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画小说

2024-06-19

风景画小说(精选6篇)

1.风景画小说 篇一

田园风景画

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我拿起了画笔,细心地描绘着田园的风光。我要画周围的野花。花儿纯洁、娇小、鲜亮。它们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绚丽,像织不完的锦缎一样绵延,像高空的霞光一样耀眼。置身在花海中,四周弥漫着浓郁的清香,蝴蝶翩翩起舞,仿佛坠入了甜蜜的梦境„„

我要画远处的麦田。麦子犹如成堆的碎金,把枝头都压弯了。一阵微风徐徐拂过,田里掀起了金色的麦浪,忽高忽低,十分柔美。在阳光的照耀下,麦子好像涂上了一层油,显得特别光滑,可以与珍珠相比。

我要画层层叠叠的青山。有些山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有的山连绵不断,一眼望不到头。更奇的的是,它们虽然都是绿色,可绿的程度却不一样呢!有的山是墨绿色的,显得虎虎有生气,还有的是浅绿色的,像一位淡雅的少女。山上的树像一位位士兵,保护着田园。

走进乡村

如果说城市是一轮绚丽的太阳,那么乡村就是一弯纯洁的月亮。今天,我有幸和妈妈一起踏上走进乡村的小路。

乡村就像一个天然氧吧。快瞧!那青的草,绿的叶,高的树,低的花,或浓或淡,相互映衬,美极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清新的味道犹如一颗薄荷糖,弥漫着我的全身。顿时,我神清气爽。我多希望能把树林带回家。“叽叽喳喳!”是谁在歌唱?原来是躲在大树上的小鸟,它们的歌声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让我更为惊喜的就是羊肠小道旁的“树小姐”。她摇摆着苗条的身材,挂下茂密的“头发”。突然,我隐隐约约看见了树下几个小红点,我撩起树枝一看,露出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小脸蛋儿。这一个个小娃娃正羞答答地躲在绿树哥哥身下,我不由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想:这应该就是爸爸所说的野草莓吧。我伸出手想去采摘,“哎呀,是谁刺我!”我大叫道,“哦,原来是野草莓的自卫武器!”我找到空隙处一连摘了好几个,迫不及待地吃上一个,甜津津的,吃了还想吃。

体验着乡村的淳朴自然。一盘素果和着清凉的心境,这五月的乡下是一副别致的画卷。

乡村趣事

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云朵在蓝天下奔跑,遮住了大半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日子!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车程,我和小王一行人来到了南岩。一下车,小王就不禁赞叹道:“这里的空气真清新呀!”我深吸一口气,空中飘荡着泥土特有的芳香。啊,真是沁人心脾!

“呀!这是什么?”我像好奇宝宝似的,四处张望,一丛小灌木勾住了我的眼球。只见这株小灌木上结出了或红或绿的小果实,一枚枚、一颗颗,挂满枝头,犹如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小灯泡,点缀着绿绿的叶,细细的枝干。那艳丽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这是山莓,在我小时候,我们山里的孩子就将它当零食呢!”一位阿姨笑眯眯地告诉我。“哦?”我迫不及待地采下一颗红山莓,细细品味着,感觉口中久久回荡着一股酸酸甜甜的滋味。

尝着甜美的山莓,我们来到了一片金黄的大麦地。金黄的麦穗压弯了枝丫,清风徐来,在麦田中掀起了一阵阵波浪。看着这金黄的麦子,我兴奋地两眼发光,小王提议道:“我们来做麦哨吧!”一不做二不休,我们折了几根麦杆,在阿姨的指导下,我们拧下一节麦杆,轻轻地划一条缝,将麦哨放在嘴一吹,哎,漏气了!我不放弃,经历了数次失败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声响亮的哨声回荡在车内。我成功了,“呜卟——呜卟,呜„„”麦哨声此起彼伏。呀,我听到了来自麦田的音乐,是那样嘹亮,那样高亢。农田的气味,是清香的;田野的滋味,是酸甜可口的;麦田的音乐,是嘹亮而高亢的。多么独特,多么迷人的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葛宣汝)

星期五,妈妈带我来到了岩头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我时而在林阴小道上奔跑,时而在草地上打滚,时而在竹林中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一声声“咩咩”的叫声吸引了我,只见一大群母羊带领着数十只活泼可爱的小羊在草坡上快活地吃着美味的“大餐”。它们一会儿舔舔爪子,一会儿迅速飞跑,一会儿向我们点头哈腰,仿佛在说:“你好,你好,我们做朋友吧!”

向前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映入眼帘。瞧,这小溪真长啊,一眼望不到头,这小溪真大啊,尽管我怎么掂脚,也看不见边缘,这小溪真像一位歌唱家啊,它有时“哗哗”地喊叫,有时“咚咚咚”地“打鼓”,有时“啦啦啦”地哼哼,还有时„„可动听了!

这时,一个个小黑点在眼球中现了身,我定眼一看——呀!是小蝌蚪!只瞧它们身着一件件“黑礼服”,小绅士一般,在水中打闹。它们有的沉在水中呼呼大睡,有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的在水里不停地摆动着小尾巴,好像在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田园风景优美,景色如画,怎能不令人留连忘返?

乡村之行(吴嘉怡)

又到一年“五一”小长假喽,我迫不及待地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吃过早饭,爷爷说带我们去田里挖马铃薯。“好喽!”弟弟高兴地直拍手,大家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们全家走在布满野花的乡间小道上。放眼望去,小道两旁满是桔树,闻着浓郁的桔子花香,泌人心脾。一颗颗绿色的小果果挂满了桔树的枝头,白色的花瓣显得有些败落。

翻过一座小山坡,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片空旷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绿色,让我遐想无限。远远望去,一垄一垄的马铃薯地像是一块块翠绿的宝石。这份翠绿,我真舍不得去打扰它。

走到田间,田埂上散落着几株桑葚树。绿色的叶子下藏着红的、紫的、青的、米黄的果子,随手摘了几颗放入嘴里,一直甜到心里。树旁的几株芥菜,让我觉得好惊奇,菜叶长得像芭蕉扇一样,叶杆也有一米来高,简直是棵“树”。爷爷挖着地里的马铃薯,拔了拔茎叶,抖了抖土,一株马铃薯挖起来了。只见根条上挂满了一串串马铃薯,大的、小的、光滑的、粗糙的、圆的、扁的,形状各异,应有尽有。我们飞快地摘着,一眨眼的工夫,就满满一筐了。田间,顿时欢笑声一片。

站在田埂上,望着蓝蓝的天空,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感受着泥土的气息,真是令我陶醉了。看着远处,袅袅炊烟,让我更喜爱这清新的乡村生活了。

2.画风景画 篇二

突然,爸爸心血来潮似的要我画一幅画,要求是:有山、有水、有太阳、有房子和树。我想爸爸肯定又在考我什么了,于是,我拿起笔,认真地画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交上了“答卷”:一个圆圆的太阳底下有一座巍峨的山,山脚流淌着一条小溪,溪边有一间小草屋,小草屋旁有一棵大树。

爸爸接过它,仔细地看起来:“你将来会有一番事业,但你的身边只有一个朋友!”

“只有一个朋友吗?你又不是诸葛亮,怎能预知?”我说。

“你看”,爸爸指着图郑重地对我说,“画面的整体效果可看出你前程的好坏,这间小屋则是你的个人空间,而小屋旁只有一棵树……”

“一间、一棵,又怎么样?”我满脸疑惑地问道。

“这是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我只不过是说出他的意思罢了。”爸爸解释道。

真的仅凭一幅画就能判定一个人的将来吗?我真的只能有一个朋友吗?但我必须承认,我性格孤僻,凡事都喜欢自己解决,独来独往,有什么委屈与不快都憋在心里。我也希望有一些朋友和自己谈谈心,但由于我的孤僻、冷漠,我拒许多人于千里之外,许多人也拒我于千里之外。

爸爸说:“将来在社会中,许多事情只靠自己是不能解决的,需要有朋友来支持。”

爸爸的话让我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我想,我一定要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早日融入人群,融入社会,希望与更多的人同行!

【简评】

都说文如其人,其实画也如其人,尤其是画想象中的风物,从中确实可以窥见他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标准。“我”的爸爸为了预测“我”的未来,采取一种独特的方法,从而了解“我”的性情。“我”也受到启发,深知爸爸用心良苦,决心融入人群。应该说,本文题材与构思都有特色。

3.秋色风景画 篇三

早上起来,我和妈妈向着目标——河边走去。一路上,我欣赏着身边的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新鲜的空气,绿绿的小草,草叶上面还有一滴滴透亮的露珠在滚动着,好像珍珠一样。小鸟在一根根树枝上欢快的歌唱。

早起锻炼的人们,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运动:有的人打太极拳,有的人跑步,有的人打羽毛球,还有的人在河里游泳……

我们沿着跑道跑了一会儿,停下来时我抬头看看天空,天空灰蒙蒙的一片,被一层模糊的云包围着。我的脑子飞速运转,突然想起是太阳快出来了。于是,我兴奋地说:“妈妈,咱们看日出吧!”“好主意!”于是,我们在跑道旁,静静的等待着旭日东升的那一刻。

慢慢的,东方出现了鱼肚白,但是太阳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死活不出来,好像想多睡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睡醒了,把头探了出来。几缕金光照了出来,天空一下子明亮了起来。渐渐的,太阳好像有了青春的活力,用力的伸出了半个身子。顿时,天空更加明亮起来。可太阳似乎在想什么鬼点子,用手托住头,就是不出来。我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想好好看看。不久,他充满力量,一个鲤鱼打挺,跃了出来,整个身子露出来了。顿时,金光四射。天空也脱掉了他的灰色衣服,换上了蓝色的外套。朵朵白云组成各种图案。使天空看上去那么帅气!

4.海边风景画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风景画写生的作画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讲解演示,学生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恩情怀,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灵感。

教学重点 海边风景画写生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 海边风景画临摹的作画步骤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师教学准备 PPT、写生作品

学生课前准备 画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放映几张家乡风景图片,问同学们认不认识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取景

选取主要写生物象,确定画纸的尺幅(横幅、竖幅、方构图等),明确远、中、近景的物象关系以及天气、光线、时间的特征。2.构图

确定地平线、主体物的位置,以及相关景物之间的远近、左右关系,注意透视变化。起稿的工具和方法,参见色彩静物写生第一个步骤。鉴于风景的光线与冷暖随时间而变化,作画时间以1~3小时为宜。3.画大关系 铺大色调

参见色彩静物写生第二个步骤。由于风景的空间距离和冷暖变化较大,注意静物的远近虚实、冷暖关系和明部、暗部、投影的冷暖反差。4.深入刻画与完成。参见色彩静物写生第三个步骤。逐个讲解作画的步骤

归纳小结

5.水墨风景画作文 篇五

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经长时间隐居于武夷山之五曲隐屏下,筑“武夷精舍”。武夷是自古以来有名的茶乡,朱熹喜欢饮茶也不足为奇。在居住期间,朱熹就写下了《饮茶》这首诗,来表现朱熹对茶文化和饮茶的热爱。

茶,能使人清明,平静。茶出尘,而酒入世,这一切,相应地于开头的“仙翁”照应。“仙人留下了石灶,就在那湖水的.中间。”此时,由于茶的清明,由于仙翁的灵气,那湖水也似乎显得更加清澈,而无波澜,清清的,静静的,却带了几分灵气。“仙翁饮完了茶,便乘方舟离去,只有那缭绕的茶烟,还散发着细细的芳香。”虽是“饮罢方舟去”,但这方舟一“去”,却丝毫没有打破这湖水的寂静,那湖水依然清清的,依然静静的。方舟也只是静静地离开。这更给这一片湖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茶烟缭绕,细细芬芳。这是我们最后所感觉到的。茶烟,细细的缭绕在湖面的上方,仿佛仙境一般,而且一个“香”字更将此仙境烘托到了极至,清清静静的,总给人一种身处仙境之感,正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从这样一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出,诗人是一位精通茶文化的人,深刻的感悟倒了茶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6.石泓的新疆风景画 篇六

他从这里出发,在艺术道路上用画笔摸索,最终为新疆风景画在中国油画史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作品也成为地域美术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2006年,石泓的油画风景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和观众见面,他和他同样习油画的妻子一起,在中国美术馆、乌鲁木齐美术馆、西湖美术馆三地举办了题为“塞外天风”的巡回展览。一时间,苍郁的天山,巍峨的昆仑,亮丽的喀纳斯……触动了人们的真情实感,这些宁静诚挚而又气魄宏大的作品引领观者步入自然的净土,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样的人能如此贴近自然,又是怎样的勤奋不懈才能创作出这样多的佳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又一批留苏艺术家回国执教,培养了自己的第一批大学生。石泓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始接受正规艺术教育的。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脱离封建家庭,去乡村办学的新女性,也擅画“梅、兰、竹、菊”。不过石泓最初的志愿是军工,他从小喜欢制作航海模型,参加各种航模比赛且成绩不匪,并在高中毕业时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因当时有艺术类院校优先录取学生的规定,被上海戏剧学院提前招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上戏舞美系在教学中素以重视绘画基础著称,尤其强调要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对学生写生能力的要求很高。当时颜文粱是他们的色彩教员,除了练习外光下对色彩的把握外,还要求他们做室内写生,并分析自己的作品《厨房》。学生还定期去颜先生家中,分批细读颜先生在欧洲留学时的写生原作,聆听先生耐心的讲解。后来,周本义从苏联留学回校,带来大量油画写生作品,就挂在他们的教室里,使他们对写生又多了一个视角。这四年的学习经历是石泓习画最初的基础,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老师对他的教诲和期待,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的理想从未改变过。

本科的学习很快结束了,带着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石泓离开了美丽富庶的家乡和亲人,志愿赴疆,最初进入演出单位,奔波在全疆各地。那时的生活是紧张忙碌的,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艰苦的环境历练出他坚定的意志,在他从事舞台美术工作的同时,总是随身携带画箱,坚持在服务工农兵的演出行程中写生。可以说,在新疆生活工作的四十多年,跋山涉水的写生,和牧民、戍边战士、科考队员、养路工……的共同生活没有间断过。他年轻、充满豪情和浪漫的心在他播种理想的土地上扎下了根。他欣赏燥烈空气里金色的阳光,怀揣连绵的天山和纯净的博格达峰,用江南人温润优雅的心去触摸西北辽阔的土地,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他的学生、他的事业,献给了第二故乡新疆。

石泓在上戏受到的主要是苏派绘画的训练和教育,但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石泓曾做过多种尝试,去“印象”、去“表现”、去“分割”……但最终他还是选定了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疆的地形地貌与自然形态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景色似乎能在已有的各种油画体系中找到对应的表现方法,但一旦转移视线,就会发现办法还是不够多,那些看似恰当的手法并没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包容新疆的景色,反倒容易把无限丰富的自然符号化。石泓坚持运用写实主义手法一丝不苟地对待自然的主要原因则是只有这种做法才吻合他对待自然的态度:五体投地。他边看边走,边走边画,在新疆丰富多彩的景色中游刃有余。茫茫的大漠戈壁,孤寂的边防哨所,遥远的深山牧场,空旷的高山雪原,至今还回响着他的足音。

80年代初,时任新疆话剧团副团长的石泓被调至新疆艺术学院,由演出单位转为教学单位的领导,他的绘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长期深入的对景写生造就了他对题材的控制与把握能力,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力。他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对地域风景画具有重要价值的图式语汇,这使他的绘画教学独具特色。学校每年的寒暑假则开始为他从事大尺幅的风景画创作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霍将军歌》、《亲亲百年》是他这一阶段的力作,前者的基调是怀古,充满历史感,凝重坚实,平静中饱含时间的力量与崇高。后者是民居,没有苦涩,没有在描绘村民自己搭建的土房子时常见的居高临下的“同情”,反倒充满了温馨与欢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他和乡民同吃同住时的感悟。《迤逦天山》、《冰始泮水微萌》、《荒城斜枕碧溪头》是这段时间他带学生下乡的写生,更多是远离人居的“野景”,呈现的也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本身的气质。特别的是,他们分别是三联画、四联画和五联画,新疆山水的辽远,山势连绵之间的起伏,以及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果有足够的画框,石泓愿意一直这样画下去,尽写天山的宽厚与广博。这样的写生感受敦促他在后来的风景创作中努力解决新疆无边无际的景色与画框有限的边缘之间的矛盾,誓把新疆画出来。

石泓的创作状态主动、自由、时而带着孩子气,他会指着自己的画布仔细地征询孙子的意见,并认真地作出修改,没有任何顾忌,有时候又会对周围人近乎一致的“合理化建议”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并很严肃地申诉自己的理由。画画对石泓来说是件快乐的事,他并不想通过画画来达到什么目的。坚守理想、目标明确,心无旁骛、踏实勤勉或许是他那一代人的共性。作画时,无论遇到什么难题,他总是满怀欣喜地去克服,他相信自然主义手法的力量,觉得自己需要的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完善自己的技艺。80年代后期,人们对“一统天下”的苏派绘画的质疑曾经到了一个高潮,同时开始积极地探讨各种理论问题。这时石泓强调在艺术上要“胸无大志”,画家应该有意疏远理论的混乱。他觉得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天高地远的地方工作,安安静静地生活,用心体会,用心观察,不懈地用画笔探索新疆的魅力是他的幸福。

石泓的油画语言朴实灵动,技法纯熟,物我两忘。在用色上追求纯净中的微妙、绚丽中的优雅,冷峻中有柔媚,热烈时有矜持。其构图能力极强,表现的内容丰富,画面稳健有力,能把握天山宏阔的场面,传递其气势,既有深远的厚度,又有高远的伟岸,既舒展又坚实。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景色,石泓都是克己的,决不自作聪明,愉悦人心,也决不自以为是,放大自己的感觉,他总是竭尽全力接近对象,和观者一起感受造物的伟大,为此他总是能通过自己的画面传递出人在自然中一些微妙感受。

《气凝西北天》、《银山铁壁》、《冰河滋春林》表现的都是新疆冬季的景色,石泓能做到把心交给自然,由她们去诉说。在我们面前,《气凝西北天》气势恢宏,虽是冰峰雪岭但却热烈浪漫,《银山铁壁》博大深沉,远望寒林森然,却是宁静优雅,有冬的温暖。《冰河滋春林》柔美多情,凝铸冬季一瞬,流淌春的信息。画面上,我们看不到作者刻意想说什么,他似乎很坚定地相信,人心相通,感动也会相通。新疆的风景完全融进了石泓内心,他的作品帮助人们去发现新疆的美,帮助面对景色激动不已但却无从下笔的后学开始自己的风景之旅。《苍郁满青州》、《极目芳原》、《山川之间》、《盛夏而实》都是石泓描绘的天山风景,同样是满眼的绿色,在他那里却能够做到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是长期的边疆生活使他有时间细细品味眼前的一草一木,感受自然中的氛围,贴近不同景色的特质。因此此他所呈现的自然是活生生的,静穆中有细腻而微妙的变化,瞬息不停,包蕴无限。此外,石泓的构图是一般的行旅无法获取的,他曾言“构图全在腿上”,意思就是如果不爬山,不亲自触摸天山的脊梁,就不可能知道她的厚度,也不可能了解她于静默伫立之中的千姿百态。

2006年,石泓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油画展的时候仍旧带着他一贯的天真,他说自己有一个心愿,想听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开拓自己的视野。在与画展同步的研讨会上,会议主持曹意强教授结合他的作品就地域文化的世界性问题作了剖析。他谈到,英国画家康斯特布尔,法国画家塞尚的题材地域性特别强,但他们所发展出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却具有世界性,这种世界性其实来自于艺术家的性格和智慧。地域性和特殊性是艺术家艺术品质的试金石。石泓以写实主义手法创作出如此众多而迷人的作品,恰恰证明了他具有出色的艺术表达能力。从画中可以看到他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图式语汇,就在这种创造中,他超越了地域的局限,把限制转换成资源。

《日暮黄云高》、《我居昆仑山》、《山林客》、《青海湖暮色》、《远歌无声》等都是在展览期间给人留下印象很深的作品。戈壁荒漠虽然寂廖,但却雅致;巍峨的昆仑难以望尽,却能容在人的心胸里;远离城市的山林令人向往,但只有平和冲淡的心境能与之匹配……石泓四十多年的边疆生活是艰辛的,岁月的磨蚀,练就的理想更纯粹,呈现的生活态度更泰然,他眼中的风景是祥和的,他对生命是敬畏与热爱的。对他来说,理想是崇高的,追求理想是不能有丝毫懈怠的,只有这样,生命中才不会留有遗憾。

2006年底,石泓将巡回展览的最后一站安排在故乡杭州,算是对家乡父老的汇报。随后从西溪湿地开始,追寻青年时期的足迹,将目光投向西子的秀色。不久,水乡空气的迷蒙,江南湿地的润泽,这些令他魂牵梦绕的景象都一一出现在他的《西溪》组画里。题材的变化没有带给他太多难题,纯熟的油画语言使他能从容地表达内心和自然的对话。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江南风景秀丽中透出大气,安宁中蕴含野逸,柔美中坚韧有力。

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就在石泓完成了他的第一批故乡风景画创作时罹患癌症,不得不就此搁置画笔。病中的石泓乐观豁达,笑对生死,依然尽自己的力量亲近大自然,甚至在寒冷的冬季到骛源采风。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仍然能从窗口捕捉到自然的讯息:春天到了,花儿开了……

上一篇:聪明才智成语的引证解释下一篇:三2班语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