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教案的关系

2024-06-18

备课与教案的关系(共8篇)

1.备课与教案的关系 篇一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备课资料

一、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有多少?

太阳每分钟向我释放2.3×1028焦耳的能量。但到达地球的能量只相当于太阳总辐射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这部分能量对太阳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地球来说,却是举足轻重的。

由于地球的体积比太阳小得多,只有太阳的三百万分之一。因此,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所以在地球上观察到太了光线是相互平行的光线。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使其能量明显削弱减少。能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大约只占辐射到地球大气上能量的4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平行光线形成的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作用后的散射。但是,某个地方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究竟有多少,还要根据当地,当时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云量的多少来确定。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有哪些意义?

首先,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形成,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以及某一地区在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例如,四委交替、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岩石风化、土壤形成、复杂多变天气现象、千差万别的气候差异、一切生命物质的生存等等。可以说,没有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没有今天的地球环境。

第二,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除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灶熟食外,目前人类社会主要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等,追根寻源,也均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若地球失去了太阳辐射的能量,则整个世界将变得毫无生机,一片死寂。

[以上材料摘自辽宁人民出版社《课外地理》(高中一年级)一书]

三、太阳活跃期例谈

太阳仅仅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只因为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光和热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所以,太阳的任何变动,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都会对地球产生很大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太阳黑子

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局部来看,在太阳大气中经常发生着运动。太阳按结构分内外两大部分,其中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仅是太阳的外部结构,即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太阳活动在太阳各大气层中的标志有所不同。在光球层中主要表现为黑子,在色球层主要是日珥和耀斑,在日冕层主要为太阳风。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

2.什么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斑点。其实,太阳黑子并不黑,只是因为它比周围的温度低1500K左右,亮度也比周围稍低,同明亮的光球相比就成为较暗的黑斑,所以称为“太阳黑子”。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旋涡状气流产生的。随着对太阳磁力线的研究,科学家认为黑子的产生与太阳的磁场磁力线的断裂有关。太阳是一个流体性的气候球,赤道与两极的自转速度不同,磁力线发生断裂,断裂处产生强烈的磁场作用,形成黑子。黑子面积有大有小。如1947年4月7日发现的黑子面积达166亿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总面积的33倍。这是人们迄今所知的最大黑子。黑子有生有灭,时多时少,生存时间平均约1天,少数大黑子可存在数月之久。太阳活动的强弱,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目的多寡为标志:黑子数目越多,活动越强烈;黑子数目少时其活动则较弱。每年太阳黑子出现的总数有一定的规律:黑子数逐年增加,增加到极大以后,又逐年减少。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极小年,相邻两个极大年(或极小年)之间的平均周期为11年。除了这个主要周期,还发现黑子活动有22年和80年的周期。国际天文学界把从1755年开始的太阳活动周期峰年作为第一年周期,以后依次编号。上次(22个周期)黑子集中爆发在1989~1991年。专家们认为,这次黑子群的出现,标志着太阳的平静即将结束,新的太阳活跃期(23个周期)已经开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由于太阳磁场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太阳的活动,产生了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冕层的太阳风。而黑子群出现的同时,耀斑发出的能量、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也都在加强、变大。一般说来,太阳的磁场虽然很强,但由于日地距离达1.5亿千米之遥,太阳磁场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但如果是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会向外空辐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离子,即“太阳风”,太阳风的速度每秒可达350千米以上,可以到达地球,甚至能飘到火星上。就是说,太阳黑子只是标志着太阳的活动,真正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日冕层的太阳风。

太阳风到达地球后,直接作用于地球的磁场,可能引发磁暴;使地球上的磁场一下子变得极不稳定,磁针不能正确指示地球的磁场方向。这会使地球上依靠电磁作用工作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例如,1989年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粒子流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发电站遭到破坏,停电时间长达9小时,600万居民深受影响。

磁暴发生时,高纬地区常常伴有极光出现。极光一般出现在两极地区100千米~300千米的高空,是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形状不一。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层时,由于南北两极的磁场作用强,大部分粒子流被吸引至两极高空,使极区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发光。太阳活动剧烈时,极光出现的次数也增多。

此外,色球层耀斑发出的强大X光辐射会使地球电离层的浓度急剧变化,导致短波无线电通讯的衰退甚至中断;其喷发的强烈质子流也可能损坏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空间飞行器,危及仪器和宇航员的安全。

还有,太阳活动剧烈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电磁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也会明显增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高峰期发出的电磁辐射可能引起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引发皮肤疾病。

另外,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体变化的关系也很明显。例如,近年来影响波及全世界大部分人类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对人工电磁环境的危害。当代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所处的电磁环境。来自太阳活动峰年的高强度、突变性的电磁辐射,会对电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为大量出现的黑子、突然增亮的耀斑和各式各样的射电爆发,会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诸如出现极光增多、地球发生磁暴、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出现扰动等。这时,自然电磁环境和人工电磁环境和平共处的局面就会打破,从而使空间飞行器、无线电通讯、导航、电网和其他电子设备遭受难以预料的侵扰和危害,相当大一批电子和电动设备将完全或一段时间内失灵,无线电通讯发生中断。

第二,对人体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危害。

一些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峰年的各种辐射会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活动所造成的地磁活动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对地磁扰动非常敏感。当太阳活动强烈时,人类植物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提高,人类的攻击性行为加剧,判断错误率上升,交通事故增多。还有一些科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体有生物电(脑电图、心电图等测试仪器就是据此而设计的),并形成人体的电磁场。在通常情况下,人体电磁场与地球电磁场处于相互交融状态,当太阳发生强烈活动时会引起地球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磁场的强烈扰动,从而打破人体电磁场和地球电磁场的平衡,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国外研究已经揭示,高频电磁波照射可使人类淋巴细胞发生病变;大剂量、长时间的微波辐射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发生障碍,使得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强,这样细菌和病毒就容易进入脑内,从而促使某些疾病的发生。

由于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巨大,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太阳活动的预报。我们自1954年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太阳活动预报发布系统,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除可以进行一天以内的短期预报外,还能预报3天或者更长时间内太阳上的“天气”情况。

——摘自2001·4《地理教育》“地球上的生命和文明与日地关系”一文

四、月到十五分外明

农历十五的夜晚,如果遇上晴天,月儿高挂在空中,圆得像个玉盘。柔和的光辉一泻千里,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你读过李白的古诗《静夜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月亮作题材,吟诗填词,寄托自己的感情。

不过,你想过吗?为什么每逢十五的夜晚月亮总是圆的? 我们都知道,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它是受太阳照射以后,又把太阳光反射出来,才被我们看见的。月亮绕着地球公转,地球又带着月亮环绕太阳公转。所以,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经常会有变化。从地球上看来,月亮有时候太阳照亮了一部分,有时候照亮了全部。这就使月亮发生了有规律的圆缺变化。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按照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绕地球运行。它的轨道叫白道。月亮绕地球公转,不断地变化位置,它受到太阳光照射的面积,也不断变化着。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变为半圆,又变为一弯蛾眉,渐渐又“胖”起来变成圆月。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是29.53天。人们根据这个规律,规定太阳历的每月初一是朔,也就是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是望,也就是月亮最圆的一天。因为月圆的周期是29.53天,所以编制太阴历的时候,就要根据月亮运行的规律来推算,分出大小月,保持月初必朔,月中必圆。

这是太阴历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我们不用翻日历,抬头一看月亮,根据它的圆缺程度,就可以判断这一天是初几、十几或二十几了。俗话说,初二初三蛾眉月,初七初八月半边,十五十六月团圆。这是古人总结的月亮圆缺的规律。

有时候,十五晚上的月亮并不十分圆,到了十六才最圆。上面说十五十六月团圆。偶然,也有十四或十七的晚上是望月。不过,那是个别现象。一般,望月都在十五、十六两天。太阴历月份的大小月,年年都不相同,大体是一大一小,相互交替。但是,为了保持以朔日为初一,有时候,也会出现一连两个大月,或者是一连两个小月的现象。

月亮也叫太阴。以月的圆缺作标准,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不设闰月。这种历法,叫太阴历。

五、星期是怎样制订出来的 在公历当中,“星期”也是一个计算时间的单位。

“星期”这个概念,是和月亮的形状变化联系起来的,所以也和太阴历有关。在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中,星期是一个很重要的纪日制度,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遵守这样一种制度,比如星期日就是国际公认的公休日。

从朔到上弦,或者从上弦到望„„其中大约经过七天多一点。古代的人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订出了七天为一个“星期”。所以说,星期实际上是太阴历的“产物”。到了公元三世纪,西方各国开始实行星期制,星期才变成了公历的一部分。

古代的埃及人早已有了“星期”的概念。他们把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这七种天体的名称,分配给一星期中的七天。这些名称一直流传下来,在某些国家的语言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 《鼎尖教案》您的教学首选!欢迎您下载使用!

中还保留着。例如英语中就保留了三个:星期日称为太阳日,星期一称为月亮日,星期六称为土星日。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都保留了五个。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日本,他们把星期日到星期六的七天分别称为日曜(yào)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

——以上两则资料摘自《年月日的来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书

有问题请您反馈邮箱 HHBEIKAO@163.COM

2.备课与教案的关系 篇二

一、合理预设, 让课堂更高效

教案, 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通常包括教学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内容、时间的安排与规划。在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教案改革前, 我们的教案通常没有预设每个板块、每项内容 (包括问题设计及回答) 教学所需的时间。当然, 先前的教案内容也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 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比如我在进行边塞诗的教学时, 教案设计中有“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的情感”“《从军行》情感探究”, 重点是由边塞诗情感引出《从军行》的情感探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边塞诗的情感把握不到位, 所以在这一环节上就耽误时间了, 而《从军行》的情感探寻在本节课就未能完成。如果我事先能在时间安排上进行细致设计, 那可能就不会出现教学内容完成不了的问题了。

教案上体现每个环节教学所需要的时间, 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在教学中也能收放自如。这么精细的工作, 对教师的备课程度要求更高。要充分备文本、备学生、备课堂可能会发生的突然事故。但也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才不会把时间随便地浪费。比如我们在上《史记》选读时, 第一课时, 教师通常会把《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带领学生复习一遍, 但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若能突出重点, 尤其是要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挂钩, 那这一板块的时间只需2 分钟左右, 而不需要把《史记》的体例、创作目的、后人评价一一介绍。把该节省的时间节省下来, 用在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探讨上, 有的时候时间还是可以适当“浪费”的。如《高祖本纪》中司马迁对刘邦形象的描绘, 如何做到“不虚美, 不隐恶”, 这个问题是值得学生花时间去讨论的。再比如说《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李广的赞美与同情是怎么体现的?”这个问题也值得学生探讨。

合理地预设课堂, 可以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更可以督促教师设计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该做到让学生在每个问题中都能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不拘预设, 让课堂更灵动

一节真实的课堂, 总会有很多“惊奇”呈现。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 一个问题抛下去后, 学生总会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奇的答案。而那么新奇的答案有时又是具有独到见解的。那么这个时候, 教师如果还是按照预设的课堂来处理, 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受挫, 学生思维的火花受到抑制, 课堂就变得死板, 学生也就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热热闹闹、学生畅所欲言就是高效的课堂吗?答案是否定的。高效的、真实的课堂是教师的充分备课、精心合理的预设加学生新鲜、真实灵动的思维结合生成。真实的课堂是教师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很好地指导学生把自己经过思考的见解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不失学生为主体。如本人在教学《李将军列传》时, 最后设计的一个问题是“李广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我预设的答案是:性格——男儿血性、皇帝的偏见、贵戚排挤, 封侯愿望的破灭。学生在思考后给出了一个让我意料之外的答案——刀笔吏的残酷 (这个时候, 我补充了《史记》中的酷吏——张汤、郅都的一些经典事例) , 还有李广的迷信——“岂非天哉”, 以及“李广主动请缨的压力”。那么我就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高度的肯定, 同时也要表扬这位学生。本来这个环节, 我预设时候只有5 分钟时间, 但是因为学生对于李广的喜爱, 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 实际教学时间为10 分钟。我觉得这个时间没有浪费, 课堂效率也没有因此降低, 反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的全面、深刻。

真实的课堂存在诸多“突发问题”, 所以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课堂不能成为教案的展现平台。只有充满学生积极思辨、激情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最灵动的!

三、机智灵活, 让课堂更精彩

经常跟着老教师听课, 有时会发现他们的课堂很精彩, 不仅有翔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课堂的氛围、学生的状态都非常好。作为听课者的我就像学生一样, 也被课堂的精彩深深吸引了。我不禁在反思, 为何我的课堂就不那么吸引人呢?在与老教师深入的交谈中, 我发现精彩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单一的深入备课、认真写教案就能促成的。

面对每一篇文章, 他们都会精心备课, 尽管这个教材他们已经上过好几遍了, 但是每次他们都能有新的发现, 都能用新的构思把他们看来是陈旧的文章上出新意来。此外, 他们还善于顺应学生的思维把自己准备好的重点内容有机地融合到学生思考之中。这样的课堂学生就会很灵动, 不死板,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他们就更有热情对待语文课堂。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由此, 我明白了精彩课堂的呈现真的不是预设出来的, 而是生成的;但是没有精心的预设, 课堂就有可能如同一盘散沙, 尽管我们会发现学生那一颗颗金子般的思维发光, 但是毕竟不成体系。我想真正精彩的课堂就该是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的圆融结合, 精心备课、合理预设是巍然不倒的山, 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也是课堂成功的一个关键;而课堂上教师的机智灵活应对学生的鲜活的思想, 就该具有如水般善于流动、善于转变的灵动。

3.备课与教案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原有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系统掌握,强调记忆和机械训练。因此,在原有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学生英语成绩很好,但语言运用能力不佳,难以流利地表达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则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此种情况下,英语教师需要对英语备课及教案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英语教学满足新课标要求,那么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之中收获颇多[1]。所以,新课标背景下合理的进行高中英语备课及教案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特点

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喜爱,课程改革全面推行。面对原有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存在的一些不足,做出了适当的改进,使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标准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等。

而以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准所开展的高中英语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就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来综合考量小学、初中、高中,将英语课程分为九个等级,并保证各个阶段课程的有机衔接。

其二,新的教学课程目标。也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终身学习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其三,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保证所应用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民主性、开放性,如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等。

其四,新的教学评价机制。也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公平、公正、全面地平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保证教学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的备课

基于此以上内容的了解,确定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师进行高中英语备课应当高度重视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课堂评价的标准。所以,教师在备课之际首先要进行教学目标定位,以便后续教师能够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备课。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呢?

首先,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描述,提出教学要求,如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言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置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

其次,根据单个课时内的教学容量,合理设置单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最后,按照教学流程及单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二)英语备课

1.备教材

备教材是英语备课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教师详细的了解英语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认真分析英语教材的各个知识点,进而正确的取舍,并结合相关辅助教材,选取新的内容,整合成为教学内容。

2.设计单元教学

建立在教材基础上的单元教学设计,也是英语备课的重要部分。对于单元教学的设计,需要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及相关资料,确定单元重点、难点、关键,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设计单元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

3.作业和习题的选择

选择典型的、适合的作业和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自身英语知识水平。因此,作为教师备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及知识重难点,正确的选择习题和作业,以便学生在做作业和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和实际演练所学知识[3]。

4.教学反思

作为英语备课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良好教学有很大帮助。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以往自己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价,如此可以使教师明确自身教学优缺点、教学失误、对待学生的态度等,那么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之中将会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弥补自身教学不足,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案教学设计

1.编写教案

保证英语教案可以有效的应用,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进行英语教案编写,要注重与课堂实际紧密结合,也就是考虑课时、课堂环境、学生人数等因素,合理规划教学模块。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合理编写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教学流程等方面,以便后续开展的英语教学活动能够按照教案良好进行。

2.教学设计

为了保证英语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良好的进行英语教学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除了教授学生英语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应当注重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使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其更好的参与教学活动,动手、动脑、动口学习英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4]。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英语教师需要对英语备课及教案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良好的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之中收获知识、增强能力、培养意识。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进行英语备课,应当做好备教材、设计单元教学、作业和习题的选择、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而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英语教案教学设计,做好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总之,按照新课程标准良好的进行高中英语备课和教案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重在创新教学设计[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81-81.

[2] 张李峰.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的备课与教案教学设计[J].新课程·下旬,2016(8):79-79.

[3] 陈阿如娜.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重在创新教学设计[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5(1):261-261.

4.如何备课与书写教案 篇四

第一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备课

在备课和写教案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

(一)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班级中各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的构成等。

(二)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

(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

(五)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山、记忆山、想像山、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六)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还了解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产生的变化,同学之间闹纠纷吵架后的变化,在家里受到叱责或打骂后的情绪变化,考试成绩下降后的情绪变化等,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强化引导,使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巩固自己成绩的力量和继续前进的愿望。

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死课活教。

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

(—)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作为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

(二)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

(三)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四)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乱谷子。

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

(一)单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

(二)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时论→设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等都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课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包全杰的“小学循序训练作文教学法”,张思中的“外语教学十六字教学法”等。另外,教师还应看一看国外的一些教法研究资料。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等。

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

教师备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学法指导的内容。通常教师指导学法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

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

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师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外语的方法等)(二)学法指导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想卓有成效应遵从以下几项原则:(1)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2)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3)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4)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5)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三)学法指导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l)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5)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第二部分,新课程下我们如何书写教案

一、首先提高对书写教案的认识。

1、教案不但要写而且还要认真地写,因为它是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教案犹如一名士兵的战刀必不可少。教师好像一个导演。如果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导演,导演好整个课堂,我们该有一个好的剧本,我们对于剧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该有预见性,而这个“预见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

教案也是促进我们自己反思的一个过程,我们到底成功在哪里,我们失败在哪里呢?没有教案,我们不知道,就好像我们做了事情,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如何做的一样。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年纪大的老师,有经验的老师,他们是不是可以不用备课呢?我翻阅了很多特级教师成长的过程,最后发现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在认真地备课。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的变量,今天对一个人管用的激励方法第二天不一定还有用,对一个人有效的激励方法不一定对第二个人有用。时代在变,我们的学生也在变,难道我们永远凭经验办事情吗?很多老师,他们在教学经验上很有一套,可是当让他们写一点东西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不能写了,为什么呢?这与不写教案还是有关系。

2、不应该提倡不写教案

假如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他从来还没有教过课,还没有什么经验。那么他教课以前,就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备课,这个过程是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是研读教材的过程,更是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有了认真备课这个前提,他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而作为自己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的教案,不仅仅见证了自己的从教过程,而且会成为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一个阶梯。教案就好像是份历史档案,以后再教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再备课就会相对轻松一些。所以,对于新老师来说,写教案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有经验的老师也是需要写教案的。不过,因为老教师有经验,写起教案来会相对简单一些。简单不等于不写,简单也不能够说备课不认真。现在的教材变换很快,有许多新知识,新课文,假如上课以前不好好研读的话,老教师也可能会很被动。能够上课是一回事,上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课又是一回事,经验丰富的老师要想精益求精,也必须好好设计上课的思路、设计问题、设计过程,顺手把这些记录下来,写成教案,其实也不是很烦琐,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写成教案,心里就有了谱,就避免了手忙脚乱,当然应该提倡。

现在,有条件的老师采用网上备课的形式,这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劳动强度,但网上备课也不可能完全把人家现成的教案搬来使用,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这其实也是一个备课的过程,我认为夹杂了自己劳动的,取舍以后的教案其实也应该是自己写的教案。

这样看来,写教案实际上是任何年龄段的老师都应该做或者说都会做的。一些学校检查教案也是对老师的一种督促。我看,老师们还是少一些怨言,多一些实干,把写教案当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好写吧。

3、教案是老师教学的镜子。

写教案是一个体现备课思想,或者是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案要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的精华,或者说教学中的思维的灵光,教学中的得失。成为及时的反馈教学、总结教学的一种模板。这样的教案才有意义。

教案是一种教学态度的体现,一种教学思想的展现,一种教学思路的展示,一个老师教学的镜子。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所以我说,教案一定要写,新教师要写,优秀的教师更要写!

二、编写教案要领

1、教案编写的原则:

(1)符合科学性。依标扣本,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2)加强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3)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4)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5)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2、编写教案的详与略:

对教案的详与略要正确理解。详案也不是事无巨细,越详越好,大段的叙述文字,照抄教科书上内容,致使一节课的教案长达10几页,这不仅耗时费力,应用性也不强。简案也不是越简越好,除了罗列几个标题以外,教学过程的导人、练习、板书、提问什么设计也没有。

通常,教案应简明扼要,不应写得过详,一个有充满教学经验的教案是简短而实在的。例如有位中学教师在备《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此文是9000个字,但他的教案仅写了400来字。一是理清文中人物间的关系;二找出对比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人形象的文字、分析其异同;三以《西江月》词为全文之纲,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上述三条,安排教学环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用,目的明确,学生有事可做,课堂秩序井然。一二两条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巡回答疑,第三条教师重点讲解,点明作者为“封建王朝”唱挽歌的哀惋。

三、新教案模式特点:

1、程序清楚,一目了然。新教案模式分设教学程序栏,把教师环节和步骤设计以及时间安排直接体现出来,这就会使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一目了然,又有条理性,又便于教者操作。

2、独立设计,避免抄袭。新教案的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栏目的设计就逼使教师设法独立处理教材,主动去筹划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这既能减少和避免教师的抄袭现象,也有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3、体现主导主体作用,“教”为“学”服务。新教案格式上客观要求,要设计出教师指导活动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体现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动脑、动口、动手情况,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学服务。

4、言简意赅,减轻负担。传统教案一般都要求写详案,劳动量大。新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处理,写出思路和知识点以及师生活动就可以,这样能适当减轻教师的一些负担。

当然这种教案并非是尽善尽美的,有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怎样设计和书写教案。

1、具体做到: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独立思考并设计,可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编写教案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应各有特色,不强求一律。

(3)书写教案必须用字规范,书写清楚,保持干净整洁,始终如一。

2、要写清楚以下几项内容:(1)授课题目:即本节课的课题

(2)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

(3)课 型:即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习作指导、讲评等。(4)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教学目标。写教学目标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二是有关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三是对有关思想情感的渗透。

(5)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需要情况。

(7)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授课的方法与手段。

(8)教具、学具的准备:即本节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录音机、实物等等。

(9)教学过程(也叫教学程序):

这是教案书写的重点,也很复杂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也是教学思想的展示过程。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

①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

②写出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

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可以说主要写清楚:创设情景的导入;师生合作的交流;课堂效果的反馈(如设计的练习题)课堂教学的小结。

(10)板书设计。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使用合理。

(11)课后反思。新的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写好课后反思,而怎样写课后反思,写什么等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一是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二是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况、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三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四是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

5.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与教案创新 篇五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条件下的备课

课程改革之前,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应付学校教学管理的检查,大多数教师奉行“拿来主义”抄写现成的教案;二是在每学期开学前,为赶任务,先集中写出部分教案(许多学校也这样要求教师);三是有的学校年级组之间分任务,每位教师负责几课并写出教案,然后把几位教师教案统一成一套该年级学科备课组共同使用的教案,实现备课“资源”的集体共享。我们倡导多年的备课首先要备学生的备课理念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落实。教师的备课完全是从教者的角度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学生的男女智力差异和年龄差异(特点),不分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甚至从备课内容看,有许多东西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谁去解决?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应该起什么作用? 充当什么角色?等等,许多教师都是盲目的,心中无数的。

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的庞丽娟教授在她主持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存在教育能力的不足和欠缺,包括教育内容的残缺。如不知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学生,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年龄特性,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适应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教育时机的把握,管与放的度,怎样调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怎样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学习和交往能力的提高等。教师教育能力的不足在备课上的表现也很突出:教案中没有知识内容,没有学习方法的设计,备“教”不备“学”;教学目标机械罗列,没有“三维目标”如何和谐统一、自然渗透的设计;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个案预设、课后反思。这种下载教参上资料的所谓“备”课是准备在课堂上将现成的知识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教师拿着这样的教案去上,不可能有宽度和厚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有关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由学生走向知识。前者表现为在细致地“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头等大事,即“教教材”;后者表现为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出上,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最终拥有者,即“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的教师具备研究型的教师素质。在新课程条件下,研究型教师应进行“研究型备课”,即在熟悉教材、课标、学生、学校和教具的同时,把这些作为资源,作为研究的对象,对题目作出各种程度的独立解释,形成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性思考。研究型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科知识,而且应跨学科了解一些知识,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从整体上和多角度把握学科知识体系,要能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书本是学生的世界”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将生活知识看作是书本知识的起源。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备课,其教学思想应实现三个转变:

1.变只懂书本知识、只会解题的单一教学目标为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

2.变只重知识积累、只重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系为反映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效果评价。

3.变陈旧、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先进、快捷、激趣式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出有效的师生双边互动,生生多向互动,教师充满激情,学生能学得主动;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整体把握,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能自然铺就、水到渠成,教学方法自由发散,教师能巧用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新课程条件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心中有新课程标准1

新课程标准是各学科教师备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练习、考核成绩提供了基本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新课程的学科“课程标准”,要吃准、吃透课程标准,严格按课程标准备课,准备教案。

(二)头脑里有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熟悉(了解内容,把握内在联系)是教师施教的前提。所以拿到新教材后,教师应在较短时间内通读完教材内容,并在认真思考分析新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入备课程序。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微之处,吃透教材各章节内容。既要把握教材知识点、知识结构,又要弄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基本的了解,力求知识的科学性、整体性、结构性、全面性。

(三)眼睛里有学生

教师的备课内容要与实际相联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历程,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备课的内容、选择使用的教法与学法都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使用要能激励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能动的学习主体。

(四)手中有丰富的材料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便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前,应该注意收集、整理和研究与教学相关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语言逻辑知识等。特别要关注社会上的、身边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并为学生所接受。备课时,要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善于取舍,要特别选用有典型意义的材料。选用材料不在多,在精妙与恰当。

(五)既备教更备学

教学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备课既要认真思考教法,怎样引入教学,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法设计,如怎样组织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引导学生开展问题争鸣,学生该怎样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等。就一般情形而言,实际的教学活动还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去调整教学的方向。所以只有灵活选用教法、学法,才能使学生学习有兴趣、有主动性,才能高效率地达成教学目标,课堂结构也才会真正趋于合理,教学整体效果也才会更趋于优化。

三、教师要带着问题备课

一次去听一位心理学老师上课,课题是《早恋:苦涩的青苹》,在讲了两个活生生的事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么早开的花不结果?没红的苹果为什么是苦涩的?早恋对青少年生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危害?但讨论中令老师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了:一男生举手发言,说在他上初三年级时,班里两位同学谈恋爱,他们相互鼓励、帮助,结果双双考上了同一所省重点中学,“现在他还在恋着呢”。所以,“我不同意老师的观点,难道早开的花都不结果了吗?水果店里的青苹果都是苦涩的吗?”这位男生的发言赢得不少掌声和哄堂大笑,上课的老师不知如何是好,楞了一会儿只说:“你说的情况是个例外,不具有普遍性。”由于老师没有抓住学生所举的相反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指出那两位同学是怎样正确地处理好了情感与理智、交往与学习等关系的,结果导致学生不满意,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还有一次,一位老师上《蝙蝠和雷达》一课,在讲到蝙蝠是嘴和耳朵探路寻物时,一名学生忽然举手提问:“老师,蝙蝠的眼有什么作用?”讲兴正浓的教师楞了一下,脸上露出一片茫然,为了使课堂不被这“节外生枝”的一问所打断,上课老师旋即说道:“别开小差,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蝙蝠的嘴和耳朵,老师要求不要走神”。学生提问,却被老师批评了一通,心里很不舒服,后半堂课就没有了兴致,索性趴在桌上睡觉。“蝙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的提

问,看来是该老师始料未及的,所以就以压制的办法来对付学生,老师害怕深究起来不好收场,影响自己的形象,影响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

两堂课,两名学生分别提出了令上课教师“难堪的、甚至下不了台”的问题,由于教师备课时无充分准备,所以就临时以不同理由将学生思维的头颅给硬挡了回去。其实,并非学生为难教师,更不是学生在“开小差”,不管老师怎么想,怎么看,两位学生的学习行为都是应该肯定的。孩子们在积极地思考而非单纯被动地充当听的接受器,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所以他们想得更多、更深更透,如果老师善于因势利导,他们会学得有所乐、有所趣,更所识,得他人之所未得。

两堂课上两名学生和两位教师的表现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的问题:教师应当怎么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即怎样备课?

教师应当带着问题备课。因为,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现,就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谈不上创造了。所以,问题是认识知识的开始。教师备课也是如此!带着问题备课,以探索和研究的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就会在备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好办法,就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对未知世界和新事物产生敏锐的触觉。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备课?首先,教师应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这里指的知识并不是指教学内容本身的,而是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但却是课本之外的知识。弄清课本知识仍然是备课的主要任务,但决不是唯一的任务。备课,教师决不能唯书唯教材是尊。我们经常教育学生不做书本的奴隶,而要通过书本去思索发现,那么教师又怎么能够只在书本里打转呢?教师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越丰富,教学就越是得心应手,效果也就越好。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也才能树立起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才会越大。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能扩大教师上课的知识储备和问题储备,同样,教师上课时就会少出现窘态,不会因一时卡壳而手忙脚乱。如备《蝙蝠和雷达》这课的教师,如果在备课中想到一般的动物都是靠眼睛识路的,那么,“蝙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就应该成为教师想向的问题,课前就应该带着这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把它搞清楚。如此下去,教师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会得到满足。

其次,教师应带着对教材知识的疑问备课。尤其是知识内容,教材之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太难、太偏、太陈旧等问题,甚至不可避免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带着疑问备课,即备教材知识时认真思考,这个概念这样表述科学吗?这个例题的展示过程是否太繁琐了?教材上的这个事例是不是己经太“古老”“太滞后了”,并及时查问最新的相关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有位老师在备《汇畔独步寻花》时,发现“自在娇鸳恰恰啼”中的“恰恰”一词教师解释不准确,于是,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应解释为“频繁”“重”“繁忙”„„。后来,他把自己的见解撰写成文章发表,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

最后,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带着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备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备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备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思考所要教学的内容,其备课才会有针对性,上课时才不会出现学生提问导致教师因答不上来而难堪的课堂情景。备课时,教师应该考虑一下: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出的问题是可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的,那么我该如何设计学生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的这部分知识没有直接关系该如何回答?怎样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是我掌握的知识所难以正确回答的,我该怎么办?等等,只有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教师的备课才会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才具活力,更有实效。《早恋:苦涩的青苹果》一课的教学还提醒我们:只有深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才能了解学生之间的交往情况,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考,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备课也才具有针对性。

四、集体备课应解决的问题

集体备课是目前中小学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集中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的力量,整合信息资源,相互取长补短,掘自身智慧潜能,使教学设计更科学、完整和符合实际。但集体备课之前,应该先有教师的个人备课,在此基础上,年级该学科老师再坐下来

讨论研究,展示各自的教案,听取其它教师的意见,充实和修改自己的教案设计。集体备课应弄清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教材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其一是所教学的内容,老师是否已把握,有没有理解错误,如果有,应通过集体备课给以解决;其二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老师是否清楚,是否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如果不清楚、不了解,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弥补,必要时,还可向其他学科老师了解或个别请教。

2.对所教学生的认识。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应对学生情况十分认真分析。其一,从生理心理方面去研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接受程度,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可能之所想,与学生共同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其二,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的课堂活动,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提问、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研讨如何根据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如学习状态、偶发事件、纪律、学生提出老师预先没想到的问题等等),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3.对发挥集体作用与体现个体特征之间关系的辩证理解。集体备课中,老师们可以资源共享,也可以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教法与学法的把握与指导,拓展教学思路。但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提高认识、资源共享,不是让他们失去自我,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位老师的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年轻老师思维活跃,信息储备多,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易于沟通;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作风严谨,教学方法成熟系统。新老教师都各有特点,又都可以相互学习。但集体备课之后,每位执教者都应根据自己特长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去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集体备课的收获。

6.英语备课与教案设计(范文模版) 篇六

一、小组讨论 1)备课=教案? 2)备课的原则与方法 3)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Key-note speech Comments on reports

二、专题讲座

论英语备课与教案设计 1.备课=教案?

备课与教案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二者属种或上下位的关系。

显性备课与隐性备课

备课的过程是有形和无形的过程。

教案即教学方案或预案,是教师研究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后预设教学的一个记录。„„

把备课与写教案混为一谈,不利于教师发展。2.集体备课与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常规项目之一,是一种教育对话:教师与课程的对话,教师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的对话。它有助于

操作程序五步骤: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树立四种意识: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3.备课的内容与观念

内容:备课程、备学生和备方法。其中 “备课程”的内涵比“备教材”更广。“备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课程意识。

什么是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就是人们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的程度。„„

备课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教学观。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拥有自主、判断和决定权。2)知识观。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如学习策略,学习愿望等。3)过程观。目标即便合理,若过程方法不当,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4)评价观。扭转把知识、技能本身作为目的的做法,提倡把知识技能作为人的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4.教案及其种类 教案:备课的记录、教学的“脚本”和讲课的依据。

类型:

1)详案,详细的教案,面面俱到,适用于初涉讲坛青年教师,但并非适合执教多年的老教师。

2)简案,简单扼要的教案,分为:提纲式教案,板书式教案,图形式或符号式教案,提问式教案,它有助于减轻教师负担。

3)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方案。编写运作的“五化”:模式化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格式化是制订学案的框架和基本程序;栏目化即把格式中的项目设计转化成内容充实的栏目;活动化即把静态的内容转变为若干动态的学习活动;

4)“0”教案,无形的,彻底批判和颠覆传统教案。产生误会。“0”教案客观存在,不等于不设计教案,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宜提倡。5.教案的格式与步骤

基本套路:

1)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区别。2)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s)3)教学辅助手段(teaching aids)4)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由“五步法” 简约为 “三步法”。每一个大步骤还可以分为若干小步骤,通过序号来表示。6.教案设计中若干问题

1)语言描述:应力求简洁清晰,符合句法规范,逻辑性,可读性。2)时间分配:应有预见性和调控性。

3)活动安排:有学问、有讲究。从难易度、活动方式、认知结构、训练编排、实用角度探讨。

4)作业布置:小环节大文章。注意:时间的保证,学习的支持,学法的指导,一节课的要求。

5)预设与生成:预设是指课前的准备;生成是指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

7.主题教学深度备课的思考与实践 篇七

所谓主题深度备课, 是指以教材为起点, 在深读教材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地开发可以利用的一切课程资源, 达到教材解读的深度与高度, 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形成合力, 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定尽可能地趋于适度合理, 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这里所说的深度不同于主题教学三个维度中的深度, 它不仅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思维深度、情感浓度和理解高度, 还包括教师借助各种途径解读教材、运用教材、拓展教材乃至与学生共同学习教材及相关同构文本时所达到的深度, 具体包括深入拓展、深度研究和深刻思考三方面。

深入拓展, 不仅是指对于“这一课”教学内容的拓展, 而且还包括对课文的相关评论、课文的原著、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同题材的相关作品等的拓展阅读。通过对文本深入细致而又多角度的解读, 选择恰当的教学主题, 进而进行教学设计。深度研究, 要在深度拓展之后对教学进行深度研究。深度思考, 上课结束并不意味着思考的终结, 教学结束后要深入反思, 将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收获条分缕析地归纳总结, 从中提炼宝贵的思想闪光点, 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深度备课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

一、初读教材

选定一篇课文作为重点研究篇目之后, 首先要做的是阅读原文。但“教材只是个例子”, 读过原文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后, 我们无权简单地对文本展开肢解, 必须在掌握广泛背景资料的基础之上才能对教材发言。因此初读教材, 目的是以此为起点大致拟订收集材料的范围。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读过课文后教师应当大致确定:备课前应当通读《西游记》的原著, 了解作者生平, 看作品评论, 仔细研究《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等。

二、再读原著和作者生平

通读原著后, 可提取几个阅读当中感受最深的关键词进行品读。如《三打白骨精》中的“修心”“世俗”“幽默”。读完原著, 再了解作者。关于作者究竟是谁, 历史上有很多争议, 我们当以主流观点为准。要读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了解吴承恩在科举晋升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的经历。《西游记》大概是吴承恩中年以后或是晚年所创作。作者之所以在《西游记》中既有娴熟优美的文笔, 又有人情世故的练达成熟和不乏深入透彻的人生领悟, 很可能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直接的关系。

三、继续读相关评论

了解该书的历史评价与文学地位。《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 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通过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 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被翻译成多种版本。《西游记》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家喻户晓, 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知。几百年以来, 《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在日本等亚洲国家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 样式众多, 数量惊人。通过阅读相关评论, 教师要了解《西游记》的题材、体裁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特点。

四、细读教材文本并确定主题

了解了《西游记》相关内容后, 对《三打白骨精》课文的理解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偏颇, 于是教师就可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 可以围绕文本问自己这样四个问题:

1. 文本究竟说了什么?

这里指的是要弄清文本“究竟”说了什么。如果是故事, 应当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古诗, 应当了解古诗当中出现了哪些意象。理解文本实际上就是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主题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课文《三打白骨精》, 应当知道它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路遇白骨精, 白骨精先后变成村姑、老妇、老公公, 希望迷惑唐僧, 骗取唐僧的信任, 以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 结果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发现后打死。课文语言通俗, 情节简单, 值得咬文嚼字的词句不多。

2. 文本想要说什么?

这一步意在弄清最初作者“想要”说什么, 哪些情节有待我们去挖掘。也就是说, 作者之所以这样表达, 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条件;一篇文章之所以这样描写, 一定有相关的背景。比如《三打白骨精》是根据传统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 上接五庄观世音甘泉活树, 下启黑松林三藏逢魔。本文中的冲突, 表层是师徒与白骨精的冲突, 深层则是师徒冲突:孙悟空有一对火眼金睛, 唐僧却只是肉眼凡胎。作者通过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 想要说明的可能就是降服妖魔不仅要有与妖魔鬼怪作斗争的勇气, 而且要忍受和排除来自自己同一阵营中的“好人”的阻挠和误解。

3. 文本能够说什么?

这一个环节就是尽可能想想文本还会写到什么。尽管通过搜集资料与广泛阅读, 教师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认识, 但我们无法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这时不妨将这篇课文所有可能作为主题的关键词都罗列出来,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从中选出最佳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对于同一文本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只是草草浏览、不求甚解, 获得的往往是单一的阅读体验。唯有在反复比较中, 才有可能使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具有最大的可能性, 才有机会使学生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教师应当拥有个人解读的能力, 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时, 必须要表明立场, 判断究竟怎样的解读才是正确恰当的。教师必须基于语文的特点, 尤其是必须基于学生的水平, 结合相应年龄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对解读做出判断。解读既不能置身文外, 更不能不知所云。

4. 文本应该说什么?

这一环节就是确定主题。教师解读一篇课文时, 对文章的理解尽管有多种解读, 但当他自问“这篇课文究竟说了些什么、想要说些什么、能够说些什么”之后到了“应该说些什么”这一步时, 就必须提出个人的见解, 即根据之前的“究竟”“想要”“能够”, 最后判断出文本的主题。这一步是教师必须面对的, 也是必须负责的。这样, 教师对于文本就有了自主性, 解读到的“意义”才会不受作者原创意图的束缚, 摆脱对作者心理体验的重构, 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

五、确定教法

结合前面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一定要结合儿童语言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 并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要轻松不要沉重。《西游记》是一部快乐的小说, 《三打白骨精》是其中仅有的几段让人感到悲伤的内容。《西游记》作为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 本身没有承担过多的教育色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并随着人物的命运或悲或喜, 但是课堂的基调不应让学生感到悲伤愤怒, 而应唤起同情与思考。 (2) 要聊不要串讲。这里所指的“聊”不仅是“说说”“读读”, 而是以儿童为主体, 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故事因素, 是师生站在平等对话平台上的教学形式。无论是著作还是文本, 把它们看作是一幅幅隽永的谐谑图即可, 不必费时间去寻绎考究所谓的“微言大义”。对于《西游记》这样内容囊括天文地理、三教九流的小说, 可能散谈更能谈出滋味, 谈出想法。这篇课文写得并不美, 就语言学习来讲并不是典型的学习对象, 不值得让学生反复朗读。学习它的主要目的, 一是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二是以它为引子去读《西游记》。 (3) 要网状不要线性。散谈不是乱谈, 必须形散神不散, 即围绕主题既放得出去也收得回来, 这就要求教学的设计应当呈现网状而非线性。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固然条理清楚, 但是往往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简单。如果能够通过一种网状结构, 在散漫中将知识、文化和思想慢慢渗透给学生, 最后对主题加以提升总结, 那么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就不会是牵强的和无选择性的。

以上六个步骤, 通过深入拓展、深度研究和深刻思考, 实现了主题深度备课。在对《西游记》和《三打白骨精》深入解读的基础上, 可以确定以向善为主题, 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 构建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

8.浅谈初中数学教案备课的方法 篇八

第一,备教材。(1)研究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只有确立了合理、科学、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更好的课堂。如今的教学目标已经分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分解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2)在钻研教材的时候,首先让自己成为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钻研教材。(3)明确教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处于什么领域范畴,新课的学习是在哪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又将延伸到哪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应努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不要用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的教法,允许学生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第三,备教法。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当然没有不变的教法,即使同一教材,对于不同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教法,而教学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其中,才能体现现代的数学教学模式。(2)多鼓励学生参与式教学。只有学生自身参与实践活动,才会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参与式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内在活动,需要教师要时刻唤醒。(3)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点。于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

第四,备反思。每当上完一节课后,应该及时的写下本节课的反思,记录好一节课的成功和失败,只有坚持记录,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情很好的把控。所以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学生才会受益,自己才会成长。

总之,在新标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简单的诠释,教学的过和教学方法不再是简单的展示,它们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问。让我们坚持以上“四点”的方式,继续努力......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愿意用我毕生最大的努力,把自己锻成一把“万能钥匙”。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张一民著.《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5年2月第一版

[3]刘兼,黄翔,张丹编著:《数学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余文森等编著:《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版

上一篇:承诺书承诺内容参考下一篇:《吹泡泡》习作教学设计