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用的歇后语

2024-07-22

生活常用的歇后语(精选5篇)

1.生活常用的歇后语 篇一

1、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2、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3、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4、八股文的格式——千篇 一律

5、八级师傅学手艺——长到老,学到老

6、虎落平阳——被犬欺

7、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8、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9、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10、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12、把人赶到墙根下——走投无路

1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1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6、阿哥吃面——瞎抓

1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18、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19、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2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1、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22、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23、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24、赤膊上阵——拼命

25、崇祯上吊——走投无路

26、小绵羊碰老水牛——想也别想

27、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28、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9、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30、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2.生活常用的歇后语 篇二

一、从内容方面看

1.好的歇后语应该是内容健康, 格调高尚, 积极向上的。

比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 借自然之理描绘人事, 通过植物生长的特点不仅展示大自然的生命图画, 还形象地表现了人事之理, 极富张力。

不好的歇后语则相反, 一般由庸俗低级污秽的语言素材构成, 或宣扬落后、封建的思想意识。如“城墙上屙屎——好高的眼;出嫁的姑娘——有主了”。前例低级庸俗, 后例暗示女人没有独立性, 带有对女性的歧视。

而有些歇后语感情色彩不恰当, 比如, “盲人学绣花——瞎逞能”。该语带有明显的人身侮辱的性质, 容易引起误会。

2.好的歇后语应是通用的。

使用歇后语的最基本的标准是双方都能够听懂, 正确理解其含义。歇后语本身局限性的大小决定了其效果的优劣:局限性小, 则该语容易被接受使用;反之, 则会妨碍双方的交流。歇后语的局限性大致包括地域性、民族性和行业性。

(1) 歇后语的地域性。最常见的就是方言歇后语以及地方文化、事物在歇后语中的体现, 如黄牛角, 水牛角——各 (角) 归各 (角) (角:谐音“各”, 江浙方言) ;满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满:即小。湖南方言) ;一嘴食胡椒——胡溜溜 (福州方言, 很会撒谎的意思) 。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语言相对复杂, 仅大的方言区就有七个, 方言之间千差万别, 像这类过于局限于某些地域的歇后语, 就不宜在广大范围内使用, 就算要用, 也要适当地加以注释。

(2) 歇后语的民族性。歇后语的创造者不仅有汉族群众, 也有少数民族同胞。而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习俗差异就会造成民族特色歇后语在理解上的局限。如“班鱼婆—不识娘;朝鲜人过年——要狗命;火烧不燃摔火筒——怪鬼”三例中, “班鱼婆”是壮族的方言;过年时喜吃狗肉是朝鲜族习俗;“吹火筒”是壮族使用的着火工具。不了解这些民族的语言或习俗的人就不理解这些歇后语的含义。我们鼓励各民族保留自己的独特文化,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民族间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 在本民族外的交流最好还是使用普通话构成的、人所周知的歇后语。

(3) 歇后语的行业性。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语言, 这些语言经过加工后, 就可以成为行业性歇后语。例如, “木匠弹木线——一分不差”是木匠行业的歇后语, “木线”是该行业里的专业术语;“蟒蛇上树——盘升”是股民创造的当代歇后语, 不熟悉股票交易的人就难以领会其表意。

3.好的歇后语也应该是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的, 这样才能便于人们使用和传播。

比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输) ”;相对来说, 劣质的歇后语则失去了这一特点, 比如以下几则歇后语非但读起来拗口, 而且整体偏长, 不利于记忆和使用:一天三刮络腮胡——他 (它) 不叫我露脸, 我不叫他 (它) 露头;遇文公施礼乐, 见桀纣动干戈——投其所好。

二、从修辞角度看

优秀的歇后语往往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相对来说更具语言美。

有的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 设计或描绘了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形象, 效果诙谐、活泼, 因而具有更强的渲染力量。如老鼠钻进书箱——咬文嚼字;有的运用双关, 这种歇后语不但形象, 而且含蓄幽默, 耐人寻味。例如, 盐店的老板——咸 (闲) 人;有的用了夸张的手法, 通过言过其实地渲染某个事物或某种情形, 唤起人们的想象, 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的运用借代的手法, 在设喻部分选择形象化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借体替代本体, 使语言新颖独特, 语义丰富深刻, 如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气;有的歇后语运用对偶, 使其形式整齐匀称, 音律和谐, 内容凝练集中, 概括力强, 如犬守夜, 鸡司晨——各守本分;有的歇后语运用对比手法, 使美丑显得更加鲜明, 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 矛盾问题揭示得更加尖锐, 如杀鸡用牛刀——小题大做。这些风格各异的修辞手法使得歇后语更加生动形象, 诙谐幽默, 妙趣横生。

三、从构造方面看

我们知道, 歇后语前后由描绘性语言和抽象说明性语言两部分组成, 实际上前后两部分是要表达同一个含义。其前面的“引”和后面的“注”从逻辑上讲应是统一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歇后语“引”“注”之间是否统一, 以判断其优劣。

1.看其能否转化成合理的语法上的判断句。

例如, “画上的春牛——中看不中用”是规范的, 它可以转化成“中看不中用的是画上的春牛”;而“纸糊的驴——大嗓门”则不规范, 它转化一下就成了“大嗓门是纸糊的驴”, 这个逻辑关系是完全说不通的。

2.看其能否转化成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

例如:“鸡骨头熬汤——没有多大油水”是好的, 它可以转化成“因为是用鸡骨头熬汤, 所以没有多大油水”, 这一逻辑是合理的;而“过年吃饺子——都是一家人”则不好, 它转化一下就成了“因为都是一家人, 所以过年吃饺子”或“因为过年吃饺子, 所以都是一家人”, 而吃饺子和一家人没有必然的联系。

3.看其“注”所表达的事理是否蕴含在“引”中。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中的“引”能出“注”, 现实生活中黄鼠狼一心只想吃鸡, 从来没有祝福。而“一不打鱼二不晒网——观潮”则“引”不出“注”, 因为不“打鱼”和“晒网”, 也不一定要“观潮”, 还可以游泳等。

当然, 歇后语的优劣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例如, 在过去, 下面两则歇后语通俗易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而现在, 在城市生活长大的孩子, 由于见不到类似的生活现象, 这两则歇后语便会渐渐失去其优秀的价值。

摘要:在具体使用环境中, 根据使用效果的不同, 歇后语也有优劣之分。歇后语的优劣可从其反映的生活思想、修辞用语、前后两部分逻辑结构等方面去判断。歇后语的优劣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环境、时代的不同而改变。

关键词:歇后语,优劣,语言

参考文献

[1]李学季.中国歇后语[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2]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王晓娜.歇后语和汉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4]夏光芬.关于歇后语[J].语文学习, 1978.

3.生活常用歇后语精选 篇三

2、阳雀叫三年——现话一句

3、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4、大蒜叶儿打气——混葱;混充

5、安禄山起兵——反了

6、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7、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8、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9、和尚打梆梆——老一套

10、筛子装水——漏洞多

11、窗户上的纸——一捅就破

12、菩萨的眼睛——动不了

13、杀猪的遇到拦路——都有家伙

14、孙女穿她奶奶的鞋——老样子

15、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16、初生之犊——不怕虎

17、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18、麻秆手仗——靠不住;不可靠

19、芦柴秆做门闩——难撑

20、显道神掉在冰窟窿里——凉了半截

21、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22、蚂蚁爬到树梢上——升到顶了

23、老牛喝水——不抬头

24、接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25、瘸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26、瘸子走山路——东倒西歪

27、出了窟的砖——定型了

28、杀鸡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场

29、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0、老鼠跌进米囤里——因祸得福

31、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2、稀了的泥——-糊不上壁

3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4、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35、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36、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7、驼子看戏——轧实;轧直

38、瘸拐李的葫芦——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39、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4.现实生活中常用歇后语 篇四

水田里插身――直往后退

水里的葫芦――两边摆

水煮石头――难熬

水獭守渔场――越守越光

水牛背树时――轻而易举

水牛过小巷――转不过弯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死人身上贴膏药――无用

死人抬棺材――不晓得转穹

死人下葬――难出头

死了张屠户――吃不了连毛猪

死的不明不白――胡涂鬼

死胡同――又回来了

死胡同里截驴――看你往哪里跑

死猪不怕开火烫――豁出来了

死娃子不怕狼来啃――豁出去的人

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死了三年的老鸽――光剩嘴

死胡同里赶大车――拐不过穹来

死猪不怕开水烫――豁出来了

四大金刚扫地――有劳大驾

四两豆腐半斤盐――贤(咸)惠(烩)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忤逆子讲孝经――假做作

睡梦吃仙桃――想得甜

忤逆子突爹妈――就是那么一回事

宋朝的秦桧,明朝的严嵩――好对好

宋江的军师――元(吴)用

补破锅的揽瓷器活――没事找事;假充内行

宋三的弟弟――送(宋)死(四)

送殡的脸――老耷拉着

送生娘娘摔槽子――活要孩子命

水萝卜敲铜锣――节节短(比喻越来越少。)

双黄蛋――两个心(比喻对人态度不同,不是同等对待。)

水底捞月――白费心机(比喻花费了心思,毫无效果。)

树叶落到河水里――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比喻最终也要有个归宿。)

树林里耍大刀――拉不开场子(比喻有能力施展不开。)

水湿麻绳――一步紧一步(比喻情况越来越紧张。)

水晶瓶里装清水――里外全看透(比喻家里外头的事都看得清清楚楚。)

睡着说话――腰不疼(比喻站一旁说风凉话。)

水上葫芦――沉不了底(比喻总浮在上面,深入不进去)

睡在芦席上――不怕滚地下(比喻不管那一套,不怕那一套。)

睡梦拾银子――想的倒美(比喻想的挺好,但办不到。)

司务长买饭票――公是公来私是私(比喻公私分明。)

死人嘴上贴封皮――无话可说(比喻理屈词穷)

5.常用的精彩歇后语 篇五

鸡肠舌刮油——有也不多

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鸡蛋里挑骨头——没碴打碴

鸡飞蛋打——两落空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鸡公头上的肉一大小是个官(冠)

鸡叫走路——越走越明

鸡毛掸沾水——时髦(湿毛)

鸡毛掸子——尽招灰

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鸡毛掉井里——不声不响

鸡毛过大秤——没有份量

鸡毛上天——轻狂

鸡毛与蒜皮——没多少斤两

鸡腿煮豆腐——一勺烩

鸡窝里飞出金风凰——异想天开

积木搭墙——一推就倒

畸形人做衣服——另搞一套

脊梁长疮,胸口贴膏药——不顾后患

脊梁骨上长茄子——生了外心

贾宝玉出家——看破戏尘

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贾府门前的狮子——死(石)心眼儿

贾家姑娘嫁贾家——假(贾)门假事(贾氏)

肩膀上搭炉灶——恼(脑)火

肩头上放花炮——祸(火)在眼前

煎过三遍的药渣——早该倒了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酱缸腌肘子——亲(咸)肉一块

酱坛里装个鳖——亲员(咸圆)

胶皮人烤火——浑身都软了

胶皮鱼篓——滴水不漏

上一篇:园长辞职报告怎么写范文下一篇:培训学校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