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

2024-08-02

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精选11篇)

1.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 篇一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保存

导学案是引导学习的有效方案,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抓手,在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层面作出如下规范,各学科务必遵照执行。

一、认识导学案

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根据这个定义,“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精益求精。

二、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1、导学案与教案的不同点

A、导学案重“导”,教案重“教”。

B、导学案服务于学生,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教案方便于教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C、导学案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案重在对知识的传授。

D、教案以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E、教案是教师的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里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F、教案要求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2、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如何编写导学案

1、总体编写思路:“三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阶梯化。

2、编写导学案的三个着眼点(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3、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 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

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4、导学案的知识和问题级别设计。

基本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

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总则:预习不好的课不准展示,没有导学案的课不准上,没有集体研究教材的课不准编写导学案。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四、导学案的内容

一般而言,导学案可分为八个基本环节,(各科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删减或增加、分解或组合):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重点难点:要结合教材和学情而定

(三)知识链接

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5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

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四)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一课时一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举例说明)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② 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 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 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7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 8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六)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七)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八)学习反思

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 9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反思的方式有:

1、自问反思

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2、自查反思(针对作业和练习)

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

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3、学习态度反思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的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10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

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

一份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要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态度上有没有不认真参与学习,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五、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本年级每个教师初步备课(第一个月这样做,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年级所有老师优化组合各自的导学案,形成最优方案,交科组长审核。科组长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签名后交还科任老师。科任老师按组长修改意见整理后付印。

六、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前置,学生在上课前要完成独立预习的学习任务,任务下面要有预习收获。

2、小组内课代表要在每天早晨检查每个人导学案完成的情况,并向老师汇报。一二年级仅仅统计做了没有,三至九年级要书面汇报完成情况。

3、导学案课堂上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要完成所有题目。

4、教师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课后老师收取部分导学案,进行批改,把握学情,对下一步的学习有个定位。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5、导学案存放:学生将导学案按单元整理好后,装文件袋保存,以备以后复习使用。

2.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 篇二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法,学习内容的设计

“导学案”教学法, 对很多人来说似乎知之甚少, 有的导学案只将教材上的内容变成问题填空, 让学生从教材上找答案再填空, 或者从教辅资料上找知识点归纳, 让学生填空, 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一厢情愿地堆积了许多问题, 让学生逐个解决, 学生思维不畅, 最终头脑空白, 从根本上并没有能够让学生去探究、思考, 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类型、起点能力、发展方向甚至心理表现等主体的内在呈现, 没有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设计问题时, 只是精心体味知识内容, 尽可能从多种角度, 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探究、分析、阐述较为典型的、学生较难接受、掌握的问题, 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否吻合, 最终学生难接受 ;忽视了问题设计的目的缺乏思考性和启发性, 将结果或探究的结论一目了然地呈现给了学生, 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有效、深刻地展开, 学生仍是被动接受学习, 不会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意识淡漠、学习行为依赖、学习品质欠佳。一个好的“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必须要按照人们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设计问题情景, 整个学案中设计的所有问题跨度不能太大。

导学案, 就是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提纲, 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 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意图, 让学生有备而来, 克服了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 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 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 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设计要定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为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应该怎么学、达到怎样的目标, 以及怎样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能力。这样, 学生也就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导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合作学习及探究的问题、学生展示、课堂小结、达标训练、学生自问等。

1. 学习目标要明确, 让学生一目了然, 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

课堂教学时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 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 使学生通过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 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 是启迪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 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 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有 :用故事、科学史实、实物、图片、模型等都可以创设学习情境, 用游戏、体验活动等创设情境, 创设简笔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 等等。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导入新课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比例函数y=kx、一次函数y=kx+b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 并由学生介绍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 提出反比例y=- (k≠0) 的图象是什么样子呢?是直线还是曲线?这就需要我们动手去做一做, 才能得出结论, 从而引导学生画图操作, 这是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 进行类比引出新知识。kxkx

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应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 需要主体与客体的平等互动, 真正实现主体的思考、实验、练习、发问、协作、交流。在创设学习情景时, 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2. 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 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 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编制自主学习内容时更加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梳理, 渐进性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主要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每课时的知识要点, 学生通过自学看书等形式来完成, 教师巡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及探究的问题时, 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 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 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设计的导学思考题, 就是将学习目标问题化、情境化, 形成明确的探究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 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思考、交流来解决问答题, 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小组长要检查, 教师也要巡查。教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只是辅导。学生合作学习后各组小组长要向全班汇报, 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各组组长在汇报时要说明本组还有谁不会, 问题是什么, 现在解决没有。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 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不会的教师再点拨。教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让学生暴露错解, 发现学习中的陷阱, 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 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 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防止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

3. 达标训练的设计,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 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 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 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 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每个知识点学完后, 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 这是必要的, 但题目不在多而在于精。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出易练、易混的知识点和附隐含条件的需小心注意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能力提高题目的设置要多链接中考, 或学生的难点甚至学生平时最不愿意做、考试时最容易失分的题型。提高题侧重于能力训练, 要融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导学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小结能力。小结既是导学案教学的句号, 又是问号。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整节课的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系统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 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 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

在导学案的最后一栏【学生自问】留有一小块空白, 让学生写下他们自主学习后的体会和疑问。我们只有鼓励学生提问,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观点,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出他们的发散思维,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像【典型例题】及【方法指导总结】等环节并不需在每个学案上都出现, 要根据课的内容特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加以设置。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 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 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 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 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 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还是通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掌握的, 这有本质的不同。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 教师不急于讲, 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 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 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 教师可以纠正, 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 能够做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学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己看书, 看完后合上书, 把问题化知识的每一点都写出来, 并且讲给同桌听, 说明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 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 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 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 而应跟上检查措施, 在互动中, 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 ;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 通过讨论、辩论、争论, 认识不断提高, 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 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 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 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 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课堂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 注意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性。

3.试论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82-01

在《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究、合作”的背景下,導学案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而与传统教案相区别。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在教学与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将以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为例,探讨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制及在编制过程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1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框架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的基本框架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知识链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练习巩固、总结反馈。以《湖心亭看雪》为例,笔者将本课导学案设计为以下模式。

1.1 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笔者认为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其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疏通全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其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与掌握文章中运用的白描手法:体会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艺术特色。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的态度。另外笔者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应是学习与掌握文章中运用的白描手法,而学习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指导学习方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适当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本课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可提供以下学习方法:(1)充分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查阅不懂字词,疏通全文大意。(2)课堂上交流部分自主学习成果,相互补充。

1.3 知识链接

在语文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链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本篇《湖心亭看雪》中可提供给学生以下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张岱(1591—1679),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人,侨寓杭州。明末清初文学家明王朝覆灭后,他消极避世,隐居于浙江山中,一心从事著述,尤以散文著称。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感伤的情绪,于追忆往昔之繁华中流露对亡明的缅怀。文笔清新干练,富于诗意。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2)湖心亭简介: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环抱,青山遥峙,水色山光一片,正是西湖赏景的好地方,因此,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1.4 自主学习

导学案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因此,保证学生预习时间的充分性是必要的。另外在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设置客观性问题,而主观性的问题更多应该放到课堂的合作探究中来完成。基于笔者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块中可设置以下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

崇祯( ) 更定( )毳衣( )一芥( )

沆砀( )雾凇( )强饮( )喃喃(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人鸟声俱绝( ) 是日更定( ) 余拏一小船( ) 拥毳衣炉火( )

雾凇沆砀( ) 上下一白( ) 焉得更有此人( ) 强饮三大白而别( )

莫说相公痴( ) 客此( )

(3)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章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的句子是( )

②文章中描写具体的雪景的句子是( )

1.5 小组合作

结合课文的注释翻译课文,疑难句做出相应标记并在小组内部提出进行讨论。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 问题探究

(1)文章中的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细细品味它的美,并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2)“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此类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请问这是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法?“独往湖心亭看雪”是否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相矛盾?

(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那么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痴”字的?

(4)请问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吗?

1.7 练习巩固

辨析多义词:

(1)是:①是日更定矣( ) (2)一:①余挐一小舟( )

②是金陵人( ) ②上下一白( )

(3)白:①上下一白( ) (4)更:①是日更定矣( )

②余强饮三大白( )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文章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景色,这种手法是否在之前学过的课文中遇到过,如有请你适当举例。

搜集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并写出其作者与出处。

1.8 总结反馈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文中运用了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世界,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也有偶遇知音的欣喜。

2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第一,如何在统一的基础上体现设计者的个性。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有着一定的标准,但是导学案又是个人智慧的体现,因此如何将坚持统一标准与体现教师的个性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二,导学案实施基础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其自学能力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如何使得导学案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值得探讨的。第三,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教师把导学案当成是练习题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问题设计层级较为混乱,造成学习目标落实不当。

参考文献

[1]王益辉.“导学案”之思与辩[J].教育科学论坛,2011(9).

4.讨论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篇四

在3月13日上午进行教研活动中,物理教研组就张晓杰老师编写的&5.6向心力导学案进行讨论,目的是更好的贯彻我校入选的“三环六步1+1“的课改模式,同时体现把导和学有机的进行结合,更好地让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每位教师拿到一份导学案的初稿,分析、分年级小组讨论十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优点和不足,以供编写教师参考、改进。

高一组:内容全面,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知识总结、巩固训练。体现了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样。

高二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有知识点的总结,有例题及时对所学知识点的练习,加深理解。不足:注意版面应新颖,每个知识点加大字号或用黑色加粗显得醒目。

高三组:整体感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主要到知识点间的联系拓展,有做题方法的总结。不足:巩固训练应在简单点,难度稍大,而且应从易到难层层深入。

总结:本张导学案编写质量高,吸取同事的建议,让其更加新颖醒目,成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张晓杰老师进一步修改完善导学案。

最后,全组同事就导学案的试用进一步讨论发言

一、利用导学案备课,每一步骤、环节都要细心设计

二、及时收导学案及时批阅,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利用导学案上课,要灵活运用注重课堂问题的生成。

四、让导学案由学生被动的学向主动学的转换。让学生能自己学,能看懂有收获。

五、利用导学案推进“兵教兵”

5.浅谈导学案的预习环节 篇五

导学案是教师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而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材料。

我校新课改工作在全县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导学案的使用,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当然我们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也在积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模式。下面我就英语学科导学案预习环节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1、预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预习题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如果题目要求都较高,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题目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能获得经过自主学习之后茅塞顿开的成就感,因此,预习导学环节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根据需要,布置预习时可将新课中的重难点设计在其中,针对性强能直接体现预习的有效性。比如上述例子中任务③就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前批阅学生的预习导学时,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对新句型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可以一目了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

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进度。

3.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注音标写中文,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预习效果会更好。

4、预习题的设计要便于检测

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例如:要求预习生词,注音标、写中文,那么课上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要求掌握某知识点,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示范讲解。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如果作业繁冗拖沓不便检测,那学生会反感这样的预习作业,效果也就不理想,因此预习题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成有利于检测的题型。

二、预习导学环节的题目类型

1、词汇的预习

①注音标、写中文。这种题型比较简单,借助词典基本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经常使用学生会感到枯燥。

②连线。可以是词义配对的连线,也可以是单词与图片的连线,或者反义词连线等等,同样能达到词汇预习的效果。

③填空。把生词设计在句子中,让学生完成句子。这种题型对部分学生来说有点难,但我们可以给出生词的首字母以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学生取得预习的效果。

④纵横字谜游戏。把生词设计在一张字谜表格中,写上一些提示字母,旁边列出生词中文或者英文释义,让学生根据提示在字谜表中填入生词。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型,但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题型也偏难,因此可以在调节学生兴趣时选择性地使用。

2、语法的预习

①找规律,得结论。这是在语法预习中常用的题型。比如预习一般将来时态时我会这样设计:观察下列句中的黑体字部分,然后总结规律:a.I will go to Shanghai tomorrow.b.She will visit her uncle this Sunday.c.My mother will write a letter to my sister this evening.d.My classmates will have a picnic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总结:一般将来时的谓语动词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们在经过认真观察之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②改错。这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题型,在预习了新的语法后,要求学生把句中的错误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很多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③中英互译。在预习了某个语言点之后,有时采用这种形式检测

学生自学的程度,但对半数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较少采用。

3、阅读的预习

①是非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句子对错,如遇错题要求学生改正。题目有直接能从文中找到的句子,也有通过上下文才能判断的句子。②回答问题。先设计几个低难度的yes/no questions,然后是几个wh-questions,最后一题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What’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更高了一步。

③找主题句和支撑句。常用在预习科普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包括找全文的或是某个段落的主题句,并且找出相应的支撑句,这对理清全文的思路很有好处。

④填表题。常用于叙事性文章的预习,比如按时间的顺序填写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按人物角色填写不同的言语思想行为等。⑤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完形填空,相对难度较高。预习的题型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而不断改变的,教师只有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更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任务,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使预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 预习导学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环节,它让自主学习有了落实,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让学生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知识的使用价

6.使用导学案的困惑 篇六

导学案实施有一段时间了,仍没摸索出什么好的门道,反倒是常有一种挫折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使教师没有了以往的得心应手,每节课都上得有些累,但我仍在坚持。

导学案使用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寻找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特别体现于知识应用能力培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教学从学生机械地获取知识,转变成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使所有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艺术的魅力,但使用中还有些困惑,在此提出与大家共同商讨,以利于让导学案发挥更大的教学教育功能。

困惑一:编写“导学案”时怎样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我们做法是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知识的适度拓展,以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但这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和学生对编写的“导学案”都有不同的意见。

困惑二:如何落实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差异是很大的,做得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没意思;做得差的学生感到课堂上学不懂。“预习环节”无疑是使用“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否养成,自学能力可否提高,还直接影响课堂展示是否能广泛深入地进行,直接制约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学生的预习时间不充分,预习方式不落实,那么课堂展示就将流于形式。或上成学生的对答案课,或上成老师的展示课。由于预习时间少,学生理解知识,探讨知识的能力未得到培养,教师在传授中很难到位,最后很多次都流于教师带领学生去挖掘参评,学生的主体性还缺乏更充分的体现。所以预习时间该不该给予学生,怎样给予?给予后如何组织预习?

困惑三:怎样开展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尝试过“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教师讲解”等,但感到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时还会出现混乱。

困惑四: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特别是协调好与其他课的学习时间?

大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都很差,往往由于自学速度慢而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困惑五: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差

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差,不会合作交流,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所说得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 “导学案”是我们学校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载体,它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于一体,它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让它在我校开花。提出困惑,并不是否定它,是想把这件事办得更好,更扎实,更有效。我们必须先要了解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到更能适合我校学生学习使用的导学案。这种教学改革,大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7.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篇七

一、如何编写导学案

(一) 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解决认识

导学案的最大功能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但由于语文知识体系的庞大, 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仅有少数悟性较高的学生能够把语文学得很好。所以, 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与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 同样需要教师课前准备大量资料, 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情。课堂上的展示是否精彩, 学生在单位时间知识获取的多少与能力提高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学案的编写质量的高低。为此, 教师必须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切实安排导学案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学习环节以及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方法途径。只有做到这些, 我们的导学案才能对学生课堂学习起到“导学”的作用。

(二) 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方法

流程安排应尽量科学、全面。导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的主要流程图, 是课堂问题探究以及前期准备、后期拓展与能力提高的前置。一般情况下, 导学案应包含学习目标、课前预习、问题探究、知识拓展或问题迁移等方面内容。具体地说, 学习目标应分层次地明确告知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等内容, 为使目标落到实处, 尽量使用一些可查、可测的词语, 如“说出”、“写出”、“举出”等;课前预习属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 所设置的多为基础性知识, 也应明确告知学生方法与目标, 内容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进行设置, 不求难度, 重在夯实基础, 为课堂问题探究做好知识储备;问题探究为课堂教学主要或重点内容, 探究的问题应以教材为中心并密切联系生活, 探究方法与形式可为阅读分析、体会感悟、表达交流等,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知识拓展或问题迁移部分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安排“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或“实际运用”等内容, 尽可能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

环节设计体现课堂教学思路, 凸显教学主要环节。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仍需要教师的过渡性语言予以提示、引导。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语文学科学习的一般步骤, 尽量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规律, 因而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问题探究, 相关问题的前后顺序应趋于合理。

问题探究植根文本, 避免知识题目化。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学习, 意在通过相关问题的研究有重点地探究文本教材, 形成新、旧知识的串联,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题目化很容易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就是课堂学习的终极目标, 一直奉行着“拿来主义”的部分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导学案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尽可能地与文本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阅读、文本知识的梳理与探究去逐个解决问题;传统教学中的朗读、分析、书写、表达不可丢弃, 温故知新的道理不可偏废。

二、导学案的使用

通过检查批阅, 进一步了解学情, 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导学案应提前发给学生, 课前抽查或批改。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和课堂展示的准备工作, 二是为了确定课堂教学与展示的重点内容。导学案完成质量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检查批阅, 可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与问题探究的准备情况, 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时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确定教学重点, 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只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体思路, 绝非课堂学习的全部。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时, 不能以导学案为中心, 重点应放在文本教材的探究与挖掘上。首先, 导学案只是提纲挈领式地告诉学生本节需要探究或掌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忽视教材的研究是十分危险的。其次, 导学案是提前编写的, 而且是共享的,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常常会对之前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重新审视、质疑甚至大面积否定。这种情况下, 单纯以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全部内容, 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也有悖于教师的愿望。再者, 课堂是不可完全预设的, 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小问题常常会使课堂出现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 如果仅以导学案为本, 而忽视教材的研究, 岂不可惜!

8.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 篇八

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课堂下,一般只有老师的教案,而如今我们积极进行课改,颇受青睐的高效课堂所使用的是导学案。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其核心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导学案就像汽车导航仪,指引学生逐步接近的到达目标,朝哪个方向行驶,走哪条路便捷,在哪个路口转弯,不适时过度的导不是导,而是教。导的力气过大,就夺去了学的主体地位,就不再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格式的教育,而逼着学生看教师唱的独角戏了。导学案承载了育人和会学诸多功能,导学案不是习题集,是学生学法的学步车,是达到能力目标的导航仪,是驶向终点的方向盘.可见,导学案和教案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包括了教案,并集中了多种教学文本于一体,是优于教案并高于教案的最新型学习材料.对于导学案的出现,是我们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的产物,是积极教研课改的新产品,因此,它不是一般的教辅材料所能替代的,也不是一般的书店所能买到的.确切的说,导学案依然处于课改先锋者研制的初级阶段,它需要我们不断的给予补充,增删和探究,它的诞生凝聚了无数敢于打破旧传统,对着教学有着高度的热爱的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如此看来,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编制导学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接下来本文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粗浅看法,有不妥的和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怎样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的“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导学案的 “导” 就是引导、指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 “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因此,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应高度注意下列问题: 1.钻研教材是根本.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教师应该自信研读教材,仅仅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重难点,提炼知识脉络,研究学法,探寻规律,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2.目标落实是关键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要课课有目标.整个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根据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目标怎么定?如何学?如何练?如何检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当堂检测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吻合.3.梯度上升是必然

导学案多涉及的课堂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 要学生探究的每一步,指令需要清晰明了,又前后贯通,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似懂非懂.内容有了梯度,学生就有了挑战,学起来就有了兴趣.编制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平行班的学生也或多或少的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对于以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导学案的编写且不可只针对某些学生,而是应该针对各种水平的学生来设计.分层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都有进步的方法。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既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注重层次性.1)层次性原则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时间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导学案一般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成四个级别: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层次性原则还要体现在“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中,要考虑学生知识储备的层次性。比如优等生要120%达到学习目标,即在完成本课目标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中等生要100%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所有的基础题要全部过关.而待优生80%达到学习目标即可。目标的达成要考虑到学生各自的能力,要为他们制定不是伸手可及但一定是跳一跳能摸得着的目标。打个比方就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上100斤的担子上路,学力不足的学生就只能给他60斤左右的担子.否则,所有学生都挑上过百斤的担子,会让学力不足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从而扔下担子不干了.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也是体现了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层次性原则也要体现在测评之中:我们在设计测评题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题目的难易结合,甚至有时我们还把题目分成几部分,哪部分由哪几号同学来完成,这种设计正好和目标分层相吻合,照应了学习目标的设计。2)集体性原则

这里所指的集体性原则是针对集体备课而言的.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 “路线图”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导学案的编制过程是对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学科组的集体智慧.您想,一份导学案的成案要经过上课教师的初备,同科老师的群议,吸收百家后的修订,然后是根据自己班级情况的补充,单是这一系列的研修过程,就足以看出了小小导学案的份量和凝聚的强大智慧.这样生成的导学案怎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能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集体备课可以避免盲目性,集体备课可以使备课的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有同科教师的督促,有包科领导的把关,集体备课产生的导学案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深入研究,能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能够通过集体备课,吸收年轻人身上的朝气和灵动的东西;对于青年教师,能够通过集体备课,使学科知识更具系统性,逻辑性,更能学习有经验老师的优点,迅速成长,少走弯路.集体备课本身就体现了团队精神,只有整个团队进步了,水平提高了,才会相应的水涨船高.3)统一性原则

经过最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导学案的编制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模式,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概括地讲,导学案的编制需要注意统一性原则,既 “四个统一”: 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统一编写程序是编写导学案的前提,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提交下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讨论,主备人吸收同科老师的建议,对导学案进行修订,然后提交包科领导签字印刷,待拿到印刷稿后,再根据各自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课后还要根据实际上课的效果进行课后复记和反思,进行修订.统一基本环节是经过一线教师在高效课堂下多次研究修订而得出的比较科学的结论,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等几个环节构成.学习目标是每个导学案的精髓,它的明确与否,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目标的设立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重难点的确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而预设,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可以避免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统一课时容量和编写格式是提醒老师要注意各个学校的时间设置问题,有的课堂是45分钟,有的是40分钟,有的课堂模式是271,有的是10+35,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才会有效果,否则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度,不能过简或过繁,要注重实效.我们一直不提倡题海战术,因此教师要精选习题,争取做一题会一类,触类旁通,省时高效.导学案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接受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平时多注意观察,思考和积累,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从而使导学案越来越完美,越来越能成为学生手中制胜的法宝.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导学案的出现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因此导学案是学生手中责无旁贷的方向盘,学生只有牢牢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得更稳,驶得更快.参考书目: 《高效课堂体验式培训指导教材》

《前景高效课堂校本培训教材》

《杜郎口课堂宝典》

《解读高效课堂》

《杜郎口旋风》

9.仙河初中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要求 篇九

一、导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置四个级别:

A级:识记级,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B级: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级:应用级,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级: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生活实际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二)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重点: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特色;

4、巩固练习是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遵循六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了解学生基础、利于学生学习、难度适合学生实际)

2、问题化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3、参与化原则(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5、层次化原则(学案有梯度、要求有层次、思维要深入)

6、激励性原则(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四)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

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

3、知识链接:前置测评、诊断检测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可以是小测试题形式,也可以补充学习本节相关的知识。

4、学法指导: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

5、导学过程:

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

6、学习小结: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7、达标检测 :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8、自主反思:

突出反思重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心得感悟等。

二、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导学案的使用流程:

1、提前一周进行。周一上午由备课组长根据下一周的教学进度、课时来分配编写任务,周四前备课组集中讨论,由备课组长审核、定稿,编写人、审核人分别在导学案署名后打印。

2、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课前抽批,了解学情,进行复备。

3、课后收交批阅,了解学情,课后反思、进行修订。

(二)科学使用方法:

1、学案导学: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

2、课堂导学: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①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②对重点知识,采取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③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并适时启发、点拨,诱导。

④对由探究得出结论的部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3、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

①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②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编写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

4、对学生的要求,并养成习惯:

第一、课前。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课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第二、课上。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课后。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10.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 篇十

首先, 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我所使用的导学案包括这样十个部分:主题名称、课题名称、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预习难点、预习方法、知识网络、探究讨论、自我测评以及拓展视野。后四个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是导学案设计的重点。“知识网络”意在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知识体系的初步认识, 根据初中学生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和每一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教师要搭建一定的平台作为支柱。这个平台既不能太难, 要让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阅读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又不能太简单, 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 来完成剩余部分,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有时,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如七年级上册的《南方的初步开发》, 教材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初步发展。课前学生并不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所以设计学案时要先帮助学生理清这个时期朝代更替的脉络, 然后再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设计如下:

“探究讨论”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未必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但这些问题往往能让学生换个新角度去思考问题。上课时, 在知识网络构建的基础上,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戊戌变法》时,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我特别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维新变法运动______戊戌变法 (填>、<或=) , 有些学生一直以为这两者是同一回事, 看到这个题目, 立刻开始新的思考。经过仔细阅读课文, 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变法而掀起的整场运动, 从19世纪90年代初直至戊戌变法全过程, 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上书、办报、组织团体等。戊戌变法仅指1898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 不包括其他内容。所以, 此处应填写“>”。

“自我测评”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总结检查, 具有查漏补缺和反思的作用。我在导学案设计时遵循适度和适量的原则。适度是指练习紧扣教材, 符合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并且按照中考要求, 在难度上设置易、中、难三个梯度的题目, 在题型上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的题目。适量是指题量要适当, 要能突出重点、难点, 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地掌握知识要点, 提高学习能力。题目的选择不一定是针对某一课的内容, 往往要注意将其横向、纵向的联系渗透其中。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 也会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讲“三民主义”时, 我联系现实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福建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 人们发现海峡两岸各竖立一块巨大的标语牌, 厦门这边写着“一国两制, 统一中国”, 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 统一中国”, 请问这两条口号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它们有何异同之处?

其次, 要想让导学案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要在导学案的批改上下工夫。为了保障每节课的效果, 教师必须认真地全批全改导学案, 才能知道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对本课的认知程度。这样, 上课有了针对性, 既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批改后, 最好在班级中公开导学案完成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奖惩。有了奖惩制度,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被调动起来了, 每位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光, 完成学案时自然会认真专注、精益求精。随着导学案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 课堂的效果自然就很有保障了。

此外, 导学案的使用要注重系统性与长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其内容, 以提高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1.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经验做法 篇十一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已深深地在我们的课堂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不管是“345”优质高效课堂,还是“1248”课堂推进策略,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都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导学案的编写与有效使用是实现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

1.导学案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案,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案,更是师生课堂沟通、当堂练习的练案。导学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与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帮手。

2.导学案要指导学生以本课所学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活动、自动生成答案的快乐舞台,从而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导学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历史学科在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中总结了以下成功之处,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教斧正。

第一部分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教师的灵性、创造性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体现不出来,一份学案就变成一份试卷,一本练案,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编写的指导意见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教材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课本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以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对课本内容的重新整合,杜绝使用挖天窗式的填空题。知识问题化目的是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4.学案的编写要体现教科研中心提出的“十二点备课法”

“十二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整合点、重难点、自主点、合作点、探究点、测试点、生成点、创新点和反思点。“十二点备课法”是教科研中心2010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在编写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要全面思考十二个要点,并将其融合,达到点面合一。

三、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导学案编写的主要条目包括五大方面: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其中学习过程又包含了六个方面:1.自主学习,自我检测;2.交流展 1 示,合作探究;3.拓展延伸,感悟历史;4.知识建构(总结归纳);5.巩固练习;6.学习感悟。

四、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一)课标要求

把握课程标准,掌握中考教学导向,从而明确导学案编写的大政方针。

(二)学习目标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既突出科学性,又要符合学情,重视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维目标的文字表述要落实简约化原则,符合教情、学情,不要照搬教参,冗长啰嗦。学习目标不要写成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三)学习重、难点

文字表述要简洁,不要照搬教参。对照着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学案中教师要突出思考如何突破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并不是一般的通法说教,也不一定每节课都必须有这些方面,可视具体内容而定。

(五)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通过对知识的高度整合,列出自学提纲(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整合,如图表、知识树等形式),特别注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整合。最好不要以填空的形式。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在班内进行交流解决。教师可预先将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3.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教材、发掘教材,挖掘出历史教材的情感教育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4.知识建构(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5.巩固练习

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所学内容。

6.学习感悟

包括小结、知识网络图、感想、疑惑、巩固练习、自我评价表等。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点、生成点、困惑点,从而学有所得。

第二部分 导学案的有效使用

一、教师要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引领、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与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与解决,从而使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学生也要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是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求索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一)自主学习离不开导学案

1.每堂课教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2.“先学后教”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等多种形式。

3.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二)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利用学案设计有效的合作探究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宏观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1.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

2.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3.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集体解决。

学生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讲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2人一对的讨论;其次是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再次是全班的合作讨论。

(三)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者,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板书展示。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教学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首先是学生自学,然后是小组讨论,之后是全班讨论,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教师来解决。

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的精讲不仅是解答问题,还应包括规范学生的一些概念、步骤及规律性的东西和方法。

(五)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将学习中的困惑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以便于课堂生成。

(六)学后反思、拓展提高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的概括是了解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反思可以借助学案。

拓展提高更需要学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据新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要求进行拓展和提高。特别是对于好学生更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七)复习备考、有效训练离不开导学案

学生的自学是探究新知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之后的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的进行复习。课堂有效训练要有检测目标:要实现堂堂清、人人清。

四、教科研中心统一编写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学情。下发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对我们的学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取舍使用。

3.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校情。要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大胆取舍。要创造性地使用学案,要用最新的实例论证观点,使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4.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教情。学案的编写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在质量上会良莠不分,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利用自己的业务积累创造性的对学案进行大胆改进。

五、学案使用时的基本操作程序

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要根据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以及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特点、不同年级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内容。具体应体现如下原则:

(1)明确目标

预习学案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定位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预习内容,所学历史中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知识的重新梳理,本节学习内容中的主要基础知识;二是预习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三是对学生预习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

(2)精设提纲

根据预习目标,合理设计预习任务,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领学生复习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旧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提纲中所设计的问题要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梳理、理解、识记。要杜绝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机械再现,突出对知识的识记、梳理、归纳和总结。

(3)巩固效果

通过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巩固预习成果,完成自我检测,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案所设计的训练题目要有针对性,要为新内容的学习打基础,训练题量要适中。

(4)发现疑惑

在预习学案中,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4(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小组互助 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做到:一是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中的学科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提倡通过材料的引用创设新情景的题目,避免简单的无效的问题。二是,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中,教师要积极地,有选择地深入学生学习小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要做到:根据老师的安排,依据合作探究的题目,迅速地对探究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注意力要集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启发,学习小组长要鼓励成绩后进学生踊跃发言。讨论的结果由小组长做好纪录并选出中心发言人。合作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可采取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形式解决。确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进行恰当精讲点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力争不出现偏题、怪题,并给展示时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小组内对导学案中的题目形成统一认识后,可进行全班集体展示。

3.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本环节是体现教师指导与引领作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疑义、争议的困难问题,教师不要去直接告诉他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恰当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笔记、学会补充、学会质疑;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要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3)要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知识建构,有效训练

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建构,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分析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应如何 5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教师要选取学生知识构建中的典型代表,及时展示,引导学生形成规范。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测试。检测试题要以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要求有梯度、分层次)。所选题目应注重考查本课时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

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要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组内、组际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

5.延伸训练、能力提升

课后拓展延伸是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理解和拓展应用,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设计课后拓展内容,拓展内容设计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延伸性、探究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拓展要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反馈矫正。

六、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1.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

2.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必须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做文章,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3.不同课型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知识新授课 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预习准备新课的掌握、理解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侧重于知识建构,有效训练、延伸训练,能力提升。

总结复习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侧重于有效训练、拓展迁移、延伸训练、提升能力。

测试讲评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己为什么会出错,应该怎样做;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侧重于反思总结、训练完善。

综合探究课 学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史料、阅读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如何阅读并有效地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运用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去解决相关问题。侧重于知识延伸、能力培养。

习题训练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进行知识的梳理、巩固、完善。教师通过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解答,使学生去疑解惑、顿悟贯通、综合拓展。侧重于掌握知识、解题能力。

4.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语

上一篇:文献综述作业要求下一篇:浅谈在聋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