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

2024-07-26

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共11篇)

1.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 篇一

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IN一派》栏目实习单位: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IN一派》栏目实习时间:2005年7月11日~2005年9月5日打开媒体大门的六把钥匙——南方电视台实习报告屈指一算,南方台实习回来已有大半个月了,一直想为这段实习的日子写点心得和感受。但是每当下笔时,都发现思绪没有整理好,所以也拖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接到了南方台的主持人的电话,聊了很久,那时的记忆又重新的浮现在脑海中,马上就下笔了。把这段经历稍微回纳了一下,发现自己此趟实习之旅的收获还是蛮大的,也蛮顺利的。这当然首先感谢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往省级电视台实习。其次,很兴奋自己在南方台都市频道《IN一派》栏目里的学习中拿到了六把开启媒体之门的钥匙。第一把钥匙——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往到南方台报道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在实习前做好预备是非常重要的。俗语都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说的“磨刀”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硬件方面的,一个是指软件方面的。所谓的硬件,就是实习前一定要把应该预备的证件预备好,例如学院先容信,个人简历,小一寸照片,***证实等等。可能个个媒体或者公司的要求不同,所以尽可能在往报到之前问清楚单位是需要什么证件或者证实之类的,都要事先预备好。不然,在报到确当天就可能丢三落四的,弄得自己很狼狈。同时也会给对方一个不好的印象,以为你没有做好预备的功夫。讲到软件,实在也就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预备。当你知道你将要到电视台或者平面媒体,网站等地方实习的时候,你就要开始预备了。实在理论上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了很多,而学院也提供了很多平台让我们尽可能的多实践。但是各个媒体的性质和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你多做作业了。例如,当我知道我即将要到南方台实习的时候,我就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往看南方经济台和都市台的黄金节目,并且通过上网查资料往了解各个栏目的风格,制作方式,收视率等等。所以当我被分到都市频道的《IN一派》栏目组时,我已经对这个栏目是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当栏目的编导在为我们先容他们的节目形式和制作方法时,我已经能够跟他有个比较好的交流了。除了对所要实习的媒体有所了解外,机器的熟练程度也是要事前预备的。由于可能在学校时,邻近期末要预备考试,所以对摄像机和编辑机的熟练程度已经有所减弱。所以,要趁考完试后的空档,多摸一下摄像枪和编辑系统,特别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由于往到电视台的第一天,我已经被要求用对编机。这个机器我在学校的时候已经不是很熟练,往到的时候也是很手忙脚乱的,还要带我的编导重新教我。在这件事情上,让我充分的体验到在事前做好预备功夫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南方电视台用的是大洋的非编系统,感觉上跟premiere还是大同小异的,所以也要在学校时就多练习。总之,机会总是留给有预备的人的,所以在实习前多做预备,那就即是在实习时给自己加了很多分。第二把钥匙——尽快的融进团体实在,无论是实习还是以后工作,能不能尽快的融进团体中就决定了你前进的速度快还是慢。媒体从业职员愈甚。我记得第一天我和师姐被分到《IN一派》栏目组的时候,可能是自己有点怕生,所以自我先容完了之后,就在那里发呆了一个早上,跟人打招呼都是怯怯的。但是我发现这样下往不是办法,我要想办法融进这个团体当中往。然后我就观察我们栏目一个比我们早来一个星期的实习生,发现他已经跟我们栏目组的人打成一片了。所以当编导们手头上有活干的时候,就很自然而然的把他叫往帮忙。观察了一个下午后,我得出了几个结论。首先,他逢人就问好,是个很有礼貌,热情大方的男生。无论是编导,主持人还是清洁的阿姨,他都会主动的问好。第二,他会很专心地记住人家的名字,第二次见面地时候,他马上能正确的说出你的名字,这让我很佩服也很值得学习。究竟,记住人家的名字是对人家的尊重。我觉得这对与一个未来的新闻记者来说,也尤为重要。由于同一个题目别人不会回答两次,包括名字。不仅如此,他还很懂得创造别人感爱好的话题。偷偷的学到了他的这几招之后,第二天,我就很轻易的开展了“破冰之旅”,顺利地融进了大伙之中。

2.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 篇二

2010年初, 索贝中标南方电视台“广东省内远程资料共享”平台项目, 日前, 该项目正式于期交付使用。

项目主要由新闻远程共享以及广告远程传输两部分构成。新闻部分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广东省内21各地市电视台同业新闻的快速回传以及新闻素材远程访问、下载, 实现以南方台远程交换、共享平台为基础的各电视台交流、共同发展的网站平台。广告部分主要实现广告素材的上传、下载以及广告管理等传输、交流等功能。按照南方台项目建设规划, 需要在上述两个项目建设中根据南方台实际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软件功能扩充。

为保证南方台项目的顺利交付使用, 索贝成立以南方台为现场支持, 成都总部为后台研发支撑的项目研发小组。经过一个月来的紧张研发、施工, 项目于2010年4月10日正式于期交付南方台使用。目前该系统正发挥着高效率的远程资料共享、传输性能, 保证每天大量的新闻、广告素材在网络上的高速交互, 为南方台实现与广东省内21个地市电视台间的资料共享、发布奠定了发展空间。

3.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 篇三

整合传播中心 庄云2011年11月28日—12月2日,跟随新闻频道考察组一行到广州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南方报业集团、凤凰卫视等媒体进行考察学习。主要考察学习四家媒体的新闻运作情况、在深圳广电集团与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谈。本报告重点汇报深圳广电集团学习交流的情况。个人认为尽管深圳与荆州地域经济环境相差甚远,但是深圳广电集团值得我们专程再去学习交流。主要原因是:

1、深广电的地面频道做的不错;

2、深广电的全媒体营销、新媒体化战略以及全国首个一站式全媒体广告运营模型与荆视探索的方向不谋而合;深广电还将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加强研究全媒体整合营销模式,为科学量化全媒体广告效果评估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推动行业标准发展。

3、深广电走出去战略与荆视“垄上传媒集团”走出去战略有探讨合作相互学习的空间;

4、深圳广电集团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与荆视发展网络电视有合作的空间。

此次接待我们交流经营工作的人员是负责是国内广告部的副主任夏小燕女士,夏小燕女士是荆州人,1995年因丈夫被录用为公务员来到深圳,先在深圳有线台工作,后合并到深圳广电集团做电视栏目,2009年进入经营部门工作。由于工作分工的局限,这次交流的主要以电视广告经营为主,而全媒体经营和走出去战略等课题没有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建议李台组织相关人员针对这两个课题再次走访深圳广电集团。

以下汇报信息以现场交流、电话沟通和网络搜索共同构成。

深圳广电集团基本情况深圳广电集团是2004年挂牌成立,由深圳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台、深圳电影制片厂、深圳市广播电视传输中心等单位整合而成,目前,旗下拥有6个地面频道、1个卫视频道、2个参考频(公司化运作的频道)道和3个广播频率,同时还拥有公交地铁移动电视的垄断经营权。设立有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移动视讯有限公司、深广传媒有限公司等32家控股企业,2010年集团经营收入超过30亿元,广告创收居全国广电媒体第7。

集团设广告管理中心,电视广告经营由卫视广告部、广播广告部、国际部、国内广告部等部门组成。集团地面频道和广播频率牢牢占据深圳地区收拾、收听市场50%以上的份额,2011年预计中心实现经营收入20个亿,较去年增长近30%,其中70%来自地面频道,其中过亿的频道有4个,分别是都市频道5个亿,粤语频道2个亿,财经频道、影视频道分别过 1

亿。财经频道、体育频道分别由社会公司运作。

全媒体资源布局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把握“全媒体”发展这条核心主线,提出“新媒体化战略”,打造包含广播、电视、平面、户外、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体系和产业体系。2011年深圳广电集团已完成对深圳公交移动电视、深圳地铁移动电视(其公交、地铁线2012年实现三网联播)、广场LED大屏幕以及《市民周报》等广告媒体资源的整合;初步完成了网络视频产业的布局,牵头组建了城视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并整合了“中国时刻”网络、CMMB手持电视等,实现了对电视、广播、平面、户外、网络等全媒体资源的整合。2011年11月15日深圳广电集团在上海举办了“2012深圳广电集团全媒体营销高峰论坛暨全国首个一站式全媒体广告运营新闻发布会”。

走出去战略 深圳广电集团有一个“走出去办公室”,该部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以合作、代理等形式进行频道合作运营或广告代理等。目标是通过跨地域广电合作与资源整合,实现合作双方从地方性媒体向全国性媒体的转型,共同做强做大广播电视。2008年,深圳广电集团联手太原电视台,合办问题频道,在宣传管理、节目制作、队伍建设、广告经营等方面全面合作。太原电视台文体频道全面引入深圳广电集团的可续管理机制,深圳广电向太原问题频道开放其丰富优质的节目资源和广告经营资源,并共同策划大型活动,通过深圳卫视在国内及港澳、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的优势,打造太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城市形象。

2012年预期 2012年深圳广电集团广告创收增幅为25%,略低于2011年,其中卫视增幅不低于50%,地面电视增幅不低于15%,广播增幅不低于30%,多媒体平台创收额不低于2亿元。广告刊例各平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卫视涨幅最大,达到40%,地面电视平均涨幅为15%,广播平均涨幅为20%,多媒体平台涨幅0—35%。地面频道将推出旺季加收政策,对都市频道、公共频道4月、9月、12月的广告价格实行10%加收。另外推出全媒体整合营销联动政策,制定有《全媒体整合营销套播方案》和《新客户全媒体整合营销优惠方案》。在原有传统广播电视营销产品基础上结合多种媒体特性为市场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跨媒体组合产品,以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所产生的新能量。同时对卫视、地面、广播三个广告部的经营职能将增加多媒体平台业务的经营职责。

构架及管理特点

一、全媒体平台的营销主体是统一的,就是集团的广告管理中心,这是集团营销模式的一次变革,所经营的资源由单一媒体转为全媒体平台,为客户提供的产品相应从单一媒体转

为跨媒体组合,通过一站式全媒体体整合营销平台,可以更好地解决媒体碎片化时代的客户多样需求。

二、频道与广告管理中心一荣俱荣。当我们问及频道与广告管理中心在营销如何配合时,我们得到的答案是,频道非常配合广告管理中心的工作,因为频道广告创收任务完不完得成直接影响到频道的考核。深圳广电对频道的考核分为市场份额25%、导向25%、创收25%、创新15%、成本控制10%。以都市频道为例,频道广告任务为5亿元,那么频道要想办法配合协助广告管理中心来完成,比如提高节目收拾率,策划实施活动等。

三、频道是产品生产部门,是经营之本,只有做出好的产品、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好的价钱。这是深圳广电人的理念,不仅仅推动节目创优提升,更推动经营往前走。

四、各个频道分别设置有与广告管理中心对接的活动执行部门,频道综合部,负责频道推广、经营协调、包装等工作。频道实施的活动,前期频道有执行人员介入与广告管理中心人员一起与客户洽谈,商议合作形式。有客户赞助进入的,频道与广告管理中心会签订活动执行协议,频道要按协议严格执行。

五、活动采用立项制度,能招到商的活动就做,没有的就不做。集团层面的大型推广活动提前制定招商计划,频道活动立项报预算,成本控制在招商额的70%左右。

考察带来的思考

1、荆视全媒体传播格局初定,全媒体营销的运营方式是分块经营还是统一管理集中经营?

2、针对适应行业出台全媒体整合营销套播方案,全媒体格局下的荆视经营新格局如何推广?

3、是否可以与深圳广电集团“走出去战略小组”合作,通过其引入4A广告资源?

4、深圳广电的全媒体营销战略在2011年定型,在2012年全面实践,我们是否可以联动深圳广电,邀请媒介360、广告人、媒介等业内杂志和观察人士,将深圳广电和荆州广电作为全媒体营销的范本进行跟踪和研究,在业内扩大荆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2012年加大精彩频道的升级改版力度,将精彩频道作为全媒体营销的试点,从广告产品全媒体化设计、台网互动、推广互融、优势互补上下大功夫,沉下心来做深做透。台里在资源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激励?

4.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 篇四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5.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例文 篇五

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例文 1

暑假开始不久,我便来到__日报—__周末新闻采编中心实习,实习了半个多月,了解到一份报纸要制作出来所需的采编制作等一系列的程序,并切身实践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在这期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这些收获能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好处。

7月14日,我独自来到__日报,这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看到办公大楼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原以为只是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原本有的自信一下子没了,却多了几分紧张。门口保卫处的叔叔不让我进去,听到我说是来应聘实习生,直接说了一句“回去吧!已经招满了。”我手足无措,没有里面任何人的联系方式,我怎么进去?迟疑了几分钟,我又鼓起勇气,问到了办公室的号码,几经周折最后见到了董主任,起初听到我是大一的,立刻叫我回去明年再来,可能是我真诚的样子感动了他,最后他答应了,把我介绍给一位记者姐姐,要她以后出去采访都带着我。原本沉重忧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是的,我找到了实习单位。我不用再为这次暑期实习焦虑,之后的学习中,我很认真、也积极主动的请教,我的表现让老师们比较满意,更可喜的是我还结实了几个实习朋友。

现在想想,我从第一天进入报社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熟练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整个过程,我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为人的。真的很感谢这次实习,虽然有苦,却也乐在其中。

实习了16天,除了周末几乎每天都有采访,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和兴奋,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发到报纸上,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满足和得意。第一天,刚到就跟着朱丽老师出去采访,或许是因为__是个小城市的缘故,报社的,电视台的,电台的,新闻网的记者竟然一块儿出发。这次是调查采访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先后去了4所培训类的艺术院校,校长、老师都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孩子们则露出惊奇的目光。我学到一些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还知道了电视台的拍摄与录制。

第一次写稿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通过对修改前后的稿子进行比较后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1.我写的太细了,我把被采访者的话,都一一陈述出来,而记者的则是总结他们的语言,从而得出结论。2.我把采访过的学校名字都一一写上,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那样,只需要说明是什么类学校就好。3.我还有很多知识不懂a如新闻标题的拟定,我的显得太平凡,且不能概括其大意,显得太幼稚。b不知道什么专业术语,更别说运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不断看报学习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还分别采访了在小平故居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全食、三星级公厕的开放、__赛区的篮球联赛每次采访后我都立即写稿,然后叫指导老师帮我修改,总共发了8篇,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因为我错过了一些好的新闻,比如晚上逛超市见到在附近居住的市民都坐在休息区吹空调,本来很好奇,很想知道营业员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却没有去采访,一天后这个新闻就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总会觉得很遗憾,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很缺乏,也或许我还缺少去采访的勇气。这些毛病都需要克服,不然怎么能当好记者呢?

我认为当一名好记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记者要时常与人打交道。

2.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

3.在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态度要端正,虚心请教;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并要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让就的各方面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4.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5.作为记者,要永远都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一颗敏感的心。

除了出去采访,之后写稿子,就是坐在办公室学习了,看报是每天必做的事。看久了,会犯困,然后总想出去走走,想挖掘些新闻线索,偶尔也会感叹抱怨这里地方太小。

我想:记者与公众间有一种默契,记者得尽力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提供事实真相,公众相信记者的报道公正、完整、准确。这个默契很重要,因为人们是依据他们读到的和听到的来采取行动的。很喜欢看记者姐姐改稿子,学习他们的措辞与表达技巧。

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例文 2

回顾这100天的实习生活,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闻实习对每一个新闻人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新闻专业将理论知识付诸于行动的必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所锻炼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社会中,在学生面前,在学校里的实际操作年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这100天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20__年_月10号星期天的早上,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8人来到了___电视台,在系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作了简短的介绍之后,我们就跟着我们各自的指导老师来到了各自的部门,一进入工作室,马上就有老师的热情包围了我们,他们纷纷鼓掌欢迎我们,心里面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新闻人了,那种荣誉感激发了在我心底埋藏了很久的梦想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星期,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熟悉工作环境,熟悉部门情况。在办公室看老师工作了一星期后,渐渐的接触多了,从一个点都不会到稍微会点,再到能独自出去拍摄,回来写稿,到最后自己能独立完成片子。再加上平时观察和与余主任以及其他老师的交流,很快就对这里的一切熟悉了。

正式实习的第一周,我和其他两个同学选择了社教部,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个部门的工作量真的很大,一个月后,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任务,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因为初次涉及有些问题,比如在撰稿时,有时候不懂得用怎样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用什么样的话说比较好,在剪辑的时候,起初好像是在看稿子找画面一样,剪的支离破碎,还没有更多的经验去解决问题,都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用更多时间的学习才会得到提升的。

再接下来的时间,真正开始出去拍摄,虽然在起初拍摄时,画面质量不高但是自己感觉还是挺好的,这毕竟是初学者,初学者这个词也许用在这儿不恰当,但事实告诉我们从学校到电视台就和初学者一样。

新闻无处不在,在媒体工作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平时更要注意保持新闻人的良好形象。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常常加班、学习;坚持早起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整理文件。并且在实习的过程参与老师们的评片和开会,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拍摄时认真根据老师讲的去做,保护设备。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并学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这一点老师讲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踏入社会时,首先面对的是做人,业务其次,因为业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我在实习中时刻在履行一名实习记者的职责。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获益良多,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明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需要怎样的努力,走入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回顾这100天的时间,我是用心的,但用心不一定等于成功,我毕竟是一名实习生,在拍摄以及整体思想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还缺乏摄像经验,甚至因为拍不到全景别或者拍虚了,老师把错误指出来而无地自容事情也有过。在作为一名真正新闻人的这条路上,我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样,我都会努力,把实习中学到的一切加以融会带到今后的事业中去,我会以我的真心去对待工作,因为我面对的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有勇气去尝试。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实习,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欢乐!实习的经历虽已经过去,可我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

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例文 3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新闻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新闻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新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新闻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新闻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新闻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新闻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新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新闻学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新闻学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新闻学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例文 4

实习的第二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因为已经从无所事事开始涉及到专业的工作方面了,一起工作的哥哥姐姐对我们也很照顾和帮助。我们现在已经参加了连云港电视台广告中心市场部的一个策划项目,这个项目是关于连云港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专场的一个活动,我们参与了策划方案以及平面设计,目前还是初级阶段。

由于我们对photoshop了解甚少,所以在开始做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习这款软件,它的功能以及每个按钮的作用还有它能够带来的整体效果。这样的学习也给我们初次工作增加了难度,从网上下载了实习教程,自己先研究。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很高兴,从小到大第一次脱离了校园参与到社会工作当中。

今天来了个新的男实习生(小金),学习的是市场营销,比我们学习新闻的更加有优势。广告部的主任给我们布置了三个任务,是针对这次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的。一个是设计这次活动的入场券,一个是设计活动开始的时候电视台大屏幕上滚动的背景文字,最后一个是关于登载到报纸杂志上的宣传图片。

虽然这对我们这些入门者有些困难,更考验我们的耐心,但是还是觉得很开心,终于有考验和实践自己的机会了。从明天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平面设计当中,为自己大三大四学广告策划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

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例文 5

我认为到新闻单位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制作的基本流程,向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今年我实习的单位仍然是网络媒体,去到的是华声在线,与去年暑期实习不同的是,今年实习编辑之余还参与到了采访以及一些大型活动的策划。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我接触到的人物各具特色,要懂观察,从他们身上选角度做利于我们宣传的报道。20__年我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编辑

俗话说“文怕修改”,通过修改,能改出精辟的文章。提炼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网络媒体对于提炼主题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在规定的字节中把信息包括在内。最重要的是,还要做到吸引人,在眼球经济的今天,通过标题提高新闻点击率是一个优秀编辑的基本素质。掌握每个新闻板块的个性差异,通过素材的取舍整合栏目也是学习的重点。

2、采访

和实习老师去采访,在现场善于自己找出新闻角度,做到多视野的报道。最开始,消息的写作对我来说有些力不从心,太刻板让我有些放不开。但随着实习深入,我发现其实消息也是可以写出一些特点的,最重要的是现场新闻信息采集一定要多、要全。有时候一个新闻源,可以做很多篇报道。对于采访流程,因为一年级跟记者采访过,大概都清楚,这次的实习主要对于怎样提问怎样观察事物有了进一步提高。

3、写作

从采访完毕到定稿,其实是一气呵成的。有了好的采访方案,详细地采访记录,写作起来并不困难。之前我认为新闻写作有模式,总觉得突破不了,和实习老师沟通之后,发现新闻写作并无太大区别,一篇好的通讯是流畅的,就像两个

人谈话是连贯的,不用做刻意衔接。这就又回归到采访,访前准备一定要准备充分,只有做到充分了解才能完成一个好的专访。

4、实习收获

在两个半月实习期内,我深入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编辑能力,提高了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尤其是开始学会多元化看待一个事物。写了一些新闻稿件,更进一步的掌握了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通讯的写法。

6.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 篇六

《南方周末》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勇于创新,评论形式灵活多样。不仅有编排上的巧妙,善于将新闻报道与评论组合,将系列评论层层深入,将报社记者评论与读者来信组合,将不同读者关于同一新闻话题的不同意见组合,产生1+1>2的效果,而且带来视觉上的整齐与简洁,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还有不断创新的文本手法,文图穿插,评中再评,总结评点等创新栏目,以严肃传统的新闻评论为主,创造出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辅助风格。

一、编排

(一)栏目设置

从2007年下半年始,《南方周末》版面调整,“方舟评论”的刊发位置从头版转至专门的评论专版E叠,2009年转至F叠。经过了半年的调整过渡之后,新的编辑方针和版面栏目格局初步形成,广泛采取了国际已经探索的优秀手法,在操作方法上产生了许多亮点。

评论专版创立后,评论版首页的评论文章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又居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2002年开办的评论栏目“方舟评论”,每周两篇,加边框与其他内容隔开,简明醒目。内容主要以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国内外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社会改革和制度改进等问题为主,偏重传统评论风格,在对政策或事件的解读中,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或者前瞻性的意见。例如2008年初的“七论解放思想”系列评论、《强化外部监管才能遏制国企自肥》(2009年9月3日)、《政府债务黑洞会使经济结构劣质化》(2009年11月5日)、《破除阶层世袭制底层才有真希望》(2010年6月30日)等。

“方舟评论”文章的下方是“漫画一针”,用夸张、丑化、简化的漫画手法,模拟新闻人物,叙述热点事实,传递评论意义,形成讽刺和幽默意味。如《2007年贪官盘点》(2008年1月10日),用颁奖的方式,展现出2007年六大贪官的形象,诙谐之中形象地展现出贪官的丑恶嘴脸。如贪污败露逃走的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被称为“最狡猾的贪官”,作者将其画成一个手拿老鼠,尖头尖嘴、正做出逃跑姿态的猥琐人物,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贪官的奸诈、狡猾,如上图1所示。

“方舟评论”的右侧主要是周末茶座,每周一篇,语言诙谐幽默,自然通俗,多针对具体的热点事件,涉及较广,包括政府行为、热点事件、公民权利等方面,风格轻松,比较随意。如《春药·蜜罐·马蜂窝》(2008年1月10日),把权力比作春药,把某些县市领导目无法纪、滥用职权的“人治”闹剧喻为“超女”、“快男”似的真人秀。2009年开始,添加“南周快评”栏目,由一图一文的方式解读图片新闻,于严肃与理性中再次增加了几分趣味和放松,做到了张弛有度。

正如《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向熹所说,《南方周末》的评论版第一版只有两种声音,一个是报社的声音,一个是广大读者的声音。除去“方舟评论”、“南周快评”或“周末茶座”,第一版剩余的侧边都是大量由编辑精心挑选的读者来信。有的是读者就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发表意见,有的是读者对报纸某篇报道的回应,有的甚至是直接针对评论版里的观点提出相反意见。来信的读者身份差异很大,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小学生,都可以对自己关注的某一话题发表意见。有时候读者甚至通过来信针对某一问题相互讨论、反驳,形成一种广开言路的言论自由风气。整体上这一部分既加强了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成为固定受众,又拓宽了评论的视角和广度,做到了散而不乱,为每一期报纸的评论主题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如下图2所示:

评论版的其他三个版面分别为E30“自由谈”、E31“大参考”、E32“评中评”。

“自由谈”与“大参考”都是专家性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的尺度更加放松,后者则显得更为专业。“自由谈”的选稿标准是文章内容精短、主题关乎痛痒、显示作者胆识。作者的身份多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包括专家、学者、高级知识分子、旅外华人等。话题多变,内容丰富,角度新颖,可谓百家争鸣,是“读者来信”的精编版、进化版。而“大参考”主题更加集中、鲜明,专家的身份和地位更具权威性,探讨的话题也更具有前瞻性与争议性。形式上多数是原创性的专家访谈(“对话”),或专家文章,有时也会转摘兄弟媒体刊登的优秀的专家文章(“一周高参”)。这两个版块的专家言论不但发表意见,而且追究渊源,提出解决方案。如下图3、图4、图5所示:

“评中评”顾名思义,是对其他媒体新闻评论的再次点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南方周末》面对自身信息传播速度的不足,致力挖掘深度、广度和高度,为读者奉献出精品信息。这个版块包括了“第一争议”、“精品一周”(后改为“一周高论”)、“点画魁”、“围观中国”等栏目。“第一争议”编排了对焦点事件社会各界形成的看法与态度,“一周高论”是对上周各媒体优秀评论文章的摘编与简要评析,“点画魁”选取优秀时评漫画,“围观中国”则是来自外媒对中国的看法与关注。如下图6所示:

2008年开始,《南方周末》评论版风格比较固定,栏目设置变动极少,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相互配合,从整体上带给读者简洁、大方、整齐的视觉效果。几个版块的设置,涵盖了从民间声音到官方说法,从群众意见到专家解读,从自身态度到其他媒体,从国内热点到国外关注,从文字评论到漫画时评,极大地丰富了评论版的内容,增强了信息量,开阔了视角,提升了高度。

(二)相互呼应

《南方周末》评论版在文章编排上的另一突出特色是善打“组合拳”。评论专版的新闻评论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解读,甚至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做出的解读。据此,《南方周末》评论版紧紧抓住新闻评论与新闻事件、新闻报道、其他新闻评论之间的关系,通过组合、提醒,达到最好的整体效果。

一是对重大主题的系列评论。最典型的当属2008年初的“七论解放思想”系列,对此系列前文已经做过评价,在此不再赘述。

二是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由某个现象或个体,引发对类似情况的关注,而且表达方式不一,漫画、本报评论员、读者来信等手段都可以采用。比如2009年9月3日“方舟评论”文章《强化外部监管才能遏制国企自肥》,呼吁规范市场,加强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垄断国企的监管,促进市场公正与民生福祉的实现。下方的“漫画一针”则以《166万也“躲猫猫”》为题,表现了美国控制组建公司自行承认向中石油行贿巨额美元被中石油否定的新闻事件,与上方的新闻评论对应。前者是从理论高度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后者是基于现实引发人们对此事件的关注与思考。随后,9月10日和9月17日“方舟评论”分别发表《可不可以让民企也做大做强》、《“三鹿”死于拒绝“免费体检”》,从民企发展和三鹿事件的角度评析目前垄断性国企的畸形发展。一直到9月24日,《周末茶座》里还有《中石化是没垄断还是垄断而低能?》一文以调侃的态度关注这个话题。相互之间的配合,有理有据,有义正言辞的驳斥与语重心长的叮嘱,也有不甚正经的调侃,多角度中不断深入,使读者充分认识到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并产生思考。

持续关注与系列评论的共同点在于用多篇评论讨论一个新闻事件或主题,而不同之处在于系列评论的策划性更强,需要编辑人员的高瞻远瞩,侧重于严肃的理性风格。而持续关注则亦庄亦谐,关键在于事件的重大性以及受关注的程度,具有一种突发性,要求有迅疾的反应能力。

三是报道与评论的相辅相成。《南方周末》擅长将报道与评论紧密结合,互相印证,产生更加广泛的传播效果,对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010年4月14日起,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密集下发,重手治理房地产。《南方周末》于4月21日以《“最严厉”楼市政策来龙去脉》、《楼市“最严”新政: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房贷新政冲击了谁》,全方位重点报道了这一新动向。评论员在充分地了解到新闻事件的真相和进展时,加以论证,同期评论《中国楼市到实行“休克疗法”的时候了》与之呼应,相辅相成。

四是读者来信的充分利用。作为发行百万、面向高端读者的大报,《南方周末》有大量优秀的读者来信,这无形中成为《南方周末》评论版的一大独特资源。对社会万象,报纸毕竟有力所不及之处,通过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的读者来信,就能弥补这个欠缺。从内容上看,通过读者的视角和声音,评论版的内容被大大拓宽,从政府部门饭局酒局过多到工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从乡村教育到公务员考试房价股市等热点话题,读者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生动鲜活的事例,为报道提供佐证,展示出各阶层的现状。正如《南方周末》所标榜的一般,“在这里,读懂中国。”

除此之外,读者来信加强了读者与报纸的互动,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从而形成凝力,打造《南方周末》的独特品牌。

最妙的是,读者来信往往产生与众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对新闻报道的回应,有对新闻评论的回应,还有是对其他读者来信的回应。例如2008年1月10日评论版读者来信《两会咋成了“三会”》,读者作为江苏某地“两会”工作人员,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批评了某些政府不为百姓代言,将“两会”办成吹牛会、茶话会和吃喝会的不良风气,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回响。后继的2009年1月17日《政协委员是干嘛的》、《“代表”“委员”不代言》,1月31日《政协委员为何不代言》,2月7日《政协提案拿出来晒晒》、《“两会”应公开会议经费》都是对此问题的探讨。这些读者来信的作者从离休干部到基层公务员,从报纸编辑到大学教授,具有不同的身份与地位,对问题的剖析更加真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文本

同为文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与文学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其中一种审美诉求就表现为异体讲述:用别样的语言和形式对新闻进行述评。如同一位身着长袍头戴高冠的老夫子,放下一本正经的态度,穿着休闲衫,改头换面出现在人们面前,但内在实质并未发生变化。异体讲述的新闻评论在国外早有先例。1940年2月14日,罗斯福迟迟未宣布是否参加第三任总统的连任竞选,美国《德模登录报》就以一首诗的形式对此事发表了一篇社论《你的沉默让我落泪》,语言生动,格调清新。

《南方周末》有正人君子般的社论文章,也有不拘一格的“周末茶座”、“南周快评”,风格多变,语言轻松幽默,灵活多变。

一是将流行歌曲引入新闻评论。胡耀邦同志曾说:“不加分析地否定流行歌曲,是一种愚昧的表现,要同愚昧做斗争。”[1]流行歌曲的曲调或歌词一般流传甚广,为广大群众所熟悉,与新闻评论结合后,通俗易懂的外表隐藏深刻的精神内涵,容易为读者接受和记忆。例如《你是鹰,你是鸽,你是惟一的城管》(2008年1月24日“周末茶座”),将流行歌曲《Super Star》的歌词稍加变动,从小贩的角度,十分贴切又生动地表现出小贩在城管面前的弱势与无助,表达了对城管粗暴执法、粗暴管理行为的愤怒,讽刺城管执法对无辜小贩带来的巨大伤害,批评城管执法的不合理与不合法之处。又如《记者会岂能唱成独角戏》(2009年3月19日“方舟评论”)一文,针对“两会”期间政府召开假记者会,名为信息公开,实际徒有其表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作者套用《独角戏》这首意境悲凉的流行歌曲,将假记者会比作某些政府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控诉对社会大众的欺骗,贴切地表达出得知真相后被愚弄的无奈与伤感。用意境相似的流行歌曲做辅助说明,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理解和传播。

二是将古文引入新闻评论。用古典诗词、散文的外壳,“旧瓶装新酒”,评述现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这种仿古并不要求严格地遵守古文的格律悖谬,平仄乖张,重要的是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好的仿古新闻评论,因其将现代化的思想精神融入古文,具有形式上的整齐、用词造句上的考究、音律上的和谐等特点,带给人独特、高雅、含蓄的审美诉求。例如《扁案判词令人惊艳》(2009年9月17日“南周快评”),从陈水扁弊案判决书的文情并茂,说理精辟说起,呼吁国内司法文书应加强说理,严谨之中又能法理、情理、事理、文理“四理并茂”。评论采用文言语调,与评论对象一致。“古风悠悠,情辞切切”等语句,读来琅琅上口,又有浩然大气之感,令人身心为之沉醉。

三是一图一评。一般评论版的漫画,图画是主体,文字只是对图片的简要说明。漫画与评论是相互独立又能互相辅佐的关系。但“南周快评”则做到了一图一评。用一幅标志性新闻图片代表新闻事件,作者稍加补充后,即可表述观点。由于图片和事件的一致性,评论既是针对图片的,也是针对新闻事件整体的,在大量繁杂的文字评论中,为读者提供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例如《一花一世界一坐两文化》(2009年8月6日“南周快评”),从一张克林顿与金正日的合影,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谈到两个不同制度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引用佛家的箴言,照片中波涛汹涌的壁画背景、花的景物,都承载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别有一番趣味。

可以说,“方舟评论”是《南方周末》评论的正菜,用理性、思辨的传统风格使人了解大是大非,关注大政方针。“周末茶座”则文如其名,是饭后的一杯清茶,兴之所至,嬉笑怒骂,市井官僚,无不囊括在内。“南周快评”则是茶边的点心,或甜酥,或清淡,或是微微带了点辣味,并无规律,视当时境况而定。至于“读者来信”,应是正菜之前必备的凉菜,为正菜开胃,又能在闲暇时下酒,比起其他栏目,口味更加多变,菜色也更为丰盛。而正菜与清茶、点心与凉菜之间的组合搭配,又会产生不同的风味,共同打造了《南方周末》评论版这桌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参考文献

7.大学生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篇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画面不能“七扭八歪”;

2.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画面的起落要稳;

12.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场。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情绪也是现场感,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不要准备整段的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不要霸住镜头,让所有镜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出镜背景,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头发和化妆,女记者如果披头发,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也都不合适。

透明伞,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8.电视台新闻实习自我鉴定 篇八

我于20xx年7月5日至今在xx地区xx县电视台实习,在电视台的话我主要编新闻外出拍摄采访等:我在这里担任了新闻副主编,该台里打扫卫生烧开水,我的工作范围是对电视台所有业务进行整理干净,和制做一些对电视台有用的表格。刚开始我来到电视台,我感到有点失望,因为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大团队学里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在一个小团队里一个人工作,但我渐渐发现,原来环境不大,人员不多的电视台,要做的事却不少,能学到的知识也很多。

此次实习,我跟着以前的老前辈学习,了解并熟悉电视台里的各种工作处理的阶段,主要是多看、多问;我对电视台工作的流程还不是很了解,靠自己边了解边摸索边学习,直至熟悉了本台的情况熟练的处理台里的业务,主要是多学、多悟、多动手动脑。

9.新闻实习报告--南方电视台 篇九

1. 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2. 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是指国内外发生的与政治关联不大但具有很强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如自然灾害。

3. 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4. 新闻的叙述视角。

所谓新闻的叙述视角,就是作为文本的新闻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根据新闻叙述视角的权力限定,可以分为全知全能视角、人物限知视角或称人物有限视角、纯客观视角和复合视角。

5. 全知全能视角。

叙述者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君临一切,没有任何限制,它既可以了解人物内心所想,也有权对事件作居高临下的评论,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托多罗夫用“叙述者>人物”公式表示,热奈特称之为零聚焦或无聚焦。

6. 人物限知视角或称人物有限视角。

叙述者为了特定的目的,对视角划定的信息范围进行限定,始终从人物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叙述。一旦确定视点人物,一切信息都严格依据人物的知识、情感和知觉来表现。此时,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信息,叙述者无权叙说。视点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由多个人物轮流担当。托多罗夫用“叙述者=人物”公式表示,热奈特称之为内聚焦。

7. 纯客观视角。

叙述者权力受限制的叙事视角。它是从一个非人格化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叙述,就像一架摄影机一样,只能反映外在的人物语言、行为、外貌和环境,无法对人物作内心分析,对事件进行评判。托多罗夫用“叙述者<人物”公式表示,热奈特称之为外聚集。

8. 复合视角。

选择了某类叙述聚焦,也就选择了信息数量和叙述角度,因为特定的聚焦只能感知到特定的某些信息。当叙述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叙述中安排合理的视角转换,使叙述超越了某一单一视角所限定的信息,而又不影响读者的阅读和判断时,这一叙述文本就是复合视角叙述文本。托多罗夫称之为“观视点的变化”,热奈特称之为“变音”。

二、研究方法与抽样

研究方法即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相结合。

1. 定量分析。

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运用定量的方法统计出样本中各种叙述视角所占的数量和比例,能够清楚地看见所研究对象的叙述视角的变化趋势或规律,为下结论提供有力的证明。

2. 文本分析。

是指对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征项的选取;文本分析是文本挖掘、信息检索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把从文本中抽取出的特征词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将它们从一个无结构的原始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即对文本进行科学的抽象,建立它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和代替文本。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对这种模型的计算和操作来实现对文本的识别。由于文本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要想从大量的文本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就必须首先将文本转化为可处理的结构化形式。

抽样:《南方都市报》是日报,从2000年至2011年已有12年,抽样框比较大,在能力和精力有限的条件下,随机抽取每个月中的一日的报纸要闻版第一篇文章为样本,共得144份样本。

三、样本分析结果

(一)定量分析结果

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统计样本中所采用的叙述视角的种类和频次,从量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样本的叙述视角的规律和变化,再以统计学意义上的正态分布来推断整个抽样框中新闻叙述视角的变化和规律。

根据统计结果,在所有的样本中,出现了全知全能视角的新闻有89篇,出现人物限知视角或人物有限视角的新闻有110篇,出现纯客观视角的新闻有67篇,出现复合视角的新闻有76篇。

把上述图表转换成折线图后,我们可以更直接地看出《南方都市报》要闻版新闻的叙述视角在新世纪头12年的变化趋势。其中全知全能的新闻叙述视角在2000年至2002年占据着新闻叙述视角的主要地位,从2003年开始减少,之后在样本中出现的频数一直都较少。人物限知视角或人物有限视角在样本中出现的次数一直比较高,只有在2002年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叙述视角,这种新闻叙述视角一直都占据着比较主要的地位。这表明新闻越来越注重现场性,从现场目击者的角度或从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新闻的叙述,新闻的真实性比较容易得到保证。纯客观视角一直都穿行在样本中,但出现的频率不高,也许是因为这种新闻叙述视角比较没有吸引力,容易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所以一直运用得比较少。新闻的复合视角在刚开始的两年出现的频次比其他三种视角都低,在2002年超过人物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之后几年出现频率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这表明新闻作者越来越熟悉了读者的阅读口味,他们更多地去试着变换叙述视角让读者从多方位去对新闻事件进行认识和判断。

(二)文本分析

下面我们以《南方都市报》2011年7月21日要闻版的一篇时政新闻《成都发改委:2010年前听证代表系内定》为例,进行新闻叙述视角的分析。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一篇新闻的叙述视角包含了很多,这几种叙述视角也没有对错之分,用哪种叙述视角能更好地展现新闻本来面貌和帮助读者进行新闻判断,无论哪种叙述视角都可以使用。虽然从量的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知全能视角的出现频率在下降,但它也没有消失。由于新闻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些新闻所涉及的是读者不熟悉的领域,运用全知全能视角进行叙述对读者认识新闻事件有一定的帮助,但也不排除有误导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需要用专业的知识,在进行新闻写作之前对所报道的新闻背景知识做足功课,尽量用专业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解析。多种叙述视角的穿插使用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新闻的形式就该多种多样,每个人都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在坚持新闻真实和客观的原则下,叙述视角的多样性是值得提倡的。

四、研究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南方都市报》进行抽样研究,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观察和比较,个人总结如下:

从量的方面对样本进行统计,需要细心和耐心,对每一个样本都必须用心定义,特别是对这种很难用统一的标准界定的文本信息进行数量统计,得先进行内容分析,用统一的框架标准来划分样本的所属类型,对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对研究方法有比较熟悉的掌握,对研究样本有一定的解读能力,从多个样本中抽出其比较相似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对每个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都是很重要的,一旦数据出错,会影响到后面的分析。

从定性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定性研究没有统一的标准,全靠研究者所需要研究的领域所包含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但万事开头难,只有实践了才能出真知。对于文本分析这一块,我所掌握的知识还很不够,需要在老师的不断指导下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少犯错误。

当然,单从本学科领域去研究未免显得太狭隘了,要想对研究结果出现的原因进行解释,还需要从更多其他领域去洞悉。世间万物都是联系的,事实本身并不能解释任何现象,只有借助各种相关因素,才能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对发展趋势作出比较科学的推断。

摘要:《南方都市报》是广东省内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之一,主要读者群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并被认为具有最高端的影响力。一份报纸能有如此高的评价,一定具有独特的新闻视角,本文将抽取2000年至2011年《南方都市报》要闻版的第一篇时政或社会新闻共144篇为研究样本,探究其叙述视角的特征及变化。

关键词:《南方都市报》,时政和社会新闻,叙述视角

参考文献

[1]明洁.新闻写作与新闻叙述:视角、主体、结构[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0.电视新闻采访部实习报告 篇十

上述这种说法似乎有些打击士气的嫌疑,而且对学院的付出和期望亦是一种不忠,但是这的确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观感。实习到中段的时候,王军老师来犒慰我们这些在南方电视台饱受就餐之苦的同志们,饭桌上逐一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收获。我说,在这么多实习故事之外,我并没有经历什么不平凡之处,我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作品;而电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视像新闻的操作方式也使我产生了疑惑——我将来是否该从事这一行业,抑或应该去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谋求立足之地?当然,我可以找出很多现实中的很多限制因素来说明我为什么没有独立的作品,比如说电视台里有规定实习生不能操作机器而他们参与报道的新闻也不能附上他们的署名,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更多是有关我的性情,其次则是能力和态度。

在我们正式报到之前,广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实习生已经来回穿梭于办公室间,或是手拿资料文件匆匆赶稿,或是跟随记者外出一线。频道的黄副总监带着商量的口吻对我们训导说:你们是来做贡献的,不仅仅是来学习的,你们的付出就是你们的学费。之后采访部的杨副监制则在复旦的实习生面前说:汕大的师兄们操作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以后你们多跟他们学习学习。这句话让我们暗自欢喜了一阵,但是不足以成为我放下担心的理由。在此后若干次的采访拍摄中,某摄像师看着在一旁将脚架挪来搬去的我,说:你过来,将这张文件上拍下来,我要的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字眼的特写。我顿时一阵紧张,手忙脚乱地将那笨重的机器切到脚架上,调白、对焦、构图,忙活了好一阵,该摄像问:你以前用过这机器么?我面无表情地答道:没有,我们以前都是用小机的。他用手一挥,“行了,走开,我来吧。”我更加忐忑不安了,心想我刚才回应他时的那个表情一定让他很不高兴,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来自父母的遗传常常让我在紧张的时候就变得脸色很难看,而此后的几次临阵被撤也没能让我省悟过来——无论你天生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都好,面对你的`老师的时候,都要尽量给出一个淡定的笑容来;又或者,你为什么不干脆对他说:老师,不好意思,可以多给我一次机会吗?

我曾经在我的实习申请上写下了我的缺点和劣势,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反应很慢。我承认这是一个可以逐渐得到改进的缺陷,但是,在分秒必争的新闻现场,我怎么能够以这样的理由在记者面前应付我的工作呢?有一次跟随一个跑政法线的记者去采访一条关于汽车诈骗案的新闻,在采访受害者的时候,由于来的媒体记者众多,受害人被围成一团,摄像记者则肩扛摄像机推着挤着在拍摄。意外的是该受害人讲得声泪俱下,将受骗过程的细节一一道来,摄像记者们则脸色惨淡,肩头酸痛双手发软。我站在外围插不进去,完了我们的女记者出来破口大骂:你怎么搞的?人家摄像在里面扛了半个钟头都不止,你却在外面闲着!别忘了你是来干什么的,你是来扛脚架的!我无言以对,照样是脸色苍白,极其不讨人喜欢。过了几秒钟,我终于鼓起勇气对摄像记者道歉说“是我的错是我的错”,但是,此事却让我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战的战场,没有人会听你的解释,甚至道歉都没有用,因为错过了现场就永远不可以再挽回。

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在我未实习之前,则因为课程的缘故胆大妄为地设计过实习的报纸专刊,并且在上面发表“学而实习之”的“大论”。但是真正实习的感觉却远非如纸上谈兵那样简单。南方电视台是一个省级台,机构精简,也没有兄弟台那样的众多冗员,因此在我们新闻部的办公室里,整天可以看到记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上班的时间并不太早,又异于我最初的想象;但是来到之后便立即着手找选题,联系外访,或者一有突发立即赶赴新闻现场。我们这群为数大概三十人的实习生们,则早早来到办公室,尤其是那些安静沉默的女生们,早早地便守在机旁,帮他们的老师“找料”。本地的电话并不多件,反倒是东莞等工业城市的来电占了绝大多数。我每每听到有关拖欠工资不给反打人之类的投诉,只能按照接听热线的常规程序,用“中立”的态度向他们表示我们会跟进此事,如果领导审批之后需要采访我们则会立即与之联络。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除非发生重大的事故或者灾难,这些外地的新闻往往是得不到上镜的机会的,毕竟南方台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化的媒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内心常常感到矛盾,既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重大,又感到自己并非是万能的救世主而无奈万分。类似的投诉每天听上几百个,耳朵渐渐地感到迷糊,而过后反省,才感慨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要保持恒久的良心和责任心是何等的艰难。

我所跟随的马记者也是汕大的毕业生,但我还是称呼他为老师而代之师兄。他跑的是交通线,火车站是常去的地方,据说那里的便衣警察和小偷都已经到了可以跟他打招呼的熟悉程度。身材短小的他在办公室里经常遭领导和同事的讹揄,他却总是以嘻嘻的笑脸相对,完全没有生气的迹象;但是到了编辑室里,如果看到摄像拍的东西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不够水准的时候,他便毫不顾忌地破口大骂,骂完了之后则会告诉我哪些镜头不能那样拍等等。写稿是我们实习生应尽的义务之一,但是我写的稿件却没有给他看过,只是直接就交给了总监,想想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因为那样就失去了一个修改和进步的机会。

实习将近结束的时候,我和秀彬跟随频道的王副总监和“台里最杰出的摄像”单记者去罗定拍摄城市宣传片,在时事新闻操作之外了解了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我们两个作场记,兼作扛机器的伙计,而当地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则尾随我们,看我们拍摄当地的建筑和民俗。每到一处,我们便受到上等的招待,而我和秀彬的实习生身份因为并没有得到“揭露”,所以也享受一样的礼遇,当地的领导甚至在工作的倒数第二天极力推荐我们去桑拿沐足,走的时候亦给我们捎上大量的当地特产,只是有没有给红包我就不得而知了。颇为讽刺的一次是我们到当地的一个镇去拍蔡廷锴先生故居,而当地的宣传部门负责人则在餐桌上跟我们大谈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陪同我们的市宣传部门领导很不好意思。在此前的采访拍摄中,我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或者说,见识到在现实中的新闻操作果然跟书上的颇有出入。

11.广播电视新闻学实习报告 篇十一

广播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年级:2008级学生姓名:黄彦凯学号:0806010102

一、实习基本情况

实习时间:2011年7月5日至2011年10月27日

实习地点:广西南宁

实习单位:南宁电视台

实习部门:新闻夜班栏目组《夜班TA声音》制作小组

二、实习主要内容

大四的开始也意味着离毕业只有一年了,根据学校的安排,大四的第一学期主要是要进行专业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其他十多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南宁电视台实习,经过了一系列的手续,我最终被分配到新闻频道的《新闻夜班》栏目组,开始了专业实习。

南宁电视台是广西南宁市的主流媒体,拥有新闻综合、都市生活、影视娱乐和公共四个频道,而我所在的新闻综合频道光从名字上就不难理解是专搞新闻的,新闻频道还分出来两个栏目,一个是《南宁新闻》栏目组、另一个就是我所在的《新闻夜班》栏目组。《新闻夜班》首次开播时间为2001年7月16日。主要播送与广西首府南宁相关的新闻,《新闻夜班》的播出体裁主要以新闻消息为主,以“关心百姓,感受民生”为节目宗旨,集中记录南宁百姓的身边事、关心事,深受南宁本地电视观众的欢迎。

《新闻夜班》栏目组又分为好几个小组,由于我对各类常用办公软件较为熟悉,而且对网络新闻了解得更多,于是,责编刘芳,就让我加入她所在的《夜班TA声音》制作小组,一起制作这个节目。《夜班TA声音》也是以消息为主的新闻类节目,所谓“TA声音”就是指国内其他地方的新闻,刘芳老师说:“这个节目就是要找新奇有趣的或者是在当下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新闻,拿下来改写,让主持人重新诉说并且简评。”总结起来就是选料要“热”、叙述要“简”、评论要

“精”。了解到了这些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我了解熟悉了时事新闻的一整套过程,更了解了各种社会新闻稿的撰写方式,总体来说还是必须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展过程要清楚。

当我第一次踏进南宁电视台办公室的门时,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一个月,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同事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收获到的东西。

真诚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新闻报道的镜头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在他们的身上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个电人的不容易,而且对于我来说,我应该说是刚刚开始,从他们的身上我迫切的感觉到距离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差距很大,一档新闻节目凝聚的是编辑,摄像,播音,记者以及记者所有人的心血.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博览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博览,否则永远是井底之蛙。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不知所措.不过好在,同事的热心关怀和帮助让我尽快的熟悉了这个大家庭.对于以后的日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还记得一次写稿任务,我满以为我的自信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没想到的是同样的新闻素材,可是流芳老师写出的稿件更适

合《夜班TA声音》的要求,更能把握住新闻事件的中心,而我却写得很平庸没亮点。刘芳老师看了我的稿件后说了一句话:“你肚子里的东西还不够,不是说你不够专业,而是说你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不够充分广泛,做新闻的最基础的就是要博览。”

这一句话,提醒了我,做一个新闻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的多了解各个方面的东西,永远不要嫌多,这样才不会才思枯竭。

恒心

不坚持跑迈出最后一步,永远都不能完成比赛。

节目组一位新闻出身的编导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

我见证了这种150%的精力的投入。

电视节目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20分钟的新闻专为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摄的20盒带子合计600分钟;然后把镜头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完成进度,节目组的同事们有时每天就睡3小时,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

我佩服他们。我私下问过几个电视人,他们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很满足。

无论做什么事,恒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恒心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

创意

技术大家都可以学会,但创意学不会。

广告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

在节目组干得出色的编导和摄影师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没学过扛摄像机,也不懂得编辑剪片。他们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走到现在的地位,不是因为学会了摄像技术和剪片技术,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他们懂得策划节目,知道怎样选取镜头,知道怎么把片子剪得精彩……其实,节目组里几乎每个人都掌握了剪片的技术,但有的人面对那一大堆素材就是不知所措,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创意。

当你只有技术没有创意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创意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我想:不只电视台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应该是这样。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创意你则拥有“专利权” 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三、实习总结与体会

经过在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实习,让我更熟悉了新闻的采集编制等一系列流程对新闻真正的运用了解的更加透彻,了解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了解不到的事情,对于电视这个行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几个月的工作让我了解到记者的工作性质和一个新闻记者应具有的素质,同时这也是我步入社会的一次尝试。其实这个毕业实习的意义并不在于实习的本身,而是在于实习之后我所学到的东西、我所体会到的东西。不论我以后是否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相信这几个月的实习经验都会让我在未来工作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上一篇:辞工书范文下一篇:旅顺口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