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2024-08-08

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共8篇)

1.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篇一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英语口语课灵动起来

王丽仙

(福建省晋江市灵源街道紫华中学)

摘 要: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尽如人意。以一节初中英语口语课为例,提出在口语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情境创设、示范―模仿、引导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激励等教学策略让英语口语课灵动起来,继而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口语课;背景;教学策略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有声的。”(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wardhaugh,1977)。因此,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交际功能日益突出,口语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提出:“英语学业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等四种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英语口语教学也能对英语教学起到很好的反拨作用,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一、背景

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将口语考试纳入终结性考试(江苏省率先在全省范围进行了中学生英语口语测试)。虽然我省尚未在英语中考中加入英语口语测试一项,但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绝不能忽略英语口语教学。

,我校英语教研组成功地申报了晋江市级课题“普通中学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口语测试初探”,这在我们英语组掀起了一股研究口语教学的热潮。但是,在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多和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锐减,能主动开口讲英语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一所农村初中学校,8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基础薄弱,有的在“小升初”时英语成绩就是0分,即根本就没学过英语,更谈不上开口说英语了。因此,如何利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金口“常”开,爱上开口说英语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的困惑。众所周知,优秀的教学实例能够为实际教学开展提供活动设计的借鉴参考。本文通过我校一节英语口语教学实例的分析,提出在口语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情境创设、示范―模仿、引导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激励等教学策略让英语口语课灵动起来,继而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二、多种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月,笔者在本校观摩了一节市级口语公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仁爱版初一英语Unit 2 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中的口语复习课,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用英语询问他人的外貌特征,并能简单地描述自己及他们的外貌特征。教师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极佳,令人耳目一新。

1.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

首先,授课教师利用学校近期要开展广播体操比赛的契机,先在班级里开展全民健身操比赛。全体师生共同演绎歌曲Head and Shoulders,Legs and Feet(歌词如下:Head and shoulders,legs and feet,legs and feet,legs and feet. Head andshoulders,legs and feet. Eyes,ears,mouth and nose.),接着小组抽签依次演绎此歌曲(起立,边唱歌边触摸相应的身体部位),授课教师邀请两个听课教师一起组成评委团,评出小组健身操比赛冠亚季军,并颁发奖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妙创设情境,举办学生喜爱的小组健身操比赛,师生边唱英文歌边做身体运动操,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来激发了学生开口唱英文歌的兴趣;三来对身体部位类单词进行了复习。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对已学单词“head”“nose”“eye”“ear”“mouth”等进行了巩固,内化。

情境教学应遵循趣味性原则。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健身操比赛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越浓,信心越强,学习状态越好,语言就越能顺利输出。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言习得、语言输出。

2.“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运用

该环节中,授课教师由健身操比赛引入体育界的明星姚明,教师在PPT上展示一幅姚明的漫画,然后口头示范,对此漫画进行描述如下:

①He has short hair. ②He has small eyes. ③He has a big nose. ④He has a wide mouth. ⑤His neck is long. ⑥His ears are big. ⑦His face is long.

教师在口头示范的同时板书以上句型,然后要求学生跟读、齐读,并观察两种不同句型的表达方式及需要注意的细节,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归纳及总结。然后,教师又在PPT上依次展示两幅来自演艺圈及科技领域的明星漫画(见图2、3)各5秒钟时间,让学生根据对图片的记忆用教师示范的句型“He/She has…;His/Her…is/are…”依次来描述明星的外貌特征。漫画的夸张性使得学生很容易记住他们的身体特征,遂能对其进行描述。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是最基本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的一种教学策略。该环节中,授课教师通过口头及板书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两种不同句型的运用,并通过模范作出有效的口头输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引导探究教学策略的运用

接下来的环节中,授课教师由上一环节的体育明星,演艺明星及科技明星顺利过渡引出来自本班的明星――运动之星,才艺之星及学习之星。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来自本班的明星学生照片(照片人物用问号覆盖住,只露出一小部分),教师提示此“明星”来自某组,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用句型“Does he/ she have…?”及“Is he/ she…?”来猜猜他/她是谁,教师只负责回答“Yes/No.”

该环节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引导探究教学策略,设置“猜猜看游戏”(guessing game),该游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参与课堂的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让学生在猜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本话题的重点疑问句型“Does he/she have…?”及“Is he/ she…?”在组织这类游戏时,教师可以任选学生参加猜测,但必须用外语向猜测者提供各种线索或暗示,直到猜测者猜到为止。由于“信息沟”的实际存在,学生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猜测并提出各种问题。因此,在此类游戏中,每个学生既在输入语言,也在输出语言,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及输出中自然习得语言结构。更为可贵的是,该教师还在此环节中进行了德育渗透,号召学生要向班上的`运动之星、才艺之星、学习之星等“明星”学习,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自己也成为一颗闪耀之星,长大后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4.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

接下来,教师安排了Free Talk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带来的家人或朋友的照片并轮流用英文对所带来的照片进行描述,谈论他/她的外貌特征,有困难时可向同伴或教师求助。5分钟后教师指定各小组组长上台展示自带的照片,并用英文对照片中的人物外貌特征等进行简单的描述。接下来,教师又让各小组组员自由上台(组长除外)展示自带的照片,并用英文对照片中的人物外貌特征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地运用。该环节中,教师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互帮互助,分享成果,共同进步。该授课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时注意到以下三点:第一,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时,该教师调动全员参与并监控小组讨论过程。第二,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抒己见,一个都不能少。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侥幸心理,有压力才有动力。第三,教师鼓励和引导小组间开展竞争。良好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竞争中,教师重视的是成员的参与、分工的不同、合作的协调。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每个组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

5.课堂激励教学策略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上,该授课教师始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不仅唤起了学生积极的情绪,挑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最后,该教师对这堂口语课进行了当堂反馈,并根据小组积分及个人表现评选出两组优胜组及两名英语口语之星。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评选优胜组及英语口语之星可让优胜组组员及口语之星体会到金口“常”开说英语,一鸣惊人的成就感。

本节英语口语课很好地运用情境、“示范―模仿”、引导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激励等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从而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英语口语课灵动起来,继而通过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燕景峰。初中英语口语测试模式实验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1(38)。

[2]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08)。

编辑 董慧红

2.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篇二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略读教学无需像精读教学一样精雕细琢,面面俱到。但它却又在我们的整组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略读课文是相对于精读课文提出的,是精读课文方法习得后的综合实践运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两种倾向:

现象一:精读与略读“并驾齐驱”,一课时上成两三课时,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篇章结构等面面俱到,精雕细琢,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

现象二:因为略读课文中既无识字学词任务,又无需要思考的课后问题和作业,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时涉及的考试要点很少,因而视其为“闲文”任由学生自己去读,天花乱坠地交流,教学轻描淡写,囫囵吞枣,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学到,只是初读课文而已。

究其原因,既有老师对略读课文培养不够重视和教学方法的欠缺,又有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薄弱,掌握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如不会选择阅读的书,课外阅读时没有很好的概括能力,不能很好地找到有关信息,或把信息整合成自己的理解。这是学生不会读书的具体表现。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学习。教材由三年级每册的8篇略读课文,到四年级增至14篇,五、六年级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达到了1∶1的比例。教材编排上的定位突出了略读课文教学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是阅读方法的运用。所以,教师应该从教材、教师本身、学生等方面反思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整合信息、学习表达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一、“三七”原理——课堂中师生教学关系原则

这里讲究的“三七开”原则,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指导时间占三成,而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时间占七成。略读课文的教学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学生的能力才能培养起来,不让教师的一言堂充斥着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永远得不到发展。在不同年段、不同文体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要灵活运用这个原理。如,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扶”,可以“四六开”。碰到议论文的略读课文教师的辅导可以适当多一些。这里以《珍珠鸟》为例,看看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1. 学习《珍珠鸟》第3~4然段

首先,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的特点的词语。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球儿,然后齐读第3自然段。最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接下来学习第4自然段,第一步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第二步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第三步“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第四步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这个案例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让学生体会重点词句。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书。教师的辅导占了七成,学生自主学习只有三成。学生的学习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就无法培养了。

2. 略读课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珍珠鸟》告诉我们的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主题学习—初知内容—片段分享—精彩赏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本课的朗读形式就是默读。教学内容除了《珍珠鸟》还增选了《丑石》《最佳路径》两篇文章。

教学设计版块化推进。板块一:理清内容,体会珍珠鸟的变化。首先,快速默读课文,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其次,珍珠鸟是指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怎么从还怕人变得亲近人呢?最后,珍珠鸟为什么会从怕人变得亲近人?体会重点句。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板块二:拓展阅读。首先,快速默读《丑石》和《最佳路径》,说说每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其次,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句话,说说理由。最后,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觉得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哪句,我们一起来研究。板块三:精彩片段赏析。选择《丑石》《最佳路径》精彩语段,理解它们的特点。略读课堂通过浏览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览是一种培养学生略读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怎样在略读课上进行群文阅读呢?首先,根据每组课文的主题,确定教学文本。选择一至两篇与课文类似的文章。其次,整合文本,提取对我们有教学价值的内容,形成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再次,进行群文教学。最后,进行总结。

二、灵活应用———在速读、浏览中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但是不同类型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应根据文体特质抓住重点进行略读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1. 记叙文教学中理清线索,体会感情

小学阶段教材中最为广泛的就是记叙文。记叙文最大的特点是稳重的条理清晰,线索清楚,重点突出。记叙文的教材解读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教学中首先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而后指导学生从文本条理、线索、重点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最后一课》,文章有一条非常明显的线索就是三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两个要点即“教室中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祖国文字”和“礼堂中挂着中国历代伟人像”。首先,让学生通过潜心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着怎样的感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锻炼默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而且了解课文内容,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其次,重点体会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文章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有着怎样的感情?记叙文的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写作线索和抒发的感情,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学生自然会关注这一点,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安排好这件事的写作思路和表达的情感。

2. 说明文教学中了解知识,学得说明方法

说明文作为教材来说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它有着丰富知识,有着特定的说明方法。这样的教学要求要低: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有关知识,掌握说明方法就可以了。例如,《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首先,导入课题,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如果世界没有灰尘将会怎么样?让学生大胆想象。其次,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假如没有灰尘,世界将会怎样,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再次,课文是怎样把灰尘的特点和假如没有灰尘写清楚、写具体的?体会语言的准确。第四,总结说明方法,在小练笔中运用这些方法。教学的重点是说明方法的体会和运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假如没有灰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样教学板块化,充分结合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通过用条理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到了说明方法,并且加以应用。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碰到类似的文章就能准确地理解了。

3. 在神话寓言中发展想象力

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不少神话、寓言、传说、民间故事等。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就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了。这类书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明显的美丑善恶。例如,《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步骤:第一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第二步,体会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重点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第三步,这个故事中,最后渔夫为什么能把魔鬼制服了。第四步,发挥想象力,编写新版的《渔夫的故事》。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我们的教材还有诗歌、小说,如《有的人》《听听,秋的声音》《金钱的魔力》《猴王出世》等。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依据文本的特质展开,诗歌的韵律、想象,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样才能把略读课文的教材研究透彻,做到方法适当,内容适度。

三、举一反三———做好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拓展

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做到每课拓展,要做到举一反三,把课文的不同特点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进行拓展,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得到运用。

1. 举一反三,有效拓展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拓展内容的选择要做到精选,让学生的略读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拓展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根据课文的特点拓展,二根据学生的特点拓展。《金钱的魔力》是选自小说《百万英镑》,课文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情节也是非常有趣。课中可以让学生简介《百万英镑》和作者,课末拓展时可以让学生课后阅读这本书,并做到举一反三,从本书中找到这类风格的语言,进行欣赏体会。还有由《猴王出世》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由《景阳冈》而引读《水浒传》。根据课文拓展到作品,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明白表达方法、写作顺序,还能发展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2. 有法有度进行拓展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松鼠的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然后,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来写的?其次,作者重点介绍了松鼠的什么?而且怎样把它学具体的?再次,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最后,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知道松鼠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表达方法、表达顺序,最后能够及时运用到写作中。这样清楚明白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方法,学生写作就轻松多了。

总之,略读课文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按照文本的特点解读文本,按照学生的能力基础和特点,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精读课文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关系,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各种能力就会在略读课文中得到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3.让词语教学灵动起来 篇三

一、联系上下文,巧解词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汉语中的词语有很多是一词多义的,而理解词语又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

1.结合上下文,感知词语意。某些课文中的词语在出现时,前后文已经形象地给出了词语意,理解这些词语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思考。如,《石头书》一文中的“刨根问底”,它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它的解决可以借助书中的六个问句。于是我让孩子朗读全文,圈画出书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明白把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就是“刨根问底”,再补充几个“刨根问底”的近义词“打破沙锅问到底、寻根究底、追根问底”。这样通过阅读前后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理解词语。

2.结合段落中语句间关系,领悟词语意。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概括的词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深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中“瞬息万变”一词时,先要弄清这段是按总分的构段方式写的,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本段中心句。再让学生联系下文:“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学生从下文的时间词以及文中的省略号,就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瞬息万变”了。

3.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词语意。这种方法多用于叙事性的文章中,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关注度特别高,有强烈的阅读期待和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九色鹿》一文中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词,学生轻易就能发现都是用来形容文中调达的,都是贬义词形容人的坏品质的,让学生带着对调达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读读这些词,相信他们都能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读得声情并茂。这也就达到了理解词语的目的。

二、换词比较,妙用词语

“换词比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难理解或要细细品味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所以,换词比较来理解词语也是词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掌声》文中“骤然”一词,我们就需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那段话,想一想,能不能给“骤然”换个近义词,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突然”“忽然”。接着再来比较、品味,可以感受到“骤然”的程度之深是其他两个词语无法企及的,这样学生便可以体会到作者独具匠心的用词,学到作者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领悟到文章的精髓所在。

三、创设情境,想象解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体验中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效果。

如,学习《蜗牛的奖杯》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由于词语本身字面意思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于是我适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飞行比赛的情境,先让学生点明飞行比赛的人物,然后将这几种小昆虫的图片逐一出示,再让学生上台将图贴于黑板上重现一下当时的比赛场景,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思维也就更活跃了,该怎么贴呢?经过多次反馈,最后学生把蜗牛贴在了最最前面。至此,“遥遥领先”一词已存在于学生深深的脑海里。

孩子真的是天生的想象家,所以借助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这样对词语的理解便可更深刻、更灵动。

四、联系生活,活用词语

词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可以借助生活来更好地理解它,进而理解文章的情感。课文中经常有学生陌生的词语,对于它们的理解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将生活与词语联系起来,学生也能将知识转化形成自己的理解,懂得词语的意思。

如,《荷花》中“挨挨挤挤”一词,教师可追问,你在何时何地见过“挨挨挤挤”的状况?学生就能说到平时生活中拥挤的地方:商场打折时、高峰期的公交车里,待思维扩散后,便可具体说说这些地方拥挤的现象,使学生明白人挨人、人挤人就是“挨挨挤挤”。荷花池里的荷叶“挨挨挤挤”,就是告诉我们荷叶长得很多,很旺盛。通过联系生活,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词,相信日后活用这个词肯定不成问题了。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服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寻求适合学生的各种方法,使我的词语教学更为灵动,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与运用。

参考文献:

唐少华.例谈小学中年段词语教学的方法: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0(23).

4.让识字教学动起来的论文 篇四

长期以来,低年级识字教学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过分关注识字的传授,总是教师“一言堂地教”学生一个劲地学。如今《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教学带来一次革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合理、更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如何打破“一言堂”,注重学生的识字技能,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识字”教学动起来,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调动兴趣,激活课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的头脑中已储备很多与汉字有关事物。甚至,有些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汉字来表达出意思,进行实际的应用。如果教师“一言堂”一定会影响学生兴趣,识字教学就会变的枯燥无味。因此,识字教学的成败关键是看教师设计内容、形式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自己获取知识。

1、利用多媒体识字。

动态事物往往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森”,先出示“木”的图画,再出示“林”图画,再出示“森”图画,学生仔细观察后,再结合图很快就会理解字意,效果十分理想。

2、猜谜语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兴趣,再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复杂字来帮助学生识记。如“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来强化学生的识字,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拓展思维,探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问:“怎样记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学生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加一加:日加一笔变成“电”“田”“申”“旧”等,再如:火+秋=秋,小+土=尘等。

2、减一减:去笔顺或偏旁。如:鸟-、=乌,胆-月=旦。

3、找一找:就是找出几个汉字的共同点。如在教学同一偏旁时,三点水和水有关,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月字旁和身体有关等。

4、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部首来认识新字。如:“请”字。可变成“情”“请”“晴”“鲭”等。

5、应用儿歌识字。

教到“心”字,我顺口编了句儿歌:“一个锅(钩)三颗豆。”学生听了觉得非常有趣,不停地念叨,对这个字印像也就特别深刻,从而熟记在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看到学生对于用儿歌来识记生字这么感兴趣,我热情地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编儿歌学生字,做学习的主人。

“给孩子们一次机会,你就会收获无数惊喜。”果然,学生编的儿歌丰富多彩。如“鹅”字:我的鸟儿是只鹅。这么一句话的儿歌言简意赅,好读又好记。如“糟”字:曹操吃多米糟糕。学生能编出这样的儿歌,说明他不但记住了字形,相信当写到这个字,不但能写得对,还能写得好。这不正好达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一目标吗?真得感谢小儿歌帮了我。

三、创建平台,培养习惯

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处可见。为给学生创建一个识字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利用黑板报、标语、守则、或同伴姓名等。还可以通过电视或商业广告进行识字,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内外认识的汉字与同伴交流,写在班级的展示台上,这样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其他字词,陌生的字就会变得熟悉,无形中丰富了学生字词的储备,对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让文言灵动起来 篇五

一问题的重新审视

我们石桥子语文教研组提出的问题是“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老师的“讲”和充分调动学生独立主动的“学”这一问题。”学生中流传已久的“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的顺口溜从某些侧面反映出了学生惧怕文言文的学习,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法的不认可。因此这个问题的提出具有较大的研讨价值,尤其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具有极大的挑战。下面我就对于这个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提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

任务单中对于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剖析还是有一定的见解的,但我个人认为分析时候浅尝辄止,意犹未尽。这个问题的出现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剖析的到位的,它的出现纵向看有历史的原因,横向分析有执教者和受教者两方面的因素。

1、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薄弱,导致对文言缺失好感。

从文言到半文言及白话的发展演变那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人类语言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氛围才能更好发展的。一个孩子从胎教开始所接触的环境就少有甚至缺失对文言的感知,那么等他长大后贸然学习文言文,这的确是强人所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直至大学毕业出国后连菜都买不回家的原因了——缺失了应有的语言环境。因而,应该把文言普及到小学甚至从幼儿抓起。从学校到家长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文言的好环境,让孩子从小就对文言萌生好感,积累对文言的感知程度。

2、老师不注意梯度教学,强行灌输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文言知识,丝毫不去考虑孩子们的认知程度。试想一下,把高中甚至大学的知识讲给初中学生听会出现什么情况。因此这又回到了学生对文言的积累成度,以及教学梯度的问题上了。分析背诵实词、虚词,赏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等等,从初一开始到初三毕业班,大部分教师对文言文的讲解都是一个模式下来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扼杀了学生对文言学习得兴趣,又怎能谈得上活力课堂?生命课堂?对于这样的课堂只能称之为“病态课堂”。

3、应试教育让师生深陷误区。

无论素质教育喊的多么震天响,自始至终应试教育的魔棒都在或明或暗的发挥着它的威力。老师不是神,他们也是凡夫俗子。一切教学为了学生那是口号,抓成绩,争优秀,进职称那是事实。学校对教师的考量看的就是你的教学成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唯有考出好成绩,才能评优晋级。所以,哪个老师不拼了命的抓成绩啊。管他基础不基础的,让学生抄下来背!背!得高分才是硬“道理”。要想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剔除应试教育刻不容缓。

二、问题解决策略

1、营造学习文言的环境,以活动带兴趣学以致用

学好文言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捷径,因而对于文言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到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应该也必须营造一种很好学文言的氛围。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习文言的热情。如多鼓励学生背诵传统的文言经典篇目,进行诵读比赛或者文言听写大赛等;也可以设立文言社团把爱好文言的同学组织团结在一起;组织以“我与文言的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或者演讲比赛;组织国学故事表演等等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

2、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梯度教学,提倡文言“海量阅读”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每个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文言目标,不能出现初一到初三一个教学目标到底的不良现象。我认为初一的孩子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应在记诵上下功夫,老师不能过度的讲,独霸课堂唱独角戏,要让朗朗的读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初二的孩子要在积累重要的虚词实词和文言句式上下功夫,并且注意知识的内化,能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中。要想让个学生巩固知识,我提倡要在文言上实行“海量阅读”。初三的孩子继续加大阅读量,还应该在赏析上下足气力,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6.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篇六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那种沉闷、无趣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体验学习所取代。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因素影响,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注意创设互动的情境,保障自由的心境,构建开放意境,使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张扬个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 心境 意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22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尽管体验性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教学因素影响,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要极力追求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这里的“境界”指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格调。下面笔者主要就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心境、意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互动的情境

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与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课堂应是一个民主、平等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充分放松,尽情展示自己,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课堂才具有活力。如,苏教版《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是一个独幕剧,文章写得并不复杂,主要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表现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崇高品格。在课堂教学时,作为一个历史故事、独幕剧来说,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津津有味地学习课文呢?教师就要注重互动教学情境的营造。在课堂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和他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再让学生把课文演一演。这样,学生不仅读得有滋有味,而且表演得热火朝天,有效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气氛达到高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互动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自由的心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既然是主人,就拥有一切学习的自由权。在这里,既包括学生思想的自由,也包括学生发言的自由。也只有在这种自由的情形下,学生才能心胸开阔、自由发言,进行表达、交流,才能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教学苏教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我结合课文特点,特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话的理解认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立刻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展开了自我审视、自我剖析。有的学生说:“我自己歌唱得好,经常爱嘲笑一些五音不全的人。学了这一课以后,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那些同学也有着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为我以前的做法感到很惭愧。”还有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站起来长嘘了一口气说:“我以前很自卑,怕其他同学看不起我。有时他们欺负我,我也不敢说。我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我画画很好。学了这一课以后,我明白了我也有自豪的地方,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自卑了。”在这充满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流,课堂气氛相当和谐。在这个教学课例中,充分体现了课堂是自由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没有思想的束缚,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这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开展语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开放的意境

教学小舞台,社会大生活。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中的课文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因此,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使语文课堂具有开放的意境,让学生健康成长。如,在教学苏教版《虎门销烟》一课时,为了创设开放的语文意境,使学生从小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我主要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一是林则徐是怎么样的人,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二是当林则徐准备在虎门销烟之前,他可能在内部先秘密召开一个“虎门销烟分析会”,请大家想象:在这个分析会上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意见,林则徐会如何应对;三是你从虎门销烟的如期举行、胜利完成中,想象一下这次销烟行动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有一个学生说:“林则徐在禁烟时受到了许多人的威胁和阻拦,但是他不畏强暴,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个重担,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开放,是一种大气,是一种意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可以促进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开放的语文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7.让识字教学灵动起来 篇七

一、创设情境,活跃课堂

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给思品课教学带来了生机,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1. 激趣谈话,形象导入

我在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第三课第一个主题《开国大典》的教学中,首先展示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天安门广场上人们欢呼的图片,先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提问:“这是谁?在干什么?”学生在观看片段时反映热烈,看完后又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自然而然导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我则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下子高涨起来。由此可见,激趣引入会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 小小游戏,引人入胜

学生在游戏中既能明白道理,又能指导行为,并且提高辨别能力。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课第一个主题《独自在家》这课,为了让学生知道居家安全意识,爱惜自己,珍惜生命,上课时我让学生做一个情境表演游戏。一人扮主人,另外两名学生中一人扮陌生人,一人扮客人。通过不同对话,学生知道了独自在家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在玩中学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合作交流,主宰课堂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共同探讨和研究,借助于课堂活动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在实际的课堂中应当将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展。例如,笔者教学《独自在家》这部分内容时,课堂教学开始时便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下面场景:某天夜晚,小红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小红问:是谁呀?有什么事吗?敲门的人说自己是爸爸的同事,要给他爸爸送一份文件。于是小红准备起身给他开门,此时录像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小红究竟是否应该为其开门呢?我们并未马上要求学生回答,而是让他们自主选择座位的方式来选择应当开门或者不应当开门。选择应该开门的学生坐左边,不同意开门的学生坐右边,之后左右两边的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此,在学生自由组合的辩论过程中,学生认识到面对陌生人必须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学会保护自己。

三、联系生活,弥补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教学联系生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远亲不如近邻》一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其中王××同学说有一次下雨,她家里没有人,外面晒了几床被子,邻居大婶把被子收到自己家里。妈妈回家后,大婶又把被子送到她家。王××最后深情地说:“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学生自己说生活中的例子,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再如,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个主题《神奇的网络》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网络的用途,学生畅所欲言,兴趣盎然地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在学课本知识时联系生活,把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课外活动,拓展课堂

在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是小学品德课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发掘班内同学的优点,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让他们以“取长补短”作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作为一期“队角”的内容。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审视”,找出自己的问题,了解他人的优点。过去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成绩落后的学生也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失去了信心与勇气。组织这样的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相互学习、交流的氛围,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活动课还可以采用访问、收集的形式。例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学校的变化》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可以访问身边年龄大,熟悉学校的人,并记载下来,可以收集学校过去的图片。最后把各种活动形式的资料集中起来,办一期《珍贵的回忆》展览。通过访问学生知道了学校的过去,增强了对学校热爱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

总之,思想品德课要真正实现它的育人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遵从新课程观念,选择种类多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对策,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品德课教学必须让儿童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道德和心理教育,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让学生活起来,不但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提升主体的参与能力,进而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合作交流,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教学方法探析[J].华夏教师,2016(6):56.

8.有趣——让阅读教学灵动起来 篇八

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得“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还是学生得“意”——触摸作家心灵,感受作者思想;还是学生得“法”——学会自主阅读,习得阅读之法。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趣、感兴趣的基础之上,否则“强扭的瓜不甜”——学生不喜欢枯燥无趣的课堂,不喜欢无趣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理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阅读之乐。这“乐”能让学生更爱阅读,更爱语文学习。

一、创设情境以激趣

教学实践表明,对小学生而言,情境教学更容易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在设计教学情境上下工夫,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他们才能体悟到文本之意蕴。

在教学《水上飞机》一文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从文中了解水上飞机的用途,那么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无趣、无味的。我在教学中,充分了解了学生喜爱角色扮演的心理,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飞机形状、飞行的画面,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各种飞机的用途、功能,然后引导学生互换角色,用“我是正在 (干什么)的飞机,我想说, 飞机真是 (怎样的功能)”的句型练习说话。学生置身于各种各样的水上飞机之中,通过角色互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水上飞机的特殊及其用途。随着“水上飞机真是有好多的用处啊”“水上飞机的本领好大”“要是我也有水上飞机多好玩啊”“我长大了要发明创造出更多的飞机”等语言表达的真情流露,《水上飞机》这篇课文不再是一篇枯燥无味的科普说明文,它俨然成了一个趣味盎然的水上飞机“王国”了。

二、细读文本以捕趣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注重文本的趣味性,这些童趣往往隐藏在文本的细节中。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捕捉其中的趣味。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包括典型的语言和精彩的内容,这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执教《船长》一课,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中的对话为什么要一句一小节,而且没有任何提示语。这种语言的特色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反复的和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比较,学生才能领悟到当时船上情况的危急和紧迫,如果用了大量的提示语就不能体现这一紧迫感。船长和大副的语气和此刻的心理活动都蕴藏在他们短促又急迫的对话中。以这种语言特色为支点,把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水乳交融地融合起来,就能让学生领略到文本语言的魅力,领悟到文本语言表达的奥秘。

笔者在研读《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发现,文中作者非常详细地写出了数羊皮筏子的六个数字。在习作中,这是较忌讳的、无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作家袁鹰反而要这么写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各种语气、各种停顿来表演读这一句。于是,在“一、二、三、四、五、六”六个数字的品读中,学生读到了作者的惊讶和慨叹,读出了作者的深意——这样危险的黄河之上,这样轻小的羊皮筏子之上,艄公拥有何等的智慧和胆量啊!文本所要表达的,教师要学生体会的,全在这一教学设计之中。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之中,学生捕捉到了文字表达的乐趣。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情与理较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得距离学生生活略远的文本一下子趣味盎然起来。

三、研究教法以设趣

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趣创设。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满童趣,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比如,合理使用精彩的导入语、恰当的体态语、优美动人的课堂教学语言、出乎意料的提问方式、恰当的教学辅助设备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印象较深的是“第14届现代阅读与经典活动”中,朱文君老师在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执教文言文《慢性子》时,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咬文嚼字、就字论义的教学方法。朱老师从儿童的好奇、爱想象的心理出发,创设了别出心裁的用学生名字来命名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文言文变得清晰易懂,印象深刻。课堂上,朱老师故意预设悬念,不直接出示文中人物的说话内容,而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猜测那个慢性子的人会怎么说,训练学生根据说话人的性格来想象说话,这是一种高品质的语言训练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群情激奋、趣味盎然。这种简简单单的“命名学习法”和“猜测法”,避免了文言文的枯燥乏味。

在整个课堂中,朱老师用丰富多变的体态,反差极大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地把小古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对小古文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情态,达到了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熏陶和训练。这样充满情趣的课堂不仅仅学生喜欢,听课的老师也喜欢。

上一篇:操作系统课程总结下一篇:学骑双轮单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