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未来发展趋势(共8篇)
1.工程造价未来发展趋势 篇一
路桥工程专家陆周刚解析未来桥梁发展新趋势
--为了突破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我国铁路、公路投资迅速增长,带动桥梁事业快速发展。我国路桥工程建设已走在世界先进行列,桥梁钢结构制作、施工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已为世界所公认。我国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尤其是跨江跨海大桥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港珠澳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更是举世瞩目。
那么,当前我国桥梁设计和建设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路桥方面的专家陆周刚。陆周刚从事路桥行业四十余年,可以说业内的资深专家,他的企业目前业务范围覆盖整个江浙区域,对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等拥有高技术和科技。他认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一桥多线式大跨度方向发展。据相关机构介绍,为适应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要求,同时为了节约航道资源,大型铁路钢桥一桥多线式桥已成为发展的主流。
二是向重荷载方向发展。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载荷,为当今世界上载荷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陆周刚介绍说。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
三是使用寿命更长。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就是对桥梁建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最好诠释。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桥梁建设,特别是跨江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越来越长。如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海湾跨海大桥都提出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则长达120年,可以抗击8级地震。
四是更加注重造型美观。现在,我国的桥型、桥式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除上述提到的大桥之外,还有重庆至利川铁路韩家沱长江大桥、黑瞎子岛乌苏大桥、哈大客运专线新开河特大桥、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等,它们更像一座座空间艺术品,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刘晓光[微博]说,未来,钢结构桥梁设计更加重视建筑艺术造型,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与当地城市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最后陆周刚告诉记者,为了满足现代桥梁结构在大跨度、重荷载、长寿命、环保、美观等各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应学习发达国家在高强钢桥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取得的经验,积极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强钢桥建造技术,提高钢桥的技术水平。
2.工程造价未来发展趋势 篇二
1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
1.1 总平面设计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总平面图的内容既包括主题工程结构, 也涵盖了相关配套项目的设计, 主体结构包括大坝、闸门、泵站、机房等重要生产设施, 而配套项目主要指员工宿舍、绿地和活动场馆等等。新时期的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 进行更加全面的考量。水利建筑的总平面图既要为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合理规划和, 又要确保各功能区间搭配合理, 保持良好的配合度, 使得总体上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以尽量降低功能错位导致的不经济现象发生。除此之外, 还要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其中, 增加绿化和休闲娱乐功能区域规划。在进行总体建设规划时, 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 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来选择规划方法, 以保证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避免环境部协调带来的不良自然影响。
1.2 建筑平面设计分析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规划和选址, 要结合多个专业特点来开展, 要考虑到水电专业、动力专业、发电专业提出的专业设备安装要求, 再由建筑和水电两方面工程人员同时敲定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总体规划平面图, 设计工作过程中, 建筑设计人员要负责把握整个建筑的结构、功能和建设尺寸之间的关系, 使之更趋于更符合水利工程日常生产活动需要。
作为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工作者, 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还需具备卓越的创新意识。水利工程建筑属于长期性建筑, 要根据水电生产要求科学设计建筑结构, 有效提高各类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避免建筑功能局限带来的效率损失。这些年来, 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进行分析, 水利建筑结构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过程, 本质上是一种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个过程。水利工程的设计不仅要为水电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保证, 还要承担着美化城市景观, 提升地区旅游名片的功能和责任。水利工程和要建筑进行很好的结合, 这样才可以达到减少投资, 优化设计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只有进行超前的创新和探索, 才能够设计出超前的水利工程项目, 为后续子孙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1.3 建筑造型的设计分析
建造造型的设计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建筑的特征, 如强调高科技的现代建筑和仿古的建筑造型等等。总而言之, 一组建筑所应该表现出来的造型, 应该其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功能相一致, 同时因为不同的水电建筑功能存在较大差异, 直接会影响它们外形结构上的相异, 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常规现象。比如供电房的设置通常是矩形, 体积大, 高度高, 这是因为它的功能所决定的。对于这种建筑要做到“粗中有细”的话就必须对其本身的体积进行考虑, 通过开窗、增加柱子等方式来使得其看起来较为丰富。至于水利建筑采取何种设计风格, 一方面是受到单位领导和当前主流设计理念的影响, 但最重要的是应该为设计师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 使其能依据本地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和谐的情况来进行设计。总之, 选取何种建筑风格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筑的美观程度, 因此设计师应该尽力到现场去进行考察, 想象一下工程建成之后的实际效果。
1.4 建筑材料分析
水利工程的建筑一般都在野外, 因此水利工程的抗风性以及耐脏性应该作为材料选取时候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抗风性主要是考虑所选择的门窗是否能够承受超常的风荷载, 耐脏性则是应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力选择不容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 比如铝塑板、优质的外墙漆等等。
2 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思考
水利工程由于上产需要, 大多地理位置是依山傍水, 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环境, 融入高超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将原本单调枯燥的水利项目变成具有审美、人文品味的综合建筑物, 既可满足水电生产需要, 又能够提供良好的旅游资源。今后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 要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提升其的审美方面。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外观审美能力,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人文景观, 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的综合社会价值, 不仅要更有效的开发水利资源的经济价值, 还要创造良好的旅游观光效益。在促进水电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带动地方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这能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工作体现, 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必将成为未来水利事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雪华.试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0) .
[2]朱文俊, 姜伟华.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2 (19) .
[3]翟利伟.浅谈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2 (1) .
[4]薛钊, 石诚, 糜作蕾.阐述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要点[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1 (8) .
3.论工程机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工程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自动化工程机械一般可以分成三类:遥操作工程机械、可编程控制工程机械和智能化工程机械。
遥操作工程机械经常被用于危险或人类难以进入的作业环境,如水下、高温、高压、核辐射环境,由操作者通过远程控制完成作业任务。可编程控制工程机械通过改变工程机械的控制程序,完成不同的任务。
可编程控制工程机械适合在结构化环境下进行工作,一旦外部施工环境和施工对象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编写控制程序。目前绝大多数自动化工程机械都是可编程的。
智能化工程机械不需要操作人员的参与,通过安装各种复杂的传感器来获取环境的信息,具有自我感知、自主决策、自动控制的功能。智能化工程机械是智能机器人的一类,目前还正处于探索阶段,预计在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1.工程机械控制器的现状。高可靠性的控制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在各种复杂工程机械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工程机械控制器的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产品所占据,如德国的力士乐和西门子、芬兰的EPEC、日本三菱等。
2.工程机械控制器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控制器的一個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网络化。以往的工程机械控制器功能比较简单,所实现的功能只是将面板的按钮转换为系统指令,以及监测系统状态、数据采集等。这些控制器力求稳定可靠,并且尽可能使控制简单快捷。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生产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加注重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驾驶员操作的方便性和舒适性,采用大屏幕的液晶显示使控制器的显示界面更加人性化。
工程机械控制器不仅强调本地控制功能,还应实现远程网络通讯功能,具备各种通讯接口,包括网络、CAN总线等,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可以将本机状态发送到远程控制中心和其它的工程机械,方便地进行交互和工作调度。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工程机械网络化控制系统,下位控制器执行电液比例伺服控制、传感器信号采集、操作控制等基本自动控制功能;上位控制器实现人机操作界面、仪表显示控制和GPS定位等高级控制功能;辅助控制器完成一些辅助的控制功能,如安全报警、远程通讯等。
工程机械控制器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支持集群化和智能化。现在的新型控制器,很多要求实现CAN的功能。
对于一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可能绵延几十千米,物料的调度和管理非常复杂,因此在工程车辆运行的过程中,时刻掌握每辆车的位置及其状态,对于生产调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一些控制器上带有GPS 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GPS 模块负责随时获取本机的地理位置,无线通信模块则可以将GPS 信息和车辆信息定时向管理中心发送。值得注意的是,GPS模块已经在工程机械上使用的越来越广泛,不仅用来定位车辆地理位置,甚至高精度的模块已经用来定位挖掘机铲斗的角度,直接在施工中作为路面基准。
三、施工过程的机群智能化控制
1.国内外机群智能化作业的研究现状
在公路路面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装载机、搅拌设备、自卸汽车、摊铺机、压路机等多种类型的工程机械协调作业。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作业质量,需要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
实现工程机械与施工环境的协调、工程机械与施工任务的统一,达到缩短施工周期、有效利用施工资源的目的。
目前国外先进的工程机械公司已在新型的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摊铺机、压路机上安装了远程无线通讯系统、GPS定位系统和车载计算机装置,将机械的工作参数、工作进程等一系列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2.智能化工程机械机群施工过程控制技术
路面施工是一种大型化、机械化、复杂化的生产和流水作业的过程,要根据施工状态与生产目标对资源进行实时任务分配,达到机群资源的最优配置、最优的工作效率和最佳的工程质量。根据施工机群分布性、多目标和动态性的特点,以往的集中控制无法满足施工控制要求,需要研究新的网络化、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准确地反映施工机群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运行过程。
目前DA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在工程机械应用中,研究了一种基于智能体的自动垃圾处理协作系统,其目标是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协作方法;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工程预算方法,用于控制工程机械的施工管理过程。
在工程机械机群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多智能体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机群智能化的核心在于:每个主体的智能或推理功能都很简单,但当协调工作时,能够完成十分复杂的任务。多智能体技术在工程机械机群施工过程的应
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多智能体控制的施工体系研究。多智能体控制体系结构是多智能单元之间的信息关系和控制关系以及问题求解的分布模式。体系结构是研究智能控制问题的基础。任务的分解与分配、信息集成与通讯、冲突和消解方法都基于多智能体控制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对整个施工过程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机共栖的智能主体研究。机群施工作业过程中人的参与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指挥与机器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机执行各自擅长的任务,从而实现人机的最佳协同合作。
(3)信息流集成模型的研究。机群施工过程控制中智能控制单元的相互协调通过信息流和物料流联系起来。由于每一智能控制单元施工目的不同,其信息流有很大的区别,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流才能实现智能控制的目的。
(4)多智能主体协同决策系统的研究。协同决策是考虑多个主体参与的决策过程,由于各智能控制体的功能、方案和对象往往存在矛盾冲突,因此冲突识别和消解是协同设计所有多智能主体系统的关键问题。
四、结论
4.机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四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机械行业也面临着挑战,所以蓬勃发展的机械行业也正朝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各国机械企业的产品开发都开始在开放的公共平台上,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来发展。
其次,对于现在这样一个充分信息化的社会,机械行业不做出改变是不行的,所以我认为,在未来,机械行业不会再拘泥于单一的机械工程技术,而是会与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机械工程真正的信息化,智能化,敏捷化,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彻底的解放出来,从而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
还有两点,我在新闻中看到的,一是现在机械行业正努力提高设备的柔性化,也就是说,要使工程师设计出来的工艺设备和工艺线路适应性更强,能适应于各种产品的需求。二是,提高工程的精密化程度,在人们的印象中,机械设备又大又笨重,是不可能完成精密的工作的,但现在工程师们正研究设备的超精密加工,微机械加工,超高速切割等,应该在不久,还会使机械设备有更先进的功能。
再次,对于机械相关的企业要做到的就是更新生产策略,培养服务性思维,换句话说就是把投入市场的不同产品,建立在同一个基本工程结构之上,然后在制造过程的后期修改技术,这样就可以使产品适应特定的顾客群体的需要,而服务性思维就是产品的个性化,人性化。
最后一点,也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全球提倡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机械行业也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论是工艺设备制造还是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都应该努力做到环保低污染,简化工艺,优化配置。
5.未来银行网点发展趋势 篇五
2015-12-29 【零售银行创新】 金融创新
【零售银行创新】未来银行网点发展趋势:小型化 + 自助化 +平台化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银行网点经营带来全面而系统性的冲击。由此,商业银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并开始全面实施网点战略转型。
然而,作为传统银行提供服务的主要载体,物理网点未来价值如何,怎样实施网点转型提升竞争力,是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对传统银行网点的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进行消费购物,网购成为零售商品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而互联网金融的加入,网上理财产品的推出,更加快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当前互联网金融格局,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传统金融机构组成。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等非传统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介入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改善金融服务,提供新的金融产品。通过交互式营销,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
互联网金融是弱物理化,对传统银行网点有较大冲击。银行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通过网点数量的大规模高成本扩张,通过高投入的大面积营业网点、豪华装修形象工程,来取得竞争优势,而是要借势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银行网点更加专业化和特色化。不过,传统银行网点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仍然对特定客户群体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来国内各银行网点总量的变化,除了受到移动互联网等电子渠道的影响之外,主要将取决于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走势、银行的盈利能力变化和银行同业之间的博弈。在分析未来银行网点的价值时必须承认,传统银行网点不会消亡,但其功能和定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数据显示,2011-2014年期间,四大行均不同程度地净增加了网点总量,如建行增加了7.9%,工行增加了4.5%,中行增加了3.5%,农行增加了0.4%。比较而言,由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渠道数量远落后于四大行,各股份制银行近几年来更加注重通过网点数量的扩张来增强其物理渠道的能力,在大型住宅区、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县域大力增设网点。
未来趋势:小型化 + 自助化 +平台化
从提升客户黏度、降低成本等角度出发,未来银行网点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自助化、平台化。未来银行网点应该是方便且有趣的、互动且亲切的、多样且实用的新型网点,应当具有鲜明的特色。以下通过国内外银行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说明这一趋势。
例如,美国安快银行是当地社区银行的领导者,新网点突出了咖啡馆和零售商店的元素,强调个性的色彩,从网点的面积、布局、外观到服务流程,都进行了重新打造,营造出一种与所有竞争对手截然不同的能带给客户全新体验的网点。安快银行希望新网点更像一个咖啡吧,成为邻里之间沟通感情、家长里短的好去处,通过关注客户的非金融需求,营造一种惬意随性的氛围。
为此,有151家安快银行的网点营业面积扩大了一倍,新增了上网的房间和会议室,还安装了一个名为“探索墙”、有很大的多屏幕交互视频播放系统;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客户可与银行金融顾问进行视频交流。银行并非简单地提供咖啡,很多与社区息息相关的事务都可在网点内完成。
安快银行甚至给予每个员工每年40个小时的带薪假期,鼓励员工用这段假期去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然后再把自己从事志愿活动的经验拿回银行与同事分享。这样就使安快银行的新网点成为社区的又一个重要的信息、活动集散地,而非单纯的作为银行网点存在。
再如,兴业银行在设立社区银行网点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坚持选址在中高档社区或商圈周边沿街位置,但不进入社区设点;二是坚持以金融服务为主;三是坚持小型化、简单化,网点面积控制在200平米以内,不办理现金业务。
四是坚持低成本扩张,面积小租金低,布设自助机具多,配备服务人员少,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前提下控制总体服务成本;五是实施错时营业,方便居民下班后办理金融业务;六是精选优秀人员进入社区支行工作,并强化经营考核管理,争取社区网点“开一个,成一个,火一个”。
兴业银行认为,互联网金融和社区实体网点发展优势可达到互补。一是很多客户尤其是中老年客户更倾向于和银行人员面对面交流。二是社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有机融合,客户可在社区网点体验办理网银、手机银行等线上业务。三是互联网金融在简单服务上有便利优势,但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须依靠网点人员专业服务来满足。
未来银行网点发展的四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网点布局更注重客户定位。银行需要基于业务发展策略,对银行客户进行细分,找准目标客户群,然后根据银行客户的分层和定位,以及客户在地理区域的分布和流动状况,有针对性地定义网点分层服务策略、网点分类,以及不同网点布局、功能、规模等要素。
第二个趋势是网点建设趋向于“小而精”。在互联网时代,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迅速发展,使大而全的网点数量不需那么多,更多的是以建设社区网点、微型网点等精巧、低成本的网点形式来提高客户覆盖率。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1.71万个,设立社区网点8435个,其中小微网点937个,满足了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多重需求。这种“小而精”的网点模式,既可以加大对客户群体的覆盖,又可以有效降低网点建设成本。
第三个趋势是网点建设趋向于“个性化”。随着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为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各种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不断上升。
在个性化服务中,目前传统的银行网点渠道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开户、获取咨询服务、满足非金融需求等涉及银行与客户之间深度互动交流的业务领域,其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且还需进一步加强。多家银行开始尝试个性化的网点建设,如咖啡银行、茶馆银行、书吧银行等。
第四个趋势是网点建设趋向于“智能化”。与对公业务相比,零售业务更分散、更容易受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冲击。
6.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篇六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
经过不断努力,这些年中国农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粮食生产实现了举世无双的“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
但是,华丽高产的数据背后埋藏着隐忧。我国农业的先天不足表现的也越来越明显。
同时,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低下,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进度缓慢,种种压力日积月累,使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挑战,只有了解趋势,才能决胜未来。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做“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虽然只是一句调侃的话,但这也能看部分人想回农村发展的意愿。回农村发展,肯定绕不开农业,那未来几年农村农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呢?
趋势一:农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一些小村庄会慢慢消失
即便调查如今的乡村,这一景象也正在发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份额大多为10%左右,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是5%。跟着科技的进一步开展,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农业机械被用于农业出产过程中,因而,农业劳动力将会进一步开释。
乡村土地,经过流通等方式渐渐会集到少数人手里,这将为后期的规划化出产做好衬托。
趋势二:农民将慢慢转变为一种职业,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近来几年,乡村呈现了这么一种新的景象,那即是有许多“新农人”来到乡村种田,这些人,都有着较高的常识布景,他们经过流通土地进行栽培或饲养的创业,将外面的先进的理念带入了乡村。
科学计划、智能管理、规划出产,他们为乡村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带来了一阵前所未见的清风。新农人,他们将农人渐渐创造成了一种工作,这绝对是乡村开展的正能量。
趋势三:农业补贴将会进一步增加
在欧盟,每个农户均匀每年获得政府补助超过了15万元人民币,欧盟农人40%的收入都是来自于政府补助。而在冰岛、韩国、挪威、日本、瑞士等国家,农业补助更高,农人的60%的收入都来自于政府补助。
跟着经济的开展,将来中国的农业补助必将进一步进步,同时,跟着农业人口的削减和土地的会集,农业补助的落实工作也将愈加顺畅,别的,跟着新农人的涌入,他们也必将积极争取自个的权力。
趋势四:休闲农业的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
城市资本会集,花费潜力大,所以接近城市的乡村,必定会好好使用这一资本。别的,跟着城市的高速开展,已经有不断增加的城里人钟情于休闲农业这种放松身心的方式,这无疑对错常有利于休闲农业的开展的。
趋势五:农村将出现一些中小型农场的雏形
如今乡村的许多工作种田人,将曾经各家各户分隔的土地都流经过来,连成片,进行批量化耕耘,这即是乡村中小型农场的雏形,今后这种雏形将不断增加。他们将为现代化农业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底。
趋势六:有机农业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永远都是不容忽视的论题,跟着大家对环保和健康诉求的加强,绿色有机农业将迎来春天。绿色有机农业开展的最大瓶颈即是无法快捷的对农产品进行追寻溯源,假如后期经过科技手法解决了这一疑问,绿色有机农业将迎来大爆发。
趋势七:农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将日益紧密
现代社会,一切都离不开互联网,农业也不破例。如今许多人都说,互联网农业难做,这的确是现实,究竟中国互联网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当跟着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技术的进一步开展,将农业与互联网有机联系,完成科学管理、信息分享、网上交易、电子付出、智能物流,这必将是农业开展的趋势。
以上七点,必将是将来乡村农业开展的大趋势。回乡村创业,必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趋势挑选适宜的切入机遇,二是要适应趋势进步本身的才能,有针对性的为自个充电。
农业是国之底子,也是广大农人耐以生计的职业,在什么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别的,农业的开展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归纳实力的体现,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参加到农业的开展当中,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一、规模化农业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效率比较低,成本却很高。
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将加强。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表示: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就需要经营主体,生产方式从量变走向质变。而农村土地流转则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到今年6月为止,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
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未来,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二、新型农业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半自给农户家庭经营提出的。通常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农人等。
据相关数据表明,截止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已经超过270万家。
专家认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各不相同,各主体间专业分工的深化,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为被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的引领作用必将增强。
三、互联网+农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
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互联网+农业”被提上发展日程。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以此来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将会显得更加宽泛,互联网+农业将取得显著成绩。
四、高科技农业
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推动力量非常明显。未来,农业发展应是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化。
全环控植物工厂,自动空气循环系统、半自动采收系统、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都是高科技农业的产物。
今后一、二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会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最后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将会大肆兴起。
五、农产品加工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突破这一瓶颈,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
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的一般都是些土特产品或优势农产品,原料分散,技术含量低,所需劳动力大,对于乡镇中小企业来说最适合不过。
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从这些优势看,未来,农产品加工前景可观。而且,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的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说,农产品加工真的是前途光明。
六、农业文旅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鼓励和支持农业文旅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各类补贴持续加大,政策的风向标已经为农业文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用地政策将进一步有了优惠,比如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用于休闲农业。
金融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大棚抵押、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水域滩使用权抵押、现金流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等抵质押融资方式,满足休闲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补贴资金数额将持续增长。未来5年,休闲农业补贴资金将持续增长,且数额巨大。找对部门,找准政策,及时申请,并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项目类型,才能摆脱空有补贴拿不到的窘境。
就冲着国家的政策,未来农业文旅也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七、品牌农业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
品牌意味着声望,意味着美誉度。品牌塑造和推广能够提升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现在,随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是质量和价格的要求,而是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高。
在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农业企业往往会在价格上做文章,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未来,农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价格和数量的竞争,而是品牌和质量的较量。
八、农产品安全
近几年,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显著,农产品质量屡被吐槽。
针对这一现象,农业部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增强食用农产品消费信心。
同时,国家大力倡导减少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的安全度。
加上一些农业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上贴二维码,消费者可根据此查到产品的有效源头,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未来,在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安全将会得到保障。
九、农产品微营销
这些年,传统农业企业的成本一直在不断增加,而电商平台作为新崛起的力量,虽营销实力比较大,但是大一点的平台收费也是比较高的。
而微营销作为成本几乎为零的一个新平台,它也是新人群、时尚人群的聚集地。当然,这些人也是主力消费群,这个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机不离手”,被称为“御屏一代”。
手机、电脑是他们最频繁的接触信息、联网互动的手段。所以,未来微博、微信等手段的营销将会成为一大趋势。
中国农业已迈入新的发展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想做什么就去做,农业这个大市场包容性很强,但是误闯误撞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7.电子招标——未来招标发展趋势 篇七
关键词:电子招标,优势,瓶颈
2012年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 其中第五条规定, “……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为了规范电子招标投标活动, 促进电子招标投标健康发展, 2013年5月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颁布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相关附件。
推行电子招标投标, 是中央惩防体系规划、工程专项治理, 以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提高采购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串通投标、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方面, 有着独特优势。
一、电子招标的基本条件:
(一) 建立稳定、健全的电子交易平台
稳定、健全的电子交易平台是推行电子招标的前提条件。电子招标采购, 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电子商务基础平台提供的安全通道进行招标、投标、评标、异议与答复及项目合同的签订等整个过程, 并实现网上在线实时监督。整个过程涉及招标人、招标机构、投标人、监察等各方人员。为了保证系统的可操作性及稳定性, 系统开发人员应在熟悉掌握招标投标相关法律要求的基础上, 广泛调研, 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 制定完善的适合本单位、本企业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同时, 为了能使电子开评标活动顺利完成, 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不至于出现网络中断、系统报错等技术问题。
(二) 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推行电子招投标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没有统一的标准, 必然会造成市场和采购的混乱。招标采购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资源等进行有效管理, 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加速资金周转, 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异常活跃的今天, 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利器, 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 成为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基础。
统一技术标准是采购管理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 能够促进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促进总部与地区公司及地区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 实现信息共享, 为全面推广电子化招标创造条件。
二、电子招标的优势
(一) 降低采购成本
电子招标采购建立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直接进行沟通和比选的平台, 全部流程实现异地、无纸化办公, 减少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和评标专家的差旅费、招投标文件的印刷费、招标机构的场地租赁费以及会议费等各项杂费, 从而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 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 加大监督力度
推行电子招标投标,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传统招投标方式存在的弊端, 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 确保公共资金使用安全。电子招标的推进, 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 压缩权利寻租空间, 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腐败行为的机会。
与传统纸质招标的现场监督、查阅纸质文件等方式相比, 电子招标投标的行政监督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其最大区别在于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实现网络化、无纸化的全面、实时透明监督和事后监督, 从而加大了监督力度。
(三) 便于统计分析及信息共享
随着国家采购工作的规范化, 招标越来越成为当前形势下相对公平的一种采购方式。因此, 招标人、招标机构每年招标项目多、招标金额大, 在传统纸质招标方式下, 招标信息处于分散的状态, 统计工作量大, 不便查询, 数据统计不够精确, 参考性极低。因此, 例行的季度、年度统计分析工作费时、费力。电子招标数据实时存储、数据方便查询, 信息量容易汇总, 利用电子数据分析软件非常容易实现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按照年度、季度、物资种类等横向、纵向分析, 得出某时期内, 某种产品的市场价格走势, 为领导确定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 电子化招标也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 为集团公司内部、各地区公司之间信息数据共享提供了保障。
(四) 节省文件存档时间和空间
招标投标档案资料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企事业单位管理等重要的原始凭证, 是招投标过程中、招投标结束后审计监察的重要依据。因此, 根据《档案管理办法》要求, 招投标资料存档时间不低于15年。纸质存档占用招标项目人员、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大量时间, 占用招标人、招标机构较大场地, 而且纸质存档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 不易保存。相反, 电子招标资料存储数据量大、存储时间长、不易丢失、省时省力。
三、电子招标发展的瓶颈
日本是推行电子招标投标最早的一个国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随后, 德国、美国、加拿大、韩国、亚行等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在采购领域中逐步推行电子招标。中国电子招标投标也在本世纪初开始探索, 但限于一些条件, 至今电子招标在我国扔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一) 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
自从2001年国际招标率先启用电子化运作系统以来, 浙江、广东、北京、江苏等地的政府采购主要流程实现网络化。宝钢集团第一个尝试在线投标与评标的全流程操作, 海尔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电力、中国石油等大型企业集团也相继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电子招标系统。各行业、各企业间的电子招标系统自成体系, 互不相通, 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他们在系统建设、安全认证、流程操作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 系统间缺乏数据缺口。为此, 每个招标人和招标机构都会占用大量人力、物力对系统使用人员、投标人、评委进行操作培训, 但投标人在线投标、评委在线评标时仍有很大困难。
(二) 网络安全令人担忧
电子招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电子招标系统也是一种网络信息系统, 同样具有与其他信息系统类似的安全隐患。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 由于会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 造成数据被篡改、丢失, 严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身份认证的问题、数据存储加密问题、物理网络安全隔离问题等都会影响现行的网络安全, 给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风险。
(三) 收费标准不统一
《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 (国家纪委令第4号) 第五条规定:指定媒介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 不得收取费用, 但是报纸类媒介一直在向招标人按次收费, 网站类媒介一直在向投标人或供应商以会员名义收费。同时, 《电子招投标办法》第九条规定: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免费注册登录和获取依法公开的招标投标信息。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电子招投标平台仍然向招标机构、投标人收取价格不等的费用,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推进电子招标的建议
(一) 统一平台建设标准及数据接口
招投标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 各个模块独立实现, 并具有标准开放式的接口, 才能保证该系统的应用可跨地区、面向社会。作为国家招标投标管理部门, 应在各企业间电子招标平台的基础上, 统一电子招投标平台或数据接口, 可以在某些省份或某些行业先行试点, 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再形成区域联网, 再向全国推广, 逐步形成统一的电子招标平台, 保证让招投标双方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应用该系统。
(二) 加强网络安全与保密权限
2005年4月1日, 我国颁布实施了《电子签名法》, 标志着在我国电子签名与纸质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为了保证招投标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交易身份的真实性, 保障网上招投标的健康发展, 系统开发人员应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及保密性, 对系统使用人员设置严格的权限设置, 防止数据丢失及篡改, 责任落实到人, 做到有据可查。系统在开发过程中, 应提供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 对招投标文件进行数字签名等一系列保密措施。
(三) 积极探索简单、智能的评标系统
长期以来, 评委已经适应了对纸质投标文件进行评审, 对电子评标的电脑操作不够熟悉, 反而给评标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节省时间, 给评标工作带来便利, 电子评标系统的可操作性至关重要。电子评标系统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并能自动将投标文件的应答与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对比, 找出不符合项并加以标记, 以便评委进行打分。
五、结束语
随着世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电子招标的优势日益突出,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国家电子招标规范程度的提高及各企事业招标单位的重视, 电子招标采购完全可以替代纸质招标, 成为一种独立的、高级的市场交易模式, 成为未来招标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汪才华.电子招标投标发展问题法律之探讨.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3. (5) :23-32.
8.工程造价未来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工程监理;企业现状;对策;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22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9-055-03 收稿日期:2012-08-20
1.引言
我国建设监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设监理企业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程监理法规体系,创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程监理理论,积累了一套较成熟的工程监理经验,培养了一支较高素质的监理企业队伍,监理企业的规模日渐壮大,为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监理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日益暴露出来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2.工程建设监理现状及原因
2.1现时监理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称制约监理企业吸纳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现行旁站监理、安全监理等法规制度的出台,其本意是为了进一步理清建设领域各方行为主体的责任,更好地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但由于法律、法规中对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深度无明确规定,导致社会各界对工程监理的认识不一致,对工程监理的责任界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因而难以界定工程监理责任,监理人员在工程中难以把握,实践中出现的监理责任问题难以辨别,相应的行政处罚不尽合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降低各自的安全责任风险、减轻工作压力,现时的做法是什么都要求监理旁站;在处理安全事故时总是要牵强附会地让监理承担责任。各方行为主体更是曲解地认为监理就等于旁站,监理就是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不少地区一旦出现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往往认定工程监理企业是必然的责任主体之一,特别是安全事故责任,对工程监理企业的行政处罚比较重,甚至监理人员还要负刑事责任,严重挫伤了监理人员和监理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而我国监理工作范围有限,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监理的内容是“四控两管一协调”。一方面监理服务是委托服务,其委托性决定了其地位的被动性;另一方面监理是生存在夹缝中的弱势群体,表现在监理实施过程中,监理要面临着来自政府质监部门、安监部门和业主单位三重监督和施工单位的制约。稍有不慎轻则被投诉、更换监理人员、停止监理业务,重则不良公示扣分、红牌警告、行政处罚、剔出承包商名录。监理事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另外,从目前监理人员的劳动报酬调查:监理人员的劳动报酬只有建设、设计、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的40~60%,这样的待遇使监理企业无法吸引高素质监理人才,监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地限制了企业发展;这种把监理当民工、施工员的说法极大地损伤了监理人员的自尊心;这种无限地推卸安全责任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监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监理应有的作用,加速了监理人才的流失,阻碍了工程监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2.2监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不规范监理企业的行为,使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监理服务费取费偏低问题严重制约着监理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下发的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监理取费虽然提高了取费标准,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业主及监理企业大部分未完全执行。监理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招投标和谈监理合同业务时实行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很多工程项目的监理服务费甚至达不到合理的监理成本,尤其是目前的监理企业数量饱和而水平普遍较低,为了生存必然会利用我国现行监理体制下市场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在实际操作中采取“阴阳合同”等手段承揽监理项目。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工程监理服务费用的低对工程监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市场行为不规范的监理企业中标后不按《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履行监理义务,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监理人员不到岗,监理人员身兼数个监理项目,以各种身份职位出现;监理企业低价中标后为保证基本必要的利润,不得不减少监理人员数量的投入和高素质监理人员的投入,如大量使用工资待遇低的监理员和年轻的大中专职校应届毕业生,专业监理工程师极少,而总监兼任多个项目等,造成监理人员到位率达不到要求;而在岗的监理人员因为报酬低,工作环境差,工作积极性降低,监理工作成效差;最终结果既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也影响了监理企业的声誉。国家推行监理制度已20年了,监理的社会地位始终没能提高,反而越来越被人看不起,根本原因在于监理企业服务水平低下,自毁监理事业的大好前程。
2.3监理法制比较薄弱,监理企业发展大环境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关监理的条款不少,部门规章制度的数量也多,但总体上看,监理法制建设比较薄弱,实施细则还不完备,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在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方面。我国建筑法律规定,工程建设监理企业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项目法人的身份“守法、诚信、科学、独立、公正”地开展监理业务,监理企业是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之一。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完善过程中,建设工程中的业主需求市场还没有真正出现,监理市场大环境尚未形成,强制监理的工作范围较小,从事监理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工作需要。这导致我国多数工程的监理范围仅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虽然《建设监理委托合同》多数未必就是施工质量控制,但操作起来业主往往不授予监理造价控制权。当无造价控制权时,进度控制权也是纸上谈兵,甚至质量控制权也落实不了,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障碍。业主要求监理人员只管质量和安全监理,其工作的实质就是甲方派的监工或施工单位的质检员。
2.4监理企业定位不明、人员素质制约企业发展后劲
按照我国建筑法律的相关规定,工程建设监理企业是提供高智能、高智商的有偿服务的中介组织。人员数量和素质是监理企业最大的资源。我国建设监理体制对监理的要求与国家当前建设对监理工作的需求存在着供需矛盾。一方面国家对监理工作给与高度重视,对监理队伍的素质,监理企业的能力做出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监理企业无法满足现实工程建设对监理的大量需要,对自身发展缺少长远规划。一部分监理企业只注重资质等级和专业资质,不注重监理人员的培养和监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从事监理人员工作素质存在三大缺陷:一是年龄结构分布“两头大中间小”;二是知识结构分布严重不平衡,缺乏集综合组织、协调和管理经验的一体的监理人员,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呈偏态,直接导致目前监理企业仅能够胜任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监控,而无力过问工程造价控制和合同管理等,工程前期及工程设计阶段更无从谈起;三是从事监理工作的极少数人员经受不住各种诱惑违背监理职业道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监理企业发展后劲。
3.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发展探析
随着工程监理工作深层次领域中的问题的显露;工程监理的现状与推行工程监理制的初衷相差甚远,工程监理的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等。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存在部分阴暗面,作为建设主体之一的监理单位虽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应该随波逐流。笔者认为只有给工程监理正确定位,挖掘自身潜力、借鉴国外的监理咨询企业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建设管理特点,走我国特色的建设监理之路,才能突破监理企业目前发展的瓶颈。
3.1监理工作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管理职能的延伸作用、依法独立开展工作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监理单位是为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的,受建设单位委托履行监督职责,对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只有服务水平提高了,才能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地位和权威才能提高。在工程建设的目标性上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是高度统一的。而建设单位也应真正把监理单位作为项目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高度信任、充分放权,注意维护监理的权威,支持监理单位发挥好作用。
依法独立开展监理工作是监理工作的实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理单位依据国家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行使监督职责,具有法定的权威性,施工单位必须服从监理。如果施工单位不服从监理,就意味着违背了自己对建设单位的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系统的一方,承担着相应的法定责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必须公正、客观、科学地做好监理工作,尤其是在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等问题上,决不能迁就或者盲从任何单位,包括建设单位。三是监理企业自身必须坚持守法经营,监理工程师在执业时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
3.2学习借鉴国外监理工程管理经验和监理制度,走中国特色监理之路
目前,我国监理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从长远讲,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最终也要朝着技术咨询、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为项目业主或其委托人提供从前期到后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服务。但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从日新月异的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还是从监理企业的综合实力状况来看,监理企业还是要把力量集中在承担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上来,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根据本企业情况做好长远规划。我们的监理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同时也具有后发优势,只有认清当前形式,借鉴国外监理企业发展经验,整合监理人力资源,将工作做大做强,向综合业务公司进行过渡转换。
3.3加强监理队伍建设
监理咨询企业在国外被看做是一个智能型服务性企业或高智能的人才库,因此国外监理企业对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的学历要求较高,大部分应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同时也很注重监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训,对此大多数国外监理公司每年都要投入较大的费用,以提高监理业务水平。
立足于现阶段我国监理企业的特点,一是要加强监理队伍培训。各监理企业要抓好监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强化监理人员上岗培训,为监理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人才、锻炼骨干。加快我国工程监理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多渠道并全面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素质,从而彻底解决监理人才的年龄与知识老化的问题。二是要改进监理用工制度。监理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为监理人员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借助人事代理机构管好聘用人员的人事档案、职称晋升等事宜,重视改善经济待遇,切实解除后顾之忧,不断增强监理人员的归属感。三是监理公司的运作要围绕人才高素质化、组织模式化、业务宽深化、酬金优厚、职业道德准则化的目标,积累打造和储备本企业管理文化底蕴,形成一套监理工作程序化、技术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组织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3.4积极促进监理法制完善,深化监理企业改革
为了监理企业的长远发展,监理行业应积极推进国家完善监理法规建设,逐步改变我国目前的 “强业主、弱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扩大监理范围,逐步推行实施全过程监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业主决策和监理工程师管理功能,业主不与承包商直接发生关系,所有信息均由监理工程师来传送或发布。监理工程师主要监督业主与承包商执行合同的情况,防止索赔现象的发生或为反索赔提供依据,做好投资控制,以维护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各自应得的利益。监理工程师的服务范围逐步扩展到为业主提供投资规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服务,并可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费用控制等全范围发展。
监理行业要引导和推进监理体制改革,大力扶持有条件的监理企业通过资产兼并、企业重组和股权制度改革,扩大经营规模,壮大综合实力,拓展经营领域,逐步成为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国际承包竞争力的大型监理咨询集团公司。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把工程监理当作主业来经营,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合理调整资产经营考核方式,为其配备或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监理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4.结束语
从1988年政府实施监理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年了。我国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体制不健全、不规范的原因,也有监理机制上需要探析、解决制度的原因。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主管部门的协调、管理和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的重视和努力,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准则,积极改制创新,规范运作,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吸纳高素质的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实行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从而扩大监理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监理工程项目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监理制度,走中国特色监理之路,推动我国监理企业科学发展。本文仅希望抛砖引玉,期待聚集更多的智慧,推动建设监理行业的改革,使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改文献
[l]邓太平.工程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探析[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刘贵文,邓飞.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现存问题、矛盾与发展探讨[J] 建筑经济 2009(9).
[3]樊启洪 革故鼎新 促进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J] 建设监理 2009(5).
[4]江毅东.2004监理回顾与展望[J].建筑,2005,(1).
[5]蔡建平.工程监理定位的思考[J].福建建材,2006,(3).
【工程造价未来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08-23
工程部发展趋势酒店10-31
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08-11
工程造价日记11-03
工程造价知识重点06-22
工程造价实习总结07-05
工程造价预算专业07-07
工程造价学习见解09-09
工程造价工作方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