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通用7篇)
1.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一
鼓山位于福州城的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鼓山,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鼓山可是有1800米的高度的。如果起雾的话,您还可以欣赏到别具风格的景象。
鼓山上有数不胜数的大榕树,而且有的还是千年古树。所以每当去鼓山您都可以看到鼓山被树的层层包围的场景。每年夏天,这些大榕树下可热闹了。你瞧,有的下棋,有的乘凉,有的打牌,还有的小孩在树阴下,讲笑话,好不热闹。
在鼓山上,你如果在鼓山山顶的话,如果你往下看,你肯定会感觉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还有你如果登上鼓山山顶,全福州城里尽收眼底,真不愧鼓山有四百多米啊!如果有雾的话,那你将感受到榕城的雾景,那将是最美景。我喜欢我家乡的歌山,我喜欢它峰峦雄伟。
2.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于2012年, 整群抽取福州市鼓楼区所有小学6 ~12岁学生。每一岁为1个年龄组, 分为7组, 共计36 484名, 其中男生19 470名, 女生17 014名, 男、女比例为1. 14∶1。
1. 2方法严格按照“2010年全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国家教委等五部委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细则”进行统一调查与体检, 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参照全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4], 体重 > P50 ( 1 +10%) 为超重, > P50 ( 1 +20% ) 为肥胖, < P50 ( 1 -10%) 为较低体重, < P50 ( 1 - 20%) 为营养不良。与2010年全国数据[5]、2010年广州市数据[6]进行比较。
1. 3质量控制参与调查和体检的工作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 合格后上岗, 用统一方法、统一器械进行指标的检测。在调查中对测试人员、检查方法、组织工作、仪器使用和数据收集、检查、验收方面均作了严格规定, 以保证测量质量与数据的准确性。
1. 4统计方法数据采用Foxpro 6. 0软件进行录入, 利用Excel 5. 0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1福州市小学生与全国、广州小学生身高比较6 ~ 12岁小学生身高随年龄增加逐渐递增, 各年龄组身高均值均高于全国、广州市同龄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1) 。见表1。根据统计结果做身高生长曲线, 福州市男女生身高第1次生长交叉约发生在9. 5岁, 第2次生长交叉约发生在11. 5岁, 与全国男女生生长交叉时间基本相同; 而广州市男女生在7 ~ 10岁时身高均值基本重叠, 10岁以后女生身高高于男生。
2. 2福州市小学生与全国、广州市小学生体重比较福州市小学生体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男女生各年龄组体重均值均高于全国、广州市同龄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1) 。见表2。
2. 3福州市各年龄组男女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福州市鼓楼区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χ2值分别为270. 18, 943. 27, P值均 < 0. 01) ; 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726. 69, P < 0. 01 ) 。见表3。
注: t1值为福州市与全国比较结果, t2值为福州市与广州市比较结果; **P <0.01。
注: t1值为福州市与全国比较结果, t2值为福州市与广州市比较结果, **P <0.01。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3 讨论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目前衡量儿童生长发育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等, 身高反映了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 体重反映的是人体横向生长发育及围、宽、厚度和重量的整体指标。本调查发现, 2012年福州市小学生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均值均高于2010年全国与广州市同龄学生, 提示福州市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较好。
儿童生长发育存在明显的规律性, 由于儿童生长突增开始年龄及突增幅度的性别差异, 导致男女生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出现两次交叉, 这是儿童期发育最经典的规律[7]。本调查显示, 福州市女生身高突增期增长率高于男生, 女生在9. 5 ~11. 5岁时平均身高略高于男生, 从而出现两次交叉, 与2010年全国及武汉市男女小学生身高增长曲线交叉时间基本相同[8]。福州市男生体重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女生, 因此, 福州市男女生体重增加曲线没有出现交叉, 与全国及武汉市情况相同[8]。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也发现男女生身高、体重曲线交叉年龄间隔缩小[9]或是没有出现交叉[10]。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男性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对优越生活环境的反应比女性更为灵敏[11]。当生活环境改善后, 男女生身高、体重都出现增长, 但男性的生长潜力更易得到发挥。
3.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篇三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4.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四
一、就业观念关
就业观念是个复杂的问题。本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自身及其家长的择业倾向、择业期望值。
调查表明, 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 且多有一步到位的心态。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好”工作, 概括起来就是工作轻、收入高、福利好、稳定性、在城区。本次调查中, 在被问及“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你是否会降低你的期望值”时, 在194位同学中, 有60位选择“不会”、有84位选择“不一定”, 分别占31%和45%;就业最看重的因素是“薪酬、福利、职位与单位性质”占52.6%;第一份工作月薪要求在3000元以上占58.8%;另有31%同学将“符合个人兴趣与工作时间是否自由”列为自己的择业标准。找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人之常理、无可厚非。但上述现象表明, 大学生的就业观多有不切实际之处。事实上, 我们对尚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往届毕业生的调查访问显示, 他们当中真正“从未就业”的没有;而“换过三次及以上工作的”则占到27.3%。个中原因高达78%的人归结为“与自己的期望值有落差”。我们曾访问到2013届一位女大学本科生, 她曾成功应聘到一所高校的二级学院当辅导员, 入职月余后毅然重新加入求职大军, 只因“工作地点偏僻”。大学生就业观的偏差由此可见一斑。
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次调查中, 有48%也就是近半数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择业影响最大的是“家长”, 32.5%的往届毕业生曾经因“家长的反对而放弃过某份工作”。由此可见, 不少大学生找工作时不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工作岗位, 而是掺杂许多的家长的意愿。而家长们往往希望孩子能找个较体面工作, 不应当从事脏活、累活, 应当留在自己身边等等, 这些想法或多或少地在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成为障碍。
二、就业市场关
经济大环境可以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是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阶段, 一些尚未成功转型的传统、低端行业不需要大学生人才;部分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改制重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 直接后果是就业岗位迅速减少, 其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一些社会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需求虚高或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现象, 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还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 动辄打出“硕士、博士优先”“985和211高校优先”“有工作经历优先”等。这就将一大批本、专科学生, 普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应届结业生挡在了门外。
由于我国政府的就业机制还不完善, 人才市场的运作、服务机制尚需改进。大学生反映最多的是就业信息不够畅通及就业歧视现象。有近半同学表示自己“就业信息不灵通”, 这在多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应令人反思;有34.7%的同学认为“遭遇过就业歧视”, 包括性别、城乡户籍、就读院校等。同时, 长期以来困扰着大学毕业生的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 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壁垒和体制性障碍。比如, 在我们的调查中, 一些师范类的毕业生反映, 他们在报考“事业编制教师”岗位时, 就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 多地都规定“非户籍地生源不得报考”。此外,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造成部分职业岗位的制度性优越, 比如, 以公务员考试为核心的“国考热”就是典型现象。而“国考”所能提供的岗位毕竟有限, 常常高达几百甚至几千比一的录取率只能加剧大学生对“就业难”的恐慌。
三、学校教育关
高校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源自结构性过剩, 而非绝对数量过剩, 即高校毕业生的结构与现实需求的结构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错位[1], 这种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不匹配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高校教育的产品不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除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等因素外, 最直接的就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与现实脱钩。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弊端, 首先表现在趋同现象严重, 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过程趋于一致, 导致大学毕业生同质化, 而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要求是不一样的;其次是专业设置效率低, 一个新专业从提出设想、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学校确认、行政审批、招生计划到开始招生, 期间需要2到3年, 再经过3到4年的学校教育, 到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前后累计需要5到7年时间, 用人单位的要求早就今非昔比了。另外, 在课程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拿高职院校来说, 一般学生在2年内须完成约30门的课程学习, 其中公共基础课 (通识课程) 约占1/4到1/3。试问这么多课程都必要吗?大量时间花在了所谓的公共课上, 还有多少时间从事专业课学习?
高校教育质量的不尽如人意与其教师素质息息相关。近年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弱多有微词。在我们的调查中, 企事业招聘人员在谈及“在您的下属或同事中, 近年招聘的大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劣势是什么”时, 83.7%的人提到了实践动手能力差。师傅动手能力弱, 带出来徒弟的动手能力也强不了。理论多、实践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这是当前一部分高校教师的写照。高校教师队伍的这一现状也导致了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的乏力。无论是对应界还是往届毕业生的调查, 高达78.4%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与此同时, 在回答“对所在学校的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工作的看法”这一问题时, 47%的同学选择了“内容脱离实际, 起不到指导作用”’, 而选择“有一定帮助, 但不大”的仅为34%, 只有四人即不到我们调查人数的2%选择了“帮助很大”。这一现状值得高校深思。
四、就业能力关
“现在招人容易, 招到合适的人难”, 企业的招聘人员常常如是感慨。这里的“合适”显然是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换言之, 即指就业能力。据一项相关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中, 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与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解决问题能力。[2]专业知识与技艺成为首选, 反映了企业对专业化知识与技能的重视, 这与近年全国各地企业招聘情况不谋而合。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时候, 技能型人才成为“黑马”, 而且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本次调查也显示, 受访人数中, 认为“就业时最重要因素”选择“个人能力”有31.7%, 选择“实践经验”有16.1%, 二者之和达47.8%;同时, 认为自己具备该项“个人能力”的人数仅占受访总数10.9%。从一定意义上说, “自身能力不足”已然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弱固然跟大学的教育有关, 但同时跟个人的主观努力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调查访问中, 有64.7%的学生坦承自己对学习“不够努力”, 这一数值已接近三分之二, 可见当前大学生对学习的忽视已达相当严重的程度。这类学生的状况我们将其概括为三种:一是“混”, 认为考上大学万事大吉, 最后都能毕业, 无须再努力;二是“浑”, 在大学期间, 学习没有计划, 时间配置不合理, 几乎没有职业规划, 也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盲”, 对社会经济发展、用人需求不了解, 也缺乏自信, 大学期间“瞎忙”, 忙着拿各种证书, 反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忽略了, 把实践技能训练落下了。此诸学生往往直到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才惊觉———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应该这样过!
在校大学生要为突破就业难而做些准备。在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还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操作方面的训练。事实上, 当前国家政策、高校教育在这方面都有逐渐加强支持力度。如不少学校都会组织相当多的活动, 包括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活动的目的不是玩, 而是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多与社会接触。也可以在大学期间做一些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学习理解, 又可以累积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是近年来政府重视、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项系统工作, 必须多方努力、多管齐下, 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从思想认识到学业设计, 从物质基础到制度支持, 都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赖德胜.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J].求——2013, (20) :37.
[2]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14) :12.
[3]何飞龙.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1 (2) :
5.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五
近日,根据福州市人社局《关于参保大学生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使用社保卡结算问题的批复》精神,福州大学生医保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可使用福州市社会保障卡(市民卡)实时结算,未使用社会保障卡就诊的,仍保留手工结算医疗费用的方式。未持有福州市社会保障卡(市民卡)的大学生可自愿按需申领,由各高校统筹安排,有序引导在校大学生申领使用社会保障卡就医。首张社会保障卡免费发放,参保大学生可到海峡银行社会保障卡制发服务窗口或社区代办网点申领,网点信息可登录福州医保网站http://www.fzyb.gov.cn社会保障卡栏目查询,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复印件及一寸近期免冠白底彩照办理。同时,根据《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参保人员不得将本人社会保障卡出(转)借他人使用、伪造社会保障卡就医或持他人社会保障卡冒名就医等。发现有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行为的,应退回骗取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并处以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未骗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处以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六
一、学生实习心态调查结果的分析
结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我校学生实习的心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习意愿强烈,行动意识薄弱
在针对在校大学生实习意识、观念状况的调查中,选择“有必要参加暑期实习”的占97.9%;在回答“参加实习活动的原因?(多选)”时,选择“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与“了解社会,丰富社会经验”的分别占95.5%和80%;当问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还缺乏职场上所需的哪些要素?”时,选择“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分别占60%和24%;而在回答“曾经是否有过实习经验?”时,选择“有”和“没有”的学生分别占37.6%、61.1%。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普遍意识到自身在社会竞争中的劣势,希望能通过实习提升自我,尽早融入社会,但仍然有约2/3的学生只是将实习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没有尝试将实习的意愿转化到实际行动上。
(二)缺乏合理定位,盲目扎推
在实习单位类型的选择方面,52.5%的学生偏爱政府机构、国企和事业单位,只有28.8%的学生首选私营企业;在回答“会选择在哪里开展你的实习工作?”时,93.3%的同学选择了城市,只有3.2%的人表示愿意到“乡镇或是农村”。这表明在社会普遍价值观影响下,大学生在实习和求职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盲目扎堆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等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到中小企业、山区城市或者基层乡村,这也是造成人才供需相对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实习权益保护方面的指导有待加强
在对外出实习维权情况的调查中, 59.5%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关于实习的维权培训或相关内容的讲座;针对暑期实习,在回答“在现实中担心会有什么问题?”时,“个人安全”和“劳动保障”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分别占47.7%、36.8%。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接受法律普及和维权指导的渠道较少,导致在日后工作中一旦自身安全或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学校应拓宽宣传和培训途径,增强学生防骗、维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习对提高学生就业力的作用
《维基百科全书》认为:就业力是指“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其本质是:“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简单地说,就业力就是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实习对提高就业力有着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建情境性学习环境
情境性指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学习活动必须抛锚在真实应用的情境中,否则结果仍将是得到呆滞的知识[1]。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情境性学习的中心问题就是创建实习场,在这个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今后校外所遇到的是一致的[2]。即通过实习,将学生置于一种真实的或是模拟的就业情境中,让学生在贴近工作实际的环境中,将理论知识、已有经验、实践情境进行互动练习,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真实实践的体验,提高学生专业和就业间的匹配度。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先天具备的才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当以就业为切入点时,只有将学生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使创新活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念更贴近社会实际,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才会取得良好效果[3]。作为大学生就业前的一次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实习是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完善的平台
实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解决问题,同时也为激发个体创新意识提供客观条件。在实习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充当“探索者”的身份,学生的主体精神比在传统课堂讲授的氛围中更为强烈,学生潜藏的创新能力也更容易被激发。
2. 实习是理论知识的试金石
大学生所学知识大部分是前人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但要跟上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则需通过社会实习来实现。在实习中,一般需要学生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把理论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并运用到某个具体实际问题中,从而将学生置于自主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获得锻炼能力的机会[4]。
(三)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腾讯-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从2011年9月23日到2012年3月21日,被调查的2012届已签约毕业生与未签约毕业生相比,前者“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比例(67%)高于后者(49%)。由此可见,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具优势[5]。学生通过实习,在提前感受、熟悉企业文化与运作,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与选拔制度的同时,也能通过岗前实习训练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缩短上岗适应期,从而降低学生的工作挫败感和离职率[6]。
三、基于提高就业力的学生实习指导
实习作为大学生就业前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体验,既是其决策职业目标和职业取向的重要参考[7],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良机,学校通过开展实习指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路线。
(一)实习目标定位和心态调整
1. 以职业目标对口实习为主,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
当今社会,大学生在校学非所用,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可以引导大学生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实习岗位时尽量向自己的职业目标靠拢。另外,教师和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导向作用,学校要发动他们切实帮助大学生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环境评价以及确立实习目标和职业定位。
2. 纠正不恰当的就业观念
山区城市引进人才难和大学生就业难两大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一边是山区城市和基层乡镇的企业招不到大学生,一边却是大量的大学生涌入沿海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悖论现象”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的,这归根结底是由大学生不恰当的就业观念造成的。
学校在就业指导时要充分宣传到山区城市和基层乡镇工作的优惠政策,帮助学生分析在沿海和山区城市、基层就业的利弊,鼓励学生到山区城市和乡镇实习,脚踏实地积累经验,为未来的求职打好基础。
(二)激发实习主动性
学生不能被动的“等、靠、要”,而要主动走向社会寻求实习机会,摆脱对学校的过度依赖。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可利用实习基地,开展基于项目合作的教学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主体认知和社会实践的能动性,激发实习主动性,达到培养在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学校可以邀请优秀实习生讲述实习经历或成功企业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既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实习工作的性质、内容,激发他们的实习热情,指导他们准确定位工作中的角色,也能够针对学生对实习的茫然、恐惧心理进行必要的指导与疏解,让他们尽快调整好心态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三)指导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准备,正确面对实习工作
目前,部分学生在实习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少合理目标和定位,好高骛远,实习时不踏实、不认真,对工作挑三拣四,实习遇到纠纷时,又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面对以上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规划职业生涯路线
学校可以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和各类咨询平台,指导学生在实习前做到“知己知彼”,“知己”是引导学生充分探索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学习倾向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知彼”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未来可能去实习的职业类型、企业文化、工作性质、岗位职责、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等。在“知己知彼”之后,应指导学生在实习前确立职业规划路线,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线选择职业路径,并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同时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是动态连续的,要在实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和修正[7],为将来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2. 引导学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实习
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员工的人品、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技能上的欠缺,可以通过学习弥补,但若无组织、无纪律,责任心不强,不仅会影响学生自己的工作,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学校需要教育学生先做人再做事,要对自己和社会负责,在实习中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3. 普及法律知识,指导学生维护正当权益
一方面,在学校已开设的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与实习、就业有关内容的比重,让学生在自我规划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可考虑由学生工作部牵头,成立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部门,其功能如下:第一,平时通过讲座、报告会、刊物、网络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实习与求职可能涉及的法律常识;第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学生答疑解惑;第三,及时公布一些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企业名单和案例;第四,当学生在实习求职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权益保护中心能够接受学生的投诉申请,为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支持。
7.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七
要引导大学生及时跟上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的步伐, 理性、科学地认知、应用和享受手机互联网的成果, 首先需掌握大学生接触、使用手机上网的心理、行为与效果等实际状况。围绕这一课题 (3) , 福建工程学院媒体调查小组于2008年5月在福州大学城进行了以“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与素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 收回有效问卷189份。样本构成简况如图1、图2所示。
一、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接触情况
1、大学生接触手机互联网的程度
调查显示, 大学生作为对新媒体传播手段有较强接受能力的社会群体, 手机互联网所表现出的互动、分众、及时、便捷等新鲜特性对大学生有着较强吸引力。如表1所示, 有40%的受调查者经常使用手机上网。另外, 有8%的受调查者手机上网处在试用阶段, 有28%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对手机上网已有初步了解, 还有16%的受调查者表示愿意尝试手机上网。仅有8%的受调查者表示对手机上网暂时没兴趣。
2、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时长
上网时长是衡量上网活跃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大学生手机上网的频率较高, 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平均每日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或使用手机上网。但从其手机上网的日均时长来看,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黏性不大, 如表2所示, 有42%的受调查者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长控制在1.5小时以内, 这其中又有超过一半的受调查者日均手机上网时长在半小时以下。
3、大学生手机上网的花费
大学生用在手机上网的花费比较低, 表3显示, 大学生月均手机上网资费支出额度主要集中在1~10元, 这部分比例高达48%, 而月均手机上网资费支出1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仅为4%。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付费方式以包月形式为主, 选择每月固定流量的包月套餐, 多为每月6元钱包50M流量来满足其日常一般的网络浏览、即时网络通信等需要, 而流量需求较大的高资费包月套餐大学生几乎很少选择。
4、大学生最经常接触的手机媒体
手机QQ、手机门户网站成为大学生手机上网最经常接触的手机媒体类型。如图4所示, 有37%的受调查者最经常接触的手机媒体形式就是手机QQ。手机QQ将传统互联网QQ聊天软件搬到手机上, 实现了随时随地免费聊天, 同时还引入了语音视频、拍照、传文件等功能, 使大学生边聊边玩的多媒体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丰富的网站资源以及一些3G、WAP门户网站通过提供一系列全面免费使用的、多功能客户端软件, 也逐渐吸引了一定规模的大学生手机网民的接触兴趣, 经常接触手机门户网站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达25%。但与此同时, 大学生对手机电视的接触比例却很低, 所占比例仅2%。另外, 不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这部分大学生对手机报、手机飞信的接触频率则比较高。
5、大学生手机上网经常应用的服务
大学生手机网络应用的种类相对比较丰富, 在线聊天、网络新闻、网络下载、网络游戏、网络影视、个人空间等手机互联网服务在大学生网民中均有一定的应用。经常使用手机上网在线聊天、查看网络新闻的比例最高, 如图5所示, 分别高达68%、72%。但大学生手机上网对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的应用率却非常低, 分别仅2%和4%。
调查发现, 经常使用搜索下载的大学生手机网民所占比例达28%, 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手机网民多选择每月1元钱包5M流量的手机上网套餐, 主要用来下载手机铃声或图片。另外, 大学生还比较热衷于参与个性化、创造性的手机网络应用, 有28%的受调查者在半年内通过手机上网更新自己的博客/空间。
6、大学生手机上网经常点看的信息内容
娱乐是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第一行动, 图6显示, 手机上网经常点看娱乐休闲方面内容的受调查者占近七成之多。
同时, 对于大学生手机网民来说, 手机上网不仅限于娱乐功能, 在获取各类资讯、获得生活帮助等方面也能发挥一些作用, 其中有过半数的受调查者手机上网时会经常关注时政信息, 有三分之一的受调查者手机上网还会经常点看生活、体育、社会资讯。
二、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认知与理解
1、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传播功能的认知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 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大学生普遍将传播信息、提供娱乐消遣视为手机互联网最为重要的两项传播功能, 图7显示, 认同这两项的比例高达98%、92%。另外, 手机互联网在帮助学习知识、传承文化、倡导思想理念、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也得到一些大学生的初步认同。
2、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社会价值的理解
调查表明, 大学生普遍认为手机互联网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具有存在价值。由表4可见, 有56%的认为“有存在的价值”, 还有四成的受调查者对手机上网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给予较高的评价。
与此同时, 大多数大学生还比较认同手机上网在促进其自身学习与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 但认为其作用力比较有限, 表5显示, 只有3%认为“作用很大”、18%认为“作用比较大”、40%的大学生认为仅仅是“有点作用”。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上网在自身学习与发展中“可有可无”, 持这种评价的受调查者多为未经常接触手机上网的这部分大学生。
3、大学生接触手机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和动机
大学生关注时事且求知欲强, 满足日常新闻资讯的需求是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第一目的。如图8所示, 有84%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新闻资讯。调查还发现, “消磨时间”是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第二目的, 有56%的大学生表示认同, 这从一定意义上表明手机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角色之一。与此同时, 寻求娱乐、搜索信息、与他人实时交流等等也被视为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然而, 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动机与行为并不完全一致。例如, 将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和其手机上网经常点看的内容 (见上图6) 作对比, 可知只有40%的受调查者将寻求娱乐视为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 但实际上有68%的受调查者表示手机上网会经常点看娱乐休闲内容。
4、大学生接触手机互联网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手机上网需要手机本身、手机卡开通GPRS功能支持, 因此手机本身功能配置的高低被大学生视为影响手机上网质量、效率最为关键和突出的因素。如图9所示, 占四成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上网顺畅与否, 与手机本身的功能配置有主要关系。
与此同时, 手机上网速度较慢, 手机互联网内容不够丰富, 且上网费用较高等几项因素也被大学生视为当前比较突出的手机上网问题。由此也反映出手机上网的经济成本是影响手机互联网普及与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态度与素养
1、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主动性
目前大学生仅仅是将手机互联网视为传统计算机互联网的辅助与补充, 当“遇到问题是否会主动利用手机上网来解决”时, 大学生“经常会”选择手机上网来寻求帮助的人数很少。图10显示, 仅占6%, 而表示“有时会”、“会试试看”的所占比例则平分秋色, 分别占25%、26%。与此同时, “较少会”、“一般不会”主动利用手机上网的大学生却有25%和18%。这表明手机互联网尚未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媒体。
大学生利用手机互联网实现自我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薄弱。大学生参与手机互联网发表观点的欲望与需求不够强烈, 图11显示, 在通过手机上网发表观点的意愿上, “非常愿意”、“比较愿意”所占的比例仅分别为4%和19%, 而表示“无所谓”和“不太想”的则占10%和38%。
2、对手机互联网的信任度
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信任度还是比较理性的, 并具有一定的戒备意识的。由表6可见, 受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可以“完全信赖”手机互联网所获取的信息与观点, 24%的认为“半信半疑”, 8%的认为“较不可信”。但并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手机互联网的公信力, 有52%的大学生对手机上网所获取的信息和观点持“基本信任”的态度。
3、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素养水平
调查发现, 目前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素养总体上处于“中等/一般”水平, 总平均分为3.29 (5分制) , 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手机上网素养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大学生也有一定规模的数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手机上网素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素养水平主要考察其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信息、查找信息、鉴别信息、表达信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其一, 在获取信息的数量上, 总体上为中等偏低水平, 平均分为2.93 (5分制) 。如表7所示, 51%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的信息数量为“中等”, 认为使用手机上网获取“比较少”信息量的人数也有相当规模, 所占比例为29%, 而获取信息量“比较多”、“很多”仅分别占18%、2%。
其二, 在查找信息的效率上, 大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并不能实现“经常性的”快速查找, 总体平均分为3.45 (5分制) 。如表8所示, 仅有13%的表示“经常可以”实现快速查找。“有时可以”实现快速查找所需信息的比例最高, 达到43%。另外, 有28%的受调查者表示通过手机上网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有些困难”, 还有8%的认为“很难”。
其三, 在鉴别信息能力上, 总体平均分为3.37 (5分制) 。如表9所示, 有61%的大学生认为自身鉴别手机互联网传播内容的能力为“中等/一般”。自我评价鉴别能力为“较好”、“很好”的分别占23%和6%, 而自评鉴别能力为“较差”、“很差”的分别占8%。
其四, 在综合表达能力上, 总体平均分为3.07 (5分制) 。如表10所示, 有56%的大学生对自身使用手机互联网表达言论的能力评价为“中等/一般”。认为表达能力“较好”或“很好”的占19%和5%, 认为表达能力“较差”或“很差”的分别各占18%、2%。
综上所述, 大学生正逐渐成为手机互联网的主要消费者之一, 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娱乐休闲、新闻资讯和在线交流等方面。手机QQ、手机门户网站等手机媒体形式在大学生手机网民中具有较高的渗透率。集资讯浏览、音乐图文搜播、资源下载、论坛、空间、即时通讯等多功能于一身, 且免费安装、使用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在大学生手机网民中有较大的使用与推广空间。
大学生的消费敏感度很高, 手机互联网业务的资费及打包优惠策略是影响大学生手机上网活跃度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手机上网频率较高, 但日均粘性相对较小, 这一方面是缘于手机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的补充, 在内容资源上、在资费优惠上尚能比较有效地满足大学生日常信息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与手机本身私密性强、传播随意度强的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大学生对手机电视的接触比例很低, 还有近半数的大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手机上网。由此可见, 大学生尚未充分享受到手机互联网时代更便捷贴身的网络新生活。要改变这种现状, 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有展示3G特色的TD业务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技术的强力支撑, 而且更需要在使用成本上有手机互联网用户终端体验成本的优化支持。
与此同时, 交互、个性化的属性作为手机互联网时代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交互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也与“懒惰”的人们参与交互的积极性相关。因此, 针对当前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主动性不高的现状, 还十分有必要在媒介素养层面上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利用手机互联网获取信息、查找信息、鉴别信息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科学、理性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顺应人类传播技术走向“融合、压缩和数字化”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调研报告》[EB/OL].http://news.iresearch.cn/Zt/83611.shtml
[2]、张国良:《社会转型与媒介生态实证研究》,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赛伦.麦克莱著, 曾静平译:《传媒社会》,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福州的风景小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福州主要风景中英文介绍11-02
夜晚的福州350字作文11-18
学校的风景小学生作文06-22
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景作文08-21
黄果树瀑布的风景小学生作文07-07
千佛山的风景小学生作文08-20
小学生二年级家乡的风景作文09-04
济州岛的风景小学生作文11-07
东钱湖的风景小学生作文12-04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