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调研成果(共8篇)
1.形成调研成果 篇一
南郑县土地闲置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调研报告
南郑县土地闲置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调研报告 核心提示:2014年5月15日,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携省国土厅副厅长李强同志及部分省政协委员来南郑县就闲置土地情况进行了调研,汉中市国土局局长汪宗礼等同志陪同进行了调研,南郑县国土局局长李军同志进行了专题汇报。南郑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南与四川省通江县、旺苍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全县辖22个镇,户籍人口55.8699万人,国民生产总值114.9亿元,县域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全县耕地总面积74.87万亩,基本农田60.2万亩。一直以来,我县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指导思想,通过控制增量、挖潜存量等手段,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现就我县闲置土地有关情况及我县在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批而未用土地情况为真实准确的了解全县土地批准、征收、供应、建设等情况,我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了一次全县范围的土地大清理大清查。经统计,2007年以来,省政府批准我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中,有1752亩还未实施征地。这部分用地主要是由于汶川地震后,我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部分灾后重建项目在用地批准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落地;另一方面,由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个别地块规划存在和灾后重建规划不相符的情况,由此造成此类地块无法供地使用。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关于盘活调整批而未用土地建设用地指标实施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13〕78号),我县对无法使用的批而未用土地进行了盘活,截至目前,1752亩批而未征土地中,已有1083亩(61.8%)通过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异地盘活进行了处置。
二、闲置国有建设用地情况全县已经办理了土地供应手续但尚未开工建设的共有249亩,其中供应时间超过两年的约24亩,这部分土地正在进行闲置土地认定。通过对我县闲置土地情况分析,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建设资金不到位,特别是信贷配套资金未能落实,造成建设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开工;二是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及建设设计图纸未能及时到位;三是安置补偿的途径比较狭窄,村民的搬迁迟迟不能结束,限制了开发商的预期建设;四是城市规划调整项目无法开工建设;五是因经济纠纷导致法院查封。针对闲置国有建设用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批后监管难。土地批后监管制度是预防、认定和处置闲置土地的工作保障,随着我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土地供应量年年增加。批后监管任务也变得非常的繁重,单纯依靠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监管,一方面从机构、人员上难以得到保证,缺乏部门联动,另一方面,国土部门在用地批准后,缺乏对企业的制裁措施,很难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进行处置。
2、处置难度大。一方面部分闲置土地由于城市规划调整导致原先准备上马的项目无法实施;有的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尚未配套导致项目无法开工;还有的是由于正处于司法程序中被冻结等等。另一方面,虽然是由于用地单位自身原因造成闲置,但涉及土地的价值高,要想真正收回难度较大,很难落实。
三、闲置农村建设用地情况经初步统计我县农村建设用地9.7万亩,农村人均集体建设用地55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47平方米。我县闲置农村建设用地3000亩,占农村总建设用地的3.1%。分析我县形成闲置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村庄规划滞后。一是老村庄缺乏规划,老宅基地布局较乱,房屋间隙小,出路狭窄。而许多村民抱着占风水、摆阔气、高人一等或“想致富、临公路”的狭隘心理,纷纷在村庄道路出口旁修房,导致东边六七家,西边八九户,村中空闲一大片。二是因村镇规划不完善,只注重新房的便利,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新建房屋过几年由于功能不完善又要搬迁重建。
2、修新不拆旧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旧村庄公用设施缺乏,在原址翻建没有太大价值,促使农民外迁建新房,把原老房视作祖基,修新不拆旧,造成了“空心村”现象。二是由于家庭人口增加,兄弟分家导致老宅基地被划分为小块,部分人户外迁修建新房、部分人户还在老宅基地居住,老宅基地因墙体共用,无法拆除宅基地交回村集体。
3、部分村办小学、卫生院、集体企业等撤并、搬迁或倒闭等,造成原来的集体建设用地闲置。通过对全县22个镇空闲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进行摸底调查,目前共清理出97宗空闲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涉及17个镇,总面积212亩。按实际用途分类,村小学57宗162亩土地闲置占地比重最大,其次是村级基层建设用地35宗22亩,再次是行政事业单位4宗16亩,商业金融用地1宗12亩。一是教改政策性因素导致土地空闲。为实施教育改革,村级小学撤并,学生集中到镇级学校就学,从而导致大部分以前设立在各行政村的村级小学关闭而形成学校用地空闲,成为我县镇村空闲公共服务用地的主要类型。目前学校空闲用地的土地性质大部分为集体土地,当时土地是由村集体统一调拨、集体投资投劳兴建,地处分散,占地规模较小,多为砖木结构,除少部分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交由当地村委会作为村级办公场所外,部分学校用地已经出租用于其它用途,其余部分学校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处于空闲状态。二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因素形成的空闲。近年来由于乡镇合并,撤组并村,造成原乡镇办公场所、旧村委会用地空闲。目前撤并后的乡镇办公机构所建房屋大多是在5.12地震后重新修建,多为框架结构,投资较大,地上资产价值远远大于土地价值,如处置价格低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价格高则无人购买;撤村并组后的旧村部,多为土木,砖木结构,占地面积小,地处分散,利用价值小,现在除部分用于出租,其它处于空闲状态。三是由于规划调整,企业改制等因素形成的空闲。由于企业改制而造成粮站用地空闲,原国有粮食收购点,粮库等除少部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好的粮站用地已经处置外,部分用地交由改制后的公司继续经营。大部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粮站,由于资产处置价格较低,处置后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暂无法进行处置,目前主要用于出租,出租资金用于解决退休职工的养老,工资等问题。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宅基地拆除难度大。一方面,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搬迁户将安置用房交由儿女居住,父辈仍然居住在旧居,给旧宅基地拆迁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目前移民搬迁实施的多为无土地安置,老百姓还在原来地方耕种土地,拆除后,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长远生计没有保障。再者,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大多数搬迁户位于偏远、高寒山区,分布零散,原宅基地利用价值低,拆迁复垦不能达到集中连片的要求,形成不了规模,实施成本和工作难度较大。
2、再次利用难。由于大部分农村闲置土地分布较分散,地块面积较小,而且交通不便,其利用的空间和价值非常小,也不利于进行成片开发或复垦,因而影响了农村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
3、空闲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资产处置难。空闲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土地多为集体性质土地,部分地上建筑为国有资产,由于产权不明晰,在处置过程中存在矛盾,导致部分空闲土地无法得到有效处置和利用,造成闲置。
四、对策和建议
1、批而未用土地:一是主动盘活建设用地指标。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关于盘活调整批而未用土地建设用地指标实施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13〕78号),对无法使用的批而未用土地进行盘活。二是提高供地率。加大征地、供地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征地、供地进程。
2、闲置国有建设用地:一是加强批后监管。加大批后巡查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的监管体系。对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建设进度、投资规模等,从国土、住建、规划、税务等多部门、多环节对其进行管理。避免再出现新的闲置土地。二是加大处置力度。由于闲置土地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一律按照超过两年无偿收回的办法进行处置难度较大。建议探讨有偿收回、延长开发建设年限等多种处置办法,既能加快闲置土地处置的速度,又能提高闲置土地处置的成功率。
3、闲置集体建设用地:一是尽快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长效机制。深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盘活建设用地资源,促进城乡土地合法有序流转。通过提高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潜力,达到对其处置的目的。二是增加资金投入。不管是对搬迁农户的安置补偿,还是旧房屋的拆除与复耕都需要资金,但是该项工作省市没有配套任何资金,完全靠县级自筹解决,由于资金缺口较大,既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也影响了项目实施在群众中的口碑,对以后项目的实施非常不利。建议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空心村治理。三是加大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力度。通过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将符合增减挂钩条件的地块,通过建新拆旧措施,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四是加快陕南移民搬迁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扎实做好基础调查,分析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做好相关规划衔接,合理安排建新区的用地布局和规模,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强化措施,夯实责任,确保专项规划顺利实施。
2.形成调研成果 篇二
一听到问“探测地球内部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只要不断地向地球深处钻探不就行了吗?”姑且不说地球内部温度有多高, 就是硬岩石层也不好钻探, 目前显然, 这样直接探测地球内部是相当困难的, 于是人们用间接的探测方法, 如研究地震波的传播方法。我们知道, 如果发生强的地震, 则地震波也向地内部的深处传播, 根据波在不连续的界面折射或反射的原理, 我们可以获知地球内部有若干不同密度的不连续界面。
按力学上的计算, 地球平均密度为5.5g/cm3, 但是我们看到地壳的岩石密度仅有2.7~3.0g/cm3, 由此推测地球的内部有密度很高的物质, 科学家们用各种方法类推, 认为地核主要是由铁 (陨铁) 构成的, 陨铁原是构成小行星的中心部分, 那么地球的铁核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家认为, 地球是在距今约46亿年前, 在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原始太阳系星云中诞生的, 伴随着星云的变凉, 无数的尘埃凝固成块, 构成许多直径为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微行星, 它们进一步反复碰撞、合并, 最终诞生地球。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原始地球, 内部几乎是由岩石或金属构成的均匀混合的状态, 但是, 由于碰撞产生的热, 地球内部也因放射性元素发出的热而变成极高温。因此, 比重大的且熔融的铁等金属类从比重小的岩石分离沉入内部深处, 最后形成核。前
最近美国哈巴特大学的伊恩博士与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克莱因博士的研究小组各自提出地核的形成是在太阳诞生后短时期内发生的, 他们采用分析陨石内放射性同位元素的方法研究从原始太阳系星云到形成行星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陨石中铪-182蜕变为钨-182的过程对了解行星核何时形成是有效的。这是因为熔融的金属铁聚集在中心时, 铪-182残留在岩石的地幔中, 但是钨-182被金属铁的核吸收。
伊恩博士的研究小组测定了所谓保存太阳系初期信息的碳质球粒陨石的钨同位素比和铪与钨之比, 结果得出行星核的形成发生于太阳诞生后的3000万年以内, 过去, 科学家通常认为地球的核形成于太阳诞生后约6000万年以内, 伊恩博士的结果显示行星形成时间比此前想的还要提前。无独有偶, 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克莱因博士也从碳质球粒陨石的铪与钨之比进行太阳系行星的年代确定, 结论与伊恩博士一样:行星核的形成比此前想的要早。虽然他们研究的结果没有说明原始太阳系圆盘是如何形成行星的, 但是按照太阳系的历史, 行星何时诞生极为重要, 构成现在太阳系的行星几乎都在极早时期形成, 其后各个行星经过漫长时间完成独立的进化。
(节选自2007年23期《百科知识》)
【阅读训练】
1.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球的形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原始地球, 内部几乎是由岩石或金属构成的均匀混合的状态, 但是, 由于碰撞产生的热, 地球内部也因放射性元素发出的热而变成极高温。”句中的“几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哈巴特大学的伊恩博士与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克莱因博士的研究小组是通过什么方式研究地核形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直接探测地核的方法很难, 科学家运用了间接探测方法进行。
B.地核主要是由铁 (陨铁) 构成的, 陨铁原是构成小行星的中心部分。
C.地球是在距今约46亿年前, 在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原始太阳系星云中诞生的, 伴随着星云的变凉, 无数的尘埃凝固成块, 构成许多直径为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微行星, 它们进一步反复碰撞、合并, 最终诞生地球。
D.伊恩博士的结果显示行星形成时间比此前想的还要晚。
《地核形成之谜》参考答案:成之谜》参考答案:
3.个性作品的形成 篇三
技巧新花
要拍出与众不同的体育照片我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是:寻找个人独特的表现角度,捕捉光线和影像的最佳点,坚决不拍重复的画面和雷同的照片。换句话,就是要经常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摄影作品,使自己的每一张照片既与别人的同类作品不同,又与自己先前已拍摄过的作品不同。这的确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但挑战中就有机遇,就可能出成果。
在体育摄影实践中,我坚持用“关键是取得不同的视点”这个原则,来解决这一难题的。就“视点”而言,一是看不见的视点;二是看得见的视点。
看不见的视点,主要理解为对瞬间观察、理解的不同、见解的不一样。如:动态的定位、表情的刻画、快门的确定、光线的运用、虚实的处理等等,从而拍出不同于别人的瞬间定格。即使在同一角度、同一条件下拍摄,由于看不见的视点因素不同,也导致作品的不同。这方面的成熟和提高,主要靠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内功去解决。
看得见的视点,我认为最重要,这是因为在体育竞技大赛摄影采访中,划定摄影记者工作的区域有好几个,分布在不同的角落和位置上,这就为看得见的视点确定拍摄点提供了优化的选择。
我的做法是,首先不在同一角度拍摄。这是个性作品形成的首要因素,再加上方法、手段、条件有根本性区别,不可能拍摄到相同的照片。不在同一角度拍摄的作品,差别越大,其个性的区别性就越大。这一点,深受国外同行启发,1985年10月,我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采访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许多摄影记者都认为是好角度、好位置,扎堆占位的情况下,美国体操摄影大师格兰·桑比先生却主动让出早已占好的位置角度给别的摄影记者,自己寻找没有人占位的另外角度进行拍摄,其作品果然不同于别人。这段“抢位置与让位置”的故事,在我其后的三次出国采访中,仍然能听到俄罗斯、法国、日本及罗马尼亚同行们的传颂。再如,第七届“全运会”技巧决赛,我克服困难和阻力,爬上了20多米高的四川体育馆室内顶棚,俯拍新秀新姿,效果非同一般,引起同行们的关注和赞扬。
由此可见,不在同一角度上拍摄照片,是寻求个人作品区别于别人作品最为重要的一点。同时,在操作技术上,要尽力避免拍摄点前后、左右不太明显的移动,因为差距不大采用变换长短焦距的镜头同样可以纠偏,使照片效果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还有一种情况是,确实没有选择点,必须在划定区域规定的同一角度拍摄,又如何运作呢?
射击明星
体育摄影,尤其是遇到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由于其规模大、规格高、记者多(摄影、摄像、电视转播),而场地有限,摄影位置更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满足摄影需要,这就必须在赛场划定一个死的规定范围进行拍摄,大家都必须挤在这个区域内工作,不准超越。如何在这种共性多、个性少、限制多的“死”条件下拍出不同的“活”照片呢,我坚持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1、如在同一角度,可采用高低摄位不一,造成视角和视线的差别,导致照片在上下左右四个视点上存在差异,使同一竞技姿态产生出不同的四个体育形态。要善于和敢于去破黄金分割律的构图法则,大胆创新。因为学习的目的,是对原有水平的突破,超越和提高,千篇一律的泛泛佳作,必然失去其本身的魅力和独有的个性。
2、如使用同样相机,可选用长短焦距不一的镜头。因为广角、鱼眼、标准、长镜头(28mm、60mm、50mm、600mm)拍摄竞技体育,肯定画面结构效果不一样(《成功的背后》就是我在同一位置用300mm镜头抓拍的体操世界冠军决赛之前)。在敢用镜头、敢变构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此画面的实际艺术效果,既要源于现场,高于生活,又不要太夸张和脱离客观,防止造成体育形象的变态和扭曲。
3、如使用同一镜头,可选用大小不一的光圈口径,以造成景深、清晰度在照片上的明显区别。《射击明星》就是大光圈拍摄的大特写,与小光圈有明显的区别。
4、如条件还相同,可选用快门时间不一,造成体育照片上人物动态、姿态虚实有别。这方面的拍摄难度在于熟练运用技法技巧,如慢速抓拍、追随摄影、B门T门的使用等等。一般情况下,慢速度拍摄快动作,成功率虽然最低,但成功后的作品效果极佳。
在解决好视点问题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在理想的光线、背景前“等”动作。这个“等”包含了自己对竞技项目的把握性预测,动作肯定有,且精彩不多,一旦捕捉到,就极有可能成为绝活。所以说,这个“等”比一定意义上的泛泛抓拍,“含金量”要大得多。它既解决了光线、背景的杂乱,又深化了主体,增强了照片的艺术韵律。
2、追求体育摄影的艺术性。
成功的背后
摄影是一门艺术,体育摄影同样要受艺术共性的制约。将竞技体育拍成具有体育个性特色的艺术品,一直是我多年来努力和探索的目标,完成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品”,既要体现出体育的艺术,是体育文化现象的艺术再现;又要体现出艺术的体育,则是文化艺术形象的体育再现。两者的巧妙结合,必然显现出体育的多姿外貌和丰富内涵。
尽管在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体育观念和欣赏习惯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见解;在国内外体育摄影潮流走向上展示着是非标准的差距,但只要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就一定会产生出富有追求性的作品,形成新的风格。
4.尿液的形成(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排泄的概念,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 2.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察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 2.训练自主学习,分析资料及交流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学生回答。
二、新课 1.排泄
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提问: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总结: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三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的?要想知道答案,必须先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泌尿系统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过渡:肾脏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3.肾脏
(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
(2)认识肾单位。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示意图,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a.肾小球是由什么构成的?
b.肾小球壁有什么特点,薄还是厚,一层还是多层? c.肾小管有什么特点?它周围存在哪种血管? d.血液是怎样流经肾单位的呢?
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及讨论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过渡: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时是如何形成尿液的? 4.尿液的形成
(1)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血液中的物质透过肾小球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形成尿液;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回忆以前学过的毛细血管的作用。总结:肾单位有两处毛细血管分布,分别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结合毛细血管的作用,推测这两处发生了物质交换。(2)分析课本23页小资料
学生思考讨论:血浆到原尿,直至形成尿液,成分有没有变化?哪些变化?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资料的方法。
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得出排尿主要是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a.比较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比较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变化,引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观看肾单位中尿液形成的动画,加深印象
(4)联系实际:医生在检验病人尿液时发现了蛋白质,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如果发现的是葡萄糖呢?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
一、排泄
二、泌尿系统
三、肾脏 1.肾脏结构 2.肾单位
四、尿的形成:
5.自我评价的形成 篇五
个体自我评价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估计自己。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例如,一个人的工作很出色,经常受到他人的赞扬,尤其是受到了他尊敬的人的表扬,从而获得自信心;相反,如果他在工作中经常失败,因此受到别人的不满和批评,长此以往,他就会缺乏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柯里认为,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一个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与他人相处,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这种自我形象,便构成了自我评价的基础。
2.通过与他人的类比来估计自己。马克思说:“人类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和自己相同。”犹如张三认识自己是通过了解李四以后才认识自己的。这就是说,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是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获得的。一个人自我评价的高低,不是孤立地进行的,总是把自己与他相似的人加以比较之后作出的。正如评价一个人100米速度的快慢,不单单是看他自己跑了多少秒,更主要的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赛决定的。同样道理,一个管理者判断自己领导的优劣和成败,也应该同自己条件和能力相当的管理者的比较来衡量。美国心理学家弗斯汀格将这种现象称为 “社会比较过程”。
6.鲁迅个性形成原因初探 篇六
十三岁那年 (一八九三年) , 伴随着祖父下狱, 周家陷入困顿, 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此时正当他世界观形成时期, 一定在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十五岁时父亲重病, 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 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 对他那孤傲不屈, 自卑与自闭性格的形成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 巨大悲痛之余, 对中医庸医巨大痛恨之余, 这位年幼的孩子心灵里对治病救人, 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择职业。
但正如世人所说:凡事都有先来后到。此时对世人灵魂的诟病和对中医误人的痛恨正像两块巨石, 横在这位即将踏上人生征程的青年的人生之旅上。正所谓“三岁看老”, 这位伟人毕其一生的努力, 都是为了他少年时期的两块心结。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我以为在这途路中, 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我有四年多, 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 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 年纪可是忘却了, 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 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 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 在侮蔑里接了钱, 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 又须忙别的事了, 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 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 经霜三年的甘蔗, 蟋蟀要成对的, 结子的平地木……多是不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地亡故了。”这些经历, 成为他人生的出发点, 也使他终生不能忘怀。在《朝花夕拾》里, 他特地写了《父亲的病》。后来学医, 也是为了“医治像我父亲一样的病”。三年家庭变故的经历, 已在这位16岁的青年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青少年时期生活对人一生道路选择的影响之巨大, 由此可见一斑。
鲁迅幼年这些被人侮辱与欺压的经历, 在他精神上造成了伤痕。这种仇恨没有被他忘记, 直到他生命最后。他的学生孙伏园在《往事》里说:“鲁迅先生的复仇观念最强烈, 在日本时, 每于课余习些武艺, 目的就在复仇。后来回国, 他的仇人已遭报应, 其复仇随告结束。”幼年恶劣生活环境对他的压迫, 造成了鲁迅倔强不屈的性格。在南京求学时, 他经常遇到当地恶棍霸占船上的床位, 向坐船的人索取“床位费”, 但倔强的他宁肯坐着也不买他们的帐, 直到这些人无奈离去, 他才从容地躺下休息。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性格, 贯穿了鲁迅的一生。他在晚年谈到身后事时说:“损着别人的牙眼, 却反对报复, 主张宽容的人, 万勿和他接近。”谈到他的论敌, 他对许广平说:“让他们怨恨去, 我是一个都不宽恕的。”所以毛泽东在评价鲁迅时说:“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也正是这不屈的性格, 使他有分明的爱憎, 使他有“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傲岸精神!
鲁迅十八岁的离家, 的确是一次悲壮的远行, 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因为那时读书人一是考科举, 二是做师爷, 三是做生意, 最次还可以去做医生和教师。鲁迅因为家庭变故, 饱尝炎凉世态的打击, 看透了所谓人的真面目, 对绍兴产生了极大的反感和厌恶, 横下心要离开这里, 寻求别样的道路和人生。走投无路的鲁迅也只好走上了在当时看来确实是走投无路的路子———学洋务, 进江南水师学堂。 (就是今天去上船下海也很难让人接受, 别说在一百年前, 可见那场家庭变故在鲁迅的心灵造成的创伤有多深。) 于是鲁迅接过母亲借来的八元钱的路费, 在亲戚们鄙视的眼光里, 在母亲的哭声里, 倔强地离开了家乡。我们可以想象, 年仅十八岁的鲁迅, 当时心里有多苦, 可以推测, 鲁迅的骨头就是从家庭变故里、从昂首走出绍兴那一天起变硬的!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站, 他还说:“……我一个也不宽恕!”这就是鲁迅, 这就是生活和社会造就的鲁迅, 我们能责怪他吗?
由于清朝官僚体制的腐败, 在洋务派为学习西方军事而设立的江南水师学堂里, 也是处处充斥着滑稽可笑的所谓“中华文明”。在学生之间也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 就连走路也规定低年级的不能超过高年级的;水师科目训练极少, 学堂里竟充斥着封建迷信和“国粹”;教员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且态度倨傲, 这令希望寻找新路和希望的鲁迅十分失望。于是在一次处分之后随即退出。在安葬病逝的四弟后又入矿务铁路学堂, 改学开矿。这个学堂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上的, 因为开矿毕竟很危险, (就在今天, 当煤矿工人也被认为无奈之举) 但凡有一点办法, 谁肯上这样的学校?也正因为没人愿意上, 所以不收学费, 经济拮据的鲁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才入了这所学校。但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头茫茫皆不见”, 鲁迅最终什么也没有学到, 什么也没有成就。可以想象鲁迅在寻找希望的道路上, 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啊!追随先生一生的自卑和自闭的性格, 尖刻和易怒的脾气, 不知道是不是在此时形成的。
至于说鲁迅好骂人, 有一个情况必须交代:鲁迅的祖父周介孚, 因为恃才傲物, 不睦官场, 牢骚甚多, 时常骂人。他对鲁迅的要求也非常苛刻, 考试即使得到第二也还要骂, 鲁迅从未得到过他的表扬。这对年幼的鲁迅肯定是有影响的, 或许这就是人常说的“绍兴师爷脾气”。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虽然不打骂, 却常喝酒, 心情不好也发脾气。长辈的行为恐怕在年幼的鲁迅身上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先生因肺病不治去世后, 周作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这肺病, 本来在十年前, 就已隐伏着了;医生劝他少生气, 可是他的个性偏偏很强, 往往因为一点小事, 就和人家冲突起来……他在上海住的地方很秘密, 除了建人和内山书店的人知道以外, 其余的人很难找到。”这里我想说的是, 任何一个人性格的形成, 都是由他的人生经历及生活环境所决定的, 并不是说谁要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就可随心所欲。这位周作人先生, 家庭的困顿和衰败显然是没有多少影响在他身上。即使是到日本留学, 也是由他这位“个性很强”的哥哥处处照顾的;即使是他结婚经济困窘, 也是他这位“个性很强”的哥哥不得已回国工作作出牺牲才得以办成的;即使他在北京八道湾宽大的房子院子, 也是他这位“个性很强”的哥哥置办他得以坐享其成的。自古“家有长子, 国有大臣”, 鲁迅作为长子, 自始至终作得是合格的。可不幸的是他有一位不合格的弟弟, 在这里站着说话不腰疼!至于说住的地方秘密, 在那特务林立, 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里又有什么错误吗?有这样黑白不分的弟弟, 后来兄弟反目也在必然了。
由这样经历和生活环境形成的性格, 鲁迅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许广平在回忆中说:“偶然也会例外, 那是我不加检查地不知什么时候说了话, 使他听到不以为然了。不高兴时, 会在半夜里喝许多酒, 在我看不到的时候, 更会像野兽的奶汁喂养的勒莫一样, 跑到空地上躺下。……他决不是故意和我过不去的……他会解释似地说‘我这人脾气真不好’, 一切便烟消云散了。” (见曹聚仁《鲁迅评传》) 有了痛苦自己忍受, 悄悄喝酒或躺到晾台上, 见孩子和妻子跟着难过而感到自责至主动和好。这位伟人对任何家庭都难以避免的矛盾的解决方法。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可指责的地方。自古“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但鲁迅襟怀坦白的性情, 却让多少君子汗颜。且听他发聋振聩的话语吧:“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 少有韧性的反抗, 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俯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 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那些对先生人格和性格说三道四的以君子自居的“雅人们”, 我怎么听不见你们的嘴里说出这样襟怀坦荡的话!
7.怪石形成之谜 篇七
在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国家公园:拱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天然石桥国家公园、卡皮特礁石国家公园、锡安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等等。所有这些国家公园都以壮观奇特的巨大岩石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形成这些千奇百怪的岩石景观的力量竟然是看似柔弱的水:在锡安国家公园,维琴河从坚固的沙岩中一路穿过,形成一道深邃的峡谷;在拱石国家公园,风霜雨雪经年累月地侵蚀坚硬的沙岩,造就了形态奇特的天然拱石;在大峡谷国家公园,科罗拉多河河水就像一个天然的雕刻师,不知疲倦地在一层层沙岩岩层上蚀刻出大自然的杰作;在天然石桥国家公园,水流的侵蚀作用在沙岩中蚀刻出一座座天然石桥,成为公园的标志。
现在,我们以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为例,来看一看水、冰,再加上地质活动、气候变化、岩石类型等,是如何造就了科罗拉多高原上的这些奇特岩石景观的。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方像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天然石柱——各种形态的石柱点缀在公园里,有的像球根,有的像摆动着的草叶,有的像植物的纹理,这些石柱在光线作用下变幻出红橙白等色彩,景象极为壮观。来这里观光的游客无不为这些形态怪异、色彩鲜丽的石柱而惊叹。人们在观赏这些被称为“天然怪岩柱”的景观的同时不禁要问: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许多人认为,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里的奇特石柱景观是风力作用形成的。这种看法其实错了。确实,在许多情形下,风对岩石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就布莱斯峡谷来说,风在那些奇石怪岩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同高原上的其他国家公园一样,水、冰以及地心引力,再加上不同岩石的差别侵蚀,当然,还有漫长的岁月,所有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布莱斯峡谷迥然区别于别处的岩石形态。距今1000万年至150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力量,地表向上隆起,其中一大块形成一个高耸的平台——庞沙冈特高原。在高原隆起的过程中,巨大应力使岩石发生断裂,水流得以从岩石中穿行;水流缓慢而持续地侵蚀岩石,使岩石间的缝隙逐渐扩大,形成河流和溪谷;天长日久,高原上就形成了一道道深邃的峡谷。
布莱斯峡谷里每年的降水量大约为25厘米,高原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大约为50厘米,降雨时间多数集中在夏天,暴雨来时常伴以雷暴或雹暴,有时不到一小时降雨量就可达2. 5至5厘米。大多数的雨水并没有被地表岩石上覆盖的一层薄土吸收,而是顺着地表流走,因此布莱斯峡谷山洪暴发相当频繁。
在布莱斯峡谷地区,将大块岩石碎裂成较小岩块的最有力的力量莫过于冬天的冰。庞沙冈特高原每年的降雪量大约为250厘米,冰雪解冻的日子大约为200天。在这些日子里,每天都有少量的雪融化流入岩石缝隙中,到了晚上融化的雪水冻结成冰。水在结冰后体积膨胀,就像冰做成的楔子一样,将岩石间的空隙扩大。更多的水不断流入缝隙处结成冰。冰楔的体积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使岩石破碎裂开,这个过程叫做“冰楔作用”。
在冰楔作用和地心引力作用(也叫“重力作用”)下,在一些已经形成的天然岩柱上,或者在高原的边缘处,经常会有石块滚落下来,小的只有卵石大小,大的则如汽车。较小的岩石被雨季的洪水和融化的雪水冲走,较大的岩石则垮落下来撞击地面碎成小块,然后被水顺着斜坡冲下去,或者受重力的作用滚落下去。
相比之下,风蚀的作用则要小得多。大雨过后,峡谷中的泥土逐渐干燥并形成一层很硬的外皮,而风只对较为松散的尘粒才起作用,无法撼动紧紧依附在硬皮上的泥尘。另外,地面的植被会用它们的根留住泥尘,而风在刮过植物枝叶时遇到阻力也会威势大减。
如果岩石的风化源于风力,那么岩柱的表面应该更圆润平滑,而布莱斯峡谷中的许多天然怪石柱都具有尖锐的边缘和锯齿般的顶端,可见并非风力所为。
布莱斯峡谷中岩石的形成始于1.4亿年前的白垩纪,直到大约6300万年前才结束。在大约6000万年的时间里,海水曾在这个地区屡进屡退,沉积下了厚达几千千米的沉积物,并渐渐形成了峡谷下层最古老的灰褐色岩石。
从6600万年前至4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时期,庞沙冈特高原被侵蚀成为一片浅而宽广的盆地。富含铁的石灰质沉积物在许多河湖溪流中积聚起来,形成红色的岩层——克拉隆岩层。克拉隆岩层由石灰石、粉砂岩、白云石和泥岩四种不同的岩石所构成。由于不同类型岩石的风化速度不同,也即是对风雨侵蚀的耐受程度不同,最终,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就在高原上雕刻出了形态万千的天然怪石柱。
石灰石、粉砂岩和白云石相对来说非常坚硬,岩柱顶部的岩石大多都是这些类型的。泥岩是岩柱中最软的部分,这很容易识别,因为岩柱体最细最窄的部分就是由泥岩构成的。泥岩遇水后侵蚀速度很快,每次大雨过后岩柱的泥岩部分往往都会旧貌换新颜。
水对岩石会产生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作用。洪水裹挟着泥土和岩屑从高处倾泻而下,刮擦、磨损和冲刷着坚固的岩石;缓慢流动的雨水和融水则静悄悄地流进岩缝的孔隙中,使凝聚砂岩的胶结物慢慢分解,带走其中的松散砂粒。
高原的边缘地区最容易被侵蚀,这是因为水在陡坡上流速更快,力量更大。冰楔作用使斜坡表层的岩石变得松动,流水则携带着砂砾岩屑一路刮擦较软的岩石,最终形成一道道冲沟溪谷。较坚硬的岩石留了下来,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岩石景观,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人类在科罗拉多高原地区已经居住了大约12000年。虽然关于早期人类在高原上的生活我们知之不多,但在布莱斯峡谷中发现的一些人工石头制品仍然能够告诉我们一些早期印第安人的故事。
当欧洲探险家于19世纪70年代首次来到这片土地时,派尤特印第安人就生活在这里,这里的许多地名都是在那个时候命名的。探险家达顿船长在他的探险报告中将克拉隆岩层称为“粉红崖”。还有其他一些地名,如庞沙冈特高原是“海狸之乡”的意思,帕利亚峡谷是“泥浆水”的意思。派尤特印第安人认为,布莱斯峡谷中的色彩华美的石柱是一个传说中的部族被施了魔法而变成的,他们把这些天然怪石柱叫做hoodoo,在英语里这个词有“倒霉的人”之意。
自1900年起,布莱斯峡谷缤纷多彩的地质奇观开始吸引众多外来游客,在紧挨着布莱斯峡谷的庞沙冈特高原边缘处建起了第一批供游客住宿的建筑。1923年,美国第29任总统哈丁宣布在这里建立国家公园。1928年,布莱斯国家公园正式成立。
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许多人到这里徒步旅行、游览观光、摄影留念,即使在冬天的几个月里,这里清新无比的空气和宁静壮观的景色仍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多达150万人。
相关链接:科罗拉多高原
科罗拉多高原是美国西南部大高原,位于南落基山脉与瓦萨其山脉之间,科罗拉多河中上游。科罗拉多高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海拔2000~3000米。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平展的岩层和熔岩构成,表面大都平坦单调,零星分布有熔岩丘陵和火山。科罗拉多高原谷地分布着大面积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科罗拉多高原上建有多处国家公园,其中以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最著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也是地球上唯一能够从太空中用肉眼观察到的自然景观。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千米。“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水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呈红色的缘故。科罗拉多河不分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莱斯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等峡谷奇观。
与大峡谷岩层的古老相比,新生的科罗拉多河在高原上奔流,沿途冲蚀切割岩石表面。与此同时,地壳活动使科罗拉多高原缓缓上升,500 万年间升高了1000多米,河水挟带的石块和砂粒摩擦峡谷,把峡谷侵蚀得越来越深。岩层继续隆起,河道两边的峭壁越来越高。数百万年来,科罗拉多河就像一把连续不断的链锯,每天切割着大峡谷底部的岩层,使大峡谷不断地变深,变宽。直到现在,科罗拉多河仍在侵蚀着大峡谷。
相关链接:岩石奇观
帕利亚峡谷中的“波浪”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帕利亚峡谷荒原中有一片悬崖,红色砂岩上的纹路如波浪般起伏,极为壮观,故得名“波浪谷”。实际上,波浪谷是由1.5亿年前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随着科罗拉多平原的上升,加上漫长的风雨浸蚀,逐渐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将流水在岩石上留下的一道道痕迹雕琢得平滑无比,清晰地展示出红色砂岩如波浪般起伏的层次和纹路。
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美国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以约书亚树闻名于世,这种树的树干扭曲多姿,且像仙人掌般多刺。除了约书亚树外,奇石怪岩也是一大旅游亮点。奇特的岩石景观是在1亿多年前形成的,那时炽热的岩浆从地球内部渗透出来,在还未能到达地表时渐渐冷却。随着这一地区逐渐变成沙漠性气候,并经过数世纪的山洪冲刷,地表的沙石泥土渐渐流失,将地下形状奇特的大块熔岩渐渐显露出来,形成巉岩嶙峋乱石交叠的景象,与外形奇特的约书亚树相映成趣,成为公园里最具特色的景观。
羚羊谷
羚羊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是北美印地安人最大部落——纳瓦霍人的属地。这里的沙岩景观是在长期的山洪冲刷侵蚀下形成的。数世纪的洪水从羚羊谷中流过,在岩石上留下水流冲刷后形成的平滑流畅的线条。光线通过岩石缝隙射入洞内,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和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岩石的颜色如梦幻般变化。
波浪岩
耸立在澳大利亚中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是澳大利亚知名的观光景点,那些高耸于地表的波浪般的岩石高低起伏,最高者可达15米,十分壮观。波浪岩是由花岗岩石构成的,在数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作用下,在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并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断变幻色彩,看起来就像滚滚而来的海浪。
拱门国家公园
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沙岩拱门集中地之一。这些最高可达16米的各种拱门是在无数岁月的风化侵蚀下形成的。这一地区地下的盐床是拱门形成的主要原因。科罗拉多高原在大约3亿年前曾是一片汪洋,经历了几度沧海桑田的变化之后,岩床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沉积物,并和底部的盐床一起在重压下形成岩石。由于盐床并不稳定,在重压下破碎,再加上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的作用,就形成了一个个拱形的沙岩景观。
巨人堤道
“巨人堤道”位于北爱尔兰的海岸线上,是北爱尔兰著名景点之一。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向前延伸。“巨人堤道”由很多石柱组成,沿着海岸线互相交锁延伸入海。石柱多呈六角柱形状,但也有四面柱、五面柱、七面柱或八面柱,最高的石柱达到12米。这些岩石是由远古时代火山喷发后熔岩冷却凝固而成的。
十二使徒岩
8.犯罪心理的形成 篇八
主题:年幼经历对于人心理建设的影响
1、“雨夜屠夫”案情回顾:
林过云,原名林国裕,犯案前是一名夜班出租车司机,先后杀害四名夜归女性。他将受害人的尸体带回家中强奸,然后肢解受害人作标本,为人体残肢拍照,再将性器官放入雪柜中保存。更变态的是,林过云把全部过程都拍成了小电影,以便于日后欣赏。由于林过云犯案时多为下雨的晚上,所以被冠以“雨夜屠夫”的称号。
案件于1983年3月3日起开审,经过二十日的审讯。4月8日,由七名男性组成的陪审团一致通过,林过云四项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绞刑。当法官宣布判决结果时,林过云镇定如常,没有显露半点惊讶的神色。但由于自1966年11月16日后,香港再没有执行过死刑,因此,港督会同行政局赦免林过云死刑,改判终身监禁。
2、林过云年幼经历
林过云的童年非常不快:他生长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父亲有三个太太;童年的时候,曾经在婆罗乃生活过。根据他生母所讲,林过云与他爸爸的关系童年时开始已经很差,他爸爸对子女的管教严厉,时常对林过云拳打脚踢。有一次更因为林过云吃饭前没跟其他家人说“吃饭”两字,而打了他一记耳光,将他撞向墙壁。直至成长之后,林过云与家人关系疏离。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他经常逗留於房间内,不与家人一起进膳,亦不与家人交谈。不过,他爸爸在作供时表示,不认同自己管教过严,只是林过云的性格太反叛。又觉得社会应该要负上责任!
3、林过云的经历导致的变态心理
【弗洛伊德:人的本性基本上是消极的人类是低级的“野兽”,只有文明进程可以控制放纵的欲望和破坏性,社会进程与人类本能的追究自私的趋势相抵触,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产生个人的心理问题。】
犯罪者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犯罪动机:林过云在法庭上表白他自己的杀人时的心态说,他杀死第一名女子时并无犯罪感,只是被一种愤怒驱使,因其是妓女,林过云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其后杀死第二、第三名受害人是因为自己上了瘾。但杀到第四个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厌倦。第四名女死者梁惠心是个17岁的女学生,林过云表示自己也不明为什么要杀她。当被问及梁惠心的时候,他曾经数度落泪!
林过云在供词中表示,他想让这批女性器官的照片成为历史图片,想让全世界的人都 1
看到他拍的照片。他说:“我每逢做大事,都要记录下来,这个是我的习惯!”林过云自称,肢解女尸及奸尸是因为他对解剖学有浓厚兴趣,以及有极强的好奇心。
4、反例:风雨哈佛路女主角
【内容简介】:丽兹(索拉·伯奇 Thora Birch饰)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一张试卷,漂亮的完成答卷,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从现在起,丽兹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千方百计申请哈佛的全额奖学金,面试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然而,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5、对比分析:同样是身处在恶劣的环境,结果为何差异巨大?
【家庭因素】:家庭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空间,是最早接触的“社会”,作为家庭主角的父母更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教育引导、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父母正面、积极向上、家庭和睦则孩子易养成良好的品格,但反之,负面影响严重的就会成为导致子女实施犯罪行为的诱因。
在一个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暴力和冲突,情感上的不和谐,以及社会的不公正待遇等,其犯罪驱使力比其他青少年要大得多。特别是暴力冲突,比如林过云,幼年总是受到父亲的拳打脚踢,致使他与家人关系冷漠,使他长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道德观、价值观也在自闭的环境中发生改变,暴力冲突易使家庭弥漫紧张、恐惧的气氛,对子女心灵留下阴影,同时也使他们变得不信任其他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缺乏安全感。长大后更可能有暴力倾向,严重的就会像林过云一样有偏激的心理问题。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不论是溺爱、虐待、还是放任都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偏差和实施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惩罚与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紧密相连。
【社会因素】:大环境下的氛围易催化个人心理的转变。
社会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二空间,是即家庭之后又一重要的因素。大环境下的熏陶极易影响一个人自身的价值观改变。当看到周围的人都认为是对的事时,即使本身的性质是极其恶劣的,也会自然而然地随波逐流认为是正确的,也就不存在什么“羞耻心”了。所以,树立社会中的正义风是多么的重要,而放眼当今社会,逐渐被名利、物质所掩盖而磨灭,改变破在眉睫。
【总体分析】:
林过云出生在一个畸形的家庭环境中,父亲对其近乎禁锢式的童年教育以及极少的接触社会和自闭是他日后变成变态杀人魔的主要诱因。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男孩子都是好动的尤其是在童年的时候,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梦想,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将来为之不懈奋斗,但是他的父亲无情的抹杀了这一切,于是各种郁闷,不平衡,叛逆的思想在一天一天的积累滋长,同时又得不到良好的释放直到有一天产生了物极必反的效果,当林过云有一天恢复了自由,逐步的接触这个社会的时候他的行为举止以及思维方式已经与常人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他需要一种变态的快感去释放压抑在他心中的戾气。也正是由于这几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其最后
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再来反观风雨哈弗路中的女主角,之所以她能够在逆境中奋起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美国是个相对来说较为开放的社会,父母很少会去过分的压迫孩子做什么事情,表面看来《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角有着类似于林过云的童年经历,但实则两人所面临的问题却是截然不同的。《风雨哈佛路》中女主角虽然多灾多难但她其实是自由的,她为了自己的生活不得不更早的接触这个社会去体验人生百态,在这点上她和林过云的童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得她往后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不仅无法摧垮她反而是对她的一种磨砺让她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想要生存下去她应该去做什么,试问这样一个从小就靠着自己一路奋斗历经艰难的人又怎么会如林过云一样踏上不归路呢?
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出生后的家庭不幸并不一定成为他们误入歧途的主要因素,而如果将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扼杀在孤独和黑暗中的,那么结局必将是凄惨和悲凉的。
6、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 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犯罪心理的预防】
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对于社会成员的人格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犯罪科学的研究表明,不良社会环境是影响和造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要想控制和减少犯罪,需要从改良社会环境做起,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完善社会,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全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当然,社会环境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对于犯罪人或者有人格缺陷的未成年人纵容。对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社会越轨行为要及时作出有效反应,不能因为怜悯而使他们失去被矫治的良好机会,否则将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此外还要重视开展心理卫生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沉湎于身边琐事,从而减少无谓的烦恼。其次要接受现实的自我,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坦然地承认及欣然地接受。再者,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人有交际的需要,与亲属、朋友、同学、同事交往能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使个人的苦闷有地方倾诉,不易积存郁结。
【犯罪心理的矫治】
罪犯心理矫治,就是利用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消除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帮助犯罪人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一切方法和活动。
首先,犯罪与心理疾病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交叉,一些被看作是犯罪的现象,同时也属于心理疾病的范围。因此,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移植到犯罪心理矫正领域。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说,犯罪也是一种异常行为。变态人格的主要特征就是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包括不能适应社会行为规范。在这一点上,犯罪行为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也具有类似的性质。最后,部分犯罪是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有些犯罪是由个人的情绪障碍引起的,情绪障碍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之一,所以,要最终矫正该种犯罪行为,就必须使用心理
治疗方法消除情绪障碍。
罪犯心理矫治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精神分析法
主要目的是通过当事人的心理分析,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痛苦释放出来,使其彻底领悟自己以往的行为之所以不同于他人的原因。
(二)、行为疗法
直接以人的失常的行为为治疗对象,运用学习原理改变罪犯的行为。其特点是忽视引起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而强调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三)、认知疗法
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四)、现实疗法
根据犯罪人的人格特征、行为表现,分析现实生活的挫折与矛盾引起的情绪问题、行为和性格障碍,以培养犯罪人现实的、负责的正确的行为为治疗目标的一种疗法。
(五)、内省疗法
是让犯罪人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闭门思过”,反省自己的过错,回忆自己犯罪的原因,反思改造的措施,从而达到心理改变的一种犯罪心理治疗方法。
(六)、心理剧
【形成调研成果】推荐阅读:
粗心形成原因剖析07-23
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06-18
行政组织学形成08-13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08-30
海子诗歌形成与特点09-04
三晋家形成的原因09-11
泥石流形成原因09-27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07-15
雨的形成教案活动反思08-10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