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7-08

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共7篇)

1.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青少年上网成瘾现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合肥市部分初中高中学生,社会人员中的青少年学生家长,学校老师

调查目的 对本地区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实情况及特点,上网成瘾所带来的危害,已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等各方面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电话咨询,收集资料,面谈,口头问卷等多种方式实地调查

调查地点 合肥市第二中学,合肥市教院附中,部分网吧,少管所等地方

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1日-11月17日

前言

日新月异,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前景下,信息化产业的出现带动了互联网的崛起。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接入宽带。网络传递遍布全球,它的普及无疑给人们通信联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视野拓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弊病,青少年由于过早接触网络,沉迷网络游戏,上网成瘾以致于因为上网而酿成惨案的事也开始屡屡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现状、特点和规律找出解决方法和对策。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目前,网吧里上网的人以14~20岁之间的青少年居首位,还有部分的社会人士和无职业者,其中上网为了打游戏的约占75%,20%的上网聊天,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仅仅只有5%不到,由于这些网吧大多数开在学校和小区旁边。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小区住户。其中有些学生玩游戏近乎痴迷,通宵达旦夜不归宿。

(二)特点

(1),青少年群体里学生的比重最大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中学生人数最多,学生对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网络中的游戏和聊天等一兴起就被学生人群接触到,加上自制力差,学习上的压力和游戏带来的刺激和快感给这些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诱惑,一旦沉迷就不能自拔,网络正是这样拉下来一批人。

(2)‘爱好上网的人性格特征

过于爱好上网,沉迷网络的人,基本都是在社会上缺乏人际交流,性格较孤僻的人,其中也有个别例外,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网吧长做的人都是社会上的无职者,或者无正当工作的闲散人士,他们因为平时没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生活上也不太愿意与别人交流接触,只能把自己的精力和想法寄望于虚拟的网络社会。

(3)上网者文化程度偏低

我们在对卫岗,市府广场,以及科大等几处网吧的综合调查中统计出,上网人群的基本文化程度都不高,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仅22.6%,高中的57.3%,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占14.9% 还有5.2%的人是文盲。

二沉迷网络所带来的危害

(1)摧残正常人的身心健康

长时间上网会严重影响人视力健康,过度疲劳会让人的注意力下降,容易酝酿成严重后果 而且网吧这一类地方,电脑排放的有害气体和人口密度过高带来的烟味,汗臭味,易引发交叉感染,加上网吧的环境质量差更是多种细菌的滋生地。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地危害

(2)招惹是非带来麻烦

长时间在网吧活动的人都是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士和无业者,其中不排除还有不良人群,和危险分子,这些人因为没有正当工作,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无处消遣时,便喜欢藏匿在网吧这个灰色场所,借以躲避警察的追查,一旦东窗事发可能会严重威胁到上网上群的安全,发生摩擦以后极易产生纠纷,即使是无辜者也很容易被卷入其中。

(3)影响学业

学生一旦接触网络就很有可能沉迷上它,上瘾以后带来的后患是无穷的,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的同班同学以前学习成绩很好,是他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是你追我赶的,但自从高二空余时间多了以后,他的同学就无意间接触了网络游戏这个东西,自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屡屡被老师叫到学校谈话,现在已经面临被退学的命运,由此可见,网络游戏真是害人不浅,尤其是对正在求学的学生们,迷恋上网络,只会断送自己的学业。

三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使着网络运营商违规经营。

目前网吧竞争激烈,市场部景气,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有些网络运营商违背道德,投机取巧躲避司法机关,非法接纳未成年人上网。

(2)网络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公安文化工商部门打击力度不够大,只有在严打时期网络运营商才比较收敛,一旦时间过去就又开始非法经营。网络监管制度不够规范,虽然有条例规定,但是各单位的协调能力还有待加强

(3)青少年保护意识太差

青少年对网络诱惑的抵抗力还差,基本没有,自身对网络的定位还不准确,初步都定位在玩游戏聊天的阶段,没能发挥出网络能再学习方面起到的左右

(4)家庭管理也有待加强

现在父母基本都是忙于工作,而青少年已经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人了,管理不像儿童阶段,他们开始自己主动接受事物,但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足,如果没有监护人的正确指导,很容易因为网络走上歧路

四防治对策

(1)政府方面的重视

作为社会行为,最主要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的力度,要求公安等部门定期对合肥市的所有网吧进行审查和整改。严格规章制度办事,秉公执法不徇私,发现违法单位按规定给予处罚,严重的一定要取缔。这个管理整治不是一时的,而是要持续进行。不能半途而废

(2)加强青少年教育

抓问题要抓根源,青少年上网成瘾就要从青少年教育做起,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帮助,作为家长,应该多教育子女,怎么正确看待网络,不去网吧等地方上网。多抽时间和孩子交流,加强防范意识,学校则要纠正学生们的网络兴趣,把从对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这些低级趣味转换到利用网络查资料学习这方面来。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目的和上网方向

(3)社会也要给予支持

社会上需要群众们的监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不法分子无法违规经营,群众的眼睛是

雪亮的,看到违规违纪的及时举报,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才能让网络建设更加规范合理,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上网

报告人 丁鹏

09届春法学本科班

时间 2011-11-20

2.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涂中臣

2011级工学院光电班

摘要:平凡的人因有理想信念而伟大,有理想信念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激水,到达光明的彼岸。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展开.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 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在而言,由于社会家庭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问题日益尖锐,学校、社会的教育应找到合适的途径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理想与信念的涵义

理想与信念是略有区别但又紧密相关的两个范畴。“理想”是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信念”是指对某种主义、理论极度信服尊重,并以之作为行动准则。理想以信念为基础,信念决定理想,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理想的内容与方向,但理想也可以念,并发挥信念的作用。理想与信念都属于人的精神范畴,是人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在大多数场合并不是一种泛指,而是特指马克思主义———共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已在最近几年被广泛使用,但是,人们当前普遍认同的社会理想信念的含义是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这反映了我国民众的一个语言习惯。由于“理想”和“信念”各有其独立的含义,长期以来人们喜欢将“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分开来单独使用。“理想”在人们日常用语中通常指对某种未来奋斗目标的观念预见和构想。而“信念”则指人内心确信和秉持的观念和见解。用“理想”和“信念”表述、对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追求更接近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便于为广大的群众理解。而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它体现着人们对最高价值目标的理想的信奉。它既包括对理想目标必然实现的信念,也包括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它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用一定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的一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要求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一代新人具有远大的理想以及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献身的精神。相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一种理想。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栋梁,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必要的。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清晰和正确的认识,面对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能够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有着自己的判断,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将国家的利益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联系,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大

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时,可以用正确的人生观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全球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的充斥着大学生的生存空间,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其他国家用各种诱惑极力地影响着我们的年青一代。当代大学生时刻面临着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信仰危机、生存危机和多元化价值观等问题都影响着他们的政治信仰。学校教育所给予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有限的,大学生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往往头脑不够清醒,心理意识会发生动摇和变化,因而淡漠了自身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信念。

(二)当今中国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实际,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的不够紧密。当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还仅仅停留在按照课本口传心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而且在中学几乎没有大块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导致高校教育高高在上,不容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这样的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做好准备进行及时的调整和适应,尤其是高校更是对这样的情况缺乏应有的反应速度,暂还停留在理想信念教育依靠课堂讲授,而缺乏对学生实践的引导。换句话说,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产生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三)理想信念形成的曲折性与反复性较大地决定了当代中国青年一代的理想信仰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当代大学生大多年龄处于青年早、中期,长时间在学校学习,社会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看问题敏感但缺乏应有的深度,做事情有激情但难以持久。现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具备鲜明的群体特征,“80、90后”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众多的关爱中成长的一代,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经历挫折,有很强的优越感,在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开放环境不断复杂的条件下,社会不确定因素、偶发性因素日益增多,他们承受着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压力和变化,他们又缺少足够的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渐渐地不适应这个他们并不了解的现实社

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奋发向上的。多数大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发展,拥护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参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着期待、热情和信心。但也不能忽视,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人文生态环境正经历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现象,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念迷茫、理想模糊、观点偏激、责任缺乏、意志脆弱等方面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这些

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素质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

五、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

根据近些年来教育部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多数大学生还是有理想的,他们的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对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有所思考和设计。但是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从而对理想信念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了动摇。

(一)理想信念迷茫,政治观念淡漠。

在市场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取向逐渐失去必要的文化和道德约束,他们的思想意识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的倾向。在对于理想与信念的问题上,如今的高校学生更是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失去了方向,人生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大学生社会政治理想正在弱化这一不容忽视的事实不得不令我们深刻反思并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迷茫,政治信仰模糊,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讲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都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崇尚宿命论,迷恋宗教和迷信。

随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现实压力的加大,有的学生担心自己在竞争中落后,担心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加大,形成一种恐惧。为了消除恐惧,成为竞争的强者,一些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宗教文化或迷信活动的影响,以期获得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这种倾向造成在大学生中“神本信仰”有所抬头。当现实中追求的目标难以实现或达不到自己要求之时,部分大学生容易把希望寄托在超现实力量上,或信仰神灵,或陷于迷信。

(三)个人理想脱离社会理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竞争,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竞争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反应敏感,大学生普遍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努力学习,注重掌握知识,培养自己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真正分析起来,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理想对于实现个人理想的作用,但真正能把个人的理想奋斗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并不多,他们更偏重于个人理想。

六、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国内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也日趋严重,对从而对精神追求日益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盛行。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考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升值失去了共产人的道德信念和情操,背弃了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图享乐、唯利是图、以权谋私,坠入了腐败的深渊,严重损害的党的威

信。这些社会现象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健全的大学生来说,易给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带来消极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带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是把双刃剑,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就包括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问题。人的思想意识归根结底是由客观社会条件决定的。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价值导向一元化、专制化,束缚了人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人们的创造精神和自主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发挥,其结果是:既阻滞了经济发展,又抑制了精神解放,整个社会缺乏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尤其是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务实观念和正当利益观念等,在大学生中普遍获得了青睐与张扬。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主要投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方位改革。市场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就业渠道多元化、经济形势多元化、理想信念多元化;同时,市场经济的西方思潮,如“注重实用,偏求功利,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并涌进大学生的视野。从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敏感性、多变性、差异性、矛盾性———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而思想发展的过程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总的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但同时部分学生理想信念务实,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动荡,无长期理想信念,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出现消极厌世的行为。

针对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现状和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正面临着多种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理性上提高认识,这就要求要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和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合理地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与解决这一客观现状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孔一霖;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开放,2011(2)。

2、王权,苗品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才智,2011(8)。

3、孙月红,朱晓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4、王帆宇;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与教育对策;高职论丛,2011(1)。

3.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前言: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周小小;实践主题为大学生专业与就业情况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这是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我们在一所学校附近开展的有关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此卷主要意在了解就业市场对我们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了解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工作落实情况,以及他们对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期望,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会对国家的劳动、人事和整个教育制度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在今年12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认真调查。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期间我们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6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基本原因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3.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三)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

(四)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专业设置不合理,使得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为社会所接受。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有41.67%的受访者表示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还有28.33%表示没有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和抑郁等级考试对找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五)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六)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趋势

(一)盲目追从。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没有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热门专业或是父母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因为所谓的性别问题而忽视或放弃选择某些专业。由于旧思想的束缚,认为某些职业只适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弃自己喜欢或或被需求的专业。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汇总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

(一)女生就业难度大于男生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见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明显低于男生,面对就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导致自己求职难。

(二)理工类签约情况好于文科类

根据调查结果,理工类毕业生“已签约”比例为33.9%,“有意向但尚未签约”的比例为35.6%,而文科类学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分别只有29.6%、14.8%,都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生。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

(三)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个工作。在调查中有对被调查者提问到: 对于“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的回答,肯定“对口、吻合”的只有26%;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没关系,却是我的爱好和特长”,有9%;根本没有关系的有22%。

(四)实践经历、“干部”经历让毕业生加分不少

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比较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同时又担任过学生干部,那他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五)多数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理性

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大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自动把薪酬标准降到合理区间。

三、关于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必需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们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全面突破。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总结 :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要越来越慎重,不能因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变,当然在专业已选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将这一问题与

4.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一、选题意义

本次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并借助互联网搜集了一部分信息,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报考军校的目的、影响因素,大学生青年参军入伍的动机,以及大学生对服兵役的看法。

此篇调查报告以在校大学生为基点,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基于对高校环境下大学生对参军入伍的现状调查分析以及对我国征兵政策的解读与剖析,了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入伍的态度。

二、实践思路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我特种兵2》中龚箭说了这么一句话,“现在来当兵的一般都是没有选择的,那些优秀的,都跑到大学去了。”这句话深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不是因为它多么的好,只是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共鸣。优秀的士兵是保证我们国家、人民的首要条件。

大学生入伍当兵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和家庭问题。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是怎样看待大学生入伍当兵以及会不会选择去入伍当兵,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大学生的未来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如今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优先待遇旨在吸引更多的高校优秀大学生参军入伍,让入伍成为高校毕业生继考研、就业后的又一选择。

我开展了针对石家庄部分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00名同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希望可以借此了解一下大学生对服兵役的看法和展望。

三、国家鼓励大学生服兵役的优惠政策

1、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

2、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以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去完成实习。

3、入伍以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等方面优先。

4、退役以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考试,优先录取。

5、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6、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

7、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

8、退役以后,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

四、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国防意识淡薄、国防素质较差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参军动机不明确、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薄弱、贪图工作生活安逸等问题,有的还存在严重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当前大学生参军动机,除了基于主导性的共产主义信念信仰型参军动机外,呈现出多种偏差性动机。

大多数同学只是大概听说过一点关于服兵役的政策,并且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不愿意去服兵役。有一半的同学认为是有必要服兵役的,但是也同样有一半同

学认为没有必要去服兵役。

并且男生绝大多数不愿服兵役的理由是服兵役会影响学习,不愿去。但女生一方面是因为兵役对身体素质如视力等的要求太高而不愿意去,另一方面是因为怕苦二不愿意。同时我们发现如果家中曾有长辈服过兵役,那同学对服兵役会更有热情,可见家庭氛围与熏陶对服兵役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多数的同学表示如果去服兵役以后家中的父母长辈无人照顾。同时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和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毕业后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于是男生大多认为如果国家出台以下政策:身体素质放低要求;提高退役待遇,安排就业;服兵役期间能接受充分的文化教育;服兵役期间能接受充分的文化教育才可能去服兵役。而大多数女生认为要有强制要求;对女生降低要求,降低视力等身体素质要求;提高女兵福利待遇等会服兵役。当然有小部分女生表示无论怎样都不参加服兵役。

2、调查结果分析讨论

性别 题号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3 14 男生(29人)B C 22 3 6 14 15 24 6 24 15 5 11 10 3 19 3 6 1 14 0 9

女生(65人)B C 43 2 23 26 33 52 28 64 0 22 22 16 5 24 3 23 0 34 28 31 A 4 22 4 12 14 5 7 17 10 7 9 7

D 2 2

1

A 12 56 7 36 32 13 19 38 40 9 15 21

D 6 3

26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服兵役的宣传力度还有所欠缺,其中知道的人只占13%,稍微听到有大学生服兵役这件事情的才52%,而还有35%的人完全不知道大学生服兵役这件事情。在我们现在看来,一般对当兵有兴趣的人,在高考完后就报了军校,或者那些没有考上一个理想大学的一些同学,在高考完后也选择了当兵的出路。在现在的农村认为读大学和当兵是两个比较有出路的方向。所以选择在一般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生 服兵役都不怎么的主动去了解,所以出现上面的结果也是情有可原的。虽然现在一般的大学生都不会主动去了解大学生服兵役这些情况,但是从被动上来看,国家的宣传力度不够。

好的国防是保障我们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必要条件,从我们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的对当兵不怎么的感兴趣,其中有81%的人都没有想过去服兵役,其中部分男生不想 服兵役的理由是苦、没有放入人生规划、视力不好、影响学习,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没有这方面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的理由是没有什么,就是不想去。只有19%的人有想过去参加服兵役,他们想当兵的原因是大部分是对军人的一种吸引和崇拜,还和自己参完军后的待遇有关。几乎没有学生说是为了保家卫国。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所以一般的人也不会想到去参军,一个人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有特定的情感。我们的想法也是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但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对兵的培养也不可忽视,人们对国家的安全也要保持一颗始终献身的心。

从上图的扇形图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有没有必要参军的问题持衡,其中有47% 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参军,53%的人认为有必要参军。

大学生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看重学业的,所以对参军是否影响学习做了一个调查,其中有17%的人认为参军会影响自己的学习,30%的人认为参军和学习没有多大的关系即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更多的人则是认为影不影响的看个人,这个占了53%。所以说大学生对服兵役的看法和学业的关联度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个人有没有那方面的爱好。

在调查问卷中,还对大学生对那些去参军人的看法,其中只有1%的人认为这是个人 爱好,32%的人认为他们是带有特定功利目的,20%的人认为参军会给家里的人带来荣誉,而更多的人则是对他们不发表意见。

3、在调查问卷的最后,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怎样会去参加服兵役的问答题,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部分同学的意见中总结出一点规律来:

男生:1国家处在特殊的情况下,他们会为国家献身;2在大学一来就单独设立服兵役预备班;3身体素质放低要求,减少义务教育年限;3提高退役待遇,安排就业,给家属优待福利,保障转业军人利益,如入学、就业等;4服兵役期间能接受充分的文化教育;5给予学生更多优惠政策,如优先保研,优先出国等。女生:1分配工作,住房,照顾家人;2强制要求;3对女生降低要求,降低视力等身体素质要求,就业优先;4提高女兵福利待遇,设立预服兵役时间,在起时间内科进一步决定是回校还是继续。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希望能在身体素质上降低要求,这也是现在的现状,现在学生压力大,一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近视。而且现在已有很多的

大学都取消了长跑,这些都足以证明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上面学生都提到了一点就是希望学校能在大学一开始就设立这种服兵役预备班,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也可以更好的和同学一起融于交流。他们也有一大部分认为国家能搞在他们服兵役之后给更好的待遇,如个人的就业、保研、给人福利等问题。

五、总结

1、问题存在的原因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服兵役的一些观点和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是造成大学生国防素质较低的外部因素。社会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入侵,中西文化的碰撞,社会上腐朽观念的沉渣泛起,使处于高校“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都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在理想和信仰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产生动摇。多数的同学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当代军队没有变质,仍然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同时35%的受调查者对这个问题意识模糊,出现动摇;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当代军队代表部分人的利益,约占受调查者的32.0%。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上一些人,只讲物质不讲精神,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处理上,大学生们也难以超脱名利的诱惑。当前,社会上流传的一些关于军队腐败的观点导致了军人群体形象整体受损。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参军意愿的重要因素。46.7%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参军必须要得到家里人的同意。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九十年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颁布实施,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几乎都没有兄弟姐妹,他们自小就受到家长的过分疼爱。父母们不愿意让他们吃苦。另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军人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高危险性。家长们对大学生的参军意愿大多是持反对而不是支持的态度,多是起到了消极的作用。虽然当代大学生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针对于像参军这样人生中比较重大的问题上,家长们大多还是要扮演起“拿主意”的角色。同时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当今的90后们都比较自私,第一个想到的大都是自己的利益,而忽略无视他人的利益。

(三)教育因素

在当前高校大规模扩招,积极寻求教育改革道路的过程中,国防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国防教育意识普遍弱化,存在着任务式、指标式的培养倾向。对大学生的居安思危教育较少。成长在和平年代大学生,国家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他们充分地感受和平、享受和平,日渐导致国防观念淡漠。第二、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内心积压着强烈的矛盾空间。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滞后和内容脱节,造成学生蕴涵于参军意愿中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个人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第三、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机会较少。虽然大学生入学后都有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课程,但时间太短,借以提高青年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模式的僵化及教育手段的贫乏,教育内容和

社会现实的脱节,使得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处于困惑和茫然的状态,他们在认识上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直接影响参军动机的端正。

(四)个人因素

由于青年学生年纪较小,社会阅历浅,正处于成长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很强,政治鉴别能力的缺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对经济利益的注重,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使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扭曲。他们既对社会经济发展感到欢欣鼓舞,又对一些社会现象感到迷惑不解;既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不断提高,又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程度的担心;既对政治信仰的追求由炽热、冲动转向冷静、理智,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冷漠;既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强烈关注,又有对自我价值、金钱和物质利益的狂热追求,进而对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感到茫然。他们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理论疑惑区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是造成参军动机不能端正的根本原因。在端正学生的参军动机时,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促使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同时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的一代,责任意识与社会意识薄弱,不会为他人多考虑,怕苦怕累。单纯以为影响学习为理由而不愿服兵役,特别是男生,社会家庭责任意识薄弱。不愿正视服兵役的价值。

针对上述因素,为了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应从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上进行改进和调整。首先,认清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科学地调整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贴进实际生活,努力提高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与感染力。其次,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构建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精神支柱。把加强爱国主义意识纳入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坚持用爱国主义的精神鼓舞人、武装人和塑造人,并贯穿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再次,在继续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课的同时,可以采取切合实际、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继续抓紧对高年级同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具体形式上可采取网络、博物馆、小说、电视、讲座等的方式,适当举办一些有关国防安全的知识竞赛。加深大学生对国防安全的了解和关注度。

总之,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应当把参军、参与政治生活与个人成长和发展相联系,摆脱过去那种把政治与个人发展相对立、相脱离的空洞的政治说教。这将会更加符合参军、参与政治生活本身的意义。

四、解决思路

面对大学生服兵役所引起的种种争议,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具体解决措施,以求该政策兼顾学生利益和国家发展,使得该政策有序有效持久得以推行实施。

(一)妥善安排学业 在校大学生入伍前,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他们参加本学期所学课程的考试,也可以根据其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本学期所学课程免试,直接确定成绩和学分,并保留学籍到退役后一年内。对已经修完规定课程或已修满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校可准予毕业,发给其毕业证书。

(二)适当减免学费

在校大学生被批准入伍后,已交学费的剩余部分,根据本人自愿,由学校退还本人,或由学校负责管理。退出现役后复学,其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学校酌情减免学费;入伍前享受优秀学生奖学金,复学后提高一个奖学金等级(不含一等奖学金);对于在服兵役期间获得有各项功勋的同学进行学费的减免和奖金的奖励。

(三)认真安排退役后的复学

各高等学校要切实做好退出现役后的复学工作,保证退役大学生能够及时复学。原所学专业撤销的,由学校安排转入其他专业复学;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时间;对专科升本科、本科报考研究生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四)落实好优待安置政策 退出现役后,不愿复学的大学生,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退伍军人安置机构负责接收,并按照城镇退役士兵的有关政策规定,做好他们的安置工作。参战或者因公负伤致残的,由部队评定残废等级,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退出现役后,丧失自理能力不能复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

(五)重视入伍后的培养使用

兵役机关在确定在校大学生入伍的去向时,要尽可能将他们安排到要求文化程度高、专业复杂、技术性强的部队服役,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专长,满足部队建设需要。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士兵,在学技术、选取士官、报考军校、直接提升军官等方面要优先安排。对退伍后复学的大学生,如本人自愿,且符合相关条件,在校学习期间应优先选拔为国防生或毕业后直接接收补充军队干部队伍。

五、前景展望

鼓励应届大学生服兵役的好处显而易见,相关补偿政策出来得也恰到好处。在个人而言,这个补偿标准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都很有吸引力,只要参军,不仅能缓解他们当前的经济压力,对提升自己2年后的竞争能力也大有裨益。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大量高校应届毕业生服兵役可以直接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也随之得到缓和,甚至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政策能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能从中收获极大的长短期价值。短期价值是,成为实现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核心目标的重要催化剂,有利于我国经济顺利渡过低迷期,长期高速地发展;长期价值则是军队素质大幅提高,化经济危机为军队转机,相信在2年服役期满后,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喜欢上了部队生活,转为志愿兵,在长期新鲜血液的注入下,我国的国防实力必然得到一个显著提高。

从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是新形势下搞好征兵工作、提高兵员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地方政府和各部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关系军队质量建设和应征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征兵办公室要认真组织实施,搞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参军报国。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落实措施,及时研究和解决试点中的问题,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服兵役的情况调查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您现在就读()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E 读研 3.您的政治面貌是()

A 团员 B 群众

C 预备党员 D 党员

4.您知道国家对大学生服兵役的一些相关政策吗?()

A 知道

B完全不知道 C 听说过一点 5.您怎么看待大学生服兵役()

A 赞同 B 无所谓 C 反对

6、家里是否有过亲戚服过兵役()

A.有

B.没有

7.您有想过大学去服兵役吗?()

A 有

B 没有

8.第7题选A 的回答下列问题()

⑴您想服兵役的原因

A 对军人本身的吸引力

B 参军完之后的待遇

C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服完兵役,你想干什么?()

A 继续留在部队 B 回来继续学习C 从事其它职业

D 其它

第6题选B 的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你不想服兵役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你想去服兵役,家里会赞同吗()

A 同意

B 反对

C 无所谓

10.你认为当兵好处是什么?(可多选)

()

A强身健体

B 磨砺意志

C 有利于就业

D 其它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军吗?

()

A 有

B 没有

12.您认为如果参军的话会影响学习吗?

()

A 会

B 不会

C 看个人

13.如果您符合当兵条件,你觉得有必要当兵吗?

()

A 没必要

B 无所谓

C 有必要

14.你怎样看待服兵役的大学生?(可多选)

()

A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B有特定功利目的C没看法

D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觉得国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你会去服兵役:

5.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五

本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收回率100%,问卷发放主要是在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大

一、大二的学生,有少数大

三、大四的学生,其中女生占得比例较大。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一的学生仅有30.3%的人能够清晰地定位好自己的职业理想,大二至大四的学生中这一比例依次为35.2%,42.4%,56.8%,在我看来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很新鲜,还没有就业的压力,因此在他们看来现在就开始考虑未来就业的问题还比较早,因此职业理想比较淡薄。但是从这一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水平的增加和对现实社会了解的加深,总体来讲大学生开始逐渐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越来越明确和清晰。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便是大四的学生能够明确自己职业理想的也只有56.8%.说明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还是总体来讲还是偏弱。

二、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的标准方面,67.7%的学生还是希望未来的工作能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23.6%的同学认为取得较丰厚的经济效益也是很重要的。由此看来,自己的兴趣是大学生选择选择理想职业的重要因素。

三、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6.6%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40.4%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最重要,而认为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好坏最重要的分别占1.8%和1.2%,说明进入大学后随着应试压力的减小,学习成绩不再是学生最重视的事情,他们开始日益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同时社会关系也被认为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虽然良好的社会关系确实能为我们在工作中提供很多便利,但是这也反映了社会上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等级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明显,这将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

四、在工作待遇方面,60.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是3000—5000,仅3.3%的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下。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平均月薪是1700元,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期望自己未来的薪水能高于甚至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因此他们也认为薪水的高低与就读的学校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些重点学校他们拥有就高的社会地位和省会声望,就业水平也高于其他那些一般的学校,比较容易就业工资待遇自然也高。

五、就工作地点的选择方面,根据调查显示,67.5%的学生选择了大城市,20.5%的学生选择了国外,10%的学生选择了中小城市或自己的家乡,而只有很少的同学选择到基层或者国家偏远地区。虽然大城市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但大多数人还是向往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的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从这一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的功利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缺失。

六、在工作单位的选择方面,45.5%的学生选择了国家事业单位,20.5%的学生选择了外资企业,分别有24%和20%的学生选择了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也是受到了当前公务员热得影响,进一步分析,选择外资企业的学生比选择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学生多,这与外资企业的高的薪酬待遇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在原则工作单位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希望能够有较高的工资,且重视人才并能给员工较大的发展空间。

七、就理想职业与自己的专业的关系方面而言,8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未来的职业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保持一致,当他们没有遇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时,60%的学生都表示会先找个干着,但如果再遇到好的就会跳槽,也有23%的学生表示宁可在家呆着也不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是表达能力,其次是职业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对他们来说专业知识反而不重要了,其实这是同学们的一个误解,很多大规模和专业性的用人单位都会把员工的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考虑,在这方面来讲现在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还是缺乏的厉害,因此同学们应该多去了解一些企业的情况,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有沟通能力、社会经验和求职技巧等方面,因此两方面结合起来现在大学生就存在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一味只顾着学习理论知识,反而忽略了实际的重要性,出现了理论知识强,实际动手能力弱,从而影响了工作能力,而这恰恰就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但现在大学生却反社会实践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但关键性选择只有三四个,职业选择是其中一个,他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大学生一生。职业选择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从个人角度而言,职业是维持个人、家庭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是活的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同时也是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它包括两个方面:意识自己对自己现状的认识,而是自己对职业的期望。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事业成就的追求。职业理想的形成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模糊趋于鲜明的发张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幻想阶段,它主要体现在我们初步有了职业意识,不过他还处于萌芽状态表现出来,并且具有空想的突出特点,我们一般是从自己原始的兴趣爱好和崇拜对象的职业中形成职业理想,而不去考虑自己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知识、能力相符合,以及自己所选职业的现实需求,总而言之是想象成分居多,现实考虑较少,带有随机性,易随客观环境的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是分化阶段,这时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这为职业意识的深化奠定了前提。起初,兴趣主导者我们的职业选择;之后,能力因素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继而,日渐明确的价值取向开始左右我们的职业选择,并试图将兴趣和能力统一与价值体系中。但随着我们心理生理等各种因素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职业目标同原来的职业意向开始出现分化,分化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我们已开始认识到未来职业和主体状况的内在联系。我们开始不断地在分析比较中选择并逐渐的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向我们已选定的即预定目标进行各种各样的努力。

在后便是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由主观愿望落实到具体计划的过渡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一阶段。专业选择是职业意识的具体体现,大学生权衡各个职业的价值,选择相对价值较高的职业目标。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实际上就是职业选择,尽管将来未必从事这一专业的工作,但在大学里的学习也是为将来就业所做得实际准备,这种准备体现出职业意识,从中可以表明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已经逐渐现实和具体。大学生就正处在职业意识成熟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的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度,并逐渐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和态度,以求更好地确立职业理想并进一步完成职业定位。

它的特点是具有差异性,就我们所知职业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是与这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的。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平以及人生观都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方向。在这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追求的层次。

另一方面,职业理想并不等于理想职业。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对社会全面客观的了解以及实践学习的锻炼,从而形成了某些不符合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的职业理想,而且某些职业理想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希望依靠家庭资助出国留学,或者用人单位提供理想的待遇与岗位,从而达到实现职业理想的目的。然而,现实与理想往往有差距,大学生如果对这种差距没有清醒的意识和客观的判断,就会确立不切实际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理想职业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人生规划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事业,这样的职业才是最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简单地说,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理想的职业。职业理想不同于理想职业首先体现在两者是有区别的,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职业理想,从事理想中的职业。职业理想与理想职业,必须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来分析对待,不能缺离现实的基础。或者说,理想需要可行性的条件,需要处理好自身主观条件和社会现实需要的关系。其次职业理想的确立是一个过程,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发展、前景的向往与追求。它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的就业情况、发展方向作为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参考,学生对所学专业今后就业好坏的关注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可见,在目前大学生的专业思想中,职业理想是核心部分,这也反映了大学生的求学心态趋于现实,这与社会的发展及其处于转型期有很大的关联。然而,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以及在各种价值观思潮的激荡冲击下,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受到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处于理想和现实的摸索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并未确立明确的职业思想,而仍处于观望和徘徊的态度,职业理想的确立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分不开的,也有赖于个人的主官成长与努力,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思想体系中得核心部分,大学生活是围绕职业理想设计的,若无明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的生活将失去目标,甚至导致颓废状态。而对大学生活进行设计有助于职业理想的形成与成熟。大学生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以及对自我的约束,将有助于自身职业理想的确定。职业理想是导向,对大学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大学生活的设计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大学生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付诸实践,才能为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基础。因此,职业理想与大学生活设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但是大学生活设计需要符合社会市场要求,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大学生人数激增,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再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这已成为国家、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活的设计不能脱离社会市场的要求。用人市场最青睐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等。总之是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我们择业时要认清我国现在处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即个人和用人单位的相互选择,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兴趣及自己所在的区域的情况进行择业,并且在选择职业时要明白自己职业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是否联系紧密即了解社会的需求是成功择业并就业的关键。这些都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之,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切实制定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才能从现在开始就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6.关于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异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六

研究背景:

人一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流逝了就不会再回来,古人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而中学生又正处在学习、成长的关键期,负有繁重的升学压力和父母的殷切期望,如何正确地管理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通过网络资料搜索和向相关老师、同学、家长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同学们在时间管理意识和时间管理方法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时间利用率并不尽如人意,为更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研究目的:

1、研究了解我市中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和时间管理的概况。

2、通过调查、采访,找出造成我市中学生时间浪费的主要原因。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访问专家,提出合理管理时间的相关建议。

4、通过相关宣传提高同学们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

组内成员分工:

资料收集:全体

资料整理:唐萍、吉祥

问卷制作:全体

问卷发放:吉祥、陈娇、唐萍、谢曼丽、戴婵媛、江梦琳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全体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全体

采访:唐萍、谢曼丽、吉祥、陈娇

研究感想撰写:石维

多媒体制作:吉祥

研究记录填写:吉祥、陈娇

论文撰写:吉祥

主要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中期报告以前为第一个阶段,主要调查我市中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中期报告以后为第二个阶段,主要研究造成时间浪费的原因,侧重浪费时间的具体行为、习惯。

第一阶段主要活动

1、资料收集。主要是为之后的研究确定方向,也让组员充分了解该课题的情况,为问卷设计做准备。资料集中收集时间为两周,查阅了相关网站、书籍,并征求了指导老师的建议,以后

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了后续资料收集。

2、问卷设计。首先由全体组员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设计问卷的部分问题(约每人10个),之后小组讨论并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最后确定问卷内容,时间为3周3、采访。该阶段共进行3次采访,根据采访结果,我们对问卷设计进行了修改,加入了“情绪变化对时间管理的影响”。

4、问卷发放。由小组组员分头发放至我市各中学,3周5、问卷回收、统计、分析,4周第二阶段主要活动

1、资料收集,同上。

2、问卷制作。第二份问卷扩大了发放数量和范围,对我市多个学校的发放分布更为合理,但仍由于数量限制,只能采取以班为单位的抽样调查和随机发放调查结合的办法,把发放对象分为初中与高中,城区与郊区,尽量使有限的问卷能够有尽量大的覆盖面。

3、采访与拍摄。本阶段共采访5次,其中采访老师1次。

4、结果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次问卷调查结论:时间管理意识

1、大部分同学的时间观已初步形成。

2、绝大部分同学对自己当前的时间管理情况并不满意。

3、情绪不稳定是影响时间管理的重要因素。

4、绝大多数同对自己时间浪费的具体情况认识十分模糊。

5、大部分同学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第二次问卷调查结论:时间浪费原因

1,许多同学没有对时间作合理的安排,导致出现学习漫无目的,不知从何入手的情况。

2、,制定的计划没有按时完成或没有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

3、致力于一件事,往往谔谔昏昏,如同无头苍蝇。

4,如:毫无目的地乱写乱画,不良学习、生活习惯等。

研究结论:

1、大部分同学有主动管理时间的意识。

2、同学们对时间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有管理意识但不知如何去做,“心有余而力不足”。

3、计划性不强是造成同学们时间利用率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4、同学们的不良生活、学习习惯,直接导致了时间的浪费。

5、情绪不稳定,自制力、执行力不强是造成时间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6、同学们缺乏科学的时间观和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

我们的建议:

1、针对我市中学生时间管理情况的现状,建议学校进行相关教育,如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进行讲座。

2、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如入时间管理方面的教育,不会科学地管理时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3、建议同学们学会逐步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并要切记及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4、建议学校重视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习惯。

5、建议同学们阅读有关时间管理的相关书籍,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

6、建议学校根据同学们的身高情况,及时调成座位、座椅高度。

我们的收获:

1、通过合作研究,我们体会到了研究的乐趣。

2、通过调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于时间的认识,体会到了时间宝贵。

3、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方式:调查、搜索、采访等活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7.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分析与对策 篇七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作一下了解分析,找出原因与对策。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情况分析原因 对策

一、关于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信念,是在对真理的坚信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坚信未来美好结果的稳定的自我意识,是坚信正确并必能产生良好结果的稳定、持久的观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其重要性。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

1.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于务实性。绝大多数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1.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1.3在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1.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

2、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异同现象

2.1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两年而“感动中国”的道德楷模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徐本禹。2.2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体现出绝大多数青年学生对理想信念始终不懈追求。

2.3少数大学生恋爱成风,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2.4部分学生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混文凭。

3、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3.1理想信念模糊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比较重要的问题。

3.2大多数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较高,但是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3.3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的原因分析

1、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浪潮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勇于探索和奉献。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包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与协作意识、使命感。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价值意识、个人追求和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责任意识。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3、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5、入党成为一些学生谋求功利的一种手段,行动上入党并不等于思想上入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展开,国家政策对个人利益、对私人资木加以承认和肯定与此同时,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压力逐渐增加,青年学生的思想逐步早现出务实、趋利性倾向,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转变随着个人私欲的不断膨胀,入党、当学生十部已不再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而成为就业、晋引的砝码,成为实现私欲的垫脚石。

6、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不够坚定,对科学理论的掌握程度还不够,甚至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存在着说不清、迷茫、困惑的模糊认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想信念危机。显示出学生们认同共产主义的高度.蕴含着在理想信念方而对自己的进步要求,但还没有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国家、社会、个人成才的根木性指导作用。同时.由于对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和党员表现问题认识较为片而,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热情不高。

7、目前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们在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的确立上存在较浓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过多的强调了现实生话中的物质利益成分。更多地是将个人的生话理想、职业理想排在了道德理想、社会理想之前,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其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奋斗,已从过去的集体本位的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转变.有没有实用性、能带来多少好处成为了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缺乏道德价值上的判断,缺少对长远目标和理想的追求。

8、但在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缺乏对理想信念的理性认识.更多地是从个人发展和追求的进步、个人价值的实现出发.讲究实用主义.偏向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有的甚至于失去了人生的信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四、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的对策

1.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各项工作中,发挥全校全员育人的功能。高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者和接班人,理想信念教育应是全校全员育人的事,不能简单理解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十部。“两课”教师的事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全体教师、教辅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都要有全校全员育人的意识,通过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政治学习、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党团进公寓、党团红色网站、心理咨询、报刊、宣传橱窗等多种渠道,深入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理想信念教育不再是空的理论教导,而变成人学生的自觉追求。

2.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作用,注重疏导,讲实效。高校班级儿乎全班团员化,如何保持团员先进性是值得人家思索的问题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发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辩论赛、讲座、座谈会、社会调查等专题活动,给以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部、班主任要及时抓住学生的争论焦点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把道理讲深、讲透,用事实讲话,真正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3.统一要求下的分层指导。尊重事实,面对差异,分层次指导可以发动人学生对中国与世界的形势与政策展开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并通过学术报告会、演讲等形式在人学生中引领崇高的理想信念学生党员层面,通过事迹报告会、事迹图片展,树学生身边典型、以先进感染后进从而带动后进,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般学生可以结合时事政治、现实热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4、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高校老师应该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将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当前,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课题。

6、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用共产主义理想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营造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构筑他们坚定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三年级班级工作月小结下一篇:某单位“质量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