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

2024-09-25

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11篇)

1.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 篇一

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服务结合社区 改变照料老人生活的照护

一键康通

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系统集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人照护照料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及社会支持服务等功能的新模式,将彻底改变社区老人生活。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全面适应当前的养老需求,寻求新型的多元复合治理手段解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成为趋势。因此,要扩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需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将现有养老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每时每刻的养老服务。

通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收录社区内所有60岁以上老人的评估走访建档,其中包含老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亲属、健康、经济、住房、医疗、社会活动等全方位信息,并实时更新。老人照护服务,主要通过家政服务专职工作人员和义工的结对帮助,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服务基地,开办集中寄养与分散服务等项目,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

刘奶奶,87岁 家住北京海淀紫竹院,身体一直不好,患有膝关节炎、高血压及并发症,近期突发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不能正常活动。后由一键康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平台医护中心进行康复检测,应急支援,并制定每周3次的康复计划,康复师一对一康复训练,定期寻访,指导家属使用正确的方法督促。

城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提供有偿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广覆盖。

2.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 篇二

关键词:物联网,老年人健康,信息预警,数据分析,多指标

0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 其原意是用信息网络的形式将事物 (物理的和虚拟的) 都联接起来, 使客观世界甚至主观世界的事物都能以拟人化的方式“主动上网”以提供服务, 进而实现服务智慧化 (Smart Service) ;由此可见,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网络或技术, 而是应该表述为利用网络的联接性提供智慧化服务的一种概念或者技术思想, 可以将物联网的这种技术思想定义为“利用融合协同的泛在网络技术实现泛在智慧服务”, 也就是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技术来满足无所不在的智慧服务需求, 所以物联网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更加广泛深远的未来网络应用形态。

在物联网技术盛行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注重于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多, 慢性病例数量急剧增长, 这给医疗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 为了提供持续有效的健康服务、降低潜在的健康隐患, 设计更为完善的人体健康监测系统成为一项重要的科学工程。人们已进行了基于智能轮椅的家居安全健康远程监测系统、基于Zig Bee的老年健康监护系统、养老住宅监控系统等多项研究, 但由于技术的不纯熟等原因, 并没有将此类研究做到最让人满意的地步。科技在不断地发展, 需求仍旧上升, 这就促使我们对此类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指标实时监测人体生理指标的系统, 基于我们已经参与了3G网络的心电采集系统开发项目, 该系统基本可以实现心电图以及心率的采集和上传、分析等功能。我们希望能增加更为多样化的测量指标, 例如血氧, 血压等, 同时增加防摔倒系统, 并通过硬件改装使得信号采集模块更方便携带, 做成一套能同时监测心电信号、血氧数据并且具有防摔预警系统的便携式远程健康监测系统。同时增加基于web的客户端-服务器思想, 利用后端数据库增强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最终, 使该系统具有受测者可查看自身生理数据、监测者可通过客户端查看健康信息数据分析、受测者发生摔倒则自动发出警告信号等功能。

1 系统架构简介

1.1 系统设计思路

本文设计的居家养老健康信息感知分析和预警系统采用了物联网的设计思想。其网络结构分为健康信息获取层、数据接入处理层、智慧网络服务层, 如图1所示。

健康信息获知层是通过3个主要的采集模块 (心电采集模块、血氧采集模块、防摔倒模块) 利用不同的传感器从人体上获取心电信号、血氧浓度和运动状态等原始信息。分别是通过心电、血氧和防摔3个传感器采集。心电传感器的采集参数是心电图, 血氧传感器的采集参数是血氧饱和度SPO2, 防摔预警传感器的测量参数是运动状态特征值 (SVM, SVM, TA) 。

数据接入处理层是将与系统所需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利用传感器的源代码找出各模块现有的数据类型格式用一套新的算法进行相应的转换, 拟用蓝牙、串口等方式将3个采集模块连接到Android开发板上, 再用Android开发板对3个模块进行数据整合, 将经过整合后含有血氧、心电和加速度信息的数据通过网络 (Wi-Fi) 传送给服务器。

智慧网络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传感器所采集的健康信息数据, 并通过软件对各类健康信息实时分析, 同时添加预警功能。将服务器与数据库连接, 满足数据存储和调用的需求。服务器提供交互界面给终端用户。紧急情况信息传递:通过算法监测出发生摔倒或者心电图和SPO2相关参数出现异常, 应用程序调用短息网关功能给指定号码发送预警短信。

1.2 总体架构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 本文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物联网环境下居家养老健康信息感知分析和预警系统。

老人居家健康信息数据可以从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运动状态上采集, 因此可利用不同的传感器从人体上获取心电信号、血氧浓度和运动状态等原始信息, 拟用蓝牙、串口等方式将3个采集模块连接到Android开发板上, 利用Android开发板对3个模块进行数据整合, 将经过整合后含有血氧、心电和加速度信息的数据通过网络 (Wi-Fi) 传送给服务器。

居家养老健康信息分析与预警应用软件主要应用在如今非常主流的Android平台, 实现对服务器数据访问, 并提供查询功能;该软件还具有预警模块, 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最佳救助地点, 当预警发生, 软件会发送请求, 通知救助单位进行及时救助。

2 系统结构设计

2.1 健康信息数据获取部分设计

健康信息数据获取部分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数据感知单元、数据采集控制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数据整合与交互控制单元以及数据接口单元。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数据感知单元:负责获取模拟健康信息, 将心率、血氧、加速度信息转化成的电压变化, 通过A/D转换形成原始数字信号, 交付给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处理。

数据采集管理控制单元:作为健康信息采集传感器的控制核心, 负责协调控制数据感知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 一方面对数据感知单元提供的原始数字信号进行基本算法处理, 得到原始健康信息数据, 另一方面响应数据传输单元的请求提供原始健康信息数据。

数据传输单元:负责将该健康信息监测传感器采集到的健康信息数据传输到数据整合与交互控制单元, 实现时通过蓝牙或串口。

数据整合与交互控制单元:一方面, 负责协调和控制3个传感器模块, 使得3个模块各自完成向本单元提供健康信息数据的功能, 另一方面, 负责整合3类不同的健康信息数据, 重新规定健康信息的数据格式。

数据接口单元:实现数据整合与交互单元和健康监测服务器的信息交互, 通过REST风格的数据服务接口完成数据交互, 将经过整合后的健康信息数据上传到健康监测服务器, 通过HTTPpost传输机制实现。

三类采集模块工作原理:

心电采集模块:

测量参数:心电图 (ECG)

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测量方法:采取便携式心电监测模块。主要通过手握压力传感器反映心电信号的变化, 再通过A/D转化将心电信号以心电图的形式反映到显示界面上。

血氧采集模块:

测量参数:血氧饱和度 (SPO2)

血氧饱和度是体内新陈代谢状况重要参数, 血氧饱和度过低将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血氧检测对保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测量方法:传统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是有创测量方法, 目前已经慢慢地被无创测量方法代替。血氧饱和度的无创测量一般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 通过将光电传感器需套在人手指上, 使用红光 (波长660nm) 和近红外光 (波长940nm) 作为射入光源, 测定光电传感器的光接收强度来计算血氧饱和度。

防摔预警模块:

测量参数:运动状态特征值 (SVM, SVM, TA)

工作原理: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测量相关特征值通过算法判定是否发生跌掉。我们知道i Phone手机从4代开始配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物体在空间X, Y, Z方向的加速度, 陀螺仪则可以很好的测量物理角度性的移动。

系统中我们使用模块化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收集身体的运动信息, 再通过特征值判别算法分析人体是否发生跌倒行为。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

2.2 健康信息监测软件设计

健康信息监测软件设计采用MVC框架, 适用于Android与windows平台, 通过后端数据库实现健康数据的存储和监测, 前端通过数据接口单元获取数据并展现给用户, 同时具备预警功能, 其各组成单元如图5所示。

健康监测服务器:作为MVC框架中的控制器, 控制软件前端与后端服务器的数据交互以及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 是整个软件部分的逻辑核心, 通过web service实现。

数据接口单元1:实现健康监测服务器和前端单元 (数据展现单元、预警单元) 数据交互, 通过REST风格的接口实现。

数据展现单元:MVC框架中的视图部分, 实现监测数据展示功能, 从数据接口单元1获取需要的健康数据, 通过网页形式展现, 适用于PC端或移动端。

预警单元:实现系统的预警功能, 从数据接口单元1获取预警信号, 向用户显示预警消息, 同时通过调用受测者的移动设备的短信功能发送预警短信。

数据接口单元2:实现健康监测服务器和数据存储单元间的数据交互, 一方面, 通过JPA持久化数据对象到后端数据库中, 另一方面, 服务器通过该接口可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来响应数据展现单元的查询请求。

数据存储单元:作为MVC框架中的模型部分, 负责按照规定的数据模型存储健康信息数据, 便于统一管理和健康监测服务器调用, 通过My SQL数据库实现。

3 实际数据库设计

后端数据库通过My SQL数据库实现, 分为两张表单, 分别是用户信息数据表和测量信息数据表, 两张表单通过统一的ID实现相互关联。

3.1 用户信息数据表 (表1)

用户信息数据表中包含:姓名, 字符串类型数据, 同时也是用户登陆系统时使用的登陆名;年龄, 整数型数据;身高和体重, 浮点型数据;登录密码, 字符串类型数据, 由用户自定义;ID, 数据库自动分配, 便于表间数据关联。

3.2 测量信息数据表 (表2)

健康信息数据表中包含:ID, 与用户信息数据表中的ID相对应, 表明本条数据属于某用户;测量时间, 字符串类型数据;心率, 血氧和加速度, 浮点型数据, 反映受测者状态。

结语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环境下居家养老健康信息感知分析和预警系统, 具有明显的智能、方便、多样化的特性, 该系统主要由心电采集模块、血氧采集模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通过android开发板的蓝牙或串口获取数据,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思想, 搭建数据库平台进行健康信息分析, 使得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存储功能, 用模块化的思想实现低耦合。该系统不同于单片机和C语言实现集成, 使用android开发板作为下位机, 将3个模块集成在同一个开发板上进行统一数据分析, 反映出多项测量指标, 易于佩戴者或其他人观察, 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朱洪波, 杨龙祥.物联网技术体系创新与智慧服务产业发展[J].信息通信技术, 2013 (5) :4-5.

[2]包济民.远程健康管理物联网系统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5) :52-53.

[3]李萍萍.温室物联网测控管理系统开发与数据同步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 (8) :225-229.

3.选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篇三

上海作为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截至2007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3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8%,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这之中,约63万老人需要护理照料,其中11万老人需要完全护理,由此而产生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巨大缺口该由谁来弥补呢?

为了解决这一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养老院。然而是不是退休以后,放弃居家养老,选择机构养老,住进宽敞明亮的养老院,过上晚年的集体生活,就养老无忧了呢?

一个花甲老人的担忧

张萍今年66岁,丈夫常国雄今年68岁,两人退休前都是上海的普通工人,虽然这些年上海市政府一直在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但由于退休时间早,两人的养老金基数都很低,现在两人养老金加起来才2500元。尽管养老金不多,但老两口多少年来已经过惯了简朴的生活,日子还算过得安稳。然而退休第二年,常国雄就因为突发脑溢血昏迷住院,并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常国雄此后身体大不如前,行动迟缓,经常会出现抽搐现象,别说家务活不能干,就连去门口小花园散步都要有人搀扶。好在张萍身体还很健康,不但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还担起了时刻小心照顾丈夫的重任。

然而最近这两年,张萍明显感觉到自己老了,身体不听使唤了,做家务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累得腰酸背痛,看着自己满头的白发和布满皱纹的额头,张萍突然感到一丝担忧:过两年要是我身体也渐渐差了,没力气照顾老常了,那我们可怎么办?要是我再有个万一,走在了老常前面,那以后老常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我就养了一个儿子,前些年结婚后搬出去了,他们小两口每天工作都忙得要死,晚上还要回家来吃饭,我现在每天烧饭给他们吃还来不及,以后万一我做不动了,他们哪有时间来照顾我们啊?”于是张萍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街道养老院。

可让张萍失望的是,他们家小区里的街道养老院虽然价格不高,每月最低只要800多元,但设施较差,卫生条件不理想,而且张萍最关心的伙食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她又去附近的其他几家养老机构转了一圈,发现虽然有些养老院条件还不错,但收费太高。“我和老常一个月收入加起来才2500元,像我去住的话因为生活还能自理,把养老金全部扔进去差不多够了,但老常要人照顾,这点钱肯定不够用了。再说了,我们身边总还得有点余钱吧,总不能把所有养老金都给他们吧。哎,经济上能承受的,条件不满意,而条件满意的,经济上又承受不起。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萍轻声感叹道。

“实在不行,就只能把房子卖了吧。”思考片刻后,张萍这样说道。不过从张萍的口气里可以听出,她希望房子以后能留给儿子。

机构养老想说爱你不容易

虽然很多老人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乐意选择居家养老。不过,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也有许多老人和张萍一样还是希望能选择机构养老。毕竟岁月不饶人,身体再好,年纪一大,各种毛病还是会不期而至。

这些希望前往养老院安度晚年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期与子女分开生活。待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时候,他们不愿“拖累”儿女,于是,或者雇保姆在家照看自己,或者住进老年护理院。但比起住进养老院,雇一个全天候看护老人的住家型保姆的费用可能更高。

然而许多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普通城市退休族却发现,目前的养老机构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不是收费太高,太“贵族化”,就是收费不高,但条件太差,真正能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养老机构还是很少。

如张萍老夫妻要是入住上海市区某中高档敬老院的话,两人入住的一次性收费就要7600元,而张萍每月还需支付1280-1430元(全自理或半自理),而常国雄则要支付1580-1730元(半护理或全护理),这显然已经超出了这对普通退休工人的支付能力。

养老方式因人而异

抛开个人经济条件的局限性不说,机构养老是不是就一定比居家养老更好呢?

在“2008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阎青春介绍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大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龄社会初期,国家大规模兴办机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意识到机构养老对老人的心理可能造成伤害,养老要回归家庭,但不能一下子回归,就先回到社区;最后回归家庭,形成以家庭为主养老体系。

中国要建立怎样的养老模式呢?阎青春概括了三句话:“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

毕竟,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能够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的老年人都是少数,尤其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养老机构覆盖还很少。而且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更认同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晚年生活,即使独生子女一代无法和老年人同住,只要子女能够经常回家看看,老人自己能给自己寻找乐趣,多多参与社区活动,一样可以让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当然,如果老人没有子女,或者身患重病,需要有专业护理,同时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承受的话,那机构养老也不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4.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 篇四

寸草心全国社区助老工程在京启动

发布时间:2011-04-19 12:48:04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法制网讯 记者陈丽平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照护,还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养老新模式让我国养老体系中占有90%以上住家老人的养老变得更加方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寸草心敬老志愿者联盟近日发起的“寸草心全国社区助老工程”,首期在京建立210家寸草心助老服务站,专门为居家和社区老人提供送医送餐送货送慰藉等多项服务。

2008年1月2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所有社区“十一五”期间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09年1月12日,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模式和“九养政策”,在全国率先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规范,通过政策扶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机制,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北京市统计局2010年对16区县2264名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8.6%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养老条件一般或不能满足要求,希望开设老年餐桌并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的占78.1%,希望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的占69.4%,希望社区办托老所的占59%。因此,“九养政策”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开发出符合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实现服务需求和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寸草心敬老志愿者联盟,是我国最大的敬老志愿者组织,有两万多名敬老志愿者参与社区助老服务。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红尘介绍,居家养老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应对。寸草心联盟联合养老机构、老年媒体、为老服务公司,在民政、卫生、司法、社工等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下,共同发起“寸草心全国社区助老工程”。

据了解,“助老工程”首期将在京建立210家社区助老服务站,向10万老年人赠送“亲情通电话”(含话费)作为服务工具。以北京翠湖老年庄园为主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管家服务、送餐服务、护理员培训。北京市十余家助老医院,为老人设立健康档案,提供老年健康咨询。北京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免费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寸草心志愿者就近为老人上门服务等,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益辅助的为老服务模式。

5.居家养老模式 篇五

大部分子女工作忙,老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社区和邻里之间的照顾。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探访聚集在那里的老人们的业余休闲生活。

在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笔者看到这里的设施齐全,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和法制宣传厅等,厨房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完善中。该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晨5点就有老人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到了下午,老人们则在服务站各个活动室内打牌、下棋、阅读、聊天等。记者下午3点半赶到居家养老服务站时,几位老人正在活动室内边打牌、边闲话家常,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黄士元老人是万福年华社区的老居民,每天下午他都会来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几位老伙伴一起打牌、下棋、聊天,雷打不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大家一起聊天、下棋,比闷在家里舒服多了。”黄士元说,他还经常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老同事听说后也经常过来玩,都说比看电视、打麻将有意义多了,既能交到朋友,又能给自己充电。一旁的祝长源老人接过话茬说道,“我们一群人约好了天天来聚聚,哪天谁家里有事不能来,就要抽空请假!”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人们最为称道的要数“百姓讲堂”。每月10日,“百姓讲堂”开讲的日子,大家都早早来占位子,回去还给家人普及学到的知识。“‘百姓讲堂’讲的知识都是大家用得到的,比如老年人健康讲座、拒绝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让老人们学到了很多养生知识,开阔了眼界。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社区志愿者们还经常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帮忙打扫卫生,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社区里的老人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上不愁吃穿,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则越来越高,尤其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精神赡养尤为重要。为此,社区工作人员除了关心老人的生活,还手把手教老人上网,让老人可以与子女视频、聊天。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赡养的作用,让老人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享受到了充实的晚年生活。

6.居家养老 篇六

当社会进入老龄化以后,居家老人成了弱势群体。为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形势需要,更好地为村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我们村在镇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协助下,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初步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已初步成效。以下是我村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以来的四点主要做法:

①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更好了解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情况,我村根据老年人状况和需求进行了摸底排查。根据居家老人居住状况、养老意愿、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展开调查并确定了无偿、低偿、及有偿的服务对象。

②建立健全各项目制度和服务体系

首先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担任,下设成员5人的领导机构。由村全额出资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站内设有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兵乓球室等一系列服务项目。站长由德高望重的原村主任担任,下设常务副站长及成员共计10余人,明确工作职责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有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个人照顾、家居清洁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帮助。③创新服务,充实活动内涵

首先,居家养老服务站成员按照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需求,合理调整创新服务计划和服务内容,有效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将政

府的爱老护老政策落实到实处,深入每个老人的心头。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日,我站组织工作人员到老人身边送去慰问物品,并了解老人目前的生活情况,倾听老人对我站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站内阅览室、兵乓室、棋牌室全天为老年人开放,丰富业余生活;多次组织老年健身队伍参加广场舞等一系列活动,锻炼老年人的身体。

④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全社会都需要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人人都应有尊老、敬老、助老”意愿,为推进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我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力量,依托党员群众,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步为老人构筑颐养天年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了针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帮助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他们做一些在家庭中才能享受到的事情,诸如陪老人寻医问药、陪同聊天谈心、外出散步或娱乐等等,同时这些工作又是居家养老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中无法做到的,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他们的服务是自发的、真诚的,没有功利性,普遍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我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行至今,在队伍建设和各项服务开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传统美德的核心,为老人提供了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诠释了服务站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精神实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工作与领导的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养老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全新亟待探索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展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氛围,把这项民心工程做的更加深入人心。

7.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 篇七

跟许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我国正在集中精力大力发展经济, 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问题, 在认识上和思想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老龄化的问题, 需要我们从政府到社区, 从单位到个人, 全社会行动起来, 各部门多方协作, 齐抓共管, 才能共同应对。

2008年初,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联合十部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 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 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就成为一个艰巨的问题, 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老年人不仅是被照料的对象, 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作深一步的研究, 以满足和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一、完善社区服务中的用人机制

1. 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养老服务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养老护理员取代社区或职介所提供的家庭钟点工或保姆。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的要求, 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将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逐步纳入职业资格制度, 从而实现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从业规范化,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为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提供支持。

2. 建立社会工作者制度, 设立养老服务的社工岗位, 吸收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并建立相关制度, 为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努力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二、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以社区为单位, 建立相关制度, 鼓励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为自己将来打下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 盛行老年人互相照料或积蓄货币购买服务的养老方式。美国2.7亿人口中6000万人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他们当中有1500万人从事社会性服务工作, 他们每星期要工作10~20小时。在日本推行老年人护理的“时间银行”, 就是把照料别人的时间储存起来, 等到将来自己需要护理的时候, 再从“时间银行”取出来获得他人服务等。在我国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也已率先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形式。这种养老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1. 努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以老养老。

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成为了社会的巨大负担, 但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比如, 社区可以设立时间储蓄或劳务储蓄银行, 安排健康、低龄老人或老人的家人为别的老人提供的服务时间或劳务, 将这些服务记录在个人的账号上, 进行劳务储蓄, 将来拿着这个劳动时间储蓄卡就可以获取他人对等的服务。另外, 对于目前希望得到服务的老年人, 可以依据不同情况, 提供收费、半收费或免费的服务, 老年人及家人从自身利益出发, 就会更愿意参与这种提供养老服务的形式, 形成良性循环。

2. 社区成立老年人再就业机构。

该机构的职责是对本社区的老年人才登记和进行分类, 组织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可以组织老年教育工作者开办老年大学, 周边的老年人可以报名学习, 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可以组织老年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 老年人可以就近就医, 减轻老年病人的医疗费负担;聘请离退休企业管理人才, 兴办福利型企业,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等等, 这些老年人兴办的机构也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相关服务, 从而为老年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当然, 他们的劳动也可以用时间银行的方式进行记录, 为将来的“被服务”做准备。

三、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

由社区牵头建立志愿者管理中心, 该中心与周边大专院校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并广泛吸收致力于老年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志愿者, 定期为本社区老年人以及养老院提供帮助和服务。社区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为老年人献爱心, 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儒家思想在老年照料产业中深入人心。

四、整合现有资源, 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

彻底打破以往社区和单位条块分割的局面, 全面统筹和高效地利用社区内的养老组织和设施。政府可以采取收购等形式, 统一收回社区单位原有的福利院、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 进行资源整合。在提供服务的对象上, 将服务扩大到全体老年群体, 而不应只面对部分高龄和行动困难的病人。在服务内容上, 可以按照轻重缓急, 先满足最为迫切需要的几项要求, 再扩大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展老年照料产业须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既不能超出了社会需求和家庭的承受能力, 也不能落后于社会的需求, 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可根据当地家庭养老问题中存在的不足, 在社区设立能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及能为大多家庭所能承受的多层次的服务项目, 形成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全覆盖的老年护理设施网络, 在每个社区都设立家居养老和护理中心, 为老人提供方便服务。

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为老服务设施

街道社区可通过再就业方式, 鼓励社会富裕劳动力兴办养老服务实体或进行社团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后, 这些组织或机构可以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无偿、低偿或有偿服务。街道办事处也可通过跨区域公开竞聘, 按照市场化管理的方式与家政服务公司或为养老服务实体签订服务协议, 认真做好为老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8.居家养老新格局 篇八

城北社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568人,占居民总数的13.5%,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26人,另外有空巢老人37人。自2008年起,城北社区结合辖区老年人分布特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专业与志愿相结合的服务机制,较好地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2010年,城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列为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房,总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主要以高龄、空巢、困难老人为服务对象,开展配餐、助醫、保洁等服务。

为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城北社区严格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要求依法进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非营利性运作。为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收入,城北社区利用中心区位优势将一楼改成店面对外出租,以补贴中心运营费用。该中心由社区聘请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下设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障、法律维权、配餐服务6个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做到了制度上墙,还设立了服务超市,将服务项目、服务价格、联系方式予以公开,并加强服务监督,公布投诉电话,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以上门家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将老年人家庭经济情况、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进行评估并建立档案,一户一档,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回访,听取老年人对服务的意见。

同时,在县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下,设立城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医务室,配有专职医护人员,备有常用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了社区老人的医疗需求。服务中心还内设了日托室、配餐室、活动室、办公室等,其中日托室配有床、被子、水壶等日常生活用品:配餐室配了桌椅及相应的炊具等;活动室配备电视机和棋牌,提供图书报刊,并配置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以满足老年人文体活动及精神文化需求。

为增强服务效果,该社区与辖区内的餐饮店、杂货店、家政服务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以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医、助洁等服务。如借助县完美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上门为老年人助洁服务,不仅价格公道,服务质量更有保障。为合理利用资源,该社区协调辖区内的机关、企业、学校,将其内部设施对老年人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

为满足老年人需求,该社区尽力为老年人提供家政、精神慰藉、购物等各类服务。78岁的温才源是社区的空巢老人,3个子女在外打工,他独自一人生活,因年纪大身体虚弱,家里卫生条件差,中心定期安排服务人员帮助他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老人逢人就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啊,子女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了。”中心还开展互助服务,鼓励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与孤老、困难老人结对,经常上门看望提供帮助。82岁的张老腿脚不方便,孩子不在身边,邻居李阿姨主动找到张老说:“有事就找我吧。”从此李阿姨多了一份责任,时常帮张老买菜及生活用品,还经常陪张老聊天。

城北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9.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篇九

甲方:XX街居家养老服务部 乙方:

乙方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经报街、区相关业务行政部门同意后,经协商一致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双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应如实向甲方告知服务对象的病史及身体健康现状,甲方及时做好记录并建立个人档案。

2、甲方有权依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结论与乙方确定和核准服务内容,在服务内容范围内为乙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3、甲方向乙方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乙方应向甲方如实反映服务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并签名确认。

4、乙方发现甲方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差、缺勤、不足时的,有权向甲方提出意见,甲方应跟踪核实,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告知乙方。

5、乙方提供必要的服务条件与设施设备,甲方根据提供的服务设备和条件,为乙方提供适切的服务。

6、乙方发现服务费用和服务时间有误的,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诉,要求核查,甲方应尽力配合进行整改。

7、乙方在服务过程中提出超出甲方服务范围以外的要求,甲方有权拒绝服务。

8、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现服务对象有意外发生,双方必须遵守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服务员要做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9、乙方如发现由于服务员不规范服务,造成服务对象发生意外的,乙方有权进行申诉。

10、服务过程中发生任何纠纷或摩擦,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尽量减少双方的摩擦,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再续服务。

11、经双方确认,甲方为乙方提供的服务内容为:□生活照料 □康复护理 □精神慰藉 □个人陪护 □关怀辅导 □社交康乐 □其它。

12、乙方如需变更服务内容的,须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及时做好人员安排,持续为乙方提供适切服务。

二、其他相关事宜

1、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在本协议履行中,如双方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协商不成的,应将争议提交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结果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10.青峰居家养老汇报 篇十

青峰社区地处风景优美的阳山以西,是一个农村新型社区,覆盖青峰,树山、辐射华通部分社区,人口1500多人,其中老人为198名,青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中始终围绕尊老为德、助老为乐和满足老年人需求开展尊老、爱老、助老活动:一方面对老弱病残的老年人通过多种途径送关爱、送服务,使老年人深感在社区大家庭里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另一方面对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吸引他们走出家门、为社会发挥作用(以老助老、以老带小、老少同学等),使老人们在社区大舞台中能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以下是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的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专人分管,将居家养老工作作为社区工作重点。

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居家养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成立了由社区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的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热心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等工作网络;三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使居家养老工作有人抓、有人问、有章循;四是加强平台建设,设有一站式办事大厅、现代化办公设施,对老年居民实行网络化管理;五是打造专业团队,为老人提供优质的贴心服务:目前服务站有工作人员11名,志愿者15人,其中专职人员1人、社工5人、养老护理员4人、财务1人、厨师1人、其他技能3人。

二、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站硬件。

通安镇在青峰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下设青峰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站。日托所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三类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医疗服务,娱乐服务,生活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站现有用房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并积极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设施,开设了日间托老床位10个,乐龄厨房、健身康复室、图书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在乐龄之家内还安装了空调、电视机,DVD、配备了毛巾毯、棋、牌、饮水机、报架、书橱、吸氧机、足浴桶、按摩机等设备,以满足空巢老人白天在社区休息、养生、娱乐、情感交流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炊事员职责、入托老人守则、入托流程等全部上墙公示,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三、广泛发动,积极扶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意识。

创造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健康、文明、和谐农村的社区大环境成为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我们一是在组织上加以扶持:在农村里张贴告示,由社区牵头组建各支文体队伍,培育文体爱好者骨干,让更多的老年居民参与进来。二是在运动器材上加以扶持:为方便居民就近锻炼身体,我们先后向通安镇文体中心申请安装健身路径,添置室内文体设施。三是在技术上加以扶持。专门聘请文体专家和骨干,为社区老人进行文体活动辅导。

在通安镇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用于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经费就达1万余元。

四、温馨服务、关爱老人,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凝聚力。

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我们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尊老为德、助老为乐。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尊老爱老传统美德,我们一是营造敬老爱

老宣传氛围,在每年的老年节来临之际,在各居民小区悬挂祝福老年节的宣传横幅;二是联系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开展助老活动,与通安人民医院协商,为社区的空巢老人开辟就诊绿色通道,每户发放一张医疗优待卡,免挂号费,享受就诊、检查、治疗、配药、住院优先。如病人病情严重,可以免费派救护车接送或优先设立家庭病床,每月不定期安排专业医生来中心开展义诊、心理咨询、健康讲座等。认真做好退休老人体检工作,每年社区除了做好老人体检通知入户送达工作外,还主动征得街道同意,对有体检愿望的异地退休人员也安排在街道所属的通安人民医院进行体检,有效地解除了退休老人老有所医的后顾之忧。三是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春秋旅游,重阳祝寿活动,使老人始终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暖;六是培养学生从小敬老爱老的好传统。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组织中小学生走访社区中的孤老、困难老人等;七是坚持上门走访,工作站人员自己走访外,还发动志愿者、居民小组长定期对老弱病残老人家庭进行家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社区服务站联系,使服务站能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动态情况,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我们一是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二是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以创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为标准;三是明确服务思路: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四是理顺服务关系:服务站工作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各自优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持、货币养

老为补充,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青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11.居家养老善用社会资源 篇十一

退休后步入老年阶段,生活上不就图个省力、省心、省钱嘛。在平日的衣食住行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社会资源可以为我们巧妙利用。

看病先就近——社区医院让你省力

8月24日,中国交通广播网上的一篇报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标题为《老人看个感冒发热竟花15小时》。

事情发生在22日上午8点,家住上海闵行区的王老太发烧39℃,她先是来到家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可在测量体温后,医生告诉她为了防止甲流,必须转诊到有发热门诊的大医院。于是,老人10点赶到了市级大医院看门诊。因为候诊病人太多,挂号、就诊、付费排队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中午12点多,王老太才基本走完这一流程等待配药。此时,老伴发现折腾了一上午的王老太体温又有所上升,身体更加不适,决定重新挂号急诊并要输液,于是,新一轮的流程后两人才配到点滴。更加夸张的是,领取完滴液后直到下午6点多,王老太才在输液室的椅子上坐下来。3瓶点滴输完,已经是晚上11点了。就这样,两位老人花了15个小时看了个感冒发烧。

王老太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由于近期气温炎热,上海各大医院的门急渗人数都居高不下,市六医院比平时翻番、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急诊、补液人数创入夏最高纪录。据医生介绍,因为天气异常,各种慢性病发作是造成门急诊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而很多病人由于对社区医院不够信任,非要到三甲医院就诊就更加剧了“看病难”的问题。虽然市级、区级医院对此情况制订了一些缓解的措施,比如增开夜间门诊,但似乎收效甚微。

对此,医生建议,患者不妨先考虑就近就医。像腹泻、头疼这类轻微疾病患者,其实在社区医院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也不必费那么大的功夫。

目前,我们之所以没有养成小毛病就近看的原因,无非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信任,为求安心还是宁可投奔大医院,又或者顾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接受社保,商业医疗保险无法报销。而实际上,就小毛病而言,大医院除了医护人员更多、设备配套上更健全,在其他方面并无突出优势。

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少医护人员同样是大医院的在职医生,只是轮值下到基层,完全有能力解决一些常见疾病。而就在不久前,《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出台更是降低了基层就医的成本。首批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307种药品,首先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上海将结合实际制定上海市基本药物补充目录,某些药品甚至可以免费供应。目前,上海市2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对166种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配药销售。这样一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买药将会更加方便也更加实惠,离家近又不排队,应该能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记者走访了几家社区医院后发现,这里的就医环境明显优于大医院,崭新的设施显得更加干净、整洁,因为就诊人数少,医生对每个病人都能多一些关照,不会出现大医院中“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的情况,而且比起大医院的医生、护士来说,社区医院的服务态度要更好一些,病人更能受到尊敬。记者看到一些吊着点滴的老人们,因为本是街坊邻居,所以一边吊针还能一边唠唠家常,显得不那么寂寞。

当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靠优惠的药品、良好的服务来吸引患者还是不够的,由于这些机构目前的医疗水平还相对较弱,配备的医疗卫生资源还较少,一些疑难杂症、重病患者还是应选择大医院就诊。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全接受社保,相信就近看病的患者会更多。

吃饭有人做——老年食堂让人省心

比起偶尔出现的就医难,吃饭难可是老年朋友每天所要面对的麻烦事。独自买菜、做饭需要耗费相当的体力,对老年朋友来说可不轻松。

邻居孙阿婆就深有体会:“一个人吃饭做多、做少都不好,忙了半天,不到半个小时就吃完了,接着又要洗碗洗筷,实在太麻烦了。”因为孙阿婆已经78岁高龄,她还常常在做饭做菜时犯些“低级”错误,比如明明已经放了盐,结果又放了一次;把饭煲插上电,却忘了摁开关;微波炉里热好的菜最后忘了端上桌……“如果有人天天为我做饭、洗碗,又不花很多钱就好了。”

孙阿婆的这个希望在“老年食堂”就能实现。考虑到老年朋友的切实需求,我国不少地区都相继推出了“无利食堂”来方便老年人的就餐。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由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居全市首位,老年人占全区人口的24.1%,生活在纯老家庭的有12000多人,因此这一地区的老人用餐问题特别引起重视。街道建起的老年食堂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午餐、晚餐,前来就餐的老人有上百人,其中独居老人占绝大多数。

因为是“无利食堂”,老人就餐的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基本上一个大荤、一个小荤、一份蔬菜外加一份饭、一碗汤的价格在4元左右。假设退休职工的月收入在1200元,一天两顿饭的价格是8元,那么一个月下来也就240元左右,仅仅花了工资的20%,可谓物美价廉。

更为重要的是,老人不必每天操心吃什么、怎么搭配才能营养美味,不会常吃“隔夜食”,也无需亲自来回住所和菜场之间,买菜、煮饭、烧菜、洗碗,当然也不会像孙阿婆那样做出糊涂事了。

锻炼有场所——社区健身中心可省钱

生命在于运动。退休族的大部分时间是闲暇的,为了拥有健康体魄,锻炼身体被很多人列入了作息安排。只不过,不同锻炼场所的成本相去甚远。退休族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锻炼方式等来选择合适的场所。 退休在家的陆女士就对健身会所情有独钟。“我尝试过在小区里跑步,可是因为天气太冷放弃了,也想去公园打拳但离家太远了,最后我们几个朋友就近找了家健身会所办了年卡,一群人一起锻炼很有督促作用,免得我半途而废。”不过,陆女士也表示,健身会所近3000元的年费对她来说有些贵,“要是有更加实惠的锻炼场所就更好了”。

其实,陆女士何不试试小区里的配套锻炼设施呢?对老年人来说,强身健体不在于你投入了多少钱、多少精力,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锻炼方式并且坚持下来。

去健身会所锻炼自然有一些优点,比如不怕风吹日晒、有更专业的器械提供、锻炼结束后能够尽快冲瘪等等,但就成本而言却会给退休不小的压力。而且,健身会所中,很多锻炼设备并不适合老年人,比如垂直杠铃、急速单车等,这类健身器械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能量消耗很大,老年人使用常常会引起反作用。如此一来,花了几千元年费得到的服务也就要打个折扣了。

上一篇:物态变化知识点下一篇:做美德少年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