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2024-10-17

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5篇)

1.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篇一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国企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摘 要]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持续地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行为,为企业全面建设现代造船模式提供坚强的政治纪律保证。

[?P键词]

江南造船;廉政风险防控;国企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 D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2-0037-03

廉政风险防控,是将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反腐工作实际,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以下简称江南造船)这些年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持续地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行为,为企业全面建设现代造船模式提供坚强的政治纪律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提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组织保证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江南造船始终坚持生产经营工作和党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制定公司“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很好地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江南造船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委责任主体作用,部署任务注重整体规划、协调推进,检查工作注重突出重点、持续改进,分析问题注重查找源头、把握关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取得成效。班子成员在认真抓好分管业务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进行有力领导。

纪委组织协调、各部密切配合。公司纪委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做好筹划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定期督促检查。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及时细化责任要求,形成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各党支部、各部门负责人充分发挥主管优势、专业优势,密切配合,切实形成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明确廉政责任,科学促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稳步开展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重点。江南造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船集团公司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责任体系。

责任签约。公司纪委在年初集中组织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公司分管领导、公司分管领导与各部门党政领导、部门党政领导与科室作业区三级责任制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责任书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具体标准和要求,并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责任考核、追究。责任追究制的建立,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与中心工作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检查、同时考核。江南造船把责任检查考核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对考核指标进行了量化,纪检监察部门每月向公司绩效考核小组提供考核结果,由绩效考核小组计入绩效考核总分。同时还把责任考核、追究作为党支部、部门、干部职工评先选优的指标,对追究责任的部门、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正是有了责任制和责任书签约的保证,绝大多数管理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不负党和公司的重托,带头把廉洁从政和秉公用权作为政治品格来培养,把同腐败行为和不良作风作斗争作为党性原则来坚持,把自觉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监督作为履职要求来践行,以自身模范行动促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三、排查岗位风险,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有效载体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排查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是核心内容。根据中船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公司纪委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组织,严密部署,对七个有重要涉外业务部门开展了“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岗位廉政责任风险控制试点工作。廉政风险内容涉及物资采购、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设备维修、外包外协、废旧物资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通过查找岗位风险点,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构建预警防线,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植于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有效防范并督促改进了风险内容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江南造船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岗位廉政责任风险点的排查工作。各部门党政负责人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广泛动员,以岗位职责为入口,以进一步梳理工作流程、强调职权分离为主线,以敏感岗位人员权力配置情况、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监督制约情况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本部门岗位人员进行排查,排查措施丰富有力,采取了岗位自查互查、部门集中评审,上下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晰。纪检监察部门在过程中进行指导,使风险点排查更加准确,防范措施更加得力。

通过岗位风险点排查,各部门注重完善本部门二级制度、业务流程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加强了岗位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意识,加深了对不正之风和腐败危害性的认识,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四、狠抓制度建设,有效形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制约机制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江南造船一方面下力气抓好现有规章制度的落实,增强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措施,解决业务流程上的管理漏洞和职责缺失。

从“三重一大”决策中设防。江南造船结合现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职代会的工作条例,明确了决策权限的划分和决策内容、决策方式,规范了决策程序,落实了决策责任人。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均参加总经理办公会,对“三重一大”的决策进行有效监督,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从“三重一大”内容中设防。江南造船按照及时适用性、现实针对性、标本兼治性、系统配套性、具体操作性的要求,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方面,从源头上加以规范,建章立制包括《船舶建造经营决策管理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生产经营综合计划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规定》等。

从管理薄弱环节上设防。江南造船针对公司内业务工作门类广、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着眼增强针对性、前瞻性,找准腐败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建立有效对策措施,做到防患未然,建章立制包括《产品外协外包业务管理规定》、《物资采购管理?定》、《废旧物资管理规定》、《招投标管理规定》等。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特邀监察员制度。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公司专门组建了一支作风优良、工作能力强的特邀监察员队伍,由重要涉外业务部门的党支部书记或中层副职管理人员兼职担任,由于特邀监察员是本部门主要管理岗位,对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以及业务流程非常熟悉,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部门内控管理,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五、广泛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文化氛围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宣传教育是基础。公司纪委结合江南百年渊源,寻经引典,提炼出“悬规植矩、廉泉让水”的公司廉政理念,通过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廉政教育格局,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为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突出教育重点。江南造船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内容,继续深化“讲党性、重品行、求实效、作表率”的主题教育,通过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立足岗位,忠诚于造船事业。

注重教育成效。公司纪委坚持定期组织重要涉外业务部门的领导干部和敏感岗位人员参加典型案例通报学习和座谈会,坚持每季度组织公司各部门党政负责人观看上海市纪委提供的电化警示教育片,通过具体案例剖析,研究案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强调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敏感岗位人员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

丰富教育的形式。一是在新进大学生文艺晚会的作品创作中,精心编导以反腐倡廉为内容的歌舞、小品,潜移默化地使新员工受到教育;二是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廉政警言格句评比、廉政公益广告创意征集活动,进一步鼓励职工群众热烈参与到公司文化建设中来;三是组织各部门制作廉洁文化宣传板,在公司办公楼、食堂等职工集中的地方进行巡展,引导各部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博采众长,不断深化公司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四是发挥OA网覆盖率高、宣传范围广的特点,开设党风廉政建设专栏,每月更新反腐倡廉宣传内容;五是抓好节假日反腐倡廉宣传,重申自觉抵制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的廉洁意识;六是坚持新聘领导干部在任职前进行廉政谈话的制度,一开始就在夯实领导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上下功夫。

六、实施严格督查,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际成效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监督检查是措施。江南造船利用多种时机、采取多种办法、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违纪违规问题的苗头隐患。

强化组织监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功能,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过组织生活等制度,使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在组织的监督约束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促进廉洁自律。

依靠群众监督。充分尊重和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每季度的党务公开、厂务公开作为重要平台,结合信访举报渠道,不断拓展职工群众参与监督的途径。对收到信访举报件,公司纪委高度重视,批示指派专人调查核实,对公司在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补漏,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加以防范和化解,对属于案件的及时立案查办,切实为反腐倡廉建设服务。

加强效能监察。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坚持“提高效率、严控成本、强化内控、主动作为”的工作方针,重点在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开展了公司一级效能监察和部门二级效能监察。效能监察立项项目将事前预防、事中制止、事后查处的监督管理有机结合,明确权力运作,规范业务流程,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同时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有关部门限期整改,不断提高公司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七、若干思考

(一)“制度+科技”建设工作任务艰巨。当下国有企业的腐败行为逐渐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的新特点,而传统的监督手段越来越难以达到高效预防的作用。为此,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监督、惩处、预警等工作的制度化水平,真正形成靠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二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制度执行力。针对自由裁量不严谨、审批流程不科学、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而产生权力滥用、私用的廉政风险因素,通过网络审批系统、电子监督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并将之融入到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中,合理划分和科学设置审批权力和职责,严格规范办事流程的程序、时限、标准,实现点对点的终端服务和监控,并通过“网络痕迹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工操作和自由裁量,推进审批过程的透明化和格式化,从而保证各项公共权力的科学规范安全行使,压缩廉政风险产生的空间,在公司内形成“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的良好氛围。三要实现制度与科技的有机融合。通过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来实现制度的规范执行,同时确保信息系统能够跟上制度的变化,对制度落实情况及时跟踪、评估、分析、预警和反馈。

(二)廉洁文化建设任务繁重。廉洁文化建设要不断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才更具有生命力。一要加强廉洁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促进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二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把握生产经营管理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用发展着的廉洁文化理论指导廉洁文化建设的新实践。三要逐步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精品工程”和“品牌形象”。注重培养和发现一批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鼓励企业员工创作具有企业鲜明特色和艺术品位的廉洁文化精品。

作者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卞吉赋

2.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篇二

一、抓住“三个环节”,建立科学的权力配置机制

我们抓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权力清理。针对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具有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等8大类、39项权力责任进行全面登记、归类、梳理,建立“行政职权目录库”,在此基础上,逐项、逐环节地进行重新划分和科学配置国土局所属各局、所、队、以及股、室之间的责任和权力,并进一步明晰和规范了各种权力的运行范围、运行程序、运行方式和运行结果,把这些权力、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分管领导头上,实行责任连带制。同时,还成立了由业务骨干和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组成检查督查领导小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和普遍检查相结合,一般性检查和重点剖析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避免了由于职责不明而形成的相互推诿、职责交叉重复、责任难以界定等现象,使职责与权力对等和统一起来,始终处于明晰和阳光状态。

第二个环节就是权力风险评估。我们在重点评估工作职责风险、工作过程风险的同时,把道德情操、社会形象纳入廉政风险的重要内容。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三大方面,21条。特别是对评估确定的6项一类风险点,通过联系实际案例对照查、结合工作职责对比查、互相点评集中查的方法,使每个人都能时时刻刻把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作为约束自己、反醒自己、规范自己的首要内容。

第三个环节就是实行权力相对独立和制约,建立和完善工作程序一体化制度,按照定岗、定责、定员的要求,强化各个环节的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工作格局,破解各自为政、程序脱节、制约缺失、自由裁量权过大等弊端,特别是针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容易产生腐败的高危环节,实行自我约束、相互制约、共同监督、阳光操作综合运作机制,做到了依法用权、有限用权、审慎用权。

三、突出“三个重点”,建立规范的权力运用机制

(一)突出行政流程这一重点。我们坚持把探索和创新各种权力的运行范围和程序,各种权力的运用方式和模式,作为规范权力运行,化解廉政风险的强有力措施之一,逐项、逐条地对应职权职责目录,以“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方便群众、操作简单”为标准,把28项重点工作、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权力责任、运行过程、办理条件、具体要求、工作标准都绘制成流程图,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为了强化过程控制,对照权力运行流程图,采取现代化信息、监控等手段,对权力的运用过程实行全过程跟踪、立体式监督,使每个工作人员不能不作为,也不敢乱作为。

(二)突出“三重一大”这一监督重点。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中,我们认识到,要增强反腐败的实效性,必须把领导班子作为重点,紧紧抓住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权力运行和决策过程中设定自我约束和共同监督机制。通过学习讨论,我们把廉政风险的重点概括为“三重一大”,就是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经过了集体决定,重要人事任免是否坚持了严格的推荐、考核、公示等程序规定,重大项目的安排是否按规定办理,有无利用职务影响插手项目的情况,大额度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等。

(三)突出权力运行公开这一重点。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形式,公开国土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工作程序以及具体要求,方便群众监督,提高信息的对等和透明度。利用县国土局内部设置的公示栏、信息网站和工作园地,把全局性、阶段性的重要工作目标、实施办法和目标结果向全体干部公开,对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大宗财务科目支出、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行政事务进行公开,认真听取干部意见,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实现公共权力行使到哪里,公开透明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对干部任免、干部奖惩、党内选举以及民主生活会等情况,按党内、党外两个方面进行适时、适地公开,保证了职工和党员干部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实施“三项措施”,建立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一是着力从思想上化解廉政风险。按照省、市国土部门的要求,把学习内容分成四大类,十三个重点,开展了“三个坚持”主题教育和“四个一”活动。即,坚持勤政廉政,促进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坚持公道正派,实现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主题教育和坚持自醒自律,当好人民公仆主题教育。“四个一”是每个国土工作人员都要通过自己的廉政、勤政、善政行为,成为一个让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一个让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一个让子女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一个所作所为问心无愧的人。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依靠典型的力量,增强全体干部的廉政意识,提升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抓住汪新强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秉公执法、廉洁勤政的先进事迹,全面开展学习汪新强,争做汪新强式的人物活动,进行了岗位练兵、文明科室、文明示范岗评比活动,使全局上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汪新强式先进人物和先进群体。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紧紧围绕“廉洁、勤政、和谐”这一主题,聘请离退休老同志、老劳模和理论工作者做专题报告或辅导讲座,整体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二是着力从行动上化解廉政风险。首先是坚持三个创新。即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和机关运行模式。实行第一责任人全程跟踪办理、全程督办检查、全过程公示结果责任制,解决空位、错位、不到位问题。创新工作协调运行模式形成一环扣一环,环环有责任的链条式管理体系。创新快速反应工作模式。对上级的重大决策,县委、县政府交办的重大事项赋予当事人决策权、指挥权和督办权,以保证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质量贯彻落实。

其次是大兴爱民惠民之风,完善提高24小时机关超市服务制度。在认真落实七项便民服务制度和“五到家、五必办、六个一”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调查研究,反复征求社会各界建议要求,充实和完善了24小时机关超市服务制度,即:24小时热线服务制度。按照国土业务分工,确定三名熟悉国土业务、热心服务群众的工作骨干,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为广大用户解惑答疑。24小时要情大事快捷反应制度。对上级的重大决定和部署,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运作,第一时间落实。24小时特事特办制度。实行随叫随到,随来随办,把热心耐心诚心的服务体现在每个时间段和每个工作环节上。

再次是实行双评双考双挂钩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用户恳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寻策于民、问计于民座谈会,每年开展一次百人讲评廉洁、讲评绩效、讲评服务活动,在互动中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对照中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在讲评中明确方向,做好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做好对干部工作的日常考核和跟踪考核,进行民主测评和社会公认度测评,同时把“双考双评”结果与干部的使用、奖金挂钩。通过建立和完善横向的、纵向的、立体式的评价,考核、监督体系,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是着力从制度上化解廉政风险。一是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在讨论和决策重大事项时,实行一把手最后发言的集体决策制;领导班子决策吸收党内外群众参加的听证制和重大决策预先告知制。在对土地出让、挂牌等重大事项申报审批时,严格执行办事人员、执法局长、主管副局长和局长逐级签字工作程序,堵塞工作漏洞,确保公平公正。对基本建设、维修等大额度资金支出,实行预算、论证、集体讨论的决策制度。对重要岗位人员的任用实行了集体决策用人模式。在分管工作上,把班子的团结、协调作为一种素养来培养、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能力来强化、作为一种德政来要求,开展经常性的思想交流,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沟通与协调,使班子成员的容人、容言、容过、容才之量大大提升。同时,我们还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提建议、得奖励”活动,成立了机关事务民主管理委员会,为民主管理搭建了平台。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制度。把排查评估出来的廉政风险内容,从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为出发点,界定公开范围、公开载体和公开时限,对具有相对稳定的事项实行长期公开,对阶段性或临时性的事项随时公开。同时,本着“行政权力行使到哪里,接受监督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拓展公开领域,提升向基层延伸的力度,横向上把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事务全部纳入公开范围,纵向上把服务承诺、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到最基本群众,做到了既提供各类政务信息,又提供多种服务内容。三是建立长效监管制度。建立了国土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办理结果公开制度,对公示、公开应该遵循的原则、范围、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动态考核与常规考核相结合,做到了“决不白干、也不白给”,调动了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和创造性。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重点从权力的运行、效率的高低、服务的优劣等六个方面、42项具体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事项和操作方法。建立了效能监察制度。在设置投诉电话、实行网上在线投诉、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组成专门监督队伍的基础上,还与县检察机关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与县纪检、监察部门建立了案件预防查处制度,增强了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篇三

风行风热线的新发展

龚汉江同志在深入推进“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全国电视电话会上的发言

9月25日,国务院纠风办召开深入推进“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有七个单位介绍本地开展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经验做法。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省政府纠风办主任龚汉江同志代表陕西省政府纠风办就我省开展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情况大会上作了题为《坚持科学考评,完善考评机制,努力实现政风行风热线的新发展》的发言。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务院纠风办主任马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龚汉江同志在发言中指出,政风行风热线作为一项由纠风、媒体和上线部门行业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民心工程”,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只有坚持对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实施科学考评,不断丰富和完善热线工作考评体系,才能激发和调动方方面面参与热线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一是科学确定评价考核主体,坚持组织考核与群众评判相结合。要对热线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考评,首先要科学确定热线评价考核主体,解决谁来考的问题,这是确保热线考评客观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工作中,依据纠风工作责任制和政风行风热线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政风行风热线考评规则,对各上线单位、媒体和各级纠风办的评价考核主体进行了明确。为保证考评结果的真实、公正,在开展评价考核工作时,始终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无论是在考评内容上、考评方法上都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注重通过热线收集统计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参与考评的范围,群众成为热线工作考评中的无形主体,实际上成为热线考评工作的真正主体。由于明确了考评主体,特别是突出了群众在热线工作考评中的作用,使热线考评的责任更加明确,同时也使热线运作的工作责任和目标要求更加明确。二是科学设置评价考核办法,坚持量化考核与刚性约束相结合。依据政风行风热线运行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选定合适的考评对象,设置合理的考评内容,确定科学的考评方法,是建立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热线考评工作机制的关键环节。工作中,要求对各级纠风办的考评,要把热线开办情况列为纠风工作责任制考核的范围;对热线运行媒体的考评,要把热线开办情况列为广电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范围;对上线部门的考核,要把热线参与情况列为各级目标责任考核的范围。在考评的内容上,突出参与部门行业“一把手”上线率、热线问题回复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在考评重点上,突出对热线参与部门行业的考评。实践证明,对各部门行业参与热线情况实行量化考评,并辅以刚性条件约束,使热线考评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三是科学运用评价考核成果,坚持奖优惩劣与树立典型相结合。坚持把热线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奖惩赏罚的重要依据,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评价考核体系的督促检查功能,就是为了督促各部门行业更好地做好

热线工作。对热线评价考核结果,除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布、对优秀单位予以表彰、对不合格单位进行警示训诫谈话并通报批评以外,最重要的是将考核结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的具体内容,并占据相应分值。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热线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部门各行业参与热线的工作情况。对热线工作情况进行必要考评,尤其是把考评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对各部门行业参与热线工作带来了压力,也增加了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各单位参与热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篇四

三明市人民政府(2010年7月8日)

首先,热烈欢迎符组长带领省政府督查组一行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对我市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纵深推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一次极大的推动和鞭策。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6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和《福建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强化领导,明确重点,健全机制,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公民科学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基本达到纲要提出的目标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1.成立机构。2006年9月,成立三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科协、科技局等18个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确定工作要点,加强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整体推进纲要得到有效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科协,承担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各县(市、区)也先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市级相关部门建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科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制定方案。2008年5月,立足市情,制定了《关于印发三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政文„2008‟63 号),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做出总体部署。

3.明确职责。各牵头部门根据《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分解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负责制定本系统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督促。

(二)开展主题活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纲要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活动,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得到全面落实。市主要新闻媒体和市级重点新闻网站,围绕主题活动,办好科技专题、专栏、专版和专门频道,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并广泛开展全国科技〃人才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建设节约型企业、建设新农村户用沼气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实施主要行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科普七进”活动,即科普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形成全省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品牌,实施“四个主要行动”,即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现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 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1.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大增强。一是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教育和管理得到加强。立足课堂主渠道,建立必修课、选修课、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科技教育体系,全市86.5%的中小学校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足开齐科学课程和科学实验课。加强对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情况的检查和指导,作为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科学教育教材建设,让科学教育贴近生活,如小学编写《乡土教材》,初中编制《三明地理》、《三明历史》;各中小学校依据地方与学校实际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如三明一中的《文笔新泉》、《古典诗词教学》,三明二中的“走进文化名人教学”系统校本教材,市教育局编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深受学生欢迎。二是农村未成年人参与科普活动机会明显增多。以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教育资金投入,“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71所。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于2008年3月前全部建成使用并通过省级验收,共投入经费3227万元,受益学生达30多万人;推进城乡教师帮扶、交流制度,辐射新科技信息,把开展“送教下乡”与“带课进城”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部门主动作为,如市妇联重点推进社区、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等家长学校建设,做大做强关爱留守儿童品牌,提高母亲科学素质,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重要作用。三是课外科技活动广泛开展。教育和科技、科协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推动青少年校内外科技活动开展。广大中小学校每年制定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利用班 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崇尚科学、心理生理健康等知识普及。每年组织或举办我市中小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鼓励高中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发现和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继2008年我市成功承办第23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后,我市在第24、25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获佳绩,获奖近百项。今年4月,我市承办全省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我市参赛队伍和获奖成绩人数又创历史新高,41个队获奖。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市共举办科普(技)讲座64次、科普(技)展览40余次、科普(技)竞赛60余,中小学受教育面达100%。四是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组织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校园和科普基地,开展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团老区行、科普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科普挂图校园巡展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普及科学知识。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团在我市做《星空探密》、《如何提升青少年创新课题研究的质量》等50场(次)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科普报告会,1.6万多青少年接受了深刻的科普教育。

2.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显著提高。一是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组织部门制定《“十一五”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科技培训规划纲要》,对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开展新一轮科技培训,力促党员掌握2-3门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 培训。2006年以来,全市培训农村技能劳动者10万人,实现4万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4236人获绿色证书,862人获农民技术员职称、174人获农民技师职称;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深化“村会协作”活动,结协作对子2100多个,年平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800多期,受训3.5万多人(次),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0余项(次)。二是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在农村开设各县农函大分校、乡镇教学辅导站、村辅导班,形成上下贯通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科普网络,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能力增强,近年来各成员单位共组织开展了各类农民培训2.3万多次(场),培训农民106万余人次。组织专家送技术上门,先后组织19批72名专家、在职市管拔尖人才到12个县(市、区)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员培训等活动。开展星火科技培训,建立市县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培训服务管理制度,形成食用菌、名优果茶、竹林开发、畜禽养殖等支柱产业培训计划,现有3所国家级星火学校。三是广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万名科技专家进千村、科普快车山区行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咨询服务站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三年来,共组织2000余名专家、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300多次,辐射500多个村庄,近20万农民参加了活动,向农民赠送20万余册科普图书和光盘。四是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和创建活动。抓好“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和“海峡西岸星火产业带”建设,认真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南方红豆杉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培育”项目和省星火计划“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大科技专项“三 元区人工速生材高效利用产业化示范”、“宁化特色畜牧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和指导工作,产业带建有19个市级星火创新龙头企业和13个农作物优良种苗基地,承担的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占全市的70%以上。开展全国和省级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百强农技协”评选活动。2006年以来,我市6个协会(基地)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4人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科普带头人称号;18个协会(基地)获得省科协、财政厅授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10人获“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科普带头人称号,17个协会获省科协“百强农技协”称号,争取国家、省配套奖补资金250万元。持续开展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三明市、永安、泰宁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市(县)称号,并有全国科普示范县(区)2个、省级科普先进县4个和省级科普示范街道、社区37个。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 “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市农村青年技术创业致富带头人”、“市农村青年科技创业致富示范基地”评选、表彰活动。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整合“三明农业155”、“林业96355”、“三明星火网”、“三明农副产品供销网”和三明科技信息体系等各部门公共信息资源,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处理和资源管理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省地县协同运作建平台、县乡村一线贯通作服务”的农业信息化大格局,三明市农业155网站走在全省农业系统同行业第一。建立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队伍,全市共有7982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人才支撑作 用。实施引才引智工程,积极争取省上支持,已有10名专家学者到我市有关部门、县(市、区)担任科技副职;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236人;由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首次在三明招收培养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等计划就业项目招募、派遣工作,2006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考聘用到我市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3528名。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8万多人,其中农民技术人员8344人,农民高级技师和农民技师247人,农民助理技师 1265人,生产能手3.86万人,经营能人2.9万人,能工巧匠3656人;1733个行政村共选聘农村“六大员”1.5万多人,农村科普宣传员1481人。

3.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一是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培训资源,形成农口、劳动保障、科技系统以及工青妇残联等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立一批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培训服务网络;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已经覆盖全市11个街道、72个社区、74个乡、57个镇、1723个行政村;建立10个高技能人才基地,技术工人中有1人享受政府津贴、18人获得省以上技术能手称号。形成具有三明技工教育培训特色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格局,市区三所技工学校整合组建高级技工学校已经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批准。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2006年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4.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0.75万人,开展岗位练兵5万多人次。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市总工会还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有关规定,维护城镇劳动人口的学习权和发展权。二是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将《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作为教材,举办各类培训班,有16.2万人次参加培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技能、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禁毒防艾以及疾病防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抓好高危行业、特别是煤炭、矿山以及特殊工种和当地龙头企业的农民工岗位提升培训。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2006年以来,全市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5万人次,培养技术工人14.5万人,其中高级工0.7万人,技师以上0.27万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22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2.5万人次;技工学校招生0.85万人。四是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和“厂会协作”、“金桥工程”活动,紧密围绕自主创新主题、企业技术难点、技改重 点、技术创新等,开展课题攻关、技术研发、决策咨询、建言献策等活动,三钢(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全市有4个企业被评为全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积极推进企业科协建设,全市建立企业科协143家,组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大力实施“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引进项目”工程,有7个院士项目在我市企业落地,成立4个“院士工作站”。五是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市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以文体、科教、法律、卫生、涉台教育、环保、计生以及就业与社会保障进社区的“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海西科普大讲坛”、“现代女性大讲堂”、“健康教育进农村”等活动,市区还建立“社区科普流动图书馆”并免费开放。六是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重点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我市有50多个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机构,社区普遍开展“讲科学文明、建和谐社会”科普宣传活动,37个社区已被评为省、市科普示范社区。

4.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一是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把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组织人事部门把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工作列入《2007-2010年三明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设有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题目,面试环节增加领导能力测试项目,其中包含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和管理的内容。自2003年以来实行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以来,考题中科学知识题目占一定数量。二是各级机关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调动,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增强。市委学习中心组带头每年组织专题科技理论知识学习讲座。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科学技术专题学习。市直机关工委派出巡听小组,对专题学习进行督导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科普知识测试,促进领导干部提高学习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建立了全国首家机关科协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科普进机关”工作。机关科协专门编辑下发学习辅导材料,为机关干部学习科普知识提供资料。三是各级党校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2006年以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分别在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进修班、妇干班、公务员任职班、公务员初任班等班次,先后开设了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等25个专题课,受训学员达2770人次;7次开办以“三明实施科技强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主题的学员讲坛,组织学员结合实际深入探讨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是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召开“书伴我行,书香三明”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全市发出《全民读书活动倡议书》,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高层次科技报告会、科普讲座。2006年以来,开展了“院 士专家科普报告团老区行”活动,做了18场(次)科普报告会。2009年我市与省科协联合承办了题为《应对挑战,科学发展》的福建省第九届学术年会,5位院士、20多位专家及2000多名省内外科技工作者汇集三明,共举办13项大型活动和5场海峡两岸专家论坛、14场省级学会主题论坛,交流推广新思路、新方法。

(四)实施基础工程,夯实公民素质建设

1.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成效显著。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已形成。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为全市中小学配备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科技辅导员,达标普通高中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广大中小学校在校园内设臵科普宣传橱窗、科技活动室、科技成果展示室等,并购臵必要的科技制作器材和设备。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常年联合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技能竞赛、评选表彰、辅导员培训、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增强市委党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科技教育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撰写了400多篇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进行研讨和交流,并选送优秀论文和科教工作者发明及科教制作作品参加了省级交流、评审,取得较好成绩。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初显成效。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开展“创新型三明”文艺系列创作活动,评选出展览作品305件,获 奖作品120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举办“华宇杯”首届三明市青少年科普动漫创意大赛,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创建海西(三明)数字科普馆,设有科技前沿、科技博览、科普动态等11个大栏目70多个子栏目,至今共发布7415条科普信息,2965幅科普图片,被群众誉为三明人自己数字科普网,并与三明市44家重点网站结成网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有所发展。形成了报纸、电视、广播、刊物、手机等六大载体互动联动、优势互补的新型科普传播形式。三明电视台、三明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三明日报》科技专栏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均不断增加,“科技之光”、“科普天地”、“科普之声”等科技栏目影响广泛。着力抓好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科普传播载体建设,成立三明科技声像中心,先后投入经费近40万元购臵声像设备,由中心人员采编制作节目,并与三明电视台联合开办《科技之光》栏目。市数字三明建设办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对我市科普、科技工作信息进行宣传发布,累计发布相关政务信息达1700余条。“三明科协网站”等网站开设专栏解读《纲要》的重点内容,宣传各地实施《纲要》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联合三明移动公司出版了《移动〃科普--民生资讯通》、《商务随心通》、《农家致富通》等系列丛书,共印制10万册,成为“流动”科普馆、“掌上”科普馆。

4.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大突破。加大投入,建设以海峡闽中科技馆为龙头的科普场所。2006年6月,动工兴建三明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总投资1.9亿元,2009年11月竣工,其中科技馆 总投资3600万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室外广场1.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93万平方米,其中市科协获得地上第三层全部楼房和地下停车场大约2.95万平方米的产权;设在科技会展中心的海峡闽中科技馆总面积为1.09万平方米。大力建设科普设施、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增强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我市现有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23座,其中市级青少年宫和儿童活动中心各1座,县级青少年宫3座,县级儿童活动中心12座,县级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中心6座;社区科普大学6所;博物馆6个、自然保护区5个、陈列馆3个。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对科普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市区综合性的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抓好市区科普画廊的“建、管、用”工作,科普画廊由两区科协负责管理,统一制作版面,每两个月更换一次版面;加强青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场所建设,丰富内容、增强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和机会。制定《三明市科普教育基地标准》,在全市开展“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建设和评估工作,建有科普教育基地35个(其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9个),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2个(其中全国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省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9个),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个。推动科研院所、大学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大对公众开放的力度,各部门积极协调本地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向社会公众开放。

(五)完善工作机制,保障纲要有效落实

1.制定规章制度。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有关科学技 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中的规章、制度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如:《2007-2010年三明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三明市科普志愿者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十一五”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科技培训规划纲要》等。制定表彰和奖励政策。如: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事局制定“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办法,适时对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加大财力保障。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三明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明确市、县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问题,要求各县(市、区)要按照“每年增加科普经费不少于人均0.05元” 的要求,把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落实到位。此外,市财政每年就慰问专家、科技工作者,农函大等工作都另有专项经费安排。

3.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学校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依托市教科所,通过实践、进修、培训、教学观摩研讨等途径,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500多位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参加培训班、研讨班。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科技辅导员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稳定、不断壮大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业人才,专门成立未成年人科技、科学教育与培训领导小组、科技教育组织。解决落实科学教育教师编制,挑选具备相关素质的人员充实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组建科协组织。发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学会作 用,每年召集各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成立三明市科普讲师团,发展首批团员10人。发展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有会员87人,并成立三明科教影视协会,发展会员60人。建立三明科普资源共享联盟,发展会员44家;整合科普人力资源,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集成,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形成。目前,已有14支1100人构成的科普志愿者服务分团。涌现出一批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科技辅导员,有3个单位和8名科技辅导员获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有6个单位获得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总的来看,我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愿望还有一些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科学素质工程》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存在“重经济、轻科普”,“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各机关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和交流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市、县、乡(镇)三级经费保障力度不够,科普投入难以适应需要。目前,科普经费高于人均0.5元的只有3个县(市、区),达到人均0.5元有6个县,低于人均0.5元的还有3个县(区),最低的科普人均经费只有0.26元。三是科普保障条件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不够强。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且不足,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和提高。四是资源整合不到位,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滞后。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发、集成、服务这三个环节上,还比较薄弱。五是科普场馆设施难以满足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大部分县科普场馆设施建设滞后,制约 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大众传媒科普宣传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二、下阶段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督促各级政府将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考核内容;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自觉把相关纳入各自工作规划和计划,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二)加大科普工作投入。按照《科普法》要求,把科普专项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增长逐年加大投入。

(三)建立健全科普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组织管理、社会责任、保障条件及考核监督办法等操作性强的科普工作具体措施,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整合资源促进共享。进一步整合科学教育资源、科普人力资源、科普设施资源,发挥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载体作用,促进科普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三、建议

关于加大山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力度的建议。海峡闽中科技馆(科技会展中心三楼)项目建设经费严重短缺,馆内装修和购买展教具资金缺口较大,为使科技馆早日发挥应有的功能,恳请帮助协调,将该项目作为全省重点科技场馆建设项目,并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同时,建议省上出台扶持老区、苏区科技场馆建设的优惠政策,为老区、苏区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5.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篇五

努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水平

陆营镇地处卧龙区西南部,距城区23公里左右,辖25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2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万人。全镇共有38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2 5个,农村党员1302人。今年来,陆营镇党委、政府和纪委紧紧围绕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坚持四个落实、抓好两务公开、建强两支队伍”的总体思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落实,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我们始终把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龙头来抓,通过狠抓四个落实,有效推动全镇党风廉政建设纵深发展。一是组织落实。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纪委副书记和农业、村建、财所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并督促各村、镇属各站所全部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构。镇村两级“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全面建立。二是责任落实。制定全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镇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任务细化到全镇13名副职领导干部,量化到三办、四中心、一所负责人及25个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年初组织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副职、各村、站所负责人公开签订党员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各村、站所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签订党员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并逐级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人人有责的责任机制。三是督查落实。镇党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班子副职和村、站所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情况汇报,镇纪委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例行监督检查,督查情况及时向镇党委汇报,镇党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镇纪委负责督促整改落实,督查结果作为年终单位评先评优、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积极性。四是机制落实。今年以来,镇党委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改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五要十不准”规定》,重新修订实施了镇机关考勤、值班、效能建设、“公务灶”接待、财务、包村和村干部管理考评等10余项管理制度,镇、村两级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同时,在各村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管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规定,镇村两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抓好两务公开,促进权力透明运行

我们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深入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狠抓清权确权,制定流程,查控风险三个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基层干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在推进公开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五个规范。一是规范内容。制定了镇、村两级党务、政务公开目录,要求镇机关和各村、站所严格按照公开目录规定的事项确定公开内容,特别是对干部任免、财政收支、惠农政策落实、重点项目实施、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发展党员等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到不遗漏、不回避,全部如实详细公开。二是规范程序。严格按照“制定公开内容、班子会研究、镇村两级督导组审核把关、镇村两级纪检组织审定签字、按时公布、镇纪委定期督查”的流程进行公开,通过规范运行程序,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三是规范阵地。在镇机关醒目位臵设立5处永久性的高标准党务政务公开栏,同时借助镇便民服务中心各窗口集中办公的平台优势,利用电子显示屏流动显示、向办事群众发放宣传单、受理群众咨询等形式,及时宣传公开工作。在村委会或村道显眼处、方便群众阅看的地方设臵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四是规范管理。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镇村两级党政负责人负领导责任,镇纪委书记和村监委会主任负监督实施责任。同时镇纪委协调对镇村两级党务政务公开的督导检查,每季度至少督查一次,对公开的软硬件建设不到位,公开时间不及时,公开内容不规范不如实的进行通报批评,纳入年底综合考评,确保党务政务公开落到实处。至目前,全镇25个行政村共设立固定公开栏50多个,意见箱25个,公开中收到干部群众意见、建议26条,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切实保障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了基层权力透明运行,维护了农村稳定。

三、建强两支队伍,确保干部廉洁履职

镇、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的作风好坏,能力大小、能否勤廉自律,直接关系到全镇的和谐、稳定。我们始终坚持“选、育、用、管”并重的原则,多措并举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引导,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履职能转作风提效能活动,认真组织一把手讲廉政党课,大力营造学先进、争先进的氛围,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勤廉履职。二是注重教育。充分利用镇党校、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素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政治立场坚定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科技知识的明白人,群众生活的贴心人。利用每月9日副支书例会、10日党员活动日、周一机关干部学习及专项工作会等形式,组织镇、村党员学习《廉政准则》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教育。三是注重管理。在干部使用上,敢于给任务、压担子,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考验锤炼干部,优胜劣汰,实现“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在日常管理上,通过谈心沟通思想,通过警示诫勉谈话约束行为,教育引导他们相互之间廉洁自律比荣辱,服务群众比干劲,带民致富比思路,维护稳定比能力,使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注重考评。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等制度,组织镇班子成员、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及监委会成员进行述职述廉,1300名党员群众参加民主评议,收集意见建议6条。在5月份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评为前三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对评为较差的三个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正因为我们重视结果运用,强化了责任追究,使“两述两评”既评出了先进,评出了差距,也评出了动力。各个干部明争暗赛,真正从群众最怨的地方改进,从群众最盼的事情做起,在一个个矛盾与问题的解决中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职业顾问半年总结及计划下一篇:小学语文第一册期中试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