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航天梦

2024-09-23

中国梦 航天梦(共13篇)

1.中国梦 航天梦 篇一

中国梦,航天梦

余庆县箐口中学 七年级(1)班 王莎

指导老师:何金

人因为有梦想才充满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与众不同的梦想,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我们众多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幻想。

追逐飞天梦的先驱——万户

在中国的明代有一个官员叫做万户,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试验火箭上天的人。说道这里,你们大概是迷惑了吧!世界上第一个上太空的不是加加林吗?怎么变成明代的万户了?火箭不是在一九九几年才有的吗怎么明代就有了呢?别急,等我慢慢地为你道来。万户他用47支火箭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里还拿着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就这样产生了,虽然没有成功。

中国追梦“第一飞人”——杨利伟

谈到杨利伟,大家都耳濡目染了吧!在2003年10月15日的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杨利伟和“神舟五号”被送上太空,他不仅上了太空,他更是带去了我们祖国的希望。在10月16日6时23分,飞航在环游地球14圈后成功地返回了祖国大地。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着陆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飞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追逐梦想的背后

把梦想成功放飞之后,激动的,高兴的,流泪的,不只是飞行员,还有航天员背后的工作人员,还有无数位创造梦想的人。他们有时为了攻克一个难关,甚至不吃不喝也不睡,有的把自己的铺盖也搬到了工厂车间,以工厂车间为家,有的人积劳成疾,就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心里最挂念的还是他们的飞天梦想,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未能亲眼看见梦想放飞的那一刻便猝然长逝。在梦想放飞之时,我们不能只记得航天员,更要记住他们身后默默无闻的设计人员、工作人员。是他们一起共同铸造了我们美丽的梦,让我们的梦想得以成功翱翔!

2.中国梦 航天梦 篇二

七嘴八舌

白艳茹:当我仰望夜空, 宇宙的浩瀚和深奥都让我深深地着迷。我想探索宇宙中那些未知的奥秘……

白慧琪:老师告诉我们, 航模制作是一项集动手、动脑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每次在制作模型前, 老师都会先要求我们对已经做好的飞机模型进行观察, 学习其他同学制作模型的优秀之处, 而对于不足之处则组织小组讨论, 加以改进。这不但可以使我们制作的模型飞机达到最佳的效果, 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翁桂林:飞上太空, 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去揭开其他星球神秘的面纱, 这就是我的梦想。驾驶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 多么令人向往!

白晓荣:我想坐上巨大的神舟飞船穿梭在充满神秘的银河系中, 看看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 找找月亮上有什么宝藏;我还要到十二个星座上去做客, 看看那里的生物……

刘礼杰:我渴望对外太空的探索, 想知道在宇宙中遥望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我渴望探索黑洞的秘密, 渴望在太空中留下我的足迹。

白紫涵:通过参加航模制作活动, 我收获了很多。在一次次的无人机制作和模拟遥控比赛活动中, 我锻炼了毅力、了解了更多的航天知识。

陈亚婷:我常常仰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空, 幻想着自己有一双翅膀, 像神话中的大鹏鸟一样, 穿出云层, 飞上月球, 到银河系中和群星嬉戏, 希望能够碰上外星人……

陈霖:我的航天梦, 就是坐着自己设计的飞船, 飞向遥远的宇宙, 去观赏外太空的景象, 去探索各个星球的秘密。只要我努力学习, 我想我的航天梦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白婉滢:长大后, 我要驾驶着中国自己制造的最先进的宇宙飞船, 穿梭于浩瀚的宇宙中, 当一个星际间的“郑和”, 把友谊传递到宇宙中的每一个星球。

白荣杰:进入航模兴趣小组的第一天, 担任我们技术顾问的白校长告诉了我们许多关于飞机的知识, 使我对这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纸飞机、木质飞机、直升机、一直到难度最高的水火箭, 小组里的每位同学都努力地走近它们, 尝试了许多。我希望有一天能看见自己的作品翱翔于天空……

白毓颖:我经常想:宇宙中是不是真的有外星人呢?我多想坐上飞船去和他们做朋友, 听听他们在太空中的趣事啊!我还要带上一条红领巾到太空, 向外星朋友表达我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们的无限热情!

白荧荧:我多么渴望遨游无垠的太空, 我多么渴望饱览宇宙风光!我幻想着在神秘的太空中, 深情眺望美丽的地球, 用我手中的DV, 拍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师建言

白如霜老师:小时候, 仰望天空, 那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美丽而令人神往;现在, 仰望天空, 那些宝石已成为一颗颗遥远的星球, 神秘得超乎大脑的想象;未来, 那一颗颗充满奥妙的星球正等待同学们去发现、去探索……

林爱玲老师:上帝没有给我们翅膀, 却给了我们一颗会飞的心, 一个会梦想的大脑。愿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施亚珍老师:从“嫦娥奔月”到“万户试飞”, 从卫星上天到杨利伟太空漫游, 历史告诉我们:有梦想就一定会有奇迹!为孩子们播下飞天的种子, 让航天的梦想成为他们的人生方向标, 为有朝一日驰聘美丽星宇而不懈追求, 努力拼搏。

校长寄语

3.中国梦 航天梦 篇三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从此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华美乐章。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今年的4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中国航天日”。

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2016年4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活动,宣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和批示并致辞。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并表达了殷切期望。

活动当天,“九天揽月——中国航天日科普宣传周”,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精彩亮相,展出了我国探月工程中的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和再入返回飞行任务中的发射、绕月、落月、返回等环节的大量珍贵实物。

很多院士专家为公众献上了精彩的航天科普讲座,航天系统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对公众进行了免费开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另外,37个国家航天机构和航天国际组织发来贺信贺电,对中国航天界表示祝贺,希望能在航天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辉煌航天闪耀神州大地,振奋华夏儿女造福人民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展望“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航天事业,将呈现更加辉煌的图景。

2016年,中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在轨中期驻留,并验证空间站的一些关键技术。2022年左右建成中国的空间站。

把飞船和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运载火箭技术至关重要。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2016年将迎来长征七号大推力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2017年将利用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构建完成载人航天的运输能力体系。

2018年,月球将迎来地球的新客人,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五号六号将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并开展月球样品地面分析研究。

中国的火星探测已于2016年1月正式批准立项,计划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实现绕火的探测和着陆的巡视,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

中国航天越飞越远,航天技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迈进,遥感卫星分辨率进入亚米级时代,成功发射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实践系列卫星为代表的多颗科学试验卫星,月球探测面向社会征集的载荷创意设计得到了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中国航天,正以辉煌的成就书写着中国的骄傲和自豪,托起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天地对话梦想成真,英雄航天员为中学生亲自授课

为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英雄航天员刘旺大校分别来到首都师大附中和北京八中,进行全国中小学生“太空课堂”授课活动。

刘旺大校为同学们进行了题为“人在太空”的现场授课。他结合亲身体验,以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为切入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太空环境、中国载人航天系统构成、神舟九号太空飞行活动和人类航天的未来四个方面的内容。精彩的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由《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协办举行,而《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作为全国唯一一份航天专业少儿科普刊物,今后将继续通过知识的传递、活动的开展,将更多的航天知识普及推广,真正成为青少年关注航天、探索太空的广阔平台,激发青少年探梦航天、探索未来的梦想。

激发飞天梦想,航天院士为小学生亲自授课

“别的国家是不是也有月亮女神呢?”

“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

在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太空课堂”授课现场,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的同学们问个不停。

这一幕发生在欧阳自远院士为同学们带来的《中国的探月梦》讲座上。欧阳自远院士讲述了中国的探月过程,更讲述了月球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知识,让同学们眼界大开。

由《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承办的此次授课活动,还为同学们带来了军民融合装备模型:高层楼宇灭火系统、数字化单兵信息装备系统、3D打印……受到了现场同学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激发了很多同学的探索梦、科学梦,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探索科学的队伍中来,长大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中国梦航天梦-初二作文 篇四

在黑夜中重燃火把,在绝望中点亮希望。——那是梦想。在血雨中酝酿芬芳,在风云中绽放辉煌。——那是中国梦。携着我的梦,仰望中国梦! ——题记三天不停的雨洗去了一切阴霾,我看着天高云淡,金色的太阳照亮了大地。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有这样辉煌的金色?还是雄鹰在搏击长空?恍惚间,我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我看见,黄帝带着他的子民建立起伟大的民族;我看见,秦始皇带着他的军队厮杀在广大的土地上;我看见,唐玄宗带着他的快马驰骋在无边的蓝天下——何等叱咤风云!我看见,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看见,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我看见,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我看见,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何等雄心壮志!手抚斑驳的老城墙,我似乎还触得到隐隐的热血,几十年前的那个晚上,是多少人浴血奋战在这里,只为了守护他们心中的古城家国?放眼广阔的中国疆土,我依旧能感受得到褪不去的汗渍,这十几年来,是多少人将青春扑在苦劳的工程上,只为了为他们梦中的山河添上锦绣繁荣?只为了一个夙愿,整个民族都振奋起来,那是——中国梦——伟大的复兴之路!

无数人为了这个民族的夙愿投身于无尽的事业中,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无时无刻不记住,我们吃的是祖国的粮食,饮的是祖国的水,脚下站的,全都是祖国的疆域!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也有中国梦。我梦想,奥运会上,越来越多奋力拼搏的运动员能站上闪耀的领奖台;我梦想,教室里,能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看着前面书写了知识的黑板;我梦想,街道上,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高耸入云;我梦想,越来越多的人们脸上重现美丽的笑容;我梦想,我们能够挺直了脊梁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梦想,文化复兴,祖国富强,民族振兴!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为了祖国的复兴而奋斗?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xx总理如此阐述“中国梦”。我们都在为“中国梦”而书写着,我们渴望以满腔的热血洗去祖国的耻辱,展望祖国的未来,让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真真正正腾飞起来!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时代的前进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梦想。因为,我的梦即是中国梦,中国梦即是我的梦!携上我的梦,仰望中国梦。腾飞,中国梦!

5.中国梦航天梦作文600字 篇五

中华民族一直都有着飞天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万户升天,从飞天壁画到如今的神舟飞船,飞天梦、航天梦的热血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身体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的飞天梦、航天梦终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不再是令人心酸的一帘幽梦。神舟飞船系列、长征系列火箭、天宫系列空间试验站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为人民所乐道、、为民族所自豪的中国航天航空器终于划破天际,闪耀星空!

近代中国的残酷史实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在国际上才有话语权,才不会被别国所欺凌。如果说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知道了当代中国在经济、科技上的长足进步的话,那么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次次打破极限,创造辉煌便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崛起。“我们不动用武力,但是我们不放弃用武力保护国人,保护领土主权”,航天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为国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使得我国的国防力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6.我的航天梦中国梦主题征文 篇六

每次看到护士给病人打针,病人脸上总会有一丝疼痛。当时我就决定当医生,这样病人就不用忍受打针的痛苦,也不用忍受痛苦了!

其实我爸爸是医生,我经常去医院看他。曾经家里没人,妈妈上班不方便我去,只好和爸爸一起去医院;我深深的体会到,当医生的那一天并不容易!

每次有病人来,父亲都会真诚地问:“你怎么了?”而当病人离开时,父亲的脸上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问爸爸:“你怎么这么喜欢笑?”爸爸慢吞吞地回答:“孩子,病人生病已经够痛苦的了。如果我微笑着面对他们,我可能会减轻他们的痛苦。笑其实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听了父亲的话,我当时就坚定的说:“我长大了要做“白衣天使!”爸爸又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7.中国梦档案梦 篇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由若干个梦想组成的。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各个行业、各级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自己的“梦想”。伟大的“中国梦”也是由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无数家庭的梦、行业的梦组成的, 由个人、家庭、行业支撑起宏伟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个梦想的核心、灵魂, 每个梦想都要围绕和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 是“中国梦”的延伸和拓展。全体档案人为之追求的“档案梦”也不言而喻地成为“中国梦”的重要元素, 是“中国梦”的一块基石, 与“中国梦”唇齿相依。档案人的那份坚守、追求、期盼和梦想, 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中国梦”和“档案梦”并不矛盾, 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实现了“中国梦”, 也就实现了档案人的“档案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人民的梦, 也是档案工作者的梦。

新形势下, 档案已不再神秘莫测、神圣凛然, 它见证着一个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 寄托着普通百姓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与梦想。今天, 档案随着宣传普及已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生活, 成为政府治理、民主决策、百姓维权、文化传播、道德建设等的重要依据。岁月如梭, 记忆可以模糊, 档案作证, 青史不可磨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人有责, 作为档案工作者, 我们也不能置身事外, 应该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用百年追梦历程来激励自己, 鞭策自己, 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主动将档案事业发展融入到“中国梦”的实践中, 并勾画出未来档案工作的宏伟发展蓝图。

对美好愿景的期待, 激发了档案工作的无限创造力, 交汇成档案和档案工作“中国梦”的新内涵。简而言之, “档案梦”就是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工程、服务文化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档案利用为目的, 以夯实档案事业基础为保障, 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作用, 主动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将“中国梦”具体落实到档案部门, 就是要主动出击, 发挥档案特殊的功能, 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方位服务, 为实现“中国梦”鼓劲加油;在实现“中国梦”中展示自身的时代风采, 树立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共圆“中国梦”、“档案梦”。

有所思即有所梦, 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 体现的是抱负。“中国梦”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每一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作为档案人不能只是旁观者, 更应是参与者。只要每个人都能在岗位上建功立业, 尽其所能, “中国梦”、“档案梦”就一定能实现。档案工作者只有将开展档案工作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 从我做起, 立足本职工作, 少空谈, 少抱怨, 重实干, 重奋斗, 创新举措、开拓领域, 不断探索, 努力寻求提升档案事业发展更高空间, 全面扎实推进档案事业的新发展, 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谓为实现“中国梦”、“档案梦”助力, 不是喊口号, 假大空, 而是敬业爱岗, 脚踏实地, 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你是管理档案的, 就将档案管好, 确保档案管理井然有序, 万无一失;你是查档服务人员, 就为利用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让利用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你是搞技术研发的, 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确保电子档案安全和有效共享;你是搞档案业务指导的, 就要监督指导好各部门、各单位的档案工作, 做好相关服务……如果连日常工作都不想做、做不好, 何谈实现“中国梦”、“档案梦”。

8.“神九”飞天 再圆中国航天梦 篇八

材料一: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九号因交会对接任务所需选择在盛夏发射,具有四大新亮点,即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女航天员首次参加飞行,首次实现13天载人太空飞行。

材料二: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两个航天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紧紧相拥,首次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约3个小时后,景海鹏、刘旺、刘洋像鸟儿一样,依次“飞”进了“天宫”……圆梦“天宫”,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向在轨航天器运送人员和物资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之后,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精准操控下,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知识链接】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地位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義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增强综合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依靠科技。科技的本质是创新,没有科技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一定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同时着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近年来,我国坚定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4.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既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又使其焕发出时代光彩。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太空行走,再到载人交会对接,正是航天工作者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一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6.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培养创新的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争做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担任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是 ,这是我国第 次载人航天飞行。 ( )

A.翟志刚、刘伯明、杨利伟 二

B.景海鹏、刘旺、刘洋 四

C.刘伯明、费俊龙、聂海胜 四

D.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三

2.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

①标志着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有利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才起步的。为追赶其他国家,一大批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以苦为乐,常年超负荷工作,最终获得了成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伟大事业的成功有赖于坚持不懈,艰苦奋斗 ②只要艰苦奋斗,就能取得成功 ③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由之路 ④艰苦奋斗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4.此次担任“神九”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刘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景师兄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只要祖国需要我去飞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成功的希望,我也义无反顾。而且,我相信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相信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相信我们自己。再说,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风险来的时候面对它、战胜它就是了。”刘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

①自尊自信 ②自强不息 ③自负自傲 ④自卑自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在举国欢呼“神九”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日子里,李莉搜集到以下信息:此次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女航天员首次参加飞行,首次实现13天载人太空飞行;“问天”之路是万众一心铺就的——直接参与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工程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数十万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凝结在了神舟飞船、天宫一号一个个元器件上……这些信息表明 ( )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④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

①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结果 ③表明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④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材料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强调: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材料二: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两个航天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首次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精准操控下,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1)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有何重要意义?

(2)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的原因有哪些?

(3)航天人身上集中体现了怎样的载人航天精神?

(4)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这些航天工作者学习?

(5)我国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8.某校九(3)班同学在看了上文“热点材料”后,准备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题,开展一次科技创新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科技创新宣传活动设计两幅宣传标语。

(2)请你以“创新未来”为网名,就“神九”的成功发射在网上留言。

(3)假如让你参加主题演讲活动,你的演讲会涉及哪些知识?

(4)请你简要写出自己参加本次科技创新宣传活动的体会。

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A 5.A 6.C

二、7.(1)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2)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天宫一號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为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我国航天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等。(3)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4)像他们一样,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实际行动。(5)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等。

9.《中国人的航天梦》有感 篇九

中国,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古老国土;中国,一个地大物博、物多人多的美丽国度。如今,中国也是一个在航天事业上领先许多国家的大国了,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今天,我在学校开展的——《中国人的航天梦》展览中,得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讯息,下面我给你讲讲吧!

首先,我国航天事业的元老——钱学森爷爷在1956年10月8日担任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的院长,在不断的研究中,终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又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分别发射了“风云一号”、“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神州试验飞船”、“神舟三号试验飞船”、“神舟四号飞船”等。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叔叔乘坐神五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2005年10月-17日,费俊龙叔叔和聂海胜叔叔也圆满的完成了神六的飞行任务,实现了我们炎黄后代千年来的“飞天”之梦,同时标志着我们中国成为了继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能掌握载人飞天技术的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中国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从原来的贫穷落后进步到如今的强大富裕,我们已不再是昔日的落后小国,如今放眼世界,也有了一席之地,我们的祖国——中国——泱泱大国,我为你自豪!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0.神道十一号,筑起中国航天梦 篇十

今年真是喜事连连,我国在航天科技上不断传来喜讯。前段时间量子卫星,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今天早上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并最终与天宫二号相会,筑梦天宫。

天还没亮我就打开电视收看现场直播,在发射前一直听节目嘉宾的讲解,了解中国的航天科技。终于等到了7点30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工作人员一声口令,长征二号F遥火箭呼啸而起,搭载着神舟十一号,搭载着两名航天员,搭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一起奔向太空。太阳能帆板打开正常,航天工程主持人宣布发射成功,并宣读了习主席发来的贺电。此刻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心情无比激动,无比的自豪,觉得我们的祖国科技越来越强大了。

这次成功的发射,是由好多人一起努力工作的结晶。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只是代表了全国人民执行航天梦,他们在飞船里的一切科学实验都带着祖国人民的牵挂。为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无数科研人员默默奋斗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特别是全国精选出来的宇航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的是一刻飞天,还有很多备选航天员苦练几年可能都没有亲自实现他的航天梦,但他们默默等待,等待祖国的召唤。

11.中国梦 航天梦 篇十一

从物质层面讲,人是活在物质、能量与生命循环过程之中的;从精神层面讲,人是活在对梦想与希望追求之中的。物欲使人变得势利、狭隘、险恶、张狂,而希望与梦想使人充满激情、精神明朗、视野开阔、充满活力。人之所以要学习知识和研究理论,主要目的就是满足自身精神层面发展的需求。

过去,人们更多地谈论美国梦,现在人们开始谈论中国梦。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都是人们对心目中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理想的东西往往仅存在于逻辑之中,现实才是人的真正归属。如果说中国梦和美国梦都是一种比较抽象概念的话,那么中国人的航天梦就是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我们知道,概念越具体,越容易辨识和理解,越容易通过实践加以检验。中国人的航天梦每天都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实现中国航天梦的实践活动每天都在延续,我有幸随着追寻中国人的航天梦的队伍蹒跚前行了30多年,了解一些历史与现实的基本情况,这就是我与大家讨论如何追寻中国航天梦的信心来源。

要追寻中国人的航天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人的航天梦。依我个人的理解,中国人的航天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利用航天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断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巩固和拓展国家利益保护边界,为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中国人的突出贡献,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第二是发展地球近空间和临近空间轨道与亚轨道飞行技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与空间基础设施,为空间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服务,推动中国空间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走向世界一流,促进我国国际空间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力及地位提升,在和平开发与利用地球近地空间与临近空间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第三是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包括月球探测、太阳系行星探测、太阳系以外空间探测等),深入探索宇宙起源及物质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以及探索宇宙奥秘做出开创性理论与实践贡献,对人类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获得国际社会的崇高声誉。

可以说,中国航天梦是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追寻这个梦想,就是追寻中国梦的具体行动。

如何追寻中国航天梦,这是所有立志中国航天事业人士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当前,虽然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世界上已经小有名气,某些领域甚至领先于世界,但是总体而言与美、俄、欧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1959年1月前蘇联的飞行器第一次成功探访月球,1964年11月美国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1965年7月到达火星大气层,之后人类进行了大小100多次外空星球探索,获得了数千万倍于之前人类对于太空和太阳系的知识.而我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后的近几年才开始做这些事情。人们经常感叹在原始创新方面中国人不如美俄欧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但是就是不反思我们在非功利性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探索方面做了多少努力,就是不反思我们的起点在哪里。只有站在科学制高点上的国家,才具有对科学发展走向的发言权,甚至才有对人类世界观走向的发言权。另外,在航天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先进材料与先进工艺方面,在试验设施与试验方法方面,在总体设计与任务规划方面,在动力总体性能与燃料性能方面,在探测控制与通信技术方面,以及在研究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都还存在明显差距。面对这些差距,我认为只要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下一代人以及今后若干代人持续努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今后十至二十年内能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实现某些超越。作为一个中国航天人,我既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对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既有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越性,又有一批又一批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的优秀学子不断加入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队伍,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还处于少年期,发展的前途无量。

存在差距是客观的,缩小差距必须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如何才能缩小差距呢?我理解主要靠“三创新”:科技创新、运行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只有踏踏实实地开展“三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航天事业进一步缩小差距,甚至实现超越的奋斗目标。

当前,参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力量大致上有这几个方面:在政府和军方的统筹下,主要由航天两大集团,科学院系统,教育部系统,电子科技以及其他行业的配套单位承担相关任务。

作为主力军之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目前在履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命方面承担着诸多重要任务,“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航天科工将致力于展开以“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工作。“新一代”的定义是:性能相同,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导致业态重构的原始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颠覆的跨界技术创新。满足上述四条之一方可称为“新一代”。“五个新一代”包括:新一代导弹武器装备技术,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新一代自主可控信息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包括:微系统基础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智慧产业基础技术。

考虑到同学们在学校里更多地是接触基础理论与基础技术方面的概念,对导弹武器装备技术和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不熟悉,我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四项基础性支撑技术”的创新需求,供准备参赛的同学选择创意大赛课题参考,同时也帮助准备加入航天科工队伍行列的同学提前了解相关理论和技术创新需求:

微系统基础技术方面,主要发展微感知、微处理、微控制、微传输、微对抗及微集成等六大基础性领域。其中:

微感知:利用微加工技术与微电子、微惯性器件、微光电器件等实现感知产品的微型化,具体涉及射频微感知技术,光电微感知技术,惯性微感知技术,力/热/声/磁微感知技术等。

微处理:包括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以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可信接入及度量等相关软件,具体涉及数字信号及信息处理、信号调理及转换、软件工具及开发平台等。

微控制:主要涉及片上系统(SoC)实现综合控制,以及系统中各类微驱动、微执行机构的实现等,具体涉及各类微系统控制算法IP,微泵/微阀/微继电器等。

微传输:是指微系统内部的信息传输及利用微系统实现的宏观系统间的有线/无线信息传输,具体涉及各类传输控制协议IP,微光电连接器等有线传输以及射频/光电/声信号收发等无线传输。

微对抗:是指用于电子对抗、信息安全等的多功能芯片及微小型射频组件,具体涉及干扰和抗干扰等对抗策略/算法IP、微对抗执行装置等。

微集成:是指实现微感知、微传输、微处理、微控制、微对抗等功能并使其融合形成微系统的集成制备技术,具体涉及用于生产微部件及微系统产品的不同工艺类型生产线、微组装线及芯片封装线等。

上述微系统技术六大基础领域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微感知、微处理、微控制、微传输的创新性成果共同构筑起微系统技术体系及产品构架的基础,而微对抗、微集成的能力形成则提供微系统面向服务的运行平台与应用支撑。初步的实践证明,微系统技术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减轻重量、降低功耗、节约成本、提高性能,更重要的是开阔技术创新思路,可以探索全新的总体技术路径,实现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大系统创新目标。

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方面,当前主要是构建集纯国产化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为一体的实际应用系统,涉及的基础技术主要有:系统架构规划与标准,系统迁移技术,应用软件功能迁移开发平台,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其中涉及的安全算法、安全策略、安全芯片以及安全防护实现等方面虽然自主可控,但是信息安全的基础技术还需加强。国内第一个涉及数万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安全网络将于今年7月在航天科工开始试运行。这个领域发展机会很好,发展空间很大,但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安全方面还需要一批技术创新核心骨干做出独立的探索性研究,硬件和软件全国产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在信息安全基础技术研究上有独到的核心技术,才有可能构建出具有更高安全度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

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方面,主要涉及制造资源的协同共享实现。除了支撑航天科工实现“五个新一代”创新目标的实现之外,智能制造基础技术还将牵引出一项导致传统制造业形态重大变革的创新平台——航天云网。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航天科工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全球经济发展观已經过时,导致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然会出现新的经济发展观和相应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原有的经济发展观和发展模式。1968年,加勒特·哈丁(Garret Hardin)教授发表了《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指出了资源共享的破坏力。1986年,卡罗尔·罗斯(Carol Rose)教授发表了《公地的喜剧》(The Comedy of the Commons)一文,指出了资源共享的诸多好处。1990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教授发表了《公地的管理》(Governing of the Commons),指出了资源共享的基本管理原则,并因此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巧合的是,2009年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首次在全球提出“云制造”的概念,并作为云制造创新团队带头人开始了与制造资源共享相关的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活动。目前,航天科工正在筹建一个私有云制造平台(主要服务于航天科工所属企业制造过程深度协同、全要素资源共享),以及一个共享云平台(航天云网)。航天科工探索以制造资源协同共享方式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努力,可以说是航天科工的一场新“长征”,不仅需要企业在现有基础上重新规划企业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还需要重新整合相关资源,甚至重新改组企业、改造产业、重构产业生态等等,最终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经济效益改变企业的发展观,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协同共享新要求。由于目前这个领域的竞争比较激烈,恕我不在这里介绍创新的基础技术内容。

智慧产业基础技术方面,航天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智慧产业群是航天科工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开展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开发领域主要有: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企业、智能交通、智能管网、智能安防、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应急救援、智能税控、智能水务、智能粮库、智能地质灾害监测、智能遥感应用、智能数据挖掘应用等。目前这些领域既无标准,也无公共技术平台,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性原创技术研究与开发。由于领域繁多,内容繁杂,时间关系这里也不展开。

12.中国梦 航天梦 篇十二

在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下, 迎来了汽车人才发展论坛。这个论坛的召开很及时, 选题也很有价值。我将围绕论坛主题, 结合我两次参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经历,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 就“中国梦人才梦”谈一谈中国人才发展的战略走向。在此, 主要谈以下七个战略走向。

一、观念走向:从片面人才观走向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 是指导人才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大力宣传普及和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人才观, 对于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 克服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错误思想, 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 克服“只有精英才是人才, 平凡工作者不是人才”的错误思想, 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观”;

第三, 克服“论资排辈”的错误思想, 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

第四, 克服人才评价中“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 鼓励务实研究、潜心创新;

第五, 克服人才工作“形式主义”的错误思想, 强化人才工作的科学化。

二、目标走向: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这一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机制走向:从忽视人才使用走向“以用为本”

十八大在谈到人才发展时, 特别强调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是一个新提法。我国的人事制度不是很成功, 最起码的是人才流动、使用很困难。要求在人才开发中, 进一步落实“以用为本”指导方针, 解决人才流动使用问题。

四、体制走向:从计划配置为主走向市场决定性配置

五、开发走向:从一般人才开发走向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六、管理走向:从传统人事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习近平同志提出, “人才工作要在认识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上下功夫”。这为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加强人才的科学管理指明方向。

七、空间走向:从开发利用国内人才走向国内国际人才

习近平在2007年就提出推进人才国际化。他说,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 推进人才国际化, 努力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人才观。按照这一要求, 当前急需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 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其次, 扎实推进“特支计划”;第三, 加快研究制定我国的移民法;

八、对我国汽车人才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转型, 关键在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人才观念必须创新, 能力素质必须提升, 思维方法也必须变革。

2、要加大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力度;

3、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4、要大力推进组织人事部门改革, 建立服务型人力资源部门;

5、要加大人才发展的投入。因为它是最有效益的投资。

祝中国汽车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3.航天梦,强国梦 篇十三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12级三年制《形势与政策》期末试卷

(开卷)

班级12级机电11班学号12311106209姓名高勇军成绩__ _____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遨游太空15天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顺利完成 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后,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

至此,中国十艘神舟飞船、一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飞行全部取得成功。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如同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一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组织、实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

6月11日,就在神舟十号飞船即将升空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切看望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他们壮行。

情牵神舟,梦圆太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天地对话到太空授课„„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都响彻着我们国家追求科技进步的时代强音。

党中央科学决策,引领中华民族筑梦太空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希望大家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确保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在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中华民族是最早诞生飞天梦想的民族。新中国的成立,让人们看到了梦想变为现实的曙光。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用短短21年时间,一举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面向未来,党中央以长远的眼光超前谋划,相继对新一代航天员选拔、大型运载火箭研制、深空探测等作出部署。

在太空,中国人的脚步将走得更快、更远„„

党中央深情关怀,激励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你们进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经有13天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

2013年6月2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3名航天员亲切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感谢习主席的关怀!我和晓光、亚平的身体状况都非常好,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贡献力量,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指令长聂海胜回答。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以来,习近平十分关心执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飞船发射之前,他专门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要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

鼓舞激发斗志,关怀催生力量。

作为一个承载着责任、使命和荣誉的特殊群体,中国航天员队伍成长发展的每一步,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

何止是航天员队伍,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那一天起,每一位航天人都能够亲身感受到来自中南海的暖流。

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进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工程进展汇报,到研制和发射现场看望科技人员,鼓励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奋起直追。

每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都褒奖参试人员;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登门看望航天工作者或邀请他们参加联谊活动;每次召开有关会议,都征求航天老专家的意见;国家设立专门的航天人才特殊津贴,鼓励年青一代早日成才„„

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中央领导同志或亲临发射现场慰问科技人员,或深入科研一线解决实际困难„„把来自中南海的关怀和激励送到广大航天人心头。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化作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巨大动力,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党中央大力倡导,载人航天精神助推航天事业不断跨越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2013年6月24日,在与神舟十号3名航天员天地通话时,习近平充满深情地说。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就在这次通话中,习近平勉励3名航天员说:“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你们身上体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这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对全国人民都是启示和鼓舞。”在梦圆九天的壮丽航程中,中国不仅取得了技术上的跨越和进步,而且培育形成以“四个特别”为主要内涵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安葬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聂荣臻元帅和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献身的英烈敬献花篮,向共和国的功臣们表示敬意。习近平参观了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视察了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勉励科技工作者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到2013年神舟十号胜利归来,在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成功将十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支撑起这“十全十美”辉煌战绩的巨大动力,正是党中央大力培育和倡导的载人航天精神。

十全十美,靠的是科学求实搭就的登天之梯——

载人航天,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泰山。党中央坚持把质量第一作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要求,强调指出要“严而更严、慎而更慎、细而更细、实而更实”,要“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中国航天人把质量当作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命,把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研制、试验的最高原则,狠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努力培育和锻造良好的科研作风,使每次发射试验都真正做到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正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归零”,成就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成功飞行。

十全十美,靠的是团结协作凝聚的飞天合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工程,直接承担工程任务的科研院所有100多家,如果算上协作单位,共有十几万人参与到工程之中。

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努力实现着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依靠团结协作、万众一心,依靠现代化的交通,在西安生产的火箭发动机,在天津制造的飞船太阳帆板,在上海制造的推进器,在四川制造的元器件,在哈尔滨制造的控制器„„最终组装成完美的船箭组合体。

十全十美,靠的是爱国奉献奏响的动人旋律——

2004年2月2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动情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大有作为。”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这,就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根本原因。

与精神铸就同样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

中国航天人在用心血和汗水铸就载人航天精神的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支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方阵——今天的中国航天人,比世界同行平均年轻15岁,工程各系统总设计师大多在40至50岁之间,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工程科研人员的80%。

神舟翱翔,青春作桨。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他们因伟大的事业而出彩,伟大的事业以他们为骄傲。坚守理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年轻一代航天人,正在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新的突破积蓄强大力量„„

2013年6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对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指出,这一重大成就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展示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胜利迈进,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梦想召唤,使命催征。

上一篇:大学生吸烟调查方案及问卷下一篇:张华镇商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