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2024-09-14

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共12篇)

1.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一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激发兴趣――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二.变换形式――“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三.

[1] [2]

 

2.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二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快乐。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之乐意学。

如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小客人”或“娃娃”,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还可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顺口溜, 通过猜谜、读顺口溜来巩固所学知识, 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亮”字, 可以变成顺口溜:一点一横长, 口字在中央, 下面秃宝盖, 几字在下方等。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为低年级的学生布置既轻松又有创意的识字作业———生字卡片,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将卡片制作分为不同层次, 一层一层的提高识字要求, 这无疑是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与挑战, 学生又怎会不热爱汉字、热爱语文呢?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 不然就会把刚刚燃起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 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 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在识字教学中, 老师经常采用“猜认生字”“读词赏画”“找找朋友”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 我首先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 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与其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学会学。在教学中, 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教学“杨、松、柳、柏……”等字时, 可先引导学生分析“木”字旁的字的表意功能, 即与什么有关, 学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 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 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木”字旁的汉字了。

另外在同音字的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词语的意义来识记。如很多同学容易将“杨”和“扬”混淆,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扬跟手的动作有关, 所以是扬起的扬, 木字旁的杨和树木有关, 所以是杨树的杨。

总之, 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重视识字教学, 运用更多的方法、手段,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从而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篇三

一、巧编顺口溜,辨析形近字

有些形近字的字形相似得就像孪生姐妹一样,让人难以辨认,学生有时会把它们张冠李戴,互相混淆。在教学中,我发现顺口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形近字,学生写字的错误率大大下降。如同音字“辩、辨、辫,怎么办?”可编成“女孩扎长辫,发言会争辩,辩、辨、辫,其实很好辨。”又如形近字“己、已、巳”的区别,我就利用计算机五笔字型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已半巳满不出己”。

二、利用加减法,区分记忆字形

在小学第一册课本中,多数学生先学独体字,而这些独体字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输。学生掌握独体字较为轻松,进入第二学期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画,减一画或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日”加一画是“目”,“目”减一画是“日”,“大”加一画是“天”,“天”减一画是“大”,“日”和“月”合起来是“明”。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新字,同时,又让学生区别开了这些形近字。

三、巧用字形明字义,区分形声字

因为字形是字义的载体,所以学习形声字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如学习“清、情、晴、睛、请”这一组形声字时,可以先用字盘给“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从而很容易地找到这一组字的异同点。不难看出,这些字都有一个基本字“青”,而意思与偏旁部首之间的联系可以组织让学生互相说说。这样,学生就初步弄清了这组字的异同,抓住了它们的共同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四

杰村中心小学 王荣兰 什么是留守儿童?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一直缺乏权威数字。此前使用的都是估计的数字,民政部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决定今年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帮扶。但在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全国有17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6102.55万。数据显示在2012年9月,教育部已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根据我校情况来看,现有学生742人,其中留守儿童531人,占总人数的71.6%。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有389人,父母有一方出门打工的学生有142人。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增加,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困难,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我们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每天都与这些可爱而又忧郁的“留守儿童”相处,更想了解这些孩子的困苦心理,并且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爱,共同教育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历年来,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上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少年宫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守计划”;开设“朝阳计划”心理咨询室等一系列工作。下面借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的所得所悟来简单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一、摸清底数,建立档案。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作为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老师一定要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班主任更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所以我们要摒弃“留守儿童”等于“双差生”的错误认识。用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群体。

比如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对每个留守儿童登记造册。每个班级在开学初就建立微信家长群,在日常教学生活及时把孩子们的情况与家长沟通交流。开展了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主题班会、关爱留守儿童动员大会、道德法制讲座、安全教育、女生心理卫生教育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这样更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加强家校联系。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点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针对这一点,我校不仅设立了“朝阳计划” 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走访 个别交流 观察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记得六年级有个叫邱昌德的孩子,前段时间因为跟同学之间闹了一点小矛盾,一气之下既离家出走了,老师和家长找了两天才找回来。孩子平安归来之后,我们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后,发现这孩子因在家里排最小,爸爸在外务工,妈妈和姐姐们对他百依百顺,所以养成了唯我独尊,骄纵蛮横的性格,而且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承受不了。随之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与之沟通,老师对症下药,一方面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与其他交朋友,用朋友的立场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改变坏习惯;一方面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现在邱昌得同学在课堂上也能做到认真听讲了,课外和其他同学也相处的越来越融洽。

在心理咨询活动中,我们耐心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健康积极的思想,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同时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

三、开展特色活动,帮助孩子快乐成长。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关键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工作,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在学校里,除了上课,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孩子们的生活简单单调。处于成长期的他们渴望温暖,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渴望有人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这些他们的父母很难做到,孩子们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盼望着。为了让这些孤单、寂寞的孩子感受到爱的关怀。我校利用“相守计划”这个平台,秉承着“学相守、玩相守、爱相守”的项目目标,自主设计和组织开展了面向本校留守儿童的特色关爱活动。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心灵手巧”、“心手传情”等活动。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特长,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与成功,提升了感恩与情感教育,让孩子们不仅乐在其中,还能学有所成。

当然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于是在“相守计划”活动开展中我们让孩子们利用电话,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我们还教育孩子们坚持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把自己制作的工艺品,写的毛笔字,画的画也寄给远方的父母。并向父母介绍学习生活情况,介绍学校中愉快的事情以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让孩子给父母写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相守计划”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让校园变得温馨。我校也以“相守计划”为契机,精心策划,努力践行,用各种方式温暖我校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以陪伴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

5.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成长 篇五

【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 《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成长【1】》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中成长

[摘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艰巨的识字任务便成了低段教师教学的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去识字,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识字成为一种乐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快成长。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快乐识字 培养兴趣 自主探究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曾提到:文,首先是文字,在小学一定要学生学会学好3000个常用汉字,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他还认为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应又“之一”改为“第一”。由此我们可见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大量的识字内容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天天面对那么多的生字,许多学生会望而生畏,甚至会进而远之,渐渐地就丧失了识字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他们快速成长,便成了我们低段教师的首要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和实践,对识字教学有了我的新的看法和方法。下面我就我的亲身体会从兴趣识字、巩固识字、实践识字等方面简单谈几点:

一、兴趣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使学生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愿意走进它,愿意接近它,愿意与其交为朋友,那么即使是再繁琐的汉字也会变得轻松、愉快。所以在教学识字伊始,就让孩子们感受到识字是一种快乐生活的体验。

1、讲故事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故事,我们只有走进他们的童话故事里,用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近师生的距离。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 “立”字,“、”像头, “—”像肩, “∨”像手脚, “—”像地面。头正肩平, 手脚并拢, 立于地上; “ 影”字可以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可以把难记住的字变生动、想象、真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识字,犹如走进童话世界,童话故事里,倍感亲切,让他们非常愿意认识并记住这些“朋友”,用这种方法记住字效果很好,同时也记得牢。又如,故事可以教师自己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故事。例如在教学“鲜”这个字时,有个孩子编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小猫送了一条新鲜的鱼给小羊,小羊用这条鱼做汤喝,鱼汤做好后,小羊发现鱼汤的味道很鲜!”一个简单的故事折射出了这个孩子独特的思维,也让其他同学一下字记住了这个字。

2、猜谜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低段学生往往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把猜谜和识字联系起来,激发他们识字的愿望。让学生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教“日”字时,编成“四周不透风,一横在当中”字谜,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趁机教“目”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日”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四面不透风,两横在当中”的字谜。以猜字谜和编字谜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帮助儿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再如:春秋各一半(香);绣花姑娘没有线(秀)。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编谜语。比如,在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闪”字拆分成“人”和“门”,学生很快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正是如此简单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识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编顺口溜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低段学生善于进行模仿,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吧编顺口溜和识字结合起来,调动他们识字的热情。让他们去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如“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这就是“田”字;“大口里面套小口”,这是“回”字;“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是“告”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也可以编出许多顺口溜,这样学起来会更带劲,为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和学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巩固识字

生字的学习需要一个不断复习和巩固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做的扎实有效。但单纯的读、记、背,使学生感受不到识字的乐趣。因此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借助游戏识字,能够使学生加深记忆,提高识字效率。

1、小老师领读。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很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在课堂上,如果给他们这样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少同学都跃跃欲试,使他们产生了主动识字的愿望。

2、开火车认字。这是一种比较简单且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它可以面向每一位学生,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识字能力差的,可以及时地进行指导,不至于掉队。

3、添加笔画识字。中国的汉字很奇妙,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比如,“日”加一笔就可以变成“目、白、由、旧、电、田”等。由此可见,玩好这个游戏,不仅能培养学生拆分生字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4、利用竞赛识字。争强好胜是孩子们的一大特点,我们把所学的字运用在这种形式中,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巩固教学成果的一种好方法。

5、摘果子游戏。这种方法前提是要准备好一些教学具。这种识字游戏一般用于把同一偏旁的生字进行归类,它其实是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效果也十分可观。

此外,在识字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模拟、设计其他一些情境。比如,让学生带上啄木鸟的头饰“为树爷爷治病”、举办“娃娃超市”、“猜猜它是谁”、“我当小导游”等,活动是低段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设计这样的情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乐于识字,从形象感知达成目的,强化学生有意识的独立识记能力。

二、实践识字

课堂识字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是识字教学的又一途径。让学生养成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在生活中识字。

1、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通过指认同学姓名来识字。

2、引导学生在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汉字,比如:广告语、宣传语、包装纸上的名称等,增加学生对汉字的直觉感受力。

3、建议学生家长在上学、放学路上和孩子一起认读沿街商店名称,既可以使孩子认识了更多的字,又加深了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交流。

4、在黑板上设计“每日一句”、“每日一诗”的栏目,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

5、在阅读中识字。利用每天的课外读书时间,认识更多的新字。

总之,教学生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决不是单调的,在教学时我们不能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为了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主识字。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使识字成为一种乐趣。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主动识字、不知不觉地识字、愉悦的识字;让识字的过程自然流畅且不露痕迹;让识字对于学生而言,绝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差,而是充满乐趣的美好生活。我想这才是我继续奋斗的目标。

友情提示:如果页面失效,请百度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在课堂上,如果给他们这样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少同学都跃跃欲试,使他们产生了主动识字的愿望。

2、开火车认字。这是一种比较简单且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它可以面向每一位学生,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识字能力差的,可以及时地进行指导,不至于掉队。

3、添加笔画识字。中国的汉字很奇妙,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比如,“日”加一笔就可以变成“目、白、由、旧、电、田”等。由此可见,玩好这个游戏,不仅能培养学生拆分生字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4、利用竞赛识字。争强好胜是孩子们的一大特点,我们把所学的字运用在这种形式中,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巩固教学成果的一种好方法。

5、摘果子游戏。这种方法前提是要准备好一些教学具。这种识字游戏一般用于把同一偏旁的生字进行归类,它其实是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效果也十分可观。

此外,在识字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模拟、设计其他一些情境。比如,让学生带上啄木鸟的头饰“为树爷爷治病”、举办“娃娃超市”、“猜猜它是谁”、“我当小导游”等,活动是低段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设计这样的情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乐于识字,从形象感知达成目的,强化学生有意识的独立识记能力。

二、实践识字

课堂识字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是识字教学的又一途径。让学生养成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在生活中识字。

1、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通过指认同学姓名来识字。

2、引导学生在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汉字,比如:广告语、宣传语、包装纸上的名称等,增加学生对汉字的直觉感受力。

3、建议学生家长在上学、放学路上和孩子一起认读沿街商店名称,既可以使孩子认识了更多的字,又加深了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交流。

4、在黑板上设计“每日一句”、“每日一诗”的栏目,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

5、在阅读中识字。利用每天的课外读书时间,认识更多的新字。

6.让识字与快乐共舞 篇六

一、游戏识字。

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他们的天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满足了学生的天性,游戏教学则把许多枯燥的生字内容转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可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识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尤为重要。例如,二年级上册《识字二》中出现一系列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我利用“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认识这些字。教学时,我分别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木字旁”站起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同学上来和他站在一起,如“风”、“市”、“同”、“吾”、“甘”、“公”等,上来说:“我和木字在一起,我们是枫,枫树的枫。”“我和木字在一起,我们是柿,柿子的柿。”……教学形近字也可以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游戏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摘苹果”、“给字宝宝找家”、“开火车”等。

二、字谜识字。

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猜谜语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字谜中牢记字形。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比较深刻,这样逐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猜。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片小树林,长在石头上。”--“磨”字;“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 --“牵”字等。学生看了老师举的例子,个别学生也就能根据生字自己创编字谜。如“队”字,有一个学生说:“一个人只有左边有耳朵。”再如“岛”字,学生说:“一只大鸟站在山上。”其他学生也跟着说:“山上有只大鸟。”这些说法虽然不规范,但是比较浅显易懂,而且很有创意,其他学生很快就能猜出来。

三、顺口溜识字。

教材中的顺口溜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背下来。所以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学生就能在轻松诵读的基础上区分字形和字义了。如教学《识字一》一课出现的“青、清、睛、情、晴、请”,字形相近,我们念:“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太阳出来天气晴,换上言字说声请。”如“洗”字,可以这样说:“清清河水旁,牛儿洗澡忙,小儿使劲拉,拉掉牛尾巴。”再如“志”字:士字下面一颗心,有志黄土能成金。每天把这些顺口溜写在学习栏上,让学生每天都能读一读、念一念,识字的巩固和语言的运用发展都得到了提高。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编顺口溜,让学生自己练习,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创造性的运用中享受到成就感。

四、故事识字。

小孩子从小爱听故事,我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把生字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较好地记住字形。如: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这个字是“闻”。再如“茶”,从前有个人,家里没有茶叶了,请佣人去借。他叫佣人戴上草帽,穿上木屐,说邻居会知道他要借什么。故事讲完便问:“小朋友,你们知道邻居知道他要借什么吗?”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比较聪明的学生会想到,如果想不通,老师再讲解。草帽戴在头上就是草字头,木屐穿在脚下就是木字底,中间一个人,合起来就是“茶”字。学生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也就把这个字的字形给记住了。

五、加减识字。

有许多汉字字形相似、笔划多一笔少一笔,可以通过加减笔划来识记,这种方法是最常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如“厂”与“广”、“日”与“旦”、“李”与“季”等的字,都可用加减笔划的方法来识记。“加一笔”、“减一笔”的识字法激起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汉字中的形声字还有相当部分都是在原字加减偏旁部首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减部首的练习来识记。例如,“言”与“信”,“主”与“往”,“旦”与“担、但”等的字,学生通过加上部首和减去部首来辨识。“加减部首”法既让学生掌握了生字,又从中学到了部首知识。教材中熟字加减熟字的也很多,而且学生读起来也比较顺口。如:不加正“歪”,秋加心“愁”,木加土“杜”,娘减女“良”,喳减口“查”……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有采用多种形式,多方渠道,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先让学生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这一课的生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让学生独立探索、大胆想象,这样,识字教学就会变得很容易,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让识字与快乐共舞]

★ 让苦难总有快乐相随-800字作文

★ 京城小学减肥 普及朽化教育

★ 优势与劣势议论文

★ 个性优势与创新

★ 烙饼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临安市朽化教学设计)

★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班主任工作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

★ 识字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 让快乐与轻松流遍每一天五年级作文

★ 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7.分享阅读让儿童在快乐中悄悄成长 篇七

(一) 我国儿童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 教学目标上重学习, 轻兴趣

对于成年人来说,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的手段, 而对于幼儿来说, 则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在幼儿园做过一项调查, 其中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思考。其一, 当问起“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讲解”时, 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讲解”。其二, 当问起“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时, 90%的孩子都选择了家, 他们的理由是“家里安静、书多, 父母能教我”。阅读对于幼儿而言, 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 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 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阅读, 而不是在阅读中学习。而所谓“学会阅读”, 就是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前的幼儿阅读教学, 则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成人阅读和儿童阅读, 过早地把阅读当作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而很少把关注点放在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上, 从长远来看, 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 教学策略上重识字, 轻理解

在我国, 很多幼儿家长都以自己孩子的识字量大为荣, 顺应家长的要求, 许多幼儿园都在过早地进行识字教学, 在幼儿园的走廊里、教室里随处可见各种识字卡片。事实上, 会识字并不等于会读书。单纯学习识字, 未能恰当地处理好阅读过程中局部编码和整体理解的关系, 很可能会造成孩子认识了很多字, 但阅读理解能力很差的结果。同时, 机械记忆的识字方法太过枯燥乏味, 它会损害儿童学习母语的兴趣, 有研究证实, 识字量大的幼儿在幼儿园里主动阅读的频率比其他儿童低[1], 这种以牺牲阅读兴趣来换取识字量的做法, 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如果说我国的语言教学方法是按照字、词、句、段、篇这种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的话, 那么当前西方许多国家则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 主张既然阅读是为了理解, 那么刚开始阅读时就要强调对故事整体的理解, 然后再学习字词[2], 这种全语言 (Whole Language) 的教学方法 (1) 对于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教学过程中重讲解, 轻互动

年幼的儿童喜欢听故事, 顺应孩子的意愿, 一些家长和幼儿教师习惯于给孩子讲故事, 比如很多幼儿园的语言课都是以老师讲、孩子听的方式进行的。事实上, 讲故事是个单向的过程, 它剥夺了孩子“说”的机会;尽管有的幼儿语言课堂上师生之间有所交流, 但交流得也不充分, 很多老师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交流, 针对故事情节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封闭式问题, 是孩子很容易用“对”或“不对”、“是”或“不是”、“好”或“不好”来回答的问题, 这就剥夺了孩子培养思维发散性的机会。而只有在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中, 在开放式问题的问答和讨论中, 才能充分利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口语经验, 促进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四) 教学材料上重难度, 轻适度

在孩子刚开始阅读的时候, 读物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是他们培养阅读兴趣的第一步。当前在我国, 很多幼儿阅读教学材料都片面强调难度, 以成人意志为主导, 忽略了读本对年幼儿童的适宜程度, 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违背了儿童的天性, 片面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这样一来, 儿童所阅读的是一些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不符合语言发展趋势的材料, 这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不利。

二、科学认识阅读与幼儿的阅读教学

会识字不等于会阅读, 就像学会了单个的音符, 不一定能谱出优美的乐章一样。那么阅读究竟是什么?幼儿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怎样的过程呢?幼儿的阅读教学, 首先应该能满足幼儿的阅读兴趣, 要能够激发他们对书的热爱和对读的热情, 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第二, 要能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相匹配。故事主题要接近儿童生活, 符合儿童的经验和需要, 易于理解。读本的词语熟悉性、生字词出现频率和重复率等要与儿童的智力、情感和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 要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形象思维) 和活动特点 (游戏) 。要以儿童为中心, 遵循孩子的需要, 与孩子平等交流, 分享创意和观点。

三、分享阅读 (Shared-book Reading, SBR) :让儿童在快乐中悄悄成长

所谓分享阅读, 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 成人和儿童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 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旨在轻松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让幼儿尽快地从依赖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分享阅读由新西兰教育学家Don Holdaway[3,4]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 迅速成为西方国家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近几年来,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分享阅读的读物能充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1. 主题、情节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分享阅读的故事主题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如《今天穿什么》 (见附录) ;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情感需要, 如《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找朋友》;能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 如《千人糕》;能对儿童进行春风化雨般的道德教育, 如《小乌鸦》。分享阅读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 结尾精彩、出人意料, 能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 不断自主地对下文做出预期, 从而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2. 文字语言难度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分享阅读的故事长度、字体大小等都根据科学的实验研究结果而设定, 故事语言优美自然, 词汇丰富, 最重要的是每个词语都经过了认知心理学家的反复推敲, 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可理解性、熟悉性和生动性, 完全符合儿童语言理解能力, 儿童听这些故事时, 会觉得生动有趣;儿童尝试模仿和自己阅读时, 会觉得简单而易操作。此外, 分享阅读的故事语言中, 有大量相同结构的词, 这有助于提高幼儿口语水平的词素意识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2) , 增强了他们对母语字词的分析和操作能力[1,5]。

3. 插图具有很高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对颜色的敏感度是最早发育的后天能力之一。如果一件物体先以鲜艳的色彩和较大的面积闯入儿童的视野之中, 他就会对这个事物发生明显而持久的兴趣。因此, 图文并茂的图书才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书籍。分享阅读故事读本中的插图色彩丰富、颜色鲜艳, 主人公形象生动可爱, 表现手法幽默且富有创意, 而且图文紧密呼应。插图形象地诠释了文字的含义, 文字生动地概括了插图的内容, 真正做到了形、音、义的高度结合, 这样不仅能降低儿童阅读理解的难度, 而且能充分激发和引导儿童的自主阅读[6]。

(二) 分享阅读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学习, 而是分享乐趣

分享阅读之所以被称为“分享”, 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享受”, 以享受快乐作为阅读的出发点和达到其他目的的基础, 把阅读看成是一种成人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游戏活动, 而不是一种教育行为。

在阅读过程中, 成人不给儿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而是以两代人共同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为目的, 这就缩短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距离, 使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快乐, 同时也避免了他人的评判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 保证了儿童的阅读积极性, 让儿童在自主安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逐渐喜欢上阅读。

(三) 支架淡出的教学过程, 让儿童从“听故事”安全过渡到“读故事”

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 很多儿童经常要求家长给他们重复讲述那些他们已经很熟悉的故事。这是因为儿童第一次听故事时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以将故事情节与现实相联系;而在第二次讲述之后, 儿童已经熟悉了故事情节, 他们就可以把故事中各种角色的命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每一次听故事都会有新的发现。

分享阅读也强调重复, 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 儿童可以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当成人朗读上一句的时候, 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 于是, 在成人朗读的同时, 他们可以开始尝试着跟读。当儿童对故事变得越来越熟悉的时候, 成人可以逐渐将声音减小, 语速放慢, 甚至故意停顿, 给儿童说出下一句。通过这种支架 (scaffold) 淡出的过程, 儿童开始从被动地听别人讲故事, 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 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最终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与此同时, 他们也就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胜任感, 增强了自信心, 也激发了更大的阅读热情。

(四) 不以识字为目的, 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大约从3岁开始, 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 拥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相当程度的口语理解能力, 在头脑中建立了大量语音与语义的联系, 这时,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形和音之间的联结。

分享阅读主张成人和儿童共用一本书, 成人为儿童逐字指读。一边用手指的动作, 引导儿童注意到每一个字的字形, 同时, 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这样, 儿童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学着把自己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 从而意识到每一个字形都负载着一个发音, 字形和字音之间存在着匹配关系。这样, 经过多次重复以后, 儿童可以逐渐达到对“字形-字音-字义”的三项掌握。这种学习是在儿童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他们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 识字是阅读的“副产品”, 与目前在美国兴起的“从上下文中学习”的要求相吻合, 是一种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对儿童的长期发展更有意义。

(五) 利用儿童的口语经验, 实现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充分互动

普通的阅读方法往往发生在读者和读物之间, 而年幼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口语经验,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这种口语经验, 那么这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 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分享阅读做到了这一点。在阅读之前, 成人可以引导儿童对整个画面内容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充分的想像, 成人静静地聆听儿童的讲述, 必要时加以示范和指导, 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在阅读过程中, 成人和儿童可以就故事情节进行一些非正式讨论, 或者对儿童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 (open-ended questions) , 比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会怎么做?”“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想?”“你觉得下面可能会发生些什么?”等等, 让孩子体验到事件的内在逻辑性, 分辨前因后果,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种和成人进行成功交流的互动经验, 不仅可以深化儿童对故事中有关概念的理解, 而且还让孩子学会了如何倾听, 如何理解别人的观点,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如何提出自己的疑问等等, 这对于培养他们日后的社交能力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六) 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 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为了让成人和孩子更充分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分享阅读还设计了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 比如社会性游戏、角色扮演、绘画、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儿童的阅读经验, 深化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而且还让儿童的书写、绘画、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有调查显示, 中国儿童平均在8岁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 而西方儿童一般是在4岁[7], 这组数字让我们震撼,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 阅读不是进入小学之后才有的事情, 阅读能力作为儿童成长的基石, 在学龄前期就应该被充分地重视起来。而学前阶段的阅读教学, 重中之重是让儿童学会阅读, 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分享阅读, 作为一种理想的早期阅读教学方式, 它让儿童在互动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阅读, 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瑾.分享阅读对汉语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D]硕士论文[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5, 3~8

[2]Bond G L, Dykstra R.The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 in first-grade reading instruction.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97, (32) :348~427

[3]Holdaway D.Foundations of literacy.Sydney:Ashton Scholastic, 1979, 64~75

[4]Holdaway D.Independence in reading2nd ed.New York:Scholastic, 1980, 38~59

[5]叶青青.平衡教学对学前儿童汉语词素意识及阅读理解发展的影响[D].硕士论文[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6, 1~11

[6]伍新春.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J].学前教育 (家教版) , 2004, (3) , 10~11

8.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快乐识字 篇八

一、存在的问题

1.过度强化训练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很大,要求认识380个字,会写160个字,这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仍习惯于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时间长了,老师讲得没有新意,学生学得没有兴趣,自然识记生字的效果也不太好。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有时我们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的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学到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3.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我们经常以教材为本,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学生识字难度大,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六七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以上问题,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1.游戏识字,寓识于乐

生字的学习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学生想学了,他们的注意力、自控力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学习效果也才能大大增强。所以,在教学识字时,我经常采用“利用生字卡片识字”“你演我猜”“猜谜语法”“汉字妈妈找娃娃”“邮递员送信” 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例如,“利用字卡识字”。我先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协作学习,通过字卡认读生字。在教学时,我先让各小组成员相互商量,用他们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人物名称,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好听又易记的名称,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字卡接龙游戏,自己会读的一个一个接下去,不会的请教小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要献计献策,说说自己最好的识字办法。最后,教师进行检查,评出组内的“识字大王”以及“最佳合作小组”。每当学生听到自己被评为“识字大王”后,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课堂上,生字卡片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识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向别人请教或教别人识字等合作技能。

2.随文识字,寓识于读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随文识字”作为一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具有突出的兴趣高效性。它迎合了儿童好动、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其认知多来自于感性和期望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带入了感性情境中,并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识字,从而有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形成鲜明的个性。

例如,教学《地球爷爷的手》一文,我在板书课题时,“球”的位置用田字格代替,让孩子一看课题就聚焦田字格上。然后,我问学生:“田字格上是什么字?”学生回答是“球”。我接着说:“这‘球’字怎樣写呢?请打开课本第142页,然后请一名同学教教我怎样记住,怎样写好它。”这样就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争先展示“球”字的运笔方法、关键笔画的位置。然后,我让学生“四读”文本。“一读”是带着课题生出的疑问,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当遇到不懂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二读”是要求学生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三读”是挑战自己,即指同桌合作,遮住拼音,认字读书。特别是读到有生字的句子,看能不能读通读顺。“四读”是检测读书,师生合作读书。四次读书,四次与生字亲密接触,字音、字形已经印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比老师对每个字形逐一进行繁琐的分析更为有效。

3.情境识字,寓识于境

《荷叶圆圆》一课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的特点。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投影出示课题后,提问:“刚才谁在看大屏幕的时候注意到了‘荷叶’的‘荷’是怎么写的?”我这么不经意的一问,学生把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识字写字上来了,进而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忆汉字。在教师的表扬激励下,学生争做识字的有心人,就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在这一课中,摇篮的“篮”很容易和蓝天的“蓝”混淆,我们可以用形、义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如我们可以说:“过去的摇篮、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成的,所以摇篮的‘篮’字上面就是竹字头。”这样,“篮”字的字形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识记生字,从课外汲取更丰富的识字源泉,在生活中捕捉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识字的“火花”,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汉字,掌握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9.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九

六一儿童节又来了,在孩子们的眼中,这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在家长[微博]们的心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属于童年的节日,到底要怎么过才开心快乐有意义呢?来,一起看看这几个家庭的六一计划吧,说不定你家也可以参考参考哦——

【成长脚印】

去乡下找童年

文/丁诚(武昌)

儿子4岁,是一个腼腆的小家伙。因为工作性质,我经常出差,陪伴儿子的时间微乎其微。

今年的六一与周末连在一块儿,我正好不出差,便准备开车带孩子和老婆到乡下老家住两天,摘摘桃子、枇杷、桑葚,体验采摘的快乐,再闻闻泥土的芬芳,跟大自然来一次真正的拥抱。

儿子平时被他妈妈以及爷爷奶奶“保护”得太好,玩得最多的只是游乐园,与大自然接触实在太少,都还没见过真正的猪牛羊是啥样呢!利用这个机会,我要好好让他见识见识爸爸小时候的“小伙伴”。听他妈妈说,前些日子问他六一的愿望是什么,儿子说,要是爸爸不出差,能和我们一起玩就好了。

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爸妈后,他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难道你还要他去玩泥巴?”我妈说。“看什么猪啊牛啊羊的,要看动物,去动物园呗!”我爸说。好在儿子跟我心连心,说:“爷爷奶奶,我想看看你们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看看你们的童年都玩些什么?”心肝宝贝开口了,老两口才同意我的方案。

我好期待这次跟儿子一起过一个特别的儿童节。以后无论多忙,我都会尽可能地挤出时间来陪伴儿子,哪怕只是陪他做个小游戏,给他讲个小故事。

【父母心得】

陪女儿买心头好

文/杨梅云(江夏)

女儿今年8岁了,是一个爱臭美的小姑娘。可能是女孩子的天性吧,女儿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就是芭比娃娃了,家里已经收集了几十个。可女儿还嫌不够,说芭比娃娃又出新款了,她想再去买一个。两个星期前,她就跟我说:“妈妈,今年六一的礼物能不能让我自己选呀?”哼,小样,她的一点心思为娘心如明镜。

一直以来,儿童节在我们家也算是比较隆重的一个节日了,往年的六一,我家基本上是在购物消费中度过的。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我跟先生会带上女儿先去把她上周就相中的连衣裙买了,上周没她穿的码,营业员安排调货去了。然后去买新出的芭比娃娃。中午,跟先生一起带她去吃个法国大餐;下午呢,再带她到影城挑个她喜欢的电影看看或者去游乐园玩玩„„

哈哈,算起来也是满满一天的行程了。毕竟,六一不是天天有,女儿有什么愿望就尽量满足吧。再说我们只有这一个孩子,我和先生都是上班族,公公婆婆退休金也不菲,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童年有啥缺憾的。要知道,我曾经也是一个有着漂亮娃娃情结的小姑娘,可惜,那时候经济条件哪有现在这么好,父母不会轻易给我买漂亮却昂贵的布娃娃。

现在,我可以通过芭比娃娃来跟孩子互动,一来圆了儿时梦,二来可以增进母女感情。

【倾听童声】

他的节日他做主

文/李晓茉(汉口)

儿子12岁,比我还高。今年六一将是他在小学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两周前,我就开始和他爸爸商量怎么给儿子过节。万万没想到,当我把全家出游的计划很得意地告诉儿子时,他居然很不屑,并一口拒绝了我们的计划。“跟你们这些大人一起玩,一点也没意思,”儿子的话让我们很吃惊,他说,“总受你们限制,玩起来一点也不痛快„„”

真是儿大不由娘啊。我跟老公当时的心情可以用无比失落来形容。尤其是他爸,当场摇头。看着儿子期盼的眼神,唇上已然冒出的小胡子,我心想,儿子“闹独立”,表明他长大了嘛,那就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吧。最终,在我的劝说和儿子的保证下,他爸让步了。

因此,今年儿童节,儿子不要我们陪伴,也不要任何节日礼物,只提出我们给他一点钱就行了。他早就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密谋好了,一起到欢乐谷去玩,所有费用实行AA制。我和他爸提醒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同学掉队或丢失。不放心的我,昨天又跟那几个同学的家长都打过电话确认了,并相约有什么情况及时联系。唉,儿行千里母担心,儿行武昌母也担心啊!

其实,孩子一天天在成长,总是要学着踏入社会的,做家长的,在合适的时间就要试着放手。

亲子秘笈

是不是还有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在为怎样过六一冥思苦想呢?这些聪明的家长们,为大家贡献了以下别出心裁的小花招——

一、小鬼当家

孩子与爸爸妈妈角色互换,当一天的家,在父母的陪伴下,完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事,在劳动中体会父母平时操持家务的辛苦与不易。

二、化装舞会

你的孩子平时在众人面前是不是有些腼腆,有些害羞,或不愿表达自己?不妨邀请一些小朋友在家中举办个小型化装舞会吧。

三、爱心义卖

让孩子将他们的闲置物品(玩具、文具、图书等)整理出来,贴上价格标签,带着他们到热闹的街头,摆上小摊,进行义卖。义卖收入以孩子的名义捐助出去,奉献孩子的一份爱心。

四、当回“小换客”

让孩子将尘封已久的玩具、书等清理出来,与他人进行互换,换回自己心仪的东东。

五、沐浴书香

10.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十

李雪丽

李雪丽

(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

广西

桂平

537200)

生活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电视、电脑、报刊书籍等途径获取各类信息,小学生也不例外。现在的孩子,就算是刚入学的新生,识字率和识字量也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所以,我们的识字教堂必须改革,再也不能一课一课地按部就班低效地教学了,而应依靠生活、依赖科技,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量地识字,达到早日独立阅读的目的。

1.“整体识字”课是生活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当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时,就是为学生展开了一幅广阔的学习画卷,也为学生的后继自发学习安上了一台“永动机”。

所以,我们的一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整体识字”课的实录片断:

师:“这些生字,大家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见过吗?”

生1:“我在墨水瓶上的标签上看到过‘墨汁’这两个字

生2:“我在超市的特价区看到过‘价’字。”

生3:“我在学校果皮箱上见过‘箱’这个字。”

生4:“我在奶茶店看到“立顿红茶”中有 ‘顿’这个字。”

生5:“我在《伊索寓言》这本书的书名中学会了‘寓’字。”

可以预见,这些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比以住更加留意身边出现的文字,并努力认识它,以便于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

上课了,这是一年级7班的每周一节识字展示课。只见每个学生都拿出一叠小方块纸片,纸片上写着一些词语,如:果冻、蛋糕、薯片、芒果、榴连、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灯笼椒„„原来,本周的主题是“我是超市识字小能手”。周末,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边逛超市边识字,回家后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写在纸片上,在星期一的识字展示课上展示并考一考同学。这样的识字活动每周都有且主题不同,有:“商店招牌我知道”、“我收集的商标”、“我喜爱的电视节目(人物)”、“课外阅读识字星”等。每次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很兴奋地拿出自己在生活中学到的字词卡来考同学,和同学一起分享。一年级的孩子们把学习汉字当作游戏,看作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下来,我们班的孩子一年的时间里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认识了两千多生字,也养成了在生活中留意汉字、读汉字的习惯。这种观察力和自学力将会成为孩子们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直接来源于人的生活和心灵的东西,要无比精妙和充满活力得多。”

2.“整体识字”课是生本的。

生本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激发儿童的学习自觉。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理想中的整体识字课就应该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全面依靠学生”的。

如二年级下册的一节整体识字课:

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进行本单元的生字测试,然后由小组长把生字测试结果反馈给老师和全班同学。这时,老师对全班同学对生字掌握的情况有了大体上的了解:有多少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本单元的生字,难点又是集中在哪几个字上面。但这时老师并未急着教学生学习生字,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由获得满分的同学教没获得满分的同学读熟不会的生字,学生不会的生字再次达到最小值。老师这个时候才让学生说说现在还有哪个生字不会,再面向全班重点教识记这几个字。

这样的整体识字课是高效的,因为它首先尊重了学生自身的起点,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而且这样的课堂依靠学生,全员参与——“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学定教——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学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重点教。避免了教学中“一刀切”和“高耗低效”。

3.“整体识字”课是整体的。

接了一个新的班级,每位班主任总会有识记学生的压力,在短时间内把每位学生的姓名和本人对号入座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在新接手一年级我总是记不清“黄俊皓”、“黄俊杰”、“黄俊超”这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可是当他们三人都在一起时,我就都能叫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是人类记忆的一个特点——联想记忆。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联想是记忆活动的基础,记忆的过程就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因此,尽可能地利用联系,形成联想,可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如:学习了英语单词banana(香蕉)和yellow(黄色)后,一见到banana就会想起yellow,这就是联想记忆。而我们的汉语也是一样的,汉字只有放在语言环境中才有生命力。生字在句子中或者词语中出现要比单个出现更容易联想起来,更容易认出。所以我理想中的“整体识字”必须是整体的,它是在语言中识字、记字的。

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识字课:

老师出示包含生字的词语、句子并配以图片:

“黄鹂 翠柳 白鹭(lù)岸边停泊(bó)的小船

雷雨 彩虹

地 质

勘 探队员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zhēn)。

太阳是个忠(zhōng)实的向导。

北极星是一盏(zhǎn)指路灯。

枝叶的稠(chóu)稀也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学生在边观赏图片边读词读句,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赛读、小组读、个人读、展示读„„就这样读了好几遍后,再检查单个生字的掌握情况,就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会了生字。“整体识字”让生字学习变得如此简单而快乐!

两年下来,学生在课内外学到了超出课本许多的汉字,二年级,他们已经能够独立阅读《西游记》、《格列佛流记》、《鲁宾逊漂流记》、《水浒传》等中外名著,我越来越相信:整体识字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的识字方式。

收稿日期:2013-08-05

11.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识字 篇十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

多年的经验,让我们得出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是最重要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识字效果就好。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小客人”、“字宝宝”等,拉近生字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高涨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人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识字活动自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 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不断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识字,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如: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做“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环境中学习。

三、 教给方法规律——让学生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学生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聲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12.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篇十二

关键词:智障儿童,存在问题,处理措施

一、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现为:不能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特别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智障儿童甚至连3-5分钟也难以做到。例如:儿童小李,上课时总是坐立不安,左顾右盼,没有目光接触。不停地向教师索要东西,甚至趁人不注意时随意拿玩具,有时还会干扰其他智障儿童上课。

2. 冲动、攻击、自伤行为。

在智障儿童中,男孩子发生冲动、攻击行为的比较多,中度者主要表现为冲动、辱骂他人、破坏物品等行为,幼小者主要表现为以好打、咬人或物品来发泄情绪。例如:儿童小青,患有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较严重的攻击行为和自残现象。只要有长发的女性出现在她的视线内,便会很快地抓住那人头发不放,口中大喊其名字。喜欢向他人索要食物,如得不到时就用手抠破自己的脸,得以发泄。

3. 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在年龄较大,特别是程度重的智障儿童中,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例如:儿童贵贵,从小就胆小、怕见生人,对周围不熟悉、不常见的人会有强烈反应,会不停地大哭,直到有亲密的人抱起才会逐渐停止。

4. 性行为异常。

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提示下分辨出男女性别。因智障儿童自身自控能力差、行为规范意识也较为低下,都会以某些特定的行为来掩饰自身心理的缺陷。例如:一些智障男孩不分场合、地点随意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一些智障女孩常用力夹紧双腿,或两腿用力夹紧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还有的会时常抓挠下身。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儿童或教师,在智障儿童中也较常见。

5. 异食行为。

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的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难以消化,导致消化系统的紊乱。例如,儿童小青,异食行为表现为抓扯自己的身体皮屑吃,自己无法控制。

二、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问题的处理措施

1. 对智障儿童的心理辅导。

家长、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平时对待智障儿童都可采纳“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理方法进行多方位辅导,即多支持、鼓励、接纳、安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促进发展健全的人格。

首先用鼓励赞扬的话语,公正客观的评价等方式让智障儿童体验自信。多鼓励赞扬儿童,要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肯定。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欣赏、激励等良好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多以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智障儿童,全方位地为智障儿童提供支持。要给儿童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儿童,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需要,分析智障儿童的心理状态。并且要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和能力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例如:有一个在学习上极困难、懒惰的智障儿童,但他也会有一些积极地举动,像是抢着打扫清洁、到垃圾等行为。此时根据智障儿童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夸奖,以及引导其更积极地做其他事情,比如:“你真棒,打扫得真干净,如果你学习也这么积极,那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肯定更加喜欢你。”如此一来,及时、充分地给予智障儿童鼓励,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树立自信心,渐渐克服懒惰行为,积极学习。

其次让儿童体验成功,帮助智障儿童树立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给每个智障儿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智障儿童试一试,做一做。自信可以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在实践活动中,多提供一些机会根据每个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到了起床、用餐、上下课时间时,可以鼓励儿童独立吃饭、穿衣、收拾玩具、打扫教室。这不仅能锻炼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还使智障儿童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行”,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对智障儿童的行为治疗。

在智障儿童的治疗上,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矫正法,例如:认知、感觉统合等专门训练,奖励、暂时隔离、系统脱敏、忽略消退等方法。同时在治疗期间还需要结合智障儿童康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更改治疗方法或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

3. 对智障儿童要及时转介。

如果儿童出现严重情绪、行为异常难以控制或造成危害时,如严重的攻击行为、兴奋躁动、严重抑郁、焦虑情绪或者智障伴有的重性精神病,应马上转介到有关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如药物干预、住院隔离等。

三、总结

智障儿童与我们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虽要依赖别人,但都有能力独立起来。同时,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他们也能发挥潜能,不但能懂得自我照顾,也可以帮助别人。所以,对智障儿童的帮助是义务也是道德,我们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改变他们,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银春铭, 《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华夏出版社, 1996

[2].刘全礼, 《特殊教育导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朱洌烈, 《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及同伴关系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1999

上一篇:二年级下数学加与减下一篇:最美教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