,在以前,一般烟农烤一季的烤烟成本可能500元都不要,但是今年一般烟农烤一季的烤烟成本就在3000元以上。虽然镇府给了烟农一定烤烟补贴,但是这个补贴相对烟农的种植烤烟成本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三)针对镇烤烟种植产业发展给以的几点建议

一、镇府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植烟农种植烤烟的政策。

1、要加强价格扶持与监督检查力度。国家价格管理部门要根据烤烟种植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购价格政策;烤烟部门要坚持让利与民的原则,逐年适当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在烤烟收购期间,要组织执法人员对烤烟收购价格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压级压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烟叶收购价格秩序,保护烟农利益。

2、要加强烤烟专用农资价格的管理。对烤烟部门“套餐制”统一供应的专用农资价格,应当保持基本稳定,并在烤烟生产前向烟农公布。

3、要建立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据调查,目前烤烟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担保险额度小,无法补偿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建议采用由烤烟部门与烟农共同承担投保资金的办法,增加农业自然灾害保险额度,增强烟农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燃料费用过高的实际情况,政府、烤烟公司可以给烟农提供煤炭价格补贴,减少烟农投资风险,提高种烟积极性。

4、要继续加大技术指导。对烟农从备耕育苗、烟叶移栽、田间管理、采摘烘烤、分级扎把等环节的农事操作程序要由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帮助烟农有效控制种烟成本,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

5、要积极培养职业烟农,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要积极培养职业烟农,走科学化道路。烤烟生产要努力培植、发展一批有资金、有文化、懂技术且种植面积在10亩能上能下的职业烟农,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实现适度规模种植、规范种植、科学种植,不断提高规模效益。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宣传到位。

1、在社区成立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烤烟生产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召开烟叶生产专题办公会,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烤烟种植生产重点小组要配一名主要领导分管烤烟生产,常年督导、协调烤烟生产工作。要认真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深入基层、深入小组做好群众工作,引导农户认清当前烤烟生产的大好形势,让广大党员、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烤烟产业是促进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的“双赢”产业。

3、要充分发挥好烤烟主产区的优势和优良传统,耐心细致地宣传群众种植烤烟致富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要客观地帮助农户分析种粮、种烟的比较效益,做到政策讲清,账目算透,使广大农户坚定信心,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烤烟生产当中,全面落实好种植面积。

三、进一步强化扶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1、对规模大、效益高、贡献大的烟农进行表彰,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种植奖励补贴等惠农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护好烟农进一步发展烤烟生产的积极性。

2、要健全烤烟生产的扶持机制。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烤烟产业的投入,制定相关扶持措施时,在政策框架内,要尽量向农民直接受益的方向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3、要探索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要按照“多渠道支持、多层次分担”的原则,积极协调保险公司构建种植保险防范体系,明确投保标准,确定保险范围,降低发展烤烟生产的风险,保护烟农利益。

四、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确保管理服务到位。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建设,确保管理服务到位。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全面完成今年的基础设施规划项目和生态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十二五”期间烤烟种植所需的水利、烤烟房、生产路(机耕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规划建设,为今后烤烟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2、继续调整关键生产技术。技术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探索试点新型技术措施,落实密集烤房关键技术的推广,在移栽、施肥、管理、烘烤、轮作等关键环节,加强培训指导,改善烟叶品质,提高上中等烟比例。

3、继续发展烤烟社会化合作组织。继续发展烤烟社会化合作组织。要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农业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育苗、烘烤、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队伍,完善工作职能,理顺合作关系,规范运做模式,提高镇烤烟生产的市场化水平,确保社区烤烟生产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发展产业是方方面面的大事,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镇多年来一直把烤烟经济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利用烤烟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同时也推动新民乡、普田乡等相邻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眼光要放开,思想要解放,规划要长远。始终把烤烟产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把这一惠民、富民的工作做实,做细。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2.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3 年9 月~2014 年9 月本院住院部所收治60 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男性38 例, 女性22 例;年龄范围为39~82 岁, 平均 (67.4±10.4)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1h~56d, 平均 (6.9±0.4) d;所有病例均在头颅CT与MRI检查后获得确诊。其中脑梗死者51 例 (85.0%) , 脑出血者9 例 (15.0%) ;病灶位置为左侧半球24 例, 右侧半球12 例, 双侧半球11 例, 脑桥10 例, 脑干3 例;合并高血压者47 例 (78.3%) , 合并糖尿病者24 例 (40.0%) , 合并高脂血症者8 例 (13.3%) , 合并冠心病者12 例 (20.0%) 。本组患者依次接受GUSS评估与洼田饮水试验,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变位置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 符合脑卒中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2) 入院后意识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 (3) 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 食道癌、帕金森病及周围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病史; (2) 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 (3) 鼻饲入院患者。

1.3 方法

1.3.1 GUSS评估确保病患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首先开展GUSS评估, 选择床边评估方式, 由2 名护理人员完成评估措施。GUSS评估中包含直接与间接吞咽试验, 分值范围为0~20 分, 分值≤9 分者为严重吞咽障碍;10~14 分者为中度;15~19 分者为轻度;20 分者为无吞咽障碍。

(1) 间接吞咽试验:采取坐立位, 并适当前倾上身30°。首先观察患者维持注意力时间能否达到15 min, 判断能否自主咳嗽、吞咽口水, 并判断语言功能以及是否存在流涎表现, 存在异常表现者停止筛查, 均可良好完成者计5 分, 然后开展直接吞咽试验。 (2) 直接吞咽试验:依次准备糊状、液体及固体食物, 分别对患者进行吞咽评估。糊状食物应用小勺经口服用, 依据病患实际表现将其划分为吞咽失败、延迟及成功3 种情况, 依次计分为0、1、2分。同时观察是否发生流涎与咳嗽等表现, 无症状者计1 分, 存在症状者计0 分。连续服用3 次, 未见不良表现者共计5 分, 存在异常后停止筛查。液体剂量分别为3、5、10、20 与5m L, 依次给予口饲, 固体食物采用面包或馒头, 两种评估过程和标准均与糊状食物相同, 无异常共计5 分, 存在异常停止筛查。

1.3.2 洼田饮水试验采用洼田饮水试验, 要求患者维持坐立位, 服用温水30m L, 护理人员密切患者观察饮水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评估标准为: (1) 1 次饮完且无呛咳表现为Ⅰ级; (2) 2 次饮完且无呛咳者为Ⅱ级; (3) 1 次饮完且存在呛咳者为Ⅲ级; (4) 2 次或以上饮完且存在呛咳者为Ⅳ级; (5) 无法饮完且伴随呛咳者为Ⅴ级。Ⅰ级患者表现为无吞咽障碍, Ⅱ~Ⅴ级者均存在吞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三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检验, 计数数据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评估结果比较, 见表1。

2.2 不同吞咽功能表现患者的GUS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吞咽功能评估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4], 因吞咽功能受到影响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导致临床风险程度大大提高, 不但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显著增加了死亡事件的发生率[5]。目前, 临床治疗脑卒中时往往仅关注于脑内改善情况, 却忽略潜在的吞咽功能障碍, 在评估吞咽功能时常依赖自行观察与临床询问, 导致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判定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进而在临床干预中无法达到最佳效果[6]。国外相关研究表示, 针对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开展吞咽功能评估可准确反映实际状况[7], 再依据病患表现给予适当指导, 患者吞咽功能可获得显著的改善[8]。国内以往研究中多采用内镜与X线检查等技术完成吞咽功能筛查, 但此项评估对病患的要求相对较高, 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花费, 导致反复评估开展受到限制[9]。洼田饮水试验与GUSS筛查是当前临床中的常用评估方式[10], 但洼田饮水试验应用时仅能对液体的吞咽情况, 对于其他性状食物无法准确评估, 为证实GUSS筛查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可行性, 本研究对发病患者的两种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3.2 GUSS在吞咽功能筛查中的可行性分析脑卒中患者开展GUSS筛查过程中, 首先需给予间接吞咽试验, 依据病患临床表现给予评分后再行直接吞咽试验, 分别将糊状、液体与固体食物给予患者吞服, 根据吞咽过程表现分别进行评分。本组患者在洼田饮水试验中表现阳性者27 例, 检出率为45.0%, 而GUSS筛查中表现阳性者37 例, 检出率为61.7%, 证实GUSS量表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效果敏感性更高。同时, 本组患者经连续临床观察后分别评定为吞咽障碍且鼻饲、吞咽障碍无鼻饲以及无吞咽障碍3 种情况, 而无吞咽障碍患者的GUSS评分为 (20.0±0.0) 分, 高于吞咽障碍患者, 且无鼻饲患者的GUSS评分为 (14.1±2.7) 分, 亦高于鼻饲患者, 进一步证实通过GUSS筛查可准确评估病患吞咽功能。通过GUSS量表准确筛查后, 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发音训练、摄食训练以及饮食指导等临床干预可达到早期预防与病症改善效果, 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几率, 从而对预后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GUSS筛查可准确评估其吞咽功能, 对吞咽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GUSS) 评价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 依次进行GUSS筛查及洼田饮水试验, 观察两种试验结果的相关性, 并依次比较不同吞咽功能表现患者的GUSS评分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GUSS筛查检出率为61.7%, 高于饮水试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无吞咽障碍患者的GUSS评分为 (20.0±0.0) 分高于吞咽障碍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GUSS筛查可准确评估其吞咽功能, 对吞咽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吞咽障碍

参考文献

[1]吴琪, 季梅丽, 陈京缦.口腔功能维持及康复流程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综合版 (上旬刊) , 2013 (11) :37, 39.

[2]郑粤湘, 黄丽容, 温秀梅.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8) :156-157.

[3]Xia W, Zheng C, Zhu S, et al.Does the addition of specific acupuncture to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improv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lin Rehabil, 2015, 13 (26) :114-118.

[4]李光清.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评价[J].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4, 19 (8) :31-32.

[5]骆莉, 王淑秀.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现代医学, 2014, 23 (8) :895-898.

[6]凌慧芬, 翁霞, 郭子君, 等.高龄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的筛查及其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4, 29 (8) :36-38.

[7]John JS, Berger L.Using the 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 (GUSS) for dysphagia screening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J Contin Educ Nurs, 2015, 4693) :103-104.

[8]Marchina S, Schlaug G, Kumar S.Study design for the fostering eating after stroke with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ri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Dysphagia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5, 24 (3) :511-520.

[9]支淑华.睡眠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质量及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2) :83-84.

3.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 篇三

关键词:中国大学 排行 评估指标 可行性

目前,大学排行榜的公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择校意愿,给大学也就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每一年度大学排行榜的公布都引起学者、专家、大学校长们的异议,而异议的最大焦点又聚集在排行榜的评估指标上。众所周知,评估指标只有建立在自身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即必须建立在自身可行性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评价、引导的作用。当前在中国大学排行的民间评价机构中,网大、广东科学管理学院、中国校友会三分天下,平分秋色。褒贬声中,大学排行的评估指标体系也在逐年改进,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尚缺乏既具有权威性,又广为社会所认同的高校排行评估指标体系。笔者认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才具有可行性:一是科学性,二是可测性,三是可比性;四是适用性。本文笔者就以2007年网大公布的排行评估指标体系为例,对评估指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网大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总的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投入指标:物质资源、教师资源、学术资源;二是教育产出指标:学术成果、学生情况,学校声誉。

一、物资资源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物资资源属于教育投入类的一级指标,它所占的权重是12%。它包括3个二级指标:科研经费总量及专任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人均科研经费(6.0%)、图书总量及生均图书量(3.0%)、校舍建筑面积及生均面积(3.0%)。[1]笔者认为,这一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欠缺科学性,它所包括的指标不全面,大学排行指标体系一定要考虑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国际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要相应地考虑将有关指标加入到排行的指标体系中去。因而还应增加“生均固定资产总值”、“生均教学经费”、“自筹经费(社会捐赠等)占学校收入比例”、“校园网带宽”、“校园网登录人次”作为二级指标。

在可比性方面,这一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未与当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结合起来。毋庸质疑,我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尤其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如2007年网大公布的11个大学分类排行榜的第1名为:综合院校:清华大学;理工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农林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医药院校:中国医科大学;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语言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财经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体育类院校: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类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类院校:中央民族大学;政法院校:中国政法大学。[2]这样不分地区、不分条件地进行统一排名,对西部地区高校极大不公平,从而挫伤其办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

在适用性方面,从总体上讲,中国大学的物资资源总量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始终是相对稀缺的。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大学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效率”问题。但是目前的评比往往忽略了“效率”的比较,只看重学校产出的绝对数量,而不考虑这些产出的代价。如果大学排行榜仅就效能方面来评估,一方面会误导学校只求“高产出”,而不顾资源耗费情况;另一方面,对参与评比的大学也有失公平,因为各个大学从国家得到的经费支持差别很大,它所能够“支配”的资源不管是其数量还是其质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大学排行物资资源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引入与效率相关的指标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评比出的结果才是真正公平的。

二、教师资源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教师资源也属于教育投入类的一级指标,其权重占19%,包括4个二级指标: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人员所占的比例(8.0%)、两院院士人数(5.0%)、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数(4.0%)、师生比(专任教师人数/学生人数)(2.0%)。[3]这一评估指标在可测性方面有待商榷。虽然说网大的这些指标数据来源于公开的数据,可是众所周知,现在我国高校提供的数据并不完全真实。例如,现在各高校都在采取“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柔性引进人才,说到底,就是名义上的,一个院士可以在好几个大学挂名,以至于有关部门负责人公开发表讲话说,如果把各单位上报的院士总数相加,会大大超过院士实际数。博士生导师如今也是稀有资源,曾有个搞物理研究的博士生导师,在不同的文章中,署上不同的单位,让人弄不清他到底是哪个单位的。稍微留心一些就可以在各大学的网站上看到号称本校拥有多少院士(客气一些的加一个限制词“双聘院士”,不客气的就把别的单位的院士当成自己的院士计算在内)。[4]因此,这些可测到的数据在高校造假心理存在的情况下有些是失真的。

在适用性方面,这些二级指标也很难全面反映一个学校的师资水平。学历并不一定能代表一个人的学力,而且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学历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在多大程度上的提高。诸如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获得国家各种荣誉奖励的教师人数等等,也应该是考察一个学校师资水平的评估指标。同时,只有少数高校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其指标更适合于少数的大学,对于地方性普通本专科学校没有什么意义。

三、学术资源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学术资源是属于教育投入类的硬性一级指标,所占权重为20%,包括5个二级指标:博士点数(对本科学位点比例)(4.4%)、硕士点数(对本科学位点比例)(2.4%)、国家重点学科数(对本科学位点比例)(4.6%)、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对本科学位点比例)(4.2%)、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对本科学位点比例)(4.4%)。[5]笔者认为把学术资源作为一级指标具有科学性,网大对这每一项二级指标都按对本科学位点比例依据权重统计得分,这就避免了规模大的学校拥有这5个二级指标的总量多导致分数高而规模小的学校拥有的这5个二级指标总量少导致分数偏低的弊端。

在可测性上,每个学校的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国家重点学科数、国家重点实验室数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和这所大学所相应拥有的本科学位点数是很容易调查到的,因而在数据来源上具有可靠性。

在可比性方面,大学排行在这5个指标方面的统计得分必须建立在分类的基础上,事实上,不同的学校有其不同的定位和侧重点因而才会出现如综合型、研究型、教学型、技术培训型等各种类型的大学。而大学排名应尊重大学自身的定位选择,不应人为地设定“一刀切”的标准,以免抹杀学校的特色。分类排行的原则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但相对来说,这种方法无疑更适合于大学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在有的大学排行体系中,将国内大学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专业型大学4类,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此外,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大学的学科和专业实力是其择校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高校科研实力和培养质量的主要表现。

四、学术成果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学术成果是属于教育产出类的一级指标,所占的权重是22%,包括4个二级指标:科学引文索引SCI(总量和人均)(8.1%)、工程索引EI(总量和人均)(5.5%)、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总量和人均)(6.2%)、中国社科引文CSSCI(总量和人均)(2.2%)。[6]从网大的排名评估看,这一评估指标在科学性方面还存在着某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其评估指标体系中学术指标所占的权重过大,学术资源占20%,学术成果占22%,总共差不多占了一半,而评价教学的指标只有“学生情况”占12%,“教师资源”、“物质资源”指标中虽兼有评价教学和科研的成分,但这种杂糅评估很难准确地计算出教学指标的分配比例,这容易导致教师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而影响其所培养的学生质量。

在可测性方面,网大在对院校科研进行评估时,是计算被SCI、EI、SSCI、CSSCI引用的文章数。这些的确是反映院校科研水准的有效指标,但是应该看到,一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院校的学术质量,其数量多可以表明大学学术环境好、教师质量高;但另一方面,这种“好”、“高”是从这些指标的总体功能出发的,具体到单篇文章,显然不可能所有进入SCI等数据库的文章都质量等同,肯定在难度和质量上会存在差异。如:有的文章由于其鲜明的独创性,只要一篇就足以奠定其作者在学术上的地位,而有的文章只是阐释别人的观点,即使数量众多,也难以说明其质量就相应地高。所以,如果单纯顾及这些指标的数量,而不细致分析这些指标中所蕴涵的质量差别,这些指标就难以成为测出院校差别的有效指标。有过这样的例子,如果单纯计算SCI的数量,那么,根据这些指标计算,一些一般院校的科研力量已经超过了一些世界一流大学,这显然不是事实。这样的结论显然说明了该指标在可测性方面缺乏精确性。

在可比性方面,学术成果的指标中只保留论文指标,却去掉了各高校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各种奖励的指标,也没有对高校的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考察,很难反映出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科研贡献,从而各大学之间比较出的结果也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大学的实际水平。

在适用性方面,这种指标体系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的,这种确定指标体系的方法本身具有主观性,参与的专家学者多是从研究型大学的情况出发,因此在适用性方面其确定的指标体系更适合于研究型大学。

五、学生情况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学生情况也是属于教育产出类的一级指标,它所占的权重是12%,包括2个二级指标:录取新生质量(高考成绩)(5.9%)、全校学生中研究生的比例(6.1%)。[7]笔者认为这一指标不是很科学,网大大学排行榜关于学生的二级指标中缺少对教育质量的比较。“学生情况”指标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声誉对新生的吸引力,事实上好的生源只能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个条件。学生在一所学校里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和进步,这些方面在网大这一评估指标中没有得到体现。有学者认为,教育质量作为过程量,表现为学生质量的变化,其值应是在一个教育过程开始的“初始学生质量”与“当前学生质量”的增值。[8]

在适用性方面,“学生情况”这一指标包括录取新生和研究生,只适合于一般的大学,要增加指标的适用性,它还应补充留学生在全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其质量作为二级指标,发展留学生教育,这不仅关系到一所学校今后的排名,更重要的是它将关系到该校在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能否及早占领市场份额。

六、声誉评估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的声誉是属于教育产出类软性的一级指标,良好的声誉对学校和学生都至关重要,它包括1个二级指标: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专家、大学校长和中学校长调查结果,其权重占15%。[9]关于这一指标的可行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在科学性方面,权重比例占到15%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大学的声誉面对社会、家庭,具有广泛影响,对学生择校有较大的吸引力。从大学来讲,良好的学术声誉可以为学校吸引大量公司和企业的研究赞助,获得更多资金来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师待遇,以进一步吸引更多人才保证生源数量和质量;从学生来看,良好的学校声誉让学生在未来工作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尤其对硕士生和博士生而言更加明显;从公司企业来看,他们认为毕业于名校的学生不仅师出名门,而且更具有开阔的眼界。事实上名校毕业生在高科技领域占有相当比例,而且确实为企业创造了辉煌业绩。如北航1952年建校,历经半个世纪,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前十五所名校之一,据北航招生就业处统计,近五年来,北航共向航天工业输送毕业生1638名,其中,2004年输送本科毕业生166名,研究生210名;2005年输送本科毕业生194名,研究生260名,增长21%。[10]

在可测性方面,通过对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专家、大学校长和中学校长发放问卷来得到声誉调查结果,回收问卷是一个难题。2007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数据,与历年一致,来源于向大学校长、院士、著名学者和中学校长发出的院校声誉评分问卷。一共向2315位专家和校长寄出了函件,请他们给大学的声誉打分,368人回函,扣除因退回而确知未能送达的问卷,回复率为16.1%,比2005年声誉调查的回复率19.4%低一些。[11]另外,实际上学校声誉没有硬性标准,并不是每个人都遵循同样的标准,调查表格所反映出的主要是“印象分”。如大学校长关心的可能是大学的教学水平和赞助项目多少,学术权威考虑更多的则可能是学校教师发表研究成果的多少。

在可比性方面,大学的声誉调查应该分类调查,只有在分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比较。如老名牌大学应该做一类比较,新兴起的大学应该做一类比较;又如公立大学做一类比较,私立大学做一类比较。只有这样分类比较排行才具有鼓励性,否则会挫伤排名靠后的大学的竞争积极性。

在适用性方面,大学的声誉调查应面向各界人士,包括往界毕业生的满意度。大学声誉调查应让各界人士就自己最熟悉的学科领域对大学打分,然后排行榜制作者再将各领域学者的打分整合成原始分,更进一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面向院士、博导、知名学者、专家、名校校长调查大学的学术声誉;面向公司、企业和往界大学校友调查大学的社会声誉,这样调查出来的结果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也更能体现出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六方面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⑴指标范围较大,有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涉及学校众多领域;⑵以客观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为主,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并用,有相对指标与比例指标;⑶强调立足消费者角度,为社会服务。总体而言,网大的排行评估指标体系正逐步趋于完善和稳定,但排行指标是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的,网大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还有待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需要加以改进:

1.排名之前应对各类型大学进行科学的分类,类型不同,所依据的排行评估指标也应有所区别。

2.应加强对个别院校的数据采集力度,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是医药类院校的佼佼者,特别着重培养研究生以上层次人才,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关系极其密切,但却因为许多数据如科研成果无法单独确切统计,在历年排行榜中都榜上无名。又如军事院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医大学等,它们的相关数据属于国家秘密,因而也无法荣登榜首。

3.排行评估指标的制定还应顺应多元时代的要求考虑各院校自身发展的特色,以免造成各院校模式千篇一律。

4.排名指标的制定应不以营利为目的,排名的网站应完全公益。据研究发现,在1520年以前,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现在仍然用同样的名字,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之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就是宗教团体。[12]大学和宗教团体都是非赢利机构,因此才得以基业常青。我们的大学排行榜也应如此。

注释:

[1] [3] [5] [6] [7] [9]2007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http://rank2007.netbig.com/cn/rnk_0_0_1.htm

[2]网大发布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 716校排定座次[N].南方日报,2007年03月29日.

[4]陶家柳.大学排名四问[J].高教研究,2004,(5).

[8]陈谷纲,王云鹏.中国网大大学排行榜述评[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10]学苑:航天精神感召北航学子http://www.buaa.edu.cn/news_center/dispnews.php?type=1&nid=6883&s_table=news_txt

[11]声誉调查.http://rank2007.netbig.com/cn/rnk_0_0_1.htm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 篇四

对于直接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评估应依据规划部门的规划方案审查意见和相关部门建设规范标准。根据项目情况,还应将土地预审意见、环评批复等作为咨询评估的依据。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办公业务用房项目、政法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其它相关项目,在评估论证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规范标准执行,在规划控制指标范围内尽量优化设计方案。

财政拨款直接投资项目的.建议书编写和评估,应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并有所侧重,同时可进行适当简化。

2.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

(1)评估内容

应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对拟建项目进行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估论证,为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组织实施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2)主要评估依据

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政策法规;

②政府投资条例等有关政府投资管理的规定;

③国家有关投资建设、咨询评估、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规定等;

④国家中长期计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⑤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写的指南、规范及行业规定等;

⑹有关工程咨询评估的管理办法等规定;

⑦规划部门的规划方案审查意见和相关部门建设规范标准;

⑧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批复意见;

⑨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种其他文件规范及有关调研、论证资料。

(3)判断依据

①符合政府投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②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③符合社会需求,目标定位合理;

④项目规模、建设内容及工程技术方案合理;

⑤投资构成、融资方案合理;

⑥项目建设及运营模式满足有关政策规定,能够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⑦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

⑧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⑨土地利用、移民安置方案合理,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⑩财务方案可行,政府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稀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⑾能够产生理想的经济效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⑿社会效果理想;

5.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 篇五

1、你能否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你的创业构想?你应该能用很少的文字将你的想法描述出来。根据成功者的经验,不能将这想法变成自己的语言的原因大概也是一个警告――你还没有仔细地思考吧!

2、你真正了解你所从事的行业吗?许多行业都要求选用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并对其行业内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否则,你就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查诸如价格、销售、管理费用、行业标准、竞争优势等等。

3、你看到过别人使用过这种方法吗?一般来说,一些经营红火的公司经营方法比那些特殊的想法更具有现实性。有经验的企业家中流行这样一句名言:“还没有被实施的好主意往往可能实施不了。”

4、你的想法经得起时间考验吗?当未来的企业家的某项计划真正得以实施时,他会感到由衷的兴奋。但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半年之后,将是什么情况?它还那么令人兴奋吗?或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想法来代替它。

5、你的设想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你是否打算在今后5年或更长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计划的实施中去?

6、你有没有一个好的网络?开始办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组织诸如供应商、承包商、咨询专家、雇员的过程。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你应该有一个服务于你的个人关系网。否则,你有可能陷入不可靠的人或滥竽充数的人之中。

7、明白什么是潜在的回报?每个人投资创业,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赚最多的钱。可是,在尽快致富的设想中隐含的决不仅仅是钱。你还要考虑成就感、爱、价值感等潜在回报。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就必须重新考虑你的计划。

经过自我分析后证明你适合创业,同时你也能正确回答上述的几个问题,那么你创业成功的胜算将会很高,你可以决定着手去创业。但是创业也并不是你一时冲动所决定的,如果创业前你举棋不定,最好还是选择工作这条路。因为,尽管你现在有机会创业,你的动机不错,想法也很棒,但是基于市场、经济能力、或家庭等因素的考虑,现在也许不是你创业的好时机。

6.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 篇六

很多创业者当初的创业想法都很不错,但是之后创办的企业却在市场中苦苦挣扎,原因在于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无法吸引消费者。当然,对创业想法的深入评估会让创业者对成功充满更多期待,也会让创业者发现一些创业想法的不足之处。

现在请创业者自问自答以下问题:

1、我的产品或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

2、谁会购买我的产品或服务?

3、他们为什么会购买?

4、购买途径有哪些--专卖店、百货商店、网上、智能手机?

5、我应该如何收费才能获得合理利润,消费者会认同这个价格,并真正购买吗?

6、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会是我的竞争对手?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尤其是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可以令所有消费者都满意。充分明确企业和目标市场定位,会有助于企业发展。因此,在市场上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甚至对那些大公司亦是如此。

沃尔玛和蒂芙尼(Tiffany)同属零售行业,但是他们的目标市场截然不同:沃尔玛为大众消费者提供低廉货品,而Tiffany则为高端消费者提供珠宝奢侈品。

评估创业想法能否在市场上成功,并制定有效的营销计划,仅仅回答完以上所列问题是不够的,创业者还需要完成一些正式的市场调查。

此外,创业者可以向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咨询,或者向当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授请教,他们会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并帮助创业者明确需要收集Cye哪些信息。一般情况下,你需要收集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

“行业信息

”目标市场

“竞争对手

7.资产评估可行性分析 篇七

1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1.1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是基于一定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主要构成、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投入产出比、项目建设的工艺路线与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的生产安排与劳动定岗、项目建设的环保条件、项目建设的风险、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与配套措施以及项目未来发展的盈利能力等方面,来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个层面,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并从财务的层面来对工业园区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该工业园区是否值得进行投资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的系统分析方法与过程。

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中可以看出,作为拟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式建设前期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对控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与投资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中,通过对不同的工业园区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技术条件等方案的比较论证,选择出一个最具有发展潜力、投资效益最优化的投资方案,也起到了重要的专业论证作用。因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专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除此之外,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发生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建设之前,因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一种事前的分析与预测工作,而不是事后的项目评价。

1.2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作用

基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可以看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对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具体而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首先,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都很巨大,而且其建成后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与单位。由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就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能够实现预定目标和效益的重要保障[2]。因此,建立在以详细可靠的市场预测、成本分析、效益估算、评价体系基础上的可行性评估,就能够从多方面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

其次,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通过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现金流量、成本效益、获利能力、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得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能力和未来发展的财务状况,从而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能否获得商业银行、风险资本以及相关的投资方的认可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数据,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获得投资合作方在资金支持决策上的重要依据。

再次,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方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部门签订建设合同,从而确保建设工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建筑材料供应商、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热供应单位、电信通讯部门以及交通部门等各种职能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3],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就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方与这些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的内容上,尽管不同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其可行性评估的内容有所侧重,但总体而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在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评估的要素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主要构成、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投入产出比、项目建设的工艺路线与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的生产安排与劳动定岗、项目建设的环保条件、项目建设的风险、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与配套措施以及项目未来发展的盈利能力等方面。其中,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核心构成要素。本文如下主要对这些核心构成要素的评估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

2.1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评估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技术评估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所选用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水平的先进程度如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产品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与工艺流程是否先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与市场容量是否成立等。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评估中,对上述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分析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在评估方法上,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技术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比对法和分析对比法。比对法指的是通过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该法注重的是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细节比对[4]。

2.2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容量评估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中,市场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需求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其结果也直接决定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取舍。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容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宏观市场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微观市场环境(工业园区自身、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方)的发展趋势和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从中明确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作为后续决策的依据[5];第二,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状况进行评估,从中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未来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判断,从中明确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发展在市场上的可行性。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容量评估的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外部市场环境评估的PEST(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评价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价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预测的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竞争状况的五力(供应商、企业自身、竞争者、消费者、替代品)分析模型等。

2.3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预算评估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预算评估又被称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是在完成市场前景预测、厂址选定、工艺技术方案选取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投资收益进行调查研究、计算及论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原材料成本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劳动力成本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管理费用的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成为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项目盈利能力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等各种经济分析因素。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的结果将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决策提供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成本、收益及盈利水平预算,以便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

2.4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

经济分析主要指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中心环节和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经济风险,提高效益水平[6]。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估可以分为财务状况评价和国民经济现状评价。财务状况评价就是依据我国目前所推行的财政税务制度和物价体系从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角度分析、计算财务收益状况和费用大小,编制具体的财务分析表、拟定计算评价的各项指标。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是依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方面考察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各种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常用经济参数,具体分析计算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大小,评价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程度。

3 对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

3.1 项目背景与构成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城观光路以南、光侨路以西,与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毗邻。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产业初步定位于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国际性、门户式的“光明国际企业新城”,服务于世界五百强科技型企业、大型知名企业、高成长型企业等目标客户。总体功能包括高端研发、高端制造、高端商务办公、生活配套及商业配套等,总体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与光明中心城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新城。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包括三个地块,AB地块将在前三期工程中完成,C地块在第四期完成,AB地块的占地面积为142,560.46平米,总建筑面积为390,597平米;C地块占地65,132.09,建筑面积为72,126.43平米(根据项目委托方委托,C地块建筑面积为136,603.00平米。其中可以获得经济收益的物业类型主要包括:商业办公楼、独栋研发楼、研发生产厂房、高档商务、高级宿舍及员工宿舍六种。

3.2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深圳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深圳的工业总产值约为13,832亿元,增长率约为17.7%。根据《深圳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市工业发展目标是确保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58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3%以上。根据上述增长比例,设定未来3年内(截至2010年)深圳工业总产值增长比例为15%(取中间值),其生产总值将达到21,037亿元。根据《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的数据,深圳市工业用地整体规划面积约为24,100万平方米。则推测2010年深圳工业土地单位产值约为:未来工业总产值21,037亿元/工业土地规划面积24,100万=8,700元/M2。未来3年内工业总产值增加额为:21,037亿元-13,832亿元=7,204亿元。可以推算出全市未来3年增加的工业土地面积约为:工业总产值增加额7,204亿元/8,700元/M2=8,300万M2。光明高新区规划面积在深圳市工业用地规划总面积中的比重约为8.4%,则未来3年内光明高新区需求的增加量约为:8,300万平方米×8.4%=690万平方米。

3.3 项目目标消费群体与辐射区域

在目标消费群体方面,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目标消费群体包括三类:一是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园区内的消费群体: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会分批吸引企业入驻园区,由于光明高新区目前的商业配套比较稀缺,企业员工的商业活动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商业配套设施首先需满足于园内消费群体的需要。二是光明高新区内的中高端消费群体:目前光明高新区内的企业园区主要以自用为主,靠提供简单的商业自给自足。由于光明高新区缺乏综合性、多功能性、市场化的中高端商业配套,远远不能满足该区域购买能力较强的消费群体的要求。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商业配套的建设,将会填补该区域的市场空白。三是光明中心城以及周边区域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光明中心城目前正处于待开发的阶段,消费群体主要为当地的原住居民。根据政府规划,未来光明中心城将会建设成为国际化、高品味的居住社区,再加上该区域商务办公楼的建设,能吸引大量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入住,为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培育了更广泛的商业消费群体。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商业配套辐射区域以“企业加速器”园区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辐射到光明高新区以及整个光明新城及其它周边区域。运用差异型及梯度型的战略原则,使商业物业的整体功能得到完善和突破,弥补该区域商业物业的市场空白,如图1所示。

3.4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按照100%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计算经济效益指标如下: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5.20%;项目财务净现值(I=10%):123,921.30万元,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0.50年,如表1所示。

1)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分析。

净现值(FNPV)是按设定的基准收益率(10%)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的项目可以接受。经测算:项目基本方案在计算期内财务净现值为123,921.30万元。

2)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用资金的盈利率,是考核项目盈利功能的主要动态指标。当FIRR大于基准收益率10%时,则认为其盈利能力已满足最低要求。经测算:项目在计算期内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20%。

3)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

根据测算,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0.50年,由于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开发周期分为四期,在第九年全部物业才能投入使用,故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回收期(含建设期)较长。

综述以上分析过程,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表明,其财务净现值大于0,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基本方案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梁波.可行性研究中市场分析的定位及研究[J].现代商业,2008(4):23.

[2]简德三.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3.

[3]黄有亮.工程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5-56.

[4]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111.

[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03-104.

8.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 篇八

摘要:近年来,农村小额贷款呈现出的新特点使小额农贷基本适应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要求。文章着重分析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不仅将打破农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还可以有效盘活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和农业企业资产,缓解农村地下金融的压力。文章在分析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适用性上,着重讨论了农村小额信贷的新特点,小额农贷证券化的产品设计及其经济效应,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小额农业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融资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贷款除满足养殖业、种植业等生产性需求之外,还包括农村居民助学、建房、医疗等消费性贷款,小额农贷数量增大,且呈现出了新特点,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显著,使得农村小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不断丰富;农村金融产品逐渐丰富,为农村小贷资产证券化提供新的思路;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保证并提高了农贷资产证券化投资收益;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农贷资产证券化化提供增信保障。小额农贷呈现出的上述新特点使其基本适应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要求。故进一步分析农村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宏微观基础,进而针对农村小贷的特点设计农村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定资产池,并分析农村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济效应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不仅将打破农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还可以有效盘活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和农业企业资产,降低农村居民贷款成本,拓宽农村居民贷款渠道,缓解农村地下金融的壓力,以及降低农村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等。

二、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问题及新特点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收入较低,故具有较高的农贷需求,而农村小额贷款除应用于常规的养殖业、种植业、手工、加工、运输等生产性资金贷款之外,还包括农村居民助学、建房、医疗等消费性贷款。农村小额贷款已经从传统的贷款数额较小,周期较短,随用随贷,且大多为信用贷款等逐渐发展完善,涉农金融机构数量明显增加,盈利能力增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以及农贷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基本适应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要求。故为了解决相对不断扩大的贷款需求与相对短缺的资金来源的矛盾,可考虑试将2013年 6 月 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的加大对小额信贷薄弱环节的信贷倾斜的政策,资产证券化应用于小额贷款,丰富农贷企业融资的手段,推动直接融资比例的提升,为农贷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加速我国三农建设的进程。

1.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大量返乡,收入减少,而小额农贷除了养殖业、种植业、手工、加工、运输等生产资金贷款外,其用途领域不断的拓宽,还包括农村居民助学、建房、医疗等消费性贷款等。贷款的资金来源相对不断扩大的贷款需求显得十分短缺。具体而言,农村小贷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农村小贷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目前,农户的信贷能力呈现出鲜明的层次特征,呈现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的状态,其贷款需求已经从传统的小额农林牧渔业的需求,拓展为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完善需求以及消费需求,而目前农贷个人及企业由于信用级别及偿债能力的限制,有限的收入等影响因素,导致其小贷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第二,小额农贷的风险控制机制并不完善。由于小额农贷涉及单笔金额较少,金融机构不够重视其风险,而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在同一区域生产经营的品种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就很容易造成贷款集中于某一项目、某一农户的事实。而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迫于政府扶持农业的压力而忽视部分贷款机构与个人的信用级别,导致其政策性放贷而导致小额农贷整体风险控制机制较为薄弱。

第三,小额农贷覆盖面狭窄,贷款周期各异。小额农贷作为针对贫困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的短期信贷方式,决定了其覆盖面狭窄,仅限于基本满足贫困农户的正常生产性资金,而无法满足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大量资金。且小额农贷一般限于1年的贷款期限,这无法满足从事特种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等农户的生产需求。

2. 农村小额信贷新特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显示,小额农贷具体呈现出如下满足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要求的新特点:

第一,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显著,丰富农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

近年来,我国针对“三农”发展提供的金融政策越来越丰富。根据2013年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信用贷款余额高达14.5 万亿元,该余额占各类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1.6%,同比增长19.7%,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4.1%,同比增长11.6%。

第二,农村金融产品逐渐丰富,开拓农贷资产证券化思路。

各地金融机构结合本地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围绕地方特色产业、支柱行业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运用微贷管理等技术,积极创新满足本地需求金融产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覆盖面等。推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短期融资券和结构化中期票据等创新产品来丰富涉农企业直接融资;采用集合授信、打包发行等方式提高涉农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增强盈利能力。

第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提高农贷资产证券化投资收益。

主要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不断推进改革与创新其盈利水平逐年上升,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其中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不断降低,并一直保持最高的盈利水平,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第四,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农贷资产证券化化提供增信保障。

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农村小额资产信贷化提供了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中央财政补贴的品种已达到15个,试点已经扩展至全国,且覆盖范围除传统农林牧渔业等生产领域向农产品质量以及市场风险等流通领域延伸;二是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三是财政补贴增大,其中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收入来源于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型险种。

三、 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实施条件与产品设计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资产已经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可以考虑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融资,这将不仅打破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还可以有效盘活商业银行中农村贷款的存量,扩大商业银行信贷对“三农”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将各类长短期资金投入到农业建设中,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故本文将着重分析我国小额农贷的宏观及微观实施条件。

1. 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实施条件。

(1)宏观条件。

①我国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相关配套法律制度。证监会在2012年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对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准入门槛、交易场所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具体形式及基础资产具体形态做出了规定,明确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主体、各环节的法律规定,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现阶段已经完成了实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配套法律准备,并极大地促进了资产证券化效率的提高。

②我国已经形成资产证券化转让市场。资产证券化转让市场指可以提供资产支持证券在发行之后流通转让的市场。另一方面,发达的证券二级市场能够加快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投资者信心等。如近期由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隧道股份BOT项目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新规后首只成功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该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转让。

③众多信用增级机构和信用评級机构孕育而生。信用增级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通过统一的评估标准,独立、客观与公正的评估要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仅能充分揭示其风险,而且能使资产支持证券为广大投资者认可。

④构建SPV实现真实出售已经实现。在《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中规定证券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或是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特殊目的载体是构建SPV的现实载体。

(2)微观条件。农业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而传统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是: 集中能够在未来一段时期产生的可预期现金流收入,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对该现金流中包含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分离重组,从而使之成为可在金融市场中出售流通的证券,进而实现低成本融资或风险规避的过程。综上所述,从广义角度来定义资产证券化: 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向可交易证券的转变。根据这一定义,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可被定义为: 缺乏流动性的农业小额信贷向可交易证券的转变。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被证券化的资产应产生固定的现金收入,需要同时满足利息与本金的偿付;二是基础资产要达到一定的信用质量标准。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需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完善发行条件,三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入池基础资产要有明确的到期期限,拖欠率和违约率低,资产的清算值较高。

综合上述对于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不难发现,小额农贷满足证券化资产的前两个条件,即:一是被证券化基础资产可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二是基础资产达到一定的信用质量标准;而第三个条件,要求基础资产还款期限与还款条件易于把握则是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要克服的主要问题,而小额农贷资产随还随贷的特点,类似于信用卡业务,则此处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可以参考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

2. 农村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基本路径关键是解决小额农贷周期短,数量小与证券化资产的期限长,数量较大的不匹配问题。因为农村小额贷款期限短且数量分散,还款灵活,贷款的还本付息方式与信用卡还款类似可以一次还清也可以分期还款,故可以在交易结构上可以参考信用卡贷款资产证券化。小额农村信贷资产资产支持证券以分散的各个小额农贷为单位,打包优质的小额农贷应收账款进入基础资产,其中包括已经形成的应收款和未来产生的应收账款,解决小额农贷贷款期限短与资产证券化支出期限长的问题,可设定有三种不同的现金流期间:(1)循环期,在循环期期间,可用农村小额信贷贷款利息偿还资产证券化产品证券利息、其本金作为应收账款进入该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这就可以解决本金与利息收入不稳定的问题。(2)累积偿付期,在累计偿付期期间,由小额农贷回收的现金流将集中进入一个资产专户账户进行累积,并将该资产账户投资于短期金融市场,如债券市场或货币市场等风险较小的市场,直到到资产证券化产品付息日一次性支付给投资者。若投资者的收益因为投资组合遭遇严重损失而降到特定水平以下时,导致在资产证券化产品到期日全额偿付,则进入第三阶段的提前摊还期。(3)提前摊还期,在提前偿还期期间产生的现金流将对投资者直接进行支付。同时根据实际操作,一般可以选择设计优先级/次级结构化产品,因为若面临外部信用增级缺失时,次级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入池资产覆盖率有所提高,而为优先级产品提供信用保证,其中次级产品由实际控制人认购,优先级产品向合格投资者发行。

四、 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的经济效用分析

1. 有利于降低农民及农业企业筹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业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农业保险覆盖制度以及信用增级措施使原来信用级别较低的资产可以进入证券市场,并利用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农业保险覆盖、利率低等优势大幅度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对于农业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将农业资产打包而获得即期的现金流收入,利用该发行收入农业企业可以开发农业的其他附加价值。对于提供农业信贷的机构而言,通过将农业信贷移出资产负债表,减轻资产流动性压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2. 农村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完善。目前,农产品价值链收益不稳,农业生产波动性较大,而农产品价值链收益不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缺乏龙头带头企业,带头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外部融资困难,竞争力较差,科技技术水平低,而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是农业企业外部融资难,在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小额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将农业企业的融资模式从较困难的银行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而且可以盘活目前小额贷款存量,进而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完善。

3. 小额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减轻财政压力。政府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用于农业、农村的财政贴息贷款,补贴项目较多。而小额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缓解农业企业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在促进农业经济提高其内在发展动力的同时,还可以极大的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4. 农村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缓解农村地下金融问题。目前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农民个人及农业企业的信用级别较低,从银行直接融资困难,城府复杂,要求严格,限制过多,而导致农村中普遍存在地下金额的问题,农村地下金融层一度发挥着对于农村正规金融不足的补充功能,但是农村地下金融由于其利率制定的缺乏市场依据,采取非法手段收账等缺点,导致其在某些区域已经严重危害到中国金融秩序。通过小额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现存小额农贷数量,进而缓解农村地下金融问题。

五、 推行小额农贷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的措施建议

1.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农村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前提是要有优质资产,故应着力提高农业企业竞争力,提高农村居民偿还能力。应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核心,农贸市场提供支撑,农业龙头企业为平台的市场体系。并积极搭建互联网促销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增强农村企业盈利能力。只有增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参与度,切实增强农民的信用级别,才能有效提高农民赚取收入的能力与农业企业的收益,进而为证券化的小额农贷产品提供收益保障。

2. 积极转变对小额农贷的定位,实现市场化操作。目前,我国小额农贷主要停留在政府,基金等扶贫支持层面上,但是小额农贷是重要的扶贫助贫方式,更可以说实现金融服务的创新。应参照国际经验,将小额农贷从政府行为补贴行为向市场融资行为转变,发展盈利性贷款机构,协调处理好政府扶贫行为和盈利性贷款机构商业行为的关系,实现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并举,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小额农贷可以满足其证券化资产的利息与本金偿还需求。

3. 規范小额农贷监管,保证证券化资产顺利运行。监管机构应通过相应的法律安排和制度建设,确保农村小额贷款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只有保证小额农贷基础资产的合法合规合理性,才能保证证券化产品的正常利息本金支付。

4. 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小额农业贷款,拓宽小额农贷资金来源。采取更加灵活的小额农业贷款政策,积极发挥区域性金融机构作用,实现小额农贷机构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的同时,还可以分散风险,为参与小额农贷的金融机构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条件,为农民个人及农业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进而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并拓宽小额农贷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 李曜.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祁小伟,宋群超.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论及中国的实践[J].SCIENCE,2009.

[3]史晨昱.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09,(4).

[4] 王文宇.金融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品牌个性特征下一篇:顶碗少年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