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2024-09-15

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精选9篇)

1.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篇一

新课标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力求帮助学生转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目前,作为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之一的写作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书面表达是试题的重头戏,所占分值很大,而且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英语写作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相对较难,它能够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贫乏

要想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前提,准确理解词的涵义是基础,能写出语法正确、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是目的。由于中学生教材中的词汇不多,再加上相当的中学生由于方法不当,真正能熟练运用的词汇更少。因此,他们在写作时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

中学生在写作技巧上常常表现为谋篇布局能力较弱,句式缺乏变换,前后衔接手段单调等。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都应是一系列语义连贯的句子和语段构成的语义整体,不仅要合乎语法,更要意思连贯,包括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但多数学生不会使用启承转合的衔接手段,而只是把若干句子机械地堆砌,结果写出的段落或篇章条理不清晰,逻辑不严密,语义不连贯,使得文章跳跃性很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主题与各段落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照应和连贯性。

(三)受母语的束缚

由于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心理表达训练,所以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无意识地套用母语的语言规则,然后再译成目的语。其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按照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致使在写作中错误百出,出现了大量的中文式英语。

二、英语写作教学对策

(一)积累素材,夯实基础

1.通过背诵积累素材

要学会遣词、造句、组段、谋篇,首先要进行原始积累。词汇是写作的基础,让学生扩大词汇量,必须多记单词。除了记住生词表上的单词外,还要记住平时阅读中常见的单词、词组。对学过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形容词、副词及特殊形式的名词复数等等,要作专项默写,在长时间坚持不懈的背诵默写中积累大量的词汇,为学生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其次,要求学生背诵所学对话,背诵课文中的典型句式、精彩段落和重要章节。学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词汇量,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文章中的病句。

2.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教师要以教材为主线,适当补充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可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词汇、优美语句和英语习惯表达方式,不断地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学生便会有所创造。

(二)模仿训练,提高写作技巧

仿写能直接提高学生谋篇布局和衔接上下文的能力,在仿照范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使用语言、章法和表达的方法。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以下几种形式的仿写训练。

1.模拟教学内容自编短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素材,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内容,编写类似问题的对话和短文。让学生模拟课本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层地巩固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课本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借鉴,从而使学生觉得写作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学生不仅可以适当地运用和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可以理解和体会作者在构思、措辞、篇章结构的过渡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2.模写范文

由教师提供不同题材的优秀范文,和学生一起从结构、人称、时态、词汇、承接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在融思想和内容为一体、处理主题句和其他细节句的关系、篇章结构的过渡等方面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欣赏领会其可取之处。教师再布置一篇相应的作文,让学生边学边用,由领会式掌握自然转为复用式掌握。

(三)摆脱母语束缚,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1.用英语教学,营造用英语直接思维的氛围

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必须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在教学中,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尽量通过英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流来教授英语,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可以借助一定的体态语以及教学媒体,尽量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英汉互译

英汉互译是一种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好方法。从单词、句法、篇章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等入手,通过对照比较,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增强学生中英文思维能力的转换。了解了语言知识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就能自觉地克服母语的干扰,避免用汉语思维方式写英语作文。

2.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篇二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写作

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写作, 老师能够直接地了解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水平。但是从历年来的期中、期末的水平检测结果来看, 学生的写作部分的得分不容乐观, 从而也说明了许多老师在教学上还不得法, 尽管有可能下了不少工夫, 可收到的效果却不理想。在此我给同仁们提供几个方法, 仅供参考。

一、重视课内阅读, 选词造句

在学习新课时, 无论是简单的对话, 还是复杂的课文阅读, 我们都应该让学生仔细品味对话或文章中的“精点句”。我所说的“精点句”, 就是指以前学过的课文内容中所没有见过的单词、短语或是整句。学生结合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再结合上下语言环境来猜测它所包含的意思, 如果还不明白, 就及时地询问老师, 以彻底地解决掉自己心中的疑虑, 这样来来回回反复思考多次, 自然而然地就把新知识铭记在心了。然后, 老师再趁热打铁, 将课前就已经选择好的3~6个词, 要求学生用词造句, 继而要求学生把这些简单的句子, 连接成一篇篇小小的浅显易懂的短文, 当然从词句到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课时数。开始的几个模块是3~6句的小短文, 随着学生学到单词量的增加, 老师便不断在此基础上加一个词, 再加一个词, 慢慢的词多了, 句子也就多了, 句子多了, 那么文章也就越来越长, 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还有一个好处:上下文各模块之间都一定的联系, 甚至下一个模块是上一模块还没有讲完故事的延续, 所以这样的文章更好写。当然, 要想看到学生精彩的文章, 就需要: (1) 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 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老师耐心地给学生及时批改、订正和指导。两相结合才能取得可喜的效果。

二、营造英语写作氛围

要学好某一事, 必须是有一定的兴趣。不感兴趣的事, 别说是正在成长的、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们, 即使是成年人, 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也懒得去做,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室的某一面墙上设置一块英语角, 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 供大家学习;或者将学生的作品推荐给相关的英语报刊, 既让其感受到自己在英语写作上的成功与喜悦, 也让其他学生因羡慕而产生写作的动力;或者老师教学生一些耳熟能详的英文歌曲, 像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Edelweiss;Yesterday once more;My heart will go on等, 当然教歌时, 先由短后长, 这样不会轻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有多媒体的学校, 最好是经常让学生观看英汉双语字幕电影, 学生既能获得电影方面的乐趣, 也能了解英文的语音、语调和一些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通过这些有效方法, 营造良好的英语写作氛围, 会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英语写作, 对英语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评语的价值

评语是老师与学生秘密信息交流的平台, 从评语中学生能够了解自身写作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能够使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所以老师的评语是学生学好英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任何时候、任何老师都不能忽略这一点。评语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是对待初写者, 要求学生注意个别词语语境, 词语的时态, 上下句子是否有关系; (2) 要注意自己所表达的心情和观点, 要正确运用句子的时态和标点符号。写评语时, 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而且在某些词的下面也要有标志线, 像语文作文一样, 横线表示什么, 曲线表示什么, 直线表示什么……都要向学生说明白。从标志线上, 学生就知道发下作业本后应该怎么做; (3) 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语。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多多写一些激励的语言, 先使他树立写作的信心, 随后再一步步深入地指导他;对于粗心大意的学生, 要时时提醒他注意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而对于那些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 适时地给他“泼冷水”, 使他头脑始终保持清醒, 或者要求别的学生写5个句子, 而这类学生要多写3~5个句子。不论什么样的学生, 都会有写出美句的时候, 所以经常指出来, 在班上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 篇三

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精神,努力实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规定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日常写作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经验,认为教师在写作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水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听写句子。

听写句子可以使音和形之间建立关联,查验和巩固学生对词汇、句型和语法的运用能力,是从“听说”到“读写”之间的重要过渡环节。教师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语速,尽量整句朗读,以训练学生对全句句意的理解能力。

(2)词语造句。

词语造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给词汇根据自己掌握的句型和语法知识造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强化了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主动性。

(3)翻译练习。

这里所说的翻译练习主要指的是汉英翻译。翻译的材料既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文字。汉译英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这样既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又能强化学过的基础知识。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翻译,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4)改写练习。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重点或精彩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改写。改写主要包括缩写、续写和句型转换。缩写指的是将所给语篇的内容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续写指的是在已知情节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将情节继续叙述下去。这两种练习方法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句型转换指的是按照指定的语法要求转换句子形式,这种练习形式同时也是对语法知识的强化。

(5)短文问答。

教师在引导学生强化和拓展句子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要逐步依据所学课文或语言材料进行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该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对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同步的巩固与提高。

(6)复述训练。

学生进入高二年级以后,具备了一定韵遣词造句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时,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养成复述课文的习惯,每学过一篇文章都尝试着做复述训练,要求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7)范文诵读。

写作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输出必然需要前期一定的输人工作。教师如果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坚持反复诵读经典的、优美的范文,一旦学生的语言输入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作训练这个语言输出的过程自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8)仿写。

教师引导学生在范文和提示下练习写作,帮助学生熟悉写作手法。重点在于看文章的语言是否精确、结构是否紧凑、合乎要求,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9)实战演练。

教师命题并给出要求,学生按照命题和要求实际操练;或教师给出题材和要求,学生按照题材和要求自命题作文。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用词贴切、语法结构正确外,还应引导学生逐步从注重单词的使用转化到注重语篇的衔接上来。

二、高中英语写作评改策略

评改是写作教学的收尾阶段。笔者认为在写作评改阶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自我评改。

教师讲解高考作文评分模式和标准后,选定题材让学生随堂写作,然后让学生自己评改,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独立更正,之后收回再由教师审阅和指导。这样,在写、评、改三个环节中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标注提示。

在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隔行书写,以便于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在修改处标注记号加以提示和指导。在标注时,教师应注意只需标记提示,不要对错误进行修改,然后让学生根据标注提示独立完成错误更正。修改完毕后收回,教师再审阅、修正。

3.集体评改。

教师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收集归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修改。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适当指导。

4.学生互改。

教师既可让学生同桌互改,也可以全班互改,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其修改兴趣,又可营造班级里互帮互助、友好竞争的良好学习气氛。

4.新课标下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 篇四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陈华

尊敬的刘老师、尊敬的各位语文老师:

大家好!

我是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陈华,今天能来到这里,要感谢刘兵老师对我们学校的信任!让我有机会代表学校语文组跟各位同行学习、交流,我感到万分荣幸!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一些尚不成熟的思考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刘兵老师和各位同行的批评与指正。

接下来,我就我们学校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阅读与写作的开展情况分以下下两点,进行介绍: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指导思想:两者并重,整体规划,形成序列

1、新课标对阅读与写作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4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效丰富的积累”,这对课外阅读既有量的规定,且有质的建议。阅读课的开设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在写作方面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2、中考题型的改变:

大家都知道,刘兵老师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了促使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这两年对中考阅读与作文的题型进行了一些改革。一方面是:改变了语文中考中名著出题方式: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现在的文字表述题,分值也由原来的2分改为现在的5分。而且有1到2分的题是特别送给那些读了原著的同学的。另一方面是:将原来的一篇大作文50分,改为一大一小,由现代文阅读衍生出一篇小作文10分,大作文40分。虽然分值不变,但是加大了写作的难度。

古人云:“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有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又有中考题型的改变,所以我们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也要相应改变才行。怎么变呢?首先是要意识到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阅读要与写作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另外,阅读和写作有时间长、见效慢的特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初中三年一定要两者并重,整体规划,形成序列。

阅读方面,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对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进行了整体规划,编辑了整个初中三年的阅读推荐书目。例如:初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需要激发阅读的兴趣,适合阅读寓言、童话、儿童文学等等。我们就推荐了《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鲁滨逊漂

流记》、《西游记》,这些新课标当中推荐的必读篇目,又另外又补充了《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城南旧事》、《小王子》、《草房子》、《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际大奖小说系列》(新蕾出版社)、《新语文读本》(初中卷)1—3卷等等。

初二年级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开始思考社会与人生,需要一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我们给学生推荐的是:《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新课标规定必读的篇目,以及:《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伟大的悲剧》)、席慕容散文集《有一首歌》、《汪国真诗集》、《张晓风经典选集》、《安妮日记》、《莎拉的钥匙》、《青春·后青春》、《亲爱的安德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边城》、《俗世奇人》、《新语文读本》(初中卷)4—6卷等等。

初三年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推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平凡的世界》、《林清玄散文集》、《文化苦旅》、《明朝那些事儿》、《曾国藩》(三部)、《狼图腾》、《山南水北》、《目送》、《看见》等等。这样我们就对初中三年里要读一些什么书有了统筹计划。

我们在选择篇目的时候,注意了中外结合、必读与选读结合,名著与当下畅销书籍、课文与相关延伸结合。《草房子》(《孤独之旅》9)、《城南旧事》(《爸爸的花落了》7)、《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伟大的悲剧》8)、《安妮日记》、《莎拉的钥匙》(八年级上册,战争单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8)、《边城》(《云南的歌会》8)、《俗世奇人》(《泥人张》、《好嘴杨巴》8))

在写作方面,我们也认为应该每个阶段有所侧重,形成序列。初一积累素材,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初二进行写作专题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初三以考促学,强化训练。

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学校语文组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指导思想:两者并重,整体规划,形成序列。接下来,我具体讲讲各年级是如何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的。

二、各年级具体实施情况:

1、初一年级:阅读为主,以读促写。

去年我们学校在初一年级率先开了阅读课,为了更好的开展阅读活动,我们提前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老师方面:(1)举行了全年级的阅读课启动仪式,在仪式上,老师做了专题讲话,告诉学生读书的益处,鼓励学生喜爱读书,要求学生读有益的书并把书读好;(2)经过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讨论,征求学生意见,列出推荐阅读书目;(3)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精心备好阅读课。

学生方面:(1)要求按照书单自行购买好必读书籍和选读书籍;(2)每个同学带2本适合中学生看的书到班级,每班都有两个书柜,都成立了图书角,每班都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有图书目录册,有借阅记录;(3)准备读书笔记本,以便摘抄精美句段,做读书笔记。

家长方面:在初一第一次家长会上,跟家长们分析当前网络、手机、电视、媒体对孩子阅读的不利影响,浅阅读的危害,以及深层阅读、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得到家长们对学校开展阅读的支持,比如:帮孩子购买推荐书籍,关注孩子平时阅读的书籍内容是否健康有益,跟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具体实施是将阅读课与学生的自主阅读结合,我们积极探索阅读课课型,形成了一下几种:(1)

纯阅读课:学生看书,在看书前讲方法。读书四字:看(作者、序、出版社、文、后记);记(哲理句段、优美句段、中心句段);品(人物、情节、意境);悟(情感、哲理、主旨)。这样让学生在读书时更有方法,更有目的性,也会更有收获。(2)好书推荐课:吴燕敏老师:环节一“我喜欢,我推荐”

7、8个学生讲自己所喜欢的书的内容简介,推荐理由,环节二“我推荐,谁喜欢”要大家说说自己在别人推荐下所喜欢并准备去阅读的书籍及原因。这样的课不仅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且也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3)人物品评课,例如我们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时,有的老师就上了人物品评课,说自己喜欢的人物,概括人物的主要事件,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说说喜欢的原因。在品评中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主旨有了更好的把握。(4)美文欣赏课,请学生把自己的摘抄笔记带来,读读自己摘抄的美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交流各自的意见,在这种过程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与品味。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中提升文学素养。

书读得多了,不但可以阅读丰富人生阅历,积累好的语言,优美词句,还可以将书中写作手法运用到写作当中去。这样就可以以读促写。

“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感到无物可写是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写作方面,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除了阅读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并且做生活的有心人,来积累素材。我们学校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初一年级,春游、跳长绳比赛、长跑比赛、班歌比赛、拉练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等,几乎是每周都有活动。语文老师就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让他们写起作文来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初二年级:两者结合,读写互动。

到了初二,由于课业任务加重,阅读课无法开展,但我们还是会继续有计划地推荐阅读书目。继续让学生摘抄书中的精彩片段,好词佳句,或是写读后感,特别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初二年级举行了“亲子共读好书“ 亲子阅读征文大赛,目的是:以家庭为主阵地,倡导学生带动家长共同阅读,学生和家长一同参加读后感征文活动,同享阅读的快乐。要求征文思想健康,中心明确,行文流畅;能结合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展开,反映阅读带给个人和家庭的快乐和变化。并且征文须附有学生家长300-500 字评语(可介绍孩子的阅读经历、亲子共读心得等)。(展示亲子共读文章)

通过开展这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不但增进亲子感情,也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了书香家庭氛围。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阅读的兴趣,也养成了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初二我们在写作上加大指导与训练。

一方面是进行写作的专题指导,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我们有这样的设想,想把写作训练做成一个序列,从文章的审题、立意、构思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从人物描写到景物描写,如果能形成一个序列,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相信对写作能力会有很大提高。目前,我们已经有不少语文老师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比如:文峰老师讲过作文如何审题;黄智德老师讲过半命题作文如何命题;何洋老师讲过“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技巧的三大发现等等,(展示文峰老师课件)有时候我们也结合阅

读来指导写作,比如:我就尝试过通过讲记叙文阅读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要想将写作的专题指导形成一个序列,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我们也只是在摸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写作热情。比如前面提到的与阅读相结合的写读后感,尤其是亲子共读的活动,用阅读直接带动了写作。另外,为了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我们注重平时优秀作文的收集、整理、展示。语文老师在批改大作文时,如果发现比较优秀的作文,就及时面批,给予肯定,并加以指导修改,并推荐到年级参加评比,再由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将获奖同学的名单张榜公布,并将年级的优秀作文印发至各班。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同学们津津乐道,在同学中广为流传,这部分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就更加激发了他们读书、写作的兴趣。对待自己身边的同学所写的优秀作文,大家自然更感兴趣,当然是认真学习,有了更多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机会。如此就带动了整个班级,整个年级,形成多读书、多写作的良好氛围。

3、初三年级:训练为主,以考促学。

初三年级我们加大了作文训练。因为考试较多,所以我们会尽可能的利用考试训练写作。不过我们在批改作文的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怎样批改才最为有效呢?以往的做法大都是教师“精批细改”,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往往是“劳而无功”。几十本作文本全都“精批细改”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老师尽心尽力批改完,把作文本发还学生,一方面可能学生根本只关心分数,不看评语;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评语,功夫几乎白费。能不能把传统做法改一改,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呢?假如重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就会处于主动地位了。养成自己修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在初三年级,我们已经形成了考试作文一题多写,面批作文的传统。往往一次考试结束之后,作文低于基准分的学生,老师就会要求他来找老师当面批改,老师会当面指出他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请他对原来的作文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找老师面批,直到老师觉得满意为止。所以有时候一个学生的同一篇作文可能要写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才可以过关。这样单独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有效果,不过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它是建立在我们老师牺牲了很多个人休息时间,不厌其烦的批改,不厌其烦地讲解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我们青竹湖湘一老师特有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是无法做到的。

我们利用考试促进写作,也利用考试促进阅读。这里我们借鉴了刘兵老师的做法。要让读了书的和没读书的在得分上有显著的区别;让认真读的和敷衍读的在得分上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有读必考,凡是推荐读的书籍,我们在考试时,出卷的老师就认真揣摩,精心出题。

例如初二下学期的暑假,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中有:《平凡的世界》和《文化苦旅》这两本选读书籍,我们在入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中就有相关的选做题。

《平凡的世界》

11、在小说中,孙少平和 相互爱恋。A、郝红梅 B、惠英 C、金秀 D、田晓霞

12、《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 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

13、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 年代中期到 年代中期中国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 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文化苦旅》

14、《文化苦旅》作者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 的文化散文专集,是作者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散文集的第一篇《 》被选入中学教材,抒写了莫高窟敦煌文书所遭受的历史厄运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沉思。

通过这种推荐阅读,有读必考的形式,改变了原来有推荐书目,却没有落实的局面,往往一出推荐书目学生就主动争着购买书籍,认真阅读,将阅读真正落到了实处。

初三一年的时间,通过加强训练,以考促学,学生一般在阅读与写作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5.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篇五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中,反思能力不仅对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

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三、英语教学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

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6.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篇六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英语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向学生讲授一首有关颜色的歌曲。学习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事物的颜色,掌握相关单词redyellowbluegreenbrown和句型What color is the …? It’s…并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组织对话完成一定交际任务。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表达熟知事物的颜色。

过程、方法:通过画、唱、游戏、说、练等方式逐步让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表达事物颜色。

教学难点:创设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学习事物颜色的表达法。

4. 教具准备:课件、单词卡片、单色物品多件、盒子 学生:水彩笔 、 课上用的涂色纸。

二、 说教法 :

1. 演示法:让学生通过看教师的演示来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

2. 表演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体会说英语的快乐。

3. 游戏法:通过会红录灯的游戏 ,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 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Unit 3 sing the song教师示范show me the book/

pencil/bag/ruler利用教师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英语。利用课件复习新学的单词。

(二)主题活动:

1、学习red本环节我采用利用为主题画着色的方法教受红色的英文及单词的认读。使学生从音、形两方法面学习这个单词。

2、学习yellow本环节采用与同样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对这个单词的掌握更加牢固。

3、学习blue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时我采用了猜一猜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出蓝色这个词,并纠正该词的发音。

4、学习green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有效整合教材和跨学科知识。补充chant――Traffic Light,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美术课三原色知识进行调配颜色的活动,导入green的教学。这体现了处理教材的灵活性。

5、学习brown时我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提问学生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如:小棕熊、巧克力、笔等。当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棕色这个词后,我又用蓝色和棕色的物品做变式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两个词的发音。这是学生易错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对新学识的课堂整体小结。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环节,我通过让学生现场做画的形式来体现新学内容。学生边听我的提示语边做画。当我说完提示语后学生开始做画。本环节对新学知识的效果进行反馈。绘画完成后,展示学生做品,并进行奖励。

(四)拓展性活动: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动画来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有关颜色的单词和句子。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用处,让学生知道我们学英语是有用的,不仅仅是为了做题用的。英语是让我们用来交流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7.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篇七

一、内容切入生活, 形式多种多样

总的来说, 今年的高考书面表达试题大多能够真正地从课本出发, 从英语课堂出发, 从学生生活出发, 并暗地里与时代热点紧密吻合, 内容上以校园生活为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给了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一特点也是对往年高考的一个最好延续。

下面以山东卷和全国卷为例, 具体来谈。

【山东卷】第二节:写作

假如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 不久前在学校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校报请你写一份稿件刊登在英文版面上, 介绍你在课外学习的经验, 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文写一短文;1、参加英语角的益处;2坚持写英语日记的作用;3英语阅读网站对你有帮助。

这是关于分享介绍英语学习经验的文章, 强调实用性和生活化。该题材取自于考生的学习生活实践, 它的主要写作元素都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英语竞赛、学习经验、英语角、日记、英文阅读网站, 是每个考生都熟悉的话题,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觉得是要对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进行一个总结。不论考生来自乡村还是来自城市, 不论考生的英语水平是高还是低, 都可有他们自己发挥的空间。再次, 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学生们自己组织的各种社团, 在学习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试题让考生对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进行总结, 如参加英语角, 写英语日记及浏览英语阅读网站等学习活动, 实际上是让考生回顾自己从学英语以来, 尤其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所进行的课外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是一次对学习成果的展示,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全国卷】第二节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 从互联网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 (Singapore) 举办夏令营, 欢迎各国学生参加。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内容主要包括:1.自我介绍 (包括英语能力) ;2.参加意图 (介绍中国、了解其他国家) ;3.希望获准。

全国卷今年命题思路和前几年相比变化不大, 采用了以往的书信形式, 列举提纲要点, 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 考生在复习和模拟训练时见过不少, 并不陌生, 同时题材属于校园生活, 考查要求对学习困难进行求助,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因此总体难度不高。

像这样的以学生生活为写作素材的试题还有不少。如北京卷的“情景作文”, 要求根据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作文, 图片反映了李华同学在街上遇到两个外国人, 并给他们指路, 作文要求将李华所做的好事以日记形式记述下来, 向校报投稿。对于北京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事的确是他们平常生活中常有碰见的普通小事, 写这样的作文, 就是写他们的日常生活。

又如安徽卷, 要求写一篇发言稿, 向美国客人介绍高中生对文理科的选择,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也是离不开校园, 离不开高中学生的生活。四川卷要求给英语老师写一封关于自己英语学习情况的书信, 更是直接契合了学生学习情况, 可谓是零距离接触学生。

二、突破思维定势, 高举创新旗帜

高考改革在不断深人, 其改革精神在高考试题中体现日益明显, 高考试题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才更突出。摆脱教材绝对权威的束缚, 突破以往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 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已势在必行。今年高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的突破创新, 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内容上的突破, 即在材料选取与对材料运用的要求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形式上的突破主要指体裁上的突破, 近年来英语作文体裁, 主要分为叙述类、实用文类 (包括书信、卡片、说明、留言、填写表格等类) 、图表类、论证类等, 自主命题以来, 多数省市考查的体裁相对固定, 今年则有多份卷子明显突破了往年的样式, 而重新选取了新的形式。

下面以浙江卷和陕西卷为例, 具体来谈。

【浙江卷】第二节:书面表达 (满分30分)

你校正在进行“英语读书周”活动, 该活动要求学生摘录名言佳句 (quote) 并相互交流。以下是某同学摘录的句子:”Your future depends on many things, but mostly on you”。请按下列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

1. 针对摘录句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 举例说明理由

有专家认为, 浙江卷书面表达题是该省整份英语卷中最有创新的试题。学校举行“英语读书周”活动, 该活动要求学生就名言名句进行交流, 它是一句格言, 格言的中文意思是“虽然有很多东西会影响你的未来, 但未来怎样取决于你”, 要考生扩展开来谈对这句话的看法。显然, 它有别于近三年的该省的高考书面表达题, 2009年至2010年, 三年的文章的主人公都是李越, 共同点都是跟校园生活有关的, 2009年要求对李越等人参与的学校志愿者的活动, 写一新闻报道;2010年要求为被评为“每周之星”的李越, 给班级板报写一短文;2011年要求对校园随意涂写 (to scribble) 和乱丢垃圾 (to litter) 的行为, 以李越的身份给校长写一份书信。这三年的写作主人公都是李越, 明显着眼于叙事类, 但今年要求围绕一句话发表看法, 从叙事转向了议论, 需要考生有评判性思维能力, 用事实说明观点,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 对考生具有较大的挑战。

又如, 【陕西卷】第三节:书面表达 (满分30分)

假定你是李华。下面的图画描述了教师节那天你们班组织的一次活动, 请根据写作要点并参考图画内容, 为校刊“英语角”版面写一篇短文。写作要点:

1.活动的策划;2.教室的布置;3.活动的内容;4.你的感想。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图片 (此处略) 写一篇记叙文, 最后谈一点感想。今年的这一作文彻底打破了2006年到2011年的该省一直坚持考查的说理类作文模式, 显得更加灵活,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应该说, 这一类作文没办法套写, 打碎了学生死背模版作文得高分的迷梦。

主张创新的试卷还有不少。与浙江卷最相似的是湖北卷, 要求围绕一句话, 并结合事例,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这句话即是“You cannot choose what you are given, but you can choose how you make use of it.”属于完全开放性作文, 相比于去年, 自然也是一个创新。重庆卷则结合当前网络提供个人闲置物品交换服务这一热点问题, 要求学生为交换物品发贴, 其创新元素既有内容上的, 也有形式上的, 内容上指的是网上物品交换, 形式上则是发贴。

三、鼓励个性和创意, 彰显自主和多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学生认识世界、自我认识,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近年来英语高考作文命题, 尽可能减少写作束缚, 尊重学生的需要, 开放思想,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在这方面的的表现尤为突出, 题目设置的条件明显放宽, 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或叙述设置的内容,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作文内容更趋多元化个性化。显然, 这样的命题实际上就是让写作主体 (即我) 真正成为作文的主角, 让“我”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下面以江西卷、上海卷和江苏卷为例, 具体来谈。

如【江西卷】六、书面表达

某英语报社举办以“I like Reading”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你打算投稿, 请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短文:

1. 你为什么喜欢读书;

2. 你喜欢读哪一类的书 (例如:历史、科学、文学等) ?请给出至少两个理由。

今年的江西的书面表达充分体现了当今高考的命题方向, 即开放作文。给出一个题目:I Like Reading, 要求写清两点:1、为什么喜爱读书2、喜欢读哪一类书并给出理由。这设置的二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自由发挥, 并作出不同的回答。显然, 材料本身的宽阔空间, 为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回答提供了基础, 这不仅考查了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也为学生自由有个性的表达提供了条件。考生所写的作文内容因此一定会丰富多彩。

再如, 【上海卷】:上周一, 你在一所小学观摩了小女孩Amy所在班级的两堂绘画课 (如图所示) , 回家后你用英语写了一篇日记, 内容包括:

●对两堂绘画课的具体描述;

●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两幅图片 (此处图略) 写一篇日记。图片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的两堂不同的绘画课, 题目的要求是描述这两幅画, 并谈谈自己的感想。考生既可以从兴趣对学习重要性的角度去描写这两堂绘画课, 也可以从培养创造性这一视角阐述自己的感想。题目虽提出了文章的一个大框架, 但并没规定一定要怎么写, 这给考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可使考生更自主地写作, 为考生展示自己写作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特别是要求写出自己的启发, 主观性特征十分明显。

又如【江苏卷】第五部分: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假设你班同学苏华和李江打篮球时发生争执, 导致关系紧张。请你结合此事, 并根据以下提示,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向学校英文报“Happy Teens”专栏投稿。

这一书面表达属半开放式作文, 只给出写作框架, 并未给出所有的写作细节, 主要是两个学生闹矛盾, 让他们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法。这给考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需要想象具体的细节, 二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作出自己的评判, 显然是提醒同学平时要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事, 多思考生活。要写好本文, 需要“我”的全程参与。

自主多元特征色彩明显的卷子还有不少。福建卷要求以中学生英语报的小记者身份, 为一则漫画内容写一篇英语短文, 要描述漫画内容还要发表个人感想, 同样融入了“我”色彩, 既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又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个性化色彩十分明显。辽宁卷是给出版社编辑写封信, 表达自己对现在使用的英语材料的看法, 也需要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自我特征也十分突出。

总之, 2012年的高考英语作文的设题, 让我们得出一些启示, 那就是高考英语写作在考查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同时, 注重突破创新与自主多元。所以, 以后高考复习应在各种体裁全面涉及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应用文的练习, 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根据阅卷的信息可知, 书面表达要想获得高分, 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点一定要全面, 高级词汇和句型要使用得当, 一些细小的语法错误可以淡化, 而阅卷老师最不喜欢看的就是那些千遍一律的书面表达的模板, 让人觉得毫无任何新意。所以书面表达整篇背诵绝无必要, 可以看读为主, 教师平时不用刻意的要求学生去背诵模版, 那样搞的学生很累, 导致学生不能够灵活的写作, 成了八股文, 固化了思维, 所以对于写作, 关键是从看读当中汲取一些自己认为常用的积极词汇和表达, 并能得体熟练地运用, 毕竟英语学习是用来交际和实用的。

摘要:文章结合2012年全国高考书面表达的命题倾向, 分析归纳出了最近高考书面表达的三个特色, 指出了备考的新思路。

8.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写作;如何教学

一、为什么要重视写作

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掌握的词汇量、语言组织的能力,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

二、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写作的教学

既然写作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在新课标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来开展写作的教学呢?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1.借助教材来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中所选的教材都是精挑细选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注重从日常教材的教学中培养。首先,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小学的学生词汇量积累太少,在写作的时候反反复复只用几个单词,写出来的内容让人没有读下去的兴趣,因此,从初中开始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其次,注重句式的训练,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语法的时间不长,经常会分不清什么是主谓宾,导致经常会出现奇奇怪怪的句式,内容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想做好写作的教学,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句式的训练。再次,注重阅读的教学,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词汇、语言,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不假思索地写出好的句式,所以教师也要注重日常阅读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如果一味逼着学生去写作,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写作,教学的效率也不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都比较强,他们对死板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兴趣,反而对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创建教学的情境,在拟定写作的题目之后,教师根据题目,搜集一些有关的英语视频或动画来让学生观看,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积累了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还给学生引导了写作的方向;其次,多媒体教学具有可重复利用性,教师无论是制作教学的视频还是PPT,在课堂上演示完毕之后,都可以把资源分享到网络上,方便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下载学习,保证了教学的效率,也使得一部分缺课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教师讲课的内容。因此,从这几点来看,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的效率。

3.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但是很多情况下,靠学生自学很难把一个知识弄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小组合作模式,指的是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把答案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众人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英语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每个人说出自己写作时的困惑以及优势,供其他学生参考,最后,大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率要高出很多,因此,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写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4.多元化评价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所交上来的作文进行评价,觉得学生写得不好,就给一个很差的评价,觉得学生写得还可以,就给一个好的评价,并不参考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评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以及所写出来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学生是否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否发现自身的缺陷;最后,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更了解彼此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也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吸引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以上内容仅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总结,希望能够给各位教师起到参考的作用,也相信我们的写作教学会越来越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瑛.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J].教师,2012(24):87.

9.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九

因此,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习的过程和任务适应学习者。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就要从“权威”的位置、“知识代表”的位置上走下来,走到学生身边,走到学生中间。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传递或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是教师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目前的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有效教学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教学要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特点;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 差异;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要多样化。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进行有机融合。

一、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以促成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关键是要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对学生的发展机制有全面的认识。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相去甚远。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过程由以下事件构成:

□目标:预设目标与课堂生成目标。后者更重要,即过程性目标,新课标中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最重要的是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有过程,就有了能力生成和情感态度。

□参与:学生参与、投入; □互动:师生双方互动;

□经验: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 □资源: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反馈: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创新:由维持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促进保持和迁移。2.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支持: 我们可以讨论一个问题:“在哪些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对于我们在课堂中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即落实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在下列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 ▵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问题: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自主: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价值: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意义: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期待: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状态: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

二、现代教学设计:设计最优化的教与学的方式。

(一)现代设计理念:有效教学设计。了解、研究学生,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教学设计(书面),或者说教学方案。

1、设计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体实际需要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于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当然,在统一的学习安排更多地被因人施教所代替,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互动生成为课堂的常态时,一定意义的统一安排还会有存在的必要。这不仅是因为国家、社会为了实现文明的传承总要为学校教育规定任务,而且也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成长的人必然会有相似的特点。因此在强调教学从统一走向多样时,还要认识到这种变化会有一个过程,认识到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式也应该经过培养。从小学到中学,教师应该逐渐减少教学中的统一要求,逐渐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指导、提供帮助,从而在统一计划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中实现学习者有差异的主动发展,并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在教学活动时,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实验、观察等等,是必要的,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发展。

然而,还要注意区别对待,注意不要把统一听讲变成统一操练,也不要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认识、接受同样的结论。要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使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因人施教,至少也应该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安排,让那些没上课已能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却完全听不懂、看不明白新课内容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的东西。越是高年级,越不应追求过于统一的进度,越应该主动考虑不同水平与不同追求的学生,会

有不同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当然,在存在统一考试的条件下,学生的这种多样发展是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的,教师不必再去增添对他们的限制,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差异性发展。

2、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

著名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回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因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

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因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在分析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并设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步骤,等等。这当然是很好的,也是必要的,确实是提高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方法。

但这种自主发现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发现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任务、新现象的不和谐之处,采用启发式等方式去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都是要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

进行教学设计的工作基础是了解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展示了许多与新课相关的图片或实物,然后满怀激情地启发学生,问他们知道不知道或愿不愿知道其中的奥秘,而当学生们满怀兴奋地说“愿意”时,教师似乎就在旁观者的面前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了。然而,事实是上课之前,这个班内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学生其实早已掌握了新课内容,而绝大部分学生都知识(因为上节课布置过预习了)新课要讲什么,所有的“发现”与“兴奋”,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类似的假问题、假启发的现象,在中小学教学,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中并不少见。

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考虑问题时,关心的并不是学生实际知道什么,也不是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与学生固有认识的实际差距,他们只是从新知识出发,从新课所要传递的概念出发,这里的问题,类似狄拉克拒绝回答的那类问题,是从概念出发的问题。

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日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日新学生的了解,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变化,调查研究必须不断进行。应该说明的是,中小学生许多学习中的问题,可以由他们自己从读书中、讨论中和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年级越高,学生越发展,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就会越深入,数量则会越少。因此,教师所要关注的,要重点点拨、讲解或演示、指导的,是那些带有普遍性且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了解学生、调查问题将会成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环节。从备教材为主到备学生为主,这一转变会有个过程,会面临许多新问题。

3、学习方式应该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

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学生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在百年前就已描述和批评过的“静听教学”。新课程提倡“做中学”.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学习、重组或改造的活动,经验“从做中学”。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陈鹤琴主张“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布鲁纳提出“发现性学习”,强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斯瓦布认为探究学习就是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其实,“做中学”并不完全是新东西。人类的技能学习一直是做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学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做(练习)中学的。把“做中学”拓展到认识领域,拓展到智能学习领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求。除了“听中学”、“看中学”与“做中学”以外,人们还可以“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体验中学”、“创造中学”等等。特别是在学生都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可以及时上网的条件下,怎样在学习活动中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每位正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格外关注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一切有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新课”。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应该从解决他们在阅读学习中的障碍开始教学。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因为,在学习碰到障碍时,有的学生喜欢问老师,以求快速解决问题;也有的学生情愿自己多想一会儿,或者通过查询、讨论来求得解决;还有的学生则要求暂时放松一下,让纷繁混乱的思绪稍稍平静一点以求得直觉的帮助。所以,要努力给学生自由,要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方法。当然,在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加上学习进度与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似乎难以给学生太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在设计教学时,还是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4、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

教学设计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施工蓝图要十分细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虽然在建设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烦恼,但它毕竟要求按计划施工。教学则不然,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主要规划发生在不同学生头脑中的事情,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设计得越具体,越周详,有可能需要改变的也就越多。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了写详细的教案(例如特级教师孙维刚就宣称自己十多年来未写过教案)。当然,课前,他们在依据自己对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等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充分的设计与构想,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当前,我们应该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构想,是以问题为核心的。

教师在设计时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阅读、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留有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关心实施步骤,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就没有多少机动的余地(机

动时间多了会无法安排),于是教学活动就会过于紧张,很难针对现场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因此,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应该向构想靠拢。教师不是工程师(他要按图纸施工),也不是电视导演(他们一般要按分镜头剧本去工作),而是节目策划,是与学生共同创造未来的人,创造是没有蓝图的,策划只抓大方向、大轮廓。说教学设计应该是构想,并不是不允许教师有些细节的设计与考虑,因为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设想想得细一点,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多一点事先的准备,应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预案就是预案,就有可能改变。这些设计或准备,应该只是准备,是备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一些教师苦恼于是否完成了教案或实现了预期目标,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事先的计划或构想,一成不变地按计划实现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点调整,更何况在今天大家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安排,在主体的影响下做些调整、变动,是理所当然的。

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就决定了课程、教材、教师以及教学设计的服务功能、服务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学设计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发展需要面前,设计不再神圣,教学计划也不再神圣,它们都可以因学生的发展实际需要而改变。从这个角度说,一位新教师,不但应该在了解、研究学生上下功夫,而且应该在提高自己现场应变能力上下功夫。在设计教学时,多想一想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很重要的事,这种预警式的构想越多,越贴近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会越主动,在变化面前变会越应付自如。

(二)现代设计行为:设计最优化的教与学的方式。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种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思想为基础的。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的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学生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对教师来说就得面对一个赤裸裸的选择-—要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要么承认这些差异。

如果说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多半是出于无奈的话,那么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便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Armstrong,T.)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问题:

(三)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行为设计的原则。(1)学生优先原则。

要熟悉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2)教师指导原则。

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地位。教师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3)互动性原则。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强调教师行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非完成教学任务本身。实现这一目的必须

注意其设计策略,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教学方案没有明显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

▶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简要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

1.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媒体使用目标是指媒体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中,将要完成的职能,按其职能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事实性: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使于识记。

▲情景性:根据学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相关情节、景色,真实的现象,或模拟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

▲示范性: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原理性: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

▲探究性: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典型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

媒体内容的选择:媒体内容的选择通常包括下列成分: △画面资料; △语言的运用; △画面的组合序列 △刺激强度。△教师的活动;

2、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的情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上一篇:线上线下结合营销案例下一篇:乔迁新居短信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