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国内外研究

2024-10-24

体育旅游国内外研究(共8篇)

1.体育旅游国内外研究 篇一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主要是采取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国家不设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海外市场促销、行业利益协调及国际信息交流、旅游市场管理等都由旅游协会这类半官方的组织机构来承担。市场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十分强调市场机制对旅游发展的基础作用,在旅游市场上起一个公正且高水平的裁判员作用。如香港的旅游业由香港旅游协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管理。香港旅游协会根据港府的法规成立,是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法定社会机构。

旅游协会实行会员制,一类是旅游会员,另一类是普通会员,会员包括国际客运商、酒店和旅行社代理商、饮食和娱乐等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业。旅游协会的工作目标是:推动香港成为旅游胜地;统筹旅游业内各种活动;促进旅游设施的改善;广泛报道香港的旅游特色;向政府提出有关旅游业的各种建议等等。旅协理事会的委员一半由政府委任,一半由会员推选,既有行业自律,又有政府权威。香港旅游协会因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旅游业管理机构之一。

国内先进管理体制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东模式,上海模式的核心是成立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旅游事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全市旅游行业管理的职能。市政府下辖的旅游局、商业局、交通办、园林局和新亚集团等单位,均为旅委会成员。锦江、华亭、衡山旅游集团公司和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旅管会领导。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旅管会主任,形成以旅游、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大旅游管理体制。“上海模式”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权威,旅游管委会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确定了旅游与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的行政及业务关系,使得旅游业管理由运动式转向制度型,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社会综合管理,为上海市发展都市旅游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

2.体育旅游国内外研究 篇二

体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特种旅游项目,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在西方逐渐兴起, 目前已有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十年来, 我国随着奥运热的不断升温, 旅游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 市场结构的调整, 以观看和参与体育赛事和从事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在中国发展起来。体育旅游是我国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旅游市场的一个新兴领域, 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在旅游过程中的表现, 更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出的一个崭新的经济领域。

随着体育旅游事业的繁荣, 体育旅游学术研究也在不断地取得进展。从世界范围来看,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旅游的理论体系在逐渐形成, 研究领域也日益扩展。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 虽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科体系, 但近年来, 在广大旅游、体育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努力下, 体育旅游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大量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体育旅游已成为了继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会展旅游之后, 旅游学界的又一研究热点。通过对这些研究文献的综述, 不仅可以反映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进展、学术动态, 更能把握其未来发展方向, 推动我国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

2. 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现状

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开始较早。20世纪80年代, 欧洲就有学者通过对主动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游客进行观察分析, 开始了体育旅游的早期研究。

20世纪80年代起, Glyptis和Deknop通过对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游客进行观察和分析, 开始了体育旅游的早期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 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章, 体育旅游体系开始逐步形成。近几年来, 又有许多高水平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出现。

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体育旅游资源与市场的开发利用;体育旅游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战略;体育旅游运作与管理方法、手段、制度;体育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体育和旅游在经理人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政府体育旅游政策变迁及运作;对国家和地区层面上体育和旅游部门中, 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体育旅游的研究成果, 使政府逐渐认识到了体育赛事对于国内旅游、就业、社会资本积累等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机会, 并使之成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体育旅游研究的发展影响了政府行为, 并为体育旅游在各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 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存在的争论有:1) 是否一切与体育相关的旅游活动都是体育旅游;2) 观赏著名体育场 (馆) 、体育纪念堂的旅游是否属于体育旅游;3) 体育旅游以什么标准分类更科学。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虽日益成熟, 但它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体育与旅游两门学科的日益融合问题, 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的完善问题, 体育旅游研究成果与实际结合率的问题, 体育在旅游发展中的功能问题等。

3. 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体育旅游研究起始于奥运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以及体育卖点在旅游营销中的运用。目前, 国内对体育旅游研究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但距离国外研究水平, 仍有一定距离。当前国内体育旅游研究,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即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研究以及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其中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最受学者重视。体育旅游开发主要涉及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即结合某个特定的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现状进行综合开发, 提出该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策略。另外, 体育旅游研究中的另一个重点是体育旅游项目开发, 也就是对某一特定体育旅游产品、资源的开发。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涉足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从体育旅游开发的地域性来看, 国内研究更偏重于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而对东部地区的研究较少, 从而在研究的地域上, 形成了东西部地区的不均衡发展。从研究的体育旅游资源的种类来看, 以自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主, 相比之下, 人文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较为薄弱, 尤其是对体育赛事、体育运动基地和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等方面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 使这些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说明人们还没有从旅游开发的传统模式中走出,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不够理想,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还是传统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延续。

在体育旅游市场研究方面, 主要牵涉体育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体育旅游产品开发, 以及体育旅游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内容。对体育旅游客源市场细分的标准, 以旅游者需求的差异性为基础。市场细分可以更好地根据不同偏好的消费人群, 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 向他们推销适合其自身特点的体育旅游产品, 实现经济效益。对于体育旅游产品开发, 国内学者更多强调政府的作用, 依靠政府行为, 企业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另外, 体育旅游市场调查、消费分析的研究内容颇具现实意义, 分别从消费动机、消费能力、出游态度、对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旅游者人口特征、市场结构等方面, 对儿童、青年学生、中年、老年等不同特征人群进行研究。

对于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 国内研究者主要把精力放在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体育旅游的分类、体育旅游的内涵、体育旅游的特征及作用方面。另外, 还有一些研究集中探讨体育旅游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并试图建立一个衡量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肖波.江西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 2005, 11 (303) :152-153.

[2]周珂, 周艳丽.体育旅游的界定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 2005, 41 (6) :27-29.

[3]REMAND.Points of Increasing Contact:Sport and Tourism in The Modern World[A].Proceedings of the Leisure Studies Association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M].Wallingford UK.LSA Publication, 1990:158-169.

[4]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279.

[5]唐国梁.云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初探[J].曲靖师范学院报.2000, 19 (6) :51-53.

[6]黄燕飞.我国体育旅游前景初探[J].体育文史, 2001, (2) :18-19.

[7]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 2002, 17 (1) :49-53.

[8]谭白英, 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 2002, 9 (3) :22-25.

3.国内外瑜珈旅游发展研究 篇三

摘要:瑜伽旅游是休闲旅游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对旅游者的身心放松有着一定的作用,能够缓解人们在紧张工作环境中疲惫的身心,是当前市场营销重要消费的项目,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瑜伽旅游;返璞归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F592.3

0 前言

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主要依靠瑜伽文化、瑜伽哲学、瑜伽体式修炼等内容,在国内外的瑜伽发展中,都会根据自身国家的发展特征来对瑜伽旅游进行一定的改进,但从总体瑜伽的主要内容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都是通过瑜伽的动作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征,来实现炼意、炼气、炼身等,从而达到缓解身体疲劳、疏松紧张的神经等目的,更能通过一些经典的动作如,背部凹拱等动作来治疗腰椎、颈椎疼痛,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瑜伽旅游发展进行分析。

1 瑜伽旅游概述

所谓瑜伽旅游,主要是以瑜伽为主的旅游休闲活动项目,瑜伽旅游是引导瑜伽行者回归大自然进行生命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提高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更注重生命体验有益于放松休息[1]。瑜伽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瑜伽旅游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休息、游玩的旅游项目,而是一项对自身进行放松调整的休闲手段,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带动下,一些工作紧张的人群比较适合参加瑜伽旅游,用来调整自己、放松自己,更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

例如,在瑜伽体位法的引导下,通过正确的跪、站、倒立、坐、卧等各种姿势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扭转、伸展以及弯曲等,能够使人体的脊柱、内脏器官、肌肉等之间进行很好的摩擦和牵引,能够有效的缓解工作上带来的身体不适,如,很多背部凹拱的动作对治疗腰椎、颈椎疼痛、下半身血液循环不畅等常见病治疗有着一定的作用[2]。另外,瑜伽旅游中的语音冥想和休息术等对缓解压力、镇定紧张的神经、改善睡眠等有着一定的作用。此外,瑜伽旅游是大多数女性非常热爱的旅游项目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瑜伽可以雕塑体型,更能达到减肥和收臀的效果,深受久坐办公室形成梨形身材女性的热爱。

2 国内外瑜伽旅游的發展

2.1 国内的瑜伽旅游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身体健康也原来越重视,但是,在工作以及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给人们的身体以及精神都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在近些年来,我国瑜伽旅游也逐渐受到国人的关注,瑜伽旅游也逐渐成为缓解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3]。瑜伽旅游主要以瑜伽为主,通过在旅游中渗透瑜伽文化给人的精神以及压力的放松和缓解带来一定的作用,在近些年来,瑜伽旅游的发展逐渐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而且瑜伽旅游项目也受到人们关注,更多的人选择在假期参加瑜伽旅游来缓解工作压力,瑜伽旅游也成为我国市场营销的重要项目之一。

根据中国瑜伽联盟对瑜伽会员进行数据统计,我国有瑜伽网站超过200家,注册瑜伽会馆数量已超过800家,专业培训学院近20家,注册的瑜伽企业也有超过30家,更有很多与瑜伽企业有着关联的企业不下50家,这些都为我国瑜伽旅游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从近些年对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调查发展,瑜伽会馆的加盟数量每年都在逐渐的增加,瑜伽旅游也成为各大城市重点的经营项目。另外,近几年我国瑜伽教练的培养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每年走进社会的瑜伽教练都呈现多倍的增长,因此,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2.2 国外瑜伽旅游的发展

我国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主要起源于印度,印度以及一些国家特别注重练身,而瑜伽就是练身的重要方式之一[4]。瑜伽旅游是国外特别重视的旅游项目之一,尤其是像印度这类特别重视练身的国家,更是将瑜伽作为国民练身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而且,通过近些年对印度等国家的瑜伽旅游项目发展情况来分析,古老而神秘的瑜伽是美体瘦身、减压调神的秘密武器,瑜伽的超凡脱俗、身体效果的感觉以及修身养心无限的魅力深受各大国家所重视,而且瑜伽旅游项目的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3 促进瑜伽旅游发展的方法

3.1 以返璞归真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动机

最早的瑜伽运动是室外运动,但是,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瑜伽也逐渐由室外转向室内,主要是是受到紧张的时间以及城市化发展等因素影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也逐渐将室内的瑜伽运动转向室外,到大山中、森林中、大海边、溪流旁等体验瑜伽,去呼吸更新鲜的空气,并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5]。瑜伽旅游主要就是将返璞归真作为动机,将瑜伽欲动回归自然,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条件下,走进优美、清静、洁净、开阔的大自然中,通过将身心融于自然,并得到升华,在回归自然、追求淳朴、享受自然的动机下去参加旅游,如,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等,瑜伽旅游也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

3.2 以文化渗透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文化基础

瑜伽旅游的发展应流露出瑜伽文化,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去吸引人们积极来参加到瑜伽旅游的行列中[6]。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最早瑜伽主要以练身为主,是菩提达摩带入到中国的《达摩易筋经》又名《易筋经》,主要所传授的功法包括内壮、静功、炼气、外壮、动功、炼意、炼形等,并与古印度瑜伽项目所提出的八支行法极为相似,八支行法即內修、外修、调息、坐法、禅定等。瑜伽旅游虽然是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是,要实现瑜伽旅游业的发展,更应注重文化的渗透,让更多人了解瑜伽的文化,尤其是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外形、身材、健康等越来越重视,可以利用瑜伽的功效来达到人们所要实现的目的,从而促进瑜伽旅游的快速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人们在日益激励竞争市场下生存,长期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以及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瑜伽旅游作为健身保健、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缓解压力、疏松紧张的神经等有着极大的功效,更是当前市场营销中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项目。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瑜伽旅游发展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瑜伽旅游的了解,主要对国内外瑜伽旅游的发展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以返璞归真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动机、以文化渗透作为瑜伽旅游发展的文化基础等几方面促进瑜伽旅游发展的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促进瑜伽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陈永力,杨心浩.道家精神与瑜伽智慧——通往身心和谐的道路[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2] 余利容,赵强,张乾伟.绵阳健身房瑜伽项目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4.试论国内农业旅游研究的进展 篇四

试论国内农业旅游研究的进展

随着近年来国内农业旅游的发展,业界和学界对其兴起、概念和内涵,农业旅游的特点、类型与功能,农业旅游的开发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不过,迄今为止,这些研究还存在诸多欠缺,今后应加强相关基础理论、项目开发、社区参与、示范区建设等研究,以促进农业旅游的科学发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7(3) 分类号:F592.3 关键词:农业旅游   研究进展   科学发展  

5.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篇五

该课题共分为六大部分:首先对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及体育旅游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接着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调查、分区、归类和评价;然后重点就中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作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构建相关的保障体系的思路。

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和体育旅游理论研究进展。其中,国外对体育旅游的研究目前已不仅仅限于对体育旅游参与者、旅游项目、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更深入到体育旅游具体内容和体育旅游市场相关方面的细节性研究,呈现多视角、多学科研究趋势。中国体育旅游研究活动起步相对较晚,对体育旅游研究的焦点目前还局限在对体育旅游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包括体育旅游的内涵、特征、分类和影响等。具体而言,关于体育旅游内涵,目前,在众多对体育旅游的阐述中,其共同之处都表明人们必须参与某种体育活动,而不同之处主要是对体育旅游参与者的内容、形式的概括与表述的差异;对于体育旅游特征研究,不少学者是根据旅游者的特征,进而给出旅游的特征。体育旅游分类研究是基于体育旅游概念界定和研究范围而确定的。大致可从旅游主体(参与程度和出游目的等)、旅游客体(资源特征、活动场所等)出发进行研究。关于体育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基本都是积极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其消极影响。总之,中国体育旅游研究在以上四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仍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其基础理论体系仍有待于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够,尤其是把体育活动与我国区域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区域体育旅游联动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因此,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关于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课题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中国发展体育旅游存在资源等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体育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体育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分散,可开展的项目呈多样性发展趋势,这就为项目和区域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便。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旅游资源分散化、体育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体育旅游市场开拓不足、体育旅游设施有待完善等方面,因此需要在体育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有效整合,以发挥整合效应,实现旅游产品的配套成龙,实现整体联动,整体发展。

第二部分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区、归类和评价,是课题的主要部分。该部分首先分别依据旅游者参与的目的和体育旅游活动的场所对体育旅游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然后又提出了几种不同的体育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包括袁书琪等的类似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的体育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柳伯力等根据体育旅游特性和旅游活动性质的分类体系等。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国家级及其以上级别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水利风景区、4A级景区(点)作为体育旅游目的地,并根据目的地不同的运动项目结合其所对应的活动场所(陆地、水域和空中)和所属旅游资源类型对中国四个直辖市、二十一个省和五个自治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评价,最终归纳出“中国大陆体育旅游资源统计表”来描述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六大区域(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分布状况,共计6类911种体育旅游资源(注:6类分别代表陆地、水域、空中休闲与竞技运动景区(点)的各种单独和组合类型,单独空中景区除外),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民族特色明显,体育场馆众多,可以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开发潜力巨大,但地区分布不均。

第三部分就中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作了较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整个课题最为重要的部分。在理论研究上,侧重于对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内涵和整合内容的研究。

关于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内涵,课题首先对资源整合的含义和特点、旅游资源整合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并结合体育旅游资源的定义,对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就是出于对整个或者局部体育旅游市场的预期和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市场主导,将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统一开发,整体利用,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获得体育旅游的最大规模效益。

课题阐述了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实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主体是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民间组织,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客体是体育旅游资源(狭义)和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整合的媒介是由主、客体进行旅游交易所形成的体育旅游市场。因此,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层面的旅游环境整合,产业层面的旅游产业整合,产品层面的旅游产品整合,市场层面的旅游市场整合。这四个层面的整合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其中整合的旅游环境是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宏观保障,包括旅游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整合的旅游企业是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经营主体,包括从低端走向高端的整合、从空缺填补走向成熟领域竞争和从联盟借鉴到外向拓展;整合的旅游产品则是体育旅

游资源整合的资源载体,包括空间层次整合、主题线路整合和龙头旅游资源的整合;而整合的旅游市场是实现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和形成市场机制的重要场所,需要在体育旅游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市场细分,并针对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市场营销,形成强有力的包括形象力、销售力和产品力在内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部分是体育旅游项目整合,主要是将分布在六大区域的中国体育旅游资源,根据其各自的特色进行体育旅游项目整合设计。

根据华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可以重点整合观光探险类、山体健身类体育旅游产品,辅以赛事观光类、民俗体育类产品,打造华北区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具体的旅游活动分别包括森林探险、徒步长城、驾车,登山、攀岩、高山速降,赛事观光、赛事参与和民族体育活动、民俗节庆,主要分布地区为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西。东北体育旅游产品由于其竞争性和互补性,需要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市场群体的基于不同资源形式的综合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一类是资源依托型体育旅游产品体系。该体系依据东北明显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形成以冰雪体育旅游、民族体育旅游、温泉健身旅游、山林河流探险旅游、体育赛事观赏旅游、滨海体育旅游产品。另一类是需求差异型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依据体育旅游产品的强度,划分出休闲娱乐健身体育旅游产品和刺激探险竞技体育旅游产品。

针对华东旅游区的水域和陆地项目的优势,在进行体育旅游项目整合设计时,以“立足华东、面向全国、跨越国界”为发展思路,将上海、杭州、青岛作为中心点辐射全区,主打四类体育旅游产品和两条精华旅游线路。四类旅游产品包括:健身体育旅游产品、赛事体育旅游产品、刺激体育旅游产品、休闲体育旅游产品。两条精华旅游线路包括:休闲探险旅游线路和健身度假体育旅游线路。

中南地区地形多样,除海南以平原为主外,其余五省山地资源丰富,所占比重大,因此应大力打造区域登山探险旅游,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大旅游的模式;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应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发展休闲娱乐型体育旅游,以此推出体育观战旅游产品、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刺激体育旅游产品、综合性体育旅游产品。

西南体育旅游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应依托本区优质体育旅游资源,推出四类体育旅游产品,包括民族风情体育旅游产品、休闲健身体育旅游产品、尝试刺激体育旅游产品和观战体育旅游产品。

西北区体育旅游资源多为陆地休闲与竞技运动景区,以独特的地形特点如盆地、沙漠、黄土高原以及我国陆地最低地——吐鲁番艾丁湖等著称;又有特色的人文资源如丝绸之路古道,红军长征线路,少数民族风情等,所以要以这些资源为依托开发出有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主打

四类体育旅游产品,包括:健身体育旅游产品、赛事体育旅游产品、刺激体育旅游产品、休闲体育旅游产品。

第五部分对奥运资源进行了分析,包括奥运资源的涵义,奥运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我国奥运资源概况、分布及特点等,提出了我国奥运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了具体的奥运会产品线路设计。对于奥运资源的整合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其中横向整合是以奥运场馆、设备设施为立足点,进行分项整合。奥运场馆可开展3类奥运资源产品:徒步观赏类、会展旅游类、婚庆旅游类、主题娱乐活动(演唱会、晚会、节庆活动)。奥运设施设备可开展2类奥运资源产品:体育健身类、社区主题休闲广场。纵向整合是以地区为中心点进行整合。针对区域、气候、文化和场馆的特点,进行体育旅游相关项目的整合,具体包括:赛事类和培训类的项目整合。

第六部分提出了相关的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提出中国要进行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保证一定的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特别是需要建立包括政策与法律、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人才、安全管理与救援措施、资金、科技等的完善的支持体系给予充分保障。

政策与法律保障方面,制定体育旅游发展战略,加大对体育旅游的扶持力度;实行财政、税收、金融优惠政策;促进体育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政策和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使用政策。同时要建立相关法律,通过调整旅游各利益主体关系来达到推动体育旅游事业更快发展的目的。

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保障方面,一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统一出台体育旅游发展的倾斜政策,对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规范旅游行业管理。二要完善运营机制,在建立统一规范的旅游市场,形成秩序井然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对旅游开发项目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组织旅游企业的创建和发展。

人才保障方面,应建立体育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加大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普及岗前培训,加强在岗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确保体育旅游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全管理与救援措施保障方面,一要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二要建立对各种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制度;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四要认真抓好旅游保险体系建设工作,在继续贯彻实施《旅游意外保险规定》的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研究设立旅行社责任保险;五要组建全国统一或区域性的“体育旅游资讯网”。

资金保障方面,应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和建立体育旅游发展基金来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政策保证,市场化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

6.国内外旅游注意事项 篇六

旅游是一件快乐的活动,美好的经历,但在旅途中,你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而使你的旅程变得不再轻松。所以,如果你想要获得较为满意的旅游,掌握一些安全基本常识非常必要。

一、乘车(机、船)安全事项

1.游客在机、车、船停稳后方可下机、车、船。按先后顺序排队上下机、车、船;要讲究文明礼貌,优先照顾老人、儿童、妇女;切勿拥挤,以免发生意外。

2.游客在乘车途中,请不要与司机交谈和催促司机开快车,违章超速和超车行驶;不要将头、手、脚或行李物品伸出窗外,以防意外发生。

3.游客下车游览、就餐、购物时,请注意关好旅游车窗,拿完自己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若出现遗失被盗旅行社概不负责。

4.游客乘坐飞机时,应注意遵守民航乘机安全管理规定,特别是不要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等无线电通讯工具或电子游戏等。

5.不要向车窗外扔废(杂)物品(特别是硬质物品),以免伤害他人。

二、住宿安全事项

1.游客入住酒店后,应了解酒店安全须知,熟悉酒店的太平门,安全出路,安全楼梯的位置,安全转移的路线。

2.注意检查酒店为你所配备的用品是否齐全,有无破损,如有不全或破损,请立即向酒店服务员或导游报告。

3.贵重物品应存放于酒店服务总台保险柜,不要随身携带或放于房间内,若出现遗失,后果自负。

4.不要将自己住宿的酒店、房号随便告诉陌生人;不要让陌生人或自称酒店的维修人员随便进入房间;出入房间要锁好房门,睡觉前要注意门窗是否关好,保险锁是否锁上;物品最好放于身边,不要放在靠窗的位置。

5.游客入住酒店后需要外出时,应告知随团导游,在酒店总台领一张饭店房卡,卡片上有饭店的地址、电话;如果您迷路时,可以按卡片上的地址询问或搭乘出租车,安全顺利返回酒店。

6.遇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发生火警时千万不要搭乘电梯或随意跳楼;镇定的判断火情,主动地实行自救。若身上找火,可就地打滚,或用重衣物压火苗;必须穿过有浓烟的走廊、通道时,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着口鼻,贴近的顺墙爬走;大火封门无法逃出时,可采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被褥堵门缝或泼水降温的办法等待救援或窑洞色彩鲜艳的衣物呼唤救援人员。

三、饮食卫生安全事项

1.在旅游地购买食物须注意商品质量,不要购买"三无”(无生产厂、生产日期、厂家地址)商品;发现实物不卫生或有异味变质的情况,切勿食用。

2.出门旅游,应随身带上矿泉水及干粮等食品,以备不时之需。注意切勿喝生水和不洁净之水。

3.不要接受和食用陌生人赠送的香烟、食物和饮品,防止他人暗算。

4.旅游期间要合理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货贪杂食。

5.为防止在旅途中水土不服,游客应自备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切

勿随意服用他人所提供之药品。

6.喜欢喝酒的游客在旅途中应控制自己的酒量,饮酒时最好不超过本人平时酒量的三分之一;若出现酗酒闹事、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肇事者本人承担。

四、游览观景安全事项

1.听取当地导游有关安全的提示和忠告,主要应预防意外事故和突发性疾病的发生。

2.经过危险地段(如陡峭、狭窄的山路、潮湿泛滑的道路等)不可拥挤;前往险峻处观光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可行,不要强求和存侥幸心理。

3.登山或参与活动中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同时做好防护工作。

4.在水上(包括江河、湖海、水库)游览或活动时,注意乘船安全,要穿戴救生衣;不要单独前往深水域或危险河道。

5.乘坐缆车或其他载人观光运载工具时,应服从景区工作人员安排;遇超载、超员或其他异常时,千万不要乘坐,以防发生危险。

6.游览期间,游客应三两成群,不要独行。如果迷失方向,原则上应原地等候导游的到来或打电话求救、求助,千万不要着急。自由活动时间游客不要走得太远。带小孩的游客,请管好自己的小孩,不能让小孩单独行动,并注意安全。

五、购物娱乐安全事项

1.不要轻信流动推销人员的商品推荐。

2.无意购买时,不要向商家问价或还价。

3.不要随商品推销人员到偏僻地方购物或取物。

4.要细心鉴别商品真伪,不要急于付款购物。购物时应向商家索取正式发票。

5.在热闹拥挤的场所购物或娱乐时,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钱包、提包、贵重的物品及证件;不要单独行动,不要前往管理混乱的娱乐场所。游客在娱乐购物时,主要应防止被诈骗、盗窃和抢劫事故的发生。

6.在景点内娱乐时,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参与适当的项目;在自由活动期间外出娱乐活动时,不要单独行动,不要前往管理混乱的娱乐场所。

六、其它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听从导游的安排,记住集中的时间和地点;认清自己所乘坐的车型、车牌号及颜色;不要迟到,因迟到造成的后果由个人负责。

2.在旅游活动中,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请游客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要乱扔烟头和火种;遵守交通运输部门、酒店等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及各种法律、法规。

3.游客乘坐的机、车、船在行驶的途中,若遇有交通事故发生时,硬挺从导游的安排及指挥,不要慌张;发生人员伤害的应尽力施救或自救;同时注意保护现场,避免损失扩大。

4.游客乘坐飞机旅游时,应带好自己的有效身份证(小孩应带户口本原件,满16岁未办理身份证的客人需持派出所证明原件),并注意保存好,导游发给你机票时应注意核对自己机票上的姓名、往返时间、抵离目的地、航班号是否正确;

请注意保存好机票和火车票并配合导游把票收回。如因游客原因造成不能登机旅行社概不负责。

5.游客在旅途中发生人身或财产意外事故时,按有关机构(如交通运输部、酒店、保险公司、风景区管理单位)订立的条例或合同规定处理或公安部门查处。本旅行社尽力提供协助。

6.游客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旅游途经地区当地的民族民俗习惯。

出境旅游注意事项

8月23日香港游客在菲律宾被劫持一事震动国际社会,由此也引发了国人对出境旅游安全问题的关注。出境游事先应做好哪些安全预案,尽量规避出游的风险,旅游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证件安全

护照、身份证、信用卡等是出国旅游的凭证,特别是在出入境接受检查时是必须使用的,所以一定要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切记不要把护照、钱包图省事放在背包或者旅行箱里,以降低丢失的风险性。在出国前,最好将上述证件各复印一份,连同几张护照相片放在别处,并记下所持护照号码,以备急用。

支招:

1、如证件遗失或被偷被抢,要立即报告导游领队或向警方报案,可拿备用的复印件迅速证明身份。

2、请警方出具书面遗失证明,必要时向所在国申请出境签证并向我国驻所在国领馆提出补办申请。

财物安全

首先,要保持低姿态,懂得礼让,不要高谈阔论或跟人争吵,是最基本的态度。无论是在当地经典的景点参观游览,还是在一些人多的地方,例如地铁、车站、广场之类的地方,都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其次,外国盗抢的案件如意大利、法国某些地方也比较多,所以不要认为外国治安很好。所谓“财不露眼”,切记随身不要带大量现金,消费尽量选择可以全球支付的信用卡或者其他银行卡。

支招:

1、贵重物品可存放在酒店总台和房间的保险箱中,保管好凭据、钥匙,并记住保险箱密码,一旦发现钱物丢失或被偷盗,要立即报告导游,请他们与酒店方面交涉。

2、在晚上,不要一个人单独出街,或者约同行的团友结伴同游,记录酒店地址和电话是必要的,告诉领队准备去的地方,记下领队的电话,遇到不明情况时,第一时间联系领队。如果不太懂得英文,更要注意和领队保持联系。

3、一旦发生被盗被抢事件,一定要保持镇定,要避免发生人身伤害,不要“硬碰”。平时要学习“help”和“SOS”等简单求救用语,在人员聚集地区遭到抢劫时应大声呼救,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尽快报警;在僻静地方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应放弃财物,保全人身。

酒店安全

不管是跟团还是自由行,入住酒店后,第一件事就要仔细阅读防火安全说明书,了解如何报告火警,确认最近的逃生门或紧急出口,以便遇到火灾时知道如何逃生。出入房间一定要随时关门、锁门,要保管好自己房间的钥匙。每次退房前,要仔细检查所携带的行李物品是否齐全,特别注意证件和重要文件及存放的贵重物品。

支招:

1、外出时不要把现金或贵重财物任意放在房间里。若房间有保险箱,最好放在保险箱里,又或者放在前台的保险箱里。

2、晚上睡觉,手袋或随身袋,也尽量放在离自己近的位置,记得锁好门窗才安睡。

3、若与其他团友同房,晚上外出,要先告知同房去哪个地方,几时回到酒店,并留下联系电话。

人身安全

在乘坐船、快艇等水上交通工具时,要穿好救生衣。万一发生交通事故,不要惊慌,要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速向领队和警方报告。

支招:

1、游客出国前应当购买旅游意外伤害险,同时确认本次旅游行程中的承保范围,如有疑问可向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查询。

2、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伤害等意外时,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取得警方的书面证明,提供保护。同时通知旅行社、救援机构、保险公司、所在国的我国使领馆等,并应保留所有单据正本,包括交通、意外事故证明、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收据、法医鉴定证明等,日后交给保险公司索赔。要尊重所在国,特别是有特殊宗教习俗国家的风俗习惯,避免因言行举止不当所引发的纠纷。

3、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政治**、战乱、突发恐怖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要冷静处理,听从现场警员的安排,并尽快撤离危险地区,并及时报告我国驻所在国使领馆或与国内部门联系寻求营救保护。

突发事件

遇到地震、山泥倾泻等意料不到的事情,掌握正确的避险和自救知识非常重要。行前的充分准备能让你躲过危险,懂得防患于未然及时避险。面对突发灾害保持冷静,有时一块木板可以躲过山洪的突袭,一个科学的动作可以避免雷击。

如果在台风多发的旅游地,出发前应查询当地具体情况。台风前后都要密切关注相关天气信息,注意环境、交通安全,及台风后食物卫生安全。在旅途中遇上台风要远离高的建筑物,尽量不要外出。如果遇到外伤、骨折、触电等急救事故,要首先打急救电话,或者联系领队。

7.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综述 篇七

1 国外工业旅游研究分析

国外的工业旅游大概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以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首先发展工业旅游为起点, 随之, 国外工业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 其发展内容涉及了越来越多的行业。随着工业旅游发展的不断成熟,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的观光旅游两个内容。

1.1 工业遗产旅游研究

工业遗产旅游研究方面首先是工业遗产旅游产生原因的研究, 爱德华兹总结了战后工业遗产旅游兴起的原因, 主要有:战后一些相对比较轻松休闲的服务产业相继发展, 战后人们对过去老城市和老工业发展的怀旧心理, 对于历史遗产保护思想的重视, 政府对于历史文物保护政策的支持以及第二产业正在衰退等几方面原因。雅克布从“30 年原则”的视角肯定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其次是对于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模式的研究, 在分析目前国外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 工业遗产旅游分为工业遗产公园和工业博物馆两个开发模式。最后, 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还包括对游客的分析研究、对如何发展区域工业旅游的研究、对工业遗产地区差异性的研究。例如, 理查德、斯蒂芬和克莱尔对各种游客的游览过程的分析。

1.2 工业园区观光旅游研究

工厂或工业园区观光旅游研究方面几乎涵盖所有产业。目前, 工业旅游的观光旅游研究主要针对工业观光旅游出现的原因以及观光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例如英国学者约翰·斯沃布鲁克对工业观光旅游以及景点如何管理进行了研究。

2 国内研究现状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正在蓬勃兴起。从全球的发展来看, 工业旅游的发展仅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 工业旅游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末期, 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上世纪末期, 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发展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 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工业旅游项目。2001 年初, 国家旅游局开展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单位推荐评选活动, 正式倡导开展工农业旅游。从2002 年10 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办法颁布后, 这一标准的实施为各地旅游部门推进工业旅游实现产品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国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还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内对其研究主要是从介绍国外工业旅游开始入手, 研究工业旅游的概念、特征、开发模式以及工业旅游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并重点以空间范围来划分对工业旅游的研究。从检索的文献来看, 工业旅游的研究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2.1 工业旅游的一般理论的研究

对于工业旅游的一般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介绍国外的工业旅游研究, 另一个是对于我国工业旅游一般理论的研究。

介绍国外工业旅游的经验。刘会远、李蕾蕾对于德国工业旅游有着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对德国的工业旅游内涵给予了高度解释。吴相利、李跃军针对英国工业旅游是如何开发以及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我国工业旅游理论的研究。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从生命周期理论角度、经济学角度、系统理论角度和区位理论角度来研究, 代表主要是李炯华;研究方法的研究主要对定性方法的研究, 代表主要是张红梅。

2.2 对工业旅游研究方法的研究

以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 代表主要是张建中、徐东平, 例如针对山西丹朱岭开发项目的策划;以城市为工业旅游研究的对象, 刘筏筏 (2007) 对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前瞻性建议;孙浩亮、孙静 (2006) 对于如何发展哈尔滨的工业旅游给出了详细的策略;李蕾、高雅芳 (2005) 在对于秦皇岛的工业旅游开发中指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基本策略, 比如首钢集团、丘比特葡萄酒厂等资源优势, 并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工业旅游开发的策略;针对省份范围内工业旅游的研究, 例如李继香 (2007) 对于安徽工业旅游发展的研究, 在对省域内工业旅游资源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安徽工业旅游的发展战略思想;在对重庆的工业旅游发展中, 严莉和辜敏 (2007) 提出了充分利用重庆旅游资源丰富的战略, 但是也指出其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的一面。

2.3 对于工业旅游具体开发的研究

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对工业旅游模式的研究也是旅游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方案。首先, 依据工业旅游开发依托的载体, 把我国工业旅游分为以下四种开发模式, 一是针对某种特殊产品的开发;二是对于某个较为落后企业谋求发展的开发;三是对于具有先进管理模式的企业进行开发;四是综合性的全面开发。其次, 根据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分布的状态将工业旅游划分为三种类型:都市综合性的工业旅游、城市特色工业旅游以及名胜旅游区的工业旅游。再次, 通过对工业旅游理论认识的角度提出了工业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城市型、商品型、中心型、景观型、扩展型、场景型、产品型、文化型、外延型、综合型。最后, 从工业旅游的策略定位角度出发, 结合我国现有的工业旅游示范点提出了包括:自然景观型、艺术鉴赏型、民族文化型、历史文物型、企业成长型、地区型等六种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第五, 根据企业的性质、特点将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归纳为专业型开发、公园型开发、综合型开发和特定型开发等四种模式。

3 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 国外工业旅游的研究主要是以英法德三国为代表, 在对工业旅游的规划和管理研究上都有较多的理论成果, 主要针对工业旅游兴起的因素、工业旅游的现实意义及工业遗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从国内工业旅游研究的现状分析来看, 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例如研究视角的局限性。对于工业旅游的研究视角都局限于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写, 基本上局限在定性分析的方法内, 对于定量的研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成果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这就使成果缺乏一定的说服性, 使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认识不到工业旅游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的工业旅游研究应该扩大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从多角度多学科入手;同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工业旅游, 使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采用数据模型、实际调查等方法, 打破过去只从企业狭隘角度的研究, 去从更广更深的层次来分析研究。

工业旅游是工业和旅游业相互交汇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通过有效组织工业旅游的活动, 不仅仅缩短了产销的距离, 还更好地满足了旅游者对于求新、求奇、购物、科普等多方面的需求, 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不断地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积极发展工业旅游, 可以进一步拓展旅游业发展领域, 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扩大旅游者的选择范围, 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和购物需求, 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环保节能意识,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改善企业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的形象, 学习交流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验。我国的工业旅游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 需要旅游工作者对其深入研究, 提出更为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其开发设计及经营管理。

摘要: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 涉及到旅游、经济、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不同方面。本文从国内外对工业旅游的研究入手, 以期对工业旅游发展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8.体育旅游国内外研究 篇八

关键词:旅游引导;城镇化;研究述评

旅游城镇化(Tourism Urbanization)的概念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帕特里克·马林斯(Patrick Mullins)在1991年研究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两个城市的旅游发展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提出[1]。该理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对城市发展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的学者,如古诗韵,保继刚(1999)[2],彭华(2000)[3]等旅游业界学者也开始对我国旅游城镇化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一、国外研究述评

帕特里克·马林斯(Patrick Mullins,1991)提出的旅游城镇化是一种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发展观的一种城市形态,是建立在当时西方人对于享乐的基础上的一种城市化演变发展模式[1]。实质上,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国外学者对于旅游城镇化的相关观点和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国外对于旅游城镇化,尤其是旅游引导的小城镇发展,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旅游与城镇之间的关系认识,如姆林斯和佩吉(Mullins&Page)指出,随着后工业社会到来,城市化过程的演替,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旅游开始“城市化”,城市成为现代旅游的支撑点[4];

(二)旅游与城镇经济发展研究,如德罗伊(Dernoi)、布莱尼、高兰(Blaine&Golan,1993)认为,无论是对于经济发达还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发展城镇旅游,对当地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5];

(三)城镇旅游管理研究,如瑞查德·沙普雷(Richard Sharpley)分析了城镇旅游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包括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导致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6];

(四)政府、社区与旅游的关系四大方面,如马德里加尔(Madrigal,1995)认为,城镇旅游发展带有显著的政府意愿,同时,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社区利益尽可能提高社区参与度,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7]。

二、国内研究述评

黄震方、吴江、候国林等三位学者(2000)基于城市化的考虑,并结合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演变过程,提出旅游城镇化即:以旅游区为核心,以旅游为推动力,促使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聚,从而导致旅游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8]。此外,黄震方等三位学者(2000)还提出旅游城镇化的形成机制应该包括:一、城市化进程的劳动;二、城市的载体作用;三、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四、政策机制;五、旅游交通设施完善等五个主要方面[8]。

王冬萍、阎顺两位学者(2003)从城市化发展动力的角度来考虑旅游城镇化,通过关注吐鲁番市近几年城市在发展旅游后的不断发展变化,该两位学者提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的发展促进人口、资本、物质、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从而带动城市周边地区不断发展的过程[9]。此外,该两位学者的研究表明旅游城市化推动了吐鲁番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吐鲁番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城市特征的鲜明化[9]。

学者陆林、葛敬炳(2006)更多的从旅游者需求角度着手,提出旅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的转移,从而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过程。该两位学者结合对丽江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过程对其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10]。李鹏(2004)通过对我国大量旅游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比对后,对我国的旅游城市化模式进行了分析,该学者认为“黄山模式”、“曲阜模式”、“武陵模式”是我国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11]。

国内学者林峰(2013)从旅游规划的角度入手,对旅游城镇化进行剖析,该学者认为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以旅游业的带动下的旅游产业集群为基础,有与旅游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消费集聚效应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12]。

结论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引导的城镇化发展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书,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关注理论问题,如:发展模式、发展机制等方面。且国外研究以具体小尺度案例为主,大规范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对与国外研究,国内关于旅游城镇化的研究相对之后,研究多通过关注案例来论证与旅游城镇化相关的理论,对与旅游城镇化的整体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项目:本文由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桂西地区为例”(项目编号:YB2014400)资助。

参考文献:

[1]Patrick Mullins,Tourism Urban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14(2):15-20.

[3]彭华关于城市旅游發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1):1-5.

[4]Yu Sheng,Tourism and Recreation of City[M].Shanghai:Eastern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3,15.

[5]Parlett G,Fleteher J,Cooper C,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old town of Edinburgh[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5):355-360.

[6]Fu Derong,The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external rural tourism[J/OL].http://all.zeom.Com/mag2/shehuikexue/jingi/29624/200607/14002199/.2010-04-20.

[7]Madrigal R.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1):86-102.

[8]黄震方,吴江,候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2):160-165.

[9]王冬萍,阎顺.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5):118-122.

[10]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6,25(4):741-750.

[11]李鹏.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97-100.

上一篇:就业择业创业的论文下一篇:插花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