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通用9篇)
1.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篇一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加油站文化,茂名石油以强化后勤建设为突破点,从“关爱员工、体贴员工”角度入手,让加油站成为员工另一个温馨小“家”。
食堂“飘香”质量有保障
为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改善经营环境,强化管理,该公司结合各加油站地理位置、就餐实际特点,设置5座中心饭堂,进一步扩大了送餐辐射范围,有效解决了基层员工吃饭“老大难”的问题。此外,为确保就餐质量,引导各站食堂设立意见箱,油站每日安排值班主管对购菜价格、饭菜品种、饮食卫生等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对个人卫生制度,食堂的餐具消毒工作有具体的管理。公司规范化小组还每月将食堂建设情况纳入考核项目之一,对食堂中厨具摆置、餐具消毒、清洁维护、台账登统等逐项打分,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跟踪落实,有效实现了员工满意、领导放心的预期目标。
菜园“葱郁”季季有收获
木瓜、大蒜、水东芥菜、胡萝卜……近十种瓜果蔬菜,绿油油一大片,加油站的绿色小菜园初具雏形。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该公司以加强“小食堂建设”为契机,鼓励有条件的加油站专门开辟出闲置空间,用于“绿色菜园”建设,并落实专人精心管理,按季节有针对性地种植多种蔬菜和瓜果,保证了员工吃上新鲜时令蔬菜,虽然加油站面积普遍较小,但一线员工建设菜园的热情不低。截至6月底,公司共有38.2%的加油站开辟了大到300平方米,小到5平方米的小菜园,菜地
面积总计近2000平方米。员工经常在一起耕种和收获,还增进了同事间的感情和友谊,同时也使前来加油的广大顾客带来了“新视觉”。
项目“升级”娱乐项目多
为让员工工作高效、生活稳定、娱乐有趣,该公司陆续投入资金,建立了职工之家娱乐健身场所,如阅览区、娱乐区、健身区,乒乓球场地,为加油站配备配齐各种生活及娱乐设施,营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如顺兴等加油站还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划分区域设了羽毛球场地,员工的工作之余下棋、打球、看书,在舒适的环境中培养了良好的业余爱好,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又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初步实现了员工满意度升、赞誉建议多、埋怨投诉少的预期目标。
2.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河南石油分公司 篇二
一、单位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石油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南省的唯一成品油销售分支机构,是河南省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主要业务为: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的批发、零售业务及相关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
目前,河南石油分公司在用油库26座,拥有87万吨的库容和覆盖全省各地的加油站1775座,农村网点1812个。
河南石油分公司地址设在河南省郑州市卫生路十号。
油库
二、企业经营现状
加油站一角
宣传活动
河南石油分公司承担着河南省境内70%的成品油供应量,担负着供应全省工农业生产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生活用油的重任。在中石化股份公司、省政府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面对激烈的市 场竞争 和复杂的市场形势,经过公司全体职工的奋力拼搏,河南石油分公司克服了资源紧张、库存长期偏低、供需矛盾 突出等困难,科学预测,积极应对,统筹运作,保证了河南石油市场的稳定 ,对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河南石油分公司成功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的封 闭推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主导市场和控制市场的 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为保证市场供应,优化资源配置,我公司采取配置资源、自采资源、就地收购资源多管齐 下的办法,实现了资源调运的多元化,有效地缓解了我省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提高了市场的控制能力;内部实施二次物流项目,它的成功上线并在全省的顺利推广使用,提高了省分公
司对零售市场的反应速度,规范了油品配送管理,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初步实现了加油站库存的精细化管理和全省所有加油站物流配送的优化目标。
河南石油分公司一贯坚持各项管理工作服务于市场经营的理念,对内强化管理,对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零售市场占有率为核心,转变观念、锐意进取、灵活营销,陆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质服务
三、企业人才现状
1998年上划之前,因为属地管理等诸多原因,河南石油公司很少引进毕业生,本科以上
学历的员工很少,人员结构不合理。上划中国石化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迫在眉睫。2000年以来,省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把关,并根据集团公司人才引进的有关文件,结合河南石油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毕业生工作暂行办法,还专门召开全省市级分公司主管领导和人事部门同志参加的毕业生需求和分配工作会议,增强了大家对人才引进工作的紧迫感。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05年底,我公司共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505人,专科学历人员580
人,占正式工总
党 代 会
培训
数的20%。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做到“人尽其才”。河南石油分公司为此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人才激励机制和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毕业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最佳配置。“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现代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储备。为此,河南石油分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安排,近几年来,我公司选拔5名中层干部参加清华大学MBA选派6名青年科级干部参加人民大学MBA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 的学习,的学习;此外,为保证公司今后的发展不受人才紧缺的制约,我公司近年来大力引进本科及以
上学历的毕业生,同时还积极引进劳务工型大中专生,作为高素质、年轻化的加油站站长队伍储备人才。
新人培训
四、企业文化建设
职工活动室
职工文艺演出毛泽东同志说过 ,人总要有点精神的。因为精神可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给人以智慧、自信和勇气。同样,企业也要有一种精神。河南石油分公司党委充分认识到创建企业精神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要完成艰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就必须有一支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和企业精神。因此,从河南石油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重要工程。首先,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河南石油分公司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极为重视,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 子、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目标明确、责权分明、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围绕企业精神的培育,公司坚持每年确定一个中心主题开展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而且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例如,2004年初举行了“我为零售增量创效做贡献”竞赛演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充分调动了职工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多做贡献的积极性。再次,公司还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对职工进行爱党、爱国、爱企业的教育,寓教
3.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篇三
6、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全面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近年来,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领导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把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来抓。公司始终坚持以“创建节能节水型企业、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积极落实“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牢固树立“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理念,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量5.43万吨标准煤的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截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节能量6.52万吨标准煤,已完成指标的120%。哈石化超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COD削减率87.4%,石油类削减率91.1%,二氧化硫削减率57%。
一、企业概况
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东部。公司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0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180万吨/年及60万吨/年连续重整-80万吨/年中压加氢改质联合装臵、30万吨/年气体分馏、3万吨/年甲乙酮、5万吨/年MTBE、8万吨/年聚丙烯等17套生产装臵,固定资产原值46亿元。系统配套,工艺先进,清洁生产,环保达标,产品质量全部满足国家标准。企业主要以大庆原油作为加工原料,自2000年起加工俄罗斯原油,俄油掺炼比例已达到30%,积累了丰富的加工俄油经验,是国内加工俄油最早的企业。公司汽油全部为高标号,可生产93#、97#国Ⅲ汽油、93#、97#乙醇汽油和0#、-35#等低凝点柴油、航空煤油、聚丙烯树脂粉料、工业丙烯、丙烷、液化气、甲乙酮、MTBE、纯苯等15大类26个牌号产品。
公司现有员工24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10人、中级职称270人,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占员工总数的15.8%。公司设11个机关处室、10个直属单位、10个附属机构、17个生产车间。
多年来,企业秉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从严治厂,艰苦创业,技术经济指标稳步攀升,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积 1
极贡献。利税在黑龙江省位居前十名,在哈尔滨市名列第一,多次被评为省市“财源骨干企业”。企业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节能先进企业”称号、“哈尔滨市环保先进企业”、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节能减排工作先进标兵、先进企业荣誉称号。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节水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二、“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应用
哈石化十分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公司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了信息化系统的运营。
(一)合理调配网络资源,实现节能减排
哈石化按照中国石油总部部署,先后建立了APS、MES、ERP等管理系统,已经逐步将信息化渗透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专业管理水平。存储资源逐渐扩大,针对此现象,哈石化优化调配网络运行,监控各系统应用状态,应用虚拟技术,在不同系统间调配资源,将使用效果不高的服务器停止使用,转入虚拟机器,这样既保证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降低了电的消耗。
(二)创建MES系统,生产数据网络化,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节能减排 借中国石油总部推广MES系统的契机,哈石化自2008年5月开始陆续完成实时数据库、流程图、实验室信息管理、运行、生产统计报表、物料平衡、公用工程等模块的建设。实时数据库模块的上线,实现了生产装臵操作数据的实时提取,为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增强了生产的监管力度。物料平衡模块增强了生产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可以使物料平衡及时远传至相关管理人员客户端,及时调整生产方案、指导生产,使生产运行过程全面受控,实现生产节能增效的目的。实验室管理模块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现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测和分析,使得生产操作日常监控更加规范化,同时实现实时数据库和其它MES应用系统共享分析结果,为生产方案调整提供快速准确的分析对比数据,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积极作用。2009年9月1日公用工
程模块上线,将生产所消耗的水、电、汽、风等数据全部纳入MES系统,第一次实现数据共享。通过计量仪表远传信号,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系统随时查看全厂消耗情况,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及时优化装臵消耗结构和进行系统调整,促进节能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系统上线后,能够及时发现低压瓦斯漏量,导致气柜区耗电增加,及时调整后减少耗电1000度/日,有效降低了能耗和加工损失。系统平台建立,首次实现了装臵平稳率准确计算、实时提取,促进了装臵的平稳运行。
总之通过MES系统,可以全面地了解工业生产情况、物料平衡、消耗等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方案,调配资源,使能源使用科学化,能源消耗最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立在线监测及大机组故障诊断网络系统
装臵平稳运行是节能降耗的重要保障,也是最大的节能,哈石化近些年从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手,努力推进工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保证装臵安稳长周期运行,最大程度的实现节能降耗。大机组是石化企业各生产装臵的“心脏”,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类大型关键设备长期运行在高温、高压、高转速、腐蚀性强、易燃、易爆环境状态下,容易发生烧瓦、严重磨损、叶轮破裂和叶片断裂等意外停车事故。由于石化企业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这些大机组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7年哈石化建立大机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网络系统,项目投用后,可以在线实时监测、诊断重催等装臵大机组的工作状态,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数据采集,建立机组运行状态特征数据库,可以及时、准确分析判断大机组运行状态,并且实现实时数据远传,为各客户端使用。为领导决策、指导生产运行、制定检维修计划等提供准确信息,通过状态监测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并寻求最佳维修时机,从而避免事故扩大,避免设备的重大损坏,保证大机组安全运行。项目投用后减少了大型机组的非计划停工,仅催化装臵烟机一项年即节约资金200万元。
(四)建立安全受控、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安全管理工作 利用HSE(健康安全环保)信息系统,对本单位新增的危害因素、未遂事件和监督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通过挖掘系统中大量的信息资源,研究同类企业同时期各种事故案例和事件记
录,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对照本企业实际,消除管理缺陷,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实现本质安全。通过各项HSE统计数据,在某一时间段内,起到集中分析危害因素、预测事故倾向,提出预警信息的“晴雨表”作用。
2010年2月哈石化启动安全受控系统平台项目,此项目用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理念融入公司管理和控制活动的全过程。系统规范了安全管理业务流程,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实现安全管理过程跟踪。通过各种安全评价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管理和技术的融合,方便快捷的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和考核,提高了管理效率。
2010年6月22日,哈石化安全受控系统上线,系统上线两个月来运行平稳,目前处于检验、完善中。
(五)利用ERP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效能
通过ERP设备综合管理平台的开发、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业检维修费用优化控制,达到合理调配闲臵设备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检修计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做到“该修必修,修必修好”,同时按照比质比价、确保安全的原则,采购高可靠性、全寿命周期经济的设备和备件,控制好新进设备和备件的质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费用控制在计划指标内。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ERP、设备综合管理平台可以优化设备的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及备件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能,从而促进节能减排,年节约费用近百万。
(六)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科学合理配备计量器具
利用互联网,认真调研国内国际先进计量器具的技术信息,作为仪表选型的依据,同时把能够远传通讯、数据共享作为计量仪表选型时的一个必要条件。能耗计量仪表进行一次大的升级换代,淘汰了罗茨等旧式计量仪表,全部更换为具有远程通讯的质量流量计等新一代智能型仪表,检定和计量交接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控制与数字化管理,为数据实时、准确共享提供了条件。
(七)开展培训,加强普及提高
培训是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公司一方面充分利用局域网,加强专业技术交流。设臵“设备技术交流”、“设备管理推广”等栏目,专业部门定期对文章进行点评,做好季度评比工作;定期组织公司内技术、技能专家进行座谈,发
挥专家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邀请国内行业内技术专家进行技术交流,结合生产实际中好的管理方法、经验、先进技术,认真筛选、总结,及时组织交流推广。另一方面结合公司“百日培训”活动,进行信息化培训。例如:ERP项目从2008年10月份开始进行八个模块进行最终用户培训,共进行18期ERP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302人,培训课时达到14616学时,11月份一次通过ERP上岗考试,平均分数95.2。提高了企业相关信息化人员和各关键用户有关人员的水平,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三、“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取得实效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哈石化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融入企业的战略层面,成为支撑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通过信息平台,搜集先进技术,进行调研,不断扩大信息化科技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节能减排进程。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能耗指标逐年下降,炼油能耗由2003年的89.57kgEO/t下降到2009年的68.04kgEO/t;单位能量因数耗能由2003年的12.37下降到2009年的9.6042,这其中信息化带来近15%的成果。
(一)污水处理场改造
2008年公司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新技术改造,实现PLC自动控制,MBR装臵顺序控制实现连续周期运行,整个污水处理设备中压力、流量等数据全部实现远传,新建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网络留有接口,各终端计算机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判断装臵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做出技术调整。外排污水出口采用在线分析集成系统,分析排放水COD、PH值并将数据实时远传至地方环保局和中国石油总部,实现远端监控,从而通过信息化促进了公司节能减排工作。项目投用,信息化进一步使我们做到污染源从源头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目前哈石化含油污水达到零排放,含盐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标准直接排放,污水排放合格率达到100%,2009年污水回收率达87%,每天节水300吨。
(二)油品栈桥油气回收
由于国内油品储存和装卸一般未实现全密闭操作,油品损失比较严重。针对此问题,公司利用新世纪信息化的各种平台——中国石油信息资源网、炼化科技进展资料网等以及对设计单位进行相关函调、兄弟企业进行各种形式交流后,对
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进行总结。对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溶剂吸收法和膜法进行比选后,决定选用膜分离技术。2006年5月哈石化在实现大鹤管装车改造的基础上,又建设了装车油气回收系统。系统运行后,装车尾气的排放浓度一直控制在25g/m3以内,消减了安全环保隐患,从标定结果看,油气回收率为95%以上,按汽油年装车量80万吨计算,年可回收油气(即年减少损失)1040吨;同时大鹤管装车采用集中系统控制,完全改变了作业方式,大鹤管装车控制上有付油量预设功能,避免了冒车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三)油品在线调和
油品在线调和即系统建立若干油品数据模型,信息集成化,在生产方案发生变化时,系统可实现借助在线分析仪直接调和,改变重调率高、能耗高、劳动效率低的原始人工调和方式,同时解决了储罐数量不够的问题,也保证了调合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能够根据上游调合组分实际生产情况实时、在线调整各调合组份的比例,优化调合方案,缩短调合时间。通过在线调合技术,能够提高一次调成率,降低质量过剩、有效地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年直接经济效益达3800多万元。
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取得经验和体会
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五化并举”和“两化融合”的核心论述,并将信息化列入现代产业体系,这为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是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安全防护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传统观念、粗放管理模式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高层的支持是成功的至要因素。
三是实施节能减排,应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不仅可使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友好环境,造福社会,还能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促进技术与管理创新,是社会和企业的双赢之举。
四是全员参与,集思广益。两化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推进两化融合的难度很大。两化融合不是少数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事,而是要全员参与、全员推进,应引领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生产技术信息化、生产设备信
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藉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011年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综述 篇四
生产稳定 保供坚强有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和油气供应形势,石油石化企业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组织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油气生产运行稳定,各业务板块紧密配合,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营有序,市场供应较为充分,保供坚强有力,春运、“两节”、“两会”、春耕抗旱、迎峰度夏和冬季取暖等重点时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油用气需要,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积累了新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二五”开局之年石油石化生产运行稳定,经营有序,保供坚强有力
进入2011年,欧债危机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受阻、增速明显回落。由此,拖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增速总体放缓。与此同时,国际地缘政治事件频发,油价持续高位震荡。面对增速趋缓、复杂多变的经济和能源供应形势,国内石油消费增速由上年的两位数增长,转而呈现下行态势,低于近10年来7.1%的平均增长速度。但石油表观消费量仍保持较高水平,达到4.9亿吨,同比增长3.5%。其中,国内累计生产原油2.04亿吨,同比增长0.3%;累计进口原油2.54亿吨,同比增长6%;累计进口成品油4060万吨,同比增长10.1%。石油对外依存度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56.5%。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保持在2亿吨以上,但同比增速趋缓。这与我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的趋势相吻合,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这些数据说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累计加工原油4.48亿吨,同比增长4.9%,其中,生产汽油8141万吨,同比增长6.1%;生产柴油1.67亿吨,同比增长5.4%;生产煤油1879万吨,同比增长10.1%。成品油生产总量合计达到2.66亿吨,同比增长6.7%,与国内原油产量增速相比,高出6.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国内原油生产增速减缓的情况下,直接面对消费者、量大面广的成品油生产增速仍然比较快。这进而表明,面对增速趋缓、复杂多变的经济和能源供应形势,石油石化企业千方百计组织生产,扩大进口,调配库存,各业务板块紧密配合,全力以赴,调动各方面资源,增加有效供给,油气生产运行稳定,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营有序,国内可动用的油气产品资源比较充裕,回旋余地比较大,供需总体平衡。因而能够面对局部地区出现的短时间柴油供应紧张状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大范围、多渠道、多系统调动资源,使矛盾迅速得以化解。天然气市场继续扩大,消费大幅增长,保供能力显著增强,产销平稳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内天然气市场进一步扩大,消费快速增加,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2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6%;进口量超
过了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到4.8%。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逐步兴起,企业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国内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进
一步加快,优质高效能源消费比重迅速增加,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一直保持两位数强劲增长势
头,推动中国天然气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进口大幅增长。据国家统计
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千亿立方米,达到1025.3亿立方米,与10
年前相比增长3.6倍,年均增速达到14%,增速在国内化石与非化石能源中遥遥领先。全年
进口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3%。随着西藏拉萨首个天然气站的建成投产,我国
天然气消费领域已经覆盖到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用气人口已经达到1.7亿,首次超过液化
石油气使用人口。10年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全球排名提升16位,位居世界第四;中国天
然气产量全球排名提升9位,位列世界第7位。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角色随之发生重大
转变,成为天然气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进入2011年,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天然气管道建设迅速推进,液
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快速上马,天然气进口能力大幅提升,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由上年的15.9%提高到23.8%,资源供应量增加近20%,天然气保供能力显著增强,产销总体平衡,满足国
内日益快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天然气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不均衡、不协
调问题也逐渐显现,供应增加与配套设施能力不足的矛盾、管网快速发展与储气能力建设滞
后的矛盾、市场开发与配套能力落后的矛盾,以及进口气价不断上涨与国内气价倒挂的矛盾
日益突出。尤其是用气高峰时段,受储气调峰能力的制约,天然气生产与供应仍然面临严峻
挑战。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内各行各业能源消费尤其是优质高效能源消费快
速增长,能源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加之南方多数省区接连遭受多年未见的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社会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电力供应严重短缺,拉动天然气发电用气量大幅增长,高峰时
段日均供气量与常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不相上下,使天然气生产与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针对上述情况,三大石油公司特别是天然气产量占国内总产量近80%的中国石油,千方
百计挖掘内部生产潜力,通过优化管网运行、科学调用储气资源、压减企业自用、多渠道组
织气源,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与此同时,加快输气管道和增输工程建设,加强总量平衡和产
销衔接,提前做好供气资源对接,想方设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极端自然灾
害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用气高峰时段天然气供应量比上年同时间段增长25%以上,天然气保供能力显著增强,确保了北京等重点地区和重点用户安全供气,满足了工农业生产
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用气需要。石油化工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炼油和乙烯装置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
2011年,我国石油化工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型化、规模化、炼化一体化程度继续
提高,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650万吨,使中国炼油总能力达到5.4亿吨,比2010年增长
5.2%,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炼油大国地位。随着一大批扩能改造项目、新建大型装置和炼化一
体化项目的陆续建成投入生产,我国已形成以两大石油石化集团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内
外资兼有、多元化市场竞争的石油化工业发展新格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炼厂平均规模已
扩大到680万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炼化装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加氢精制、延迟焦化等深
加工能力继续提高。
从炼油企业运行情况来看,2011年受市场频繁波动的影响,炼油生产总体呈现高开、回落、再升的走势。一季度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炼油企业亏损面大幅增加,民营炼厂停产检
修较多,成品油生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受冬春连旱和春耕叠加的影响,国内成品油尤其
是柴油消费急剧增加,市场供应紧张。面对趋紧的市场供应形势,两大石油石化集团所属炼
厂加大生产负荷,原油加工量大幅上升10.2%,平抑市场供求效果明显。二季度成品油消费
出现回落,原油加工量随之下调,运行总体较为平稳,保证了市场稳定供应。三季度炼厂到
期检修增多,原油加工量下滑,国内成品油资源偏紧,局部地区出现供应紧张状况。与此同
时,在国家大幅下调成品油进口关税新政的前期作用推动下,成品油进口大幅增长,呈现迅
速跟进,补充市场供应的态势,加上前期库存调节及时到位,各业务板块紧密配合,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协调一致,经营有序,平稳运作,使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很快得到缓解。进
入四季度,炼厂开足马力生产,努力提高装置负荷率,使四季度局部地区再度出现的短时间
柴油供应紧张状况,迅速得以化解。
纵观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能源和成品油供应形势,炼油板块沉稳应对,科学调度,实现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双增长,各大型炼厂保供能力也在市场的频繁摔打和反复磨炼
中得到锻炼提高。尽管面临多年未见的复杂供应局面,炼油板块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以大装置、大炼厂、大产业博弈和应对市场短期波动,基本上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用油用气需要。回顾2011年,炼油板块“装置跟着市场走”成为业内保增长、调结构、促
发展的一大亮点。这种千军万马大兵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紧跟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变
化,迅速调整,整体跟进,有序运作,实属难能可贵。
2011年,国内乙烯产能建设继续增长,全年新增乙烯产能40万吨,乙烯生产总规模达
到1570万吨,排名世界第二位。随着一批新建乙烯装置的陆续建成投入生产,我国乙烯装
置平均产能规模达到58.1万吨,高于世界54.5万吨的平均水平。煤基甲醇制烯烃工业化取
得明显进展,装置大型化和原料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长三角、环渤海湾和珠三
角三大乙烯产业聚集区,成为世界乙烯工业建设的热点和亮点地区。全年生产乙烯1520万
吨,比2010年增长7.2%,乙烯产能和产量双双突破1500万吨。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达到
97%,远高于世界乙烯装置平均水平。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主干管网初步形成,石油储备建设快速推进
2011年,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快速发展,先后有3条原油管道、5条成品油管
道建成投入运营,另有两条原油管道在建。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原油管道2.1
3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04万公里,与原油进口通道建设相匹配的原油主干管网已经初步形
成。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标志着中亚—
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送气,来自中亚的管道天然气直达珠三角,延伸向香港。加上另外
5条长输管道的建成投入运营,2011年国内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超过5000公里,使全国
干、支线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形成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进口管道
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多渠道多气源多元化供应的天然气大发展格局。
2011年,国内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建设稳步推进,年供气达48亿立方米的江苏
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正式投产,拉开海上天然气通道建设的序幕。年内先
后有2座LNG接收站建成投入运营,另有6座LNG接收站加紧在建。截至2011年年底,全
国已投产运营5座LNG接收站,年液化天然气接收能力达1580万吨,存储能力已上升至世
界第六位。
2011年,中国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依靠科技进步整体推进
发力。中国石油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建设为依托,成功实现20兆瓦级高速变频直联电
驱压缩机组成套装置等三大关键管道设备的国产化和商品化,摆脱了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
设备的被动局面,实现长输油气管道工业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自行研制成功的LNG接收
站成套技术在江苏等地的成功应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工程投资和管理成本,而且为后续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技术,对提升我国LNG
接收站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1年,国内石油储备建设快速推进,先后有2个战略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基地建成投
入运行,另有6座在建。还有4个石油商业储备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初步形成约40天消费量的石油储备能力。国际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海外油气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1年,在国家高层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能源外交取得可喜进展。先后与巴西签署能
源合作协议,与土库曼斯坦签署年增供2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合作协议,与哈萨克斯坦签署
双方组建合资企业联合开发乌里赫套气田的原则协议,与蒙古国签署拓展下游业务的合作备
忘录,与文莱签署石油天然气合作协议等,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油气合作。
在大力推进能源外交的同时,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进一步加快,海外油气
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油气权益产量达到8500万吨油当量,比2010年增长10%以上。随着
鲁迈拉、艾哈代布等项目的迅速达产和投产,中东地区油气合作快速推进,中国石油海外油
气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业产量突破了1亿吨油当量,权益产量达到5170万吨油当量,相当于在海外建成了一个大庆油田。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增长主要来自油气资产并购。201
1年,中国石化斥资107亿美元收购5项海外油气资产,使海外权益产量达到2288万吨油当
量,比2010年增长24.3%。阿根廷油气资产和加拿大油砂业务并购,成为中国石化快速提
升海外油气产能的主要来源。中国海油海外油气增长主要来自并购的几家拉美石油公司。
2011年,中国海油投资48亿美元收购3个海外油气项目,使海外权益产量达到1000万吨
油当量,比2010年增长10%。
2011年,海外油气合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规模向油气下游领域拓展和延伸。中国
石油继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权,首次在全球范围收购油气下游资产,收购英力士
集团旗下两家炼油厂股权,在欧洲建立贸易和炼油合资公司之后,2011年又完成对苏格兰
和法国拉瓦莱炼油厂的股权收购,以加快海外油气运营中心建设。2011年,中国石化也开
始在海外拓展油气下游业务,先后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45亿美元入股沙特红海炼油公
司的谅解备忘录,以推进资源与市场的结合,与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合资建设2个丁腈橡胶合资公司,以开启进入俄罗斯油气下游领域的大门。投资稳步增长,产销两旺,产值、利税增加,总体保持较好经营态势
经济日报社与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产业投资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增长1.4%,增速较上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收窄的局面,反映了节能减排及产业
结构调整等工作在有序推进。二季度石油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同比增速较上
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环比增长21.7%。四季度固定
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下降1.3%转为增长7.1%。整体来看,2008年至2011年,石
油产业固定资产年投资总额基本相当,2009年至2011年小幅上升,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1年,我国石油产品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进入下半年以来,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
2011年,石油产业税金总额继续保持增长,税金总额占销售收入比重高于全部工业企
业比重水平。其中,一季度石油产业税金总额同比增长32%,占销售收入比重高出全部工业
企业10.3个百分点,为10年来最好水平。需求旺盛成为拉动石油产业税金总额增长的重要
因素之一。二季度石油产业税金总额同比增长33.8%,增速继续加快。三季度石油产业税金
总额同比增长22.1%,占销售收入比重仍高出全部工业企业10.3个百分点。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第一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开局良好,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改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截至2011
年11月末的统计,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2.6828万家,累计总产值已达10.24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全国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3%。但受国
5.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展览会观感 篇五
一、展会介绍
2011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展览会由中华民族贸促会、德国BMC商务传媒集团主办,于2011年10月1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开幕,为期三天,现场聚集了全球业内最新科技、最新行业信息,为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企业营造拓展市场的充分条件和增值服务,展示最新技术、服务和装备,从而探求并满足中国乃至亚洲及全球能源市场源源不断的需求。CIPTC2011的成功举办为全球各界人士了解全球石油石化、海洋工程装备和技术发展现状提供了高端展示及交流平台。
此次展会设置了五大主题展区,油气勘探技术主题展区,钻采技术与油气工程服务主题展区,海洋石油天然气主题展区,天然气开发与利用技术主题展区和石油化工技术主题展区,此外,还特设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五十强展区及中国海工成就展区两大主题展区,全面展示整个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技术链,更方便买家搜寻供应商。展会得到了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鼎力参与,展览内容涉及石油包括传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展示,此外参加展会的知名展商还有中船工业、中船重工、中集来福士、中远船务、上海振华、中国船级社、南阳二机、江钻股份、首钢集团、中海工业、AVEVA、中核苏阀等。
展会同期还举办了大型主题论坛,论坛主要以“迈向深海 提速天然气 面向低碳未来”为主题,涉及“十二五”油气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规划、三大油公司未来前景规划、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规划等议程。
此次展会开设10个专业技术论坛,海洋石油天然气工程(深水技术),天然气开发与利用技术,非常规油气技术(煤层气、页岩气、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油气储运工程,油气资源与地质勘探,油田持续有效开发,油气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化工技术工程,石油天然气技术装备,油气经济、政策及环境。
此次展会只面向专业观众全体,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公司;政府机构;钻井承包商 / 服务 / 设备供应商;油气勘探及生产;油气加工;油气田技术服务商;石化工厂业主、工厂设计、工厂总建筑商/承包商、分包商、工程师、生产人员、贸易商、研发人员、采购人员;管道操作;规划设计单位;建造与施工;项目顾问/咨询服务;钻井平台制造及操作者;储运服务;检测服务;维修服务;经销商/零售商/进出口商;工程及建设承包服务;环保设备和服务;地质及地震服务;LNG生产及营销;LNG船舶运输经营;船级社;码头及仓储业务;发电及基础设施;天然气深加工;造船厂;仓储码头;公用事业;行业组织;研发机构;
咨询顾问;金融服务;媒体出版等。
二、展会特点
1、专业性,CIPTC 2011的参展商涉及石油天然气全产业链、全细分市场,是一次快速全面了解油气市场的绝佳机会。
2、B2B,CIPTC 2011仅限专业观众参观,便于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高质量协商合作。
3、全球平台,CIPTC 2011的展商来自中国、亚洲及全球各大重要市场。
4、新技术、新产品,CIPTC 2011汇聚海洋油气领域的全线新技术、新产品,是非常节约时间的、了解最新革新技术的方式。
5、评估产品和供应商,您可以在CIPTC 2011集中获取关于产品和供应商的一系列竞争信息并做横向对比和评估,并可面对面展开谈判。
6、跟上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步伐,CIPTC 2011集合了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决策层、技术领导厂商和市场研究专家,为您打开最新理念和最新应用的源泉,帮助相关应用行业企业的战略决策和业务增长。
7、建立网络和发展业务联系,CIPTC 2011是石油天然气领域的聚焦点,吸引着从买家到卖家、从行业协会到媒体的广泛的、横跨各相关领域的代表人士,帮助您建立广泛的商业人际关系。
8、VIP贵宾邀请与服务,CIPTC 2011组织方锁定具有采购意向的VIP买家群体,并为您最好的客户以及潜在买家提供一系列的特殊待遇,包括免费享用VIP休息室、周到商务服务、参加开幕晚宴、获得精美礼品等,务求让出席展会的买家宾至如归,令您的采购活动得心应手。
6.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篇六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一册
作 者: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年鉴信息网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06 年 开本: 开本:0 册数: 册数:一册 光盘数: 光盘数:0 定价: 定价:4000 元 优惠价: 优惠价:4000 元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 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 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详细介绍: 详细介绍: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 第 1 章综述 1.12003 年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基本态势 1.2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综述 1.3 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业未来发展态势预测 第 2 章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概况 2.1 2003 年世界及中国经济状况 年总体恢复增长,2.1.1 世界经济 2003 年总体恢复增长,预计 2004 年趋好
2.1.2 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2.2 与石油石化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 2.2.1 汽车 2.2.2 交通运输 2.2.3 农业 2.2.4 纺织服装业 2.2.5 化学建材 2.2.6 塑料包装 2.2.7 电子电器 2.2.8 橡胶加工 2.3 中国政府对石油石化业的监管 勘探、2.3.1 勘探、开采与管道运输监管 2.3.2 对石油产品数量和价格的监管 2.3.3 石化产品的监管 2.3.4 进出口监管
2.3.5 投资管理 2.3.6 石油储备 税项、2.3.7 税项、费用及矿区使用费 2.3.8 环保监管
2.3.9 行业标准 2.3.10 市场监管 2.3.11 整顿土炼油和小炼油 2.3.1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第 3 章国际石油石化业概况概述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3.12003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炼油能力情况 3.1.1 石油天然气储量概况 3.1.2 全球炼油能力情况 3.22003 年国际市场石油供需情况及预测 3.2.1 全球石油总的供需情况 3.2.2 全球各种油品的供需情况
3.2.3 未来全球石油供需预测 3.3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3.3.1 2003 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 3.3.2 2004 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3.4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炼油毛利情况及预测 3.4.1 油品价格走势 3.4.2 炼油毛利及预测 3.5 全球石化产品供需状况 3.5.1 乙烯 3.5.2 丙烯 3.5.3 芳烃 3.5.4 苯乙烯
3.5.5 合成树脂 3.5.6 合成纤维 3.5.7 合成橡 胶 3.5.8 2005 年世界石化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形势 期 3.5.9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形势 第 4 章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4.1 石油天然气上游领
域 4.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2 原油勘探及供需 4.1.3 天然气开发利用 4.1.4 海 外勘探开发 4.1.5 发展趋势 4.2 石油炼制与销售 4.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2 原油加工能力与生产情 况 4.2.3 成品油供应和需求 4.2.4 成品油销售 4.2.5 发展趋势 4.3 石油化工 4.3.1 主要技术经济指 标 4.3.2 乙烯 4.3.3 丙烯 4.3.4 丁二烯 4.3.5 合成树 脂 4.3.6 合成纤维及其原料 4.3.7 合成橡胶 4.3.8 尿素 4.4 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及特点 4.4.1 2003 年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 4.4.2 2003 年跨 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特点 4.5 台湾石化工业 4.4.3 油气勘探开发 4.4.4 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
4.4.5 石油化 工 4.4.6 台湾石化工业发展新趋势 4.4.7 国外公司在台湾地区石化业的投资 4.4.8 两岸石油石化贸 易及投资现状 第 5 章中国和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概 述 5.1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 5.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5.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2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股份公司经 营、发展状况 5.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 与发展 5.2.2 中国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2.3 中国海洋
石油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3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 资本市场的表现 5.3.1 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上市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2 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3 2004 2004 年中国石油石化公司股票价格变动预测分析 5.4 国际 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5.4.1 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总体情况 5.4.2 国际各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具体发展情况 5.5 世界主 要石油石化公司兼并联合新特点
5.5.1 油气勘探开发和能 源领域 5.5.2 炼油和油品销售领域 5.5.3 石油化工和化工领域
5.6 中国 与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的对比分析 5.6.1 业绩表 现 5.6.2 整体规模实力
5.6.3 盈利能力 5.6.4 管理能力 5.6.5 股 章石油石化技术进展 市表现 第 6 章石油石化技术进展 6.1 炼油技术进展 6.1.1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超清洁燃料所面临的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 挑战 6.1.2 世界炼油技术进展 6.1.3 中国炼油技术进 展
6.2 乙烯技术进展 6.2.1 世界乙烯生产技术 6.2.2 中国乙烯 生产技术 6.3 合成树酯技术进展 6.3.1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LDPE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管式法工艺发展较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快 6.3.2 LLDPE 和 HDPE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双峰聚乙烯是产品开发的热点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6.3.3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并为 其带来一些新的市场机会 6.3.4 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操作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等为 目标进行技术改造
6.3.5 聚苯乙烯通过装置大型化和产品 创新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6.4 合成纤维及原料技术进展 6.4.1 工艺趋于大型化简便 化 6.4.2 实行先进控制 6.4.3 开发新型合成材料
6.4.4 新型聚酯纤维催化剂开发 6.4.5 开发高性能功能性纤维产 品 第 7 章产业视点 入世一年能源安全 行业监管 附录 2003 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十大新闻 2003 年国际石油十 大科技进展 2006 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第 1 章综述 1.12003 年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基本态势 1.2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综述 1.3 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业未来发展态势预测
第 2 章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概况 2.1 2003 年世界及中国经济状况 年总体恢复增长,2.1.1 世界经济 2003 年总体恢复增长,预计 2004 年趋好 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2.1.2 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2.2 与石油石化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 2.2.1 汽车 2.2.2 交通运输 2.2.3 农业 2.2.4 纺织服装业 2.2.5 化学建材 2.2.6 塑料包装 2.2.7 电子电器
2.2.8 橡胶加工 2.3 中国政府对石油石化业的监管 勘探、2.3.1 勘探、开采与管道运输监管 2.3.2 对石油产品数量和价格的监管 2.3.3 石化产品的监管 2.3.4 进出口监管 2.3.5 投资管理 2.3.6 石油储备 税项、2.3.7 税项、费用及矿区使用费 2.3.8 环保监管 2.3.9 行业标准
2.3.10 市场监管 2.3.11 整顿土炼油和小炼油 2.3.1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第 3 章国际石油石化业概况概述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3.12003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炼油能力情况 3.1.1 石油天然气储量概况 3.1.2 全球炼油能力情况 3.22003 年国际市场石油供需情况及预测 3.2.1 全球石油总的供需情况 3.2.2 全球各种油品的供需情况 3.2.3 未来全球石油供需预测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3.3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3.3.1 2003 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 3.3.2 2004 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3.4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炼油毛利情况及预测 3.4.1 油品价格走势 3.4.2 炼油毛利及预测 3.5 全球石化产品供需状况 3.5.1 乙烯 3.5.2 丙烯 3.5.3 芳烃 3.5.4 苯乙烯 3.5.5 合成树脂 3.5.6 合成纤维 3.5.7 合成橡
胶 3.5.8 2005 年世界石化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
形势 期 3.5.9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形势 第 4 章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4.1 石油天然气上游领 域 4.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2 原油勘探及供需 4.1.3 天然气开发利用 4.1.4 海 外勘探开发 4.1.5 发展趋势 4.2 石油炼制与销售 4.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2 原油加工能力与生产情 况 4.2.3 成品油供应和需求 4.2.4 成品油销售 4.2.5 发展趋势 4.3 石油化工 4.3.1 主要技术经济指 标 4.3.2 乙烯 4.3.3 丙烯
4.3.4 丁二烯 4.3.5 合成树 脂 4.3.6 4.3.6 合成纤维及其原料 4.3.7 合成橡胶 4.3.8 尿素 4.4 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及特点 4.4.1 2003 年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 4.4.2 2003 年跨 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特点 4.5 台湾石化工业 4.4.3 油气勘探开发 4.4.4 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 4.4.5 石油化 工 4.4.6 台湾石化工业发展新趋势
4.4.7 国外公司在台湾地区石化业的投资 4.4.8 两岸石油石化贸 易及投资现状 第 5 章中国和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概 述 5.1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 5.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5.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2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股份公司经
营、发展状况 5.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 与发展 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2.3 中国海洋 石油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3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 资本市场的表现 5.3.1 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上市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2 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3 年中国石油石化公司股票价格变动预测分析 2004 年中国石油石化公司股票价格变动预测分析 5.4 国际 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5.4.1 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总体情况 5.4.2 国际各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具体发展情况 5.5 世界主 要石油石化公司兼并联合新特点 5.5.1 油气勘探开发和能 源领域 5.5.2 炼油和油品销售领域 5.5.3 石油化工和化工领域 5.6 中国 与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的对比分析 5.6.1 业绩表 现 5.6.2 整体规模实力 5.6.3 盈利能力
5.6.4 管理能力 5.6.5 股 市表现 第 6 章石油石化技术进展 6.1 炼油技术进展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 6.1.1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超清洁燃料所面临的 挑战
6.1.2 世界炼油技术进展 6.1.3 中国炼油技术进 展 6.2 乙烯技术进展 6.2.1 世界乙烯生产技术 6.2.2 中国乙烯
生产技术 6.3 合成树酯技术进展 6.3.1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LDPE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管式法工艺发展较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快 6.3.2 LLDPE 和 HDPE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双峰聚 乙烯是产品开发的热点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6.3.3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并为 其带来一些新的市场机会 6.3.4 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操作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等为 目标进行技术改造 6.3.5 聚苯乙烯通过装置大型化和产品 创新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6.4 合成纤维及原料技术进展 6.4.1 工艺趋于大型化简便 化 6.4.2 实行先进控制
6.4.3 开发新型合成材料 6.4.4 新型聚酯纤维催化剂开发 6.4.5 开发高性能功能性纤维产 品 第 7 章产业视点 入世一年能源安全 行业监管 附录 2003 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十大新闻 2003 年国际石油十 大科技进展
7.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篇七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观感
国内企业的展台都很有气派,除了装备实物,还用上了沙盘模型。(图片由本报记者张育、杨晓宇摄)
中化新网讯
经历了“十一五”石油石化装备的黄金发展,3 月 22~24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
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来自全球 45 个国家的 1500 多家石油公司、石油石 化装备公司、评估咨询公司、技术服务公司、装备公司,还有国内 3 大石油巨头和数家 500 强企业悉数登 场。在这个全球顶级石油石化装备展上,记者意外地发现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诸多不同。细细品味这 些不同,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外企业不同的发展脉络。
展台中企展“豪气” 外企现“秀气”
气势宏大是国内企业展台给记者最大的感觉。置身偌大的展馆内,巨大的钻探设备林立,两三米高的采 油树好似变形金刚机器人。展区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的展台。“我们的展台有 1000平方米,是本届展会上最大的展台。”江汉石油展区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江汉石油展团此次携旗下 的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沙市钢管 厂、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三机械厂等多家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组团参展。展台中央设置了 100平方米的巨大沙 盘,沙盘上布置了江汉石油管理局的最新装备,有引人瞩目的海洋钻井平台,也有伫立在沙漠中的钻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内企业比去年更加重视本次展会,像江汉石油展团的参展面积就从去年的 600平方 米提高到今年的 1000平方米,本次展台面积大于 300平方米的国内企业就有 13 个之多。
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欢迎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国内企业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江汉石油管理局的展台上灯光交错,伴着富有节 奏的音乐,一场模特走秀正在上演,引来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车展有车模,现在石油设备展也有模特了,企业挺有创意的。”一位观众说。山东科瑞集团录制了沙画艺术宣传片,用沙画形式描绘了科瑞集团在中 东地区的工作状况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大屏幕上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与国内企业展现的豪气不同,外国企业大多显得有些秀气。展台面积大于 300平方米的只有一家企业,多数企业的展台上并没有出现许多大型的装备,取而代之的多是一些小型设备和大型设备的宣传图片。记 者来到世界 500 强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的 108平方米的展台前,发现除了一个沙盘和几个中小型设备外,其他设备都在墙上的宣传图片上才能找到身影。西门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是考虑到成本的原 因,所以没有布置太大的展台,也没有带很多设备来。“不过我们为客户准备了电脑,可以在电脑上浏览 我们的产品,非常方便。”这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还注意到,与国内企业高调的展示规模不同,外企更愿意展示创意。英国 IMI 集团旗下诺冠公司 的展台前一个长 5 米、高 2 米的流体控制装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记者发现与普通机器制造的水帘不一样,这个机器制造的水帘竟然可以呈现出心形、雪花、英文字母等图案,十分新颖又赏心悦目,引来不少观众 观看拍照。诺冠公司东北区销售经理陈鹏飞告诉记者,这台流体控制装置的原理是根据电子芯片来控制所 有的出水阀门,根据阀门开启时
间的不同,水珠下落时就能够产生一些不同的效果,需要什么样的图案可 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这种机器耗电比家用电视机还要低,用到的水也是循环利用,非常节能环保。外企展台上展示的精致设备
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欢迎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
设备中企亮“大家伙” 外企摆“小东西”
在国内企业的展台上大型设备比肩林立,大型采油车、占地 20 多平方米的天然气压缩机,四五米高的 顶钻,还有在室外展出的十几米高的抽油机,记者一次又一次被巨大的石油设备所震撼。在华北荣盛集团 的展台前,记者发现一个大型设备被外商团团围住,上前一问,原来这个装备是用于海洋深水钻井的双闸 板防喷器,属于国家 863 计划《3000 米深水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的研制》课题的成果。荣盛集团的技术人 员告诉记者,这台机器的问世,填补了国内超高压深水防喷器的空白,完全由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据他介 绍,虽然这种双闸板防喷器目前已经能够国产化,但是还没有真正使用过,主要原因则是企业对国内技术 不信任。“不过现在好了,有国家 863 项目支持,国家会安排一些项目来使用我们的产品,如果在深水实 际作业效果良好,那会对产品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位技术人员高兴地说。中船重工集团的展 区摆放着重达几吨的大功率柴油机。据工作人员介绍,国内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一直是依靠进口,而中船重 工集团从德国引进技术,通过几年的消化吸收,目前可以实现国产化了,这次是首次来参展,目的就是为 了在市场上打响产品,推广产品。
在外企的展台,大设备多出现在宣传画板上,展台上摆的尽是些精致的小设备。不过经过记者了解,这些“小东西”真是“人小鬼大”,都凝聚着国外的一流技术。在美国 500 强企业派克汉尼汾公司的展台 前,记者没有看到一些大型的设备,倒是摆在展台上一系列小巧的泵和阀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华东区经 理蔡春林告诉记者,这些小巧的元件正是他们的王牌产品液压件。“别看它小,它可是大设备里的核心部 分。”蔡春林对记者说。展台上的小元件竟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让记者感到好奇。蔡春林一边指着宣 传图片上钻井平台的巨大吊机一边为记者解惑。他告诉记者,每一个这样巨型的石油设备里都有很多复杂 的液压系统来控制,为吊机提供动力,液压件的密封性能、控制的精度、相应的频率好不好,直接关系到 石油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精确性。这些元件虽小但是技术含量很高。在美国德莱赛公司的展台前,该 公司的技术人员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小玩意儿”,从阀门到注气泵各式各样,其中一个带太阳能 板的化学注剂泵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在展会上第一次看见太阳能板。该公司的技术人员骄傲地告诉记 者:“这个是我们的最新技术,在中国还独一无
二。” 据他介绍,这种注剂泵主要应用在油气田,不需要 电源只靠太阳能板工作,在即使没有阳光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工作半个月以上。
理念中企弹“技术调” 外企打“服务牌”
在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的展示区,记者发现了最新型水井钻机。当记者向工作人员吕少倩询问水井 钻机时,他告诉记者,这是该集团 2010 年刚刚研制出来最新型水井钻机,可用于深度 300 米、井眼 50 厘 米以内的水井的钻井作业,也可以用于同规格的油气井钻井作业,完全由南阳二机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试 验成功后一次性出口缅甸 13 台,在缅甸引起了巨大反响,其性能获得了极高的称赞。“本来今天我们想带 一台到展会现场,但是就在临行前一天缅甸方面说急需再用几台,所以最后几台我们也全部都发过去了。” 吕少倩对记者说。当记者提到国家未来 5 年鼓励开采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体时,吕少倩把记者带到了煤层气 钻机的图片前。他告诉记者,煤层气钻机属于非常规钻探设备,可以应用于页岩气开采,但是过去国内技 术较弱一直依赖进口,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2010 年南阳二机终于自主研发成了国内第一台新型煤层气
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欢迎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
钻机样机,预计今年年中就可以在中煤集团煤层气开采项目上进行使用。“去年一年我们技术上取得了不 少突破,这次来参加展览,主要还是想展示一下我们技术方面的升级和创新。”吕少倩说。
与国企展现自身的技术升级不同,很多外国企业在打服务牌。美国罗克韦尔公司提出为客户打造智能 化服务,西门子公司提出为顾客实现一体化服务。在巴西展台,除了宣传为客户提供油气开采到港口运输 的全套服务,还随时为您献上一杯来自巴西的咖啡。西门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展会西门子旨在向 中国市场展示一体化的三维服务,用以解决中国石油石化装备行业上游、中游、下游业务运营环节中的棘 手问题。西门子想体现自身的一种升级,初级的厂商是以产品为主,但是西门子力求做到不但产品可以做 好,服务同样也可以做好。“我给你举个例子。业主要找管道、油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很多厂商 都可以做这些系统,所以大家会竞争。竞争到一定的阶段,设备上来一看,其实性价比都差不多了。这时 候拼的就是服务。西门子就能提供一个整体的服务。”西门子这位工作人员说。
日本三菱化工机株式会社是第一次来参加展览,他们带来的设备是炼化厂硫黄回收装置和尾气处理装 置。为什么选择环保设备来参展?三菱公司海外业务经理何新告诉记者,三菱公司看到中国目前正在推进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他们认为中国的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而他们拥有大气净化方面的技术专长,并且在 日本拥有 100%的市场份额。所以他们想带着成熟的技术为中国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中企展台上展示的庞大钻井泵
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欢迎订阅相关系列报告
8.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篇八
添加时间:2008-3-26 来源:就业中心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原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位于冀、鲁、豫三省交汇的国家文明城、卫生城——河南省濮阳市。
中原石化有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碳四加氢、苯抽提等五套主要生产装置,分别引进美国鲁姆斯专利技术、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意大利海蒙特技术和国内相关技术。1996年7建成投产。现年生产能力为乙烯18万吨、聚乙烯20万吨、聚丙烯6万吨以及丁烯一1等产品。2007年初,公司筹建OCC和异构化项目,现已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复。截至2007年底,公司注册资本24亿元,其中:中石化股份公司22.44亿元,占93.5%,河南省和当地政府1.56亿元,占6.5%。资产负债率为29.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43亿元、实现利税2.78亿元。
公司现有员工1217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50名,中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6名。公司将继续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将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员工自身素质和价值放到首位,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企业环境,为有志于祖国化工事业的人才,提供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
单位地址:河南省濮阳市胜利西路邮政编码:457000
联系部门: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
联 系 人:刘焕荣曹晓峰联系电话:0393-44710134471237
传真:0393-4471203电邮:cxfcxf11@163.com
重点需求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拟招1 人)仪表自动化(拟招1 人)
过程装备与控制(化工机械)(拟招1 人)
基本条件:
1、2008年应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学习成绩良好,毕业时能取得国家规定的毕业证书,有国家统一发放的派遣证。
9.形式政策论文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 篇九
中文摘要:石油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它的供给状况不仅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区域安全和世界政治、军事形势。中国的石油状况到底怎样,是否能有效满足国内需求,是否能应对复杂而又多变的国际环境。本文从近期燃油价格又一次大幅度上调说起,从国内石油分布,石油生产,国内需求以及石油进口,石油储备等方面对我国石油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石油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石油面临着的安全问题,并从发展节能技术,寻求新能源,建立稳定多方的的石油进口渠道,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期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关键词:中国 石油现状 分析 解决对策
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2年3月20日凌晨开始,上调成品油价格。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是2009年7月以来最大的一次,并且是本年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调整后的汽柴油价格均创历史新高,93号汽油更是正式进入8元时代。此举引发不小的轰动,唤起人们对石油更多的关注!尽管石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石油供需矛盾突出,进口渠道不畅,石油储备不足,油价受国际影响大等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石油现状不容乐观。
一、中国石油现状
(一)中国石油分布状况
中国石油著名的勘探专家和学者李国玉教授,曾有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天生盆地必有油”。在中国区域内,只要有大型盆地分布的地区都会有大型油田的分布。我国的石油资源大部分位于七大沉积盆地,即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2011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03646亿吨,95%是产于七大沉积盆地。
从海陆分布看,我国石油在陆地主要集中于东北的松辽盆地,华北的渤海湾盆地,西南的川陕盆地,西北的准葛尔、柴达木盆地。石油在陆地分布较广且相对分散,陆上石油产量一直占我国石油产量的多数,陆上石油储量约占我国石油总量的约80%。我国石油在海洋上主要分布于渤海湾油气区,大海大陆架油气区,南海油气区。2008年全国石油资源评价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233亿吨,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1
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具有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点。同时,我国石油品质差,勘采难度大。我国44%以上的石油资源分布在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恶劣的区域,如湖沼、山地、沙漠和高原等。约1/4埋藏在3500米以下,其一半以上的石油又深埋在4500米以下。这些,都极大制约了我国石油的开采与利用。
(二)中国石油供求状况
总的来说,中国石油生产总量较大,但却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总需求。这种情况是从1993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开始的。2010年我国石油产量为2.03亿吨,而消费量为3、8亿,2011年我国石油产量为2、01亿吨,消费量为4、01亿吨,供求矛盾突出,大量原油需要进口。
1、中国石油生产情况
中国石油生产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相对贫乏,虽然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跻身亚洲第一位,但是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人均石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总量较大,人均极少,是我国石油总体现状。据统计,世界人均占有石油可采资源68吨,而我2国仅为12吨,大约相当于世界的六分之一。这一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问题会更加突出。其次,从品质上看,我国现发现的石油品质不佳,提高了石油的开采成本。总体上看,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平均采出程度大于65%,原油产量呈递减趋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越来越高。再次,老区产量递减,新区产量不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东北的松辽盆地和华北的渤海湾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生产的主力,但近年来,由于石油储量和开采难 12 王晓磊,乔根才,许飞《中国油气资源简析》,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第2期
叶笃初《中国资源品种需多样化以保安全》【j】中国石油企业,2004,9,19 度增大等原因,这些原有石油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出现产量下滑。而新的石油替代区,由于其石油探明储量亦不足以有效接替老区,新增储量明显不足,使得近些年我国年均石油产量增长率只有1.67%左右,国内石油生产被动局面越来越凸显。
2、中国石油需求状况
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家经济要发展必须需要能源,石油就是GDP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规模、发展增长水平等决定着该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强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GDP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石油需求量的提高。建国以前,我国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但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能源需求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进入21世纪,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等产业成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心,石油产品的需求以更高的速度增长。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为上升的趋势,同时国内石油生产能力的不足,导致了我国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三)中国石油进口现状
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巨大,对外依存度攀升。我国从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飚升,2009年净进口石油1.99亿吨,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2%,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57.37%。
从国外进口石油是缓解石油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石油的进口渠道安全与否是事关我国能源的重大问题。但是当今国际石油市场受到国际政治、军事以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石油进口国的石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
首先,中国石油进口来源渠道单一。从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来看,我国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地区。中东地区又是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地区,占中国进口原油的一半以上。3然而目前中东、非洲地区社会动荡,国际政治经济局面混乱,频频发生武装冲突和恐怖事件,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控制这些石油产出地区更是尝试各种手段,加重了该地政局的混乱情况。其次,我国石油的进口渠道 3 贾文瑞,徐青,王燕灵,等《21世纪中国能源、环境与石油工业的发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单一。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运输渠道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海轮运输,其中绝大部分的石油运输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4而这一“海上咽喉”却并不太平,近期频频发生海盗攻击运油船的事件,为我国石油安全敲响了警钟。同时,一旦国际形势有变,石油供应极有可能由于政治因素和战争作用被切断。这样我国的石油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中国石油储备现状
所谓石油储备,即战略石油储备,是为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而建立的储备制度,起源可追溯至在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能源署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而目前,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不仅能达到90天,而且还超标完成。
我国对建立石油储备的讨论始于2000年,较西方发达国家较晚。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健全石油储备管理体系,高层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
虽然中国在石油储备的道路上起步较晚,但是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巨大成绩。中国参考欧美和日本经验,中国石油储备体系设计为四级,分别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政府石油储备、国有石油公司商业储备以及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目前我国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完成储油工作,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已经开始注油。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全部完工后,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期会达到60天左右。
二、中国石油面临问题的应对措施
中国石油资源近年来所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生产能力有限,但需求量巨大导致供求矛盾突出。第二,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石油进口渠道、来源单一,受制于大国。第三,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尚不完善,石油储备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巨大差距。
李果仁《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对策》,研究与探讨,2005年第5 期
(一)立足国内,加快石油开采步伐,稳步提高石油产量
我国石油安全供应必须立足于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7亿吨,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6%。其中,西部地区和海域勘探程度低,总体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拥有石油可采资源量分别有45亿吨和25亿吨,现已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0亿吨和3.9亿吨,可采资源探明率分别为22%和16%。西部地区和海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勘探前景,是今后加强新区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域,也是我国未来石油资源主要接替区。5
同时,开发我国未动用石油储量,即低效益、高成本的石油储量,也是我国走出现在石油产量低,不能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油田开发进入中晚期后,逐渐出现残矿、尾矿,和常规工艺技术下难以投入生产的石油储量,即低产低效益储量,因为其开采成本高,并需要采用特殊的开采方式开发。国家应该制定减税、免税和差额税率等扶植政策,支持和鼓励开发特低渗透油、稠油、高凝析油和进入高含水阶段老油田,这对稳定和提高石油产量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石油利用率,加快新能源开发
1、提高石油利用率,减少浪费
国内石油资源相当短缺,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十分严重。2003年中国GDP增长9.1%,占世界GDP增长的4%,而能源消耗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0%;中国增长1万美金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法国的7倍,日本的14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能源效率利用之低、浪费之严重。因此必须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扩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降低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加快新能源开发,推广利用新能源
加快能源技术的研制和推广,大力开发替代性能源和清洁性能源,是缓解我国石油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发替代能源以缓解石油需求压力,比如煤炼油、玉米制造酒精技术、实施燃料乙醇等;这些能源中大部分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加快这些新能源的开发步伐是保证中国长期能源需求的有效途径。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未来应在煤炭生产、运输、加工、利 5 赵忆宁《21世纪的需要》,《瞭望》新闻周刊1997年第9期 用等一系列环节上做文章,重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促进煤制气和煤炭洁净及煤制油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加快清洁煤的科研和推广工作。
(三)完善进口渠道,投资海外市场,逐步完善石油供应体系
1、完善进口渠道,实现进口多元化
为了规避进口风险,世界上大多数石油进口国都采用进口多元化战略。主要表现在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和运输的多元化。建立进口多元化体系须考虑到以下因素:石油供应国政治经济的稳定性;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性;石油开采成本和价格等等。
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格局,首先应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其次是运输渠道多元化。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单一的情况,我国仍应以中东、南北非地区为主要长期进口来源,但是进口比重要下调以分散风险,同时着重开发中亚和俄罗斯石油市场,加强与它们的经济合作,远东市场也应提到日程上来。同时辅之以多元化的进口方式(远期合同、期货合同和现货合同),以及对进口品种的多样化选择(原油、成品油、LNG、LGP等),克服我国进口单一的问题,最大化的分散进口风险,控制好石油的供应。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长期以来过分依赖马六甲海峡,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必须使进口运输渠道多元化。主要是陆路运输和海运两方面考虑,目前最大的突破口在于陆路运输,就是参与铺设通往俄罗斯以及中亚产油国的石油运输管道。
2、积极“走出去”扩大海外市场投资
为缓解与解决本国石油困境,我国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采油,6开拓利用国际资源,建立规模化、多元化的海外油气供应体系。综合考虑国际石油资源、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及技术风险等因素,按照“风险最小、投资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选择确定我国未来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战略地区。
到目前为止,中国石油海外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在苏丹、中东、南美、墨西哥湾、中亚和亚太等地区取得一些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益,截止2004年初,中石油在海外签订合同项目26个,分布在4大洲12个国家,初步 6 赵卫军,胡国松等《中国石油安全评价》,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 形成了海外发展的三大战略区域:以苏丹项目为依托的北非战略区;以哈萨克斯坦项目为依托的中亚和俄罗斯战略区;以委内瑞拉项目为依托的南美战略区2004年超过2000万吨,达到了2262万吨,2005年达到2500万吨,占国产原油的14.7%;到2010年海外份额油达到5000万吨以上,是国产原油的28.6%。
(四)借鉴他国经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稳定供求关系和应付突发事件上可以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核心。它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还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较量中有后背物质资源支撑,取得主动,不必处处受制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起步较晚。我国作为进口大国,目前的石油储备规模与世界其他大国相比差距很大,前文已经提到,中国目前石油储备为60天左右,甚至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的及格线。现有的石油储备体系不足以应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或者突发事件导致的供应中断问题,所以,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己经势在必行。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办法11-11
中石化商丘石油分公司加油站员工规范服务10-24
中国石油三基工作09-17
中国石油三基工作简介08-25
中国石油大学机械真题09-22
中国石油大学英语作业09-29
论述中国的石油与安全11-17
中国石油大学网上教育11-13
中国石油大学科研经费使用办法10-0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