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报考标准

2024-09-03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报考标准(共4篇)

1.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报考标准 篇一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国际汉语教材培训教育官员访问国家汉办

9月22日上午,60多位参加汉语教材培训的大洋洲教育官员来到总部参观访问。此次汉语教材培训教育官员班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主要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官员进行为期一周的汉语教材培训。本期培训共有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63位教育官员参加,其中包括42名校长,21名外语教学项目负责人。培训采用互动式及全程体验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示范课、文化课程、体验活动以及中外人士的交流互动,让每一位教育官员在了解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近年来开发的汉语教材的同时,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

代表团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第一次到访中国,琳琅满目的教材、生动的汉语课和灿烂的中国文化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一周的培训,紧张充实,他们走进中国学校的课堂,学习汉语和书画,体验中国剪纸和太极,观摩留学生学习汉语。在中国文化体验中心,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伦校长身着凤冠霞帔,对着镜头激动地说:这里真是太棒了!我非常非常喜欢北京,整个行程都非常难忘,感谢国家汉办,感谢每一个人!”。来自新西兰的卡梅隆校长表达了他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他说参加这次培训收获非常大,回国后他要告诉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来学习汉语,并且他会把此行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同事,鼓励更多的教育官员来中国参加这样的活动,了解中国文化。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2.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报考标准 篇二

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可在选修课的“诗歌与散文”模块中开设边塞诗文鉴赏模块, 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 增强对本土的热爱之情。

2.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评价体系、高考方案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人群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任何评价方式只可能适合部分地区、部分学生。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从政策上倾斜, 如扩大招生名额, 降低考试分数线等, 表面上给予这些地区一定的照顾, 客观上却导致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地方学生的差距, 使他们始终处于相对被动和落后的状态。所以应建立与当地教育实际情况准构成, 详细规定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综观《标准》, 笔者认为其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体现时代性

专业标准作为一个历史概念, 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专业标准同样如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原来的教师专业标准 (即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确定性;强调对教师进行外在的、脱离

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考试方案, 切实体现教育公平, 促进个体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干部, 杜绝外行管理内行这种不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 按教育规律办事, 尊重教师, 热爱教师。减轻教师工作上和心理上的负担, 在管理中体现教师的价值和尊严,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种种合理需要。

4. 增加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

改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 设立专项教师教育基金, 聘请专家到本地讲学, 利用优厚待遇吸引内地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 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内地交流学习。充分利用函授、自学、远程教实践的专业训练等)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国际上出现了新的有关教师专业标准的观点。新的观点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相对性, 强调知识是教师的主观建构, 是与教师个人经验分不开的;主张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基于对教师自身实践情境的反思、探究, 以及和教师群体的交流;强调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主动全面的关心而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 等等。

吸收了教师专业标准研究领

育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5. 建立校际之间的横向联

系, 形成优势互补, 加强各类学校之间、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 加强基础教育学校与当地师范院校的交流。

6. 深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义

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高中课程作好准备。

7. 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改革, 调整其课程结构, 使之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

(责任编辑:文风) 域的最新成果, 《标准》要求汉语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汉语言知识, 而是能在此基础上建构符合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的时事性知识和相对性知识。要“能了解世界重大时事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 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能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检验自己的教学实践”“能选择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辅材料进行教学”, 等等。

《标准》要求汉语教师增强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以及与教师群体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它不仅列出了“反思教学、自学评估、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课堂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研究性教师”等教学反思的基本概念范畴, 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根据不同学习者、不同教学环境对汉语语法和汉字教学方法加以综合、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能通过评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改进教学”“能与其他教师合作, 一起探讨对辅助材料的开发、取舍和整合,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能参加专业会议、撰写论文并与同行交流”, 等等。

《标准》要求汉语教师不能仅限于语言知识技能的传递, 而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主动的关心。要“能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并就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出改进的建议”“能对教学对象进行适当的汉语学习策略的培训”“能了解家长与社会对学生的期望, 并能就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能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以督促学生的课外学习”“应尊重学生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困难, 并对其学习加以正确引导”“能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 积极寻找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 等等。

《标准》还在“现代教育技术及运用”方面对汉语教师提出了要求。如“教师应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相关电子设备, 熟悉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常用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并能应用于实践”“教师应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并能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 这是以前《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中所没有的, 也是《标准》时代性的重要体现。

二、突出发展性

教师标准本身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教师的认定和甄别, 另一层则就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标准》同样二者兼有。《标准》开宗明义:“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此外, 《标准》在全面描述国际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前提下, 还规定了多种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比如反思能力、课堂研究能力等) , 为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准》的前四个模块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和发展性, 为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其内容力求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全面描述, 反映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有利于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体现时代特色。比如, “能将中国历史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恰当地结合起来, 并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有选择地讲授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能讲解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文化遗产”“能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学习者的背景、语言水平选择民俗文化材料, 并以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接受和讲授”, 这些描述都是新的, 是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最新认识。

《标准》的第五个模块则从汉语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对其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了描述。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都是属于动态的发展过程, 更充分地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发展要求的方向和趋势。像“教师应具备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 具备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能主动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 并据此改进教学”“教师应在各种场合的交际中显示出亲和力、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策略性”“教师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 能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专业发展目标”“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或社区活动, 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档案”“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专业或社区活动, 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档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下进行教学, 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可以发现, 《标准》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本、综合考虑了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制定的, 体现出很强的发展性。

三、注重全面性

《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标准》是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述。”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的“全面”要求, 《标准》确定了共计54条二级标准, 每条二级标准一般包括“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能力”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条目对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这些标准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做到, 并且能够为汉语教师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宽广的基础。

“基本概念范畴”大大超越了先前《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的知识范围, 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内容。

“基本能力”部分主要是针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提出来的, 更多表现为技能、情感、观念、行为及过程的标准。“技能”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技能”“使用文化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以及把有关文化知识恰当运用于汉语教学之中的能力”“运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理论指导汉语教学的能力”“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的能力、进行教学评价和管理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具备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并据此改进教学的能力、制定发展规划以及进行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等。“情感”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对汉语教学充满热情, 并具有足够的责任感”“能了解自己的性格, 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状态投入教学”等。“观念”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能了解并尊重当地社区的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宗教取向”等。“行为”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能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能参加专业会议、撰写论文并与同行交流”“能积极参与相关学术团体的项目和活动”等。“过程”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能从不成功的教学经历中吸取教训,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教学目标和方法”等。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这份“菜单”几乎囊括了所有对外汉语教学可能涉及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四、贯彻跨文化性

《标准》的跨文化性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标准》规定的教师应掌握知识内容的跨文化性, 另一层是对《标准》某些内容理解上的跨文化性。

《标准》描述的是国际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教师们教授的是汉语, 属于中国文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则以外国成年人为主, 他们自己原有的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属于异质文化,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就涉及一个跨文化的问题。所以,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 不仅要了解中国文化, 还要了解汉语学习者所代表的另一种文化, 否则就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种认识, 《标准》用了整整一个模块的篇幅来描述教师所应了解和掌握的文化。比如, “教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方面的基本知识, 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 理解汉学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 以及文化、跨文化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 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教育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事业, 语言教学更是如此。不同的文化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很大差别。其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强调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训练等方面, 其差别之处在于不同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 中国文化强调教师要“言传身教”, 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人格, 以此作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而西方文化则首先关注教师作为人的需要, 其专业伦理也往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很少盲目拔高。再如, 中国文化往往要求“师道尊严”, 教师要神情严肃, 不苟言笑, 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树立一定的威信;西方文化更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 打成一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遍及全球。汉语教师也来自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标准》中的某些条款就保持了充足的弹性, 允许不同国家保留自己的理解, 建立自己认同的具体标准。比如, “教师应具备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并在任何教学场合中, 都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便是在解释中, 《标准》也仅描述为“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至于什么是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并未描述。因为这是一个文化或价值领域的问题, 只能留待各国根据自己的文化再进行细化。

参考文献

[1]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11.

3.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报考标准 篇三

据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驻英推广机构报道,英国是世界第一国际语言英语的母国,虽然英语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在英国本土,汉语却火的不行。据统计英国有超过二十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的选修课在英国的各个大学更是热门中的热门。导致汉语师资严重短缺。开设汉语课的中学甚至超过了500所。学习汉语的人数保守估计至少在7万以上。汉语热在英国可见一斑。

韩国:一股强大的“中国热”近期袭向韩国,学习汉语及熟悉中国的一切成为社会的热点。2001年底,报读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录取率达40:1,不少大学都把以往第二外语的日语和法语改成中文。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为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如今在中国留学的韩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日本。目前在中国各大学读书的韩国学生已累计超过3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根据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官方统计:设有中文系的韩国大学已达200多所,在教学上与英文和日文并驾齐驱。每年报考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和自学汉语的社会人士也急剧增加。

据汉办和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官方共同统计,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学习英语、法语、日语等语种的人数每年大约增长2%到4%。但是学习汉语的人数年均增长率为38%。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的人数每年都成倍增加。据教育部预测,到2015年,学汉语的人数将达到2个亿,而汉语教师的缺口在500万以上。在国外,一个拥有一张“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人士,薪金已达到了7万-10万美元,在国内月进万元,也较普遍。不过要想从事此行业,必须取得相关的资格证。

4.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报考标准 篇四

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世界掀起了一轮汉语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汉语课,国内大量的人才涌入到了汉语教育当中,国际汉语教师肩负着推广祖国文化发展的重任。

对外汉语教师缺口量达500万人以上,且薪资水平颇高。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内的工资已达80~300元/课时,月进万元已是普遍现象;在新加坡,汉语教师的月收入为1.5万~3万人民币;在美国,汉语教师的年收入已达到6.5万~10万美元。

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 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ITA),是国际性团体组织,协会下设北美、欧洲、亚太三个秘书处,协会常务秘书处设置在中国北京。协会宗旨是促进汉语全球推广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ITA是专业的国际汉语教师资质认证的权威机构,是国际汉语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中心。

ITA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已通过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认证,获得了中国人事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证明。

ITA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已被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官方认可;在国际汉语教师行业具有广泛的认可性和很高的权威性;ITA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已成为全球200多所汉语教学机构聘用汉语教师的唯一“通行证”。

ITA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于2011年10月成立,目前累计输送国际汉语教师人才300余人,和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展开深入合作,设立招生和教学点。并采用独创的微格教学法,在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是定格或规格的意思,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

据中心负责人李老师介绍:2013年3月22日从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毕业的陈楠将飞赴韩国大田任汉语教师,这个月是我们出去比较多的一个月吧,细算了一下这个月可以有6位老师从我们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河南考务中心飞赴全世界任教,我们为我们考务中心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李老师自信的说:“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向海外输送2000名汉语教师,打造一流的培训机构,为汉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学校四大行动实施方案下一篇:高三学习方法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