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共12篇)
1.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一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室内设计
王桂林
(绵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水平得以提高;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人口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不同质量的生存环境主要是由居住的环境所决定的,而室内设计作为改善居住环境中的一个载体,被赋予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重含义,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注重“人-空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低碳;环保;室内设计
目前室内设计于现代城市建设之中,获得了蓬勃发展,人们享受着丰富物质与精神文明,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污染物,带来了负面影响,恶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低碳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风向,室内设计作为一种高能耗行业,把低碳理念运用到目前的室内设计当中,以使高耗能的现状得到改善,并以低碳的发展角度,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前景进行重新审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 室内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社会的进步为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起初,人们所使用的室内设计装饰材料只是一些普通的类型,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基本上就是最低投资、简单设计。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新型材料、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独特的设计风格也备受人们的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多追求室内设计的个性、时尚与豪华;第二,在装修时,用到的材料多为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品,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第三,在拆除原有室内装饰材料的过程中,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第四,错误地将室内设计认为是装饰形式,而忽视了设计空间功能与技术内涵;第五,室内节能设计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低碳减排理念没有体现在室内创新设计当中。低碳环保理念下室内设计的应用 2.1 环保空间布局,低碳材料应用
低碳生活对于家居来讲是尽量节约能源、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求严格选用环保安全性材料。选择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方式,有助于人居健康的绿色产品和资源利用率升高。
室内装饰材料是家庭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选择低碳环保的装饰材料是对健康生活至关重要的。各种瓷砖和石材在室内家居装修中的应用是非常多的,但如果使用天然的石材不仅浪费自然资源,而且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不能算作低碳的建材。瓷砖经高温烧制后以其多变的色泽和优质的抗污防滑性收到大众的喜爱,其更大的优点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能做到节能环保。现代的高新技术能满足烧制用料的环保,烧制对人体无辐射且抗污性能良好的砖。低碳生活对木材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在家居装饰中,人造板材用量最大,室内的地板、家具、木门等都是装修中的重要部分。可是,由于人造板材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害,所以必须尽量减少它的用量以求环保。2.2 低碳、环保在通风、采光和采暖众的设计应用
在室内环境下,使用通风设备与采暖设备对能源的消耗极大,要实现低碳环保的室内设计,就需要降低使用以上设备的频率;在设计时,解决好保温与通风换气问题是关键。而室内空间布局与保温、通风换气问题有很大关系,如室内格局发生较大改变,空气流速与方向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使空气流动加速是为了保持温度传递与气体循环。在室内设计中,可对墙体分割进行适当改变与调整空间布局,以确保空气流通,室内各空间获得足够自然光照,便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节约能源。尽可能做到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是合理设计与组织空间的基本要求,也是实践低碳理念的主要任务。保持室内通风就是要使自然风流经室内大量空间,尽可能地保持流畅,减少或避免流通阻力,避免出现通风质量较差的局部区域。2.3 室内设计中质感与色彩的合理性应用
在室内设计中,要合理搭配暖色与冷色,改变与利用人对色彩所产生冷暖的感受,使人在心理上出现温度变化,从而控制对空调的使用,以达到节省能源与保护环境的目的。例如,可在温度较高的夏天,采用冷色作为设计的主要色调,有利于改善舒适度,依赖制冷设备程度便可以有效降低;在夏天宜选用白色或浅蓝色软装饰,将会给室内带来清凉的感觉。在气温较低的冬天,采用暖色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色调,也有利于提高舒适度,并减少使用取暖设施所产生的能耗;在冬天,可将窗帘的颜色换成暖色,桌布与沙发套也可以换成暖色,让室内产生温暖的色彩氛围。此外,室内设计中选用到的材料质感也会呈现出冷暖不同的感觉,例如,常见的装饰材料大理石、地砖及不锈钢等带给人的感觉是冰冷;而木材、人造地板等其他木质材料则会让人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因此,对材料质感的合理利用对改善室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季节变化而对室内界面、装饰品及家具等进行相应地色调与质感的调整,将有效提高心理的舒适度。从低碳理念的角度来看,色彩及室内质感等调整方式,是使室内能耗减少的有效途径之一。
2.4 采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室内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着重要作用。仙人掌、虎皮兰、芦荟和吊兰等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植物,并且这些植物是非常容易成活。现在市场上比较热销一种彩色仙人球,既吸收电脑辐射又可装点居室。植物一经光的照射,光合作用就会加强,释放出来的氧气比无光照射条件下多几倍。室内氧气浓度的增加自然会让人心旷神怡。因此,充分利用绿色植物装点室内,既低碳、环保,又美观舒适。3 结语 室内设计中低碳环保的理念得到现在大部分的建筑师的重视。低碳环保的设计是以降低能耗、保护生态而又不降低生活质量为设计宗旨,是为人类创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空间。这些要求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现代化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易.室内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2] 杨扬.室内设计中的低碳模式探析[J].艺海,2010(03).[3] 丁铮.室内环境装饰的低碳理念与创新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34.
2.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二
关键词:低碳,屋顶绿化,现状
1 概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 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同时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明显增强, 整个生态环境都在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开始积极探索各种低碳途径, 以减少地球负荷。低碳节约型城市绿化建设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而屋顶绿化不但可以有效地弥补城市绿化用地不足, 还能够实现节能减排、调节气候、节约宝贵的城市用地、增加绿量、改善室内热环境等问题。
2 低碳型屋顶花园建设的现代意义
2.1 生态效益 (1) 增加绿色空间结构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
市区绿地面积及其空间结构, 影响着市区的生物多样性。屋顶绿化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特别对鸟类更是如此。 (2) 保温隔热, 节省能耗。通过计算, 如果将总量的30%进行屋顶绿化, 北京市将可以节约能耗约1500万元/天。 (3) 缓解水土流失。绿化后的屋顶雨水排放量大大减少, 一般只有30%的雨水流入地下管网, 剩余的雨水全部储存在屋顶绿化植物中, 之后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扩散到大气中, 从而可以控制水土流失。 (4)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大量植物有利于吸收城市热量, 调节城市气温平衡。 (5) 净化空气。根据研究表明, 花园式屋顶绿化年平均滞尘量为12.3g/m2;佛甲草简单式屋顶绿化年平均滞尘量为8.5g/m2。可见屋顶绿化对于吸附和净化灰尘有着很大的功效, 对于城市空气的净化起到良好的效果。 (6) 降低噪声污染。屋顶绿化至少可以减少3分贝噪声, 同时隔绝噪声效能达到8分贝。
2.2 经济效益 (1) 延长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寿命。
据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研究, 裸露屋顶表面年最大温差可达到58.2℃, 而绿化屋顶表面年最大温差仅为29.2℃。 (2) 雨水回收利用。屋顶绿化可有效截留雨水, 缓解城市雨洪压力;花园式屋顶绿化可截留雨水64.6%;简单式屋顶绿化可截留雨水21.5%, 屋顶绿化平均可截留雨水43.1%, 这些都可以加以回收再利用。
2.3 社会效益 (1) 生理、心理效果调节作用。
绿化植物能够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的解压作用。 (2) 防火抗震作用。植物在出现火灾时具有火灾蔓延隔离带作用, 可阻挡和延长火灾的蔓延速度。另外屋顶绿化对于建筑结构的减震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3 屋顶花园建设与研究的现状
3.1 国外现状
3.1.1 德国。
(1) 据2003年统计, 德国30~40%的新建屋面为种植屋面, 且主要是拓展型的屋顶绿化, 其特点就是覆土量少, 后期维护管理成本较低。 (2) 德国的屋顶绿化是被政府纳入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的, 其绿化覆盖整个城市屋顶区域。 (3) 新技术研发方面, 其主要成果有景天科植物的研究与推广、防植物根穿刺的防水层或者是单独的隔根层的研发等。
3.1.2 日本。
(1) 屋顶绿化模式选择问题。已形成因地制宜, 不同荷重、不同气候特点选择对应的屋顶种植模式。旧房改造项目选择最轻薄的人工基质层, 根系最浅的景天科植物等建成粗放型屋顶绿化;较新建的建筑屋顶可选择基质层可较厚一些, 植物种类也可延伸至部分花卉类及较浅根系的植物建成介于粗放型与花园式之间的屋顶绿化。 (2) 基质问题。日本研发的人工轻量土栽培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主要有自然土壤法、改良土壤法、人工轻量法和薄层人工轻量法这几种。 (3) 构造技术问题。近年来研制了新的渗排水板材, 这种排水板具有对上部土层的支撑作用, 它的多孔结构还能将土层中多余的水渗漏到板层下并通过排水管排走。
3.2 国内现状我国的屋顶绿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且没有太多相关法律与政策支持。
仅在南方个别省市和地区有所发展和建造, 真正按规划设计建造的较大型屋顶绿化尚属个别。
4 目前我国屋顶花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4.1 屋顶绿化成本问题与普通绿化相比成本相对较高, 一般为地面绿化的3-5倍。
4.2 绿化载荷数据计算的精确度问题屋顶绿化荷载
计算方法忽视了植物自身的重量, 随着绿化植物的成长, 重量动态变化, 荷载相应增加, 结构材料的断面也不断增大, 容易出现事故。
4.3 应用范围有限问题目前我国各城市屋顶花园
95%以上建造在高层建筑的群房屋顶上, 居住区平屋顶偶有应用, 在改造屋顶上应用较少, 在坡屋顶上仅有少量的示范性应用。
4.4 防水系统问题屋顶绿化的重中之重是防水, 一旦防水层出现问题, 将给建筑物带来很大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雪婷, 薛静.城市热岛效应与健康[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02, 25 (1) :43~45.
[2]李永龙, 王雪松.屋顶花园发展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 2009 (5) :342~343.
[3]赵晓英, 胡希军, 马永俊, 史斌.屋顶绿化的优点及国外政策借鉴[J].北方园艺, 2008 (2) :109~112.
[4]慕德宇.城区屋顶绿化与植物配置技术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 2010 (3) :81~84.
3.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宅室内设计初探 篇三
[关键词]低碳理念;室内设计;住宅设计
低碳化的室内空间设计应从空间功能的分区以及储藏两方面进行研究。低碳化的室内装修设计对预制装配式施工以及室内装修材料中内墙装饰材料、饰面材料、地面材料、可循环再利用材料的选用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低碳化的室内陈设设计主要针对低碳化家具设计和低碳化软装配饰设计应从功能、风格、材质、配色等方面对住宅室内设计做出分析研究。对室内物理环境设计中得人工照明以及自然采光、人性化的采暖方式、住宅室内降噪及隔音材料的分析,其良好平衡关系对低碳住宅室内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设计
低碳,是人类对大自然不断损耗产生恶果之后的反思,既是道德行为问题有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也是生活哲学问题。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低碳的核心内容。真正意义的低碳设计是从生活的习惯和使用方法去考虑的,是顺应低碳生活这个理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实现必须依靠低碳设计来实现。所谓低碳设计是指使作品形成的过程和使用的过程,尽力减少能耗,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应该注意节约各种能源,从材料选择到流程设计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比如空间设计时注意空气流通,装修过程尽量不用夹心板、使用绿色照明等等。
二、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绿色设计的原则是指减量化原则、在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1.减量化原则是指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达到既定的生产母的或者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表现在室内环境设计当中就是计算好空间的承载量,减少装修材料的总量和类别的选择。2.在使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试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避免使用一次性制品,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长期用。在使用原则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新。3.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得思想,在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生产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纳入到设计领域。它可以应用到所有领域,从建筑、城市规划、到生产、工业制造。可持续的设计思想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流程中得每一步都允许对其中的一些关键元素进行整合、分析、优化。新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能室内艺术设计观念,是指室内设计从观念构成到设计、施工,直到最后拆除报废的全过程应符合绿色环保的原则,即最低限度地消耗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减少废气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环,达到与自然共生得目的。
四、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或者生命周期设计或者环境设计,是指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要求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得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绿色技术的目标是实现设计的良性循环,可持续设计的目标是与自然共生;生态化设计考虑的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虽然强调的点各有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低碳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把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和生态设计融入低碳设计理念中,对理念进行的变革与更新,而其实质都是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完善大自然能量的大循环,提高能源利用率。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生态化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刘锋;陈琼琳;唐贤巩;;基于低碳理念的潇湘南大道滨水景观概念规划.
[2]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
[3]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王润洁;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四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关键,在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必须保证场地选择的适宜性,尽量利用并保护原土地资源。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城市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在场地选择时运用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保护场地中土壤的营养,在具体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保护土壤自然属性,增加绿植覆盖率”的原则,在绿植种植时选择表层土,其主要集中在自然土壤上部15~25cm位置。工作人员先将表层土转移进行集中保护,带到完工后再进行表层土覆盖,并且尽量避免挤压土壤的团粒结构,如果出现挤压破坏情况,则必须通过翻耕等措施对其进行恢复。同时,在绿植生长中,必然会出现杂草,如不进行有效处理,杂草会与绿植争抢养料,进而影响绿植生长,基于此工作人员在考虑清除彻底性和农药残留影响等因素后,采取了地膜包裹杂草的方式,通过太阳照射提升温度,进而达到灼杀杂草的效果,并且工作人员将除掉的杂草当作肥料使用,增加了绿植的养分。此外,工作人员考虑到园林绿地分散且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场地处理时注重利用空间,以此提高绿地的使用率。比如,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在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屋顶绿化工程,实现了园林绿化的协调性。
3.2渗透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选材的科学性
园林植物结构体系对低碳排和高碳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植物选材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固碳效应,进而选择恰当的植物类型。例如,在我国南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以红毛山楠、单性木兰、假苹婆为主,工作人员依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总体要求,在植物品种选择方面以上述树种为主,有效降低了运输、栽植和维护中的碳排放;(2)注重植物生长速度的搭配。在具体设计中,选择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搭配方式,工作人员将香樟与蒲葵搭配种植,在避免出现大面积枯林的同时,保证碳汇效益的最优化;(3)注重植物的树形大小。在植物搭配过程中,树形大小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保证搭配的合理性,以此呈现显著的层次效果。比如,在乔木和灌木种植中,工作人员结合二者的不同优势,在比例和数量方面进行协调,以此保证空间层次的丰富性,进而以此为标准开展具体的植物选材工作。
3.3应用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低碳理念,必须充分考虑植物的形式与结构,其中树木的群落类型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植物。例如,在某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在设计中对配置关系与绿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比较选择自然式的配置方式,由于自然式配置具有较小的郁闭度,进而能够保证生态效应最优化。比如,在自然式草坪配置中,工作人员注重主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选择树丛作为主景配置,以水杉、圆柏等树种为宜,并且为了保证主景的协调性,在配置中选择单一树种,每株之间设计差异间距,且植株体量也具有差异性,以此呈现疏密有致,统一却不呆滞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考虑到林冠层次和林分类型与绿量的关系,尽量保证林分类型和林冠层次的丰富性,比如,在本次园林设计中主要按照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小灌木→宿根花卉的层次进行配置,并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进行搭配,进而达到最大的绿量和生态效益。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使景观环境贴近自然,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运用低碳理念的同时,对经济性投入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植物设计中的运用,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苏志国.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4).
5.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五
增加绿量是发挥植物景观碳汇功能最重要的途径,重点从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设计供植物健康生长的景观环境、构建复层结构的植物景观等方面来实现。乡土树种经过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对当地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不仅要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合理选择生长环境,还要根据植物特性合理设计种植密度,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光照、水分、土壤、种植密度等对植物景观碳汇作用的影响非常大。在城市绿地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探求建立合理的绿化复层结构种植群落的方法,增加城市绿地的绿量是实现低碳园林植物景观碳汇的重要措施。通常作为上层栽植的植物应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较强的抗污染性,喜阳,冠形端正,枝形俏丽,主干分枝点较高且枝叶透光性好,便于中下层植物生长等条件的高大乔木;作为中层栽植的植物以耐阴性及光合作用特性为选择依据,兼顾植物在杀菌、蒸腾、吸收二氧化碳、滞尘等方面的表现,并具有较高观赏性及管理粗放的灌木为主;作为下层栽植的植物多为耐阴地被(包括低矮灌木及草本植物)。赵艳玲等研究显示,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在上海社区优先考虑的植物配置模式为香樟/意杨/广玉兰+垂柳/大叶朴+紫叶李/碧桃/女贞/垂丝海棠/桂花+石楠/大叶黄杨/日本珊瑚/红花檵木/南天竹;在苗木种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的植物配置模式为香樟/大叶榉树/悬铃木/意杨+垂柳+女贞/桂花/碧桃/紫叶李+石楠/杨梅/日本珊瑚[4]。
3.2改善局部小气候的植物景观设计途径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环境中散失水分,同时大量地从周围环境中吸热,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了空气湿度。这种增湿降温作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为城市道路、建筑、硬质铺装及广场降温曾湿尤为明显,减少了大量人工降温排放的碳。城市立体绿化也是植物景观增加碳汇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树围绿化、护坡绿化和高架绿化等形式,丰富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增加植物景观的碳汇功能。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这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日本东京正在开展屋顶绿化运动,各大城市也开始兴建高档的天台空中花园。“花园城市”新加坡,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立体绿化让建筑物淹没在一片绿色之中。美国许多城市所有空地几乎都被绿草覆盖,各大超级市场的护栏、建筑物墙上等都种植有绿木花草来增加绿量。芝加哥屋顶花园也十分普及,芝加哥环境部决定设计建造各种屋顶花园,这样可以节省市政府在夏季的开销,每年节省下的4000万美元降温费用于建筑新屋顶,其寿命比传统屋顶长一半。
3.3低养护强度的植物景观设计途径
园林植物的养护包括修剪、浇水、施肥土壤改良、调整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了尽可能降低养护成本,减少由于养护而产生的碳源,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合理选择苗木的规格和品种、控制修剪造型园林植物的用量、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利用品种相生相克原理等方面。一般园林造景中幼青年苗木相对生长势旺盛,成活率高,易塑型,抗性较强,能有效减少设备和人工、辅材的投入,降低养护成本。植物栽植位置如果违背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也易发生病虫害。同时,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既要合理利用树种间的关系设计树种的合理配置,避免人为造成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同时又要充分利用树种互利的一面,以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有效降低养护成本。
参考文献
[1]董延梅,章银柯,等.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0种园林树种固碳释氧效益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4)
[2]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3)
[3]于超群,齐海鹰,等.基于低碳理念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济南市城区典型绿地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5)
6.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六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越发激化。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危机加剧的背景下, 城市道路建设迅速发展, 而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却已经跟不上道路发展的步伐和人民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望, 这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整体发展极其不利。现如今,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对城市绿化要求的不断提高, 低碳理念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而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研究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势在必行。而城市道路绿化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程, 其中树种选择作为道路绿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关系, 对道路绿化的成功与否及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需要特别引起重视。本文就以浙江舟山地区为例, 对基于低碳理念的道路绿化设计及树种选择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总结如下。
2 浙江舟山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 是一个岛屿地级市。如图1所示, 舟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长江口南侧, 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0′~123°25′, 北纬29°32′~31°04′之间, 东西长182km, 南北宽169km。舟山群岛岛礁众多, 星罗棋布, 分布海域面积22000km2, 陆域面积1371km2。
2.2 气候特征
舟山群岛四面环海,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暖夏凉, 温和湿润, 光照充足。6~9月份降雨居多, 7~9月为台风季节, 台风或热带风暴十分频繁, 与之带来的暴雨强度大, 持续时间长, 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水文特点
舟山市水文情况复杂, 地表水系不发育, 多源自丘陵腹地, 呈放射状蜿蜒入海。水系受海岛规模影响, 流程短, 汇水面积小, 受暴雨影响, 水位暴涨暴落, 易引发山洪等自然灾害。
2.4 土壤及植被类型
舟山市土壤种类繁多, 主要种类有山地成土母岩、花岗岩、丘土壤和滨海沙土、盐土等。滨海沙土面积较少, 沙层深厚, 无结构, 土体流动性大, 含盐量较低, 肥力极差, 多生长一些耐盐抗旱的沙生植物。滨海盐土, 表层多为重壤土, 含盐量达0.2~0.5%, p H值约8.5, 仅适于一些耐盐植物生长。
舟山地区植物区系与日本同纬度地区最为相似, 共有种达475种。天然植被类型主要有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灌草丛及沙生和盐生植物群落。
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指的是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等。其作用是美化城市街景, 遮阴, 提升空气质量, 调节生态环境;改善交通环境, 组织道路空间, 规划交通的标志;减少噪音, 降低司机驾驶疲劳感, 放松心情等。
3.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1) 生态与美化相结合的原则:基于低碳理念, 城市道路绿化必须注重调节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还应起到美化城市街景的作用。浙江舟山地区交通发达, 降雨集中, 台风或热带风暴频繁, 暴雨强度大, 加之水系受海岛规模影响而流程短, 极易引发山洪等自然灾害, 因此道路绿化应合理选择与配置植物, 使其起到吸收噪音、净化空气、减轻山洪等地质灾害的作用。同时, 道路绿化还应考虑土壤、光照和水分等因素, 结合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城市景观的美化程度, 对植物进行多层次配置, 如乔灌草与乔灌花相结合, 使其达到层次美;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使其达到季相美, 从而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 适应性原则:道路植物应因地制宜, 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区位和道路环境选择适于在本地区生长的植物, 如舟山地区的樟树等, 不但可以体现舟山城市区域的特点, 还能抗御山洪等自然灾害, 使道路能够保持稳定的绿化效果。
(3) 以人为本与安全性原则:道路绿化设计秉承以人为本与安全性原则, 充分考虑行人、车辆的行速与视觉需求, 满足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通过合理设计、配置道路空间内的植物, 提高视觉质量, 从而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 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4) 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应避免经常移植、更换植物及密植等现象的出现, 合理布置植物株间距, 从而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并减少造价。
3.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内容
城市道路绿化类型主要包括三种, 其中较为复杂的是三板四带式, 即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设置行道树绿化带, 在快车道与两侧慢车道之间设分车绿带。其他两种类型为一板两带式和两板三带式。
3.2.1 分车绿带的设计
位于车行道之间的分车绿带主要起到分隔交通, 美化城市, 消除司机视觉疲劳的作用。在分车绿带设计时, 考虑到行车速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可采取封闭式种植、半开敞式种植等的种植方式, 及采取两侧绿篱、中间球根类花卉和小花灌木或草花间植的植物等的配置方式。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及植物配置方式, 充分利用各类植物的特点, 使分车绿带具有层次美、良好的流畅性及导向性, 并最终达到美化、安全等良好的效果。
3.2.2 行道树绿带的设计
行道树绿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 它的作用主要是美化街景、遮荫和净化空气等。在行道树绿带的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道路宽度、道路性质及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可采取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的多规则设计, 采用树池式或树带式的布置形式, 并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应于本地环境、易于存活且美观的树种, 多树种搭配种植, 合理布置株间距和栽植位置, 以充分发挥行道树的作用, 更好的为行人服务。
3.2.3 路侧绿带的设计
路侧绿带指在道路侧方, 设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具有吸收噪声、遮蔽装饰的作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游步道, 供行人游憩等。在路侧绿带设计时, 应考虑道路性质、绿带宽度及周边环境的不同, 因地制宜, 配植、搭配不同的植物, 设计出具有美化及防护功能的绿带。
4 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道路绿化的主体是行道树, 而树种选择作为道路绿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关系, 对道路绿化的成功与否及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其需要特别重视。以浙江舟山地区为例, 在定海解放路行道树的改造中, 计划将把原有的梧桐树, 替换成其他合适的树种, 比如红楠、普陀樟、樱花、桂花、银杏等, 并搭配以适当的灌木。在改造过程中进行树种选择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4.1 符合自然地理条件的原则, 适地适树、因地质宜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应尽量选用易成活、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及外来归化的当地适生树种。例如在舟山地区, 曾作为舟山市树的樟树, 因其具有坚韧挺拔、树冠华美, 气味清新、能净化空气以及树冠广展、枝叶茂密和气势雄伟的优点, 成为舟山市种植最多、分布最广的行道树, 充分发挥了其绿化、美化道路的功能, 如图2。
4.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
进行树种选择时, 应考虑将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例如在舟山地区, 如图3所示, 红楠因其木材坚韧, 结构致密, 具光泽和香气, 易于成活, 且四季常青等优点, 深受群众喜爱, 与其他落叶树种如银杏、樱花等相搭配, 达到了美化城市环境, 四季都有景的效果。
4.3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结合, 对于线长量多的郊区公路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道路绿化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行道树可以节能减排、净化空气和隔离噪音, 同时行道树的经济效益也不可忽视。如红楠叶可提取芳香油, 种子油可制肥皂和润滑油, 树皮入药, 有舒筋活络之效等;又如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 而其本身全体均有樟脑香气, 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等;银杏种子和叶可以入药, 银杏木材质具光泽、易加工、耐腐性强和抗蛀性强等,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以取得最佳效益。
4.4 结合城市独特地域、气候特点, 选择具有可减轻自然灾害价值的树种
浙江舟山地区是海岛性气候, 夏季台风或热带风暴十分频繁, 水系受海岛规模影响流程短, 极易引发山洪等自然地质灾害。因此,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 应选择可抗风、耐水淹等的树种, 从而在绿化、美化城市的基础上, 同时起到保护、防护城市, 减轻自然灾害的作用。舟山地区, 香樟树主根发达, 深根性, 能抗风, 还能耐短期水淹, 涵养水源, 有很强的固土防沙和抗海潮风的能力;此外红楠也有防风、防火之效。因此, 在舟山地区, 樟树与红楠常作为行道树, 对道路绿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 在舟山市滨海盐土地区, 含盐量达0.2~0.5%, p H值约8.5, 仅适于一些耐盐植物生长, 而不耐瘠薄和盐碱土, 因此需选择抗盐碱、耐盐碱的树种进行种植。例如抗盐碱的树种有银杏、女贞、法桐和红叶樱花等;耐盐碱的树种有女贞、合欢等盐生植物群落。特别的, 作为舟山市树的舟山新木姜子, 是不可多得的观叶兼行道树,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及文化内涵, 同时属于中度耐盐树种。
4.5 灌木的选择搭配
舟山灌木的选择应兼顾抗风、耐盐和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等因素, 可分为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两种。常绿灌木中的柃木产于浙江沿海, 可植为绿篱或于草地边缘种植, 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有厚叶石斑木, 适应性很强, 其耐修剪, 花姿、果实都可供观赏, 并可创造季相景观, 突出不同季节的特色, 因此广泛应用于公路绿化隔离带。落叶灌木中的海滨木槿可生长于盐碱地, 是良好的防风固沙、固堤防潮苗木;另外紫薇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对二氧化硫、氯气等的抗性较强, 还能耐旱, 不论钙质土或酸性土都生长良好, 适应性极强, 也是良好的行道树种植选择。
5 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也已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路绿化设计者, 应特别注意秉承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的进行树种设计和选择, 使其充分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 实现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薇.道路节能减排绿化设计及树种的选择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 2014 (05) :132~135.
[2]吴佳妮.现代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及植物选择[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06) :147~149.
[3]牟锐, 等.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J].林业调查规划, 2005 (05) :98~100.
[4]王日龙.城市街道绿化树种选择浅议[J].山西林业, 2001 (06) :16~17.
7.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探讨 篇七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经济;经济调控
低碳经济属于一种环境影响小、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高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而言,低碳绿色经济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全新思维与必由之路。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刚需上升。要想促使经济社会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必须将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到战略发展日程上来,通过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采取高效、开源、节流等措施,切实转变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不仅是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求。另外,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环境生态化、开采科学化、工艺环保化等要求,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
2.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使得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生了强制性调整,各项发展增速缓慢。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依旧非常高,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面临巨大压力。若不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就很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遵循低碳理念,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3.大众对绿色环保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污染、雾霾加剧,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也是大众期望提升生活品质强烈的现实需求。
二、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探讨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经济发展格局
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制定约束性指标体系,将企业碳排放强度、GDP能耗、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纳入具体规划中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教育、引导和法规约束,切实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政府部门需积极出台细致、可行的节能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工业是资源利用强度、能源消耗最大的产业,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向着新型工业化方向迈进,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靠,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努力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全面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服务业本身就属于低碳、环保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本身就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低碳的制造业、工农业发展更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另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加大金融、法律、培训等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2.转变城市化发展与资源配置方式
积极改革财税体制,加大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激励手段与监管措施,有效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开展低碳城市省区的试点工作,编制详细的低碳发展计划书,建立健全与城市发展相吻合的低碳绿色配套措施,优化以低碳为主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制度来合理引导财税政策,规范价格制度,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例如,风力发电无法与传统电力发展方式竞争,为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可再生能源法》,积极鼓励风电参与竞标,并由用户与市场分摊部分成本。
3.积极引入科学技术
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科技创新。企业应坚持高效、科学的原则,合理规划、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促使企业循环发展。国家应加强对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创新。
4.强化大众绿色环保的自觉意识
结合普法宣传,制造各种类型的环境知识宣传片,为环境保护宣传提供直观教材,强化大众绿色环保的自觉意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绿色环保意识。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如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采用微博等互动性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吸引公众参与。同时,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 等纪念日为契机,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及形式手段,强化大众绿色环保自觉意识。通过强化大众的绿色环保意识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的具体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将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等意识和行动真正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去。
三、结语
综上,本文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切入点,从政府主导、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引入科学技术、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等角度入手,论述了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途径,旨在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学妍.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贸易转型瓶颈问题探析——基于江苏苏北的实证研究[J].商,2014(16):178-179.
8.低碳环保理念的实践案例介绍 篇八
——非电空调及区域空调技术在世博会中的应用
我所要介绍的低碳环保理念的实践案例是非电空调及区域空调技术在上海世博会的应用。在具体介绍这一技术之前,我先对促成低碳环保理念被在全世界推广的相关背景——气候变化问题做一大略的介绍,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从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实践这一理念的必要性。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议题充斥着一场又一场国际会议的会场,世界各大媒体对这一议题的报道和关注也是大栏小目,连篇累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1979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开始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该次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 》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以明确相关的环境责任原则,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997年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去年12月份又在哥本哈根举行气候变化问题峰会。
这一问题为何能引起全世界如此之多的关注呢?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气候变化对于人类所造成的广泛、深刻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比如海平面升高、冻土融化、湖泊水位下降、冰川消融,淡水资源减少等。此外极端气候如暴雪、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在近几年异常频繁这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既存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的影响和扰动,因此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土地上所有场馆的空调均采用远大非电空调,同时采用了区域空调的节能模式,这一模式的运行水平目前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一实践充分响应了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的口号。远大在世博园区内共建设了22座能源中心,其中浦东14座、浦西8座,分布于各个片区,为200余个场馆提供空调服务。这些能源中心肩负着为周边建筑源源不断输送冷热源的重任,是这一区域所有空调的“心脏”。远大运营负责人介绍:“一个能源中心就能解决十几个场馆的中央空调服务,这种区域空调模式大大节省了组织者在空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据介绍,这种区域空调的服务模式已被欧洲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此次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将有助于加速区域空调在全球的推广和应用。世博园的所有空调都将采用非电技术,做到真正的低碳减排。所谓的非电技术,就是采用了直接由热能来制冷的原理。传统意义上的电空调要完成制冷效果,必须由热能到机械能,由机械能到电能、再由电能回到机械能,最后才能制冷,这其中5次能量转换过程都将排出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因此,非电空调不仅节约能源,还有效地减少了空调制冷过程中4倍的碳排放。根据预测,世博园200多个场馆全部采用非电空调后,整个世博会会期的半年时间将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相当于400万棵树半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为8个上海世博园区覆盖了森林。
9.基于顶层设计理念 篇九
(一)目标与定位
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列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明确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办学方向——致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相关文章下的精英教育”,并将发展目标锁定在“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提出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由“教学 研究型”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战略设想。
从发展目标的定位来看,与国内其他高校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分度,鲜明地体现学校的特色。如与理工类院校相比,发展目标的区分度在于人文社会科学大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相比,区分度在于以经、法、管为主干学科;与单科类或多科类热门文章[10]高校相比,区分度在于我们致力于发展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大人文”学科。
(二)战略与设计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学校确立了“选择性优秀、关联型互动、协调式发展”的战略,并在学科发展、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在学科发展方面,进行了“金字塔”型的顶层设计。在“金字塔”的顶层,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法、管学科,目标是学科实力居全国前10位(管理学前20位);在基础及中间层,重点发展与经、法、管具有较强学科关联性,且能够对其形成强力支撑的文、史、哲、理、工学科。同时,沿着“金字塔”的横向与纵向,积极发展有较强社会需求的边缘与交叉学科,不仅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而且使其成为促进学科协调发展的“粘合剂”,构建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
在办学规模上,与构建“精英教育”和“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相适应,人才培养的数量稳定在2.85万人左右,其中,本科生2万人左右,研究生8000人左右,留学生500人左右。目前,学校本科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预期值,发展重点是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与留学生尚未达到预期值,发展重点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人才培养特色上,基于瞄准高端人才市场需求的考量,学校一方面通过开展“融通式”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特色化的知识结构,提升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强调对学生实行“应用型”和“学术型”的分类培养。当然,在二者的权重上,本科生应侧重于“应用型”,可占到七至八成左右;研究生在侧重学术型的同时,也应考虑均衡发展,在硕士层面可考虑“学术型”与专业硕士各占五成,博士则主要培养“学术型”,也可以考虑为大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少量“应用型”的财务总监、法律事务总监等。
(三)控制与执行
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高效的战略控制。根据体会和经验,控制与执行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的固化。在通过自上而下确立顶层目标后,还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广泛论证和完善,使之真正成为全校上下的价值共识,并通过修订大学章程、制定发展规划等方式,将这些顶层目标固化下来,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二是分层的设计。即高校内部的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围绕核心目标,进行递归式的子系统、孙系统的顶层设计,使全校上下的发展目标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体系,真正形成战略协同效应与发展合力机制。三是执行力保障。这是顶层设计最困难、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从当前来看,最有效的手段是采取以强调权责清晰和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方式,并把目标考核同发展规划的战略评审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应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与执行力高度相关的相关配套改革,尤其是以全员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以人力资源的良性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来支撑和巩固顶层设计的执行机制。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22期)
原文链接:
[相关评论][打印文章]
“顶层设计”与德育经验材料2009-12-15 21:58:47|分类: 教育随想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晚上看了最新一期《人民教育》刊登的一篇文章《学校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不时地会联想起下午看的十六所学校为德育工作会交上来的典型经验材料。似乎觉得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少的相通之处。
在《人民教育》上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目前学校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与弊端:核心理念不清、终极目标不明、学校各系统缺乏整合、学校发展规划与设计缺乏主体认同、理念表述千篇一律或晦涩难懂。试想一下,我们目前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中不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吗?
一些学校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等这样一些口号列在文件中,张贴在墙上,似乎看上去很重视文化的建设。可是,却缺乏一个统领全校并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体认的“核心理念”。文章中说,学校核心理念不宜多头表达,可将“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等归并合一为核心理念。美国哈佛大学校训就一个词:真理。这同时也是他的教育思想。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同时也是他的核心理念。即使分开表述,也要保持这些表述与核心理念的内在统一。在各校写的典型德育材料中,其中有一些学校就缺乏最“核心”的思想在里面,只是一味地叙述所开展的活动,这一方面可能有些学校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就可能因为学校缺乏这个核心理念,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以核心理念为“核心”去阐述自己的所作所为。
还有一些材料看上去很“美”,可所写的一些东西却与我们平时了解到的这所学校所具备的“亮点”、“典型”不吻合,是因为学校的“亮点”不“亮”了呢?还是作者不知道如何去总结提升呢?这就波及到了读到的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的问题:学校各系统的整合与主体认同。
应该说,学校“德育”这一层是学校的子系统,子系统出了问题应该向上溯源,追溯到学校的“顶层设计”,即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有了明确而精当的核心目标和顶层目标,二级系统就要“根据顶层理念和顶层目标设计分别形成适应各自的职能的理念和目标。”“二级系统的理念和目标不仅要与顶层相一致,而且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将顶层理念和目标进一步细化,形成可操作性的计划、步骤、措施和方法,借此构建学校的部门特色。”
我们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学校在德育方面所开展的活动应该是“最下位”的内容。如果学校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核心理念与目标”,你就要围绕这些来组织材料。如果还没有呢,是不是需要从中进行提炼,作为学校思考、制定这些“理念”和“目标”的素材呢?
10.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十
关键词:低碳;环保;理念;室内设计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各种环境问题都出现了,人们每日的生活都笼罩在化学堆积物之中,在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的现代人眼中,低碳、环保是越来越重要了。而人们大部分时间都会呆在家庭室内,并且室内装修设计在我国施工工程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室内的设计的低碳环保更是弥足重要了。
一 低碳、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环保空间布局,低碳材料应用
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说,小小的空间格局完全被当做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来打造。室内空间格局的打造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常年风向,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譬如,人们自古以来喜欢“坐北朝南”的基本格局,但是对于楼房来说,就要考虑通风问题,在这个设计上,设计师可以考虑,把北面的窗户修建稍微高一点,南面的窗稍微矮一点,这样就可以保持通风与空气的对流,既环保又有一种美感。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要根据每户的特点而定,但大致都要要求安全性和通风性能要好。就环保来说,可循环利用的原生态材料是首选,譬如麦秸秆制成的墙纸。至于化学成分含量太高,特别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装修材料则要禁止使用。
(2)低碳、环保在通风,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的设计应用
通风主要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更新。空气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只有保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舒适的生活环境。环保的室内设计往往会在大致空间上保证良好的通风状态,保证废气的排出,并利用天然的材料与墙体设计保证室内冬暖夏凉。至于照明方面,首先要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增加玻璃透明度或者转移窗户的位置等方式,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人工照明可以采用节能灯,或者采取智能控制,声控或者光控,再参杂着人工调节,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不影响正常的照明需求。
(3)采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室内植物对净化空气的作用不可小觑。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球、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这些植物都是非常容易成活的。市场上比较热销一种彩色仙人球,适宜摆放在电脑旁边,既吸收电脑辐射又可装点居室。若想尽快驱除新居的刺鼻味道,可以用灯光照射植物。植物一经光的照射,生命力就特别旺盛,光合作用也就加强,释放出来的氧气比无光照射条件下多几倍。氧气纯度浓度的增加自然会让人心旷神怡,每天都像在森林氧吧里一样。因此,充分利用绿色植物装点室内,既低碳、环保,又美观舒适。
二 低碳、环保的室内设计的意义
(1)低碳、环保的室内设计可以节省能源,让人们生活的更健康
在我国城市化之初,人们只顾追求住所的奢华与美观,而很少考虑布局和材料应用的环保性能,致使很多放射性物质含量较多的装修材料进入室内,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自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而低碳、环保理念的广为人知,也开始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的家装材料的必要性,所以人们主动选择环保、健康的装修方式与装修材料,人们都不自觉的在进行着节能、环保的活动,同时,这样也可以让人们在家居生活中,远离化学污染,光电辐射。所以,低碳、环保的室内设计理念会在不自觉中增强国人环保意识,并附带的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
(2)低碳、环保的理念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进行
低碳设计是指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低碳设计最终是为了降低建筑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改变人们居住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的理念实际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们的住房设计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室内设计中真正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可谓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实施手段。
三 结语
低碳、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质上也是我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低碳、环保的室内设计必须是从基础做起,坚决排斥投机者的投机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生活无污染,发展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董振怀.低碳经济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6月.
[2] 侯维佳,王伟光.低碳设计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2年3月.
[3] 杨炯.绿色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
11.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十一
一、低碳经济理念的概念与特征
1) 概念。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消耗, 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该理念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满足对周围环境保护的需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逐渐成为指导人们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准则。
2) 特征。作为一种新的理念, 低碳经济具有自身显著特点。首先, 该理念以降低环境污染, 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为目的。其次, 该理念重视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通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最后, 该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逐渐成为人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准则, 其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意义
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对各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建筑装饰设计也不例外, 在实际工作以此为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约资源能源。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 在进行建设装饰设计时, 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实现节能的目的, 对节约工程成本, 降低建筑运行成本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营造舒适环境。在建筑装饰过程中, 新技术、新材料不仅技术先进, 而且性能良好, 合理利用这些材料能够为人们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3) 提高生活水平。通过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 采用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提高装饰设计水平, 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策略
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理念, 今后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 树立低碳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 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以低碳设计理念为指导, 重视设计策略的运用, 更好开展各项工作, 提高设计水平。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 重视节约资源能源, 降低高耗能的装饰装修活动。设计方案中, 应该依托原有的建筑结构, 尽量避免拆散墙体, 避免出现繁琐的造型设计, 从而减少不必要浪费, 节约能源资源, 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
2) 选用节能环保材料。在材料选择上, 不仅要关注材料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还需要关注其材质, 选用节能环保材料, 避免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也防止出现室内污染问题。
第一、选用少加工, 多自然的材料, 尽量选用加工过程低碳, 材质环保, 天然的材料, 尽量使用生命周期长, 能够回收利用的材料。例如, 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用竹皮编成的竹席薄片, 用作吊顶和墙面装饰材料。加工中可利用竹席的天然色彩和质感, 配合新奇多变的图案, 给人新颖独特的感觉, 给人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 柳编工艺不仅具有独特的纹理, 还具有低碳环保的特征, 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装饰设计中, 可采用柳编的整体墙面材料, 采用柳编家具,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利用, 能够减少对木材的使用, 既美观大方, 又经济实用, 还能够为人们营造新颖独特的舒适环境, 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选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材料。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实现加工生产的清洁, 低耗能, 无污染, 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例如, 在室内空间墙面喷涂利用纳米光触媒技术生产的液体壁纸, 达到净化室内空气, 确保空气清新洁净的目的。
第三、重视新型节能技术的运用。新型节能技术不仅节能环保, 还能够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保障人们身心健康。例如, 在室内设计中, 重视LED灯的运用, LED灯不仅节约用电, 而且没有有害物质的产生, 实现室内光环境的低碳模式。
3) 合理进行灯光设计。灯光节能是装饰设计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节能意识, 注重考虑自然采光, 直接照明, 多用通透材料, 节能灯具, 淘汰现有的白炽灯, 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4) 运用简练装饰手法。重视设计技术策略的运用, 在看似平淡的环境中, 为人们营造舒适的氛围。在办公、餐饮、娱乐场所, 家居环境设计中, 尽量减少繁琐装饰, 追求简单大方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减少对材料、资源的消耗, 还能够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 提高设计水平。
5) 加强装饰设计管理。首先,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施工前按照预算报价的材料清单, 细化装饰工程所需材料用量, 严格按照定额领取材料, 使装饰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杜绝浪费现象。尽量选用低碳、环保、可再生装饰材料, 并做好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树立低碳节能意识, 做好施工的每个细节工作, 促进建筑装饰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强施工机械管理, 选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机械设备, 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态。对装饰装修的废料也应该尽量充分利用, 对不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应该做好处理工作, 避免出现施工垃圾。
四、结束语
总之, 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 运用低碳经济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以此为指导, 并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策略, 做好装饰设计工作, 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肇铭.低碳经济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建筑设计, 2013.
[2]王睿.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探析[J].艺术设计, 2014.
[3]王志刚.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2.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 篇十二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0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并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视角论述了如何将评价融人教学过程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设计;原则;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于是,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应运而生。围绕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论述与实践也日渐丰富。然而。人们对发展性评价的探讨。似乎一直是“就评价而论评价,关注的焦点往往是评价目标、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法的变革与实施等。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恰当的评价(学习)目标,充分地实现了多主体参与,也采取了多样的评价手段,但学生的学习仍有可能没有丝毫改进。笔者认为,发展性评价并不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发展,而是必须以教学为中介。通过与教学发生相互作用并促使教学不断改进,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针对发展性评价的特点,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将发展性评价理念融人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特征
什么是发展性评价?简言之,即是指“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发展性评价从评价的功能、目的角度出发,直接针对评价无法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等弊端而提出,强调有效发挥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发展性评价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融合教学与评价为基础和核心。以教师运用评价工具不断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从而改进其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中介或途径,并最终促进学生、教师教学以及课程三方面共同发展的评价”[2]与其它评价概念相区别。发展性评价体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1.“为了发展而评价”的价值取向
发展性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涉的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与持续发展为最高目的,这也是发展性评价的本质追求之所在。
发展性评价首先要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显示了学习者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这些目标不仅包括来自各科课程标准的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适应大众教育和终身学习需要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的能力、沟通与合作技能、思维和推理的技能以及负起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发展性评价同时还关注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与条件。它不仅要对学生的发展程度作出价值判断。同时也更加重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造成学生发展困难、前进障碍的原因。发展性评价的结果解释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要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要为学生在下一步发展中克服困难、扫清障碍而提供对策与建议、条件与资源。
2.“在发展中评价”的过程特征
发展性评价“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发展的评价”。[3]基于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与相互推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主体的同一性。发展性评价是基于学校教学层面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二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是对“学习动机、过程与效果三位一体的评价”。[4]三是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性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除考试和测验外,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开发和使用观察、访谈、自我报告、成长记录袋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四是评价过程的交互动态化。发展性评价是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而进行的,强调评价与教学活动的交互促进作用。它“既寓于教学活动之中,又超越于教学活动之上”[5]寓于活动之中强调的是,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中师生的各种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活动过程就是产生各种各样的评价的过程:超越于活动之上则意味着发展性评价使教学活动处于目的的指引和调节之下。它通过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与考试评价有机结合。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全程监控;通过全面收集并及时反馈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信息,而促使教师与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导向教学过程的不断修正,从而有序地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3.“评价即发展”的功能特征
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反映的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是对客体属性是否符合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评价客体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一种认知性主客体关系。与实践性主客体关系不同,评价过程中主体的行为与活动本身并不直接改变客体的本然结构,而是在于认识和了解客体的状况,判断客体的行为、条件、结构、活动及其后果的价值,诊断客体存在或表现出来的薄弱之处,探讨客体发展与完善的可能性。[6]很显然,发展性评价并不能直接导致教学改变或学生发展。其发展性功能主要表现为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反思”与“自省”。
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发展性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的过程,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特别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即教师和学生)双方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统一观点的过程。通过主体之问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对话,形成有关客体价值的共同判断——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如何?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有的学生不能达成预期目标?是目标设置不合理还是存在其他障碍?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应该做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反思”而产生了推进教学进程的压力和动力。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就是行动和反思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学才会不断改进. 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
“评价即发展”的功能特征,还体现在学习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学会评价将成为学会学习的一部分,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任何外在的、他人的评价最终也都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并内化为自我认识才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充分地参与评价过程,与教师共同制定评价方案,共同收集和分析处理评价信息,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强调学生充分地参与评价过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进而主动地规划自我成长的历程。而且,通过共同承担评价责任,更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即学生利用评价信息来管理学习,明白当前学习状况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改进学习计划,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事先规划与安排。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包括内容、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然而,由于在评价与教学的关系上,人们一直倾向于把评价视为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判,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是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或结束之后)才去考虑评价的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把评价活动剥离于教学设计之外。以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来审视课堂教学设计,就要求不仅要将评价视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而且要通过对评价与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而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改进的功能。
1.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1)整体设计原则
教学系统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即其各个部分是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各个环节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否则这个系统就不能有效地运转。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与教学活动交互共生,自然应该与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说,在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策略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评价的问题:如何确定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如何观察和搜集有关学生表现的重要信息,如何运用评价手段诊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等等。
(2)以评促学原则
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评价。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评价本身能够直接导致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必须以教学为中介、以学生的学习为焦点,通过对学生学习的反思与监控来实现教学的改进。从而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评促学的原则,这意味着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发展性评价的功能特点——评价即反思、评价即学习。将发展性评价活动融人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学习者对意义与身份的双重建构。
(3)减负增效原则
减负增效是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想达到的总体效果从目前的评价改革现状来看。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往往是在形式上关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与多样。这种就评价而论评价的改革措施很容易加大教师与学生的负担,造成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浪费,甚至会挫伤部分教师的改革热情与动机。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首先强调的就是评价应该有效果。即能够有效地判断教学是否正在或将要达成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或者说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次,也要讲究效率,即设计者(也就是教师)能够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全面、合理的判断。2.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当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7]为此,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遵循以下设计思路展开:
(1)分析教学内容。准确阐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人们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学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它既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其判断教学效果的基本参照。正是教学目标把评价与教学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
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从理论上来说,应该事先确定教学目标,再选择教学内容。然而,对于教师而言,大多是依据教科书已经设计好的内容展开教学的,因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往往是首先从分析教学内容人手,通过对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分析与提取,最后得出教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进而准确地阐明教学目标。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足够清楚而具有可测性。一个准确而可测的教学目标通常要明确四个基本要素: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首先,目标指向的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将诸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作为教学目标,这种表述方式是不恰当的,不仅无法根据目标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往往会导致教师误以为只要完成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其目标就算达成了。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其次,必须用可观察到的行为术语来表述,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如“理解”、“体会”等可以有多种解释的术语。第三,必须明确地指明学生表现出相应行为的条件或情境.如“借助工具书”、“根据地图”、“阅读一个段落”等。尤其是对于无法直接转化为行为动词的教学目标,通过限定行为发生的情境,可以更加地减少教学与评价的不确定性。第四。必须清楚地指出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2)开发诊断性评价工具,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之上。即必须以学生业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起点。在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称为学习者分析。然而,对学习者的分析不是想当然的,仅凭经验行事的,而必须借助于科学有效的测评技术来实现。
诊断性评价即是为了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评价。它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类似“摸底测验”的评价手段,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二是直接了解学习者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态度,如果学习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目标所规定的内容,教师就要重新选择并确定教学目标;三是通过设计调查、观察工具等,了解学习者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上的差异,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设计教学活动,开发形成性评价工具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得以逐步实现的。然而,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并不总是可以顺利实现。形成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答、测验、观察等手段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地采集信息,对学生到达终极目标的学习进程作出判断。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在教学活动形式评价重心评价方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上存在的缺陷,随之修正和调节教学活动。因此,将形成性评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同时,根据需要开发形成性评价工具,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包含许多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而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通常对应于不同的评价重点与方法(如表1所示)。
(4)开发终结性评价工具
开发终结性评价工具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终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教学阶段(如教学单元)结束时,对教学实施的总体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终结性评价设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效的评价,即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评价学习成效的方法,通常依赖于教学目标的性质。二是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问一问:教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教学策略与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等等。
尽管终结性评价是对某一阶段教学效果的鉴定性评价,但评价并非是教学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或教学系统的持续性循环。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作为教学检查与反思的工具,甚至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源头与起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17]号)[Z].2010-06-07
[2]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3):36—38. [3]董奇,赵德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3,(8):18~21.
[4]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O):15~l9.
[5]毛景焕.课堂评价的新视点——关于如何通过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27~31.
[6] 别敦荣.论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6):34-38
[7] 鲁献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7):17-23
【基于低碳理念的产品设计】推荐阅读:
基于心理教育理念的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策略08-13
低碳经济的理念09-23
基于matlab的连杆机构设计10-30
基于CAD技术的汽车设计实例06-17
基于卫星产品保证的并行工程的研究10-25
教师发展设计是基于生涯规划的策略11-04
基于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设计07-17
基于FPGA的数字频率计设计报告10-02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