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

2024-09-15

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共8篇)

1.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 篇一

初中美术老师教学心得

本人近几年来一直担任初中美术教学,曾经对各年级学生完成作业人数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初一有94%、初二有70%、初三有41%的学生完成。你们说,究竟高低年级完成率相差这么大的原因在哪里?我相信大部分从农村读书出来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从孩子会用笔时到幼儿园期间,你是非常喜欢画画的,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学习兴趣会渐渐下降;当初中毕业时,这种兴趣几乎荡然无存了。

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会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到如此地步呢?据本人的农村生活经历和近几年从事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感受,我认有以下重要原因:

(一)教育部门内部因素。

在前些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只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了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意识仍然没有“质”的改变,仍然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搞应试教育,背道而驰。再看,在农村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上美术课时,只会教学生临摹课本或自习,甚至直接把课转让给语数英老师。这些都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很多家长以孩子善画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文化成绩来衡量其价值,这就是使孩子也认为文化成绩是唯一主要的,其它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了。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创造力呢?学校外部因素。单凭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我———一个农村中学的专业美术老师,就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内外抓起,做到有计划、有科学、有耐心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四年级的教学总结和探索,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寓教于乐,注重“快乐式”教学

其实,愉快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我国教育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在农村中学。学生们照样有背不完的文科课文和作不完的理科作业,而美术课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就是所谓的副科,如果不能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那么你的美术课将成为学生的野战课或作业课。美术课的愉快教学,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人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首先,应必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如果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常人无异,何以证明美术对人内心感悟的作用,又怎能诱得学生渴望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言谈必须幽默睿智,举止必须大方得体,装束必须高雅和谐,面貌必须饱满热情,处事必须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人格魅力,

关心和爱护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老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都是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的力量源泉,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

其次,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尽可能创设一些直观的、生动的和有农村特色的教学情景。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幽默风趣,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老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和认识规律,勇于创新,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从而使学生在这种长久而不间断的娱乐中受到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最终接受和亲睐你的美术教学。例如,我在上湖南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苍松翠柏》里的“山、石、树”的画法时,这是绘画技巧课,我便利用尖峰地区的优势资源,把学生带到当地有名的国家原始森林公园——尖峰岭去参观、游玩,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魅力。然后采用同步观察演示法,即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观察,同时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看到作画的全过程,觉得有趣,自然就乐意去学了,并能画出他心中最喜欢的风景来。这样既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了美术技巧,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再比如上雕塑课,农村学生不可能都有橡皮泥做雕塑练习,但是我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他们再回到童年的玩泥巴时代,让学生自己到田野里挖泥、玩泥,然后我在课堂上采取儿时的“捏娃娃”游戏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快乐中吸取和掌握技能。

二、既抓双基训练,又注重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美育的首要问题,因此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设计制作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保障。根据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着重把基础训练放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初期,打好素描、色彩、图案、美术等方面的基础,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设计意识,进一步推进美术素质教育的进程。另外,在上设计课的过程中应可能让学生联系实践设计作品。比如我在上初二家用电器设计课时,我把自己设计的电视机作品展示给学生,同时也讲解了我的创造思路和设计过程。只有当学生懂得“学之有用”时,便自然有兴趣去学这样一种本领,从而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课内外相结合教学,创建学习气氛

像我们这样落后偏远地区,由于学习材料缺乏,信息闭塞,学生底子薄,如果按照美术教材的要求去授课,有些课程很难顺利完成,同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取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上,我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喜欢的绘画基础课时加长,把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以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内容,如做贺卡,作为一种课外活动,让学生课外去做。这样既能作为学生课后的悠闲娱乐,又能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为了让学生把课余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我组织有美术爱好的同学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开设各种课程,如有绘画、工艺设计、书法等等,我都给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也可以向上一级学校输送美术特长生。

另外,我在每学期期终都举办学生美术作业展,这样一来大大增多了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动力,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学校里学习美术的气氛就浓了起来,做作业的人数也多了。

当然,每个人对教学的认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验也不相同。总之,我认为一个农村中学专业美术教师,一定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我近几年积累的一点美术教学心得,经实践是行之有效的,希各位同行和老师多多参考和尝试。

2.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 篇二

一、徐州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创作教学的联系

儿童美术创作指儿童创作美术作品的活动, 它是儿童自我发挥想象, 通过收集素材运用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完成立意, 并呈现出作品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陶冶情操, 发挥形象, 创作构思,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综合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徐州民间美术体系中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平面类, 如剪纸、木板年画等;一种是立体类, 如风筝、泥玩等。这两种类型除了体现强烈的形式美元素外, 还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像徐州剪纸中的形象, 造型独特, 构图富有变化, 体现出一种节奏美。徐州民间美术形式具有程序性、象征性、地域性、文化性、民俗性, 所呈现出的形式元素是装饰化、浪漫化、夸张化的。所展现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 其图像特征、形式符号、色彩元素又是独特的, 这可以成为儿童美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及资源。

挖掘徐州民间美术的特色来开展美术创作教学, 可以深入研究徐州民间美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并把徐州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应用于创作当中, 把美术创作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让学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承传民间美术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生活的联系, 这熔铸我们的民族气质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承传性创作教学

徐州民间美术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根据儿童年龄特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从尝试的角度让学生先进行摹仿。学生通过了解其制作方法、造型、色彩、材料特性等提升造型感觉, 培养创作意识。其目的也是对民间美术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发掘。

(一) 临摹体验

学生在临仿、梳理民间美术时, 教师要给予启发, 传授民间美术创作的主题、立意等;让学生有所思, 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一过程其实是对民间美术题材的体验、选取的教学活动。体验不仅仅是技法的体验,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民间美术和生活的联系。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二) 参观实践

教师要重视民间美术的实地学习, 学生通过实地学习可以和民间艺人进行直接的交流, 了解工艺程序, 感知其制作方法。也安排学生参观一些民间艺术馆、民俗村、民间艺人工作坊, 或请民间艺人讲课教学, 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本地民间美术资源的更近一步的认识。

在承传性美术创作教学中做得较好的如沛县的实验小学, 把民间玩具布老虎引入课堂, 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走出了一条传承和发展的新路, “让沛县的孩子有自己的文化, 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自己的根。”

三、再造性创作教学

再造性创作教学体现的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 也是一种老瓶装新酒, 新瓶装老酒的方法。这种创作思维可以适度的让学生在创作思想、意图、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从民间美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养分, 获得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会。

(一) 创作主题

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有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 这些传说和神话都是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其美好愿望密切相连的, 同时散发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人文气息。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将民间艺人的创作思想、意图讲授给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精髓, 无疑学生在创作时会专注于自我内心情感的表达, 从而提升创作能力。儿童美术创作就会有一种无意识状态进入情感的表达, 升华到较高的创作状态。

(二) 构图原则

民间美术的构图基本符合变化统一的原则, 但又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这恰恰是儿童美术教学所提倡的, 以儿童的天性使然, 不要被构图法则限制住。本身儿童自我实践性较强, 由于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不知反而不被限制, 在创作时表露出来的情感方式是和民间艺人相同的, 即不受思维模式的限制, 又追寻一定的规律。例如:像民间美术中的全景式构图, 把所有物体都尽情表现, 场面宏大, 不受物体空间和大小的限制, 一切尽在画中。儿童的表现也常常是利用自我的经验体会创造性的进行构图, 而且采用主观的方式去构图, 事物表现的空间、环境都好像和现实脱离了关系。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 教师的教学要把握好知识和创造之间的度, 让儿童了解民间美术构图特点又不受其束缚。

(三) 造型手法

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是一种关照现实的象征性创作方式。物象造型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不同物体、事物都可以组合在同一画面中, 在画面中再造事物的空间的和时间的变化, 物像的表现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同时强调实用性、象征性, 将美好的寓意与实用相结合, 构成了民间美术造型最基本的特征。徐州民间美术造型感强, 在创作学习阶段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富于装饰性、浪漫性、象征性的艺术特点, 吸取民间美术的营养, 不必受成人造型方式的羁绊。另外,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拘一格的表现, 只要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可。儿童美术的造型方式和成人是不同的, 孩子的想法也和我们不同, 他们却有着同民间艺术家一样的造型思维, 这是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必须要了解的。

(四) 色彩观念

徐州民间美术色彩鲜明、浓烈, 表现出一种单纯的装饰味。其在设色观念上运用夸张、抽象的表现手法以极强烈的充满生命力的色彩来表现喜庆、吉祥、祈福、欢庆的美好祝愿, 将自己的感受赋予色彩。“红红绿绿, 图个吉利”这成了民间美术色彩追寻的色彩观念,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成为其特点。儿童对色彩的反应也是鲜明而强烈的, 儿童在涂鸦期 (1岁至4岁儿童) 就喜欢用亮丽颜色涂画, 在象征表现期的儿童 (5岁至7岁) 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做画了, 写实期的儿童 (8岁至10岁) 对物象的概念已会用色彩来表现了, 也知道用色彩来传递情感了。在色彩的运用上民间艺人和儿童有其相似性, 不同的是民间美术的色彩观赋予色彩许多的寓意, 而儿童用色更多的是和儿童的心理年龄及心理特征相关。但是在色彩运用上无论是民间艺人或儿童都是以主观认识为主, 强调画面色彩鲜明和对比的强烈, 民间艺人用色偏重于理性, 儿童用色偏重于感性。教师在创作教学中把握好这个原则, 鼓励儿童大胆用色, 让儿童掌握基本的用色手法, 及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的艺术法则, 并能在创作中有效运用就可以了。

对徐州民间文化的再造性创作教学做得较有特色的如云兴小学美术社团, 他们学校的美术专用教室设立了专业的民间文化课程。例如在春节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活动中通过剪窗花、做花灯、画门神等活动, 很好的弘扬了徐州民间文化。

四、自由性创作教学

自由性创作教学就是在创作中让儿童的形象思维遵从视觉的感受, 运用色彩、点、线、等造型元素, 创作出反映儿童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作品。这一过程中民间美术的表面面目也许没有了, 创作体现出来的是形式元素的运用或是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儿童的创作空间更大了, 更自由了。

民间美术是老百姓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产物, 民间艺人在创作时以自己的兴趣、直觉来完成作品, 创作的自由性不是乱画乱涂。自由性创作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地启发与引导儿童, 扎实地深入到创作中去, 鼓励儿童大胆实践, 才能获得创作的自由;就像民间艺人一样, 他们的创造自由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得的。

自由性创作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教学中要加强创作的趣味性。第二、创作形式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第三、创作要富有探究性, 教师不能随意的出个题目, 学生画画了事。第四、教师要处理好学生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如:创作素材、情感表现的方式等。第五、创作不能只注重表现的技能, 还要注重创造意识。将徐州民间美术资源引进课堂, 让儿童并深刻认识到它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美术教学, 创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完成作业, 而是培养孩子的个性及创新意识。第六、创作要体现出儿童的审美观。

自由性创作教学做得有特色如睢宁儿童画, 睢宁儿童画长期以来秉承从传统中吸取养分又结合时代特点, 建立了一种较好的美术创作教学理念。在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成立课外美术创作兴趣小组, 儿童得到和谐发展;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教学模式。

五、几点建议

对于儿童美术的创作教学笔者还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于民间美术的承传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除那些迷信的部分, 汲取有益的营养。第二、教师要和民间艺人、专家建立联系,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第三、结合实际教学拓展学生课外创作条件, 这样可以弥补课堂创作的不足。第四、定期举办学生创作画展和美术比赛。学生通过展示提升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通过展览让学生更加了解民间美术, 热爱自己家乡。

3.低龄儿童美术教学策略 篇三

低龄儿童美术教学自由创造游戏性教学法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如今,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受到大家的瞩目。但有的老师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依然是“穿新鞋,走旧路”。在课堂中依旧自导自演,“我讲你听,我画你临”孰不知教师应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应采取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在实施起来,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还需要老师不断的充实自己。在此,我谈谈从事低龄儿童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希望大家有所启迪。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

美术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很强,如果老师采用死板的教学法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6~8岁的孩子,让他们正襟危坐,听你侃侃而谈,等于天方夜谭。所以,我们现在提倡一种乐教,寓教于乐,让学生把画画当作一种快乐的游戏,顺其自然,自由创造。

1.游戏性教学法

将美术知识通过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让孩子的作品构图空洞,色彩单一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用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词来评述,教师可采用竞赛游戏的方式:哪一组,哪位同学能在上面添画一些有趣的东西;谁能把它变得更有趣、更完整。使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地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比较,能够体会到哪一幅看起来更完美,从而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概述能力。当然,目前也有些老师在采用游戏式教学时可能走进一种误区,我曾在南阳听课时感觉有的老师过于注重孩子的活动,认为是新课改、新理念,以至于美术课看起来轰轰烈烈,孩子动起来,玩起来了,但却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

2.把握教材,师生互动,师生互助合作法

目前,人们提倡老师应蹲下来看孩子,有的“师严”摆出一幅高高在上,威不可慑的架势,这样的老师能有什么开放式的思想,怎样随心所欲的创作?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零距离(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允许孩子打闹,无视常规教育),去亲近学生,了解他们,才能看到孩子的心灵,去加以引导。“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要演员,教材是我们的剧本”,老师应把握好“剧本”,调动演员们充分发挥演技,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演好”自己的角色。另外,应该特别注意“演员”与“演员”之间的互助、互动协作关系。有人评价我们国人“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只虫”。这句话虽有偏激,但从侧面却反映了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人团结协作能力差。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势在必行。在创作《繁忙的交通》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各个组的成员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幅大的作品。学生们忙开了,有的画,有的用彩纸剪、贴……当然有的孩子因为一张彩纸而争吵。因为对色彩的喜好不同而矛盾,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出面协调,奖罚分明,合作好的学生得到了团结友爱受集体奖、创新奖,对于自私的孩子应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痛失得奖的机会,这种奖项的设立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叫当中的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结果着实令人吃惊,我发现了7岁的程亚萍、雷彪等孩子的领导才能,5岁的林凡、赵可欣在房子旁贴了一辆正欲开出的小汽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还能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能够实现每个学生都动手,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教无定法,知识的获取,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多种途径,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展示法,能够较直观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分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评价法”等教学法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

二、用多种教材,用不同的形式技法表现美

总是使用单一的材料、工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对于兴趣爱好好转移的低龄学童无疑是不可取的。学生兴致好的时候,可能会连续画十几天,不高兴了可能几个星期不动笔,如何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失去的兴趣?不能一味地的去说教,教师要学会思索。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师生可以共同讨论,改变比较单一的作画材料,运用各种技法,敢于创新、想象。比如学生写生可以用钢笔、油画棒、色彩铅笔等进行速写训练,有疏密的点线,用不同的色块来表现。同去苏州周庄歙县写生,学生们画得是同一题材,运用不同的技法、材料加工创作,产生的美感、震撼是不一的。套色水印,国画表现山水、建筑清新、秀丽;吹塑版画、纸版色彩亮丽,装饰味浓;水粉画出的小桥流水质朴、粗犷……不同的表现形式、技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讲授《瓶花》一课时,我展示了蛋壳贴出的作品,孩子们惊叹了;当我拿出毛线团时,孩子们争抢着要用毛线做花朵;当我拿出旧挂历纸时,孩子们知道除了用画笔,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美化自己的作品。后来上课时,学生们收集了塑料包装袋,小树叶、花瓣、草茎、小石子、纸盒等等来打扮自己的作品。精中有细的张志同学变废为宝,把同学们踢坏的鸡毛毽上的鸡毛收集起来,根据羽毛的特点创作了与众不同的装饰画。从中,学生们懂得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会发现的眼睛和心灵。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取之不竭的。

三、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创造美,表现美

低年级美术教学,离不开儿童画创作,创作要有素材,孩子爱画、会想,但有时他们会反复同一题材。“画得真好,画得很棒”之类的语言,从小处说是滥用鼓励性的语言,从大处说就是愚弄学生,误人子弟。老师要求学生会想,去发现美,而教师本身更应该具有敏锐的目光,对学生适时指引、点拨。

1.从身边发生的事寻找题材。现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搞一些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种体育游戏活动,是学生可以表现的题材,让学生会玩、会画,王安的《下五子棋》都是从中吸取的灵感,学校经常组织文艺活动,舞蹈大赛等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好;注意你喜欢的节目,人物种类包括那些制作精美的道具。孩子们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捕捉到美,在美术课中,老师恰当的指导,学生胸有成竹,有题材表现,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能力。

2.从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素材

社会是个大舞台,我认为在教学中不仅要渗透美学教育,还应该渐进地向孩子展示人类社会真实而复杂的东西。认识社会中文明的一面,灰暗的另一面,这是教师的责任。不同层次的群众,从农村老大爷、小商小贩到知识分子;从国家大事到身边周围的小事。如:孩子们画日益被污染严重的江河湖海、天空,从抗击非典、阻击洪水的英雄到骗人的江湖郎中等等,让孩子用画笔去弘扬生活中美的东西,有情有义的东西,丑陋的东西,辨别是非好坏。另外,把孩子带出课堂,拿起画笔,走向生活,去感受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对儿童进行写生训练不能要求过高,其间要有很长的过度期,那种机械的把原物画下来并不加以再创作,死板而又僵化。这样不如用照相机。写生与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写生是“蓝”,创作是“青”,青出于蓝胜于蓝。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会使孩子的作品更加生动、活泼而又充满童趣,《张家肉丸、《白激馍》等优秀作品就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孩子通过写生训练能更好的跨上创造性的阶梯,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儿童的创造素材。

美术教学需要永远不断的探索、创新。它虽然不能使每个孩子都走艺术这条路。但我们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发现美、懂得美,使孩子学会思考美的价值,从而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美]吉尔达·伯杰著.天才儿童的识别与培养.苏杨译.重庆出版社,1985.

[2][日]木村九一.早期教育和天才.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

[3][德]赫尔曼·布哈特.德国现代儿童美术教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 篇四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一书结合美术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来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

书中围绕小学美术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为核心进行讨论,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四种不同的目标、内容、资源配置、教学评价及各成体系的教学思想与组织形式。书中针对这四个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的表述,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中比较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将美术课程中的“自主学习”定义为:在美术教师必要的示范、精讲和帮助下,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即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老师提出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自定最佳的学习目标和自选练习方式,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联系结果,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美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因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

二、做好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师在把学生置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情境中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应该提供给学生有关的线索和工具,放手让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提供适时的指导使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三、开展合作互动,反馈调节教学结果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应该更为充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

四、搞好迁移训练,不断创新知识结构

迁移包括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以上环节,学生完成了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或新的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和迁移。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二】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他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小学美术教学更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常常想:什么样的美术教学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呢?怎样上好美术课?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边教学边摸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农村美术教学实战实施后,我把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做法与各位教师商榷,以取得教学上的共鸣。

一。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所教的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以此,在课堂记录的组织上,再提问方式等方面,我因人而异,防止依样画葫芦,这样,学生鲜明的个性不会被抹平乃至同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向往的状态。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并长时间保持搞笑利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学生容易精力疲劳。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是成才的起点。在教学中我尝试把课本以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创作,这样的做法受到各班学生的欢迎效果较好,学生从中树立自信,个性得到发展。例如:人教版一年级14课《多彩的拉花》一课的主旨是在意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学习制作拉花,并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感受到自己创作拉花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前教师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教材图片。鼓励学生说一说:拉花有什么作用?可以美化什么?你想用拉花来美化哪里?这样学生学习兴趣被从分的调动起来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四种剪纸图,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折纸、剪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提示学生想一想这些折纸地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剪制拉花的活动,尝试使用剪刀等工具制作拉花,体验剪拉花的乐趣。这样学生获得了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学生剪制拉花的过程中,家是巡视检查指导坚持亲爱是否有剪断的。如果有间剪断的,让小组讨论剪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怎样避免。然后,教师演示一些不同的剪法,引导学生那里和书上不一样。雪深尝试新的剪折法教师给以鼓励和指导,学生用自己剪的拉花

美化环境和自身。这样学生兴趣特高,积极的探索剪纸的方法。每位同学都到达教学目标。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以赞美,这样可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教师的赞美愈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尽头越足。教师的赞美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要有爱心。

教师的爱,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有幼小的心灵。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对低年段的学生我做的比较突出,结果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我的美术课,每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既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语言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中也体会到快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一味的追求权威,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去迎接课改,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相信在农村美术教育这片沃土中定能开出奇葩。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三】

一、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在动手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文登市文峰小学的 王常青 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双胞胎》一课,整堂课下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自然无比的感受。首先 王常青 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十分亲切和随和的,她与学生的互动中,首先让学生上台尝试用对印的方式来制作小狮子“双胞胎”,当学生松开手打开作品后,呈现出来的画面美得连坐在底下听课的老师都惊讶了,何况是学生呢。成功的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当中。在随后的动手制作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男孩和他的作品。他沉默寡言,整堂课没有举手的动作,但是 王 老师细心的发现了他的作品,并高高的举起,说:“我刚才巡视同学们的作品,这位同学的方法让我眼前一亮,你能说说你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双胞胎吗?”男孩羞涩的回答,迎来了老师和他的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堂课会是这位男孩难忘的一课,因其在美术课堂上体会到了另一种爱。

二、美术要贴近生活

美术源自生活,又美化着生活,美术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所以在美术中需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乳山海阳所中心学校的 王洪军 老师讲的《大乳山旅游节》就是将自己的家乡乳山作为向世界展示和宣传的例子。王洪军 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乳山的著名景点,琉璃双塔、椰林沙滩、药师佛塔,大乳山。。这些都是孩子们走出家门就能见到的景色,但是展示在这么多客人的面前,孩子们的脸上不禁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回答问题的声音都是亮亮的,自然而然地孩子们呈现出的作品中都透露着浓浓的恋乡之情。王洪军 老师将身边的美带给了孩子,成功的将美术知识带到了孩子们的生活当中。

三、有效的评价

这次听课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老师们的评价都是客观公正的,不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不再是单一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而是采用多元化评价,顾及到每位学生对美术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获取自信。正如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说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及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起到指引、提高的作用。

两天的听课学习很快的结束了,但各位老师在讲台上的风采还依然在脑海中盘桓,通过听课也让我反思到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做到筑梦踏实,不断丰富自己内涵,提高教学素养,上出精彩的每一课。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四】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内在激励作用。”因此,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少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二、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五】

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又已经结束,本学期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感受颇多。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就美术课课堂教学方法及评价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让学生敢画,勇于表现自我个性。

对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1、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意识表现在纸上;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喜欢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中。评价时,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形成绘画障碍。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三、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1、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它作为画画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为观察对象。而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储存了大量的形象,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

2、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

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我常常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他们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视的形象资料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以探究为主,让学生探究线条的变化,不要刻意的去强调画面的内容的优劣,评价以肯定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x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让学生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美术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飞行棋愉快的游戏,既巩固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年度小学美术老师心得 篇五

本学期,主要结合本组的教研主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及学期初县里备课时的“如何把握好评价这把尺子”为重点,展开的美术教学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常规工作:

1、认真完成美术教学工作,做到按时上课,不轻视每一节课。关注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创新”之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进发展其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

2、以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为基础,备好、上好每一节课,与全组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专业素质。本学期,承担了组内教研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有趣的汉字》《对印版画》《色彩的色相》,和县级领导检查工作时,随机指派的两节课。分别是《红色的画》和《黄色和蓝色的画》。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都能得到各位同伴的积极指导,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研究乐趣。使得我在课堂中成长。期间我发现,备课备得越深入,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越繁杂。这时候,就需要我从中提取精华,总结和归纳教法。就得去思考,如何才能给学生带来一个高效的课堂。在这样的实践中,我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给出了反思。

3、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和欣赏这三大课型中,有梯度的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比如学生在习惯了只是用彩笔和铅笔绘画以后,往往会对美术课产生一种代兴趣,于是我在本学期把《彩墨游戏》和《对印版画》安排在了绘画和手工制作之后,学生对于全新的体验非常感兴趣,以至于所有的班级不用再三强调,就都能准备好相关用具。两堂课下来,同学们还都争着问,什么时候还上这样的课。我想孩子在这样的体验中,完全自己动手制作、参与,体验各自不同的“画面效果”,这不正是同学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和被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所吸引吗!

4、艺术团教学: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素养与美术技能。比如我在本学期就在三年级根据平时的表现,选出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来参加我的课外小组制作手工画。使这些同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事实证明,孩子的创造力是要一点点培养的。是需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

5、强化课堂纪律,良好的组织纪律是才会有良好的开端,因此本学期美术课堂首先要抓好课堂纪律,发挥美术特色,以美为标准,渗透到学生的语言、行为中去。

二、成绩与不足:

成绩:个人方面:本学期获得__省美术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电脑设计单项奖,并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生方面:本学期依然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观注学生的点滴变化。比如学生在画背景中的树木时,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出现的情况(比如不可以画成什么样),并给出小提示,必要时给出示范。不求整齐划一,只求变化多端。并给有创新想法,与众不同的学生加“绘画星”,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6.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 篇六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篇1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长沙最好的幼儿园万婴幼儿园举办美术教育培训,“让孩子回归美术表达的100种语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感触颇深。培训会上庄丽老师有一说一,实实在在的讲了一些我们的现状,针对他参加的省美术基本功比赛做了详细的阐述,实实在在的谈了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给我启发较大,培训过去了,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依旧在脑海里回荡,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到了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美术工作,其次要坚持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拓宽自己的教育渠道,勇于创新,踏实负责,在生活中要有追求。

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有意或无意地教给孩子们一种定式思维,慢慢地孩子们形成了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幼儿美术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对美的事物初步认识的主要途径,儿童绘画教学就是以儿童绘画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儿童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儿童开发心智、启迪创新的功能。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也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将儿童从小培养成具有爱思考、爱创造的良好品质,我想谈谈自己一些浅见。

1、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3、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4、不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5、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篇2

我常常会问小朋友喜欢画画吗?从我自己是个孩子,到我自己的孩子,和我的几百个学生孩子经常是肯定的回答。可见,孩子都是喜欢画画的。不过,时间长了,我就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画画孩子的比例在降低。我如果问幼儿园的小朋友,你爱画画吗?你会画画吗?他们百分百的用非常肯定和快乐的语气回答:“爱---会---”,如果问小学生,他们回答“爱、会”的比例下降,不过回答爱和会的,依然语气坚定而热烈,但是越大的孩子就会更多的不爱、不会。

从学龄前小朋友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生就喜欢画画,就会画画,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现在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绘画爱好,是谁打击了孩子的绘画自信呢?

我认为,首当其冲该负责的是家长及身边的人。首先,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读懂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的涂鸦,其实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而且孩子会很快乐的拿给爸爸妈妈分享,可家长看不懂也懒得去仔细的问孩子,只是敷衍的说,“不错不错,玩去吧,妈忙着呢!”孩子正想跟妈妈讲解画的热情也被家长浇灭了。我的孩子聪慧拿勺子开始就会拿笔,他画过的纸到四岁时,已经有一箱子了。我从未批评他一句。更不会用像或不像去衡量他,只要了解他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孩子没有想法,但在家长饶有兴趣的追问下,他会去一边说一边想,编造自己的“后想法”。有心的话家长可以用笔记录在画的下方或背面,成为孩子一生的素材。(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大脑来思考,来观察世界,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因此,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赋和灵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渐渐地被消磨掉。

还有的家长和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他们喜欢给孩子做示范,经常让孩子临摹简笔画。父母们这些“好心”,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今后孩子可能一动笔就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太阳永远是一个模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形的顶,孩子的创造力被限制,他们不再愿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想象的大门也从此关闭,以至于今后没有范画,孩子就画不出画来(我的孩子画草永远是三根线),原本喜欢画画,可以一口气画出很多稀奇古怪玩意的孩子不会画画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孩子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画画,越不会画画!

学校和社会上的部分美术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老师会因为孩子的画涂色不均匀,有太多的小白点,颜色也总是涂到打印好的图片的外面,等等的理由来批评孩子或是不表扬鼓励。老师也许希望家长训练一下自己的孩子,争取做到画面整洁,干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搞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比我更懂孩子,孩子涂色不均匀,有白点,涂到线外,那是因为她还太小,小肌肉不够发达所致,这并不重要,随着她的长大她会做得很好,重要的是孩子的画面有没有奇思妙想,有没有丰富的联想,可是现成的画让她去涂色,孩子的奇思妙想到哪里去体现呢?即使在专业美术学院,也有很多老师认为:画面越干净,内容越空洞,画画是不讲究整洁的,工艺类可能会这样要求吧!孩子的任何一点创意都应该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赞扬。比如可以把孩子作品的评判标准分类,有的孩子颜色涂的好看,可以评最佳色彩奖;有的画的很大可以评最佳构图奖;有的装饰的很漂亮,可以评最佳装饰奖;有的创意独特,可以评最佳创意奖;奖项很多,人人都可以得奖,都可以给予鼓励,为什么一定要表扬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呢?每一个孩子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区,他们的每一张作品都会展示出来,所以孩子们最快乐的一瞬就是将他们刚刚画好的画夹到他们自己的展示区!(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很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展示区。)

所以在家长不懂美术教育,学校又没有能力让所有学生能尽兴画画的情况下,美育的重任就沉甸甸的落到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身上,不过这些机构良莠不齐,让很多家长难以抉择,家长认为,我自己不会教把孩子交给专业培训机构该放心了吧,殊不知有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更是孩子美术兴趣的杀手。家长和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成为了合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为什么会这样事与愿违呢?

我认为家长要慎重选择美术教育机构,最好能亲自从头到尾去听老师讲一节课,至少透过这节课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理念和教学模式,还有对每一节课精心准备的程度,教育无小事,希望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切不可抱着反正是画画,随便送到那里学着玩的态度,以免耽误了孩子。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体会篇3

通过听讲座和看课等方式的2习,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美工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现将所学所感总结如下:

一、所学

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儿童的潜力、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是美术教育者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1、拓展视野,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美术教学是以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儿童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要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从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将儿童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儿童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2、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当儿童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这时教师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儿童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儿童教育的整合观使我认识到,儿童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儿童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二、所感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

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7.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 篇七

一、注重情感体验, 唤醒创造灵性

小学生天生具有艺术潜能和自发的艺术创造行为, 它是不由自主的一种自我表现和内心的表露。不难发现, 在学校的沙坑里, 有学生专心致志地在构建“地堡”“桥梁”等, 他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捏泥土、玩沙子、搭积木;在黑板上、墙壁上经常可见到用笔大胆、形象稚拙的学生艺术作品。还有些学生喜欢拿一张纸涂涂、画画、撕撕、剪剪、贴贴, 虽然简简单单、寥寥数笔, 却也妙趣横生:有长胡须的神仙, 有面目狰狞的魔鬼, 还有面容夸张又不乏可爱之处的动画形象……

既然学生世界是丰富的, 那么教育就不能单纯是一种“塑造”、一种“改变”、一种“授予”, 它更应是学生潜能、灵性的“激活”与“唤醒”。这些潜在智慧与学生的情感天性相互交融, 共同构成了学生自我成长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师就应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 带着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投入学习过程中, 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一) 以形象激起情感体验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 情感体验是作品的生命力。一部世界名著、一幅世界名画, 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它的美之所在。而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 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2]209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抓住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 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

人的美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学龄期的儿童更是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去感受的, 要让他们感受到美, 就必须在他们眼前充分展示审美对象的鲜明形象。[3]“生活中的线条”是一堂绘画课,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美的欲望, 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精心挑选的图片, 从而使他们体会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平直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地平线、水平的湖面等, 有静止的感觉;弯曲的线条, 会使人联想到波涛翻滚的海面、蜿蜒的河流等, 有运动的感觉。接下来,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 使学生对线条有更深入的美感体验:他们发现吴冠中水墨画中的线条有粗细浓淡, 这样的线条盘绕在一起表现出大榕树的苍老;梵高用圈圈扭曲的线条表现天空中的云层, 显得很不安定, 富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线用在不同的画中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这就是线条的魅力。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画面, 学生在创作中也都能较好地运用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不同的人或物, 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 以相关的生活经验唤起情感体验

以相关的生活经验唤起情感体验, 使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意蕴。因此, 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喂, 你好!”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电话。事实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 很多学生家里基本没有电话了, 电话的概念在大多数学生头脑里仅有大致印象。为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一看生活中不同造型、不同质感、不同创意的电话机;然后,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电话这一实物, 使他们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电话的实体、了解不同电话之间的区别;最后, 教师让学生通过绘画认识平面上的电话与生活中的电话的区别及联系。这是典型的生活实践学习活动, 在学生感知觉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他们思维和情感的体验, 使他们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 然后再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提升认知思维, 从而使他们获得创造与愉悦的体验。

(三) 以活动调动情感体验

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自身体验,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210因此,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情感, 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会成功、享受过程, 从而唤醒创造灵性。例如, 美术活动“吹泡泡”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塑料袋来做泡泡,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如, “画感觉”一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凉凉的泥、用耳朵听噼里啪啦的烟花声、用眼睛看五颜六色的火光、用嘴品尝酸甜的跳跳糖等,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二、凭借情境操作, 激发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 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体来说, 美术教师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 强化工艺的实体性操作, 尽情展现创造天赋

对于儿童来说, 艺术创作往往是从无意识的动手实践中开始的。学生在玩沙的不经意过程中, 他首先感兴趣的是这种活动。活动次数多了, 他会发现沙子可以堆成房子等建筑。于是, 从简单的玩沙到堆砌成建筑, 再到尝试塑造出更有个性的立体作品, 这一系列探索使玩沙活动变成了既有一定审美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造型活动。学生的这种活动本性决定美术教学应顺应三维特性。因此, 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加大工艺制作的比重。在工艺制作中, 创造冲动往往是在实践操作中产生的, 如在游戏中用剪刀裁开纸和布;捏粘土而改变其形状;将水果组合、切割、穿插变成一件艺术品。这些工艺制作是三维空间经验的表现, 是关于触觉的表现, 有益于激发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因此, 笔者常带领学生去南通纺织博物苑, 让他们感受手工织布、制作扎染;带领学生到南通蓝印花布馆体验刻板、刮浆、染色等工艺;和学生一起捏泥塑、学陶艺;等等,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尽情地表现着自己的创造天赋。

(二) 突出绘画的想象性操作, 自然显现想象本能

学生从最本真的操作中得到审美的满足后, 会迅速转向二维的艺术表现——绘画。在美术教学中, 绘画分为写生和想象两个领域。而写生一向受到重视, 因为据说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实际上, 想象画比写生画更趋向于主观心灵的表现, 而不是客观的再现。学生的想象画更是一种心灵感受与情感体验的表达。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 儿童绘画教学应突出想象画。学生在绘画中常常乐意将他们的心愿画成一幅幅充满幻想的画:蚂蚁的世界有高楼林立、有商店、有公园……学生的想象力奇特美妙而又丰富:小猫爱踢球;青蛙成了水中的“环保小卫士”;小朋友在白云上看书, 蓝天成了他的家。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这一特征, 突出绘画的想象性操作,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 凭借必要的符号性操作, 乐于呈现发散性思维

美术活动似乎是重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具体操作活动, 文字、概念等抽象符号在美术中的表现较容易被忽视。而事实上, 书与画、图与文、美术与数学以及自然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美术教学中, 借助必要的符号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例如,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板书的文字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喜欢记住这些字;在美术活动中, 总有不少学生请教师在他的作品中用文字表达一定的意思。美术教学中的“看文作图”实际上是语文课中“看图作文”的翻版,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如, 过去美术课中的“六面体”往往从本学科特点出发讲究形体、结构、光线、明暗、透视、比例, 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若结合数学课中有关正方体、长方体的知识, 要求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制作小纸盒 (“小礼盒”、椅子设计等) , 会加深他们对六面体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小纸盒添加于不同的场景, 创作出新的画面符号,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信, 这样的美术教学一定能更好地实现情感与认知、再现与表现、知识与能力、智能与审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最终有效促进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策略, 养成创造思维习惯

任何思维, 包括与美术密切相关的创造思维, 都不是可以直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并由学生完全接受的。不过, 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然后依靠学生自己在经验中摸索、体悟和积累并将这种摸索和体悟进行内化, 从而逐渐养成创造思维习惯。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使学生经历创造思维的过程、感受创造思维的特质、观察评价创造思维的不同阶段, 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造品质得以形成。

(一) 专项训练的策略

美术学习中, 学生应体会到感性、理性和悟性三种感应层次。感性是直觉思维, 理性是逻辑思维, 它们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 而悟性是两者升华后的产物。由观察想象到创造思维的闪现是一个开悟的过程。那么, 打开悟性之门是否应该有一把金钥匙?答案是肯定的。在绘画教学中, 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直线性想象阶段;中级阶段——自然联想阶段;高级阶段——灵感思维阶段。

以《小蝌蚪找妈妈后续》主题画创作为例, 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在后续中会想到与小蝌蚪在某一方面有共性特征的水生物, 如海星、小丑鱼等。这是直线思维习惯, 只能想象到事物的一般关系和直接关系, 因此属于初级阶段——直线性想象阶段。有的学生想到小蝌蚪遇到游泳的孩子们, 然后由孩子们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这是曲线思维, 能想象出事物一般关系之外的特别之处, 是思维想象的一种升华, 属于中级阶段——自然联想阶段。有的学生就会想到小蝌蚪遇到了小鸟, 小鸟用气球带上躲在荷叶水滴里的小蝌蚪, 最终找到了它们的妈妈;有的学生想到小蝌蚪遇到水中的小精灵, 小精灵施魔法使它们梦到了妈妈的模样, 从而顺利找到真正的妈妈。诸如此类的奇思妙想, 才是创造思维的高级阶段——灵感思维阶段。美术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创造思维习惯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训练目标。

(二) 多维活动参与的策略

美术课需要改变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传统授课模式, 开展综合性、多样性的实践活动, 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情感, 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在多维活动中得到提升。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美术教师善于通过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习惯。在学校“冬天里的为什么”主题性大单元活动中, 美术教师参与到学科教学, 围绕“冬天”这一主题, 结合美术学科语言符号, 编写了大单元活动美术学科读本, 设计了诸如“雪花剪纸”“立体雪花——手工”“创意雪人”“冬天的松树——彩塑”“冬天的故事——绘本”“冬天的色彩”等多维课例, 这些课例的设计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美术社团里, 陶艺社团、剪纸社团、版画社团、沙画社团、色彩社团等的成员大都是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要比其他学生强, 他们的作品经常被作为“范画”;他们也经常做小老师, 用自己的思维去影响同学, 有时发挥的作用比教师还要大。

(三) 档案袋评价的策略

这里的档案袋评价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习惯、创造思维过程等方面的评价。这种反映学生创造思维形成过程的学习成果是美术档案袋评价应当特别重视的方面。这里的评价一方面需要教师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态, 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美术档案袋中记录着学生的种种反思, 如什么地方做得最有创意、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怎么做能获得更佳效果等。这些反思也是创造思维习惯的一个环节。可以说, 当美术档案袋评价得到合理运用时, 档案袋就为学生创造思维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 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3.

[2]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研究综述:调制中的鸡尾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8.儿童期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篇八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明确美术教育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是让学生能够照着物体或图片画的比较像?还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画出自己的想法呢?毫无疑问,学会自由表达才是培养健康审美的正确途径。

一、明确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比教会学生画画更重要

1.来自现代国、内外高校师生、艺术家的启示

中央美院在读研究生李XX和他的同学们在画画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画面上总是显露出大学时期训练过的绘画方法和语言,无法让来自生命本体的语言在画面上展现出来;吉林艺术学院著名画家任老师在给学生讲画的时候,看的都是来自画面的感受、画面语言表达的有效性,而不是强调学生达到学院派的造型要求;我国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报考国外美术院校设计专业时落榜,而该校录取的是没有任何美术学习经历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对作品主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表达方式,该校的老师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学生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

面对以上信息,带给老师和家长的思考是:个性意识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做起。我们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善于创新、想象力丰富的学生。

回顾大家所熟悉的艺术家们,例如:凡高、毕加索、塞尚;我国的著名画家齐白石、林风眠等等,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时空的考验经典留存,正是体现了它们独有的艺术价值、个性艺术语言的魅力。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使用同一语言的艺术家,模仿在艺术的道路上只能是死路一条。个性的艺术语言才是造型艺术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者,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由表达。

2.总结基础教育者自身的经验

首先,小学阶段不宜学习过多的绘画技法,应尽量保留儿童自发表现的画面。

一位深圳的小学美术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说她曾经“害”了一个孩子。一个她非常喜欢的学生,画画很好,是她的得意门生,作品获过很多奖项。在五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老师教这个学生学习素描,老师答应了,并且认认真真的教了一段时间,起稿、透视、调子的应用等等,这个学生学的很快,画的也不错。可是后来当这位老师再想启发她画些作品时,发现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像枯竭了一样,画出来的东西内容空泛,造型也很死板,以前画面上满是灵感的聪明女孩再也回不来了。这位老师非常伤心和自责,从那里以后再也没有教过其他小学生学习素描。

素描训练是绘画的基础课程,是通过透视学分析物体的空间结构来培养造型能力的训练。过早的学习传统的素描方法,改变了学生观察事物的方式,限制了儿童期想象力、表现力的正常发展。也可以说剥夺了孩子自由创作的乐趣。

色彩也是同样。很多老师怀着教好学生的愿望,把自己多年学习的美术知识悉数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画的更好。可是绘画不是科学,没有一定之规,色彩的应用原理,是通过绘画者的主观理解而应用的,对于儿童画教学来说,过多的理论知识,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而且往往会左右了孩子自由表现的能力。

儿童期,是孩子能够自然提取生活中的物象进行表现的阶段,是弥足珍贵的时期,很多儿童画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往往是让成人望尘莫及的。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把过多的美术知识提前告诉给孩子,他们往往会按照这些方法的规律去表现,而让作品的语言有了局限性。

其次,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宜做过多的示范。

参观儿童画展览,可以通过作品看到教师是怎样进行辅导教学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完成后教师动手修改过的,画面上可以明显看出成人的用笔;一种是不同的学生作品风格雷同,这些作品无疑是同一位教师辅导的;第三种是同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作品各具特色很难分辨。

第三种作品,同一教师辅导出来的作品各具特色,说明了教师善于引导,能够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自由表达。

第二种辅导教师采用的示范教学法是否可取呢?

儿童画创作既是让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试想一下,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完成作品,这对于成人来说难度也很大,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教学活动中当教师遇到较多学生在引导启发后头脑中仍没有形成的画面时,通常会采用示范教学方法,根据主题活动画一幅构图,让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完成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了学生一个导向性,会有很多学生画的和老师画的一样,因为模仿是相对容易的。教学中,教师即使做了示范也要马上从黑板上擦掉,不要让学生照着来画。

二、帮助学生树立能够完成美术活动的信心

1.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开拓视野

儿童画题材的选择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些图像来自大自然、家庭、学校和学生参加过的各种活动。当他们用童眼看世界的时候,这些图像就像画面一样留存在他们的头脑当中。越是新鲜、活跃的图像就越清晰、留存的时间越长,反之,就越容易随时间的流逝变的模糊、失掉更多的细节;在越短的时间内唤醒这些记忆,画面就越鲜活、动人。

在美术课的教学互动中,能够发现,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的孩子,他们的视野更宽阔、思想更活跃;而平时较少参加各种活动的孩子,他们能够结合课堂主题唤起的生活经验有限,体现在作品上,内容就容易单一、不够生动。

2.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情境,唤醒相关的生活体验

一个主题绘画内容,授课老师如果没有细心的准备,没有提供大量的视觉资料和充分唤醒学生对具体形象和色彩的想象,那么学生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苍白的,缺乏童趣和表现力。

3.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解惑:就是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是,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解答吗?小学生和成人的区别是很多问题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索,脱口而出,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思考后能够解答的,有些是需要教师给予指引后学生要自己去实践领会的。如果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去回答,等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懒惰性,他们自己不用去动脑了。

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不答、反问和举例的方法。不答,学生就会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必要性;反问,将“解惑”的任务转交给他自己去思考解答;对于确实需要引导的问题可以多举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关注绘画能力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对图像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顺利的掌握绘画语言。有的孩子能很快完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而有的孩子却面对画纸不知如果落笔。

对于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首先,要消除学生内心的焦虑帮助他去理解和体会艺术语言,树立信心;多提供给这类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对图像不敏感并不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爱好,现反,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也许他们的明天会走的更远。

上一篇:人生十个关键词下一篇:资质租借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