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

2024-08-20

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精选9篇)

1.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 篇一

当我懵懂地来到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睁眼看到的是满头汗滴,脸上布满微笑的妇女。我知道,她是我的亲生母亲。一直调皮不听话的我,从来没有受到批评,被父母捧在手心呵护,我也从来没有感觉的有一丝的不适,觉得很幸福。从没想过父母的这种做法是不是真正的对我好,我只知道开心满足就好。

渐渐地,我走向了成熟。慢慢地,我理解了成长。直到现在我才发觉我是多么的幼稚,什么事情都靠父母解决,没有一点自主能力。我决定要改变自己,我要对父母说:“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好吗?”刚刚出生的雏鹰,它要靠自己的不断跌撞,直到遍体鳞伤,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矮小稚嫩的树苗,它要经得起风雨的袭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也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经历重重困难,走过让人胆寒的荆棘丛,才能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让我慢慢地蹒跚学步,最后飞快地跑起。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让我独自解决难题,最后突飞猛进。我知道作为父母的你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但是你们知道吗?如果不让我跌倒自己爬起来,我不知道,何时我跌倒了你们不在身边,我该如何爬起;如果不让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不知道,哪天遇到问题你们不在身边,我该如何去做。你们知道吗?溺爱,只会让做孩子的我慢慢步入深渊;溺爱,只会让做孩子的我永远停留脚步。你们要是真的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放开点,也许我会成长得更快。

世间最真挚的情,莫过于父亲的爱;世间最动人的爱,莫过于母亲的情。父亲与母亲,只是两个平凡的名词,代表的却是两座如同高山般的巨人。你们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哺育我,呵护我,守护我,关怀我,没有你们的爱,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父母的爱早已超过了这世间所有的语句,用词也赞不出你们伟大的爱,用诗也吟不出你们无私的情。

然而同时,做父母的也不能把我搂得太紧,让我也可以和雏鹰一样,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可以和树苗一样,成长为参天大树。离开父母的怀抱,我可以懂得人生的真谛,冲破父母对我的约束,我可以飞快地成长起来。

人生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种孤独的流浪,通往梦想的大道上,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期待一段轰轰烈烈的旅程,直到筋疲力尽。蓦然回首,在路旁的不仅仅是暗香,更多的是那浓浓的淡淡的纯纯的亲情,是那份永世难报的父母恩。

爱我,就别把搂得太紧……

2.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 篇二

瞻仰 巍峨 矗立 镏金 上溯 镶嵌 销毁 挑衅 践踏 逾越 天堑 颓然

重幔 巍巍 南麓 突兀 草莽 巉岩 嵯峨 淳朴 莽苍 轶事 螺蛳 远眺

竣工 深邃 门楣 穹窿 磅礴 摒弃 精湛 静谧 恬静 啾唧 络绎不绝

叱咤风云 断垣颓壁 栩栩如生 枝繁叶茂 丘岗坡陀 栩栩如生 怒形于色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瞻仰:怀着崇高的敬意, 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挑衅:借端生事, 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跨越, 超越。

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嵯峨:山势高峻。

断垣颓壁: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摒弃:舍弃。

挥洒淋漓: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旷, 开朗。

重檐:两层屋檐。

形胜:山川胜迹。

刺:投名帖。

蒙丛:草木茂盛的样子。

碧窈:幽深的草木丛中。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周定舫, 新华社记者。

2.《巍巍中山陵》选自《光明日报》。 作者刘叙杰, 东南大学教授、建筑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建筑史》。

3.《凡尔赛宫》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吉祖英, 当代作家。

4.《黄鹤楼 》选自《文苑英华 》, 作者阎伯理, 唐代人。 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5.《于园 》选自 《陶庵梦忆 》, 作者张岱, 字宗子、石公, 号陶庵, 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6.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 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 (作图表) 等。

3.必修二第三单元训练 篇三

1.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 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 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 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2. 下表是1843年广东海关进口商品税率资料,对其数字变化所反映出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货物\&单位\&1843年前税率\&1843年税率\&降低百分数\&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88\&5.56\&58.45\&头等白纱布\&匹\&29.93\&6.95\&76.78\&束色纱布\&匹\&20.74\&5.56\&73.19\&]

A. 1843年税率较之前大大下降

B. 中国拟以降低关税的方式大量引进外国商品

C. 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 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3.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 )

A. 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 利用政权垄断经营

C. 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D. 提倡“实业救国”

A. 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B.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C. 中国的进出口结构趋向合理

D. 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5. 有人说,中同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技术设备落后

B.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C. 缺乏重工业基础

D. 中国适合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

6. “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材料表明( )

A. 山西近代工业起步

B. 戊戌变法法令在山西得到广泛落实

C. 晋商进入强盛时期

D. 戊戌变法后山西工业发展较快

7.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8.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

A. 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 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 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 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二、非选择题

9.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申报月刊》在知识分子当中发起了一场“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这场争论,不但加深了对国民经济发展道路的认识,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斯密亚当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所以个人主义的方式,在我们的现代化之计划中,当然在屏弃之列,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的现代化的方式之选择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即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利是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竞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日,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三 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

——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中华民国史新论》

在政府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三,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从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指出这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概括这场争论及其影响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作文 篇四

我奔向外面,水珠滚着落下的嘀嗒声恰是好听,一切噪声都消失了,只有这细雨所生的音符在跳跃着,歌唱着,留下这片安心之地。园中的桔子树上布满它们所奔跑的痕迹,像灯光般彩耀,干净透明,晶莹剔透让人想到水晶和珍珠,它却比它们柔软,纯洁。它们一个个旋放花一般的笑脸,桔子还未成熟,至今还是绿的,它有一般酸而诱人的嗅觉,那么好闻,让人忍不住想摘一个下来,想尝一尝,却害怕酸,一定是雨的滋润让它那么香吧。

我想着,一颗水珠顺着我的嘴唇流进嘴中,凉凉的,它跟泪更相似,它应当是无味的吧,可我却尝出一点点淡淡的咸味,秋天的雨是咸味的,带着凉凉的味道与悲伤,是秋所流的眼泪和不舍,像极了那个用锄头把花瓣埋在香泥中的痴情女子,正是那个没有伪装,就是她,没有虚假爱哭的女子。

也许秋雨就是林黛玉那《藏花吟》的泪,在她死后留她所唯有的在世间的眷恋,秋雨所泡的清茶都会有股咸味呢,那就是她所流的泪啊。

雨在水中荡漾出的涟漪,颇像用墨渲染出的梅花袅袅香气的水墨,打湿了宣纸,却未曾有那点点墨梅,雨流尽了,却未曾有画,那被诗人所写的书墨,犹如秋雨之味。

墨与雨勾勒成画,染点点墨梅,当年最好的青梅酒怕是用秋雨所酿吧,点点忧伤被寄托在酒中,谁又能品出那种滋味。朦胧了视线,遮挡了前方的路,却有对将来的向往,勇向前去,“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看不到前方,却有希望永存,有对未来的期待在充满诗意的意境之中,峰回路转中,能品味此景的,怕只有画中人吧。

看那秋雨点点落下如蝴蝶翩飞起舞,想想李清照的诗:“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怀有秋的悲伤,却有那种心境。正如秋雨的节拍,随一点点的旋律,打出属于它自己的节奏,正如《雨的印记》看似普通,却扣击人心,打出印记,将它收藏在心中,在记忆脑海里存档。秋雨没有属于它自己的浮华,却跳出自己最轻盈的舞蹈,不知有多少前人为她陶醉。

5.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 篇五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感喟(kuì)

分娩(miǎn)

古刹(chà)

断壁残垣(yuán)

B.泥淖(dào)

停泊(bō)

分外(fēn)

相濡以沫(mò)

C.咀嚼(jué)

肖像(xiào)

倾轧(yà)

心宽体胖(pànɡ)

D.戕害(qiānɡ)

卷宗(juàn)

混迹(hùn)

锲而不舍(qì)

答案:A

命题目的: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语言知识,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其中B项中的“泥淖”的“淖”应读为“nào”,“停泊”的“泊”应读为“bó”,“分外”的“分”应读为“fèn”;C项中的“心宽体胖”的“胖”应读为“pán”;D项“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为“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鹢首

清淅

群英荟萃

灰心丧气

B.端祥

发掘

诲人不倦

拾人牙慧

C.玲珑

丰姿

淋漓尽至

适得其反

D.笼罩

震荡

因循守旧

敷衍了事

答案:D

命题目的: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语言知识,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其中A项的“清淅”中的“淅”应为“晰”;B项中的“端祥”中的“祥”应为“详”;C项的“淋漓尽至”中的“至”应为“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时尚。

(2)经过世代的筛选,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3)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谈风”的诗句,心中不由得就泛起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A.理念

流传

冷清

B.理想

流传

6.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 篇六

初春・微凉

初春时的细雨绵绵,打湿了你的肩膀。

犹记那时,还小的我,执着地要去游乐园。不管用什么法子,都不能成功地打消我的念头。你无可奈何,只好依了我。我兴奋地又跑又跳,你的脸上也荡漾着似微波般的笑容。天空飘着细细的雨丝,一陈风吹过,你也禁不住打了个喷嚏。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不忍拂我意,尽管身体不适,却依旧陪伴我。

与你一起走过微凉的初春,妈妈。

盛夏・炎热

夏季的烈日炎炎,你为我流尽汗水。

犹记那时,天空染成了白色,只剩下炎热的源头――太阳。40度的高温,炙热。我在家里直嚷嚷着热,要你去帮我买冰棍。你没说什么,对我这无理的要求,你的回应也只是一声轻微的关门声与那愈来愈远的脚步声。回到家,你却只看我一人在旁大口大口地吃。汗珠从你的脸上滑落,你却没有一句怨言。

与你一起走过炎热的盛夏,妈妈。

深秋・凉意

秋季的秋风习习,你为我细心添衣。

还记得那时,突然的变温,让在学校里的我猝不及防。唯有你,在我书包里,多放了件衣裳,还细心嘱咐我:“天若变冷,记得添衣。”可我,似乎太相信这万里无云的天气,漫不经心地答了句“知道了。”果然,天有不测风云。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已被灰蒙蒙的天空替代。而那习习的秋风,也夹杂了丝丝寒意。周围的同学也禁不住哆嗦,而我,却因有你那温暖的衣服,远离寒冷。

与你一起走过丝丝凉意的深秋,妈妈。

严冬・寒冷

冬天的白雪皑皑,将你的爱意填满。

皑皑的白雪,是严冬的使者,是寒冷的证明,更是你对我的爱。

皑皑的白雪,有着无穷的魔力,将我化作贪玩的猫,把我带入白色的世界。我于是便和你在这里快乐的玩耍。你很怕冷,却从没跟我说过,等我将堆雪人的提议说出之时,你也只应了声“好”。你将雪人一步步堆好,通红冰凉的手,述说了一切――你只是为了能带给我一个绚丽的童话。

与你一起走过寒冷的严冬,妈妈。

7.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七

一、基础练兵场(26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1跚________

2唐

3 歉 jiù__

4 憧 jǐng___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4分)

不能自己气势凶凶莫明其妙辗转返侧

3.默写填空。 (8分)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________,_______”与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2分)

(3)请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或诗句。 (2分)

________

(4)请依照下面例句,写两句对“爱心”的理解。 (2分)

例:爱心是一缕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 ;

爱心是___________ 。

4.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4分)

A《舌尖2》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 B不少人在每晚9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 C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 D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 E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鸣。

(1) 文段中有一处语序不当 , 修改意见是_________ : (1分)

(2)B句漏掉了一处标点符号 , 请在下面句子中恰当的地方补上 。 (1分)

不少人在 每晚9点准时守 在电视机 前享受夜 宴 。

(3) 文段中有语病句子的是________ , 修改后为 :___________ 。 (2分)

5.综合性学习。 (6分)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阳中学八年级决定召开一次年级家长会,但邀请信刚发到学生手里,老师就犯难了。

学生甲:“老师,我妈打工去了,不在家。 ”

学生乙:“老师,我家里只有奶奶,爸妈都打工去了。 ”

学生丙:“老师,我这一年都是在邻居家住的。 ”

第二天,按时到校开家长会的人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材料二】某记者对90个外出务工人员的随机调查结果:90人中,外出务工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为9人,占被调查者的10%;外出半年至1年的为25人,占27.8%;外出1年以上的为56人,占62.2%。

【材料三】某新闻记者报道: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生活现状。 忙了这头,忙那头,孩子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呼吁家长们深思:我们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人忽视了对精神家园的建设。 请你拟一条宣传语,提醒人们注意这一问题。 (1分)

_________

(2)王小明是八年级的一名学生,两年多的初中生活一直由妈妈照顾。 近日,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打来电话,说给妈妈找了一份工作,让妈妈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孙阿姨照顾,每月按时寄钱给孙阿姨就行了。

王小明爸爸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假如请你作为班级代表打电话劝阻,你会怎么说?(2分)

_________

(3)读了以上三则材料后,你最想对那些整日忙于工作的父母说点什么? (3分)

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6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三字,从哪三个角度写出了作者的贬谪之苦? (3分)

___________

7.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3分)

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12分)

【 甲 】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 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选自《世说新语》)

8.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 (4分)

(1) 王子猷 、 子敬俱病_________

(2) 子敬· 好琴___________

(3) 月余亦____________

(4) 不其恸__________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4分)

(1) 便索舆来奔丧 , 都不哭 。

___________

(2)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___________

1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参照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6分)

你离开之后,我为你骄傲

李健

1父亲是我见过的最老实善良的人,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完全无公害”。 记忆里,关于他最初的印象是在一个初冬季节,我猜当时我也就三岁左右。 我记得我站在床上,父亲边给我穿棉裤边说:“下雪了,冬天来了。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看着窗外鹅毛大雪从天而降的情景,那也是我对雪的第一次记忆。 但这次记忆中,完全没有关于寒冷的感受。

2几年后的一个寒冬(其实哈尔滨的冬天都是寒冬),我常常在夜半醒来,发现父亲在写东西(平时他经常读报纸,但基本不写什么),有时还捂着胸口。 我感到很奇怪。 原来单位给许多演员都涨了工资,却没有父亲,据说是一个给领导送礼的人占了本属于父亲的名额,父亲在给上级部门写信投诉。 由于心情不好,他的胃病犯了。 我想,父亲在乎的不仅仅是几级工资的钱,还有一个演员对于职称的认可和艺术的尊重。 那是我第一次感到他的忧郁,至今还能记得他的表情。

3这件事后来结果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他的忧郁何时消散的也忘记了。 普通人的家庭就像漂浮在海上的小船,随时来的风雨都可以让它摇摇晃晃,而对于我来讲,更多的感受是小船里的温馨。

4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考上了市里面最好的高中,相当于中学里的清华。 有一次父亲要随单位去俄罗斯演出,当天母亲让我去火车站送父亲,我感到有些意外。 以前他出差时都是自己去车站,因为平时父亲的话不多,也从来不麻烦我为他做任何事情,后来才知道,父亲是想在同事面前小小地炫耀一下他的儿子。 因为小时候那些叔叔阿姨都很喜欢我,如今多年不见,又考上了最好的高中,父亲特别想让他们见见我。 我还记得当时他们夸奖我时,父亲流露出的满足的表情,那时我真正意识到他为我感到骄傲。 而我也同时发现他有些老了,和从前的那个神采飞扬的武生父亲略有差别了。 我的心隐隐地收紧了一下。

5记忆中,我的父亲在我面前只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有一年从北京放假回家时,我跟父亲说我给爷爷带了一件礼物,他告诉我爷爷去世了,我看到他流下了眼泪。 还有一次是他得了癌症之后,要做手术,我和姐姐凑齐了钱去交费时,他感动得哭了,他说孩子们懂事了,给孩子们添麻烦了。 这让本已焦虑的我心如刀割。

6我把当时仅有的几万块钱全拿出来了,我意识到,有些时候钱是多么重要。 随后他的病情每况愈下,生命的最后阶段,我送他回哈尔滨。 火车上,他已经很虚弱了,每次去洗手间都要我搀扶或者背着他,我一宿没怎么睡觉。 记得当我背着他时,他说了句,原谅爸爸。 那一瞬间,我强忍住了泪水。 他太客气了,竟然对自己从小背到大的儿子客气, 而我只是背了他几次而已。

7父亲的后背曾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是童年的我常常在此睡觉的温暖天堂。 我尽管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我知道那是我熟悉的表情,我深知这句简单的话里的含义,有内疚, 有感激,有牵挂,更有不舍……当时我的歌唱事业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他一直担心我的生活。 多年以后,我偶尔会想起,,常常不能释然,就像落笔的此刻我的眼泪又夺眶而出。

8我曾经写过一首歌叫《父亲》,里面写道:你为我骄傲,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惭愧。 去年我重新录制了这首歌,在最后加了一句:我终于明白在你离去的多年以后,我为你骄傲,当谈起你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为他感到骄傲的,是他对生活的隐忍和对家庭的忠诚。

9如今,我们三个孩子都生活在北京,母亲如候鸟般往返于哈尔滨、北京和海南。 她在孤独中寻找快乐,寻找能让她过下去的生活。 人生终究是残酷的,母亲步入这样的年华后开始面临着更多的意外的告别,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也陆续发生着生离死别,有时想想我真为她担心。 现在,每当我取得什么成绩时,她在高兴之余常常会说,要是你爸还活着该有多好。 前些天,她在看我的电视节目,当我唱完一首歌,她一个人对着电视机激动得鼓起了掌,还连声喊道:“好好好! ”她把这些当作有趣的事情告诉了我,听后我也乐了,可随后心里却涌出一丝悲凉。是啊,要是父亲还活着该有多好,那鼓掌的就不是她一个人了,他们俩一定会热烈地讨论,我甚至可以想象他们谈话的内容。

10只是,我想象不出父亲如果活到现在时的面容,在我的记忆里,他最后定格的样子远远年轻于现在的母亲了。

(选自2015年第5期《哲思》)

11.本文深情地回忆了父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分)

___________

12.请依据上文第9段中画线的句子,想象一下“他们谈话的内容”,并写出来。 (不少于50字)(4分)

_________

13. 联系上下文 , 说说第7段中加点词指代的具体内容 。 (4分)

多年以后 , 我偶尔会想起,

这个场景 :_________

这句话 :__________

14.结合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5.温暖的问候,鼓励的眼神,难得的牵挂,真诚的泪水……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铭记。

请以“始终没有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8.必修2 第三单元梳理与拓展 篇八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窈(ǎo)然 修禊(xì) 庐冢zhǒng) 流觞(shāng)曲水

B. 嫠(lí)妇 蜉(fú)蝣 彭殇(shāng) 冯(féng)虚御风

C. 癸(guǐ)丑 愀(qiǎo)然 舳(zhú)舻 无物相(xiàng)之

D. 江渚(zhǔ) 枕藉(jí) 匏(páo)樽 一叶扁(piān)舟

2. 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清流急湍 畅叙幽情 酾酒临江 扣弦而歌

B. 世殊事异 幽暗昏惑 放浪形骸 旌旗蔽空

C. 情随事迁 余音袅袅 幽壑潜蛟 横搠赋诗

D. 杯盘狼籍 沧海一粟 游目聘怀 举酒属客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悟言一室之内 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 长乐王回深父 D.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2分)

A. 徘徊于斗牛之间 凌万顷之茫然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亦将有感于斯文

D. 列坐其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侣鱼虾而友麋鹿 泣孤舟之嫠妇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 火尚足以明也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 死生亦大矣 常在于险远

6.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

A.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 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 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D. 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7. 默写。(4分,每句1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

8. 注意句中加点的词,翻译下面语句。(7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共7分,共4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 而又不随以怠 怠,怠慢

C. 无物以相之 相,辅助

nlc202309011946

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1. 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2分)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2. 填写文中横线上的语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三、阅读理解(二)(共18分,共5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 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今浙江桐庐城南三十里处,属富春江。两岸青山相对,江中水流湍急。严陵,即严光,他不愿辅佐汉光武帝而隐居富春江边。

13. (1)“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好?好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内容,说说最后三句的意义及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4~17题。(12分)

钱塘勤上人诗集叙

苏 轼

昔翟公罢廷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属于表示被动的一项是( )(2分)

A. 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

B. 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

C. 唯恐其不闻于世也

D. 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火尚足以明也

A. 然余尝薄其为人

B. 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C. 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

D. 余然后益知勤之贤

16.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翟公复职后拒绝与原来的宾客往来,苏轼认为他的气量太狭小了。

B. 士人背叛欧阳公,欧阳公毫不在意,只言“是罪在我,非其过”。

C. 欧阳公虽赞赏惠勤,但因不喜佛老而没有向朝廷推荐惠勤为官。

D. 苏轼写此序,重点不在说明惠勤诗好,而在于展现他人品之正。

1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nlc202309011946

(1)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题,每小题4分)

18. 2011年12月9日,武汉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在冠名权拍卖中被“周黑鸭”获得,6年冠名权共价值约500万元。2012年11月13日,一张周黑鸭冠名的图片发表在微博上, 并配有文字“各位乘客您好,周黑鸭·江汉路到了,请您拿好手中的鸭脖子,依次从左边车门下车”,立刻引起了网友热议。你对这种冠名方式持什么态度?请写一则博文,发表到你的微博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回顾课文《琵琶行》中的相关内容,为女主人公写一则简单的个人信息卡片。(每项1分,共4分)

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籍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寄居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属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收入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全国,对我国古代的建筑、地理、水文等都有独到见解,其作品《徐霞客游记》更是游记中的典范。但是,他穿越到当代,却不知如何续写《徐霞客游记》了。结合下图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注:他手中的书名是“徐霞客游记”)。(4分)

难倒徐霞客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穿越到当代中国的徐霞客请你为相关部门提两点建议,你该如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40分,共1题)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擦肩而过”在词典中一般解释是:(1)双方近距离相对而过(差点碰着或差点遇上)。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2)遭遇。引申为本来有可能得到的(好东西)或遭遇的(坏东西)却没有得到或遭遇。擦:挨。挨着肩而溜走。一般指没有抓住机会。

对于这个词语,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思考?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9.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 篇九

学习要点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重点语句解析

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判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依靠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在主语后面用助词“者”字,以表示提顿(待解释),在句末用助词“也”字,以表示肯定的语气,组成“A者,B也”的常用格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谓语是“所以”和“传道”、“受业”、“解惑”三个动宾词组组成的名词性结构,即“所”字结构。“所以”在这里表示跟行为有关的人。“以”当用讲,“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可以译作“(是)用来传授道理、讲解学业、解答疑惑的人”。“所以”的这种用法又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以”当“用”讲,“所以”即“用来„„的地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以”当“因”讲,“所以”即“„„的原因”。)“所”字结构之所以是名词性的,是因为它以定语的身分代替了中心词。在这里,中心词省略了;若要补出来,可用“者”来代替(参看本篇第六句的说明)。

二、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课本的注释是:“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庸,岂、哪。知,识别。年,这里指生年。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这个注释虽然把意思说清楚了,由于是近于意译,结构关系未能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单句,动词“知”的主语“吾”承前省略了,“知”的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它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即作“知”宾语。“于吾”作“生”的补语;“于”作“比”讲,介绍比较的对象。这句话按结构可以译作:〔我〕哪里追究他们的生年比我先出生还是后出生呢? 象这样的句子,中学生是比较难于理解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单照课本注释串讲一下显然不够,最好是通过句法分析,即通过成分划分来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方能事半功倍。至于介词“于”字作“比”讲,介绍比较对象的句子,可以举过去已学过的如“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来加深印象,本课后面还有“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可以进一步巩固。

古汉语中放在句首的“夫”(读fú)字,本为指示代词,指紧接着提到的事情,作“那”、“那个”讲,不过指示性很轻,可以看作发语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睢不辱命》)

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判断句。主语和谓语都由“所“字结构来充当,两者的不同仅在“道“字和“师“字的一字之差。

“所”字是结构助词,它的作用是放在动词(或主谓结构中动词)的前面,表示这个动词(或主谓结构)是作定语,用来修饰那个中心词的。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共传”是定语,修饰中心词“宝”。如果中心词省略了,原来作定语的“所·动”结构就起了以偏代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一般把它叫做“所”字结构。如“所当无不披靡。”(《冯婉贞》)“所当”指所抵挡之敌人。“所”字结构既然相当于名词,因此,它的前面还可以带上定语,成为“名+之+所·动”式,本句就是。“所存”等于“所存之处”。“道”是“所存”的定语,“之”字表示这种关系。但译成白话,这个“之”字可以不译出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按结构可以译为:道理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意思是:道在什么地方,老师也在什么地方;或什么地方有道,什么地方就有老师。相同的句法如“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第一句里,“其”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彼之”即“他(们)的”,或“名词+之”。“所亡”(“亡”同“无”)指代“所无之事”,即所不知道的东西。第二句里,“余”是“所得”的定语。“所得”即所得之理。

四、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师道之不传”是主语,谓语是“久”字,这个“久”字本是“传”的状语,“师道久不传矣”,今为突出“久”的意思,而将它移到谓语的位置上,借以加强“久”字的分量。句末语气助词“矣”字表示对上述现象的肯定,可以讲作“了”;句中语气助词“也”字放在主语后面,作用是略作停顿,以缓宕语气,可以讲作“啊”。前面说过,“之”是结构助词,置于主语谓语之间,作用是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只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因而也就表示了未完的语气。这样用的“之”字,一般可以不译出。下面是带“之”字的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的例子:“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作主语。)“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作宾语。)“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全句的主语是“欲人之无惑”,“人之无惑”作“欲”的宾语。)

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解析:对比关系二重复句,第二层都是转折关系先分析分号前的这一部分(分号后的这一部分结构相同)。“古之圣人”是主语,“其出人也远矣”是谓语。这谓语本身也是个主谓结构,“其出人也”是主语,“远矣”是谓语。“其出人也”的本身又是个主谓结构,“其”(等于“彼之”)是主语,“出人也”是谓语。——这个句子,结构上包孕了三个主谓结构,一层套一层;三个主谓结构分别处在三个层次之中,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值得注意的。“其出人也远矣”的“其”指“古之圣人”。这里为什么不直接说“古之圣人之出人也远矣”,而要采取现在的形式,把“古之圣人”提到句子头上,然后用“其”字复指一下呢?这是因为下一分句“犹且从师而问焉”也要以“古之圣人”为主语,采取现在的形式,让“古之圣人”一开始就处在主语的位置上,既可避免重复“古之圣人”,又可以使得“古之圣人”地位突出,并跟“今之众人”进行对比。

“其出人也远矣”,结构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相同,可参看那一句的说明。这个分句原是从“古之圣人远出人矣”转换来的,为了强调“远”的语意,就把它从状语的位置挪到谓语上(谓语提供新的信息),同时通过“其”字,把“古之圣人出人”改为“其出人也”(等于“彼之出人也”,是一个以“出人”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作主语)。经过这一番改造,句子表达的重点就分别突出来了。“出人”是“出于人”的省略,意思是“高出于众人”。成语有“出类拔萃”。下句的“下圣人”是“下于圣人”的省略,意思是低于圣人,比圣人低。“耻学于师”,“耻”是动词,这里是意动用法,以“学于师”为宾语,意思是以学于师为耻,把向老师学习当作可耻的事。读的时候,“学于师”最好连续:耻——学于师。这个句子的另一种分析法是:把“古之圣人”看作“其”的同位,即“其”复指“古之圣人”,“古之圣人”和“其”同位作主语。

六、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单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是个名词性词组。“所以”的作用,前面已经说明,“所”同介词“以”结合后再同动词或动宾词组组成“所以·动”结构,用来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处所,相关的对象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方法等。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意思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这里,“所以·动”所修饰的中心词“原因”,原来是介词“以”的宾语。介词照例要带个宾语,这里“以”后没有出现宾语,就是因为这个宾语已经转为“所以·动”修饰的中心词了。有时中心词不直接出现,一般用“者”字来代;若连“者”字也省了,我们就得按意思加以补足才明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这里,根据“以”当“因”讲,应补出中心词“原因”。“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这里,根据“以”当“用”讲,补出中心词“办法”;“所以距子”,即用来抵挡你的办法。“愚人之所以为愚”结构相同。

“其皆出于此乎”,“其”是副词,表示测度的语气,作“大概”讲。“其”字作为语气副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气,完全由句子而定。如“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其”表测度,可以讲作“大概”。)“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其”表命令,比较委婉,可以译“可”、“应该”。)“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表示反问,相当于现在的“可”、“又”。)“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表示反诘,可作“难道”讲。)

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这一句,问题出在“其智”的“其”字上。有的课本注释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的课本注释为“君子”,似乎都可以。课本干脆只注“君子不齿”和一个“乃”字,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

我们认为“其”作“君子+之”讲为妥,理由是:

(一)作者无疑是站在“君子”的立场说话的,“反不能及”才是他认为“可怪”,这里“反”和“不能”分明是针对“君子”说的。如果一定要把“其”作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那么,解释这一句时“乃”字之前仍须补上“君子”,意思才能明确,这岂不是故意多绕弯路!关于作者立场的表现,下边引一例,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设规矩,陈绳墨,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荀子·儒效》)说“君子不如工人”不说“工人胜于君子”,这是因为荀子也自命为“君子”呀!

(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虽在语法上是主语,在逻辑上是“君子不齿”的宾语。“其”承“君子”而言君子之智,从逻辑思路上看较顺,从句法上看离所代者则较近。

最后说说“巫”和“医”之间要不要用顿号的问题。在唐代,“巫”和“医”应该已有区别,但民间是不是分得那么清楚就难说了。韩愈当然是个熟读《论语》的人,“巫医”两字,会不会正是沿用《子路篇》中的“巫医”呢?(“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我们认为很可能。要知道,那个“巫医”是个双音词,实际上指的是医生。再从“乐师”“百工”来看,“巫医”也以不作两个词看为宜。(“百工”是一种总名称,《考工记,总叙》:“国有六职,百工居其一焉。”“百工”作为一个名词,犹如“百姓”“百戏”。)

八、术业有专攻

解析:什么是“术”和“业”?作者认为这两者是区别于“道”的,所以一则说“先后”,另一则说“专攻”。“术”是方法,包括技能、技巧。《史记·李斯列传》:“(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帝王之术,指统治国家之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吾问养树,得养人之术。”(养人之术,指治民之法)韩愈是看不起“术”的。他在《送孟东野序》中认为孟轲等人是“以道鸣也”,而孙子、张仪、苏秦等人是“以其术鸣”。因此,“术”在本文应理解为技术、专业才能。“业”是学业,主要指书本知识的学问,也就是“受(授)业”的“业”。本文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说明“书”(书本知识)和“句读”知识正属于“业”的范围。当然,“业”的具体内容不是别的,正是作者在《进学解》中借一个太学生之口说出的“文艺之文”“百家之编”之类的东西。本文论证方法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段中,作者选用三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先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纵向对比,接着是自身对子和对己在句读和解惑方面的对比,最后是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横向对比。三个方面的例子,比较全面地论证了从师的两种态度——一种是不耻相师,一种是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观点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本文语言特点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二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反馈练习

一、基础知识

l.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六艺经传(zuàn)贻(yí)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C.阿谀(yú)授之书(sòu)蟠(fán)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6.默写。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2)师者。

(3)是故无贵无贱,。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12.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上一篇:月考学生检讨书下一篇:爸爸我爱你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